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本纪》教案设计
项羽本纪教学设计教案
![项羽本纪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f1e05a9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9f.png)
《项羽本纪》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项羽本纪》中的经典片段;(2)了解《史记》及其作者司马迁;(3)掌握项羽生平的基本事迹及其评价。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语言、情感和审美价值;(3)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文献研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项羽英勇善战、刚直不屈的形象;(2)理解悲剧英雄的命运及其对后世的影响;(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珍惜和平,热爱生活。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项羽生平事迹及其评价;(2)《项羽本纪》中的经典片段及语言特点;(3)司马迁的史学观念和写作手法。
2. 教学难点:(1)项羽形象的分析与评价;(2)文本中的历史真实性与文学加工;(3)古代文学作品在现代社会的价值传承。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史记》及司马迁;(2)概述项羽生平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3)引发学生对英雄人物的思考,导入《项羽本纪》的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项羽本纪》,了解项羽生平事迹;(2)要求学生关注文本中的经典片段,体会语言特点;(3)引导学生思考项羽形象的形成及其评价。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项羽形象的特点及其成因;(2)组织学生分享讨论成果,进行班级交流;(3)教师点评,总结项羽形象的评价及其历史意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史记》及司马迁,讲解项羽生平事迹,分析文本内容;2.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培养独立学习能力;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培养合作精神;4. 案例分析法:分析项羽形象的形成及其评价,培养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3. 课程报告: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以及对项羽形象分析的深度和广度;4. 期末考试:设置相关试题,检验学生对《项羽本纪》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项羽本纪教学设计教案
![项羽本纪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7e5e6e9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9e.png)
项羽本纪教学设计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项羽本纪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2. 掌握阅读古代历史文献的方法和技巧;3. 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和推理能力;4. 增强学生的历史文化意识和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1. 项羽本纪的作品特点和价值;2. 阅读项羽本纪的方法和技巧;3. 项羽本纪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4. 项羽本纪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和意义。
教学准备:1. 《史记》中的《项羽本纪》文本;2. 课件和多媒体设备;3. 学生历史笔记和教学辅助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展示项羽的图片,向学生介绍项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将领,提出学习项羽的重要性和目标。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向学生简要介绍《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中的《项羽本纪》记载了项羽的生平和重要事件。
2. 讲解项羽本纪的作品特点,如记载详实、叙述生动等。
3. 教授阅读古代历史文献的方法和技巧,如理清文意顺序、辨析古汉字含义等。
三、文本分析(20分钟)1. 将《项羽本纪》分为若干段落,每个段落以重要事件或人物为主题。
2. 分组让学生阅读其中的一段,并在小组内共同探讨段落的内容、背景和意义。
3. 学生代表发表观点,老师给予适当指导和点评。
四、问题讨论(20分钟)1. 提问学生有关项羽本纪的问题,如项羽何时起义、与刘邦的斗争等。
2. 鼓励学生根据文本和已学知识推理、分析和做出判断。
3. 引导学生思考项羽本纪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和意义。
五、扩展阅读(15分钟)1. 向学生推荐有关项羽的其他历史文献和研究成果。
2. 提供相关阅读材料,并让学生展开阅读和研究。
六、总结和评价(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和收获。
2. 鼓励学生对项羽本纪进行评价和思考其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七、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项羽本纪的读后感,要求结合文中的事实和自己的思考,形成独立的观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项羽本纪》,培养了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和文献阅读技巧。
《项羽本纪》教学设计(山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项羽本纪》教学设计(山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febe842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b3.png)
《项羽本纪》教学设计(山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项羽本纪》的作者司马迁以及史记的相关知识。
通过阅读,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了解项羽的一生。
掌握文中常用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项羽的性格特点及其成因。
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项羽英勇善战、刚愎自用的性格特点,从中汲取教训,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理解悲剧英雄的内涵,感悟人生真谛。
二、教学重点1. 项羽的一生及其性格特点。
2. 文中重要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3. 悲剧英雄的形象分析。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理解与应用。
2. 项羽性格形成的原因分析。
3. 对悲剧英雄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史记相关知识,分析项羽的性格特点。
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析项羽的性格形成原因。
4. 案例分析法:分析悲剧英雄的形象,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教训。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司马迁及《史记》,引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3. 讲解分析:讲解文言文词汇和句式,分析项羽的性格特点。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项羽性格形成的原因。
5. 案例分析:分析悲剧英雄的形象,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教训。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7. 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六、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梳理:概述《项羽本纪》的主要事件,包括项羽的一生及其英勇事迹。
2. 文学特色分析:探讨《项羽本纪》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分析其艺术特色。
3. 人物形象分析:深入剖析项羽的性格特点,探讨其成因。
4. 悲剧英雄主题:阐述悲剧英雄的内涵,分析项羽为何成为悲剧英雄。
七、教学步骤1. 课文内容梳理:通过阅读,了解《项羽本纪》的主要事件,概述项羽的一生及其英勇事迹。
《项羽本纪》教案
![《项羽本纪》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19f41a1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fd.png)
《项羽本纪》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项羽本纪》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2)能够分析《项羽本纪》中的文学手法和修辞技巧;(3)能够解读《项羽本纪》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2)通过分析文本中的描写和对话,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和分析能力;(3)通过研究历史背景和相关文献,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综合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项羽本纪》,使学生对古代历史和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2)培养学生对英雄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能力;(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培养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点1. 《项羽本纪》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2. 《项羽本纪》中的文学手法和修辞技巧;3. 《项羽本纪》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难点1. 《项羽本纪》中的古代汉语词汇和句式;2. 文本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评价;3. 文学手法和修辞技巧的深入分析。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项羽本纪》文本和相关历史文献;2. 学生准备:预习《项羽本纪》文本,了解相关历史背景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古代历史和文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2)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对《项羽本纪》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项羽本纪》文本,理解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解答学生的疑问。
3. 文本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项羽本纪》中的文学手法和修辞技巧;(2)学生通过分析文本中的描写和对话,培养文学鉴赏和分析能力。
4. 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1)教师介绍《项羽本纪》的历史背景和相关文献;(2)学生通过研究历史背景和相关文献,了解《项羽本纪》的文化内涵。
5. 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理解、文本分析、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学习,使学生对《项羽本纪》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
《项羽本纪》教学设计(山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项羽本纪》教学设计(山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369baa7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57.png)
《项羽本纪》教学设计(山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项羽本纪》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分析项羽的性格特点和其在故事中的表现。
掌握文中的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式。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通过角色扮演和表演,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项羽本纪》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简要介绍《项羽本纪》的作者司马迁以及其背景。
概述《项羽本纪》的主要情节和主题。
2.2 人物介绍:介绍项羽的基本背景和性格特点。
分析项羽在故事中的重要事件和表现。
2.3 课文解析:对《项羽本纪》中的一段重要内容进行详细解析,分析其中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项羽本纪》的相关内容,并进行阅读理解练习。
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对人物和情节的理解。
3.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选择项羽和其他重要人物进行表演。
通过表演,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第四章:教学评估4.1 评估方法:通过学生的阅读理解练习、讨论参与和表演表现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4.2 评估标准:阅读理解练习的准确性和理解深度。
讨论参与的程度和质量。
表演的表现和创意。
第五章:教学计划5.1 第一课时:导入《项羽本纪》的背景和作者司马迁。
阅读并解析课文中的重要段落。
5.2 第二课时: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进行阅读理解练习。
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和表演准备。
5.3 第三课时: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表演。
讨论和分析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项羽的性格特点和其在故事中的表现。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性的观点,并向全班分享。
6.2 小组探究:学生分组探究《项羽本纪》中的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式。
每个小组找出一些关键词汇和句式,并向全班解释其含义和作用。
项羽本纪(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项羽本纪(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cf21d7d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6e.png)
《项羽本纪》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把握《项羽本纪》中的主要人物、事件和情节;(2)能够分析并评价项羽的性格特点及其对历史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项羽本纪》;(2)学会从文本中提炼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古代英雄人物的光辉事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1)掌握《项羽本纪》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2)分析项羽的性格特点及其对历史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项羽的英勇与悲剧命运;(2)如何评价项羽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史记》及其地位;(2)引导学生关注《项羽本纪》在《史记》中的重要性。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通读《项羽本纪》,了解主要情节和人物;(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思考。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项羽的性格特点;(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教师讲解:(1)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讨论成果,进行讲解;(2)重点解析项羽的英勇与悲剧命运。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项羽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四、作业布置(1)请学生复述《项羽本纪》的主要情节;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查看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主动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课堂测试:在课程结束后,进行一次相关的课堂测试,以评估学生对《项羽本纪》的主要情节、人物和性格特点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项羽本纪》与其他相关历史文献或文学作品进行对比分析,加深学生对项羽形象的理解。
项羽本纪(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项羽本纪(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4849824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ba.png)
项羽本纪(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项羽本纪的历史背景,掌握史记的基本特点,能够解读并分析史记中的重要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阅读法、问题驱动法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项羽的人物形象,体会史记作者对项羽的评价,激发学生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深入思考。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项羽本纪的主要内容,史记的特点,项羽的人物形象。
2. 教学难点:史记的文学性、历史性之间的平衡,项羽形象的多面性。
三、教学方法1. 对比阅读法:通过与其他历史文献的对比,突出史记的特点。
2. 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课堂参与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史记和项羽本纪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项羽本纪,了解其主要内容。
3. 对比阅读:引导学生将项羽本纪与其他历史文献进行对比,分析史记的特点。
4. 问题讨论: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对项羽的人物形象、史记作者的评价等方面进行深入讨论。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复习项羽本纪的主要内容,总结史记的特点。
2. 深入分析项羽的人物形象,思考史记作者对项羽的评价。
3. 结合课后阅读材料,进行拓展学习,了解项羽本纪的历史背景。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项羽本纪的理解程度,史记的特点,以及项羽形象的认识。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介绍了项羽本纪的内容,是否讲清楚了史记的特点。
2. 反思教学方法:对比阅读法和问题驱动法是否有效,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3. 反思教学效果:学生对项羽形象的理解是否深刻,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项羽本纪(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项羽本纪(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4355da0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07.png)
项羽本纪(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项羽本纪》,使学生掌握史记的基本知识,了解项羽的生平事迹,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分析法、对比法等方法,深入剖析文本,理解项羽的性格特点及其在历史中的地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客观评价能力,认识英雄人物的光辉与局限,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二、教学重点1. 《项羽本纪》的作者、成书时间及地位。
2. 项羽的生平事迹及其性格特点。
3. 文本中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
三、教学难点1. 古代战争场面的理解与描述。
2. 对项羽性格的深入剖析。
3. 英雄主义与历史观的正确树立。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项羽本纪》的基本知识、历史背景、人物关系等。
2. 讨论法:分组讨论项羽的性格特点,战争场面描写,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3. 案例分析法:分析项羽的成败原因,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教训。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史记》及《项羽本纪》的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项羽本纪》,了解项羽的生平事迹。
3. 课堂讲解:讲解《项羽本纪》中的重点内容,如战争场面、人物关系等。
4. 分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项羽的性格特点,战争场面描写等,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5. 案例分析:分析项羽的成败原因,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教训。
6. 总结发言: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历史观和价值观的培养。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8.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发言、讨论、作业等,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评价。
2. 期末考核:设计关于《项羽本纪》的期末考试题目,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项羽本纪》教案
![《项羽本纪》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a46901c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f7.png)
提供一些在线资源,如电子书籍、学术文章、讨论论坛等。
教会学生如何利用在线资源进行学习和研究,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
本教案的重点在于对《项羽本纪》中的人物形象、事件解读和文学特色进行分析,以及通过课堂互动和课后作业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难点在于对项羽和刘邦的性格特点、垓下之战和乌江自刎等事件的深入理解,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中项羽形象象征意义的把握。
《项羽本纪》教案
第一章:课程导入
1.1 背景介绍
了解《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以及其写作背景。
简介《项羽本纪》在《史记》中的地位和意义。
1.2 课文梗概
简要介绍项羽的一生及其与刘邦的楚汉争霸。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关系。
第二章:人物分析
2.1 项羽形象分析
分析项羽的性格特点,如英勇善战、刚愎自用等。
讨论两位人物在个性、才能、成就等方面的差异。
5.2 项羽形象的文化意义
分析项羽形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引导学生从文化角度理解项羽形象的影响和价值。
第六章:课堂互动
6.1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课文中的人物关系和事件。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6.2 角色扮演
第四章:文学特色分析
4.1 语言艺术
分析《项羽本纪》中的修辞手法,如夸张、对比等。
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精彩的语言表达。
4.2 叙事手法
分析《项羽本纪》中的叙事手法,如倒叙、插叙等。
引导学生理解叙事手法对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作用。
第五章:拓展思考
5.1 项羽与刘邦的历史评价
引导学生思考项羽与刘邦在历史上的评价及其影响。
《项羽本纪》教案
![《项羽本纪》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d5ca930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8a.png)
《项羽本纪》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诗词鉴赏、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项羽本纪》教案《项羽本纪》教案(通用2篇)《项羽本纪》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把握项羽的性格特征,学习《项羽本纪》的人物刻画艺术。
《项羽本纪》教案
![《项羽本纪》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7230671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23.png)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项羽本纪》的作者、时代背景及文学地位;(2)能够把握《项羽本纪》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3)能够分析《项羽本纪》的文学特色和艺术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项羽本纪》;(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运用文本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探讨《项羽本纪》的历史价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2)学习项羽英勇善战、刚直不屈的精神品质;(3)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历史人物的多面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项羽本纪》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2)《项羽本纪》的文学特色和艺术价值;(3)项羽的精神品质及其历史影响。
2. 教学难点:(1)文本中的历史事实与文学加工的关系;(2)项羽形象的多重解读;(3)古代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
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史记》及《项羽本纪》的作者、时代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读《项羽本纪》,了解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项羽本纪》的文学特色和艺术价值,交流项羽形象的多重解读。
4. 文本分析:对比《项羽本纪》与其他史记作品的异同,探讨文本中的历史事实与文学加工的关系。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项羽的精神品质及其历史影响。
四、作业布置1. 熟读《项羽本纪》,掌握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3. 思考《项羽本纪》中的历史事实与文学加工的关系,提出自己的见解。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六、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项羽本纪》中的重要章节,深入了解项羽的生平事迹和性格特点,分析文本中的历史事实与文学加工的关系,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
《项羽本纪》教案
![《项羽本纪》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2a3f66b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8e.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项羽本纪》的作者、时代背景及文学地位;(2)能够把握文章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3)能够分析项羽的性格特点及其悲剧命运的原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探究项羽形象的艺术价值;(3)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项羽英勇善战、气度豪迈的优点;(2)认识项羽刚愎自用、自高自大的缺点;(3)理解成败得失乃历史规律,学会正确对待人生挫折。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项羽本纪》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主题思想;(2)分析项羽的性格特点及其悲剧命运的原因;(3)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2. 教学难点:(1)项羽形象的艺术价值;(2)如何正确对待人生挫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史记》及《项羽本纪》的作者、时代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基本情节;(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项羽的性格特点及其悲剧命运的原因;(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拓展:(1)比较项羽与其他历史人物的异同,分析其形象的艺术价值;(2)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认识项羽的优点和缺点;(2)讨论如何正确对待人生挫折,培养积极的人生观。
四、课后作业1. 请结合课文内容,分析项羽的性格特点及其悲剧命运的原因;2. 选取一位历史人物,与项羽进行比较,分析其形象的艺术价值;3. 写一篇短文,谈谈如何正确对待人生挫折。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项羽本纪》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项羽性格特点及其悲剧命运原因的分析能力;3. 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水平及人生观的树立。
《史记》选读——《项羽本纪》教案(五篇范文)
![《史记》选读——《项羽本纪》教案(五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b9aedd0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cd.png)
《史记》选读——《项羽本纪》教案(五篇范文)第一篇:《史记》选读——《项羽本纪》教案一.学习目标:1、积累掌握古汉语字词句的基本用法。
2、体会《史记》的语言艺术特点与风格,学习《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3、学会运用正确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人物。
二.学习过程:(一)概括介绍:《项羽本纪》就是通过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的宏阔历史场面,生动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项羽一生。
他既是一个力拔山、气盖世、“近古以来未尝有”的英雄,又是一个性情暴戾、优柔寡断、只知用武不谙机谋的匹夫。
司马迁巧妙地把项羽性格中矛盾的各个侧面,有机地统一于这一鸿篇巨制之中,虽然不乏深刻的挞伐,但更多的却是由衷的惋惜和同情。
《项羽本纪》以描绘项羽这一人物的形象、刻画这一人物的性格为主,同时也生动地叙写了战争。
披卷读之,既可以闻见战场上的血腥,听到战马的嘶鸣和勇士们的猛吼,又可以看见项羽披甲持戟,嗔目而叱,大呼驰下,溃围,斩将,刈旗的神态与身影。
《项羽本纪》正是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写人,在写人的过程中写战争,二者相得益彰。
战争因人物而生动、壮观,人物因战争而更显生动、奇伟。
《项羽本纪》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
项羽少时的粗疏学浅,长大以后的勇力过人,只是略略几笔带过,直到消灭秦军主力、扭转战局的巨鹿大战,破釜沉舟,威震诸侯,也还只是从侧面用笔,通过写诸侯军的观望、恐惧、畏服,把一个铁骨铮铮的八尺大汉顶天立地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在进行粗线条的勾勒,有意地夸张了整体之后,司马迁便抓住了几个点睛处,工笔细描,刻意求精。
鸿门宴场面的极力铺排,垓下之围悲剧气氛的纵笔渲染,乌江自刎时神态的精雕细刻,都写得活灵活现,有形有神,有言有情,形与神、言与情融合一体。
《项羽本纪》是《史记》传记中最精彩的一篇,达到了思想和艺术的高度统一。
它犹如一幅逼真传神的英雄肖像画,色彩鲜明;又像一张秦汉之际的政治军事形势图,错综有序。
通篇文章气势磅礴,情节起伏,场面壮阔,脉络清楚,疏密相间,语言生动,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篇不朽佳作。
《项羽本纪》教案及练习
![《项羽本纪》教案及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5c43832b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ce.png)
《项羽本纪》教案及练习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项羽本纪》的作者、背景和文学地位,通过分析文章内容,理解项羽的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1.2 教学内容1.2.1 作者简介: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著有《史记》百三十篇。
1.2.2 文章背景:项羽,楚国名将项燕之子,秦末起义军领袖,与刘邦争夺天下,最终失败。
1.2.3 文学地位:《项羽本纪》是《史记》中的重要篇章,描绘了项羽的一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第二章:篇章结构与内容梳理2.1 篇章结构引言:介绍项羽的家族背景和起义原因。
主体:分为四个部分,分别叙述项羽在灭秦、楚汉争霸过程中的英勇事迹。
结尾:评价项羽的人物形象,总结其一生的悲剧。
2.2 内容梳理2.2.1 引言:项羽为楚国名将项燕之子,秦灭楚后,项羽立志报仇。
2.2.2 第一部分:项羽在灭秦战争中的英勇表现,如破釜沉舟、新安之战等。
2.2.3 第二部分:楚汉争霸,项羽击败刘邦,封其为汉王。
2.2.4 第三部分:项羽在彭城之战中击败刘邦。
2.2.5 第四部分:楚汉争霸的决战,项羽在垓下之战中失利,乌江自刎。
第三章:人物形象分析3.1 项羽的人物形象英勇善战、刚愎自用、妇人之仁、政治短视。
3.2 分析方法通过原文语句分析、人物事迹评价、作者评价等方法,全面理解项羽的人物形象。
第四章:教学重点与难点4.1 教学重点项羽的主要事迹、人物形象、文学手法。
4.2 教学难点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理解,对项羽人物形象的分析。
第五章:教学活动与练习5.1 教学活动1) 分组朗读:学生分组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韵律美。
2) 讨论交流:学生围绕项羽的人物形象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3) 课堂提问:教师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 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典型的文言文句子,讲解实词、虚词的用法。
5) 影视欣赏:观看《项羽本纪》片段,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2 练习1) 翻译课文:学生独立翻译课文,锻炼文言文翻译能力。
《项羽本纪》教案
![《项羽本纪》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7658056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bd.png)
《项羽本纪》教案第一篇:《项羽本纪》教案[教学目标] 1.分析项羽性格中的弱点;2.了解项羽的性格与其悲剧命运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分析项羽性格弱点,引出“性格决定命运”的结论。
[教学方法] 引导,讨论。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语项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历史人物,作为一个“失败的英雄”,他的故事无数次地被搬上舞台,后人既为他的英勇善战,霸王之气所折服,同时又为他的失败命运而扼腕叹息。
那么项羽在与刘邦的对峙中怎么会一步一步走向衰败,最后落得个“乌江自刎”的下场呢?在“垓下之围”时,项羽哀叹:“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项羽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天”,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作为旁观者、后来者,应当可以以一种更加客观、更加公正的态度来评价项羽。
今天我们就从项羽的性格入手,分析其性格中的弱点,来寻找他失败的真正原因。
二、研习课文 1.霸王别姬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提示:项羽陷入十面埋伏之中,四面皆楚歌,他意识到失败的命运无可挽回了,他惊慌失措,却又无计可施,只好借酒浇愁。
在这时,项羽想到的不是他的天下,不是战争,也不是事业,他想到的是他的宝马和美人,他慷慨悲歌,热泪滚滚,左右随从受其感染,也一同悲泣起来。
这个盖世英雄此时显得过于儿女情长了。
2.东城快战项王自度不得脱。
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yì)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提示:作为统帅,项羽在这时主张快战,快战和决战是不一样的。
《项羽本纪》教案
![《项羽本纪》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7013153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4d.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项羽本纪》的作者、时代背景及文学地位;(2)能够把握《项羽本纪》的主要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3)能够分析《项羽本纪》的文学特色和艺术成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项羽本纪》;(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运用批判性思维,对《项羽本纪》进行合理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英雄人物的魅力,传承民族精神;(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成与败、得与失的辩证关系;(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1. 《项羽本纪》的主要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2. 《项羽本纪》的文学特色和艺术成就;3. 项羽英雄形象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项羽本纪》的古代汉语词汇和句式;2. 对《项羽本纪》进行深入解读和鉴赏;3. 理解项羽失败的原因及其历史教训。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项羽本纪》的作者、时代背景及文学地位;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项羽本纪》,理解主要情节、人物形象;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深入解读《项羽本纪》的文学特色和艺术成就;4. 案例分析法:分析项羽英雄形象,总结其失败原因及历史教训。
五、教学内容1. 导入:介绍《项羽本纪》的作者司马迁及其文学地位;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项羽本纪》,了解主要情节、人物形象;3. 讲解:讲解《项羽本纪》的文学特色和艺术成就;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项羽英雄形象,总结其失败原因及历史教训;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对《项羽本纪》的理解和鉴赏。
六、教学过程1. 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2. 教学步骤:(1)第1课时:(1)导入:《史记》与司马迁;(2)自主学习:阅读《项羽本纪》,了解主要情节、人物形象;(3)讲解:文学特色和艺术成就;(4)合作探讨:分析项羽英雄形象,讨论其失败原因及历史教训。
《项羽本纪》教案
![《项羽本纪》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89c64e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32.png)
《项羽本纪》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项羽本纪》的作者司马迁及其历史背景,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项羽的人物形象,提高学生分析文学作品中人物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项羽的英勇与悲剧命运,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掌握《项羽本纪》的作者及其历史背景。
2. 分析项羽的人物形象,理解其英勇与悲剧命运。
三、教学难点:1. 文中涉及到的古代历史事件和人物关系的理解。
2. 司马迁在文中的讽刺手法和修辞技巧。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以便为学生解答疑问。
2. 提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史记》及作者司马迁,引发学生对《项羽本纪》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解答自身疑问。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项羽的人物形象,探讨其英勇与悲剧命运的原因。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难点问题,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 情感共鸣: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项羽的英勇与悲剧命运,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项羽的人物形象及其历史意义。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对比《项羽本纪》与其他史记中的英雄人物,分析司马迁的写作风格和态度。
2. 推荐学生阅读《史记》其他篇目,如《刘邦本纪》、《孔子世家》等,扩大阅读视野。
七、课堂互动:1. 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饰项羽、刘邦等历史人物,通过表演形式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赛,探讨项羽的英勇与悲剧命运,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八、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项羽本纪(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项羽本纪(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a2464e2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f2.png)
项羽本纪(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项羽本纪》的作者司马迁以及史记的相关知识。
通过阅读理解,把握项羽的主要事迹和性格特点。
分析文中使用的文学手法和修辞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解读文本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学会对比阅读,将《项羽本纪》与其他文学作品进行比较,拓宽文学视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项羽英勇善战、刚愎自用的性格特点,理解其悲剧命运的成因。
培养对历史人物的同情和理解,以及对历史规律的思考。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项羽本纪》的主要内容,项羽的性格特点,以及文中的文学手法。
2. 教学难点:对项羽悲剧命运的成因分析,以及对文中深层次含义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史记》和作者司马迁,引导学生了解《项羽本纪》的历史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项羽本纪》,了解项羽的主要事迹,对项羽的性格特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3.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项羽性格特点的理解,讨论项羽悲剧命运的成因。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点评,对项羽的性格特点进行深入分析,讲解项羽悲剧命运的成因。
5.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找寻其他文学作品中的英雄人物,进行对比阅读,加深对英雄人物形象的理解。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课后作业1. 熟读《项羽本纪》,对项羽的主要事迹进行简要概括。
2. 深入分析项羽的性格特点,并结合具体事例进行说明。
3. 找寻其他文学作品中的英雄人物,进行对比阅读,加深对英雄人物形象的理解。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项羽本纪》的内容的理解程度,是否能准确把握项羽的性格特点。
2. 学生对项羽悲剧命运的成因的分析能力,是否能从中看到历史的规律。
3. 学生对文中文学手法的识别和分析能力,是否能理解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四中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深入阅读人物传记。
了解项羽生平事迹,更要学会从字里行间去分析人物;2、对项羽进行辨证的认识、评价;3、对传记文学有更进一步的认识;4、学会用批判的眼光去观察,去思考。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总体把握《项羽本纪》的内容,了解《项羽本纪》在《史记》中的重要地位。
2、通过品读第1—2节了解项羽家世与早年情况,从而自主归纳项羽早期性格特点。
3、通过疏通课文,掌握重要文言词语,归纳各种文言现象。
4、品读第3节,疏通文意,了解巨鹿之战,并掌握各种文言现象。
通过把握“巨鹿之战”,分析并了解项羽的将帅神威。
教学重点:掌握重要文言词语,归纳各种文言现象。
一、导入新课:提问:课前让大家查阅有关项羽的故事或诗文,下面请几位同学来交流一下。
明确:(1)鸿门宴、四面楚歌等故事(2)李清照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毛泽东的“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等。
二、内容介绍:秦二世的残暴腐朽,给人民造成了无穷无尽的灾难。
大泽乡陈胜揭竿而起,各地纷纷响应,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烈火迅猛地燃遍全国。
项羽,就是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农民大起义中涌现出来的一位英雄,一个悲剧式的英雄。
他勇猛善战,叱咤风云,显赫一时,在击败秦军,推翻秦王朝的过程中建立了巨大的功绩;但在推翻秦朝统治以后,他目光短浅,策略错误,企图恢复春秋、战国时代的封建贵族政治,加之烧杀破坏,终于丧失民心,军败身亡。
《项羽本纪》是《史记》中最重要、最精彩的篇章之一,从历史上说,本文具体记录了楚汉相争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从文学上说,本文是我国散文中最早的以人物为中心的叙事艺术杰作,文中描绘的一幅幅惊心动魄的战争画卷,塑造的项羽这一叱咤风云的悲剧英雄形象,对后世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文中破釜沉舟、鸿门宴、四面楚歌、乌江自刎等故事,早已家喻户晓,历代传诵。
《项羽本纪》全面记载了项羽生平事业的兴盛衰亡历程,其中着重描绘的是这个英雄人物在短暂而大起大落生平中的四个关键阶段:1、吴中起兵,是项羽一生事业的起点;2、巨鹿之战是他辉煌功业的顶点;3、鸿门宴,是他生平、事业中由盛而衰的转折点;4、垓下战败自刎,是他英雄末路的终点。
清人郑板桥曾说:“《史记》一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
而《项羽本纪》中,又以巨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
反复诵观,可歌可泣在此数端耳。
”本文节选了项羽家世与早年情况、巨鹿之战、垓下之战三部分。
第一部分交代项羽身世及其性格中“才气过人”和“不肯竟学”两个侧面,并以个性化的语言,初步展现共心胸器度;“巨鹿之战”部分以极为精彩而有气势的情节与文字,生动展示出项羽勇猛善战,所向披靡的将帅神威;“垓下之战”则通过帐中别姬、东城快战、乌江拒渡、“为德”自刎等情节,描绘出项羽性格的多个侧面:或英雄气短,慷慨悲歌;或愤懑不平,决死快战;或叱咤阵前,神威不减;或兵败自刎,坦荡磊落……,从而以极尽辗转腾挪之能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传达出项羽这一悲剧英雄的形象与神采,表现出司马迁极为高超的人物形象的刻划艺术。
三、品读第1—2节:项羽家世与早年情况品读,归纳项羽早期性格特点。
1、疏通课文,掌握重要文言词语,归纳文言现象第一节:①季父:父之幼弟,即小叔父。
“季”,兄弟中排行最小的。
第二节:②去:放弃,丢下。
③竟学:学到底。
“竟”,终于,完毕。
④逮:及,指有罪相连及。
⑤请:求,要。
书:信。
抵:到达,这里是送达的意思。
⑥以故:因此。
已:止,了结。
⑦皆出项梁下:意思是都不如项梁。
⑧繇:同“徭”。
⑨阴:暗中。
部勒:部署,组织。
宾客:“指客居吴中依附项梁的人。
子弟:指吴中的年轻人。
⑩妄言:胡乱说。
(11)族:灭族,满门抄斩。
(12)扛:两手对举。
(13)虽:即使。
惮:害怕。
2、在理解了文意的基础上提问:第1、2节写什么内容?明确:一介绍项羽家世:世代为楚将,祖父为秦戮;二介绍项羽少时由项入吴后的学习情况(求学项梁),突出“才气过人”和“不肯竟学”;观秦王巡游时的“言志”之语“彼可取而代也”(观帝出游)。
3、思考以下问题:①文章开头对项羽家世的介绍有何寓意?明确:出身武将世家,与楚渊源深厚。
②项羽早年的学习态度以及面对秦王的“言志”所显示出的性格特点,和他以后的成功与失败,有什么潜在联系?明确:少时即胸怀大志,才智非凡,有叛逆精神。
但几次学习“不成”、“不成”、“又不肯竟学”,使之缺乏谋略。
③试比较:三人话语在内容、语气、思想上的异同。
项羽“彼可取而代之也。
”----看不起,胸怀大志。
(“悍而戾”)刘邦“嗟乎!大丈夫当如是也!”--- 豪情壮志,大丈夫气概。
(“津津不胜其羡”)陈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平等的观念,激励人心。
③说明:按纪传体史书惯例,人物传记开始要介绍传主的家世及生平初期的情况。
古人认为“不凡之人,必异其生”,即凡是后来做出非常事业的人,必定会在其人生之初显示某种征兆。
本段对项羽的有关描写,似也有此寓意。
因项羽一生的成败都与项梁的影响有关,所以文中对项羽这二层内容的介绍,都笼罩在项梁的形象之中。
但项羽的形象已初见端倪。
4、选文随后省略的“吴中起兵”一段,叙述的是项羽随叔父项梁在吴中响应陈涉、起兵反秦的情况。
同学们课后可在网上或图书馆找到这段内容自行阅读,想一想省略的这一段在主体描写项梁的同时,侧面交代了项羽的哪些事迹?从中显示出项羽怎样的气质性格,这对以下集中描写项羽的事迹及塑造其形象,有什么作用?此外,同学们还可就下列问题,展开讨论,并可以结合自身情况及思考结果写出表达观点,抒发感想的议论文章;①项梁自身的性格器度及其对项羽早期的培养教育,对项羽日后的性格的形成及一生的事业成败,产生了哪些影响?②项羽早年情况对其一生起制约作用的事例,对一个人在青少年时期为未来发展而明确学习态度、培养气质性格、选择事业方面而言,可提供哪些启发?四、简介“吴中起兵”等省略的有关情节项羽随项梁在吴中响应陈胜、起兵反秦后,接受如召平以陈胜名义的命令,从江东吴中“渡江而西”。
沿途收编或兼并了好几支军队,气势大振。
陈胜死后,刘邦也来投奔。
项梁采纳范增建议,立楚怀王的孙子为楚怀王。
其间项羽受遣攻下襄城,之后项梁又屡败秦军,项羽与刘邦还率军斩杀了秦宰相李斯的儿子李由。
一连串的胜利使项梁骄傲起来,拒绝了宋义“将骄卒堕者必败”的劝谏,终于导致以楚为首的联军被章邯所率的秦朝援军击败,项梁也战死,从而使反秦义军在陈胜死后,又一次遭受到重创。
秦军则趁机将反秦阵营的赵国君臣及军队包围在巨鹿城,与赵国及诸侯援军形成决战局面。
五、品读第3节:巨鹿之战1、疏通文意,概括大意。
(1)重要文言词语:河:这里指漳河。
②少利:胜利不多。
③釜:锅。
甑(zèng,憎):做饭用的一种瓦器。
④冠诸侯:在诸侯军当中居第一。
⑤壁:壁垒,营垒。
⑥纵兵:出动军队。
“纵”,放。
⑦惴(zhuì,赘)恐:恐惧。
⑧辕门:即营门。
古时军营用两辆兵车竖起车辕相对为门,所以叫辕门。
⑨膝行而前:跪着向前走。
“膝行”,有膝盖行走。
2、说明:在这场决定双方胜负存亡的关键性决战中,项羽充分展示出其勇猛善战,一往无前的将帅神威,使他的一生功业发展到了顶峰。
明代茅坤说,巨鹿之战是“项羽最得意之战,太史公最得意之文”。
文中自“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镇楚国,名闻诸侯”以下对巨鹿之战的正面描写部分,虽文字不多,却极有气势,尤为精彩,值得反复诵读。
3、在巨鹿之战中,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来描写战争?表现了项羽什么的形象?大量采用短句有什么效果?明确:明人唐顺之认为巨鹿之战是“项羽最得意之战,太史公最得意之文”。
在这场决定双方胜负存亡的关键性决战中,项羽充分展示出其勇猛善战,一往无前的将帅神威,他的一生功业发展到了顶峰。
故而侧重展现其将帅神威形象。
破釜沉舟、势如破竹,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
三个“无不”、两个“莫敢”从侧面极力渲染烘托项羽的将帅神威。
4、随堂思考:(1)我国古代散文中的战争描写,与小说中侧重于兵戎相见的正面描写不同,多侧重于双方战略的形成、人心向背、双方的内政、外交等战争诸因素的交代。
对战争的交锋场面及结局,一般不多着笔墨。
思考这种写法和传奇、武侠小说中侧重交战场面描写的手法相比,有什么好处和不足?(2)回顾必修三《鸿门宴》巨鹿之战基本消灭了秦军主力,并使秦王朝内部出现分裂,导致秦军首领章邯投降。
项羽在纳降秦将,并在新安坑杀秦朝20万降军后,继续向秦地进军,于公元前 206年12月攻破函谷关,进驻鸿门。
此时项羽年仅28岁,即成为各诸侯军的统帅,事业上可谓如日中天。
巨鹿之战是项羽等人受楚怀王派遣,从北路击秦时为救赵国而遭遇的大战。
同受派遣而从南路攻秦的刘邦,则由于项羽主战的巨鹿之战吸引了秦军主力,而得以长驱直入,率先入关,从而与因战争耽搁而后来入关的项羽,发生了反秦军队中的内部冲突。
这一冲突导致了鸿门宴上刀光剑影的明争暗斗,并由此拉开了继秦代灭亡之后楚汉数年相争的序幕。
而项羽性格中的长处短处都在鸿门宴上得到集中体现,他毕生的功业及生命历程,也以此为标志,出现了重大转折。
鸿门宴一段已选入必修课本,本书对这一段内容予以简单介绍,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品读本文所选的《垓下之战》时,对项羽生平和垓下之战的背景,有个全面、系统的了解、把握,并由此思考或讨论:鸿门宴的结局对项羽的人生历史和楚汉相争的最终结局,产生了怎样的重大影响。
六、课后作业:巩固前知,预习4—8小节。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品读第4-8节,疏通文意,掌握主要内容。
2.体会项羽在“乌江自刎”时的悲壮。
教学重点:1.掌握各种文言现象。
2.能用辨证的眼光来看项羽的人物形象。
一、品读第4-8节:鸿门之宴拉开了项、刘楚汉相争的序幕,项、刘由此开始了长达五年的政权争夺战。
项羽在鸿门宴后进入咸阳,烧杀抢掠后又东归,分封天下诸侯王,并自立为“西楚霸王”,不久又派人击杀楚怀王。
刘邦被项羽分封到蜀地为汉王,仅三个月就率先引发了楚汉战争,并于公元前205年春率50万军队东伐项羽。
虽屡遭败困,但均得逃脱,并用反间计除去项羽身边的范增。
公元前203年,刘、项以鸿沟为界平分天下,议和罢兵后,刘邦又违约击楚。
几经反复,项羽不断被削弱,终于在公元前202年,被刘邦主力和诸侯联军合力包围于垓下。
项羽在悲歌别姬后,率仅28骑残部,与数千汉军展开了生平最后一次“快战”,终于自刎于乌江边。
1、品读第4节:悲歌别姬(1)掌握重要文言词语并翻译句子。
原文:项王军壁(于)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解词:壁:营垒,名词活用为动词,扎营、驻扎兵:军队及:以及之:代词,指代项王军翻译:项王军队在垓下驻扎。
军队很少,粮食也完了,汉军以及诸侯的兵马把他们包围了好几层。
原文: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解词:夜:在夜晚,名作状楚:用楚地方言,名作状惊:惊异这句话,所显示出来的一个成语:四面楚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