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学课程分析 2课程总结

合集下载

天气规律教案反思大全初中

天气规律教案反思大全初中

《天气规律》教案反思《天气规律》是初中地理课程中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了解天气的基本概念、天气系统的运行规律以及天气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准备,注重启发式教学,力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下面我就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

一、教学目标与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天气的基本概念,掌握天气系统的运行规律,知道天气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天气的概念、天气系统的运行、天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我还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天气规律。

三、教学效果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天气的基本概念,了解天气系统的运行规律,认识天气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回答问题,课堂氛围良好。

2. 教学反思(1)不足之处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在理解天气系统的运行规律时存在一定的困难。

这可能是因为天气系统较为复杂,学生难以短时间内消化。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耐心地讲解,引导学生逐步理解。

此外,本节课的时间安排较为紧张,导致部分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

为了改善这一情况,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适当调整时间分配,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

(2)改进措施针对天气系统复杂难懂的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采用更加生动形象的比喻和例子,帮助学生理解。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观察和实践,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讨论时间,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优化课堂结构,合理分配时间。

在讲解完基本概念和运行规律后,设置一些思考题和小组讨论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思考和交流。

四、总结虽然本节课存在一些不足,但通过反思,我明确了改进的方向。

《天气学诊断分析》课程教学实践与尝试

《天气学诊断分析》课程教学实践与尝试

《天气学诊断分析》课程教学实践与尝试本文主要讲述了有关《天气学诊断分析》课程教学实践与尝试的情况。

《天气学诊断分析》这门课程在大学开设,被认为是一门有关气象预报和预测的重要专业,非常重要。

因此,它的教学实践和尝试也十分重要,这一实践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他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和掌握有关天气学的专业知识。

首先,在这门课里,老师会给学生一个关于天气学的理论框架,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

同时,老师还会用一些图表、标注和模型,让学生对天气学的概念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从而增强学生的理论知识。

然后,在学习中,老师会与学生就有关天气学的实践进行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旨在运用理论知识,更加熟悉和灵活运用有关天气学的诊断分析思维方式,还可以通过实验进行发现和解决问题。

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发现问题时,直接综合天气学的诊断分析知识,制定良好的解决方案,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最后,老师会安排一些模拟气象诊断分析题目,让学生熟悉思考如何运用天气学的诊断分析思维,以得出准确的结果。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天气第二课《认识气温计》共两套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doc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天气第二课《认识气温计》共两套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doc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天气第二课《认识气温计》说课稿-说教材本课是三上《天气》单元的第二课时。

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学生明确了本单元的学习主题,对天气现象有了粗浅的认识;对天气的变化有了一些直观的感受;意识到天气影响着他们的生活。

本节课转入对"气温”这一具体的天气特征的观测,重点是对气温计的研究与认识。

让学生认识到气温计测量获得的准确数据让我们描述的天气情况更加精准,交流测量数据对描述天气、发现天气变化规律的重要性;讨论气温计、水温计、体温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主要观察它们量程的不同,知道不同温度计的结构与它们功能相匹配。

二、说学情三年级学生对天气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感官的感知,或听家长、天气预报对天气的描述。

他们没有进行过科学工具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活动。

气温计是测量气温的专用工具,使用气温计可以测量周围空气的温度,可以知道我们所在区域的气温。

学生在《水》单元中已经学习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并用温度计测量过水的温度。

本课将在此基础上利用气温计模型练习并掌握气温计的正确读数方法。

三、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L知道气温计是测量气温的专用工具。

能说出气温计的基本构造。

2.知道温度的常用单位,符号是"°C”,读作"摄氏度”,并会读【科学探究目标】1.利用气温计模型练习并掌握气温计的正确读数方法,特别是零下温度的读数。

【科学态度目标】:L对运用气温计测量气温感兴趣,在使用工具过程中对工具要爱护。

2.培养在今后的生活中有探究各种各样温度计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L体会工具的使用能提高观测气温的精确性,感悟气温的测量对我们生产生活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利用气温计模型进行多次练习,掌握气温计的正确读数方法[教学难点】:掌握零下温度的正确读数。

五、说教法和学法从新课标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来看,记住几个知识点并不难,难就难在如何通过学习过程,来真正激发学生的个体意识, 并通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解决问题,加强个体自我的心态调适,真正达到知识与情感的和谐统_O【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气温计模型。

多变的天气教学反思

多变的天气教学反思

多变的天气教学反思在教学“多变的天气”这一课程后,我进行了深入的反思。

这一课程对于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的气象现象、培养他们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理解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我旨在让学生掌握天气的基本要素,如气温、降水、风等,能够识别常见的天气符号,理解天气预报的含义,并认识到天气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通过实际教学,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达到这些目标,但仍有部分学生在天气符号的识别和应用上存在一定困难。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采用了多种方式相结合。

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丰富的图片、视频和动画,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不同的天气现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展示狂风暴雨、风和日丽、雪花纷飞等场景,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天气的变化。

同时,我还结合了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进行讲解,比如讨论下雨天出行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在不同天气条件下如何选择合适的衣物。

这种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其一,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如气压、冷锋和暖锋等,尽管我尽力用简单的语言进行解释,但仍有部分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

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对于这类较为复杂的概念,需要寻找更形象、更易懂的教学方法,比如通过实验模拟或者更生动的动画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

其二,在课堂互动方面,虽然我设计了一些小组讨论和提问环节,但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

这可能是因为问题的设置不够具有吸引力,或者小组分工不够明确。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精心地设计问题,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点和认知水平,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来。

同时,明确小组内每个成员的职责,确保讨论的高效进行。

其三,在教学时间的把控上,我有时会出现前松后紧的情况。

例如,在讲解天气符号时花费了过多的时间,导致后面关于天气对人类活动影响的讨论时间不够充分。

这就使得学生对于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和思考不够深入。

以后我需要更加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和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展开和探讨。

《天气学诊断分析》课程教学实践与尝试

《天气学诊断分析》课程教学实践与尝试
了天气分析和天气预报 的基本原理 和基 本方法 , 掌握 了天气 图分析方法和各项技术要求 , 步掌 握了 以天气 图为 主的预 初 报思路 , 对 主 要 天气 过 程 演 变 具有 初 步 总结 的能力 ; 并 而 { ot n 言和程序设 计 》 《 R D F ra 语 r 、 G A S绘 图》 前导课 程 的学 等
目前我 国大气科学在学科建设 、 究深度 和规模上都 有 研 了较 大的发展 , 随着全球 变 暖 , 温热 浪 , 范 围旱灾 , 而 高 大 强 降水等极端天气 、 气候 事件 的频发 , 人们对 天气 、 气候愈加 关 注, 相应 地对 大气科学 本科人才 的培养 质量也 提 出了更 高的 要求 。因此 , 以素质教育思 想为指导 , 转变教育 理念 , 深化 教
使得 目 前我校《 天气学诊断分析》 课程也存在一些问题 : 首先 是开课学期发生 变动 , 由原来 的大三 下学期提前到大三上学 期, 在开设本课程时 , 学生不具备相应的 专业 知识 , 导致学生 在学 习了诊 断分 析方 法 , 进行 教学 实习后 , 并 对所得 到的结
果 不能结合 天气学原 理进行有效的分析 , 使得这 门课程 的作 用 和效果大 打折 扣 ; 次 , 其 教学 中所 采用 的本校 自编 教材 内
年来该 门课程在我校 的教 学及 实习情况进行 了分析 总结, 养创 新型 实用性人 才的 角度 出发 , 从培 对该课程教 学和 实 习中存在 的不足及案例教 学法应用 于教 学实习的尝试进行 了讨论 。
关键词 : 天气学诊 断分析 ; 案例 教学 ; 习 实
中图分类号 :4 1G 4 . P 4 / 62 0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 编号 :64— 3 1 2 1 )6— 0 9— 2 17 64 (0 1 0 0 8 0

《天气》学情分析

《天气》学情分析

《天气》学情分析
天气学情分析
摘要
本文通过对天气对学情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了天气因素对学生研究和教学环境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引言
天气是一个复杂的因素,对人的身心状态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教育领域中,天气也被认为是一个可能影响学生学情和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对这一问题展开分析,并提供相关解决方案。

天气对学生研究的影响
1. 温度:高温或低温可能会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和专注力,对研究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2. 天气不稳定:如下雨、刮风等天气状况可能导致学生情绪不稳定,进而影响研究效果。

3. 空气质量:不良的空气质量可能导致学生身体不适,影响研究效果。

天气对教学环境的影响
1. 温度: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可能影响教室内的舒适度,影响学
生的专注力和教学效果。

2. 天气不稳定:如下雨、刮风等天气状况可能导致教室内的湿气、噪音等问题,干扰教学。

3. 空气质量:不良的空气质量可能导致教室内的空气湿度或有
害物质浓度过高,影响学生和教师的健康。

解决方案
1. 温度控制:学校或教育机构应确保教室内的温度适宜,提供
舒适的研究环境。

2. 天气预警与调整:及时提醒学生和教师有关不利天气的情况,做好相应的调整和准备。

3. 空气质量管理:加强教室内空气质量的管理,如定期通风、
净化空气等措施。

结论
天气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对学生研究和教学环境都具有一定的影响。

学校和教育机构应重视天气因素,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案来提升研究和教学效果。

总结我们天气观察

总结我们天气观察

气温
云量
总结 天气观察
风向风速
降雨量
1、整理、总结和分析记录的天气信息。 2、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 3、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1、温度计的使用有什么注意点? 2、室内和室外温度一样吗? 如果不一样,哪个地方高? 3、阳光下和背阴处的温度一样吗? 4、哪一个温度可以反映当地的气温? 5、一天当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 傍晚的温度有什么变化规律? 6、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分别出现在什么时候? 7、月气温测量记录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怎样描述这今天的天气? 这一段时间里的气温、降水量、风和 云量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
1、根据一个月的天气变化,我们可以推测一年
的气候变化。√
2、温度、风向、降水量、云量都是天气日历中
重要的记录数据。√ 3、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 4、风速的等级只能用风速仪来测量。× 5、气象学家通常把云分为积云、层云、卷云。√
1、在我们记录风速的时候,数字1表示(B)
A 无风 B 微风 C大风
2、270C读作(C)
A 摄氏二十七度 B 二十七度 C 二十七摄氏度
3、“天有城堡云。地上雷雨临。”这句谚语中的“城堡云”
就是( B)
A 积云 B 层云 C 卷云
4、一天中的降水量是指( C)小时的降水总量。
A 6 B 12 C 24
5mm
1、降水形式有哪些? 2、降水量测量用什么仪器? 3、使用雨量器应该要注意什么? 4、雨量器口径的大小是否对测量结果有影响?
某月降水量情况记录表
日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降水 0 0 0 5 14 5 0 0 0 0 15 0 0 0 12 量 日期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天气》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天气》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天气》一、教学目标1.能够观察天气,并区分各种天气现象。

2.能够了解天气与穿衣搭配,学会根据天气情况正确穿衣。

3.能够使用简单的天气工具,如温度计、气压计等。

二、教学准备1.天气课件。

2.天气工具,如温度计、气压计、风向风速仪等。

3.衣物模型,如冬季外套、夏季T恤等。

三、教学流程1. 导入环节•激发幼儿们对天气的兴趣,引导他们观察天气。

例如:“今天天气怎么样?”、“你觉得外面风大还是风小?”等。

2. 感知天气1.向幼儿展示天气课件,介绍各种天气现象的特征,例如:“晴天很明亮,阳光很充足,天空中看不到云朵。

”;2.通过观察窗外的天气、听取幼儿的感受,学习预测当天的天气变化。

例如:“我们可以看看窗外的天空颜色,通过颜色猜测天气会变成什么样”;3.通过模拟天气,让孩子们亲自感受各种天气的特点,例如:“给大家看看这个冬季外套,你们觉得这个外套适合在哪种天气中穿?”3. 区分各种天气现象•明确各种天气现象的区别,例如:“下雨天,会有很多水滴从天上掉下来,天很暗;雪天,会飘着白色的雪花,有时候会结冰,注意当心滑倒”等。

4. 了解天气与搭配•介绍天气与穿衣的搭配关系,让幼儿们根据天气情况穿戴正确的衣物,例如:“今天很冷,我们应该穿上外套,穿上帽子围巾保暖”。

同时,模拟天气变化,让幼儿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穿衣打扮。

5. 探究天气工具•展示简单的天气工具,例如温度计、气压计、风向风速仪等,让孩子们能够亲自操作,观察各种天气工具的特点,例如:“温度计可以测量温度,气压计可以测量空气压力,风向风速仪可以测量风的方向和速度”。

6. 总结回顾•通过问答、小游戏等形式,回顾本次的课堂内容,加深对天气知识的理解。

四、教学反思本次课程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幼儿们感知天气,了解天气的多种表现形式,以及天气与穿衣等方面的知识,更好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促进了孩子们的科学素养的养成。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进一步优化课堂设置,例如加强探究性的学习环节和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等,提升教学的效果。

天气学分析 2_2013秋季_总结

天气学分析 2_2013秋季_总结

分析系统演变 注意考虑周全: 一维:系统本身的结构(疏散or汇合)、温压场 配置(T、H配置)、地形 二维:与周围系统的相互作用(上下游、南北) 三维:高低空系统的配置(前倾or后倾、深厚or浅
薄)
北方气旋—地面预报系统
引导气流—平均温度平流(低右高左)
高空系统(加强与减弱——对应地面系统的加强 和减弱)
沿风呈气旋式切变明显的带状区或者低槽区逐站推 敲 。
(4)还可以根据卫星云图和辅助图表进行分析。 (5)修改等压线,使锋面穿过区域有气旋性弯曲
高空:
1、等高线 2、等温线:L、N 中心 3、主要天气系统: G、D,槽、切 变线
地面:
1、等压线 2、主要天气系统: G、 D并标极值、锋面 3、等三小时变压线,正 负变压中心 4、天气区: 雨、大风、大 雾
日期: 12月26日(周四) 时间:1:30—3:30 带好考试用笔 请将ppt发往邮箱 (考前)答疑
预祝同学们考试顺利!学业进步!
谢 谢!
切变线多为南北向,南方切变线多为东西向)
习惯上往往在风向气旋性切变特别明显的两 个高压之间的狭长低压带和非常尖锐而狭长的槽 内分析切变线,而在气压梯度比较明显的低压槽 中分析槽线。
D
D
切变
风的不连续线,两侧风向有较强的逆时针旋转变化
冷式切变
暖式切变
静止切变
风速切变
2014-6-2
D
北槽南切
天气分析Ⅰ:如何画天气图。(历史天气图) 天气分析Ⅱ: 如何应用《天气学原理》和《中国天气》
对一个过程系统性的总结。(历史天气图)
天气预报综合分析:学习天气预报的思路,作站点 (如南京地区)的公众要素预报。(实况) 生产实习:进一步巩固站点公众要素预报,学习分区 预报等更多的内容。(实况)

高中地理教学课例《常见的天气系统——锋与天气》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地理教学课例《常见的天气系统——锋与天气》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动画展示,学生根据主动移动的气团判断锋的类 型。逐一播放动画,观察在不同的阶段,市区受哪个气 团的控制,气温、气压以及天气状况分别是什么样。边 看边进行讲解,明白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概念。
[教师讲解]如果冷气团势力强大,冷气团主动向暖 气团移动形成的锋称为冷锋。边讲解边将冷锋运动的剖 面示意图画在黑板上
3.对比分析法(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冷暖锋的 择与设计
对比以及冷暖峰过境对天气的影响的对比);
4.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讨论分析暖锋控制下天气
变化)。
投影“淄博 2016 年 11 月 19 至 23 日天气预报数
据”,根据材料中的气象数据,分析天气气温的变化。
[问题引领]
1.天气是怎样变化的?气温怎样变化?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气团、锋的概念与分类。
(2)准确分析各种天气系统的形成及其特点,并 教学目标
综合分析出各种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能阅读和分析天气图,解释天气变化
现象。
(2)说明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和危害,结合我国
常见的天气系统说明其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通过练习,提高学生审题能力、读图能力、
(板图)画出冷锋锋面侧视图 A 过境前:气温高、气压低、天气晴朗。 B 过境时:阴雨、刮风、雨雪、降温。 C 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降水区域:集中于锋后 锋面符号: 三角的朝向表示冷气团的移动方向。
学生对三个时段的天气现象和变化的描述开始 会有很茫然的感觉,教师适时地提醒学生从气压、 气温、降水、风等几方面来表述。最后总结完成板书。 [问题引领]你能举例说出生活中你经历的冷锋过 境现象么? 例如:一场秋雨一场寒,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的 大风、寒潮天气。 总结完成板书。 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画出暖锋的剖面示意 图,并完成表格。 [教师讲解]如果暖气团势力强大,暖气团主动向冷 气团移动形成的锋称为暖锋。 (板图)画出暖锋锋面侧视图 [问题引领] 暖锋在移动过程中对天气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变 化? A 过境前:气温低、气压高、天气晴朗。 B 过境时:连续性降雨。 C 过境后: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 降水区域:集中于锋前 锋面符号: 半圆的朝向表示暖气团的移动方向。

小学科学教学课例《天气》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小学科学教学课例《天气》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小学科学教学课例《天气》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小学科学
教学课例名
《天气》

《我们关心天气》是四年级《天气》单元的第一课,
由常见的天气、天气与生活、天气与动物三个活动组成。
是学生学习天气单元的起始课。在本单元中,要求学生
通过观察、测量、描述、实验、记录等方法开展了对天
教材分析 气中最基本要素的气温、降水、风、云等天气现象的研
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 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书本上。
2.安全教育,组织观察活动。 3.学生室外分组观察,教师巡视。(时间控制在 10 分钟内) 4.交流。(实物投影) 5.学生汇报,教师展示学生的记录。 (三)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1.提问: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 2.介绍“网状图”,阅读书本第 45 页。 3.学生活动:在科学记录本上为今天的天气和我 们生活的关系作一张“网状图”。 三、小结拓展 1、谈话:这节课我们观察了今天的天气,那么明
气认识很多也会说很多。我的设计意图就是教学过程时
要从学生们熟悉的天气预报与日常生活入手,引导学生 观察生活,感受天气对生活的影响,从而激发学生了解 天气现象的兴趣。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以猜想——误 解——纠正的模式引导学生从描述天气和生活的关系 从而引入今天的天气怎样这部分内容,基于以学生为主 体、关注学习过程的设计意图,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过 程中我开展了许多课堂活动。网状图和气泡图这一方面 学生掌握的很快。都会很快的写出影响了我们生活的哪 些方面。从师生互动的角度看,学生和老师的交流比较 顺利,能引导学生把自己零星的想法尽量用完整的语言 表述出来,并纠正描述过程中的错误或误解。这一部分 是通过前面的认识天气现象,再延伸今天的天气怎样再 到天气对我们的影响。本节课也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 如我在今天的天气怎样这一环节中,我没有给学生一个 很好的过度,以至于让学生在利用今天的天气怎样造句 时,学生不会说,就是说,都是围绕那几个词,思路展 不开。

高中地理教学课例《常见天气系统》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地理教学课例《常见天气系统》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在教学中应利用灵活多变的方式授课,启发学生主动思
考。
基于学生的现有知识基础、理解能力和此年龄段学
生的性格特点以及本节课的内容,现拟定以下教学方
法:
主要运用启发式谈话法、比较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讲授法和演示法。
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一步步推敲思考,
教学策略选 有利于注意力的集中及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本节课有
1.知识基础: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
了大气运动的相关知识,了解了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规

律,有了一定的基础和自我探究能力,但地理空间的抽
学生学习能 象思维能力依然不够成熟,需要创设情境进行引导。
力分析
2.心理特点:高一的学生学习任务较繁重,注意力
易分散,但对新奇的变化的事物有浓厚的兴趣,因此,
独立创作的能力]
1.通过课堂巩固练习评价学生知识与技能目标的
达成情况
课例研究综
2.课后作业是两道中等难度的延伸性开放性题目,

主要考察学生过程与方法的掌握状况
3.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4.教学环节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和达成度,评价
主体是学生,主要采用访谈和观察法
择与设计 多对对比性概念出现,如冷锋与暖锋、高压与低压,适
宜用比较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对于比较抽象的冷暖
锋、气旋的气流状况等,用动态幻灯片展示,形象生动;
由于本节课内容较难,教师讲授仍是重要的教学方法之
一。
在教学手段上,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作用,以动画演
示变化,以图像增强效果,增加可视性和吸引力,将抽
象形象化。 通过上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区域
念 结合动画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冷暖锋及对天气影响

“天气学分析I(2)”课程教学体会与思考

“天气学分析I(2)”课程教学体会与思考
重影响 到后 续课 程 的学 习 J 。近年来 用人 单 位普遍 反 映我
校学生 的动 手能力严重下滑 , 这与学生 的天气 预报分析 能力 没有达到预期 的要求 有很 大 的关 系。通过 近 年对 大气科 学 专业实践课 的教 学发现对于 “ 天气学分析 I ( 2 ) ” 的教学 和学
习确实存在着许 多问题亟待解决 。 要想学好一 门课 , 教 师的教学和学生 的学 习结合起来 才 能达到较好 的效果 。大多 数学 生知道 “ 天气 学分 析 ” 课 程 的
学习直接与他们毕业 后的工作有关 , 因此 很多学 生的学 习态 度都 比较端 正。对 于“ 天气 学分析 I ( 1 ) ” 的学 习, 大 多数 学 生的学习热情较 高 , 积极完成作业 , 经 过学 习, 很 多学生都 掌 握了天气图分析 的基本 方法 ( 除 了对锋 面还不能进 行很好 的 分析外 ) . 4 J 。“ 天气 学分 析 I ( 2 ) ” 主要 配合 “ 中 国天气 ” 学
统生 、 消演变规 律 , 为 天气预 报打 下基 础 。在 教学 中注 重理
展演变 。但通过 对 “ 天 气学分 析 I ( 2 ) ” 的学 习, 学生 之 间拉 开 了较大 的距离 , 有 的能 达到教 学大 纲 的要求 , 有 的天气 分 析的能力几乎没 有什 么长 进。笔 者认 为主要 的问题 有如 下
NO V . 2 0 1 3 V0 1 . 2 6 N o . 6
“ 天 气 学分析 I ( 2 ) " 课 程教 学体 会 与 思 考
赵 宇 赵光平
( 南京信息工程 大学 大气科学学 院 , 江苏 南京 2 1 0 0 4 4 )
摘 要: 结合近几年 南京信息工程 大学“ 天气 学分析 I ( 2 ) ” 的教 学现状 , 从教 学方式、 学 习方式和考核 方式等方

综合实践天气教学反思(3篇)

综合实践天气教学反思(3篇)

第1篇一、教学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科学知识的渴求越来越高,教育改革也不断推进。

在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新兴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天气教学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天气现象,掌握气象知识,提高对天气变化的应对能力。

本学期,我担任了综合实践课程中的天气教学,现将教学反思如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天气现象,掌握基本的气象知识;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环保意识;4. 提高学生对气象工作的认识,激发学生对气象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气象科普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天气现象。

2. 讲解基本气象知识:介绍气象学的基本概念、气象要素(如温度、湿度、气压等)以及常见的天气现象(如晴天、阴天、雨天、雪天等)。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测,记录温度、湿度、气压等气象要素,并分析天气变化的原因。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观测数据,总结天气变化规律。

5. 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典型天气案例,让学生分析其成因及影响。

6.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所学内容,并提出自己的疑问。

四、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在教学中,我注重将气象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认识到气象知识的重要性。

例如,在讲解气温、湿度等气象要素时,结合学生的日常感受,使他们对气象知识产生亲切感。

2. 注重实践活动:本次课程中,我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测,让他们亲身体验气象工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在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3. 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在小组讨论环节,我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心得,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

4. 提高学生对气象科学的兴趣:通过案例分析、科普视频等手段,激发学生对气象科学的兴趣,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5. 教学方法多样化:在教学中,我采用了讲解、讨论、实践活动等多种教学方法,使课程内容更加丰富、生动。

高中地理教学课例《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与天气》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地理教学课例《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与天气》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1、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和动机。
2、培养学生唯物主义的认识观,培养求真、求实
的科学态度。
教学实施策略:运用播放动态视频的方式,将锋面
的形成过程及对天气的影响形象而生动地描述给学生, 教学策略选
并运用提问法和小组讨论来突出重点。 择与设计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读图能力、归纳能力、综合
思维能力
【学生课堂合作探究】 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甲乙两地同一天出现的两个 锋面,读图比较,完成下列各题。 (1)从锋的类型看甲是________,乙是________。 (2)图中 A、B、C、D 四地中气温最低的是______, 教学过程 气压最高的是________。 (3)图中 A、B、C、D 四地中,有两地正在降雨,两 地是________。 这是一个需要学生合作完成的练习,我先让学生们 讨论完成,然后我在课堂上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最后 提问并讲解。学生们讨论热烈,学习认真。
5、多复习。
课堂教学信息: 1、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战场; 2、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角; 3、锋面与天气内容多,难点多,学生当时懂了, 但课后练习问题较多,而且许多没有理解。 课例研究综 反思: 述 1、以学生为主角; 2、以兴趣为导师; 3、课堂要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教师讲授时间不 宜超过 25 分钟; 4、围绕练习巩固知识;
点。
教学目标
分析这两条标准,其中包含了以下一些具体要求: 1、课标旨在使学生能阅读和简单分析天气图,并
解释天气变化现象。导致天气变化的常见天气系统主要
有锋、低压和高压。各种天气系统可以从气温、气压、
降水、风几个方面分析,从而综合出各天气系统控制下
的天气状况。进一步要明确天气系统移动前后的天气变
化,这是运用天气图分析天气状况,并做出天气预报的

天气学诊断分析实习报告

天气学诊断分析实习报告

《天气学诊断分析》课程实习学生姓名:学号:院系:专业:任课教师:一、实习内容介绍实习目的:熟悉迭代方法在气象中的应用,掌握露点和凝结抬升高度的实际编程计算。

实习内容:已知南京站某一时次的相对湿度(97%)、气温(18.4ºC)、气压(1003.5hPa)以及站点高度(35.2m),请利用迭代法求出:(1)该站的露点温度。

(2)凝结高度和凝结温度。

实习要求:根据实习内容和资料说明,撰写Fortran程序,并运行检查。

二、迭代法计算框图(1)Td:在未饱和湿空气中,露点温度Td总低于气温T。

我们可以先假设T为露点温度的初值Td0,用Td0计算e的初值e。

比较e与es,如果e<es,则说明露点温度初值偏高于实际值,可以从初值减去0.05度,并作为新的Td1,再计算出水汽压的新值e1,如果e任然小于e1,说明td1还是小于露点温度,可以再减去0.1,并重复上述步骤。

直到计算到第n 步,算出en值第一此小于e,那么它对应的Tdn就是所求的露点温度。

(2)Zl和Tl:三、相关Fortran程序和实验结果(1)Fortran程序①TdProgram Tdreal RH,t,p,e,es,td,a,bb=35.86a=17.2693882read(*,*)RH,t,pes=6.1078*exp(a*(t-273.16)/(t-b))e=es*RH/100do while(e<es)t=t-0.05es=6.1078*exp(a*(t-273.16)/(t-b)) end dotd=t-273.16write(*,*)tdend②Zl和Tlprogram ZlTlreal z,tz,tdz,pz,ez,oz,qz,pl,tl,el,ql,zl,cpcp=1004b=35.86a=17.2693882read(*,*)z,tz,tdz,pzez=6.1078*exp(a*(tdz-273.16)/(tdz-b))oz=tz*(1000/pz)**0.286qz=0.622*ez/(pz-0.378*ez)pl=300do while(ql<qz)tl=oz*(pl/1000)**0.286el=6.1078*exp(a*(tl-273.16)/(tl-b))ql=0.622*el/(pl-0.378*el)pl=pl+1end dozl=(9.8*z+cp*tz-cp*tl)/9.8write(*,*)zl,tl,plend(2)实习结果得到Td=17.9°C得到Zl=90.66m , Tl=17.9°C四、过程小结此次实习课程中,我主要了解了利用迭代法求解问题的方法,掌握了用迭代法计算露点温度、凝结高度和凝结温度的计算步骤,并通过编程来实现。

《典型天气过程分析》教学体会

《典型天气过程分析》教学体会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根据天气学分析的特色,结合《天气学原理》和《中国天气》课程的安排将天气学分析分成《天气学基础分析》和《典型天气过程分析》两个课程,这能让学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逐步深刻理解并掌握天气学分析规范和天气过程分析中的难点,为进一步天气生产实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主要根据天气学分析中《典型天气过程分析》特点和学生的培养进行讨论。

一、课程总体目标《典型天气过程分析》是针对已经具备了《天气学原理》基础理论知识,有天气学分析基础的条件下,为了进一步加深对《天气学原理》的理解,提高天气学分析及培养学生在此基础上对短期天气预测能力,建立学生最基本的预报思路而开设的一门大气科学专业课程。

《典型天气过程分析》在课程安排上主要是针对《中国天气》的特色而编排的。

中国地域辽阔,地处太平洋西岸,位于东亚,南北跨纬度很广(3°51′N~53°33′N ),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部分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

最重要的一个特征,我们国家领土中还包括了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

正是由于中国所处的地理位置,中国天气和气候有着其明显的地域特色。

此外,学生通过学习《典型天气过程分析》这门课程,在理解,掌握和运用《天气学原理》的基础上,要逐步建立对不同天气过程的预报思路,这才是学习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和意义。

二、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典型天气过程分析》是最能体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一门课程。

学生们要学会运用已经掌握了的《天气学原理》基本理论知识来分析和预测天气的发展演变情况。

例如,在学习温带气旋这一内容时,首先简单帮同学们一起回顾一下温带气旋的基本概念,在天气图三维立体模型,经常发生的地区等。

然后强调温带气旋发生、发展的判定一般要满足三个条件:(1)气旋环流中心开始出现;(2)地面图有一根以上的闭合等压线;(3)有暖锋和冷锋穿过气旋中心,其中最后一个条件是必须要满足的。

而对于温带气旋的发展则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定性的判断:(1)气旋中心气压降低;(2)气旋性环流加强,范围扩大;(3)与气旋相伴的正涡度中心强度加强;(4)气旋云系发展,降水加强[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气学分析II 课程总结一、课程的认识与总结(几次天气过程分析)1.北方气旋天气过程A.北方气旋的特征及发生发展过程北方气旋包括蒙古气旋、东北气旋、黄河气旋和黄海气旋等;北方气旋平均每年出现70次左右,四季均可发生,多发生在春季;北方气旋引起的天气主要是大风和降水。

蒙古气旋多在蒙古生成,发生过程通常有暖区新生气旋、冷锋进入倒槽生成气旋、蒙古副气旋三类;东北气旋多从外地移来,来源有三类:第一类蒙古气北方气旋天气过程 寒潮天气过程 北方气旋的特征 北方气旋个例分析 寒潮天气特征 寒潮天气个例分析 课程的认识与总结 梅雨天气过程 梅雨天气特征 梅雨天气个例分析台风天气过程 台风天气特征 台风天气个例分析旋移入东北地区,第二类形成于黄河下游的气旋在经向度较大的高空槽前偏南气流的引导下北上进入东北地区,第三类是在东北地区形成的气旋;黄河气旋按高空环流形势其发生发展过程主要有三类经向型纬向型和阻塞型。

B.北方气旋个例分析(1971年4月5日到4月7日)(1)过程概况这是一次随着西风槽的东移,地面冷锋进入到新疆到蒙古西部的暖性低压后,发展为蒙古气旋的天气过程,属于冷锋进入倒槽型,出现了大风、沙暴、降温、降水等天气现象,其中降温较剧烈。

气旋以每天10到15经度速度向东偏南方向移动,并且在移动的过程中强度还在加强。

(2)发生发展过程5日高空:低槽在蒙新高原西侧,与新疆、蒙古一带的浅脊配合的暖空气明显增强,暖中心位于南疆盆地5日地面:在天山东侧有倒槽强烈发展原因:地形的爬坡加压作用槽前等高线的辐合槽线上没有明显的冷平流输送蒙新高原西侧的低槽有所减弱,移速大大加快地面冷锋迅速侵入到原在天山东侧的暖性低槽中6日08时:低槽已开始越过蒙古高原,低槽加强。

原因:下坡地形的减压作用,使得锋区加强,槽线上有明显的冷平流输送,而且上游(乌拉尔山之西)有一个低槽强烈发展引起的上游效应使得低槽的加强,槽前的正涡度平流明显加强,引起地面倒槽进一步减压,出现闭合的低压环流。

高空暖平流的增强和近地面层上暖式切变的明显增强,使倒槽内暖式切变附近温度变化梯度不断增大。

暖式切变的北侧出现了大片的负变压区,逐渐形成一条暖锋,并与西边移来的冷锋在低压环流处相接,形成了完整的蒙古气旋。

当高空槽接近蒙古西部山地时,在迎风坡减弱,在背风坡加强,等高线成疏散形势,在温度场上表现为明显的温度槽和温度脊,高空疏散槽的正涡度平流叠加在热低压上,热低压获得动力性发展,低压前后的高空冷暖平流均很强,促使暖锋峰生,推动山地西部的冷锋越过山地进入蒙古中部,形成蒙古气旋。

(3)分析着眼点是否存在减压机制:正涡度平流、正热成风涡度平流、暖平流是否有要素能反映系统的变化趋势:三小时变压等2寒潮天气过程A.寒潮的特征及发生发展过程寒潮天气过程是一种大规模强冷空气活动过程,主要特点是剧烈降温和大风、雨、雪、雨凇、霜冻等。

寒潮易发时间是每年的9月~次年5月,频发时间是3月,10~11月。

寒潮前锋到达后,一天内温度可骤降六、七度甚至一、二十度,造成剧烈的严寒和冷害,是寒潮冷锋过境前后的最突出的天气表现。

按寒潮天气过程的影响范围可划分为:区域寒潮、北方寒潮、南方寒潮和全国寒潮。

B.寒潮个例分析(1970年11月9日~15日)(1)过程概况受到来自欧洲冷空气的影响,我国遭受了一次全国性寒潮。

全国大部分地区出现降温,很多地区降温超过10℃。

东北大部、内蒙古东部以及新疆北部有中雪,沿海地区如山东半岛附近有大风。

寒潮过程从11月11号开始,11月14号以后减弱消失。

(2)发生发展过程11月12日:降温达寒潮标准的落区:中西伯利亚-蒙新高地-新疆北部,内蒙古西部地区,内蒙古中部中蒙交界处。

内蒙古个别站出现大风天气,贝湖附近出现大雪。

乌拉尔山东部于12号建立一个高压脊,该脊在暖平流和西北气流作用下发展,并东移南下。

11月13日:降温达寒潮落区:贝湖-蒙新高地-内蒙古-东北-华北北部。

东北北部及华北地区出现区域性大风(53698石家庄,20m/s,8级),内蒙古中部、东北东部-朝鲜半岛降雪。

高压脊于13号到达新疆。

此脊下游的长波槽也相应东移发展,冷空气随之爆发。

地面冷高压在蒙新高地上,高压继续加强,并随高空引导气流向东移动到高地东部。

地面冷锋从东北-华北,东移南压到黄海上。

11月14日:降温达寒潮落区:东北东部-山东半岛-华北北部和东北的西北角,华北、山东半岛、长江沿岸出现区域性大风(58527江西景德镇,20m/s,8级)沿江及江南、华南北部、西南地区东部出现降水天气。

14号图上无明显冷锋出现。

(3)分析着眼点关注的系统有极涡、极地高压、寒潮地面高压、寒潮冷锋等。

3梅雨天气过程A.梅雨的特征梅雨:每年夏初,在湖北宜昌东,北纬28°~34 °之间的江淮流域到日本南部这一狭长区域常会出现连阴雨天气,雨量很大,由于这一时期正是江南梅子的黄熟季节,故称为“梅雨”。

梅雨天气特征:长江中下游多阴雨天气,雨量充沛,相对湿度很大,日照时间短,降水一般为连续性,但常间有阵雨或雷雨,有时可达暴雨程度。

典型梅雨的环流形势(特征):对流层上部:南亚高压东移位于长江流域上空中层(500百帕):高纬阻塞高压或高压脊,中纬度短波槽亚洲范围400N附近是平直强西风带,其上不断有短波槽生成东移,西太平洋上有副热带高压,孟加拉湾出现低压槽。

B.梅雨的个例分析(1)过程概况1991年梅雨从5月19日开始到7月13日结束,历时达两月之久,造成了江淮地区特大洪涝灾害。

这次梅雨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本个例分析的是第三阶段(6月28日到7月13日)典型梅雨过程中的一次短期暴雨过程。

这次过程,南京日降水量达71mm,最大日降水量在高邮站,达207mm,成片暴雨区西至汉口,东至东台,南到安庆,北达盱眙。

(2)发生发展过程发展过程:7月3号850hpa位于河南近华北地区的西南涡将于未来沿其对应的东北西南向暖切东移出海。

在7月3日和4日江淮地区对应中层500hpa和低层850hpa有较强西南走向的低空急流。

7月3日地面梅雨锋位于800hpa西南涡对应地面气旋中心延伸出的西起武陵山,穿越洞庭湖、武汉、经太湖、上海,东至长江口,降水区在冷锋附近,呈西南东北走向的狭长雨带。

7月4日地面冷锋和雨带有所发展位置稍有东移。

环流形势:①高纬:典型的双阻型,7月2日东阻高位于雅库茨克附近,西阻高位于莫斯科古今,两阻之间,从巴尔喀什湖到贝加尔湖为宽广的低槽区。

7月3日08时,大环流形势少变,但西阻高强度有所减弱,在原阻高中心西边,斯德哥尔摩附近出现强度为585的高压中心,阻高脊向西北伸。

7月4日08时,莫斯科阻高中心消失,其西边阻高加强西伸,东阻高位置少变,高纬仍为双阻型。

②中纬:阻高南部,中纬地区为平直西风环流区,对本次过程有影响的小槽,7月3日08时位于太原、西安、重庆一线。

③低纬:西太平洋副高呈东西带状分布,东经120度处脊线在北纬22度附近,孟加拉湾为低槽。

(3)分析着眼点500hPa图上中纬的小槽,高纬的阻高;850hPa图上江淮流域的切变线,西南涡;地面图上江淮流域的梅雨锋。

4台风天气过程A.台风的特征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空的一种具有暖心结构的强烈气旋性涡旋。

台风的强度一台风中心附近的最低海平面气压和最大风速来表征。

在西太平洋地区,台风移动路径大致有三条路径:第一条是偏西路径,台风经过菲律宾或巴林塘海峡、巴士海峡进入南海,西行到海南岛或越南登陆。

有时,进入南海西行一段时间后会突然北抬到广东省登陆,对我国影响较大。

第二条是西北路径(登陆路径),台风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在台湾省登陆,然后穿过台湾海峡在福建省登陆,或者在西北方向经琉球群岛在江浙一带登陆。

第三条是转向路径,台风从菲律宾以东海面向西北移动,在北纬25度附近转向东北方,向日本方向移动。

除上述三种典型路径外,还有几种异常路径对我国影响较大,像黄海台风西折、南海台风北翘、倒抛物线路径、回旋路径、蛇形路径、打转路径、高纬正面登陆。

台风的灾害主要是由台风大风、暴雨和风暴潮造成的。

其中大风和风暴潮主要影响台风附近地区,而暴雨则往往会影响到更大范围,甚至远离台风的地方。

B.台风个例分析(1981年14号台风)(1)过程概况8114号台风于8月27日20时生成,30日发展为强台风,9月1日08时达到最强,中心气压950hPa,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45m/s。

9月4日14时在日本北部变性为温带气旋。

台风在热带洋面生成后,向西北方向移动,8月31日20时到达我国近海,在东经123度附近向北移动,移速缓慢,于9月2日14时转向东北。

8114号强台风虽然未在我国登陆,但使华东沿海蒙受了较大损失。

受其影响,浙江、台湾出现暴雨和特大暴雨,从台湾、福建直到山东的沿海地区都出现了强风暴潮,浙江宁波、上海等处的最高潮位都破了历史记录,由于大风和持续时间长,又正值大潮汐,引起海水倒灌,淹没了不少农田。

(2)发生发展过程31日500hPa图上西太平洋副高中心位于144.5°E,31.0°N,高压脊线大致呈现西北—东南走向,其西部脊线在35°N以北,由于台风位于副高脊线的南侧,其在副高南侧东南气流的引导下会向西北方向移动。

中纬西风带上,位于山东、内蒙、陕西一带有小短波槽活动,槽后有西北气流不断输送弱冷空气南下,但对台风并未造成太大影响。

大陆高压中心位于108.5°E,28.0°N。

地面图上台风中心位于124.7°E,27.3°N,中心气压值为955hPa,位于台风中心西北方向,上海附近有一-4.2的负变压中心,而在其中心西南方向其有+2.0的正变压中心,在其南偏东位置有一+2.7的正变压中心,从变压的角度考虑,台风将向西北方移动。

酒泉和太原附近分别存在地面冷高压中心,说明两地有冷空气堆积。

河套东南部有一东北—西南走向的地面冷锋,锋后出现大范围降水,另一冷锋位于长白山—承德一带。

锋后冷空气南下,暂时未对台风造成过大影响。

9月1日500hPa图上大陆高压继续维持,其中心在110.5°E,31.0°N,强度变化不大,由于其稳定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对于台风的西行起到了一定的限制作用,阻挡其登陆我国。

中纬西风带上依旧有小的短波槽活动,槽后为弱的西北冷空气向南输送,槽还未侵入台风中心,弱冷空气也并未破坏台风的暖心结构。

西太平洋副高中心位于143.5°E,30.5°N,较前一日相比变化不大,在引导气流的作用下台风继续向北移动,当台风中心越过副高脊线后,其在短波槽前西南气流以及副高西南气流的引导下将发生转向,向东北方向移动。

地面图上较前一日相比,台风略向西北方向移动,台风中心位于123.1°E,30.4°N,台风强度有所加深,中心气压值降低,气压的水平梯度加大,变为950hPa,台风中心附近风速进一步加大,中心最大风力为45m/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