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古代中国-三国两晋南北朝
②东晋:顾恺之画人物《女史箴图》和 《洛神赋图》是其代表作,往往带有宗 教色彩。
③石窟:山西云冈石窟和河南龙门石窟 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
四、北魏孝文帝改革
1、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1)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 (2)民族大融合趋势的出现
奠定基础 必要性
(3)北魏经济文化相对中原落后
(4)北魏政权日趋剧烈的社会矛盾
(3)改革成功的原因
①孝文帝改革顺应生产力发展的趋势,符合民 族融合的趋势和各族人民的愿望——改革成功 的根本原因。 ②改革能从实际出发,切实可行,如均田制满 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深受欢迎。 ③改革从整顿吏治入手,使改革有一个良好的 前提环境。 ④冯太后的支持和孝文帝的胆略和卓识,冲破 阻力,毅然改革。
迁都洛阳的意义:
①使得洛阳再次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 中心;
②保证了改革的深入展开;
③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融合,促进中华 文明的发展。
(2)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
①改穿汉服 ②改用汉姓
③提倡与汉族通婚 ④改说汉语 ⑤改行汉制
机构设置 官吏名称 典章礼仪
作用:促进了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 同,有力地推动了政权封建化;争取到汉 族地主的支持,有利于民族融合。
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 1、政权更替
蜀
221— 263
东魏
十六国
304-439 西晋 266— 316
北齐
北周 隋
581
北魏
386-534
西魏 北朝 南朝
东 汉
魏
220— 266
吴
222— 280
东晋
317-420
宋 420
齐
梁
陈
589
经历了三国鼎立局部统一、西晋短暂统一、 十六国与东晋对峙、南朝与北朝对峙。
三国、两晋、南北朝社会概况与文化
参 观 学 习 是化 工厂行 业学习 的一种 比较重 要的学 习方式 。你知 道化工 厂参观 实 习 心 得 是 什么吗 ?接下 来就是 美文阅 读网小 编为大 家整理 的关于 化工厂 参观实 习 心 得 , 供 大家阅 读! 化 工 厂 参观 实习心 得篇1 在 实 习 的过程中,自己学 到 了 许 多 原 先在课 本上学 不到的 东西, 而且可 以使自 己更进 一步接 近社会 ,体会 到 市 场 跳 动 的脉搏 ,如果 说在象 牙塔是 看市场 ,还是 比较感 性的话 ,那么 当你身 临 企 业 , 直 接接触 到企业 的生产 与销售 的话, 就理性 得多。 因为, 在市场 的竞争 受 市 场 竞 争 规则的 约束, 从采购 、生产 到销售 都与市 场有着 千丝万 缕的联 系,如 何 规 避 风 险 ,如何 开拓市 场,如 何保证 企业的 生存发 展,这 一切的 一切都 是那么 的 现 实 。 于 是理性 的判断 就显得 重要了 。在企 业的实 习过程 中,我 发现了 自己看 问 题 的 角 度 ,思考 问题的 方式也 逐渐开 拓,这 与实践 密不可 分,在 实践过 程中, 我 又 一 次 感 受充实 ,感受 成长。 下 面 是 本 人对工 作过程 的一些 总结及 心得体 会 : 在 这 一 个 多月的 时间里 ,下到 生产车 间后, 先了解 整个xxx生产的流程, 从 采 购 入 库 ,到领 料生产 ,到最 后的成 品入罐 ,对整 个车间 的生产 活动有 了基本 认 识 , 这 对 我们熟 悉企业 ,进行 实务操 作打下 良好基 础。 其 中 , 先前 我们对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得到统治者的扶持,日益兴盛。 他们除到处兴建佛寺外,还支持人们开山凿窟,建起大型石窟寺。 石窟艺术也就随之而兴盛起来。主要开凿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时的 是位于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传统音乐文化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文化发展
《碣石调·幽兰》片断:
欣赏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文化发展
欣赏 古琴曲《酒狂》 《酒狂》是阮籍流传至今最为著名的琴曲。这是一首含有强烈反 抗情绪的琴曲。表现了阮籍空有自己的理想,但是怀才不遇,而又不 甘心随波逐流,于是只好寄托酗酒。这也恰反映了当时文人阶层中的 普遍现象,是一种消极斗争的手段。 《酒狂》的音乐基本上是同一个主要曲调在不同的音高上进行变 奏而成的。重复各段落之间有一些起连接作用的过渡段落。乐曲打谱 为三拍子,并在每组第一个弱拍出现沉重的低音或长音,造成头重脚 轻、步履蹒跚的效果,生动刻画了醉酒后的步态和迷离的神情。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文化发展
器乐的发展
此时期乐器的发展以外国传入的乐器为主,较为重要的有弹拨乐 器的曲项琵琶和五弦琵琶,吹管乐器的筚篥和方响,打击乐器的锣和 钹等。
敦煌北魏壁画中的曲项琵琶
敦煌北魏壁画中的五弦琵琶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文化发展
筚篥 锣
方响 钹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文化发展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文化特点
歌舞戏的出现
有故事情节、有角色化装表演、载歌载舞,或同时有 伴唱和管弦伴奏的戏曲的雏形的艺术形式称为歌舞戏。
重要的节目有《代面》(即《兰陵王》)等
宗教音乐的出现和发展
佛教的传播手段: 1、广泛利用民间音乐,在佛教法事时使用歌唱和奏 乐作为吸引群众的工具,达到宣传教义的目的。 2、经常举行庙会,在街头利用各种民间音乐和百戏 来吸引群众。 由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寺院成为了民间音乐的 集中者、保存着、传授者和提高者,但是也要注意到佛教 利用民间音乐对群众的麻痹作用。
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文化发展
魏晋南北朝文化特点
魏晋南北朝文化特点魏晋南北朝(220年—589年),又称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只有37年大一统,而余下朝代替换很快并有多国并存的时代。
下面是有魏晋南北朝文化特点,欢迎参阅。
魏晋南北朝文化特点文化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突出特点⑴科学技术成就突出。
如祖冲之的圆周率的计算,郦道元的《水经注》等。
⑵思想界异常活跃。
道教系统化,佛教和反佛斗争激烈,佛儒道三教开始出现合流的迹象,文学、绘画、石窟艺术等打上了佛教的烙印。
⑶体现民族融合的特色。
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和成就,体现民族特色和不同的民族风格。
⑷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
此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下,不同的地域文化,带有不同的特点,具有明显的差别,尤其是南北文化差异很大,南北民歌风格炯异。
文化成就中国古代小说有两个系统,即文言小说系统和白话小说系统。
魏晋南北朝时期,只是文言小说。
这时的小说可以统称之为笔记体小说,采用文言,篇幅短小,记叙社会上流传的奇异故事,人物的逸闻轶事或其只言片语。
在故事情节的叙述、人物性格的描写等方面都已初具规模。
作品的数量也已相当可观。
但就作者的主观意图而言,还只是当成真实的事情来写,而缺少艺术的虚构。
它们还不是中国小说的成熟形态。
中国文言小说成熟的形态是唐传奇,白话小说成熟的形态是宋元话本。
南北朝文学——作品选从魏晋开始,历经南北朝,包括唐代前期,是中国文学中古期的第一段。
综观这段文学,是以五七言古近体诗的兴盛为标志的。
五古在魏晋南北朝进入高潮,七古和五七言近体在唐代前期臻于鼎盛。
魏晋南北朝期间,文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学的自觉和文学创作的个性化,在这些变化中是最有意义的,正是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其他的变化和发展。
这期间宫廷起着核心的作用,以宫廷为中心形成文学集团。
集团内部的趋同性,使文学在这一段时间内呈现出一种群体性的风格,另一段时间又呈现为另一种风格,从而使文学发展的阶段性相当明显。
文学集团内出现了一些杰出的作家,如曹植、阮籍、庾信,但成就最高的陶渊明却不属于任何集团,他以超然不群的面貌高踞于众人之上。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饮食文化演变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饮食文化演变在中国历史上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饮食文化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和变革。
这个时期虽然战乱频发,社会动荡,但饮食文化的发展仍然保持了一定的独特性和多元性。
本文将从菜肴、调味品、饮品和餐桌礼仪几个方面,探讨这个时期中国饮食文化的变迁和特点。
一、菜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菜肴以淮水、长江一带的鱼类和江南地区的竹笋为主要特色。
南腔北调的风气使得北方地区的烹饪方法和口味开始影响南方地区,导致了南北饮食文化的融合。
随着社会变迁和流派的出现,菜肴的种类也逐渐增多,开创了中国烹饪的新局面。
二、调味品在这个时期,调味品的使用逐渐多样化和丰富化。
传统的酱油、盐、醋等仍然是主要的调味品,但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调味品,如花椒、辣椒等。
北方地区开始引入大蒜和生姜,这些调味品使得菜肴的味道更加浓郁多样。
三、饮品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饮品的种类也呈现了多样化的趋势。
除了传统的茶和酒之外,还出现了一些新的饮品。
比如南方地区流行喝汤,北方地区则多喝羹汤。
同时,葡萄、柚子、蜜橘等水果也开始被人们用来酿制果酒或果汁,为饮品的种类带来了新变化。
四、餐桌礼仪在这个时期,餐桌礼仪变得更加注重规范和庄重。
人们开始讲究用筷子取食、饭后漱口等礼仪细节,尊重食物、尊重他人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同时,一些宴会和盛宴的举办也开始追求排场和繁复,宴请客人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交活动。
综上所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饮食文化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和变革,既保留了传统的特点,又吸收了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元素,并创造出独特的南北融合的菜肴、调味品、饮品和餐桌礼仪。
这一时期的饮食文化不仅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求,更展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多元性和独特魅力。
三国两晋南北朝社会概况和文化
③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自耕农旳承担,有利于社 会经济旳恢复和发展。
④增进了少数民族旳封建化和各族人民旳融合。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科技文化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发展旳原因:
1、民族融合,南北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加强 2、北方经济旳恢复和南方经济旳发展 3、对前代文化旳继承 4、人民群众旳长久积累和发明
3、北方经济特点: (1)农耕缩小,畜牧业扩展,环境破坏缓解。 (2)反复破坏和恢复,边疆地域得到开发。
三、手工业旳发展
1、丝织业
魏:设有专门旳织造机构 吴: 哺育出八辈之蚕 蜀: 蜀锦行销吴、魏
2、冶铁:相州军刀,百炼钢工艺相
当成熟,发明了灌钢法
南方:青瓷
3、制瓷 北方:白瓷
技术进步,成为主要书写材料
C、寺院经济畸形发展,破坏社会经济发展。 D、绘画、建筑、石窟艺术深受影响
E、引起反佛教旳斗争
北魏太武帝灭佛 北周武帝灭佛
范缜《神灭论》
3、哲学:范缜与《神灭论》 (1)原因:佛教盛行,加重人民旳承担。
形神相即(物质和意识是统一旳) (2)内容
形亡神灭(物质第一,意识第二)
(3)意义:
中国古代唯物主义思想家
四、文学和艺术:
1、文学:承上启下 (1)建安文学 (2)南方田园诗:陶潜与其代表作 (3)南北方民歌
2、艺术:受宗教影响较深 (1)书法: (2)绘画: (3)石窟艺术:
(4)音乐、舞蹈
一、领先世界旳科学技术
二、异彩纷呈旳艺术成就
(1)祖冲之
5428 3259
60837924
祖冲之造千里船
卢舍那大佛
龙门石窟宾阳洞“礼佛图”浮雕
五: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化旳特点
第7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代表作:
曹操《蒿里行》 王粲《七哀诗》 蔡琰《悲愤诗》
2.东晋 陶渊明 田园诗代表作:《归园田居》 《归去来兮辞》 散文《桃花源记》
3.南朝 诗歌 萧统《文选》 小说 刘义庆《世说新语》
书法、绘画与雕塑
二.佛教和道教的传播
为什么这一时期佛教石窟如此流行?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社会状况: 政治:从东汉后期到南北朝时期,除了西晋短 暂的统一外,其余时间基本上处于战乱环境, 政权更迭不断。 经济:北方经济相对调敝。 社会生活:多数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
乱世中的人们想要寻求精神的安慰和心灵的解脱
"中国古代的烹任百科全书" 达尔文《物种起源》中认为《齐民要术》为"中国古 代百科全书"。
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第7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3.地理学 郦道元的《水经注》【北魏】
是对三国的桑钦所著的 《水经》一书所作的注。
全书以注录水道系统为纲, 详细地记述了全国水系分布、 水利灌溉,介绍了江河流经地 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 土人情、历史古迹等。
第7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数科学技方与面文成化就
(1)运用刘徽的割圆术,把圆周率精确到小 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即3.1415926到 3.1415927之间。领先世界近千年。 (2)撰写《缀术》作为官方数学教材。
科学家祖冲之
第7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天文历法方面成就
测算一年的时间,与现代天文科学测算结果只 差50秒。制定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
干宝《搜神记》 文学评论 刘勰《文心雕龙》 锺嵘《诗品 》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
佛教和道教的异同
名称
佛教
道教
发源地
古印度
中国
信仰
佛
神仙
宗教场所
寺院
道观(宫)
①灵魂不死,因 ①修身养性,炼
果报应,转世投 制丹药
教义
胎
②长生不老,得
②忍受苦难,一 道成仙
心向佛,来世幸
福
影响
佛教在我国的传播 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洛阳白马寺
道教圣地四川青城山五洞天
佛教的传入,对我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王羲之,字逸少。 因曾任东晋政府右军 将军,人们称他“王 右军”。他的书画都 有很高的美术价值, 尤以书法著名。篆、 隶、草、行、楷各种 书体都造诣很深,尤 其擅长隶、草。世人 称其为“书圣”。
作品欣赏 《兰亭集序》(摹本)局部
通过欣赏王羲之的《兰亭序》你认 为他的书法艺术特点有哪些?
王羲之的书法以行草见长,其书 法风格清新秀丽,潇洒优美。有人称 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顾恺之的绘画特色是什么?
题材广泛、线条优美、 人物个性鲜明。
名 作
《女史箴图》根据
欣
西晋张华《女史箴》
赏
一文而作, 生动展现
了古代妇女的生活场
点击看大图
景。
点
《洛神赋图》
击 看
取材于民间流传的
大 洛神与陈留王曹植
图 之间的爱情故事。
打开
《女史箴图》摹本(局部)
北魏时期,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两 大宝库是什么?为什么选择在这两个地 方?这一时期,凿窟造像之风为什么盛 行?
《齐民要术》详尽记述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决不是材 料的堆砌。贾思勰在各个方面都发表了精辟见解或理论上的 概括。比如在耕种时,提倡不违农时,只要“顺天时,易地 利”,就会“用力少而成功多”;在种植计划上,主张因地 制宜,不然,“任情返道,劳而无获”;在田间管理上,极 力主张“锄不厌数,周而复始”,“锄上十遍,便得八米也 ”。“锄头三寸泽”,多锄还可以抗旱保墒;在种植方法上 ,主张轮种,他认为谷、稻、麻不能“重茬”,必须轮种。 谷子重茬,“莠(杂草)多而收薄”;大麻重茬,“有点叶 夭折之患”,等等。这些真知灼见,在农业生产中,至今还 被当做法则一样遵守。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
敦煌莫高窟
最著名的三大石窟之一
敦煌莫高窟壁画
最著名的三大石窟之一
6.佛教与道 6.佛教与道 教
佛教取源于印度,西 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 东汉明帝派人到西域 求取佛经,并在洛阳 修建白马寺。
中国本土宗教, 东汉时在民间 兴起。道教的 思想来源于春 秋战国时的道 家学说和神仙 方术。
3.范缜 3.范缜
4.王羲之
东晋大书法家,善写 行书、草书。人们赞 美他的字“票飘若云, 矫若惊龙”,代表作 是《兰亭序》她被后 人尊称为“书圣”
5.三大石窟
南北朝的时候,统治者为了宣扬佛教, 在一些地方开凿了大大小小的石窟
龙门石窟
最著名的三大石窟之一
龙门石窟
最著名的三大石窟之一
云冈石窟
三国、两晋、南北朝
文化
1.祖冲之
南朝人,我国历史上伟 大的数学家。他在天文、 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 都有很大的成就。世界 上第一位把圆周率数值 准确地计算到小数点后 七位数字的数学家,著 有《缀术》等书。
2.齐民要术 2.齐民要术
北朝农学家贾思勰编写的。总结 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 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 副、渔业的生产方式以及农产品 的加工方法,是我国现存一步最 早、最完整的农书。
17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
为了纪念祖冲之在科学上的光辉成就,世界上有关科学家将月球 背面一座环形小山命名为“祖冲之山”。
贾思勰与《齐民要术》
1、北魏农学家
2、主要成就:《齐民要术》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 系统论述农业生产的 专门著作,在世界农学史 上占有重要地位 。
(一)
南朝“冲之”爱科研,数学天文有贡献,精确计算圆周率,领先世界近千年。 著书《缀术》有功绩, 计算年时差无几,造“千里船”行百里, 水碓磨磨面又舂光。
四大石窟指的是以中国佛 教文化为特色的巨型石窟 艺术景观,包括:莫高窟 (甘肃敦煌)、云冈石窟 (山西大同)、龙门石窟 (河南洛阳)、麦积山石 窟(甘肃天水),是中国 古代汉族传统文化艺术的 历史瑰宝。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 北朝有个贾思勰,《齐民要术》是他写,农林牧副渔五业, 不误农时抓季节,改进技术和方法, 农学史上硕果结。 (三) 郦道元写《水经注》,地理学中是专著,江河水道为纲目, 地形物产与风俗,山川城镇与古迹,如诗如画好景物。 (四) 东晋羲之写字行, 书法艺术集大成,代表作品《兰亭序》, “行书”天下第一名,后人给王送美誉, 尊称他为大“书圣”。 (五)东晋恺之画人物,形象逼真好艺术, 代表作品有两幅,《女史箴图》《洛神赋》。 (六)北朝劈山凿石窟, “云岗”“龙门”最杰出, 继承秦汉的风格, 吸收佛教的艺术。
第17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
王羲之
1. 书圣 王羲之
2. 《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摹本
《 兰 亭 序 》 真 迹
王羲之(“右军”和书圣) 背景:东汉末年,书法逐渐 成为一种艺术。魏晋时期, 书法艺术逐渐成熟,书法字 体有楷体、行书、草书 时代:东晋 特点:集书法之大成,写出 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 若浮云,矫若惊龙”。 代表作:《兰亭序》(“天 下第一行书”)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繁荣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繁荣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经历了罕见的政治分裂和战乱,但同时也是文化繁荣的黄金时代。
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这个时期的文化繁荣。
一、文学艺术的繁荣在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艺术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在文学方面,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文学家,如曹植、杜甫、陶渊明等人,他们的文学作品给后世留下了深厚的影响,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
在艺术方面,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书法和绘画的黄金时期。
魏晋时期的书法艺术以王羲之为代表,他的书法风格独特,成为后世的楷书典范。
在绘画方面,徐悲鸿曾评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是中国绘画发展史上一个极具特色的时期”。
二、哲学思想的进步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哲学思想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思想家,如王充、王弼、荀子等人。
他们提出了很多重要的哲学观点,例如:“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等,这些思想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此外,在这个时期,佛教也传入了中国,并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中华佛教文化。
佛教文化的传入不仅丰富了中国文化,同时也对中国的社会文明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科技发展的进步在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这个时期,著名的数学家刘徽发明了“周髀算经”,成为中国古代数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另外,在医学方面,《黄帝内经》也在这个时期问世,成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医学经典之一。
四、教育制度的改革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经济衰退和政治分裂,很多原本的贵族子弟下嫁不起书借、买书,无法上进。
而后来,一些高士的出现,繁荣起了私学运动。
私学主要由文人、儒者所创办,他们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开设私塾讲授诗词、经史,培养学生的文化与人格。
在这个时期,士人之学得到了广泛普及和深入发展,整个教育制度也得到了很大的改革和完善。
这不仅使得中国的文化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承和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2024版七年级历史第20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1967年,国际天文学联合 会把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 “祖冲之环形山”。
1964年紫金山天文台将当 年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为1888 的小行星命名为“祖冲之星”。
初,宋武平关中,得姚兴指南车,有外形而无机 巧,每行,使人于内转之。升明中,太祖辅政,使冲 之追修古法。冲之改造铜机,圆转不穷,而司方如一, 马钩以来未有也……又造千里船,于新亭江试之,日 行百余里。
早期甲 晚期甲 金文 大篆 小篆 骨文 骨文
隶书
草书 楷书 行书
文字是文明传承的载体和见证。数千年来,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字 作为传承中华文明的载体和精神纽带,以其强烈的凝聚力和绵延不断 的历史,见证了中华民族前进的足迹,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 创造力。
——中国文字博物馆《中华文字文明的传承者 中国文字博物馆筹建记》
A.道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佛教
史料实证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和文化
《齐民要术》的主要内容。
材料一 它包括从选种、栽培、土壤肥料到农副产品加工利
用等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是我国古代人民生产实践经验的
结晶,是农业科学知识的巨著。……他总结写《齐民要术》
的体会时曾说:“今采捃(收集)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
成,验之行事”,“皆余目所亲见事,非信传疑”。他的实
践观点非常鲜明,
《齐民要术》的内容来源于经籍、民 谣、谚语,而且是经过实践证明的。
注重实践。
答案来源
作答内容
(1)根据材料一概括贾思勰能够著成《齐民要术》
的原因?
能力要求
总结了古代人民的生产实践经验;参考了大 量古代文献;虚心求教;注重实践。
材料二 如图。
《洛神赋图》(摹本·局部) 龙门石窟北魏《帝后礼佛图》(局部)
三国两晋南北朝思想文化
知识点一:佛道盛行,儒学面临挑战 如同现在的心灵鸡汤,在士大夫的“朋友圈”
发疯似地流传蔓延。一方面是因为关在儒学的屋子 里太久了,死板沉闷,透出僵尸的味道。突然窗户 打开,吹来了一阵清新之风;另一方面,可以忘记 现实的苦痛,在麻醉中得到暂时的快乐。
于是道家思想开始兴起,……“清谈”开始粉 墨登场。
三国两晋南北朝 (公元220—589)
知识点一:佛道盛行,儒学面临挑战 材料 佛教进入中国,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中国文
化第一次接受另一个人类重要文明的影响,相当程度地改变了自 己的文化特质。在佛教进入中国以前,中国人的信仰,是对神祗 的祭祀与对祖先的崇敬。……神祗与祖先的信仰,没有深刻的教 义,对人生种种终极关怀,不足以提供普世超越的解释。来自印 度的佛教填补了中国文化的这一空间,……自此以后,中国人的 精神生活,始终是儒、道、佛三家激荡,互相影响的后果。
就是要活得美、活得有趣、活得漂 亮。
活得不美活得无趣,毋宁死。
——《生而为人,我要洒脱:这碗来自魏 晋的鸡汤我干了》,微信公众号“拾遗”
里小人。” 他脱下官服,交出官印,绝尘而去。 这就是魏晋风度——不求一世奢华,只求活出自我
。
——《生而为人,我要洒脱:这碗来自魏晋的鸡汤我干了》,微信公众号 “拾遗”
知识点二:魏晋风度 公元262年,中国文化史上一个黑暗的日子。 嵇康身戴木枷,被兵丁押往刑场。 因得罪权臣钟会及司马氏,他被污以破坏礼教之名判
人逃到了南方,狼狈不堪。但又放不下臭架子,跑 到了南方人地盘上,还担心南方人看不起。
没钱又没势,怎么办呢?唯一剩下的就是高深 莫测的玄言,其实就是“装逼”,让别人觉得他们 还是贵族,还是“高大上”。他们相互标榜,形成 风气。其中谁突然说出一个新的观点,思路奇特, 就成了众人的偶像。
三国两晋南北朝思想文化
天下的“医生”,良方是“仁”和“义”。到了东汉末年,贪污 受贿盛行、国家糜烂不堪,卑鄙无耻的人做大官,正直有学问的 人被排挤,甚至被砍头。
大夫们越来越困惑:读这些“破”儒学经典有什么用?难道 为了当官就可以不要脸?曾经的精神支柱轰然倒下。
道家不失时机“插足”进来,轻声地问:你心中有烦恼吗? 是想不开吗?那是因为你没有放下。人生的痛苦和快乐,都是来 源于你的内心。心是苦的,人生便如苦海无边;心是甜的,人生 处处都是曼妙风景。
知识点一:佛道盛行,儒学面临挑战 庾亮曾去拜访周顗(yǐ),周顗说:您喜悦些
什么,怎么忽然胖起来了? 庾亮说:你又忧伤些什么,怎么忽然瘦下去了
? 周顗说:我没有什么可忧伤的,只是清静淡泊
之志一天天增加,污浊的思虑一天天去掉就是了! 一时广为传诵。
——转自微信公众号“老杨说历史”
知识点二:魏晋风度 魏晋时代,政权更迭频繁,战火连绵,死亡常常不期
处极刑。 刑场之上,嵇康对哥哥说:“取琴来。” 夕阳残照下,嵇康抚琴长叹:“袁淮曾让我教他《广
陵散》,可我没答应,此曲于今绝矣!” 一曲弹毕,嵇康从容赴死,年三十九岁。 这就是魏晋风度——不求长命百岁,但求活得精彩
。
——《生而为人,我要洒脱:这碗来自魏晋的鸡汤我干了》,微信公众号 “拾遗”
知识点二:魏晋风度 所谓魏晋风度,一言以蔽之,
知识点二:魏晋风度 书法家王徽之,居于浙江山阴。 一天夜里,天降大雪。他半夜醒来,推开窗户,四望皎然。 赏雪吟诗间,他突然忆起朋友戴逵。 雕刻家戴逵,住在几十里外的剡县。 王徽之不顾天寒路遥,乘船溯江而上。 翌日,抵达戴家后,王徽之没有敲门,而是转身对随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