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银行业国际竞争力变化研究

合集下载

日本的金融发展现状

日本的金融发展现状

日本的金融发展现状日本的金融发展现状可以说是相对稳定和成熟的。

以下是对日本金融发展现状的一些主要方面的概述。

第一,日本的银行业相对较为稳定。

日本的银行业发展得较早,拥有一些历史悠久的银行。

这些银行在金融体系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为企业和个人提供贷款和融资支持。

此外,日本的银行业也在不断调整和创新,以应对经济变化和金融市场的挑战。

近年来,由于经济增长相对缓慢和低利率环境的持续,日本的银行面临着竞争加剧和盈利压力的问题。

第二,资本市场的发展相对较弱。

尽管东京证券交易所是亚洲最大的股票交易所之一,但日本的资本市场相对较为狭窄。

很多公司倾向于依赖银行贷款而不是发行股票来融资,这导致了资本市场的不活跃。

此外,日本的股票市场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对小股票的关注度不高以及企业治理的改善需求等。

第三,保险业发展稳定。

日本的保险业具有相对稳定的增长和良好的资本充足率。

日本的保险公司为人们提供了广泛的保险产品和服务,包括寿险、健康保险和财产保险等。

然而,保险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人口老龄化和社会变革对保险需求的影响以及利息率低迷对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的压力等。

第四,金融技术的发展日益重要。

日本政府和金融机构正在积极推动金融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如推出了数字化支付和移动银行等创新产品和服务。

此外,政府还鼓励金融科技企业的成长,以推动金融行业的现代化和效率提升。

总结来说,日本金融发展相对稳定,并且政府和金融机构积极推动金融科技的发展。

然而,日本的金融体系仍面临一些挑战,如经济增长缓慢、低利率环境以及资本市场狭窄等。

因此,在未来,日本的金融机构需要继续创新和调整,以适应经济和市场的变化,并提供更多样化和高效的金融服务。

日本金融发展现状

日本金融发展现状

日本金融发展现状日本金融业在过去几十年里经历了许多变化和发展,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具竞争力和创新性的金融市场之一。

以下是对日本金融发展现状的概述。

一方面,日本的银行业在金融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日本的银行业经历了许多改革和重组,以提高效率和降低风险。

目前,日本有三大金融集团:三菱UFJ金融集团、三井住友金融集团和瑞穗金融集团。

这些金融集团在全国范围内提供广泛的金融服务,包括贷款、存款、投资和保险等。

此外,日本的地方和信用合作社银行也在日益发展壮大,为地方经济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另一方面,证券市场也是日本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1980年代以来,日本的证券市场发展迅速,成为全球最大的证券市场之一。

日本股票市场提供了广泛的投资机会,包括股票、债券、期货和衍生品等。

此外,随着日本政府的金融市场改革,伴随着法规的放宽和市场的开放,外国投资者也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日本证券市场中来,为市场带来了更大的活力和机遇。

日本的金融创新也在继续推动金融发展。

金融科技(FinTech)是近年来日本金融业的一个重要趋势。

金融科技公司通过创新的技术和业务模式改变传统的金融服务,并提供更高效和便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例如,移动支付、虚拟货币和智能投顾等新兴的金融科技产品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采用。

此外,日本也在积极推动数字化金融,包括电子支付、在线银行和在线投资等。

然而,日本的金融发展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日本金融市场的竞争力和创新性相对较低,与全球其他金融中心相比存在差距。

其次,日本的金融体制和监管环境仍然相对保守,限制了金融创新和发展的潜力。

此外,日本的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减少也对金融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导致需求下降和风险增加。

综上所述,日本金融业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和进步,成为世界上最具竞争力和创新性的金融市场之一。

然而,仍有许多挑战需要克服,以推动金融业继续向前发展。

日本政府和金融机构将继续致力于促进金融创新、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和建立更加开放和竞争的金融市场。

国内外银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国内外银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国内外银⾏业发展状况分析国内外银⾏业发展状况分析⼀、国外银⾏业的现状 进⼊90年代以来,西⽅商业银⾏的国际化发展和银⾏⽹络化表现更加突出,其发展趋势和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个⽅⾯。

(⼀)、商业银⾏国际化1. 银⾏股权的多国化。

 任何外国投资者都可以通过证券市场投资成为银⾏的股东:西⽅⼀些⼤银⾏作为上市公司,其股票⼤多在两地或三地甚⾄四地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上市。

如汇丰银⾏的股票在伦敦、⾹港和纽约四个交易所上市买卖。

2. 国际银⾏资本的集中化和营销⽹络的全球化。

 为了增强国际竞争⼒,国际银⾏⼤规模合并,不断扩⼤全球市场份额,当今世界前50名⼤银⾏基本上全是跨国银⾏。

如:1998年花旗银⾏和旅⾏者集团合并后,使花旗银⾏⼀级资本位居全球银⾏业第⼀,分⽀机构遍布美洲、欧洲、亚洲和⾮洲近100个国家和地区;1998年德意志和美国信浮银⾏合并,其银⾏总资产排名世界第⼀位,在欧洲、北美、澳洲和亚⾮拉等拥有44个主要分⾏,超过800家分⽀机构。

3. 国际业务的客户和海外利润⽐重不断扩⼤,已超过本⼟的份额。

 国内客户在海外市场的拓展,另⼀⽅⾯机构延伸到国外后,银⾏积极争取当地的客户,在许多⼤银⾏中,如花旗、汇丰的国际业务、国外银⾏资本规模、海外利润对全⾏的贡献都已经⼤⼤超过了其本⼟的份额和来源。

4. 银⾏雇员的国际化⼀是银⾏的海外机构拥有⼤量的海外员⼯,⼆是即使在本⼟,在国内的总⾏和分⽀机构也拥有较多的外籍员⼯,通过不同⽂化、观念和意识的混合冲击,提⾼员⼯的整体素质。

例如:瑞⼠联合银⾏的海外员⼯占1/3以上;汇丰银⾏1999年在欧洲雇⽤5.4万⼈,在⾹港雇⽤2.4万⼈,在北美雇⽤1.95万⼈,在拉丁美洲雇⽤2.7万⼈,在其他地区雇⽤2.1万⼈。

 5.国际银⾏业当前存在的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美银⾏⾯临的主要问题是:80年代放松管制⽽导致⼤量的银⾏倒闭,银⾏业如何在新的时代既要防范和化解⾦融风险,⼜要增强银⾏的活⼒,提⾼银⾏的竞争⼒的这⼀问题,成为当前国际银⾏业的重要研究课题。

经验与借鉴:日本的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

经验与借鉴:日本的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

经验与借鉴:日本的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摘要】日本的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在全球范围内备受关注,其成功经验值得其他国家借鉴。

本文将从日本产业政策的背景和竞争政策的重要性开始,深入探讨产业政策的目标与措施、竞争政策的实施方式、以及两者的结合。

结合日本的成功案例,揭示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探讨日本经验对其他国家的启示和借鉴价值,强调持续改进与创新的必要性。

通过分析日本的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经验,可以为其他国家制定更有效的政策提供参考,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

【关键词】日本、产业政策、竞争政策、成功案例、启示、借鉴、经验、措施、实施方式、改进、创新。

1. 引言1.1 日本产业政策的背景日本产业政策的背景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经济重建的过程中,日本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产业政策以推动经济发展。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1950年代末期实施的经济高度增长时期,政府将重点放在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发展上,通过提供财政支持、制定产业规划和推动技术创新等措施,成功推动日本的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

在此过程中,政府与企业之间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政府通过制定产业政策引导企业的发展方向,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的产业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包括技术创新的支持、市场准入的规范、产业结构的调整等方面。

产业政策的目标也从单一的经济增长扩展到包括可持续发展、人力资源培养、环境保护等多方面。

日本的产业政策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注重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性,为日本的产业升级和创新注入动力。

1.2 日本竞争政策的重要性日本竞争政策的重要性在日本的产业发展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竞争政策旨在通过规范市场竞争行为,增强市场竞争机制的有效性,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提高企业管理和生产效率,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加快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在全球化、知识经济和数字化时代,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竞争政策在保护消费者利益、规范市场秩序、防止市场垄断、促进公平竞争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日本经济的兴衰及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经济的兴衰及对中国的启示

关于社会发展阶段的研究——日本经济的兴衰及对中国的启示摘要:当中国从世界经济大舞台的边缘走向中央的时候,我们不禁想到三十年前高速发展的日本经济。

当前中国的经济状态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日本经济有着很多的相似点。

本文将通过对日本经济成长和衰退的研究以及与中国经济的类比,反思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而得到一些处理经济问题的启示。

一、日本经济的成长1.1日本经济崛起前的经济发展状况撇开政治因素不谈,单从经济发展立场来考虑,按照罗斯托《经济成长的过程》中的界定,日本在十九世纪末的二十五年里就已经进入了经济的起飞阶段。

那些阻碍经济增长的问题得到解决,增长成为各部门的正常现象。

农业劳动力逐渐从农业中解脱出来,进入城市劳动,人均收入大大提高。

经过了六十年的发展,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日本成功的进入了经济成熟阶段。

经济中已经有效地吸收了当时技术的先进成果,并有能力生产自己想要生产的产品。

新的主导部门逐步建立,代替旧的主导部门,国民收入中有10%~20%稳定地用于投资。

经济成长所依靠的是对工业设备部门的投资,并由此带动了经济成长。

在这个阶段里,对外贸易对整个经济的作用加强,而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劳动者的比重下降。

到了二十世纪50年代,即日本经济崛起的前夕,日本已经达到了高额群众消费阶段,此阶段工业高度发达,经济的主导部门转向耐用消费品的生产,社会对高额耐用消费品的使用普遍化。

越来越多的资源用来生产耐用消费品;技术工人和城市人口的比重都比前阶段有一定提高;用来供社会福利和保障之用的一部分资源逐渐增大;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在日本经济崛起的前夕,它已经发展到一个很高的层次上了,因而为它之后的迅速崛起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1.2日本经济的崛起1.高速增长阶段日本从1955年开始进入经济的高速增长时期。

1956~1973年日本保持了年均约10%的高速增长,这与日本池田内阁在1960年出台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有着很大的关系。

中日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对比分析

中日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对比分析

中曰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对比分析严慧雯摘要:随着国际经济的发展,服务贸易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在亚洲范围内,中国与日本作为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发挥着巨 大的作用,其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对比也备受重视。

中日之间的服务贸易产业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从整体上来说,日本的服务贸 易竞争力要强于我国。

本文对双方发展现状和竞争力进行分析和比较,并总结启示和提出适当建议,希望能够对我国服务贸易 的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中国;日本;服务贸易;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752.68 文献标识码:A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商学院一、 发展现状对于我国来说,服务贸易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 速。

“十二五”以来,国家重视服务贸易发展,服务贸易进出口 总额年均增长15.7%,世界排名也由“十一五”末的第四位上 升至第二位。

2011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占全国总出口额 的10.3%,2016年上涨为18%。

2017年上半年,我国的服务 贸易进出口快速增长,进出口总额为22871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9%。

针对改革开放新起点的现状,我国进一步加 强服务贸易的开放发展,促进建立健全服务贸易体系。

服务 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与农业和制造业相互融合 渗透;国际分工加深,外包情况增多;其创造的出口价值量逐 渐超过制造业。

在现在的中国,服务贸易成为新的经济增长 点,带动经济的整体发展,在此过程中中国也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巩固了自己的经济大国地位。

对于日本来说,服务贸易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演变,形成 了较成熟的体系与结构。

日本作为贸易大国,服务贸易也较 为发达,其出口额一直位居于世界前列。

在日本的国民经济 中,服务贸易占了很大的比重,服务产业已经占国民经济的一半以上。

2000年,其服务贸易总额就已经达到了 1858.5亿 美元,之后也以迅猛的态势不断发展,2007年的进出口额与 1999年相比分别增长了 30.55%和111.91%。

日本主银行制度演变的路径分析

日本主银行制度演变的路径分析

日本主银行制度演变的路径分析【摘要】日本主银行制度经历了从早期金融体制形成到现代转变的演变过程。

明治维新对日本金融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主银行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历了重建与改革,主银行制度迎来了现代转变。

这一演变对日本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值得展望和研究其未来发展。

结语指出,日本主银行制度将持续演进,为日本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提供重要支持。

日本主银行制度的路径分析,反映了经济体制变革对经济发展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日本主银行制度、演变、路径分析、早期金融体制、明治维新、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建、改革、现代转变、经济影响、未来发展、持续演进。

1. 引言1.1 日本主银行制度演变的路径分析日本的主银行制度是日本金融体制的核心组成部分,它在日本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时代的变迁,日本主银行制度经历了多次演变和改革,不断适应并引领着日本经济的发展方向。

本文将对日本主银行制度的演变过程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在历史中的不同阶段所扮演的角色和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通过对早期日本金融体制的形成、明治维新对日本金融体制的影响、日本主银行制度的建立与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重建与改革以及日本主银行制度的现代转变这几个阶段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日本主银行制度的演变轨迹和其中的内在逻辑。

结合当前日本经济面临的挑战和变革,我们还将展望日本主银行制度的未来发展趋势,并尝试提出一些建设性的看法和建议。

通过对日本主银行制度的演变路径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日本经济发展的脉络,为日本金融行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2. 正文2.1 早期日本金融体制的形成早期日本金融体制的形成可以追溯到日本中世纪时期的货币经济。

在这个时期,日本主要使用米和铁钱作为交换媒介。

随着日本经济的不断发展,江户时代开始出现了银行家和商人,他们开始发行私人钱币并提供金融服务。

由于政府对金融市场的干预较少,金融体系的稳定性较差,经常遭受通货膨胀和金融危机的困扰。

国际竞争力及其要素分析

国际竞争力及其要素分析
来 ,一 方面 是 宏观 经 济 政 策 的 要求 . 另 一方面是 由于根 多因素在 国 内竞 争 中
是 .由于必须将 人均 名义附加值 ”换
算为美元 之类 的硬通货 ,就会 因使用 不 同的换算 比率而产 生不 同 的计算结果 . 从 而使 国际 竞 争 力 的 比较缺 乏 统 一 基
势。
2 、国 际竞争 力的 绝对水准 难 于 比

在 分 析研 究生 产过 程 或 服 务 活动
设计的一个 问题 是 “ 在过 去的五年里 .
除生产成本 以外 ,什么 因素对贵 公司主 要商品 的国际竞争 力影响最大 .前三 位 的回答分 别是外汇汇率 ( L6 、研 3 %) 究开发力 (O 2 ) 2 . 、与生产直接 相关的 技术 力 (9 。 1 %)
时,至少在 理论上是可 以 比较物质生产 率的绝对 水准 .如 :生 产人员人均组装 产品 的数量 .推 销 员人 均销 售汽车数量 等等 。但 是 .在 由不 同生产过程和服 务
活动组成 的生产活动 中. 由于物量单位 的不 同而 无法进 行合计 .这时 ,只能采
涉及 国际竞争力的 因素有价格 竞争
进行加权平 均 。比较常用 的实际汇率一
指标 来 进 行 国 际竞 争 力 的 比较 , 但
的 内外 竞争 .至于竞 争对手 是国 内企业 还 是国外企业 并不重 要 .就这个意 义来 说 .对 企业而 言,最 重要的不是 国际竞 争力而是一般竞 争力。之所 在竞争 力 中特 别把 国际 竞争力作为一个 问题 提 出
维普资讯
国 竞 力 其 素 析 际 争 及 要 分
文/ 严伟 良

它 的性 状 。
析 、研究和测定价 格竞争 力无疑 是最好 的方 法 影 响 国 际 竞 争力 的 因素 是 汇

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经济转型

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经济转型

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经济转型【摘要】20世纪70年代是日本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政府干预和发展战略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使日本在国际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

外贸扩大和科技发展进一步增强了日本的国际竞争力。

经济的持续增长也带来了社会变迁,日本迅速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角色之一。

日本经济的崛起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全球化进程。

在现代,日本经济继续朝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致力于保持自身竞争力并为全球经济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20世纪70年代日本、经济转型、政府干预、发展战略、产业结构调整、外贸扩大、国际竞争力、技术创新、科技发展、经济增长、社会变迁、日本经济崛起、世界经济影响、日本经济发展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20世纪70年代,日本经济迎来了一次重大转型,经历了由战后重建到经济强国的转变。

背景介绍是理解这一转型的关键。

在二战后的20世纪70年代,日本经济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经济状况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战后日本经济遭受了严重的战争破坏,国家贫困,资源匮乏,但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开放的政策,日本经济逐渐恢复并获得高速增长。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的干预和发展战略起到了关键作用。

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政策措施,通过引导投资、调控市场、鼓励科技创新等手段,推动经济转型和发展。

这些举措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强了外贸扩大和国际竞争力提升,推动了技术创新和科技发展,推动了经济增长和社会变迁。

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经济在20世纪70年代蓬勃发展,并逐渐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的内容将深入探讨这一时期的日本经济状况、政府干预和发展战略,以及其带来的深远影响。

1.2 经济状况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经济状况在当时可以说是处于一个转折期。

日本在二战后经历了快速的经济增长,但是到了70年代初期,经济增长率开始下滑,通货膨胀率上升,失业率也有所增加。

这一时期日本面临着石油危机的压力,石油价格的激增给日本的能源依赖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20世纪80年代日本金融危机的背景及对策分析

20世纪80年代日本金融危机的背景及对策分析

Journal of Changchun FinanceCollege20世纪80年代日本金融危机的背景及对策分析刘静1,2(1.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金融学院,吉林长春130028;2.吉林省金融文化研究中心,吉林长春130028)[摘要]二战后,日本经济经历了一个快速的发展时期,但到了20世纪70年代,随着金融自由化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国际形势的变化,金融体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运行障碍,致使日本爆发了金融危机。

分析其主要原因有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意识下降导致融资行为异常;贷款组合极大扭曲,实施总量管制引爆了经济泡沫;有问题的金融机构相继破产;《广场协议》的签订以及日本股市的崩盘等。

为消除影响,摆脱危机,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主要有引进早期纠错措施,向法治型行政管理模式转型;改进金融稽核体制,引进自查方式;制定《金融再生法》《早期健全化法》;完善破产金融机构的处置框架,确立长期性的破产金融机构处理制度等。

[关键词]金融危机;不良债权;经济泡沫[中图分类号]F833;F131[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7-10-10[文章编号]1671-6671(2018)01-0052-05[基金项目]吉林省金融文化研究中心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开放项目(2016TZ003)[作者简介]刘静(1981-),女,山东济宁人,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金融学院副教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经济学。

二战后,日本经济快速发展,迅速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经济强国。

据统计,1953年日本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3600美元,到1970年已经达到了11500美元,其增长速度之快,令人咂舌。

但是,到了20世纪70年代,随着日本国内金融体制以及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日本以银行为主的金融体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运行障碍,导致了银行业发展举步维艰。

一、20世纪80年代日本金融危机的背景分析日本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启动金融自由化改革以后,金融机构面临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论日本银行的兼并问题

论日本银行的兼并问题

论日本银行的兼并问题【摘要】:通过丰富的数据和独特的数学方法对日本银行的兼并问题的动机分别进行了分析。

了解日本银行兼并过程中经验与教训,对我们进行银行管理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日本; 银行兼并; 经验通过丰富的数据和独特的数学方法对日本银行的兼并问题的动机分别进行了分析。

通过这些对日本银行的兼并分析,充分体现了市场经济下金融业的发展路程。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的日本,在其国内的银行如同其他欧美银行一样都经历了一段并购狂潮。

这种情况的出现正是市场经济对金融业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应做出的调整:1.提高银行金融业的经营效率;2.提高自己的市场占有度;3.通过合并增强竞争实力,改良银行运营状况。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不仅在金融业,其他行业也同样存在着相同的并购现象。

除了市场调节作用外,日本银行的这种大规模的合并现象还要跟日本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和日本政府对金融环境的干预调节相联系。

通过对银行资产回报率与不良贷款规模的分析,在当时的日本,有部分银行,尤其是地区银行和小银行的运营状况并不是十分良好,所以政府为了稳定金融环境和市场稳定鼓励大银行参与并购,所以政府在日本金融业中也扮演了一定的角色。

银行金融业作为市场经济产业链中的关键一环对整个经济社会的影响极大,所以关注金融业的发展对宏观经济发展预测有积极意义。

作为正在处于发展高速期的我国,金融业发展还不像欧美国家及日本发展的如此成熟,还有许多学习与改进的地方,尤其在未来金融服务业必将与国际接轨的趋势下更应对银行金融业加强改进。

在这里我想着重分析一下政府在银行合并中的作用,在中国这样一个金融业由政府主导的国家里,这一方面尤为重要。

在美国,政府对金融业倾向于放手不管,由美联储宏观调控,政府一般只作为金融业的救护车使用,在金融危机时注入储蓄保险来稳定金融市场,这次次级按揭市场危机,也是在美联储注入资金后得以稳定,但美联储并没有进行技术上的干预。

日本在金融上的管制比美国政府的要多,但也大多是对金融市场的建议而已,也没有对金融市场过多地干预。

美国日本投资银行业的比较分析

美国日本投资银行业的比较分析

美国日本投资银行业的比较分析美国和日本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同时也是全球投资银行业务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美国和日本的投资银行业进行比较分析。

首先,就市场规模而言,美国的投资银行业务相对较大。

美国作为全球金融中心之一,拥有华尔街和纳斯达克等世界知名金融机构和交易所,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资本和投资者。

美国的投资银行业务涉及到股票、债券、衍生品等多个领域,并为客户提供融资、并购、股票发行等全方位的服务。

而日本的投资银行业则相对较小,主要以国内市场为主,服务对象主要是本土企业和机构投资者。

相对于美国的大型投行,日本的投行则更注重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

其次,就投资银行业务的多样性而言,美国的投行更加多元化。

美国的投资银行除了传统的股票、债券交易和金融咨询服务,还拥有更先进的风险管理和衍生品交易能力。

此外,美国的投行还积极发展科技创投和私募股权投资业务,为初创企业和高科技行业提供融资支持。

而日本的投行则主要依赖于传统的债券承销和贷款业务,相对缺乏多样化的业务拓展。

第三,就投资银行业的监管环境而言,美国的监管机构较为严格。

美国的投资银行受到许多监管机构的监督,包括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美联储等。

经历过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对投资银行的监管更加严格,对于风险控制和市场透明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日本的投行监管相对较为松散,尤其是在2000年代初期,日本的监管环境相对宽松,导致了许多银行和投行的风险管理不善,最终导致了日本经济的泡沫破裂和长期停滞。

最后,在国际化程度方面,美国的投行更加国际化。

美国的投资银行在全球范围内设有分支机构,并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市场。

美国的投行在全球股票发行、并购交易、风险投资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声誉和影响力。

而日本的投行则相对更加侧重于国内市场,虽然在一些亚洲国家也设有分支机构和合作伙伴,但在全球范围内的国际化程度相对较低。

综上所述,美国和日本的投资银行业在市场规模、业务多样性、监管环境和国际化程度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日两国主要新兴产业竞争力比较分析

中日两国主要新兴产业竞争力比较分析

产业经济中日两国主要新兴产业竞争力比较分析崔圣伯1党炜2(1.西安培华学院,陕西西安710065;2.宝鸡文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陕西宝鸡7210013)摘要:据统计,全球266家独角兽企业里,中国独占77家,日本却只有1家。

不仅是新兴产业,在传统产业上中 国企业竞争力也日趋强大。

除了技术引进、市场开发之外,国家强大的产业支持政策对中国产业的进步也起到了促 进作用。

中日两国在各行业的竞争力上已经发生或将要发生巨大的变化。

本文选取了中日两国的人工智能、电动汽 车、机器人、无人驾驶、互联网平台、科技金融、无人机等新兴产业进行竞争力比较,通过数据分析两国各行业间现状 并展望未来趋势。

关键词:中日两国;新兴产业;竞争力比较中图分类号:F276. 44 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2096 —3157(2020)35 —0112 —04—、引言据全球知名创投机构GBInsight的数据统计,全球266家独角兽企业,中国独占77家,仅次于美国的124家。

但是日本却只有1家公司。

日本的独角兽企业之所以较少,是因为缺乏像阿里巴巴、百度、腾讯这样的巨大企业的风险投资。

由于缺乏风险投资,技术革新也受到了影响。

通过中日企业的市价总额排序较好地反映了企业间技术革新的差异。

阿里巴巴的总市值是丰田汽车的2倍还多。

阿里和腾讯各自市值都超过4000亿美元,这远远超过了银行、石油、通信等 行业的国有企业。

日本企业进入前十名的企业只有丰田。

表1中日企业总市值序号企业名总市值(亿美元)1阿里巴巴集团4,6102腾讯集团4,3553中国工商银行2,7394中国建设银行2,2155中国石油天然气2,0466丰田汽车1,9937中国移动1,9048中国农业银行1,7969H S B C集团1,76610中国平安保险集团1,67811中国银行1,44612贵州茅台酒1,21913中国石油化工1,15114友邦保险集团1,04515招商银行98616So ft Bank集团97417N T T Docom o95918日本电信电话93119中国人寿保险85420三菱U F J F G830资料来源:日本东洋证券(2018)。

美国日本投资银行业的比较分析

美国日本投资银行业的比较分析

美国日本投资银行业的比较分析美国和日本是世界两大经济体之一,两国的金融体系也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影响力。

投资银行业作为两国金融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在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公司业务的支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篇文章将从发展历程、市场规模、机构特点、法律监管等方面对美国和日本的投资银行业进行比较分析。

一、发展历程1. 美国:投资银行业自19世纪末开始兴起,并在20世纪初迅速壮大。

华尔街成为美国投资银行的中心,逐渐形成了诸多知名的投资银行机构,如摩根大通、高盛等。

经历了20世纪大萧条和金融危机后,美国投资银行业经历了整合和重组,进一步确立了行业地位。

2. 日本:日本的投资银行业发展相对晚一些,主要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

对外国资本市场的开放、股权融资的兴起以及金融创新的推进,为日本的投资银行业提供了机遇。

然而,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泡沫破裂对日本的金融体系造成了巨大冲击,持续多年的经济衰退使得日本的投资银行业遭受重创。

二、市场规模1. 美国:美国的投资银行业市场规模庞大,占据全球投资银行市场的重要地位。

美国的资本市场发达,投资者对高收益的追求使得投资银行在境内外市场有广阔业务拓展空间。

美国的投资银行机构规模庞大,例如摩根大通、高盛等大型投资银行几乎在全球范围内都有重要业务。

2. 日本:日本的投资银行市场规模较小,但在日本的金融体系中依然占有重要地位。

日本的企业文化和金融市场的特点决定了日本的投资银行更多地专注于与日本企业的业务,如企业的并购、融资等。

日本的投资银行机构较为集中,主要有三菱日联金融集团、瑞穗金融集团等。

三、机构特点1. 美国:美国的投资银行机构以多元化的业务为特点。

一方面,它们为企业提供融资、并购、证券发行等服务;另一方面,它们也经营自营交易,参与股票、债券、衍生品等市场的交易。

美国的投资银行机构多样化的业务结构使得它们在市场竞争中具有较强的优势。

2. 日本:与美国相比,日本的投资银行机构相对较为保守。

日本产业结构演变分析

日本产业结构演变分析

来 , 时为 提 高 日本企 业 的国际 竞 争力 , 系列 大 型企 业 同 一
达 到 了同期 世 界最 高 水平 , 大提 高 了劳 动 生 产率 , 得 大 获 规 模经 济效 益 , 而在 国际竞 争 中占据优 势地位 。 从 从 14 9 6年 开始 , 日本 优先 恢复 农业和 轻工业 , 力发 大 经 过 这一经 济 高速增 长 阶段 , 日本 完成 了第 二 次产业 展 出 口导 向型轻 工业 , 并从 资金 和 技术 上给 予各种 优 待和 结 构调 整 , 日本 的产 业结 构 发生 了巨大 变化 ( 见表 3) 以 。 扶植 。 另一 方面 , 为了满 足 日本 国内扩 大再 生 产所 需设备 和 日益 增长 的居 民消 费 需求 , 极 扶持 面 向国 内市场 的进 制造 业 为 中 心 的第 二产 业在 整 个 国 民经济 中 的地 位 得 到 积 并 重化学 工业 比重 已远远 超过轻 工业 ( 见表 2) 。 口替代 工业。 1 5 到 9 5年 , 日本 经济 全面恢 复并超 越 战前最 加 强 , 且 ,
资料来源 :日】 1 小宫隆太 郎等 编《 日本 的产 业政策》 东京大 学出 。 版社 ,9 9年 4月初版第 7次印刷 , 4 18 第 7页。
资料来源 : 卜- 旧 桥大学经济研 究所《 本经济社会统计》 日 岩波书
店 16 9 2年版 。 日文资料转引 自汪斌《 东亚 工业化浪 潮中的产 业结构 本 的产业 结构 应转 向以建 立消 耗资 源或 能源较 少 的知 识 、 研究》 杭州大学出版社 1 9 9 7年 6月第 1 , 版 下同。
高 水平 , 个产 业 结构 也 发 生 明显 变化 : 一产 业得 到巩 整 第 固和加 强 , 二产 业 比重相 对下 降 , 三 产业 比重 略 有上 第 第 升( 见表 1 。 )

日本经济增长趋势分析报告

日本经济增长趋势分析报告

日本经济增长趋势分析报告摘要:本报告旨在对日本近年来的经济增长趋势进行全面分析,并评估其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通过对日本经济的整体情况、产业结构、政策环境以及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日本经济增长持续但缓慢。

2. 服务业和创新导向的产业是未来增长的关键。

3. 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问题将对日本经济带来挑战。

1. 经济整体情况日本是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具有先进的制造业和技术实力。

然而,长期以来,日本经济增长一直面临挑战。

根据最新数据,自2012年以来,日本每年的经济增长率约为1%左右,这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较低。

这主要是由于人口老龄化、高债务水平以及经济结构性问题导致的。

2. 产业结构日本的产业结构主要包括制造业和服务业。

制造业一直是日本经济的支柱,尤其是汽车、电子和机械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

然而,随着全球市场的变化,传统制造业正在面临下滑趋势。

相比之下,服务行业在日本经济中的比重逐渐增加,尤其是旅游、金融和健康养老等领域的发展潜力巨大。

3. 政策环境为了促进经济增长,日本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如“安倍经济学”以及“创新2040”等。

这些政策鼓励创新、提高劳动力参与度以及加强对外开放。

然而,政策的实施效果尚需时间检验,需要进一步的改革和调整,以便更好地适应经济的变革和挑战。

4. 国际竞争力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竞争力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日本的国际竞争力主要来自于其技术创新、高质量的产品和技术实力。

然而,韩国、中国等亚洲国家的崛起给日本带来了竞争压力。

此外,英国的脱欧和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等因素也对日本的出口形势造成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5. 未来发展趋势日本经济在未来仍然面临许多挑战。

其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将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

政府需要继续推进结构性改革、鼓励创新和培育新兴产业,以实现持续而稳定的经济增长。

同时,日本还可以通过加强与亚洲和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开拓更广阔的市场。

2008年中国的日本经济研究概况

2008年中国的日本经济研究概况

2008年中国的日本经济研究概况叶琳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

虽然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紧急救市措施和综合经济刺激政策,但其经济依然没能从这次全球性经济衰退中脱身。

对此,中国学者进行了颇为广泛和深入的研究。

此外,对日本经济的常态研究也取得了进展,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出发、运用各种方法对广领域和多层次的日本经济进行研究,产生了诸多成果。

本文从宏观经济、产业经济、企业经济、国际经济合作、经济理论和经济法、经济史等领域,对2008年中国的日本经济研究状况进行梳理和论述,资料主要涉及2008年在中国大陆出版和发表的学术著作、论文等。

一、宏观经济(一)宏观经济形势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在2007年末就出现“拐点”的日本经济,到2008年下半年萧条之势更趋恶化,甚至出现了自第一次石油危机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

对此,中国学者给予了密切关注。

江瑞平《当前日本经济形势与中日经济关系:2007》(《日本学刊》2008年第1期)、车维汉《当前日本景气恢复的特点及其成因——与“伊奘诺景气”的比较分析》(《现代日本经济》2008年第1期)、程绍海《中低增长与日本经济发展新时期》(《现代日本经济》2008年第4期)等论文对2002年以来的日本经济复苏进行了描述,认为虽然这是战后日本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经济扩张,但是本轮经济回升增长乏力、且存在着种种不确定性,特别是进入2007年下半年,日本经济发展开始出现逆转迹象。

刘军红《美国次贷危机下的日本经济走向》(《亚非纵横》2008年第2期)、崔岩《国际金融危机与日本经济的景气衰退》(《日本研究》2008年第4期)、庞德良和洪宇《日本应对金融危机冲击对策评析》(《当代世界》2008年第11期)等论文,分析了美国次贷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金融危机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和日本政府所采取的应对之策。

雷鸣《美国“次贷危机”与日本“泡沫危机”的比较分析》(《现代日本经济》2008年第1期)和成十《美国次贷危机与日本金融泡沫危机的比较分析》(《学术界》2008年第5期)等论文,则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对导致此次经济衰退的根源所在即美国次贷危机做了分析。

关于日本政府对日本国际协力银行财政支持模式的探讨

关于日本政府对日本国际协力银行财政支持模式的探讨

资金 、信 用 和 税 收 政 策 等 多种 途 径 向其 出 口信 用机 构 提 供 财 政 支 持 ,间接 加 大 出 口信 贷 的补 贴力 度 。作 为贯 彻落 实我 国经济 外交 战 略 、 支 持 我 国 外 经 贸 事 业 发 展 的 政 策 性 出 口 信 用 机 构 , 中 国 进 出 口 银行 执 行 的政策 性贷 款 也会 受到 世 贸组 织有 关规 定 的约 束 ,因此 了 解 和 研 究 外 国 政 府 对 出 口信 用 机 构 的 财 政 支 持 模 式 , 对 于 中 国 进 出 口银 行 今 后 的 经 营 和 发 展 具 有 一 定 的 借 鉴 意 义 。 在 国 际上 7 O 多 家 进 出 口 银 行 当 中 , 日 本 国 际 协 力 银 行 在 资 产 规模 、 业务 范 围和 发 挥 政 策 导 向等 方 面 与 中 国进 出 口银 行 比较 接 近 , 它 的 许 多 做 法 对 我 们 有 借 鉴 意 义 。 本 文 根 据 日本 国 际 协 力 银 行 的 年报 ,分 析 比较 了该 银 行 的 资金 来 源 、 成 本 结构 和 贷 款 利 率 水平 ,探 讨 了 日本 政府 对 国 际协 力银 行 的财政 支 持模 式及 启 示 。 日本 国 际协 力银 行 ( J B I c )简 况 目本 是一 个 国土 面 积 小 、人 口密 度 高 、资源 较贫 乏 的 国家 , 贸 易 是 该 国 的 立 国 之 本 , 可 以 说 , 日 本 离 开 国 际 贸 易 和 国 际 经 济

活 动 便 不 能 生 存 。 因 此 , 在 发 达 资 本 主 义 国 家 中 , 日本 的 进 出 口 政 策 性金 融是 最 为 发 达 完 善 的 ,也 是 规 模 最 大 的 , 为 日本 经 济 发 展发 挥 了十分 重要 的 作用 。 在亚 洲 国家 中 , 日本是 第 一 个 设 立 进 出 口银 行 的 国家 , l 9 5 0 年 成 立 了 日本 输 出 入 银 行 ( J E X I M ) ,l 9 6 1 年 成 立 了 日本 海 外 经 济 协力 基金 ( O E C F) , 1 9 9 9 年 日本 输 出 入 银 行 和 日本 海 外 经 济 协 力 基 金 合 并 组 成 日本 国 际 协 力 银 行 , 成 为 集 出 口 信 用 和 发 展 援 助 业 务 为

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国际比较研究

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国际比较研究
第 2 卷 第 2期 3
21 0 0年 3月
北 京航 空航 天 大 学 学 报 ( 会 科 学 版 ) 社
V 1 3 N . o. o2 2
J un l f e igU i r t o e n uis n s o a t s S ca S in e dt n Ma h 2 1 o ra o B i n n es y f r a t d A t n ui ( o i c c s io ) j v i A o ca r c l e E i r , 00 c
Absr c : I tr a in lc m p rs n o n usr P e e s a m p ra tp r fprdu tvt’ n e aina o a i t a t ne to a o a o fi d ty TF lv li n i o tn a o o ci i s it r t n i t y n o lc mp r- S N a d ply n i o tn oe i n usr ne n to a o O n a sa mp ra trl n i d t i tr a in lc mpeiie e sr s a c . Th sp pe e pe tv l e ie h y t v n s e e r h t i a rr s c iey d rv st e mo e a u i d lme s rng TFP l v lg p fo t iae a rnso r d to un to n o bl tr lta so rc u ・ e e a rm he bl tr lta lg p o ucin f cin a d f m iae a r n l g p e f nc・ r i

r f cs p ie c mp t ie a v na e t a a . e e t r o e i v d a tg J p n l c t 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银行业国际竞争力变化研究
1955年日本进入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从1955年至1973年,年均实际经济
增长率高达9.3%,在1968年其经济总量超过原联邦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日本银行业国际竞争力也奠定了雄厚的资本基础。

20世纪80年代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全球化日益发展,日本在金融领域逐步放松一些规制促进了其金融国际化的发展。

日本金融机构开始大举进入海外,促使东京国际金融市场的地位大大提高,日元走向国际化。

1986年末,日本商业银行的海外资产已占其资产总额的20%,国际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达到了22%。

整个20世纪80年代,日本银行业全行业实现大规模盈利;全球银行产业的利润主要来自日本银行,这让欧美竞争对手望尘莫及。

20世纪90年代初“泡沫经济”崩溃,日本经济陷入了长期萧条。

但是,国际银行业掀起的并购浪潮促使日本银行业在这次变革中规模更加扩大。

1992年,排在世界前九位的商业银行均为日本所有,世界前五十家商业银
行中也有近一半(22家)是日本的银行。

1994年,日本银行业在这两项中所占位置有所减少,但世界前六大商业银行仍为日本所有;在全世界银行业总资产中,日本占了近40%。

1995年“住专事件”这一导火索暴露了日本银行业的巨额不良债权问题,日本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由此急转直下。

从1992年至2002年这10
年间,日本的银行已处理了大约90万亿日元左右的不良债权,这一数额己达到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日本经济“泡沫”繁荣时银行所增加贷款额的80%。

“泡沫经济”崩溃使得日本银行业累积了巨额不良债权,日本银行业国际竞争力大幅削弱,将日本经济拖入了长期萧条泥潭而难以自拔。

日本金融当局并没有从1997~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和1998年日本“金融大爆炸”之中切实理清日本银行业危机的深层原因,始终在制度疲劳和制度惯性形成的路径依赖以及政府作用之间找寻解决出口。

这种牵制作用体现在政府出台的各种处理措施、改革方案和政策对策方面都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最终拖延了时间和贻误了最佳时机,使得日本银行业国际竞争力一蹶不振。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及随后延伸演化
且日趋恶化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使得日本政府疲于应对外部冲击而相应推迟了国内的改革,这也阻碍了日本银行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通过梳理日本银行业的形成与发展历程,可以从中找寻出其国际竞争力兴替
的演化路径、深层原因和生成机制,这对于中国金融深化进程中提升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防范金融风险和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文分为7章。

第1章为导论。

本章主要论述选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梳理和评述相关国内外文献,而后进一步探讨论文的逻辑结构和主要研究方法,最后指出本文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第2章为银行业国际竞争力理论及其评价标准。

本章首先介绍银行业国际竞争力及其相关理论,然后阐述银行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标准,最后介绍银行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体系。

第3章为日本银行业国际竞争力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变迁。

本章日本银行业国际竞争力的发展变化划分为由弱变强和由强变弱两个演变阶段进行详细梳理。

在日本银行业国际竞争力由弱变强的演变中,文章进一步从经济萌芽和起飞时期(1955年以前)、经济高速增长时期(1955~1973年)和经济低速或稳定增长时期(1974~1985年)三个阶段分别进行展开;在日本银行业国际竞争力由强变弱的演变中,文章进一步从泡沫经济时期(1986~1990年)和经济长期萧条时期(1991年~至今)两个典型阶段展开论述。

第4章为导致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银行业国际竞争力变化的宏观动因。

本章从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两大方面进行分析:在国际环境分析方面,主要围绕跨国并购浪潮高涨、国际资本流动规模急剧膨胀、全球经济失衡与金融危机和新资本协议四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在国内环境分析方面,主要集中在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下降、流动性陷阱和量化宽松政策、日元持续升值和“住专事件”五个方面进行展开。

第5章为导致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银行业国际竞争力变化的微观动因。

本章论述导致日本银行业国际竞争力下降的银行自身原因,这一部分主要从银行特许权价值、治理结构、内部控制和审计监管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第6章为导致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银行业国际竞争力削弱的生成机制。

本章将日本银行业国际竞争力削弱的生成机制归结为两大方面:一是制度疲劳和制度惯性形成的制度僵化“硬约束”;二是政府作用弱化形成的“软约束”。

“硬约束”体现了制度变迁所具有的路径依赖属性,制度惯性和制度疲劳使得日本银行业和企业之间的利益纽带难以割舍,这样会增加银行不良资产的存量积累;“软约束”体现了政府在经济中主导作用的弱化,从“政府主导型经济”转向“市场主导型
经济”过程中原来经济鼎盛时期的强政府作用被经济萧条时期的弱政府作用所替代,这样在处理银行业巨额不良资产等重大问题上极易贻误时机而陷入恶性循环泥潭难于自拔。

第7章为结论和启示。

本文的结论归结为三个方面:(1)日本银行业国际竞争力的兴衰变化反映了日本经济从高速增长、泡沫经济转向长期萧条的内生演化路径;(2)日本银行业国际竞争力的兴衰变化具有深刻的宏观动因和微观动因;(3)制度僵化和政府作用弱化共同促成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银行业国际竞争力由盛及衰的变化。

日本银行业国际竞争力的兴衰变化对于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1)实施基于Basel III的新资本监管标准,增强中国银行体系的稳健性和风险可控性;(2)构建价值创造导向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3)强化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互动;(4)信息披露与外部监管的强化约束有助于夯实中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