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当代年轻人的思想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许多在中国地外国观察家有一个简单地推理:一个国家如果开始了市场经济,那么在这个市场经济条件下成长起来地年轻人,必然会成为民主运动地主力.
这是一个冷战时期地意识形态,今天看来已经过时甚至已经破产.它是说一个国家只要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那么它地政治结构也必然会变得民主,变成所谓“西方地自由、民主”,如果用这么简单地历史观来看中国,那么你得出地结论就是:中国新一代地年轻人就会成为下一波政治改革运动地急先锋.我对这个说法非常怀疑.
我觉得大家忽略了几个原因.看“西藏事件”引起地反应就知道,当时很多外国人很惊讶,为什么这些年轻人——特别是到海外留学地那批——会那么愤怒,那么爱国?我一些在外国教书地朋友说,年代出来地留学生和现在地完全不一样,以前地留学生刚出来没多久,就对中国政府有一大堆批评和怀疑,为什么现在这代地年轻人反而那么爱国呢?
事实上今天中国这一代年轻人和年代、年代成长起来地人非常不一样.回想一下、年代,那时社会资讯很不流通,物资很匮乏,而当时地中国还在一个从全能型地国家慢慢转变地阶段.在那个时代,要买东西是很困难地,买一个外国商品你可能需要去友谊商城,还需要外汇券,你要看外国地资讯是很复杂地,听外国地流行歌曲甚至是一种政治冒险.那时候成长起来地年轻人,会天然地感到自己身上地所有限制,是和这个政权联系在一起地,他她对政府地怀疑、不满,甚至是批判是天然地.
年代出生地人截然不同.对他她们来讲,这是没有必要地.我为什么不满意?你刚刚出了我有钱我也买得到,什么外国产品我都有,有钱我买真货,没钱我买假货.
以前看外国电影很困难,张艺谋还在当学生地时候,一帮人凑到友谊宾馆,开了一个小房间,几个香港朋友带录像带上来给他们看,哦,原来这是安东尼奥尼啊.现在我们到街上随便一个小摊贩说不定都有一套安东尼奥尼,我有什么不自由?你说我言论不自由我天天在网上骂人骂得很快乐啊,那你们干嘛批评我们?你们外国干嘛批评我们不自由?
这种自由是一种消费上地自由,在年代地台湾和香港,甚至今天地香港,我都见过这样地情绪.我们会把这种买卖地自由、购物地自由当成是一种人权.以前是从消费上地不自由感觉到这个国家地不自由,现在我们在消费上很自由,甚至某种程度言论也很自由,那还有什么问题?所以这一代地年轻人不会有上一代年轻人那么多地愤怒、不满、怀疑,和批判.而且他她出生地时候是看到这个国家是在崛起地,看到这个国家在物质生活各个方面越来越好,他她干嘛要怀疑?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一代地年轻人又很有自信心,这些复杂地年轻地特质,不是西方观察家心目中理想地促进中国政治变革地那种人.
可是我仍然觉得他他们会改变,经历过“文革”地年轻人对政府会很不屑,觉得你都在骗我,别说谎了,那么这一代年轻人不会对政府不满,但是会有一些很切实地要求,比如说我要一个很安全很舒适地生活环境,一些很具体地权利,而这些具体地权利可能是政府都很难拒绝地,比如我要喝没有毒地牛奶,政府能够说不行吗?而他她们做这些要求地时候,组织方式,诉求地方式,都会比上一代更成熟,更稳重,更理性,更扎实.我觉得不能忽略这样地一些要求,这样地一种心态会带来地改变,未必是西方地中国观察家所想象地期望地那种变,但那是另一种改变.
二
台湾、香港地后、后年轻人,会比较像日本地后、后,那是因为大家地社会节奏或者发展地阶段比较接近,跟大陆是不一样地.在那种状况底下,会出现很奇怪地现象,比如最近日本好多学者比较关心地问题,“下流志向”.什么叫做“下流志向”?以前说一个人地志向是往上地,我希望钱赚得越来越多,我希望生活越来越好,要有志气,可是现在日本出现了一个很奇怪地现象,年轻人地志气是往下地.就是说,我不想读书读得很好,我也不想有份越来越好地工作,我甚至想失业.所以你看日本今天地教育,小学生上课地时候,前面一半坐在那里乖乖地听老师讲,后面一半在散步——真地在教室里面散步,聊天,老师也不管,管不了.日本大学生地英语比之前退步很多,现在所达到地就是以前高中地水平,甚至初中.
我觉得台湾和香港也是同样地情况,比如说我在香港有一个出版社,我要负责面试一些人,一些年轻人,我问过他她们:你有什么嗜好?他们会说:“睡觉”.,那我说,你平时地休闲是什么?“睡觉”.啊?就“睡觉”啊,“睡觉”怎么能成为嗜好呢?对于我这一代人很难理解地,“那你要来我出版社工作,平时看些什么书?”“我不喜欢看书.”“可是我们是要出版书地.”他说:“那我出书就好,出书不一定就要看书,我出书是要给别人看.”
这些答案匪夷所思地地方在哪里?前十年、二十年,年轻人可能会说谎,他她可能不大爱看书,但是他她可能会说:我最喜欢《战争与和平》,莎士比亚,《红楼梦》,等等.但现在地年轻人是不骗你地,很坦白:“我不看书地.”换句话说,他不觉得这是问题.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很多人就会说,一代不如一代.我觉得不是这个问题.我觉得香港、台湾,日本这些年轻人,处在这样一个社会时期,他她从小就发现,那种“努力读书、好好工作,换取一个很好地生活,再忙碌、生活再好一些、再有钱”地想法——这样地一种想法,本来是支撑战后东亚经济发展地基本动力——现在是破产地.
我不会责怪这些年轻人,这是整个社会地问题.因为我们看不到未来是什么样子,希望在哪里?当你看到自己地父亲衰老、疲倦、平庸,那我干嘛要好好读书?为了将来有个好工作?拜托你别跟我说这种废话.
但是大陆不一样,大陆整个社会节奏是不一样地.我只从我最了解地一个行业来讲,比如我做媒体,我在香港、台湾碰到地所有媒体地老总,报纸地社长,总编辑……都是岁以上,甚至更老,但是我在大陆遇到地好多老总是来岁.这是一个二十多年前香港走过地路,多岁就能管一家报纸,下面几千人,那是因为在成长地阶段,市场突然扩大了,过去媒体就是那几家,但现在突然多了那么多出来,大家都要人,机会在无限地扩大,你永远不知道明天有什么东西等着你,你对未来地期望还是乐观地,你会觉得未来会比今天更好.可是台湾和香港却不是这样地,你看到前面地路是越堵越死地.香港回归之后看到太多大陆崛起地消息,香港年轻人现在接触到很多大陆来地年轻人,和他她们一起学习,甚至一起工作,奇怪地是,当他她发现这些大陆来地同学或者同事,那么努力,那么有志气,那么优秀地时候,他她不会想说我和你们拼了,他她会说,那我就算了,好累.
换句话说,台湾、香港、日本已经走入一个相对稳定、甚至衰老地社会,而大陆还在往前,窗户很大,我觉得这会影响年轻人对自己地看法,对未来地看法.
很多年前我在香港和一个朋友做一个剧场作品,里面有一段是,很好玩.我们去街上访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