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成因和对策

合集下载

论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和对策

论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和对策

未成年人犯罪是指未满18岁的个体在法律上犯下的违法行为。

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是多种多样的,包括社会、心理和法律等方面。

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有必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预防和减少这一问题。

首先,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之一是社会因素的影响。

社会环境对未成年人的成长有着重要影响,如果一个社会存在大量的贫困、失业、家庭破裂、暴力等问题,未成年人容易受到负面影响,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帮助和支持,提供良好的教育和就业机会,减少社会不公平现象,以建立一个公正和谐的社会环境,为未成年人提供更好的成长条件。

此外,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还表现在法律责任的不充分。

根据我国法律,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为14岁,相对较低。

一些未成年人因为对法律的不了解或对未来后果缺乏清晰认识,容易以为自己不会受到严厉的惩罚而犯罪。

对此,需要积极完善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法规,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律教育,使其对犯罪行为及其后果有足够的认识。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对策可以应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

首先是加强家庭教育,父母应承担起培养孩子正确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责任,并与学校、社区合作,形成整体的教育力量。

其次是加强学校教育,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制意识,同时提供丰富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建立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此外,可以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的政策和计划,如增加执法力度、加强未成年人社会复工和社会融入等,全面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生。

综上所述,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复杂而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对策。

政府、家庭、学校和社会各个方面应相互合作,共同努力,通过改善社会环境、加强教育和心理支持,提高法律意识和自我调控能力,为未成年人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以降低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生率。

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和处罚

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和处罚

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和处罚当今社会,未成年人犯罪的问题越来越引人关注。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比例逐年升高,尤其是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率呈现出明显的年轻化、多元化、网络化趋势。

针对这一现状,我们需要深入探讨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和对策。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1. 家庭因素:许多未成年人的家庭状况不良,父母忙于工作、精神压力大,或者父母离异、家庭暴力等不良行为都会对未成年人的身心造成伤害。

2. 社会环境:现在的社会越来越复杂,家庭教育难以解决全部问题,许多未成年人进入了各种群体,不良性质群体的支持和教唆使他们走上错误的道路。

3. 心理原因:一些未成年人因为自身沉迷于网络游戏、心理问题,才会走上犯罪之路。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1. 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首要环节。

家长要时常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内心需求,指导他们正确的行为。

同时,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

2. 学校教育:政府和学校应该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律教育。

通过讲解法律知识和案例,让未成年人意识到犯罪的后果及其严重性。

3. 社区教育:社区应该建立相关机构,组织各种有益的活动,通过音乐、体育、文艺等方式吸引青少年积极参与,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从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生。

三、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罚1. 行政处罚:对于未成年人轻微的违法行为,政府和社会应以行政为主。

例如,可以加强对游戏厅、网吧等娱乐场所的管理,减少未成年人在这些场所的时间和机会。

2. 司法处罚:对于严重的犯罪行为,应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对于未成年人的罪行,不可因为是未成年人就轻易放过他们,应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审判和司法处理。

3. 社会帮助:对于首次犯罪或非常轻微的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可以适当提供帮助和改造手段。

例如,可以借助社会资源,让这些未成年人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通过锻炼和疏导,帮助他们重新走上正轨。

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成因和对策

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成因和对策

首先,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未成年人犯罪群体广泛,包括学生、失学儿童、流浪儿童等,犯罪类型涵盖了盗窃、伤害、抢劫等多种形式。

其次,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越来越低龄化的趋势,甚至出现幼儿犯罪的现象。

再次,未成年人犯罪的可塑性强,他们的犯罪行为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和诱导。

最后,未成年人犯罪的动机多样化,有的是因为缺乏道德教育,有的是因为学业压力过大,有的是因为失去家庭监护等等。

那么,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有哪些呢?首先,家庭环境是影响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因素之一、缺乏家庭监护、家庭暴力、离婚等家庭问题都可能导致未成年人产生犯罪行为。

其次,学习环境也是影响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因素。

学业压力过大、教育资源不平等、学校暴力等问题都可能导致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

再次,社会环境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贫困、失业、社会不公等社会问题可能使年轻人产生犯罪行为的冲动。

最后,个体因素也是影响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之一,如自身心理问题、自控能力不足等。

为了解决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首先,重视家庭教育,加强家庭监护。

政府应建立家庭教育辅导机构,提供相关教育培训,帮助家长了解儿童成长规律,正确引导未成年人的行为。

其次,优化学习环境,推动教育公平。

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保障每个子女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减轻学生学业压力。

再次,加强社会矫正和康复教育。

建立完善的刑事犯罪手段,对未成年人犯罪行为进行矫正和教育,并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康复帮助。

最后,全社会共同努力,打造和谐社会。

通过加大对社会不公问题的治理力度,减少贫困和失业现象,提高全社会的发展水平和公平程度,为未成年人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总之,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从家庭、学校、社会多个层面进行综合治理。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加强教育、矫正和康复工作,才能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率,维护社会稳定,并最大程度地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

未成年人犯罪特点原因及对策

未成年人犯罪特点原因及对策

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首先体现在青少年心智未成熟、法律意识淡薄。

由于未成年人的大脑发育尚未完全成熟,他们的行为控制与冲动控制能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影响。

同时,由于对法律知识的缺乏,他们常常无法评估一些违法行为造成的后果,从而盲目做出决策。

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主要分为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

家庭因素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之一,家庭环境的恶劣将会对未成年人产生负面影响。

例如,家庭冲突、亲子关系不良、缺乏经济保障等都可能促使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

社会因素包括社会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拉大、社会风气虚浮等。

这些因素会影响到未成年人对法律的尊重和依从心理。

个人因素包括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心理健康问题等。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未成年人心理不稳定,从而产生犯罪行为。

针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采取以下对策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加强家庭教育,培养良好的家庭氛围和亲子关系。

家庭是未成年人成长的重要环境,通过家庭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

其次,建立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为贫困家庭提供经济保障和教育资源,减少因贫困而导致的犯罪情况。

再次,加强学校教育,开展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此外,加强社会监管,加大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打击力度。

对于犯罪的未成年人,要依法惩处,同时也要进行思想教育和帮助他们回归正常生活。

在实施对策的过程中,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

政府部门要提供资源和支持,组织开展各类教育活动,培养未成年人正确的价值观。

学校要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帮助学生塑造积极健康的个性。

社会组织和志愿者要加入到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中,为他们提供正确的引导和帮助。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成长,并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教育。

总之,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解决。

通过加强家庭教育、提供社会救助、加强学校教育和加大社会监管,可以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生,并帮助他们重新回到正轨,实现健康成长。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成因、特点及对策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成因、特点及对策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成因、特点及对策概述:针对目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的增加,研究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成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此为基点,以青少年中的未成年人员为主体,以通州区近年来的未成年人员违法犯罪数量为例,从经济、社会、家庭及现今法律法规执行等方面综合分析了未成年人员违法犯罪形成的主要原因,并阐述因此所导致的未成年人员的犯罪,具有明显的侵犯财产犯罪、使用暴力手段作案、性犯罪逐年呈明显化趋势等特点。

根据这些特点,结合我国目前的司法制度,笔者提出了几点遏止未成年人员违法犯罪的治理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成因特点对策从各种可能的角度讲,未成年人员都是一个社会最具活力、最具潜力的群体,是对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起着主要作用的群体,也是对一个社会的持续性发展起关键作用的群体。

而结合我们公安工作中所接触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来看,认真研究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特点和成因,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前提,也是有效控制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有效手段,更是预防和控制我国犯罪行为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

一、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严重性在通州地区,据所能统计的数字来看,2000年抓获的刑事犯罪人员中,未成年人员为77人次;2001年“严打”开始,一年抓获的未成年刑事犯罪嫌疑人员为99人次;2002年为61人次;2003年为133人次;2004年为73人次。

这对一个年均抓获犯罪嫌疑人数在1000人左右的地区而言,未成年人员违法犯罪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

作为公安机关工作人员都知道,对于未成年人员,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不满14周岁的人完全不负刑事责任;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相对负刑事责任,即只对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少数几种容易识别且社会危害性较大的犯罪负刑事责任;满16周岁为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

因此,我们统计的未成年人员违法犯罪情况就是对其中一部分的、并且可以说是案件性质比较严重的数据的累计,一旦全然等同成年人员标准立案统计,数据将会是一个更庞大的状态,由此可见,未成年犯罪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社会治安的最严重问题之一,研究未成年犯罪在当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必要性。

对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特点原因及居高不下的分析与对策

对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特点原因及居高不下的分析与对策

当前未成年人犯罪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对此需要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对策的制定。

本文将从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原因以及如何降低犯罪率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首先,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有以下几点:一是犯罪行为偏向性比较显著,大部分未成年人犯罪行为以抢劫、偷盗、入室盗窃等财产犯罪为主。

二是犯罪者的年龄相对较小,常见的是青少年犯罪,尤其是15至17岁的人群。

三是社会影响较大,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发生频率高,不仅给受害人造成经济和心理上的损失,还对社会秩序和社会安全产生较大的影响。

其次,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家庭因素。

缺乏家庭教育和关怀导致未成年人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从而容易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而犯罪。

二是社会环境。

社会现象复杂多样,未成年人很容易接触到各类不良信息和不良行为示范,导致他们对法律和道德观念的认同度降低。

三是学校因素。

教育体系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包括学校对学生行为管理的不力以及学校没有提供良好的社交环境等,这些问题都可能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生。

四是自身因素。

未成年人的自我认知能力和自控能力相对较弱,很容易受到周围人的影响,特别是与不良同龄人的交往,导致他们犯罪。

针对以上的特点和原因,下面提出一些对策以降低未成年人犯罪率。

一是加强家庭教育。

家庭是未成年人成长的重要环境,应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体系,父母要加强与子女的沟通,注重人性化的教育方式,关注孩子的成长需求,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二是加强社会教育。

社会应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特别是针对青少年开展社会责任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同时,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律知识普及,使其充分了解法律的约束和制裁。

三是改进学校教育。

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行为的管理,建立规范化的学生行为管理制度,加强师生之间的互信和沟通,提供积极健康的社交环境,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是加强社会监管。

社会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机制,建立相关的监管制度和社会防控体系,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管控和辅导,及时发现并解决未成年人的问题行为,避免其沉迷于不良环境和行为。

浅谈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对策

浅谈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对策

浅谈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对策由于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未成年人犯罪仍然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带有普遍性和严重性的社会问题,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势在必行。

如何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有效遏制未成年人犯罪上升的趋势,成为社会各界所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特点(一)作案动机单纯、盲目、初犯、偶犯多。

在大量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作案动机和目的十分单纯,如故意伤害他人身体,就是为了报复、抢劫.盗窃财物就是为了非法占有,案情较简单。

许多未成年人在犯罪前一般都未经精心策划,很多只在偶然环境中犯罪,具有一定的突发性和不确定性。

大多数犯罪都是临时起意盲目为之,往往因一句话,一件事就可以诱发犯罪,在作案时通常无明确分工,主次难分,且大多数是共同犯罪、共同分赃。

(二)文化水平低,犯罪的主观恶性相对较小。

绝大部分的未成年犯文化水平较低,初中以下为主要群体.许多未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过早离开校园,离开有益身心发展的教育环境,缺乏必要的道德和法律教育,很难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外界诱惑下就胆大妄为,做出匪夷所思的犯罪行为。

他们心理冲突激烈,既想达到个人欲望,又对受害者有一定的同情心理,这在未成年人犯罪中极为多见,特别在侵权案件中作案者有时不是将受害人的财物抢劫一空,而只是取其一部分。

(三)未成年人团伙犯罪日趋明显。

未成年人喜欢结交朋友,盲目随从,容易拉帮结派,组成小团伙,他们在作案时存有恐惧心理,往往依仗人多势众相互壮胆,尤其是抢劫案中,大多是二人以上共同作案,其作案地点一般选择在学校附近或自由市场等繁华地段,所采取的作案手段通常是言语威胁或拳打脚踢等行为,多数是由流氓行为或不良恶习发展演变为犯罪行为或持械抢劫作案。

(四)未成年人犯罪涉财案件和累次作案居多.一方面,未成年人本身没有经济来源,为了追求享乐,满足超常消费,便把目标放在盗窃、抢夺、抢劫作案上。

另一方面,由于未成年犯罪人的罪责感弱化,加之社会管理秩序方面存在的缺陷,未成年人初次作案得手后,犯罪心理不断强化,增强了犯罪成功的信心,产生了连续作案的欲望。

探讨未成年人犯罪问题

探讨未成年人犯罪问题

探讨未成年人犯罪问题
简介
本文旨在探讨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分析其原因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
预防和减少这一现象的发生。

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
1. 家庭问题:不稳定的家庭环境、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等因素,可能导致未成年人迷失方向,从而产生犯罪倾向。

2. 学校问题:教育资源不足、学校暴力和欺凌等问题可能使一
些未成年人感到无助和排斥,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3. 社会环境:贫困、失业、社会不公等因素对未成年人的成长
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使他们更容易沦为犯罪的对象和施暴者。

解决未成年人犯罪的方案
1. 家庭教育:加强家庭教育,提倡父母关心孩子的成长,营造
良好的家庭环境,培养未成年人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2. 学校教育:加强学校教育资源的配置,推行素质教育,培养
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研究和成长环境。

3. 社会支持: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提供贫困家庭和弱势
群体的支持和帮助,减少社会不公现象,为未成年人提供更多的机
会和可能性。

结论
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来
解决。

通过加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支持,我们可以为未成
年人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减少犯罪的发生,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各个方面取得前所未有的发展,但与此同时,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也日益严重。

如何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和成因,并提出应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以创造一个安宁和谐的社会环境,保障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概念及在我国的现状分析未成年人犯罪是指未满18岁的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犯罪行为。

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数量和比例都在逐年上升,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与原因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包括主观恶性较低、行为模仿性强、心理脆弱等。

其原因主要包括家庭教育不良、社会环境恶劣、学校管理不力等。

三、应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研究针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应从多个方面入手,如加强未成年人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强化家庭教育、提高学校的管理教育水平、加强社会环境的管理等,以综合治理的方式预防和矫治未成年人犯罪。

四、结束语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

只有通过综合治理,加强预防和矫治工作,才能创造一个安宁、和谐的社会环境,保障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是多方面的。

首先,未成年人犯罪的犯罪动机和手段较为简单,常常是因为好奇、恶作剧、追求刺激等原因而犯罪。

其次,未成年人犯罪的犯罪行为往往是一时冲动,缺乏长远考虑,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再次,未成年人犯罪的犯罪类型多样,包括盗窃、故意伤害、抢劫、贩毒等。

最后,未成年人犯罪的受害人常常是同龄人或者家庭成员,社会危害性较小但对个人和家庭的影响较大。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家庭教育不良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之一,家庭成员的不良行为和言行常常会影响未成年人的行为惯。

其次,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也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之一,社会上的负面信息和不良行为常常会对未成年人产生误导作用。

再次,未成年人自身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也是导致犯罪的原因之一,如缺乏自控能力、自我认知不足等。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方案范文四篇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方案范文四篇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方案范文四篇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方案范文四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方案1一、未成年人主观特点1.文化水平低,法制意识薄弱首先是由于未成年人正处于发育成长时期,无论生理和心理均未成熟,其人生观和世界观正处于逐渐形成阶段,故在此期间好奇心和模仿能力强,自控能力弱,情绪易走向偏激,易产生逆反心理,易盲目崇拜,其思想和行为常带有片面性、盲目性和一触即发且不计后果的特点。

其次是未成年人犯罪的群体文化素质低,认知鉴别能力差――文盲加法盲。

在犯罪的未成年人中文化结构偏低,小学、初中一年级以下的居多,有的几近于文盲,由于文化水平低,势必影响他们的观察力、判断力、极易被不法之徒威逼利诱,误入歧途有的未成年人参与杀人、抢劫、盗窃等犯罪被捕获在接受公安人员讯问后竟然说:我该说的都说了该让我回家了吧?文盲加法盲,由此可见一斑。

由于他们知识水平的局限和社会经验不足,认识问题偏重于直观和感性,理性判断能力差,因而遇事易冲动,行为缺乏自制力,从而导致犯罪,这是青少年犯罪最主要的主观原因。

2.缺乏正确的人生观,是非不明,荣辱不分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没有建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很容易脱离实际,片面追求某一方面,甚至铤而走险,误入歧途,往往是那些没有远大的理想,缺乏奋斗目标,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缺少修养,不懂得自尊自爱,思想品德差,学业成绩落后的双差生。

他们不求上进,一味追求吃喝玩乐,没有心思学习,从厌学发展到逃学,再发展到弃学,过早步入社会,在不良因素诱惑下,走上歧途。

3.交友不慎现代青少年追求时尚,喜欢结交朋友,尤其是现代传媒发达,交友方式多样,他们交际广泛,既有小朋友,又有成年朋友;既有在校生,又有社会青年;既有遵纪守法的好朋友,又有坏朋友,一旦交上坏朋友,就容易受其不良影响,甚至同流合污,走上犯罪的道路。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现状原因及预防对策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现状原因及预防对策

网络犯罪
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诈骗、 传播恶意信息、侵犯他人 隐私等,具有隐蔽性和跨 地域性。
未成年人犯罪的年龄分布和地域特点
年龄分布
未成年人犯罪主要集中在14至18 岁之间,其中16岁至18岁占比最 高。
地域特点
城市和城乡结合部未成年人犯罪 率较高,农村地区相对较低。发 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未成 年人犯罪率也存在差异。
网络环境不良
网络上充斥着暴力、色情等不良 内容,可能对未成年人造成负面
影响。
社区治安问题
社区治安状况不佳,可能使未成 年人容易接触到不良群体和违法
活动。
个人因素和心理特点
自我控制能力差
未成年人处于身心发展阶段,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 外界诱惑和影响。
模仿心理强
未成年人模仿能力强,可能模仿电影、游戏等中的暴力行为,导致 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建议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关注 度和认识水平。
政府应加大对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的投入,提供 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鼓励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参与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 ,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思想道德教育效果不佳
由于教育方式方法不当,导致思想道 德教育效果不佳,无法有效预防未成 年人违法犯罪。
预防活动缺乏针对性
目前的预防活动缺乏针对性,无法满 足不同年龄段、不同特点的未成年人 的需求。
对策实施效果的评估与监督
01
02
03
04
制定评估指标体系
根据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 目标和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
02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
家庭因素
家庭环境不良

论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和对策

论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和对策

论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和对策在当今社会,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未成年人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但一些未成年人却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这不仅给他们自身带来了严重的后果,也给社会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其特点,并制定相应的对策。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1、犯罪年龄低龄化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的年龄呈现出越来越低的趋势。

一些孩子在12、13 岁就开始参与违法犯罪活动。

这与社会环境的变化、家庭监管的缺失以及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等因素密切相关。

2、犯罪手段成人化未成年人犯罪的手段日益成人化,他们模仿成人犯罪的方式,使用暴力、威胁等手段实施犯罪。

例如,在一些抢劫、敲诈勒索案件中,未成年人表现出了很强的策划和组织能力。

3、犯罪类型多样化未成年人犯罪的类型越来越多样化,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盗窃、打架斗殴等。

网络犯罪、性犯罪、毒品犯罪等新型犯罪在未成年人中也时有发生。

4、团伙犯罪增多未成年人往往喜欢拉帮结派,形成团伙进行犯罪。

在团伙中,他们相互影响、相互教唆,犯罪的胆子更大,造成的危害也更严重。

5、犯罪动机简单化很多未成年人犯罪的动机较为简单,有时仅仅是为了寻求刺激、满足虚荣心或者盲目跟风。

他们对犯罪的后果缺乏清晰的认识。

6、再犯罪率较高一些未成年人在初次犯罪后,由于没有得到有效的教育和改造,很容易再次犯罪,形成恶性循环。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1、家庭因素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不良的家庭环境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

例如,父母的溺爱、过度纵容,或者父母的疏于管教、家庭暴力等,都可能使孩子形成不良的性格和行为习惯。

2、学校因素学校教育的缺失或不当也可能引发未成年人犯罪。

学校过分注重成绩,忽视了对学生品德和法制教育的培养,导致一些学生法制观念淡薄。

此外,校园欺凌现象的存在也可能使一些孩子产生报复心理,从而走上犯罪道路。

3、社会因素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是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诱因。

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及对策分析江苏省大丰市人民法院为正确把握未成年人犯罪情况,推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创新与发展,促进平安、和谐建设,近日,该院对2009年至2011年3月全院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目前,未成年人犯罪主要呈现这样一些特点:犯罪类型以侵犯财产罪占首位,结伙共同犯罪不断增多,年龄构成趋向低龄化,文化程度较低,作案手段成人化、暴力化。

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有:1、家庭因素的影响。

现代家庭大都是独生子女,三代宠爱于一身,有的父母对孩子娇惯溺爱,百依百顺,使孩子形成了自私任性、脾气暴躁等不良性格;有的父母受“不打不成器”等错误思想影响,简单粗暴地对待孩子,致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有的父母自身素质差,言语不良,行为不端,孩子耳濡日染,潜移默化地受子影响;有的父母只顾忙于生计,疏于对孩子监管和教育;还有的父母离异,孩子无人管教,失去家庭温暖和关爱,往往流入社会,被坏人拉拢、引诱走上犯罪道路。

2、学校教育中不良因素的影响。

有的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教书”轻“育人”,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教育灌输不够,学生法制观念淡薄,加上自我约束力差,容易走上歧途。

有的只重视对优等生的培养,忽视对劣等生的教育,致使劣等生放任自流,从而走上犯罪道路。

3、杜会因素的影响。

目前在文化市场上,图书报刊、音像制品、文化娱乐、网络游戏中充斥着大量的封建迷信。

凶杀暴力,淫秽色情以及其他有损人们身心健康的内容,对涉世不深的未成年人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l、加强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要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在整体工作布局中更加重视这项工作。

要进一步加强组织体系建设,健全完善各级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领导小组、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组织,并进一步重视和发挥好这些组织的作用,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家庭预防。

父母要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教育孩子的能力。

分析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原因并提出预防对策

分析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原因并提出预防对策

分析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原因并提出预防对策某区针对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居高不下的情况,结合该院2011年-2012年办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认真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及原因,并提出预防建议。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1.“两抢一盗”侵财型犯罪案件比例高。

由于未成年人缺乏稳定的收入来源,一旦沾染上抽烟、喝酒、上网等不良习好,为满足个人消费欲望,容易实施侵财性犯罪。

近两年,该院共受理移送审查起诉未成年人犯罪案件55件101人,其中“两抢一盗”案件32件74人,分别占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数和人数58.19%和73.27%。

2.共同犯罪案件比例高。

由于未成年人身心发展尚未完全成熟,单独作案存在力量不足的问题,加之未成年人自我控制力差等原因极易结伙作案。

该院办理的这101名犯罪未成年人中共同犯罪的有94人,占未成年人犯罪总人数的93.07%。

3.犯罪主体文化水平低、自食其力能力不足。

这101名犯罪未成年人大多数文化水平偏低,其中系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有93人,占未成年犯罪总人数92.08%,因自身文化程度较低,自食其力的能力不足,为了贪图享受而走向了犯罪的道路。

4.侵害对象、作案区域相对固定。

由于未成年人受身体条件的限制,多选择学生等作为其犯罪侵害的对象,以学校为中心所辐射的周边网吧,以及通往学校的道路、城郊结合部等地点作案。

如该院2012年办理姚某、宋某、乔某抢劫案,三名被告人多次在晚上以翻围墙、爬窗户的方式进入某镇初级中学男生宿舍,或者在校园周边采取殴打、搜身及威胁的方法,抢劫20余名学生200余元。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一)家庭原因1.家庭自然结构的破坏。

一般而言,单亲家庭的孩子缺乏关爱和管教,容易导致未成年心理扭曲和个性畸形,在性格、情感、行为等方面出现问题,因而走向犯罪。

这101名犯罪未成年人来自单亲家庭、离异家庭、父母双亡家庭的涉罪未成年人有32人,占未成年人犯罪总人数的31.68%。

如,2012年5月,16岁的王某盗窃一案中,由于母亲过早去世,从小形成了一种自卑、自闭的心理,其父亲又常年在外打工疏于管教,因此导致其上网成瘾,当缺钱上网时便产生了偷盗的想法,进而走向了犯罪。

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特点原因及对策

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特点原因及对策

未成年人犯罪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突出,给社会安全和稳定造成了严重威胁。

了解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原因以及采取的对策,对于预防和解决这一严重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是未成年人犯罪发生率高,尤其在城市地区更加明显。

二是未成年人犯罪的类型多样,包括盗窃、抢劫、贩毒、敲诈勒索等。

三是未成年人犯罪通常以一人犯罪为主,少数为团伙作案。

四是未成年人犯罪通常与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等密切相关。

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可以从社会、家庭、教育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社会环境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不可忽视。

社会动荡、经济不发达等因素容易使未成年人感到挫败和绝望,从而走向犯罪。

其次,家庭因素也是未成年人犯罪原因的重要因素。

家庭教育不当、父母缺乏关爱、父母离异等都会对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

另外,教育体制也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之一、教育者对于未成年人的认识和引导不当,缺乏必要的心理辅导等,都可能导致未成年人走向犯罪。

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也需要从多个方面出发。

首先,社会应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关注和保护。

提供更多的社会资源,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教育和就业机会,以减少未成年人因无法融入社会而产生的犯罪行为。

其次,家庭教育的责任也不可忽视。

父母应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和关心,并提供正面的家庭环境,为孩子的成长创造积极的条件。

另外,学校教育也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培养。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供更多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

此外,法律与执法机关也需要在对待未成年人犯罪方面有针对性的举措。

重点是通过立法与法律适用,规范刑罚的种类与幅度,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

同时,加强执法机关的培训和监管,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与矫治,提供更多的复员和社会融入机会等。

综上所述,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其特点、原因及对策需要综合考虑。

只有通过加强社会关注和保护、改善家庭教育、提供优质的教育与就业机会、完善法律与执法机制,才能有效预防和解决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为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做出贡献。

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和改造

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和改造

首先,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特点是年龄较小。

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发育未成熟,对于行为后果的认知能力和责任意识有限。

他们通常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冲动和冒险心理比较强,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容易受到社会环境的诱导和压力的影响。

其次,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还在于心理方面的问题。

犯罪行为常常与心理问题密切相关,如自卑感、逆反心理、受虐待等。

未成年人可能存在学业压力过大、家庭关系不和睦、缺乏人际交往能力等问题,这些因素都可能引发他们的犯罪行为。

再次,未成年人犯罪还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环境的变化对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贫困、失业、家庭问题和教育资源不足等社会问题,使得未成年人犯罪的风险增加。

此外,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也给未成年人带来了新的犯罪机会和挑战。

对于未成年人的改造,重点应放在教育和心理辅导上。

首先,教育是未成年人改造的关键。

学校应该加强德育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提升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意识。

此外,家庭教育也很关键,家长应注重孩子的道德教育和品德塑造。

其次,心理辅导也是必不可少的改造手段。

未成年人可能存在心理问题,如自卑、逆反等,需要专业的心理辅导师进行指导。

心理辅导师可以通过心理测试、访谈和行为疗法等方式,帮助未成年人理解自己的问题,并提供适当的解决方案。

另外,社会帮助也是改造未成年人的重要环节。

社会应提供相应的资源和机会,帮助他们重建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人际关系,减少他们再次犯罪的风险。

社会可以通过提供职业培训、就业机会、文化娱乐等方式,激发未成年人的积极能量。

综上所述,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年龄、心理和社会环境等方面。

改造未成年人的重点在于教育、心理辅导和社会帮助。

只有综合运用这些手段,才能帮助未成年人摆脱犯罪的阴影,重新融入社会。

简述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与预防对策

简述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与预防对策

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与预防对策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突出。

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生不仅对个体和家庭造成了巨大伤害,同时也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因此,了解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对策,对于有效防控未成年人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社会原因和个体原因。

2.1 社会原因2.1.1 社会变革与家庭教育缺失随着社会发展的加速,互联网和媒体的普及,传统道德和家庭教育的影响力逐渐减弱。

一些家庭教育缺失,父母疏于关心和教育子女,从而导致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加剧。

2.1.2 社会不公平和贫困贫困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

社会贫富差距加大,经济条件落后的家庭无法提供良好的教育和生活环境,未成年人失去了发展机会,易于误入犯罪的歧途。

2.1.3 学校教育缺失部分学校的教育质量不高,教育理念陈旧,缺乏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教育。

学校应该对未成年人进行更加全面和系统的法律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2.2 个体原因2.2.1 家庭因素家庭环境对未成年人的成长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些家庭中存在家庭暴力,家长溺爱或者严厉的教育方式,容易导致未成年人犯罪。

2.2.2 心理因素部分未成年人可能存在心理问题,如攻击性行为障碍、注意力缺陷障碍等。

这些心理问题容易导致他们偏离社会主流价值观,产生犯罪倾向。

2.2.3 同伴因素同伴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一些未成年人会受到不良同伴的引诱,从而开始犯罪活动。

2.2.4 法律意识淡薄未成年人对法律的了解和理解相对较少,很多犯罪行为是在对法律不了解或者对法律轻浮的情况下发生的。

三、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对策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犯罪,需要采取多种预防对策,包括社会层面和个体层面的措施。

3.1 社会层面的预防对策3.1.1 家庭教育的重视通过加强家庭教育,提高父母对子女的关注和教育水平,减少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

未成年人暴力犯罪心理特征成因及防范对策

未成年人暴力犯罪心理特征成因及防范对策

1.冲动性:很多未成年人在暴力行为中表现出冲动性,缺乏有效控制自己的行为。

这些行为多半受到情绪波动和环境刺激的影响。

2.自卑感:许多未成年人暴力犯罪者存在着自卑感,缺乏自信和自尊,尽管暴力行为可以带来一时的掌控感和权威感。

3.社交隔离:一些未成年人暴力犯罪者往往在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上表现出问题,缺乏适应能力,导致他们往往与正常社会生活格格不入。

1.家庭环境:未成年人暴力犯罪往往与家庭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家庭暴力、虐待、父母离异、家庭经济困难等都可能导致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发生。

2.学校环境:学校的暴力问题也是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重要成因之一、恶性欺凌、校园暴力、师生关系破裂等问题可能促使一些学生走向暴力行为。

3.社会环境:一些特定的社会环境,例如贫困地区、犯罪高发地区,以及社会不公平现象等也是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成因之一针对未成年人暴力犯罪1.家庭教育:加强家庭教育,提高父母的教育水平和家庭教育能力。

父母应该给予孩子关爱、理解和正确的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观念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2.学校教育: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适当的心理辅导和帮助,改善学校的学风氛围和教育环境,预防和减少校园暴力的发生。

3.社会教育:加强社会教育,提高未成年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水平。

社会应该为未成年人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培训机会,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4.法律法规:完善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处罚体系,加大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打击力度。

同时,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和教育改造,帮助他们重新回归社会。

5.社会关怀:加强社会对未成年人的关怀和帮助,提供更多的社会福利和救助措施,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发展机会。

总之,对于未成年人暴力犯罪问题,我们应该从心理特征、成因和防范对策多方面入手,采取综合措施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暴力犯罪,保障社会公共安全和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只有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才能有效减少和消除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发生。

未成年犯罪的原因及对策

未成年犯罪的原因及对策

未成年犯罪是指未达到法定成年年龄的青少年参与或实施的违法行为。

在当代社会中,未成年犯罪的问题日益严重,给社会治安和青少年个人成长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为了有效地应对未成年犯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未成年犯罪的原因可以归结为社会环境、家庭因素和个人问题三个主要方面。

社会环境方面,一方面,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迁和社会生活的紧张节奏,给青少年带来了不适应和压力。

另一方面,社会的道德价值观念淡化,青少年对社会行为规范的认同感减弱。

同时,媒体的影响也不能忽视,暴力、恐怖内容的涌入使得青少年容易受到负面示范和引导。

家庭因素是未成年犯罪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家庭关系紧张、父母不和谐、父母缺乏对子女的教育指导等问题都会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特别是父母工作忙碌、缺乏对子女的关心和陪伴,容易导致青少年感到无助和失落,进而与不良朋友交往并产生不好的行为习惯。

个人问题方面,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不成熟是造成未成年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

自尊心脆弱、自我控制能力不足、易受他人影响等特点使得青少年较容易产生冲动行为和非理性行为。

面对未成年犯罪问题,应从多个层面采取综合对策。

首先,在社会层面上,政府应加大对青少年的法律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力度。

政府可以通过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加强社会公德教育、推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等方式,提升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培养积极的行为习惯,并加强对暴力和恐怖内容的管理与抵制。

其次,在家庭层面上,父母应注重与子女的情感交流,关心子女的学习和成长。

父母要做到关爱有度,既不能过分溺爱,也不能过分严厉。

在家庭中,父母应是子女的良师益友,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和指导,让青少年感受到温暖与关爱。

此外,学校和社区也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学校应加强师生信任与沟通,提供全面的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社区可以组织各类社会活动,为青少年提供安全、健康的娱乐和交流机会,帮助他们正确理解和适应社会规范。

未成年犯罪的原因及对策

未成年犯罪的原因及对策

1.家庭因素:未成年人的家庭环境可能存在问题,如家庭矛盾、父母
离异、父母缺少对子女的关注和支持等,这些问题可能导致未成年人产生
反常的行为。

2.社会因素:社会环境也可能对未成年人的行为产生影响,如网络暴力、恶劣的校园氛围、犯罪文化等等。

3.心理因素: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可能成为犯罪的原因,如自闭症、注意力不足、抑郁症等等。

针对未成年犯罪的对策可以包括:
1.家庭教育:加强家庭对未成年人的关注和支持,培养其正确的价值
观和行为准则,以改善家庭环境和减少犯罪发生。

2.学校教育:加强学校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强未成年人自
我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为未成年人提供健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3.社会关怀:加强社会对未成年人的关注和支持,针对未成年人犯罪
的原因,提供心理咨询、社会援助等服务,帮助他们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

4.犯罪惩罚:对于已经犯罪的未成年人,应该按照法律规定,从轻或
减轻处罚,同时对其进行辅导和教育,帮助其纠正错误思想、重建价值观
和人生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成因和对策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成因和对策渠县人民检察院张长春一、未成年人犯罪的含义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是我国乃至世界各国十分重视的问题有学者将未成年人犯罪、环境污染、贩毒吸毒并列为世界三大公害。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未满十八周岁的的公民为未成年人。

而我国有将近四亿的未成年人。

鉴于与成人年龄的区别未成年人犯罪有着自己的特点近年来犯罪手段趋向智能化、集团化、残忍化暴力倾向越来越明显并且犯罪人数逐年增加对社会的稳定造成了极大危害。

统计数据表明20__年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占整个刑事案件近10%这可谓一个庞大的数字。

人们常说“少年强则中国强”未成年人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未来更是国家的未来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而一些正处在花季年龄的少男少女已经沦为罪犯或者正在滑向犯罪的深渊。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如何避免未成年人误入歧途使他们能够健康的成长已成为整个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通常我们常常会听到青少年犯罪但事实上青少年犯罪并不是一个严格的法律概念而是一个习惯用语。

在刑法理论中未成年犯罪才是其科学的概念。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具体概念是被告人实施被指控的犯罪时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案件。

二、未成年犯罪的特点 1、犯罪势头逐年上升。

对近几年我院受理的刑事案件的统计20__年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占当年涉嫌犯罪总人数的3.16%;20____年上升至13.19%;20__年上升至18.6%;20__年上升至22.3%;20__年上升至22.6%;2021年上升至26.7%。

20__年与20__年相比未成年人犯罪人数上升了23.54%。

这些逐年上升的数据不得不令人忧虑重重。

2、犯罪形式以团伙为主。

在这六年的刑事犯罪案件中团伙作案的明显增多社会危害性越来越大。

其中未成年人团伙犯罪案件远远高于成年人团伙犯罪案件。

未成年人小的团伙一般不少于三、四人大的团伙成员多达十几人,且有的团伙之间相互交叉作案尤其是抢劫犯罪最为突出。

如发生在我县的苏亚龙等10余人团伙抢劫案。

他们采取持刀威胁、使用暴力等手段多次抢劫作案共抢得的现金及物资共计价值2万余元且持刀致伤1人。

在这一犯罪团伙中成员分工明确各负其责。

这伙犯罪嫌疑人中,年龄最大的17岁,最小的14岁。

3、犯罪类型复杂多样。

20__年至20__年我院审查起诉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共有8种类型。

其中抢劫案件占64.5%;故意伤害占16.1%;强奸占8.1%;盗窃、故意杀人各占3.2%;抢夺、敲诈勒索、寻衅滋事分别占1.6%。

上述数据表明侵财型的抢劫犯罪居于未成年人犯罪之首故意伤害犯罪次之。

4、犯罪手段凶残恶劣。

未成年人实施犯罪时绝大多数都携带凶器被害人稍有不从他们便残忍地使用凶器且不计后果。

如渠县某中学李某故意杀人案。

因为高考前夕李某要求被害人在高考时给他看试卷被害人未同意便用水果刀将其杀害。

据统计20__年至20__年办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使用暴力的占75.8%明显高于成年人暴力犯罪比例。

5、犯罪主体特征显著。

主体特征主要表现为“三个突出”:一是男性犯罪突出。

在20__年至20__年审查的所有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绝大多数是男性主体。

二是低龄犯罪突出。

据统计在未成年人犯罪中16周岁以下犯罪的占绝大多数。

有些参与犯罪者年龄最小的甚至不满14周岁还达不到刑事责任年龄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这些低龄犯罪者往往以在校中小学生为作案对象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以抢学生自行车变卖和搜荷包混天度日致使有些学生晚上不敢到学校上晚自习。

三是无业人员犯罪突出。

有些未成年人还未读完小学、初中便不思学业匆匆离校。

他们无职无业四处游逛 ,广交“朋友”浪迹社会,最终滑入了犯罪的泥潭。

统计资料表明学历层次低下的无业人员犯罪一直占未成年人犯罪的绝大多数在校学生犯罪只占其中一少部分。

6、犯罪区域城镇居多。

城镇人口密集市场繁荣文化活跃交通方便对未成年人有着极大的诱惑。

因此乡村无业人员以逐年增多的趋势向城镇集结、渗透。

他们有的白天打工晚上犯罪;有的甚至不上班不就业整天考虑的就是如何犯罪。

小旅馆、出租房和日夜开放的网吧往往成了他们谋划犯罪的据点摩的、的士、在校学生和单身夜行的女性往往成了他们频频作案的对象。

有的侵财伤人有的甚至侵财害命给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造成了永远无法弥补的损害留下了永远难以愈合的创痛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

三、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 1、未成年人心智不成熟认知能力差未成年人正处在我们通常所说的青春期。

而青春期的心理特点表现在独立意识增强但辨别是非能力有限情感强烈、丰富但控制能力薄弱这就决定了未成年人难以对客观信息作出正确的选择和评价容易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众所周知当今社会处在一个信息集聚膨胀的时代通过网络电视等媒体未成年人轻而易举的接触到了大量的信息其中不乏暴力、色情。

而未成年人此时的身心发展并不平衡甚至有缺陷加之缺乏老师家长正确的引导与教育所以他们很容易树立错误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

20____年6我院办理的两个年仅16岁的未成年人抢劫的案件曾某和王某在20____年3月、4月两个月时间内两人采取持钢管、打耳光、语言威胁等暴力手段先后11次非法占有他人财物。

然而究其原因两人只是为了“找点刺激”、“随便弄点钱来花”。

正是由于这两名未成年人认识水平低下、愚昧无知、精神空虚所以才会采取这样暴力违法的方式来寻求刺激填补空虚的精神世界。

只是源自需求刺激的需要而两个少年的违法犯罪行为就由此而发生不禁让人为之唏嘘他们灿烂的未来从此暗淡更为之感叹的是当今社会未成年人如此不成熟的心智如此淡薄的法律意识。

2、家庭教育的缺失未成年人问题专家卢勤曾说过:“一个健康的心灵是孩子成长的基石一个快乐的人生是爸爸妈妈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由此看来家庭对未成年人的成长与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然而在大多数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中家庭却起了一定的副作用。

归结起来这些家庭通常采用了过分溺爱、简单粗暴、和放任自流三种不良的教育方式。

由父母过分溺爱的孩子往往会变得骄纵、自私缺乏社会责任感难以接受挫折。

而有些父母则“恨铁不成钢”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这样会使未成年人的心灵和自尊心受挫相信暴力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更有一些父母根本不履行教育义务对未成年人的错误行为听之任之在这些教育方式下形成的不良个性在特定的环境中很可能导致未成年人走上犯罪的道路。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外国的未成年人犯罪研究中都得出这样的结论结构破裂的家庭与少年犯罪确实有密切关系。

据统计我国16岁以下的离异家庭子女约有400万而来自离异家庭的未成年犯更是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20__年17岁的宁某因涉嫌持刀抢劫杀人被警方抓获当得之受害人已经死亡的消息时宁宁却冷漠的说出了:“别和我说感情说爱心、同情啥的。

我两岁时我妈就不要我了我觉得没几个人在乎我。

”心理学研究表明愈早缺乏母爱情绪愈难稳定。

宁某的父母无法给予宁某正常的亲情与照顾正是由于家庭的支离破碎、父母的不尽职才会把宁宁推向罪恶的深渊。

3、学校教书与育人的脱离学校被誉为“孕育人类灵魂的工厂。

”未成年人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

现如今有些学校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对学生的法制道德教育只管教书不管育人。

学生的道德水平下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观念淡薄法律知识匮乏。

还有些学校不重视对后进生的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章第十八条规定: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人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

但实际上某些学校和老师不仅不进行耐心细致的帮助教育反而嫌弃、歧视后进生以粗暴简单的方法对待动辄停课、体罚、轰出教室甚至勒令退学或开除学籍过早的将其推向社会导致一些学生失去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机会自暴自弃破罐破摔从而使其接近犯罪的边缘。

4、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犯罪学认为社会因素是造成犯罪的主要的原因青少年的犯罪也不例外。

我国的社会经济正在飞速的发展市场经济不断地发展 ,人们越来越重视经济效益但是人们却忽视了思想道德建设。

造成了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的的同时未成年人的犯罪率亦呈上升趋势。

一方面是唯利是图、自私冷漠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品有了提高,但是社会丑恶现象也在不断暴露出来,污染者社会风气,也污染着未成年人的心灵。

另一方面是主要存在于网络之上的文化垃圾也在不断地污染着未成年人的心灵处处充斥着暴力、色情、淫秽。

而处在成长发育期的未成年人日日夜夜耳濡目染却很难剖析其中复杂的关系往往不能认识其本质容易造成思想混乱甚至产生偏激的对抗法律的思维进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本身就网络和文化媒体的传播而言并没有正面负面之分但是这些载体一旦和诸如色情、赌博、暴力等因素结合起来就会对未成年人产生不可估量的负面作用使未成年人受到诱惑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5、相关法律不够完善目前我国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虽然这两部法律是未成年人刑事检察的依据体现了对未成年法律保护的精神但是依然存在不少缺陷。

而我国迄今为止也没有出台一部独立的《少年法》。

此外许多未成年人都有过再度违法犯的现象人们常说“人谁无过过儿能改善莫大焉”。

可是在得不到法律有效约束的情况下未成年人却经常肆无忌惮再次走向罪恶的深渊。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不满十四周岁不能成为犯罪主体。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必要的时候可以由政府收容教育。

而在实践中经常遇到由于未满十六周岁而实施了盗窃、抢夺等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根据法律规定是不能予以刑事处罚的。

可是政府草率的将这些有过犯罪经历的未成年人放逐社会使之无法感受到法律的威严往往肆无忌惮很容易再次走上犯罪的道路。

四、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 1、学法、知法、守法守法必须知法知法必须学法。

什么是犯罪刑法第13条做了明确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

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几种常见的犯罪(1)盗窃罪刑法264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盗窃数额较大以1600元起点数额巨大是5万数额特别巨大是35万。

(2)抢劫罪刑法263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A、入户抢劫的;B、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C、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D、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E、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F、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G、持枪抢劫的;H、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