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实际 贴近生活 贴近学生
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德育改革实践
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德育改革实践摘要:德育改革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以人为本,要急学生之所急,讲学生之所想,解学生之所需。
在德育改革实践中,要将德育主体置于生活,德育目标贴近生活,德育内容源于生活,德育工作融入生活。
关键词:生活;实际;德育一、实施“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德育改革”的必要性作为学生思想教育的主要渠道,五年制高职的德育工作作用日趋显现。
德育课程是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但由于人们认识上存在一些误区,部分高职学校视开设德育课仅仅作为一种形式,将其看做是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
德育工作采取的主要手段除了简单说教还是简单说教,使得一些心目中认为“学专业知识是实,德育工作是空”的高职学生对德育工作感到厌烦,严重影响了德育工作的效果,也不利于学生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德育课堂教学必须注重贴近学生思想道德实际和生活实际,特别是在课堂上,要告诉学生基本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突出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做人,这已经成为高职政治课教师的共识。
那么,如何进行“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德育改革实践”呢?二、“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德育改革”的实践“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德育”就是德育要贴近学生心理,急学生所急,讲学生所想,解学生所需,切实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水平和认识判断能力。
以学生所关心的人、事、物为切入点,实现德育过程生活化,生活过程德育化。
它要求我们在教育工作中努力做到将德育主体置于生活、德育目标贴近生活、德育内容源于生活、德育工作融入生活。
(一)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有道德的教师才会培养出有道德的学生。
因此,实施“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德育改革”首先要培养有道德的教师。
我们组织教师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观看《师德启示录》,听《成功教育》讲座,开展“心系教育,志在育人”“诚信做人”等活动,努力提高教师的道德素养,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
(二)拓宽德育途径,丰富活动内涵道德建设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养成教育尤其强调教育和实践活动的有机统一。
做学生思想工作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
做学生思想工作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新的时代,新的潮流,新的一代,新的观念,青年学生的思想方法、文化观、价值观都发生着明显的变化。
与我们虽然有着不大的区别,但是与我们却形成了一种明显不同,由于我们的思想认识有点跟不上他们的步伐,未能及时地进一步解放思想,调整自己。
致使我们对现代青年的认识,缺乏一种正确、客观的态度。
他们绝不是一无是处,相反,他们身上有许多优点值得我们青年教师学习。
因此要想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应该先弄清现在大学生的现状,以便有的放矢的做好工作。
一、当前青年学生的基本现状学生现状,不容乐观。
他们有进步的一面,积极向上、热情活泼,接受新事物快、讲义气、重感情、敢说敢做等等,他们的主流是好的。
当然他们身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是由于大环境和小环境的多种不利因素影响造成。
大的方面,国际敌对势力与我们争夺青年一代的斗争更加尖锐,大学生面临着西方文化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冲击,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对他们的影响不可低估,一部分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理论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不够,团结协作精神不强和心理素质较差等问题;除此之外,还有社会上的不良现象的影响及独生子女家庭教育方法不当的影响。
在学习生活中的具体表现是: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认真,纪律观念差,环境卫生意识差,言行举止缺乏文明礼貌,吃喝穿用上攀比,抽烟喝酒口吐脏话,冲动暴躁、沉醉网吧等。
学生的这些不良表现,不是其本质所决定的,而是由多种因素影响造成的,是可以改变的。
只是我们的认识深度不够,没有摸清问题的症结,教育方式不得法。
当前,做学生工作确实难度很大,班主任工作更难。
体味人生,苦辣酸甜。
做班主任工作同样如此。
劳累无所谓,不被理解甚至被误会也无所谓,班主任工作真是有苦有乐也有气。
工作没起色,苦恼;学生有进步、有成绩,高兴;为了学生辛辛苦苦、真心实意,最后却被学生家长误会、埋怨甚至辱骂,生气的情况均有。
三贴近在德育工作中的渗透
三贴近在德育工作中的渗透“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是中共中央当前对学校德育教育工作提出的标准和要求,立意高远,内涵丰富。
“三贴近”的核心是“贴近学生”,而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实现由“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是实现“贴近学生”要求的先决条件。
“贴近学生”,首要是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对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给予正确的价值指导,但教育工作又不能只靠空讲道理,应“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使德育工作真正成为师生沟通的纽带和桥梁,成为学生思想碰撞,激发智慧之花的途径。
通过几年班主任工作,我认为在德育工作中贯穿“三贴近”应做到以下几点。
1 贴近学生,使德育工作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着点,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理念感召下,德育工作要努力贴近学生,让学生在日常校园生活的德育实践中体验道德与人格的魅力,在同伴教育与自我管理中真正理解德育的内涵,自觉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
1.1 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好坏,不仅影响其学习,更重要的是对其心理品质的形成,今后的人生道路都将起到难以估量的影响。
及时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其健康发展,是班主任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1)贴近学生心灵,拓展自主发展空间:班级德育应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个性,用爱心去激发和鼓励学生。
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不对学生使用侮辱性的言语。
注意开掘学生的自我管理、自主教育的意识。
从班干的选拔,优秀学生的评选,都遵从民主程序,不是班主任指定,搞一言堂。
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让他们独立开展一些活动。
(2)贴近问题学生,给他们插上飞翔的翅膀:问题学生,自卑感强,自控力差,自我教育能力差。
关心问题学生首先得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要给他们以人格的尊严,要以平等态度来关爱他们。
摸清后进生状况,分类教育,分层施教。
使班里的优秀生和后进生结成帮扶对子,思想上引导,学习上鼓励,生活上帮助,心理上疏导。
形势与政策教学如何做到“三贴近”
3 . I 形势与政策教学如何做 到贴近 实际
我 国正 处于 全面 建成 小康 社会 时期 和“ 十 二五 ” 规 划发 展的 2 _ 2 教 学内容选取难 形 势 与 政策 课 程 课 时 少 , 要 讲 的 内容 很 多 , 在 如 此 繁 多 的 重 要时 期 , 同时 也是 社会 矛盾 较 为 明显 的大变革 、 大发 展和 大跨
文献标识码: A 中 图 分类 号 : G 6 4 1 l “ 三贴近” 的 概 念 界 定
Hale Waihona Puke 在进行 中的事件 , 又不敢讲 , 怕 出错 。比如中日钓鱼岛之争 ,
“ 三 贴近 ” 是我 们 为 了研 究 和 表述 的方 便 , 定 义 的 一 个 概 很多教师对争端的来龙去脉并没有 完全讲透,对可能的结果 念 。简 单 地 说 , “ 三贴近” 就是指“ 贴近实际、 贴近生活、 贴 近 学 不敢 拿 出 自 己的 观 点 , 人云亦云 , 不 能吸 引学 生兴 趣 。造 成 这 生” 。“ 三 贴 近 ”就 是 要 使 我 们 的 形 势 与 政策 教学 无 论 从 内容 种 情 况 的 根 本 原 因 是 分 寸 难 于 把握 。 还 是 方 法 上 都要 尽 可 能 地 贴 近 实 际 、 贴 近 生 活 和 贴近 学 生 。 贴
内容中要精 挑细选 , 一要有基本 原理 , 二要有 国内外政治经济 越 时期 , 呈现 出 了不 同 的思想 文化 和 价值诉 求 , 社会 现 象和社会
活贴近的 内容 , 避 免“ 高、 大、 空” : 贴近学生 , 就是要让我们 的 教 学 方 式方 法 , 将 P P T课 件 内容 活 化 , 激 发学 生 学 习兴 趣 , 优
教 学 反 应 学生 的需 要 , 激 发 学生 的学 习兴 趣 , 不 仅 增 长 学生 的 化 教 学 效 果 。
命题要体现时代性原则1
命题要体现时代性原则我国普通中学从2004年起开始执行新课程标准,初一新生统一使用全国统编的新课标教材。
新课标的课程理念中明确提出“要为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各地在分别制定考试说明时也相应提出了“试题内容加强与社会实际、学生生活经验联系”的要求。
对于命题原则中,我认为时代性原则是最重要的,因为学习的目的就是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知识的更新很快,主要原因就是社会进步较快,旧的知识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我们要与时俱进,在命题中要体现时代特点,让考试也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1.联系实际生活课程来源于生活,反映生活。
试题要真实地反映生活,并高于生活。
试题不要进行成人化地理论演绎,要更多地取材于现实生活,引导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走向生活化,引导学生学会生活,保障学了有用,学了能用。
适当运用实践探究型题目。
充分挖掘生活中矛盾与冲突,以真实的情景把它们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其中进行思考、感悟、选择、判断,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1)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社会热点和当地实际)。
反映当前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联系科技和生产的发展;联系当地实际,反映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物,使试题充满乡土气息。
(2)联系学生自身经验(贴近学生、贴近生活)。
一方面要贴近学生思想、行为、经历、经验,贴近生活,反映学生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做;另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尽量减少离学生生活太远的东西,通过学生自身经验来进行主流价值观教育。
(3)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
在直接联系中,要大胆反映新事物、新思想,做到与时俱进;在间接联系中要把握好学生的生活知识和生活经历的掌握程度。
2.增强人文关怀一是加强人文精神教育。
文科文科试题加强对民族文化成果和历史人文素材的运用,加强对学生进行优秀文化传统和人文精神教育。
理科试题要通过具体案例,加强对科学成果的辩证认识,科学思维方法的运用,感受科学精神的意义。
“三贴近”原则让思品教学魅力无限
“三贴近”原则让思品教学魅力无限“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三贴近”原则是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人的素质的有效途径,是当今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又是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不懈的追求;是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教师如果在教学设计中,很好的体现“三贴近”原则,就会使课堂教学不落俗套、不生搬硬套,课堂效果自然有效、生动、丰富。
下面就我的教学实践,浅谈自己借助以下形式来落实“三贴近”原则,努力营造生动的、生活化的思品课堂。
(一)贴近生活,充实课堂伟大的教育家陶知行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
”并强调:“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
”事实如此,人的思想品德正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完善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应该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关系,使思想品德获得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
这启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追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让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我的设计如下:(1)课前调查面对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师必须走出照本宣科、空洞说教的误区,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学会运用这些要求和规范来观察个人、他人与社会现象,着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将来的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在讲解“面对变化发展的社会生活”一课前,我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请学生通过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我乡近年来社会发生的变化。
课堂上学生畅所欲言,历数城乡的巨大变化:平房逐渐被高楼大厦取代、外资企业逐渐增多、乡镇公路明显改善、私家车进入普通家庭,等等。
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结合教材相关知识,思考、分析我市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深化学生的认识,实现了知行的和谐统一,教学效果很好。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三贴近”原则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三贴近”原则作者:彭喜红谢梦君来源:《知识窗·教师版》2012年第03期当笔者刚听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这门课肯定枯燥、无用,学生一定不愿听。
但在上了一段时间的课后,笔者发现只要教学方法得当,学生还是会对这门课感兴趣的。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要想上好这门课,就要坚持“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只有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相结合,才能达到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目的,才能使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一、贴近实际贴近实际的本质就是贴近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实践,贴近不断发展着的社会现实。
就如思政教研室主任魏老师所说:“我们不能总是拿着几年前的案例来给学生上课,这样的事例离学生太远了。
”教学内容与客观现实脱节也是长期以来影响《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其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上课不爱听讲。
为此,《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一定要贴近实际,使学生能触摸到、想象到、感受到。
比如在讲《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社会秩序》这一章中,我以“小悦悦事件”为例,让学生思考这一事件的道德和法律问题,激发了学生积极、热烈的讨论和发言,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二、贴近生活贴近生活就是要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要从大学生的身边事、眼前事、点滴事入手。
把能引发学生真实感受的教育素材引入课堂教学中,使生活过程德育化,把教育培养融入到学生的生活细节当中;使德育过程生活化,使学生在鲜活的生活中,自觉升华道德境界。
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生活,内省自己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和为人处世。
在上课的过程中,笔者经常把学生当中发生的实际问题和具体案例引入课堂,比如关于学生应该怎样树立学习目标这个问题,笔者会列举学生当中因为没有树立学习目标而挂科,以致不得不转专业的案例,也会列举因为树立了明确学习目标而拿到奖学金的案例。
综合实践活动课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论文
综合实践活动课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摘要: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生活,让学生在学习中深入生活,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生活。
关键词:课程;学生;自身生活;社会生活;贴近生活实际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课程本身应当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
可是在现实的教育实践当中,学生在学校掌握的知识,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
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是要把学生的学习过程转变为生活的过程。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来,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自主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境中获得积极的体验和丰富的经验,让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在轻松的氛围中参与实践,让课程贴近学生的生活。
一、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生活综合实践活动《纲要》提出:“通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帮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选取内容时,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所熟悉和关注的社会实际中选取主题,把学生所学的学科知识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
我们所面对的学生,他们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和经验,所以我们选择的教学内容既要注重学科知识的融合,又要注重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加以扩展,可以延伸到社区、地区甚至国家;可以是学科教材的拓展与延伸;可以是跨学科内容的融合;也可以是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但无论选题如何,都要以融合的方式,从“自然”、“社会”、“自我”这三点选取突破口,充分挖掘主题活动所蕴涵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自我因素,引导学生形成明确的活动主题,从而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学习领域和发展空间,促进学生的经验积累,使学生感受生活的乐趣。
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
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有效教学的探索广州市黄埔职业技术学校唐丽华近年来,随着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以及普通高中的扩招,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出现了整体下降的趋势,大多数学生不仅在文化基础知识方面非常薄弱,就连身体素质的下降和运动能力也很令人担忧:学生的上课精神面貌和纪律问题成为最困扰体育教师的问题,不少学生站没站样、动无动相,甚至连老师组织的一些体育游戏也不会玩。
体育课的教学“无奈”地成为老师“强迫”学生运动,学生又想尽办法逃避的恶性循环的活动,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然而,学生毕业后,大多进入社会参加工作,良好的身体素质和饱满的精神面貌是他们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重要基础。
从这个角度看,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也是中职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中的重要内容,特别是我校还有诸如“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他们中许多人将进入幼儿园,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其中韵律体操、运动游戏等体育内容都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并能灵活运用。
为了改变体育课堂教学学生厌学的被动局面,完成体育课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服务的目标,从2003年开始,我校的体育教学围绕“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思路,开展了提高教学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改革,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改革的方向《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
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
《标准》要求学校精选既受学生喜爱、又对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有较大价值,有利于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作为学习内容,同时改革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保证学生在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学有专长,满足学生个性学习和终身发展的需要。
结合我校体育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我们认为,学生上体育课没有运动状态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们不具备相应的运动能力,就像一个没有学习能力的人,不可能有学习状态一样。
坚持“三贴近”原则,优化学生教育管理
摘要:作为中职班主任,应该时刻关注中职班级的管理问题。
当代中国市场经济的繁荣和企业的崛起,对我国人力资源的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中职学生是新型技术工人,是时代的宠儿,也是国家不断推崇并强化目标的教育群体。
在中职学生班级管理之中,强调“三贴近”,从而能够重视中职学生的班级管理,并吸引中职学生主动参与,构成长效的思想政治引领效能,坚持以人为本,做好中职学生的管理工作。
关键词: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中职学生;班级管理;班主任“三贴近”主要指的是新的历史时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三贴近”指的是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从而能够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所提升,以丰富全面的时代内涵引领中职学生的思政工作,促进中职学生班级管理效能。
由于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在职业教育体系内作为主体存在中职阶段对学生所开展的一系列职业性和技术性的教育,都会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市场繁荣做出贡献,为了能够使学生的品格素养和技能均达到国家所要求的标准,应当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等进行细致分析,探讨有效的管理之策。
一、贴近实际、基于中职学生现状加强管理“三贴近”强调了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为了达到提高学生主体性和能动性的效果应尊重思想政治教育给学生的启示,在自觉维护学生利益的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为了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社会发展,应坚持中职学生的管理“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的原则。
对于中职学生的学习和品德要求应该更为重视,应该考虑学生自身的性格因素,家庭教育元素以及平常学习的成绩。
有的中职学生从小就没有在良好的生活氛围内成长,遇到事情可能会有逆反心理及逃避情绪,因此,班主任为了加强班级管理,有必要对于学习习惯的养成、生活及学习规范、自我管理习惯等采取较为严格的管理思路,从而能够引发中职学生的充分重视。
校方应该让学生明白,中职院校学生的培养目标是能够成为复合型的技能人才,而在中职学校内同样有发挥才华应对社会挑战的平台,中职院校学生多处于14~18岁之间这一重要的青少年发展时期,能够给自己未来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应强调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行为习惯,提升学生的理解水平,并且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宽严相济,不能过于乐观估计。
教育实践活动三个贴近
教育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为了使教育实践活动更加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社会需求、贴近教育目标,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贴近学生实际1. 关注学生兴趣和特长教育实践活动应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在活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需求和认知水平,使活动内容符合学生的兴趣和特长。
例如,针对小学生,可以开展趣味运动会、手工制作、绘画比赛等活动;针对中学生,可以组织科技创新、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贴近学生生活教育实践活动应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环境。
活动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生活、感悟人生。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工厂、农场、博物馆等地,了解社会发展和科技成就;可以开展环保宣传、交通安全教育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生活能力。
3. 贴近学生心理教育实践活动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在活动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引导他们正确面对挫折和困难。
例如,可以开展心理辅导、团队建设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二、贴近社会需求1. 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教育实践活动应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关注民生福祉。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现状,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让学生了解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2. 贴近社会发展需求教育实践活动应贴近社会发展需求,关注国家战略和产业布局。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国家战略目标、掌握产业发展趋势,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开展创新创业培训,帮助学生了解新兴产业、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3. 贴近国际交流与合作教育实践活动应贴近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国的文化、风俗和经济发展状况,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教师三贴近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教育理念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自从事教育工作以来,我始终坚持以“三贴近”为指导思想,努力将这一理念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以下是我对“三贴近”教育理念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贴近实际,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只有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为此,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 关注时事,将时事热点融入课堂。
通过分析时事,让学生了解国家政策、社会发展,从而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 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
在教学中,我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贴近实际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3. 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针对不同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我不断探索适合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二、贴近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三贴近”教育理念的核心。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 关注学生的生活状况,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
我经常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为他们排忧解难。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课堂上,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如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贴近学生,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的基础。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 尊重学生,关爱学生。
我始终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尊重他们的个性。
2. 沟通顺畅,增进理解。
我积极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3. 激发学生的潜能,挖掘他们的特长。
我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他们发挥特长,为他们的成长创造条件。
总之,“三贴近”教育理念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思想品德课要贴近生活实际
思想品德课要贴近生活实际《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
这就要求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该将学生、教材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把丰富的世界提供给学生去了解、理解和体验,使他们在与生活的接触与沟通中,感受生活的崇高,学会生存,促进自身的发展。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思想品德课教学贴近生活呢?一、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教学目标上实现生活化以往的教学虽然也讲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化,但实际上更多的是强调知识而淡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并向成年人过渡,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对他们的教学目标不能定得过高,否则目标离学生太远,不能使学生产生共鸣,就谈不上目标实现。
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价值观趋向于务实化、功利化和多元化,所以应该让学生亲自参与探索生活实际,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让他们不仅热爱生活,而且关注身边发生的事情。
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明辩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学做负责任的公民,从而使学生的道德境界不断提升。
我在讲到八年级《爱在屋檐下》时为了把本课所学的道德规范落实到学生日常行为表现之中,我设计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制订出自己孝敬父母长辈的活动小计划。
①你平时是怎样孝敬父母的?你认为孝敬父母应该表现在哪些方面?②把自己尽孝后的感受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③怎样落实孝亲敬长的小计划?。
在指导这一计划实施的过程中我还尽量让家长参与,因为有了家长的配合,学生的计划会更有效地落实。
这一活动刚开始,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都能踊跃参加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通过这一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家庭中亲情的温暖,体验到每个公民都应热爱自己的家庭,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心和抚育;体验到尽孝后的快乐,增强了家庭责任意识,达到了教学预期效果。
曾经有一位学生家长兴奋的说:“这学期我的孩子像换个人似的懂事了,懂得孝敬父母,太好了”。
二、从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出发,构造以生活逻辑为主线的生活化课堂课程要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国情教育要做到“三贴近”
国情教育要做到“三贴近”无棣县海丰街道办事处第二中学付丙森 2011年7月29日10:50“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贴近实际,就是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坚持立足于世情、国情和学生的实际,把回答和解决实践中提出的重大课题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让学生了解世界的发展动态,知晓国家的发展状况,把握自己的发展环境和存在价值,从而使中学思想政治教学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贴近生活,就是把思想政治教学深入到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去,尤其是学生的生活中去,使思想政治教学充满生活色彩,富有生活气息,反映生活本质。
贴近学生,就是把思想政治教学深深扎根于学生之中,把握学生脉搏,了解学生愿望,使思想政治教学可亲可信,深入人心。
一、国情教育要贴近生活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喜欢是最主要的,《礼记?学记》对此也有论述:“不兴其艺,不能乐学。
”课堂上学生喜欢的事情会让他们聚精会神,兴致勃勃。
教师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在课下与学生聊天时,提起奥运会,提起世博会他们能够娓娓道来,其兴致远远超过思品课上的其它内容。
我们为什么不能把课下的事搬到课堂来做呢?抛开课本上的事例,利用鲜活的时事引发学生的兴趣是学习的最佳途径之一。
如许振超展示的是勇于开拓、勇于进取的靓丽人生;马加爵昭示的是健康心理品质的重要性及法律的威严;原贵州省委书记刘方仁受到法律严惩证明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新闻人物,熟悉的事实让每个学生在讨论中感受的是真情实意。
通过对“伊拉克战争”的分析,揭开帝国主义国家的真实面目;通过“台海局势”的分析,激发学生维护祖国统一,保卫国家安全的爱国热情;**益严重的“恐怖活动”,使学生真正了解“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题;“朝鲜半岛六方会谈”,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新时期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垒。
“2008北京奥运”,“2010上海世博”,“2010广州亚运”,让学生真切体验祖国的强盛;或讨论,或讲座,或辩论,或演讲,或抢答,只要不把知识变成僵死的静止学问,一切方法都是好的。
贴近实际 贴近生活 贴近学生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作者:张德军来源:《新教育时代》2014年第29期摘要:我校处于市区南段,属于城乡结合部。
教师队伍客观上存在着年龄老化、知识陈旧、管理能力差等实际问题。
学生主要是舒兰街煤矿矿工、个体商贩和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相当一部分是留守儿童。
通过学生家庭状况摸底调查显示:我校现有1008名学生中,特殊学生(单无亲、留守儿童,思想偏激儿童等)达421人;家庭月收入不足千元的达530人;学生父母文化程度均达到高中以上的只有31人。
家庭教育跟不上,家庭收入低。
在城区学校表现为个性的现象,在我校则为共性。
这些给我校教育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同时也给我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关键词:贴近实际生活学生开展德育工作思路主要是:一、贴近实际,夯实学校德育工作基础1.加强德育领导队伍建设。
要想把德育管理工作做好,必须有一批懂德育、讲方法、敬业奉献的领导队伍。
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实行“校长负责制”,建立了年级组长、班主任,政治教师、骨干教师为主的德育工作队伍,实行主管领导、政教处、年级领导、班主任“四级管理”负责制,定期分析研究德育工作,适时布置阶段性任务,并负责检查考核。
2.培养精干的班主任队伍。
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是班级德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实施者,是实施德育工作的主力军。
班主任的认识水平和育人能力直接关系到学校德育教育的成败。
建立了班主任选拔任用、岗位培训、在岗监督、评价激励等制度,紧紧依靠班主任做好德育工作。
——在岗位培训上,坚持班主任的周例会制度。
在会议上主要解决的问题:一是每周班级工作的总结和下一周部署和要求;二是通过班主任例会,为班主任提供交流与研讨的平台(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突发性事件的处理及个案分析);三是有计划地、有针对地开展班主任理论培训工作。
我校为每一名班主任购买了《班主任工作漫谈》、《爱心与教育》、《班主任专业成长的途径》,组织班主任进行学习,开展“特殊学生”教育案例经验交流会,班主任技能大奖赛,切实提高班主任队伍管理水平和育人技巧。
学校作风建设活动方案
学校作风建设活动方案1本学期学风建设主要以促进课堂文明建设为目标,以创建“优良学风班”、评选“学风建设积极分子”为活动主体,营造我院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具体实施方案如下:一、学风建设目标希望同学们做到“三按时”、“五不”;养成自主自觉、自我管理意识;杜绝饮食、污渍等对教室的污染和实验设备的破坏;形成课堂讲文明、重礼仪的行为规范。
二、学风建设重点1、定期检查学生出勤记录。
辅导员每周登录考勤系统,了解学生出勤情况。
对在学习或生活中有不良倾向的学生,特别是缺课较多的学生,及时向其家长紧急提示或预先告知,加强学校、学生、家长之间的多方沟通与协作;对迟到、旷课达到一定学时数的学生,配合相关部门按照学校学籍管理有关条款处理。
2、集中治理学生不良行为。
辅导员、班主任要围绕“三按时”、“五不”要求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课堂礼仪。
狠抓宿舍“晚归”、“夜不归宿”和上课迟到、旷课、吃东西现象。
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进行教育,定期进行系内通报。
3、学生党员和共青团、学生会组织的干部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发出倡议,带领全体同学创建“踏实严谨、务实上进”的学风,实现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干部的以点带面作用。
4、建立学风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齐抓共管,研究分析学风建设工作。
三、具体实施1、抓纪律,促学风。
一年级学生重在规章制度育人,可适当采用强制性办法,如加强课堂考勤,以点带面,以部分带全局,2、抓课堂,促班风。
课堂是学生学习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主渠道。
学生上课应起立问好讲礼仪;回答问题要起立,堂上提问要举手;上课、自习时必须关闭手机等通讯工具;不在教室里吃零食、吸烟、喝酒;不乱扔果皮、纸屑等。
3、抓干部,树典型。
严格党支部、团支部组织生活,加强监督检查,做好党团员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其在学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第一范文4、抓环境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一是要建好软环境,充分发挥团总支、学生会、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广泛开展各类有利于学风建设的活动。
贴近实际 贴近生活 贴近学生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作者:吴艳来源:《考试与评价》2016年第02期一年级的孩子告别了幼儿园来到小学,实际上就是告别了无忧无虑的生活,开始了漫漫人生旅程的跋涉。
我觉得他们身上承受的压力是很大的。
比如说:有家长的压力,有学业困难的压力,有老师威严、监督的压力,还有小伙伴相互比较、相互竞争的压力……对于六、七岁的孩子来说,无疑是十分残酷的。
表面上看,我们的孩子们是同一天进学校,同时开始进行学习,用的是同一种教材,他们是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开始起跑,这是一场公平竞争。
事实决不是这样的。
那么我给大家讲一下,我们班有26名学生,他们中有85%的学生不是本地户口。
由于每个人父母文化水平不一样,这些学生个人卫生和本地孩子有明显的差别。
所以,他们之间存在不少的问题。
例如:拿别人的橡皮、铅笔,不爱护公物,破坏上课纪律等,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尤其当我面对这群天真活泼、可爱纯真的孩子时,我该怎样做才能使他们既健康成长,同时又能使他们理解我对他们提出的种种要求并付诸行动,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呢?每当我将这些童话或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孩子们时,他们总是听得那么入神。
在他们聚精会神的眼睛里,我看到了理解、认同,也看到了希望。
下面是我曾经给孩子们讲过的其中一则小故事。
今天是阿尔祖的生日,爸爸送给她一只崭新的铅笔盒,里面还有一块绿色的香橡皮和一支漂亮的花铅笔。
阿尔祖心里可高兴啦!她想:我要更好地学习才行。
上课了,阿尔祖桌子上整齐地放着书、本子和新铅笔盒。
老师讲课时,阿尔祖跟以前一样,眼睛看着老师,听得是那么地专心。
这时,铅笔盒里的橡皮和花铅笔叫了起来:“闷死了!闷死了!阿尔祖快打开铅笔盒,让我们出来玩一会。
”阿尔祖还是专心地听课,理也不理它们。
突然,铅笔盒的盖子被它们顶开了,花铅笔和绿橡皮一起跳了出来。
绿橡皮生气地说:“阿尔祖,我是你的好朋友,第一天你就不理我,我的脸那么漂亮,浑身上下都散发着香气,你也不来摸一摸我,闻一闻我,太使我扫兴了。
三贴近
点生活之“火”燃能力之“灯”品德课教学“三贴近”原则解读“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
”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是其四大特性。
“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课程的基本原则。
”这是《课程标准》对课程性质和课程理念的明确界定。
课程性质决定课程的内容目标和课程的实施要求,课程理念要与课程性质相适应。
由此,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贯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原则,则是课程性质、课程理念、内容目标的共同的必然要求。
通俗地讲,“贴近学生”要求我们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要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实施教学,超出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或把学生当成一张白纸、什么都不懂,都不是我们所要求的,如对学生已经明白的知识、道理,教师再大讲特讲,同样是对学生的不尊重;要求我们尊重学生的关切,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关心什么问题的解决,即要回到学生的生活中去,真正满足学生生活、成长、发展的需求;还要求教师在情感上与学生相近、相通;等等“贴近生活”要求我们的教学要真正走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包括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公共生活,无论是教学素材的选择、教学情境的创设、探讨话题的提出、问题解决的逻辑关系,还是结论的呈现,都应该是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的。
即,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是“在生活中进行教育”,品德的养成回归生活。
没有生活的品德教育是无源之水,没有生活的思想品德课将会失去应有的生命活力。
“贴近实际”要求我们的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品德规范的养成联系实际,不脱离实际,不回避社会生活实际现象和问题,并在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观察社会生活现象,分析社会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回避现实,不敢直面热点、焦点、疑点问题的思想品德课,没有说服力,没有可信力。
教学反思要落实三贴近贴近社会贴近自然贴近
教学反思要落实三贴近贴近社会贴近自然贴近1“三贴近”的概念界定“三贴近”是我们为了研究和表述的方便,定义的一个概念。
简单地说,“三贴近”就是指“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三贴近”就是要使我们的形势与政策教学无论从内容还是方法上都要尽可能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和贴近学生。
贴近实际就是要使形势与政策教学在我们党的大政方针指引下,贴近我们时下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贴近我们的国内国际实际情况,做到我们的教学有的放矢;贴近生活,就是要使我们的教学在内容选择上,尽量多考虑选取与现实生活贴近的内容,避免“高、大、空”;贴近学生,就是要让我们的教学反应学生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增长学生的知识,而且增强学生分析、判断形势与处理相应问题的能力。
我们课题组的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就是要通过“三贴近”原则和方法,改进我们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使之真正发挥好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主渠道作用。
2“三贴近”的实施要解决的难点2.1领导重视难高职院校不少领导都认为必修的基础课和概论课程,再加上每学期学工处牵头的党课和团课以及政治辅导员日常管理中的教育,思想政治课程占用课时太多了,况且当今信息传播渠道广,不少领导也认为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渠道主动获取有关形势与政策的信息,再开设形势与政策课已是多余。
因此,16节的短课时形势与政策课程往往被有些高职学校压缩,课时不足,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2教学内容选取难形势与政策课程课时少,要讲的内容很多,在如此繁多的内容中要精挑细选,一要有基本原理,二要有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三要有关系到国家和学生个人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仅仅要达到这三个基本要求,每个要求要讲深讲透,就必将大大超过国家规定课时。
因此,在内容选取上,思政课领导和教师都感到非常头痛。
2.3形势与政策解析分寸把握难形势与政策课程虽然只开两个学期,每个学期只开8节课,一个月上完,但它绝不是一门好上的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作者:张德军
来源:《新教育时代》2014年第29期
摘要:我校处于市区南段,属于城乡结合部。
教师队伍客观上存在着年龄老化、知识陈旧、管理能力差等实际问题。
学生主要是舒兰街煤矿矿工、个体商贩和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相当一部分是留守儿童。
通过学生家庭状况摸底调查显示:我校现有1008名学生中,特殊学生(单无亲、留守儿童,思想偏激儿童等)达421人;家庭月收入不足千元的达530人;学生父母文化程度均达到高中以上的只有31人。
家庭教育跟不上,家庭收入低。
在城区学校表现为个性的现象,在我校则为共性。
这些给我校教育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同时也给我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关键词:贴近实际生活学生
开展德育工作思路主要是:
一、贴近实际,夯实学校德育工作基础
1.加强德育领导队伍建设。
要想把德育管理工作做好,必须有一批懂德育、讲方法、敬业奉献的领导队伍。
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实行“校长负责制”,建立了年级组长、班主任,政治教师、骨干教师为主的德育工作队伍,实行主管领导、政教处、年级领导、班主任“四级管理”负责制,定期分析研究德育工作,适时布置阶段性任务,并负责检查考核。
2.培养精干的班主任队伍。
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是班级德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实施者,是实施德育工作的主力军。
班主任的认识水平和育人能力直接关系到学校德育教育的成败。
建立了班主任选拔任用、岗位培训、在岗监督、评价激励等制度,紧紧依靠班主任做好德育工作。
——在岗位培训上,坚持班主任的周例会制度。
在会议上主要解决的问题:一是每周班级工作的总结和下一周部署和要求;二是通过班主任例会,为班主任提供交流与研讨的平台(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突发性事件的处理及个案分析);三是有计划地、有针对地开展班主任理论培训工作。
我校为每一名班主任购买了《班主任工作漫谈》、《爱心与教育》、《班主任专业成长的途径》,组织班主任进行学习,开展“特殊学生”教育案例经验交流会,班主任技能大奖赛,切实提高班主任队伍管理水平和育人技巧。
3.把德育工作融合到各项工作中。
积极落实、践行“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大德育观,使各项评价体系都含有德育的丰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实德育目标,在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中真正做到以育人为本,教师在给学生提供各项服务的过程中作好表率,给学生
以积极的影响,让学生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得到教育与熏陶,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
二、贴近生活,让德育“润物细无声”
1.狠抓课堂渗透,让德育走近学生的学习生活。
各科教学充分利用学科优势,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内容,学生在课堂上既学到了知识又受到思想教育。
对课堂教学评价专门提出德育要求。
思想政治课是德育的主要载体,我们要求政治教师注意把知识的传授和德育的实践结合起来,把政治教师队伍建设和班主任的管理纳入到德育的管理中来。
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
课堂上教师要严格要求,积极引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思维品质、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要求教师课后耐心辅导不同层次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生。
教师要采取各种方法,从思想、学习、情感甚至生活上给于关心和帮助,鼓励他们树立自信心,战胜挫折和困难,努力提高自己,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2.打造德育平台,让德育走近学生的学校生活。
加强橱窗、板报、主题班会和“厚德笃学”校训石延伸解读等德育平台的建设,舍得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立运行的机构,制定相应的制度,保证这些德育阵地发挥应有的作用,使软性的德育变成有形的可控制的德育。
对班会课作出了具体规范和要求。
3.重视社会实践,让德育走近学生的社会生活。
重视寓教育于活动之中,积极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向社会,让德育走近学生的社会生活。
开展社会调查,走进社区,考察民风民俗,了解家乡建设成就,参加义务劳动,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在社会的大课堂里成长。
三、贴近学生,使他们在爱的绿阴下成长
针对我校的实际和学生的特殊性,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情感培养、责任意识、思想前途、抗挫能力的教育和心理疏导显得尤为重要。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在落实“双十”活动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家庭、家教、思想、心理及行为的实际现状,确定了以“良好习惯培养、良好情感培养、责任意识培养、理想前途的培养和抗挫能力的培养”为内容的“五培养”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我们的目标是通过“五培养”主题教育活动,让寒门子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成人成才,适应社会,改变命运,终生受益,这也正是素质教育的主旨所在。
落实养成教育的原则是:做足细节、时时、处处、人人抓养成,具体的做法:以规范化的制度管理落实养成教育,将养成教育贯穿于学校工作始终。
在文明班检查评比细则中,检查和评比的内容,涉及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从坐、立、行到生活习惯到学习习惯的养成共六个方面二十四个点,加大了两操,特别是大课间、太极扇、课前诵读、课前歌在评比中附分的权重,成立了由政教处领导和音、体教师共同组成大课间、
古典诗文诵读和课前两分钟活动工作小组。
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落实、指导、检查、验收和评比。
针对性的开展以“情感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实践教育活动。
倡议学生给父母写感恩信、做感恩事,学会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身边的人,对给予自己关怀和帮助过的人应抱有感激之心。
树孝敬父母、感恩父母的身边典型。
召开有学生家长参加的感恩教育主题班会,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进而使同学们懂得感恩,感恩于为生活而奔波、劳碌的父母,使他们学会关心、学会做人。
我校的特殊学生人数占全校学生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为帮助他们摆脱心理阴影,利用现有资源,充分发挥心理咨询教师的作用,积极地开展心理咨询工作。
针对特殊学生开展的“一师帮一生,一生带一生”的活动,架起心灵的彩桥。
“主题班会是德育的聚光灯”,适时召开“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主题班会,充分发挥主题班会“感染、教育、导行”的作用,聘请专家做“心理健康与抗挫能力培养”的专题讲座。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
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我们将立足实际,真抓实干,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造就适应社会发展所需的合格人才,使我校的德育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