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咏物言志诗思维导图

合集下载

思维导图玩转古诗词分类——按题材分

思维导图玩转古诗词分类——按题材分

思维导图玩转古诗词分类——按题材分从诗经,到唐诗宋词;从诸子百家,到唐宋八大家;从个人内涵,到国家情怀……我们一生中遇到的爱情、亲情、友情、豪情……都写在了这些古诗词里面。

希望下面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你们学好古诗词。

(如果你需要高清思维导图,可以私信我们。

)诗词分类抒情诗抒情诗以集中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生活,不去详细叙述事件过程,一般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不具体描写人物和景物,主要围绕情感的表达展开。

抒情诗的特点是侧重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具体可分为颂歌、情歌、哀歌、挽歌、牧歌等,常常表达送别、思乡、思亲等。

抒情诗常常以借景抒情的方式来表达,有的以景载情,有的触景生情,有的以景蕴情。

例如:屈原《离骚》;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杜甫《月夜》;李商隐《锦瑟》;柳永《雨霖铃》;柳永《蝶恋花》;苏轼《水调歌头》。

抒情诗叙事诗叙事诗是诗歌题材的一种。

它用诗的形式刻画人物,通过写人叙事来抒发情感。

这种体裁形式,有故事、人物等小说的内容,而且情景交融,兼有抒情诗的特点;情节完整而集中,人物性格突出而典型,有浓厚的诗意,又有简练的叙事,有层次清晰的生活场面。

例如:乐府诗《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杜甫《石壕吏》;白居易《长恨歌》;白居易《琵琶行》;白居易《卖炭翁》。

叙事诗怀古诗怀古诗亦称咏史诗,是内容、思想较沉重的一种诗歌题材,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内涵深远。

例如:李白《月夜金陵怀古》;杜牧《赤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怀古诗咏物诗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对事物的咏叹体现情感思想。

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着自己的感情。

高考诗歌鉴赏(手法)思维导图

高考诗歌鉴赏(手法)思维导图

使表现的内容更具体、更生动、更形象 使表现内容生动形象,增强感染力 突出人和事物的特征,收到形象鲜明的艺术效果 突出人和事物的某种特征,便于更好地抒情,增强感染力 形式上整齐对称,节奏分明,语言简练;内容上语意集中含蓄 节奏分明,增强气势;突出强调内容 突出语意,强调情感;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有韵律美 引入问题,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情感 表达情感含蓄,言简意丰,使语言典雅 言在此而意在彼,增加语言容量,表达含蓄、巧妙 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情感 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情感

比化作用物借间特、具作甲乙动或体有征专体人 物 物 词 无 与 紧称代名代,化生本密。陈本代抽命体联述体泛象的之系静形栩发的事态毕如爱情形特文具物事现生憎感象点笔体移于,,分突鲜精生移于 动转情物栩抒明出明炼动情物静化、、、的
对象 特作征

对象 特征
夸 张
对 偶
定 义 分
析 定 义
运用想象有目的
情感
作 用
确思重标号明志知定,语: 故的 以 气问问意加
表回达环愤起激伏或, 明确肯定、否定或猜测对象 明确肯定、否定或猜测原因
激语昂言等优情美感 引人注意,启
,自问自 发思考
答标志:疑问 更引好人地注描意写人
句、选择问 物,的启思发想思活动
情 感
作 用 情
用 典
双 关

义 分
析 定
义 分
引用古籍 中的词句 引故论标用利多志、用事用义:注名 、 一 或引释人言词同 音,标志的使:特 词形点句
作 用
情感
把具有明显差异
定 、矛盾对立的双 方放在一起,进
对 义 行对照比较

分 标志:名 析 词、动词

诗歌鉴赏答题思维导图.ppt

诗歌鉴赏答题思维导图.ppt

鉴赏表达技巧
修辞 手法
13种修辞方法 描写方法
表达 技巧
表达 方式
构思 艺术
承接、抑扬
抒情方法
卒章显志 以景结情 铺垫照应
线索 总领
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虚实结合
表现 手法
衬托对比 联想想象
表现主题的方法
用典
比喻
使表现的内容更具体、生动、形象
比拟 借代
使表现内容生动形象、增强感染力 突出人和事物的特征,收到形象鲜明的艺术效果
鉴赏语言
①分析或翻译所在语句 ②点明方法 ③写出了景物…特征, 动词 表达…情感
炼字
实词
adj
num
叠词
炼字
虚词
比拟 活用 一般
动静转换、移情 化静为动 物的特征
双关 色彩
物的特征,情感 移情
渲染气氛、描景状物、表情达意、虚实 (化实为虚、化虚为实)、递进
韵律
情感
副词 连词
情感
炼句
景 技巧
意象 描写
情感
语句表面上的意思和说 话者的真正意思相反
①加强表达强烈的揭露、
批判、讽刺和嘲弄情绪, 作
②增强幽默风趣感

标志: 无
1.明确语境和作者的真正意 图 2.明确原因——作者的情感
情感
对比
定义
分析
把具有明显差异、矛 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 在一起,进行对照比 较
突出好与坏、善与恶、美
1.明确原典内容和含意 2.明确作者或主人公与历史人物的相似点 3.明确正用(自比)或反用(否定、反讽)
情 感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 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 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 在此而意在彼

诗歌鉴赏思维导图

诗歌鉴赏思维导图

3.1.直抒胸臆 3.2.缘景明情
3.3.用 典 4.咏史抒怀
3.2.1.正用景 3.2.2.反用景 3.3.1.正用典 3.3.2.反用典
4.1.背景 4.2.典故
4.1.1.时代变迁 4.1.2.个人身世 4.2.1.正用典 4.2.2.反用典
2.1.1.1.早、暮、夜 2.1.2.1.春、秋、冬
7.语言表达 6.情感分析 5.表现手法
诗歌鉴 赏方法
1.注意题目
2.注意意象 3.体会情感 4.注意注释
1.时间 2.地点 3.人物
4.事件
1.1.季节
秋季
1.2.早晚
傍晚
2.1.羁旅途中
2.2.舟行途中
2.3.驿亭馆舍
3.1.丈夫
3.2.家人
3.3.朋友
4.1.与友送别
4.2.闲话隐逸
4.3.田园生活
7.1.1.含义 7.1.2.手法 7.1.3.意境 7.1.4.情感 7.2.1.画面 7.2.2.手法 7.2.3.情感
7.1.炼字 7.2.诗句
情感类型 表达方式
6.1.壮志难酬 6.2.物是人非 6.3.年华老去 6.4.思念故土 6.5.闺中怀人 6.6.爱国忧民 6.7.惜别送别 6.8.边关思乡 6.9.托物言志 6.10.借景抒情 6.11.咏史抒怀 6.12.以景结情 6.13.典 故 6.14.直抒胸臆
4.4.即兴抒怀
4.5.闺中怨情
4.6.别离愁苦
4.7.边塞征战
4.8.谈禅说理
4.9.悼亡游仙
2.1.时间意象 2.2.乘行方式 2.3.动物意象
2.4.植物意象
2.5.神话意象
2.1.1.晨夕意象 2.1.2.季节意象 2.2.1.舟行方式 2.2.2.马行方式 2.2.3.登高方式 2.3.1.鹧鸪意象 2.3.2.猿猱意象 2.3.3.雁行意象 2.3.4.杜鹃意象 2.3.5.燕子意象 2.3.6.鸣蝉意象 2.3.7.寒鸦意象 2.4.1.青草意象 2.4.2.杨柳意象 2.4.3.梧桐意象 2.4.4.芭蕉意象 2.4.5.菊花意象 2.4.6.梅花意象 2.4.7.黍离意象 2.5.1.青鸟意象 2.5.2.鲲鹏意象 2.5.3.王质烂柯 2.5.4.嫦娥奔月 2.5.5.巫山神女 2.5.6.杜鹃涕血

诗歌鉴赏答题思维导图课件

诗歌鉴赏答题思维导图课件
标志:①数量词②变形
突出事物的特征, 作
加强作者的某种 感情,烘托气氛,

引起读者的联想
突出点
对象特征
定义
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 意义对称的一对句子来表 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意思
形式上整齐对称节奏鲜 明,语言简练;内容上 表意集中含蓄
作 用
对偶
分析
标志:①名词②形 容词③数量词④副 词
1.意思相近互为补充 2.意思相反或相对指同一事 物的两个方面 3.事物的发展过程(因果、 假设、条件、承接、递进)



地点/区域

意象特征
描绘了①时令②地点③主要意象④意境特征的景象。 注意:问法不同,①②③④项内容也不同
学习交流PPT
4
意象
辨析
事物名词 地理名词
细节
意象
理解
文中含意 情感意义
抒情
融情于景 比喻象征
线索
结构
照应
学习交流PPT
5
景物 形象
作者塑造了①外在特征②内在特征的形象。
正面
内容
外在 特征
⑨雄奇:气势磅礴、奇特新颖、、精当、生动
⑩洗练:简约、简洁、精练、凝练、洗练
⑾沉郁:庄重沉郁顿挫
⑿幽默:诙谐风趣
学习交流PPT
1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鉴赏表达技巧
学习交流PPT
11
修辞 手法
13种修辞方法 描写方法
表达 技巧
表达 方式
抒情方法 卒章显志
构思 艺术
以景结情 铺垫照应
线索 承接、抑扬 总领
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对象 特征
排比
定义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 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

诗歌鉴赏答题思维导图.ppt1(1)分析

诗歌鉴赏答题思维导图.ppt1(1)分析

细节描写
白描
渲染烘托
1.渲染气氛,表达感情2.侧面描写,突出主体
1.五官齐放2.视角变化(远近高低俯仰里外) 2.时间变化4.色彩斑斓5.点面结合
视角变换
正面描写是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 的直接描写。侧面描写是对对象 周围的事物(包括人物)进行描 正侧 结合 写 标志:主体和主体
烘托衬托反衬 使形象更加鲜明丰满; 感情抒发更加充分; 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作 用
情感
定义 反问 分析
用疑问的形式表 达确定的意思, 以加重语气
标志: 问号
作 用
1.明确肯定、否定或猜测语气 2.明确肯定、否定或猜测对象 3.明确肯定、否定或猜测原因
情感
定义
设问
分析
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 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 故问,自问自答 标志:疑问 句、选择问
①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②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③强烈地表达情感
②工丽:华丽、绚丽、 ③直率:明快、明白如话 ④委婉:含蓄、婉约、婉转、委婉蕴藉、婉约凄切 ⑤自然:自然流畅、新鲜活泼、清新典雅、飘逸洒脱 ⑥清幽:清新 ⑦奔放:豪放、雄奇
⑧悲慨:苍凉雄健、苍凉悲壮
⑨雄奇:气势磅礴、奇特新颖、、精当、生动 ⑩洗练:简约、简洁、精练、凝练、洗练 ⑾沉郁:庄重沉郁顿挫 ⑿幽默:诙谐风趣
侧面
技巧
修辞
借代……
内容
技巧
描写 角度
动静
虚实
人 事 物 衬 托 反 衬 对对 照比 感觉……
鉴赏语言
①分析或翻译所在语句 ②点明方法 ③写出了景物…特征, 动词 表达…情感
比拟 活用 一般
动静转换、移情 化静为动
物的特征
炼字
实词 adj

诗歌鉴赏思维导图

诗歌鉴赏思维导图

安徽省五河第一中学1诗歌鉴赏知识思维导图诗歌鉴赏形象题表达技巧题语言题思想情感(观点态度)题 结构技巧抒情 描写 记叙 议论先写景后抒情 先记事后抒怀先扬后抑 卒章显志 开门见山 以景结情 伏笔铺垫 以小见大安徽省五河第一中学2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寓情于景借景抒情 触景生情景情关系抒情安徽省五河第一中学3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正面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 人物描写语言描写 人(次要人物) 物侧面描写景 描写事感官描写角度观察 写景正面描写景物细节描写安徽省五河第一中学4记叙角度(人称)记叙详略略写详写第三人称第二人称 第一人称记叙顺叙 倒叙插叙 记叙方法(顺序)补叙 平叙记叙要素安徽省五河第一中学5事例事实论据史实 论点数据 道理论据格言 名人名言 道理论据俚语公理(公式)议论事实论证 引用论证 道理论证 理论论证论证方法对比论证比喻论证论证层进式对照式 论证结构总分式并列式傲视权贵 忧国忧民钟情田园 爱贤惜才安徽省五河第一中学 6炼字型鉴赏语言风格动词 形容词副词 数量词平淡 工丽 绚丽 直率 含蓄 清新 明快 自然 清幽 雄奇 豪放 婉约 悲慨常见作家语言风格陶渊明 白居易 王昌龄 李商隐 温庭筠 李清照 辛弃疾 孟郊杜甫李白 杜牧 王维朴素自然 通俗易懂 雄健高昂 朦胧隐晦 绮丽香艳 缠绵悱恻 慷慨悲壮 峻寒沉郁顿挫 豪迈飘逸 清健俊爽 诗画一体安徽省五河第一中学7思想情感(观点态度)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送别怀人诗山水田园诗即景(事)抒怀诗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惋惜之情;类比古人,寄托伤感或哀思 借论古之得失,托古讽今,忧国忧民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 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对亲友的安慰与勉励 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态保家卫国、建立功名的壮志豪情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及厌倦官场的超脱之情憎恶黑暗,寄托恬淡静雅的隐逸之乐以恬淡之心抒写山水清幽,表达闲适淡泊、悠然自得之情对现实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寄情山水,表达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 表现了诗人向往悠闲舒适的隐居生活的情抒写政治上的失意和对世事的感慨 对现实愤慨、不满和壮志难酬及怀才不遇的惆怅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形似——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所处环境等;
2. 神似——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质。

咏物言志诗
鉴 赏内涵借助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类型 1. 描摹情态类——赞美
2. 托物言志类——志向、气节
3. 托物抒怀类
4. 以物喻人类
5. 托物言理类标志 1. 从题目上来看,或以所咏之物为诗名或以“咏某物”“题某物”“某物吟”等为题目形式。

2. 从对象上来看,咏物诗的对象是单纯的某个物。

着重对所咏之
物的特征、功能进行刻画,或者着重对所咏之物的某一内蕴、精神进行吟咏。

内容单纯咏物、托物言志(寓意)、托物喻理、托物讽世。

情感
1. 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

2. 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

3. 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

常用技巧 1. 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主要是正面描写(绘形绘色)与侧面烘托。

2. 从修辞手法看,主要是比喻、象征、拟人和对比。

3. 从抒情方法看,主要是托物言志。

咏物言志vs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托物言志、抒怀:“志”“怀”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
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