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概论课讲稿]
教案《体育概论》
![教案《体育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8c13dbf1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81.png)
教案《体育概论》一、教材分析《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材由潘晓山、王爱民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
该教材内容逻辑清晰,结构合理,涵盖了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理论、运动技能、体育锻炼方法以及体育竞赛规则等多个方面。
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和丰富的案例,使学生能够全面理解体育与健康的关系,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基础。
本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适合教师课堂讲授,也便于学生自学和复习。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面向中职一年级学生,班级人数为45人,男女比例均衡。
学生体育基础参差不齐,约有30%的学生具有较好的体育基础和运动能力,而剩余的70%学生则相对较弱,对体育知识了解较少。
学生普遍存在缺乏运动习惯的问题,每周平均运动时间不足3小时。
在能力方面,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好奇心,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三、教学三维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体育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主要功能,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技能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学生能够识别并分析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和锻炼价值,学会制定个人体育锻炼计划。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育的基本概念、体育锻炼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个体差异制定科学的体育锻炼计划。
教学策略: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五、教法与学法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六、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教学课件,准备相关案例和视频资料,安排小组讨论任务。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体育基本概念,准备小组讨论话题。
七、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5分钟)教学内容:通过播放一段精彩的体育赛事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体育概论。
教师行为:播放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体育的魅力和价值。
体育理论讲稿01 1-3章
![体育理论讲稿01 1-3章](https://img.taocdn.com/s3/m/b972797e168884868762d676.png)
2.骨周围肌肉活动的越多,骨在尺度上增长得也就越明显。
大量实践证明,体育锻炼可以使骨密质增厚,骨直径增粗,肌肉与骨附着 处受肌腱牵拉,骨表面常显突起,有很强的坚韧性和抗受力性,骨小梁的 排列依张力和压力的变化更加清晰而有规律。
体育锻炼与骨骼系统
3.体育锻炼者的骨骼,对抗外力的机械作用有明显的增 强,有较强的抗弯、抗折、抗压缩和抗扭曲的性能。对
心血管系统
呼吸系统
消化系统
体育锻炼
第一节 体育锻炼与神经系统
一、参加体育运动可促进脑细胞的生长发育。 对于大学生来讲,虽然大脑的体积不再增加, 但大脑皮层的结构和功能仍在发育。参加体 育运动对大脑和神经系统仍有良好的影响。 二、体育锻炼能有效地保持和提高脑细胞的 生理功能。参加体育运动可以使神经细胞的 兴奋强度、兴奋抑制转换的灵活性及均衡性 都获得提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有助于大 脑神经细胞工作能力的增强,反应灵活迅速, 准确协调而不易疲劳。 三、可通过改善人的精神面貌来调整神经系 统的工作。体育运动为人们根治烦恼、郁闷、 不快提供了一个积极的疗法。
科技理性时代的负面影响
•造成“人性(人体免疫系统、我们的消化和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 ------和我们的基本感情)不适应人造(技术)世界,人显得非常压 抑、疲劳、机能降低、头痛、记忆力衰退-----这些症状叫做‘文明 病’。” •美国有20%的人患有肥胖症,德国肥胖症人数高达38%,美国死于心血 管疾病的占死亡人数的5%以上。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大约有五 十多万人死于自杀。1978-1980年,自杀率排名前十位的国家中有九个 是发达国家。而日本1996年全年有23104人自杀。其中被视为社会精英 阶层的自杀人数比1995年增加了163%。在我国,近几年来由于生活水 平的不断提高,一些大中城市脑血管病、心血管病、恶性肿瘤等发病 率有所提高,甚至已成为第一、二、三位死因。据我国学者李力研对3 万名中高级知识分子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其平均死龄只有58.52岁, 有61.08%的人患各种疾病,而且在总体疾病构成中,心血管等“文明 病”高达53.12%,超过同期美国居民的同一指标。”
大学体育概论教案范文
![大学体育概论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e964d730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96.png)
课程性质:通识教育必修课总学时数:32学时专业、班级:体育教育专业大一全体学生任课教师:[教师姓名]教学时间:2023年9月-2023年12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大学体育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教育目标、课程设置等基本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和自我保健意识。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大学体育概述2. 大学体育发展历程3. 大学体育教育目标4. 大学体育课程设置5. 大学体育与身心健康6. 大学体育与素质教育7. 大学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大学体育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教育目标、课程设置等。
2. 教学难点:大学体育与身心健康、素质教育、竞技体育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大学体育的基本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2. 讨论法:引导学生针对教学内容展开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大学体育在生活中的应用。
4.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大学体育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
五、教学进度安排第1周:大学体育概述第2周:大学体育发展历程第3周:大学体育教育目标第4周:大学体育课程设置第5周:大学体育与身心健康第6周:大学体育与素质教育第7周:大学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关系第8周:案例分析第9周:讨论与总结六、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大学体育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系统讲解大学体育的基本知识,如教育目标、课程设置等。
3. 讨论与案例分析:针对教学内容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大学体育在生活中的应用。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
七、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40%):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体育概论全部省公开课获奖课件说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体育概论全部省公开课获奖课件说课比赛一等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7543bdc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f6.png)
战斗 (3)国防体育广泛开展,能够培养大批当
代化国防后备力量 (四)体育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体育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旳作用主要
有: 第一,振奋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第二,美化生活、陶冶情操,移风易俗、
改造社会。 第三,培养当代人社会意识和心理素质,激
发聪明才智。
第4 讲 体育本质与概念
什么是体育?
2023年国际10大致育新闻
• 第二十九届夏季奥运会和2023年残奥会在中 国北京成功举行。北京奥运会上,共有204 个国家和地域代表团参加,创历届之最,奖 牌分布更广。
• 美国游泳选手菲尔普斯在北京奥运会上一举 取得8枚金牌,改写7项世界纪录。
• 牙买加田径选手博尔特在北京奥运会上连夺 男子100米、200米和4×100米接力金牌, 并以惊人成绩打破3项世界纪录。
它是一门属于社会科学范围旳理论课程。 我国《体育概论》是在80年代初逐渐从 原《体育理论》中分化出来而重新建立旳一 门独立学科。
《体育概论》作为一门新设置旳课程, 目前尚处于形成和发展阶段,它旳研究内容 和范围还未界定清楚,课程构造体系也不够 完整,尚需加强建设。
《体育概论》课程建设过程中,必须明 确下列几种问题:
2、两者作用旳对象不同。劳动作用于生产资料,而作用于人
“本身自然”是一种自在旳过程,而不是生产劳动技术改善旳着眼点, 它对人旳身心可能产生良性影响,也可能产生悲观影响;体育作用于并 改造人“本身自然”。
3、两种活动旳体现形式也不完全相同。劳动中旳身体动而实现旳;体育尽量全身 器官、系统共同参加,身心互动。
统治阶级对体育旳控制,总是经过国家机 器实现旳。
谁能享有体育旳权利,是判断和拟定体育 性质旳标志之一。
体育与政治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旳联络。
北京体育大学学校体育学概论讲稿
![北京体育大学学校体育学概论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e4ff2b86b4daa58da1114a80.png)
绪论学校体育学含义学校体育学的含义即学校体育学的研究对象。
学校体育学是研究学校体育的现象和问题,揭示学校体育规律的学科。
学校体育学学科性质第一,学校体育学是研究学校中运用身体活动进行教育的现象的学科。
第二,学校体育学是教育科学和体育科学的综合学科。
第三,学校体育学既是理论科学,也是应用科学。
它既是研究学校体育的现象和问题,揭示它的一般规律的理论;也是研究利用和遵循学校体育规律,解决学校体育实际问题的方法策略和技术。
第四,学校体育学是体育师范专业的核心课程。
学校体育学基本内容学校体育学基本内容包括:第一,学校体育的基本理论。
第二,学校体育教学的理论与方法。
第三,学校体育课程的理论与方法。
第四,学校课余体育锻炼的理论与方法。
第五,学校课余运动训练的理论和方法。
第六,学校体育竞赛组织的理论和方法。
第七,学校体育管理的理论与方法。
学校体育学基本结构学校体育学的基本结构是:第一,学校体育的基本理论。
第二,学校体育的基本实践活动。
第三,学校体育学的结构图。
学校体育学发展简述49年之前,我国已出现近代体育的专业教育,一些早期主要受欧美影响的体育理论学者,开创了体育基本理论的学科。
49年以后,我国的体育理论受前苏联体育基本理论的影响较深。
80年代以前的学校体育理论是包含在体育基本理论之中的,并未形成独特的学校体育理论学科。
80年代初,北京体育大学的一些体育基本理论工作者,将学校体育理论从体育基本理论中分离出来,并加以发展创立了学校体育学,构成了学校体育理论的基本体系。
之后,各类不同的体育工作者不断地丰富和改进学校体育理论,但是仍缺乏新的学校体育理论体系的创新。
学习学校体育学的意义第一,增强体育教师的理论素养。
第二,培养体育教师的工作能力。
第三,养成对学校体育问题的反思能力。
如何学好学校体育学?第一,学习前人留下的学校体育的知识和理论。
第二,理解我国现有的学校体育的实践和理论。
第三,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解决学校体育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能力。
体育概论-第一章-体育概论
![体育概论-第一章-体育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d6e156f9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1f.png)
四、体育概念的定义
得出定义 寻找种差 寻找邻近的属概念
(一)寻找邻近的属概念
人的活动 以“人的活动”等作为体育的属概念偏宽 文化活动 “文化活动”是合适的邻近的属概念
“教育” 以“教育”作为体育的属概念偏窄
(二)寻找种差
1.体育与其他文化活动之间的差别
相对于文学、美术、音乐、 曲艺、戏曲、舞蹈、杂技等文 化活动,体育的不同之处在于 它是通过“身体运动”的手段 达到“促进身心发展”的目的。
此外,给概念下定义还要注意以下规则:
1
2
定义项的外延 定义项不能直
与被定义项的 接或间接地包
外延必须全同, 含被定义项,
否则会“定义 否则会“同语
过宽”或“定 反复”或“循
义过窄”。
环定义”。
3
定义一般采用 肯定的形式, 否则会“定义 否定”。
4
定义必须清楚 确切,定义项 中不能有含混 的概念或语词, 否则会“定义 含混”或“定 义用比”。
“体育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 促进身心发展的文化活动。”
43
体育的 定义
被定义概念=种差+邻近的属概念
体育
教育(窄) 人的活动(宽)
文化活动
以身体运动为基 本手段,促进人 们身心健康发展, 提高人们的生活 质量和生命质量
体育: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 身心发展的文化活动。
44
体育的 分类
(包含什么)
二、体育的三种形态:体育教育、竞技运动、健身休闲
健身休闲是人们在可以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内,为了身 体健康及心理愉悦而参与的体育活动。
可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是健 身休闲的重要特征,鲜明地 体现着健身休闲中“闲”的 核心要素和主要特征。
01《体育概论》第01课时教案(引论)
![01《体育概论》第01课时教案(引论)](https://img.taocdn.com/s3/m/79bd061d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7a.png)
01《体育概论》第01课时教案(引论)第一篇:01《体育概论》第01课时教案(引论)第01课时(引论)一、导入新课:(开学第一课,提出教学要求)。
1.体校中专生必须要有所了解的专业基础课;2.“3+2”升学考试必考的科目(详细说明);3.教学过程中要求做好课堂笔记(格式规范,时间、课次,与作业本一起交)。
4.平时成绩10%(出勤);课堂笔记15%(规范);作业15%(准时、质量);闭卷考试60%。
任何一项成绩不及格,不计算总成绩。
二、传授新知:1.研究对象:从宏观上从宏观上、整体上来综合研究体育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2.学科性质:体育概论是一门社会科学。
按照研究对象可将科学分为3大类:对象—自然—自然科学(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等);对象—社会—社会科学(如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对象—思维—思维科学(数学、逻辑学、心理学等);体育概论属于那一类?(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学科知识进行推演,而后由教师对学生的陈述进行评价,提高学生演绎与归纳水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本门课程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它处于较高层次,与《学校体育学》、《运动训练学》和《群众体育学》之间的关系相当于总论和分论的关系。
3.学科基础:哲学、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把握学科观照的视角)。
4.结构体系:概述——论述体育概论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学科基础。
历史——探讨体育现象的起源、概念和历史发展规律。
现实——研究体育的本质论、价值论、目的论、过程论、制度论。
未来——展望未来社会的体育发展趋势。
科学与研究——介绍体育科学形成、发展和趋势。
5.目的意义:树立体育观念;指导体育实践。
三、课堂小结:总结本堂课的学习内容,点明体育概论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学科基础、结构体系和目的意义。
第二篇:体育教案第17课时第 17 课时学习目标:跑动中手臂的摆动方法和要领,练习中相互观察帮助。
学习内容:跑动中手臂的摆动学习步骤:一、展示技能,体现风采教师活动:1.集合队伍,简单队列练习。
体育概论-绪论讲稿
![体育概论-绪论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a3396823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0b.png)
体育概论主要研究范畴
其次,体育学让我们了解体育中的一些结构要素,比 如体育过程,体育技术与手段等等。
体育概论主要研究范畴
最后,体育学让我们了解与体育相关的一些社会现象, 比如体育与社会,体育与文化,体育体制的方面的问题。
引论
一、体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体育学是研究
人的身体全面 总: 发展的一般规
律的学科。
1917 毛主席《体育之研究》
1961年 《体育理论》出版
1981年 全新《体育理论》出版 1997年《授予博士、硕士学位 和培养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
体育学的初步形成阶段
初步形成
1917 毛主席《体育之研究》
鸦片战争之后--体育对人体作用的问题
探新索青与年总学结报发挫表折文与停章顿 丰富与发展 较为系统地探讨了体育的含义、体育的 功效、体育在“三育”中的地位等。
4.坚持不断创 新发展的观点
引论
三、体育概论的内容体系和学习方法
(三)体育概论的学习方法
1、提示引导, 教师的讲授只 起引导作用, 突出学生学习 的主体地位。
2、阅读、准备 讨论,编写讨论 发言提纲,教师 在教学过程中要 随时准备回答学 生提出的问题。
3、讨论和总结, 要求学生做专 题学习发言。
体育学
安德鲁斯 集一国力量发展竞技
(五)发展与丰富阶段
1978年,在北京体育学院召开了《体育理论》教材座 谈会,会议决定以广义的体育运动为基础,在1961年教材的 基础上扩展编写内容。共4篇16章。
体育理论问题、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群众体育
体育概论的学习目的与意义
1
建立良好的体育价值观念
学习目的 与意义
(三)探索与总结阶段
在苏联体育理论的基础上, 我国开始建设自己的体育 理论体系。1961年,体育 学院本科教材《体育理论》 出版。
《体育概论》中文讲稿
![《体育概论》中文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e4cc186149649b6648d747ff.png)
与体育有关的“人体运动”的技术定义是:为实现竞技、健 身或娱乐等目的而进行的主动、有意识的身体动作。
• 有意识的(Intentional) • 主动的(voluntary) • 明确的目标(identifiable goal) 注意三点:
• 未特别规定这些活动必须是身体大 肌群运动并要有充分的能量供应;
• 体育知识系统化,主动模仿成为体育学 习的重要方式。未来社会公民的整体素 质大幅度提高,对于人体科学的了解、 体育学科的认识、动作技能的掌握,更 加科学化、系统化。人们树立了终生体 育的观点,能主动吸收各种信息,自觉 确定运动目标与运动方案,寻求各种形 式的体育锻炼。通过信息技术系统主动 模仿、主动学习运动技能,将成为运动 学习的重要方式。
• 运动体验的的七个方面; • 运动体验的重要性; • 运动中主观体验的重要性;
• 第三部分 人体运动的学术知识领域
• 社会文化学科范畴(哲学、历史、社会学); • 人类行为科学范畴(技能、心理、教学); • 人体生物科学范畴(生物力学、生理学)
体育理论课讲稿[优秀范文5篇]
![体育理论课讲稿[优秀范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4427916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19.png)
体育理论课讲稿[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体育理论课讲稿体育理论课讲稿第一篇体育概论篇第一章体育概论体育自产生以来,伴随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人们为了追求美好的生活方式,在对健康、对和谐与美的追求中,期待自身向更美好的方向发展。
了解体育的产生和发展,认识体育的概念和组成,探索体育的本质和功能,领悟体育的真谛,以求不断提高对体育的认识,达到主动参与体育锻炼,享受体育的力与美,从而对体育有着更深入的认识。
第一节体育的概念与组成一、体育的概念1、什么是体育:体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是以发展身体、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为基本特征的教育过程和社会文化活动。
2、体育包括的内容:体育包括体育教育、竞技体育和身体锻炼三方面的内容。
3、体育与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关系:体育既受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和制约,也为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服务。
二、体育的组成:体育是由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社会体育三个方面组成。
(一)学校体育: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民教育的基础;它作为教育和体育的交叉点和结合部,又是国家体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重点。
学校体育教育重要是通过体育课程、课余体育训练和课外体育活动等基本组织形式,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为核心,全面实现学校体育的各项任务。
(二)竞技体育:竞技体育又叫竞技运动,它是在体育实践中派生出来的。
那么什么是竞技体育呢?竞技体育是在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的基础上,最大限度挖掘身心潜能,以夺取优异运动成绩为目标而进行的科学训练和竞赛活动。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目标就是“更高、更快、更强”;奥林匹克的原则是“公平竞赛”、“参与比取胜更重要”。
(三)社会体育社会体育亦称大众体育,是指以健身、娱乐、休闲、医疗和康复为目的的体育活动。
它的活动内容最广、表现形式多样、适应性较强、参加人数最多的一类群众性体育活动。
它是学校体育的延伸,又是现代体育发展的重要标志。
第二节体育的功能(简要介绍内容)体育的功能有:健身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军事功能、经济功能和政治功能。
最新体育概论讲义教学讲义PPT课件
![最新体育概论讲义教学讲义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83e46d7eff9aef8941e06df.png)
二、体育与军事的关系 (一)体育与军事的联系 (二)体育与军事的区别
三、体育与医疗卫生活动的关系 (一)体育与医疗卫生活动的联系 (二)体育与医疗卫生活动的区别
四、体育与其他身体艺术 (一)体育与舞蹈的的联系 (二)体育与舞蹈的区别
第四节 体育的建构
一、体育建构的原则 (一)历史性原则 (二)普遍性原则 (三)实践性原则 (四)逻辑性原则
二、什么是体育 (一)人们认知体育的历史 (二)人们认知体育的现状 (三)体育的定义
第一章小结
本章在对古今中外体育概念的梳理与界定 的基础之上,运用科学的认识论与方法 论,确立了本书界定体育概念的指导思 想与原则方法;理论结合实践,分析了 体育与其他身体活动的关系,从总体上 构建了体育概念的解释系统。
体育概论讲义
体育概论
引论 一、体育概论在我国的发展过程 二、体育概论的研究对象与范畴 三、体育概论的学科性质与学科地位 四、体育概论的特点 五、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
第一章 体育是什么
第一节 体育概念的历史演变 一、国外古代体育的概念
古希腊的无明确而完整的“体育概念”在文献中涉及 体育内容的记述随处可见,生活重要,但最基本术语 不过几个。竞技产生于原始社会末,公元前10C广泛使 用。体操产生在前6-前5C。古希腊的体操同今天体育 在概念上是很接近的
二、人格塑造功能 (一)强健体格,奠定发展基石 (二)提高道德水准 (三)培养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 (四)健全人格
三、休闲娱乐功能 (一)体育休闲娱乐活动的主要特点 1.技术、技能、体能要求较低 2.休闲娱乐目标多样 3.参与的灵活性 (二)体育休闲娱乐活动的主要作用 1.增进健康 2.娱乐与享受 3.减压与宣泄 4.促进休闲经济 (三) 体育休闲价值与意义
体育概论讲义11级
![体育概论讲义11级](https://img.taocdn.com/s3/m/2a5897fb4693daef5ef73dff.png)
《体育概论》教案引论一、目的要求(一)掌握体育概论学科的属性、研究对象。
(二)了解体育概论学科的发展轨迹及体育概论学科的研究特点。
二、基本知识点、重点及难点(一)体育概论学科的研究对象。
(二)学习体育概论的方法与要求。
(三)体育概论学科与相关学科的区别与联系。
(四)体育概论学科的发展过程及阶段划分。
教学内容一、体育概论学科的发展概况(一)引进与移植阶段(1)新中国成立前:我国高校体育系、科开设过体育概论课,其体系主要是美国式的,存在严重的“锦标主义”和“选手体育”现象,以出运动成绩、夺锦标代替了体育。
那时的体育家和教育家为此强调坚持“体育的真义”——增强体质。
这时期的体育,在理论上对一些基本问题如体育本质、体育目的、体育内容等的阐述是比较清楚的,也出版了专门著作,如:吴蕴瑞,袁敦礼合编的《体育原理》。
上海勤奋书局,1933:10。
但在旧社会,体育的开展得不到保障,加上人们对体育的种种偏见,一些地方开展的体育偏离了其宗旨——强身健体。
[体育的真义]:最旱出现在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的笔名发表的《体育之研究》中,该文是1917年4月1日发表在《新青年》第三卷第二号。
(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沿用了前苏联的体育理论体系(包括前苏联当时实施的《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
前苏联的体育理论在体系上比较清楚,由于民俗、语言习惯的不同,将“身体文化”、“体育”、“竞技运动”等概念译成了“体育”、“体育教育”、“运动”。
导致了对体育基本概念的误解,使我们对体育基本理论的认识倒退了,在实践上,偏重于运动,而仍然没有贯彻体育的根本宗旨,也为20世纪80年代出现“大体育”、“小体育”概念的形成埋下了伏笔。
毛泽东同志针对体育在实践上偏重于运动,而仍然没有贯彻体育的根本宗旨这一现象,于1952年发表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反对体育以运动为中心。
[毛泽东题词]:1952年6月10日,毛泽东为新中国体育工作题写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12个大字。
大学体育课程理论讲稿
![大学体育课程理论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08edd61b4431b90d6d85c707.png)
大学体育课程理论讲稿主讲:尤洋第一章体育与健康概述第一节体育概念体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由生产生活需要逐渐产生、演变而来的种有目的、有意思的社会运动。
体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体育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文目的一种有意思、有组织的社会活动。
狭义的体育是指一个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机能,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教育过程。
第二节健康概念健康(healthy)一词在古代英语中是强壮、结实和完整的意思世界卫生组织在1978年的国际保健大会上通过的〈〈阿拉木图宣言〉〉中重申了健康的含义,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痛苦,而且包括在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完好状态”。
鉴于世界各国对健康问题的研究,专家门又进一步提出了健康的10条准则,即:①精力充沛,对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的工作不感到过分紧张疲劳。
②乐观、积极,乐于承担责任,工作效率高。
③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④应变能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
⑤抗疾病的能力强,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传染病等。
⑥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⑦眼睛明亮,反映敏锐。
⑧牙齿清洁,无孔洞,无痛感,无龋齿,无出血现象,齿龈颜色正常。
⑨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⑩肌肉丰满,皮肤富有弹性,走路、活动感到轻松。
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概念在此将外延拓宽,即把道德修养和生殖质量也纳入了健康的范畴。
根据生物、心理、社会多种因素对体育与医学的渗透和对健康的影响,世界卫生组织又精辟的指出:健康乃是人在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状态.人的健康是同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道德的、生殖的因素这五者联系在一起第三节体育与健康关系影响人体健康的因素包括:遗传、社会因素、气候因素、生活环境、生活方式(营养、体育锻炼、休息等)、教育状况、卫生条件等。
体育锻炼对健康作用的实现方法:一、体能与健康体能也叫体适能(physical fitness),主要通过体育锻炼而获得.保持良好的体能可以使我们的身体更健康、精力更旺盛、生活更美好、寿命更能延长、生命更有价值。
大学体育理论讲稿
![大学体育理论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1400d937fad6195f302ba627.png)
(三)促进国内政治一体化
七、经济功能
体育运动的经济效益主要有以下一些途径:
(一)在大型体育比赛中获取收入的措施
1.出售体育比赛的电视转播权。2.发行纪念币。3.发售体育彩票。4.组织门票收入。5.收纳广告费。
(二)在日常体育活动中增加收入的措施
1.提高体育设施的利用率。2.经常举办热门项目比赛。3.举办娱乐体育。
(二)健康的评价指标
1.身体健康2.心理健康3.适应健康
WHO提出的健康标志是:有足够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压力而不感到紧张;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善于休息,睡眠好;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能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体重得当,身体均匀,站立时头、肩、臀位协调;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头发有光泽,无头屑;牙齿清洁,无龋齿,无病态,色泽正常,牙龈无出血症状;肌肉、皮肤富有弹性。
二、亚健康
“身体虚弱就是亚健康,表现为身体活动能力下降,时感疲劳、失眠、心情压抑及社交障碍等。WHO估计全世界有约60%的人处在亚健康状态,并建议改善亚健康状态最积极有效的手段就是改变个体不良行为、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其中,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就是提高生活质量最有效手段之一。
三、理想健康
理想健康是指个体致力于维持健康状态,并充分发挥自己最大潜力,以达到“身心合一”的整体完美。
2.社会生活条件对人的身心发展起决定性的影响作用。
3.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体育与人的身心发展关系
(一)体育对人体的发展作用
1.促进大脑清醒、思维敏捷。
2.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心脏功能。
3.改善呼吸系统功能。
4.促进骨骼肌肉的生长发育。
体育概述讲稿
![体育概述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b6723645b307e87101f69651.png)
体育概述讲稿第一节.体育的概念与应用解说1. 体育的概念:“体育”是一专业术语,相对人类活动实践来说,它的出现比较晚,从西方传入我国是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体育”包含了竞技运动、健身锻炼、娱乐消遣、棋牌游戏等。
“体育”是以身体锻炼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丰富社会生活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
2.体育的应用解说:体育的含义大体包括的几个方面(1).“体育”作为概括性的概念应用。
如:工作报告、口号、规划等。
(2).指教育领域,同德育、智育、美育并列构成的“体育”,称为学校体育。
(3).比赛性的以竞技项目为核心的“体育”,应用与竞技运动。
(4).指社会大众以健身或增强体质为目的的“体育”,成为健身体育。
(5).指人们各种形式的自娱性身体活动,应为娱乐性活动或娱乐性游戏。
第二节.人类社会与体育1.人类生存与体育体育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的生存和社会的需要产生了体育。
早在原始社会,人类为了生存,与大自然进行斗争中产生了各种身体基本活动能力,这种能力成为了原始体育的基础。
为了生产力的发展,保证亲代生存,应付部落间冲突,人类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
2.社会需求与体育社会延续了几千年,由于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教育等各种社会因素对体育产生影响,促进发展,先后出现了军事体育、消遣娱乐体育、民间体育、养生体育等都包含了对身体与精神的双重含义和作用。
现代体育的发展趋势:体育多样化、体育终身化、体育科学化、体育国际化第三节.学校体育教育体育教育的现状与思考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以适用为目的的功利性追求,把高校体育教育异化为专门传授西方运动项目的学科,在运动项目和技术上大做文章。
而不去研究人的健康状况和体质发展水平。
在运动项目和技巧上大做文章。
竞技运动只是体育的一个方面,它不是唯一的方面。
学生体质与健康水平不断下降。
当前提出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实行素质教育,正是要改变和扭转学生体质。
《体育运动概论》课程——第一讲
![《体育运动概论》课程——第一讲](https://img.taocdn.com/s3/m/c8a05c4f767f5acfa1c7cdbd.png)
我国体育的分类
体育
竞技运动类 的身体活动
非竞技运动类 的身体活动
非身体活动类 的竞技运动
(四)非身体活动为主的竞技运动也是体育的范畴 (1)桥牌、国际象棋、围棋、中国象棋等也是体育 这些活动的特征是什么? 这些活动与打牌、麻将等活动的区别是什么? 在我国,非身体活动类的竞技运动也是体育的范畴。
我国体育的两种分类
《体育运动概论》课程 体育运动概论》 第一讲
第一章
体育的概念、 体育的概念、功能和目的
第一节 体育的概念
一、什么是体育 通过分析几个体育定义, 通过分析几个体育定义,找出体育与其他社会活动 之间的区别。 之间的区别。
在1981年版的体育学院通用教材《体育理论》中,将体育定 1981年版的体育学院通用教材《体育理论》 年版的体育学院通用教材 义为: 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 义为:“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提高 运动技术水平,丰富文化生活为目的一种社会活动。 运动技术水平,丰富文化生活为目的一种社会活动。” 1989年版的体育学院通用教材 体育概论》 年版的体育学院通用教材《 在1989年版的体育学院通用教材《体育概论》中,将体育定 义为: 广义的体育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 义为:“广义的体育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 为目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 为目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 2000年版的 体育大辞典》 年版的《 将体育定义为: 在2000年版的《体育大辞典》中,将体育定义为:“体育是 人们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遵循人体的生长发育、 人们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遵循人体的生长发育、生理机 能活动能力变化与适应性的规律, 能活动能力变化与适应性的规律,以及动作技能形成规律与 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以身体练习(体育动作)为基本手段, 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以身体练习(体育动作)为基本手段, 结合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和卫生措施, 结合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和卫生措施,达到全面发展 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成绩水平, 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成绩水平,丰富文化 娱乐生活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 娱乐生活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
体育理论课说课稿
![体育理论课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517ac85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c6.png)
体育理论课说课稿体育理论课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原理和规律,还能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和终身体育意识。
本节课的主题是“体育与健康”,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讲解:首先,我们要明确体育的概念。
体育是指通过各种身体活动,以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能、培养意志品质为目的的一系列教育活动。
它包括了田径、球类、武术、游泳等多种运动项目,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次,我们要探讨体育与健康的关系。
体育活动能够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免疫力,对于预防疾病、延缓衰老、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体育还能调节情绪,缓解压力,对于心理健康同样有着积极的影响。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体育运动及其健康效益。
例如,跑步能够提高心肺耐力,游泳有助于全身肌肉的均衡发展,瑜伽则能够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性。
每种运动都有其独特的健康益处,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
此外,我们还要强调科学锻炼的重要性。
体育锻炼应该遵循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原则,避免过度训练和运动损伤。
同时,合理的饮食和休息也是保证运动效果的重要因素。
学生应该学会制定个人的运动计划,并在教练或体育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锻炼。
最后,我们要讨论体育精神的内涵。
体育精神强调的是公平竞争、团队合作、尊重对手和自我挑战。
在体育活动中,学生应该学会遵守规则,尊重他人,同时也要勇于面对挑战,不断超越自我。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希望学生能够对体育有更深入的了解,认识到体育在促进个人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的体育锻炼中去,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理论课讲稿第一篇体育概论篇第一章体育概论体育自产生以来,伴随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人们为了追求美好的生活方式,在对健康、对和谐与美的追求中,期待自身向更美好的方向发展。
了解体育的产生和发展,认识体育的概念和组成,探索体育的本质和功能,领悟体育的真谛,以求不断提高对体育的认识,达到主动参与体育锻炼,享受体育的力与美,从而对体育有着更深入的认识。
第一节体育的概念与组成一、体育的概念1、什么是体育:体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是以发展身体、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为基本特征的教育过程和社会文化活动。
2、体育包括的内容:体育包括体育教育、竞技体育和身体锻炼三方面的内容。
3、体育与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关系:体育既受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和制约,也为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服务。
二、体育的组成体育是由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社会体育三个方面组成。
(一)学校体育: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民教育的基础;它作为教育和体育的交叉点和结合部,又是国家体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重点。
学校体育教育重要是通过体育课程、课余体育训练和课外体育活动等基本组织形式,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为核心,全面实现学校体育的各项任务。
(二)竞技体育竞技体育又叫竞技运动,它是在体育实践中派生出来的。
那么什么是竞技体育呢?竞技体育是在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的基础上,最大限度挖掘身心潜能,以夺取优异运动成绩为目标而进行的科学训练和竞赛活动。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目标就是“更高、更快、更强”;奥林匹克的原则是“公平竞赛”、“参与比取胜更重要”。
(三)社会体育社会体育亦称大众体育,是指以健身、娱乐、休闲、医疗和康复为目的的体育活动。
它的活动内容最广、表现形式多样、适应性较强、参加人数最多的一类群众性体育活动。
它是学校体育的延伸,又是现代体育发展的重要标志。
第二节体育的功能体育的功能有:健身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军事功能、经济功能和政治功能。
一、体育的健身功能“强身健体”是体育的本质功能。
体育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形式,通过科学组合的身体锻炼给予各器官、系统以一定量和强度的刺激,促进身体在形态结构、生理机能等方面发生一系列适应性反应和趋优变化,从而增强体质、增进健康。
(一)体育对增强体质的作用体育锻炼不仅有利于骨骼、肌肉的生长,促使身体形态与内脏器官正常发育,而且还能提高人体对外界的适应能力,改善血液循环、呼吸、消化等系统的机能状况,使人的“防卫体力”得到提高。
另外,系统进行体育锻炼对发展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素质有十分明显的功效。
(二)体育对增进健康的作用过去人们认为,健康就是人体生理机能正常,没有缺陷和疾病。
但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下了新的定义,认为“健康应是在精神上、身体上以及社会上保持健全的状态”。
由于这种观点的提出,标志着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伤害,而是需要身体、精神都能迅速、完全地适应社会环境,亦即包括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两个方面内容。
1、身体健康是指正常的生长发育、良好的生理机能、平衡的心理、充沛的精力及承担负荷后的适应反应。
实践证明,科学地锻炼身体,对中枢神经和内分泌系统能产生良好的刺激作用,对促进新陈代谢,改善血液循环和呼吸功能,延缓有机体适应能力的降低,推迟生物体各组织器官结构、功能发生退化性变化都有明显的效果。
2、精神健康实质是指维持身体健康的一种能力。
在健康诊断中,应包括由社会环境引起的心理活动因素,并把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和讲究精神卫生作为判断精神健康的基础。
当然,影响建立这种“基础”的因素很多,但体育锻炼所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通过各种体育锻炼,可以增强意志品质,培养集体观念,加强组织纪律,协调人际关系,调节心理能力,排除各种不健康的心理因素,使个体在与环境的和谐统一中获得欢快、轻松活泼,最终达到精神健康的目的。
二、体育的教育功能教育功能是体育最基本的社会功能,人们高度重视体育在教育中的作用。
(一)体育在学校中的教育作用体育是学校教育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在学校教育作用的主要使命是在利用身心共同参与其过程的有利条件,培养学生将来担任社会角色所必备的素质,以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要达到此目的,学校体育教育过程就是要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意志品质、道德情操和发展身体的教育,使他们获得基本的体育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并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二)体育在社会中的教育作用1、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2、培养社会公德,与社会保持一致性;3、培养集体观念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三、体育的娱乐功能1、调节生活节奏,享受体育活动带来的身心愉快;2、有利于加强人际交往和享受集体聚会的乐趣;3、挑战自我,体验创造人生价值的乐趣;4、欣赏体育的力与美,享受运动员的高超技艺和美的艺术。
四、体育的军事功能1、实战中的攻防技术需要;2、训练中最大限度动员人的精神和身体能力;3、部分竞赛项目已成为军事体育运动项目,并为军事服务。
五、体育的经济功能1、体育产业的迅速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中一个庞大的体育产业体系;2、竞技体育的商业化已为体育竞赛注入了较强的生命力,通过体育直接盈利的契机仍被人们所利用。
六、体育的政治功能体育服从政治的需要,同时也充分利用体育对政治有所影响。
第二章高等学校体育第一节高校体育的目的和任务一、高校体育的目的目的——是以“育人”为宗旨,以运动和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对大学生机体进行科学的培育,在提高其生物潜能和心理潜能的过程中,进德、益智、促美,达到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教育总目的。
二、高校体育的任务(一)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二)促使学生努力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三)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品质(四)培养学生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五)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第二节高校体育的基本途径高等学校的体育目的和任务是不会自动实现的,它必须通过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为其提供具体途径,并实施相应的教学计划才能得以实现。
我国高校体育教育过程有以下几种基本组织形式一、体育课程体育课程是我国高等学校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体育教育的中心环节,也是高校体育教育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
它为确保高校体育的目的和任务的实现提供了具体的途径。
体育课分理论课和实践课两部分。
理论课以讲解体育的基本知识和专项竞赛规则、基本技战术等内容,并纳入作为体育课程考核内容的一部分。
实践课则是以身体练习作为基本锻炼手段,通过提供体育锻炼所需的运动场地与设施,构成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专门教学过程。
二、课余体育活动课余体育活动是体育课程的延续和补充,是高校体育教育过程中不可分割的环节,它为实现高校体育目的和任务提供了又一重要途径。
三、课余运动训练是高校体育贯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方针的重要措施,其目的是提高学校竞技运动水平,推动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广泛开展。
四、课余体育竞赛不仅具有可以活跃课余生活、振奋人心、鼓励激情、发展交往等作用,而且也是检查体育教学、体育锻炼及运动训练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
第三节高校体育工作对大学生的基本要求基本要求:建立正确的体育意识,提高体育的锻炼能力,培养体育的兴趣和习惯,塑造强健的体魄,为自身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
注:具体的内容不再展开讲解了。
要求学生自己看书。
第二篇运动与健康第一节运动对增强体质的作用一、运动对身体形态的作用:身体形态——是指人的有机体的外部形状和体态。
它包括人的身高、体重、胸围、四肢围、体脂以及四肢与躯干长的比例以及身体姿态等等。
主要通过身高、体重、胸围的指标来反映身体形态的发展水平和整体指数与比例。
(一)运动促进身高的发育;(二)运动增加肌肉的体积与肌力(三)运动促进身体姿态的协调与改善。
二、运动对身体机能的作用:身体机能是指人体在新陈代谢作用下,各器官系统工作的能力。
运动锻炼可以提高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尤其是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
(一)运动能改善和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1、使人头脑清醒、思维敏捷;2、解除疲劳和精神紧张,改善睡眠;3、防止脑动脉硬化,维持大脑良好的血液供应;4、提高体温调节中枢的机能,增强人体耐寒耐热的能力。
(二)运动能改善心血管系统的形态机构和机能:1、提高心肌利用氧的能力;2、提高心力储备;3、降低血脂,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生率。
(三)促进物质代谢,改善消化系统的功能:一方面运动使消化腺分泌更多,消化管道的蠕动更加强,肠胃的血液循环更加得到改善,消化酶和代谢中的酶的活性也提高;另一方面运动时呼吸加深、加快,膈肌上下移动和腹壁肌前后活动,对肠胃起了很好的按摩作用,提高消化机能,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是很有利的。
三、运动对身体素质的作用(一)运动与身体素质发展的年龄特征(二)运动与身体素质发展和形态机能发育的一致性第二节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一、运动对心理功能的促进:1、提高唤醒水平2、能降低应激反应二、运动对心理素质的培养:1、体育运动中情绪体验的多样性2、体育运动中对意志品质要求的特殊性3、体育运动中人际交往的协作性。
三、运动对心理疾病的治疗人们往往一提到心理疾病总认为是精神病。
其实身体有点不适或者心理不适现象和心理障碍都有一些不同程度产生心理疾病,目前最常见的心理疾病是忧郁症。
治疗忧郁症最好的方法是体育运动,一种方式是慢跑或者散步,另外一种方式是进行篮球或者排球、足球等体育活动,锻炼时间一般是30分钟以上,一周锻炼3次,运动量由小到大,控制好脉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一般不超过170次/分,活动内容应该有目的地安排,持之以恒,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第三节运动对常见疾病的预防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讲究科学。
科学地锻炼可以改善人体的代谢过程及生理功能,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
法国著名医生蒂索指出:“运动就其作用来说,几乎可以代替任何药物,但世界上的一切药品不能代替运动的作用”。
现代科学证明,人类保持健康和生命的三大要素是:1、均衡的营养2、充分的休息3、适宜的运动一、运动对近视眼的预防(可以不讲)(一)近视的概念(二)近视的致病的原因(三)运动预防近视的机理(四)常见预防近视的方法二、运动对冠心病的预防(可以不讲)1、冠心病的概念冠心病——是冠状动脉心脏病的简称,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固定性(动脉粥样化)或动力性(血管痉挛)狭窄或堵塞,发生冠状动脉血液循环障碍,引起心肌氧气供需之间不平衡而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的一种心脏病,也称缺血性心脏病。
缺血性心脏病包括急性、慢性和暂时性三种,它们都是由于功能性改变或器质性病变所引起的。
2、冠心病的原因3、运动预防冠心病的机理4、预防冠心病,运动时应坚持的原则(1)因人而异的原则(2)持之以恒的原则(3)循序渐进的原则(4)适宜运动负荷的原则三、运动对神经衰弱的预防(可以不讲)(一)神经衰弱的概念(二)神经衰弱的发病原因(三)运动防止神经衰弱的机理(四)运动防治神经衰弱的方法四、运动对癌症的预防(可以不讲)(一)癌症的概念(二)运动防治癌症的机理(三)运动防治癌症的方法第四节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一、运动损伤的原因(一)思想麻痹大意是所有运动损伤因素中最主要的因素;(二)运动前准备活动不充分,特别是缺乏有针对性的准备活动;(三)运动时情绪低下,或有畏难、恐惧、害羞、犹豫以及过分紧张时发生的伤害事故;(四)内容组合不科学,方法不合理,纪律松懈以及技术上的错误;(五)运动场地狭窄,地面不平坦,器材安置不当或不牢固,锻炼者拥挤或多种运动项目在一起活动,容易相互冲撞致伤;(六)空气污浊、噪音、光线暗淡、气温过高或过低,以及服装不符合要求等原因,都可直接或间接地造成伤害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