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教案设计
部编版二下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二下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学生的仿写让内容更加丰富,体会到仿写的乐趣,提高自己的语文写作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仿写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中学生的仿写让内容更加丰富,体会到仿写的乐趣,提高自己的语文写作水平。
2.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造力。
三、课时安排本单元共设置2课时完成教学内容。
第一课:了解仿写的含义及常用的仿写手法(40分钟)第二课:进行仿写创作,并进行作品分享(80分钟)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字帖、教学反思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作业本五、教学过程第一课:了解仿写的含义及常用的仿写手法1.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段经典的古诗词并朗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了解仿写的含义及常用的仿写手法(1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篇仿写作品,介绍仿写的含义。
教师向学生介绍常用的仿写手法,如主题仿写、观点仿写、结构仿写等。
3.分析仿写手法的特点(20分钟)教师通过分析不同的仿写手法的特点,让学生了解每种手法的适用情况,并与学生一起讨论仿写的重要性和作用。
第二课:进行仿写创作,并进行作品分享1.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段经典的现代散文并朗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进行仿写创作(60分钟)教师给予学生一个写作题目,鼓励学生运用所学仿写手法进行创作,并指导学生如何展开文章结构、丰富写作内容等。
3.作品分享(15分钟)学生按照班级顺序进行作品分享,学生互相欣赏、批评和改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了解和分析仿写的含义和常用的仿写手法,培养了学生对语文写作的兴趣和能力。
通过进行仿写创作并进行作品分享,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但此次教学还存在不足之处,教学时间安排不够充分,部分学生在仿写创作过程中思维较为僵化,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明确目标,简化思路: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数学教案设计
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数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数字的组成,认识数的新增概念;2、学习基本算法,掌握加减的计算规则;3、培养观察能力,描写数形的形态特征和数量特征。
二、教学重点1、学会数的分类,进一步认识数的群体;2、学会运用基本算法5以内的加减计算;3、懂得观察数形特征及数量特征。
三、教学难点1、分析群体性质及数量的变化特征;2、转向不规则物体的图形分析和描写。
四、教学内容与教法1、数的认识(1)1~100的数字的组成。
教师说出任意数字,让孩子们认识出这个数字有几个零,几个千位,几个十位和几个个位。
(2)数的群体分类。
将零数、单数和双数、偶数和奇数分别出示给学生。
针对每一类数让学生体验与认识。
(3)给孩子一堆纸牌,当纸牌数目小于10时,让学生一遍一遍数牌;当纸牌数目大于10时,让学生理解一口气数的方法。
2、加减的计算规则(1)3以内的加减法:通过才算减法和无组数加减法,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简单性。
(2)5以内的加减法:利用图形或工具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尝试各种加减题的解决方法。
3、图形的描写和分析(1)几何图形的初步体验:以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为例,由教师出示让学生自己体验,进一步让学生明确几何图形的基本元素。
(2)几何图形的定向及大小的比较:通过对几何图形的比较,让学生了解图形的定向及大小的比较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主体参与个体参与:如对数字的认识和加减的计算规则,以联合行动的理念来实施教学。
2、情境调整在前提下调整:比如对图形的描写和分析,可以用直观的感觉和体验来实现。
3、群体合作个人参与:比如通过小组实验及分析小组合理化理念的方式,来快速形成群体合作的意识。
五、教学评估1、观察教学过程中的能力;2、评估每一项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3、每个学生的个别能力。
六、教学反思每个教师教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不同情况以及不同的学生,而需要心中有数、掌握教学方法以及了解常见的问题,有自我迭代的思想,才能不断优化教学效果,使学生在学生过程中达到更好的成果。
八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6篇
八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6篇八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6篇八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1 一、单元内容本单元所选用的课文全部围绕“爱国”这一主题,古往今来,人类有着许多崇高而美妙的情感,思乡爱国是人类崇高而美妙的情感之一。
萧乾的《枣核》以“枣核”为线索,采用以小见大、以物传情的手法,写了一个美籍华人要几颗故土的枣核试种,以寄托思乡之情的故事,反映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深沉的民族意识和丰富的民族情感的民族。
都德的《最后一课》通过最后一课的生动描绘,反映了法国人民在遭到普鲁士侵略以后所表现的深沉的爱国感情和对侵略者的仇恨。
阅读这篇作品对我们学好祖国语言不无启迪。
刘敬智的《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一文,通过钱学森情愿放弃国外优厚的生活待遇,历尽艰险回国的经历,写出了一代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
《古代诗歌四首》收录了杜甫、杜牧、陆游、文天祥四位大家的作品。
《春望》表达了老杜忧国忧民的思想,《泊秦淮》流露了小杜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抒写了陆游的郁闷和理想,《过零丁洋》表达了文天祥的一片丹心。
《晏子使楚》通过对晏子言行的刻画,塑造了一位热爱自己祖国的贤相的形象。
二、教学目的1、理解作品中人物活动的背景,倾听他们抒发的爱国心声。
2、感受作品中富有个性的人物就特定的事件,引发热爱家园、报效祖国的情思。
3、能根据文章中心选取材料,分清主次,写作中做到详略得当;4、记诵、品味作品中精警、含蓄的语句。
5、能根据文意,使用正确的标点符号修改作文,养成自己修改作文的好习惯。
6、能就本单元感兴趣的问题确立主题进展专题探究,展示探究成果。
7、能因地制宜,开展访问爱国教育基地的活动,从中汲取爱国养分。
三、教学课时安排〔共14课时〕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课文《枣核》〔2课时〕课文《最后一课》〔2课时〕课文《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1课时〕课文《古诗四首》〔1课时〕课文《晏子使楚》〔2课时〕诵读欣赏〔1课时〕写作〔3课时〕语文理论活动〔1课时〕八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2 教学目的:1.你身边有与你交往较多,你又特别想写点什么来表现某个人吗?谈一谈你准备如何处理你的写作材料。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5篇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5篇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1【教学目标】1 学会“莫腊浑疑”等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体会诗人的心境。
2 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
【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题西林壁》)【教学过程】一复习《望庐山瀑布》,理解诗题1导语:一年级时,我们已经学了《望庐山瀑布》,大家一起来背诵。
今天,我们学习另一首写庐山的古诗,诗人苏轼所写的《题西林壁》。
板书课题,读诗题。
2理解诗题。
自读课文中12两条注解,读读诗题的意思(苏轼游庐山时在西林寺墙壁上写的一首诗)二吟读诗句,理解诗意1教师范读,让学生听清吟诗的节奏,初步感知诗人的心情。
2自由吟诗,读准字音,把握吟诗的节奏。
3学生试说自己已经读懂的诗句的意思,或提出不理解的。
4理解前两句。
找出诗句中表示方位角度的词(“横”“侧”“远”“近”“高”“低”)。
再出示“岭”和“峰”。
给它们组成不同的词语:山岭峻岭高峰奇峰山峰……读读前两句诗,告诉我们什么?试看说一说。
读后两句诗,告诉我们什么?试着说一说。
师归纳:上学期,我们学过《画杨桃》这篇课文,你还记得其中老师说的话吗?(……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就不同。
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五角星)庐山是那么雄奇壮观,千姿百态,诗人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每一回看到的景象却不一样;横着看,连绵不断的峻岭;从侧面看,奇峰陡峭;从远处看近处看,从高处看低处看……看到山的形状姿态却不一样。
有感情地齐读前两句。
5理解后两句。
读一读,比一比,前两句与后两句内容上有什么不同?(前两句写看到的景象,后两句写自己的感受)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诗人这样多次多角度地看庐山却为什么会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教师小结:庐山究竟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幽秀?诗人觉得没有认识庐山真面目,只因为身在庐山中。
只看到庐山的局部,要是身在庐山之外,从高处鸟瞰,就能认识庐山的全貌了。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内容。
2.能够掌握课文中重点词语的读音和意思。
3.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掌握语调和停顿的位置。
4.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进行简单的表达。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背诵。
2.课文中重点词语的解释和拼音。
难点1.正确把握语调和停顿位置。
2.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进行表达。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师生一起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入本节课文。
2.学习:学生齐读课文,教师解释生词和重点词语。
3.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调和停顿。
4.巩固:小组讨论课文中的情节,展示自己的理解。
5.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内容,并写出自己的感想。
第二课时1.复习:学生自主朗读上节课的课文,教师进行评价。
2.导入:教师引入本节课的新课文内容,提出学习目标。
3.学习:学生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4.分组练习:学生分组进行课文表演,互相合作完成。
5.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强调关键点。
6.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本节课的课文,并模仿课文进行创作。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了较强的合作意识和学习积极性。
但部分学生在语调和停顿上仍存在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训练。
下节课计划增加口语练习环节,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可通过课外阅读扩大学生的语言知识面,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新要求整单元设计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新要求整单元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正确书写和运用。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正确书写和运用。
2.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理解,分析文本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理解,分析文本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3. 学生能够运用本单元所学的写作技巧进行创作。
学生能够运用本单元所学的写作技巧进行创作。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2. 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技巧。
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技巧。
3. 通过写作训练,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写作训练,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自然的情感。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自然的情感。
2. 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珍惜资源的意识。
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珍惜资源的意识。
3. 培养学生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
培养学生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教材分析本单元以“自然”为主题,收录了《草原》、《冬阳童年》等文章,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人物情感,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理解自然、尊重自然。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自然主题也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部分学生在阅读理解上还需加强,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也有待提高。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生字词的研究和理解,文本的分析与解读。
重点: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文本的分析与解读。
- 难点:写作技巧的应用,情感态度的培养。
难点:写作技巧的应用,情感态度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与新课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自然景观,引导学生分享对自然的感受。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自然景观,引导学生分享对自然的感受。
2. 新课:研究《草原》,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文本中的修辞手法。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设计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复习并巩固第二单元的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认读和书写能力。
2. 复习课文内容,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特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复习第二单元的生字词。
2. 复习第二单元的课文内容。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a. 教师带领学生复习第二单元的生字词,让学生逐一认读并书写。
b. 学生互相检查,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2. 课文复习:a.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第二单元的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回忆故事情节和人物特点。
b. 学生互相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3. 小组活动:a. 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篇课文进行角色扮演,表演故事情节。
b. 教师观察学生的表演,给予评价和指导。
4. 口语表达:a. 教师给出一个与第二单元相关的话题,让学生进行口语表达。
b. 学生互相交流,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四、教学评价:1. 对生字词的认读和书写情况进行评价,观察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2. 对课文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进行评价,观察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对小组活动和口语交流进行评价,观察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 第二单元的生字词卡片。
2. 第二单元的课文文本。
3. 表演道具和背景布置材料。
4. 话题讨论卡片。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生字词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2.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共同参与生字词认读和课文理解的复习活动。
七、教学反思:2. 学生填写教学反馈表,表达对课堂学习的意见和建议。
八、教学评估:1. 对学生生字词认读和书写进行评估,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 对学生课文理解和口语表达进行评估,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九、教学建议:1. 针对学生在生字词掌握方面的问题,建议加强生字词的练习和复习。
2. 针对学生在课文理解和口语表达方面的问题,建议增加课文阅读和口语练习的机会。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第二单元 位置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第二单元位置一、教材分析教材内容本单元主要涉及位置概念,包括方位词、地点及其位置关系等内容。
教材目标1.知识技能–学会运用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
–能够通过图形表示物体的位置关系。
–学会简单的方位导航。
2.过程方法–通过教师示范、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推理能力。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验位置概念。
–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位置概念。
二、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1.学习方位词的用法。
2.学习如何表示物体的位置关系。
3.学习基本的方位导航。
2.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使用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
2.能够通过图形表示物体的位置关系。
3.能够根据简单的方位导航找到目标位置。
3. 教学重点1.让学生熟练掌握方位词的用法。
2.帮助学生理解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3.引导学生通过位置描述进行简单的方位导航。
4. 教学难点1.理解方位词在描述中的具体应用。
2.注意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5. 教学策略1.示范教学结合学生练习。
2.小组合作探讨位置概念。
3.利用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6.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引入方位词,让学生初步认识并练习使用。
•第二课时:学习表示物体位置关系,通过图形表示理解。
•第三课时:学习简单的方位导航,让学生实际操作。
三、教学活动1. 活动一:方位词拼图•分组进行拼图,每组根据提示用正确的方位词组合完成拼图。
2. 活动二:位置关系图•给出几个物体的位置,让学生用图形表示出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
3. 活动三:方位导航游戏•模拟场景,让学生按照提示进行简单的方位导航,在规定时间内找到目标物体。
四、教学反思本单元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位置概念,通过实际操作和图形表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方位词的应用。
在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推理能力,通过互动合作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2.能朗读课文,流畅、准确;3.能够正确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的意思;4.能正确书写生字词、理解和领会课文内容;5.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情感态度1.培养学生关心老人,尊重长辈的情感态度;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2.能够正确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的意思。
3.能准确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1.能够理解课文内容,包括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2.能够正确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帮助理解课文的意思。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1.课文《谁最争气》2.生词:争气、可好3.核心知识点:理解课文情节,认识主要人物二、教学过程1.热身活动:观看相关视频,引出“争气”的概念。
2.课文学习:师生共同朗读课文,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
3.生词学习:介绍新生词,理解生词的意思,并能够在句子中正确运用。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5.课堂表现:请学生表演《谁最争气》片段,展示理解能力。
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1.故事情节理解2.写作活动:小结《谁最争气》故事情节二、教学过程1.复习与引入:复习前一节课学习内容,并引入写作活动。
2.写作指导:指导学生写作小结,概括故事情节,突出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3.互相交流:学生可以相互交流自己的写作内容,讨论不同观点。
4.总结与展示:教师指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并展示学生写作成果。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培养了合作精神,锻炼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理解故事情节的能力还有待提高,下一步可以加强对于故事情节的引导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同时,要多加强生字词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语文素养。
部编版四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习作:我的奇思妙想》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习作:我的奇思妙想》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我的奇思妙想》故事内容,把握主要情节;–理解并能灵活运用文章中的词语和句子;–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勇于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训练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勇于表达个性与自信;–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倡团队合作,共同分享和交流自己的奇思妙想。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我的奇思妙想》故事内容,掌握文章的主旨;–发散思维,展示学生的奇思妙想,启发学生想象力。
2.难点–引导学生从文中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激发学生用语言表达个性化的奇思妙想。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展示或问题启发,激发学生对奇思妙想的探讨和展示欲望。
2.阅读故事(15分钟)–学生自读《我的奇思妙想》故事,理解主要情节。
3.理解文章(15分钟)–以小组形式讨论,归纳文章的主旨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
4.语言学习(15分钟)–学习并掌握文章中出现的生字词语,并尝试造句进行实践。
5.写作练习(20分钟)–引导学生写作,探索自己的奇思妙想并尝试以文章方式表达。
6.展示分享(15分钟)–学生相互分享自己的奇思妙想,并互相欣赏和交流。
7.课堂讨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当天的学习,总结奇思妙想的表达方法和思考方式。
四、教学资源准备•课件或图片展示相关素材;•《我的奇思妙想》故事文本;•黑板、彩色粉笔等写作用具。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学生书面作业、口头表达等形式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力进行评价。
同时,教师也要及时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对《我的奇思妙想》教案的设计和实施,希望能够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勇于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优秀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诗歌《放学后》的意境和情感。
2.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审美情感,喜欢阅读诗歌。
3.通过朗读和背诵,提高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放学后》的内容和情感。
2.进行情感体验,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教学内容1.诗歌《放学后》。
2.朗读和背诵。
四、教学准备1.课文内容。
2.教案。
3.配套教辅材料。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让学生观察图片,展开话题,引入《放学后》的主题。
2.复习上节课的内容,为本课内容铺垫。
二、学习诗歌《放学后》1.先读一遍整首诗,让学生听。
2.分段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3.解释诗歌中的生词和难点词汇,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
三、朗读与背诵1.分组朗读诗歌,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2.让学生背诵诗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情感体验1.讨论诗歌中的情感,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
2.引导学生表达诗歌中的情感,促进学生情感表达能力的发展。
六、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回家复述诗歌《放学后》。
2.要求学生写一篇心得体会,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七、课堂小结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中的诗歌《放学后》,通过朗读和背诵,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家里好好复述诗歌,并写下自己的感想。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对待,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单元整体设计)教案
1.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利用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物品的实践经验。
2.通单元主题图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具体情境——参观科技园的准备活动,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平均分”,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通过直观操作展示了除法在应用时的两种实际操作的方法,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3.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4.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要求:运用多种表征方式之间的相互转化,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除法概念。可以从动作表征和表象表征开始,让学生借助学具分一分、摆一摆,进而组织学生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再写出相应的算式,最后让学生说说算式所表示的意思。设计丰富、有趣的活动和练习,提高学生表内除法运算的能力。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明确算理。能运用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做出解释。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在对比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含义,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
(2)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单元整体设计
单元名称元教科书分为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两个小节。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主要的教学内容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含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和用所学的除法运算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
教科书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在对比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含义,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用数学语言描述平均分,实现“多元表征”的统一,理解除法的意义。同时在具体情境中让平均分的结果从实物操作到图形表征,从而建立与乘法之间的联系,用乘法口诀求商。最后通过对除法意义的深入理解,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教案设计
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教案设计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回顾本单元课文内容,总结出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 学会在阅读中运用学到的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 掌握在不同语境下,词句的不同含义,并能准确辨析与运用。
- 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能够根据提供的情节进行故事创编。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阅读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 引导学生在具体的阅读活动中,体会并运用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 让学生在分析民间故事特点的过程中,提高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阅读各类书籍,拓宽知识面。
- 感受民间故事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1. 总结并掌握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如集中注意力、不回读、扩大视幅等,并能在阅读实践中灵活运用。
- 在本单元的课文学习中,例如《搭石》这篇课文,学生可以通过集中注意力,一眼看多个字或者一个短语的方式来提高阅读速度。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初次阅读时,不要逐字逐句地读,而是尝试以词组为单位进行扫视。
比如“家乡的人们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学生可以将“家乡的人们”“平整方正的石头”“二尺左右的间隔”等看作一个整体来快速阅读,从而提高阅读速度。
2. 理解词句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能够准确辨析与运用。
- 在本单元的阅读材料中,会出现一些具有多种含义的词语。
以“理所当然”这个词为例,在不同的句子中可能有不同的理解。
如“他认为帮助老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这里的“理所当然”表示按照道理应当这样;而在“在他的观念里,自己的利益被优先考虑是理所当然的。
”这个句子中,“理所当然”又带有一种主观的、自以为是的意味。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句子的上下文语境来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和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和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单元,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课文的主题思想,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学会生字、新词,并能正确书写;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水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本单元,使学生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培养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本单元包括《草原》、《丁香结》、《竹石》和《彩色的非洲》四篇课文,通过学习这些课文,使学生了解不同地域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培养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包容。
2. 语文园地:通过学习语文园地中的内容,巩固和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掌握课文的主题思想;学会生字、新词,并能正确书写;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
2. 教学难点: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深入理解;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入本单元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本单元的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初步阅读,了解课文的基本情况。
3. 课堂讲解: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分析课文的结构、主题思想、重点句子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5. 课堂练习:进行相关的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巩固学生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布置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1. 课文突出课文的主题,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核心内容。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数学教案设计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數學教案設計一、教案主题: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四位数的加减法。
2. 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四位数的加法2. 四位数的减法3. 实际问题的应用四、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回顾上一单元的内容,引出本单元的主题——四位数的加减法。
例如:“上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三位数的加减法,那么今天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四位数的加减法。
”(二)新课讲解:1. 四位数的加法:首先,教师需要解释什么是四位数,并举例说明。
然后,教师可以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四位数的加法运算规则,如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相加等。
2. 四位数的减法:在讲解四位数的减法时,教师同样需要先解释什么是四位数,然后再讲解减法的运算规则,如相同数位对齐、借位等。
(三)课堂练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四位数加减法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以此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所学知识。
(四)应用实践: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计数等问题,以此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使他们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
六、家庭作业:布置适量的家庭作业,以便学生在课后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同时也能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来。
以上就是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的教学设计,希望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
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汉字的发展及演变过程,了解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2.认识能用现代汉字书写的简化字,能书写小学规定的教材生字。
3.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讲解汉字的发展及演变过程,使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发展,以及简化汉字的过程。
2.指导学生认识小学规定的教材生字,培养学生用书写来体会汉字之美。
3.教学内容繁杂,需要根据不同的内容来分配时间。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
1.用图片展示不同历史时期的汉字,让学生对汉字及其演变有基本的了解。
2.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平时写作业时用简化字,你们知道为什么会简化吗?
3.讲解汉字的起源及发展,让学生了解汉字之美。
二、教学主体:
1.认识简化字:讲解简化字的产生,将认识的简化字分类,比较常用的简化字和繁体字。
2.认识小学规定的教材生字:通过课外拓展阅读的方式,展示一些特殊的符号或文字,让
学生认识并把他们规范书写出来。
3.书写教材生字:通过错误演示法,让学生能够正确地书写教材生字。
三、教学结尾:
1.以汉字为主题的书法比赛、诗歌书画大赛、摄影比赛等,让学生感到汉字独特魅力,学
以致用。
2.召开家长会,让家长了解汉字学习的重要性,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学习汉字,提高孩子
的阅读及写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
1.学生书写教材生字的水平。
2.对汉字的认识和了解程度。
3.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度。
4.学生在比赛中的表现。
六年级音乐上册第二单元优秀教案设计
六年级音乐上册第二单元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茉莉花》的旋律与歌词,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
2.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3.通过歌曲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歌曲《茉莉花》的旋律与歌词,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音准及音乐表现。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歌曲伴奏3.钢琴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播放歌曲《茉莉花》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歌曲的感受,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歌曲学习1.教师简要介绍歌曲《茉莉花》的背景和特点。
2.分组学习歌曲,每组选取一名组长,负责组织本组成员学习。
3.教师逐句教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的节奏、音准和情感表现。
4.学生跟随教师演唱,熟悉歌曲旋律和歌词。
5.学生自主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三)歌曲演唱1.学生分组演唱歌曲,教师评价并给予指导。
2.学生全体演唱,教师指挥,注意团队协作和音乐表现。
3.邀请学生代表进行独唱,展示自己的演唱水平。
(四)音乐欣赏1.教师播放其他版本的《茉莉花》,让学生感受不同演唱风格。
2.学生分享自己对不同版本的感受,讨论音乐的魅力。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
3.教师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音乐素养。
(六)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复习歌曲《茉莉花》,加强音准、节奏练习。
2.家长协助孩子进行音乐欣赏,共同感受音乐的乐趣。
3.学生准备下一节课的表演节目,展示自己的音乐才华。
五、教学反思附:歌曲《茉莉花》歌词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开香也香不过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看花的人儿骂。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开香也香不过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看花的人儿骂。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歌曲旋律的掌握:《茉莉花》的旋律优美而富有民族特色,学生需要准确掌握旋律的起伏和节奏。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优秀5篇)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优秀5篇)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制作一些含有百分数的简单的统计表。
2.通过看表,会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在已学过统计表的形式和制法的基础上,会制作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
教学难点掌握统计表中数量之间的百分比关系,会分析含有百分比的统计表。
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1.复习旧知。
我们已经学过,把调查收集到的数据,加以分类整理,请看下面表格(下表),你能说出每个数据分别表示什么吗?2.计算。
教师提问:表格中“合计”的数据怎样算?3.引新。
统计表不仅反映某一类事物的具体数据,而且还能说明有关数据之间的关系,如表中合计的数据表示了三年同类项目收入的总和,现在的表格,还能反映出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的总收入的百分比吗?(不能)下面我们就继续学习百分数在统计中的应用。
二、探求新知(一)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
下面是1998~20xx年东山村每年的总收入与村办企业收入的统计表。
如果要使这个统计表表示出这三个年度中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白分之几,应该怎样做?教师提问:例题向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2.增加栏目,扩展统计表含量。
教师提问:(1)计算每个年度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百分比比较容易,计算出的三个百分数写在表格的什么位置?(表格右侧旁边)(2)能不能把表格向右侧扩充一下,把有关百分数的数据也纳入表中?(学生扩充表格,并计算百分数,填入表内。
)(3)我们再纵向观察,这组百分数表示什么?(村办企业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4)你们能概括地讲一讲我们是怎么做的?(把原来的统计表右边增加一栏,再把每一年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百分数填写过去,这样就成了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
)3.强调“合计”中“百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师提问:我们以后在计算统计表中百分数时,如果没有特殊要求,一般百分号前的数只需取一位小数。
“合计”项目中的百分数如何计算?学生回答:用村办企业三年收入总和去除三年全村总收入的总和,三年“合计”项目的百分数不是三年中每年的百分数的和,也不是三年中每年的百分数的平均数。
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第二单元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复习第二单元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确保学生对第二单元的重点内容有深入的理解•提高学生对语法规则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运用能力二、教学重点•复习第二单元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复习第二单元的语法结构和用法•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三、教学内容1.复习第二单元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单词:apple, banana, cat, dog, egg, fish, …–短语:have breakfast, go to school, play football, …2.复习第二单元的语法结构和用法–一般现在时的肯定句、否定句和疑问句的构成及用法–句型转换:交换句型、选择句型、划线提问等–四会动词的用法:can, want, like, have, …3.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利用角色扮演、问答等活动,让学生进行口语练习–对话训练:学生之间进行对话练习,如讨论喜欢的食物、动物等主题四、教学方法1.复习课前预习:要求学生在上课前对第二单元的知识进行预习,并准备相关问题以便讨论。
2.教师讲解:通过课堂教学,复习第二单元的重点内容,讲解相关语法和词汇。
3.个人练习:要求学生进行个人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4.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问答、讨论等活动,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5.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指导学生进一步提高。
五、教学资源•教材:第二单元课本、练习册•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游戏卡片:用于进行角色扮演和问答等口语练习六、教学步骤1.教师出示幻灯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回顾第二单元的学习目标和重点。
2.教师带领学生复习第二单元的重点词汇和短语,通过游戏卡片的形式进行互动练习。
3.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一般现在时的构成和用法,巩固所学的语法知识。
4.学生进行个人练习,在练习册上完成相关的语法练习和填空题。
5.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口语练习,练习对话,讨论喜欢的食物、动物等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句:追寻真理的道路是很漫长的,我将不断地追寻、探索。
第六句:不积累半步一步行程,就无法到达千里远的地方;不汇集涓细的水流,就无法形成江河大海。
5.说说从这些句子中受到怎样的启示,准备把哪些话语送给谁,为什么。
1.导语:作者怎样做到让文章这样亲切感人,打动我们呢?
2.学生发言。
3.归纳:
(1)作者把看到的、想到的如实地写下来,不说假话,比如,《祖父的园子》里,把“我”的顽皮,干的傻事都一一写下来,这样让人觉得真实可信,让我们觉得写的就是我们同龄人的真实生活,所以才打动了我们,感染了我们。
(2)作者观察细致,把细节描写得很生动,比如《童年.冬阳.骆驼队》中对“我”模仿骆驼磨牙动作的描写。由于作者描写细致,所以更能表现童年的天真无邪。
老师先说一个自己记忆最深的童年故事。
2.请同学们也来说一说,要求:清楚、具体。
3.同学们自由和同桌说自己最难忘的事情。
4.课堂交流,老师、同学及时做出评价。
三、积累内化,升华主题
1.请同学朗诵在上《儿童诗两首》时所写的小诗。
2.老师推荐书目:《盛世繁花》、《一路风景》、
《雾都孤儿》。
习作二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引出话题
2.教师出示讨论题目(先分组讨论,然后各组长汇报,师生共同评议、补充)。
(1)文章给人的感觉真实吗?有意思吗?有趣吗?
(2)范文中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心里活动的描写怎样?那些地方值得你借鉴和学习?
(3)“好笑”、“有意思”中蕴涵什么呢?你有体现你个性的有趣的事吗?
四、写出“有趣”,写出个性
1.请同学们把自己想好的题目告诉大家。(材料可以是课文图中的内容)(“虎口”脱险、夏天的“雪花”、龙争虎斗……)
﹙一﹚《牧童》《舟过安仁》
1.在《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中,你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2.比较两首诗的人物,你更喜欢哪位诗人笔下的“顽童”?为什么?
﹙二﹚《清平乐•村居》
1.自由地读这首词,把它读正确,流利。做到字字读准,句句通顺。
2.读完后,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
学习《冬阳•童年•骆驼队》
1.作者的童年生活中最有意思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3.教师简要提示。
①要突出“趣”字。
(要有稚趣,要有意思,要有发现,要有反思……)
②要根据我们的特点而展开。要说实话、真话、心里话,可以是钓龙虾,可以是恶作剧,可以是有趣的经历……
4.全班交流:有趣的经历和故事。
(共同讨论,选材是否新颖,是否能突出“有趣”。)
三、范文引路,讨论写法
1.读范文《童年趣事》。(学生人手一份)。
2.作者的童年如此有趣,那么同学们的童年又有什么记忆最深的事情呢?
学习《童年的发现》
1.默读课文,思考:从“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中,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并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依据,画出相关的句子。
2.从“我”的童年发现中,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
三、总结学习课文的方法。
举一反三(1课时)
学习内容:第7课第9课
回顾•拓展二
一、交流平台
(一)交流对课文内容的感受
1.导入:同学们,最近几天,我们学习了几篇写我们同龄人生活的课文,我们深深被感染了。课文中的那些事,好像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读起来非常亲切。说说课文中的哪些事让你感到特别亲切,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2.学生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二)交流从课文得到怎样的启示
《儿童诗两首》:《我想》描写了“我”的哪些愿望?
《童年的水墨画》描写了哪些学习生活场景?
重点课文点拨(2课时)
学习内容:第5课 第6课第8课
教学流程:总结主要内容——品味课文语言——总结学习方法
一、根据读书报告单,说一说第5课、第6课、第8课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课文,品味课文语言。
学习《古诗词三首》
课题
简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再读课文,完成下面练习。
《古诗词三首》:读了这三首古诗词,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体会到怎样的乐趣?
《冬阳•童年•骆驼队》:说说课文写了作者童年时的哪些事情?并个别朗读相应的课文。
《祖父的园子》:“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呢?可以从哪里感受到?
《童年的发现》:“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
6.练习背诵。指名背诵,要求读出感情。
7.交流课外收集的的类似励志、劝学的名言警句。
8.齐读日积月累中的语句,并默记心头。
三、课外书屋
1.师:今天首先给大家介绍大家十分熟悉的伟大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有听说过这本书吗?
2.学生互动介绍该书内容简介以及其他与之相关两部作品──《在人间》与《我的大学》。大致了解高尔基其人其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交流读书方法
1.导语: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读好这样的课文呢?
2.学生发言。
3.归纳:
有感情地朗读首先要读正确、读通顺;
其次要深入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
再次,在读的时候脑海中要呈现出课文描写的场景,想象如果。
二、日积月累
1.借助手头学习资料,提早预习,理解句子大意及出处。
是自己将会怎么做?把自己融入故事情境中,或者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把自己的真实感受读出来。
二、用“心”改,改出水平
1.请划出你自认为写的比较好的句子与大家共享。
2.再次修改。
在自改过程中,学生重新感受写作的过程,在查缺补漏中完善了自己的作文,享受了习作过后的愉悦感。
3.教师巡视指导过程中对于能把事情写清楚,很有个性化、真实性的作文和比较存在问题或问题较大的作文师生集体评改,随后学生修改作文。
2.用心写一段开头。
3.全班交流自己写的开头,修改。
第二课时
一、用“情”写,写出“童趣”
1.朗读自己上节课写的开头,然后继续快速作文。
(可以选择自己的材料,可以选择课文中的《球赛》)
2.再次让学生明确写作的范围,并要求在20分钟内完成450字左右的文章。
3.在教师的巡视中,对于极少数作文方面存在问题的同学适时降低作文要求,只要抓住“有趣”二字,写出自己的感受就行,并在黑板上挂出有关的好词佳句供这部分同学参考。
教学流程:总结主要内容——品味课文语言——总结学习方法
一、小结上节课学习步骤
1.根据读书报告单,说一说第7课、第9课的主要内容。
2.《祖父的菜园》:祖父的园子给你留下的是什么印象?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读出来的?
3.《儿童诗两首》:反复朗读两首儿童诗,比较:这两首儿童诗有什么不同?
二、品味课文语言(小组内交流)
3.读出下列词语,并写出来。
牧童蓑衣鸡笼莲蓬毡帽卸煤咀嚼交错幼稚沙漠寂寞棉袄驼绒袍子傻事胚胎祸患滑翔双臂天赋淘气妨碍岂止痴迷厘米羞愧幸亏驱逐迫害随心所欲运转自如绞尽脑汁
三、生字词过关
听写读读写写的词语。
第二部分课文点拔与展示(1课时)组课文,完成读书单。
3.师生根据自己已有的阅读经验推荐其他名人、伟人传记,并介绍其主要内容,将书目板书于黑板上,供学生阅读时参考。
4.教师小结,结束本课时教学。
三、集体交流,总结学习方法。
口语交际与习作展评(3课时)
口语交际二难忘童年
一、歌曲回放,回顾往事
播放歌曲《送别》,在歌曲声中回顾本组内容。
指名请同学分别说一说《冬阳?6?1童年?6?1骆驼队》、《祖父的园子》、《童年的发现》讲述的内容
二、打开记忆,回忆童年
1.我们的童年生活中有喜有乐,有悲有痛,你记忆深处留下的是什么故事呢?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你看,那会飞的梦,那冬阳下的骆驼队,那一声“精彩”和“糟糕”……
今天,老师让同学回忆一下童年那充满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用文字把它表达出来。
二、明确范围,简要指导
1.指名说说,思考这次作文给我们提了哪几点要求。
2.拿出事先准备的老照片,围绕老照片或珍藏的有关引起童年回忆的物品的前前后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呢?(可以同桌互相交流)
2.自由诵读,初步理解句子含义,有不理解的可与小组同学合作探讨。
3.指名读,注意句子的节奏、韵律。
4.交流句子含义。
第一句:君子处世,就应该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永不止息。
第二句:不一定年龄大的人才有理想,一个没有远大的志向的人,即便是活到很大的岁数也是虚度光阴。
第三句:不要虚掷光阴,否则到老的时候,后悔也无济于事。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主备人:陈冬梅
参与人:田振军李玉琼吴光林唐贵英
授课人:
教学记录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达标(2课时)
一、读通全文(要求学生读通、读顺课文)
二、认读生字新词
1.读准下列生字。
牧蓑遮醉媚锄剥毡卸咀嚼漠寞袄袍傻胚祸患臂赋淘妨岂痴绞汁厘愧亏
2.我能快速认读下列词语。
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澄澈困窘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圆滚滚水墨画一动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