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正一派道士授箓的规定
正一派授箓的宗教文化内涵与当代授箓的规范化
正一派授箓的宗教文化内涵与当代授箓的规范化*导读:内容提要:道教正一派授箓,历史悠久,宗教文化内涵十分深厚,其所体现的,是宗教信仰的基石,宗枝繁衍之根本,教内团结统一之保内容提要:道教正一派授箓,历史悠久,宗教文化内涵十分深厚,其所体现的,是宗教信仰的基石,宗枝繁衍之根本,教内团结统一之保证,也是道教传承之手段。
自宋元三山合一以来,历代朝廷对授箓管理都十分重视和严格,尤其是明代,从洪武年间到嘉靖年间,共出了六道敕命,严禁私出符箓,凡授箓传度唯龙虎山万法宗坛方可举行,传承字辈亦以三山嫡血字辈为正宗。
进入当代,自1991年恢复对海外弟子授箓,1995年恢复对内地弟子授箓以来,基本上继承了传统规仪,每次授箓均由中国道教协会主办,龙虎山嗣汉天师府承办,所授箓牒,皆以万法宗坛为正宗,此乃道门定制,不变之规。
为了使广大正一派弟子进一步理解道教正一派授箓的意义,作用和文化内涵,使授箓程序更加规范化,笔者特撰此稿,以飨读者。
关键词:授箓、文化内涵、宗枝整合、创新*一、道教正一派授箓的文化内涵要了解授箓的文化内涵,必须先弄清以下几个问题:(一)、授箓始于何时?(二)、授箓的文化内涵是什么?(三)、授箓后又有什么要求?下面让我们来一一探讨。
一般地说,道教授箓始于汉末晋初第四代天师张盛,据《龙虎山志》记载,张盛自汉中返回龙虎山,修治祖天师元坛及丹灶故址,遂居焉。
每岁以三元日登坛传箓四方,从学者千余人,自是开科范以为常,明胡应麟《少宝山房笔丛、玉壶题览》也说:汉第一代天师张道陵为玄教宗,继张鲁三国时居汉中。
其子盛,魏封都亭侯,复还龙虎山,升坛授箓,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第四代天师张盛在龙虎山大规模地开坛授箓确也不假,但细究起来,道教授箓仍可追溯到祖天师张道陵。
道书载张道陵居鹤鸣精思炼志,作道书二十四篇其中《正一盟威妙经》、《正一科术要道法文》均在二十四篇之内。
到东汉恒帝永寿二年(公元156年)祖天师以盟威都功诸品经箓、玉册、印剑付子衡,与夫人雍氏升仙而去,年一百二十三岁,这说明早在张道陵创教之初,天师经箓已经形成并有了经箓印剑法物相授。
道教正一道
道教正一道正一道又称“正一教”、“正一派”为道教上清派、灵宝派、天师道、清微、净明等符籙派的总称,但仍以天师道为代表,习惯上,天师道也称为正一道。
宗坛江西龙虎山。
符箓三山为龙虎山、茅山、阁皂山。
与全真道同为道教的两大派。
是在天师道、龙虎宗长期发展的基础上,以龙虎宗为中心,集合各符箓道派组成的一个符箓大派。
正一教道士可以不居宫观,拥有妻室。
主要奉持《正一经》,崇拜神仙,画符念咒,驱邪降妖,祈福禳灾。
天师道,其前身为五斗米教,五斗米教为张修所创。
在张角传播太平道的同时,张修也在传播五斗米道。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张鲁杀张修,其部众和五斗米道均被张鲁所夺。
张鲁在汉中,袭张修教法,并增饰之。
来学道者,初称“鬼卒”,受本道已信,则号称“祭酒”,各领部众;领众多者为“治头大祭酒”。
不置长吏,以祭酒管理地方政务。
他还创立义舍,置义米肉于内,免费供行路人量腹取食,并宣称,取得过多,将得罪鬼神而患病。
五斗米道后来被张鲁改革而成为天师道的主干,后托其祖父张陵之名,谓五斗米道是其祖父所创,且代代相传。
由此,后世提到五斗米道、天师道、正一盟威道均以张道陵为创建人。
隋唐时期,道教兴盛,正一教也即天师道逐渐融合其它符箓各派。
宋真宗曾召见第24代正一天师张正随,赐其"先生"的称号,自此,直至南宋末第35代天师张可大,几乎代代正一天师都得到赐号。
自从张可大被宋理宗授予总管符箓各派的大权,正一派就取得了符箓派道教的统领地位。
总领三山(龙虎山、阁皂山、茅山)符籙,兼御前诸宫观教门事,位居江南各道派之首。
正一道在元代也被尊宠。
元世祖忽必烈于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召见第36代天师张宗演,请他吃饭,赐给他玉芙蓉冠,组金无缝服和银印,让他主领江南道教。
第二年又封他为"宣道灵应神和真人"。
元成宗授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籙”。
凡是道教的符籙各派统称正一道。
此后,历代正一天师都被元统治者封为真人。
道教宗派传承考略及与正一道授箓的关系
道教宗派传承考略及与正一道授箓的关系*导读:道教宗派的形成,始于宋元之间。
在此之前,方仙道、五斗米道、南北天师道虽然也有师徒传承,但尚未形成有组织,有字辈的道教宗派的形成,始于宋元之间。
在此之前,方仙道、五斗米道、南北天师道虽然也有师徒传承,但尚未形成有组织,有字辈的宗派。
那时的宗派其实类似于战国时期的学术流派。
唐宋时,由于全国性的修宗谱活动消然兴起,苏东坡、欧阳修发明了字辈传承谱系。
这一方法也为道教所吸收。
到宋、金、元时期,道教各宗枝及山、坛等逐渐形成了各自的宗派。
主要有五大教派,即:正一派、全真派、真大道派、太一道、净明道。
以上五派、全真道、真大道、太一道兴起于北方;正一道,净明道则兴盛于南方。
正一派通称符箓派,有三山符箓之称,即龙虎山正一派,又称天师道、龙虎宗。
尊张道陵为始祖,历代世袭传承;樟树阁皂山的开山始祖乃葛玄,传灵宝法箓。
称灵宝派;江苏茅山上清派尊魏华存及三茅真君,其实际的开山祖师应为陶弘景。
南昌西山净明派尊许旌阳为祖师。
据考证,该派实际形成于南宋时期,实际开山祖师应为何真公。
全真派由王重阳于金世宗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在山东宁海立全真庵,创立全真教。
全真派主张三教合一,其规戒类似佛教,不娶妻室。
这一派主要活动于中国北方。
而在此之前,有张伯端于北宋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在浙江天台山作《悟真篇》,先丹鼎之学,后发展成全真派南宗。
南宋嘉熙三年(1239年)宋理宗赐封35代天师张可大提举三山符箓,至此江南三大符箓道派统归天师统领,史称三山合一。
但其时各大道派仍各自授徒,有各自的字辈。
全真、正一两大道派又衍生出很多的小宗派,据李养正先生考北京白云观《诸真宗派总簿》,共有86个有字辈传承的宗派。
其实这86个字派都是由五大教派分化而成的,有的可能是同一道派师徒传承,但活动的区域不同的分支。
比如混元派就有两支,字辈不相同;清徽派有七支,字辈也不相同。
以张天师为始祖的正一派又派生出正乙派共九支,字辈也各不相同。
2019年内陆正一派道士参加初授箓活动培训纲要(附2018年内陆初授箓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9年内陆正一派道士参加初授箓活动培训纲要(附2018年内陆初授箓试题及参考答案)道讯法讯...为办好内陆正一派道士初授箓活动,传承正一经箓,培养道门人才,根据《关于正一派道士授箓的规定》第二条和第八条规定,制定本培训纲要:一、关于对授箓的认识(要求:能背诵名称,阐述大意。
)(一)道教正一派为什么要举行授箓活动?(二)正一道士参加授箓的目的和意义?(三)箓坛三大师和护坛六大师名称分别为何?(四)初授箓所授的经箓名称为何?二、正一派基本知识(要求:能背诵名称,阐述大意。
)(一)何为正一?正一教全称为何?正一教由何人初创于何时何地?(二)正一教有何重要支派及著名道场(举三例以上)?(三)正一教四大法坛名称为何?(四)何为万法宗坛?(五)正式成为正一道士要举行什么仪式?(六)传度活动的“三师”是指哪三位?三、本人法眷知识(要求:能背诵。
)(一)度师(本师)、师祖(师爷)道名怎么称呼?(二)本派属正一派那个支派?(三)本派辈份如何排序(派谱)?(四)本人传度三师为谁?四、道教基本礼仪(要求:会演示,能讲解)(一)拱手、稽首、长跪、一礼三拜、三皈九拜、三礼九叩;(二)上香、献供、摆供;(三)秉简(站立、长跪、叩拜、行走、拈香)五、正一弟子日常应诵基本经典(一)通达《太上感应篇》(要求:熟习经文,能讲解经义);(二)熟习《玄门日诵早晚功课经》:1.能背诵八大神咒和灵官咒、土地咒、供养咒、结斋咒等常用咒语;2.能背诵三清、玉皇、四御、雷祖、救苦、斗姆、三官、东岳、四大天师等宝诰;3.能熟诵(能熟读,会断句)《清静经》《玉皇心印妙经》《太上洞玄灵宝昇玄消灾护命妙经》《太上灵宝天尊说禳灾度厄真经》《太上洞玄灵宝十方救苦妙经》《元始天尊说昇天得道真经》《太上道君说解冤拔罪妙经》等功课经中的经文。
(三)熟诵《道德经》《度人经》《三官经》《北斗经》六、正一弟子基本戒律及饮食禁忌(要求:能背诵,会讲解,能持守)(一)三皈依;(三)太上老君说五戒;(三)五荤、四厌。
欲成道教法师,必经如下步骤
欲成道教法师,必经如下步骤正一派的道士必须要授箓,如果不授箓就不是一个法师,最多只能说算是道人而已,而在授箓后,通常会给一个职条,在授了初箓后,不但会有一个仙官品级,还会有一个靖坛,这个是按生年来的,如下:甲子通玄致真靖灵真应妙坛乙丑复性登真靖灵应通真坛丙寅通真澄化靖应妙合英坛丁卯洞真自然靖三界集神坛戊辰元一保真靖三界混真坛己巳澄心复真靖三界集真坛庚午保性宏真靖玄一守真坛辛未登真明性靖玄妙通真坛壬申混合明真靖通玄会真坛癸酉清虚自然靖玄妙应真坛甲戌致真通玄靖雷霆应化坛乙亥降真集灵靖玉堂赞化坛丙子混元至真靖飞捷报应坛丁丑虚一通真靖守玄静一坛戊寅集真洞化靖玄真通妙坛己卯与道合真靖凝神定性坛庚辰超元洞真靖英化普照坛辛巳涵虚复真靖坎离合元坛壬午自然成真靖合妙混元坛癸未元照虚真靖百神集应坛甲申清真正性靖神妙通玄坛乙酉澄性成真靖三界混元坛丙戌保真湛然靖灵一守玄坛丁亥虚白通真靖正一玄妙坛戊子自然合真靖三台保护坛庚寅湛真宏化靖飞魔演庆坛辛卯保真会一靖观静清虚坛壬辰冲虚会真靖璇玑应化坛癸巳摄真召灵靖玉堂静玄坛甲午感真集灵靖灵真应妙坛乙未制魔澄真靖灵应通真坛丙申通真会应靖应妙合英坛丁酉飞神达真靖三界集神坛戊戌存真守一靖三界混真坛己亥念性守真靖三界集真坛庚子葆真混元靖玄一守真坛辛丑韬光固真靖玄妙通真坛壬寅混然合真靖通玄会真坛癸卯与圣合真靖玄妙应真坛甲辰虚灵自真靖雷霆应化坛乙巳契真保元靖玉堂赞化坛丙午澄心皈真靖飞捷报应坛丁未无为契真靖守玄静一坛戊申真元和化靖玄真通妙坛己酉皈真安然靖凝神定性坛庚戌玉真洞灵靖英化普照坛辛亥修真知性靖坎离合元坛壬子通真洞清靖合妙混元坛癸丑真元变化靖百神集应坛甲寅体道会真靖神妙通玄坛乙卯法天成真靖三界混元坛丙辰玉神炼真靖灵一守玄坛丁巳保真洞微靖正一玄妙坛戊午纯素通真靖三台保护坛庚申太华澄真靖飞魔演庆坛辛酉太素颐真靖观静清虚坛壬戌会元合真靖璇玑应化坛癸亥通真会元靖玉堂静玄坛在授完箓后,法师会有一个职条,如×××经箓,××仙官之职;补充;担任××部门某某事为任;奏立××坛,××靖,××治,××炁。
道教授箓制度的历史与现状
道教授箓制度的历史与现状*导读:道教正一派的授箓历史悠久,箓仪繁杂,对其宗教文化内涵、作用功能等,今人或有不解。
笔者因出自天师世家,自幼便常听母亲讲述一道教正一派的授箓历史悠久,箓仪繁杂,对其宗教文化内涵、作用功能等,今人或有不解。
笔者因出自天师世家,自幼便常听母亲讲述一些道教传统,加之近30 年来一直专致于道教传承,对正一派授箓制度有一些研究和心得,故撰文以飨读者,以期抛砖引玉。
*道教正一派授箓的历史沿革一般认为,正一派授箓始于汉末晋初第四代天师张盛。
张盛自汉中返回龙虎山,修治祖天师玄坛及丹灶故址,遂家焉。
每岁以三元日登坛传箓,四方从学者千余人,自是开科范以为常。
明胡应麟在《少宝山房笔丛玉壶题览》中也说:汉第一代天师张道陵为玄教宗,继张鲁三国时居汉中。
其子盛,魏封都亭侯,复还龙虎山,升坛授箓。
若细究起来,道教授箓的由来或可追溯到祖天师张道陵及系师张鲁。
张道陵居鹤鸣山,精思炼志,作道书二十四篇,《正一盟威妙经》、《正一科术要道法文》等均在其内。
《正一法文经》有云:东汉桓帝永寿二年(156),张道陵以盟威都功诸品经箓、玉册、剑印付子衡,与夫人雍氏升仙而去,年一百二十三岁。
这说明早在张道陵创教之初,天师经箓已经形成并有经箓印剑法物相授。
系师张鲁据汉中,实行政教合一,以五斗米道教义施政理民。
鲁自号师君,徒众称鬼卒,另立都讲、祭酒,实际上是道教早期的职级分工制度。
而这种制度的确立,必然得有一套科仪章法,这便是天师道授箓传度的雏形。
南宋末,三十五代天师张可大嗣教。
嘉熙三年(1239)敕提举三山符箓兼御前诸宫观教门公事,道教正一派之三山合一由此开始。
元初,世祖忽必烈盛赞三十五代天师张可大佩箓三元,蜚声八极,命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主领江南道教,仍赐银印。
得自给牒度人为道士。
路设道录司,州设道正司,县设威仪司,皆属焉。
整个元朝入主中原89 年,历七代天师,皆赐二品银印(其中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赐金印、视一品),主管三山符箓,恩遇隆极一时。
道士受箓之后如何护持法箓
道士受箓之后如何护持法箓道教要求入道者通过内心的宗教修持,不断提高道学修养和道品阶次,以最终得太上之“道”,成为有“道”之士。
道教认为人要学道,必须先读道书,接受法箓的传授。
道教各派的法箓,成为衡量道士修道阶次的标准。
而道教法箓的传授,要按照专门的祀神仪式举行,由此形成道门内部的传度仪式。
授箓,不仅是道士修道之阶梯,正一道授箓传度法会的仪格,又形成道教斋醮仪式的一类。
道教的箓,又称法箓、道箓、经箓、戒箓、宝箓。
箓是道教的一种符书,是道士入道的凭信,也是法师行法的依据。
道教的法箓上列有神将吏兵名号,并配有相应的神符,绘有神灵仙真的图像。
道教认为箓是自然之炁结成,是元始神尊化灵应气形成的文字,由道教的神灵仙真所传授。
道教宣称受道者名登道箓,才具学习道法的资格,法箓是道士从凡入圣的阶梯,是得道成仙的必经途径。
授箓作为正一道的仪式,具有意蕴深沉的宗教意义和特殊的宗教功能。
道士对受持的法箓,需要非常珍惜地佩带保存,道教称之为“事箓”。
《正一法文太上外箓仪·事箓行戒》说:事箓之法,恒存其官,忆识位次,人数少多,文武所主,有急呼之。
文常佩身,唯欲暂脱,若兼参染,自可脱之。
秘箓净处,勿令去失,去失有罚。
依案科仪,穿坏改易,净之如法。
夫妻同道,非为淫秽,带之存之,弥不可脱,脱之为淫,更增重考。
若入余处,凶丧之间,危险鬼贼,恒佩勿脱。
神入体中,不存素上,箓符在身,存师在心,带之不舍,以坚忠信。
若有丧产及行出触秽,皆即解除,依太上秘教。
道士受度的法箓,被视为通灵的信物,受箓道士要终身佩服,才能随时得到神灵的佑护。
《正一威仪经》说:“正一死亡威仪:正一符箓,券契环剑,布囊盛之,随身入土。
”《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卷五《上清大洞真经目》说:其正一符箓及诸券契函盛,随亡师所在山谷或墓内,别作坎安置,余皆不得辄随身去。
所以者,真经宝重,灵官侍奉,尸朽之秽,宁可近之!此最至慎,违魂谪三官,殃及七世子孙,各明慎之。
关于正一派道士授箓的规定
关于正一派道士授箓的规定关于正一派道士授箓的规定(2001年12月28日中国道教协会六届二次理事会修改通过,2005年6月24日中国道教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修订)第一条为继承道教正一派授箓传统,健全正一派教制仪规,端正道风,提高道士素质,加强管理,促进道教活动正常开展,根据《宗教事务条例》和中国道教协会《章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正一派道士住持宫观、主持斋醮仪典,须经过授箓,领受法职,持奉经戒,明证道位。
第三条正一派道士受箓具备的条件:(1)皈依“道、经、师”三宝,有传统的师承法派,(2)经过省级道教团体认定并备案的正一派道士。
(3)爱国爱教,遵纪守法,信仰纯正,品行端正,身心健康,威仪整洁,持守规戒;(4)懂得道教基本知识,能依科习诵各阶经诰;(5)熟悉道教主要的科仪规范,能从事斋醮仪典活动;(6)经所在省级道教协会审核推荐。
未成立道教协会的地区,可由宫观推荐,报上级道教协会审核。
第四条正一派授箓活动,由中国道教协会组织指导,授箓宫观承办。
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举行授箓活动。
第五条宫观举行授箓活动,须征得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批准,由省级道教协会报中国道教协会核准后,报国家宗教事务部门备案。
第六条承办授箓的宫观,须具备以下条件:(1)经政府登记的道教活动场所;(2)管理组织健全,道纪严明;(3)具备举行授箓科仪法事活动的能力;(4)授箓活动所需的设施、用品;(5)颁发给受箓道士的法器和经典;(6)授箓活动必需的资费。
第七条授箓宫观提名的箓坛监度、传度、保举三大师,经中国道教协会确定后由授箓宫观礼聘。
第八条箓坛监度、传度、保举三大师应具备的条件:(1)爱国爱教,遵纪守法;(2)本人受过箓并具有相应的经箓品秩;(3)持戒精严,熟悉授箓仪轨:(4)通达典籍,能开导后学;(5)入道二十年以上。
第九条申请授箓的正一派道士,须填写中国道教协会印制的申请表,依本规定第三条审查并培训合格后,方可人坛受箓,称箓生。
正一派收徒规定
正一派收徒规定正一派收徒规定正一派是我国传统的道教派别之一,其创立者为张陵,追随太上老君教诲,弘扬道家学说。
正一派收徒制度严格,以下是该派收徒规定的主要内容。
一、道德修养正一派强调修身养性,要求收徒者品行端正,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
师父会观察收徒者的为人处世、对他人的态度和操守等,只有懂得尊重他人、诚实正直、有责任感等良好品质的人,才有资格加入正一派。
二、虔诚信仰正一派信奉太上老君,要求收徒者对道教信仰虔诚。
收徒者需要对道教经典有一定的了解,并且愿意全心全意地践行道教的教义和原则。
师父会在一段时间内对收徒者进行观察,考察其对道教信仰的坚定程度和对道教修行的热爱程度。
三、学识背景正一派重视学识修养,收徒者需要具备一定的学识背景。
对于普通人来说,师父会考察其文化水平和学习能力;对于受过高等教育或具备专业知识的人来说,师父会观察其专业能力和知识积累。
在正一派,不仅重视道家学说的传承,还重视其他学科的修习,倡导全面发展。
四、身心健康身心健康是成为正一派弟子的基本要求。
师父会对收徒者进行身体健康检查,确保其身体状况能够适应修行的需求。
此外,师父还会观察收徒者的精神状态,要求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情绪稳定。
五、服从师傅正一派注重师徒关系的建立和维护。
收徒者需要满怀敬意地服从师父的指导,遵守师父的教规,积极参与学习和修行。
师父在指导收徒者时,会注重个别指导和培养,帮助收徒者逐步成长,发展自己的才能。
六、勤奋修行收徒者需要具备勤奋修行的态度。
正一派弟子需要长时间、耐心地修炼,掌握道家学说的精髓,并不断提升自身的修为。
师父会观察收徒者在修行上的表现,看其是否具备持之以恒的毅力和自觉的修炼习惯。
正一派收徒规定以上述内容为主,以保证正一派的传承和发展。
这些规定旨在选拔合适的人才,培养有道德修养、虔诚信仰、学识广博、身心健康、服从师傅和勤奋修行的学子,传承正一派的宗教教义和文化。
同时,这些规定也为正一派弟子提供了一个和谐的学习和修行环境,帮助他们在道教的指导下,实现个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标。
道教知识-道教传度授箓的程序
道教知识-道教传度授箓的程序
依照祖制,每年三元节(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开坛授箓传度,依科修奉。
一般为期三天,主要内容有:
1、箓生报到、登记、接受考核组考核。
凡要求传度授箓的弟子,必须坚持所在地县以上宗教管理部的审核同意的有关证件,本人履历,师承及照片等资料。
2、参加由祖庭举行的一应科仪法事,拜“三大师”(传度师、监度师、保举师)。
3、领取法器、度牒。
经箓品格;:
根据《天坛玉格》规定,经箓分五级:
1、初授《太上三五都功经箓》为六品七品衔;
2、升授《正一盟威经箓》为四、五品衔;
3、加授《上清五雷经箓》为三品衔;
4、加升《上清三洞五雷经箓》为正二品衔;
5、再升《上清大洞经箓》为正一品衔,属天师职衔,一般不外授。
加授、升授规定;:
要求晋级升授者,须凭道功德行依阶加升。
都功升盟威须满三年;盟威升五雷经箓须八年;五雷升三洞五雷须十二年;若无功德不得升迁,若功德超群或对社会有特殊贡献者(指济世度人、度己利人、行善积德等方面)可破格升授。
无功无德者,妄欲升迁,反遭天遣。
什么叫“传度”?什么叫“授箓”?
什么叫“传度”?什么叫“授箓”?一、什么叫“传度”?什么叫“授箓”?“传”是传承的意思,“度”是度化的意思,凡是有道教信仰的人,首先要有师承,由师傅引进道门。
经过传度后,即取得了由凡入圣的第一级阶梯,就有了师承、道名、字辈,也就是说,终生有了信仰的依靠。
传度之后,经过若干年的修炼,积功累德,就能取得授箓的资格。
法箓是道士应持之典,也是对修道者功行修持的认定,故升授、加授均有严格的考核程序。
同时法箓又是道士行法的凭证,只有授过箓后,才能召唤箓上神兵将吏护法显灵。
未授箓者,行法不灵,吏兵远身,如强行施法,不但不灵,且自身反遭天谴。
其次,道士修持一生,超凡脱俗,一旦羽化,即可凭箓登仙,颁以仙职,免除冥府地狱之苦。
二、传度、授箓的宗教文化内涵传度和授箓是道教千余年来形成的一种传承规范,其主要意义有:(一)法天地,敬祖宗道教是从中国远古的自然崇拜和祖宗崇拜延袭发展而成的宗教。
道教的一切规仪,无不体现着法天地、敬神明、尊祖宗的教义思想。
首先,授箓必先设坛,而这个“坛”就是用来祭天的。
《说文解字》云:“封土为坛,除土曰墠”,合称“坛墠”,也就是土筑的台子。
古人“燔柴于泰坛,祭天也。
”又云:“设庙祧坛墠而祭之”,这个“庙”,就是祀奉祖先的。
坛分三级,象征三天三界;又立四柱,谓天地日月;设八门十方,为昊天诸神、斗宿星君,上五供,象征四季五行,这便是尊崇三界,朝礼万神之义。
(二)明师承,皈三宝师承法派是中国本土宗教的独创。
在民间,宗枝传承则称为“字辈”。
佛教融入中国的本土文化之后,也有师承法派。
这种师承法派,既体现了古代的宗法思想,也从一个侧面记载着宗教的传承历史。
龙虎山正一天师道的传承法派自三十代天师虚靖真人而下(一说始于明代),即以“三山滴血字派”世代相传,共四十字,即:“守道明仁德,全真复太和,至诚宣玉典,忠正演金科,冲汉通元蕴,高宏鼎大罗,三山与兴振,福海启洪波,穹隆扬妙法,寰宇证仙都。
”这种字辈相传的方法,对于巩固教派内部的统一,形成认祖归宗的意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正一派收徒规定
正一派收徒规定正一派收徒规定:普度规定,根据道教徒在世间的功绩和修行的情况分五等,从高到低依次分为“一等先天道士、二等后天道士、三等经师、四等先生、五等信士”。
他曾为政府官员和大财主做过预测,后来进入佛门。
之后南北朝时,战乱频繁,瘟疫也流行起来。
许多贫民为求生计而学道,但道士只会“存思”而无法应用。
为了培养道士,这位道士打算制定一部新的道教仪式。
这部仪式就是最早的“服气法”。
但他考虑到,道士们连续修炼,可能产生心理负担,他准备让道士们修习一种“静功”。
当然,所谓“静功”也要符合服气的原则。
道士练功时,如果感到紧张,自然会想到调息;如果调息有成效,呼吸就更顺畅。
如此良性循环,就能“人天合一”,得到精神上的愉悦。
至于道教,大家并不陌生。
道教是我国的本土宗教,由于地域性强,与中华文化的融合性高,历史影响力深远,在古代被尊称为“仙教”。
与儒教、佛教一样,它们都拥有悠久的历史,在中华文明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国很多地区都信奉道教,在民间有广泛的影响力。
而它的传承途径以及收徒方式,却与别的宗教大相径庭。
唐代后期,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在山东宁海(今牟平)创立道教组织“全真”。
与此同时,另一个道教分支“正一”也开始兴盛起来。
“正一”又叫“全真”,意思是“全体真实”。
“正一”的名字源于《老子》第十章:“正一而治”。
“正一”的含义是“守一”,即遵守一个固定的标准或规范。
“正一”的特点是“清静无为”,因此,“正一”的弟子必须保持内心的纯洁,不能贪图享乐。
但是不管怎么说,“正一”和“全真”都属于道教。
它们的共同点是追求长生不死,其目的都是为了帮助人类达到永恒的幸福。
但是两者还是有差异的。
“正一”讲究“清静无为”,而“全真”则注重“修身养性”。
“正一”认为,人的肉体是短暂的,只有通过修炼才能获得永生。
而“全真”则认为,人的灵魂是永恒的,只有通过修炼才能达到永恒的幸福。
虽然“正一”和“全真”都是道教,但是它们的收徒方式却截然不同。
道士授箓奏职之后就成神仙了吗?
道士授箓奏职之后就成神仙了吗?道教正一派自汉魏以来就有授箓的传统,自宋元开始正一派在授箓之外又形成了奏职的传统。
由于授箓和奏职均与道士代天宣化,行使神权有关,因而长期以来存有一种误解:道士授箓奏职之后就已经成神仙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尽管今天正一派将授箓和奏职融为一体,然而本质上两者分属不同的系统。
授箓系统的形成与祖天师飞升之前以盟威都功诸品经箓、玉册、剑印付子衡的做法有密切关系,但也有人认为第四代天师张盛返回龙虎山之后在每年三元日升坛授箓标志着道教授箓系统的形成。
其中的差异在于,前者是家族内部的传承,后者则面向广大道教徒。
自汉魏以来,出现了众多有着不同传承源头的道派,道教内部逐渐形成了三洞四辅体系,法箓自然随之增多。
唐代时形成了正一、高玄、洞神、洞渊、升玄、洞玄、洞真等法箓系统。
自唐代开始法箓的授受与修行的阶次相关,并逐渐形成了三五都功经箓、正一盟威经箓、上清三洞五雷经经箓、上清大洞经箓、上清三洞经箓为主体的授箓系统。
无论后世形成的授箓系统与修行阶次之间的关系如何紧密,但“箓”本身的涵义主要为:一是刊载天神官君将吏之名的“名册”;二是写有真文灵符的“符图”;三是道炁化生的符文宝箓;四是道士入道的信物和身份的象征;五是道士行持法事和度世成仙的依据(种民的凭证)。
当前正一派授箓的规定为:“初授《太上三五都功经箓》,通《早晚功课经》,诵《道德经》、《度人经》;升授《太上正一盟威经箓》,通正一诸经;加授《上清三洞五雷经箓》,通上清经;加升《上清大洞经箓》,通三洞经;晋升《上清三洞经箓》,通览藏经”。
因而,授箓除了代表某位或某些神灵授予道士神权之外,还代表着神灵对于道士修行阶次的认可。
箓阶的提升代表道士在修行之路上距离成仙的目标更近一步,但在功德圆满之前,道士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神仙。
一般认为奏职体系出现于宋代,其形成与雷法有关。
雷法为五代后兴起的道法,迥异于三洞经箓体系,本无与之对应的法箓,他们施行道法时所召役的天将亦不同于法箓上所罗列的神明。
浅谈道教正一派的传度与授箓
浅谈道教正一派的传度与授箓(图为壬辰年西山万寿宫传度现场摄影:蓬莱外史)在我们玄门中,想要成为一位能与“神灵”沟通的正一道士必须要经过传度与授箓两种道教仪式方可达到。
其中,通过传度仪式将成为正式的玄门弟子(道士),而通过授箓仪式将成为可在法坛上与“神灵”沟通的玄门弟子。
传度传度谓教门师尊向弟子传授度世之道法。
道教重视师承关系,接受师承时,必须立誓守戒,不二法门,亦礼拜三师(度师、保举师,监度师),然后才得传度世之法。
《道藏》有《太上传度仪》一卷。
出家指道士的修行方式。
道教中出家有两种、—为出恩爱之家,另一为出诸有之家。
出恩爱之家指上离父母之亲,下辞祖宗之嗣,弃世俗荣华富、儿女私情,去询请玄业,参习道教经典教义、法术武功。
出诸有之有家指道士入道门之后,勤行修炼,免离三涂,离三界爱,登人九清(贾善翔《太上出家传度仪》)。
出家在在道教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人出家。
九祖沾恩,出家议式十分严格。
道徒在出家授度仪式上首先礼拜三师,听讲出家因缘,告别父母、礼拜君王、礼拜自家先祖,拜别亲知友朋,然后由度师脱去俗衣、穿着道履、道裙、道服、道冠,手执道简,传授初真戒条,表示万式成为道门弟子,从此称谓“十戒弟子’、或“智慧十戒弟子”.“太上初真弟子”,号“白简道士”。
道土每授一种经戒、都要准备表示坚守诺言的信物,用朱笔书写姓名、年、月日等,授度完毕,将其一分为二,法师与弟子各持—半,作为道士出家的凭证,也作为师徒之间的信物。
师徒反目,道士还俗,法师将半份信物还给道徒,师徒关系解除。
隋唐之际,道派不同、授经不同,授戒的品位不同信物的多寡和种类也不同,除信物外,还要立定授戒盟文,盟文写在所受戒条之后,内容包括:受戒弟子姓名。
出生年、月、日,籍贯受戒法师姓名,道观名称等。
通常,传度仪式在道观的大殿内举行:第一步,受传度的修道者沐浴清洁身体,并依照传度礼仪身着崭新的道袍,跪在大殿神像前。
其次,高功法师上表,念咒掐决,在受传度者头顶书金光符与护身符。
《天坛玉格》授箓品级
《天坛玉格》授箓品级《天坛玉格》授箓品级初授「太上三五都功经箓」(此六、七品衔头)2升授「正一盟威经箓」(此四、五品衔头)3加授「上清五雷经箓」(此三品衔头)4加升「上清三洞五雷经箓」(此正二品衔头)5再升「上清大洞经箓」(此正一品衔头,属天师真人职衔,一般不外授)龍虎山張天師法派授籙,按《天壇玉格》,授予籙生法名,神職,并頒發職牒,符籙,法印,天蓬尺,玉笈,拷鬼棒,令牌,令旗等法器憑証。
《天壇玉格》是明清正一道,舉行授籙的科儀經典,有多種版本傳世,其中以五十三代天師,張洪任撰序,光緒二十八年(1902 年) ,朱鶴卿籙寫本內容較全面。
按《天壇玉格》籙生初授品位:九品授,太上三五都功職籙八品授,太上北極伏魔神咒秘籙七品授,太上盟威秘籙六品授,太上洞淵秘籙五品授,高上神霄寶籙四品授,上清三洞五雷籙三品授,上清大洞寶籙二品授,上清玄真寶籙一品授,上清洞真寶籙上清天壇僊品玉格正太極宮選進士五雷院左判官並同幹雷霆都司事從太極宮選進士五雷院右判官並同幹雷霆都司事正太極典者左領兵執法真宰主雷霆都司事從太極典者右領兵執法真宰主同幹雷霆都司事正太極左宮掌仙官上清司命簽書雷霆都司事從太極右宮掌仙官上清司籙簽書雷霆都司事正太極左宮領籍仙官掌雷霆上令事從太極右宮領法仙官掌雷霆上令事正太極左宮洞明上宰伏魔使知雷霆諸司府院事從太極右宮洞陽上宰拷較使知雷霆諸司府院事正太極宮左侍仙卿五雷大使並領雷霆諸司府院事從太極宮右侍仙卿五雷副使同領雷霆諸司府院事正太極真一仙卿神霄玉樞遊奕使判南北諸司府院事從太極真一仙卿神霄玉樞副奕使判南北諸司府院事正太極神霄玉樞通訪使同判南北雷霆諸司府院事從太極神霄玉樞通真使同判南北雷霆諸司府院事正從同太極右仙翁九天金闕侍中神霄玉樞採訪使並判神霄玉府雷霆諸司事。
授录的基本知识
授录的基本知识本帖最后由张德生于 2015-5-4 11:37 编辑所谓箓,又称道箓、法,是一种记载神吏神将名箓的文书。
按道教中的正一派的观点,道士只有在获得了箓之后,才能名登天曹,才能有道位神职,也才具有了差遣一定数量护身神兵的权力,因而才能斩妖除邪、拔度生灵、救济困厄。
未受箓受职,就无权遣神役鬼。
从法术这个意义上说,所谓的授箓,更像是一个给被授予者(道教内称为箓生)确认在神、仙界的职务颁发通行神界的职务证书的过程。
而从道教组织本身而言,授予某人道箓,意味着正式接纳他为本派弟子;被授予某一箓,则表示该人已经正式皈依道门,也标志着他在道派中处于什么地位。
授箓时实际上与授符联系在一起,所以泛称为授符箓。
道士授箓后,颁发给职券牒文,以证其所得之法职,名所录之神界,以通达神灵。
这种牒文,简称为“职牒”。
在此过程中,需要给天庭“上表”(“上奏表文”的简称),即将写有被授箓着基本情况、授予何种箓的文书(通常体现为普通人难以辨识的符箓的形式)一裁两半,一半贴在职牒上交给授箓人,一半在焚烧之(即“上表”)。
自此,在神界则已通过“表文”进行了备案,因此具有通行两界的效力。
授箓的条件:按照中国道教协会《关于正一派道士授箓的规定》,正一派道士,授箓具备的条件为:(1)皈依“道、经、师”三宝,有传统的师承法派,(2)经过省级道教团体认定并备案的正一派道士。
(3)爱国爱教,遵纪守法,信仰纯正,品行端正,身心健康,威仪整洁,持守规戒;(4)懂得道教基本知识,能依科习诵各阶经诰;(5)熟悉道教主要的科仪规范,能从事斋醮仪典活动;(6)经所在省级道教协会审核推荐。
未成立道教协会的地区,可由宫观推荐,报上级道教协会审核。
现在授禄十分困难。
道教没有师承可以修行吗?又该如何授箓?
道教没有师承可以修行吗?又该如何授箓?对于道门,大家可以说熟悉而又陌生,熟悉是因为道教是我们国家土生土长的宗教,有太多太多名人名士。
陌生是因为道门给人的感觉总是神神秘秘的,不是说你头一剃就可以入门,道士可不剃头,也不搞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那一套。
也至于很多人对道教不了解,但是又对道门比较感兴趣,那么问题来了,道教没有师承究竟可不可以自己修行呢?很多人以为道门修行就要出家,那是不对的,全真派是儒释道结合,确实需要出家,然而全真派是宋朝才诞生的。
可是道教自张道陵开教以来已经传承了将近两千年啊,也就是说除了全真以外其他门派是不出家的。
什么天师,灵宝,上清茅山,清微,净明等等,都是居家修行为主,这些门派属于正一,也就是正一盟。
说到修行,很多人就觉得要上山,找个没人的地方苦思冥想,过的很清贫,成天苦哈哈的,相当于苦修。
可是道门什么时候说清修是这个意思了?道门说的清修是清静,(也就是道家说的清静无为)而不是清贫,更不是苦修。
古时候上清派太多世族门阀以及官员,苦修,清贫,对不起,你走错门了……然而他们的成就很差吗?不见得吧……之所以大家有清修等于苦修清贫这样的错觉,那是号称融合了儒释道的全真派的功劳,不是说不对,而是说苦修只是一种方法。
道法三千,心存善念,无论何种方式修行,都是殊途同归,一样可以成就大道。
上马杀敌,下马修道,那也是道……回到主题,没有师承可以修道吗?可以!但是涉及到一个问题,传承问题,道门很注重传承,当年茅山派祖师还好号称得到葛洪的《神仙传》呢!在一个就是授箓,什么是箓?很多小说把符和箓联系在一起,指符文,那是乱说的。
符文就是符,而箓是指道士的籍贯之类的信息,还有品级,相当于在天庭挂了职,这个箓就是你在天庭的信息。
自己修道没有问题,关键就在于授箓这件事情上,你没有师承谁给你授箓呢?没有授箓道门是不承认你是一个道士的,这是铁的定律。
没有箓的道士还是道士吗?当然,你可以说不在意这些,那么修行这事似乎就和道门不沾边啊,哪怕你学的是道门术法。
授箓之三皈九戒十二愿、持箓护箓
授箓之三皈九戒十二愿、持箓护箓三皈九戒有哪些内容?道教戒律有很多,三皈九戒是最为基础最为重要的内容。
“三皈”即皈依道宝、经宝、师宝,初起心入道者即受此三皈戒。
“九戒”称九天帝君亲口宣说为:第一戒者,克勤,忠于君王;第二戒者,敬让,孝养父母;第三戒者,不杀,慈救众生;第四戒者,不淫,正身处物;第五戒者,不盗,推义损已;第六戒者,不嗔,凶怒凌人;第七戒者,不诈,谄贼害善;第八戒者,不骄,傲忽至真;第九戒,不二,奉戒专一。
授箓仪式上,众箓生在掌仪道长带领下发“十二愿”是哪十二愿?一愿乾坤明素;二愿气象清圆;三愿主躬康泰;四愿民族和睦;五愿天垂甘露;六愿地发祥烟;七愿四时顺序;八愿万物生全;九愿家多孝悌;十愿国富才贤;十一愿生箓受福;十二愿正教兴行。
箓生授箓时应遵守哪些箓坛规戒?箓生在受箓期间,首先要沐浴斋戒、不食荤腥、禁烟酒、远女色、洁净身心、保持对神灵祖师的虔诚;其次要做到道装整洁,举止文明、不喧哗;坛场内不能相互嘻戏;一切行动听从掌仪道长指挥,按时参加集体活动,严格遵守作息时间。
如有违犯,轻则跪香忏悔,重则给予警告,情节严重者,经授箓领导小组研究,可处以延期授箓或取消箓生资格。
箓生授箓后应如何持箓、护箓?箓生受箓后,经文箓牒将伴随一生。
因此,持箓、护箓是非常重要的事。
首先,经文要进行抄写,并需“精校分明,慎勿漏误。
各治二通,一通常镇,柏函盛之,架以局案,置高座近前。
亦可别台封之,不可妄开”(见《道藏·传授经戒仪注诀》)。
经文可以抄写用以学习,符宜凝神依仪书画作用,以济世救人,但箓牒不可复制(包括职牒、法箓)。
如复制法箓则是“伪箓”,将受到严惩。
当代的法箓职牒由中国道教协会监制,天师府“万法宗坛”颁发。
道士做道场时,应持有佩箓护身,或将正箓供奉在香案之上,才能召遣有灵。
“受箓弟子他日行道功成,飞升时必须通知同门,前来举行缴箓科仪,并建坛申诰天地水三界,不得以凡俗仪式处理,才能吻合自然。
”(见63代天师《传度奏职授箓法则》)转发分享功德无量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转发者及众读者···小编提示⊙部分图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中国道教协会
中国道教协会道教正一派的授箓历史悠久,箓仪繁杂,对其宗教文化内涵、作用功能等,今人或有不解。
笔者因出自天师世家,自幼便常听母亲讲述一些道教传统,加之近30 年来一直专致于道教传承,对正一派授箓制度有一些研究和心得,故撰文以飨读者,以期抛砖引玉。
道教正一派授箓的历史沿革一般认为,正一派授箓始于汉末晋初第四代天师张盛。
张盛自汉中返回龙虎山,“修治祖天师玄坛及丹灶故址,遂家焉。
每岁以三元日登坛传箓,四方从学者千余人,自是开科范以为常”。
明胡应麟在《少宝山房笔丛·玉壶题览》中也说:“汉第一代天师张道陵为玄教宗,继张鲁三国时居汉中。
其子盛,魏封都亭侯,复还龙虎山,升坛授箓。
”若细究起来,道教授箓的由来或可追溯到祖天师张道陵及系师张鲁。
张道陵居鹤鸣山,“精思炼志,作道书二十四篇”,《正一盟威妙经》、《正一科术要道法文》等均在其内。
《正一法文经》有云:东汉桓帝永寿二年(156),张道陵“以盟威都功诸品经箓、玉册、剑印付子衡,与夫人雍氏升仙而去,年一百二十三岁”。
这说明早在张道陵创教之初,天师经箓已经形成并有经箓印剑法物相授。
系师张鲁据汉中,实行政教合一,以五斗米道教义施政理民。
鲁自号“师君”,徒众称“鬼卒”,另立“都讲”、“祭酒”,实际上是道教早期的职级分工制度。
而这种制度的确立,必然得有一套科仪章法,这便是天师道授箓传度的雏形。
南宋末,三十五代天师张可大嗣教。
嘉熙三年(1239)“敕提举三山符箓兼御前诸宫观教门公事”,道教正一派之“三山合一”由此开始。
元初,世祖忽必烈盛赞三十五代天师张可大“佩箓三元,蜚声八极”,命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主领江南道教,仍赐银印。
得自给牒度人为道士。
路设道录司,州设道正司,县设威仪司,皆属焉”。
整个元朝入主中原89 年,历七代天师,皆赐二品银印(其中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赐金印、视一品),主管三山符箓,恩遇隆极一时。
明初,太祖朱元璋加赐四十二代天师张正常“永掌天下道教事”,敕命礼部与道教拟定科仪格式,颁行天下遵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道教界规章制度——关于正一派道士授箓的规定
关于正一派道士授箓的规定
( 2001年12月28日中国道教协会六届二次理事会修改通过,2005年6月24日中国道教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修订)
第一条为继承道教正一派授箓传统,健全正一派教制仪规,端正道风,提高道士素质,加强管理,促进道教活动正常开展,根据《宗教事务条例》和中国道教协会《章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正一派道士住持宫观、主持斋醮仪典,须经过授箓,领受法职,持奉经戒,明证道位。
第三条正一派道士受箓具备的条件:
(1)皈依“道、经、师”三宝,有传统的师承法派;
(2)经过省级道教团体认定并备案的正一派道士;
(3)爱国爱教,遵纪守法,信仰纯正,品行端正,身心健康,威仪整洁,持守规戒;
(4)懂得道教基本知识,能依科习诵各阶经诰;
(5)熟悉道教主要的科仪规范,能从事斋醮仪典活动;
(6)经所在省级道教协会审核推荐。
未成立道教协会的地区,可由宫观推荐,报上级道教协会审核。
第四条正一派授箓活动,由中国道教协会组织指导,授箓宫观承办。
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举行授箓活动。
第五条宫观举行授箓活动,须征得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批准,由省级道教协会报中国道教协会核准后,报国家宗教事务部门备案。
第六条承办授箓的宫观,须具备以下条件:
(1)经政府登记的道教活动场所;
(2)管理组织健全,道纪严明;
(3)具备举行授箓科仪法事活动的能力;
(4)授箓活动所需的设施、用品;
(5)颁发给受箓道士的法器和经典;
(6)授箓活动必需的资费。
第七条授箓宫观提名的箓坛监度、传度、保举三大师,经中国道教协会确定后由授箓宫观礼聘。
第八条箓坛监度、传度、保举三大师应具备的条件:
(1)爱国爱教,遵纪守法;
(2)本人受过箓并具有相应的经箓品秩;
(3)持戒精严,熟悉授箓仪轨:
(4)通达典籍,能开导后学;
(5)入道二十年以上。
第九条申请授箓的正一派道士,须填写中国道教协会印制的申请表,依本规定第三条审查并培训合格后,方可人坛受箓,称箓生。
第十条经箓品秩为:初授《太上三五都功经箓》,通《早晚功课经》,诵《老子道德经》、《度人经》;升授《太上正一盟威经箓》,通正一诸经;加授《上清三洞五雷经箓》,通上
清经;加升《上清三洞经箓》,通三洞经;晋升《上清大洞经箓》,通览藏经。
箓生的法职道位依《天坛玉格》给凭。
第十一条初授三年后可申请升授;升授八年后可申请加授;加授十二年后可申请加升;
晋级经箓品秩的箓生,应通习相应品阶的经书,并按本规定第三条的要求,通过箓坛大师集体考察复核,凭道德功行方可晋级;
凡升授、加授、加升、晋升经箓品秩的箓生,由省级道教协会提名的破格晋级经箓品秩的箓生,须经中国道教协会审核同意并报请国家宗教事务部门备案。
第十二条箓牒是正一派道士经过授箓传度的凭据,由中国道教协会制作,授箓坛颁发。
第十三条授箓人数每次在200人以内,时间为三至五天。
第十四条箓生应向承办授箓宫观交纳相应的资费。
资费标准由中国道教协会核定。
第十五条箓生放弃道教信仰或违规犯戒.经省级道教协会核准,由当地道教协会收缴箓牒,并报中国道教协会备案。
第十六条违反本规定,未经批准擅自举行授箓活动、印发箓牒的道教组织和宫观,其授箓活动及所发箓牒均无效,并追究道教组织和宫观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第十七条本规定由中国道教协会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