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国际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编制导则
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编制导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环境保护管理,规范环境保护行为,依法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权益,制定本导则。
第二条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的编制应当依据法律法规,遵循科学规范,实行动态管理,不断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第三条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的编制应当注重问题导向,争取社会共识,推动环境保护实践。
第四条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的编制应当综合考虑生态环境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复杂性,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第五条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的编制应当注重创新,借鉴国际经验,适应我国的国情和地方特色。
第二章编制原则第六条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的编制应当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社会责任,使环境保护工作惠及人民群众,造福子孙后代。
第七条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的编制应当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第八条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的编制应当坚持科学决策原则,合理确定环保政策,推动环境保护实施。
第九条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的编制应当坚持全面治理原则,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综合协同。
第十条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的编制应当坚持法治原则,依法合规,使环保管理制度具有法定效力。
第三章编制程序第十一条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的编制由环保管理部门牵头,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形成集体决策。
第十二条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的编制应当进行必要的环境影响评价,充分考虑相关利益相关方的合法权益。
第十三条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的编制应当充分尊重当地政府的意见,形成政府主导的环境保护管理系统。
第十四条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的编制应当与相关行业、领域的规章制度相协调,形成整体的环保管理体系。
第四章内容要求第十五条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应当包括环境目标、责任主体、工作要求、监督制度、处罚制度等内容。
第十六条环境目标应当明确环境保护的总体目标、重点领域目标和具体任务目标,量化、时限性、可操作性强。
第十七条责任主体应当明确责任主体的职责和权限,明确各级环保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的管理责任。
全国自考大学课程(00394)各章节重要知识点(必背)
全国自考大学课程(00394)各章节重要知识点(必背)1. 第一章:介绍重要知识点:- 本章主要介绍了课程的目的和内容。
- 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并培养其法律思维能力。
2. 第二章:法律的基本概念重要知识点:- 本章主要介绍了法律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 法律是指由国家制定和实施的有约束力的规范。
3. 第三章:法律的分类重要知识点:- 本章主要介绍了法律的分类和特点。
- 法律可以分为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等多个领域。
4. 第四章:法律的解释和适用重要知识点:- 本章主要介绍了法律的解释和适用原则。
- 法律的解释可以分为字面解释和精神解释。
5. 第五章:法律责任重要知识点:- 本章主要介绍了法律责任的种类和要件。
- 法律责任可以分为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等。
6. 第六章:法律行为重要知识点:- 本章主要介绍了法律行为的要素和效力。
- 法律行为需要具备主体、客体、意思表示和合法性等要素。
7. 第七章:合同法重要知识点:- 本章主要介绍了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和内容。
- 合同法规定了合同的成立、效力、履行和变更等方面的规定。
8. 第八章:侵权法重要知识点:- 本章主要介绍了侵权法的基本原则和分类。
- 侵权法可以分为民事侵权和刑事侵权两个方面。
9. 第九章:劳动法重要知识点:- 本章主要介绍了劳动法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 劳动法是指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法律规范。
10. 第十章:公司法重要知识点:- 本章主要介绍了公司法的基本原则和内容。
- 公司法规定了公司的组织形式、运营规则和股东权益等方面的规定。
11. 第十一章:知识产权法重要知识点:- 本章主要介绍了知识产权法的基本概念和种类。
- 知识产权法保护了知识产权所有者的创造成果。
12. 第十二章:环境保护法重要知识点:- 本章主要介绍了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和内容。
- 环境保护法是为了保护环境并维护生态平衡而制定的法律。
13. 第十三章:国际法重要知识点:- 本章主要介绍了国际法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发文字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二号]【发布部门】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1989.12.26【实施日期】1989.12.26【时效性】已被修改【效力级别】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二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于1989年12月26日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杨尚昆(1989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第三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
第四条国家制定的环境保护规划必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家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使环境保护工作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协调。
第五条国家鼓励环境保护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强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提高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水平,普及环境保护的科学知识。
第六条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七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辖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港务监督、渔政渔港监督、军队环境保护部门和各级公安、交通、铁道、民航管理部门,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对环境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土地、矿产、林业、农业、水利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对资源的保护实施监督管理。
韩德培《环境保护法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3~16章)【圣才出品】
韩德培《环境保护法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十三章环境污染防治法概述13.1复习笔记一、关于防治对象的法律规定1.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概念(1)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概念①我国环境保护法所称的“公害”,是指由于人们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等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对环境的危害。
②“其他公害”则是指除前述的环境污染和危害之外,现在尚未出现而今后可能出现的,或者现在已经出现但尚未包括在《环境保护法》第24条所列举的九种环境污染和危害之中的公害,如废热、光污染。
(2)公害的特点①公害是人类正常活动的有害副作用。
②公害以环境为媒介对不特定人群造成危害。
③公害具有综合性和积累性。
造成公害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且往往是综合起作用;公害还具有积累性、连续性特点。
④公害往往同时侵害多种权益。
不仅表现为同时侵害不特定的人群,还表现为往往同时侵害多种权益。
⑤公害危及的范围广。
⑥公害引起的疾病往往难以发现和治疗。
2.我国防治公害的对象和重点(1)防治公害的对象①从污染和能量的种类来说,我国防治公害的对象就是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九种污染物质和能量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②从排放单位来说,则是指工矿企业的排污者。
③加重我国环境污染的新行业,也是防治环境污染的对象。
(2)公害的防治重点①以饮水安全和重点流域治理为重点,加强水污染防治。
②以强化污染防治为重点,加强城市环境保护。
③以降低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重点,推进大气污染防治。
④以防治土壤污染为重点,加强农村环境保护。
⑤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重点,强化生态保护。
⑥以核设施和放射源监管为重点,确保核与辐射环境安全。
⑦以实施国家环保工程为重点,推动解决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
二、关于防治公害的法律制度1.淘汰落后工艺、设备制度淘汰落后工艺、设备制度是指国家对严重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工艺、生产设备,限期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也不得转让给他人使用的法律规定。
九年级十三章第四节热机效率和环境保护
解: Q放=mq =4Kg×3.3×107J/Kg =1.32×108 J
答: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为1.32×108 J
例题2:
• 把5kg40℃的水烧开,需要完全燃烧多少kg 的干木柴?(已知干木柴的燃烧值为 1.2×107J/kg,外界为标准大气压,并且燃 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
废气排出带走 的能量
由于机械转动等,克 服摩擦所消耗的能量
燃料很难全部燃烧,燃料 的化学能不能全部释放
热机真正对外做 有用功的能量
机械传热损失 一部分能量
由图可见,真正能转变为对外做有用功的能 量只是燃料燃烧时所释放能量的一部分。
热机效率: 热机转变为有用功的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所释
放的能量的比值称为热机效率。
②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 具体措施: 减少热机各种能量损失
首先要减少燃烧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其次是减小机械摩擦以减少机械损失. 再次是尽量简化机械传动部分, 以减少机械损失.
公式: η=Q有/Q总×100%
3、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练一练
1、关于燃料的热值正确的是( B ) A.燃料的热值与燃料的燃烧程度有关 B.燃料的热值与燃料的种类有关 C.燃料的热值与燃料的多少有关 D.燃料的热值与上面三个因素都有关
无烟煤的热值为3.4×107J/kg,表示:
1kg的无烟煤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为3.4×107J。
液化气的热值为4.9×107J/m3,表示:
1m3的液化气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为4.9×107J。
[强调]
(1)热值定义中:注意“必须完全燃烧”;
(2)热值是燃料的重要特性,反映燃料燃 烧时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本领的大小。只 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质量和是否完全燃 烧无关。
中国国家环境全集1-20章
中国国家环境全集1-20章第一章: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本章阐述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包括可持续发展、污染防治、资源节约等内容。
强调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可行性。
第二章: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本章介绍了中国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建立与发展过程,包括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环境监测与评估等方面。
第三章:大气环境保护本章详细阐述了大气环境污染的成因及防治措施,包括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大气环境监测和治理技术等内容。
第四章:水环境保护本章介绍了水环境污染的来源与防治策略,包括水质标准及排放标准的制定、水环境监测与保护技术的应用等方面。
第五章:土壤环境保护本章探讨了土壤环境污染的产生原因和预防措施,包括土壤质量标准的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技术的应用等内容。
第六章:固体废物与危险废物管理本章详细介绍了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的管理与处理方法,包括废物分类、处理与处置的标准、废物回收和再利用等方面。
第七章:噪声与振动控制本章阐述了噪声和振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包括噪声与振动监测、防治措施和管理标准等内容。
第八章:辐射环境保护本章介绍了辐射环境的形成与控制措施,包括辐射监测、防护与控制标准的制定和应用等方面。
第九章:生态环境保护本章探讨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保护措施,包括生态系统保护、物种保护和生态修复等内容。
第十章:自然保护区管理本章介绍了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与管理,包括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修复和监督管理等方面。
第十一章:环境保护科技与工程本章详细阐述了环境保护科技与工程的发展现状和应用成果,包括环境技术研发、环境工程设计和环保设施建设等方面。
第十二章:环境教育与宣传本章介绍了环境教育与宣传的重要性和推广途径,包括公众宣传、环境意识提升和环境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等内容。
第十三章:环境监测与评估本章探讨了环境监测与评估的意义和方法,包括环境监测技术、数据分析和评估标准等方面的内容。
第十四章:环境保护与城市规划本章详细介绍了环境保护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和协调要点,包括生态城市规划和环境管控措施的整合等方面。
九年级第十三章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第十三章知识点总结第十三章知识点总结九年级的学习生涯即将告一段落,我们回顾过去的知识点,总结一下第十三章的内容。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生物技术、科学与伦理、生物效应和环境保护。
接下来,我们将会逐一进行阐述和总结。
一、生物技术生物技术是运用生物学原理和方法进行科学研究和应用的学科。
它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组织工程等多个子领域。
基因工程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分支,它利用重组 DNA 技术对生物体的基因进行修饰和调控。
这种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农业上的转基因作物、医学上的基因治疗等。
二、科学与伦理科学与伦理是探讨科学研究与社会伦理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
在生物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我们必须考虑到伦理道德的问题。
例如,基因治疗的应用是否符合伦理原则,是否涉及到创造生命等等。
对于这些问题,人们需要有正确的伦理观念和判断力,平衡科学的进步和生命的尊严。
三、生物效应和环境保护生物效应主要指生物体遭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产生的变化。
生物体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是一种保护自身生存和繁衍的生物现象。
环境保护把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护人类健康作为核心目标。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我们要努力减少污染物排放,提倡低碳生活,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
总的来说,第十三章的知识点涉及到了生物技术、科学与伦理、生物效应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我们不仅仅是理论上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们的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希望,但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伦理问题。
我们不能只追求技术的进步,而忽视了人类和生态环境的安全。
只有在科学与伦理的指导下,我们才能正确地应用生物技术,推动社会的持续发展。
生物效应和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自然生态系统正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威胁。
我们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为后代留下一个美好的地球家园。
最后,在九年级的生物学学习中,我们不仅仅只是学习知识,更要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精神。
国际环境法
内容
两项原则相同之处在于它们都属于预防原则的范畴,都强调防患 于未然,
它们的区别在于风险预防原则所针对的是具有科学不确定性的环 境风险,因此基于风险预防原则的环境措施,不要求以科学上存 在确实,充分的证据为理由,而损害预防原则所针对的是具有科 学确定性的环境损害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后,国际环境法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最成功领域是关于臭氧层的国际保护
1992年6月3日至14日,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 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宣言》
第二节 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一、共同关心及为全人类利益保护环
境原则
概念
在国际环境领域,所有国际社会成员或国际环境法主体都应该从 人类共同利益出发,共同关心人类环境问题,共同保护人类环境
四、危险废物的国际法律控制和越境
转移
国际保护
1989年3月,105个国家加上欧洲经济共同体在瑞士巴塞尔签署 《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巴塞尔公约》
非洲国家于1991年1月通过了《禁止向非洲进口危险废物和在非洲 内控制危险废物的越境转移和管理的巴马科公约》
国际原子能机构1990年通过的《放射性废物国际越境转移的业务 守则》
作用。
学习重点:
国际环境保护的条约体系 环境保护的对象和内容 国际环境保护的原则 国际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
第第第 三二一
第 十
节节节
三
国国国
章
际际际
环环环
国
境境境 保法法 护的概
经典常谈第十三章导语
经典常谈第十三章导语第十三章是经典常谈中的重要章节之一,本章主要讨论的是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类对自然的认知和探索。
以下是本章导语的内容,介绍了本章将要探讨的主题和观点。
1.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人类与自然是密不可分的,我们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也受到自然的制约和影响。
本章将探讨人类如何与自然相互作用,以及人类对自然的认知和理解。
2. 自然界的奥秘:自然界充满了无数的奥秘和未知,我们通过科学研究和观察来揭示自然界的真相。
本章将介绍一些关于自然界的奇妙现象和科学发现,让读者对自然界有更深入的了解。
3. 人类对自然的探索:人类一直在探索和利用自然资源,但这种探索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本章将讨论人类对自然的探索和利用的正反两面,以及如何在保护自然的前提下实现可持续发展。
4. 自然的力量与脆弱性:自然界有着强大的力量,如地震、飓风等自然灾害,但同时也很脆弱,一些物种濒临灭绝。
本章将探讨自然的力量和脆弱性,以及人类应该如何保护自然和与自然和谐相处。
5.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全球关注的重要议题。
本章将讨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人类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地球家园。
6. 自然的美与人类的创造:自然界的美是人类创造力的源泉,艺术、文学、音乐等都受到自然的启发。
本章将介绍一些关于自然美的作品和创意,展示人类对自然的赞美和致敬。
7. 人类的责任与担当: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有责任保护和维护自然的平衡。
本章将探讨人类的责任与担当,以及每个人都可以为保护自然做出的贡献。
8. 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共处: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本章将探讨如何实现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共处,以及人类应该如何改变现有的生活方式,以适应自然的规律。
9. 自然与人类的互动:人类通过与自然的互动和交流,不断认识和改造自然。
本章将介绍一些关于人类与自然互动的故事和经验,展示人类对自然的理解和应对方式。
10. 自然的神秘与疑问:自然界中还存在许多未解之谜和疑问,如宇宙起源、生命起源等。
宪法关于环境保护的内容有哪些?
宪法关于环境保护的内容有哪些?【正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环境,维护人民的健康和生存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根据宪法的规定,制定本法。
第二条国家保护环境的方针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三条国家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发展生产力,推进现代化建设,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第四条国家采取措施,抑制资源消耗,遏制环境污染,防治生态破坏。
第五条国家鼓励和支持科学技术进步,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发展产业经济,并促进节能、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
第六条国家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宏观调控和管理,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
第七条国家加强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建立环境标志制度和环境污染损害赔偿制度,加大环境保护执法力度,加强环境监测和信息公开。
第八条国家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个人和单位参与环境保护,开展环境教育和宣传,倡导绿色消费和低碳生活。
第二章生态文明建设第九条国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修复生态环境,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生物多样性,防治土地沙化、荒漠化、水土流失和空气污染。
第十条国家制定和实施植树造林、地表覆盖工程、湿地保护等措施,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
第十一条国家加强对环境变化的监测和预警,采取适应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第十二条国家制定并实施节水、节能、减排措施,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第十三条国家鼓励和支持可持续发展,推进绿色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第三章环境资源保护第十四条国家坚持优先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
第十五条国家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合理利用和开发水资源。
第十六条国家加强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合理利用和开发土地资源。
第十七条国家加强对矿产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合理开发和使用矿产资源。
第十八条国家加强大气环境保护,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提高大气环境质量。
第十九条国家加强水环境保护,防治水污染,提高水环境质量。
第二十条国家加强土壤环境保护,防治土壤污染,提高土壤环境质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模板一:正式、专业风格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国家保护环境,根据生态文明建设纲要,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制度,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第三条环境保护应当坚持预防为主、源头控制、综合治理、污染者负责的原则,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第四条国家鼓励和支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创新,提高环境保护技术水平,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强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
第五条国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环境保护,发展环境保护志愿服务,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
第六条环境保护工作实行国家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地方政府属地管理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原则。
第七条国家保护环境的方针是:保护、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第八条国家对环境质量实行统一标准,制定目标管理制度和相应的评价体系,对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
第九条国家制定环境保护规划,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
第十条国家加强环境监测,建立环境监测体系,开展环境监测,及时发布环境监测结果。
第十一条国家鼓励和支持环境保护专业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
第二章 环境保护基本原则、义务和权利第十二条进行环境保护活动,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护公众利益,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安全。
第十三条国家和政府有义务保障公民的环境安全权、知情权和参与权。
第十四条公民和法人有义务保护环境,不得损害环境,应当采取各种措施保护和改善环境。
第十五条公民和法人有权了解环境信息,参与环境决策,行使环境知情权和参与权。
第十六条政府部门和环境保护组织应当依法组织和推动公众参与环境决策,听取公众意见。
第十七条环境污染者应当采取治理措施,消除或者减轻污染物排放,修复受损生态。
第十八条对虚假环境信息发布者和环境违法行为者,依法追究责任,保护公众利益。
第十九条国家鼓励和支持环境保护组织和社会公众开展环境保护宣传、监督、咨询和举报等活动。
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ppt课件
的,气候的迁移将造成生物与生境关系的损害; 气候的变化将使生物群落在地理空间上重新分布(再分布)。
3、物种组成和生物多样性
生物群落的迁移不是简单的空间上的平移,而是依据 其生态位在生长发育和繁殖上进行调节和适应,造成 各种群在其大小和作用上发生重组;
2)变化类型
森林转化为农田,人工设施等;
黄土高原,三江源等。
草原转化为农田,人工设施等;
草原的退化。
湖泊转化为农田,人工设施等。
湖泊面积已经大幅度缩减。
3). 变化的影响
森林砍伐后,CO2的吸收量降低,焚烧和分解又释放出 大量的CO2;
温室效应
直接改变陆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影响生物地球 化学循环;
地心岩浆从海底结构板块间喷发,其能量相当于3000座核反应堆, 加热了上部海水;
可能与海底地震有关; 可能与海水含盐量有关。 科学研究表明,单位面积100米深的海水温度增高0.1℃,其上的 大气温度将会增高6℃。由此引起全球大气环流和世界气候的异常。 厄尔尼诺现象一般3-7年发生一次,且持续12-24个月,平均17 个月左右,近45年已发生13次,97-99年为14次。 c.厄尔尼诺的危害
1)温室气体
大气中对长波辐射有屏蔽作用的气体。包括CO2、CH4、N2O 以及CFC(碳氟氯烷)和水蒸气等。
CO2的作用占50%以上。 CO2不仅能进行光合作用,维持地球的初级生产,也能吸收太阳的短
波辐射和地球的长波红外辐射,维持着太阳入射能量和地球的逸散 能量之间的平衡。从而使地球的平均气温保持不变。
(1)、直接结果
直接结果—海平面上升
气候变暖的直接结果是世界各地冰川的溶化(后退),引起 海平面的上升。在过去100年中海平面升高了10-20cm,海 平面升高的后果是严重的,将直接威胁世界沿海城市及30多 个岛屿的生存和发展。联合国的专家小组认为:当2050年全 球海平面升高30-50cm时,世界各地约1亿人口受到海等水 灾的影响;美国环保专家预测,再过50-70年,东京、大阪、 曼谷、威尼斯、圣彼得堡、阿姆斯特丹以及中国等一些沿海
第十三章 野生动植物保护法规及有关国际协定和国际组织
第十三章野生动植物保护法规及有关国际协定和国际组织第一节我国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法规地球上的生物资源虽然非常丰富,但由于种种原因(主要是人为因素),野生生物,尤其是野生动物以及它们的生存环境持续不断地受到破坏,许多生物已经灭绝,而且越来越多的生物处于濒危状态。
为了保护生物和它们的生存环境的,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和法规。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以下简称“保护法”)是我国政府保护野生动物的根本大法,其他有关的包括各级政府的法律、法规等都是依“保护法”的精神原则而制定、施行的,从1989年3月1日起施行。
“保护法”共分五章。
第一章,总则。
“保护法”的宗旨是:“为保护、拯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本章其它各条主要内容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野生动物的保护、驯养繁殖、开发利用活动,必须遵守本法”。
“野生动物资源属于国家所有”。
“国家对野生动物实行加强资源保护、积极驯养繁殖、合理开发利用的方针,鼓励开展野生动物科学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义务,对侵占或者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行为有权检举和控告”。
“各级政府应当加强对野生动物资源的管理,制定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的规划和措施”。
第二章,野生动物保护。
其主要内容有:“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猎捕或者破坏”。
“国家对珍贵、濒危的野生动物实行重点保护。
”“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应当在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主要生息繁衍的地区和水域,划定自然保护区,加强对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的保护管理”。
“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受到自然灾害威胁时,当地政府应当及时采取拯救措施”。
第三章,野生动物管理。
本章的内容主要有:对捕捉、捕捞或猎捕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的规定;对出售、收购、运输、携带、出口、经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规定;对猎捕证、狞猎证、驯养繁殖许可证的规定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酸雨污染(燃煤)
• 酸雨主要是由于矿物燃料消耗过程中产
生的硫、氮的氧化物排入大气所形成。 其对森林、土壤、水体、农作物、建筑 物等具有严重损害。
4、生物多样性锐减
• 目前,全世界濒临灭绝的哺乳动物有
400余种,鸟类近600种,爬行动物200余 种,鱼类240余种,有1/5物种濒临灭绝 危险。
量为基础,通过向发展中国家汲取资源和转移污染来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 发展的平衡。
3、公平承担责任原则
• 发达国家在其工业化过程中,曾不顾后果地向环境过度索取,排放了大量
的污染物并在环境中累积,直到现在,。发达国家在资源消耗和排放污染 物方面不论是总量还是人均水平,都大大超过发展中国家 • 发达国家人口只占世界人口的25%,却消耗了世界资源的80%,在全球排 放的臭氧层耗损物质中,发达国家排放量占84%,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 量占世界总量的50%。
危害
• 内容:
• 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关系 • 当代人与人、国与过之间的关系 • 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 1992年环境与发展大会,原则正式确立的标志
7、人类共同利益原则
• 含义:国际社会的所有成员,都负有为人类的共同利
益而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责任和义务,在进行任何可能 影响环境的活动时,都应当采取适当措施,防止对环 境的损害,以保障人类在生存环境方面的共同利益。 •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人类的整体性、地球环境的整体 性
• 在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关系上,要防止有些发达国家以关心人类共同
命运为旗帜,打起“环境外交”牌,利用环境保护干预他国的内政。
2、环境保护国际合作原则。
• 地球的整体性和相互依存性,使得在保护和改
善全球环境时,必须实行国际合作。
• 《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第7条指出:“种类越来
越多的环境问题,将要求国与国之间广泛合作及国 际组织采取行动以谋求共同的利益。”第24条更明 确、具体地阐述国际合作的指导准则和范围。 • 《环境和发展里约宣言》确认:“各国应本着全球 伙伴精神,为保存、保护和恢复地球生态系统的健 康和完整进行合作。”并在“原则9”规定了国际合 作的方式和内容。
8、海洋污染和破坏
• 在全球范围内,海洋污染和海洋资源破
坏越来越严重。全球70%的海洋渔业资 源已经或正在枯竭。
9、有毒化学品和危险废物越境转移
• 目前,发达国家以每年5000万吨的规模
向发展中国家越境转移危险废物,造成 严惩的污染扩散。
• 第一次高潮:主要发生在60至70年代的工业
化国家,以“一个地球”为口号,1972年召 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是其顶峰标志。 • 1972年6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
• 国际环境保护法是指调整国际间环境保护
二、国际环境保护法的概念和 基本原则
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称。 • 这些行为规范主要来源于国际公约、双边或多
边协定,以及有关国际会议和国际组织的宣言、 决议、行动纲领等。
• 国际环境保护法调整的范围包括
• 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整个地球环境, • 以及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外层空间环境。
则
• 一个国家的环境和自然资源是该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各
国对其自由处置是该国的主权权利。 • 1962年12月联合国大会第17届会议通过的《关于天然资源之永久主权宣
言》中确认各国自由有利行使其对天然资源之主权,并确认侵犯他国对 其天然财富与资源之主权,即系违反联合国宪章之精神与原则。 • 1972年的《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第21条原则规定:“各国有按照自己 的环境政策开发自己的资源的主权,并且有责任保证在它们管辖或控制 之内的活动,不致损害其他国家的或在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地区的环境。” 这是对国家环境和自然资源主权原则更深入和全面的阐述,同时也提出 了领土无害使用的责任。 • 1992年《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的“原则2”则重申和再确认了这一原则。
5、淡水短缺
• 淡水占地球表面水的2.5%,而能为人类
直接利用的河流、湖泊、水库的淡水储 存量仅为淡水总量的0.4%。本世纪初以 来,全球淡水消耗旦增加了6倍,目前, 全球有10亿人缺水,28亿人缺少洁净的 饮用水,每年有2500万人因水污染而受 到损害。全世界都面临着淡水短缺的危 机。
6、森林破坏
2、臭氧层破坏(耗损)(辐射)
• 臭氧层是距地球表面10—50公里的大气平流层,
集中地球上的90%的臭氧气体,吸取太阳辐射的 99%以上的紫外线,保护地球的的万物生灵,是 地球的的天然“保护伞”。
• 由于人为向大气大量排臭氧层耗损物质,从而导致臭
氧层变薄甚至出现空洞。 • 科学研究证实,大气中臭氧每减少1%,辐射到地球表 面的对生物有伤害的紫外线就增加2%,皮肤癌的发病 率增加4%,还会诱发白内障、呼吸道疾病,损害人的 免疫系统,为拯未能救臭氧层,尽快停止生产和使用 臭氧层耗损物质是最为便捷、经济和有效的办法。
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联合国人类环境宣 言》,并导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设立,大大推 动了国际环境保护的发展。为纪念这次会议,联 合国大会决定以每年6月5日作为“世界环境日”
20世纪国际环境保护掀起过两次高潮
第三次高潮----约翰内斯堡世界首脑会议 • 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
• 2002年8月26日-9月5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 • 与会国家192个,会议正式代表是1万7千人, • 会议主要议题是评估自 1992年里约热内卢地球峰会闭
国际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有:
• • • • • • •
1、尊重国家主权原则 2、环境保护国际合作原则 3、公平承担责任原则(共同但有差别) 4、合理承担污染损害责任原则 5、和平解决环境争端原则 6、可持续发展原则 7、人类共同利益原则
•
1 、尊重国家主权原则 即各国对其管辖范围内的环境和自然资源享有永久主权的原
幕以来在改善环境和减少贫困方面取得的进展,并决 定应以什么样的行动来解决环境和贫困问题。
• 会议成果:
• 通过了《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承诺》和《可持续发
展世界首脑会议执行计划》。 • 《承诺》是政治宣言,而《执行计划》提出了一系列 新的、更具体(重点集中在水、生物多样性、健康、 农业、能源等几大具体领域)的环境与发展目标,并 设定了相应的时间表。
• 指造成他国环境污染损害者应负赔偿责任。
5、和平解决环境争端原则
• 由环境恶化引起的冲突,今后可能以战
争面孔出现,成为战争的根源。
6、可持续发展原则
• 1983年,联合国大会建立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 1987年环发委提交《我们共同的未来》 • 含义:
•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有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
第十章 国际环境保护
一、国际环境问题和国际环境保护
• 国际环境问题也称全球环境问题或地球问题,
是指超越主权国家的国界和管辖范的、区域性 的和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二战后,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对环境 作用的深度和广度加强,产生了大规模地球环 境问题。这些问题由一国内的严重污染发展到 区域性的大范围污染和生态破坏,甚至演化为 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日益威胁到全人类的生存 和发展,成为全世界所面临的重大危机之一。
• 国际环境保护法的主体是
• 国家和国际组织,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国际
海事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与粮食和农业组织、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 事会等。
• 国际环境保护法的遵守和履行(也称履约)是
• 由各参加国在规定的范围和方式内采取的措施
来保证的。如果侵害了他国或组织的环境权益, 违背各国相互达成的环境保护义务,就违反了 国际环境保护法,特别严重者则被视为国际犯 罪。 • 对违反国际环境保护法的行为所应承担的责 任主要是赔偿损失、恢复被侵害的环境权益等
1、气候变化 2、臭氧层破坏(耗损)(辐射) 3、酸雨污染(燃煤) 4、生物多样性锐减 5、淡水短缺 6、森林破坏 7、荒漠化 8、海洋污染和破坏 9、有毒化学品和危险废物越境转移
1、气候变化
• 气候变化是指由于直接或间接的人类活动改变了
地球大气的组成而造成的气候变化,并非指气候 的自然变异。
• 目前,气候变化主要是指全球性的气候变暖状况,这种
• 全球的环境恶化和生态破坏,从历史和现状上看,主要是发达国家造成的,
因而应负主要责任。
• 同时,发达国家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环境保护技术,理应为解决全
球环境问题率先行动并承担更多的义务。
• 对于发展中国家,则应坚持权利与义务相平衡原则,在力所能及的范围
内承担保护本国及国际环境的责任。Leabharlann 4、合理承担污染损害责任原则
国际环境法的历史发展
• (一)19世纪中叶到1945年联合国的建立是国
际环境法的萌芽时期。 • (二)1945年联合国成立到1972年斯德哥尔摩 会议。 • (三)1972年斯德哥尔摩会议到1992年里约会 议期间,是国际环境法的发展较为活跃的时期 • (四)1992年里约会议及其以后的发展,这一 时期国际环境法的新发展,体现在可持续发展 原则的提出。
•
即在保护全球环境的国家责任问题上实行“共同但有区别(发达国 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原则。 • 解决全球的环境问题,保护和改善全球环境,是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共同
责任。但是,在对国际环境应负的责任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各自 的责任是有区别的。 • 发达国家都经过“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这实际是以全球的资源环境容
CCTV 20041209
报道
• 安南2003年11月任命的
高级别名人小组本月初 提出了联合国改革报告。 报告将贫穷、艾滋病和 环境恶化,恐怖主义, 国内冲突,国家间战争,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 及跨国有组织犯罪 列为当今世界面临的主 要威胁,
当前,国际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
• • • • • • • • •
变化主要是由于人为向大气大量排放能够吸收和重新放 出红外辐射的温室气体、气溶胶、温室气体前体等,大 量吸收太阳辐射的红外线并将红外热能拦截、聚集在大 气低层,导致温室效应增强,使大气层和地球表面温度 升高。气候变化可造成自然环境和生物区系的变化,并 对生态系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人类健康和福利产生 重大的有害影响。其对农业的危害将是灾难性的;造成 海平面上升,会使许多临海城市及许多国家富饶的三角 洲地区和沿海平原被海水侵蚀、淹没;会使生物带、生 物群落的地理分布发生变化,造成物种变异、减少或消 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