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分类改革
国有企业分类改革战略
国有企业分类改革战略国有企业分类改革战略一、引言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国有企业的分类改革战略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详细介绍国有企业分类改革的战略,包括目标、原则、政策措施等。
二、国有企业分类改革的背景与意义1.国有企业现状与问题: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2.改革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分类改革对国有企业的发展和整体经济的促进作用。
三、国有企业分类改革的目标1.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通过分类改革,使国有企业适应市场竞争,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2.促进国有企业的创新能力:鼓励国有企业加强科技创新,提升技术水平;3.优化国有企业的资源配置:合理配置国有企业的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4.推动国有企业的转型升级:通过改革,引导国有企业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5.加强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引导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四、国有企业分类改革的原则1.公平公正原则:保障各类国有企业的权益,公平竞争;2.鼓励创新原则:给予创新型国有企业更多的政策支持和激励措施;3.支持转型原则:对于具备转型升级潜力的国有企业,提供相关政策支持;4.效益导向原则:国有企业的发展应当以经济效益为导向;5.多元化经营原则:鼓励国有企业多元化经营,拓宽发展空间。
五、国有企业分类改革的政策措施1.细化分类标准:制定具体可操作的分类标准,根据不同情况对国有企业进行分类;2.完善法规体系:修订和完善有关国有企业的法律法规,明确国有企业的权益和义务;3.支持科技创新:加大科技创新投入,鼓励国有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提升;4.强化产业导向:引导国有企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推动产业结构升级;5.改革管理体制:完善国有企业的内部管理体制,提高企业运营效率;6.鼓励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国有企业引入民间资本,推动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7.加强监管与监督:完善国有企业监管机制,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督和约束。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国有资产监管制度更加成熟,相关法律法规更加健 全,监管手段和方式不断优化,监管的科学性、针对性、有 效性进一步提高,经营性国有资产实现集中统一监管,国有 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全面落实。 ——国有资本配置效率显著提高,国有经济布局结构不 断优化、主导作用有效发挥,国有企业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保护资源环境、加快转型升级、履行社会责任中的引领和 表率作用充分发挥。 ——企业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工作 体系更加完善,国有企业党组织在公司治理中的法定地位更 加巩固,政治核心作用充分发挥。
13
三、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七)推进公司制股份制改 革。加大集团层面公司制改革 力度,积极引入各类投资者实 现股权多元化,大力推动国有 企业改制上市,创造条件实现 集团公司整体上市。根据不同 企业的功能定位,逐步调整国 有股权比例,形成股权结构多 元、股东行为规范、内部约束 有效、运行高效灵活的经营机 制。允许将部分国有资本转化 为优先股,在少数特定领域探 索建立国家特殊管理股制度。
5
一、总体要求
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市场主体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有企业,要成为自觉履行社 会责任的表率。 ——坚持增强活力和强化监管相结合。这是深化国有企 业改革必须把握的重要关系。增强活力是搞好国有企业的本 质要求,加强监管是搞好国有企业的重要保障,要切实做到 两者的有机统一。继续推进简政放权,依法落实企业法人财 产权和经营自主权,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创造力和市场竞 争力。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监管制度,切实防止国有资产流 失,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这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3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 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 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适应市场化、现代化、国际化新 形势,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标准,以提高国有资本效 率、增强国有企业活力为中心,完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 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 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全面推进依法治企,加强和改进党 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不断增强国有 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主动适应和引领 经济发展新常态,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积极贡献。 4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国有企业功能界定与分类的指导意见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国有企业功能界定与分类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15.12.30•【文号】•【施行日期】2015.12.3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企业改革正文关于国有企业功能界定与分类的指导意见国资委财政部发展改革委(2015年12月30日)国有企业功能界定与分类是新形势下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因企施策推进改革的基本前提,对推动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具有重要作用。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国务院决策部署,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5〕22号)有关要求,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有针对性地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划分类别立足国有资本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结合不同国有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现状和需要,根据主营业务和核心业务范围,将国有企业界定为商业类和公益类。
商业类国有企业以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主要目标,按照市场化要求实行商业化运作,依法独立自主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实现优胜劣汰、有序进退。
其中,主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主要承担重大专项任务的商业类国有企业,要以保障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运行为目标,重点发展前瞻性战略性产业,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安全效益的有机统一。
公益类国有企业以保障民生、服务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为主要目标,必要的产品或服务价格可以由政府调控;要积极引入市场机制,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能力。
商业类国有企业和公益类国有企业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经营机制必须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有企业,必须自觉服务国家战略,主动履行社会责任。
国有文化企业分类改革政策解析
VOICE &SCREEN路标与航向WORLD争鸣与探讨国有文化企业分类改革政策解析□陶杰夫陈世华摘要:国有文化企业分类改革是针对国有文化企业例外要求,体现文化产业特殊性、严谨性的改革措施。
同时分类改革强调社会效益首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统一,净化国内文化市场,要求精心细致区别对待五大分类,各类文化企业专司其职,发挥应有功能。
国有文化企业要通过内外联动改革,兼收并蓄增强核心竞争力扩宽发展渠道,为其他类文化企业做好改革示范带头作用,以推动全国文化企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国有文化企业分类改革策略探析2016年7月,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 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 总局等五部门统筹关于国有文化企业分类改革政策即《关 于深化国有文化企业分类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出台,三大工作部署将文化例外要求、分类施策、紧抓 体制作为具体战略步骤主要核心,政策既体现了文化产业 在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亦是因势利导合理提升国 有文化企业发展之策。
改革过程要固本至上,借力新环境 资源,按部就班,有的放矢,将国有文化企业分类改革之功 力发挥至致。
国有文化企业分类改革政策解析透析《关于深化国有文化企业分类改革的意见》可以 看出,该意见将国有文化企业分设为五大类型即新闻信息 服务、内容创作生产、传播渠道、投资运营和综合经营,五 类企业各司其职各担其责,产生不同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一、分类改革谋划周密,各司其职保值增值。
首先,国有文化企业分类改革是在国有企业改革大背景下,凸显国 有文化企业的文化例外和特殊要求,而不是以偏概全、一 概而论。
国有企业改革中对国有文化企业改革不适用的措 施免除,其改革深度小于国有企业,符合我国重视文化建设、敢于革新文化企业现行状况,同样说明文化企业在我国的重要性、敏感性。
其次,分类改革涵盖国有文化企业五大分类,根据各企业的职能、定位、现状、主要核心业务重新进行作用定位,区分以待。
全国各省是如何对国企进行功能分类
今天再来讨论国企分类改革问题。
2015年正式颁布《关于国有企业功能界定与分类的指导意见》,要求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都要依据国有资产监管管理的分工,进行功能分类界定。
进而开展分类改革、分类发展、分类监管、分类定责、分类考核等五项工作。
从企业角度,明确了商业一类、商业二类和公益类的划分标准,并且将各层级的下属公司进行了归类。
对于各个省份来说,要根据本区域国有经济布局的特点,以及国企历史发展情况,分别确定本省国企功能定位的划分标准。
经过过去几年的努力,这项工作基本完成,各个省的国企分工特点明显,值得一学!知本咨询总结了一点省区的特色分类做法,给大家做个介绍。
最有经济特色的分类:上海和北京我们先来看直辖市层面的国企分类。
上海市和北京市作为经济体量非常重要的特大中心城市,两地国有企业集团具有明显的个性特点:第一,两地的一些大型国企集团,基于相对优势的地理环境和经济基础,业务规模和影响力都超出了区域范围,初步形成了跨国性、全国性业务布局,少数进入了世界500强,可以比肩企业。
第二,中心城市经济发展升级,本地国企有战略责任、直接责任,所以在支撑城市发展、特色产业等方面肩负重要责任,这一点和企业面向全国的特点有很大不同。
第三,地方国企控股的金融服务类企业占据一个相对多的位置。
由于北京和上海都是国际性的金融中心,金融市场发育领先,所以两地国企占有这个先发地缘优势,在发展中布局了多种金融服务类企业。
所以,基于这样的国企产业特点和发展背景,上海和北京两地对于国企功能界定,与企业不同,选择了自己的分类方式。
先来看上海。
上海对直接监管的42家国有企业进行了三种类别划分,第一类叫市场竞争类,第二类叫金融服务类,第三类叫做功能保障类。
上海市规定,“竞争类企业,以参与市场竞争、增强国有经济活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主要目标,不断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成为具有国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企业集团。
”“金融服务类企业,以深化金融改革、防控金融风险为主要目标,优化股权、产品和区域结构,成为服务实体经济最具成效、行业综合实力领先的金融企业。
国企改革分类标准
国企改革分类标准国企改革分类标准一、引言国有企业是指由国家控制或所有的企业,其所有权由国家所有或者国家持有主要股权。
国有企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一系列的因素,国有企业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管理不灵活、创新能力低等。
因此,进行国企改革成为一个必要的步骤。
国企改革的方式方法众多,针对不同的问题,可以采取不同的改革方案。
本文将对国企改革进行分类,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标准。
二、国企改革分类根据国有企业的性质、控制权转让方式、公司治理结构等因素,可以将国企改革分为以下几类:1. 产权转让改革:这是国企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
产权转让改革是指将国有企业的产权从政府手中转移到其他主体手中。
根据转让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整体转让、部分转让和混合所有制改革。
其中,整体转让是指将国有企业的全部产权转让给非国有企业,部分转让是指将国有企业的部分产权转让给非国有企业,而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指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共同持有和经营企业。
2. 管理体制改革:这是国企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
管理体制改革是指对国有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等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运作效果。
主要包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深化内部改革、推行市场化改革等。
3. 公司治理改革:这是国企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公司治理改革是指完善企业决策、监督和管理机制,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主要包括:改善董事会结构、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加强对外部监管等。
4. 高效运营改革:这是国企改革的终极目标之一。
高效运营改革是指通过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达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
主要包括:改善企业内部生产运作流程、优化资源配置、推行市场化竞争等。
三、国企改革的标准针对不同类别的国企改革,可以制定相应的改革标准。
以下是几个主要标准的例子:1. 产权转让改革的标准:- 转让对象需具备一定的资金实力和经营管理能力,并有为国有企业带来发展的战略规划和资金实力。
国有企业分类改革战略主要内容
国有企业分类改革战略主要内容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一直是我国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
为了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我国提出了国有企业分类改革战略,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分类改革国有企业分类改革是指将国有企业按照不同的性质、功能、经营状况等因素进行分类,采取不同的改革措施。
具体来说,可以将国有企业分为优势企业、一般企业和困难企业三类,分别采取不同的改革措施。
优势企业可以采取混合所有制、引进战略投资者等方式进行改革;一般企业可以采取股份制改革、员工持股等方式进行改革;困难企业可以采取破产重组、兼并重组等方式进行改革。
二、混合所有制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指将国有企业引入非国有资本,实现国有资本与非国有资本的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同受益。
这种改革方式可以有效地引入市场化机制,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益。
同时,混合所有制改革还可以促进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合作,推动经济的发展。
三、股份制改革股份制改革是指将国有企业改制为股份制企业,实现国有资本与社会资本的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同受益。
这种改革方式可以有效地引入市场化机制,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益。
同时,股份制改革还可以促进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合作,推动经济的发展。
四、员工持股员工持股是指将国有企业的部分股份分配给企业员工,让员工成为企业的股东。
这种改革方式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同时,员工持股还可以促进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利益共享,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五、破产重组破产重组是指将困难企业进行破产清算或重组改制,实现企业的优胜劣汰。
这种改革方式可以清除低效企业,优化企业结构,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益。
同时,破产重组还可以促进企业与市场之间的良性互动,推动经济的发展。
国有企业分类改革战略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其主要内容包括分类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股份制改革、员工持股和破产重组等方面。
这些改革措施可以有效地引入市场化机制,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益,促进企业与民营企业之间的合作,推动经济的发展。
国有企业分类改革战略
国有企业分类改革战略xx年xx月xx日contents •引言•国有企业分类改革现状•国有企业分类改革战略制定•国有企业分类改革战略实施•国有企业分类改革战略评估与调整•结论与展望目录01引言国有企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面临着一系列改革和转型的挑战。
国有企业分类改革战略对于提高企业效率、促进公平竞争、适应市场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目的分析国有企业分类改革战略的内涵、特点、问题与对策,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提供参考。
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案例研究、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国有企业分类改革战略进行深入研究。
研究目的与方法02国有企业分类改革现状初步探索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国有企业开始进行改革,主要目标是扩大企业自主权、推进经济责任制、进行利改税等。
制度创新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国有企业改革进入制度创新阶段,主要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公司制改革、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等。
分类改革阶段21世纪初至今,国有企业改革进入分类改革阶段,主要目标是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等。
1 2 3国有企业分类改革取得积极进展,不同类型的企业逐步实现分类管理和差异化改革。
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国有企业经营效益稳步提升,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
国有企业分类标准不够明确,不同类型企业之间的界限不够清晰。
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不够完善,市场化机制尚未完全建立。
国有资产监管体系不够健全,存在管理漏洞和风险隐患。
国有企业分类改革问题03国有企业分类改革战略制定国家战略为先导01国有企业的改革应当符合国家的发展战略,以国家利益为重,推动国家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
市场化导向02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应以市场化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市场竞争力。
分类改革03针对不同类型的国有企业,应根据其所在行业、地区以及企业自身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改革策略,确保改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中国国有企业分层分类管理
05
管理策略与实践
改革与创新
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通过引入非国有资本,实现股权多元化,提 升企业活力和竞争力。
创新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
推行现代企业制度,优化组织架构,提升管 理效率和决策水平。
优化国有资本布局
调整国有资本的投资方向,聚焦战略性、基 础性、公益性领域。
创新业务模式和产品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 品升级,拓展新的市场空间。
在一般竞争性领域,以实 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主 要目标,具有较高的市场 敏感度和灵活性。
分类管理与政策制定
针对不同类型国有企业制定差 异化的管理政策,如财务监管 、人事管理、绩效考核等。
根据国有企业的分类情况,制 定相应的产业政策和监管措施 ,以引导和规范国有企业的经 营行为。
针对不同类型国有企业的发展 需要,制定相应的支持政策, 如财政支持、税收优惠、融资 便利等。
层级优化
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和市场变化,不断 优化各层级的管理模式和组织结构, 提高企业整体效率和竞争力。
04
分类管理
分类标准与依据
01
02
03
产业领域
根据国有企业所涉及的产 业领域,如能源、交通、 金融、制造业等,进行分 类。
功能定位
根据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 ,如承担公益性任务、发 挥战略性作用、从事生产 经营活动等,进行分类。
07
结论与建议
研究结论
国有企业分层分类管理是必要的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分层分类管 理成为提高企业效率和竞争力的关键。
不同类型国有企业应采取不同策 略
针对不同行业、规模和所有制类型的国有 企业,应采取差异化的管理策略,以适应 各自的特点和发展需求。
国有企业分类改革战略主要内容
国有企业分类改革战略主要内容国有企业分类改革战略主要内容涉及四个方面,具体如下:
一、分类管理制度的建立
国有企业分类改革战略首要任务是建立分类管理制度,即根据国有企业所处行业,将其分为竞争性企业和公共服务企业两类,分别实行不同的管理方式。
竞争性企业要实行市场化运作,遵循市场规律,自主经营;公共服务企业则要按照政府的意图和要求,重点服务社会公共利益,不能仅追求利润。
二、股权多元化改革
国有企业分类改革战略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股权多元化改革。
通过推进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旨在让企业能够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增强市场竞争力,提升企业效益。
具体措施包括发展社会资本,引入战略投资者,推动企业上市发行等。
三、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设立
为了更好地推进国有企业分类改革战略,可以设立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实现对国有企业的全面管理和指导。
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旨在以资本为纽带,推动国有企业的并购重组和股权多元化,增强企业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四、完善国有企业监管体制
在国有企业分类改革战略中,监管体制的建设不容忽视。
要加强国企监管,完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监督机制,提高监管的有效性。
同时,要加大对国企腐败行为的查处力度,加强监管部门的问责机制,确保国有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的政策举措-2022年学习材料
企业薪酬分配制度一“双轨制'-·由企业依法依规自主决定,完善既有激励又有约束、既讲效率又讲公平、既符合企-业一般规律又体现国有企业特点的分配机制。 ·建立健全与劳动力市场基本适应、与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挂钩的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推进全员绩效考核,以业绩为导向,科学评价不同岗位员工 贡献,合理拉开收入-分配差距,切实做到收入能增能减和奖惩分明。-·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实行与选任方式相匹配、与企业功能性质相适应、与经营业绩-相挂钩 差异化薪酬分配办法。对任命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合理确定基本年薪、-绩效年薪和任期激励收入。对市场化选聘的职业经理人实行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健全 激励机制相对称的经济责任审计、信息披露、延期支付、追索扣回等约束类国有企业改革-·公益类国有企业以保障民生、服务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为-主要目标,引入市场机制,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能力。这类企业-可以 取国有独资形式,具备条件的也可以推行投资主体多元化,-还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特许经营、委托代理等方式,鼓励非国有-企业参与经营。对公益类国有企业,重 考核成本控制、产品服-务质量、营运效率和保障能力,根据企业不同特点有区别地考核-经营业绩指标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考核中要入社会评价。
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核心—微观层面的、国企内部的管理体制改革-·重点-推进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分类分层管 制度-实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薪酬分配制度-深化企业内部用人制度改革
推进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加大集团层面公司制改革力度,实现股权多元化,推动改制上市-和整体上市,形成股权结构多元、股东行为规范、内部约束有效、-运行 效灵活的经营机制-·允许将部分国有资本转化为优先股,在少数特定领域探索建立国-家特殊管理股制度。
国有企业改革新思路分类管理(下)
04
分类管理的挑战与对策
面临挑战
分类标准不明确
在实施分类管理时,有时可能面临分类标准不明确的问题,导致难以准确地将企业划分到相应的类别中。
不同类别企业差异大
由于不同类别企业的特点、行业差异较大,因此在进行分类管理时,需要针对不同类别企业制定不同的管理策略和措 施。
监管难度大
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企业,如跨行业、跨地区的企业,实施分类管理时监管难度较大,需要加强与其他 部门的协调合作。
解决对策
明确分类标准
在制定分类管理政策时,应明确分类的标准 和依据,确保企业能够根据自身情况准确划 分到相应的类别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因地制宜制定管理策略
针对不同类别企业,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行业特 点,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和措施。
加强监管力度
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企业,应加强监管力度 ,协调各部门间的合作,确保分类管理的有 效实施。
02
国有企业应遵循市场规律,依法合规经营,公平竞争。
坚持分类管理的原则
03
对国有企业进行科学分类,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采取不同的管
理措施,提高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分类方法
按照产业领域分类
根据国有企业在不同产业领域 的地位和作用,将其分为战略 性产业、支柱产业、一般产业
等不同类别。
按照企业性质分类
根据国有企业的所有制形式和 投资主体,将其分为独资企业 、控股企业、参股企业等不同 类别。
理模式。
在实施分类管理的过程中,需要 注重市场机制的作用,充分发挥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
国有企业改革需要注重改革的系 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注重改
革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THANKS
中国国有企业分类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Th e o r y a n d Pr a c t i c e o f t h e C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Re f o r m o f S t a t e 。 。 o wn e d En t e r p r i s e s i n Ch i n a
2 0 1 4 年第 1 期 第3 0 卷( 总第 2 4 5 期)
改革与战略
R EF OR MAT I ON & S TR AT EGY
NO. 1 , 2 0 1 4
( C u mu l a t i v e l y , N O . 2 4 5 )
中国国有企业分 类改革的理论 与实践
态、体 系和要素 、垄断和竞争 以及分类和分层等五个方面的关系,以确保 国有企 业分类改革顺利实施 。
【 关键词】国有企业 ; 分 类改革 ;基本框架 ;实施要点
【 中图分类号】 F 2 7 6 . 1
【 文献标识码】 A
2 0 1 4 ) 0 1 — 0 0 2 4 — 0 6
Du Gu o y o n g
( H e i l o n g j i a n g E c o n o mi c Ma n a g e me n t C a d r e C o l l e g e , Ha e r b i n , He i l o n g j i a n g 1 5 0 0 8 0 )
g e n e r a l a n d h e t e r o g e n e o u s , t h e u n i t y o f ni u v e r s a l i t y nd a p a ti r c u l a r i y, t he t n e w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o f l o c a t i o n a n d lmc f t i o n , p u b l i c o n e w r s h i p
国有企业的分类改革
国有企业的分类改革国有企业是指由国家全资或者控股的企业,其经营活动受到国家政策的指导和监管。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加剧,国有企业在改革中面临着巨大的困境和挑战。
为了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率,国家开始进行分类改革,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一、分类改革的背景和意义国有企业作为国家重要的经济支柱,其改革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分类改革旨在根据国有企业的性质、规模、行业等因素,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管理对象,采取不同的改革措施,以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益。
分类改革可以使国有企业更加灵活、高效地运营,推动国有经济的转型升级。
二、分类改革的主要内容1. 分类标准分类改革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分类标准,以便将国有企业划分为不同的管理对象。
这些标准可以包括企业的行业属性、经营范围、所有制形式、资产规模等因素。
通过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可以将国有企业划分为政府直属企业、独立法人企业、自负盈亏企业等不同类型。
2. 改革措施分类改革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推动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对于政府直属企业,可以通过优化管理结构和提升管理水平,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促进其市场化运营。
对于独立法人企业,可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鼓励企业开展自主创新和技术升级。
对于自负盈亏企业,可以建立健全的内部激励机制,提高企业的效益。
三、分类改革的实施路径1. 政策制定分类改革需要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文件和管理办法,明确改革的目标和路径。
政府应该通过立法和法规等方式,使分类改革成为国家战略的一部分,为国有企业的改革提供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
2. 建立分类改革的组织机构为了推进分类改革,可以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来负责改革的设计和实施。
该机构可以由相关部门、研究机构和企业代表组成,共同研究制定改革方案,并监督改革的实施进度。
3. 推进改革的步骤分类改革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和步骤来推进。
首先,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的行业或者企业进行试点改革,通过实践总结经验,为后续的改革提供参考。
《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解读-完整版
(一)推进公司制股份制改革
现代企业制度 公司法人制度 有限责任制度 经营管理制度
加大集团层面公司制改革力度,积极引入各类投 资者实现股权多元化,大力推动国有企业改制上 市,创造条件实现集团公司整体上市。
根据不同企业的功能定位,逐步调整国有股权比 例,形成股权结构多元、股东行为规范、内部约 束有效、运行高效灵活的经营机制。
新阶段的国有企业改革
——《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解读 完整版
2020/6/7
目
一、关于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录
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三、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五、强化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六、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
《指导意见》的组成部分及大致内容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 革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这一指导意 见被认为是我国深化国企改革的一个顶层设计性的文 件,也是社会各方面盼望已久的文件。《指导意见》 的发布再一次使国有企业改革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 的热点、焦点。 《指导意见》对新时期国有企业改革 进行了全面规划和设计,是下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导性文件。
➢对需要实行国有全资的企业,也要积极引入其 他国有资本实行股权多元化;
➢对特殊业务和竞争性业务实行业务板块有效分 离,独立运作、独立核算。
(四)推进公益类国有企业改革
公益类国有企业以保障民生、服 务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为 主要目标,引入市场机制,提高 公共服务效率和能力。
➢这类企业可以采取国有独资形式,具备条件的 也可以推行投资主体多元化,还可以通过购买服 务、特许经营、委托代理等方式,鼓励非国有企 业参与经营。
重点是推进董事会建设,建立健全权责对等、运 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规范董 事长、总经理行权行为,充分发挥董事会的决策 作用、监事会的监督作用、经理层的经营管理作 用、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切实解决一些企业 董事会形同虚设、“一把手”说了算的问题,实 现规范的公司治理。
国有企业功能界定与分类实施方案(最新)
国有企业功能界定与分类实施方案根据《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X省国有企业功能界定与分类指导意见的通知》(X政办〔X〕112号)精神,为准确界定我市不同国有企业功能,有针对性地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现就我市国有企业(包括全民所有制企业、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国有控股公司,下同)功能界定与分类提出以下方案。
一、基本原则——谁出资谁分类。
按照国家所有、分级代表的原则,分级推进出资企业的功能界定和分类工作。
由财政、发改部门会同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制定所出资企业的功能界定和分类方案,报本级政府批准后实施。
——因地制宜、因企施策。
在遵循国家基本分类思路、确保企业分类相对统一的基础上,坚持因地制宜、因企施策,科学分类,突出重点,试点先行,不搞一刀切。
根据布局结构调整和企业发展战略需要,动态调整企业功能定位和分类。
企业较少的,可以一企一策。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定性标准主要考量企业承担的任务、运营模式、行业特点和参与市场竞争程度。
定量标准主要分析企业资产、营业收入、实现利润和从业人员等核心指标占企业总额的比例。
当定性标准与定量标准不一致时,优先考虑定性标准。
——坚持企业基本属性。
各类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和分类虽然不同,但基本属性都是企业,均应遵循市场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努力发展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
要自觉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发挥表率作用,模范履行社会责任。
二、基本类别将全市国有企业分为商业类和公益类。
其中,商业类细分为商业一类和商业二类。
(一)商业类国有企业。
以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主要目标,按照市场化要求实行商业化运作,依法独立自主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实现优胜劣汰、有序进退。
商业一类国有企业,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满足一般性市场需求,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为主要目标,兼顾社会效益,注重经营绩效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主要包括工业和商贸类企业。
商业二类国有企业,主要承担重要专项任务,满足特定功能需求,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有机统一,主要包括政府投融资公司。
关于国有企业功能界定与分类的指导意见
关于国有企业功能界定与分类的指导意见国资委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国有企业功能界定与分类是新形势下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因企施策推进改革的基本前提,对推动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具有重要作用。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国务院决策部署,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5〕22号)有关要求,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有针对性地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划分类别立足国有资本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结合不同国有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现状和需要,根据主营业务和核心业务范围,将国有企业界定为商业类和公益类。
商业类国有企业以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主要目标,按照市场化要求实行商业化运作,依法独立自主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实现优胜劣汰、有序进退。
其中,主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主要承担重大专项任务的商业类国有企业,要以保障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运行为目标,重点发展前瞻性战略性产业,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安全效益的有机统一。
公益类国有企业以保障民生、服务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为主要目标,必要的产品或服务价格可以由政府调控;要积极引入市场机制,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能力。
商业类国有企业和公益类国有企业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经营机制必须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有企业,必须自觉服务国家战略,主动履行社会责任。
二、分类施策(一)分类推进改革商业类国有企业要按照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要求,加大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力度,加快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成为充满生机活力的市场主体。
其中,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商业类国有企业,原则上都要实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积极引入其他资本实现股权多元化,国有资本可以绝对控股、相对控股或参股,加大改制上市力度,着力推进整体上市。
国有企业改革新思路分类管理
国有企业改革新思路分类管理一、引言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国有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问题。
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和提升企业竞争力,国有企业改革势在必行。
其中,分类管理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思路之一。
本文将就国有企业改革新思路分类管理进行探讨。
二、国有企业分类管理的背景和意义1、背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竞争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和提升企业竞争力,国有企业需要进行改革。
分类管理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思路之一,旨在根据企业的不同特点和经营状况,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和政策措施,以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
2、意义分类管理对于国有企业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分类管理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
通过对企业进行分类,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特点和经营状况,采取更加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分类管理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
通过对企业进行分类,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的需求和短板,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分类管理有助于推进企业转型升级。
通过对企业进行分类,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的优势和劣势,引导企业进行转型升级,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国有企业分类管理的方法和措施1、方法国有企业分类管理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指标选择:选择反映企业特点和经营状况的指标,如盈利能力、市场占有率、创新能力等。
(2)数据分析:通过对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了解企业的特点和经营状况。
(3)分类标准制定: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分类标准,将企业分为不同的类型。
(4)分类管理实施:根据分类标准,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和政策措施。
2、措施针对不同类型的国有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对于盈利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企业,可以采取更加开放的政策措施,鼓励其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对于盈利能力弱、市场占有率低的企业,可以采取更加扶持的政策措施,帮助其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国有企业分类改革研究
中图分类号 : F 2 7 6 .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 0 0 3 — 0 6 7 0 ( 2 0 1 3 ) 1 0— 0 0 3 2— 7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 , 开启了中国真正意 义的现代化进程。一方面 , 社会形态逐步从传统农业社会
点, 主体的初始选择、 路径依赖和“ 涓滴效应” 决定客体变
式 出发, 概述国外国有企业分类改革的实践及其启示。再次, 从探 索现状、 理论基础、 三力模型、 基本分类、 改革 内容和遵循原则方面 , 提 出了国有企业分类改革的基本框架。最后 , 提 出要处理好绝对和相对、 动态和静 态、 体 系和要素、 垄断和竞争以及分类和分层等五个方面的关 系, 以确保国有企业分类改革顺利实施。 [ 关键词] 国有企业 分类改革 基本框架 实施要点
争性 , 特别强调的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 的发展过程 中, 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 中存在着 自始至终 的矛盾运动。因
此, 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过程, 也应当是认识、 理解、 把握 、 处
性、 产权责任主体的模糊性 、 对行政资源的过度依赖 l 生 、 经 理人行政任命制 、 内部体制机制不完善、 垄断行业 亟待深
影响、 相互作用 , 相互制约、 相互促进 , 这种既对立又统一的 矛盾运动构成了市场经济 中各种类 型企业得 以发展演进 的客观规律。在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 国有企业是
国有企业的一般f 生 在于国有企业首先是企业 , 具有企 业的一般属性和特征 , 这是 国有企业改革发展 的前提和基
宏 观 经 济
国有企 业分 类 改革研 究
●高文燕 杜 国功
[ 内容提要] 国有企业是改革的中心环节。首先, 从一般性与异质性的结合、 普遍性与特殊性 的统一、 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中国国有企业的分类改革战略
【摘要】关于国有企业分类问题,常见的分类方法是将国有企业区分为竞争性和非竞争性两类。
也有观点主张,非竞争性国有企业,还可以区分为公益性、垄断性或战略性国有企业。
我们认为,比较有可行性的做法,应该是根据企业使命和承担目标责任性质的不同,将国有企业分成公共政策性、特定功能性和一般商业性三种类型。
就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及其深化而言,重新定义政府的企业治理边界的实质在于重新明晰政府在国有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职能范围、责任承担、权利分配及其对国有企业权责利划分结构产生效应的界限,即政府将本由其自身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从国有企业中分离出来,为国有企业改革创造良好环境,将其本应享有的经营管理及利益分配等权利还给或赋予国有企业。
在转型期,重新定义政府的企业治理边界是一个不断进行边际修正的过程。
就中国国有企业治理重构而言,政府的企业治理边界必须坚持以下几点:继续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与有所不为”,从战略上调整和深化国有企业经济的整体布局;继续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国有企业现代产权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继续强化国有企业经营者选聘的市场化与职业化导向,将之作为国有企业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的基础和源泉;不断加强国有企业改革中各种利益相关主体的权责利划
分结构的重构与优化,切实补偿那些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遭受利益侵蚀或利益伤害的主体;不断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培育并引导市场体系的完善与成熟;全面构建和优化社会保障体系,为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创造良好外部环境;依据国有企业分类改革的基本思路,渐次动态赋予国有企业更大经营自主权及更多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激发国有企业竞争活力。
【关键词】中国国有企业分类改革
30多年的国企改革,基本走的是“大一统”的市场化道路,即本着“赚钱”的原则改革,导致一些领域的国企改革偏离了国有资本发展的本质属性。
目前,国企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其成败与否,不完全取决于“赚钱”能力大小,而在于尊重国企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为此,必须对国企进行分类改革和分类治理。
一、国有企业的现状
分类改革成为新一轮中国国企改革必然的前奏。
国资委主任张毅在日前召开的央企负责人会上明确表示,2015年要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对不同类别国有企业,要按其主要特点、发展目标、改革方向,分类推进改革调整,加强分类监管、分类考核。
对国企进行分类改革和管理是要明确国企的国家所有权政策,明确国家对国企的政治、经济和社
会三方面目标,以及对具体中央企业的商业目标,完善整体的配套评价体系,为全面推进改革打下坚实基础。
国有企业已经步入了一个“分类改革与分类监管”的新时期。
关于国有企业分类问题,常见的分类方法是将国有企业区分为竞争性和非竞争性两类。
也有观点主张,非竞争性国有企业,还可以区分为公益性、垄断性或战略性国有企业。
我们认为,比较有可行性的做法,应该是根据企业使命和承担目标责任性质的不同,将国有企业分成公共政策性、特定功能性和一般商业性三种类型。
二、国企分类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解决国有企业走向市场面临的难题的主要思路是从功能上区分不同类型的国有企业,并实施不同的改革战略。
由于国有企业提供的产品的性质及所处行业的差别,我们大体上可把国有企业分为竞争性企业和非竞争性企业。
非竞争性国有企业又可分为提供公共产品的单位和从事基础工业、基础设施的垄断性企业两大类。
在中国国有企业分类改革中,逐渐衍生出了两类相互竞争的权威,即作为政治或政策供给权威的政府与作为企业治理权威的企业经营者,二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往往通过谈判与博弈解决,其结果表现为双方达成关于国有企业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分享的不稳态均衡。
正因这种不稳态均衡的存在和不断发展,中国国有企业治理模式才得以逐步由政府主导模式向企业主权模式或
企业家治理模式转变,后者的要义在于企业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掌控于企业家或企业经营者手中,这本身即是一种新的企业治理机制。
尽管单纯的“放权让利”改革并未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国有企业的活力与动力这两大基本问题,甚至引发了内部人控制等诸多新问题,但从解决微观激励入手,以“放权让利”为切入点的改革却在中国经济转轨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创造出了一个实实在在的企业治理权威阶层,且这一阶层基于不断获得国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推动了中国新兴市场资源配置机制的逐渐成熟以及中国国有企业主权模式转变的深化与优化。
正因如此,企业治理权威特征的强化事实上一直是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及其深化进程中暗含的微观逻辑主线。
毋庸置疑,中国经济体制转型的核心命题在于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治理边界关系,其要义则在于推进中国经济增长从以政府或官员作为行政选择主体并过度耗费资源向以企业家作为市场选择主体并有效配置资源的方向转型。
为此,就中国国有企业治理重构而言,必须不断强化企业家本位或企业治理权威的特征,以期最大限度地解决中国国有企业的活力与动力这两大基本问题。
三、解决国企分类改革的战略
为了构造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微观基础,我们主张根据国有企业的不同类型选择不同的改革战略。
(1)提供公共产品的单位宜选择国有国营模式。
所谓公共产品,是指那睦消费不具有排他性但收费存在困难的产品。
因此,为了保证最优的公共产品的供应量,就只能由政府来供应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向全体公民免费提供的纯公共产品,如国防、公安系统、公共道路、城市美化、污染控制等。
提供这类产品的单位由政府直接控制应该毫无疑问。
另一类是向消费者收取一定费用的准公共产品,如公立学校、公立医院、文化设施、城市自来水和煤气、邮政电信、新闻广播业、铁路、国家政策性银行等。
在这一类企业中,社会目标占据支配地位,并且具有高度的垄断性。
如果这类国有企业按照市场化标准进行改造,则在市场机构的调节下,未必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因此,国家不仅要对这类企业拥有全部或绝大部分资产所有权,而且应由国家来直接经营,这包括由政府财政筹资创设提供准公共产品的企业,政府直接任免企业负责人、对进入或退出的企业实行控制等。
(2)自然垄断性企业宜选择国有国控模式。
我国现阶段处于基础产业的企业通常具有自然垄断的特征,基础产业包括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两部分。
基础工业是指能源(包括电力)工业和基本原材料(包括重要矿产资源、钢材、石油化工材料等)工业;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交通运输、机场、港口、通讯、水利等设施。
基础产业是一个需要适度超前发展的产业。
我国作业个发展中大国,为了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以及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国家还需在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中发挥相当重要的作用。
因此,至少在现阶段不宜按照完全市场化的标准把垄断性国有企业改造成纯粹以盈利为目标的市场主体,而应选择国有国控模式。
国有国控与国有国营模式的重要区别在于:政府不再是企业的直接经营者,在相当多的企业中政府不再是惟一的所有者,即存在多元化投资主体,但胃资本在企业中具有明显的控制力。
在明确界定政府与企业之间责权利关系的基础上,企业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并承担相应的决策责任。
在垄断性国有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发生不同程度分离的条件下,政府通过设置必要的进入许可规则来维持垄断,提高规模经济效益。
同时通过明确所有权的约事方式、为企业设置一套企业经营绩效的评估指标体系、对垄断性企业投资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价格形成实施监督等,来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以及特定的社会目标,防止垄断条件下企业在处主决策时所产生的不良后果。
(3)竞争性大型国有企业宜进行股份制改造。
竞争性国有企业是指那些由国家投资建成的、基本上不存在进入与退出障碍,同一产业部门内存在众多企业、企业产品基本上具
有同质性和可分性、以利润为经营目标的国有企业。
这些国有企业大部分分布在加工工业、建筑业、商业、服务业领域。
对于那些政府还不宜马上全面退出的大型国有企业来说,一般可能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规范改造成股份公司,使之成为完全掩护政府的行政干预、产权明晰化、产权主体多元化、管理科学化、所有者承担有限责任的法人企业。
为了解决政企不分问题,通过产权主体的多元化来实现产权关系的明晰化,应是一项重要的改革战略。
(4)国有中小型竞争性企业宜完全放开。
宜完全放开的国有小企业,一般来说具有企业规划小、竞争程度高、市场需求变化快、产业的重要性程度低、传统上国家对其控制力的底低、国家对其承担的风险大于其上缴的收益等特征。
放活国有小企业的方式工是多元化的,如一批国有企业可以通过拍卖或股权转让改造成民营企业,被其他非国有企业所兼并;一批国有企业可以租赁给私人或法人机构;一批资不抵债、无法挽救的国有小企业依法实施破产等。
参考文献:
[1] 何文标;汕头经济特区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难题与对策[J];特区经济;1987年06期
[2] 国有企业改革的新的选择——托管经营制[J];金融与经济;1987年02期
[3] 高拴平;股份分散化的股份企业是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模式[J];财经研究;1988年04期
[4] 李根长;国有企业改革的大趋势[J];经营与管理;1988年05期
[5] 黄世雄;商品经济本性与国有企业改革目标模式的选择[J];商业经济与管理;1988年03期
[6] 佟福全;浅谈当前西方国家的国有企业改革[J];中国工业经济;1989年02期
[7] 王小琪;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的若干难点分析[J];学术论坛;1989年01期
[8] 聂根红;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若干探索[J];财经问题研究;1989年Z1期
[9] 蓝振海;试论经济特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与模式[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1989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