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品鲁迅杂文的艺术性
【推荐下载】试论鲁迅杂文艺术性赏析
[键入文字]
试论鲁迅杂文艺术性赏析
鲁迅先生是我国现代杂文的开拓者和先驱者,也是利用杂文开展现实斗争的人物典范。
本文从鲁迅先生杂文的艺术性角度进行赏析,试论鲁迅杂文艺术性赏析的详细内容请看下文。
一、鲁迅先生前期杂文的艺术性
鲁迅先生对其杂文的自我评价是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锢弊常取类型(《伪自由书前记》)。
从不留面子上可知其爱憎分明,有诗一般的浓烈感情;从常取类型上可见其形象性和典型性,有诗的特质。
鲁迅作为伟大的思想家,需要经常性地思考问题,然而,同时也是文学家的鲁迅在论及时事进行思想表达时,怎会满足于一般说理和程序推论?其会通过形象思维,捕捉艺术形象,开创生动感人表达方式,寄情理于其中。
鲁迅的杂文有运转自如的辩论和得心应手的擒纵,其逻辑思维能力极强。
并且逻辑力量不单是罗列理论,更有诗情画意的文字表达。
所以说,鲁迅先生前期杂文在艺术性上拥有诗的因素和形象性特征。
比如,鲁迅先生的《灯下漫笔》,其表达阶级对立思想时语言形象而不抽象。
因此在我们目前,还可以亲见各式各样的筵宴,有烧烤,有翅席,有便饭,有西餐。
但茅檐下也有淡饭,路旁也有残羹,野上也有饿殍;有吃烧烤身价不资的阔人,也有饿得垂死的每斤八文的孩子。
由此可见语言的形象性和写实性。
对比鲜明强烈,并可借以突
1。
鲁迅杂文的艺术价值
鲁迅杂文的艺术价值1.批判性、否定性、攻击性的特色鲁迅强调的是杂文的“批评”功能,翻开鲁迅的16本杂文集,我们看到的就是一部不停息地批判,论战,反击……的思想文化斗争的编年史:从《热风》开始的对封建礼教、旧传统的批判,与复古派的论争,一直延续到《且介亭杂文末编》对国民党政府的法西斯专政的抗议,对中国共产党内的“左倾”路线的反击。
鲁迅杂文所显示的这种“不克厥敌,战则不止”的不屈精神,从根本上有违于中国文化与中国士大夫文化知识分子的“恕道”、“中庸”传统,集中的体现了鲁迅其人其文的反叛性、异质性。
但鲁迅从来也没有后悔自己的选择,批评是因为不满,不满也就是希望能有所改进,也正是这一点体现出了其进步性。
鲁迅杂文所达到的难以置信的批判广度,以及为人所难以接受的批判的深刻性与尖锐性,正是根源于他的“立人”的理想与彼岸关怀。
看不到鲁迅杂文里的批判背后的理想,否定中的肯定,也同样难以真正接近鲁迅杂文的否定性的特质。
2.在“反常规”的“多疑”思想烛照下批判的犀利与刻毒鲁迅的批判,不同于一般的思想评论,在于他把自己的批判锋芒始终对准人,人的心灵与灵魂,他最为关注,并且全力揭示的正是人们自身也未必能觉察到的隐蔽的心里状态。
如杂文《论“他妈的”》,鲁迅在国人习以为常的“国骂”背后看出了封建等级、门第制度所造成的扭曲的而不免卑劣的反抗心理。
他说出了人们所不想说、不便说的,而且一针见血,所以就显得刻毒、毫不留情。
鲁迅杂文突破了习惯思维,鲁迅的杂文同样违反“常规”的联想力。
它能够把外观形式上离异最远,似乎不可能有任何联系的人和事联结在一起,总是在“形”的巨大反差中发现“神”的相通,从而构成了鲁迅杂文的基本联想或想象模式。
如《小品文的危机》中文人雅士的小品文“遍满小报的摊子上”,与“烟花女子已经不能再弄堂里拉扯她的生意,只好涂脂抹粉,在夜里到马路上来。
”鲁迅联想力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他对“历史”与“现实”的联系的独特感受与发现,历史的鬼魂与现实的活人的“循环叠合”构成了鲁西南杂文的另一个基本的联想模式。
浅析鲁迅杂文的语体特征
浅析鲁迅杂文的语体特征摘要:鲁迅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也是一代语言大师。
他的作品不仅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精确地运用语言的典范。
鲁迅在他的一生中,特别是后期思想最成熟的年月里,倾注了他的大部分生命与心血于杂文创作中。
他说杂文必须“生动、泼辣、有益,而且也能移人情。
”又说杂文必须“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血路的东西。
但自然,它也能给人愉快和休息。
”鲁迅把他充沛的才情、感兴与想象力融入杂文中,而且表现的比其他作品更加直截了当。
因此探析鲁迅杂文的语言风格是了解他的思想、阅读理解他的其他作品的最好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鲁迅;杂文;语言风格引言鲁迅的杂文语言是具有独特艺术审美性和思想深刻性的话语方式。
他在语言的创作中主要体现为利用“陌生化”的语言策略激发语言的活力,创造出形象新颖的语言形式,同时善于抓取類型,刻画出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使议论和形象相结合,在“反常规”的“多疑”思维的烛照下表现出犀利、刻毒的语言风格,并且善用反语、夸张等幽默讽刺手法,亦庄亦谐,庄谐并出,往往三言两语就能刻画出敌人的“鬼脸”,语言简洁峭拔,充满幽默感。
鲁迅是中国现代的语言艺术大师,为了发挥杂文的现实批判和艺术审美功能,他对杂文语言进行了一系列的创造,为中国文学创造了“杂文”这一富有生命力的文体范式。
下面就鲁迅杂文语言风格上的特点,谈一下自己学习的点滴体会。
一、“陌生化”的语言策略鲁迅杂文语言的创造,首先表现为“陌生化”语言策略的运用。
在鲁迅那里,口语、欧化语、文言、方言成为其杂文语言的基本要素,这一特点不仅是创作者作为“历史中间物”所留下的历史印记,而且是他发挥主观创造性,对文学语言所采取的一种积极、主动的“陌生化”的策略。
鲁迅认为,传统汉语中的许多东西意思十分难懂,语义又不够严密,这种语言经过几千年的运用,尤其是与传统文化中的没落腐朽部分相结合,极大的扼杀了语言的生命力。
因此,要创造出新的、富有活力的语言形式,运用它进行社会批判和文学创造,就必须对现有的语言进行创造和革新,大胆吸收中外语言中富有表现力的部分,同时经过自己的有机化合,在对传统语言的背离即“陌生化”中,创造出新的语言形式。
略论鲁迅杂文的修辞艺术-文档
略论鲁迅杂文的修辞艺术鲁迅的杂文,幽默、犀利、辛辣、隽永,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这些鲜明的特色,都与其运用讽刺的艺术密不可分。
讽刺在鲁迅的杂文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讽刺技巧娴熟的运用,使他的杂文达到了无人企及的最高峰,而他的讽刺艺术优势主要是通过夸张、反语、比喻、对比、仿词等修辞手段来实现的,下面试做赏析:1、夸张鲁迅认为,夸张决不能脱离现实,是将平常的不合理的人和事,通过夸张的艺术手法再现出这些人和事的真实来使人觉得可笑,从而达到讽刺的效果。
如鲁迅在《论第三种人》中将“死抱着文学不放的”第三种人,夸张地说是“恰如用自己的手拨着头发,要离开地球一样。
”这种夸张把那些认为文学可以超越阶级的第三种人的不符合现实的思想展现出来,产生了喜剧性的讽刺效果。
再如《偶战》中,为了批判国民党所谓的“正当舆论”,鲁迅用了绍兴地区一个名叫“群玉班”的戏班,名不符实,演戏没人看的夸张的歌谣将国民党不得人心讽刺得体无完肤。
“台上群玉班,台下都连忙关门,两边墙壁都扒塌,连忙扯得牢,只剩下一把馄饨担。
”在《娜拉走后怎样》中:“中国太难改变了,即使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流血,而且即使有了血也未必一定能搬动。
”通过夸张把中国人安于现状的“国民性”弱点充分地展现出来,给予有力的讽刺和鞭挞。
2、反语反语又叫“倒反”、“反说”或“反辞”等,即“说反话”,运用和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带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这种修辞格常用于表达愤怒和憎恨的思想感情,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鲁迅曾经说:“我因为自己好作短文,好用反语,每遇辩论,辄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迎头一击”。
譬如在《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啊!中国军人杀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这里运用的“文明人”、“伟绩”和“武功”都是反语。
把帝国主义者称呼为“文明人”,既揭露出帝国主义者创造杀人武器,又批判了军阀独裁用帝国主义枪炮杀害女学生的罪行。
浅议鲁迅杂文艺术成绩
浅议鲁迅杂文的艺术成绩内容提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的杂文地位超级重要。
他的杂文具有反封建主义文化传统、反对军阀统治、反对人民群众受压迫的现实。
他的笔就像一支枪,与反动仇敌展开了斗争。
在他的杂文中,能看出所表现的具有国民性、议论性等深刻批判性。
现代杂文由鲁迅开创,他在杂文上所取得的艺术成绩,我将以自己的观点加以浅议。
关键词:批判性、国民性、议论性、讽刺、抒情艺术、形象、逻辑思维。
鲁迅后期杂文简况鲁迅杂文以1927年为界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鲁迅按照那时主客观情形,选择了杂文作为自己创作的主项,为此花费了最大的精力.他在1935年末的《且介亭杂文二集·跋文》中说:“我从在《新青年》上写《随后感》起,到写这集子里的最末一篇止,共历十八年,单是杂感,约有八十万字。
后九年中的所写,比前九年多两倍;而这后九年中,近三年所写的字数,等于前六年。
”这原因也正如他自己说的:“此刻是何等迫切的时候,作者的任务,是在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应或抗争”,是感应的神经,是攻守的手足。
”①面对着三十年代政治战争”,所以“匕首”、“投枪”似的杂文,便成了他最主要的战斗武器。
这时,由于他已能熟练地运用马列主义,他的目光更为灵敏,能够穿透复杂社会现象的厚壁,使他的杂文如虎添翼,在思想斗争、文艺斗争中成为使仇敌望风披靡的利刃。
鲁迅杂文的重大成绩杂文是鲁迅一生中运用最多的文学形式。
鲁迅的杂文在新文学发生、进展中都起了极重的作用。
由于中国现代文学进展的特殊境遇,也由于有了鲁迅,杂文这种形式终于跻身现代文学的殿堂,占有一席之地。
一、鲁迅杂文是一部生动形象的近代、现代中国社会史。
他象一名高等画师般,在相当的广度、深度上,在评论社会的进程中画出了特按时期中国的历史面貌。
从《热风》到《且介亭杂文末编》,记录了新文化运动时期两种思想的搏斗;记载了人民公共与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新军阀的浴血战斗,描画了大革命的风云变幻的时期风貌;也能够看到从“五卅”到“九一八”、“一二八”,一个民族的逐渐奋起,与强暴外敌的斗争;许多杂文本身是三十年代反文化“围剿”的产物,同时也在一些篇章中看到对反革命的军事“围剿”的揭露。
鲁迅杂文思想艺术的特质
鲁迅杂文思想艺术的特质第一篇:鲁迅杂文思想艺术的特质鲁迅杂文思想艺术的特质一、强烈的批判性、否定性、攻击性的特色鲁迅的杂文集是一个不停息的批判、论战、反击的思想文化斗争的编年史。
二、反常规的杂文思维和犀利的杂文笔调。
鲁迅的批判,不同于一般的思想评论,他最为关注并全力揭示的是人们的隐蔽的、甚至自身也未必自觉意识的心理状态。
三、“社会相”与形象化他的思路起点总是具体的个别的人与事。
而又是将个别人、事置于时代、社会、历史的最大时空下,进行剖析与开掘,以一种非凡的思想穿透力。
看到这一具体人、事所代表、暗示的一种普通性特征。
四、自由创造的杂文语言鲁迅杂文的语言是自由无拘束、而且极富创造力的。
一方面,他自由驱使中国汉语的多种句式;或口语与古文言句式;或排比、重复句式的交叉运用;或长句与短句、陈述句与反问句的相错等。
另一方面,他故意违反规范用语,打破语法规则,制造一种不和谐的“拗体”取得荒诞奇绝的美学效果。
第二篇:略论鲁迅杂文讽刺艺术略论鲁迅杂文讽刺鲁迅的杂文取材广阔,形式自由;短小精悍,语言精炼,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结合和完美统一,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其中讽刺是其杂文艺术的重要特征,经常与夸张、反语、幽默等结合起来,巧妙运用,使之表达深刻的道理和高度的思想内容。
鲁迅认为“‘讽刺’的生命是真实;不必是曾有的实事,但必须是会有的实情。
所以它不是‘捏造’,也不是‘诬蔑’;既不是‘揭发隐私’,又不是专记骇人听闻的所谓‘奇闻’或‘怪现状’。
”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他又说:“现在的所谓讽刺作品,大抵倒是写实。
非写实决不能成为所谓‘讽刺’;非写实的讽刺即使能有这样那样的东西,也不过是造谣和诬蔑而已”。
鲁迅的杂文以写实为基础,往往抓住现实生活中某一类人或集合并提炼某一集团论调的特点,或勾勒动物形象,或采集社会事件加以概括,进行讽刺。
鲁迅杂文的讽刺艺术之一是夸张。
“甚至于夸张,却确是‘讽刺的本领”它把日常生活中“不合理、可笑、可鄙,甚而至于可恶”,但又是“常见的,平时谁都不以为奇的”人或事,“用了精炼的,或者简直有些夸张的笔墨”艺术地写出某一群人的真实来,有意识地夸张被讽刺对象的某一方面,使其特点格外突出,以达到讽刺的目的。
论鲁迅杂文地艺术特征
论鲁迅杂文的艺术特征【摘要】鲁迅的杂文取材广阔,形式自由,短小精悍,语言精炼,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结合和完美统一,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鲁迅杂文在思想内容方面堪称“现代中国的百科全书”,在艺术形式方面也具有鲜明的特色,他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生动的形象性、浓郁的抒情性、强烈的讽刺性、语言的独创性。
【关键词】鲁迅杂文形象性抒情性讽刺性鲁迅是现代杂文的奠基人,是《新青年》作家的主将,又是《语丝》派的坛主之一。
他的杂文内容十分广泛,思想深邃,理论含量异常丰富。
他的前期杂文分别收入《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四本杂文集,后期有《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等十本杂文集。
此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集外集拾遗补编》中也有许多杂文。
鲁迅的杂文,是以议论为主的文学散文,是辩证的理论思维和情感形象的审美思维的互相统一和有机的融合,在思想内容方面堪称“现代中国的百科全书”,在艺术特色方面也具有鲜明的特色,主要体现为生动的形象性、浓郁的抒情性、强烈的讽刺性和语言的独创性。
一针砭和隽永―生动的形象性鲁迅曾对自己杂文的艺术手法有一个基本的说明:“我的坏处,是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锢弊常取类型”,因此,他的杂文并不局限于描写这一个具体的人与事,而使它具有历史的概括性和普通性,成为这一类人和事的图象和标本,这就是鲁迅所说的“常取类型”。
他的杂文的形象创造不是通过行动和对话来刻画完整的人物性格,它“所写的常是一鼻,一嘴,一毛”,它的方法是多样化的,借助想象、联想创造出那些带有比喻和象征性的形象和意象,如“落水狗”、“叭儿狗”、“夏三虫”、“二丑”等形象。
鲁迅在这方面的笔力,就像名画师的速写,寥寥几笔,然而逼真,传神。
他抓住对象特点描绘出来的形象,经常给予读者以永不磨灭的印象。
例如他根据帮闲文人的行径,惟妙惟肖地勾画了二丑的嘴脸。
【现代文学】简析鲁迅杂文的思想艺术特质
【现代文学】简析鲁迅杂文的思想艺术特质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鲁迅的杂文不仅是现代中国社会,政治,历史,法律,宗教,哲学,道德,文学,艺术,乃至于经济,军事…的“百科全书”。
而且以其对中国现代国民的文化心理,行为准则,价值取向,以及民性,民情,民俗,民魂的真实、生动而深刻的描绘,成为一部活的现代中国人的“人史”。
鲁迅的杂文具有某种不可重复性。
鲁迅杂文的这种“个人性”体现了“文学现代性”的基本特征,从而具有某种典范意义。
鲁迅杂文的思想艺术特质批判性、否定性、攻击性的特色鲁迅把杂文分为“社会批评”与“文明批评”两类,所强调的正是杂文的“批评”内涵与功能。
鲁迅杂文所显示的这种“不克厥敌,战则不止”的不屈不挠的批判精神,集中体现了鲁迅其人其文的反叛性,异质性。
现代知识分子与他所生活的现实世界有着一种不相容性,“批判”是他们与现实惟一的联系点,他们的基本任务就是不断揭示现实人生,社会现存思想文化的困境,以打破有关此岸世界的一切神话。
鲁迅在他的杂文中所达到的难以置信的批判广度,以及为人所难以接受的批判的深刻性与尖锐性,正是根源于他的“立人”的理想与彼岸关怀。
在“反常规”的“多疑”思维烛照下批判的犀利与刻毒鲁迅的批判,不同于一般的思想评论,他把自己的批判锋芒始终对准人,人的心理与灵魂:这就是一种文学家的观照。
如《论“他妈的”》,从中国人习以为常的“国骂”背后,看出了封建等级,门第制度所造成的扭曲而不免卑劣的反抗心理。
“推背式”的思考方法,即“正面文章反面看”,如《小杂感》鲁迅杂文于常规之外,另辟蹊径,别处心裁,打开了全新的思路,如《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嵇康,阮籍之毁坏礼教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却是爱之过深的表现。
鲁迅杂文中的基本联想模式之一:在“形”的巨大反差中发现“神”的相通。
如《小品文的危机》,文人雅士的小品文与烟花女子的生意。
鲁迅杂文中的基本联想模式之二:历史的鬼魂与现实的活人的“循环叠合”。
杂文思维中的“个”与“类”鲁迅杂文所采取的方法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而有意排除了为这一点所不能包容的某人的其他个别性,特殊性,从中提炼出一种社会类型。
谈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
谈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提到鲁迅,我们不仅会想到《呐喊》、《彷徨》两部小说集及其笔下独具特色的人物形象,还会想到他那战斗力极强的杂文。
鲁迅一生共出版杂文集16部,近700篇,计140万字,而这些杂文的形式又是多样的,除了辩论形式外,有的用抒情形式,鲁迅的杂文是一座难于跨越而至今还无人能够跨越的高峰,他开创了杂文创作的一个崭新的时代,在他的影响下,现代杂文在30年代就进入繁荣期,“左联”的刊物和其他许多进步的文学刊物,都刊登了大量的鲁迅杂文作品,以他为旗帜,在当时左翼文坛上涌现了一大批追随他效法他的左翼杂文作家群。
他们的杂文创作风格相似。
这种文学现象,一些学者文人称之为“鲁迅风”,可以说,鲁迅的杂文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无论是语言、形式、内容还是标题的使用,都具有独特的风格。
1 标题的悬念艺术一篇文章,最先与读者见面的就是标题。
好的标题富有吸引力,能唤起读者阅读文章的兴趣。
鲁迅作为文章大师,从不轻易设置文章的标题。
纵观鲁迅的杂文,每个标题无不体现了他的精巧构思,从而使标题与文章相得益彰,作品内容与形式两臻其美。
鲁迅的杂文之所以能深受读者的欢迎,震撼人们的心魄,这主要来之于作者卓越的艺术表现力,同时也与作者精湛的标题艺术密切相关。
巧设悬念,就是鲁迅杂文标题艺术的一个显著特点。
鲁迅独创性的将文学创作中的这一技巧运用到了杂文标题之中,故意在标题中设置悬念,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如《登错的文章》这个标题就十分奇特,当读者一看到这个标题时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什么“文章”?为何“登错”了?结果将会怎样?这不能不引发读者的浓厚兴趣,给人以强烈的悬念,促使人们非看内容不可,待看完全文方解其意。
原来作者是借当时少年刊物上登载岳飞、文天祥的故事,嘲讽了国民党反动派言行不一的丑态:这两位人物“做现在的少年们模范,却似乎迂远一点”,而应该“励现在的文官武将,愧前任的降将逃官”,对国民党反动派出卖国家、屈膝投降的罪行也进行了猛烈的鞭挞。
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
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一,批判性,否定性,攻击性特色。
鲁迅先生认为杂文工作者的任务是在“对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和抗争”顺次翻开鲁迅14本杂文集,就可以看到一步都不停息的批判,论战,反击的思想文化斗争的编年史:例”五四“时期与复古派争论的《热风》:五四后对中国历史国民性的解剖《坟》鲁迅先生“不克厥敌,战则不止”不屈不挠的批判精神,从根本上有违雨中国文化和中国士大夫知识分子的“恕道”、“中庸”传统,这的体现了鲁迅先生其人其文的反叛性和异质性二,在“反常规”的“多疑”烛照下批判的犀利与刻毒。
鲁迅的批判不同于一般的思想评论,他把自己的锋芒始终对准人,人的心理与灵魂;这就是文学家的关照而且正如鲁迅先生自己说的“我的习性不太好,不肯相信表面上的事情”,常有“疑心”因此他最为关注的并且要全力揭示的,正是人们所隐蔽的,甚至自身也未必完全自觉意识的心理状态。
鲁迅先生的杂文;《论“他妈的”》,就是从中国人习以为常,见怪不怪的“国骂”的背后,看出了封建等级,门第制度所造成的扭曲而不免卑劣的反抗心理三,杂文中思维的“个”与“类”鲁迅曾说过“我的坏处,。
是砭固弊常取类”这就是说,鲁迅的思维的起点总是具体的,个别的人与事但是他以一种非凡的思想穿透力,快刀斩乱麻的迅速切入本质,做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整体概括,将这一个提升为这一类的标准,同时又保留着形象,具体的特征,成为个与类的统一,其中《论“费厄泼赖”应当缓刑而言》鲁迅先生就概括出了叭儿狗的形象。
四,鲁迅杂文的主观性,自由创造的杂文语言。
鲁迅先生宣称;我的杂文“不过是,讲我所遇到的,所想到的,所要说的,一任它怎样的浅薄,怎样的偏激,有事便都用笔写了下来。
就如悲喜时节的歌哭一般,那时无非借此来释愤抒情”这就是说鲁迅先生杂文确实是由某一处在客观人事印发的,但他所关注和表现的,却是作者自己的主观反映。
五,自由创作的杂文语言。
与思想的天马行空相适应,鲁迅杂文的语言也是自由无拘而极富创造力的,在《记念刘和珍君》中鲁迅先生把抒情表一发挥到极致,另一方面,鲁迅杂文反常规,不合语法制造了一种不和谐的拗体张爱玲:以《金锁记》为例分析其小说的艺术特色1,对灰色人生,凡俗饮食男女的非英雄人物的关注2,喜欢参差对照3,语言绝对可以称的上富丽堂皇名词解释1,新歌剧《白毛女》:《白毛女》是由贺敬之丁毅执笔的一部现在民族的奠基之作,故事来源于晋察冀边区流传的一个关于“白毛仙姑”的传说,属于民间创作,带有浓厚的传奇色彩,,提炼出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主题,是民间文化,五四新文化与革命文化三者的融合全新2,七月诗派:是在艾青的影响下,以理论家兼诗人胡风为中心,以《七月》及以后的《希望》《诗垦地》《泥土》《呼吸》等杂志为基本阵地而形成的诗人群体。
小度写范文[鲁迅杂文命名的艺术 鲁迅杂文的语言艺术] 鲁迅杂文的语言特点模板
[鲁迅杂文命名的艺术鲁迅杂文的语言艺术] 鲁迅杂文的语言特点鲁迅杂文的艺术特点是什么?不用太详细鲁迅杂文的艺术特点1、鲁迅的杂文却具有高度的说服力,长篇的论证严密,短篇的一针见血,都能在有限的篇幅里,把道理说得清楚、充分、深刻。
2、鲁迅杂文擅长分析,他的论辩能制强敌于死命,揭露矛盾的方法也多种多样。
3、鲁迅在运用逻辑思维来揭露事物的矛盾时,经常通过艺术形象来表现。
寥寥几笔,逼真传神。
4、鲁迅经常运用书本或自己创造的故事来构成形象,表达思想。
鲁迅的形象化手法,都表现了贴切、平易、新鲜的特点。
5、鲁迅杂文的感情力量,特别表现在讽刺上。
他认为:“‘讽刺’的生命是真实;不必是曾有的实事,但必须是会有的实情。
6、鲁迅还有一部分杂文,通过“曲笔”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总之,鲁迅的杂文,形式丰富多彩,手法不拘一格,莫不清新独创,给予读者以隽永的艺术享受。
鲁迅杂文重要篇章的主要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急求)你好,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方法鲁迅的杂文是有极强烈的战斗性的,这种战斗性借助于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强烈的艺术魅力而表现出来,它是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通过具体材料的和谐统一。
鲁迅说,杂文必须“生动,泼辣,有益,而且也能移人情。
”①又说:杂文必须“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但自然,它也能给人愉快和休息”②。
鲁迅总是在首先强调杂文的思想性、战斗性的同时,也强调它的艺术感染力,强调它必须通过生活的形象和语言的魅力给读者以艺术的享受。
自然,它给人的愉快和休息,决不是抚慰和麻痹,而“是休养,是劳作和战斗之前的准备”,它是统一于战斗也是为了战斗的。
所以这跟艺术至上主义者强调的所谓艺术,存在着根本的区别。
鲁迅对杂文提出了卓越的观点,这是他长期的创作实践的概括,他的全部杂文完美地体现了这些观点。
下面,我们将着重分析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方法。
杂文是政论的一种艺术的表现,它要求一种逻辑力量。
但鲁迅的杂文却具有高度的说服力,长篇的论证严密,短篇的一针见血,都能在有限的篇幅里,把道理说得清楚、充分、深刻。
鲁迅杂文艺术浅论
鲁迅杂文艺术浅论向太绪文新学院汉语言文学教育准考证号:150109306970 指导教师:张原成内容提要鲁迅是开拓我国现在杂文的先驱,也是运用杂文参加现实斗争的典范。
鲁迅的杂文,是鲁迅主要的战斗武器之一,又是一种能够给读者“愉快和休息”的艺术作品。
内容博大精深,它是将独特的情感与思辨议论有机结合的以讽刺幽默为主要手法和风格的散文。
众所周知,鲁迅写作这些杂文,经历了将近20年的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他的思想和杂文艺术都是发展的,因此本文就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加以研究鲁迅杂文艺术。
关键词鲁迅杂文形式表现手法风格杂文是不是一种新兴的文学形式?关于这个问题,鲁迅自己就曾经说过其实,杂文也不是现在的新货色,是古已有之的。
凡有文章,倘若分类,都有类可归,如果编年,那就只按作成年的年月,不管文体,各种都夹在一处,于是成了杂。
鲁迅的这一看法,是有我国古代文学的大量创作和理论批评作根据的。
早在南北朝时代,著名的文学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论述文章体裁时就用了杂文这一名称,把宋玉的《对味》、枚乘的《七发》、扬雄的《连珠》以及汉以后的典诰誓问、览略篇章、曲操弄引、吟讽谣咏等,并归杂文之区,同时又认为甑别其义,各入讨论之城。
这种归类是否科学暂且不论,但他已看到有许多体裁的作品,是可以放在一起,称之为杂文,又可以分门别类加以研究的。
一鲁迅杂文从初创到成熟时期的特色五四新文化运动激发起沉思中的鲁迅的热情,投身到火热的斗争中去,用笔参加战斗,除创作小说、翻译外,还写杂文。
一九二五年十一月,鲁迅出版了第一个杂文集《热风》,收入一九一八、一九一九年在《新青年》上发表的随感录二十七篇和一九二一年到一九二四年在《晨报副刊》上发表的随感录式的短文十四篇。
所以,从一九一八年到一九二二年间,可说是鲁迅杂文艺术的初创时期,也可说是《热风》时期。
下面从思想内容、表现手法和风格三个方面来谈。
《热风》的思想内容,有的是对于扶、静坐、打拳而发的;有的是对于所谓保存国粹而发的;有的是对于那时旧官僚的以经验自豪而发的;有的是对于上海《时报》的讽刺画而发的;有的是对于所谓‘虚无哲学’而发的;有的是对于上海之所谓‘国学家’而发的;有的是泛论。
浅谈小品鲁迅杂文的艺术性
明强烈 ,并可借 以突 出矛盾 的典型化特征 ,通过热烈爱 士 ”, “活泼 、勇敢 ,很打 了几次大仗”的同时 ,客观
憎惊醒读者 ,为下文将 “中国的文明” 比作 “人 肉的筵 地指 出了刘 的 “活泼 ,有时颇近于草率 ,勇敢也有失之
宴”做好铺垫 。
无谋 的地方” ,并且 “几乎有一年多 ,他 没有消失掉从
天空如浩 瀚海洋 。本 文仅从鲁迅先生杂文 的艺术性角度 爱人呀 ’的鞋子 ,虽然后来 自说 因为 ‘止于礼仪 ’,未能
进行赏析 ,望能借一斑 而窥知全豹 。
进攻到底 ,但那些 胡思乱想 的 自白 ,究竟是大胆 的。就
一 、 鲁 迅 先 生前 期 杂 文 的艺 术 性
是诗 ,除论 客所 佩服 的 ‘悠 然见 南 山 ’之外 ,也 还有
鲁迅先生后期杂文愈加全面和深刻有力 。在 《三 闲 其大体 的清。”纵然后来两人因思想差异弄得 “几乎已经
集 ·序言 》中 ,其 提出 “一 向是相信进化论 的”,然而 无话可谈”, “不过 ,半农的忠厚,是还使我激动的。”
1927年血的事实却让其思路 “因而轰毁 ” ,之后 1928年
由此可见 ,鲁迅先生后期杂文艺术性 的最大特点就
餐 。但茅 檐下 也有淡 饭 ,路旁 也有残 羹 ,野上 也有饿 在知 同代之人论当今 之世 时 ,更 多地显示 出了全 面 、辩 殍 ;有吃烧烤身价不资的阔人 ,也有饿得垂 死的每斤八 证地看 问题的艺术性 。l:t ̄n在 《且介亭杂 文二集 ·忆刘
文 的孩子 。”由此可见语言的形象性和写实性。对 比鲜 半农君 》里 ,鲁迅在肯定刘 是 “《新青年 》里 的一个 战
[2]鲁迅.灯下漫笔[M].1925.
欣羡 时 ,鲁 迅却 写道 : “但 在全 集里 ,他却 有 时很摩
谈鲁迅杂文中笑话的运用艺术
谈鲁迅杂文中笑话的运用艺术作者:李艳来源:《成才之路》2011年第17期摘要:鲁迅先生的杂文,在鞭挞丑恶时,无一不带嘲笑的口吻,“红肿之处,艳若桃花,溃烂之时,美如乳酪”的“国粹”。
用笑话作比,飞跃联想,把抽象的事物说得浅显明白,饶有兴味,使人们在笑谈中潜移默化领会作者的主旨。
运用笑话的审美触角,造成喜剧性矛盾,激发人们的情感,提升人们的爱憎,增强人们的战斗力量。
笑话在文章中就像川菜的麻辣或酸味,让人开胃。
刺激食欲,增添了杂文锐利的思想性和独立的逻辑力量。
关键词:笑话作比;飞跃联想;审美触角;喜剧性矛盾;鞭挞丑恶;逻辑力量;立论;意旨一、运用笑话作比,领会作者主旨用笑话作比,飞跃联想,把抽象的事物说得浅显明白,饶有兴味,使人们在笑谈中潜移默化领会作者的主旨。
古今中外许多有名的文学大师,在写作时很注意运用轻松的笑谈,以使深奥抽象的道理形象化。
古罗马诗圣贺拉斯就说过:“汉笑谈真理又有何妨呢?”歌德说:“生活之树常青,而理论则是灰色的。
”作为以生动、活泼见长的杂义,当它喻人以理的时候,能否使它出离“灰色”,使之常青多彩呢?鲁迅先生就这样认为:“外国的平易地讲述学术文艺的书,往往夹杂些闲话或笑谈,使文章增添活气,读者感到格外的兴趣,不易于疲倦。
”(《华盖集·忽然想到(二)》7页)鲁迅在其创作实践中,就十分注意这一点。
在笑谈中,作者理性的泰然、睿智的思想火花,得到平易朴素的显现,笑话成了引人走向豁朗的曲径,使人们从侧面或背面去接近真理,唤醒道德。
正如阿·托尔斯泰所说:“笑话不是语言游戏,而是以非常洗练的方式来叙述各种事实的冲突。
”如日本有一则笑话,是一位公子和渔夫的问答:“你的父亲死在哪里的?”公子问。
“死在海里的。
”“你还不怕,仍旧到海里去吗?”“你的父亲死在哪里的?”渔夫问“死在家里的。
”“你还不怕,仍旧坐在家里吗?”鲁迅先生在讲了这个笑话之后,用了极为简洁的两句话,点明所要批评的对象,并加以评说:“今年,北平的马廉教授在教书,骤然中风,在教室里逝去了,钱玄同教授便从此不上课,怕步马廉教授的后尘。
浅谈鲁迅杂文中的艺术风格
浅谈鲁迅杂文中的艺术风格作者:吴亚兰来源:《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7年第10期【摘要】鲁迅的杂文,独树一帜,风格多姿。
艺术上呈现着绚烂的色彩,即使是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从修辞技巧、语言风格两方面来分析鲁迅杂文的讽刺艺术。
【关键词】鲁迅杂文讽刺艺术特色鲁迅在战斗的一生中,曾经运用过多种文学样式作为战斗武器,然而,杂文是他从事革命斗争的主要武器。
在文中,他以“情”动人,以“理”制胜,多用冷嘲热讽的方式进行社会批评和政治批评,泼辣而幽默的讽刺,是构成鲁迅杂文战斗力和艺术魅力的重要因素,同时,鲁迅杂文的讽刺手法是多种多样的。
一、修辞技巧1.夸张。
鲁迅杂文通过艺术的夸张手法,使讽刺对象浓缩或突显,坏的显得更坏,丑的显得更丑,,以达到讽刺的目的。
如在《张资平的小说学》一文中用“A”符号,夸张地描绘出专写黄色三角恋的张资平的卑劣灵魂,造成极强的讽刺效果。
2.对比。
对比是鲁迅杂文中常用的手法之一,他通过鲜明的对比来显示反动阶级的假、丑、恶的真面目。
如《不知肉味和不知水味》一文中,列举了同时出现的极不相干的两件事加以对比,通过对比,把国民党反动派表面宣扬“王道”“仁政”,实际上却不顾人民死活的虚伪本质揭示出来。
3.反语。
反语从表面上看是肯定和赞美,而实际上是否定和讽刺,这种手法往往用来表达憎恨和愤怒的感情,具有强烈的效果。
他好用反语,在文中往往以貌似肯定的话,迂回驳斥敌论。
如在《拿来主义》一文中,说道: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挂过去,叫“发扬国光”。
就用了两个表示否定的引号,形成反语,“发扬国光”实为“送去”即媚外求荣。
还有“活人代替了古董,这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其中“进步”也是反语,实为“倒退”。
“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丰富”和“大度”都是反语,因为“丰富”本指物品多,“大度”本指气度宽宏,豪不计较。
而反动政府实际并不“丰富”,也无力“大度”,其中的蔑视、嘲讽之意显而易见。
鲁迅杂文的讽刺艺术
2011年04月事,宁愿少卖几个钱,财政少一点收入,留下几间房子,用作社区的学习、开会、开展活动的场所,让同在一个小区的居民,有空到这里走走,坐坐,让他们真切地感到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大家”,让更多的问题在这个“大家”里,通过心对心的交谈、沟通得以顺利解决。
第二,采取多种方式,充实社区人员队伍,加强社区工作力量。
重视加强社区组织建设,挑选思想素质好、事业心强及具有较好工作能力的人员担任社区干部。
同时,根据管理范围和开展工作需要,从离、退休队伍中挑选身体健康、热心公益事业并具有某些方面特长的人员,担任长期的或是某项特定事项的工作人员。
另外,还可聘请社会热心人士帮助开展某项特定工作,也可以接受假期返乡或是待业大学生参与社区实践活动,让他们将所学的文化知识、技术专长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
尤其可以探索组织、发展志愿者队伍,建设社区工作的有生力量,一方面为开展社区工作提供人力保证,另一方面让那些精力充沛却感到无所事事的社区居民的生活更加充实起来,更重要的是还可以为各级组织、各部门、单位培养、锻炼实用人才,使他们走上正式工作岗位后,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实际工作需要,可谓是两全其美。
第三,有的放矢地引导、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如组织学习会,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学习政治时事、政策、法律等,邀请当地的法律工作者作普法讲座,或邀请有关人士作形势、任务报告等,帮助社区居民拓宽眼界,提高认识,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也可以组织恳谈会,采取一对一的或众人帮一人的方式,倾听他们的心声,疏导他们的思想,排解隐藏在他们内心深处的纠结。
有些问题,说不定创造一个合适的环境,让他们心平气和地倾吐出来,郁闷也就消除了;有的问题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事人怎么说都想不通,可是听的人听着听着,很快云开雾散了,于是,你一点拨,他一开导,问题也就解决了。
第四,努力给社区居民创造就业半就业的机会。
社区组织要鼓励、支持社区居民就业参与经济活动,可以向辖区范围内的企业、单位推荐就业人选,也可以向辖区居民介绍就业岗位,同时,还可以引进或培养一些经纪人来社区办一些小作坊,搞一些小加工等,让需要就业的社区居民得到就业或半就业。
鲁迅杂文集对鲁迅杂文的思想与艺术评点
鲁迅杂文集对鲁迅杂文的思想与艺术评点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他的杂文集《鲁迅杂文集》是他创作生涯中的一部重要作品,集结了他的许多杂文以及对当时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
本文将对《鲁迅杂文集》中的鲁迅杂文的思想与艺术进行评点。
一、鲁迅杂文的思想鲁迅的杂文主要关注社会现象和人性问题,他对传统文化以及现代社会的冲击和矛盾深感忧虑,因此,他在杂文中表达了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对旧社会的不满以及对人性的反思。
1. 批判封建制度鲁迅在杂文中经常揭示封建制度下的陈旧观念、道德束缚以及对劳动人民的剥削。
他以冷嘲热讽的语言,让人们看到封建统治者和传统道德的虚伪和欺骗。
例如,在《阿Q正传》中,他通过对阿Q的塑造,揭示了封建传统下人性丑陋的一面。
2. 不满旧社会鲁迅对旧社会的不满主要体现在对社会不公正现象的揭露,他对社会阶级和等级制度的批判尖锐而犀利。
他以饱含愤怒的笔触,揭示了旧社会给普通人民带来的困苦和不幸。
例如,在《故乡》中,他描述了故乡的一切都被城市的统治者剥夺的情景,让人们感受到强烈的不公正和无奈。
3. 反思人性鲁迅在杂文中对人性进行了深入的反思,探讨了人性中的善恶、懦弱和崇高。
他通过对人的思想动机和道德行为的揭示,让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
例如,在《药》中,他通过主人公潮州人的遭遇,对人性的懦弱和自私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二、鲁迅杂文的艺术鲁迅杂文的艺术风格独特,他运用生动的语言、犀利的反讽和鲜明的形象象征,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感受他所想表达的思想。
1. 生动的语言鲁迅杂文的语言通俗易懂,他运用大量的口语和方言,使作品更贴近人民群众,更易于理解。
他善于用简洁明快的文字来描绘人物和情节,让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作品的力量。
2. 犀利的反讽鲁迅在杂文中经常使用冷嘲热讽的手法,通过对现实现象的剖析和辛辣的调侃,让作品更具震撼力和威力。
他以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直指社会现象的荒谬和虚伪。
3. 鲜明的形象象征鲁迅在杂文中刻画出许多鲜明的形象,这些形象往往具有象征性的意义,可以代表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或者人性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品鲁迅杂文的艺术性
鲁迅先生是我国现代杂文的开拓者和先行者,也是利用杂文开展现实斗争的人物典范。
本文从前后两个时期对鲁迅先生的杂文艺术性进行了赏析。
标签:鲁迅;杂文;艺术性
鲁迅先生的杂文无疑是一座艺术宝典。
其美如辽阔天空如浩瀚海洋。
本文仅从鲁迅先生杂文的艺术性角度进行赏析,望能借一斑而窥知全豹。
一、鲁迅先生前期杂文的艺术性
鲁迅先生对其杂文的自我评价是“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锢弊常取类型”(《伪自由书前记》)。
从“不留面子”上可知其爱憎分明,有“诗”一般的浓烈感情;从“常取类型”上可见其形象性和典型性,有
“诗”的特质。
鲁迅作为伟大的思想家,需要经常性地思考问题,然而,同时也是文学家的鲁迅在论及时事进行思想表达时,怎会满足于一般说理和程序推论?其会通过形象思维,捕捉艺术形象,开创生动感人表达方式,寄情理于其中。
鲁迅的杂文有运转自如的辩论和得心应手的擒纵,其逻辑思维能力极强。
并且逻辑力量不单是罗列理论,更有诗情画意的文字表达。
所以说,鲁迅先生前期杂文在艺术性上拥有“诗”的因素和形象性特征。
比如,鲁迅先生的《灯下漫笔》,其表达阶级对立思想时语言形象而不抽象。
“因此在我们目前,还可以亲见各式各样的筵宴,有烧烤,有翅席,有便饭,有西餐。
但茅檐下也有淡饭,路旁也有残羹,野上也有饿殍;有吃烧烤身价不资的阔人,也有饿得垂死的每斤八文的孩子。
”由此可见语言的形象性和写实性。
对比鲜明强烈,并可借以突出矛盾的典型化特征,通过热烈爱憎惊醒读者,为下文将“中国的文明”比作“人肉的筵宴”做好铺垫。
可見,鲁迅先生前期杂文艺术性的最大特点就是寄道理和感情于具体形象之中。
二、鲁迅先生后期杂文的艺术性
鲁迅先生后期杂文愈加全面和深刻有力。
在《三闲集·序言》中,其提出“一向是相信进化论的”,然而1927年血的事实却让其思路“因而轰毁”,之后1928年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中其阅读了“科学底文艺论”,并对普列汉诺夫的《艺术论》进行了翻译,“以救正我——还因我及于别人——只信进化论的偏颇。
”由此可见,鲁迅后期杂文的艺术性主要体现为辩证地看待问题。
鲁迅先生针对当时一些人片面性理解陶潜、钱起等人始终持批评态度。
当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世人所欣羡时,鲁迅却写道:“但在全集里,他却有时很摩登,‘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节,空委弃于床前’,竟想摇身一变,化为‘啊呀呀,我的爱人呀’的鞋子,虽然后来自说因为‘止于礼仪’,未能进攻到底,但那些胡思乱想的自白,究竟是大胆的。
就是诗,除论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外,也还有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于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
在证明着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
”(《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
(六)》)当钱起的“曲终人不见”被人们认为“表现的是消逝”,“江上数峰青”“表现的是永恒”,推此一联为诗美的极致时,鲁迅却说从钱起的《省试湘灵鼓瑟》全诗分析,是不好证成“醇朴”或“静穆”的。
该诗为应诗而作,自然无法在考卷上大发牢骚。
但如再读钱起的《下第题长安舍》,“一落第,在客栈的墙壁上题起诗来,他就不免有些愤愤了。
”(《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七)》)鲁迅先生认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生活状态,这才较为确凿。
要不然,是很容易近乎说梦的。
”“正如李白会作诗,就可以不责其喝酒。
如果只会喝酒,便以半个李白,或李白的徒子徒孙自命,那可是应该赶紧将他‘排绝的’。
”鲁迅先生后期杂文在知同代之人论当今之世时,更多地显示出了全面、辩证地看问题的艺术性。
比如在《且介亭杂文二集·忆刘半农君》里,鲁迅在肯定刘是“《新青年》里的一个战士”,“活泼、勇敢,很打了几次大仗”的同时,客观地指出了刘的“活泼,有时颇近于草率,勇敢也有失之无谋的地方”,并且“几乎有一年多,他没有消失掉从上海带来的才子必有‘红袖添香夜读书’的艳福的思想”。
但鲁迅仍承认刘的为人,“确是浅。
但他的浅,却如一条清溪,澄澈见底,纵有多少沉渣和腐草,也不掩其大体的清。
”纵然后来两人因思想差异弄得“几乎已经无话可谈”,“不过,半农的忠厚,是还使我激动的。
”
由此可见,鲁迅先生后期杂文艺术性的最大特点就是对待事物全面分析,一分为二,区别对待。
总的来说,我们按照前后两个时期对鲁迅先生杂文艺术性进行赏析,它们之间相互联系,能够相互印证其艺术性。
【参考文献】
[1]鲁迅.伪自由书前记[M].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2]鲁迅.灯下漫笔[M].1925.
[3]鲁迅.三闲集·序言[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4]鲁迅.且介亭杂文[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