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利和义务(一)-教学教案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4课《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案教学设计(3课时)

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4课《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案教学设计(3课时)
(3)你认为文明养狗应注意什么?
作业设计
课后资料收集与整理
板书设计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公民的基本权利
宪法保障权利 公民享有权利
宪法落实权利 公民正确行使权利
教学反思
一分钟安全教育
1.上下楼梯不要拥挤、礼让慢行。
2.在教室内不互相追逐疯打。
池南学校(六 )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教案
检查时间:执教时间:年月日
2.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都有哪些呢?具体包括:①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②保守国家秘密;③爱护公共财物,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等等。
学生活动 2:
1. 阅读教材第35页情境活动园:
(1)思考:图片中的情境分别与公民的哪项义务相对应?
三、案例分析:某市冯某将自己空置的出租屋内圈养了许多流浪狗,晚上狗叫声一夜到亮,吵得四邻不安;众狗楼梯道内随地大小便,气味令人窒息;还差点儿咬伤邻居小孩。邻居多次要求冯某文明养狗,可冯某说:“养流浪狗,我是在做好事,这是我的自由,你无权干涉!”分析:
(1)冯某有养狗的权利吗?
(2)冯某不文明养狗侵犯了邻居和其他居民的哪些权利?
1.搜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具体做法的事例。
2.我国支持和参与国际人权事业的实例。
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 境 导 入 ,生 成 问 题
教师活动 1:
1.课件出示图片《发展义务教育》《提供营养午餐》《开办农家书屋》《开展再就业培训》。
2.小结:从以上图片和实例中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我国人民的生存与发展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人民生活得越来越幸福,越来越有尊严。
随堂作业设计:
一、填空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公民权利的( )。

4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4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六班级上册其次单元《我们是公民》第4课《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1课时
情景中习得新知。

师:孟家琪、梁思源、沈一诺三个同学正在谈天,听一听他们的谈天内容,同学可以按暂停键,跟小组同学合作,查找宪法其次章的规定,看看涉及到了公民的哪项基本权利?并将序号写在空格中。

生6(孟家琪):我和妈妈都好久没有和爸爸一起吃饭了。

他每天上班早出晚归的,妈妈说他们公司要求员工每天工作12小时,没有节假日,也没有加班费。

我们一家已经好久没有一起去公园玩了。

生7(梁思源):别提了,我姐姐这两天也很不快活,她想参与县财政局公务员聘请考试,可是看到聘请条件之一是“仅限男性”。

我姐姐连报名的机会都没有了。

生8(沈一诺):你们都聊的不快活的事,我来
象进行分
第2课时
第3课时
哪项人权(课本40页)
(受教育权、文化权利、知青权、健康权利、少数民族权利、人权教育)
然后再说一说我们身边的人权爱护事例。

评价任务二:请说分别是哪项人权(每答对一个,得一颗星)
评价内容评价星级
进展义务教育
开办农家书屋
供应养分餐
开展俄国免费就业培训。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公民基本权利》教案(1)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公民基本权利》教案(1)

《公民基本权利》教案【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教材第二单元第三课的第一框,本单元逻辑架构十分明显,先讲权利后讲义务,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概念。

本框内容详细介绍了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及涵义,以及行使公民基本权利的个人价值与社会意义。

本框内容教学安排一课时,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知晓权利的内容,理解其内涵及其价值,增强权利意识。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对自己所享受的权利略知一二,但权利意识模糊,对于自己究竟享有什么权利知之甚少,法治观念及公民意识淡薄。

另外,由于中学生是弱势群体,有可能面对侵权受到伤害,而不知道如何去保护自己。

因此,对他们进行权利教育,使之明确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就是一件非常必要的事情。

【课程标准】课程依据标准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权利与义务”。

具体的课程内容标准是“了解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懂得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知道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任何非法侵害他人人身权利的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小云一家的权利”“选举人大代表”等案例,结合教材,知道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宪法赋予的,及公民的基本权利的内容和涵义。

2、阅读教材,结合案例探究,理解公民基本权利的个人价值与社会意义。

3、列举自己享有的基本权利,养成和增强权利意识,感受宪法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及涵义。

难点:理解公民的住宅权和财产权的内容与含义,能够准确指出宪法中的住宅权和财产权的内涵与其他法律中的区别。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问题导入人人有权,其国必兴;人人无权,其国必废;此量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古今不易,遐迩无殊。

——清·何启·胡礼垣师:哪位同学可以来讲一下这句话的涵义?生:每个人都有自己应有的权利,不会遭到欺压,国必兴旺;人民没有权利,遭受压迫和苦难,必起反抗,国家必乱;这准侧就像日升月落,江河奔流大地,从古之近不变,(远近一样)世界各地都如此。

《公民基本义务》参考教案

《公民基本义务》参考教案

《公民基本义务》参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宪法中关于公民基本义务的规定。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敬师长、团结同学、遵守法律的良好品质。

3. 提高学生履行公民义务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公民基本义务的概念与意义。

2. 我国宪法中关于公民基本义务的规定。

3. 公民履行基本义务的方式与途径。

三、教学重点1. 公民基本义务的概念与意义。

2. 我国宪法中关于公民基本义务的规定。

四、教学难点1. 公民基本义务的具体履行方式。

2.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公民基本义务。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公民基本义务的概念、意义和宪法规定。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公民履行基本义务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会践行。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履行公民基本义务,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教案示例:第一课时:公民基本义务的概念与意义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公民是什么意思吗?2. 讲解:公民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根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公民基本义务的概念与意义。

2. 提问:公民基本义务是什么?它有什么重要性?三、课堂讲解1. 讲解公民基本义务的概念:公民基本义务是指公民在国家法律规定范围内,对国家、社会和他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2. 讲解公民基本义务的意义:公民基本义务是维护国家社会稳定、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是公民享有权利的基础。

四、课堂练习1. 让学生结合教材实例,理解公民基本义务的具体内容。

2. 提问:你能举例说明公民基本义务的重要性吗?五、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公民基本义务的概念与意义。

2. 强调公民履行基本义务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1.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如何履行公民基本义务。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六、教学内容1. 公民基本义务的具体内容。

2. 公民基本义务的履行方式。

七、教学重点1. 公民基本义务的具体内容。

国家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利和义务(一)

国家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利和义务(一)

国家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利和义务(一)导读:本文国家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利和义务(一),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国家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利公民要自觉履行受教育义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我国教育法是保障公民享有受教育权的一项重要法律。

能够分析自己周围有关教育和学习的有些事,判断哪些是符合教育法律的,哪些是违反教育法律的,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

能力目标通过具体的事例、数据等说明国家如何保障公民受教育的权利;通过联系学生实际,让学生进行自查、互查,检测每个人履行义务的情况,增强其履行义务的自觉性。

思想觉悟目标结合受教育既是公民权利又是公民义务,初步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增强自己的义务观念。

联系自己受教育义务的具体内容,制订自己的学习小规划。

教学重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应承担的最基本的义务。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我国为什么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法对我国普及义务教育有何作用?(设计此问题的目的:复习上节课的知识,同时引出新内容。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目前只能普及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即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就教育自身发展而言,中小学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对于提高我国的民族素质,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义务教育法为我国普及义务教育提供了法律保障:一方面确认并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另一方面又明确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在实施义务教育中的责任,要求其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它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义务教育的实施。

导入新课材料一:教育部于2001年4月初就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作出规定,对报名参加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考生条件进一步放宽,其内容主要是:取消“未婚,年龄一般不超过25周岁”的限制,报考普通高校年龄、婚否不限;应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不再限报高等职业学校,而且可在毕业当年参加普通高考,报考普通高校本科。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2.运用实例,以身说法,化难知识浅显化,浅显明白。
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先生活动
设计意图
1、故事导入
2、公民、权利和义务的概念
2、权利的范畴
3、义务的范畴
4、知识拓展
5、知识梳理
7、巩固升华
师:《闻鸡起舞》《中流击楫》
师:祖逖、刘琨的勇敢行为让我们敬佩不已。 同学们,你们曾经年满十周岁了,绝对一二年级的小弟弟、小妹妹,你们长大了,长高了,也更加懂事了。你们有本人的道德要求,让“学法、知法、遵法、用法” 成为你们的习气,由于法律就是不管做甚么事情都必须恪守的行为规范。
教学目标
1、经过学习,让先生初步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2、普及相关的法律知识。3、进步先生法律认识,初步建立运用法律保护本身权益的认识。4.热爱本人国家的法律。(情感目标)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
难点:明确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构建法治认识
教学策略:
1.多媒体的运用,醒目,有条理,易于先生掌握。
课件出示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指名读。
6、知识梳理
本节课我们学习到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知道了小先生也是公民,也具有和成年人一样的法律赋予的权利,就是在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中都有明确的规定。触及保护我们少年儿童的法律还有很多很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等等,我们会在今后的学习中慢慢接触,希望法律改变你们的生活。
7、巩固升华
最初送给同学们几首关于法律的小儿歌(课件出示)指名读。
8、质疑
同学们还有甚么不明白的地方吗?先生质疑——交流——疑问解惑(师)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统编版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1课时)教学设计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统编版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1课时)教学设计

六上道德与法治《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及其重要性。

(2)学生能够列举并解释几项常见的公民基本权利。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分析公民权利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引导学生学会用逻辑思考来辨别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和维护意识。

(2)培养学生作为国家公民,对国家法律的敬畏感和遵守意识。

二、教学重点1.公民基本权利的定义及内涵。

2.常见的公民基本权利案例分析与讨论。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2.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含公民基本权利的定义、案例等。

2.相关法律条文或宪法摘录。

3.讨论素材或案例分析资料。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播放一段关于公民权利的视频,引发学生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吗?为什么我们要了解这些权利?师生对话老师(播放视频后):大家看完这段视频,有什么感受或者想法吗?学生A:我觉得视频里提到的公民权利很重要,它们保护了我们每个人的权益。

老师:很好,A同学捕捉到了关键点。

那么,谁能告诉我,你们认为什么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呢?学生B:我觉得公民的基本权利就是我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还有受教育的权利。

老师:B同学回答得很不错,提到了言论自由和受教育权。

这些都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

那么,为什么我们要了解这些权利呢?学生C:了解这些权利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不受侵犯。

老师:C同学说得很对。

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不仅能帮助我们保护自己的权益,还能让我们在参与社会生活时更加有责任感和使命感。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深入学习一下公民的基本权利。

(二)讲授新课(15分钟)1. 公民基本权利的定义及重要性(1)解释公民基本权利的含义。

道德与法治教案高中三年级公民权利与义务教案

道德与法治教案高中三年级公民权利与义务教案

教案:道德与法治-公民权利与义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与了解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概念、内容和要求,理解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情境分析、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权益,努力维护社会公正和公序良俗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概念和内涵。

2.理解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Step 1:引入情境(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或事件,激发学生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思考。

例如,最近地出现的一起车祸事件,当事人明明闯红灯,但却指责其他司机不守交规,问题是:公民应该享有哪些权利?同时又应该承担哪些义务?Step 2:概念解释(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然后简要解释公民权利与义务的概念和内涵。

公民权利是指公民在法律和道德框架下所享有的自由和利益,包括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知识权利等。

公民义务是指公民在法律和道德框架下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包括遵守宪法和法律、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维护社会秩序等。

Step 3:概念剖析(15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例如,公民权利与义务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公民应该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也应该履行相应的义务;公民义务的履行可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也可以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Step 4:案例分析(20分钟)教师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从实际出发思考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例如,市规定每个公民应该定期参加志愿者活动,学生们可以讨论这一规定的合理性和实施方法,以及自己愿意参与哪些志愿者活动。

Step 5:小结归纳(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澄清学生关于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疑惑。

同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理解和看法。

四、教学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思考、讨论和表达情况,评价学生对公民权利与义务概念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公民权利与义务关系的理解程度。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案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案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宪法中关于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

2. 培养学生尊重和保障他人权利的意识,提高法治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概念及意义。

2. 我国宪法中关于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

3. 公民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原则。

三、教学重点1. 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概念及意义。

2. 我国宪法中关于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具体规定。

四、教学难点1. 公民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原则。

2. 如何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概念、意义及宪法规定。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教学内容:介绍公民的基本权利七、教学内容:介绍公民的基本义务八、教学内容: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九、教学内容:正确行使公民权利的方法和途径十、教学内容:履行公民义务的重要性和方法十一、教学内容: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实践应用十二、教学内容: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十三、教学内容: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十四、教学内容:总结与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十五、教学内容:布置作业,拓展学生思维六、教学内容:介绍公民的基本权利1. 生存权和发展权2. 政治权利和自由3. 宗教信仰自由4. 人身自由5. 社会经济权利七、教学内容:介绍公民的基本义务1. 遵守宪法和法律2.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3. 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4. 劳动和受教育的义务5. 依法纳税的义务八、教学内容: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1. 权利与义务的相互依存2. 权利与义务的平衡3. 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4. 权利与义务的冲突与解决九、教学内容:正确行使公民权利的方法和途径1. 了解自己的权利2. 合法行使权利,不侵犯他人权益3. 遵循程序,合法维权4. 学会求助和投诉十、教学内容:履行公民义务的重要性和方法1. 认识履行义务的重要性2. 遵守法律法规,履行法定义务3.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服务社会十一、教学内容: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实践应用十二、教学内容: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十三、教学内容: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十四、教学内容:总结与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十五、教学内容:布置作业,拓展学生思维十一、教学内容: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实践应用1. 结合生活实例,探讨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实际运用。

4.1 公民基本义务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4.1 公民基本义务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4.1 公民基本义务教学目标:1.知道我国公民享有那些基本义务,懂得履行这些义务的意义。

2.体会基本义务的重要性,了解公民义务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3.树立正确的义务观,正确对待公民义务,增强履行义务的能力。

教学重点:维护国家利益。

教学难点:遵守宪法和法律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作为公民,我们依法享有权利,也应该依法履行义务。

如果义务观念淡薄,对他人、社会与国家缺乏担当,不履行自己的法定义务,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那么,你知道公民必须履行哪些基本义务吗?板书题目:公民基本义务(二)出示学习目标1.知道我国公民享有那些基本义务,懂得履行这些义务的意义。

2. 体会基本义务的重要性,了解公民义务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3.树立正确的义务观,正确对待公民义务,增强履行义务的能力。

(三)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教师板书知识框架。

1.遵守宪法和法律的原因及具体表现?2.怎样做到遵守宪法法律?3.维护国家利益包括哪些内容?4.怎样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读)5.为什么要自觉履行依法服兵役的义务?(读)6.为什么欠缴和偷、逃、欠税要受法律处罚?请同学们结合自探提示独立思考,找出相关信息。

并在书上做圈点批注,不确定的问题留待合探时解决。

(四)讲解新知。

1.遵守宪法和法律的原因及具体表现?(1)原因:我国宪法和法律是全国各族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是公民对国家和社会应尽的职责。

(2)表现: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2.怎样做到遵守宪法法律?①自觉做到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共同营造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

②自觉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程序规定,同时,以法律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依法办事。

3.维护国家利益包括哪些内容?①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②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4.怎样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读)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自觉维护国家领土的完整和主权的统一,维护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一课时)-精品教案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一课时)-精品教案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公民的基本权利,知道宪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2.知道公民有哪些常见的基本权利,知道我国法律是如何规定公民基本权利的。

3.知道权利是有界限的,不滥用自己的权利,树立正确的权利意识,能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二、教学重点
知道权利是有界限的,不滥用自己的权利,树立正确的权利意识,能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三、教学过程
①沈一诺的爷爷今年80岁,他领取了当地政府发放的高龄津贴。

②梁思源的姐姐大学毕业求职时,看到县财政局公务员招聘条件之一是“仅限男性”。

③孟家琪的爸爸就职的公司要求员工每天工作12小时,没有节假日,也不发加班费。

2.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分享答案。

3.给出答案:②③①
活动三:连一连(6分钟)
1.展示课件并提问:我国制定了很多法律,具体落实宪法中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请你用连线的方式把对应的内容连起来。

2.给出答案:
3.展示课件并讲解:
新中国成立之前,虽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提出了保障国民权利,但是当时内忧外患,公民的权利无法得到保障。

1954年颁布的宪法的第三章第八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

1982年颁布的宪法全面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国家切实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

四、课堂小结(2分钟)
五、拓展空间
小小故事集
权利在身边
课后请你们寻找身边体现宪法所赋予的基本权利的小故事,并跟家人分享。

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教学设计

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教学设计

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教学设计Education is not only a citizen's right but also a citizen's compulsory teaching design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教学设计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政治教育是指有目的地形成人们一定的政治观点、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学校德育的组成部分。

其性质由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受教育方针、目的制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方向性。

本教案根据政治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受教育权的基本含义、我国公民享有的受教育权的基本内容、我国宪法关于公民受教育权利和义务的规定。

知道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能力目标通过对一些数字和图片的分析,理解什么是受教育权;通过对比是否受教育对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所造成的不同结果,理解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并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

思想觉悟目标通过讲述国家对青少年寄予殷切期望,努力保障其受教育权,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爱国思想。

通过对教育作用的分析,为学生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打下基础,并由此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意识。

结合受教育既是公民权利又是公民义务,初步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增强自己的义务观念。

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导入新课在讲新课前,先请同学们阅读第十一课题、框题和目题,对所学内容有一个粗浅的了解,认识其知识框架。

(阅读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在黑板右上角列出本课的知识总体框架结构。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一个框题:一、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板书)讲授新课自从老一辈革命家时年93岁的帅孟奇大姐,率先捐款,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为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而实施的希望工程已经历了十个年头。

【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一课时教案-2019人教版部编道法

【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一课时教案-2019人教版部编道法

附材料:我国宪法第二章的内容讲的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整个条款从三十三条到五十六条。

具体详细内容如下:第三十三条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第三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第三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第三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第三十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第三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第三十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

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第四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

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第四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案:公民权利和义务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案:公民权利和义务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案:公民权利和义务公民权利和义务导语: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自立自强的重要环节。

在这门课程中,公民权利和义务是一个关键的主题。

本文将从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定义、具体内容以及培养学生履行公民义务的重要性等方面,来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关于公民权利和义务的教学策略。

一、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定义公民权利是指公民基于法律所享有的权利。

公民权利包含了一系列与个人、政治、财产、社会等方面有关的权益。

例如,公民享有人身自由、言论自由、选举权等政治权利,同时也享有财产保护、受教育权利等社会经济权益。

公民权利的存在旨在保障个体的自由和尊严。

公民义务是指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需要履行的社会责任。

公民义务包括了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等不同层面的义务。

例如,个人应尊重他人的权利、遵守法律;家庭应关心他人、关爱弱势群体;社会应参与公益活动,共同构建和谐社会;国家应履行投票选举的义务,维护国家安全等。

二、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具体内容1. 公民权利的具体内容1.1 人身自由权利: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自由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同时也享有人身安全和自由的保护。

1.2 政治权利:公民享有参与国家政治活动的权利,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3 社会权益:公民享有受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基本社会福利的权益。

1.4 财产权利:公民享有私人财产的使用权和获取利益的权利。

2. 公民义务的具体内容2.1 尊重他人权利:公民应尊重他人的人身自由权利和尊严,不侵犯他人权益。

2.2 遵守法律:公民应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进行违法活动。

2.3 关心他人:家庭成员应关心他人,尤其是年幼、老年、残疾等弱势群体。

2.4 参与社会活动:公民应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2.5 履行国家义务:公民应积极参与选举活动,关注国家事务,为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安全做出贡献。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1. 建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故事、案例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并树立正确的公民价值观念,使其理解公民权利和义务的重要性。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案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案
2023-12-25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公民的基本权利 和义务教案
汇报人:可编辑
目录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 • 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 • 教学方法
目录
• 教学过程 • 评价与反馈 • 作业布置 • 教师自我反思
0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公民的基本权利 和义务的概念。
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 和义务的重要性。
作业完成情况
观察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 ,是否能够认真完成相关 练习题。
学习效果检测
通过测试或考试评估学生 对公民基本权NKS
感谢观看
验、考试等。
分析
对学生的作品、表现和 成果进行分析,找出学 生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总结
总结学生的整体学习状 况,为后续教学提供参
考。
应用
将分析结果应用到教学 中,调整教学方法和策
略,提高教学质量。
08
作业布置
巩固所学
0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 知识。
02
阅读相关资料,加深对公民基本 权利和义务的理解。
实践应用
结合生活实例,分析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在实际中的应用。 完成一个公民权利和义务相关的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
拓展提升
收集关于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新闻或案例,进行深入分 析和讨论。
撰写一篇关于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小论文,提高自己的 思辨能力。
反馈与改进
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和总结,找出自 己的不足之处。
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01
02
03
讲授法
评估讲授法的运用是否有 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公民 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讨论法
观察讨论法的运用是否有 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促 进课堂互动。

4.3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4.3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拓展学习:学生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反思总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知识点和技能。
6.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性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社会和谐、国家发展的基础,是实现公平、正义的关键。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能够促进公民的积极参与和社会的进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通过学习,学生了解了人权的基本概念,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法律制度,以及公民在不同领域享有的人权。学生认识到尊重和保障人权对于社会和谐、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提高了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教师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课题,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设计预习问题:教师围绕“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课题,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教师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知识点。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优秀教案(完整版)1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优秀教案(完整版)1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优秀教案(完整版)1本课的主题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学生将研究中国公民应承担的基本义务,以及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课程的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公民基本义务的含义和内容,知道任何公民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也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

宪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描述。

学生将了解公民基本义务的含义和内容,知道权利和义务一致的理念,知道义务包括积极作为和消极不作为。

通过视频辨析、情境表演、辩论等形式,学生将了解公民应尽的基本义务,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开阔,了解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培养学生依法履行义务的意识。

学生将感受公民义务的重要性,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增强社会责任感,增强国家观念和法律意识。

在研究者特征分析中,需要说明研究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研究准备(研究起点),以及学生的研究风格。

教师可以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方式进行研究者特征分析。

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是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和活动策略来引导学生了解公民基本义务的含义和内容,知道权利和义务一致的理念,知道义务包括积极作为和消极不作为。

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包括视频辨析、情境表演、辩论等,以培养学生依法履行义务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国家观念。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宪法有关规定。

学生需要了解公民应该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一致性。

权利和义务相互依存,相互统一,他们是一致的。

在P38活动园情景中,小朋友享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从___爸爸的成长经历中,学生可以反映出他享有哪些基本权利,应该履行哪些基本义务。

学生需要思考一个开放的问题情境,引发思想碰撞,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

这有助于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学科思维的发展,从而加深了对权利和义务一致性的了解。

八年级政治 第十一课 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教案

八年级政治 第十一课 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教案

第十一课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基本观点和知识结构本课地位上册教材侧重于国家与法律的关系讲述法律的作用,由此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下册教材侧重于公民与法律的关系讲述有关的法律知识,以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而公民与法律的关系,即法律所规定的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因此,下册教材主要围绕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来安排教学内容。

在公民的诸多权利与义务中,受教育,既是公民的重要的、基本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一项重要的、基本的义务。

从体系上看,本课是教材不可或缺的内容。

初二学生正处于接受义务教育时期,这一课的内容与学生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最接近,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关系最密切。

通过本课教学,能让学生增强在受教育方面的权利观念,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能增强学生自觉履行受教育义务的观念,努力搞好现在的学习,甚至自觉地履行终身受教育的义务,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所以,本课既是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重要方面,又是帮助学生面对受教育的实际,提高自己立志学好科学文化知识、自觉履行受教育义务的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

知识结构本课由引言和三框内容所组成。

引言简单介绍了本课与前两课的联系,强调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提示本课将讲述我国法律关于保护公民的受教育权、要求公民履行受教育义务等内容,点出学习本课所要达到的提高学生维护自身受教育权的能力及自觉履行受教育义务等教育教学目标。

第一框“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主要讲述受教育权的含义,,我国公民受教育权的内容,如何理解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以及我国宪法对公民受教育权利与义务的规定。

这一框具有全课铺垫的作用。

第二框“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主要阐述义务教育的含义、特征,我国义务教育法关于保障公民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有关规定。

这一框着重讲义务教育法的内容。

第三框“国家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利,公民要自觉履行受教育义务”,主要讲述两方面内容:其一,国家采取各种措施保障公民享有的受教育权,包括法律保障、物质保障、师资保障:其二,讲学生应当如何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案(精)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案(精)
六年级学生的特点
六年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思维逐渐成熟, 对社会现象和问题开始有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因此,通过本 课程的学习,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作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为未来的社会生活做好准备。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目标
掌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了解国家宪法和相关 法律法规。
能力目标
活动准备
通过模拟法庭辩论的形式,让学生更加深 入地了解法律知识和辩论技巧,提高学生 的法律素养和思辨能力。
选取一个与六年级学生生活相关的法律案 例,准备相关证据和资料,制定辩论规则 和流程。
活动过程
活动反思
将学生分为原告和被告两组,分别进行陈 述、质证、辩论等环节,最终由评委团进 行评分和总结。
在活动结束后,引导学生对本次模拟法庭 辩论进行总结和反思,提出改进意见和建 议,以便更好地完善活动设计和实施。
05
法治观念培养与道德引领
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
法治观念的重要性
法治是现代社会治理的基本方式,树立法治观念有助于维护社会 秩序和公平正义。
尊重法律权威的表现
遵守法律法规,不违法乱纪;尊重司法机关的裁决,自觉履行法定 义务。
培养法治观念的途径
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参与法治实践活动,如模拟法庭、 法律讲座等。
03
推荐学生阅读一些与本课程相关的法律案例,了解法律在实际
生活中的应用和作用。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涉及权利
政治权利,包括选举权、被选 举权、言论自由、结社自由等 。
案例分析
通过案例讲解,让学生了解政 治权利的含义和重要性,以及 如何正确行使和监督政治权利 的行使。
教学活动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 于政治权利的看法和体验,并 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我国教育法是保障公民享有受教育权的一项重要法律。

能够分析自己周围有关教育和学习的有些事,判断哪些是符合教育法律的,哪些是违反教育法律的,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

能力目标通过具体的事例、数据等说明国家如何保障公民受教育的权利;通过联系学生实际,让学生进行自查、互查,检测每个人履行义务的情况,增强其履行义务的自觉性。

思想觉悟目标结合受教育既是公民权利又是公民义务,初步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增强自己的义务观念。

联系自己受教育义务的具体内容,制订自己的学习小规划。

教学重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应承担的最基本的义务。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我国为什么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法对我国普及义务教育有何作用?(设计此问题的目的:复习上节课的知识,同时引出新内容。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目前只能普及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即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就教育自身发展而言,中小学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对于提高我国的民族素质,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义务教育法为我国普及义务教育提供了法律保障:一方面确认并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另一方面又明确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在实施义务教育中的责任,要求其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它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义务教育的实施。

导入新课材料一:教育部于2001年4月初就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作出规定,对报名参加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考生条件进一步放宽,其内容主要是:取消“未婚,年龄一般不超过25周岁”的限制,报考普通高校年龄、婚否不限;应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不再限报高等职业学校,而且可在毕业当年参加普通高考,报考普通高校本科。

材料二:为了使每一位进入大学的学生都能正常完成学业,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如困难补助、助学贷款政策、奖学金政策、勤工俭学政策等。

这些政策给许多家庭困难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看完这组材料,同学们有何感想?(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在今天,国家采取各种措施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利,作为公民,我们更应该自觉地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那么,具体来说,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利呢?我们每个公民应当如何自觉地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呢?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三、国家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利人民要自觉履行受教育义务(板书)讲授新课1.国家采取各种措施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板书)请同学们看投影一:材料一:据有关部门调查,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流动人口,已由群体性民工潮转向家庭型流动。

由此带来的流动儿童、少年,其数量规模呈上升态势,流动人口中儿童、少年就学总是成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中的主要问题。

教育部、公安部于1998年3月颁发《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明确要求各地要以在全日制公办中小学借读为主,同时举办专门招收流动儿童、少年就读的民办学校来保障流动儿童、少年的就学;还规定,无论哪种办学形式,均不得以营利为目的,要按照有关规定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不得高收费。

材料二:今年6月至8月间,我国长江、嫩江、松花江等地区发生特大洪涝灾害。

8月初,教育部发出《关于切实做好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入学工作的通知》,要求各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灾区经济困难学生的入学问题。

要求各地灾区把抗灾复学、确保9月1日按时开学,作为当前教育系统救灾中的头等大事抓紧抓好。

抓紧整修水毁校舍,确保师生生命安全。

要求做好学生工作,对经济困难的学生,实行减免、缓缴学杂费。

对"三无户"(无钱、无粮、无劳力)和"倒房户"特困生,免收学费、杂费、班费。

对因受灾父母双方一方死亡的学生,逐个落实帮扶。

对所有受灾学生,降低收费标准,缩小收费范围,严格控制代收费,以保证学生的复学。

提问: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概括并板书。

)(1)法律保障是公民享有受教育权的可靠保障(板书)请同学们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看教材。

其目的:第一了解我国教育法律体系的构成。

第二,明确教育法在我国教育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作用。

第三,明确我国教育法为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做出的规定。

(学生回答,教师概括。

)同学们回答的比较准确。

通过以上几个问题,我们认识到,我国加快教育法制建设,已初步形成教育法律体系,逐步走上依法治教的轨道;教育法是我国教育的基本法,是制定教育单行法律,行政法规、规章的依据,对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提供了法律根据。

接下来,请同学们思考假如你的一个同学被家长逼迫退学,你应该怎么帮他?假如你在校门口遭到搜身、抢劫、殴打,你应该怎么办?(学生讨论,发表看法,教师归纳。

)依据教育法律法规,依靠国家强制力,制裁拒绝履行法定义务的妨害教育的违法行为,依据刑法打击破坏教育的犯罪行为,能够有力地维护公民的受教育权。

为了保障公民切实享有受教育权,国家还为公民享有受教育权提供了物质保障:请看投影二:1996年我国财政教育经费支出为1671.7亿元,比上年的1411.52亿元增长18.43%;1997年财政教育经费为1863亿元,以上年又增长11.44%,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左右;如果今后三年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按目前的幅度增长,到2000年预计可达到10多万亿元,届时若财政教育经费支出按4%计算,总额应达到4000亿元左右。

以海南省海口市为例,海南建省十年来,海口市始终坚持"一保教育,二保菜篮子"的财政支出方略,全市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年均增长高达42.7%,远远高于经济增长和财政支出增长水平;全市按人口平均教育经费高达400元,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八五"期间,市财政用于中小学基本建设的经费达4.77亿元,占全市财政性基建投入的30%。

建省以来,海口市新建教育职工住房面积达17.2平方米,占现有教职工住房面积的69.58%。

目前,全市教职工家庭人均居住面积达11平方米,住房成套率为75%,置身于教师新村,没有不为这么好的环境动情的。

10年前的海口,许多学校还办在庙宇里,教育状况明显地落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而今,新建、扩建和改建的上百所幼儿园、中小学面貌焕然一新。

宽敞的教室,整洁的校园,音乐室、美术室、电脑房、语音室、健身房、手工制作室、物理化学实验室、生物标本室、图书馆、运动场,一应俱全。

海口的教师,在全国聘选。

据说选一应十,真正落实了优中选优,教师这一行成为人们羡慕的行当,争相报名。

短短几年间,全市中小学专任教师的合格率,小学、初中、高中分别达到97%、94%、70%,分别比建省前提高16、33、19个百分点。

投资的效应是,一大批中青年科研型的教学骨干迅速成长,全市范围的教育质量大面积的提高。

全年全市应届高中毕业会考合格率达到91.9%,为高等学校输送的人才有了较大数量的增加;校际间的差距明显缩小,一批薄弱学校的教学质量跨入全市选进行列。

原来落后的新海中学教学质量进入全市前三名,曾列全市50名之外的坡博实验学校,双科及格率也跃入先进行列。

学生整体素质、文明程度的提高,新组建的海口市教育局童声合唱团,荣获"全国优秀童声合唱团"的称号;海口旅游职业学校参加全国第二届职业中学美容美发大赛获两项优秀奖;二十七小学少年摄影艺术团的几十个小同学,参加两次全国性摄影比赛,就拿回23个金、银、铜及优秀奖。

提问: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从国家到地方都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增加教育投入我国财政教育经费支出从1995年至2000年逐年递增。

海口市近年来财政教育经费支出的增长也远远高于经济增长和财政支出增长水平,在此基础上,海口市改善了教师的居住条件、办学条件,使教师的素质、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这说明物质保障是公民享有受教育权的物质基础。

(2)物质保障是公民享有受教育权的物质基础(板书)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法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发展教育的根本大计。

师资保障是公民享有受教育权的重要条件。

这是国家为公民享有受教育权提供的第三大保障。

(3)师资保障是公民享有受教育权的重要条件(板书)目前,我国师资状况如何呢?请同学们看书第41页的有关数据。

我国大力发展师范教育,培养、培训了大批师资。

据统计,目前我国各类教职工总数已达1450万人。

国家尊师重教,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大力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使教师成为最受人尊敬的职业。

这在前面海口教育发展的例子中已有所体现。

下面我们再以江西省萍乡市为例,说明师资保障的重要性,请看投影三:萍乡市大力加强了教师队伍的建设,一方面大力开展师德教育和"三讲两学"活动,提高了广大教师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教书育人水平。

另一方面从切实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出发,努力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督促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解决教师住房、职称、民师选招等实际困难和问题。

正是由于在萍乡市营造出了这样一种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助教为乐、师以从教为荣的良好氛围,该市教育工作连年上台阶,"两基"工作多项指标居全省前列,小学入学率达99.9%,小学毕业生全部免试升入初中,小学辍学率为0.24%,青壮年非文盲率位居全省第一。

综上所述,为了保障我国公民切实享有教育权,国家采取了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等一系列措施,保障我国公民的受教育权,特别是为公民享有受教育权提供了法律保障、物质保障和师资保障,那么作为公民尤其是青少年,我们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