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中药药理中药药动学[可修改版pp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中药药理中药药 动学
§1 中药药动学概述
中药药动学( ): Pharmacokine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PK of TCM
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借助于动力学原理,研究中药单、复
方及中药活性成分、组分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动 态变化规律及其体内时量-时效关系,并用数学函数加以定量描述 的一门学科
如:人口服中药复方麻黄汤煎液,发现:麻黄生物碱除一 小部分的甲基麻黄碱以原形排泄外,麻黄碱、伪麻黄碱、 甲基伪麻黄碱、去甲基麻黄碱则主要经代谢后从尿液排出
二、中药体内药量动态变化规律 中药中可吸收成分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
泄使其在不同器官、组织、体液间的浓度不断发生着 变化,这些变化是一个随时间变化的动力学过程
★在肝脏或其他组织代谢后产生活性代谢物发挥作用,如
天麻中的天麻素吸收入血后分解为天麻苷元,发挥镇静、 抗惊厥作用
5. 排泄
中药可吸收成分在体内经吸收、分布、代谢后, 最终以原形或代谢产物经不同途径排出体外
研究内容:主要排泄途径如经尿、粪、胆汁排泄 的比例及排泄速率 尿中有效成分的原型和/或活性代谢物 有无肾小管主动分泌和被动再吸收 肾功能不全时对排泄的影响 经胆汁排泄的药物有无肝肠循环
实验:大鼠在体小肠原位灌注法,发现附子总生物碱中乌 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在大鼠小肠内的吸收属于一级 吸收动力学过程
3. 分布
药物(中药可吸收成分)在体内分布大多是不均匀的, 这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各器官的血流量、 组织亲和力、血脑屏障等因素
研究内容:与血浆蛋白结合的情况 分布的速度与数量和分布范围 组织的亲和力 各种屏障效应等
清除率(CL):指体内各消除器官(肾、肝、 胆…)在单位时间内有多少体液 中的药物被清除。它也反映药物 消除的快慢,与Ke、Vd的关系为 CL=Ke ×Vd
平均滞留时间(MRT)
多次给药时,还可计算出: (1)稳态血药浓度(Css,坪值):是药物多次
给药后血药浓度上升达到稳态水平时的浓 度,一般需经4-5个t1/2基本达到稳态水 平,此时的血药浓度呈水平波动,故有最 大稳态血药浓度和最小稳态血药浓度之分
4. 代谢
大多数脂溶性药物(中药中可吸收成分)主要在肝 脏代谢,部分也可在其他组织,被有关的酶催化而 进行化学变化
研究内容:代谢途径及相关的代谢酶 代谢产物及其有无活性或毒性现象 肝药酶诱导或抑制现象 肝功能不全时对药物转化的影响 中药肠菌代谢情况
代谢方式:I相氧化、还原、水解;II相结合 代谢结果: (1)代谢物活性降低
(2)平均坪值浓度( C ):是指稳态时间隔τ 内的血药浓度在最大和最小之间的“平 均”值,若在单位时间内用药量不变,不 论如何分次给药,稳态水平的均值是不变的
(3)负荷剂量(Xo*):首次给药就能达到稳态 血药浓度的剂量
这些参数的测定主要适用于单一 成分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为描述这种动态变化,一般采用绘制曲线图,选配 合适的动力学模型,建立数学方程,然后计算出药动 学参数
1. 中药时量关系
以时间为横坐标,药物的数量(如血中药量、血 药浓度、累计尿药量)为纵坐标,绘制出反应药物 (中药)时量关系的曲线,以阐明药物的体内过程 动态变化规律
C(ng/L)
120
100
80
A
B 60
40
A:静脉注射
B:血管外给药
20
0
0
4
8 12 16 20 24
t(h)
基本参数
(1)吸收定量参数 吸收速率常数(Ka):反映吸收的快慢情况 生物利用度(F):吸收利用的程度 药峰浓度(Cmax):指给药后达到的最高血药浓度 药峰时间(Tmax):指给药后达到峰浓度所需的时间
吸收半衰期(t1/2Ka)
血药浓度曲线下面积(AUC) (2)分布定量参数
表观分布容积(Vd):表示药物在体内分布程度的 假想容积,可反映中药分布 的特点
(3)消除定量参数
消除速率常数(Ke):指单位时间内药物消除的 百分率,可反映消除的快 慢,Ke大,消除速率越快
消除半衰期(t1/2):一般指血浆半衰期,也反 映药物消除的快慢程度, 与Ke关系式为: t1/2=0.693/Ke
*Caco-2细胞来源于人体结肠腺癌细胞,能分化成上皮样 单层细胞,其渗透特征与小肠类似,故可作为研究小肠上 皮细胞药物转运和代谢的体外模型
2. 吸收
中药大部分为血管外途径给药,其中口服是最常 用的给药方法
研究内容:吸收量 吸收机制 吸收速率 生物利用度 影响吸收的因素等
中药成分复杂,存在着可吸收和不可吸收的部分
10pH-pKa =
[BH + ] [ B]
当 [HA] =[ A- ]或 [ B] =[BH + ]时, pH=pKa。 所以 pKa:药物在溶液中50%离子化时的pH值
*中药成分复杂,又很难确定其pKa,故研究中药 的跨膜转运难度较大
如:采用Caco-2细胞模型观察了川陈皮素的跨膜 转运机制,结果发现川陈皮素的跨膜转运主要是被 动扩散,并在转运过程中存在P-糖蛋白(P-gp)的 外排作用
研究意义:
1. 揭示中药的作用机制及药效的物质基础,有 助于阐明中医药传统理论的科学内涵
2. 阐明方剂组方原理及配伍规律 3. 指导中药制剂的工艺筛选、质量评定及剂型
改革,为中药新药研制提供研究思路 4. 指导中医临床用药,为优化给药方案提供依
据 5. 使中药更易被世界医学所理解,促进中西医
文化的交流
葛根素的代谢产物为大豆黄素4’,7-二-O-硫酸盐、大 豆黄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大豆黄素4’-O-硫酸 盐、 大豆黄素而失效
(2)形成活性代谢物 ★经肠道菌群代谢形成活性代谢物后发挥作用,如大黄结
合性蒽苷需在大肠内细菌酶的作用下水解为苷元,刺激 大肠黏膜下神经丛使肠蠕动增加而发挥泻下作用
一、中药的体内过程 1. 跨膜转运
中药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中, 首要环节是跨膜转运 * 跨膜转运有两种形式: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
弱酸性药物
HA
源自文库H+ + A-
弱碱性药物
BH+
H+ + B
[H+][ A-] Ka =
[HA]
[H+][ B] Ka =
[BH + ]
10pH-pKa =
[ A-] [H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