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proj2

合集下载

操作系统实验二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实验二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实验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操作系统实验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理解和掌握进程管理的相关概念和技术,包括进程的创建、执行、同步和通信。

通过实际编程和实验操作,提高对操作系统原理的认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的操作系统为 Windows 10,编程环境为 Visual Studio 2019。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一)进程创建实验1、首先,创建一个新的 C++项目。

2、在项目中,使用 Windows API 函数`CreateProcess`来创建一个新的进程。

3、为新进程指定可执行文件的路径、命令行参数、进程属性等。

4、编写代码来等待新进程的结束,并获取其退出代码。

(二)进程同步实验1、设计一个生产者消费者问题的模型。

2、使用信号量来实现生产者和消费者进程之间的同步。

3、生产者进程不断生成数据并放入共享缓冲区,当缓冲区已满时等待。

4、消费者进程从共享缓冲区中取出数据进行处理,当缓冲区为空时等待。

(三)进程通信实验1、选择使用管道来实现进程之间的通信。

2、创建一个匿名管道,父进程和子进程分别读写管道的两端。

3、父进程向管道写入数据,子进程从管道读取数据并进行处理。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一)进程创建实验结果成功创建了新的进程,并能够获取到其退出代码。

通过观察进程的创建和执行过程,加深了对进程概念的理解。

(二)进程同步实验结果通过使用信号量,生产者和消费者进程能够正确地进行同步,避免了缓冲区的溢出和数据的丢失。

分析结果表明,信号量机制有效地解决了进程之间的资源竞争和协调问题。

(三)进程通信实验结果通过管道实现了父进程和子进程之间的数据通信。

数据能够准确地在进程之间传递,验证了管道通信的有效性。

五、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一)在进程创建实验中,遇到了参数设置不正确导致进程创建失败的问题。

通过仔细查阅文档和调试,最终正确设置了参数,成功创建了进程。

(二)在进程同步实验中,出现了信号量使用不当导致死锁的情况。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之一,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功能,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熟悉操作系统的核心概念,包括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和设备管理等,提高对操作系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在以下环境中进行:操作系统:Windows 10开发工具:Visual Studio 2019编程语言:C++三、实验内容1、进程管理实验进程是操作系统中最基本的执行单元。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C++编写程序来创建和管理进程。

通过观察进程的创建、执行和结束过程,理解进程的状态转换和资源分配。

首先,我们编写了一个简单的程序,创建了多个子进程,并通过进程标识符(PID)来跟踪它们的运行状态。

然后,使用等待函数来等待子进程的结束,并获取其返回值。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进程的创建和销毁需要消耗一定的系统资源,而且进程之间的同步和通信需要谨慎处理,以避免出现死锁和竞争条件等问题。

2、内存管理实验内存管理是操作系统的核心功能之一,它直接影响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研究了动态内存分配和释放的机制。

使用 C++中的 new 和 delete 操作符来分配和释放内存。

通过观察内存使用情况和内存泄漏检测工具,了解了内存分配的效率和可能出现的内存泄漏问题。

同时,我们还探讨了内存分页和分段的概念,以及虚拟内存的工作原理。

通过模拟内存访问过程,理解了页表的作用和地址转换的过程。

3、文件系统实验文件系统是操作系统用于管理文件和目录的机制。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对文件的创建、读写和删除进行了操作。

使用 C++的文件流操作来实现对文件的读写。

通过创建不同类型的文件(文本文件和二进制文件),并对其进行读写操作,熟悉了文件的打开模式和读写方式。

此外,还研究了文件的权限设置和目录的管理,了解了如何保护文件的安全性和组织文件的结构。

4、设备管理实验设备管理是操作系统与外部设备进行交互的桥梁。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引言: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课程,通过实验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操作系统的原理和实践。

本文将结合我们在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实验中的经验,探讨实验设计的目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以及对操作系统的理解和应用。

一、实验设计目的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实验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实际应用。

通过设计和实现一个简单的操作系统,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操作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如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等。

同时,实验设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他们对计算机系统的整体把握能力。

二、实验过程1. 实验准备在进行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实验之前,我们需要对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进行学习和理解。

同时,还需要掌握一些编程语言和工具,如C语言、汇编语言和调试工具等。

这些准备工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实验设计和实现。

2. 实验设计根据实验要求和目标,我们设计了一个简单的操作系统实验项目。

该项目包括进程管理、内存管理和文件系统三个主要模块。

在进程管理模块中,我们设计了进程创建、调度和终止等功能;在内存管理模块中,我们设计了内存分配和回收等功能;在文件系统模块中,我们设计了文件的创建、读写和删除等功能。

通过这些模块的设计和实现,我们可以全面了解操作系统的各个方面。

3. 实验实现在进行实验实现时,我们采用了分阶段的方法。

首先,我们实现了进程管理模块。

通过编写相应的代码和进行调试,我们成功地实现了进程的创建、调度和终止等功能。

接下来,我们实现了内存管理模块。

通过分配和回收内存空间,我们可以更好地管理系统的内存资源。

最后,我们实现了文件系统模块。

通过设计文件的读写和删除等功能,我们可以更好地管理系统中的文件资源。

三、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设计和实现,我们获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首先,我们成功地实现了一个简单的操作系统,具备了进程管理、内存管理和文件系统等基本功能。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进程的概念及其在操作系统中的作用。

2. 掌握进程的创建、调度、同步和通信机制。

3. 学习使用进程管理工具进行进程操作。

4. 提高对操作系统进程管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软件环境:Visual Studio 20193. 实验工具:C++语言、进程管理工具(如Task Manager)三、实验内容1. 进程的创建与销毁2. 进程的调度策略3. 进程的同步与互斥4. 进程的通信机制四、实验步骤1. 进程的创建与销毁(1)创建进程使用C++语言编写一个简单的程序,创建一个新的进程。

程序如下:```cpp#include <iostream>#include <windows.h>int main() {// 创建进程STARTUPINFO si;PROCESS_INFORMATION pi;ZeroMemory(&si, sizeof(si));si.cb = sizeof(si);ZeroMemory(&pi, sizeof(pi));// 创建进程if (!CreateProcess(NULL, "notepad.exe", NULL, NULL, FALSE, 0, NULL, NULL, &si, &pi)) {std::cout << "创建进程失败" << std::endl;return 1;}std::cout << "进程创建成功" << std::endl;// 等待进程结束WaitForSingleObject(pi.hProcess, INFINITE);// 销毁进程CloseHandle(pi.hProcess);CloseHandle(pi.hThread);return 0;}```(2)销毁进程在上面的程序中,通过调用`WaitForSingleObject(pi.hProcess, INFINITE)`函数等待进程结束,然后使用`CloseHandle(pi.hProcess)`和`CloseHandle(pi.hThread)`函数销毁进程。

《操作系统》课内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课内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课内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操作系统》课内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深入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功能,掌握常见操作系统命令的使用,提高对操作系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在计算机实验室进行,使用的操作系统为 Windows 10 和Linux(Ubuntu 发行版)。

实验所使用的计算机配置为:Intel Core i5 处理器,8GB 内存,500GB 硬盘。

三、实验内容1、进程管理在 Windows 系统中,通过任务管理器观察进程的状态、优先级、CPU 使用率等信息,并进行进程的结束和优先级调整操作。

在 Linux 系统中,使用命令行工具(如 ps、kill 等)实现相同的功能。

2、内存管理使用 Windows 系统的性能监视器和资源监视器,查看内存的使用情况,包括物理内存、虚拟内存的占用和分配情况。

在 Linux 系统中,通过命令(如 free、vmstat 等)获取类似的内存信息,并分析内存的使用效率。

3、文件系统管理在 Windows 系统中,对文件和文件夹进行创建、复制、移动、删除等操作,了解文件的属性设置和权限管理。

在 Linux 系统中,使用命令(如 mkdir、cp、mv、rm 等)完成相同的任务,并熟悉文件的所有者、所属组和权限设置。

4、设备管理在 Windows 系统中,查看设备管理器中的硬件设备信息,安装和卸载设备驱动程序。

在 Linux 系统中,使用命令(如 lspci、lsusb 等)查看硬件设备,并通过安装内核模块来支持特定设备。

四、实验步骤1、进程管理实验(1)打开 Windows 系统的任务管理器,切换到“进程”选项卡,可以看到当前系统中正在运行的进程列表。

(2)选择一个进程,右键点击可以查看其属性,包括进程 ID、CPU 使用率、内存使用情况等。

(3)通过“结束任务”按钮可以结束指定的进程,但要注意不要随意结束系统关键进程,以免导致系统不稳定。

操作系统课程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课程实验报告

一、实验概述实验名称:操作系统课程实验实验目的:1. 理解操作系统基本概念、原理及功能;2. 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和应用;3. 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内容:1. 操作系统基本概念及原理的学习;2. 操作系统基本操作的应用;3. 实验项目:文件读写、多进程、多线程。

二、实验环境操作系统:Windows 10编译器:Visual Studio语言:C/C++实验平台:Windows 10系统下的虚拟机三、实验过程1. 操作系统基本概念及原理的学习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最基本的系统软件,负责管理计算机硬件资源、提供用户接口以及执行各种应用程序。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习了以下基本概念及原理:(1)进程管理:进程是操作系统能够进行运算处理的独立单位,具有动态性、并发性、异步性和独立性等特点。

进程管理主要包括进程的创建、调度、同步、通信和终止等。

(2)内存管理:内存管理是操作系统核心功能之一,主要负责分配、回收、保护和管理内存资源。

内存管理方式有分页、分段、段页式等。

(3)文件系统:文件系统是操作系统用于存储、检索和管理文件的机制。

文件系统主要包括目录结构、文件属性、文件操作等。

(4)设备管理:设备管理负责管理计算机系统中的各种外部设备,包括输入、输出和存储设备。

设备管理主要包括设备分配、设备驱动程序、缓冲区管理等。

2. 操作系统基本操作的应用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应用以下基本操作:(1)进程管理:创建、调度、同步、通信和终止进程。

(2)内存管理:分配、回收、保护和管理内存资源。

(3)文件系统:创建、删除、读写文件,实现目录结构的管理。

(4)设备管理:分配、回收、控制和管理设备。

3. 实验项目:文件读写、多进程、多线程(1)文件读写实验实验目的:掌握文件的基本操作,实现文件的创建、打开、读取、写入和关闭。

实验步骤:① 创建一个文件,命名为“test.txt”。

② 打开文件,以读写模式。

操作系统课程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课程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课程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最核心的软件之一,它负责管理计算机的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为用户提供一个方便、高效、安全的工作环境。

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深入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功能,掌握操作系统的常用命令和操作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环境操作系统:Windows 10开发工具:Visual Studio Code三、实验内容1、进程管理观察进程的创建、终止和状态转换。

使用任务管理器查看系统中的进程信息,包括进程 ID、CPU 使用率、内存占用等。

通过编程实现创建和终止进程的功能。

2、内存管理了解内存的分配和回收机制。

使用 Windows 系统提供的性能监视器查看内存的使用情况。

编程实现简单的内存分配和释放算法。

3、文件系统管理熟悉文件和目录的操作,如创建、删除、复制、移动等。

研究文件的属性,如文件名、文件大小、创建时间等。

通过编程实现文件的读写操作。

4、设备管理认识设备的驱动程序和设备管理策略。

查看系统中的设备信息,如磁盘驱动器、打印机等。

模拟设备的中断处理过程。

四、实验步骤1、进程管理实验打开任务管理器,观察当前系统中正在运行的进程。

可以看到进程的名称、进程 ID、CPU 使用率、内存占用等信息。

使用 C++语言编写一个简单的程序,创建一个新的进程。

在程序中,使用`CreateProcess`函数来创建新进程,并设置进程的属性和参数。

编写另一个程序,用于终止指定的进程。

通过获取进程 ID,然后使用`TerminateProcess`函数来终止进程。

2、内存管理实验打开 Windows 性能监视器,选择“内存”选项卡,可以查看内存的使用情况,包括物理内存、虚拟内存、页面文件等的使用量和使用率。

编写一个 C 程序,使用动态内存分配函数(如`malloc`和`free`)来分配和释放内存。

在程序中,不断分配和释放一定大小的内存块,观察内存的使用情况和性能变化。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输出结果按字典排序
输出 当前 目录 ,及 下级 目录
从一个终端登
录,打开一个文
输出
件,保持文件的
指定
打开状态,然后
目录
从另外的终端
登录,去掉文件
的读权限
Ls 命令结束
内核模块:打印 super_block 结构中的一些域的值。
开始
加锁
遍历节点
尾节点
否 是
打印文件系统 所在设备的主 设备号和次设 备号
#define S_IFMT 0170000 记录文件的类型#define S_IFREG0100000 regular #define S_IFDIR 0040000directory #define S_IBLK 0060000 特殊块 #define S_IFCHR 0020000 字符块 #define S_IFIFO 0010000 fifo #define S_IFLNK 0120000 文件连接数 #define S_IFSOCK 0140000 通道 if(S_ISDIR(mode)) str[0] = 'd';是设备 if(S_ISCHR(mode)) str[0] = 'c'; 字符设备 if(S_ISDIR(mode)) str[0] = 'b';块设备 if(S_IRUSR & mode) str[1] = 'r';可读 if(S_IWUSR & mode) str[2] = 'w';可写 if(S_IXUSR & mode) str[3] = 'x';可执行 if(S_IRGRP & mode) str[4] = 'r';可读 if(S_IWGRP & mode) str[5] = 'w';可写 if(S_IXGRP & mode) str[6] = 'x'; 可执行 if(S_IROTH & mode) str[7] = 'r';可读 if(S_IWOTH & mode) str[8] = 'w';可写 if(S_IXOTH & mode) str[9] = 'x';可执行。Struct passwd 结构体 中 pw_name 用户名,pw_passwd 用户密码,pw_uid 用户 id,pw_gid 组 id, pw_gecos 真是名称 pw_dir 用户目录 pw_shell shell 命令。

《操作系统》课内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课内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课内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本次《操作系统》课内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深入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功能和运行机制。

具体目的包括:1、熟悉操作系统的常用命令和操作,如文件管理、进程管理、内存管理等。

2、掌握操作系统的资源分配和调度策略,观察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3、培养解决操作系统相关问题的能力,提高动手实践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在以下环境中进行:1、操作系统:Windows 10 专业版2、开发工具:Visual Studio Code三、实验内容及步骤(一)文件管理实验1、创建、删除和重命名文件及文件夹打开文件资源管理器,在指定目录下创建新的文件夹和文本文件。

对创建的文件和文件夹进行重命名操作,观察文件名的变化。

选择部分文件和文件夹进行删除操作,验证是否成功删除。

2、文件复制、移动和属性设置选取一些文件,将其复制到其他目录,并观察复制过程和结果。

把特定文件移动到不同的位置,检查文件是否正确迁移。

设置文件的属性,如只读、隐藏等,查看属性设置后的效果。

(二)进程管理实验1、查看系统进程打开任务管理器,观察当前正在运行的进程列表。

了解进程的名称、PID(进程标识符)、CPU 使用率、内存占用等信息。

2、进程的终止和优先级设置选择一个非关键进程,尝试终止其运行,观察系统的反应。

调整某些进程的优先级,观察其对系统资源分配和运行效率的影响。

(三)内存管理实验1、查看内存使用情况通过系统性能监视器,查看物理内存和虚拟内存的使用情况。

观察内存使用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2、内存优化操作关闭一些不必要的后台程序,释放占用的内存资源。

调整虚拟内存的大小,观察对系统性能的改善效果。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一)文件管理实验结果1、成功创建、删除和重命名文件及文件夹,系统能够准确响应操作,文件名和文件夹名的修改即时生效。

2、文件的复制和移动操作顺利完成,数据无丢失和损坏。

《操作系统》课程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课程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课程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操作系统》课程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深入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等核心概念,并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和分析方法。

二、实验环境1、操作系统:Windows 10 专业版2、开发工具:Visual Studio Code3、编程语言:C/C++三、实验内容(一)进程管理实验1、进程创建与终止通过编程实现创建新进程,并观察进程的创建过程和资源分配情况。

同时,实现进程的正常终止和异常终止,并分析其对系统的影响。

2、进程同步与互斥使用信号量、互斥锁等机制实现进程之间的同步与互斥。

通过模拟多个进程对共享资源的访问,观察并解决可能出现的竞争条件和死锁问题。

(二)内存管理实验1、内存分配与回收实现不同的内存分配算法,如首次适应算法、最佳适应算法和最坏适应算法。

观察在不同的内存请求序列下,内存的分配和回收情况,并分析算法的性能和优缺点。

2、虚拟内存管理研究虚拟内存的工作原理,通过设置页面大小、页表结构等参数,观察页面的换入换出过程,以及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三)文件系统实验1、文件操作实现文件的创建、打开、读取、写入、关闭等基本操作。

观察文件在磁盘上的存储方式和文件系统的目录结构。

2、文件系统性能优化研究文件系统的缓存机制、磁盘调度算法等,通过对大量文件的读写操作,评估不同优化策略对文件系统性能的提升效果。

四、实验步骤(一)进程管理实验步骤1、进程创建与终止(1)使用 C/C++语言编写程序,调用系统函数创建新进程。

(2)在子进程中执行特定的任务,父进程等待子进程结束,并获取子进程的返回值。

(3)通过设置异常情况,模拟子进程的异常终止,观察父进程的处理方式。

2、进程同步与互斥(1)定义共享资源和相关的信号量或互斥锁。

(2)创建多个进程,模拟对共享资源的并发访问。

(3)在访问共享资源的关键代码段使用同步机制,确保进程之间的正确协作。

(4)观察并分析在不同的并发情况下,系统的运行结果和资源竞争情况。

《操作系统》实验二

《操作系统》实验二

《操作系统》实验二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加深对操作系统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对操作系统设计和实现的认知。

通过实验二,我们将重点掌握进程管理、线程调度、内存管理和文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二、实验内容1、进程管理a.实现进程创建、撤销、阻塞、唤醒等基本操作。

b.设计一个简单的进程调度算法,如轮转法或优先级调度法。

c.实现进程间的通信机制,如共享内存或消息队列。

2、线程调度a.实现线程的创建、撤销和调度。

b.实现一个简单的线程调度算法,如协同多任务(cooperative multitasking)。

3、内存管理a.设计一个简单的分页内存管理系统。

b.实现内存的分配和回收。

c.实现一个简单的内存保护机制。

4、文件系统a.设计一个简单的文件系统,包括文件的创建、读取、写入和删除。

b.实现文件的存储和检索。

c.实现文件的备份和恢复。

三、实验步骤1、进程管理a.首先,设计一个进程类,包含进程的基本属性(如进程ID、状态、优先级等)和操作方法(如创建、撤销、阻塞、唤醒等)。

b.然后,实现一个进程调度器,根据不同的调度算法对进程进行调度。

可以使用模拟的方法,不需要真实的硬件环境。

c.最后,实现进程间的通信机制,可以通过模拟共享内存或消息队列来实现。

2、线程调度a.首先,设计一个线程类,包含线程的基本属性(如线程ID、状态等)和操作方法(如创建、撤销等)。

b.然后,实现一个线程调度器,根据不同的调度算法对线程进行调度。

同样可以使用模拟的方法。

3、内存管理a.首先,设计一个内存页框类,包含页框的基本属性(如页框号、状态等)和操作方法(如分配、回收等)。

b.然后,实现一个内存管理器,根据不同的内存保护机制对内存进行保护。

可以使用模拟的方法。

4、文件系统a.首先,设计一个文件类,包含文件的基本属性(如文件名、大小等)和操作方法(如创建、读取、写入、删除等)。

b.然后,实现一个文件系统管理器,包括文件的存储和检索功能。

操作系统课程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课程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课程实验报告操作系统课程实验报告一、引言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最基础的软件之一,扮演着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的重要角色。

为了更好地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实践操作系统的相关技术,我们在本学期的操作系统课程中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二、实验一:进程管理在本实验中,我们学习了进程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实现方法。

通过编写代码,我们实现了一个简单的进程管理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我们可以创建、销毁和调度进程,并且实现了进程间的通信和同步机制。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进程的创建、调度和通信机制,以及进程的状态转换和资源管理。

三、实验二:内存管理内存管理是操作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内存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通过编写代码,我们实现了一个简单的内存管理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我们可以分配和释放内存块,并且实现了虚拟内存和页面置换算法。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内存的分配和释放机制,以及虚拟内存的概念和实现。

四、实验三:文件系统文件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用于管理和组织文件的一种机制。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文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实现方法。

通过编写代码,我们实现了一个简单的文件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我们可以创建、读取和写入文件,并且实现了文件的目录结构和权限控制。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文件的组织和管理机制,以及文件的访问和保护机制。

五、实验四:设备管理设备管理是操作系统中负责管理计算机硬件设备的一部分。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设备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通过编写代码,我们实现了一个简单的设备管理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我们可以管理设备的分配和释放,并且实现了设备的互斥和同步机制。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设备的管理和调度机制,以及设备的并发和互斥机制。

六、实验总结通过这一系列的实验,我们对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实践操作系统的相关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学习了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和设备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实现方法,并且通过编写代码实现了简单的操作系统功能。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功能,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掌握操作系统的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的操作系统为 Windows 10,开发工具为 Visual Studio 2019,编程语言为 C++。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进程管理实验(1)创建进程通过编程实现创建新的进程。

在代码中使用了 Windows API 函数CreateProcess 来创建一个新的进程。

首先,设置进程的启动信息,包括命令行参数、工作目录等。

然后,调用CreateProcess 函数创建进程,并检查返回值以确定创建是否成功。

(2)进程同步使用互斥量(Mutex)实现进程间的同步。

创建一个共享资源,多个进程尝试访问该资源。

通过互斥量来保证同一时间只有一个进程能够访问共享资源,避免了数据竞争和不一致的问题。

(3)进程通信采用管道(Pipe)进行进程间的通信。

创建一个匿名管道,一个进程作为发送端,向管道写入数据;另一个进程作为接收端,从管道读取数据。

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进程之间的数据交换。

2、内存管理实验(1)内存分配使用 Windows API 函数 VirtualAlloc 来分配内存。

指定分配的内存大小、访问权限等参数,并检查返回的内存指针是否有效。

(2)内存释放在不再需要使用分配的内存时,使用 VirtualFree 函数释放内存,以避免内存泄漏。

(3)内存保护设置内存的保护属性,如只读、读写等,以防止非法访问和修改。

3、文件系统管理实验(1)文件创建与写入使用 CreateFile 函数创建一个新文件,并通过 WriteFile 函数向文件中写入数据。

(2)文件读取使用 ReadFile 函数从文件中读取数据,并将读取的数据输出到控制台。

(3)文件属性操作获取文件的属性信息,如文件大小、创建时间、修改时间等,并进行相应的操作和显示。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科学中十分重要的一门课程,本次实验是关于操作系统的,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操作系统的相关知识和操作。

本篇文章将着重介绍本次操作系统实验的内容和实验过程中的收获。

一、实验内容本次实验内容主要涉及操作系统的进程、线程和进程同步三部分。

具体内容包括:1. 进程的创建和管理2. 线程的创建和管理3. 进程同步的实现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将分别使用C语言和Linux操作系统实现上述功能。

二、实验过程1. 进程的创建和管理在这一部分实验中,我们要创建多个进程,实现进程的调度和管理功能。

我们采用了Linux系统下的fork()函数,用于创建子进程。

在程序运行时,首先创建一个父进程,然后使用fork()函数创建四个子进程,每个子进程都有自己的进程号(pid),并在屏幕上输出该进程号以示区分。

为了实现进程的调度功能,我们在代码中加入了sleep()函数,用于将进程挂起一段时间,然后再轮流执行其他进程。

2. 线程的创建和管理在这一部分实验中,我们使用了C语言的POSIX线程库pthread.h,实现多线程的功能。

同样地,我们采用了Linux系统下的fork()函数来创建线程。

在代码运行时,我们创建了两个线程,并在屏幕上输出线程号(tid)以示区分。

为了实现线程的调度和管理功能,我们在代码中加入了pthread_join()函数,用于等待线程的执行完成。

3. 进程同步的实现在这一部分实验中,我们使用了Linux系统下的进程同步工具——信号量(semaphore)。

在代码中,我们使用sem_init()函数创建信号量,使用sem_wait()函数阻塞进程或线程,使用sem_post()函数释放进程或线程。

为了更好地理解信号量的工作原理,我们将代码分为生产者和消费者两部分,其中生产者用于向缓冲区添加数据,消费者则用于删除数据。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使用信号量控制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避免出现生产过多或消费过多的情况。

操作系统课程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课程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课程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最为关键的软件之一,它负责管理计算机的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为用户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通过操作系统课程实验,旨在深入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功能,提高对操作系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的操作系统为Windows 10 和Linux(Ubuntu 1804),开发工具包括 Visual Studio Code、gcc 编译器等。

三、实验内容(一)进程管理1、进程创建与终止在 Windows 系统中,使用 C++语言创建多个进程,并通过进程句柄控制进程的终止。

在 Linux 系统中,使用 fork()系统调用创建子进程,并通过 exit()函数终止进程。

2、进程同步与互斥使用信号量实现进程之间的同步与互斥。

在 Windows 中,利用CreateSemaphore()和 WaitForSingleObject()等函数进行操作;在Linux 中,通过 sem_init()、sem_wait()和 sem_post()等函数实现。

(二)内存管理1、内存分配与释放在 Windows 中,使用 HeapAlloc()和 HeapFree()函数进行动态内存的分配与释放。

在 Linux 中,使用 malloc()和 free()函数完成相同的操作。

2、内存页面置换算法实现了几种常见的内存页面置换算法,如先进先出(FIFO)算法、最近最少使用(LRU)算法等,并比较它们的性能。

(三)文件系统管理1、文件创建与读写在 Windows 和 Linux 系统中,分别使用相应的 API 和系统调用创建文件,并进行读写操作。

2、目录操作实现了目录的创建、删除、遍历等功能。

四、实验步骤(一)进程管理实验1、进程创建与终止(1)在 Windows 系统中,编写 C++程序,使用 CreateProcess()函数创建新进程,并通过 TerminateProcess()函数终止指定进程。

《操作系统》课程综合性的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课程综合性的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课程综合性的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操作系统》课程的综合性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深入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功能和运行机制。

具体目标包括熟悉操作系统的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管理以及设备管理等核心模块,提高对操作系统的整体认知和应用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在以下环境中进行:操作系统:Windows 10 专业版开发工具:Visual Studio 2019编程语言:C++三、实验内容及步骤(一)进程管理实验1、创建多个进程使用 C++中的多线程库,创建多个进程,并观察它们的并发执行情况。

通过设置不同的优先级和资源需求,研究进程调度算法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2、进程同步与互斥实现生产者消费者问题,使用信号量、互斥锁等机制来保证进程之间的同步和互斥。

观察在不同并发情况下,数据的正确性和系统的稳定性。

(二)内存管理实验1、内存分配与回收模拟内存分配算法,如首次适应算法、最佳适应算法和最坏适应算法。

通过随机生成内存请求,观察不同算法下内存的利用率和碎片情况。

2、虚拟内存管理研究虚拟内存的工作原理,通过设置页面大小和页表结构,观察页面置换算法(如 FIFO、LRU 等)对内存访问性能的影响。

(三)文件系统管理实验1、文件操作创建、读取、写入和删除文件,了解文件系统的基本操作和数据结构。

2、文件目录管理实现文件目录的创建、遍历和搜索功能,研究目录结构对文件访问效率的影响。

(四)设备管理实验1、设备驱动程序模拟编写简单的设备驱动程序,模拟设备的输入输出操作,如键盘输入和屏幕输出。

2、设备分配与调度研究设备分配算法,如先来先服务和优先级算法,观察设备的使用情况和系统的响应时间。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一)进程管理实验结果分析1、在创建多个进程的实验中,发现高优先级进程能够更快地获得CPU 资源,系统响应时间更短。

但过度提高某些进程的优先级可能导致其他进程饥饿。

2、对于进程同步与互斥问题,正确使用信号量和互斥锁能够有效地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系统的稳定性。

《操作系统》课程综合性的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课程综合性的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课程综合性的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最为关键的软件之一,它负责管理计算机的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为用户和应用程序提供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

本次《操作系统》课程综合性实验的目的在于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深入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和主要功能,提高对操作系统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的操作系统为Windows 10 和Linux(Ubuntu 2004),实验所使用的计算机配置为:Intel Core i7 处理器,16GB 内存,512GB 固态硬盘。

实验所需的软件工具包括:VMware Workstation 虚拟机软件、GCC 编译器、GDB 调试器等。

三、实验内容1、进程管理进程的创建和终止进程的并发执行和同步进程调度算法的实现和比较2、内存管理内存分配和回收算法虚拟内存的实现和管理3、文件系统文件的创建、读写和删除文件目录的操作和管理文件系统的性能优化4、设备管理设备驱动程序的编写和安装设备的分配和回收I/O 控制方式的实现和比较四、实验步骤1、进程管理实验使用 C 语言编写程序,实现进程的创建和终止功能。

通过 fork()系统调用创建子进程,并在子进程中执行特定的任务,然后使用exit()系统调用终止子进程。

利用信号量机制实现进程的同步。

创建两个进程,一个进程负责生产数据,另一个进程负责消费数据,通过信号量来控制生产和消费的同步。

实现先来先服务(FCFS)、短作业优先(SJF)和时间片轮转(RR)三种进程调度算法,并对不同算法的性能进行比较。

通过模拟多个进程的到达时间、服务时间等参数,计算每种算法下的平均周转时间和平均等待时间。

2、内存管理实验实现首次适应(First Fit)、最佳适应(Best Fit)和最坏适应(Worst Fit)三种内存分配算法。

编写程序模拟内存的分配和回收过程,观察不同算法在内存利用率和分配效率方面的表现。

利用分页机制实现虚拟内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报告班级:团队成员:目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实验要求:建立线程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Task 2.1实现文件系统调用 (3)1.1.1题目要求 (3)1.1.2题目分析与实现方案 (3)1.1.3关键点与难点 (4)1.1.4实现代码 (4)1.2 Task 2.2 完成对多道程序的支持 (5)1.2.1题目要求 (5)1.2.2题目分析与实现方案 (5)1.2.3关键点与难点 (6)1.2.4实现代码 (7)1.3 Task 2.3 实现系统调用 (7)1.3.1题目要求 (7)1.3.2题目分析与实现方案 (8)1.3.3关键点与难点 (9)1.3.4实现代码 (9)1.4 Task 2.4 实现彩票调度 (10)1.4.1题目要求 (10)1.4.2题目分析与实现方案 (10)1.4.3关键点与难点 (11)1.4.4实现代码 (11)二、测试结果............................................................................................... 2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实验要求:多道程序设计1.1 Task2.1 实现文件系统调用1.1.1题目要求实现文件系统调用(创建,打开,读,写,关闭,unlink),在syscall.h中有详细的记录,可以看一下UserProcess.java中的代码,最好把你自己写的系统调用的代码也放在这里。

记住你不是在实现一个文件系统,而是在给用户进程获取我们给你定义好的文件系统的能力。

我们在start.s里为你提供了用户进程进行系统调用所必需的汇编代码。

(SYSCALL会为每个系统调用产生汇编代码)。

其中Unlink为删除目录相并减少一个连接数,如果链接数为0并且没有任何进程打开该文件,该文件内容才能被真正删除,但是若又进程打开了该文件,则文件暂时不删除直到所有打开该文件的进程都结束时文件才能被删除。

1.1.2题目分析与实现方案系统共提供了七个系统调用:halt (停机, 已经提供),creat (创建并打开磁盘文件),open (打开磁盘文件),read (读IO, 可以是磁盘或屏幕),write (写IO),close (关闭IO),unlink (删除磁盘文件)。

要确保如下几点:1)稳定性, 不能因为一个进程的非法系统调用就使操作系统崩溃, 而应该返回错误代码。

2)halt()调用只能由第一个进程(root process) 执行。

3)系统调用需要读写内存时, 通过readVirtualMemory和writeVirtualMemory进行。

4)文件名以null结尾, 不超过256字符。

5)如果系统调用出错, 应返回-1。

6)为每个打开的IO文件分配一个“文件描述符”, 用整数表示. 每个进程最多可以拥有16个。

其中0和1应分配给标准输入和标准输出(即屏幕),这由SynchConsole类管理。

不同进程可以用相同的文件描述符处理不同的文件。

7)Nachos已经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文件系统FileSystem(Machine包中), 通过ThreadedKernel.fileSystem访问。

8)系统不需要考虑文件访问的互斥等问题。

方案:1)create系统调用:1.根据传入的fileAddress,从虚拟内存中读出文件名2.判断文件名是否存在,即fileAddress处是否有文件名3.如果不存在,直接创建。

先去找合适的位置,如果已经有大于16个,退出,否则创建,创建只需调用filesystem的open即可(传入的布尔值create为true)2)open系统调用:1.根据传入的fileAddress,从虚拟内存中读出文件名2.判断文件名是否存在,即fileAddress处是否有文件名3.先去找合适的位置,如果已经有大于16个,退出,否则创建只需调用filesystem的open即可(传入的布尔值create为false)4.维护本地描述符表3)read系统调用Read系统调用的三个参数依次为: 文件描述符, 写入的内存地址, 读取的字节数。

在Read系统调用中进行如下操作:1.如果打开文件大于16个或者小于0个,或者打开文件列表为空,直接返回。

2.创建数组temp,把文件内容读入temp,求出读出数据长度3.若读出数据小于0即为出错,返回。

4.把该数据写入虚拟内存。

5.返回写入内存的字节数4)write系统调用Write系统调用的三个参数依次为: 文件描述符, 读内存的地址, 写入文件的字节数。

在Write系统调用中进行如下操作:1.如果打开文件大于16个或者小于0个,或者打开文件列表为空,直接返回。

2.创建数组temp,把虚拟内存中的内容读入temp,得到读出数据长度3.若读出数据小于0即为出错,返回。

4.把该数据写入磁盘。

5.若写的数据长度小于读出的数据长度,则错误,返回错误代码5)close系统调用Close系统调用的唯一一个参数为文件描述符。

在Close系统调用中进行如下操作:1.如果打开文件大于16个或者小于0个,或者打开文件列表为空,直接返回。

2.如果不存在,关闭出错3.否则关闭,把openfile数组中fileDescriptor中的位置置为06)unlink系统调用:1.根据传入的fileAddress,从虚拟内存中读出文件名。

2.如果不存在,不必删除3.如果存在,就删除,出错返回错误代码一般地,在Unlink调用中只需读取文件名并执行fileSystem.remove 方法删除文件即可。

但是,一个文件可能被多个进程打开而不能立即删除,必须等所有打开这个文件的进程都关闭该文件后才能删除。

因此,在Close系统调用中还要增加如下内容:若文件关闭后它在全局文件表中已经不存在且文件名在删除队列中,则此时执行删除文件操作,并将文件从删除队列中移出。

1.1.3关键点与难点注意:以上系统调用只是在一般情况下函数的执行流程。

为了提高系统的健壮性, 在系统调用中还要进行下列错误检查:a)文件名长度不得超过256字符, 不得含有非法字符或空。

b)打开, 创建文件时, 局部描述符表不能满。

c)fileSystem的操作返回值必须正确。

d)readVirtualMemory和writeVirtualMemory的返回值必须正确。

1.1.4实现代码private int handleCreate(int fileAddress){// 限定文件名长度,readVirtualMemoryString 读取文件名String filename =readVirtualMemoryString(fileAddress,256);if(filename ==null)return-1;int fileDescriptor =findEmpty();if(fileDescriptor ==-1)return-1;else{// ThreadedKernel.fileSystem.open()打开文件(第二个参数为true表示创建新文件)openfile[fileDescriptor]=ThreadedKernel.fileSystem.open(filename,true);return fileDescriptor;}}private int handleOpen(int fileAddress){// 限定文件名长度String filename =readVirtualMemoryString(fileAddress,256);if(filename ==null)return-1;int fileDescriptor =findEmpty();// 为空,报错。

if(fileDescriptor ==-1)return-1;else{openfile[fileDescriptor]=ThreadedKernel.fileSystem.open(filename,false);return fileDescriptor;}}private int handleRead(int fileDescriptor,int bufferAddress,int length){// 如果打开文件大于16个或者小于0个,或者打开文件列表为空,直接返回。

if(fileDescriptor >15|| fileDescriptor <0||openfile[fileDescriptor]==null)return-1;byte temp[]=new byte[length];// 通过OpenFile.read读取文件内容int readNumber =openfile[fileDescriptor].read(temp,0, length);if(readNumber <=0)return0;// 把该数据写入虚拟内存。

int writeNumber =writeVirtualMemory(bufferAddress, temp);return writeNumber;}private int handleWrite(int fileDescriptor,int bufferAddress,int length){ // 如果打开文件大于16个或者小于0个,或者打开文件列表为空,直接返回。

if(fileDescriptor >15|| fileDescriptor <0||openfile[fileDescriptor]==null)return-1;// 文件未打开,出错// 创建数组temp,把虚拟内存中的内容读入temp,得到读出数据长度byte temp[]=new byte[length];int readNumber =readVirtualMemory(bufferAddress, temp);// 若读出数据小于0即为出错,返回。

if(readNumber <=0)return0;// 把该数据写入磁盘。

int writeNumber =openfile[fileDescriptor].write(temp,0, length);// 若写的数据长度小于读出的数据长度,则错误,返回错误代码if(writeNumber < length)return-1;// 返回写入文件的字节数return writeNumber;}private int handleClose(int fileDescriptor){// 如果打开文件大于16个或者小于0个,或者打开文件列表为空,直接返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