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麻醉下患者体温变化对麻醉后苏醒效果和拔管时间的影响分析
麻醉中体温异常调节
麻醉中体温异常调节
术中寒战的治疗-止痛药
曲马多 其作用机理与Nefopam 相似 抑制5-HT、去甲肾上腺素及肾上腺素的摄取,
促进5-HT的释放,并能有效作用于中枢的α2 肾上腺素能受体。 在志愿者中研究发现Naloxane也仅部分逆转 曲马多的抗寒颤效应。
体
温
调
调定点
调定点 调定点
节
过
程
麻醉中体温异常调节
体温调节—产热
主要产热器官:安静时肝脏为主、运动 时骨骼肌为主。
产热形式:寒战产热和非寒战产热。
麻醉中体温异常调节
麻醉中体温异常调节
体温调节—散热
散热部位
主:皮肤
面积大 与外界接触
血流丰富
有汗腺
次:呼出气,粪,尿
辐射
皮肤散热 方式
传导 对流 蒸发
前言
❖ 体温是人体主要生命体征之一。 ❖ 人类体温需保持于37℃基本稳定不变,才能
保证代谢和其他功能的正常运行。 T < 22℃→心跳停止; T > 43℃→酶变性而死亡; T = 27℃→低温麻醉。
麻醉中体温异常调节
麻节
体温调节系统
麻醉中体温异常调节
麻醉中体温的调节异常 — 严重寒颤
麻醉中体温异常调节
椎管内神经阻滞致寒战
椎管内阻滞后寒颤的发生率高达60%
其可能机制为: 椎管内神经阻滞
区域对寒冷的反应减弱
血管扩张 肌松
中央室温度下降
寒战反应
麻醉中体温异常调节
?
全麻致寒战
全麻药 调定点下降 麻醉恢复期调定点恢复
寒战
麻醉中体温异常调节
可增加布比卡因的心脏毒性
麻醉中体温异常调节
麻醉后体温过低致术后延迟苏醒一例(学位)
究观察到的咪唑安定 芬太尼与咪唑安定 芬太尼 丙泊酚催眠效果比较无明显差别的结果是一致的。
药物协同作用的机理十分复杂,事实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静脉麻醉药的协同作用并不是以药代动力学为基础的。
麻醉药物之间的联合应用在不同的方面其相互作用也不相同。
最典型的是吗啡与硫喷妥钠合用时催眠作用是协同的,而镇痛作用彼此拮抗。
因此静脉麻醉药合用的协同作用是以药效动力学为基础的。
近来, 等[ ]认为通过药物的不良反应来判断静脉麻醉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效果和强度,以说明其催眠协同作用是否具有临床价值。
所以当人们联合应用静脉麻醉药时,应该重视审视其中每种药物的各种特征,而不能简单地认为只是几种药物特性的累加。
总之,通过观察咪唑安定 芬太尼两药与咪唑安定 芬太尼 丙泊酚三药联合的催眠作用协同效果,显示两组无明显差别。
本研究通过上述两组药效临床观察的最终结果,提示麻醉医师在联合应用静脉麻醉药时应重视对常用配伍的深入研究,以把握合理的配伍和剂量。
联合应用麻醉药物种类增多,并不一定能增加相互的协同作用。
参考文献: ?, , :, ,, :,:,, :, , , :,, :,, : (收稿: )麻醉后体温过低致术后延迟苏醒一例侯方圆作者单位:哈尔滨铁路局伊图里河铁路医院麻醉科患者,男, 岁,体重 公斤, !级。
因胃溃疡穿孔在全麻下行胃大部切除术。
术前肌注阿托品 、苯巴比妥钠 。
入手术室后静脉注射氟芬合剂 、地西泮 、丙泊酚 和琥珀胆碱 快速诱导插管,术中行机控通气,间断少量吸入安氟醚,静脉注射维库溴铵(首剂 ,此后每半小时给 )维持麻醉。
手术历时 小时,手术及麻醉经过顺利。
术中输库血 、 葡萄糖及生理盐水 。
术后约 分钟病人自主呼吸恢复,术后 小时病人未醒,呼吸 次 分,心率 次 分,血压 ,角膜反射和对光反射未恢复,测食管温度 (当时手术间温度为 ), ,潮气量为 左右。
考虑苏醒延迟与体温过低有关,立即用热水袋和电热毯加温并吸氧。
手术期体温监测及保温措施对创伤全麻手术患者的影响
手术期体温监测及保温措施对创伤全麻手术患者的影响目的探讨术中体温监测与干预对全麻后创伤患者体温变化及临床恢复的影响。
方法选择创伤后全麻下手术患者,分综合保温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术中按传统护理常规进行护理,保温组采用多种积极的综合保温措施。
观察并记录术中患者的体温,观察两组患者寒战发生率、术后拔管时间、清醒时间。
结果保温组患者术后体温明显高于对照组(P 38℃);近3 d内服用过解热镇痛药;既往心肺功能疾患及肝肾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
随机分为两组,保温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
两组年龄、体重、手术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1.2.1 护理干预措施所有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常规监测无创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和心电图,全麻诱导,气管插管,维持麻醉。
采用多功能监护仪肛温探头连续监测体温,将肛温探头插入肛门10 cm,连接温度探头与多功能监护仪,记录温度读数。
对照组术中采取常规措施,对输注液体及冲洗液体不采取加温措施,即输入液体及血制品的温度与室温相同,维持手术室温度在22℃。
保温组护理方法具体如下:(1)严格进行人体保暖,护送患者至手术室的途中,尽可能避免通过寒冷的通道,不暴露患者。
(2)手术前半小时将手术间的温度调为25℃、湿度50%。
(3)手术期间术野可使用塑料薄膜,术野上下除覆盖无菌布类,在不影响无菌操作时,用一定厚度的棉单包裹。
(4)术中需要输入的液体及血制品全部采用电子输液加温器加温至37℃,术野使用经温盐水浸泡过的0.9%氯化钠溶液纱布。
(5)手术结束前半小时通知病房做好病室环境和床单位的保暖。
1.2.2 观察指标监测并记录两组患者基础值、麻醉诱导后10、30、60、90 min 及术毕的中心体温。
记录术后拔管时间(咽反射、咳嗽反射完全恢复的时间)、完全清醒时间(定向力恢复,举手、点头等遵嘱动作出现),观察两组患者寒战发生率。
1.3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麻醉中的体温管理
麻醉中的体温管理在麻醉过程中,体温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合理的体温管理可以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患者的手术效果和康复速度。
本文将介绍麻醉中的体温管理的重要性,方法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一、麻醉中的体温管理的重要性在手术过程中,患者的体温可能会波动,而过高或过低的体温都会对患者的生理状况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保持患者的体温在理想范围内是非常重要的。
1.手术效果:适当的体温管理可以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提高手术效果。
例如,在外科手术中,维持患者的体温在正常范围内可以减少手术时间和出血量。
2.术后恢复:体温管理对患者的术后恢复至关重要。
保持适当的体温可以减少术后感染的风险,并加快伤口愈合速度。
3.麻醉药物效果:患者的体温变化可以直接影响麻醉药物的效果。
低体温会增加麻醉药物的作用,增加麻醉深度,而高体温则可能导致麻醉药物的代谢加快,影响麻醉效果。
二、麻醉中的体温管理方法1.术前体温评估:在手术前,麻醉医生应该对患者的体温进行评估,并了解患者的基础体温水平。
这可以帮助麻醉医生制定合理的体温管理方案。
2.预热措施:术前预热是一种常用的体温管理方法。
例如,使用温热被单、电热毯等设备,提前将患者的体温提升到理想的水平。
3.监测体温:麻醉过程中,对患者的体温进行有效监测是必要的。
可以使用体温探头贴片等设备,实时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4.调整环境温度:手术室内的环境温度也会对患者的体温产生影响。
麻醉医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手术室的温度进行调整,以保持患者的体温在正常范围内。
5.体温调节措施:根据患者的体温情况,可以采取冷热敷、冷暖输液等方式来调节患者的体温。
麻醉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体温调节方式。
6.术后恢复:手术结束后,对患者的体温监测和调节仍然很重要。
麻醉医生应对术后患者的体温进行密切观察,及时采取相应的体温管理措施。
三、麻醉中的体温管理的注意事项1.个体化管理:不同患者的体温反应可能存在差异,麻醉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体温管理。
全身麻醉苏醒延迟的标准
全身麻醉苏醒延迟的标准全身麻醉苏醒延迟的标准通常是指手术结束后超过60 分钟,患者仍然没有恢复意识或没有达到正常的意识水平。
全身麻醉是一种通过药物使患者失去意识和知觉的麻醉方法。
在全身麻醉过程中,患者接受多种药物的联合应用,包括麻醉性镇痛药、镇静药、肌肉松弛药等,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一般情况下,手术结束后,麻醉药物的作用会逐渐消退,患者会逐渐恢复意识和生理功能。
然而,有时会出现苏醒延迟的情况,即患者在预期时间内没有恢复正常的意识水平。
苏醒延迟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
其中一些常见的原因包括麻醉药物的残留、代谢缓慢、药物相互作用、体温过低、低氧血症、低血糖等。
这些因素可能影响药物在体内的清除速度,导致意识恢复延迟。
为了判断全身麻醉苏醒延迟,医生会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手术结束时间:确定手术结束后经过的时间。
2. 意识状态评估:观察患者的意识水平,包括对呼唤、刺激的反应以及是否能够遵循指令。
3. 生理指标监测: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等。
4. 药物代谢检测:进行血液药物浓度检测,以确定麻醉药物是否在体内残留过多。
如果怀疑患者出现全身麻醉苏醒延迟,医生会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调整药物治疗、提供呼吸支持、升高体温等,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意识。
需要注意的是,苏醒延迟的标准可能会因个体差异、手术类型、麻醉方法和药物使用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和判断,并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
对于接受全身麻醉的患者,术前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麻醉过程和可能的风险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在术后恢复期间,患者和家属应密切关注患者的意识状态和生理指标,及时向医生报告任何异常情况。
总之,全身麻醉苏醒延迟是一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医生会根据具体标准进行评估和处理。
患者和家属应与医生保持密切合作,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快速康复。
麻醉科术中高体温处理
麻醉科术中高体温处理在麻醉科手术中,高体温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情况,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
高体温可能会对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安全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正确处理高体温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麻醉科术中高体温的处理方法。
一、高体温的原因及危害高体温在麻醉科手术中可能由以下因素引起:1.手术刺激:手术过程中,机体会受到外界刺激,导致体温升高。
2.药物反应:某些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引起机体的体温升高反应。
3.感染:手术创面感染、全身感染等都可能导致高体温。
高体温对手术过程及患者的安全可能产生以下危害:1.心血管系统的负担增加:高体温会导致心跳加快、心血管系统负担加重,可能诱发心血管事件。
2.神经系统的负担增加:高体温可能导致脑缺氧、脑水肿等神经系统异常,增加手术风险。
3.代谢紊乱:高体温会引起机体代谢紊乱,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等。
二、麻醉科术中高体温的处理方法在麻醉科术中,对高体温的处理应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1.针对手术刺激引起的高体温:(1)合理控制手术刺激: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应尽可能减少对机体的刺激,缩短手术时间,以降低体温升高的可能性。
(2)冷却措施:在手术过程中,可采取一些冷却措施,如使用冰袋降低患者的体温。
2.针对药物反应引起的高体温:(1)调整药物使用:如果发现某种药物引起患者高体温,可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减少药物的使用量,或更换其他药物。
(2)对症处理:对于药物反应引起的高体温,可以使用退热药物来降低患者的体温。
3.针对感染引起的高体温:(1)早期预防:在手术前,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手术创面感染等。
(2)积极治疗感染:一旦发现感染迹象,应积极使用抗生素等药物进行治疗,以减轻感染对患者的影响。
(3)对症处理:对于感染引起的高体温,可以使用退热药物来降低患者的体温,并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
总之,麻醉科术中高体温的处理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在处理过程中,医生应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并保持良好的气道通畅,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
麻醉期间的体温管理
环境因素对体温的影响可以通 过调节手术室温度和湿度来改 善。
患者自身因素的影响
年龄
新生儿和老年人由于体温调节机 制较弱,容易发生体温下降。
疾病状态
慢性疾病、营养不良和虚弱的患者 容易发生体温下降。
药物使用
某些药物会干扰体温调节,导致体 温下降。
03
体温管理的策略与措施
术前评估与准备
评估患者情况
保温护理
保持病房温度适宜,避免患者受凉,同时注意遮 盖裸露的部位,减少热量散失。
观察与记录
对患者的体温变化进行观察和记录,以便及时调 整护理措施和评估治疗效果。
04
体温管理的最新研究进展
新型保温设备的应用
主动加温设备
主动加温设备能够提供持续的热源, 通过电热毯、热风循环等方式,有效 防止患者在麻醉期间出现体温下降。
一位老年女性,因髋关节置换手术接受麻醉。手 术过程中出现低体温,体温降至34℃。
处理措施
医生及时采取保暖措施,如加温毯、输注加温液 体等,同时调整麻醉药物的输注速度。
3
结果
经过及时处理,患者体温逐渐回升至正常范围, 手术顺利完成,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高体温患者的风险防范案例
患者情况
一位年轻男性,因腹部 手术接受麻醉。手术过 程中出现高体温,体温 升至39℃。
了解药物代谢与体温之间的关系,对于合理调整用药剂量和 给药速度具有重要意义。在手术过程中,根据患者的体温变 化,医生可以适时调整麻醉药物的用量,以确保患者安全度 过手术期。
体温与管理决策
对体温的监测和管理是麻醉期间的一项重要任务。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体温变化情况,及时做出管理决策,以应对可能出现 的风险。
缩短手术时间
降低术后感染率
麻醉科手术室病人术中体温管理
麻醉科手术室病人术中体温管理手术是一项复杂而精细的医疗过程,对于麻醉科手术室来说,病人的术中体温管理尤为重要。
适当的体温管理可以维持病人的生理稳定,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本文将讨论麻醉科手术室病人术中体温管理的重要性、方法及挑战。
一、重要性术中体温管理的重要性不容低估。
病人在手术过程中,会因为麻醉和手术刺激导致体温下降,尤其是开腹手术等长时间操作。
低体温状况会增加手术出血量、延迟伤口愈合、增加感染风险等。
近年来的研究还表明,术中低体温与心血管事件、术后并发症和死亡风险增加相关。
因此,保持病人术中正常体温对于手术室的工作来说至关重要。
二、方法1. 术前体温评估在手术前,麻醉科团队应对病人进行体温评估,包括测量基础体温、了解病人的体温调节能力。
例如,老年人、儿童、肥胖患者以及甲亢、糖尿病等患者,其体温调节能力相对较差,容易出现术中低体温。
对于高危患者,应特别关注体温管理的方法和措施。
2. 保暖措施术中的保暖措施是体温管理的基础。
一方面,手术室应保持适宜的室温;另一方面,病人应采取多种保暖措施,如戴帽子、使用加热床单或毯子、使用加热气体吹风等。
这些措施可以减少热量的丢失,预防病人体温过低。
3. 调节麻醉药物麻醉药物的使用会影响病人的体温调节能力。
一些麻醉药物会抑制体温调节中枢,导致病人体温下降。
麻醉科医生在使用麻醉药物时,应根据患者的体温情况和手术类型,谨慎选择麻醉药物的种类和剂量,以减少术中低体温的发生。
4. 空气加热和加湿手术室内空气的温度和湿度对病人术中体温管理也有很大的影响。
应保持手术室内的环境温度适宜,使用空气加热和加湿系统,防止病人因手术室环境过凉而导致的体温下降。
5. 监测体温手术室应及时、准确地监测病人的体温变化。
传统的测温方法有肛温、膀胱温度等,但这些方法具有不适宜、延迟等问题。
现代化的监测设备,如食道温度探头、皮肤黏贴式温度传感器等,可以有效监测病人体温变化,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全麻期手术病人体温变化的研究
计学意义。 摘 要 对6 0例 全麻 手 术 患 者 自手 术 开
结 果
升高( 0 0 ) P< . 1 。 术 中输血 、 液及 冲洗 液的应 用 , 输 也 是体温下 降 的主要原 因。保温组 患者 输
血 、 液 及 术 中 冲 洗 液 均 加 温 到 3  ̄ 左 输 7( 2 右 , 免 了冷 液 义 。 避
血液流入气管 内引起窒息、 并发肺 部感染 , 对于广基 的声带 息 肉或声带 小结 、 声带囊 肿、 声带不典 型增生病变 , 应尽可能采用 支 撑喉内镜下 的微 刨手术 , 常规 手术效果 较 好、 成功率高 、 复发率低 , 对发音要求较高的 患者尤其适用。
参 考 文 献
1 Ge r 0.S a n og p u MD , n h n MD , h Bi Z e g P D
0
9 中 国社 区 医师 ・ 2 医学专 业 2 1 年 第 2 00 9期 ( 2 总 第2 4 第1卷 5 期
结果 表明 , 术开 始 3 手 0分钟 后至 结 束非保温组患者体温下 降显著 , 在低 体 存 温的可 能。通 过对 比认识 到 了围手术 期
体 温 管理 的 重要 性 。 因此 , 中要 密 切 观 术
03℃。结论 : 手 术 开始 3 .4 在 O分 钟 以 后
至 手 术 结束 时 非 保 温 组 患 者 体 温 下 降 明
i g t e o v n i a d a —c a n l n o rn h c n e t n l u l— h n e e d - o s o e,h — S o e, n o e d r c c p te R c p a d a n v l i t— e d v y tm. i r e s se GAS TR0I NTE T【 S NAL E NDOS—
全身麻醉术后苏醒延迟
分类
根据苏醒延迟的时间长短,全身麻醉术后苏醒延迟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轻度延迟通常在2 小时以内,中度延迟在2-4小时之间,重度延迟超过4小时。
根据病因,全身麻醉术后苏醒延迟可分为麻醉因素、手术因素和患者因素。麻醉因素包括麻醉 药物的过量或不足、药物的配伍禁忌等;手术因素包括手术时间过长、出血过多等;患者因素 包括年龄、健康状况、基础疾病等。
全身麻醉术后苏醒延 迟
目录
• 全身麻醉术后苏醒延迟的定义与分 类
• 全身麻醉术后苏醒延迟的原因 • 全身麻醉术后苏醒延迟的并发症 • 全身麻醉术后苏醒延迟的处理与预
防 • 全身麻醉术后苏醒延迟的案例分析
全身麻醉术后苏醒延迟的定
01
义与分类
定义
全身麻醉术后苏醒延迟是指病人在全身麻醉手术后,出 现意识恢复延迟的现象,表现为患者不能在预期时间内 恢复正常的意识状态。
身对患者的身体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创伤,可能导致患者苏醒延迟。
案例二:小儿全身麻醉术后苏醒延迟
总结词
小儿全身麻醉术后苏醒延迟可能与小儿的生理特点和麻醉药物的剂量有关。
详细描述
小儿全身麻醉术后苏醒延迟的案例中,由于小儿的身体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对麻醉药物的代谢 和排泄能力较弱,容易导致药物在体内残留,影响苏醒。此外,麻醉药物的剂量也可能影响小 儿的苏醒,过量使用麻醉药物可能导致苏醒延迟。
全身麻醉术后苏醒延迟的并
03
发症
呼吸系统并发症
01 呼吸困难
由于麻醉药物的残留作用,可能导致呼吸道肌肉 松弛,引起呼吸困难或窒息。
02 呼吸道梗阻
术后咽喉部肿胀、分泌物积聚或呕吐物误吸等可 能导致呼吸道梗阻。
全身麻醉术后苏醒延迟的原因及处理策略
全身麻醉术后苏醒延迟的原因及处理策略全身麻醉是一种常见的手术麻醉方式,但有时会出现苏醒延迟的情况,即患者在手术结束后麻醉药物作用仍然存在,无法迅速清醒过来。
苏醒延迟可能会增加患者的不适和手术风险,因此需及时了解其原因并采取适当的处理策略。
苏醒延迟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1.麻醉药物代谢缓慢:不同的麻醉药物有不同的代谢速度,一些药物可能会在体内停留较长时间,延迟患者苏醒。
例如,老年人和肝肾功能下降的患者更容易出现代谢缓慢的情况。
处理策略:麻醉中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年龄、肝肾功能、药物剂量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减少药物在体内的积累。
2.麻醉药物过量使用:如果麻醉药物使用过量,可能会导致苏醒延迟。
处理策略:麻醉中医生应在手术过程中紧密监测患者的麻醉深度,避免使用过量的药物。
如果发现麻醉过度,可考虑减少药物剂量或停药。
3.麻醉机械问题:有时苏醒延迟可能与麻醉机械故障有关,例如麻醉机中的药物输注泵故障、无法正确监测麻醉药物浓度等。
处理策略:麻醉中医生和麻醉技术人员应经常检测和维护麻醉设备,确保其正常工作。
如果发现设备故障,应及时更换或修复。
4.患者个体差异:不同患者对麻醉药物的反应存在个体差异。
有些患者可能对麻醉药物较为敏感,需要更长时间才能苏醒。
处理策略:麻醉中医生应了解患者的病史、药物过敏史等情况,根据患者的特点调整药物剂量,以减少苏醒延迟的风险。
5.术后并发症:一些术后并发症也可能导致苏醒延迟,如颅脑损伤、呼吸道阻塞、脑水肿等。
处理策略:在术后监护期间,麻醉医生和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神经状态,及时处理并发症,确保患者的安全。
以上是造成全身麻醉术后苏醒延迟的主要原因及处理策略。
对于术后苏醒延迟的处理,麻醉中医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处理方案,保证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同时,麻醉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设备的及时维护也能减少苏醒延迟的发生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满意度。
麻醉患者体温变化对麻醉后苏醒效果和拔管时间的影响
麻醉患者体温变化对麻醉后苏醒效果和拔管时间的影响目的探讨麻醉患者体温变化对麻醉后苏醒和拔管时间的影响。
方法选取攀枝花市中心医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间行全麻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麻醉后常规手术处理,观察组麻醉后给予保温措施,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过程中体温变化情况、麻醉后苏醒和拔管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给予保温措施的观察组患者体温高于对照组,患者蘇醒及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x±s)1.2 方法对照组患者麻醉后给予常规手术处理,观察组患者全麻后给予保温手术处理。
手术麻醉操作为:术前给予患者肌内注射0.5 mg阿托品+0.1 g苯巴比妥钠,然后给予患者静脉推注2~4 mL的氟芬(25∶1)合剂+2 mg/kg的异丙酚+0.1 mg/kg的万可松,气管插管后进行机械通气,让患者吸入安氟醚,保证呼出气安氟醚的浓度在0.3%~0.5%之间。
同时给予患者持续静脉滴注万可松液,以维持肌松,速度以没有自主呼吸为度。
术中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静脉推注1~3次异丙酚,完成手术前1 h不再追加任何药物。
手术保温措施:术前1 h将手术室温度设置为26℃;在手术床上铺循环水毯,消毒范围外患者身体裸露部分覆盖棉被或用棉垫包裹;使用电子加温仪输血及输液;使用水温浴箱将冲洗液加温至37℃。
手术过程中定期有效地测定两组患者的鼻咽温度,以低于正常体温1~2℃为发生低体温。
1.3 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患者清醒时间、手术拔管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以患者恢复定向力,能够对一些问题进行准确的回答,可完成抬头、举手等简单的动作为清醒;手术拔管时间是指从完成手术到咳嗽反射、咽反射恢复的这段时间;手术过程中患者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血压、心率、寒颤的异常等。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麻醉期间体温管理
环境温度的变化会影响麻醉效果和患者的舒适度
03
麻醉期间,环境温度对体温变化有很大影响
01
高温环境可能导致体温升高,低温环境可能导致体温下降
02
体温管理策略
预防体温过低
01
保持室温:确保手术室温度适中,避免过冷或过热
02
保暖措施:使用保暖毯、加热垫等设备,保持患者体温
03
监测体温:定期监测患者体温,及时发现体温过低情况
体温稳定:有助于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影响患者舒适度
01
体温过高:可能导致患者感到不适,影响睡眠质量
03
体温波动:可能导致患者感到不适,影响情绪和恢复
02
体温过低:可能导致患者感到寒冷,影响休息和恢复
04
体温稳定:有助于患者保持舒适,提高恢复速度和效果
04
调整麻醉药物:根据患者体温情况,调整麻醉药物的使用量,避免体温过低
预防体温过高
监测体温:定期监测体温,及时发现体温过高的情况
03
采取降温措施:如使用冰袋、冷敷等物理降温方法,或使用退烧药等药物降温方法
04
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避免过高或过低
01
合理使用麻醉药物:避免使用可能导致体温升高的药物
02
体温监测方法
体温过低:可能导致手术部位组织缺血,影响手术效果
体温波动:可能导致手术过程中血压波动,增加手术风险
体温异常:可能导致手术过程中麻醉效果不佳,影响手术效果
影响术后恢复
体温过高:可能导致术后感染、伤口愈合不良等问题
体温过低:可能导致术后低血压、心律失常等问题
体温波动:可能导致术后并发症,如呼吸困难、心功能不全等问题
体温计:最常用的体温监测方法,包括口腔、腋下、直肠等部位
麻醉期间的体温管理
椎管内麻醉体温调节
机制
• 椎管内麻醉和全麻一样同样可以发生严重的低 体温,同全麻一样体热再分布是导致早期低体温 的主要原因
不同点: • 椎管内麻醉从外周阻断了下肢的体温调节性血管收缩, 故不能达到主动平台,体温持续下降,这是椎管内麻醉与 全麻的主要区别 。 • 椎管内麻醉时再分布所导致的核心温度的下降约是全麻 的一半,低温的进展可能较全麻慢 • 椎管内麻醉较全麻术后低温时间长,且体温上升速度慢
目录
低体温的定义及机制 围术期体温下降的原因
低温对机体的影响
低温的预防和治疗 围术期体温升高的原因和防治
人工低温
定义
人体中心体温低于等36℃则为低体温。 轻度:32-36 ℃(包括32 ℃) 中度:28-32 ℃(包括328℃) 重度:<28 ℃
• 核心体温是指机体深部重要脏器的温度
机制
再分布期
人工低温的程度
• 浅低温: 34~30℃ • 中低温: 30~28℃ • 深低温: < 20℃ • 超深低温: < 15℃
体温和意识的关系
全身麻醉的苏醒
全身麻醉复苏的评价标准
一般情况 循环 呼吸 其他
循环系统并发症
1. 低血压:往往与容量不足、降压药的不恰当 使用等有关
2. 高血压: 原有高血压病史: 48.7%,无高血压病史的占 51.3%
3. 心动过速 :常见于原有病史、疼痛、容量不足、躁动等 4.心动过缓:由于高位神经阻滞 、迷走神经兴奋、阿片类药、
颅内高压 、β-受体阻滞、原有病史、严重缺氧,更多见 于术毕用新斯的明、阿托品两药同时静注以拮抗非去极肌 松剂后
呼吸系统并发症
5.低氧和高碳酸血症:少数患者由于麻醉药的残余作用,致呼 吸浅慢,甚至遗忘呼吸,有时与神志水平有关。
6.通气不足: 通气驱动降低,肺和呼吸肌功能不足
7 上呼吸道梗阻:麻醉恢复不完全,舌后坠是常见原因高声 调吸气声表明喉痉挛或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 (常出现 在气道有炎症的老年人与小儿拔管的早期),五官科手术切 口血肿声带麻痹。
全身麻醉的苏醒
1.全身麻醉苏醒是指停止应用麻醉药到病人完全清醒这一 时期。
2.全身麻醉后拔除气管内导管是一具有风险的时刻,必须 根据病人病情、苏醒情况来决定拔管与否并掌握好拔管指 征,过早或不恰当的拔管往往造成严重后果。
思考:什么时候拔管才是恰当时刻呢?
气管导管的拔除
病人完全清醒,呼之能应。 咽喉反射、吞咽反射、咳嗽反射已恢复。 呼吸率:10-35次/min,潮气量>5ml/kg,肺活量>15ml/kg 必要时,让病人呼吸空气20分钟,观察血氧和呕吐 低温和寒战 精神症状 意外损伤 骨骼肌疼痛
结论
全身麻醉苏醒常见的并发症有循环不稳定、呼吸 异常、恶心呕吐、苏醒延迟、躁动等
全身麻醉患者术后苏醒期低温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67 32 ・
吉林 医学 2 1 0 1年 l 1月第 3 第 3 期 2卷 1
护士不仅满足了 自己的学习需 求和兴 趣 , 而且 获得 了指 导老 师提供 的前沿临床知识 、 丰富的案 例和规 范 的临床技 能 以及
与患者沟通交流能力 。
方面做好榜样 , 做到 以身示教 , 为人师表 。③注意适时督促低 年资护士学习 , 逐渐 培养其学 习和发现问题 的主动 性 , 积极 与 其沟通 , 注重对 其的观察和反馈 等。④ 由于临床工作繁重 , 指 导与被指导者之间没 有多 少共处 时 问 , 以要合理 安排学 习 所 时间 , 充分利用一起 上班空闲时间来完成培训计划。
杨春霞 , 朱 虹 ( 宁夏 医科 大学 总医院麻醉科 , 宁夏 银川 7 0 0 ) 50 4
[ 关键词] 全身麻 醉 ; 苏醒期 ; 低温
全身麻醉手术患者 由于各种因素对体温调 节系统影 响或 手术 时间较长 , 可使外周血管收缩 和中心体温下 降 , 机体温度
向环境温度偏移 , 易使患者 术后体温低 于 3 ℃ , 5 发生低 体温 ,
2℃ 一 6 , 4 2 ℃ 湿度至 5 % ~ 0 。 0 6%
2 1 术 中低温环境 : 中手术 间环境 温度低 , . 术 使患 者的体 温 通过空气对流散热 下降 ; 手术 问空调 的冷风 加速患 者的热 量
2 术 后 低 体 温 的 原 因 分 析
27 运送途 中散热 : . 术后转送 至 P C A U过程 中未做 好保暖工
作, 使热量散发体温降低 。 3 低体 温护理对策 3 1 控制适宜的环境 温湿度 : 制手术 间的温度 : . 控 新生 儿 > 2 . ℃ , 儿 >2 . ℃ , 人 >2 . ℃【 , 节恢 复室 温度 至 66 婴 55 成 11 2 调 J
术中体温对麻醉后苏醒和拔管时间影响分析
1. .1综合干预 内容 2
对辖 区糖尿 患者推行 “ 、粉 ,蓝 、黄 ”四色分类 管理方法 ,以 红 分 类管理促糖 尿病控 制。对不 同病情 的人群 实行个性化 的动态管理 , 对血糖 控制较 差的患者及 出现糖 尿病 并发症 或合并糖尿病 高危 因素者 等用 红色纸记 录 ,加 强沟通管理 ,每 月随访一 次 ,对血糖 控制 良好 、 青 少年 糖尿 病或 已控 制 并发症 的患 者等 用粉 红 纸记录 ,每 季 随访一 次 ;对 于糖尿病前 期患者用 蓝色纸记录 ,每季 随访 一次 ;对于有 糖尿 中国有 90万 2 20 型糖尿病 患者 ,1 8 型糖尿病 前期患者 ,其庞 . 亿2 4 大 的人群成为 了政 府、卫生部 门以及广大 医务 工作者面临 的巨大挑战 和 艰 巨任务 。由于 2 型糖 尿病是 一种慢性 终身性疾 病治疗 应是综 合治 疗 。糖 尿病患者 教育的主 体应建在社 区 ,病 情稳定的糖 尿病患者 最 适宜在 社区接受教育 与管理。构建 以糖 尿病患者为 主体 、社 区卫 生机
病 倾 向的高危 人群用黄色纸记录 ,每半年随访一次 。
1. .2对照组 给予一般管理 。 2 1 . 3实验检查 入 院时及 干预后 1 、4 检测患者的空腹血糖 、餐 后2 血糖 。 、2 周 h 1 统计学处理 . 4
麻醉苏醒恢复延迟原因及对策
患者自身因素
总结词
患者自身因素也是导致麻醉苏醒恢复 延迟的重要原因。
详细描述
患者的年龄、体重、健康状况、肝肾 功能等都会影响麻醉药物的代谢和排 泄,从而影响苏醒恢复时间。
手术因素
总结词
手术因素也可能导致麻醉苏醒恢复延迟。
详细描述
手术时间的长短、手术的复杂程度、手术过程中出血量等都会影响麻醉药物的 代谢和排泄,从而影响苏醒恢复时间。
改善医疗环境
总结词
医疗环境对麻醉苏醒恢复有一定影响。
详细描述
改善医疗环境包括提高手术室的温度和湿度,保持手术室的 安静和整洁,以及确保充足的氧气供应。这些措施有助于提 供一个舒适的环境,促进患者的苏醒和恢复。
04
麻醉苏醒恢复延迟的处理措施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麻醉苏醒恢复延迟的常用处理措施之一,主要通过给予患者适量的拮抗 药物来逆转麻醉作用,促进患者苏醒。常用的拮抗药物包括苯二氮䓬类、阿片类拮 抗剂等。
通过不断优化麻醉苏醒恢复的管理流 程和技术手段,有望实现更加安全、 高效的手术麻醉过程,为患者带来更 好的医疗体验和健康保障。
未来研究应重点关注麻醉药物的代谢 机制、患者个体差异对麻醉苏醒恢复 的影响以及如何提高麻醉苏醒恢复的 质量和效率等方面。
THANKS
感谢观看
医疗纠纷风险增加
麻醉苏醒恢复延迟可能增加医疗纠 纷的风险,如患者及其家属对医疗 质量的质疑和投诉。
03
麻醉苏醒恢复延迟的预防对策
合理选择和使用麻醉药物
总结词
选择适当的麻醉药物是预防麻醉苏醒 恢复延迟的关键。
详细描述
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健康状况和 手术需求,选择起效快、代谢快的麻 醉药物,以缩短苏醒时间。同时,应 避免使用可能导致苏醒恢复延迟的药 物。
全麻后苏醒延迟的原因分析及处理体会
2 1 7月 第 7卷第 2  ̄ 0 0年 — 1
Meia In vt no C iaJl.0 0 V 17N . 1 dcl n oao f hn ,uy2 1 , o. o2 i
・
17・ 7
・
医 学 综 合
・
全麻 后 苏 醒延 迟 的原 因分 析 及 处 理体 会
的 原 因 为 麻 醉 药 物作 用 延 长 、 氧 血 症 和 / C 2蓄 积 、 低 或 O 手术 前 夜有 效 睡 眠 时 间过 短 、 中 体 温 过 低 。 处 理 的方 法 为 术 在 支 持 治 疗 的 同 时积 极 查 找 和 针 对 原 因处 理 , 给 予 药 物 促 醒 。 结 论 并 患 者 全 麻 后 苏 醒 延 迟 的 原 因 复 杂 , 支 持 治 在
患者烦 躁 不安 , 0 mm H <5 g时 即可 出现意 识 障碍 ; 有 脑 在
动 脉 硬 化 的 高 血 压 患 者 , 中 血 压 剧 烈 波 动 , 易 导 致 术 术 更 后 苏醒 延迟 。术 中有 呼吸 抑 制 , 吸道 梗 阻 , 生 过 慢性 呼 发
低 氧 , P O <6 m Hg S O 如 a 2 0m ,p 2下 降至 7 % 以下 , 5 可使脑
组 织 发 生 缺 氧 和 出 现 意 识 障 碍 。 贫 血 患 者 , b<0 5 g H . / d, 可 出现 意识 障碍 , 醒 延迟 。 1也 苏
沙普仑 2m ) g 静脉缓慢注射 ( Lm n 。用量 上以纳洛酮 5m / i) 多沙普 仑复合液缓慢 静脉 注射后 , 患者 出现 深呼 吸 时 , 即 立
疗 基 础 上尽早 发 现 原 因并 处 理 , 避 免 严 重 并 发 症 , 保 患 者 恢 复 期 安 全 。 可 确
80例全麻患者清醒状态和浅麻醉状态下拔管血糖、血压及心率变化的比较
计数资料分 析采用 x 检验 ,< .5表示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 。 。 P 00
拔 管能降 低对 上 呼吸道 的刺 激 , 减轻 气 管插 管所 带来 的应激 反 应 , 利 于患 者 的恢 复 , 患 者 的 生理 影 响也 能 降 到最 低 有 对
两组 患者术 前半 小 时肌注 鲁米 那钠 01g 两 组患 者入 室 . ,
后 开放 静 脉 . 以芬 太 尼 6 ̄ /g 丙 泊 酚 2mEk 、 均 gk 、 g 维库 溴 铵 01mg g诱 导进 行 快 速插 管 , 以间 断静 注 芬太 尼 、 库 溴 . / k 后 维 铵和持续吸入 1 % . 5 异氟烷维持麻醉。在手术结束前 4 i 0 n a r 停用异氟烷并改用丙泊酚 6m / gl gk ・1 ( 1 维持麻醉 。 I组于手术 结
Ⅱ ̄ n 4 ) 51 04 9 .- . 8 .± . 5104 8 . 48 7 .+ . B(= 0 .± . 05 33 56 28 + . . 63 . - + + 85 32 -
与 I组 比较 . < .5 00 尸
3讨 论
选择 8 0例 上腹 部 择 期手 术 患 者 , 年龄 3 ~ 2岁 , 中 . 56 其
男性 4 8例 , 女性 3 2例 , A I~Ⅱ级 , AS 术前 血糖 、 压 和心 率 血 均 在正 常范 围 内。随 机分 为两 组 ,I 4 组 0例 , 清醒 状态 下 在
多年 来 , 多麻 醉医 生对 于气 管插 管后 的拔 管 习惯 于在 许
患 者清 醒后才 进 行。 如果麻 醉 拔管 期间 上呼 吸道 反射 过于活 跃 , 可能 引起 喉痉 挛 、 吸暂停 , 糖 、 压 、 则 呼 血 血 心率 的急 剧 升 高 , 重 时还能 威胁 患者 的生命 , 临床 上 产生严 重 的后 果 。 严 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身麻醉下患者体温变化对麻醉后苏醒效果和拔管时间的影响分析
发表时间:2017-09-22T15:52:44.553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9月第27期作者:聂宇红
[导读] 全身麻醉患者体温是否正常对术后麻醉患者苏醒以及拔管时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湖北省黄梅县第二人民医院湖北黄冈 435502)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全身麻醉患者的体温变化对其麻醉后的苏醒效果以及拔管时间的影响。
方法:将2016年1月—2016年12月入住本院麻醉科室的82名全身麻醉患者随机划分成对照小组和观察小组,每组41人。
对照小组施以常规的处理模式,观察小组中应用保温的处理方式,包含输37℃的液体等保温办法,记录两组麻醉患者的临床资料,据此比较2组全身麻醉患者术后苏醒拔管时间、鼻咽部温度、以及患者血压、心率等指标。
结果:观察小组全身麻醉患者的术后鼻咽部温度明显比对照小组的高,其苏醒以及拔管的时间也比对照小组患者的短(P<0.01)。
观察小组全身麻醉患者手术之后的舒张压、心率等参数的水平均也比对照小组患者的低(P<0.01)。
结论:全身麻醉患者体温是否正常对术后麻醉患者苏醒以及拔管时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有利于维持麻醉患者血流的稳定,强化麻醉的效果。
【关键词】体温;苏醒效果;拔管时间
【中图分类号】R6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7-0142-02
全身麻醉作为临床常用麻醉方式,不仅会削弱麻醉患者的新陈代谢,而且会抑制体温调节中枢。
据可靠的数据,约70%的全麻患者在术后的体温比36℃低,这大大增加了麻醉手术的风险。
为探寻体温变化对患者麻醉苏醒效果以及拔管时间的影响,笔者将2016年1月—2016年12月入住本院麻醉科室的82名全身麻醉患者进行了对照研究,为临床提供了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1月—2016年12月入住本院麻醉科室的82名全身麻醉患者随机划分成对照小组和观察小组,每组41人。
观察小组麻醉患者中男性有22例,女19例;麻醉患者的年龄在23到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9.1±4.2)岁;麻醉患者体重都在40kg到80kg之间,平均体重为(56.2±7.2)kg。
观察小组41例全身麻醉患者中,胃肠手术的有15例,开腹手术17例,肝胆手术4例,腹腔镜手术5例。
对照小组麻醉患者中男性有20例,女21例;麻醉患者的年龄在20到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8.7±7.2)岁;麻醉患者体重都在41kg到83kg之间,平均体重为(52.3±6.8)kg。
对照小组41例全身麻醉患者中,胃肠手术的有17例,开腹手术16例,腹腔镜手术8例。
两组麻醉患者的临床资料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具有可比性。
1.2 保温方法
对照小组41例全身麻醉患者进行常规的手术处理,不采取特殊的保温措施。
观察小组41例全身麻醉患者进行保温处理措施,具体办法如下所示。
观察小组在进行手术之前大约半个小时的时间,要把手术室的温度调节到26℃,还要在手术床上安装循环水毯等保温装置,手术中的输液以及输血在注射或输送之前要经过专业的电子加温仪升温。
在手术过程中,一旦麻醉患者的体温低于36.5℃,就要采取措施,提升患者体温,比如,升高手术室的温度,加热循环水毯温度等方法。
1.3 观察指标
①手术以后,负责该全麻的麻醉医生要即时的统计并记录两组麻醉患者鼻咽部的温度以及苏醒拔管的时间。
②手术以后,负责该全麻的麻醉医生要即时的测量并统计两组麻醉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等。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包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均数t检验。
2.结果
2.1 鼻咽部温度、苏醒拔管时间的对比
经过手术后对两组麻醉患者鼻咽部温度、苏醒拔管时间的对比发现,手术后观察小组全身麻醉患者的鼻咽部温度明显比对照小组的高,观察小组全身麻醉患者的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也比对照小组患者的短,此次比较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1)。
如表1所示。
3.讨论
全身麻醉患者由于受麻醉抑制、手术应激等方面的影响,非常容易出现低体温。
低体温会增加患者的耗氧量,影响血流动力学稳定,进而增加麻醉患者的手术风险和麻醉风险。
本研究对照证明,维持全身麻醉患者体温正常对解决这些问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全身麻醉患者的体温正常与否对术后患者苏醒以及拔管时间的长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有利于维持麻醉患者血流的稳定,强化麻醉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宣传强调保温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梁艳,冷述新.麻醉病人体温变化对麻醉后苏醒效果与拔管时间的影响浅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6(09).
[2]康建勋,刘立业.麻醉患者体温变化对麻醉后苏醒及拔管时间的影响探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