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新教材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教案:第7章4.宇宙航行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精品课件 第七章 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 04-4 宇宙航行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精品课件 第七章 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 04-4 宇宙航行

续表
物理观念:能从物理学的视角正确描述和解释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规律,具 备清晰的物理观念。 科学思维:能在熟悉的情境中运用物理模型,能对卫星发射原理进行分析和 学科核心 推理。 素养 科学态度与责任:卫星的发射原理是科学家们在万有引力定律基础上持续不 断创造性发展的成果,通过对我国航天事业的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 豪感。
角度1 卫星参量的计算
C
B
C
角度2 第一宇宙速度的计算
第七章 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
4 宇宙航行
1.了解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初构想,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2.会分析人造地球卫星的受力和运动情况并解决涉及人造地球卫星运动的 较简单的问题。 学习目标 3.了解发射速度与环绕速度的区别和联系,理解天体运动中的能量观。 4.了解宇宙航行的历程和进展,感受人类对客观世界不断探究的精神和情 感。
2.轨道形状 (1)椭圆轨道:地心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圆轨道: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卫星所需的向心力由 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提供,由于万有引力指向地心,所以卫星的轨 道圆心必然是地心,即卫星在以地心为圆心的轨道上绕地球做匀速 圆周运动。 3.轨道位置 过地心,与地心在同一平面。可以在赤道平面内(如同步轨道),可以通过两极上空 (极地轨道),也可以和赤道平面成任意角度。源自要点一 三个宇宙速度C
于对接轨道的轨道半径,可知初始轨道上的周期小于在对接轨道上的周期,故C错误; 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可知初始轨道上近地点的速度大于远地点的速度,故D正确。
C
要点二 人造地球卫星
1.分类 人造卫星按运行轨道可分为同步卫星、近地卫星、极地卫星及其他一般人造卫星等。 在用途上有军事卫星、通信卫星、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导航卫星及近地空间科 研卫星等。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 第7章 第4节 宇宙航行(课件)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 第7章 第4节 宇宙航行(课件)

环节三:探究卫星运动的规律
人造地球卫星可能的稳定圆轨道。
环节三:探究卫星运动的规律
环节三:探究卫星运动的规律
北斗导航卫星系统是由多颗在不同轨道和不同高度的卫星 构成的。这些不同高度的卫星,它们的线速度、角速度、加速 度和周期与其轨道半径之间会有什么关系呢?
环节三:探究卫星运动的规律
研究思路——牛顿第二定律。 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列式:
导入
环节一:牛顿的设想
物体的抛出速度一次比一次大,则其落点就一次比一次 远。抛出速度比较小时,物体做平抛运动;当抛出速度足够 大时,物体会绕着地球做圆周运动。
环节一:牛顿的设想
如果物体以10 km/s的速度,怎么画出它的运 动轨迹呢?
知道物体刚好不落地时的抛出速度就可以解 决这个问题了。
环节一:牛顿的设想
环节一:牛顿的设想
第一宇宙速度
7.9 km/s
达到这个速度后,物体将绕着地球的表面做匀 速圆周运动!
环节二:三个宇宙速度
为什么抛出速度小于 7.9 km/s时,物体会落到地面上, 而不是做匀速圆周运动呢?
如果抛出速度大于7.9 km/s,物体又会怎样运动呢? 物体受到的重力会小于它做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 物体将做离心运动。物体在往外飞的过程中,万有引力做 负功,故物体的速度会不断减小,它又会被引力吸引回来, 此过程中万有引力做正功,物体的速度又变大。因此,物 体的运动轨道可能是椭圆,不能做匀速圆周运动了。
环节三:探究卫星运动的规律
环节三:探究卫星运动的规律
将卫星送入高轨道和低轨道哪一个需要的发 射速度大?
那为什么处在高轨道的卫星的运行速度反而 减小了呢?
环节三:探究卫星运动的规律
近地卫星是在地球表面上方300 km至500 km的高度 运行的卫星,这个高度相对于地球半径来说可以忽略, 可近似认为它们的轨道半径就是地球半径,同学们来求 解一下近地卫星的运行速度。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第七章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4宇宙航行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2021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第七章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4宇宙航行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2021

T 2
(2)mg= G M m ,在天体表面上物体的重力等于它受到的引力,可得gR2=GM,该公式
R2
称为黄金代换。
课堂互动探究
【主题一】宇宙速度 【生活情境】
【问题探究】 牛顿曾提出过一个著名的思想实验:如图所示,从高山上水平抛出一个物体,当 抛出的速度足够时,物体将环绕地球运动,成为人造地球卫星。 (1)当抛出速度较小时,物体做什么运动? 提示:平抛运动。 (2)当物体刚好不落回地面时,物体做什么运动? 提示:物体绕地球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
A.根据v= g r ,可知vA<vB<vC B.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可知卫星所受地球引力FA>FB>FC C.角速度ωA>ωB>ωC D.向心加速度aA<aB<aC
【补偿训练】
1.如图所示,若两颗人造卫星a和b均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a、b到地心O
的距离分别为r1、r2,线速度大小分别为v1、v2,则
【素养训练】
1.(2020·天津等级考)北斗问天,国之夙愿。我国北斗三号系统的收官之星是
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其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7倍。与近地轨道卫星相比,地
球静止轨道卫星( )
A.周期大
B.线速度大
C.角速度大
D.加速度大
2.如图所示是在同一轨道平面上的三颗不同的人造地球卫星,关于各物理量的 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素养训练】
1.(多选)下列关于三种宇宙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第一宇宙速度v1=7.9 km/s,第二宇宙速度v2=11.2 km/s,则人造卫星绕地球在 圆轨道上运行时的速度大于等于v1,小于v2 B.美国发射的凤凰号火星探测卫星,其发射速度大于第三宇宙速度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 7-4宇宙航行 教学课件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 7-4宇宙航行 教学课件

第十一页,共二十五页。
二、人造卫星 1.人造卫星轨道的分类
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由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因此卫星绕地球做匀速 圆周运动的圆心必与地心重合,其轨道可分为三类:
(1)赤道轨道:卫星的轨道与赤道共面,卫星始 终处于赤道正上方。
(2)极地轨道:卫星的轨道与赤道平面垂直, 卫星经过两极上空。
第七页,共二十五页。
一、宇宙速度
1.第一宇宙速度的分析与计算
(1)第一宇宙速度的大小:v=7.9×103km/s; (2)是航天器成为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
发射卫星的轨道越高,需要克服万有引力的阻碍 作用越多,所以发射速度需要增加。
2.是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
G

Mm r2
v2 m
r
v
GM r
第八页,共二十五页。
第九页,共二十五页。
一、宇宙速度 3.认识第三宇宙速度
达到第二宇宙速度的飞行器还无法脱离 太阳对它的引力。在地面附近发射飞行器, 如果要使其挣脱太阳引力的束缚,飞到太 阳系外,必须使它的速度等于或大于 16.7
km/s, 这个速度叫作第三宇宙速度(脱
离速度)。
第十页,共二十五页。
一、宇宙速度
数值
h≈0 r=6.4××106m v=7.9km/s T=84分钟
三、载人航天与太空探索
1961年4月12日,苏联航天员加加林进入了东方一号载人飞船。火箭点 火起飞,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圈,历时108 min,然后重返大气层,安全降 落在地面,铸就了人类首次进入太空的丰碑。
1969年7月16日9时32分,运载阿波罗11号飞船的土星5号火箭在 美国卡纳维拉尔角点火升空,拉开人类登月这一伟大历史事件的 帷幕。7月20日下午10时56分,指挥长阿姆斯特朗小心翼翼地踏 上月面,并说出了那句载入史册的名言:“对个人来说,这不过 是小小的一步,但对人类而言,却是巨大的飞跃。”

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教材必修第二册第7章-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教材必修第二册第7章-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教案
GT
星环绕天体表面运动的周期 T,就可估测出
中心天体的密度.
75
7.
4 宇宙航行
宇宙
数值
速度
(
km/
s)
意义
是人造地球卫星的最
第一宇宙速
度(环绕速度)
小发 射 速 度,也 是 人
7.
9
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
圆周运动的最大运行
速度.
第二宇宙速
度(脱离速度)
第三宇宙速
度(逃逸速度)
使物体挣脱地球引力
11.
v
m
r
2
v2
m
Mm
G 2 =man = r
r
mrω2
4π2
m 2r
T
2.天体表面问题
不计天体自转的影响,在 天 体 表 面 上 的
物体受 到 的 重 力 近 似 等 于 其 所 受 的 万 有 引
力,即 mg=G
速度g 时使用).其中 M 为该天体的质量,
R
为该天体的半径,
g 为相应天体表面的重力加
Mm
=m
r2
v2
4π2
v2r ω2r3
=mω2r=m 2r,可得 M =
=
=
r
G
G
T
4π2r3
,
可知已知核心舱的质量和绕地半径、已
GT2
知核心舱的质量和绕地周期以及已知核心舱

6)绕 行 方 向 一 定:与 地 球 自 转 的 方 向
一致.
7.
5 相对论时空观和牛顿力学的局限

一 经典时空观
(
1)在经典力学中,物体的质量是不随速
度的改变而改变的.
假设某飞船沿圆轨道绕火星飞行,其周期也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七章第4节《宇宙航行》优质说课稿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七章第4节《宇宙航行》优质说课稿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七章第4节《宇宙航行》优
质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七章第4节《宇宙航行》。

第七章是力学,讲述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

这一章我们将学习对人类智慧影响至为深远、在天体运动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万有引力定律,并了解它的发现历程和在人类开拓太空中的作用。

《宇宙航行》一节主要讲解宇宙航行的物理知识,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重要补充,是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进一步理解和完善。

本课教学承担着实现本单元教学目标的任务,为了更好地教学,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学科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内容要求】:“2.2.5 会计算人造地球卫星的环绕速度。

知道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

例 5 了解牛顿力学对航天技术发展的重大贡献。


二、说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宇宙速度、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与太空探索。

教材一开始以牛顿的设想引入,让学生思考人造地球卫星如何才能不落回地面;紧接着从运动和受力分析入手,用万有引力。

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6.5宇宙航行4-人教版

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6.5宇宙航行4-人教版

《宇宙航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宇宙航行》系新课程人教版必修2第七章第五节,重点讲述了人造卫星的发射原理,推导了第一宇宙速度,并介绍了第二、第三宇宙速度。

人造卫星是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应用的一个实例,是人类征服自然的见证,体现了知识的力量,是学生学习了解现代科技知识的一个极好素材。

教材不但介绍了人造卫星中一些基本理论,更是在其中渗透了很多研究实际物理问题的物理方法。

因此,本节课是“万有引力定律与航天”中的重点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研究天体物理问题的理论基础。

另外,学生通过对人造卫星、宇宙速度的了解,也将潜移默化地产生对航天科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第五章已经学习了圆周运动的相关知识点,在第六章前面四节已经充分掌握了万有引力与行星间的引力,在此基础上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是知识点的实际应用,从学生的年龄特征来看,高一的学生对本节知识有一定的接受能力,学生能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相应的推断,固本节课应使用探究性教学,从易到难,让学生充分体验自主课堂的乐趣。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原理,会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和圆周运动公式分析解答有关卫星运行的原因;(2)掌握三个宇宙速度,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3)简单了解航天发展史。

(4)能用所学知识求解卫星基本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科学探索能力;(2)培养学生在处理实际问题时,如何构建物理模型的能力;(3)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归纳、分析和推导及合理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介绍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现状,激发学习科学,热爱科学的激情,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课时安排:一节课教具:投影仪、计算机四、设计理念学科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品德三维一体的全面发展,这是本课件设计的基本理念。

学生已学过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等基本理论,具备了解决问题的基本工具。

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对人造卫星原理的理解,因此教学设计上采用理论探究法:在设计中突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中通过设疑→思考→启发→引导这样一条主线,激发鼓励学生的大胆思考、积极参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研究来掌握获取相关的知识和方法。

2020-2021学年高中物理 第七章 4 宇宙航行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2020-2021学年高中物理 第七章 4 宇宙航行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2020-2021学年高中物理第七章4 宇宙航行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年级:姓名:第4节宇宙航行“宇宙航行”介绍了万有引力的实践性成就,万有引力理论使人类实现“飞天”梦想。

本节课是一节知识应用与扩展的课程,所以设计时注意加大知识含量,引起学生兴趣。

同时注意方法的培养,让学生养成用万有引力是天体运动的向心力这一基本方法研究问题的习惯,避免套公式的不良习惯。

围绕第一宇宙速度的讨论,让学生形成较正确的卫星运动图景。

物理观念:理解卫星的运行速度、周期与半径的关系,建立起关于各种卫星的运行状况的正确图景科学思维:通过用万有引力定律推导第一宇宙速度,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探究:通过对卫星运动规律的研究,帮助学生建立起关于各种人造地球卫星运行状况的正确图景。

帮助学生养成用万有引力是天体运动的向心力这一基本方法研究问题的习惯科学态度与责任:感知人类探索宇宙的梦想及巨大成就,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促使学生树立献身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教学重点: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2、教学难点:人造卫星运行速度与卫星发射速度的区别多媒体课件【新课导入】人类对太空存在着各种的幻想,比如古代的嫦娥奔月,明朝万户利用炮竹自制火箭。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的航天员也在太空中留下了中国人的足迹。

今有王亚平太空授课,而且中国至今发射了几十颗人造卫星。

前面我们了解并学习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这一节我们着重学习人类是如何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实现自己探索宇宙的梦想的【新课内容】一、牛顿关于卫星的设想地面上抛出的物体,由于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最终都要落回到地面。

1.月球也要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为什么月亮不会落到地面上来?由于月球在绕地球沿近似圆周的轨道运转,此时月球受到的地球引力,用来充当绕地球运转的向心力,故月球不会落到地面上来.牛顿就曾设想, 从高山上用不同的水平速度抛出物体,速度一次比一次大,则落点一次比一次远,如不计空气的阻力,当速度足够大时, 物体就永远不会落到地面上来.而围绕地球旋转,成为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简称人造卫星由此可见,人造地球卫星运行遵从的规律是: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地球对卫星的引力提供向心力。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精品课件 第7章 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 4 宇宙航行 (3)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精品课件 第7章 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 4 宇宙航行 (3)

2.(多选)如图所示的圆1、2、3,其圆心均在地球自转轴线上,2、
3的圆心与地心重合,2所在平面与地球自转轴线垂直,对环绕
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而言(
)
A.卫星的轨道可能为1
B.卫星的轨道可能为2
C.卫星的轨道可能为3
D.静止卫星的轨道一定为与2共面的
某一同心圆
答案:BCD
解析: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物体所受的合力方向一定要指
知识概览
课前•基础认知
一、宇宙速度
宇宙速度 数值
意义
第一宇
卫星在地球表面附近绕地球做
宙速度
第二宇
宙速度
第三宇
宙速度
7.9
11.2
16.7
km/s
km/s
km/s
圆周
匀速
运动的速度
使卫星挣脱
地球 引力束缚的最小
地面发射速度
使卫星挣脱
地面发射速度
太阳 引力束缚的最小
微判断1.发射人造地球卫星需要足够大的速度。( √ )
运动 而不再落回地面,成
为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如图甲所示)。
(2)发射过程简介。
如图乙所示,发射人造地球卫星,一般使用三级火箭。
2.动力学特点。
一般情况下可认为人造卫星绕地球做 匀速圆周
向心力由地球对它的 万有引力 提供。
运动,其
3.人造地球卫星。
(1)1957年10月4日, 世界上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
2.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的速度可以是10 km/s。
( × )
3.在地面上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小速度是7.9 km/s。
( √ )
4.要发射一颗人造月球卫星,在地面的发射速度应大于16.7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七章第4节《宇宙航行》优质课教案(2课时)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七章第4节《宇宙航行》优质课教案(2课时)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七章第4节《宇宙航行》优质课教案(2课时)【教材分析】本课教材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宇宙速度、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与太空探索。

教材一开始以牛顿的设想引入,让学生思考人造地球卫星如何才能不落回地面;紧接着从运动和受力分析入手,用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讲解了宇宙速度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上,教材介绍了人类探索太空的活动: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与太空探索。

教材安排有思考与讨论、科学漫步,以提高学生理解、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能从运动和受力分析入手,用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求解第一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第三宇宙速度。

2.了解人类运用万有引力理论的巨大成就。

【核心素养】1.物理观念:通过学习宇宙航行知识,能从物理学视角形成运动与相互作用认识和观念;能从物理学视角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

2.科学思维:能从物理学视角认识宇宙航行;能基于经验事实建构物理模型,抽象概括;运用分析综合、推理论证等方法;能基于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对不同观点和结论提出质疑和批判,进行检验和修正,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的能力与品格。

3.科学探究:培养基于观察和实验提出物理问题、形成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方案、获取和处理信息、基于证据得出结论并作出解释,以及对科学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估、反思的能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在认识宇宙航行知识,认识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关系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探索自然的内在动力,严谨认真、实事求是和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用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求解第一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第三宇宙速度。

(二)教学难点:用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宇宙速度。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曲线运动知识,对力学有了较多的认识。

但本节是学习万有引力定律的运用,学生首次接触,旨在要引导学生建立起运动的观点。

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需要教师进一步耐心培养。

7.4宇宙航行(教学设计)轻松课堂2023-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人教版)

7.4宇宙航行(教学设计)轻松课堂2023-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人教版)
宇宙航行应用:
- 卫星通信:利用宇宙航行技术,实现全球通信和广播
- GPS定位:基于宇宙航行技术的精确地理位置信息服务
- 气象观测:宇宙航行技术在气象观测和预测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将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调整,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提高教学效果。
九.课后作业
为了巩固学生对宇宙航行的理解,拓展他们的知识视野,课后作业将包含以下题型:
7.4 宇宙航行(教学设计)轻松课堂2023-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必修 第二册(人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来源于轻松课堂2023-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人教版),主要涉及宇宙航行的相关知识。在本次教学中,我将以课本内容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系列具有实践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宇宙航行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同时,我将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直观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对宇宙航行的兴趣和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2)教学内容:评估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效果:综合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以及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根据以上评价结果,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同时,教师也需要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板书设计
(2)引力概念的拓展:引力不仅是地球上的物体相互吸引,还包括宇宙中星球、黑洞等天体的相互作用。
(3)宇宙速度的计算:宇宙速度是宇宙航行的关键参数,学生需要掌握计算方法和应用。

2020-2021学年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教学教案:第七章 4 宇宙航行

2020-2021学年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教学教案:第七章 4 宇宙航行

课时教案第 七 单元第5案课题: §7.4.2 宇宙航行2020 年物理观念:能正确描述和解释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规律;总第 案 月日教学目标 科学思维:能运用物理模型,对卫星的发射原理进行分析和推理; 核心素养 科学探究:能依据卫星发射原理,制定合力探究路线,分析数据发现规律;科学态度与责任:卫星发射是人类宇宙奥秘探索的过程,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教学重点1. 同步卫星的特点 2. 多星系统、变轨问题3.教学难点1. 变轨原理 2. 向心力的来源3. 赤道物体、近地卫星、同步卫星的异同点高考考点课型新授教具教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复习引入: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1.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表达式 2.天体运动中,万有引力与向心力的关系。

3.第一宇宙速度和环绕速度的关系。

4.v、ω、T、a 与轨道半径 r 的关系。

本节课接着上节课内容继续学习同步卫星及其发射原理。

在练习本上写出关 系,教师投影,学 生纠正。

3.同步卫星 ⑴.定义:相对地面静止,与地球以相同的角速度转动的卫星。

也称静止卫星。

⑵.特征①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②运行周期(角速度)与地球自转周期(角速度)相同,T=24h 学生在练习本上③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重合,卫星均在赤道正上方; ④高度固定不变(36000km,约为地球半径的 6 倍); ⑤环绕线速度一定(3100m/s)。

求解高度和线速 度。

要会分析卫星 为什么一定在赤 道正上方。

(作图例 1.如图,A 是地球赤道上随地球自转的物体,其向心加速度 分析原因)大小为 a1,线速度大小为 v1,B 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近地卫星,向心加速大小为 a2,第一宇宙速度为 v2;C 是地球同步卫星,其轨道半径为 r,向心加速度大小为 a3,线速度大小为 Nv3,已知地球半径为 R,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1 a2R2 r2C. v1 Rv2rB.a2 a3r2 R2D. v1 R v3 rO·B·解析:让学生理清三个位置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特别是赤道上的物体和同步卫星的共同点;近地卫星和同步卫星的共同点,S由此得出赤道上物体和近地卫星的线速度关系和加速度关系。

2020-2021学年物理人教版第二册教案:第7章4.宇宙航行含解析

2020-2021学年物理人教版第二册教案:第7章4.宇宙航行含解析

2020-2021学年新教材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教案:第7章4.宇宙航行含解析4.宇宙航行学习目标:1.[科学思维]了解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初构想,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2。

[科学思维]知道同步卫星和其他卫星的区别,会分析人造地球卫星的受力和运动情况并解决涉及人造地球卫星运动的较简单的问题. 3.[科学思维]了解发射速度与环绕速度的区别与联系,理解天体运动中的能量观。

4.[科学态度与责任]了解宇宙航行的历程和进展,感受人类对客观世界不断探究的精神和情感.阅读本节教材,回答第59页“问题”并梳理必要知识点。

教材第59页“问题”提示:这个速度是7.9 km/s。

一、宇宙速度1.第一宇宙速度(1)物体绕地球速度推导:物体绕地球的运动可视作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有G错误!=m错误!,由此解出v=错误!(m地为地球质量,r为物体做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

(2)数值:已知地球的质量,近似用地球半径R代替r,算出v=错误!=7。

9 km/s,这就是物体在地球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叫作第一宇宙速度。

第一宇宙速度的其他三种叫法:最小发射速度、最大环绕速度、近地绕行速度。

2.第二宇宙速度当飞行器的速度等于或大于11。

2 km/s时,它就会克服地球的引力,永远离开地球。

我们把11.2 km/s叫作第二宇宙速度.3.第三宇宙速度在地面附近发射飞行器,如果要使其挣脱太阳引力的束缚,飞到太阳系外,必须使它的速度等于或大于16。

7 km/s,这个速度叫作第三宇宙速度。

图解三个宇宙速度1.同步卫星:地球同步卫星位于赤道上方高度约36 000 km处,因相对地面静止,也称静止卫星。

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以相同的角速度转动,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2.1957年10月,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11号"登上月球.2003年10月15日,我国“神舟五号”把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第七章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4宇宙航行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第七章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4宇宙航行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4.宇宙航行知识结构导图核心素养目标物理观念:宇宙速度、近地卫星和同步卫星. 科学思维: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出卫星环绕规律. 科学探究:探究人造卫星运行规律.科学态度与责任:万有引力定律在卫星环绕问题中的应用,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做出贡献知识点一 宇宙速度阅读教材第59~60页“宇宙速度”部分. 1.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原理(1)牛顿的设想:在高山上水平抛出一个物体,当初速度足够大时,它将会围绕地球旋转而不再落回地球表面,成为一颗绕地球转动的人造地球卫星.(2)原理:一般情况下可认为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________运动,向心力由地球对它的________提供,即Gm 地mr 2=________,则卫星在轨道上运行的线速度v = Gm 地r. 2.宇宙速度 (1)第一宇宙速度①定义:物体在地球附近绕地球做________运动的速度,叫作第一宇宙速度(first cosmic velocity).②大小:________ km/s(2)第二宇宙速度当飞行器的速度等于或大于11.2 km/s时,它就会克服地球的引力,永远离开地球.我们把11.2 km/s叫作第二宇宙速度(second cosmic velocity).(3)第三宇宙速度在地面附近发射飞行器,如果要使其挣脱太阳引力的束缚,飞到太阳系外,必须使它的速度等于或大于16.7 km/s,这个速度叫作第三宇宙速度(third cosmic velocity).理解:牛顿的设想平抛物体水平初速度逐渐增大,物体的落地点将越来越远,若抛出物体的水平初速度足够大,它将绕地球运动并成为地球的一颗卫星.图解:知识点二人造地球卫星2019年5月17日23时48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第45颗北斗导航卫星.该卫星属地球静止道卫星阅读教材第60~61页“人造地球卫星”部分.1.卫星的发射.(1)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2)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3)目前在轨有效运行的卫星有上千颗,其中的通信、导航、气象等卫星已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2.同步卫星的特点地球同步卫星位于赤道上方高度约______处,因相对地面静止,也称________卫星.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以__________的角速度转动,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________.知识点三载人航天与太空探索阅读教材第61~62页“载人航天与太空探索”部分.(1)1961年4月12日,苏联航天员加加林进入了________载人飞船.(2)1969年7月16日9时32分,运载阿波罗11号飞船的土星5号火箭在美国卡纳维拉尔角点火升空,拉开人类登月这一伟大历史事件的帷幕.(3)2003年10月15日9时,我国________宇宙飞船把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4)在载人航天方面,继神舟五号之后,截至2017年底,我国已经将________(14人次)航天员送入太空,包括两名女航天员.(5)2013年6月,神舟十号分别完成与________空间站的手动和自动交会对接.(6)2016年10月19日,神舟十一号完成与________空间站的自动交会对接.(7)2017年4月20日,我国又发射了货运飞船________,入轨后与天宫二号空间站进行自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等3次交会对接及多项实验.【思考辨析】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发射人造地球卫星需要足够大的速度.( )(2)卫星绕地球运行不需要力的作用.( )(3)卫星的运行速度随轨道半径的增大而增大.( )(4)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的速度可以是10 km/s.( )(5)在地面上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小速度是7.9 km/s.( )(6)要发射一颗月球人造卫星,在地面的发射速度应大于16.7 km/s.( )要点一宇宙速度发射卫星,要有足够大的速度才行,请思考:(1)不同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是否相同?第一宇宙速度的决定因素是什么?(2)人造地球卫星离地面越高,其线速度越小,那么发射起来是不是越容易?1.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人造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所具有的速度,也是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2.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在地面上发射物体,使之能够脱离地球的引力作用,成为绕太阳运动的人造行星或绕其他行星运动的人造卫星所必需的最小发射速度11.2 km/s.3.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在地面上发射物体,使之脱离太阳的引力作用,飞到太阳系以外的宇宙空间所必需的最小速度.4.在地面的发射速度7.9 km/s<v<11.2 km/s时,物体的运行轨迹不是圆,而是椭圆.点睛:宇宙速度均指发射速度,卫星的环绕速度一定小于其发射速度.题型一 对第一宇宙速度的理解【例1】 (多选)下列关于三种宇宙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在圆轨道上运行时的速度7.9 km/s ≤v <11.2 km/s B .美国发射的凤凰号火星探测卫星,其发射速度大于第三宇宙速度C .第二宇宙速度是在地面附近使物体可以挣脱地球引力束缚,成为绕太阳运行的人造小行星的最小发射速度D .第一宇宙速度7.9 km/s 是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最大运行速度 题型二 第一宇宙速度的计算【例2】 若取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8 km/s ,某行星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6倍,半径是地球半径的1.5倍,此行星的第一宇宙速度约为( )A .16 km/sB .32 km/sC .4 km/sD .2 km/s 点睛:第一宇宙速度的三种求解方法 ①若已知中心天体质量M ,则可通过v =GMR求解. ②若已知中心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则可由公式v =g R 求解. ③若已知该星球表面卫星的转动周期T ,则可由v =2πRT求解.练1 假设某绕月运行的探月卫星的轨道是圆形的,且贴近月球表面.已知月球的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181,月球的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14,地球上的第一宇宙速度约为7.9 km/s ,则该探月卫星绕月运行的速率约为( )A .0.4 km/sB .1.8 km/sC .11 km/sD .36 km/s 练2如图所示,牛顿在思考万有引力定律时就曾设想,把物体从高山上以不同大小的速度v 水平抛出,速度一次比一次大,落地点也就一次比一次远.如果速度足够大,物体就不再落回地面,它将绕地球做圆周运动,成为人造地球卫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落到A 点的物体做的是平抛运动B .以v <7.9 km/s 的速度抛出的物体可能沿B 轨道运动C .以7.9 km/s<v <11.2 km/s 的速度抛出的物体可能沿C 轨道运动D .以11.2 km/s<v <16.7 km/s 的速度抛出的物体将沿C 轨道运动要点二 人造卫星的运行规律如图所示,在地球的周围,有许多的卫星在不同的轨道上绕地球转动. (1)这些卫星的轨道平面有什么特点?(2)这些卫星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等跟什么因素有关呢?1.人造卫星的运动规律(1)人造卫星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均与人造卫星的质量无关.(2)轨道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小,角速度越小,周期越长.常用规律表达式:①由GMmr2=mv2r可得:v=GMr,r越大,v越小.②由GMmr2=mω2r可得:ω=GMr3,r越大,ω越小.③由GMmr2=m⎝⎛⎭⎪⎫2πT2r可得:T=2πr3GM,r越大,T越大.④由GMmr2=ma可得:a=GMr2,r越大,a越小.点睛:当r增大时⎩⎪⎨⎪⎧v减小ω减小T增大a n减小高轨低速长周期2.同步卫星的特点特点理解定周期运行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T=24 h.定轨道平面所有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平面均在赤道平面内.定高度离地面高度约为3.6×104 km.定速率运行速率为3.1×103 m/s.定点每颗同步卫星都定点在世界卫星组织规定的位置上.定加速度由于同步卫星高度确定,则其轨道半径确定,因此向心加速度大小不变.题型一人造卫星的运动规律【例3】北斗问天,国之夙愿.我国北斗三号系统的收官之星是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其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7倍.与近地轨道卫星相比,地球静止轨道卫星( )A.周期大 B.线速度大C.角速度大 D.加速度大拓展:不同高度处人造地球卫星的环绕速度及周期如表所示:高度/km 环绕速度(km·s-1)周期0 7.9 84 min36 000 (同步道) 3.123小时56分380 000(月球道)0.97 27天题型二同步卫星【例4】下列关于同步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同步卫星和地球自转同步,卫星的高度和速率是确定的B.同步卫星的角速度是确定的,但高度和速率可以选择,高度增加,速率增大,且仍保持同步C.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周期是114 min,比同步卫星的周期短,所以这颗人造地球卫星离地面的高度比同步卫星的高D.同步卫星的速率比地球大气层附近的人造卫星的速率大练3 (多选)如图是地球的四颗不同的卫星,它们均做匀速圆周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四颗卫星的轨道平面必过地心B.近地卫星的周期可以大于24小时C.同步卫星可以和月亮一样高D.理论上极地卫星可以和同步卫星一样高练4 三颗人造地球卫星A、B、C在同一平面内沿不同的轨道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且绕行方向相同,已知R A<R B<R C.若在某一时刻,它们正好运行到地球同侧的同一条直线上,如图所示.那么再经过卫星A的四分之一周期的时间,卫星A、B、C的位置可能是下图中的( )拓展:卫星的轨道①赤道轨道:卫星轨道在赤道平面内,卫星始终处于赤道上方. ②极地轨道:卫星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垂直,卫星经过两极上空. ③其他轨道:卫星轨道和赤道平面成一定角度(不为90 °).练5 在距地面不同高度的太空有许多飞行器.其中“天舟一号”距地面高度约为393 km ,哈勃望远镜距地面高度约为612 km ,“张衡一号”距地面高度约为500 km.若它们绕地球的运动均可视为圆周运动,则( )A .“天舟一号”的加速度大于“张衡一号”的加速度B .哈勃望远镜的线速度大于“张衡一号”的线速度C .“天舟一号”的周期大于哈勃望远镜的周期D .哈勃望远镜的角速度大于“张衡一号”的角速度点拨:本题重点考查卫星做圆周运动的相关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飞行器的动力学原理均为万有引力提供其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列式分析即可.思考与讨论 (教材P 60)有人说,第一宇宙速度也可用v =gR (式中g 为重力加速度,R 为地球半径)算出,你认为正确吗?提示:正确.环绕地球表面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需要的向心力,由地球对卫星的万有引力提供,即G Mm R 2=m v 2R ,则v =GMR① 在地面附近有G Mm R 2=mg ,可得GM =gR 2,将其代入①式,有v =gR 2R=gR .1.(多选)关于人造卫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造卫星环绕地球运行的速度可能为5.0 km/sB.人造卫星环绕地球运行的速度可能为7.9 km/sC.人造卫星环绕地球运行的周期可能为80 minD.人造卫星环绕地球运行的周期可能为200 min2.关于地球同步卫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处于平衡状态且具有一定的高度B.它的向心加速度等于9.8 m/s2C.它的周期是24 h,且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重合D.它绕行的速度大于7.9 km/s3.2019年5月17日,我国成功发射第45颗北斗导航卫星,该卫星属于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同步卫星).该卫星( )A.入轨后可以位于北京正上方B.入轨后的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C.发射速度大于第二宇宙速度D.若发射到近地圆轨道所需能量较少4.“神舟十号”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进行了我国首次太空授课活动,在太空中王亚平演示了一些奇特的物理现象,如图所示是王亚平在太空舱中演示的悬浮的水滴.关于悬浮的水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环绕地球运行的线速度一定大于7.9 km/sB.水滴处于平衡状态C.水滴处于超重状态D.水滴处于失重状态5.a、b、c、d是在地球大气层外的圆形轨道上运行的四颗人造卫星.其中a、c的轨道相交于P,b、d在同一个圆轨道上,b、c轨道在同一平面上.某时刻四颗卫星的运行方向及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c的加速度大小相等,且大于b的加速度B.b、c的角速度大小相等,且小于a的角速度C.a、c的线速度大小相等,且小于d的线速度D.a、c有在P点相撞的危险6.[新题型]情境:2019年3月10日0时28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6C”卫星发射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中星6C”卫星是一颗用于广播和通信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离地面的高度大约为地球半径的6倍.问题:“中星6C”卫星的运行速度与第一宇宙速度之比大约为多少?温馨提示:请完成课时作业十一4.宇宙航行课前自主学习知识点一=GM R2=9.8 m/s 2,设同步卫星离地面的高度为h ,则a ′=GM R +h2<9.8 m/s 2,故B 错误;它的周期是24 h ,且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重合,故C 正确;地球同步卫星在轨道上的绕行速度约为3.1 km/s ,小于7.9 km/s ,故D 错误.答案:C3.解析:本题考查了有关人造卫星、宇宙航行的知识以及万有引力定律在航天中的应用,体现了对考生综合分析能力和科学推理能力的考查.因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同步卫星)的运行轨道在地球赤道正上方,故该北斗导航卫星入轨后不能位于北京正上方,选项A 错误;第一宇宙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地球近地卫星的线速度,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GMm r 2=mv 2r ,可得v =GMr,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大于近地卫星的轨道半径,则同步卫星入轨后的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故选项B 错误;地球卫星的发射速度应大于等于第一宇宙速度,小于第二宇宙速度,选项C 错误;近地卫星的高度小,发射时所需的能量较少,故选项D 正确.答案:D4.解析:7.9 km/s 是卫星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最大速度,所以“神舟十号”飞船的线速度要小于7.9 km/s ,故A 错误;水滴随飞船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水滴的万有引力完全用来提供向心力,所以水滴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故B 、C 错误,D 正确.答案:D5.解析:由G Mm r 2=m v 2r =mr ω2=mr 4π2T2=ma ,可知B 、C 错误,A 正确,a 、c 的周期相等,故永远不相撞,D 错误.答案:A6.解析:设地球的半径为R ,则“中星6C ”卫星的轨道半径为7R .设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v 1,则有:G Mm R 2=m v 21R①设“中星6C ”卫星的运行速度为v 2,则有:G Mm7R 2=m v 227R② 解①②得:v 2:v 1=1:7. 答案:1:7。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7.4 宇宙航行 精品教学课件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7.4 宇宙航行 精品教学课件

D. 它们的运行角速度之比ωA∶ωB=8∶1
【解析】A对:据
G
Mm R2
=mR
4 2 T2
,可得T= 2
R3 ;两卫星轨道半径之比RA∶RB=1∶ 4,则它们的运行
GM
周期之比TA∶TB= RA∶3 : RB3 =1∶8。
B错:据
G
v=
GM R
;两卫星轨道半径之比RA∶RB=1∶4,则它们的运行线速度之比
高中物理 必修第二册 第七章 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
常考题型
题组一 卫星运行参量的分析与比较
题1 [多选]有两颗质量相同的人造卫星A、B,其轨道半径分别为RA、RB,RA∶RB=1∶4,那么下列判
断中正确的有( )
A. 它们的运行周期之比TA∶TB=1∶8
B. 它们的运行线速度之比vA∶vB=4∶1
C. 它们所受的向心力之比FA∶FB =4∶1
2018年9月15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已圆满完成2年在轨飞行和各项试验任务,天宫二号平
成 台及装载的应用载荷功能正常、状态良好。为进一步发挥空间应用效益。 就 2019年7月19日21时06分,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受控离轨并再入大气层,少量残骸落入南太
平洋预定安全海域。天宫二号受控再入大气层,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阶段全部 任务圆满完成。
7.4 宇宙航行
高中物理 必修第二册 第七章 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
学习目标 1. 了解人造卫星的有关知识; 2.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高中物理 必修第二册 第七章 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
思考:地球上的物体,怎样才能离开地球进行宇宙航行呢?
高中物理 必修第二册 第七章 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宇宙航行学习目标:1.[科学思维]了解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初构想,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2.[科学思维]知道同步卫星和其他卫星的区别,会分析人造地球卫星的受力和运动情况并解决涉及人造地球卫星运动的较简单的问题。

3.[科学思维]了解发射速度与环绕速度的区别与联系,理解天体运动中的能量观。

4.[科学态度与责任]了解宇宙航行的历程和进展,感受人类对客观世界不断探究的精神和情感。

阅读本节教材,回答第59页“问题”并梳理必要知识点。

教材第59页“问题”提示:这个速度是7.9 km/s 。

一、宇宙速度 1.第一宇宙速度(1)物体绕地球速度推导:物体绕地球的运动可视作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有G mm 地r 2=m v 2r ,由此解出v =Gm 地r (m 地为地球质量,r 为物体做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

(2)数值:已知地球的质量,近似用地球半径R 代替r ,算出v =Gm 地R =7.9 km/s ,这就是物体在地球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叫作第一宇宙速度。

第一宇宙速度的其他三种叫法:最小发射速度、最大环绕速度、近地绕行速度。

当飞行器的速度等于或大于11.2 km/s 时,它就会克服地球的引力,永远离开地球。

我们把11.2 km/s 叫作第二宇宙速度。

3.第三宇宙速度在地面附近发射飞行器,如果要使其挣脱太阳引力的束缚,飞到太阳系外,必须使它的速度等于或大于16.7 km/s ,这个速度叫作第三宇宙速度。

图解三个宇宙速度1.同步卫星:地球同步卫星位于赤道上方高度约36 000 km处,因相对地面静止,也称静止卫星。

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以相同的角速度转动,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2.1957年10月,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11号”登上月球。

2003年10月15日,我国“神舟五号”把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

1.思考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卫星的运行速度随轨道半径的增大而增大。

(×)(2)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的速度可以是10 km/s。

(×)(3)在地面上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小速度是7.9 km/s。

(√)(4)同步卫星可以“静止”在北京的上空。

(×)2.中国计划于2020年发射火星探测器,探测器发射升空后首先绕太阳转动一段时间再调整轨道飞向火星。

火星探测器的发射速度()A.等于7.9 m/sB.大于16.7 m/sC.大于7.9 m/s且小于11.2 m/sD.大于11.2 m/s 且小于16.7 m/sD[第一宇宙速度为7.9 km/s,第二宇宙速度为11.2 km/s,第三宇宙速度为16.7 km/s,由题意可知:火星探测器的发射速度大于11.2 km/s且小于16.7 km/s,故D正确。

]3.关于地球同步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地球同步卫星一定在赤道上空B.不同的地球同步卫星,离地高度不同C.不同的地球同步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不相等D.所有地球同步卫星受到的向心力大小一定相等A[地球同步卫星一定位于赤道上方,周期一定,离地面高度一定,向心加速度大小一定,A正确,B、C错误;由于F=GMmr2,所以不同的卫星质量不同,其向心力也不同,D错误。

]宇宙速度的理解与计算(教师用书独具)教材第60页“思考与讨论”答案提示:正确,在地球表面的物体所受引力GMmR2=mg,得GM=gR2,又mg=mv2R得v=gR。

发射卫星,要有足够大的速度才行。

(1)怎样求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不同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是否相同?(2)把卫星发射到更高的轨道上需要的发射速度越大还是越小?提示:(1)根据GMmR2=mv2R,得v=GMR;可见第一宇宙速度由地球的质量和半径决定;不同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不同。

(2)轨道越高,需要的发射速度越大。

数值意义说明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7.9 km/s物体在地球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7.9 km/s是卫星在地面附近的最小发射速度,也是卫星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最大速度,在地面附近发射速度7.9 km/s<v<11.2 km/s,卫星在椭圆轨道上绕地球运动对于近地人造卫星,轨道半径r 近似等于地球半径R =6 400 km ,卫星在轨道处所受的万有引力近似等于卫星在地面上所受的重力,g 取9.8 m/s 2,则方法一:r ≈R ―――――→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G MmR2=m v 2R ―→v =GMR ≈7.9 km/s方法二:万有引力近似等于卫星重力―――――→卫星重力提供向心力mg =m v 2R ―→v =gR ≈7.9 km/s由第一宇宙速度的计算式v =GMR 可以看出,第一宇宙速度的值由中心天体决定,第一宇宙速度的大小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M 和半径R ,与卫星无关。

4.对发射速度和环绕速度的理解(1)“最小发射速度”:向高轨道发射卫星比向低轨道发射卫星困难,因为发射卫星要克服地球对它的引力。

近地轨道是人造卫星的最低运行轨道,而近地轨道的发射速度就是第一宇宙速度,所以第一宇宙速度是发射人造卫星的最小速度。

(2)“最大环绕速度”:在所有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中,近地卫星的轨道半径最小,由G Mmr2=m v 2r 可得v =GMr ,轨道半径越小,线速度越大,所以在这些卫星中,近地卫星的线速度即第一宇宙速度是最大环绕速度。

【例1】 2020年3月9日19时5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五十四颗北斗导航卫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若已知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 ,引力常量为G ,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v 1,则( )A .根据题给条件可以估算出地球的质量B .据题给条件不能估算地球的平均密度C .第一宇宙速度v 1是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大发射速度,也是最小环绕速度D .在地球表面以速度2v 1发射的卫星将会脱离太阳的束缚,飞到太阳系之外 A [设地球半径为R ,则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v 1=gR ,对近地卫星有G MmR 2=mg ,联立可得M =v 41gG ,A 正确;地球体积V =43πR 3=43π⎝ ⎛⎭⎪⎫v 21g 3,结合M =v 41gG ,可以估算出地球的平均密度为ρ=3g 24πG v 21,B 错误;第一宇宙速度v 1是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也是最大的环绕速度,C 错误;第一宇宙速度v 1=7.9 km/s ,第二宇宙速度v 2=11.2 km/s ,第三宇宙速度v 3=16.7 km/s ,在地球表面以速度2v 1发射的卫星,速度大于第二宇宙速度而小于第三宇宙速度,此卫星成为绕太阳运动的卫星,D 错误。

]地球三种宇宙速度的理解(1)三种宇宙速度均指在地球上的发射速度。

(2)第一宇宙速度是卫星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最大速度,也是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

(3)轨道半径越大的卫星,其运行速度越小,但其地面发射速度越大。

[跟进训练]1.(宇宙速度的定性分析)(多选)下列关于三种宇宙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第一宇宙速度v 1=7.9 km/s ,第二宇宙速度v 2=11.2 km/s ,则人造卫星绕地球在圆轨道上运行时的速度大于等于v 1,小于v 2B .美国发射的“凤凰号”火星探测卫星,其发射速度大于第三宇宙速度C .第二宇宙速度是在地面附近使物体可以挣脱地球引力的束缚,成为绕太阳运行的人造小行星的最小发射速度D .第一宇宙速度7.9 km/s 是人造地球卫星环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最大运行速度CD [根据v =GMr 可知,卫星的轨道半径r 越大,即距离地面越远,卫星的环绕速度越小,v 1=7.9 km/s 是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最大运行速度,选项D 正确;实际上,由于人造卫星的轨道半径都大于地球半径,故卫星绕地球在圆轨道上运行时的速度都小于第一宇宙速度,选项A 错误;美国发射的“凤凰号”火星探测卫星,仍在太阳系内,所以其发射速度小于第三宇宙速度,选项B 错误;第二宇宙速度是使物体挣脱地球引力的束缚而成为太阳的一颗人造小行星的最小发射速度,选项C 正确。

]2.(第一宇宙速度的定量计算)已知地球的质量约为火星质量的10倍,地球的半径约为火星半径的2倍,则航天器在火星表面附近绕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率约为( )A .3.5 km/sB .5.0 km/sC .17.7 km/sD .35.2 km/sA [构建公转模型,对卫星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G Mmr 2=m v 2r ,对近地卫星v 近地=GM 地r 近地,同理对航天器有v 航=GM 火r 航,联立两式有v 航v 近地=M 火r 近地M 地r 航=55,而v 近地≈7.9 km/s ,解得v 航=3.5 km/s ,A 正确。

]人造地球卫星如图所示,在地球的周围,有许多的卫星在不同的轨道上绕地球转动。

(1)这些卫星的轨道平面有什么特点?(2)这些卫星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等跟什么因素有关呢?提示:(1)轨道平面过地心。

(2)与轨道半径有关。

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转动,可以视为匀速圆周运动,其所需的向心力只能由万有引力提供,故有F引=GMmr2和GMmr2=ma向。

此两式就表明了人造地球卫星的动力学特征。

2.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卫星绕地球运动的轨道可以是椭圆轨道,也可以是圆轨道,但轨道平面一定过地心。

(1)卫星绕地球沿椭圆轨道运动时,地心是椭圆的一个焦点,卫星的周期和半长轴的关系遵从开普勒第三定律。

(2)卫星绕地球沿圆轨道运动时,因为地球对卫星的万有引力提供了卫星绕地球运动的向心力,而万有引力指向地心,所以地心必定是卫星圆轨道的圆心。

(3)卫星的轨道平面可以在赤道平面内(如同步卫星),也可以和赤道平面垂直,还可以和赤道平面成任一角度。

如图所示。

3.人造地球卫星的运动学特征(1)人造地球卫星的两个速度①发射速度:指将人造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运行所必须具有的速度。

卫星离地面越高,卫星的发射速度越大。

②绕行速度:指卫星在进入轨道后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

根据v =GMr 可知,卫星越高,半径越大,卫星的绕行速度就越小。

(2)人造地球卫星的运动学特征 ①由G Mmr 2=m v 2r 得,v =GM r ,即有v ∝1r ,说明卫星的运行轨道半径越大,其运行线速度就越小。

v =GMr 是人造地球卫星线速度的决定公式。

②由G Mmr 2=mω2r 得,ω=GM r 3,即有ω∝1r 3,说明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轨道半径越大,角速度越小。

ω=GMr 3是人造地球卫星角速度的决定公式。

③由G Mm r 2=ma n 得a n =GM r 2,即卫星的向心加速度a n ∝1r 2,运行轨道半径越大,向心加速度越小,与卫星自身的质量无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