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多元化用工形式下的员工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人力资源使用非理性
• 由于国有企业性质的特殊性,在资源分配方面拥有一定的 优势,以其国有性质的背景,在获取人力资源方面掌握着 主导权,因此对人的管理与培养受到忽视。 • 随人力资源理念的发展,许多企业认识到了人的重要性, 但是由于庞大的体制系统,对“人”的认识度不够,
三、国有企业员工关系管理的特点
三、国有企业员工关系管理的特点
1.员工关系两极分化式管理
• 由于传统的用工制度的影响,一方面正式员工拥有较高的 待遇和较好的职业发展前景, • 另一方面,基层编制外员工的权益未受到有效保护,缺少 公平的内部激励体制,没有完善的绩效管理体制;员工的 职业发展不明确,企业没有明确的晋升通道。
三、国有企业员工关系管理的特点
• 稳定性差;
• 薪酬待遇较低;
• 晋升空间狭窄。
二、国有企业的用工形式及其特点
4. 临时工:企业根据临时性或季节性工作任务,临时招收并任用, 使用期限不超过一年的职工。 • 劳动关系极不稳定,协议常常是口头上的,随时可以终止劳动关 系。 • 待遇较低,基本没有福利和社会保险。 5. 外包用工:主要是在合作项目需要外部技术和人员而又难以通 过其他用工方式解决的或者是公司非核心事务交由其他公司负责管 理情况下实施的一种用工方式。 • 与承包方派出人员之间没有直接的劳动关系和支付关系; • 没有劳动纠纷和太多的关系协调; • 外包费用在会计处理上不计入人工费用,但是费用一般略高于其 他用工方式所发生的人工成本。
一、多元化用工发展过程及其形成原因
第二阶段从 1986 年到 1991 年,从固定工制向二元用工 制度转变,即“双轨制”用工开始出现
• 1986年,国务院发布《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 《国营企业招用工人暂行规定》,对国企用工制度进行重大 改革,引入劳动合同规范企业与员工的劳动关系及权利与义 务,双方都有了自由选择权。 • 国企实行了“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即原有的职工保 留固定工身份,而新员工则签订劳动合同,即“双轨制”用 工。
• 年龄层次跨度大 • 工作能力较强 • 劳动关系稳定性居中,低于正式工,但又高于临时工、劳 务派遣工等 • 工作积极性高,效率高
二、国有企业的用工形式及其特点
3. 劳务派遣:劳务派遣机构与用工单位签订合同,为其单 位招聘和管理劳动者,并安排劳动者在用人单位从事劳动 获得报酬。这样的用工方式使得劳动关系与实际劳动分 离——“有关系没劳动,有劳动没关系”。
1. 正式工:与企业签订长期的、无固定年限的劳动合同, 与国有企业形成稳定、规范的劳动关系,享受优越的待遇。 • 年龄偏大,工作经验丰富; • 身份超然,薪酬待遇高; • 工作能力两极分化严重。
二、国有企业的用工形式及其特点
2. 合同工 :是国有企业和劳动者通过签订劳动合同,明 确双方的义务和权利,实行责权利相结合的一种用工形式。 根据国有企业的需要,可以签订长期合同,也可以签订短 期合同。
国有企业多元化用工形式下 的员工关系模式
提
纲
多元化用工发展过程及其形成原因
国有企业的用工形式及其特点
国有企业员工关系管理的特点 国企员工关系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国企多元化用工形式下的员工关系管理模式
一、多元化用工发展过程及其形成原因
(一)国企用工发展过程 第一阶段 1978 年到 1985 年为一元用工制度,即固定工制: • 国家对企业用工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指令性计划管理,依靠 行政手段,直接控制企业用工数量、用工形式和用工办法, 以固定工为主,兼以少量临时工作为补充,形成了我国特定 环境下被称为“铁饭碗”的用工制度模式。
一、多元化用工发展过程及其形成原因
(3)从劳动者的角度——就业观念的转变 •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经济的多元化带来了劳动者观 念的进步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很多劳动者开始主动接受 这种非典型雇佣方式,不仅仅是受教育背景、专业技能的 限制,而是出于多元化的考虑。
二、国有企业的用工形式及其特点
• 国有用工体制的核心是以编制为限制,并以此形成了拥有 正式编制的体制内劳动者及没有正式编制的则为体制外劳 动者双轨制度。
一、多元化用工发展过程及其形成原因
第三阶段从 1992 年开始至今,国企的用工制度逐渐形成了 以“双轨制”为主干用工形式和劳动关系多样化的形态。 • 随改革的深入发展,竞争机制的引进,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的 政策法规,对国企的用工机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用工 制度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 国企改革的推进迫使部分劳动力从企业中脱离出去,进入劳 动力市场,再以临时工、劳务工、派遣工等形式进入国有企 业。至此,国有企业的继承了计划经济的“烙印”,也接受 了市场经济运行规则,劳动关系丰富且复杂。
3. 对员工关系概念模糊不清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现代的、积极的员工关系管理应时代的需要出现新的内容: 主要包含:心理咨询服务、员工的信息管理等。
一、多元化用工发展过程及其形成原因
(二)多元化用功形成的原因 (1)从社会的角度——用工环境的变化 • 由于经济的衰退、失业人口大幅上升、劳动力市场政策和社 会保障制度刚性等因素的综合影响,社会的就业压力逐步增 大,政府不得不寻求增加就业机会的方法,于是鼓励企业采 用灵活的多元化雇佣方法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之一。 • 多元化雇佣不仅为劳动者进入劳动力市场或留在劳动力市场 内提供了可能,同时还让劳动者能够分享有限的工作,以解 决尖锐的失业问题。
一、多元化用工发展过程及其形成原因
(2)从企业的角度——企业经营需要 • 长期以来,我国国有企业(含国有控股企业)采用传统的 用工方式,形成了大量冗员,使企业人工成本升高,竞争 力降低。
• 多元化的用工方式可以使企业在人员配置上灵活应对市场 不定变化的需求,即采取一定比例的核心员工,在业务增 加、企业转型及项目需求时,再以多种方式灵活雇佣非核 心员工或将部分低效益的非核心业务外包给专业公司经营, 既提高了其专门化程度,又可集中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核心 业务,实现以低成本获取高效益的企业经营原则。
• 由于国有企业性质的特殊性,在资源分配方面拥有一定的 优势,以其国有性质的背景,在获取人力资源方面掌握着 主导权,因此对人的管理与培养受到忽视。 • 随人力资源理念的发展,许多企业认识到了人的重要性, 但是由于庞大的体制系统,对“人”的认识度不够,
三、国有企业员工关系管理的特点
三、国有企业员工关系管理的特点
1.员工关系两极分化式管理
• 由于传统的用工制度的影响,一方面正式员工拥有较高的 待遇和较好的职业发展前景, • 另一方面,基层编制外员工的权益未受到有效保护,缺少 公平的内部激励体制,没有完善的绩效管理体制;员工的 职业发展不明确,企业没有明确的晋升通道。
三、国有企业员工关系管理的特点
• 稳定性差;
• 薪酬待遇较低;
• 晋升空间狭窄。
二、国有企业的用工形式及其特点
4. 临时工:企业根据临时性或季节性工作任务,临时招收并任用, 使用期限不超过一年的职工。 • 劳动关系极不稳定,协议常常是口头上的,随时可以终止劳动关 系。 • 待遇较低,基本没有福利和社会保险。 5. 外包用工:主要是在合作项目需要外部技术和人员而又难以通 过其他用工方式解决的或者是公司非核心事务交由其他公司负责管 理情况下实施的一种用工方式。 • 与承包方派出人员之间没有直接的劳动关系和支付关系; • 没有劳动纠纷和太多的关系协调; • 外包费用在会计处理上不计入人工费用,但是费用一般略高于其 他用工方式所发生的人工成本。
一、多元化用工发展过程及其形成原因
第二阶段从 1986 年到 1991 年,从固定工制向二元用工 制度转变,即“双轨制”用工开始出现
• 1986年,国务院发布《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 《国营企业招用工人暂行规定》,对国企用工制度进行重大 改革,引入劳动合同规范企业与员工的劳动关系及权利与义 务,双方都有了自由选择权。 • 国企实行了“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即原有的职工保 留固定工身份,而新员工则签订劳动合同,即“双轨制”用 工。
• 年龄层次跨度大 • 工作能力较强 • 劳动关系稳定性居中,低于正式工,但又高于临时工、劳 务派遣工等 • 工作积极性高,效率高
二、国有企业的用工形式及其特点
3. 劳务派遣:劳务派遣机构与用工单位签订合同,为其单 位招聘和管理劳动者,并安排劳动者在用人单位从事劳动 获得报酬。这样的用工方式使得劳动关系与实际劳动分 离——“有关系没劳动,有劳动没关系”。
1. 正式工:与企业签订长期的、无固定年限的劳动合同, 与国有企业形成稳定、规范的劳动关系,享受优越的待遇。 • 年龄偏大,工作经验丰富; • 身份超然,薪酬待遇高; • 工作能力两极分化严重。
二、国有企业的用工形式及其特点
2. 合同工 :是国有企业和劳动者通过签订劳动合同,明 确双方的义务和权利,实行责权利相结合的一种用工形式。 根据国有企业的需要,可以签订长期合同,也可以签订短 期合同。
国有企业多元化用工形式下 的员工关系模式
提
纲
多元化用工发展过程及其形成原因
国有企业的用工形式及其特点
国有企业员工关系管理的特点 国企员工关系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国企多元化用工形式下的员工关系管理模式
一、多元化用工发展过程及其形成原因
(一)国企用工发展过程 第一阶段 1978 年到 1985 年为一元用工制度,即固定工制: • 国家对企业用工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指令性计划管理,依靠 行政手段,直接控制企业用工数量、用工形式和用工办法, 以固定工为主,兼以少量临时工作为补充,形成了我国特定 环境下被称为“铁饭碗”的用工制度模式。
一、多元化用工发展过程及其形成原因
(3)从劳动者的角度——就业观念的转变 •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经济的多元化带来了劳动者观 念的进步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很多劳动者开始主动接受 这种非典型雇佣方式,不仅仅是受教育背景、专业技能的 限制,而是出于多元化的考虑。
二、国有企业的用工形式及其特点
• 国有用工体制的核心是以编制为限制,并以此形成了拥有 正式编制的体制内劳动者及没有正式编制的则为体制外劳 动者双轨制度。
一、多元化用工发展过程及其形成原因
第三阶段从 1992 年开始至今,国企的用工制度逐渐形成了 以“双轨制”为主干用工形式和劳动关系多样化的形态。 • 随改革的深入发展,竞争机制的引进,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的 政策法规,对国企的用工机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用工 制度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 国企改革的推进迫使部分劳动力从企业中脱离出去,进入劳 动力市场,再以临时工、劳务工、派遣工等形式进入国有企 业。至此,国有企业的继承了计划经济的“烙印”,也接受 了市场经济运行规则,劳动关系丰富且复杂。
3. 对员工关系概念模糊不清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现代的、积极的员工关系管理应时代的需要出现新的内容: 主要包含:心理咨询服务、员工的信息管理等。
一、多元化用工发展过程及其形成原因
(二)多元化用功形成的原因 (1)从社会的角度——用工环境的变化 • 由于经济的衰退、失业人口大幅上升、劳动力市场政策和社 会保障制度刚性等因素的综合影响,社会的就业压力逐步增 大,政府不得不寻求增加就业机会的方法,于是鼓励企业采 用灵活的多元化雇佣方法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之一。 • 多元化雇佣不仅为劳动者进入劳动力市场或留在劳动力市场 内提供了可能,同时还让劳动者能够分享有限的工作,以解 决尖锐的失业问题。
一、多元化用工发展过程及其形成原因
(2)从企业的角度——企业经营需要 • 长期以来,我国国有企业(含国有控股企业)采用传统的 用工方式,形成了大量冗员,使企业人工成本升高,竞争 力降低。
• 多元化的用工方式可以使企业在人员配置上灵活应对市场 不定变化的需求,即采取一定比例的核心员工,在业务增 加、企业转型及项目需求时,再以多种方式灵活雇佣非核 心员工或将部分低效益的非核心业务外包给专业公司经营, 既提高了其专门化程度,又可集中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核心 业务,实现以低成本获取高效益的企业经营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