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实验(6)

合集下载

电子线路第10章

电子线路第10章
1.高频功放工作频率高,但相对频带却很窄 2.高频功放一般都采用选频网络作为负载回路, 3.高频功放要求有大的输出功率和高的效率。 4.高频功放则工作在丙类状态 5.高频功放利用选频网络来选出信号的基波分量,滤除 谐波成分。
10.2 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10.2.1 丙类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1. 调制特性
调制特性有集电极调制特性和基极调制特性两种。 调制特性有集电极调制特性和基极调制特性两种 (1)集电极调制特性: 是指在Ubm、VBB和R保 持不变时,谐振功放性 能随VCC变化的特性,如 图所示。由图可见,当 VCC由小增大时,放大器 将历经过压、临界、欠 压三种工作状态。工作 在过压区的谐振功放VCC 的变化可有效地控制集 电极回路电压振幅Ucm 的变化,这就是集电极 集电极调制特性 调幅原理。
丙类谐振功放的电压和电流波形
10.2.2 丙类谐振功率放大器的性能分析
在基极输入余弦电压ub的作用下,丙类功放中的放大管 将经历不同的工作区域,因此,放大器将工作在不同的 状态。 1.当基极输入电压的瞬时值ub不太大时,uBE≤Uth,管子 将截止; 2.当ub变大使uBE>Uth时,管子将导通。若ub的振幅Ubm不 太大,则管子导通时将一直处于放大区,这时称丙类功 放处于欠压状态;如果Ubm的大小恰好使管子导通时从 放大区进入临界饱和,则称丙类功放工作于临界状态。 3.如果Ubm很大,则管子导通时将从放大区进入饱和区, 于是称丙类放大器工作在过压状态。
图10.14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电路
(2)双击图10.14中的信号源XFG2,对其进行参数设置: 频率设置为1.5MHz;幅值设置为1V;波形设置为正弦波。 (3)双击图10.14中的示波器XSC1,对其进行参数设置; 时标设置为500ns/DIV。A、B两个通道均设置为5V/DIV。 (4)打开仿真开关,就可以观察信号输入、输出波形了 (5)在图10.14中,双击三用表XMM1,对其进行设置, 便可以从中读出被测试点的直流电压值。 (6)双击图10.14中的XBP1为波特图仪,适当调整各处 的参数设置值,可以得到一个便于观察的高频谐振功率放 大器电路的幅频特性曲线图。

第十章情绪的实验研究

第十章情绪的实验研究

第十章情绪的实验研究第十章情绪的实验研究第一节情绪实验研究中的变量人类存在着六种最基本、最原始的情绪(高兴、生气、伤心、害怕、惊奇和厌恶)两种基本的情绪研究策略根据一系列已知的情绪反应寻找引起这种反应的各种刺激(准实验研究)选择一种具体的刺激模式作用于有机体,确定所导致的情绪变化(实验研究)一、认知变量1、情境变量让被试直接处于某个情境中(战场上、飞行跳伞现场)让被试观看一个实际发生的情景(悦目的人像、紧张性电影、他人遭受电击)控制认知所依据的因素(期望)2、认知解释实验者操纵的对情境或其他情绪刺激的认知解释(真实的或虚假的)3、自我报告情绪状态量表情绪特质量表从形式上区分:情绪体验的直接提问形容词检核表等级评定量表(分化情绪量表)二、行为变量1、情绪性行为——在特定情绪状态下的典型情绪性行为2、情绪表现——身段表情、面部表情、言语表情3、完成行为——某种操作性行为(旷场反应)三、生理变量(一)研究方法1、损伤法2、电刺激法3、化学刺激法(二)生理指标1、皮肤电反应2、循环系统的指标(心跳或脉搏、血管容积、血压)3、呼吸(吸气呼气比率法、I分数法、次数法)4、语图5、脑电波6、生化指标测慌仪测慌仪又称为多项生理记录仪根据情绪与生理反应之间的关系而制成的生理反应指标综合测量仪器,它可以同步记录各项生理指标?包括心率、血管容积、呼吸、皮肤电反应与脑电波等两个测量指标对关键词的有意义或不正常反应对关键词的反应时间延长四、情绪研究的方法刺激-反应法刺激-反应法认为情绪是联系刺激和反应间的中间环节,通过刺激和反应间的联结来推测内部情绪。

–条件性情绪技术——根据条件化的结果来推断内部情绪–双跑道程序——改变其中某条跑道后出现奖赏的概率,观察被试通过两条跑道的时间,并推断相应的情绪状态(Amsel)。

评价优点–控制相当严密–程序内部可操纵的变量多–解决了研究伦理方面的难题不足–主观因素会干扰对实验结果的解释–只可用于研究情绪本身情绪诱导法情绪诱导法指研究者运用一定的方法直接操纵情绪状态,然后记录或观察积极或消极情绪下被试的各种心理、行为或生理指标,以探讨情绪和其他这些指标间的关系。

大学物理讲义(第10章气体动理论)第六节

大学物理讲义(第10章气体动理论)第六节

§10.6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 理想气体的内能和摩尔热容 在前几节中研究大量气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时,我们只考虑了分子的平动,对单原子分子来说,因为可被看作质点,平动是其唯一的运动形式.平动能是它的全部能量.但实际上,气体分子可以是双原子和多原子分子,它们不仅有平动,还有转动和分子内部原子的振动,气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能量应包括所有这些运动形式的能量,为了研究气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能量所遵从的统计规律,并进而计算理想气体的内能,需要首先引入自由度的概念. (关于自由度的概念在刚体部分已作介绍)一、自由度二、分子的自由度气体分子的情况比较复杂.按气体分子的结构可分为单原子分子、双原子分子和多原子分子.单原子分子可看作自由质点,有3个自由度.在双原子分子中,如果原子间的位置保持不变(称刚性双原子分子),那么,这分子就可看作由保持一定距离的两个质点构成,这时有5个自由度,其中3个平动自由度,2个转动自由度.多原子分子中,整个分子看作自由刚体,即这些原子间的相互位置不变,其自由度数为6,其中3个属平动自由度,3个属转动自由度.事实上,双原子或多原子的气体分子一般不是完全刚性的,原子间的距离在原子间的相互作用下,要发生变化,分子内部要出现振动,因此,除平动自由度和转动自由度外,还有振动自由度.但在常温下,振动自由度可以不予考虑.一般地说,如果分子由n 个原子组成,则这个分子最多有3n 个自由度,其中3个平动,3个转动,其余3n-6个为振动自由度.三、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在§ 10.3中已经证明了理想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能是kT m 23212=υ=ε平 因平动有3个自由度,所以分子的平动动能可表示为三个自由度上的平均平动动能之和,即222221212121z y x m m m m υ+υ+υ=υ 又按统计假说,在平衡态下,大量气体分子沿各个方向运动的机会均等,由此可知kT m m m m z y x z y x 2121312121213122222222=υ=υ=υ=υ⇒υ=υ=υ=υ)(也就是说,气体分子每一个自由度平均平动能相等,其数值为kT /2.可以认为平均平动能 3kT /2是均匀地分配到各个平动自由度上的.双原子分子和多原子分子不仅有平动,而且还有转动和分子内原子的振动.统计力学指出以上结论可以推广到分子的转动和振动.即不论哪一种运动,平均地来说,相应于分子每一种运动形式的每一个自由度都具有 kT /2的动能,这个结论就称为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其全面叙述应是,在温度为T 的平衡态下,分子任何一种运动形式的每一个自由度都具有相同的平均动能kT /2根据这个定理,对自由度为i 的分子,其平均能量为ikT /2,如以t 、r 和s 分别表示分子的平动、转动、振动自由度数,则分子的平均能量kT s r t )(221++=ε 式中s r t i 2++= ,s 前的因子2是由于振动除有动能外还有势能,且平均势能也占有kT /2的份额.对单原子分子t=3,r=s =0 ,所以23/kT =ε平;对非刚性双原子分子t=3,r=2,s=1 ,所以27/kT =ε平。

2020-2021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10章 压强和浮力附答案

2020-2021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10章 压强和浮力附答案

2020—2021学年(苏科版)物理:八下第10章 压强和浮力附答案 苏科版八下第10章 压强和浮力1、下面四个图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描述错误的A .甲图: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B .乙图,饮料上升到嘴里是吸力的作用C .丙图,气体的压强与它的流速有关系D .丁图,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2、如图所示,用一块轻质塑料片挡住两端开口的玻璃筒的下端,把玻璃筒竖直插入水中到一定深度,然后向玻璃筒内缓慢注入某种液体,当筒内液面高出筒外水面2 cm 时,塑料片下沉。

关于液体密度ρ液和水的密度ρ水的大小关系比较( )A .ρ液>ρ水B .ρ液=ρ水C .ρ液<ρ水D .不能确定3、如图所示是测量大气压强的装置,玻璃管长约1m ,槽内装有水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此装置是一个连通器浅水水下500m水下20m甲:斧头劈柴乙:吸饮料丙:口吹硬币跳栏杆丁:潜水装备76cm 水银真空大气压B .第一次利用此装置测出大气压强的科学家是帕斯卡C .玻璃管竖直放置时测出的大气压强一定为76cm 汞柱高D .将此装置从山脚移到山顶,管内外汞液面高度差减小4、粗细均匀、密度为蜡ρ的蜡烛底部粘有一块质量为m 的铁块,蜡烛竖直漂浮在密度为水ρ的水中,蜡烛露出水面的高度为H ,如图。

点燃蜡烛,直至蜡烛与水面相平、烛焰熄灭(假定蜡烛油不流下来),设燃烧掉的蜡烛长为L ,则HL 的关系是( )A .水ρρ蜡B .蜡水蜡ρρρ+C .蜡水水ρρρ-D .蜡水ρρ5、下列物体中不受浮力的是 ( )A .大海中航行的轮船B .空中上升的气球C .太空中运行的宇宙飞船D .水中下沉的石块6、如图所示为某校校园艺术节时气球悬挂一幅竖标语的情景。

已知气球的体积为8 m 3,气球(含内部所充气体)、标语及细绳的总质量为9 kg ,空气的密度为1.29 kg/m 3,g 取10 N/kg ,则系于地面拉住标语的细绳的拉力为()A .103.2 NB .90 NC .13.2 ND .193.2 N7、小敏将质量为160 g 的物体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当物体静止时,溢水杯中溢出130 cm 3的水,则物体(g 取10 N/kg) ( )A.漂浮在水面上B.悬浮在水中C.沉在溢水杯底部D.受到1.6 N 的浮力8、如图所示,一个未装满水的瓶子,正立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时,瓶子对桌面的压强为p 1,瓶底受到水的压力为F 1;倒立放置时瓶子对桌面的压强为p 2,瓶盖受到水的压力为F 2。

广东中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第十章-考点19 探究蚂蚁或其他动物的行为

广东中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第十章-考点19 探究蚂蚁或其他动物的行为

D 例分析
解析:动作、声音、气味叫做动物语言。蚂蚁的通讯 方式是靠气味,即利用了嗅觉,嗅觉感受器分布在触 角上,蚂蚁的触角具有触觉和嗅觉的功能。侦察蚁发 现食物后,会在沿途(纸片上)留下特殊的气味,其 他工蚁会沿着气味找到食物。如果当它们走过后,将 小纸片重新排列成圆形,并将食物放在圆心处,结果 蚂蚁沿着纸片上留下的气味绕着纸片转了多圈,在偶 然情况下找到食物。
D 典例分析
【例 2】蚂蚁是怎么样进行通讯的?某实验小组做了如下探究 实验(装置如图)。
①将三块小石头放在盛有少许清水的容器内形成三个小岛,小 岛间用两根等长的小木条连接起来,这样蚂蚁只能通过由小木 条搭成的“桥”从一个小岛到达其他的小岛; ②先将饥饿的蚂蚁放在B岛上,食物放在C岛上,A岛什么都不放, 发现蚂蚁经过几次寻找后,在C岛上找到食物; ③小组成员将连接BC岛的“桥”和AB岛的对换,结果发现蚂蚁 并没有爬向有食物的C岛,而直接爬向A岛。
K 考题回顾
3.(2015·广东省)下表是探究蚂蚁食性的过程, 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作出假设步骤的是( B ) A.步骤1:发现一群蚂蚁正在往洞里搬食物,心想蚂 蚁爱吃哪些食物 B.步骤2:根据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推测蚂蚁喜欢 吃甜食 C.步骤3:在一个培养皿的两端分别放上少许盐和少 许糖,放进蚂蚁进行探究 D.步骤4:通过几次反复实验,得出蚂蚁爱吃甜的食 物
K 考题回顾
1.(2019·广东省)小明在家里花瓶的积水中发现孑孓(蚊子的
幼虫)大量浮在水面,他推测这种现象跟空气或光线有关,于
是设计了下表实验方案(一段时间后记录实验结果),下列有关
分析错误的是( D )
组别
孑孓数/ 只
光线
细密铁丝网
实验结果 上浮数/只 死亡数/只

医学统计学:第十章 常用实验设计方法

医学统计学:第十章 常用实验设计方法
患者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随机数字 12 13 8 4 7 0 11 1 5 14 3 6 10 9 2 处理组别 丙 丙 乙 甲 乙 甲 丙 甲 乙 丙 甲 乙 丙 乙 甲
分组结果 甲组:4、6、8、11、15号
乙组:3、5、9、12、14号
和检验、Ridit 分析、有序变量的 logistic 回归 模型和有序变量的对数线型模型等。 (2)若比较各样本不同等级构成情况,用 2 检验。
14
4.双向有序且属性不同资料的比较 (1)若分析两变量是否存在线性相关关系时,用 等级相关分析或 Pearson 列联系数。 (2)若分析两变量是否存在直线变化趋势时,用 线性趋势检验。 5.双向有序且属性相同资料的一致性检验,用
丙组:1、2、7、10、13号
10
11
(二)统计分析
数值变量资料
1.两样本比较 (1)小样本时 ①两样本来自正态分布总体且总 体方差相等时,用成组设计的两样本均数比较的
t 检验;②两样本来自非正态总体或总体方差不
等时,通过变量变换使数据呈正态或方差齐后,
再用成组设计的两样本均数比较的 t 检验;若仍 达不到 t 检验的应用条件时,可选用 t' 检验或成
18 1 10 13 17 2 0 3 8 15 7 4 19 12 5 14 9 11 6 16
动物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随机数字 1 2 0 3 8 7 4 5 9 6 组 别甲乙乙甲乙甲乙甲甲乙
分组结果 甲组:1、4、6、8、9号小鼠 乙组:2、3、5、7、10号小鼠
17
随机分组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小鼠编号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化学教案(鲁科版)第10章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及实验热点第64讲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化学教案(鲁科版)第10章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及实验热点第64讲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第64讲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复习目标] 1.掌握常见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2.能综合运用物质的不同性质对常见的物质进行分离和提纯。

考点一物质分离、提纯的常用物理方法及装置(一)物质分离与提纯的区别分离将混合物的各组分分开,获得几种纯净物的过程提纯将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而得到纯净物的过程,又叫物质的净化或除杂(二)辨认下列五个装置的作用及使用注意事项1.固液分离(1)图1为过滤装置,适用于不溶性固体与液体的分离。

操作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2)图2为蒸发装置,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易溶性固体溶质,采用蒸发结晶;溶解度受温度变化较大的易溶性固体溶质,采用蒸发浓缩、降温结晶的方法。

注意在蒸发结晶操作中:①玻璃棒的作用:搅拌,防止液体局部过热而飞溅;②当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而不能直接蒸干。

2.液液分离(1)图3为分液装置,分离两种互不相溶且易分层的液体。

注意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由上口倒出。

(2)图4为蒸馏装置,分离沸点相差较大且互溶的液体混合物。

注意①温度计的水银球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②蒸馏烧瓶中要加沸石或碎瓷片,目的是防止暴沸;③冷凝管水流方向为下口进,上口出。

3.固固分离图5为升华装置,适应于某种组分易升华的混合物的分离。

1.过滤时,为加快过滤速度,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漏斗中的液体()2.根据食用油和汽油的密度不同,可选用分液的方法分离()3.用乙醇萃取出溴水中的溴,再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溴与乙醇()4.在蒸馏过程中,若发现忘加沸石,应停止加热立即补加()5.利用加热的方法分离NH4Cl和I2的固体混合物()6.制取无水乙醇可向乙醇中加入CaO之后过滤()答案 1.× 2.× 3.× 4.× 5.× 6.×1.利用物质的溶解度对物质进行分离、提纯图甲、图乙所示为一些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1)A点KNO3溶液是__________(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第十章 Mathematica 数学实验

第十章 Mathematica 数学实验

第十章Mathematica数学实验在学习了一系列的数学知识以后,如果我们能学会如何用计算机处理各类数学问题,则无疑使我们的数学应用能力有一个质的飞跃.用计算机处理各类数学问题,必须要有理想的数学软件. 在众多的数学软件中,Mathematica 以它的功能强大、应用面广、易学易用等优点得到了各国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高度认同.Mathematica是由美国科学家Stephen Wolfram主持的一个科研小组开发的. 它的语法规则简单,操作语言与人们的日常语言非常相近. 在功能方面,除数值计算外,强大的符号运算功能和制图功能使得它一直享有盛名。

由于Mathematica能给出问题的解析符号解,从而使得用户能用该软件方便地处理微积分、微分方程、线性代数和规划优化等各类问题. 现在,Mathematica软件已在工程、科研、教学等各个领域被广泛使用。

在大学生的数学建模活动中,Mathematica也是非常得力的工具.本章将通过与本书配套的22个精编的数学实验问题,介绍Mathematica的各种基本命令以及相应的需要注意问题。

对于每个实验问题,书中都列出了供参考的求解命令及其计算结果.初学Mathematica,建议不妨先将本书中的各个问题的求解命令一一模仿输入,看看能否在计算机上顺利通过,能否得到正确的计算结果;遇有问题时再查阅本书中的“实验须知”及“说明”栏等处的文字,或直接向指导老师请教. 及早开展人机对话是迅速掌握Mathematica的捷径。

预期学会本章基本内容只需4至6学时.Mathematica系统从1.2版开始,经过多次升级换代,目前最新的版本为5.1版本. 各种版本都未见有中文版本。

本书将依照Mathematica英文5.1 版介绍Mathematica的语句.这些语句绝大多数也适用于Mathematica较为早期的版本.§10-1Mathematica实验一基本运算、函数与作图一实验内容四则运算、基本初等函数的求值、代数式的化简、函数的作图.二实验目的能熟练地使用Mathematica进行四则运算;并能熟练地对初等函数进行求值计算和作图操作;会用“Simplify”语句对函数或代数式进行化简;了解分段函数的定义和作图命令;了解三维作图的命令.三实验须知1.Mathematica的启动:在Windows环境下,点击“开始—程序—Mathematica 5.1—Mathematica 5.1”,即可启动Mathematica,此时计算机的屏幕将出现如图10-1的窗口。

第10章(机翼与叶栅理论6-7)

第10章(机翼与叶栅理论6-7)

将式(1)、式(2)改写成标量形式:
v x av1 x bv2 x v y ' av1 y ' bv2 y ' v y ' ' av1 y ' ' bv2 y ' '
a
v x v2 y 'v2 x v y ' v1 x v2 y 'v2 x v2 y '
b
1 ' ' 2 ' ' ' ' K 1 ' 2 ' '
表示单位栅前速度环量变化所造成的栅后 速度环量的变化。
系数K、i0的物理意义 t→0,栅后速度方向不受栅前流动影响而保 持恒定,因此K=0; t→∞,视为孤立翼型,栅前、后足够远处 速度相同,因此K=1。 当t→0,b/t →∞时,流体无法穿过叶栅, 当t→∞,b/t →0时,流体完全穿过叶栅, 故特征系数K称为叶栅的穿透系数,0≤K≤1。
第六节 叶栅及叶栅特征方程
叶片式水力机械的转轮、导叶轮都由若干 个相同的叶片或翼型按相互等距离排列组 成,叶片或翼型之间将彼此相互影响。 按 照一定规律排列起来而又相互影响的叶片 或翼型的组合,叫做翼栅或叶栅。 叶栅理论的目的在于寻找叶栅与流体之间
相互作用的运动学和动力学规律,以及影
响这些规律的各种因素,是叶片式水力机
式(5)即为静止直列叶栅前、后流动的特 征方程。 上式中,Γ’’是圆柱流面出口处的速度环量, Γ’是进口处的速度环量,Q是两径向距离为 1的圆柱流面间的流量。
系数K、i0的物理意义 两个流量相同、绕流同一叶栅的不同流动, 它们的特征方程为:
1 ' ' K1 '(1 K )i0Q

第10章 超声检测实验

第10章  超声检测实验

第10章 超声检测实验实验一 超声检测仪的性能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超声检测仪的水平线性、垂直线性和动态范围等主要性能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用品1.仪器CTS-22、CTS-26 等。

2.探头:2.5P20Z 或2.5P14Z 。

3.试块:IIW 、CSK —IA 等。

4.耦合剂:机油。

5.其他:压块、坐标纸等。

三、实验步骤1.水平线性的测试(1)调节有关旋钮使时基线清晰明亮,并与水平刻度线重合。

(2)将探头通过耦合剂置于CSK —IA 或IIW 试块上,如图10-1的A 处。

(3)调微调、水平或脉冲移位等旋钮,使示波屏上出现五次底波B 1~B 5,并使B 1、B 5前沿分别对准水平刻度值2.0和10.0,如图10-2。

图10-1水平、垂直线性的测试 图10-2 水平线性的波形(4)观察记录B 2、B 3、B 4与水平刻度值4.0、6.0、8.0 的偏差值a 2、a 3、a 4。

(5)计算水平线性误差:%1008.0max ⨯=∆ba L (10—1)式中,max a —最大偏差量;b —水平全刻度值。

2.垂直线性的测试(1)将抑制旋钮调至“0”,衰减器旋钮应保留30dB 以上的衰减余量。

(2)探头通过耦合剂置于CSK —IA 或IIW 试块上,如图10-1的B 处,并用压块置于138 探头上,保持恒定压力。

(3)调节增益旋钮,使底波达示波屏满幅度100%,但不饱和,作为0dB 。

(4)固定增益旋钮,调节衰减器旋钮,每次衰减2dB ,并记下相应回波高度值,填入表10—1中。

(5)将波高实测值与波高理论值相比较,取最大正偏差d (+)与最大负偏差d (-)之绝对值之和作为垂直线性误差Δd,如下式所示:)()(d d d -++=∆ (10—2)3.动态范围的测试(1)将抑制旋钮调至“0”,衰减器旋钮应保留30dB 以上的衰减余量。

(2)探头置于图10-1中的B 处,调节增益旋钮,使底波B 1达满幅度的100%。

第10章局部阻力系数实验

第10章局部阻力系数实验

第10章局部阻⼒系数实验第10章局部阻⼒系数实验10.1实验⽬的和要求1.掌握测量局部阻⼒系数的⽅法;2.测量管道突然扩⼤、突然缩⼩时的局部阻⼒系数;3.了解影响局部阻⼒系数的因素10.2局部阻⼒系数实验的原理⽔流在流动过程中,由于⽔流边界条件或过⽔断⾯的改变,引起⽔流内部各质点的流速、压强也都发⽣变化,并且产⽣旋涡。

在这⼀过程中,⽔流质点间相对运动加强,⽔流内部摩擦阻⼒所作的功增加,⽔流在流动调整过程中消耗能量所损失的⽔头称为局部⽔头损失。

局部⽔头损失的⼀般表达式为gv h j 22ζ= (10-1)式中,j h 为局部⽔头损失;ζ为局部⽔头损失系数,即局部阻⼒系数,它是流动形态与边界形状的函数,即)(e R f 边界形状,=ζ,⼀般⽔流的雷诺数e R ⾜够⼤时,可以认为ζ系数不再随e R ⽽变化,可视作为⼀常数;v 为断⾯平均流速,⼀般⽤发⽣局部⽔头损失以后的断⾯平均流速,也有⽤损失断⾯前的平均流速,所以在计算或查表时要注意区分。

局部⽔头损失可以通过能量⽅程进⾏分析。

图10-1为⼀⽔流突然扩⼤的实验管段,在v 1图10-1 局部⽔头损失分析简图j h =gv v p z p z 2)()(2222112211ααγγ-++-+(10-2)式中,)()(2211γγp z p z +-+为断⾯1-1和2-2的测压管⽔头差;v 1、v 2 分别为1-1断⾯和2-2断⾯的平均流速。

管道局部⽔头损失⽬前仅有断⾯突然扩⼤(图10-1)可利⽤动量⽅程,能量⽅程和连续⽅程进⾏理论分析,并可得出⾜够精确的结果,其它情况尚需通过实验⽅法测定局部阻⼒系数。

对于管道突然扩⼤,理论公式为gv v h j 2221)(-= (10-3)由连续⽅程A 1v 1=A 2v 2,解出v 1或v 2代⼊上式可分别得gv A A h j 2122212)(-= , 21211)(扩⼤-=A A ζ(10-4)或 gv A A h j 2121221)(-=, 22121)(扩⼤A A -=ζ(10-5)式中,A1、A2分别为断⾯1-1和2-2的过⽔断⾯⾯积;1扩⼤ζ、2扩⼤ζ叫做突然放⼤的局部阻⼒系数。

第10章 三羧酸循环(孙军)

第10章 三羧酸循环(孙军)
目录
三、TCA循环的中间产物本身并无量的变化 TCA循环的中间产物本身并无量的变化
TCA循环的中间产物包括草酰乙酸在内起着催化 循环的中间产物包括草酰乙酸在内起着催化 剂的作用,本身并无量的变化。 剂的作用,本身并无量的变化。 不可能通过TCA直接从乙酰 直接从乙酰CoA合成草酰乙酸或 不可能通过 直接从乙酰 合成草酰乙酸或 其他中间产物;同样, 其他中间产物;同样,这些中间产物也不可能直 接在TCA循环中被氧化生成 2和H2O。 循环中被氧化生成CO 接在 循环中被氧化生成 。 TCA循环中的草酰乙酸主要来自丙酮酸的直接羧 循环中的草酰乙酸主要来自丙酮酸的直接羧 也可通过苹果酸脱氢产生。无论何种来源, 化,也可通过苹果酸脱氢产生。无论何种来源, 其最终来源是葡萄糖。 其最终来源是葡萄糖。
目录
(二)柠檬酸经顺乌头酸转变为异柠檬酸 • 此反应是由顺乌头酸酶催化的异构化反应。 • 由两步反应构成,(1) 脱水反应;(2) 水合反 应。
目录
(三)异柠檬酸氧化脱羧转变为α-酮戊二酸 • 异柠檬酸在异柠檬酸脱氢酶 (Isocitrate dehydrogenase)作用下, 氧化脱羧而转变成 α-酮戊二酸( αKetoglutarate)。
目录
第二节 三羧酸循环的反应过程
Reactions of Tricarboxylic Acid Cycle Reactions
目录
TCA循环是一个由一系列酶促反应构成的循环反 循环是一个由一系列酶促反应构成的循环反 应系统,在该反应过程中,首先由乙酰 乙酰CoA(主 应系统,在该反应过程中,首先由乙酰 ( 要来自于三大营养物质的分解代谢) 要来自于三大营养物质的分解代谢)与草酰乙酸 缩合生成含3个羧基的柠檬酸 缩合生成含 个羧基的柠檬酸(citric acid),再 个羧基的柠檬酸( ) 经过4 生成4 经过 次脱氢 、 2 次脱羧 , 生成 分子还原当量 分子CO2, 重新生成 ( reducing equivalent)和 2分子 ) 分子 草酰乙酸的这一循环反应过程称为三羧酸循环。 草酰乙酸的这一循环反应过程称为三羧酸循环。 的这一循环反应过程称为三羧酸循环

第10章无线通信基础.-无线传感器网络-王利强-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10章无线通信基础.-无线传感器网络-王利强-清华大学出版社
初始化与 RF 相关的信息;第二部分为发送数据和接收数据;最后为选择模块功能函 数。其中模块功能的选择是通过开发板上的按键来选择的,其中按键功能分配如下: • SW1 --- 开始测试(进入功能选择菜单) • SW2 --- 设置模块为接收功能 • SW3 --- 设置模块为发送功能 • SW4 --- 发送模块发送命令按键
10.1 简单点到点通信
• 4. 实验步骤 • 1) 相关操作 • (1)给智能主板供电(USB外接电源或2节干电池)。 • (2)将两个无线节点模块分别插入到两个带LCD的智能主板的相应位置。 • (3)将2.4G的天线安装在无线节点模块上。 • (4)将CC2530仿真器的一端通过USB线(A型转B型)连接到 计算 机,另一
• 3. 实验原理
• 1)实验说明
• 本实验主要是在学会了配置CC2530 RF功能基础上,一个简单无线通信的应用,该实验 可以用来测试不同环境或不同通信距离的误码率以及信号的强弱。完成本实验需要两个
模块,一个设置为发送模块,一个设置为接收模块;其中发送模块主要是通过板上按键
设置不同的发送参数,然后发送数据包。接收模块接收发送模块的数据包,然后计算误 码率和信号的强度。
第10章 控制器实验
本章要点
1 实验一 简单点到点通信 2 实验二 CC2530无线通信丢包率测试实验 3 实验三 802.15.4—2.4G各信道信号强度测试实验
10.1 简单点到点通信
• 1. 实验目的 • 学习配置CC2530射频参数,实现两个节点间的通信。 • 2. 实验设备 • (1)计算机一台(已安装集成开发环境)。 • (2)CC2530 USB仿真器一部。 • (3)无线节点模块两个。(选用OURS-IOTV2.2530物联网实验系统) • 3. 实验原理 • 1)实验说明 • 本实验主要是学习怎么配置 CC2530RF 功能。本实验主要分为 3 大部分,第一部分为

第6节 实验:用多用电表测量电学中的物理量

第6节 实验:用多用电表测量电学中的物理量
选择开关置于电阻“× 10”挡,由图示表盘可知,其示数为26 × 10 Ω = 260 Ω 。
考点二 多用电表的原理
【视角1】 单挡位欧姆表原理
例1 [2019·全国卷] 某同学欲将内阻为98.5 Ω 、量程为
100 A的电流表改装成欧姆表并进行刻度和校准,要求改装
后欧姆表的15 kΩ 刻度正好对应电流表表盘的50 A刻度。
可选用的器材还有:定值电阻0 (阻值14 kΩ),滑动变阻
器1 (最大阻值1 500 Ω),滑动变阻器2 (最大阻值
500 Ω),电阻箱 0~99 999.9 Ω ,干电池
= 1.5 V, = 1.5 Ω ,红、黑表笔和导线若干。
读出电表示数。
[解析] 因红表笔接内部电源的负极,则若测二极管的反向电阻时,将红表笔接二极管
正极,将黑表笔接二极管负极,读出电表示数。
OFF挡或交流电压最高挡
(6)测量完成后,将选择开关拨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位置。
[解析] 测量完成后,将选择开关拨向OFF挡或交流电压最高挡位置。
行欧姆调零,故选B。
(3)在用多用电表进行测量时,指针的位置如图所示,若
多用电表的选择开关处在以下表格中所指的挡位,请写出对
应指针读数。
所选择的挡位
指针读数
直流电压10 V
电阻“× 10”挡
[答案] 3.6 V; 260 Ω
[解析] 多用电表选择直流电压10 V挡,由图示可知,其分度值为0.2 V,示数为3.6 V;
第10章 恒定电流
第6节 实验:用多用电表测量电学中的物理量
实验技能储备
1.认识多用电表
(1)多用电表可以用来测量电流、电压、电阻等,并且每一种测量项目都有几个量程。

第10章 浏览器的安全性设置

第10章 浏览器的安全性设置

实验10-1:浏览器的安全性设置1.实验目的(1)了解Web浏览器各种安全性设置的含义,掌握IE浏览器安全性检查和设置的方法。

(2)了解浏览器影响计算机系统安全的主要方式,了解软件运行级别的概念,掌握浏览器运行级别的设置方法。

2.实验任务(1)运行IE浏览器,查看浏览器安全性设置的各个项目,并了解各个项目的含义。

(2)用IE浏览器链接一个Web站点(如sina,163等),然后改变IE浏览器的默认安全性设置,禁止客户端脚本程序,按F5刷新页面,查看页面显示有何不同。

(3)设置IE浏览器的运行安全级别为“基本用户”。

3.实验条件因特网连接,Windows XP/7操作系统,Web浏览器。

4.实验分析在Internet中,所谓上网浏览,本质上就是用户通过浏览器连接到Web服务器,Web 服务器解析URL,将相应的网页文件发送到客户端,网页文件在浏览器中打开显示。

在互联网环境中,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主要来自于网络病毒传播和木马、黑客攻击,其中很多情况是通过网页浏览发生的,对浏览器作安全性配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在上网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安全性的问题。

比如是否运行网页中的ActiveX控件,是否阻止网页在用户的计算机上保存Cookie,网页内容不能复制,用户输入的个人信息自动保存等,这些问题都涉及到客户端的计算机安全,可以通过浏览器的“Internet选项”对话框来进行设置。

上述对浏览器的安全检查和设置可以保证一些简单的安全保护,除此之外,还可以从操作系统层面设置浏览器的安全运行级别。

因为在操作系统中,所有的程序都有一个运行级别,不同的用户和程序运行级别具有对系统资源不同的操作权限。

例如,大多数用户以管理员身份运行IE浏览器,这样IE浏览器从系统获得一个不受限的访问令牌,可以对系统目录和注册表进行写操作,网页中的恶意代码也就是通过该种方式来破坏系统的。

5.实验步骤(1)Web浏览器的安全性设置所有的Web浏览器都包含“Internet选项”对话框,通过该对话框可以对浏览器的功能进行设置,例如:是否运行ActiveX控件、是否运行脚本程序等。

第10章 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的测定

第10章  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的测定
§10-1 数均分子量的测定
一、端基分析法
使用端基分析法测定聚合物分子量的条件:
1)聚合物必须是已知化学结构的线型或支链型 大分子; 2)大分子链端带有可供定量分析的基团; 3)每个分子链上所含的基团数量是一定的;
端基分析法测定聚合物分子量的程序:
1) 精确称量出试样重量W;
2) 测出重量为W的试样中端基的摩尔数nt; 2) 根据每个大分子链所带有的端基数X,得到试样 的摩尔数 n
实验仪器——小角激光光散射仪
1—注射器;2—激光器;3—倒向镜;4—衰减器; 5—透镜; 6—试样池;7—固定衰减器; 8—光电倍增管;
使用LALLS测定溶液的Relay因子(Rθ),其优点为 在小角度时(2~7o)可以省去角度外推。
(П/C)1/2 =(RT/M)1/2(1 +Г2C/2)
以(П/C)1/2 对C作图可得到直线 ,由直线截距 可以计算出分子量。
§10-2 重均分子量测定——光散射法
一、基本原理
光线通过不均匀介质时,会产生散射现象, 散射光的强度为:
cIo dn 2 I (r , ) (4 / N o r )n ( ) dc 1 / M 2 A2c
溶剂池
溶液池
半透膜
W /M C RT ~ RT M n1V1
C —— 溶液浓度g/ml; M —— 溶质分子量;

高分子溶液的П/C与溶液浓度C有关:
1 RT ( A2C A3C 2 ) C M
一般情况下取前两项即可:
1 RT ( A2C ) C M
以П/C 对C作图,由直线斜率可求得A2,由直线截 距可计算出分子量。 渗透压测量聚合物的分子量是一种比较好的方 法(方便、精确),该方法测量分子量的范围是 104—106之间,得到的也是数均分子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章实验(6学时)
1.验证性实验(满分80)
以下三个验证性实验都做。

(1)直接插入排序算法验证。

(2)快速排序算法验证。

(3)直接选择排序算法验证。

2.设计性实验(满分90)
用堆实现“稳定婚姻匹配问题”
①问题描述
n个男孩的集合M={m1,m2,…,m n},n个女孩的集合W={w1,w2,…,w n},若在每个男孩心中,n个女孩均有一个优先表(表示男孩对每个女孩的钟情程度,假设没有相同的),在每个女孩心中,n个男孩也有一个优先表(也不存在相同的)。

若最后没有人是单身,且是一夫一妻制,则称得到了一个婚姻匹配集合。

若这个婚姻集合中,不失一般性,设< m1, w1>、< m2, w2>是一个婚姻匹配中的两个有序对,且满足以下条件,则称其是一个稳定的婚姻:
●在m1的优先表中,w1比w2的优先级高,或在w2的优先表中,m2比
m1的优先级高。

●在m2的优先表中,w2比w1的优先级高,或在w1的优先表中,m1比
m2的优先级高。

条件(1)使得m1不会放弃自己目前的婚姻,或w2不愿放弃目前的婚姻,导致m1无法放弃目前的婚姻。

条件(2)使得m2不会(也无法)放弃目前的婚姻,因此这是一个稳定的婚姻匹配。

编写算法输出一个稳定婚姻匹配。

3.综合性实验(满分100)
考试日程安排与成绩统计
①问题描述
●现要安排考试的考表(即考试日程表),假设共有10个班的学生,要安
排10门必修课程的考试,必修课程是以班级来确定的,每个班各有3
门必修课,因此各班的考试科目是不相同的;安排考表的原则是:相同
课程采用统一的试卷,因此同一门课程的考试必须在相同时间进行,同
一个班所修的科目必须安排在不同的时间进行考试,以避免考试时间的
冲突。

并要求全部考试的日程尽可能短。

●要求对考试结果做统计和排序。

假设分别以编号0,1,2,3,4,5,6,7,8,9代表
10门要考试的课程,以B1,B2,B3,B4,B5,B6,B7,B8,B9,B10代
表10个班,每个人的信息包括学号、姓名、班级、各门考试课程成绩、
三门课程总成绩,每个班的学生人数自行设定。

要求设计一个简单的考
试成绩的查询统计系统实现以下功能:
✧显示学生考试情况
-按考试总分从高到底输出全体学生的信息。

-按照从B1到B10的班级顺序,分班级按照考试总分从高到底的顺序输出各班学生的信息。

-输出指定班的学生考试成绩信息。

✧统计学生考试成绩
-按总成绩统计出90分以上、80~89分、70~79分、60~69分、60分以下各分数段的人数,并按总分从高到低分段输出。

-根据指定的某们课程的成绩,统计出上述各分数段的人数,并按分数从高到低分段输出。

-统计并输出指定班级中总成绩或某一门课成绩的各分数段人数和每个人具体的信息。

✧查找学生成绩
-查找总分或某一门课程成绩的指定分数段的人数及学生的详细信息。

-查找指定班级中总分或某一门课程成绩属于某分数段的学生详细信息。

-查找指定学生(例如给定学号)的具体信息,包括:姓名、班级、各科分数、总分数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