方剂学归纳表格
方剂学表格整理
身热口渴,胸膈烦热,面赤唇焦,口舌生疮,咽痛,吐衄,便秘溲赤
连翘、川大黄、朴硝、甘草、山栀子仁、薄荷、黄芩、竹叶、蜜
(凉腷)竹甘栀连,黄朴蜜薄芩。
(凉腷)竹竿支帘,皇甫谧拨琴。
35防风通圣散★《宣明论方》
风热壅盛,表里俱实证
疏风解表,清热通便
憎寒壮热无汗,头目昏眩,目赤睛痛,口苦舌干,咽喉不利,涕唾稠粘,便秘溲赤,舌苔黄腻,脉数有力.疮疡肿毒,肠风痔漏,鼻赤瘾疹
银翘荷牛,桔豉穗叶草根。
银翘河牛,急吃穗叶草根。
8.桑菊饮★
《温病条辨》
风温初起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咳嗽,发热不甚,微渴,脉浮数
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桔梗、甘草、苇根
桑菊杏桔连甘草荷芦根(都除掉)。
桑菊杏姐连甘草和芦根(都除掉)。
9.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伤寒论》
表邪未解,肺热咳喘证
辛凉宣肺,清热平喘
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恶寒发热,咽喉不利,舌燥口渴,头面红肿痛,目不能开,舌红苔黃,脉浮数有力
黄芩、黄连、陈皮、生甘草、玄参、柴胡、桔梗、连翘、板蓝根、马勃、牛蒡子、薄荷、僵蚕、升麻
(普济)荷(坤)参芩翘马,蓝胡陈梗连甘蚕牛。
(普济)和(坤)生擒俏马,兰狐陈更连赶残牛。
44凉膈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上中二焦火热证
(导赤)竹甘通地。
(导赤)竹竿捅地。
47龙胆泻肝汤★
《医方集解》
1.肝胆实火上炎证2.肝胆湿热下注证
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
头痛目赤,舌紅,苔黃膩,脈弦數有力,胁痛口苦,耳聋耳肿,阴肿阴痒,小便淋浊,带下黄臭
龙胆草柴胡泽泻木通黄芩栀子当归生地生甘草
胡归生龙子,芩山草朩泻。
方剂学表格
麻子仁、芍药、炙枳实、大黄、厚朴、杏仁
麻子杏黄蜜药朴实。
麻子姓黄蜜要朴实。
逐水
26,十枣汤★
《伤寒论》
1.悬饮
2.水肿
攻逐水饮
咳唾,胸胁引痛,心下痞革更,干呕短气,水肿,二便不利,头痛目眩,苔滑,脉沉弦
芫花、甘遂、大戟、大枣
(十)枣戟遂芫,(胸胁饮悬)。
(十)枣脊髓圆,(胸胁饮悬)。
憎寒壮热,肢体酸痛,无汗,脉浮按之无力
羌活、独活、柴胡、前胡、川芎、枳壳、茯苓、桔梗、人参、甘草、生姜、薄荷 人参
(败毒)前川羌荷壳,桔草独羌胡人茯
(摆渡)前川江河俏,结草独将胡人伏。
13.参苏饮★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虚人外感风寒,内有痰饮证
益气解表,理气化痰
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寒,咳嗽痰白,胸膈满闷,倦怠无力,气短懒言,舌苔白,脉弱
方剂学表格
1.解表剂
1.1辛温解表
1.麻黄汤★
《伤寒论》
外感风寒表实证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
麻黄(君)、甘草、桂枝、杏仁
麻黄杏甘桂。
麻黄心肝贵。
2.桂枝汤★
《伤寒论》
外感风寒表虚证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缓
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
桂枝汤,三勺。
桂枝汤,三芍。
峻下热结
数日不大便,脘腹胀满,苔黄厚干或焦黑,燥裂,脉沉有力
大黄、枳实、厚朴、芒硝
大硝积厚。
大笑之后。
17.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
肠痈初起
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少腹疼痛拒按,右足屈而不伸,舌苔黄脉,滑数
方剂学表格整理(打印版)
方类 /方| 主治| 功用| 证治要点1.解表剂1.1 辛温解表1.麻黄汤★外感风寒表实证发汗解表,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伤寒论》宣肺平喘2.桂枝汤★外感风寒表虚证解肌发表,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缓《伤寒论》调和营卫3.九味羌活汤外感风寒湿邪,兼发汗祛湿,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有里热证兼清里热《此事难知》5.小青龙汤★外寒内饮证解表散寒,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舌苔薄《伤寒论》温肺化饮白,脉浮香苏散6.止嗽散★风邪犯肺证宣利肺气,咳嗽咽痒,微有恶风发热,舌苔薄白《医学心语》疏风止咳1.2 辛凉解表7.银翘散★温病初起辛凉透表,发热,微恶风寒,咽痛,口渴,脉浮数《温病条辨》清热解毒8.桑菊饮★风温初起疏风清热,咳嗽,发热不甚,微渴,脉浮数《温病条辨》宣肺止咳9.麻黄杏仁甘表邪未解,肺热咳辛凉宣肺,发热,喘急,苔薄黄,脉数草石膏汤★喘证清热平喘《伤寒论》|药物组成|方剂趣记炙甘草麻黄桂枝杏仁干妈贵姓?――甘麻桂杏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桂芝要炒姜枣。
——桂枝药草姜大枣枣.( 黄芩生地黄苍术白芷甘草细辛皇帝尝百草 ,细心防穿胸枪防风川芎羌活)芍药干姜五味子麻黄炙甘草少将为嘛甘心下跪?——芍姜细辛半夏桂枝味麻甘辛夏桂?(香附子紫苏叶陈皮甘草 )扶苏批草陈皮桔梗荆芥白前** 百部甘草陈庚借钱去百草园。
――陈梗芥紫箢前*百草园。
(荆芥子牛蒡子薄荷银花竹金牛和银猪吃草根更俏。
叶豆豉甘草芦根桔梗连翘)薄荷桑叶杏仁菊花甘草芦荷叶杏花,草根更俏。
根桔梗连翘10.柴葛解肌感冒风寒 ,郁而化解肌清热恶寒渐轻,身热增盛者,头痛无汗,目疼鼻汤★热证干,心烦不眠,嗌干耳聋,眼眶痛,舌苔薄《伤寒六书》黄,脉微洪11.升麻葛根麻疹初起解肌透疹麻疹不出,发而不透,身热恶风,头痛肢疼,汤★咳嗽,且赤流泪,口渴,舌红苔干,脉浮数《闫氏小儿方论》黄芩柴胡羌活桔梗石膏白芷芍钦差抢劫时 ,只要姜枣草根药生姜大枣甘草葛根)升麻葛根芍药甘草麻哥要草方类/方|主治| 功用| 证治要点1.3 扶正解表12.败毒散★气虚外感证散寒祛湿,憎寒壮热,肢体酸痛,无汗,脉浮按之无力《小儿药证益气解表直诀》 ( 人参败毒散 )13.参苏饮★虚人外感风寒,内益气解表,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寒,咳嗽痰白,胸《太平惠民有痰饮证理气化痰膈满闷,倦怠无力,气短懒言,舌苔白,脉和剂局方》弱14、麻黄附子少阳病始得之,反助阳解表少阳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细辛汤发热,脉沉者《伤寒论》15.加减葳蕤阳虚外感风热证滋阴解表头痛身热,微恶风寒,咳嗽,口渴,无汗或汤★汗出不多,咽干,心烦,舌红,脉数《通俗伤寒论》2.泻下剂2.1 寒下阳明腑实证 , 热结16.大承气汤峻下热结数日不大便,脘腹胀满,苔黄厚干或焦黑,★旁流 ,里热实证之燥裂,脉沉有力《伤寒论》热厥痉病17.大黄牡丹肠痈初起泻热破瘀,少腹疼痛拒按,右足屈而不伸,舌苔黄脉,汤★《金匮要散结消肿滑数略》大陷胸汤水热互结之结胸泻热逐水心下痛、心下至少腹硬满痛,据按证2.2 温下18.大黄附子寒积腹痛温里散寒,便秘腹痛,胁下偏痛,发,手足不温,舌苔汤★《金匮要通便止痛白腻,脉弦紧略》|药物组成|方剂趣记独活人参生姜羌活桔梗川芎茯独身生活更幸福,何止钱财少苓薄荷枳壳前胡柴胡甘草木香前胡枳壳半夏茯苓桔梗人目前只办富姐申诉陈根打姜草参紫苏叶陈皮葛根大枣生姜甘草玉竹桔梗东白薇薄荷大枣炙甘草玉竹姐为何早操吃葱――玉竹淡豆豉生葱白桔薇荷枣草豉葱大黄、厚朴、枳实、芒硝皇后只是笑——黄厚枳实硝大黄桃仁芒硝牡丹皮冬瓜子大人忙担冬瓜甘遂、大黄、芒硝大陷胸汤谁大笑。
方剂学总结表格
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青蒿、竹茹、半夏、茯苓、黄芩、枳壳、陈皮、碧玉散(滑石、甘草、青黛)
达原饮
开达膜原,辟秽化浊
槟榔、厚朴、草果、知母、芍药、黄芩、甘草
第二节调和肝脾
方名
功用
组成
四逆散
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柴胡、芍药、枳实、炙甘草
逍遥散
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当归、茯苓、白芍、白术、柴胡、炙甘草、生姜、薄荷
第八章补益剂
第一节补气
方名
功用
组成
四君子汤
益气健脾
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
参苓白术散
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人参、茯苓、白术、扁豆、莲子、山药、砂仁、薏苡仁、桔梗、甘草
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升麻'柴胡'当归'陈皮
生脉散
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人参'麦冬'五味子
玉屏风散
益气固表止汗
厚朴、陈皮、炙甘草、茯苓、草豆蔻、木香、生姜
天台乌药散
行气疏肝,散寒止痛
天台乌药'木香'小茴香'青皮'高良姜'槟榔'川楝子'巴豆'黄酒
五味消毒饮
清热解毒,消散疔疮
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酒
四妙勇安汤
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金银花、玄参、当归、甘草
牛蒡解肌汤
疏风清热,凉血消肿
牛蒡子、薄荷、荆芥、连翘、栀子、丹皮、石斛、玄参、夏枯草
第四节清脏腑热
方名
功用
组成
导赤散
清心利水养阴
生地'木通'甘草'竹叶
《方剂学》知识点整理(表格完整版)
苍耳:辛苦微温有小毒,归肺经通鼻窍祛风湿止痛辛夷:辛温归肺胃经,散风寒通鼻窍紫菀:苦甘微温归肺经,化痰止咳杏仁:苦微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止咳平喘润肠通便喘而无汗服之宜石膏大枣与生姜解肌透疹此方良中医儿科学一、胎怯:1、肾精薄弱--益精充髓,补肾助阳--补肾地黄汤。
2、脾肾两虚--健脾益肾,温运脾阳--保元汤整理记忆为:元宝晚节不保,被盗窃了。
不--补肾地黄汤,保/元宝--保元汤。
窃--胎怯二、硬肿症1、阳气虚衰--益气温阳,通经活血--参附汤2、寒凝血脉--温经散寒,活血通络--当归四逆汤整理记忆为:硬要去种党参。
硬种--硬肿症,参--参附汤。
党--当归四逆三、胎黄1、湿热郁蒸;清热利湿。
茵陈蒿汤2、寒湿阻滞;温中化湿。
茵陈理中汤3、瘀积发黄;化瘀消积。
血府逐瘀汤整理记忆为:得胎黄的茵茵仍坚持学习。
茵、茵--茵陈蒿汤和茵陈理中汤。
学--血府逐瘀汤。
四、感冒:1、风寒;辛温解表。
荆防败毒散2、风热;辛凉解表。
银翘散3、暑邪;清暑解表。
新加香薷饮。
4、时邪感冒:银翘散和普济消毒饮。
整理记忆为:对新加坡发生抢劫普通老百姓金银珠宝一事感到惊讶。
感到--感冒。
新加坡--新加香薷饮。
惊--荆防败毒散,金银珠宝--银翘散,普通老百姓-普济消毒饮。
五、咳嗽:1、风寒;疏风清散寒:金沸草散。
2、风热;疏风清热。
桑菊饮3、痰热;清肺化痰止咳。
清金化痰汤4、痰湿;燥湿化痰止咳。
三拗汤合二陈汤5、阴虚燥咳;养阴润肺,兼清余热。
沙参麦冬汤6、气虚咳;健脾补肺,益气化痰。
六君子汤整理记忆为:老师讲课讲得嗓子都沙哑了,搞到要吃金嗓子清清喉咙,但学生连3剩2=6都不懂。
讲课--咳嗽,金嗓子--金沸草散,嗓子--桑菊饮,清清--清金化痰汤,沙哑--沙参麦冬汤,3剩2--三拗汤合二陈汤,6--六君子汤。
六、肺炎喘嗽:1、风寒闭肺;辛温宣肺,化痰止咳。
华盖散2、风热闭肺;辛凉宣肺,清热化痰。
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3、毒热闭肺;清热解毒,泻肺开闭。
方剂学速记表格(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第八版).
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月经不调,乳房胀痛
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炙甘草、烧生姜、薄荷
(逍遥)胡姜荷草,药归术苓。
(逍遥)江河湖草,要归竹林。
逍遥散用归芍柴苓术甘草姜薄偕疏肝养血兼理脾丹栀加入热能排
半夏泻心汤★《伤寒论》
寒热平调,散结消痞
寒热互结之痞证
心下痞满而不痛,呕吐肠鸣下痢苔黄腻
芍药汤P《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清热燥湿,调气和血
湿热痢疾
下痢脓血,赤白相兼,或白多赤少,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黃腻
芍药、当归、黄连、槟榔、木香、甘草、大黄、黄芩、官桂
芩香莲当官,大草药榔。
秦香莲当官,大吵要郎。
芍药芩连与大黄桂甘槟木及归身别名导气除甘桂枳壳加之效若神
3.导赤散Z《小儿药证直诀》
贾母地青丹。
贾母递清丹。
青蒿鳖甲地知丹热伏阴分仔细看夜热早凉无汗出养阴透热服之安
1.理中丸★《伤寒论》
温中散寒,补气健脾
1脾胃虚寒证;2阳虚失血证;3中阳不足,阴寒上承之胸痹;4脾气虚寒,不能摄津之病后多涎唾5中阳虚损,土不荣木之小儿慢惊
脘腹疼痛喜温欲按,自利不渴畏寒肢冷,呕吐,不欲饮食,舌淡苔白,脉沉细
熟地黄、肉苁蓉、巴戟天、山茱萸、石斛、附子、五味子、官桂、白茯苓、麦冬、菖蒲、远志、生姜、大枣、薄荷
地荷附官苁远冬茯斛,菖姜枣巴萸味。
地河副官从远东赴湖,尝姜枣巴鱼味。
地黄饮子山茱斛麦味菖蒲远志茯苁蓉桂附巴戟天少入薄荷姜枣服
龟鹿二仙胶P《医便》
滋阴填精,益气壮阳
真元虚损,精血不足证
全身瘦削,阳痿遗精,腰膝酸软,久不孕育,两目昏花
桑白五人早没款,甶将教嬰结(九仙)。
方剂学表格整理
小柴胡芩人半甘姜枣。
小柴胡情人伴甘姜嫂。
34大柴胡汤★
《金匮要略》
少阳阳明合病
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满痛,便秘或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
柴胡、黄芩、白芍、半夏、枳实、大黄、生姜、大枣
姜芍药枣夏川军,枳实(为了)大柴胡。
江琴要找夏川军,只是(为了)打豺虎.
(导赤)竹甘通地.
(导赤)竹竿捅地。
47龙胆泻肝汤★
《医方集解》
1.肝胆实火上炎证2.肝胆湿热下注证
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
头痛目赤,舌紅,苔黃膩,脈弦數有力,胁痛口苦,耳聋耳肿,阴肿阴痒,小便淋浊,带下黄臭
龙胆草柴胡泽泻木通黄芩栀子当归生地生甘草
胡归生龙子,芩山草朩泻。
乌龟生龙子,群山草木谢。
48左金丸
,六一丸★
《丹溪心法》
肝火犯胃证
清泻肝火,降逆止呕
胁肋疼痛,嘈杂吞酸,呕吐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黄连、吴茱萸(6:1)
(左金)茱连。
(佐金)珠联。
49泻白散★
《小儿药证直诀》
肺热喘咳证
清泻肺热,平喘止咳
气喘咳嗽,皮肤蒸热,日晡尤甚,舌红苔黃
桑白皮、地骨皮、炙甘草、粳米
白骨粳(泻白)草
白骨精(泻白)草.
31逍遥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肝郁血虚脾弱证
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月经不调,乳房胀痛
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炙甘草、烧生姜、薄荷
(逍遥)胡姜荷草,药归术苓。
(逍遥)湖江河草,要归树嶺。
32痛泻要方★
《医学正传》
方剂学表格整理
清瘟智丹高地截竹草,深知桥西芩连少
43普济消毒饮★
《东垣试效方》
大头瘟
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恶寒发热,咽喉不利,舌燥口渴,头面红肿痛,目不能开,舌红苔黄,脉浮数有力
黄芩、黄连、陈皮、生甘草、玄参、柴胡、桔梗、连翘、板蓝根、马勃、牛蒡子、薄荷、僵蚕、升麻
(普济)荷(坤)参芩翘马,蓝胡陈梗连甘蚕牛。
发热,喘急,苔薄黄,脉数
麻黄、石膏、杏仁、甘草、
麻杏石甘,清肺平喘。
麻杏石甘,清肺平喘。
10.柴葛解肌汤★
《伤寒六书》
感冒风寒,郁而化热证
解肌清热
恶寒渐轻,身热增盛者,头痛无汗,目疼鼻干,心烦不眠,嗌干耳聋,眼眶痛,舌苔薄黄,脉微洪
柴胡 葛根甘草 黄芩 羌活 白芷 芍药 桔梗生姜 大枣
柴葛、石芩三桔芍羌芷。
《伤寒论》
1伤寒少阳证2妇人热入血室
和解少阳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默默不欲饮食,舌苔薄白,脉弦
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炙甘草、生姜、大枣
小柴胡芩人半甘姜枣。
小柴胡情人伴甘姜嫂。
34大柴胡汤★
《金匮要略》
少阳阳明合病
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满痛,便秘或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
柴哥、石琴三姐烧枪支。
注:三指生姜、大枣、甘草。
11.升麻葛根汤★
《闫氏小儿方论》
麻疹初起
解肌透疹
麻疹不出,发而不透,身热恶风,头痛肢疼,咳嗽,且赤流泪,口渴,舌红苔干,脉浮数
升麻葛根 芍药 甘草
升麻葛根草药汤。
升麻葛根草药汤。
1.3扶正解表
12.败毒散★
方剂学表格整理
香需白扁豆厚朴酒
香需酒扁豆厚朴。 香需酒偏逗厚朴。
5■小青龙汤★
《伤寒论》
外寒内 饮证
解表散 寒,温肺 化饮
恶寒发热,无 汗,喘咳,痰多 而稀,舌苔薄 白,脉浮
麻黄、桂枝、芍药、细 辛、干姜、炙甘草、半 夏、五味子
小青龙麻辛甘味子, 干姜芍桂夏(求饶)小青龙骂心肝味子, 干姜嫂跪下(求饶)。
《伤寒论》
少阳病 始得之, 反发热, 脉沉者
助阳解表
少阳病始得之, 反发热,脉沉者
麻黄附子细辛
子细麻黄,(解表 阳)。
仔细麻黄,(解表助 阳)。
15.加减葳蕤 汤^
《通俗伤寒 论》
阳虚外 感风热 证
滋阴解表
头痛身热,微恶 风寒,咳嗽,口 渴,无汗或汗出 不多,咽干,心 烦,舌红,脉数
葳蕤葱白淡豆豉薄 荷白薇桔梗大枣甘 草
《太平惠民 和剂局方》
虚人外 感风寒, 内有痰 饮证
益气解 表,理气 化痰
恶寒发热,无 汗,头痛鼻寒, 咳嗽痰白,胸膈 满闷,倦怠无 力,气短懒言, 舌苔白,脉弱
紫苏叶、葛根、人参、 半夏前胡、茯苓、木香、 枳壳、桔梗、炙甘草、 生姜、大枣
参苏,木前枳夏茯二 葛陈梗。
伸诉,目前只吓服三 个陈梗。
14、麻黄附子 细辛汤
泻火解毒
大热烦躁,错语 不眠,口燥咽 干,吐衄,发斑, 痈肿疔毒,舌紅 苔黃,脉數有力
黄连栀子黄苓黄柏
黄连苓栀柏。 黄连请侄伯。
清瘟败毒饮
《疫疹一得》
瘟疫热 毒 气血两
清热解 毒,凉血 泻火
瘟疫热毒,气血 两燔证
生石膏、水犀角、川连、 栀子、桔梗、黄苓、知 母、赤芍、玄参、连翘、
方剂学表格整理[打印版]
清泻肺热, 气喘咳嗽,皮肤蒸热,日晡尤甚,舌红苔黃 平喘止咳
风邪犯肺证
宣利肺气, 咳嗽咽痒,微有恶风发热,舌苔薄白 疏风止咳
陈皮 桔梗 荆芥 白前 ** 百部 甘草 紫箢
陈庚借钱去百草园。 ――陈梗芥 前*百草园。
温病初起
辛凉透表, 发热,微恶风寒,咽痛,口渴,脉浮数 清热解毒 风温初起 疏风清热, 咳嗽,发热不甚,微渴,脉浮数 宣肺止咳 表邪未解, 肺热咳 辛凉宣肺, 发热,喘急,苔薄黄,脉数 喘证 清热平喘
清胆利湿, 寒热如疟, 寒轻热重, 口苦膈闷, 胸胁胀疼, 青蒿、 黄芩、 淡竹茹、 姜半夏、 和胃化痰 小便短少,吐酸苦水,或呕黄涎而粘,甚则 赤茯苓、生枳壳、广陈皮、碧 干呕呃逆,舌红苔白腻,脉数弦滑 玉散(滑石、甘草、青黛) 开达膜原, 憎寒壮热, 一日三次或一日一次, 发无定时, 辟秽化浊 苔白厚如积粉 透邪解郁, 疏肝理气 疏肝解郁, 养血健脾
攻下寒积, 便秘腹痛, 脐下绞结, 绕脐不止, 手足欠温, 干姜、大黄、人参、附子、甘 温补脾阳 苔白,脉沉弦 草
为姜大人父子干 杯――*姜大人附 子甘*
2.3 润下 22.济川煎★ 肾虚便秘 《景岳全书》
温肾益精, 大便秘结, 小便清长, 腰膝酸软, 舌淡苔白, 枳壳、泽泻、当归、升麻、牛 润肠通便 脉沉迟 膝、肉苁蓉、
夏 人参
大夏人。
和解少阳,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 黄芩 大黄 枳实 芍药 半夏 柴 秦将军只要半壶枣酱 内泻热结 心下满痛,便秘或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 胡 大枣 生姜 小柴胡汤减人草加大实药 力
29 蒿芩清胆 少阳湿热证 汤★ 《重订通俗 伤寒论》 达原饮 瘟疫或疟疾, 邪伏 达原证 3.2 调和肝脾 30 四逆散★ 阳郁厥逆之证, 肝 《伤寒论》 脾不和证 31 逍遥散★ 肝郁血虚脾弱证 《太平惠民 和剂局方》 32 痛泻要方 痛泻 ★ 《医学正传》 3.3 调和肠胃 33 半夏泻心 寒热互结之痞证 汤★ 《伤寒论》 4.清热剂 4.1 清气分热 38 白虎汤★ 阳明气分热盛证 《伤寒论》 39 竹叶石膏 伤寒、 温病、 暑病 汤★ 余热未清, 气津两
方剂学速记表格
▍方剂与方剂学的概念■方剂: 是中医在辨证审机, 确立治法的基础上, 按照组方原则, 通过选择合适药物, 酌定适当剂量, 规定适宜剂型及用法等一系列过程, 最后完毕防治疾病的药方。
·一首合格的方剂应是安全有效的。
■方剂学: 研究治法与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基础临床学科。
▍方剂的起源与发展先秦时期1.《五十二病方》战国记载52病, 药物247种意义: 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部医方著作2、《黄帝内经》大部提成书战国略晚于《五十二病方》意义: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二、汉代《伤寒杂病论》东汉末期张仲景(机)载方314首意义: 发明性的融理、法、方、药于一体。
被后世尊为“方书之祖”。
分两部分: 《伤寒论》重要是六经辨证/《金匮要略》讲杂病三、魏晋南北朝时期1.《肘后方》晋·葛洪(评价: 验便廉)2、《小品方》继《伤寒杂病论》外, 尚有论瘟疫四、唐朝1.《备急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孙思邈著共载方7500余首2.《外台秘要》王焘五、宋代1.《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载方788首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发的成药药典。
2.《小儿药证直诀》钱乙·六味地黄丸出于此书六、金元时期1.《伤寒明理论》金·成无己意义: 我国第一部详析方剂理论的专著, 开创了方论的先河。
2.金元四大家-- 观点--①刘完素: 字守真创河间学派(后人尊称刘河间)提倡“火热论”《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极皆能化火”②张从正: 字子和号戴人, 师从刘完素。
“病由邪生, 邪去正安”《儒门事亲》以汗、吐、下三法攻邪③李杲: 字明之号东垣老人, 后尊称李东垣。
“内伤脾胃, 百病由生”《脾胃论》……辨析补益脾胃之法④朱震亨: 字彦修号丹溪翁, 后人尊称朱丹溪。
提倡“相火论”《丹溪心法》主张滋阴降火之法…………七、明代1.《普济方》朱棣载方61739首我国最大的一部古方书。
2、《医方考》吴昆如: 知柏地黄丸八、清代1.《医方集解》汪昂以治法为纲创建了方剂的综合分类法2.《医学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吴谦3.温病学派①叶天士(桂)后人为其总结《温热论》创建卫、气、营、血辨证②吴鞠通(瑭)著有《温病条辨》创“三焦”辨证③薛雪(生白)④王七雄(孟英)第二章方剂与辨证论治▍方剂与病证▍方剂与治法一、治法: 辨明证候之后, 在治疗原则的指导下, 针对病证的病因病机所拟定的治疗方法。
方剂学整理表格
四物熟地归芍芎,补血调血此方宗,营血虚滞诸多症,加减运用贵变通。 归脾汤用术参芪,归草茯神远志齐,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
滋阴补肾 滋阴疏肝
肾阴虚证
肝肾阴虚,肝气不 舒证
腰膝酸软,头晕目眩,口燥咽干,舌 红少苔,脉沉细数。
胁肋疼痛,吞酸吐苦,舌红少津,脉 虚弦。
六味地黄山药萸,泽泻苓丹三泻侣,三阴并补重滋肾,肾阴不足效可居; 滋阴降火知柏需;养肝明目加杞菊;都气五味纳肾气;滋补肺肾麦味续。
小蓟生地藕蒲黄,滑竹通栀归草襄,凉血止血利通淋,下焦瘀热血淋康。
黄土汤
温阳健脾,养血止血 阳虚便血
血色暗淡,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黄土汤中芩地黄,术附阿胶甘草尝,温阳健脾能摄血,便血崩漏服之康。
第 13 章 治风剂
13.1 疏散外风
川芎茶调散
疏风止痛
风邪头痛
头痛,鼻塞,脉浮。
川芎茶调有荆防,辛芷薄荷甘草羌,目昏鼻塞风攻上,偏正头痛悉能康。
补阳还五赤芍芎,归尾通经佐地龙,四两黄芪为主药,血中瘀滞用桃红。
温经汤用萸桂芎,归芍丹皮姜夏冬,参草益脾胶养血,调经重在暖胞宫。
产后瘀血腹痛 产后恶露不行,小腹冷痛。
生化汤是产后方,归芎桃草酒炮姜,消瘀活血功偏擅,止痛温经效亦彰。
12.2 止血
小蓟饮子
凉血止血,利水通淋 血淋,尿淋
小便赤涩热痛,舌红,脉弦数。
下痢赤多白少,腹痛里急后重,舌红 苔黄,脉弦数。
白头翁治热毒痢,黄连黄柏佐秦皮,清热解毒并凉血,赤多白少脓血医。
养阴透热
温病后期,邪伏阴 分证
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少苔,脉 细数。
青蒿鳖甲知地丹,热自阴来仔细看,夜热早凉无汗出,养阴透热服之安。
清暑益气汤
方剂学表格整理
银风芷药贝草天,当甲没乳角陈酒(仙方)
迎风只要背朝天,当甲没乳叫陈酒(仙方)
4.4清脏腑热
46导赤散★
《小儿药证直诀》
心经火热证
清心利水养阴
心胸烦热,面赤口渴,口舌生疮,小便淋痛,舌红脉数
木通、生地、生甘草、竹叶
泻火通便,清上泄下
身热口渴,胸膈烦热,面赤唇焦,口舌生疮,咽痛,吐衄,便秘溲赤
连翘、川大黄、朴硝、甘草、山栀子仁、薄荷、黄芩、竹叶、蜜
(凉腷)竹甘栀连,黄朴蜜薄芩。
(凉腷)竹竿支帘,皇甫谧拨琴。
35防风通圣散★《宣明论方》
风热壅盛,表里俱实证
疏风解表,清热通便
憎寒壮热无汗,头目昏眩,目赤睛痛,口苦舌干,咽喉不利,涕唾稠粘,便秘溲赤,舌苔黄腻,脉数有力.疮疡肿毒,肠风痔漏,鼻赤瘾疹
瘟疫或疟疾,邪伏达原证
开达膜原,辟秽化浊
憎寒壮热,一日三次或一日一次,发无定时,苔白厚如积粉
槟榔、厚朴、草果仁、知母、芍药、黄芩、甘草
3.2调和肝脾
30四逆散★
《伤寒论》
阳郁厥逆之证,肝脾不和证
透邪解郁,疏肝理气
手足不温,泄利,胁肋胀闷,脘腹疼痛,脉弦
柴胡、炙干草、枳实、芍药
(四逆)积芍甘柴。
四逆只烧干柴。
29蒿芩清胆汤★
《重订通俗伤寒论》
少阳湿热证
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口苦膈闷,胸胁胀疼,小便短少,吐酸苦水,或呕黄涎而粘,甚则干呕呃逆,舌红苔白腻,脉数弦滑
青蒿、黄芩、淡竹茹、姜半夏、赤茯苓、生枳壳、广陈皮、碧玉散(滑石、甘草、青黛)
蒿芩夏芩,竹陈积黛滑草。
方剂学表格-简洁版
酒剂: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和吸收性,适用于风湿病和疼痛性疾病的治疗
处方组成
药物组成:包括中药、西药、化学药等
剂型:包括丸剂、散剂、胶囊剂等
制备方法:包括煎煮、熬制、研磨等
剂量:根据病情和患者体质确定
服用方法:包括口服、外用、注射等
禁忌:包括药物相互作用、食物禁忌等
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如金银花、连翘等
固涩剂:用于治疗精气血津液耗散,如自汗、盗汗、遗精等
止咳平喘剂:用于治疗咳嗽、气喘等呼吸道疾病
活血化瘀剂:用于治疗血瘀证,如痛经、闭经、跌打损伤等
消食剂:用于治疗食积证,如腹胀、腹痛、消化不良等
补益剂:用于治疗气血阴阳不足,如乏力、头晕、心悸等
祛湿剂:用于治疗湿证,如湿热、湿痹、湿疹等
处方组成
药物组成:中药汤剂的主要成分,包括中药、西药等
方剂学表格-简洁版
汇报人:
目录
01
方剂名称
05
中药丸剂
02
中药方剂
03
中药制剂
04
中药汤剂
方剂名称
01
剂型
汤剂:用水煎煮中药,取汁服用
散剂:将中药研成细末,直接服用
丸剂:将中药研成细末,制成丸状服用
丹剂:将中药研成细末,加入蜜糖等制成丸状服用
酒剂:将中药浸泡在酒中,取酒服用
添加标题
注意事项:药物的配伍、剂量、制作工艺等都会影响丸剂的质量和疗效
用法用量与注意事项
丸剂的服用方法:口服、嚼服、含服等
丸剂的保存方法:避光、避湿、避热,密封保存
注意事项: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等特殊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丸剂的用量:根据病情和体质而定,一般每次3-6克
THANK YOU
方剂学表格完整版
麻黄 桂枝 银花 连翘
咳嗽,发热不甚,微渴,脉浮数。 桑叶 菊花
身热不解,咳逆气急鼻煽,口渴 有汗或无汗,苔薄黄或白,脉浮 滑而数。
胸腹寒痛,呕吐,舌苔白滑,脉 沉紧,或肢厥脉伏。
饴糖 90
腹痛喜温喜按,舌淡苔白,细弦而缓。 或心悸发热,虚烦不宁,面色无华,或 四肢酸楚,手足烦热咽干口燥。
口不渴四肢欠温,食谷欲呕,胸膈满闷, 胃脘疼痛吞酸噪杂,呕吐或干呕涎沫, 舌淡苔滑,脉细迟或弦细。烦躁欲死
风温初起
表邪未解,肺 热咳喘证
感冒风寒,邪 郁化热证 麻疹初起未 发,或发而不 透
气虚外感证
阳气虚弱,感 冒风寒证
虚人外感风 寒有痰饮
头痛发热,恶风,汗出,鼻鸣干 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
桂枝
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肢体酸楚 疼痛,口苦微渴。
羌活
发热恶寒或恶风,头痛无汗身疼 肢楚,胸脘满闷,不思饮食,舌 白而脉浮。
桃仁 9 薏苡仁 30
生地 丹皮
当归
熟地 大黄 黄连 黄柏 秦皮
知母 麦门冬 牛膝
芍药 当归 木香 槟榔 肉桂
生地 12 知母 6
丹皮 9
1 知母胡黄连地骨皮 2 青蒿秦艽
鳖甲
滋阴泻火, 阴虚火扰之 固表止汗 盗汗
盗汗面赤,心烦口干,唇燥,便 生地 6
干溲赤,舌红,脉数。
熟地 6
黄连 6 黄芩 6 黄柏 6 当归 6 黄芪 12
祛暑清热
暑热伤肺,邪 身热口渴不甚,头目不清,昏眩
在气分证
方剂学表格-简洁版
★麻黄汤
《伤寒论》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风
小感风寒表实症
麻黄、甘草、桂枝、杏仁
★桂枝汤
《伤寒论》
解肌发表,调和、大枣
★九味羌沽汤 《此事难知》
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 证
羌沽、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正、生地、黄苓、甘 草
香苏散
《和剂局方》
4.1清气分热
★白虎汤
清热生津
阳明气分热盛证
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竹叶石膏汤
《伤寒论》
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外感余热未清,气津两伤 证
石膏、竹叶、半夏、麦门冬 人参、炙甘草、粳米
4.2清营涼血
★清营汤
《温病条辨》
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热入营分证
犀角、生地、元参、竹叶心、麦冬、丹参、黄连、银花、 连翘
★犀角地黄汤
▲四妙勇安汤
清热解毒 活血止痛
脱疽
金银花 玄参 当归 甘草
▲牛蒡解肌汤
疏风清热 凉血消肿
颈项痰毒,风热牙痛,头 面风热,兼有表热
牛蒡子 薄荷 荆芥 连翘 山栀 丹皮石斛 玄参 夏枯草
4.4清脏腑热
▲导赤散
《药证直诀》
清心养阴利水通淋
心经火热证
木通、生地、生甘草、竹叶
★凉膈散
《和剂局方》
泻火通便,清上泄下
上中二焦邪郁生火证
连翘、川大黄、朴硝、甘草、山栀子仁、薄荷、黄苓、竹 叶、蜜
★普济消毒饮
《东垣试效 方》
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大头瘟
黄苓、黄连、陈皮、甘草、玄参、柴胡、桔梗、连翘、板 蓝根、马勃、牛蒡子、薄荷、僵蚕、升麻
★防风通圣散
《宣明论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敏反应 消化系统 血液系统 循环系统 呼吸系统 神经系统 泌尿系统 生殖系统 方药综合 患者个体 辨证论治,合理选方 量效相关,严格剂量 正确煎药,适宜服药 科学用药,随时监测 谨守禁忌,谨慎用药 中西连用,尤宜慎重
协同增效 扩大治疗范围,适应病情需要
减缓药物的毒副作用 调控药物的作用方向
相辅相成
相制相成
相反相成
影响疗效因素
中药材质量 中药炮制 剂型
方剂影响疗效因素方剂来自影响不良反应预防
煎服法
煎药 服药
常用剂型
传统 现代
方剂煎服法 配伍
临床应用 概念
临床表现
原因
应对措施
用具 用水 水量 火候 方法 先煎 后下 包煎 另炖(另剪) 溶化(烊化) 冲服 服药时间 服用方法 药后调护 服药食忌 汤剂 散剂 丸剂 膏剂 酒剂 丹剂 茶剂 露剂 锭剂 条剂 线剂 栓剂 颗粒剂 片剂 滴丸剂
常用剂型
现代
组成与变化
基本结构 变化
糖浆剂 口服液
合剂 胶囊剂 气雾剂 注射液
君药 臣药 佐药 使药 药味加减 药量增减 剂型更换
汗 和 下 消 吐 清 温 补
方与药合 方与药离
相须配伍 相使配伍 互补配伍 制毒配伍 制性配伍 寒热并用 补泻兼施 升降相因 动静结合 通涩并行 散收同用 刚柔相济
起源 发展简史
“神农尝百草”的传说 简单到复杂
最迟在夏商时代 方书晋、唐至今1950约多达种
先秦 两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代 金元 明代 清代 民国至今 与病症
辨证论治
与治法
八法
分类 配伍
与中药 病症分类法 组成分类法 功用(治法)分类法 综合分类法
概念
目的
形式
方药共荣 方药离合
子主题 1 与中药学区别与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