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概论中文讲稿
体育概论讲义
![体育概论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c1381ebb02768e9951e738f8.png)
体育概论讲义-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概论讲义引论一、体育概论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二、体育概论的研究对象与范畴三、体育概论的学科性质与学科地位四、体育概论的特点五、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第一章体育是什么•第一节体育概念的历史演变一、国外古代体育的概念古希腊的无明确而完整的“体育概念”在文献中涉及体育内容的记述随处可见,生活重要,但最基本术语不过几个。
竞技产生于原始社会末,公元前10C 广泛使用。
体操产生在前6-前5C。
古希腊的体操同今天体育在概念上是很接近的古中国绚丽多姿,有别欧洲,各体育活动间缺乏内在的社会联系未形成一个相对独立有机统一体或理论与方法的体系,未出现一个可概括体育活动的概念或•二、近现代欧美国家的“体育”的概念•异族统治,罗马帝国中世纪的黑暗,体育远不如古希腊繁盛,文艺复兴时才重放异彩。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确立,近代体育也随近代体育的确立而发展,体育术语产生,德国社会体育先驱杨先生对体育术语进行系统整理。
体育一词最早出现在法国。
最早从教育角度提出。
继教育学上的体育概念产生后欧洲出现fhysical culture一词,广义体育概念。
•18C中叶后欧出现多种体育概念,每一个都标志体育实践和理论向前发展,几个同类概念有长期并存和昏庸的历史。
1919年美教育界展开关于体育目标的广泛讨论。
体操与体育划清界。
•三、中国的“体育”概念•西方输入后,中国使用的体育概念有:体操;体育。
A关于体操一词的传入和使用:洋务运动后期传入,新式学堂最早设置体操科实际就是体育课。
戊戌变法时体操普遍使用,清末近代教育制度在中国确立体操作为必修课;关于体育一词的传入和使用:直接来源日本,戊戌变法时引进的。
第二节有关“体育”定义的综述•一、国外对体育的界定•(一)体育是促进人体健康发育的教育•(二)体育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教育•(三)体育是开发人类运动潜能的活动与制度的总称•二、国内对体育的界定•(一)狭义的体育------身体教育•(二)广义的体育------体育是社会文化活动第三节体育与其他身体活动形式的关系•一、体育与劳动的关系•(一)体育与劳动的联系•(二)体育与劳动的区别•二、体育与军事的关系•(一)体育与军事的联系•(二)体育与军事的区别•三、体育与医疗卫生活动的关系•(一)体育与医疗卫生活动的联系•(二)体育与医疗卫生活动的区别•四、体育与其他身体艺术•(一)体育与舞蹈的的联系•(二)体育与舞蹈的区别第四节体育的建构•一、体育建构的原则•(一)历史性原则•(二)普遍性原则•(三)实践性原则•(四)逻辑性原则•二、什么是体育•(一)人们认知体育的历史•(二)人们认知体育的现状•(三)体育的定义第一章小结第二章体育的产生•第一节体育产生的动因•一、余力论•二、巫术论•三、劳动论•四、游戏论•五、模仿论•六、需要论第二节体育产生的内部动因•一、人的生存需要•二、人的健康需要•三、人的精神需要•四、人的休闲娱乐需要第三节体育产生的过程与条件•一、原始体育与发展的一般过程•(一)身体活动萌芽时期•(二)身体练习形成时期•(三)竞技赛会产生时期•二、体育形成的基本条件•(一)人类需要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二)人类必须具备较为复杂的生产手段•(三)人类必须举杯相对稳定的社会结构第四节体育运动项目产生的方式和特点•一、体育运动项目产生的方式•(一)演变•(二)模仿•(三)借用•(四)设计•二、体育运动项目产生的特点•(一)体育运动项目的地域特点•(二)体育运动项目的时代特点第二章小结第三章体育的运行•第一节体育运行的结构•一、体育运行的主体结构•(一)个体行动单位•(二)群体行动单位(广义社会组织)•(三)政府行动单位(行政组织)•二、体育运行的客体结构•(一)个体模式•(二)群体模式•(三)政府模式•三、体育运行的过程结构•(一)体育运行的目标要素•(二)体育运行的资源要素•(三)体育运行的规范要素第二节体育运行机制•一、体育运行机制概述•(一)体育运行机制的构成要素•(二)体育运行机制的基本分类•1.按体育运行机制的形成过程分类• 2.按体育运行机制的作用领域分类• 3.按体育运行机制的表现形态分类• 4.按体育运行机制的结构层次分类•(三)体育运行机制的重要功能•二、体育运行的动力机制•(一)动力源•(二)动力结构•1.外围结构•2.内在结构•3.动力过程•三、体育运行的实现机制•(一)机构结构的选择•(二)体育利益的整合•(三)体育成员的激励•四、体育运行的调节机制•(一)调节对象•(二)调节手段•(三)调节过程第三节体育运行的条件•一、自然环境条件•二、经济条件•三、政治条件•四、文化心理条件•五、国际生存条件第四节体育运行的评价•一、体育运行的一般状态•二、体育运行评价的作用•1.目标定向•2.激励促进•3.失范矫正•三、体育运行评价的原则•1.导向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科学性原则•4.操作性原则•四、体育运行的评价的步骤•1.评价目标的设立•2.评价标准的规范•3.评价过程的实施•4.评价内容的总结第三章小结第四章体育的功能•第一节体育功能概述•一、体育功能的概念•二、体育功能的特点•特殊性、客观性、主观性、流变性、工具性第二节体育作用于个体的功能•一、强身健体•(一)促进有机体的生长发育,改造人体的骨骼和肌肉系统,提高人体的运动能力。
体育理论讲稿01 1-3章
![体育理论讲稿01 1-3章](https://img.taocdn.com/s3/m/b972797e168884868762d676.png)
2.骨周围肌肉活动的越多,骨在尺度上增长得也就越明显。
大量实践证明,体育锻炼可以使骨密质增厚,骨直径增粗,肌肉与骨附着 处受肌腱牵拉,骨表面常显突起,有很强的坚韧性和抗受力性,骨小梁的 排列依张力和压力的变化更加清晰而有规律。
体育锻炼与骨骼系统
3.体育锻炼者的骨骼,对抗外力的机械作用有明显的增 强,有较强的抗弯、抗折、抗压缩和抗扭曲的性能。对
心血管系统
呼吸系统
消化系统
体育锻炼
第一节 体育锻炼与神经系统
一、参加体育运动可促进脑细胞的生长发育。 对于大学生来讲,虽然大脑的体积不再增加, 但大脑皮层的结构和功能仍在发育。参加体 育运动对大脑和神经系统仍有良好的影响。 二、体育锻炼能有效地保持和提高脑细胞的 生理功能。参加体育运动可以使神经细胞的 兴奋强度、兴奋抑制转换的灵活性及均衡性 都获得提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有助于大 脑神经细胞工作能力的增强,反应灵活迅速, 准确协调而不易疲劳。 三、可通过改善人的精神面貌来调整神经系 统的工作。体育运动为人们根治烦恼、郁闷、 不快提供了一个积极的疗法。
科技理性时代的负面影响
•造成“人性(人体免疫系统、我们的消化和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 ------和我们的基本感情)不适应人造(技术)世界,人显得非常压 抑、疲劳、机能降低、头痛、记忆力衰退-----这些症状叫做‘文明 病’。” •美国有20%的人患有肥胖症,德国肥胖症人数高达38%,美国死于心血 管疾病的占死亡人数的5%以上。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大约有五 十多万人死于自杀。1978-1980年,自杀率排名前十位的国家中有九个 是发达国家。而日本1996年全年有23104人自杀。其中被视为社会精英 阶层的自杀人数比1995年增加了163%。在我国,近几年来由于生活水 平的不断提高,一些大中城市脑血管病、心血管病、恶性肿瘤等发病 率有所提高,甚至已成为第一、二、三位死因。据我国学者李力研对3 万名中高级知识分子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其平均死龄只有58.52岁, 有61.08%的人患各种疾病,而且在总体疾病构成中,心血管等“文明 病”高达53.12%,超过同期美国居民的同一指标。”
7体育概论ppt课件ppt课件ppt
![7体育概论ppt课件ppt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ff41d548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0a.png)
体育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养、培养学生的 意志品质、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具有 重要意义。
学校体育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的原则
学校体育课程设置应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和趣味性等原则,确保学生能够全面、 有效地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
课程类型
主要包括理论课和实践课两种类型,理论课主要讲授体育基本知识和原理,实践课则重视 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和实践能力。
7体育概论PPT课件
汇报人:XXX 202X-12-30
目 录
• 体育概述 • 体育项目分类 • 体育训练方法 • 体育赛事与组织 • 体育产业与市场 • 体育文化与教育 • 未来体育发展趋势
01
体育概述
体育的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基本概念
详细描写:体育是指以身体活动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 。它具有教育性、健身性、文化性、娱乐性等特点。
体育援助与广告
体育援助
企业通过援助体育赛事、队伍和运动 员来提升品牌形象和市场影响力,援 助情势包括现金援助、物质援助和场 地援助等。
体育广告
企业在赛事、队伍和运动员身上投放 商业广告,通过广告宣传来提高品牌 知名度和销售量。
体育博彩业
彩票
国家发行体育彩票,彩民通过购买彩票参与体育比赛结果竞猜,博彩金额的一 部分会作为奖金返还给中奖者。
电视转播
电视媒体一直是体育赛事转播的主要渠道,各大电视台为 争取观众,会在赛事转播中加入各种情势的解说和评论。
网络媒体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媒体逐渐成为体育赛事传播的重 要渠道,各大网站和APP通过直播、点播等方式向用户提 供赛事报道。
北京体育大学学校体育学概论讲稿
![北京体育大学学校体育学概论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e4ff2b86b4daa58da1114a80.png)
绪论学校体育学含义学校体育学的含义即学校体育学的研究对象。
学校体育学是研究学校体育的现象和问题,揭示学校体育规律的学科。
学校体育学学科性质第一,学校体育学是研究学校中运用身体活动进行教育的现象的学科。
第二,学校体育学是教育科学和体育科学的综合学科。
第三,学校体育学既是理论科学,也是应用科学。
它既是研究学校体育的现象和问题,揭示它的一般规律的理论;也是研究利用和遵循学校体育规律,解决学校体育实际问题的方法策略和技术。
第四,学校体育学是体育师范专业的核心课程。
学校体育学基本内容学校体育学基本内容包括:第一,学校体育的基本理论。
第二,学校体育教学的理论与方法。
第三,学校体育课程的理论与方法。
第四,学校课余体育锻炼的理论与方法。
第五,学校课余运动训练的理论和方法。
第六,学校体育竞赛组织的理论和方法。
第七,学校体育管理的理论与方法。
学校体育学基本结构学校体育学的基本结构是:第一,学校体育的基本理论。
第二,学校体育的基本实践活动。
第三,学校体育学的结构图。
学校体育学发展简述49年之前,我国已出现近代体育的专业教育,一些早期主要受欧美影响的体育理论学者,开创了体育基本理论的学科。
49年以后,我国的体育理论受前苏联体育基本理论的影响较深。
80年代以前的学校体育理论是包含在体育基本理论之中的,并未形成独特的学校体育理论学科。
80年代初,北京体育大学的一些体育基本理论工作者,将学校体育理论从体育基本理论中分离出来,并加以发展创立了学校体育学,构成了学校体育理论的基本体系。
之后,各类不同的体育工作者不断地丰富和改进学校体育理论,但是仍缺乏新的学校体育理论体系的创新。
学习学校体育学的意义第一,增强体育教师的理论素养。
第二,培养体育教师的工作能力。
第三,养成对学校体育问题的反思能力。
如何学好学校体育学?第一,学习前人留下的学校体育的知识和理论。
第二,理解我国现有的学校体育的实践和理论。
第三,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解决学校体育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能力。
体育概论--第一章 体育概念
![体育概论--第一章 体育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f083e2170b4e767f5acfced5.png)
下定义,最基本的方法是属加种差定义法。 概念是从属加种差定义中派生出来的。属 加种差定义的形式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
被定义项=种差+邻近属概念
上述公式中,种差加上邻近属概念等于定 义项。
定义项揭示了被定义项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 而事物的本质属性是共有本质属性和特有本质属性 的统一,邻近属概念反映了事物的共有本质属性, 种差反映了事物的特有本质属性。 邻近属概念是相对而言的,并不一定是最近的属概 念少选择种差应考虑两个要求:①运用种差把被定义 概念与邻近属概念中的其他种概念区别开来;②运用 种差增加邻近属概念的内涵以缩小邻近属概念的外 延,使定义项与被定义项之间具有全同关系。
有些运动被认为是具有观赏性的技艺。 运动是人类的文化教育活动之一,与体育 有密切关系;很多运动被用来作为体育的手 段,这些属于体育活动;而纯粹为了玩乐的 游戏运动可能有害于健康,这就不能说是 体育活动。舞蹈、杂技运动在用来作为体 育手段时,属于体育活动。
舞蹈演员表演舞蹈,杂技演员表演杂技, 他们在做这些运动的同时,客观上也锻炼 了自己的身体,但他们运动的目的不是为 了锻炼自己的身体,而是为了表现这些运 动技艺,供人们欣赏,因此,这些是艺术, 而不是体育。所以,不能认为凡是运动就 是体育。将体育与运动区别一下,并不是 要排斥运动,而是更加有利于运动事业的 发展。
学习和理解体育概念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一)学习、研究体育概念是体育科学发展的 需要 (二)学习体育概念有利于表达体育思想,加 强体育交往和学术交流 (三))学习体育概念有利于提高分析体育实 践问题的能力
二、近现代体育概念演变的主要 脉络
(完整版)体育概论
![(完整版)体育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da3d2208ad51f01dc381f128.png)
体育概论复习重点体育的概念:体育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发展的文化活动体育的功能:体育的健身功能(1)提高人体心血管系统机能水平(2)调节和保持身体健康(3)提高呼吸系统机能水平(4)促进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发育(5)延年益寿,提高生活品质体育的教育功能:(1)教导基本的生活能力(2)传授体育的文化知识(3)教导社会规范,促进人的社会化(4)开展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教育体育的娱乐功能:(1)体育活动不同于为了生存的工作,它是工作之余的活动,具有放松性,所采用的各种体育项目很多也具有游戏性。
因而,体育活动与娱乐有着天然的联系,体育具有健身功能也是必然的。
我国的体育目的:我国的体育目的为“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改善人们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经济健康、文明发展。
我国的体育目标:(1)增强体质,增进健康。
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是我国体育的根本目标,也是我国体育目的的核心内容。
其中增进健康主要表现在延年益寿、预防疾病两个方面。
(2)丰富社会文化生活。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紧张的工作、学习之余希望有丰富的文化活动,如运用各种体育手段、方法来锻炼身体,参加各种竞赛和游戏,观赏各种表演竞赛等。
(3)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一个国家运动水平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个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水平,同时也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
(4)提高国民素质。
实现我国体育目的和目标的要求:(1)坚持中国特色的发展方向:所谓中国特色,即我国体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宗旨,正确处理好体育和政治的关系。
(2)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人事一切社会实践的主体,人是体育实践的主题。
体育是人类针对自身所创造的一种身体运动文化。
(3)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体育服务于社会文化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能够增强人的体质,提高人的健康水平,挖掘人的体能潜力,振奋人的精神。
(4)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中所推广的竞技项目已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成为世界主流体育文化的主体。
体育概论-第一章-体育概论
![体育概论-第一章-体育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d6e156f9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1f.png)
四、体育概念的定义
得出定义 寻找种差 寻找邻近的属概念
(一)寻找邻近的属概念
人的活动 以“人的活动”等作为体育的属概念偏宽 文化活动 “文化活动”是合适的邻近的属概念
“教育” 以“教育”作为体育的属概念偏窄
(二)寻找种差
1.体育与其他文化活动之间的差别
相对于文学、美术、音乐、 曲艺、戏曲、舞蹈、杂技等文 化活动,体育的不同之处在于 它是通过“身体运动”的手段 达到“促进身心发展”的目的。
此外,给概念下定义还要注意以下规则:
1
2
定义项的外延 定义项不能直
与被定义项的 接或间接地包
外延必须全同, 含被定义项,
否则会“定义 否则会“同语
过宽”或“定 反复”或“循
义过窄”。
环定义”。
3
定义一般采用 肯定的形式, 否则会“定义 否定”。
4
定义必须清楚 确切,定义项 中不能有含混 的概念或语词, 否则会“定义 含混”或“定 义用比”。
“体育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 促进身心发展的文化活动。”
43
体育的 定义
被定义概念=种差+邻近的属概念
体育
教育(窄) 人的活动(宽)
文化活动
以身体运动为基 本手段,促进人 们身心健康发展, 提高人们的生活 质量和生命质量
体育: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 身心发展的文化活动。
44
体育的 分类
(包含什么)
二、体育的三种形态:体育教育、竞技运动、健身休闲
健身休闲是人们在可以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内,为了身 体健康及心理愉悦而参与的体育活动。
可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是健 身休闲的重要特征,鲜明地 体现着健身休闲中“闲”的 核心要素和主要特征。
体育概论-绪论讲稿
![体育概论-绪论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a3396823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0b.png)
体育概论主要研究范畴
其次,体育学让我们了解体育中的一些结构要素,比 如体育过程,体育技术与手段等等。
体育概论主要研究范畴
最后,体育学让我们了解与体育相关的一些社会现象, 比如体育与社会,体育与文化,体育体制的方面的问题。
引论
一、体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体育学是研究
人的身体全面 总: 发展的一般规
律的学科。
1917 毛主席《体育之研究》
1961年 《体育理论》出版
1981年 全新《体育理论》出版 1997年《授予博士、硕士学位 和培养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
体育学的初步形成阶段
初步形成
1917 毛主席《体育之研究》
鸦片战争之后--体育对人体作用的问题
探新索青与年总学结报发挫表折文与停章顿 丰富与发展 较为系统地探讨了体育的含义、体育的 功效、体育在“三育”中的地位等。
4.坚持不断创 新发展的观点
引论
三、体育概论的内容体系和学习方法
(三)体育概论的学习方法
1、提示引导, 教师的讲授只 起引导作用, 突出学生学习 的主体地位。
2、阅读、准备 讨论,编写讨论 发言提纲,教师 在教学过程中要 随时准备回答学 生提出的问题。
3、讨论和总结, 要求学生做专 题学习发言。
体育学
安德鲁斯 集一国力量发展竞技
(五)发展与丰富阶段
1978年,在北京体育学院召开了《体育理论》教材座 谈会,会议决定以广义的体育运动为基础,在1961年教材的 基础上扩展编写内容。共4篇16章。
体育理论问题、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群众体育
体育概论的学习目的与意义
1
建立良好的体育价值观念
学习目的 与意义
(三)探索与总结阶段
在苏联体育理论的基础上, 我国开始建设自己的体育 理论体系。1961年,体育 学院本科教材《体育理论》 出版。
《体育概论》中文讲稿
![《体育概论》中文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e4cc186149649b6648d747ff.png)
与体育有关的“人体运动”的技术定义是:为实现竞技、健 身或娱乐等目的而进行的主动、有意识的身体动作。
• 有意识的(Intentional) • 主动的(voluntary) • 明确的目标(identifiable goal) 注意三点:
• 未特别规定这些活动必须是身体大 肌群运动并要有充分的能量供应;
• 体育知识系统化,主动模仿成为体育学 习的重要方式。未来社会公民的整体素 质大幅度提高,对于人体科学的了解、 体育学科的认识、动作技能的掌握,更 加科学化、系统化。人们树立了终生体 育的观点,能主动吸收各种信息,自觉 确定运动目标与运动方案,寻求各种形 式的体育锻炼。通过信息技术系统主动 模仿、主动学习运动技能,将成为运动 学习的重要方式。
• 运动体验的的七个方面; • 运动体验的重要性; • 运动中主观体验的重要性;
• 第三部分 人体运动的学术知识领域
• 社会文化学科范畴(哲学、历史、社会学); • 人类行为科学范畴(技能、心理、教学); • 人体生物科学范畴(生物力学、生理学)
体育理论课讲稿[优秀范文5篇]
![体育理论课讲稿[优秀范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4427916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19.png)
体育理论课讲稿[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体育理论课讲稿体育理论课讲稿第一篇体育概论篇第一章体育概论体育自产生以来,伴随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人们为了追求美好的生活方式,在对健康、对和谐与美的追求中,期待自身向更美好的方向发展。
了解体育的产生和发展,认识体育的概念和组成,探索体育的本质和功能,领悟体育的真谛,以求不断提高对体育的认识,达到主动参与体育锻炼,享受体育的力与美,从而对体育有着更深入的认识。
第一节体育的概念与组成一、体育的概念1、什么是体育:体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是以发展身体、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为基本特征的教育过程和社会文化活动。
2、体育包括的内容:体育包括体育教育、竞技体育和身体锻炼三方面的内容。
3、体育与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关系:体育既受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和制约,也为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服务。
二、体育的组成:体育是由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社会体育三个方面组成。
(一)学校体育: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民教育的基础;它作为教育和体育的交叉点和结合部,又是国家体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重点。
学校体育教育重要是通过体育课程、课余体育训练和课外体育活动等基本组织形式,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为核心,全面实现学校体育的各项任务。
(二)竞技体育:竞技体育又叫竞技运动,它是在体育实践中派生出来的。
那么什么是竞技体育呢?竞技体育是在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的基础上,最大限度挖掘身心潜能,以夺取优异运动成绩为目标而进行的科学训练和竞赛活动。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目标就是“更高、更快、更强”;奥林匹克的原则是“公平竞赛”、“参与比取胜更重要”。
(三)社会体育社会体育亦称大众体育,是指以健身、娱乐、休闲、医疗和康复为目的的体育活动。
它的活动内容最广、表现形式多样、适应性较强、参加人数最多的一类群众性体育活动。
它是学校体育的延伸,又是现代体育发展的重要标志。
第二节体育的功能(简要介绍内容)体育的功能有:健身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军事功能、经济功能和政治功能。
体育概论讲义
![体育概论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e286f34bc8d376eeafaa316c.png)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概论讲义引论一、体育概论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二、体育概论的研究对象与范畴三、体育概论的学科性质与学科地位四、体育概论的特点五、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第一章体育是什么•第一节体育概念的历史演变一、国外古代体育的概念古希腊的无明确而完整的“体育概念”在文献中涉及体育内容的记述随处可见,生活重要,但最基本术语不过几个。
竞技产生于原始社会末,公元前10C广泛使用。
体操产生在前6-前5C。
古希腊的体操同今天体育在概念上是很接近的古中国绚丽多姿,有别欧洲,各体育活动间缺乏内在的社会联系未形成一个相对独立有机统一体或理论与方法的体系,未出现一个可概括体育活动的概念或•二、近现代欧美国家的“体育”的概念•异族统治,罗马帝国中世纪的黑暗,体育远不如古希腊繁盛,文艺复兴时才重放异彩。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确立,近代体育也随近代体育的确立而发展,体育术语产生,德国社会体育先驱杨先生对体育术语进行系统整理。
体育一词最早出现在法国。
最早从教育角度提出。
继教育学上的体育概念产生后欧洲出现fhysical culture一词,广义体育概念。
•18C中叶后欧出现多种体育概念,每一个都标志体育实践和理论向前发展,几个同类概念有长期并存和昏庸的历史。
1919年美教育界展开关于体育目标的广泛讨论。
体操与体育划清界。
•三、中国的“体育”概念•西方输入后,中国使用的体育概念有:体操;体育。
A关于体操一词的传入和使用:洋务运动后期传入,新式学堂最早设置体操科实际就是体育课。
戊戌变法时体操普遍使用,清末近代教育制度在中国确立体操作为必修课;关于体育一词的传入和使用:直接来源日本,戊戌变法时引进的。
第二节有关“体育”定义的综述•一、国外对体育的界定•(一)体育是促进人体健康发育的教育•(二)体育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教育•(三)体育是开发人类运动潜能的活动与制度的总称•二、国内对体育的界定•(一)狭义的体育------身体教育•(二)广义的体育------体育是社会文化活动第三节体育与其他身体活动形式的关系•一、体育与劳动的关系•(一)体育与劳动的联系•(二)体育与劳动的区别•二、体育与军事的关系•(一)体育与军事的联系•(二)体育与军事的区别•三、体育与医疗卫生活动的关系•(一)体育与医疗卫生活动的联系•(二)体育与医疗卫生活动的区别•四、体育与其他身体艺术•(一)体育与舞蹈的的联系•(二)体育与舞蹈的区别第四节体育的建构•一、体育建构的原则•(一)历史性原则•(二)普遍性原则•(三)实践性原则•(四)逻辑性原则•二、什么是体育•(一)人们认知体育的历史•(二)人们认知体育的现状•(三)体育的定义第一章小结第二章体育的产生•第一节体育产生的动因•一、余力论•二、巫术论•三、劳动论•四、游戏论•五、模仿论•六、需要论第二节体育产生的内部动因•一、人的生存需要•二、人的健康需要•三、人的精神需要•四、人的休闲娱乐需要第三节体育产生的过程与条件•一、原始体育与发展的一般过程•(一)身体活动萌芽时期•(二)身体练习形成时期•(三)竞技赛会产生时期•二、体育形成的基本条件•(一)人类需要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二)人类必须具备较为复杂的生产手段•(三)人类必须举杯相对稳定的社会结构第四节体育运动项目产生的方式和特点•一、体育运动项目产生的方式•(一)演变•(二)模仿•(三)借用•(四)设计•二、体育运动项目产生的特点•(一)体育运动项目的地域特点•(二)体育运动项目的时代特点第二章小结第三章体育的运行•第一节体育运行的结构•一、体育运行的主体结构•(一)个体行动单位•(二)群体行动单位(广义社会组织)•(三)政府行动单位(行政组织)•二、体育运行的客体结构•(一)个体模式•(二)群体模式•(三)政府模式•三、体育运行的过程结构•(一)体育运行的目标要素•(二)体育运行的资源要素•(三)体育运行的规范要素第二节体育运行机制•一、体育运行机制概述•(一)体育运行机制的构成要素•(二)体育运行机制的基本分类• 1.按体育运行机制的形成过程分类• 2.按体育运行机制的作用领域分类• 3.按体育运行机制的表现形态分类• 4.按体育运行机制的结构层次分类•(三)体育运行机制的重要功能•二、体育运行的动力机制•(一)动力源•(二)动力结构•1.外围结构•2.内在结构•3.动力过程•三、体育运行的实现机制•(一)机构结构的选择•(二)体育利益的整合•(三)体育成员的激励•四、体育运行的调节机制•(一)调节对象•(二)调节手段•(三)调节过程第三节体育运行的条件•一、自然环境条件•二、经济条件•三、政治条件•四、文化心理条件•五、国际生存条件第四节体育运行的评价•一、体育运行的一般状态•二、体育运行评价的作用•1.目标定向•2.激励促进•3.失范矫正•三、体育运行评价的原则•1.导向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科学性原则•4.操作性原则•四、体育运行的评价的步骤•1.评价目标的设立•2.评价标准的规范•3.评价过程的实施•4.评价内容的总结第三章小结第四章体育的功能•第一节体育功能概述•一、体育功能的概念•二、体育功能的特点•特殊性、客观性、主观性、流变性、工具性第二节体育作用于个体的功能•一、强身健体•(一)促进有机体的生长发育,改造人体的骨骼和肌肉系统,提高人体的运动能力。
体育概论
![体育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4052fe35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9a.png)
体育概论1体育的概念和定义体育的概念:体育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发展的文化活动体育的三种形态体育教育竞技体育健身休闲构成体育功能的要素事物的本质属性和社会需要社会对已有的需求分为两大方面:社会政治需要和经济社会需要体育的本质功能包括健身功能、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延伸功能有经济功能和政治功能体育活动中的娱乐要素游戏是一种自由的活动游戏是非日常性、非生产性的活动游戏有一定的竞争性、对抗性和不确定性体育娱乐功能的表现形式消除疲劳、消磨时间,能够恢复人性、享受人生,发展自身潜能的活动体育参与分为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注:直接参与就是参加到活动中去,间接参与是观看他人的体育活动。
体育的经济功能体育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体育产业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体育产业的发展可能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体育的政治功能提高国家威望,振奋民族精神表明国家政治立场,为外交服务呈现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体育目的确定体育目的的依据社会发展水平国家的政治需求决定体育发展的性质国家的经济状况决定体育发展的水平体育自身的特点与体育本身所具有的功能体育的功能不仅取决于体育自身的特点,还取决于人们对体育所能发挥作用的认识程度,反映了人们对体育效能的一种主观认识人的体育需求目的是实践主体在活动之前有意识设计的活动结果具有主观性、预见性、概括性目标是人类实践活动所要达到的境地和标准,是目的和标准的唯一。
具有具体性、明晰性、系统性体育目的与体育目标的关系体育目标服务于体育目的体育目的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经济健康、文明发展。
体育目标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丰富社会文化生活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提高国民素质实现体育目的、目标大的基本途径不同区域的体育途径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不同形式的体育途径体育教育、体育锻炼、运动训练和体育竞赛不同对象的体育途径职工体育、农民体育、军人体育和知识分子体育等实现我国的体育目的、目标的要求坚持中国特色的发展方向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体育过程过程就是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或活动产生、发展、变化的连续性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辩证统一,是事物存在的基本形态和发展的必然联系的体现。
体育运动概论第一、二章
![体育运动概论第一、二章](https://img.taocdn.com/s3/m/6f539504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e6.png)
体育运动概论第一、二章第一篇:体育运动概论第一、二章第一章体育想象与本质第二章体育发展简史§1.体育的概念1、体育现象:体育是一种社会现象(1)人的生存和劳动是体育产生的首要前提(生存、军事)(2)体育有目的地改造人的“自然”本质;(3)体育是有目的地作用于人身心发育、发展过程的特殊因素。
2、体育的特征和价值(1)体育的内容特征:人合理的身体活动,“身体练习”(2)体育的价值特征:价值表现的长期性;价值开发的社会性;价值取向的群众性体育的价值:健身价值、娱乐价值、促进个体社会化、社会整合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3、相关概念:(1)体育教育:运动动作教学和身体能力培养(2)体育教学:教学过程包括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检查评定阶段(3)体育锻炼§2.体育的概念体育的社会形态和功能 P6-12§3.现代体育的特点:生活化、多样化、社会化、科学化、市场化、全球化§4.体育运动概论课程的基本特点 P15-18§1.体育起源概述P211、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体育产生的内因2、体育起源与原始社会的人类活动(劳动起源说,军事起源说,宗教祭祀,娱乐需求,原始教育,原始医疗保健)3、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体育发展的动力§2.外国体育简史P261、古代体育:斯巴达、雅典(古希腊);中世纪骑士教育与体育2、近代体育:思想、奥林匹克运动兴起3、现代体育:美、日、俄、澳、德、英(详见讲义)(1)美“学院化”,职业体育,重视社会体育,以法治体(2)日注重增强国民体质,学校体育,终身体育,休闲体育服务(3)俄体育运动管理分为国家管理机构和社会管理机构(奥委会),全国性、完整、系统和制度化的青少年比赛体制(4)澳“科技体育”“绿色体育”,群众体育普及(5)德体育俱乐部(业余),户外运动,极限运动(6)英实行国家宏观调控,全社会共同参与兴办体育,社会体育、竞技体育协调发展§3.中国体育简史 P391、古代体育养生:以预防为主的养生原则;静以养生;动以养生华佗五禽戏:熊、鹤、鸡、猿、虎途重文轻武军事武艺:春秋兴起,隋唐武举制,武术形成(宋)。
体育概论(第二版)课件第三章体育目的
![体育概论(第二版)课件第三章体育目的](https://img.taocdn.com/s3/m/57c32904ec3a87c24128c455.png)
第二节 体育目的与目标及其关系
一、目的与目标概述 (一)目的的特点:
目的作为实践主体在行动前的一种设计和期望,反映了主体的 需要,是主体的一种理想追求,所以目的是主观的。当然,这 种主观性必须以客观性为存在前提,否则目的很难成为现实。 目的是实践活动的预期结果,一旦确定,对活动过程中的各种 因素,就有预先的设想,并由此确定行动方案,以克服和减少 实践的盲目性,力争实现目的。 目的是对实践要达到的境地的构想,它不可能具体详细,而只能 提出一个概括性的方向或要求,需要在实践中进行具体化工作, 一步步达到目的。
第二节 体育目的与目标及其关系
一、目的与目标概述
(三)目的与目标之间的关系 目的与目标相比,具有长期性、全面性、稳定不变性和根
源性等特征。相反,目标相对于目的,具有阶段性、条件性、 相对可变性和主观差异性等特征。
目的和目标可以转化,目的可以分解为目标,但大的目标 也可以分解,相对于更小的目标而言,大的目标就成为目的。 在实现目的的一定阶段内,管理的基本问题是实现目标。因而, 目标是管理的核心,但不是前提。
第三章 体育目的
目录
第一节 确定体育目的的依据
第二节 体育目的与目标及其 关系
第三节 实现体育目的、目标 的基本途径和要求
第一节 确定体育目的的依据
一、 社 会 发 展 水 平
(一)国家的政治需求决定体育发展的性质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阶段的任务是发展社 会生产力,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要。因此, 我国的体育目的也必须围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这一根本任 务,提高全民族体质,为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生活水平服务。
2004年3月颁布的新《宪法》再一次明确了把“国家发展 体育事业,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作为我国 发展体育事业的根本目的。
大学体育课程理论讲稿
![大学体育课程理论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08edd61b4431b90d6d85c707.png)
大学体育课程理论讲稿主讲:尤洋第一章体育与健康概述第一节体育概念体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由生产生活需要逐渐产生、演变而来的种有目的、有意思的社会运动。
体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体育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文目的一种有意思、有组织的社会活动。
狭义的体育是指一个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机能,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教育过程。
第二节健康概念健康(healthy)一词在古代英语中是强壮、结实和完整的意思世界卫生组织在1978年的国际保健大会上通过的〈〈阿拉木图宣言〉〉中重申了健康的含义,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痛苦,而且包括在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完好状态”。
鉴于世界各国对健康问题的研究,专家门又进一步提出了健康的10条准则,即:①精力充沛,对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的工作不感到过分紧张疲劳。
②乐观、积极,乐于承担责任,工作效率高。
③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④应变能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
⑤抗疾病的能力强,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传染病等。
⑥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⑦眼睛明亮,反映敏锐。
⑧牙齿清洁,无孔洞,无痛感,无龋齿,无出血现象,齿龈颜色正常。
⑨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⑩肌肉丰满,皮肤富有弹性,走路、活动感到轻松。
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概念在此将外延拓宽,即把道德修养和生殖质量也纳入了健康的范畴。
根据生物、心理、社会多种因素对体育与医学的渗透和对健康的影响,世界卫生组织又精辟的指出:健康乃是人在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状态.人的健康是同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道德的、生殖的因素这五者联系在一起第三节体育与健康关系影响人体健康的因素包括:遗传、社会因素、气候因素、生活环境、生活方式(营养、体育锻炼、休息等)、教育状况、卫生条件等。
体育锻炼对健康作用的实现方法:一、体能与健康体能也叫体适能(physical fitness),主要通过体育锻炼而获得.保持良好的体能可以使我们的身体更健康、精力更旺盛、生活更美好、寿命更能延长、生命更有价值。
学校体育概述
![学校体育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9b5a28335727a5e9856a6127.png)
体育锻炼是保持精力旺盛的秘诀。 ——普京
普京从11岁开始学习摔跤,后来又对柔道产生了浓 厚兴趣,曾多次获得圣彼得堡市柔道冠军。访问日本时, 他还特意和日本的柔道高手切磋了技艺。2000年,普京 还与他人合作出版了一本书,书名为《柔道:历史理论与 实践》。 当然,普京在日常生活中也相当注重锻炼和健 身。据他本人透露,每天早上起床后,他都要做30分钟的 体操,然后游泳20分钟,晚上下班后也会设法抽出一个半 小时健身。
国际比赛中, 作为人民使 者的各国运动员, 通过场上交 流和场下的广泛接触,可展示 各国人民的风采, 加深与他国 选手的友谊。同时还应看到, 竞技比赛至少在形式上具有非 政治性, 可以使任何国家, 甚 至政治上有隔阂、乃至敌对国 家的运动员走到一起, 同场竞 技。与此同时, 双方的官员也 要进行必要的接触。因此, 在 特定情况下, 为打破外交僵局, 常以比赛为契机, 进行外交接 触, 往往在人们意想不到的时 刻,取得重大的外交突破。
*古希腊人是最爱体育运动的民族之一。公元前8世纪以前,古希腊就盛 行拳击、赛跑、射箭、投标枪、角力、掷铁饼等竞技活动。 * 公元前776年至公元前393年在希腊举行的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近 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雏形。 * 古代斯巴达通过体育训练使贵族子弟具有勇敢、坚韧和绝对服从的军 人性格。 * 古罗马为了军事目的而进行体育训练的体育思想,在现代体育理论中 仍然发挥一定的作用。
•
体育比赛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 胜负悬念引 人关注, 加之比赛双方各具代表性, 重大比赛的 胜负与他们所代表的国家名誉相联系, 因此, 大 型体育比赛已成为各国人民瞩目的社会活动, 重要赛事甚至达到倾 国倾城的程度, 比赛的意 义远远超出竞技场, 超出 比赛本身。
③作为社会感情的调节要素之一, 体育可以舒缓压力、缓和 情绪, 从而有助于社会的安定与团结
体育概述讲稿
![体育概述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b6723645b307e87101f69651.png)
体育概述讲稿第一节.体育的概念与应用解说1. 体育的概念:“体育”是一专业术语,相对人类活动实践来说,它的出现比较晚,从西方传入我国是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体育”包含了竞技运动、健身锻炼、娱乐消遣、棋牌游戏等。
“体育”是以身体锻炼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丰富社会生活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
2.体育的应用解说:体育的含义大体包括的几个方面(1).“体育”作为概括性的概念应用。
如:工作报告、口号、规划等。
(2).指教育领域,同德育、智育、美育并列构成的“体育”,称为学校体育。
(3).比赛性的以竞技项目为核心的“体育”,应用与竞技运动。
(4).指社会大众以健身或增强体质为目的的“体育”,成为健身体育。
(5).指人们各种形式的自娱性身体活动,应为娱乐性活动或娱乐性游戏。
第二节.人类社会与体育1.人类生存与体育体育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的生存和社会的需要产生了体育。
早在原始社会,人类为了生存,与大自然进行斗争中产生了各种身体基本活动能力,这种能力成为了原始体育的基础。
为了生产力的发展,保证亲代生存,应付部落间冲突,人类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
2.社会需求与体育社会延续了几千年,由于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教育等各种社会因素对体育产生影响,促进发展,先后出现了军事体育、消遣娱乐体育、民间体育、养生体育等都包含了对身体与精神的双重含义和作用。
现代体育的发展趋势:体育多样化、体育终身化、体育科学化、体育国际化第三节.学校体育教育体育教育的现状与思考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以适用为目的的功利性追求,把高校体育教育异化为专门传授西方运动项目的学科,在运动项目和技术上大做文章。
而不去研究人的健康状况和体质发展水平。
在运动项目和技巧上大做文章。
竞技运动只是体育的一个方面,它不是唯一的方面。
学生体质与健康水平不断下降。
当前提出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实行素质教育,正是要改变和扭转学生体质。
《体育运动概论》课程——第一讲
![《体育运动概论》课程——第一讲](https://img.taocdn.com/s3/m/c8a05c4f767f5acfa1c7cdbd.png)
我国体育的分类
体育
竞技运动类 的身体活动
非竞技运动类 的身体活动
非身体活动类 的竞技运动
(四)非身体活动为主的竞技运动也是体育的范畴 (1)桥牌、国际象棋、围棋、中国象棋等也是体育 这些活动的特征是什么? 这些活动与打牌、麻将等活动的区别是什么? 在我国,非身体活动类的竞技运动也是体育的范畴。
我国体育的两种分类
《体育运动概论》课程 体育运动概论》 第一讲
第一章
体育的概念、 体育的概念、功能和目的
第一节 体育的概念
一、什么是体育 通过分析几个体育定义, 通过分析几个体育定义,找出体育与其他社会活动 之间的区别。 之间的区别。
在1981年版的体育学院通用教材《体育理论》中,将体育定 1981年版的体育学院通用教材《体育理论》 年版的体育学院通用教材 义为: 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 义为:“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提高 运动技术水平,丰富文化生活为目的一种社会活动。 运动技术水平,丰富文化生活为目的一种社会活动。” 1989年版的体育学院通用教材 体育概论》 年版的体育学院通用教材《 在1989年版的体育学院通用教材《体育概论》中,将体育定 义为: 广义的体育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 义为:“广义的体育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 为目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 为目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 2000年版的 体育大辞典》 年版的《 将体育定义为: 在2000年版的《体育大辞典》中,将体育定义为:“体育是 人们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遵循人体的生长发育、 人们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遵循人体的生长发育、生理机 能活动能力变化与适应性的规律, 能活动能力变化与适应性的规律,以及动作技能形成规律与 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以身体练习(体育动作)为基本手段, 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以身体练习(体育动作)为基本手段, 结合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和卫生措施, 结合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和卫生措施,达到全面发展 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成绩水平, 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成绩水平,丰富文化 娱乐生活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 娱乐生活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
大学体育理论讲稿
![大学体育理论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1400d937fad6195f302ba627.png)
(三)促进国内政治一体化
七、经济功能
体育运动的经济效益主要有以下一些途径:
(一)在大型体育比赛中获取收入的措施
1.出售体育比赛的电视转播权。2.发行纪念币。3.发售体育彩票。4.组织门票收入。5.收纳广告费。
(二)在日常体育活动中增加收入的措施
1.提高体育设施的利用率。2.经常举办热门项目比赛。3.举办娱乐体育。
(二)健康的评价指标
1.身体健康2.心理健康3.适应健康
WHO提出的健康标志是:有足够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压力而不感到紧张;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善于休息,睡眠好;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能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体重得当,身体均匀,站立时头、肩、臀位协调;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头发有光泽,无头屑;牙齿清洁,无龋齿,无病态,色泽正常,牙龈无出血症状;肌肉、皮肤富有弹性。
二、亚健康
“身体虚弱就是亚健康,表现为身体活动能力下降,时感疲劳、失眠、心情压抑及社交障碍等。WHO估计全世界有约60%的人处在亚健康状态,并建议改善亚健康状态最积极有效的手段就是改变个体不良行为、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其中,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就是提高生活质量最有效手段之一。
三、理想健康
理想健康是指个体致力于维持健康状态,并充分发挥自己最大潜力,以达到“身心合一”的整体完美。
2.社会生活条件对人的身心发展起决定性的影响作用。
3.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体育与人的身心发展关系
(一)体育对人体的发展作用
1.促进大脑清醒、思维敏捷。
2.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心脏功能。
3.改善呼吸系统功能。
4.促进骨骼肌肉的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