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 郦勇
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
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摘要:为了解决城市水生态出现的问题,“海绵城市”理论应运而生。
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是改变城市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相关技术的应用对城市建设有促进作用。
一方面可以明显提高城市抵抗雨洪的能力,降低城市内涝对城市居民生产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另一方面,可以修复已经被工业发展破坏的生态环境,缓解城市水资源匮乏问题。
关键词:海绵城市;风景园林规划;应用引言风景园林是城市基础设施规划的重要内容,其直接关系着城市的整体形象,对于城市生态功能发挥具有积极作用。
新时期,人们对于城市风景园林的规划及建设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依托海绵城市理论指导风景园林规划已经成为一种全新趋势,其能在城市风景园林建设中实现水资源的高效控制和利用,提升风景园林的整体建设水平。
1海绵城市理念海绵城市是在生态文明战略背景下,通过人工与自然的方式对径流进行合理控制,实现城市水资源开发与利用可持续发展的手段措施。
2014年,我国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中提出,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优先利用绿色基础设施和科学结合灰色雨水基础设施,基于灰绿生态要素对雨水径流进行控制,实现对雨水径流的“渗、滞、蓄、净、用、排”,以应对极端降雨事件引发的城市洪涝灾害以及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2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及其与风景园林规划的关联性2.1建设要求现阶段,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应用不断深入,在实际应用中,为确保海绵城市理论方法应用的科学性,首先海绵城市最基本的能力在于实现城市地表水的高效处理,在城市集水、吸水、蓄水、净水过程中,应积极开展对城市既有的水系统进行维护,该维护过程应重视维护方式的科学性,使得城市水系统运行处于最佳状态。
其次海绵城市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其要求在关注城市水系统控制应用效果的基础上,保护城市的生态效益,即在新时期的海绵城市规划建设中,应注重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运行。
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
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摘要:海绵城市理论是基于生态环保的理念基础上所提出的城市发展理论,指的是在进行城市建设的过程中,采取相应的设备设施,来提升城市的吸水能力。
确保对雨水的有效收集与利用,使城市中的水体可以得到循环应用,从根本上降低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水资源的浪费情况。
关键词:海绵城市;风景园林;园林规划1海绵城市理论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积极意义“夏季到城里来看海”是不少城市中网友苦中作乐的自嘲,也是对城市园林景观陈旧设计思想与手段吐槽,更是对开展生态园林规划、实践海绵城市建设的迫切希望。
海绵作为一种早已为大众熟视无睹的寻常物普遍应用于各行各业,其对水的高渗透性、强吸附性早已受到使用者的充分认识与高度评价。
海绵城市理论正是对这种其貌不扬但朴实耐用属性的跨界延伸。
将海绵城市理论应用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不仅有助于积极汇集自然降水使之有机会实现循环使用,而且有利于逐步减少城市地表径流与积水造成的负面影响。
更为重要的是,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能够从根本上扭转长期延续的落后设计理念,帮助风景园林规划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满足现代化、科学化生产生活方式的客观需求。
只有当城市园林景观如同海绵一般更加自如地储积或释放自然降水,通过规划设计使原本无规律的降水得以为人驾驭、为民服务,海绵城市才能更好地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
2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传统模式中的常见问题细究之下可以发现,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存在于城市建设中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传统模式对于水并不格外友好。
尤其是自然降水,绝大多数时候都为城市所排斥。
人类往往急不可待地将雨水尽数排入下水管网,使之尽快汇入河流等自然水系方可心安。
同时,出于市民出行便利与交通顺畅的目的,不少城市道路常常使用混凝土路面以最大程度提升其平整度。
然而,这种渗透性极差的物质同样拒水以千里之外。
自然降水量少时固然迅速被排入下水道,可雨水一旦短时间暴增或持续长时间不断,则路面必定积水。
不亲水的属性不仅时常让雨季时的城市中处处开车如行船,更在近年来频频以"城中看海"的盛景成为新闻报道的热点之一。
论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论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摘要:经济的发展与环境所产生的的污染是不对等的,在景观园林规划时越来越重视环境,尤其是环境的自我协调能力。
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改善环境的方式不断被实施。
“海绵城市”理论首次被提出是作为雨洪概念,主要的原因是这个理论能够更好的解决生态发展的基本问题。
本文通过研究城市海绵理论,将深入探索城市海绵的相关理论作为基本的理论途径,研究城市海绵理论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希望能够对以后的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海绵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建设路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城市化建设步伐不断的加快,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在城市建设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根据生态学所提出的观点我们可知,在建设现代化的进程之中,处理好城市建设与自然发展之间的关系是我们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我们的城市化迅速发展与各种生态环境恶化日渐突出的当下,改变逢雨必涝,缓解水资源缺乏等等这些困境,更好的营造健康、充沛、绿色的水环境而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利用自然排水雨洪管理系统提出的——“海绵城市”,是为了生态平衡提出了一个新的理念。
在这个系统里面,提倡的是自然和城市能够相互服务,甚至是城市为自然服务。
2015年4月2日开始,海绵城市建设在我国有16个城市开始试点。
一、“海绵城市”理论简介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
二、“海绵城市”建设系统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1.收集雨水系统在软景设计中根据目前存在的地形以及设计的基本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种设计形式。
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
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深受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推动我国可持续发展理念,必须要实现城市全面绿色规划,加强城市风景园林的建设,实现自然环境的全面改善。
海绵城市理论对改善我国城市环境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就对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措施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海绵城市;风景园林;规划;应用城镇化进程让作为人类文明的结晶——城市有了更大的责任,但在近年来城镇化速度明显加快的背景下,城市内涝和水资源利用等问题持续困扰着城市。
海绵城市是风景园林生态学科的重要理念,城市通过建立相关框架,使雨水直接渗入地表,这样可有效缓解短时强降水造成的城市下水功能瘫痪,以及内涝造成的降水水资源流失等问题。
提高城市水资源储存量和使用效率,是现代城市甚至是未来城市更好建设生态空间的解决办法。
海绵城市理念受到城市管理者和学者的高度重视,并广泛展开应用。
对于专业人士而言,其可以从不同角度,采取多种方法对海绵城市的构建展开探索,让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建设和风景园林学科研究中起到更大作用,以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率,给城市生态功能建设提供帮助,为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1、海绵城市理论及其意义在风景园林规划中应用海绵城市理论可以促进我国区域化可持续发展。
城市化建设不仅体现着一个国家的发展情况,也是构建城市生态环境平衡的一个重要环节。
推动海绵城市理论并将其应用于城市规划,首先,不仅可以达到控制城市内部资源并合理运用的目的,还可以保障城市内部水循环系统的完善,提高城市资源的利用率,延长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年限。
其次,可以改善城市的道路规划、绿地规划、建筑规划等,同时促进生态环境系统的修复。
最后,可以提高城市的稳定结构,在面对自然灾害时能运用自身的抵抗能力抵御外部风险,不仅可以维持城市系统的正常运转,还可以将城市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环境相融合,促进彼此协调发展。
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分析
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分析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水平、人民生活水平、综合国力及世界市场竟争力都得到了提高,但因工业的高速发展也带来了很多生态环境问题,如环境污染严重、生态出现不平衡等问题,不但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生活,还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这引来国家和相关人士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并针对环境污染问题、生态破坏问题、水资源浪费及污染问题等,提出了“海绵城市理念”,以实现对环境问题的改善。
所以本文就“海绵城市”理论,详细分析了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论;风景园林规划;应用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创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地深入,而对风景园林生态学的研究也逐步完善,并在城市化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海绵城市这一理念在 2012 年被提出至今,一直广受人们关注,基于这一理念建设的城市会在自然灾害来临时具有良好的“弹性”,同时,还能在下雨时发挥吸水、储水以及净水等功能,从而合理利用所存储的水,这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城市内涝等现象的发生。
因此,在风景园林规划中,融入海绵城市理论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1]。
1.海绵城市的概念及建设意义海绵城市是近几年最为引人注目的城市化建设理念,其目的通过优化用水系统、存水系统、水循环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等,实现对城市环境中问题的解决,进而实现健康城市的建设,不但提高了人们生活空间的健康性和绿化性,使人们生活质量及健康质得到了保证,还进一步实现了人类社会、城市发展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发展。
海绵城市具有显著的海绵特征,同时具有更宜居、更安全、更节能和更生态的优势,能够对自然灾害、环境突变时,给予有良好“弹性”,同时还能够对自然雨水进行合理的收集和利用,更能够有效解决城市建设问题。
海绵城市解决城市建设问题的渠道如下:第一,对城市建设原有的生态系统进行有效保护,如自然河流、自然湖泊、自然林地和自然草地等海绵体,以实现保证城市的涵养水源功能和水文循环功能正常运行[2]。
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分析
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分析摘要: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城市化的步伐逐渐加快。
景观设计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经济的发展也严重破坏了自然环境。
如何有效发挥城市景观规划的作用,增强城市自身的调控能力,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自然环境,一直是人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然而,将海绵城市理论引入景观规划可以弥补城市调控的不足。
因此,我们应该深入研究将海绵城市有效地引入园林规划设计的实践,以更好地利用资源,充分保护资源,最终有助于我国城市建设和环境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论;风景园林规划;应用分析导言:城市化的建设和发展引起了人们对建筑的足够重视,城市化的质量和相关的创新改革措施在城市建设中逐步完善,使建筑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海绵城市的概念最早在国外提出,并在后来的发展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进入中国后,许多城市开始实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城市内涝的主要原因是自然原因。
人类可以在自然的基础上对城市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使海绵城市能更好地解决城市内涝问题。
海绵城市概念的推广应用在景观设计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1 海绵城市理念概述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率的提高,人类逐渐向城市集聚。
据有关统计,未来世界85%的人口将集中在城市。
同时,城市规模的增长也引发了一系列不利于城市长远良好发展的问题,包括城市水资源浪费和内涝问题。
近年来,全球生态恶化,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两大气象活动使极端天气增多,主要灾害是暴雨和台风。
瞬间大量降水导致城市蓄水能力崩溃,造成内涝。
同时,降水也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内涝也使得这些水资源不能被城市有效利用,对于更多水资源稀缺的城市来说,这是一大损失。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对城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更好地建设城市,体现人文气息,风景园林学科理论应运而生。
我国园林相关学术研究从薄弱走向成熟,也在城市化浪潮中进行了广泛的实践,包括海绵城市试点。
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
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面临着诸多环境问题,如城市内涝、水质污染等,而传统的城市建设模式往往难以解决这些问题。
海绵城市理论应运而生,其核心理念是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注重水的循环利用,达到“雨水留地、河涌清廊、湿地绿洲、水城共生”的目标。
随着这一理论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也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将探讨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以及其带来的益处与挑战。
1.1 体现生态环境保护理念海绵城市理论强调在城市建设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这与风景园林规划中追求自然与人文和谐的理念不谋而合。
在风景园林规划中,可以引入海绵城市理论,通过优化绿地布局、增加湿地公园、设置雨水花园等手段,塑造生态友好的城市景观。
1.2 提升城市绿地功能在风景园林规划中,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可以提升城市绿地的功能,不仅可以作为休闲娱乐的场所,还可以起到雨水收集、净化和蓄存的作用。
通过对绿地的规划和设计,结合海绵城市理论,可以实现城市绿地的多功能利用,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多元化的生态服务。
1.3 塑造宜居城市环境海绵城市理论强调城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低影响开发(LID)措施来改善城市水环境,从而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宜居性。
在风景园林规划中,借鉴海绵城市理论的理念,可以通过增加城市湿地、改善水体环境等方式,塑造更宜居的城市环境。
1.4 提升城市抗灾能力海绵城市理论注重提升城市的抗灾能力,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城市的水系统,可以减缓城市内涝、降低地表径流、改善城市水质等问题。
在风景园林规划中引入海绵城市理论,不仅可以美化城市景观,还可以提升城市的抗灾能力,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保障。
二、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益处与挑战2.1 益处(1)促进生态保护: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可以促进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改善城市的生态系统,并为城市居民提供更舒适的自然环境。
(2)提升城市品质: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可以塑造更具品质的城市景观,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提升城市的景观价值和居住品质。
探讨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探讨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1. 引言1.1 海绵城市理论的起源海绵城市理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是由荷兰学者Nico Tilman提出的。
起初,海绵城市理论是针对城市水资源管理中的排水系统问题而提出的。
传统的城市排水系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排水管道容易堵塞、雨水径流速度快、城市洪水易发等。
而海绵城市理论则提出了通过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方式来管理城市水资源,实现雨水的自然渗透和滞留,减少雨水径流量,降低城市洪水风险。
海绵城市理论的起源源于对自然生态系统的深入研究和对城市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反思。
通过模仿自然生态系统中植被覆盖、土壤渗透、雨水收集等生态功能,海绵城市理论为城市规划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方法。
从最初的水资源管理出发,逐渐延伸至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气候变化适应等方面。
海绵城市理论的提出,为现代城市规划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思想,对城市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2 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意义海绵城市理论强调城市内部空间的有效利用和生态功能的提升,可以带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在城市更新中实现更加合理的规划布局和景观设计。
通过合理规划绿地、水体和建筑空间的结合,可以实现城市景观的多样性和可持续性,为城市居民提供更舒适的生活环境。
2. 正文2.1 海绵城市理论的基本概念海绵城市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理念,旨在解决城市面临的水资源管理难题和城市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海绵城市理论的基本概念是模仿自然系统,将城市建设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循环利用。
海绵城市强调“海绵化”城市,通过建设和改造城市的硬质表面,增加城市的自然缓冲能力,减少城市的洪涝风险。
海绵城市的核心原则包括水资源的综合管理、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城市空间的合理规划与设计。
海绵城市理论强调水的平衡,避免城市内部的水资源浪费和外部环境的破坏。
海绵城市注重生态系统的保护,通过恢复湿地、植被的绿化等手段,创建自然生态系统,并利用这些生态系统来调节城市的环境。
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解析
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解析摘要:海绵城市理论作为近年来城市发展过程中较为重要的一项理论,一经提出就倍受人们关注。
将海绵城市理论应用到是实际的城市规划建设过程当中,不仅可以使城市水生态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还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研究发展,在风景园林规划过程中应用海绵城市理论,对于改善城市生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基于此,本文对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和解析。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论;风景园林规划;应用解析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也越来越高。
在现阶段我国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在保证城市功能有效发挥的基础上,对于城市生态规划建设的重视程度与越来越高。
就现阶段我国城市规划而言,其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城市的排水问题。
海绵城市作为解决城市排水问题一项重要举措,近年来随着其相关理论的不断完善,被广发的应用于风景园林规划当中,在解决城市排水问题以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
一、海绵城市理论概述所谓的海绵城市,简单来说,指的就是具有海绵特征的城市。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往往会遭受到自然灾害或者是其他灾害,不但会给城市的建设带来严重的威胁,还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
随着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将其应用到城市建设过程中,当面对自然灾害或者是生态环境出现变化时,海绵城市便会实现对于雨水进行合理的收集以及使用,以此来改善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
海绵城市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良好“弹性”。
随着近年来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提出以及完善,很多城市也开始了海绵城市试点建设,例如济南、武汉、重庆等等,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般来说,海绵城市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解决城市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首先是对城市原有的生态进行保护;其次是对生态环境进行修复;最后是借助现代先进科学技术,构建新的海绵体。
通过利用这几种方式,充分发挥出海绵城市在改善城市环境中的积极作用。
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
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摘要: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越来越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因此,在设计风景园林规划的过程中积极引进海绵城市理论具有非常重要和有价值的现实意义,这样也可以提高生态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我国未来城市建设的重要方向,所以,以海绵城市理论为基础分析了海绵城市和风景园林规划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而加大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论;风景园林规划;应用;措施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也不断加快,大众对风景园林生态学的探究不断深入,而且这些理论知识对城市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012年首次提出了海绵城市理念,发展至今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海绵城市理念下如果遇到突发的自然灾害会具有较好的“弹性”,除此之外,还可以降雨水进行储存和净化,进而使用这些存储的水,这样做可以很好的解决城市内涝现象的出现。
所以,将海绵城市理论融入到风景园林规划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海绵城市理论的概念海绵城市,也就是说具备海绵特点的城市,如果发生突发的自然灾害或者环境变化,那么海绵城市就会发挥其“弹性”特征,进而防止灾害的加重。
此外,还可以收集和净化雨水。
当建成海绵城市之后,就可以更好的处理城市建设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通过利用下面几个方式。
第一,更好的保护原生态系统。
通过保护自然湖泊、树林、草地等来帮助城市集聚水源,要保护水文的正常循环。
第二,修复生态环境。
如果使用传统的方式来建设城市会给海绵体带来巨大的打击,但是建设海绵城市可以实现对这些受损海绵体进行修复的工作。
第三,打造新的海绵体。
通过结合新型开发技术以及先进设备可以实现打造新的海绵体的目标,可以严格把控城市开发建设的强度,这样有利于缩小城市的不透水面积,尽可能减少由于城市开发而对水文环境所造成的破坏。
二、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风景园林规划目前,我国在建设城市河道的时候依然采用的是传统的建设方式,这种情况下,如果城市突然遇到了雨水冲击,非但不能实现吸水、供水以及净水的目的,还不能减少城市内涝问题的出现或者城市日常生活受季节性干旱的影响。
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运用
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运用【摘要】海绵城市理论是一种实现城市旱涝防治的重要理念,保障城市适应性环境变化,实现对雨水的吸收和释放,在降低雨水影响城市的基础上,实现对雨水的综合利用。
将海绵城市理论应用到风景园林规划中,提高风景园林的规划建设质量,推动城市生态环境的优化,推动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论;风景园林;规划建设风景园林规划是推动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在营造景观的同时,完善对城市环境的改造,营造一个健康的城市环境,推动城市的美观性和生态性。
将海绵城市理论应用到风景园林规划中,使得园林景观具备海绵的一部分特性,完成对降水的采集和存储,并根据园林景观的实际情况,实现对雨水的释放,为园林景观的灌溉提供基础。
一、海绵城市理论的相关概述城市是人们聚集和居住的重要城所,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会导致城市环境受到影响,尤其是降雨,就可能会导致城市的排水效果不够理想,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
因此,通过海绵城市理论的建设,控制城市的洪涝和干旱可以得到控制,使得城市的雨水环境可以得到控制,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而且,通过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可以改变城市的生态环境,推动城市生态的稳定和健康。
海绵城市是使得城市具备还海绵的特性,使得城市完成海绵的相关功能,使得城市具备海绵的弹性特点,从而使得城市内部的水资源可以得到涵养和养护,促使城市可以具有良好的宜居效果,满足人们的生活的基本需求。
海绵城市理论对改造城市环境和资源利用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城市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海绵城市理论进行应用,可以使得城市的水资源条件可以得到改善,对于水资源短缺的城市,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能够为城市的涵养水资源和缓解干旱提供保障。
此外,海绵城市理论的运用,可以为城市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之间的和谐相处,而且,海绵城市可以保障城市的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能力,推动城市园林景观的优化。
二、海绵城市理论与风景园林规划的联系海绵城市理论与风景园林规划之间是存在一定的联系的,为了实现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管理规划中的有效应用,需要科学的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
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
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摘要:伴随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的飞速发展,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加速了现代化城市的建设进程。
经济市场的飞速发展在促进国家创新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对资源和环境的损害。
目前,我国的生态文明正面临着极其严峻的挑战。
城市风景园林的建设对我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风景园林的设计规划中必须使其具备严谨的科学性,以此提高现代化城市建设的绿化水平,追寻能够保证城市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论;规划设计;风景园林引言:海绵城市理论是新时代发展的产物,是一种新型的环境保护理论,为我国绿色城市建设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现阶段,海绵城市理论正在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中进行尝试应用,以此获得实践经验与成熟的技术应用。
如此一来,对风景园林而言,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身规划设计的总体质量,对于城市资源环境而言,则为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目标打下扎实的基础。
本文通篇针对海绵城市的基础理论进行试析,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其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措施。
一、海绵城市理论的概述和主要优势海绵城市理论是新时代发展的产物,是一种新型的环境保护理论,为我国绿色城市建设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同时还是新一代的城市雨洪管理概念,主要指的是使得城市可以自如应对环境变化、雨水洪灾等自然灾害,就像海绵一样具备良好的弹性,故而又称“水弹性城市理论”。
在世界范围内被称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在自然降雨时,能够通过相关设施对雨水进行吸收、储蓄、渗透以及净化等工序,然后在对水资源需求过量时,作为后备隐藏能源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基于此,实现自然降水在现代化城市中的自由移动。
站在生态系统服务的角度来说,利用跨尺度构建水生态基础设施的方式,结合多项相关技术来实现水生态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海绵城市理论的核心概念。
我国相关部门在2017年3月5日召开的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明确提出:“统筹城市地上地下建设,再开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2000公里以上,启动消除城区重点易涝区段三年行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使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由此可见,国家对贯彻落实海绵城市理论的高度重视。
探讨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探讨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面临诸多问题,其中水资源的问题逐渐凸显,水污染、城市内涝等问题给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制造了一定的困难。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内外学者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的城市规划理论,而海绵城市理论则是其中的一种。
海绵城市理论包括多种自然景观与人工系统相结合的技术与设施,旨在实现城市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降低城市水污染与城市内涝的风险,提升城市环境质量。
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海绵城市理论也是一种新的思路和理念,在未来的风景园林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首先,海绵城市理论充分考虑了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这一方面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理念是一致的,风景园林的规划建设强调与自然相融合,保持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充分体现人类文化与社会思想,而海绵城市理论则是将自然景观与人工系统相结合,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来对城市进行改造,同时降低城市对自然环境的损害。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通过合理利用地形、绿化植被、水体等自然要素来打造一个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环境,进一步增强人们的身心健康,实现景观与生态的双丰收。
其次,海绵城市理论强调城市内涝的治理,这一点是当前城市规划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城市内涝常常给城市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和损害,也给市民的出行和生活带来许多不便。
而海绵城市理论倡导通过多种手段来解决城市内涝的问题,例如采用透水性铺地材料、增加绿化植被、建设雨水花园等措施,这些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治理城市内涝问题,还可以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为市民创造更加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
最后,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海绵城市理论也能够发挥其广泛的应用价值。
在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中,能够选取适宜的自然要素和科学技术手段,将其融合在一起,来创造一个融合自然与人工的环境,打造一个水生态化的城市景观。
这样一来,不仅保证了城市的设计风格与生态环境,还能够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从宏观上来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实现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能够更好地保护城市的水资源,还能够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品质,提高城市的公共服务水平。
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实践
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实践1. 引言1.1 海绵城市理论海绵城市理论是一种全新的城市规划理念,提出了在城市建设中尽可能保留和恢复自然水循环系统的观念。
它强调通过多种措施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减少城市的洪涝和水资源浪费问题,使城市更加具有回应和适应自然灾害的能力。
海绵城市理论要求在城市建设中采用透水铺装、雨水收集利用、湿地构建等手段,将城市打造成一个可以吸收、延缓和减少暴雨和洪水对城市造成的影响的“海绵”。
这种理论的提出不仅有利于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减轻城市对自然资源的侵占,还有利于提升城市的抗灾能力,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海绵城市理论的出现对于城市规划和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可持续性的选择,促使人们重新审视城市建设中的生态问题,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
在实际操作中,海绵城市理论需要与各种规划和建设手段相结合,充分发挥其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2 风景园林规划风景园林规划是一项综合性的规划工作,旨在通过合理布局和设计,保护和提升自然风景,创造舒适宜人的居住和游憩环境。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风景园林规划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通过科学规划和设计,风景园林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质,还可以起到调节气候、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在风景园林规划中,需要考虑到城市的发展与保护之间的平衡,保留和利用现有的绿地和绿化带,同时寻找新的绿地空间,确保城市中有足够的绿色空间供人们休闲和活动。
风景园林规划还需要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的影响,采用科学的手段进行规划,提高城市的适应性和抗灾能力。
通过合理的绿地规划和景观设计,可以有效减少城市热岛效应,改善空气质量,提升城市整体环境质量。
风景园林规划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海绵城市理论的结合,可以进一步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海绵城市理论的概念海绵城市理论是一种以自然生态系统为参照,通过模拟和借鉴自然的吸水保水、净化、减缓雨洪等功能,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的理论。
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
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
海绵城市理论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可持续城市发展模式,旨在通过建立海绵城市,减
轻城市内涝、水源污染等水环境问题,提高城市防洪能力,以达到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的
目标。
在风景园林规划中,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也愈来愈受到关注。
下面,本文就从三个
方面讨论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
一、运用海绵城市理论改善城市水环境
海绵城市是指将地表水和雨水收集起来,灌溉绿地和植被,利用这些水资源改善城市
环境的一种城市设计理念。
因此,在风景园林规划中,应该通过增设雨水花园、污水植物
园等绿地,利用生态化的手段大力净化空气和水,达到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作用。
另外,
还可以利用雨水通过间接回收、雨水深度处理等手段,将雨水转化为城市水资源。
在城市规划中,海绵城市理论还可应用于改善城市气候。
大面积铺设草坪、花盆和绿
色景观带,改善城市内居民生活环境,降低城市内高温天气对市民健康造成的影响。
同时,植物可以吸收空气中的CO2,大力增加城市植被面积,有效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三、增设海绵建筑以应对环境需求
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还可应用于增设海绵建筑以应对城市环境需求。
例如,城市公园可设置可积水广场,方便市民沐浴雨水,同时又不影响广场使用,也更加环保健康。
而在建筑规划中,可以设置雨水滞留池,将雨水通过生化和物理处理后再进行利用,
大力节约城市用水。
总之,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在风景园林规划中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上述所讲,还有许
多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实验,以实际应用证明此方法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可行性及其效果。
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为了有效地解决环境生态问题,政府提出了利用海绵城市这一理念来对我国存在的生态破坏以及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有效的治理。
结合我国目前实际的生态环境治理现状,分析讨论了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当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论;风景园林规划;应用文章编号:1005-2690(2020)07-0122-01中图分类号:TU992;TU986文献标志码:A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研究朱凯元(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100088)1海绵城市的理论背景海绵城市是近年来非常受欢迎的一种城市发展建设理念,这一理念的关键在于对污水处理系统、水存储系统、用水系统以及水循环系统进行了优化,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城市中出现的各种环境问题,达到建设优良城市的目标。
海绵城市不仅能够有效地提升人们居住环境当中的绿化以及健康性,还能够有效地保障人们居住生活水平的质量,促使城市发展与自然生态、人类生活三者之间能够和谐的发展。
海绵城市理论从名字上就能够突出地体现出其具有海绵的特性,除此之外,海绵城市相较于传统城市更加节能和生态、更加安全和适宜居住,在城市遇到一些环境突发问题或者自然灾害的时候,具有对抗这些突发环境问题的良好性能。
除此之外,海绵城市还可以对城市当中的雨水以及一些废水进行收集利用,有效地减少了城市发生内涝的可能性。
2海绵城市的应用途径在城市的建设过程当中,应用海绵城市理论可以有效地改变传统的城市排水、防涝的方式。
其在城市建设当中的主要应用途径是通过对雨水以及废水进行收集储存,并通过相应的方法进行处理,从而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的目标,并有效地对城市原有的生态系统进行保护、修复以及展开低影响开发。
海绵城市通过在城市建设中使用透水材料,以及在产生雨水径流的区域设计雨水花园或者下凹式绿地等海绵城市元素,对雨水进行充分的收集,并且有效地对城市地下水源进行补充。
除此之外,将海绵城市与风景园林规划进行合理的结合,可以充分利用园林设计手法来进行相关地形设计和植物配置,利用一些景观建筑以及沟渠的建设来及时对所收集的雨水废水进行过滤处理,并将处理净化之后的水运送到一些景观水塘以及生态湿地中去,保障其设计的景观性。
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
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Summary:近年来在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协调发展,特别是在全新发展理念作用下,海绵城市理论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海绵城市理论的有效应用可以极大提升城市的现代化水平,风景园林是城市绿化的重要载体,海绵城市理论同样适用于风景园林规划。
本文通过对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整理出相关意见,希望对风景园林的规划工作带来一定积极作用。
Keys:海绵城市;理论;风景园林;规划;应用引言:城市发展水平显著提升意味着人们对于环境的关注程度逐渐提升,因此风景园林规划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但实际研究发现,城市建设在某种程度上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负面影响。
为了实现对环境的有效保护,节约更多的水资源,需要对海绵城市理论有着更准确的理解和掌握,从而确保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发挥更大的影响。
一、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作用1、海绵城市理论海绵城市理论最直观的理解是增强城市吸收性,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和新型施工材料的应用,提升城市建设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能力。
具体而言,就是对城市给排水工程进行有效管理的过程中,通过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储存的雨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实现城市雨水的有效利用。
这对于科学利用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海绵城市理论对城市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之一。
近年来,人们对海绵城市理论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海绵城市建设也得到了广泛的普及。
2、降低城市内涝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在不断扩大,混凝土、沥青等道路的面积随之增加,给城市排水系统带来了沉重的压力。
当发生暴雨天气时,降水量大于排水量,城市就会出现内涝现象,严重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
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和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缓解城市内涝现象。
海绵城市的主要特点是提升城市的吸收性和容纳性,通过建立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进行收集和利用,避免降水对城市产生破坏。
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
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摘要: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海绵城市也被人们所熟知,它属于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系统,我们应将其应用在风景园林规划中,这可以逐步提高城市自我调节能力。
本文就海绵城市概念及意义进行分析,也对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展开详细的探讨,希望以下观点内容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进一步降低城市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也可以对城市原有的生态环境起到保护的作用,切实提高城市居民生活水平。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论;风景园林;规划;应用前言近几年来,大多数城市都开始了解到海绵城市,它是指当自发生自然灾害或者是环境变化时,通过城市自身独有的特点逐步恢复到原本的状貌,其与海绵有着相似的特性,所以被称之为海绵城市。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对风景园林的需求量也变得越来越大,因此笔者就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展开分析,希望可以提高园林规划水平,进而降低城市建设对城市环境所带来的影响,且发挥海绵城市在园林设计中的价值。
一、海绵城市概念级意义目前,海绵城市备受人们关注,它泛指在当环境发生变化时,因为城市具有海绵的特征,能够恢复到原本的状态,这对于当但人的生活都有着一定的影响,所以政府部门也要发挥职能作用,积极探究海绵城市对城市建设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而为了将海绵城市概念深入人心,我们还需要通过加大宣传,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使他们能够从自身做起,进而降低城市开发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破坏,真正意义上的为人民群众营造一个良好舒适的生存空间。
另外,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到园林景观规划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比如:可以维护生态环境,切实为当代人生活营造良好的空间[1]。
本身风景园林就作为城市重要的小型调节媒介,我们更加需要在建设过程中融入海绵城市理念。
比如:在规划时可以借助自然的优势,将雨水处理系统与园林景观规划融为一体,以此来增加绿化覆盖率。
二、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一)园林水景规划设计为了做好风景园林规划工作,我们应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之下做好园林水景规划设计。
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有效应用
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有效应用摘要:本文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结合海绵城市理论的基本概念加以分析旨在进一步促进海绵城市理论的有效应用,促进我国风景园林的有效发展。
关键词:海绵城市;风景园林规划;应用;一、海绵城市理论概述海绵城市理论是一种新颖的理论,指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建设人员在运用此理论时,使城市具有类似于海绵的性质。
同时,在地震等自然灾害来临时,或者环境处于不稳定发展状态时,能对环境进行精确判断。
此外,在经济逐渐发展的过程中,城市中会发生许多自然问题,如沙尘暴,而在海绵城市理论的指引下,治理人员的治理水平便会逐渐提高。
首先,在运用海绵理论的过程中,此理论对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程度的调节作用。
同时,在工作人员不断建设的过程中,将使城市建设呈现积极的发展趋势。
其次,在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便能使城市与海绵理论联系在一起,且在运用正确措施的情况下,使城市处于较快的发展趋势中,进而对城市的建设力度便逐渐加大。
在此基础上,城市不透水面积便处于不断减少的发展趋势中,并能减少对水源环境的破坏。
最后,其对生态环境具有合理的建设功能,以前在人类运用传统手段进行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未能有效改善城市环境。
现今,海绵城市理论对城市生态环境具有修复功能,在运用海绵理论的情况下,工作人员应对城市环境具有精确的了解,从而在发挥海绵城市功能的前提下,促使社会经济效益不断增长。
海绵城市的可行性通常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保护原水生态系统;②利用生态技术等手段对已经遭到损坏的水生态系统进行恢复,确保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有序性;③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可合理控制城市的开发强度,尽可能减少对水生态环境所造成的破坏,同时确保城市拥有充足的生态用地空间。
二、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风景园林规划1.引入生态系统服务手段目前,随着风景园林规划面积和范围的不断扩大,生物种群、生态学理论和群落生态学等被广泛应用到园林规划设计中。
人工湿地公园的建设通过在湿地内种植绿化苗木、水生植物等方式来吸引野生动物,确保动植物之间的生态平衡,比如某人工湿地内种植了近40种绿化苗木,种植面积约20万平方米,这一举措引来了大量的野鸭、白鹭等野生动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郦勇
发表时间:2018-09-12T14:48:31.93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3期作者:郦勇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生态保护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也逐渐提升,城市现代化规划和建设是城市发展中的必然趋势,风景园林规划是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内容。
身份证号码:33068119820324xxxx 浙江诸暨 311800
摘要:随着我国生态保护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也逐渐提升,城市现代化规划和建设是城市发展中的必然趋势,风景园林规划是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内容。
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许多地区会出现水资源短缺的现象,将海绵城市理论应用在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中,可以有效改善这一情况。
海绵城市的构建可以有效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浅析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论;风景;园林规划
引言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越来越多,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因此,人们需要对城市进行建设,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海绵城市理论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同时,人们运用此理论进行风景园林规划。
1城市海绵理论简介
城市海绵理论是分析我国当前城市的自净能力,将城市想象成海绵,通过吸收降水以及洪水灾害,使城市的自净能力有松有弛,更具弹性。
海绵城市理论的实施,一般在充分保障城市排水安全的前提下进行,通过程式的蓄积能力以及自身排放能力,加强人工措施等,保障实现城市的灵活性发展,有效解决城市的降水及洪涝灾害,通过运用海绵技术能够储存水资源,在降水量稀少的年份,可以释放积蓄的水,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海绵城市生态学发展的产物,其具备强大的排水积蓄能力,以及水资源释放能力,提升城市的排水灵活性,通过依托海绵城市科学理论,提升城市的排水整体功能。
在建设海绵城市过程中,要构建科学化的雨水积系统,在城区降水量较多的地方,进行构建蓄水池,收集雨水辅助科学的净化设备净化雨水。
利用科学化园林景观的配置与设计,提升城市雨水的积蓄能力,在降水量集中的雨季通过园林景观设计,补充风景园林中的水文景观,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2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
2.1风景园林雨水收集系统
考虑到海绵城市理论框架下的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实现对于自然馈赠的水资源的吸收和储蓄,从而将其合理释放于城市风景园林的灌溉养护环节,具有很强的生态环境保护效益。
因此,应当先建设具有雨水收集功能的生态系统,实现对于雨水的环保吸收和过滤。
例如,根据城市的地形特征以及园林景观设计的需求情况,可以加强对于截洪沟的改造,使其能够实现对于自然雨水的收集和储存。
在行人较多的园林道路上,应当尽量结合周边绿地的设计情况,构建能够让雨水快速流入的渗滤沟,同时注意配合地面的找坡情况进行设计,尽量在园林硬质的道路路面上每隔20m就设置一个渗滤沟,使得雨季的雨水能够顺着园林道路的坡度自然流入到渗滤沟,提高城市风景园林雨水收集系统的蓄水效率。
等到降雨的时候,就可以通过雨水的快速下渗,缓解园林的路面积水问题。
2.2建立雨水储存系统
建立风景园林中的雨水储存系统,根据海绵城市概念,在降水量较大的区域科学的设计雨水储存系统,提升雨水的存积量,有效实现雨水资源再次循环。
通过结合风景园林的场地与功能,进行科学设计,遵循海绵城市科学理念,设计人工湖,人工湖的溢流口高于常水位,保障游玩者的便捷性,以及雨水蓄积能力。
根据风景,园林中植被需要灌溉的要求,设计地下储水设备,满足便捷性灌溉要求以及安全性要求,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可以在风景园林中,人迹稀少的高地上设置雨水储存系统,利用水压进行灌溉,减少电力。
2.3建立雨水净化系统
根据海绵城市理论,建立雨水净化系统,循环利用地下水。
通过构建科学的雨水净化,有助于实现雨水的合理净化,通过雨水净化进行科学渗透,有助于分离不同的水质,进而将水引入不同的设备中,能够做到科学性的人工湿地净化。
构建科学的人工湿地净化,将未渗透的土壤与水进行一级净化,去除杂质,对于经过土壤的雨水,经过一级净化和重复性的二次进化。
运用环保的生物净化技术,净化风景园林中的雨水,利用生物系统中的土壤和植被,有效实现雨水净化,能够将雨水中的杂质进行截流处理,提升雨水净化的整体质量与水平。
2.4渗水透水装置
为了保证城市的园林景观能够得到充沛的灌溉补给,需要着手在城市道路表面铺设具有渗水透水功能的装置,让雨水能够快速渗流到地下,为地下土壤提供水分供给。
例如,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便是被设计成了一个“海绵体”,使用雨水收集装置以及绿色屋顶快速收集雨季的降水,降落到地面的雨水通过管道直接进入地下,经过地下过滤系统的净化之后,再流经至雨水循环系统,为城市风景园林的土壤和植被提供灌溉。
最终将渗透到地下的水分一并收集到生态滞留塘里,加快塘体表面水蒸气的蒸发速度,带来多次的降雨过程,从而利用雨水收集的良性循环,有效提高了奥林匹克公园的节水护水效率,强化了公园景观的观赏效能。
目前,奥林匹克公园铺设的渗水透水面积已经达到了17hm2,负责收集、渗透和过滤雨水的管网长度已经超出了60km,每年的总蓄水量能够保持在130万m2左右,其中几乎有一半的水量源自对于雨水的再次利用。
2.5风景园林道路设计情况
现今在管理城市过程中,大多数城市运用的管理方法较为陈旧,当城市下暴雨时,容易产生内涝。
而运用海绵城市理论,应坚持环境保护第一原则,在分析城市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城市道路进行规划,可以采用环状路网方式进行设计。
此外,在运用城市海绵理论的过程中应实行间隔绿化带的方法,绿化带能减少城市环境问题发生的频率。
由此,在规划园林道路的过程中,建设人员要掌握不同城市的发展需求,同时,对于道路两边的树木,工作人员应在对树木生长情况具有充分了解的情况下,再正确选择路面材料。
此外,提高材料的渗透性,选用质量较好的材料,因此,在运用此理论的过程中,建设人员需对城市问题具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从而使风景园林处于积极的发展趋势中。
2.6风景园林建筑以及绿地
在规划设计城市风景园林内部建筑和绿地情况的时候,设计人员应当通过调查取证充分了解园林的地形、水质以及降雨等情况,以便
根据风景园林的实际情况考虑安装雨水循环利用系统。
在规划风景园林内部建筑物或者装饰物的时候,要注意设置能够让雨水顺畅流通到建筑周边,对植物进行灌溉养护的环形暗渠,同时要注意在滤水装置内增添砾石,对收集的雨水进行科学的净化处理。
在规划设计风景园林绿地的时候,要注意根据园林植被的排布情况,科学设计集水坑塘,运用管网来连接集水坑塘和园林植被,使得园林内的乔木、灌木等植物都能够得到充足的灌溉水源,满足城市风景园林基本的排水、灌溉需求。
2.7人工湿地
湿地的建设也是风景园林规划中的一个重要项目,湿地的建设周围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平衡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某个地方的自然湿地,在对其进行管理时,在周围建设了养猪场,想要利用猪的粪便来增加湿地中的营养,促进水中生物的养殖,而实际上,大量的粪便破坏了湿地的生态环境,污染了湿地中的水资源,对周围的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结语
在风景园林规划中融入海绵城市理论,可以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资源的相互利用以及相互协调。
相关设计工程师要在对海绵城市理论有一个基本掌握的前提下,对风景园林规划涉及到的每一个环节都加以重视,在海绵城市理论背景下,创造一个更加舒适、安全以及节能的生活空间。
参考文献:
[1]陈硕,王佳琪.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J].农业与技术,2016(3):128-131.
[2]宋琼芳.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J].城市建筑,2017(5):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