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我国城市土地开发管理模式
城市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模式研究
城市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模式研究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的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如何科学、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城市土地资源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城市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目标、城市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以及城市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模式探讨城市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模式。
城市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目标城市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应当以保障城市居民的生存、生活、发展需要为宗旨,遵循可持续利用、区域整合和节约用地的原则,使其不断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
城市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目前,我国城市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一、城市用地规划滞后。
当前城市的用地规划比较滞后,导致城市中心、城市周边的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二、城市土地资源过分消耗。
城市土地资源的消耗速度较快,主要是由于高密度建设与低效用地管理引起的。
在旧城区和工业遗产区,原有建筑面积一般不变,更新改造所占的土地面积却逐年增加。
三、城市土地资源浪费严重。
城市土地利用的不合理使得许多地区的土地资源被浪费,在城市扩张和城市更新过程中,土地资源、空间资源浪费。
城市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模式城市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模式是指城市开发利用土地过程中所采取的管理策略、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
它主要分为传统模式、节约型模式、集约型模式和创新型模式。
一、传统模式传统模式是以单一产业的发展为核心,以布局分散、区位较远、集约化程度低为特点的开发模式,但过度强调规模,缺乏有效的节约资源和环保措施,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环境问题。
二、节约型模式节约型模式是在保持原有产业结构和部分技术含量的情况下,利用现有土地资源,降低成本并提高管理效率。
节约型模式通过节约土地储备、提高用地效益、节约能源等方式,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经济资源,可以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和城市建设的品质。
三、集约型模式集约型模式是在保持城市原有结构和产业的情况下,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加强资源整合、提高产业链水平,使城市土地利用效益最大化的开发模式。
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土地开发与利用模式创新
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土地开发与利用模式创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土地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合理利用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
在土地资源管理中,创新土地开发与利用模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
本文将探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土地开发与利用模式创新,并分析其对城市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一、土地资源管理的背景与挑战土地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其管理和利用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城市化进程带来了大量土地需求,但有限的土地资源导致土地供需矛盾日益加剧。
其次,传统的土地开发与利用模式存在着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因此,创新土地开发与利用模式势在必行。
二、土地开发与利用模式的创新思路1. 转变观念,从“扩展型”到“提升型”传统的土地开发与利用模式往往追求土地规模的扩张,但这种“扩展型”模式已难以为继。
创新的土地开发与利用模式应该注重提升土地的质量和效益,通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推动产业转型,实现土地多元利用传统的土地利用模式往往以单一的产业为导向,造成了土地资源的过度集中和产业结构单一化的问题。
创新的土地开发与利用模式应该推动产业的多元化发展,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实现土地资源的多元化利用,提高土地的价值和效益。
3. 加强规划引导,实现土地开发与保护的协同土地开发与保护是一个相互制约的过程,创新的土地开发与利用模式应该加强规划引导,实现开发与保护的协同。
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将开发区与保护区相结合,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4. 引入新技术,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新技术的引入对于创新土地开发与利用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可以实现土地利用的精确测算和监测,精细化管理土地资源;利用智能化技术,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智慧城市的建设。
三、土地开发与利用模式创新的影响创新的土地开发与利用模式对城市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都有着重要影响。
第五讲 中国现行土地管理体制
第五讲中国现行土地管理体制一、土地管理的概念及我国土地管理的主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2007年9月联合发布《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志着我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第一次拥有了全国统一的国家标准。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采用一级、二级两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共分12个一级类、56个二级类。
其中一级类包括: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特殊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他土地。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确定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严格按照管理需要和分类学的要求,对土地利用现状类型进行归纳和划分。
一是区分“类型”和“区域”,按照类型的唯一性进行划分,不依“区域”确定“类型”;二是按照土地用途、经营特点、利用方式和覆盖特征四个主要指标进行分类,一级类主要按土地用途,二级类按经营特点、利用方式和覆盖特征进行续分,所采用的指标具有唯一性;三是体现城乡一体化原则,按照统一的指标,城乡土地同时划分,实现了土地分类的“全覆盖”。
这个分类系统既能与各部门使用的分类相衔接,又满足当前和今后需要,为土地管理和调控提供基本信息,还可根据管理和应用需要进行续分。
本分类系统能够与以往的土地分类进行有效衔接,不至于造成土地基本信息“断档”。
据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介绍,由于客观历史原因,多年来,我国土地资源分类标准不统一,土地资源基础数据数出多门、口径不一、数据矛盾,对于国土资源规范化管理和国家宏观管理科学决策带来了不利影响。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的统一,将避免各部门因土地利用分类不一致引起的统计重复、数据矛盾、难以分析应用等问题,对于科学划分土地利用类型、掌握真实可靠的土地基础数据、实施全国土地和城乡地政统一管理乃至国家宏观管理和决策具有重大意义。
土地管理是国家为维护土地制度,调整土地关系,合理组织土地利用所采取的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的综合措施。
城市更新中土地集约利用的模式创新与机制优化
城市更新中土地集约利用的模式创新与机制优化导读: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当前的热门话题,处于快速化城市过程中的深圳,以实际行动探索出一条新路。
他们把城市可持续再开发与土地集约利用的更新模式分为综合整治、功能转换和拆除重建三类,并以相关立法为前提,构建城市更新实施、多元激励、公众参与及利益共享等机制,为国内其他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城市更新;立法;土地利用一、前言——以深圳为例我国处于快速城市化阶段,城市人口的急剧膨胀,使得城市土地资源需求日益紧张。
长期以来,我国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着各种粗放低效利用的问题,包括城市呈“摊大饼”式无序外延扩张、土地利用总体配置混乱、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城市用地比例失调、已用地建设强度偏低等,这些问题使土地利用浪费严重、城市环境日益恶化、土地经济效益产出低下、土地利用潜力没有得到完全发挥。
此外,由于城市土地管理和土地市场不规范,投资过热、开发不合理等各种问题也较突出。
而我国土地资源稀缺的现状使得快速城市化地区,开始面临城市存量可建设用地匮乏,城市扩展与土地开发“无米以炊”的困境,亟需通过对城市用地的再开发实现土地经济产出的优化与升级。
探讨以城市二次开发为目标的城市更新背景下,城市已建设用地的可持续再开发和土地集约再利用模式,对于指导我国未来城市化健康发展,引导城市整体质量提高,促进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从土地利用成效角度出发,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包括三个层面的涵义:一是提高土地利用与产出率,获得土地产出的最大化;二是优化土地布局和结构,协调各类用地之间的关系,促进城市健康发展;三是土地利用效益的综合化,体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应的统一就城市发展综合效益的宏观层次而言,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要求城市有合理的城市规模和城市性质以及与之相协调的产业结构等;而中微观层次则更加强调城市用地功能和结构的合理性以及单块土地的投入产出效益。
在我国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建立的初期,学者对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村土地利用以及土地平整等方面,随着我国城市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有关各种工业园区规划的土地利用成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问题,包括对工业用地的集约利用评估以及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规划等。
简述现代经济形势下如何管理城市土地开发
简述现代经济形势下如何管理城市土地开发【摘要】土地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有其有限性,并且在供给上具有稀缺性,因此土地的重要性在资源上显而易见,应当在利用土地资源上进行着合理性以及有效性的客观讨论,并且就经济效益有着充分的规划和利用,并在最大程度上去创造可用效益。
在我国的城市土地的开发利用工作中,对于土地的资源效率以及效益的政策以及体制的改革和利用是必须有着合理的利用效率以及效率的关键。
文章中主要就是通过对目前经济形势下的城市中的土地开发工作中的管理模式以及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这些会对经济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土地开发;管理;经济;影响1、城市的土地开发模式1.1 政府统包正通报其实并非是说土地开始腐蚀有政府进行的,这种开发的模式是指,开发土地的一级土地开发商主要是政府型企业。
这样的模式具有三个明显的优点:首先,在规划意图以及调控目的上政府型的企业可以真正受到政府的控制而对意图以及控制和规划进行彻底的贯彻实施,由于政府是行政管理机关,因此在一些领域中政府不能够去完成相应的业务,而政府企业就在此时排上用场,去有效的完成政府的规划,有效的达到政府的调控目的,有效地体现政府的意图。
第二,在财政的利用以及保障工作上对政府有力。
作为开发商,在土地开发工作中,政府企业必然会有经济收入,而在对土地开发的过程中,土地会产生相应的增值收益,这部分就会被收留入政府中,这种留存其实也是对土地的一种合理的价值回收,当然,这种回收是在对土地利用的集约保证之上的。
这样政府就可以在开发中去支持新的开发,将留存的资金再次去投入新的建设规划项目,从而使得城市发展中的土地开发活动进入到一个很好的良性循环体系中去。
第三,政府企业可以在土地的开发品质上进行有利的保障。
这也是由于政府企业由于其在资金以及技术和实力上较之于一般的民营企业而言要更为的雄厚一些,一般的民营企业由于在技术以及资金上都是依赖于自身的活动增加减少因此在实力上要弱一些,并且不能像政府企业一样可以很好的在价值观上同政府同步,所以在对开发土地的整体品质的确保上要稍逊色于政府企业。
新政策背景下“土地成片开发”模式分析
新政策背景下“⼟地成⽚开发”模式分析作者:⼯隆建通研究员李坤来源:信贷⽩话去年9⽉末,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调整完善⼟地出让收⼊使⽤范围优先⽀持乡村振兴的意见》,⾃然资源部⼜发布了《⼟地征收“成⽚开发”标准(试⾏)》,加之去年初施⾏的新版《⼟地管理法》,为节约集约利⽤(农村)⼟地、调整⼟地出让收⼊⽤途和确保⽀农⽀出提供了制度规范。
针对出台的两个意见,已有部分解读⽂章,也提出了⼀些应对措施,本⽂从农村集体建设⽤地的征收、⼟地出让收⼊的分配以及地⽅财政整体的应对思路等内容,并结合案例分析,讨论现⾏政策下农村集体建设⽤地成⽚开发的可⾏途径。
⼀、农村集体建设⽤地我国的⼟地分为三类,即农⽤地、建设⽤地和未利⽤地,建设⽤地包括城市建设⽤地、农村建设⽤地(乡镇村),农村建设⽤地的所有权属于集体,农村集体建设⽤地包括宅基地、公益性公共设施⽤地和经营性⽤地。
关于农村⼟地征⽤补偿,⼟地管理法中有详细规定,⽬前是实物补偿为主、货币补偿为辅。
补偿对象,⼀部分是对失地农民的补偿,⼀部分是对农村集体(典型为社区)的补偿。
对失地农民的补偿,包括房屋征收补偿、青苗补偿、其他所属建筑物补偿以及安置费等。
对农村集体的补偿,包括对集体财产的补偿和对征⽤⼟地的补偿;如果是征收集体建设⽤地,⽤于房地产开发,则表现为出让⾦返还,如果是合作进⾏,主要为实物分配,也有核定经济发展⽤地指标补偿⽅式。
⼆、《调整完善⼟地出让收⼊使⽤范围优先⽀持乡村振兴》中关于确保⽀农⽀出的内容1、设定⼟地出让收⼊⽤于农业农村的最低⽐例⼀是按照当年⼟地出让收益⽤于农业农村的资⾦占⽐逐步达到50%以上计提(不低于⼟地出让收⼊8%),⼆是按照当年⼟地出让收⼊⽤于农业农村的资⾦占⽐逐步达到10%以上计提。
这⾥的10%(下⽂均以该⽐例进⾏论述),指的是⽤于农业农村的最低⽐例,由于此前的⼟地出让收⼊⼀直有⽤于⽀农⽀出的部分,⽽且本次意见也明确表⽰“已计提的农业⼟地开发资⾦、农⽥⽔利建设资⾦、教育资⾦等,以及市、县政府缴纳的新增建设⽤地⼟地有偿使⽤费中,实际⽤于农业农村的部分,计⼊⼟地出让收⼊⽤于农业农村的⽀出”,所以,此次“意见”实际是规定了以省为单位,⼟地出让收⼊⽤于农业农村的最低⽐例。
土地开发整理市场化运作机制-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土地开发整理市场化运作机制-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土地开发整理是指对土地进行开发和整理,以适应城市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
市场化运作机制则是指通过市场的方式进行土地开发整理,以更好地发挥市场的竞争机制和资源配置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土地开发整理市场化运作机制的定义、特点、必要性、优势和挑战,并提出相关推动建议。
在传统的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通常由政府主导规划、组织、实施和管理,存在着资源配置不合理、效率低下等问题。
而市场化运作机制的引入,则是为了通过市场的力量来推动土地开发整理的进行。
市场化运作机制的核心是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市场的买卖活动来进行土地开发整理,以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市场化运作机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它强调市场主体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充分发挥市场参与者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积极作用。
其次,市场化运作机制注重公平竞争,通过市场竞争来选择最优的土地开发整理方案。
同时,它还强调信息的透明和公开,以保证市场的公正和公平性。
最后,市场化运作机制对土地开发整理的管理和监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对市场进行必要的调节和约束。
土地开发整理市场化运作机制的引入是十分必要的。
一方面,市场化运作机制能够更好地发挥市场的竞争机制和资源配置作用,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另一方面,它可以促进土地开发整理的规范和规模化,推动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快速推进。
此外,市场化运作机制还能激发创新活力,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开发商参与土地开发整理,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力。
总之,土地开发整理市场化运作机制的引入旨在打破传统的行政化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优化利用。
本文将进一步探讨市场化运作机制的优势和挑战,并提出相关的推动建议,以期推动我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朝着更加市场化、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主要是介绍整篇文章的分章节内容和各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
论新形势下土地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开发利用
瞭望观点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且不可再生资源,并且是经济建设发展的物质基础,而在我国由于人口数量关系,造成了我国人多地少的现实国情,这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矛盾,为了能够更好的满足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土地资源管理部门必须要对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加以重视,确保对有限的土地资源最大限度的开发利用,这样才能维护国家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一、完善健全土地管理相关法规中国俗语讲“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在开展土地资源管理及开发利用工作时,能够完善健全相关管理法规十分必要,这也是推动土地资源管理及开发利用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
(一)依靠管理制度严格管控非法占地。
基于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的复杂性,我国先后颁发了《土地利用年限规划管理法》《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如在《土地管理法》中就曾指出“任何单位以及个人都不能非法转让土地,土地开发管理利用必须要经各级人民政府提前规划”,这样的明文条例,彰显出了国家对非法占地管理态度。
但由于在这些条例之中,并未对制裁措施明确说明,影响了非法用地管理的实效性,因此在今后有必要对这一方面完善说明,从而对非法占地者给予严厉的打击。
(二)强化法制监督机制。
土地资源管理及开发利用必须要依靠相关法制做出监督,为此首先要提升土地资源管理执法人员的政治责任意识,确保其监管职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从而全面监督,加强监督管理力度,这样才能保证国家每一寸土地资源都能得到有效的开发与利用。
其次建立动态巡查责任制度,按照所属区域科学规划配置,并在每一个区域之中委派巡查责任人,从而有序的开展土地巡查工作,并在这个过程中建立相关的考核制度,确保每个工作人员都能落实自身的责任,这样才能真正减少土地资源浪费问题发生。
二、做好土地用地整体规划工作我国本就存在人多地少的现实国情,为了能够确保土地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开发与利用,做好土地用地规划管理工作十分必要,对此笔者提出以下两个方面的建议。
(一)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地。
先有规划、后执行规划是土地资源管理的核心任务,为此相关管理部门必须要严格的遵照土地用途管理制度,针对当前国土资源规划与用地脱节的实际,从而做到科学的管理规划用地,在这个过程中要根据土地的实质类型、审批权限、阶段程序等妥善规划。
关于新时期土地储备开发相关问题的思考
关于新时期土地储备开发相关问题的思考在新时期,土地储备开发成为了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土地储备开发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城市发展需要,提供适宜的土地资源,并通过规划和开发,实现城市功能的合理布局,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在进行土地储备开发的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思考和解决。
土地储备开发在实施过程中需要科学合理的规划。
城市规划是土地储备开发的前提,只有通过科学规划才能使土地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我们需要思考如何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合理布局土地资源。
土地储备开发需要加强与其他领域的协调配合。
土地储备开发是涉及诸多领域的综合性工程,需要与经济、环境、交通、住房等多个领域密切配合。
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提高土地储备开发的整体效益。
土地储备开发需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土地储备开发往往涉及到大规模的土地开发和建设,容易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在土地储备开发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
土地储备开发需要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利益。
土地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土地储备开发要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在土地储备开发中加强人民群众的参与,保障他们的利益。
土地储备开发需要加强监管和规范。
目前,我国土地储备开发中存在一些不规范的现象,如土地恶性竞拍、强拆违章建筑等。
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加强监管和规范,提高土地储备开发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新时期土地储备开发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思考和解决。
只有通过科学规划、加强协调配合、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关注人民群众利益、加强监管和规范,才能够实现土地储备开发的可持续发展,推动我国城市化进程迈上新的台阶。
土地一级开发运作模式
19
集团市场开发部
二、为什么做土地一级开发 3、土地一级开发的特点
(2)融资困难 b、企业缺少固定资产或其它有效财产作为融资抵押。 一级开发阶段,土地使用权不归开发企业所有,企业不 能以此进行抵押融资; c、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调控的影响,银行对包括土地 一级开发在内的房地产行业贷款处于收缩状态。央行 “121号文件”明确规定要“严格控制土地储备贷款的 发放”,使得银行贷款难度加大; d、缺少债券、股票上市等直接融资渠道。
这些公司的主要任务是在完成土地一级开发后,将土地 交还给政府,再由政府统一向社会出让熟地。
15
集团市场开发部
二、为什么做土地一级开发 2、土地一级开发的发展过程及方向
第二阶段,成长期(1999-2002年) 但在这个时期,土地一级开发公司主要是通过政府 划拨等形式来取得土地,虽然针对性和专业性比较强, 但是缺少市场竞争。从全国范围来看,这一阶段的另一 个明显特点是:由于土地储备开发工作逐渐升温,有条 件的城市大都建立了土地储备制度,成立了土地储备机 构,并由土地储备机构专门承担土地一级开发工作。
(18)地价评估及一级开发成本审计
(19)确定出让方式 (20)编制出让文件,签订入市交易协议 (21)土地入市交易,收回开发成本,获取投资利 润
8
集团市场开发部
二、为什么做土地一级开发
1、土地一级开发产生的背景
( 1 )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建设和发展迅速, 迫切需要新型的土地开发和供应模式。 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产生了巨大的土地需求,给城 市住房供应、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带来巨大的压力;而
集团市场开发部
6
一、什么叫土地一级开发
3、土地一级开发的流程
(12)办理拆迁许可证
新时期土地资源管理与土地利用综合规划措施
新时期土地资源管理与土地利用综合规划措施摘要:市场经济在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实施,有助于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从而为城镇化发展创造良好条件,避免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问题,这也是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途径。
但受到传统思维的影响,城市规划建设未能从长远角度出发衡量空间布局。
为此,应以土地利用为重点,强化对国土空间规划的科学指导,真正实现协同发展,解决传统发展模式下的矛盾和问题。
由于土地利用和国土空间规划之间的衔接性较低,对土地整体利用效果造成了负面影响。
应明确土地管理的基本要求和目标,促使土地资源的价值得以充分体现,加快节约型社会建设进度。
关键词:土地管理;土地利用;土地规划;途径引言当前,我国的土地资源管理正迈向“智慧国土”建设阶段,以期实现对土地资源高效便捷的管理,顺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需要。
但是,在“智慧国土”建设过程中,我国尚未对土地资源智慧化进行深入探讨,导致存在的诸多问题未能得到有效地解决。
因此,如何处理“智慧国土”建设中的问题,如何使用先进的技术和“智慧国土”建设理念去解决出现的问题,使土地资源管理变得更加智慧化,成为我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面临的重要任务。
1土地利用转型综述土地利用转型是复杂的概念,涉及因素较多。
在现实经济社会,为了实现某些目标,常常以特定形式使用土地,在一定区域内长时间从事商业活动。
研究发现,土地使用的转型存在多种影响因素,其基础是经济向使用方式转变。
实践中,土地利用的目的较明确,即通过土地利用客观改善自然环境,实现生态环境平衡。
我国的传统做法是通过土地利用综合情况来评估环境,在此基础上,选择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态化土地利用模式。
总结多年经验发现,土地利用十分烦琐,问题相对复杂。
在不同的条件下,需要积极构建土地改造模式,在正式实施规划前,完成对土地利用的评估。
在此项工作中,可耕地面积的安全极为关键,属于重要保障,也是土地利用基本准则,不容忽视。
同时,还要打好土地养护和合理管理的现实基础,确保土地资源可持续。
城市土地管理体制:变迁、缺陷及完善
城市土地管理体制:变迁、缺陷及完善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实行的城市土地政策是土地国有化,改革开放以后,国有土地可以有偿征用。
但是我国城市土地管理体制在改革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本文首先介绍了城市土地管理体制的变迁过程,指出城市土地管理体制存在的种种缺陷,并为完善城市土地管理体制提出了可操作性的建议。
标签:城市土地管理体制;变迁;缺陷;策略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土地制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地主阶级的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随后在1952年的土地改革后,转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之后又朝着社会主义公有制过渡,在这一波三折的过程中,我国的土地制度经历了一个从不完善到逐渐完善的过程。
1 城市土地管理体制变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城市土地管理体制改革分为两个步骤,先是城市土地国有化,然后向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过渡。
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起点,在此之前和之后的几年内属于计划经济体制时期,中共十四大以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时期,这两个时期的共同点是城市土地使用权归国家所有;而根本的区别就是,后者的城市土地可以有偿使用,土地的流转权诞生。
2 城市土地管理体制存在的缺陷2.1 中央和地方的权力界定混乱我国的土地管理法里是这样说的,我国的土地所有制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也就是全民所有或者是部分集体所有。
这句话并没有规定地方政府对土地的权限界定,并没有指出我国地方政府对土地到底有没有所有权。
最近几年,我国的“土地财政”所引发的矛盾日益尖锐,主要是中央和地方对土地的权力界定混乱所导致的。
因为最近几年由于房地产行业的火热发展,土地带来的巨大的收益是显而易见的,虽然在土地管理法中对土地的权限有了明确的说法,但是在实际过程当中,地方政府采取各种手段,不经过审批或者是虚假审批,通过土地的收益增加地方的财政。
2.2 城市土地的储备制度存在严重缺陷土地储备制度是最近几年具有创新性的制度,是我国政府职能发挥的健全和完善,在宏观调控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改革开放前后土地政策的演变
改革开放前新中国土地政策的历史演变(1949一1978)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政策((1949. 10-1956. 9)第一阶段:继续推行土地改革政策(1949. 10一1953春)第二阶段:初步建立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政策(1953. 4一1956. 9)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土地政策 (1956. 9一1966. 5)开始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个体农民土地私有制宣告结束。
(1956. 9一1958年底) 3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1966.5 -1976. 10)土地政策基本处于停止不前,乃至倒退、混乱或被砸碎的不正常状态。
4徘徊时期的土地政策(1976. 11-1978. 11)比文化大革命时期虽有所好转,但起色不大,突出的特点是徘徊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土地政策的发展变迁(1978 – 2002)一、人民公社后期的土地政策 (1978.12-1982.1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全国工作重点的转变和拨乱反正的完成,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82年9月召开标志着人民公社开始解体二、家庭联产承包政策的演变((1978.12-2002.12 )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前20年是人民公社的历史,这一时期的土地政策带有浓厚的人民公社色彩,后20多年是改革开放时期家庭承产承包责任制的历史。
第一阶段是大突破阶段(1978. 12-1984. 12 )所谓大突破指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这一阶段的体制特征是人民公社“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经营制度全而解体,新的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标志的家庭经营体制基本确立。
这一时期,土地政策走过了一个不平凡阶段。
第二阶段是大磨合阶段(1985. 1一1991. 12 )。
所谓大磨合,就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处于一个剧烈的分化、改组并重新整合的过程。
这一阶段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处于一个剧烈的分化、改组并重新整合的过程,其体制特征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全面转入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的流通领域,向计划经济时期最基本的经济制度之一——“统购统销制度”发起冲击。
新形势下土地资源管理现存问题及解决措施
新形势下土地资源管理现存问题及解决措施发表时间:2020-07-21T11:08:38.337Z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3卷4月第10期作者:覃挺[导读] 进入中国经济改革与转型的新时期,土地制度改革工作进入深水区摘要:进入中国经济改革与转型的新时期,土地制度改革工作进入深水区,如何在土地制度改革过程中做好土地管理工作,有效提高土地利用水平,对土地资源实行优化配置,是我国土地资源管理部门长期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基于此,本篇文章对新形势下土地资源管理现存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形势;土地资源管理;问题;解决措施引言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承载着人类生产生活的各项活动,它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还存在着数量有限、不可再生的局限性。
现阶段,我国土地资源呈现出人多、地少、可利用人均耕地面积更少的状况,土地资源的管理与利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针对目前的状况,让更多人了解我国土地现状,参与保护土地,提高土地资源管理水平刻不容缓。
一、新形势下土地资源管理现存问题(一)土地资源管理体系相对滞后目前,我国土地资源管理利用过程中,由于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和农村区域的土地资源利用矛盾逐渐加剧。
从整体的情况来看,我国城市化进程已经成为历史的趋势,但是城市化的进行,势必造成农村土地资源的减少。
在这种情况下,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就需要更为专业和科学化。
专业和科学化的土地资源管理工作需要一整套完善有效的管理体系支撑,但就目前来看,建设项目规划和管理更新明显比土地管理体系优化的速度快。
一些地区的土地管理工作体系仍然沿用过去的框架,没有根据时代和市场的变化进行相应的创新和改革。
特别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导致人工土地管理工作的效率大为降低,其工作水平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
(二)土地资源利用率低土地资源管理与分配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与价值,进而难以有效发挥土地资源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不利于推动社会经济的高效发展,无法满足居民对生活环境的要求。
论我国城市土地一级开发运作模式
程 , 少土 地 一级 开发 过 程 中的 信 用风 险 和 法 律 风 险 。 减
【 关键词 】 土地一级开发 运作模式 我国城市土地一级 开发是伴 随着城 市土地储备 制度 的发 展而逐渐形成的新 的土地开发形式。土地储备制度是 由城市政 府委托机构通过征用 、 收购 、 置换等方 式 , 将土地使用者手 中分 散 的土地集中起来进行土地整理和开发 , 在完成一系列前期 开 发后 变成 可建设 的“ 熟地 ”根 据城市土地 年度计 划 , , 由土地管 理部 门通过招标 、 卖 、 拍 挂牌方式 有计划地将 土地投入市场 , 以 供 应和调控城市 各类经营性建 设用地需 求的一种 土地管理 制 度 。土地一级开发是实现土地储 备制度 的前提 , 土地储备 制度 是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的有效 手段 。
多、 建设用地的功能不断完善。在土地开发历史上曾出现过“ 三 通~平” “ 、五通一平” “ 、七通 一平 ” 甚至 “ 九通一平 ” 的概念 。目 前完备的土地 一级 开发 配套 的市政项 目主要包括供水 、供 电 、 电信 、 道路 、 天然气 、 供热 、 雨水 、 污水 、 和有线 电视 。 中水
等一系歹开发事项 , U 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
心一级 开发实施机构 由政 府财政专项 拨款 ( 国有股本 ) 或 进行
土地 一级 开发 ,开发 完成 后或将预 期 的熟地交 由土地管理部 门 , 向市场以招拍挂方式公开出让 。 面
1 改变土地权 属性质。政府确定土地供应计划 、 、 土地利用 年度计划和土地收购储备计划后 , 对涉 及的集体土地进行农转 用、 征收 , 对符合条件 的国有土地通 过无偿收 回 、 置换 、 收购等
3 土地平整及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土地平整 , 、 包括村民 ( 居
土地资源的综合开发与管理模式
土地资源的综合开发与管理模式土地资源是一个国家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
然而,在我国的土地开发和管理上,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土地资源的浪费、滥用、过度开发等,给环境和经济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因此,探讨土地综合开发和管理模式已经成为当前各方面关注的重要话题。
一、土地综合开发的概念及其意义土地综合开发,是指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将同一区域内的土地资源进行规划、调配、开发和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和综合效益的一种管理模式。
此方法可以有效整合土地资源,提高土地资源的价值和综合效益,将空间资源、地质资源、气象资源等各种资源有机整合起来,达到零浪费、最优配置等目的。
土地综合开发的意义,首先是可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其次,可以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扩大产业规模,创造就业机会和税收收入。
还可以保障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全面提升城乡居民的生活品质。
二、土地综合开发与管理模式的实践目前,中国土地综合开发和管理模式不断推陈出新。
由于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同地区的综合开发和管理模式也大不相同。
以下以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为例,进一步阐述土地综合开发和管理模式的实践。
1. 南昌市综合开发区南昌市综合开发区,是江西省委、省政府经过调研和论证后,于2003年3月正式批准设立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示范区。
该区位于南昌市东郊,园区规划面积161.59平方公里。
该区具有充足的交通和现代基础设施,依托区域特色、人才资源及地缘优势,拥有大量的创新型企业和高科技园区。
南昌市综合开发区实施了陆海新通道建设、铜锣湖生态旅游区建设、江西南昌国际会展中心建设、工业园区建设等一系列项目,有效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同时,园区还举办了一系列创科比赛、加速营、创新论坛等科技创新创业活动,吸引了海内外的科技创新人才和企业,进一步促进了园区的发展和创新。
2. 广东东莞石排镇广东东莞市石排镇,实施了“科技支撑、工业导向、生态生活、宜居购物、和谐社区、儒商文化”的“六个工程”,吸引了大量优质产业、资本、人才等资源,发展出航空产业、现代电子信息产业等大量高科技产业园区。
关于新时代城市更新市属企业土地整备开发操作规范
关于新时代城市更新市属企业土地整备开发操作规范为鼓励市属企业参与城市更新,重点推进连片“工改工”,明确市属企业土地整备开发实施路径和操作细则,根据《省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管理办法》《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快推动“三旧”改造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市人民政府关「深化改革全力推进城市更新提升城市品质的意见》《关于加快镇村工业园改造提升的实施意见》及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制定本操作规范。
第一条本市城市更新市属企业土地整备开发的总体要求是紧紧围绕建设省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实验区的总体目标,充分发挥市属企业引领作用,贯彻落实镇村工业园改造提升的工作部署,大力推进连片“工改工”为政府统筹掌控一批产业空间资源。
第二条本操作规范所称“市属企业土地整备开发”是指市属土地整备开发公司成立项目公司,由项目公司完成土地整备工作后,交由政府挂牌招商或收储。
市属土地整备开发公司是指由市委市政府明确以城市更新开发建设为主业的市属国有企业.市城市更新基金(简称更新基金)是指市城市更新发展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母基金)或其投资的子基金。
第三条市属企业土地整备开发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政府主导,产业优先。
市属企业土地整备开发是政府主导实施城市更新的重要模式,服务于市委市政府战略部署,深度参与城市更新拓展优化城市发展空间,将大力推进连片“工改工”、促进产城融合为主攻方向,助力我市打造产业新动能,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鼓励与镇街、村组集体、更新基金合作,通过“工改居商”项目收益反哺连片“工改工”。
(二)自主经营,市场运作。
市属土地整备开发公司及项目公司享有自主经营权,依据公司章程开展经营活动。
实行市场化运作,参考市场化补偿标准确定拆迁补偿方案,鼓励引入新型金融工具,吸纳社会资金,实施股权混改,形成市属国有资本控股、多元股权混合的土地整备开发格局,实现多方共赢。
(三)权责清晰,规范合理。
明确界定市属企业土地整备开发过程中各方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建立高效的市镇联动机制,强化正确引导,抓好统筹协调、规范项目实施、从严落实监管。
新时期提高土地利用水平的土地管理策略分析
新时期提高土地利用水平的土地管理策略分析摘要: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城市面积也在不断增加。
然而,随着城市面积的扩大,人均用地面积不足的问题逐渐显现。
土地资源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为更好地促进社会发展,有关部门应做好土地资源管理工作,提高土地利用水平。
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加强土地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水平。
关键词:新时期;提高;土地利用水平;土地管理;策略分析引言在我国经济改革转型的新时期,土地制度改革已进入深水区。
如何在土地制度改革过程中做好土地管理工作,有效提高土地利用水平,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是我国自然资源管理部门长期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实践,我国土地利用工作逐步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如土地流转机制、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等得到大力推进和发展。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我国土地利用总体水平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土地利用目标仍然滞后于现实。
在一些地方,低效闲置土地和违法用地现象依然突出。
特别是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许多城镇的土地规划利用具有很强的功利性,忽视了土地收益的可持续性。
在城市扩张过程中,造成了土地资源的大规模浪费,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1新时期土地管理的现状问题1.1缺乏完善的土地管理体系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建设项目不断增多。
在扩大城市建设项目规模的基础上,地方国土资源局缺乏完善的土地管理制度或管理模式落后,直接导致了城市建设项目用地紧张的局面。
当前土地管理不完善的主要原因在于管理者只走相对落后的道路,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没有科学技术的管理方法。
而相关管理者仍然采用传统的管理理念,这将导致土地管理得不到有效改善,土地利用得不到有效实现。
此外,在一定程度上,工作人员没有很好地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现行理论与原有的管理理念相违背,将极大地阻碍土地建设的顺利发展。
在土地管理方面,完善的土地管理制度可以大大提高土地利用率。
通过建立完善的土地管理制度,也可以起到监督工作人员日常工作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时期我国城市土地开发管理模式
摘要:新时期我国城市土地开发管理通过优化决策机制、土地管理流程、激励机制等一些列过程逐步增强了政府对土地开发管理的调控能力,引导和提高了公众对土地管理的监督管理和反腐力度,推动了新时期城市经济发展。
关键词:土地开发管理;决策机制;土地管理流程;激励机制中图分类号:f30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土地开发管理是为维护其土地所有及使用制度而对土地和土地开发所采取的对策与措施的活动过程。
新时期我国城市土地开发管理着重于增强政府对土地开发管理的调控能力,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城市规划,合理投放城市建设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抑制城市建设用地无序扩张。
在此同时,通过引导和提高公众对土地管理的监督管理,加强流程管理和激励管理制度,新时期城市土地开发管理模式有效的提高了土地增值使用,维护社会公平。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得以显现
一、新时期土地开发管理的决策机制进一步得到优化
过去,土地开发决策机制以行政主导为主,缺乏相关部门的参与也缺乏公众的参与。
虽通过网络信息及媒体的操作和传播,公众的参与程度逐渐有所提升,公平性和公开性得到了一定的保障,然而这种公平性和公开性还是受到了各方面的制约,不能迅速的融入土地开发决策机制。
新时期土地管理模式正在逐渐的建立或优化统一
土地开发管理决策机制。
一方面,土地部门、规划部门、建管部门、房管部门、环保部门等相关部门建立共同的决策目标,在这共同的决策目标之下树立各自部门的子目标;另一方面让公众参与到土地开发决策中来,使决策更符合公众的实际需求。
首先,合理配置决策权,土地开发管理模式由单一决策主体向多元决策主体转变。
在土地开发管理的决策中不再是由土地部门和规划部门来进行决策,而是把相关的部门以及公众纳入到决策机制中来,通过协调会等协调方式,听取相关部门和公众的建议,树立共同的决策目标,并在该目标下分配各自应实现的目标,保证目标的一致性。
此外,相关部门为决策相关的公众以及他们的代表提供参与决策,表达意见的机会,最重要和最实质的是,真正采纳他们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将其变为科学决策的有益元素。
其次,由功利决策思维向全面思维转变。
在一段时间里,受错误政绩观的引导,一些政府领导只把公权当功能,而不当根本;只看到任期内的成绩,而看不到这种成绩的后续效应和长远效应;只注重工作的表面文章,而不注重工作的实际内涵;只一心为自己的政绩增添数字表达的光彩,而不顾及群众对其质量的感受。
这种对自身切身利益的近视和对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整体利益的盲视,集中聚焦为决策的功利化思维方式。
这种错误的决策思维方式,是许许多多错误决策的思想根源。
在实践的运用中单纯追求 gdp 增长,忽视社会的协调发展;单纯追求发展的效率,忽视社会的公平,从而造成了城市的无序扩张并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这些问题加剧了经济、社会、环境的矛盾。
全面的决策思维就是要把历史、现实与未来相结合,不仅考虑当前的问题,还要尊重历史,结合未来,不能只顾眼前利益;全面的决策思维就是要把经济、社会、环境相结合综合考虑,不能只顾经济利益,而忽视了社会和环境利益;全面的决策思维就是要把应然性、可能性、现实性相结合,不能只从理想出发、脱离当地的现实基础、条件和能力的结果,科学的决策思维,要具有思想的前瞻性,结合应然性、可能性、现实性来综合考虑。
最后,由感性决策程序向理性决策程序转变。
一是建立健全调查研究制度。
调研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
要把调查研究作为政府决策的一个必经程序规定下来,通过座谈会、研讨会和深入基层等形式掌握实情,进行科学决策。
凡是未经调查研究,对决策信息掌握不真、不深、不全的,都不能形成决策意见。
二是建立健全专家咨询制度。
有关土地开发管理的重大事项,都要经过政府咨询机构的科学论证。
要运用前期预测、效益评估、公开招标、比选择优等科学决策方法,确保决策理念的先进性、导向的正确性、操作的可行性。
三是建立政府决策的论证制度。
建立一套能够确保政府决策依法科学进行的制度,包括科学性论证和合法性论证、可行性论证和不可行性论证,规定重大决策必须经过科技专家和法律专家咨询论证,并经权威部门审查。
二、新时期土地开发管理模式的土地管理流程得到优化
首先,新时期土地开发管理模式的流程目标在各部门共享的情况
下,消除流程中的非增值流程。
土地出让流程中的发改委备案子流程、规划部门核发规划设计要求子流程和规划部门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子流程都是非增值流程,对于下一个流程没有产生增值的效益。
这些非增值流程的存在,一方面降低了行政效率,另一方面可能为流程主体进行寻租提供了条件,因此,对于这类非增值流程,新时期土地开发管理模式进行了一些优化。
其次,在流程中加强部门间的协调,建立统一的部门间协调机制。
加强横向部门之间的协调,建立相应的部门协调机制,并对其作强制性规定。
逐步改善了原有部门间协调机制行政主导比重较大、等级性较强,部门主动协调配合较少等缺陷。
通过消除流程中的非增值流程以及在流程中建立统一的部门间
协调机制,解决了由于运行机制缺乏对部门之间协调合作的强制性规定而造成的流程中存在非增值任务的问题以及流程任务目标不
协调的问题。
在流程目标共享之下优化流程,使流程简单化,节约了时间,减少反复的工作,提高了流程的运作效率;消除了非增值流程中的腐败现象,使得流程的运作体现公正平等;建立统一的部门间协调机制,各部门可以通过相应的协调机制协调流程中的目标以及流程资源,对于制度间缺乏衔接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协调机制得以很好的解决,使得流程中各个子目标与总目标保持一致最终使得土地开发管理流程调控城市扩张的总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三、新时期土地开发管理模式进一步优化土地管理激励制度
优化土地管理激励制度,主要是指改革政府绩效评估机制。
第一,从以往的部门目标绩效评估目标走向流程目标为绩效评估目标。
以流程为中心进行绩效评估虽然同样要设置很多职能部门,但是在组织内部它更加强调各要素之间的横向关系,其评估的重点从部门转移到了流程。
基于流程的绩效评估,各部门把重点从部门目标转移到流程目标上来,开始对流程最终的结果负责,而不是各自为政,它重在强调业务及管理活动的全面性而不是分裂的、离散的活动,易使各部门和所有员工树立组织整体目标,通过树立流程前后环节相互服务的观念,减少部门本位主义以及部门层次目标与组织整体目标的不一致,强调整体最优而非局部最优。
这种转变有利于组织注重整个流程运作的连续和顺畅,减少管理层次,力求打破部门壁垒,降低运行过程中所损耗的成本。
基于流程的绩效评估是公共部门为适应新的竞争环境、提高战略规划和管理控制的有效性及组织效率而进行的一种制度安排。
第二,评估指标多元化。
以前对于领导干部的提拔上,片面地强调所谓政绩的作用,从而导致干部们相互攀比,你拆十万平方米,我就拆二十万平方米;你搞一个开发区,我就搞两个开发区。
这些干部只唯上,不唯下;只顾眼前,不知长远;只知有魄力,不知有规划;只顾自己的政绩,不顾百姓的感受,从而背离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因此要重新审视和制定政绩考核机制,改变以往的政绩观,改变唯 gdp 论的状况,重新设计和建立一种科学合理的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兼顾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绩效考核机制,进一步深化干部绩效考核制度改革。
绩效考核机制改革从偏重经济建设考
核向注重经济、社会、文化等全面考核转变;从偏重 gdp 考核向注重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民生指标考核转变;从偏重短期效应的考核向注重长期效应的考核转变;从偏重同一性、齐步走的考核向注重分类指导、循序渐进的考核转变;从偏重以领导评价为主的考核向注重领导评价与群众评价相结合的考核转变;从偏重职能部门的考核向注重职能部门考核与社会评价相结合的考核转变。
在考核指标上综合考虑经济发展状况、社会发展状况、社会稳定状况、居民生活状况和生态环境状况,形成一个多元的考核指标体系,改变以往唯 gdp 马首是瞻的作风。
通过改革政府绩效评估机制,可以解决由于目前的绩效评估机制以部门目标为绩效评估的目标以及绩效评估目标单一偏重经济发展的原因所造成的流程主体目标与流程目标不协调的问题,促使流程主体目标与流程目标相一致。
改革政府绩效评估机制,从以部门目标为绩效评估目标走向以流程目标为绩效评估目标以及评估指标的多元化,可以让相关部门关注流程的总体目标,改变各部门各扫门前雪的情况,使得相关部门在考虑经济发展的同时,关注整个社会的环境和社会发展,改变以往为了经济发展,不顾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最终引起城市的无序扩张的局面。
四、小结
新时期我国城市土地开发管理模式通过优化决策机制、土地管理流程、激励机制等一些列措施,建立起了以行政主导为主,相关部门和公众参与、运行机制可靠的土地管理模式,可以有效缓解或解
决了土地开发管理体制条块分割、职责同构和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等一些列问题,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