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诗的国度
中国是诗的国度
中国是诗的国度,从《诗经》开始,中国就开始有了诗教的传统。
诗歌以其凝炼的语言,优美的意境影响和陶冶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性情。
从一定程度上说,诗歌塑造和浸染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
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为现代诗新诗,新诗的“新”在用白话写诗,摆脱古典严整格律的束缚,比较适合表现现代人的思想感情。
诗歌与青年有天然的联系,少男少女们喜欢用诗的语言来表达丰富的情感。
这里选取了高一(12)班的几名同学的诗歌,是的,这些同学的诗歌的语言显得很粗糙、很稚嫩,表现手法还不成熟,但读这些诗作,仍会使人感动,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同学们诗歌中真挚的情感。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读这些诗歌,会让我们世俗的心感到一丝清凉,一丝颤动。
(高艺)
夜
庄浪四中高一(12)班孙雨
沉闷的夜
如同
我疲惫的心情
沮丧
无助
又绝望
天上灿烂的星辉
也无法勾起
我心中死水般的涟漪
脑海中的记忆
不管是快乐的
或是悲伤的
都无法在此刻重播
表情
已无法表达
心中如高山般的往事
偶尔滴落的雨水
是我内心储存已久的泪水往事如同一群蚂蚁
不断的爬上我的心房
无人倾诉
也无法发泄
罢了
就让这无边的黑夜
孤独的倾听
我低声的自语
雨中背影
庄浪四中高一(12)马淑莲破旧的衣衫
熟悉的
映入眼帘
心中的忧郁
跟随那熟悉的背阴
一步一步的
走向白茫茫的雨中
有一种向前的欲望
可就是迈不开哪一步
远远的背影消失在雨雾中而我
依然站在原地
站成了一孤独的小草。
诗歌发展脉络
诗歌发展脉络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的历史源远流长,自周代起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以下是诗歌发展脉络的大致概述:
1.古典诗歌:古典诗歌是中国诗歌的主流,其发展脉络可以追溯到《诗经》、《楚辞》和乐府诗等早期作品。
古典诗歌在唐代达到了高峰,出现了众多优秀的诗人和作品,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2.近现代诗歌:近现代诗歌是随着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
代表诗人有胡适、郭沫若、徐志摩等。
他们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变革和思想文化的变化。
3.当代诗歌:当代诗歌是指新中国成立后的诗歌。
这个时期的诗歌受到了政治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代表诗人有北岛、舒婷、顾城等。
他们的作品反映了当代社会的思考和情感体验。
4.流派与风格:中国诗歌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流派和风格,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等。
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主题思想,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形式和内涵。
5.传承与创新:中国诗歌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和发展。
从古至今,许多优秀的诗人都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注重创新,使中国诗歌不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总之,中国诗歌的发展脉络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经历了多个阶段和变化。
每个时期的诗歌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欣赏。
新高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新高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的文化就是以诗歌传统为中心的文化。
我们今天如何借鉴这一传统呢?从艺术的角度说,我们能够借鉴的主要是诗的语言。
因为小说有人物、情节,戏剧还有舞台、表演等,而诗歌除了语言之外,什么都没有。
语言是人类非常宝贵的创造,有了语言,才有充分的思维,才有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使人类从本能向无限发展。
可是,艺术需要鲜明的感性,而语言中的感性却是间接的。
音乐可以使用音响,绘画可以使用色彩、线条,它们都能直接诉诸听觉和视觉。
而语言却不能直接被感受,而是通过许多概念的间接认识。
所以,这是一个困难,诗歌的艺术就在于能充分地发挥语言的创造性来获得最新鲜、最丰富的感受。
杜甫的名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给我们何等深刻的印象!但诗人不过是使用了“落日”“大旗”“马”“风”这样一些意象。
这便是语言的艺术性,证明了诗歌创作的成功。
诗歌作为语言的艺术,既不能舍弃语言,又不应被概念和逻辑性所局限,这就要有特殊的处理办法,诗歌因此又是一种特殊的语言。
最起码的一点,在形式上,诗歌要分行。
古典诗歌过去是可以不必分行的,那是因为古典诗歌在形式上具有鲜明的节奏性,不分行也等于分了行。
分行也好,节奏也好,都是为了有利于摆脱散文与生俱来的逻辑性和连续性,使语言中感性的因素得以自由地浮现出来,这也就是诗歌语言的飞跃性。
富于跳跃感的节奏有利于诗歌语言的飞跃,从日常的语言中萌发出特殊的语言,捕捉到日常语言中难以捕捉到的新鲜感受。
唐诗在诗歌语言上的发展已经达到了这样的程度,那些为语法而存在的虚字都可以省略,因为这些虚字都没有什么实感,省略了就更有利于飞跃。
可是我们又不能失掉现实生活中的语言,因此,省略掉这些字要经历一个漫长的掌握过程。
我们新诗的这个过程还很短,就还不容易做到这一步。
宋词介绍的导入语
宋词介绍的导入语
1.中国是诗的国度,其中唐诗堪称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一枝璀璨的奇葩.唐代诗人灿若星
河,作品浩如烟海,风格异彩纷呈。
俗话说”学会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邹.”古往今来,
许多人就是读着唐诗走近诗歌,走近文学的。
今天就让我们在唐人留下的音韵中去探寻诗的
意蕴,去追求文学的真谛吧。
2.同学们,唐诗是祖国灿烂文化中最耀眼的一颗明珠,很多诗人和作品都脍炙人口____
一个醉仙李白演绎了一段盛唐风骨,一个诗圣杜甫咏唱了一出悲怆史诗.我们喜欢浪漫中透出豪情的李白,虽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也有”长风破浪会
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
我们喜欢沉郁中透出欣愉的杜甫,虽是“万里悲秋常作客”,也有“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恬淡。
我们还喜欢朦胧中透出忧虑的李商隐,虽是“春蚕到死丝放尽,蜡烛成灰泪始干”也有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的忧国忧民。
我闷喜欢粗犷而又细腻王维,虽是“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也是“竹喧
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浅唱。
我们也喜欢恻隐而又浪漫的自居易,虽是“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也有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唯美。
今天就让我们在唐人留下的音韵中去探寻诗
的意蕴,去追求文学的真谛吧。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诗的国度。唐诗是中国诗歌之巅峰,可谓名家辈出、精品如林、盛况空前、后难为继。唐诗以其
登幽州台歌——文学常识
在文学上,其诗思想充实, 语言刚健质朴,对唐代诗歌 影响巨大,张九龄、李白、 杜甫、元稹、白居易都从中 受到启迪。其诗
风骨峥嵘,
寓意深远,
苍劲有力,
有《陈伯玉集》传世。
登幽州台歌——背景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 镇守东北的松藩 总督李尽忠背叛朝廷,企图割据,契丹人便乘机 举兵南侵,连陷幽、冀、营三州。通天元年,武 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 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 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 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 ,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 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 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 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
艺术特色:
一、直抒胸臆,破空而来,感情的潮水澎湃而出,震撼 人心,具有苍凉悲壮的阳刚之气。
一二句:时间:俯仰古今,时间绵长。 前--后;古人--来者。两用“不见”相连, 表现自己的孤独寂寞。
三四句:空间:宇宙寥阔与绵长,个人却渺小与短暂,更何况 生不逢时,于是伤感无限,涕泪交横。
二、社会意识、宇宙意识。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朗读节奏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内容解析:
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
前两句五字三顿,音节比较急促, 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
后两句六字四顿,音节比较舒缓流畅, 表现了诗人无可奈何、喟然长叹的情景。
登幽州台歌——鉴赏
诗的前两句 前不见古人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
春秋的《诗经》、战国的《楚辞》、两汉的《乐府》、魏晋的古诗,各个时代都有其擅美的诗歌形式独领风骚。
到了唐代,诗歌发展到了一个空前的繁荣时期,各种体裁均臻成熟,各种风格充分施展,争奇斗艳,涌现出一大批享誉千古传诵的诗篇。
初中三年,学生积累了近100首古诗(六册附录诗已60首),这为写作奠定了较为深厚的基础。
将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延伸深化到笔底的创作运用。
要巧用古诗词句,提高文章的气韵。
从古诗文里汲取的有很多,除了诗句,还有技巧,还有文字的锤炼。
曹雪芹写完《红楼梦》,自我感叹:“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贾岛也说:“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让我们撷取其英华,深厚自己的涵养,提升写作水平。
一、古诗应用于写作:佳作引路:2010安徽省中考题水,有时是雪,有时是露,有时是冰凌,有时是雨珠……变的是形态,不会变的是晶莹;日子,有时是甜,有时是苦,有时是幸福,有时是酸楚……变的是感受,不会变的是真实。
生活中许多变化着的人、事、物,都有不变的地方。
请以“不会变的是”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55分)《不变的是亲情》亲情是黑夜中的北极星,当我不辨方向时,是你指引我迈出坚定的脚步。
你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不尽牵挂。
总记得儿时,母亲夏天就开始织毛衣,针线交织,织进浓浓爱子之深情,那暖和的新衣伴我度过漫长的严冬。
你是“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的义无反顾。
你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思亲情结。
你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柔情蜜意。
你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
每当佳节来临之时,远在天涯海角的人们,都想借眼前这一轮皓月寄托自己的相思,也带去对普天之下人们的祝福,年年如此,亘古不变。
世事沧桑,时序更迭,亲情永远不会褪色!诗歌的语言精练,一首诗就是一幅画面,蕴含着一片深情。
以补写的方式进行写作训练:设题:水,它汇集了溪的灵气、湖的秀丽、江的汹涌和海的广博。
选自刘登阁著的《中国文学史话》论述类文本阅读答案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在中国源远流长
选自刘登阁著的《中国文学史话》论述类文本阅读答案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在中国源远流长论述类文本阅读答案(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在中国源远流长,并雄踞古代文坛霸主地位达两三千年之久。
中国诗经历了从四言诗到五言诗再到七言诗的发展演变。
陈伯海曾提出:以诗与乐的关系来论,诗经是入乐的,可唱的;随后的楚辞就摆脱了与音乐的联系,独立发展了文学,是不可唱的;再后来到了汉乐府和五言古诗时代,又重新建立了诗与音乐的联系,但它们是对诗经和楚辞的综合,也是对二者的超越,像五言诗的创作既注意格律,具有一定的音乐性,但又不同于专门用于歌唱的作品。
如果说诗经是诗与乐关系的正命题,那么楚辞就是一个反命题,而汉乐府和五言诗就是一个合命题,是否定之否定。
以内容与形式关系而论,先秦至汉魏时代的文学质朴无华,还没有考虑到形式问题,是质胜文的时期;随后的六朝文学与之完全相反,过分地讲究形式,形式甚至淹没了内容,可以说是文胜质的时期;再后来的唐宋文学综合了二者的成就,既重视内容,也不忽略形式,追求内容与形式并重,可以说是文质彬彬时期。
如果说先秦至汉魏时代是有关文学内容与形式关系的正命题,六朝时代就是它的反命题,唐宋就是合命题,否定之否定。
以诗的特点而论,唐诗富有情趣,视野开阔宏大,充满外向精神,是以诗为诗的时代;随后的宋诗别开蹊径,以理趣取胜,眼界狭小,是内向型的,是以文为诗的时代;再后来的明诗追慕盛唐,批驳宋诗,但缺少宋诗开创新路的精神,走上了复古模拟之路,其内在的精神指向实际是企图揉合唐、宋诗的特点。
如果说唐诗是诗歌写作原则的正命题,宋诗就是一个反命题,是对唐诗的否定,明诗就是一个合命题,是否定之否定。
(本文节选自刘登阁著的《中国文学史话》)10、以下不属于本文语段内容的一项是()(3分) A.诗歌的起源B.诗歌的音乐性C.诗歌的内容与形式D.诗歌的特点11、下列表述中,对本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经是可唱的,楚辞是不可唱的,汉乐府和五言诗与音乐有联系,也可以当作专门用来演唱的作品。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为什么当代诗歌创作一片沉寂?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为什么当代诗歌创作一片沉寂?有朋友问: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为什么当代诗歌创作一片沉寂?任何一个国家,只要文化发展到一定的层次,必然出现艺术作品,而语言文化艺术必然是最早兴起的艺术。
中国有《弹歌》,有《麦秀歌》,西方有《亡灵书》,有《荷马史诗》,只不过语言系统不一样,节奏感和韵脚在不同的位置。
中国当然是诗的国度,但是没有哪个人类社会不是诗的国度。
你可以说我抬杠,可我就是不喜欢人盲目自大,把自己抬得过高。
汉字文化当然是辉煌璀璨的,但是和其他文化的地位也是平等的。
诗词的没落是全世界的,并非中国独有。
这是整个世界的问题。
中国古诗词没落特别明显因为中国产生了语言迭代——白话文替代了文言文作为记录体存在的位置。
而中国古诗词是建立在文言文基础之上的语言艺术,因此被强行中断,并产生了现代诗这种结合西方结构的情感表达方式。
注意,不是现代诗不好,情感到位、文采风流,表达奇特的现代诗,拥有了超过文言文的情感抒发能力,也拥有了绝大多数受众。
容易写,容易读,情感热烈,再配合汉字特有的发音,很容易做到铿锵有力,感染读者。
现代诗的白话文基础,决定了和古代诗词文言文表达优美、含蓄的情感不同,中国的诗词之路在这里被强行割裂。
古诗词的逐渐没落是必然的现代诗歌的门槛极低,易写难精,也导致了大众对诗词整体水平的期望值降低。
我们口渴的时候,是选择沐浴更衣之后的煮茶汤、论英雄,还是直接去饮水机接水喝?当然,很多老板喜欢茶道——但那只是兴趣爱好,或者摆谱需要,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与生存饮水已经没有了关系。
古诗词在文言文被取代之后,于中国语言文化就已经失去了饮用水的功能,成为被摆上茶台的精神追求,成为了一种古文化。
你有这个爱好,是好的精神追求,但是没有的话,一样可以活得很滋润。
诗词地位的大下降,有其历史必然性,没什么好抱怨的。
读的人没有了兴致,写的人不愿意浪费精力,中国的古诗词早就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如果我们今天的生活中没有诗词,日子会不会发生变化?除了少了一些风花雪月的矫情之外,没有区别。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渊源流长,名家辈出,名篇佳作浩如烟海。
古典诗歌是我国文学艺术殿堂里一朵瑰丽的奇葩。
它不但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而且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
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是我们学习的本质。
参加这次学习古诗词有了深刻的认识,感谢醒狮培训机构安排的这次课程。
这次诗歌鉴赏教学是一次非常难得且宝贵的学习机会,确实让我受益匪浅!古诗词鉴赏也需要抓基础,需要介绍诗人和诗歌写作背景。
“文章合为时而作,诗歌合为事而作”,每一首诗歌,都有它产生的社会根源和时代特征。
因此,必须对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其个人实际情况作一个详细介绍,从中获悉作者对社会的人生的思考与感悟及其创作意图。
这样对诗歌的理解就更加全面而具体,并且对诗人情感世界的把握会更为准确,为诗歌意义的挖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诗歌的学习过程中如果缺少了朗诵,就如同歌舞缺少了音乐。
古人读书讲究吟诵之道,在吟诵过程中达到口到,心到,情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诗歌中包含着丰富的情感世界,就是要反复朗读,学生才能懂得它的真正含义。
古典诗词鉴赏教学,可采用对比教学法,将诗与诗、诗与词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感悟诗词的意境美。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和李白的《月下独酌》进行对比阅读,从而了解诗人的不同风格与复杂心态。
两首诗词都是写月寄情,但情感又有区别:苏轼的词显豁达,其中隐约还有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而李白的诗看上去自得其乐,字里行间却流露出无限的孤独与凄凉。
因此,诗歌鉴赏教学应以“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让古诗词绽放永恒的魅力!让美妙的文字世界里徜徉,思想和灵魂接受美的浸润和洗礼!。
中国是诗的国度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是诗的国度,也是茶的国度。
在几千年的中国文学史中,与茶有着难以割舍的不解之缘。
文人与茶之间,就如和酒一样,总有着说不尽的种种情缘。
茶与饮茶行为,已经被文人墨客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茶中流露出的是“情”。
茶在中国存在了几千年,它早已把=浓郁的茶香飘散到每个角落。
品茶抒情,寄情于茶的诗句数不胜数。
浅近的有:“秋夜凉风夏时雨,石上清泉竹里茶;”典雅的如:“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朴实的有:“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比欲仙。
”这些历代的咏茶诗词,数量丰富,体彩多样,都很好的融入了人的真情感触,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支奇葩。
一:茶文化诗词的兴起茶诗与茶词的兴起,是茶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
我国作为诗词的国度,茶文化诗词成为我国诗词中的重要一部分。
诗人以茶会友,在茶香弥漫中吟诗作赋,茶成为诗人寄托情感、寻求心灵慰藉、感悟人生真谛的挚友。
“结性不可污,为尔涤尘烦。
”茶文化诗词不但为茶文化注入了新的内容,也为我国诗词注入了新的活力。
1、最早的茶诗在我国早期的诗赋中,最早赞美茶的应该是晋代诗人杜育的《茶赋》,诗人以饱满的热情歌颂了这一奇产----茶叶。
诗中云:茶树受丰壤甘露的滋润,满山遍谷,生长茂盛,人们成群结队的前去采摘。
另外,西晋左思的《娇女诗》: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百晰。
小字为纨素,口吃自清历。
有姐字慧芳,眉目粲如画。
驰鹜翔园林,果下皆生摘。
贪华风雨中,筱忽数百适。
心为茶荈剧,吹嘘成对鼎。
”写左思的两位娇女,因急着要品香茗,就用嘴对着烧水的“鼎”吹气,非常深动地描写了两个娇女烹煮茶的姿态。
2、关于茶圣羽和茶经说到茶事,不可不提一个人,那就是被后人称之为“茶圣”的陆羽。
陆羽仿佛天生就与茶有缘,他是一孤儿,三岁的时候被一位禅师收养,陆羽的少女时代便在寺院中度过。
因为最早种植茶树的是僧人,所以最早的饮茶习惯也是由僧侣间发起的。
小陆羽就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因此对寺院中僧人种茶煮茶,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诗词里的中国朗诵稿原文
诗词里的中国朗诵稿原文有人说,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如果把中国三千年的诗编年,那每一页都写满了世相百态、悲欢离合。
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纯真质朴,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壮志豪情;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惬意,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壮阔;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豁达开朗,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深沉悲叹。
诗词里的中国,有太多太多的故事。
那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潇洒,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心壮志,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惺惺相惜,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无尽哀愁。
在诗词里,我们看到了春天“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绚丽多彩;看到了夏天“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热烈奔放;看到了秋天“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凄美艳丽;看到了冬天“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奇妙景致。
诗词里的中国,是一幅流动的画卷。
这里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塞北草原;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南盛景,有“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的西北风光。
诗词里的中国,也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
它记录了朝代的更替,见证了英雄的传奇,诉说着人民的悲欢。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是陆游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文天祥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
当我们诵读这些诗词,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走进了诗人的世界。
与李白一起饮酒作乐,同杜甫一起忧国忧民,和王维一起坐看云起,跟苏轼一起大江东去。
诗词里的中国,永远鲜活,永远充满魅力。
解析与赏析咱先看这个朗诵稿的开头哈。
“有人说,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如果把中国三千年的诗编年,那每一页都写满了世相百态、悲欢离合。
”这就像打开了一个装满宝贝的大箱子,先给你说这里面啥都有,把咱的胃口一下就吊起来了。
部编版中考语文句式变换与仿写精选含答案(2)
部编版中考语文句式变换与仿写精选含答案(2)一、初中语文句式变换与仿写1.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特别是古典诗歌,源远流长,名家辈出。
八年级(1)班将开展“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条宣传语。
(2)请你参照下列活动形式,为本次活动再设计两个形式。
形式一:分门别类辑古诗形式二:________形式三:________(3)与古人对话:请选择一位你最喜欢的古诗人,仿照示例与他展开一段跨越时空的对话。
示例:刘禹锡,你一生坎坷,风雨中,你依然高歌“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你的豁达与乐观,鼓起了我前进的风帆。
【答案】(1)参考一:汲取古诗营养,品味古诗芬芳;参考二:漫步古诗苑,品味古诗情(2)声情并茂诵古诗;别出心裁品古诗(3)略【解析】【分析】这是一道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题。
(1)拟写宣传语的目的是让受众了解某些内容,所以宣传语一定要主题突出,中心明确,又因为受众的文化水平不一,所以宣传语一定要易懂易记,大多会采用对偶的修辞。
(2)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读题,明确活动的主题是什么,所设计的活动一定要有可行性,不能是空洞的口号。
如果题目中给出某些活动,还要注意所补充活动的格式要与之相同。
据此可设计活动举行演讲比赛或是交流会等。
(3)完成此题首先要仔细分析例句,从自己熟知的诗歌中选取名句,然后结合诗句的情感或哲理拟写句子。
故答案为:⑴参考一:汲取古诗营养,品味古诗芬芳;参考二:漫步古诗苑,品味古诗情;⑵声情并茂诵古诗;别出心裁品古诗;⑶略。
【点评】⑴)本题考查宣传标语的拟写。
宣传标语要注意语言简洁,紧扣主题,最好采用一定的修辞。
这里要围绕“走近古诗,与诗人对话”来写,力求突出这个主题,可以采用对偶的修辞来写。
⑵本题考查了设计活动形式,一般包括主题海报、主题班会、黑板报、演讲比赛等,以此作答即可。
⑶本题考查语句的仿写。
首先要选择一位古代诗人,按照示例,至少要引用此位诗人的“两句”诗歌,结合其经历,谈自己的感悟与收获。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1、中国是个文明古国,中国的诗的历史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
2、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若干次诗词盛行的时候,如汉、南北朝、唐、宋、元、明末等
3、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大量优秀的诗词作品,如诗经、楚辞、汉乐府诗集、古诗十九首、唐诗、宋词、元曲等
4、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大量优秀的诗人,他们灿若星河,如屈原、司马相如、建安七子、竹林七贤、唐初四杰、大小李杜、白居易、王维、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关汉卿、马致远、唐伯虎、郑板桥、毛泽东等
5、中国一直都有崇诗风尚,以能赋诗填词为雅。
传承诗词文化 坚定文化自信(2023年山东滨州中考语文试卷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
17. 传承好诗词文化,对安顿个体心灵、涵养民族精神和增强文化自信,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或者:传承诗词文化 ,坚定文化自信。)
18. 举例论证,以《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节目激发诗词文化热的例子,有力地证明了“大众媒介为传播诗词文化提供了有效助力”的观点。
19. 首先由中国是诗的国度引出论点“传承好诗词文化,对安顿个体心灵、涵养民族精神和增强文化自信,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后用“古典诗词生命力强,至今仍是温暖人、鼓舞人的文化力量”“古典诗词内涵丰富,承载着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古典诗词创新发展,能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三个分论点进行论证,最后进行总结,中华诗词文化能进一步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从而深化中心论点。
③古典诗词内涵丰富,承载着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乙】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诗言志的传统一以贯之,诗歌也由此得到升华,成为传达理想价值、展现中华文化的重要艺术载体。我们的先贤,那些伟大的灵魂,他们经历再多的坎坷与磨难,也能够凭借诗词将个人命运与民族命运紧紧相连,实现对生命价值的内在超越。现代人也可以借中华诗词,对薪火相传的价值与信仰做出坚定而有诗意的表达。民族危难时,抗日志士慨叹“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改革开放中,先行者“弄潮儿向涛头立”。抗疫过程中,不论是支援物资上大写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还是医护工作者一句“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质十分必要。健康的文化生态会推动社会良性发展,精神层面的和谐共振也会增强人们的幸福感,进而不断涵养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就有了更为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
20. 乙
材料写出了诗词内容包括四季、二十四节气、七十二物候及历史的更迭起伏,表现了诗词内涵的丰富,与乙所处段落的分论点“古典诗词内涵丰富,承载着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相符,所以放乙处合适。
汉译英段落5篇
汉译英练习1.中国是诗的国度。
尤其到了唐代,中国古典诗歌进入了全盛时期(heyday)。
唐代三百年间,涌现出大批优秀诗人和杰出的诗歌作品。
唐代诗歌数量极大,题材广泛,意象(image)和风格多样化,出现大量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作品,真正是一个诗歌的黄金时代。
唐诗是中国人的千古绝唱。
唐代的伟大诗人不胜枚举,其中以李白、杜甫、王维的诗歌所蕴含的中国文化的意味和情趣,最具代表性。
China is a country of poetry. Especially in the Tang dynasty,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reaches its heyday. During the three hundred years of the Tang dynasty, large numbers of excell ent poets and outstanding poems mushroom. Poetry in this period features large quantities, broad themes and diversified images and styl es. Perfect combination of great thoughts and artistry emerges in mountains of masterpieces. This time d eserves the name of the gol d en age of Chinese poetry. These poems are the Chinese eternal l egacies. The countl ess great poets spring up in the Tang Dynasty. Among them, Li Bai, Du Fu, Wang Wei are most typical with the unique meaning and temperament of Chinese culture in their poems.2.发展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China (Shanghai) Pil ot Free Trad e Zone)是国家战略,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意义深远。
2019年高考历史思想文化史考题汇总 (1)
2019年高考历史思想文化史考题汇总一、选择题1.【浙江卷】2.中国是诗的国度,每一时期都有内涵深厚、风格新异的优秀作品问世,都有文辞隽永的诗句流传。
下列诗句创作于战国时期的是A.“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B.“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C.“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北京卷】13.《诗》《书》等原是孔子编订的私学教材,至汉代,位列官方史书《汉书》的《艺文志》第一大部类“六艺略”。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诸子“百家争鸣”B.始皇帝焚书坑儒C.汉武帝独尊儒术D.司马迁撰《史记》3.【全国卷2】25.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
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A.王国势力强大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C.现实统治需要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4.【全国卷3】25.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
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发展水平B.绘画技术进步C.政治权力干预D.儒家思想影响5.【全国卷1】26.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
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
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
”据此可知,在唐代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6.【全国卷2】26.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其体现的主旨是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7.【浙江卷】5.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一大贡献,历经三千多年演化与进步,形成的主要字体是①甲骨文②行书③小篆④金文⑤隶书⑥草书⑦楷书A.②⑤⑦B.②③⑤⑥⑦C.①②③⑤⑦D.①②③④⑤⑥⑦8.【浙江卷】6.顾炎武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大学者,他曾有诗云:“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
中国是一个诗词的国度
中国是一个诗词的国度,中华诗词是民族文化的瑰宝。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
我们吟咏这些诗词,与历史对话。
诵读中华经典,让优秀的民族文化在我们的血脉中流淌。
诵读中华经典,让民族文化智慧支撑我们人格的脊梁。
爱国,是我们炎黄子孙心中永远的情结,自古以来,无数仁人志士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无数的爱国诗篇正是他们碧血丹心的结晶。
一曲《出塞》,令人激情满怀,心潮澎湃。
马革裹尸终不悔,碧血丹心照汗青,那一声响彻寰宇的“还我河山”,至今仍震撼着历史的漫漫长河。
《满江红》使爱国人士的赤胆忠心赫然在目。
有一段历史刻骨铭心,有一个旋律荡气回肠。
二万五千里长征啊,创造了前无古人的人间奇迹,谱写了惊天动地的壮丽史诗。
诵读壮丽豪迈的《长征》诗篇,做新时代幸福生活的创造者。
悠悠百年,沧桑巨变。
放眼神州,彻底摆脱百年屈辱的“中华七子”,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
血浓于水,祖国的统一,是顺应人心的必然结果;奋起直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无法遏止的历史潮流。
《七子之歌》掀开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诗篇。
透过历史的眼眸,我们站在岁月的肩膀上远眺;我们肩负沉甸甸的嘱托,我们憧憬美好的未来。
中华经典的铿锵音韵在我们耳边回荡,中华经典的千古风韵在我们心头荡漾。
请欣赏《少年中国说》。
豪言壮语犹在耳畔回荡,雄心壮志还在新的激荡。
同时龙的传人,同是炎黄子孙,我们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梦,愿我们的国家富裕文明,愿我们的人民幸福安康,愿我们的生活蒸蒸日上,愿我们的社会和谐稳定。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华文明史册上优秀的诗歌
我国是诗的国度,中华文明史册上优秀的诗歌一、我国古代诗歌的魅力我国是一个诗意盎然的国度,诗歌在中华文明史册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古代诗人们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了大千世界的美景,表达了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
他们以自然、人生、情感为主题,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古代诗歌在我国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传承了民族文化,更是对中华民族聪慧和情感的体现。
二、古代诗歌的传承古代诗歌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诗经》。
《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收录了民歌、祭祀歌谣等形式多样的诗歌,被誉为“我国诗歌的摇篮”。
之后,随着历史的发展,诗歌艺术逐渐成熟,出现了大量优秀的诗人和诗作。
唐代诗人李白、杜甫,宋代诗人苏轼、辛弃疾等,都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传世诗人,他们的作品广为流传,成为后人学习和传颂的对象。
三、古代诗歌的艺术价值古代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风貌,更体现了诗人们对人生、自然、情感的深刻思考。
古代诗人们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对人生意义的思索,体现了我国人追求“道”的理念。
他们用简洁而精练的语言,描绘出了诗情画意,留下了许多永恒的艺术价值。
四、对于我国古代诗歌的个人理解与展望作为一名现代人,我深深地为我国古代诗歌的秀美而动容。
古代诗人们以简练朴实的文字,表达了深沉的情感和对世界的独特感悟,令人叹为观止。
我希望能够通过学习和欣赏古代诗歌,领略其中的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感受中华文明的魅力。
也希望能够将古代诗歌的精髓传承下去,用现代的语言和方式表达出对生活、自然和情感的思考,为当下社会注入更多情感的温度和文化的底蕴。
总结:我国是诗的国度,中华文明史册上优秀的诗歌浩如烟海,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古代诗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当代人们学习和借鉴的宝贵财富。
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代诗歌的世界,感受其中的魅力,传承其中的智慧,让诗歌成为我们情感表达和内心世界的寄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作者:
———————————————————————————————— 日期:
ﻩ
中国是诗的国度,也是茶的国度。在几千年的中国文学史中,与茶有着难以割舍的不解之缘。文人与茶之间,就如和酒一样,总有着说不尽的种种情缘。茶与饮茶行为,已经被文人墨客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茶文化诗词的兴起
茶诗与茶词的兴起,是茶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我国作为诗词的国度,茶文化诗词成为我国诗词中的重要一部分。诗人以茶会友,在茶香弥漫中吟诗作赋,茶成为诗人寄托情感、寻求心灵慰藉、感悟人生真谛的挚友。“结性不可污,为尔涤尘烦。”茶文化诗词不但为茶文化注入了新的内容,也为我国诗词注入了新的活力。
贪华风雨中,筱忽数百适。
心为茶荈剧,吹嘘成对鼎。”
写左思的两位娇女,因急着要品香茗,就用嘴对着烧水的“鼎”吹气,非常深动地描写了两个娇女烹煮茶的姿态。
2、关于茶圣羽和茶经
说到茶事,不可不提一个人,那就是被后人称之为“茶圣”的陆羽。陆羽仿佛天生就与茶有缘,他是一孤儿,三岁的时候被一位禅师收养,陆羽的少女时代便在寺院中度过。因为最早种植茶树的是僧人,所以最早的饮茶习惯也是由僧侣间发起的。小陆羽就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因此对寺院中僧人种茶煮茶,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之后陆羽走出寺院结交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同时考察了各地饮茶习俗并总结了历代制茶经验后,撰写了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部茶书《茶经》。书中全面阐述了煎茶的制作过程,也奠定了中国茶道的基础,因此陆羽也被称尊为中国茶圣。
二、唐诗中的茶Biblioteka 化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的第二个鼎盛时代,在军事、文化和经济上的发达,如同闪耀在这整个世界文明史上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在当时没有一个国家能与唐王朝的强盛与繁荣等量齐观。而对当时世界乃至后来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其深邃的文化内涵和精神风貌,这一点在茶文化上表现的十分突出。
与火热的酒文化相比,流行于唐代的茶文化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另一面:高雅与,清静。饮茶的过程就是精神调节和自我修养的过程。唐人对茶的喜爱,更多的是精神上的至爱哈尔理想的倾注。这种倾注激发了文学创作的激情,文人士大夫将饮茶视为雅逸的文化体验和精神上的享受。在各种茶诗作品中,五言诗、唱和诗、联句诗、宝塔诗中的茶文化最为突出。
1、五言诗
唐代杰出诗人杜甫,写有“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的诗句。当时杜甫年过四十,而蹉跎不遇,微禄难沾,有归山买田之念。此诗虽写得潇洒闲适,仍表达了他心中隐伏的不平。诗仙李白豪放不羁,一生不得志,只能在诗中借浪漫而丰富的想象表达自己的理想,而现实中的他又异常苦闷,成天沉湎在醉乡。正如他在诗中所云:“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当他听说荆州玉泉真公因常采饮“仙人掌茶”,虽年愈八十,仍然颜面如桃花时,也不禁对茶唱出了赞歌:“常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仙鼠如白鸦,倒悬深溪月。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根柯俪芳津,采眼润肌骨。丛老卷绿叶,枝枝相连接。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表达了茶的赞誉和向往。
3、联句诗
联句是旧时作诗的一种方式,几个人共作一首诗,但需意思联贯,相连成章。在唐代茶诗中,有一首题为《五言月夜啜茶联句》,是由六位作者共同作成的。他们是:颜真卿,著名书画家,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官居吏部尚书,封为鲁国公,人称“颜鲁公”;陆士修,嘉兴(今属浙江省)县尉;张荐,深州陆泽(今河北深县)人,工文辞,任吏官修撰;李萼,赵人,官居庐州刺史;崔万,生平不详;昼,即僧皎然。诗曰:
茶中流露出的是“情”。茶在中国存在了几千年,它早已把=浓郁的茶香飘散到每个角落。品茶抒情,寄情于茶的诗句数不胜数。浅近的有:“秋夜凉风夏时雨,石上清泉竹里茶;”典雅的如:“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朴实的有:“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比欲仙。”这些历代的咏茶诗词,数量丰富,体彩多样,都很好的融入了人的真情感触,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支奇葩。
中唐时期最有影响的诗人白居易,对茶怀有浓厚的兴味,一生国下了不少咏茶的诗篇。他的《食后》云:“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碗茶:举头看日影,已复西南斜。乐人惜日促,忧人厌年赊;无忧无乐者,长短任生涯。”诗中写出了他食后睡起,手持茶碗,无忧无虑,自得其乐的情趣。
2、唱和诗
在数以千计的茶诗中,皮日休和陆龟蒙的唱和诗,可谓别具一格,在咏茶诗中也属少见。
皮日休,唐代文学家,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人,曾任翰林学士。陆龟蒙,唐代文学家,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曾任苏湖两都从事。两人十分知己,都有爱茶雅好,经常作文和诗,因此,人称“皮陆”。他们写有《茶中杂咏》唱和诗各十首,内容包括《茶坞》、《茶人》、《茶笋》、《茶籯》、《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瓯》和《煮茶》等,对茶的史料,茶乡风情,茶农疾苦,直至茶具和煮茶都有具体的描述,可谓一份珍贵的茶叶文献。
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情言(士修)。
醒酒宜华席,留僧想独园(荐),
不须攀月桂,何假树庭萱(萼)。
御史秋风劲,尚书北斗尊(崔万)。
流华净肌骨,疏瀹涤心原(真卿)。
不似春醪醉,何辞绿菽繁(昼)。
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士修)。
这首啜茶联句,由六人共作,其中陆士修作首尾两句,这样总共七句。作者为了别出心裁,用了许多与啜茶有关的代名词。如陆士修用“代饮”比喻以饮茶代饮酒;张荐用的“华宴”借指茶宴;颜真卿用“流华”借指饮茶。因为诗中说的是月夜啜茶,所以还用了“月桂”这个词。用联句来咏茶,这在茶诗中也是少见的。
4、宝塔诗
唐代诗人元稹,官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白居易交好,常常以诗唱和,所以人称“元白”。元稹有一首宝塔诗,题名《一字至七字诗·茶》,此种体裁,不但在茶诗中颇为少见,就是在其它诗中也是不可多得的。诗曰:
1、最早的茶诗
在我国早期的诗赋中,最早赞美茶的应该是晋代诗人杜育的《茶赋》,诗人以饱满的热情歌颂了这一奇产----茶叶。诗中云:茶树受丰壤甘露的滋润,满山遍谷,生长茂盛,人们成群结队的前去采摘。另外,西晋左思的《娇女诗》:
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百晰。
小字为纨素,口吃自清历。
有姐字慧芳,眉目粲如画。
驰鹜翔园林,果下皆生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