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礼仪文化差异

合集下载

简述东西方礼仪文化差异

简述东西方礼仪文化差异

简述东西方礼仪文化差异
东西方礼仪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礼貌用语:在东方文化中,对长辈、客人或上司使用敬称是
非常重要的。

而在西方文化中,较少使用敬称,更多地强调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2. 礼仪规范:在交际场合,东方文化中讲究矜持和谨慎,尤其
是女性在公共场所往往会比较保守。

而在西方文化中,则更加注重公开和大胆表现自我。

3. 礼仪习俗:在节日和庆典等场合,东方文化中通常会进行一
些特定的礼仪活动,如拜年、叩头等。

而在西方文化中,则更多地强调节日氛围和欢乐气氛。

4. 饮食礼节:在餐桌上,东方文化中食品分配有严格的规定,
如长辈优先、男女有别等。

而在西方文化中,则更注重个体的选择和口味。

5. 礼物文化:在送礼物时,东方文化中更注重礼物的价值和象
征意义,如红色象征吉祥等。

而在西方文化中,则更加注重礼物的实用性和个人喜好。

总之,东西方礼仪文化差异体现在很多方面,但都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和合作。

中西方礼仪差异在哪些方面

中西方礼仪差异在哪些方面

中西方礼仪差异在哪些方面中西方礼仪差异在哪些方面由于文化体系的不同,中西礼仪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在国际交流中,东西方礼仪差异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尤其在当今东西方交流日益融合的时代,交流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双方对对方礼仪知识的了解程度。

因此,了解并掌握东西方文化中的礼仪差异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东方礼仪主要指中国、日本、朝鲜、泰国、新加坡等为代表的亚洲国家所代表的具有东方民族特点的礼仪文化。

西方礼仪主要指流传于欧洲、北美各国的礼仪文化。

那么东西方显著的礼仪主要有哪些呢?以下就讲为您介绍常见东西方礼仪差异。

东西方赞誉与反应语的差异案例:一位英国老妇到中国游览光,对接待她的'导游小姐评价颇高,认为她服务态度好,语言水平也很高,便夸奖导游小姐说:“你的英语讲得好极了!”导游小姐马上回应说:“我的英语讲得不好。

”英国老妇一听生气了,“英语是我的母语,难道我不知道英语该怎么说?”老妇生气的原因无疑是导游小姐忽视东西方礼仪差异所致。

西方讲究一是一,二十二,二东方人讲究的是谦虚,是凡事不张扬。

案例分析:对待赞扬,中国人往往使用“否认”或“自贬”的方式,以示谦虚,而西方人则往往采取“迎合”的态度表示感谢,或流露出十分高兴的情绪。

如一位外宾说:“Your english is very good”,中国人往往会说“My english is very poor”。

而西方人只需用“Thank you”来回答,简洁得体。

在国际商务来往中,一些翻译、服务人员在接受道歉时,习惯按照汉语说:“That is my duty”,让客人很不愉快,在英语里,这句话有“责任在身,不得已而为之”的意思。

东西方致歉语的差异中西方对致歉及其反应有着极大的差异。

按照中国人的心理和习俗,在亲朋好友、家庭成员之间得到帮助一般很少说“谢谢”,说了反而“见外了”,或者根本就不好意思,只是在心中默默地记住“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而西方人则把“Thank you”挂在嘴边,成了口头禅。

文化交流中西方的礼仪差异

文化交流中西方的礼仪差异

文化交流中西方的礼仪差异文化交流中中西方的礼仪差异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西方文化交流变得日益频繁,人们越来越关注中西方的礼仪差异。

礼仪作为一种文化的表征,在中西方文化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本文将探讨中西方在礼仪方面的差异,以期帮助人们更好地进行文化交流。

一、问候礼仪中西方在问候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

在中国,通常采用双手合十、鞠躬等形式,而西方则以握手为主流。

这反映了中西方对于个人空间的不同看法。

中国人讲究礼仪的表达方式更显尊重,而西方人更注重直接和亲近的交流方式。

二、婚礼仪式中西方的婚礼仪式也存在明显差异。

在中国,婚礼通常以喜庆的氛围为主,家庭成员和亲朋好友会大力参与。

而西方的婚礼更加注重个人的浪漫和独立。

西方婚礼通常在教堂举行,新娘会穿上白色婚纱,代表纯洁和祝福。

三、餐桌礼仪中西方餐桌礼仪上也存在诸多差异。

在中国人开餐时,主人通常会先劝酒,以示尊重。

而西方人在用餐时则更加注重餐具的使用礼仪,如刀叉的使用、折叠餐巾等。

同时,西方人注重个人的用餐顺序,不会过于关注他人。

四、交流方式中西方人在交流方式上也存在差异。

中国人注重言辞间的含蓄和委婉,善于运用间接表达方式,避免直接冲突。

而西方人更加注重直接和坦率的沟通,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这主要反映了中西方文化中不同的价值观和沟通方式。

五、礼物文化中西方礼物文化上也存在明显差异。

在中国,礼物的交流往往伴随着代表尊敬的红包,而西方则注重礼物的实用性和个性化。

西方人更加注重礼物的价值,追求独特和个人化的选择。

六、服装礼仪中西方在服装礼仪上也有诸多不同。

中国人在正式场合通常穿着传统的中式服装,注重色彩的含义和服装的庄重。

而西方人则注重穿着合适的商务或正装,强调干练和专业。

七、时间观念中西方在时间观念上也存在明显差异。

中国人注重人际关系和互动,追求和谐与稳定。

因此,中国人对时间通常更加灵活和弹性。

而西方人注重时间的精确度和效率,更加注重计划和准时。

尽管中西方在礼仪方面存在差异,但我们应该以尊重和包容的态度对待。

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有哪些

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有哪些

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有哪些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日益加快,跨国交际日益增多,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更是越发显露,这种差异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以下便是店铺为大家所带来的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希望各位会喜欢! 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一、服饰礼仪的差异西方男士在正式社交场合通常穿保守式样的西装,内穿白衬衫,打领带。

他们喜欢黑色,因此一般穿黑色的皮鞋。

西方女士在正式场合要穿礼服套装。

另外女士外出有戴耳环的习俗。

西方国家,尤其是在美国,平时人们喜欢穿着休闲装,如T恤加牛仔服。

当今中国人穿着打扮日趋西化,传统的中山装、旗袍等已退出历史舞台。

正式场合男女着装已与西方并无二异。

在平时的市井生活中,倒会看到不少人穿着背心、短裤、拖鞋等不合礼仪的服饰。

礼仪是一种文化,是文化就有纵向的传承和横向的借鉴与融合。

随着世界全球化不断加快步伐,经济、文化高速碰撞融合的大背景下,西方文化大量涌进中国,中国传统礼仪也不断受到西方礼仪文化的冲击。

如何保护中华民族传统礼仪,并去其糟粕,与西方礼仪进行合理有效的融合,成为人们不断思考和探讨的话题。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西礼仪文化必将会互相渗透,不断发展。

就拿餐饮方面举例。

现在中国饮食市场上洋快餐和西餐占了很大的比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和接受这些外来食品。

麦当劳几乎代表了一种文化时尚,成为美国文化在餐饮领域的标志。

与此同时,法国的贵族文化,英国的绅士文化也随着饮食而涌入中国。

随着中西饮食文化的交流,不仅带来了蛋糕、面包、鸡尾酒等西式菜点,也带来了西方一些先进的制作工艺和饮食方法。

这些都为古老的中国饮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当然我国悠久而灿烂的饮食文化在海外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几乎在世界各地都出现了大量的中国餐馆,中国菜日益受到各国人民的欢迎与喜爱。

比如北京烤鸭俨然已经成为外国人心中的地道美味。

但是在中西礼仪文化的融合过程中,中国人未免盲目热衷于西方,不自觉中陷入两个误区:其一,是拿西方的礼仪取代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

中西方文化礼仪差异

中西方文化礼仪差异
我们认为西方人对赞美的迎合方式不够谦虚, 显得自以为是;而西方 人则把我们的反应看成是自卑虚伪, 言不由衷。
P7
礼仪差异的原因之三:思维方式的不同
中国文化深受儒家和道教文化的影响,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以辩正和整 体思维为主要特征;西方文化是建立在古希腊的文化传统上,在思维 方式上以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和分析思维为特征。 E.g. 从中、西医的理论和实践上充分看出两种思维方式的不同。 - 中医认为人的各个部分器官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某个局部的病 症要通过对集体的整个调理,使用天地人相应相协的疗法。 -西医针对人体局部病症,究其病原,直接深入到细胞、血液、人体生 物分子、原子以及病菌、病毒。 中国文化没有绝对的宗教观念,使中国文化具有开放性,海纳百川, 没有对于异教的排斥,使得中国文化不与其他民族对立,而易于为其 他民族所接受;西方强调以自我意识为中心的,主张用理性和科学为 工具对于自然客体的利用和分析。
P19
解析:
• 案例中,上司Tom认为中国下属Jhon有一定的项目经验,有疑问就该当 面提出,既然没有任何异议,其间也没有找他商量,就说明胸有成竹 了,理应把项目做好。而John则认为项目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在于Tom 没有把要求说清楚,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也没有主动关心并给于指导。
• 案例中的矛盾集中反映了中西方人在工作放式沟通习惯上有区别。一 般说来,外籍老板不会告诉你具体应该怎么做,他们要求员工在实践 过程中自己总结经验。而中国人则习惯于由老板下达命令,把做什么 、怎么做、应该有什么结果统统告诉下属,然后由下属按部就班的执 行。同时,中方员工在没有听清楚或彻底理解老板的指令的时候,并 不善于主动提问,而是暗地里自己琢磨,按照自己的理解行动,当出 现问题时,他们会埋怨老板指令不清,而老板则认为,既然他当初没 有提出异义,说明完全理解自己的意图,之后有什么问题都理应由其 承担。

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超级完整版)

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超级完整版)
用餐氛围
vs
中国
在餐饮氛围方面,中 国人都喜欢热闹。很 多人围在一起吃吃喝 喝,说说笑笑,营造 一种热闹温暖的用餐 氛围。
餐饮氛围
Ⅱ.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food and Western food
选材差异
Ⅱ.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food and Western food
Ⅱ. The difference of the social
inteWrhcaot uargsoeodlawnegauthaegr e!! 交际语言的差异
去哪儿啊!
Ⅱ. The difference of the social intercourse language
goodbye
Ⅱ. The difference of the social intercourse language
点头礼:点头礼一般用于平辈和同级别的人之间,属于 比较快比较生疏的礼节。一般两人在路上行走相遇可以在行 进中继续施行点头礼,长官对部下、长者对晚辈答礼也可以 用点头礼。
吻手礼:吻手礼源于古代维京人用手 向其日耳曼君主递礼物的风俗,流行于欧 美上层社会,是一种仅对贵族已婚妇女实 施的礼节。吻手礼一般在室内举行,并且 仅限于手腕以下部位,一般是指背。
古代见面礼
• 平常礼仪:揖礼 长揖\拜
现代见面礼
• 平常礼仪:握手
西方见面礼
• 平常礼仪:拥抱 亲吻 吻手
中西礼仪
日常寒暄礼仪
在中国,在日常寒暄中饱含热情、嘘寒问 暖。比如:“吃了吗”,“去哪呀”。而西方 人一般倾向以个人为中心,重视保护个人的隐 私,因此通常不会谈及较私人的事情,忌讳直 接询问他人的年龄、婚姻状况、经济收入等。 一般只说“hello”,或是按照时间来说:“早 上好”、“下午好”、“晚上好”等

中国礼仪与西方礼仪的区别(精选5篇)

中国礼仪与西方礼仪的区别(精选5篇)

中国礼仪与西方礼仪的区别(精选5篇)中国礼仪与西方礼仪的区别篇11、在称谓和称呼方面,西方人的称呼通常是比较笼统的,通常一个称呼可以涵盖中国的很多个称呼。

例如西方人称呼男的为先生,称呼女的为女士或者小姐。

而“先生”一词在我国各类词典中的第一解释就是“教师”,是对教师最古老、最悠久的称谓,已经流传了几千年。

2、在见面交往礼节方面,中国人通常是见面喜欢点点头,握握手或行拱手礼,或者微微欠身然后握手,而西方人觉得欠身似乎显得自卑。

在西方,特别在欧美国家,拥抱礼却是十分常见的见面礼与道别礼,亲吻礼和吻手礼也是常见的西方见面礼。

握手礼来源于西方人类半野蛮半文明时期。

这种习惯逐渐演变成今天作为见面和告辞的“握手”礼节,被大多数国家所接受。

在我国,握手礼不但在见面和告辞时使用,而且还作为一种祝贺、感谢或相互鼓励的表示。

因此是社交中应用最广泛的致意礼节。

见面、道别时的礼貌演变到今天就是“你好”、“再见”两个短语,客气的顶多再互相握下手,在各种古怪疾病流行的今天显得简洁而卫生而又体面。

然而西方国家,见面就要先送贴面礼、亲吻礼和吻手礼,让我们很不习惯也不能接受。

3、在宴客方面,喝酒,历来被中国人视为做生意、交朋友等社交场合不可缺少的一环。

中国通常遵循的是酒杯不能空茶水不能太满,在西方人他们通常喜欢啤酒、葡萄酒,不喜欢劝酒,他们的行为会随女主人的动作而进行。

中国是一个酒文化大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酿酒工艺和人们赋予酒的美好寓意,使饮酒成为中国人宴请宾朋、交际应酬等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酒文化也令老外折服,使他们也对中国的白酒满怀好奇心,但他们对中国酒桌上的强行劝酒有多反感。

就如我们正常的中国人对老外的贴面礼排斥一样。

4、在禁忌与习俗方面,中国人不喜欢说4,觉得8非常吉利,而西方人不喜欢13。

中国人视4为不吉利,因为与“死”同音;而在荷兰语中4却是个喜庆的数字,因为与荷兰语“庆祝”一词的发言相近。

5、中国人通常以登门拜访表现他的热忱,而西方人在拜访前先要跟主人预约,忌突然造访。

中西餐的礼仪差异

中西餐的礼仪差异

中西餐的礼仪差异中西餐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饮食文化,它们在餐桌上的礼仪也有所不同。

中餐注重的是尊重和家庭的温馨感,而西餐则更注重礼貌和尊重餐厅的规则。

以下是中西餐的礼仪差异:一、坐席方式中餐餐桌上多采用圆桌,是因为圆形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象征。

而在西餐中,餐桌则多为长方形。

在中餐中,人们通常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饭后享用点心、水果等等。

而在西餐中,人们要按照主人的指示坐下,餐桌中心应该留出空间来方便服务员上餐具。

另外,西餐中使用餐巾来保持用户干净,而中餐则是选用纸巾或方巾,坐在垫子上及时擦拭嘴边。

二、餐具的使用中餐中倡导共享,通常是一大盘子上配以几个小碟,如葱花、酱油、豆腐等等,客人们轮流吃。

而在西餐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餐具,每个餐具安放的位置都有固定的顺序。

不同的西餐服务商会有不同的布置方式,但常见的安排方式是从外到里,逐层摆放餐具,同时每个餐具的用途都被清晰地标明,方便客人使用。

三、吃饭的步骤在中餐中,吃饭通常是一种轻松而有趣的体验,主人会为客人们端上丰富多彩的菜品。

人们在分享食物时会聊天儿、笑声不断,餐厅通常会钟爱“韵味”强的室内布局。

而在西餐中,人们的吃饭方式通常会比较正式。

人们要注意正式的礼节,像用餐时应该什么时候、怎样使用餐巾,什么食物用什么餐具等等。

同样的,人们在西餐中也要享受食物、但注意尊重,不提出太多个人的首选和不喜欢。

四、付账和离开在中餐中,通常由排位最高的那个客人付账。

在支付账单时,可以在被迫不悦的情况下“敬一杯”,称为“客气红拍”,表示感谢。

在西餐中,服务员通常会在客人取得最后一口饭或喝完餐酒时清除餐盘和酒杯,等待客人的离开。

如果你不确定是否要付账,可以问问客户端的主人。

总的来说,中西餐的礼仪差异主要体现在餐具的使用、用餐的步骤和付账的方式上。

但不论是中餐还是西餐,都有一些基本的社交礼节,比如不嘬嘴吃东西、说话前先咀嚼、感谢主人、不随意提出兴趣和嗜好等等。

礼仪的实现能够增加美食的味道,提高用餐的氛围,让用餐体验更加丰富深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关礼仪》
课程论文
题目:中西礼仪文化差异
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
部系:计算机系
专业:计算机应用
班级:10计算机2班
课程名称:公关礼仪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宋爽
董昊文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计算机系10计算机2班10030091)
摘要: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中国与西方国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联系变得越来越紧密。

无疑,社交礼仪将会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社交礼仪是在文化和社会交往的过程中形成的,因此,每个国家都有着建立在本国精神文化基础上的社交礼仪标准,也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这些礼仪的差异。

关键词:礼仪;文化;差异;融合
一.引言
礼仪、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规则,是一种语言,也是一种工具。

由于形成礼仪的重要根源――宗教信仰――的不同,使得世界上信仰不同宗教的人们遵守着各不相同的礼仪。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是唯一传承千年的文明和民族。

中国的礼仪,始于夏商周,盛于唐宋,经过不断地发展变化,逐渐形成体系。

西方社会,是几大古代文明的继承者,曾一直和东方的中国遥相呼应。

经过中世纪的黑暗,最终迎来了文艺复兴,并孕育了资本主义和现代文明,产生了现代科技和文化。

中西方有着截然不同的礼仪文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日益加快,跨国交际日益增多,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更是越发显露,这种差异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在中西礼仪没有得到完美融合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这些礼仪的差异。

二.语言习惯差异
在中国,谦虚被奉行为一种美德。

所以,在得到别人的赞扬时,中国人常以“哪里”、“不好”、“不行”、“还不够”等来回应。

这不符合西方传统,尤其是美国。

西方人会对别人夸奖做积极的回应,常说“Thank you”。

另外,中国人讲究贬己尊人,把自己的家叫“寒舍”,自己的作品叫“拙作”,称对方为“您”,对方的意见为“高见”、“宝贵意见”。

而英语中的敬语和谦词则非常少见,在英语环境里,不管谈话的对方年龄多大、辈份多长、地位多高,you就是you,I就是I,用不着像汉语那样用许多诸如“您、您老、鄙人”等敬谦语。

所以,在国际商务活动中,中国人的谦虚与贬己常常让西方人感到不礼貌。

行为语言差异也是语言习惯差异的一个重要方面,包括手势语、身势语、目光语、体距等。

在国际商务活动中,举手投足之间往往都能反映出不同的文化特性。

比如,商务礼仪中最常见的非语言习惯首推握手。

在西方国家,两人握手后马上松开,两人的距离也随即拉开;而中国人为了表示热情和尊重对方,常常握住对方的手久久不放,还十分满足的闲谈消磨时光,有时还往往拍打对方的肩和背,对此西方国家的人会觉得就窘迫不堪,他们认为体距太近会显得过于亲密。

三.宴客礼仪差异
中国人在餐桌上以劝酒劝菜为礼貌,劝客人多吃些多喝些,方显主人的热情好客,而西方人决不会勉强别人,客人往往随女主人动作。

主人一般询问客人是否想喝点什么,客人应如实回答,客人如果谢绝,主人也不再勉强。

中国人则会主动倒茶或拿饮料,且要不断加茶。

西方人以喝完为礼貌,面对主人不断加茶。

往往不知所措。

殊不知中国人的习惯是不能让杯子空着,客人杯子空着说明主人没招呼好客人。

四.服饰礼仪的差异
西方男士在正式社交场合通常穿保守式样的西装,内穿白衬衫,打领带。

他们喜欢黑色,因此一般穿黑色的皮鞋。

西方女士在正式场合要穿礼服套装。

另外女士外出有戴耳环的习俗。

西方国家,尤其是在美国,平时人们喜欢穿着休闲装,如T恤加牛仔服。

当今中国人穿着打扮日趋西化,传统的中山装、旗袍等已退出历史舞台。

正式场合男女着装已与西方并无二异。

在平时的市井生活中,倒会看到不少人穿着背心、短裤、拖鞋等不合礼仪的服饰。

五. 时间观差异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领域中,人们推崇一种环形的时间观念。

因此,中国人利用时间比较随意,比较灵活;西方人奉行的则是线形的时间观念,认为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

因此,他们的时间观念非常强烈,做任何事都有严格的日程安排,时刻保持“紧张”的时间观念。

这种差异表现在国际商务礼仪中,主要导致例如以下两个方面的中西差别:首先,在国际商务活动中,中国人不重视预约,有时候即使预约,也不严格遵守预约时间,而西方人则注重预约,且严格按照预约时间安排活动。

其次,在商务谈判中,西方人喜欢开门见山,且在谈判中不喜欢停下或者保持沉默,而是习惯于速战速决。

然而,中国人则喜好感情投资,喜欢宴请或者送礼物,在交杯换盏中达成一致,商务活动进程一般比较缓慢。

六.中西礼仪文化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与融合
礼仪是一种文化,是文化就有纵向的传承和横向的借鉴与融合。

随着世界全球化不断加快步伐,经济、文化高速碰撞融合的大背景下,西方文化大量涌进中国,中国传统礼仪也不断受到西方礼仪文化的冲击。

如何保护中华民族传统礼仪,并去其糟粕,与西方礼仪进行合理有效的融合,成为人们不断思考和探讨的话题。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西礼仪文化必将会互相渗透,不断发展。

但是在中西礼仪文化的融合过程中,我们不能盲目热衷于西方。

礼仪是一个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东西。

比如在青年中,举行外国式婚礼、过西方节日等等,都是不容忽视的倾向。

对西洋礼仪只是作为民俗知识了解一下无可厚非,如果趋之若骛,就失去了民族的自尊,本民族的传统礼仪也会被淹没。

其二,是把礼仪教育的重点集中在操作层面,比如鞠躬要弯多少度,握手要停几秒钟等等。

这些问题不是不可以讲,但如果只做表面文章,礼仪就成了空洞的形式主义。

不可否认,当今国际通行的礼仪基本上是西方礼仪。

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不仅仅是西方的实力强大,深层的原因在于西方人价值观的统一,在于西方人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认同和深刻觉悟。

这一切与基督教的社会基础密切相关,因为礼仪是宗教的重要活动方式,由于对宗教的虔诚信仰,西方人从小就接受这种礼仪的教育与熏陶,使得礼仪能够自然地表现在人的行为之中。

精神与物质、政治与文化的高度契合,使得人们获得高度的自信与优越感,正是西方人的自信与优越感赋予了西方文化强大的感染力,使其礼仪文化被视为世界标准。

对照我们现在的中国社会状况,我们与西方的差距是明显的。

中西方礼仪文化的融合,在我们今日中国,更多的还是借鉴西方。

但无论是借鉴西方的礼仪,或者是我们是自创一套自己的礼仪系统,这在形式上都不难。

难的是我们也能有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有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认同和深刻觉悟。

我们借鉴西方礼仪,不仅仅是要借鉴它的形式,更应当借鉴其内在灵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起自己的自信和优越感,才能确立我们的感染力。

民族的复兴不
仅是实力的复兴,更是一种文化的复兴。

只有别人也认同我们的文化,才能真正使我们的礼仪行于世界。

六.结语
中国今天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无论是物质,精神,文化各个方面,都急迫的需要一套完整而合理的价值观进行统一。

而礼仪文化无疑是这种统一的“先行军”,只有认清中西礼仪文化的差异,将二者合理有效的融合,方能建立适合中国当代社会的礼仪文化体系,达到和谐社会的理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