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生物测定一至三章
第八章 农药生物测定与田间药效试验
药膜法 浸虫法 点滴法
Potter喷雾塔
2. 胃毒作用 饲喂法:单叶饲喂法、毒饵饲喂法和叶片夹毒法
饲喂叶片法
饲喂毒饵法
3. 熏蒸作用 气态的形态通过昆虫的呼吸系统起到毒杀作用。 4. 内吸作用
第十章农药生物测定与田间药效试验生物活体或者离体组织细胞以及细胞中的活性物质一概述第一节农药的生物测定化合物实验设计生物统计效应效应死亡率抑制率什么是生物测定生物测定的意义?可为新农药的研制与开发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分析生物活性研究先导化合物定量构效关系?为待开发化合物的商品化评价提供依据?分析试验结果得出结论指导科学用药生物测定的应用活性筛选的常规测定农药残留的微量生物分析抗性毒力测定药害毒性测定二生物测定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1
去胚乳小麦幼苗法、萝卜子叶法
(三)生理指标的测定方法 单细胞藻类法
七、试验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试验完成后,最终反映为实验数据,必须 通过科学的统计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第二节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
一、概述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是在室内毒力测定的基础上,在完
全开放的自然条件下,检验某种农药防治有害生物的实际 效果,评价其是否具有推广应用价值的主要环节。 田间药效试验包括小区试验、大区试验和大面积示范 试验。试验结果用“药效”表示。
田间调查各种取样方法示意图
1.五点式(面积)2.棋盘式 3.单对角线式 4.五点式(长度) 5.分行式 6.双对角线式 7.“Z”字形 8.平行线式
调查、记录与效果计算
药效调查:药前调查虫口基数,药后根据 试验方案调查虫口数或受害率。 药效计算机数据的统计分析。
(整理)农药生物测定实验指导.
(整理)农药⽣物测定实验指导.农药⽣物测定实验指导(⾃编试⽤1.0)主编:姜兴印副主编:赵春青张卫光制药⼯程专业⽤⼭东农业⼤学植物保护学院2008年9⽉棉铃⾍⼈⼯饲料制备⼀、实验⽬的学习棉铃⾍⼈⼯饲料制备技术和⽅法。
本⽅法还适合⽟⽶螟等⼈⼯饲料的制备。
⼆、实验⽤品和仪器设备仪器设备:天平、⾼压灭菌器、罐头瓶、电饭锅、筛⼦(40⽬)、量筒、搪瓷盘、温度计实验物品:⼩麦粉、⽟⽶粉、黄⾖粉、啤酒酵母粉、琼脂、棉叶、V C、棉油、苯甲酸钠、⼭梨酸钾、兽⽤链霉素、⽔等三、实验⽅法1. 配⽅:2. ⼩麦粉、⽟⽶粉、黄⾖粉、酵母粉和棉叶装⼊罐头瓶中,⾼压灭菌40min.(120℃)3. ⽔+琼脂煮开冷却⾄70℃,加⼊Vc、防腐剂、棉油混匀,再加⼊混合好的其他成分,充分混匀。
4. 倒⼊搪瓷盘,加盖冷却后放⼊冰箱中备⽤。
四、质量检查饲料冷却后观察颜⾊和固化成型情况。
五、实验报告农药⽣物测定药剂配制⼀、实验⽬的学习⽣物测定药剂配制的实验操作技术和⽅法。
⼆、实验⽤品和仪器设备电⼦天平、计算器、烧杯、移液管、吸⽿球、记号笔、容量瓶、量筒等。
实验原药:93%顺式氯氰菊酯,95%吡⾍啉实验制剂:50%多菌灵WP,2.5%功夫EC(w/w),33%施⽥补EC(w/v)三、实验⽅法1. 原药母液的配制与稀释(1)⽤丙酮配制2%顺式氯氰菊酯母液50mL,然后稀释成200mg/L 50mL 丙酮液。
(2)⽤丙酮配制1%吡⾍啉母液50mL,然后稀释成125mg/L 50mL丙酮液(3)将顺式氯氰菊酯和吡⾍啉按照5:2的⽐例混合,配制1.5%混剂50mL 丙酮液。
2. 制剂的稀释(1)50%多菌灵WP,稀释成200mg/L 100mL的⽔溶液(烧杯)。
(2)2.5%功夫EC,稀释成1000mg/L 100mL的⽔溶液(烧杯)。
(3)33%施⽥补EC,稀释成150mg/L 100mL的⽔溶液(烧杯)。
四、结果计算和处理将以上每⼀种母液配制和稀释需要原药和制剂的量计算,并详细描述配制和稀释过程。
农药生物活性测定实验指导(精)
农药生物活性测定实验指导游红编实验一供试目标昆虫的饲养——棉铃虫的饲养一、实验目的:1、明确标准目标昆虫饲养在生物测定中的意义;2、了解常见目标昆虫的饲养条件及方法;3、学习棉铃虫的饲养方法。
二、实验原理:杀虫剂生物测定必须使用大量、群体整齐、健康程度一致,龄期一致的标准目标昆虫,才能保证对杀虫剂毒力的反应准确。
因此,进行杀虫剂生物测定必须采用人工饲养标准目标昆虫,以保证供试昆虫的充分供应,这是农药毒力试验工作中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饲养目标昆虫的种类,除采用农作物害虫外,仓库害虫、卫生害虫及其他繁殖力强,便于饲养的昆虫也可采用,通过饲养条件的控制,促使供试目标昆虫尽量达到生理状况一致,以减少试验中的误差。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属鳞翅目夜蛾科。
食性杂,可长年饲养。
但因幼虫在三龄期以后有相互残杀习性,故必须单头饲养。
对该虫可采用天然植物饲料,如棉蕾铃、青豌豆、新鲜玉米和辣椒等。
若连续大量饲养,须用人工饲养。
三、主要仪器及试材:1、试虫:棉铃虫;2、饲养用具:养虫室,培养皿(15cm),培养皿(5cm),养虫缸,纱布等。
3、饲料:(1)、饲料组成:熟大豆粉(g)20.0 玉米粉(g)30.0大麦粉(g)30.0 抗坏血酸(g) 1.0干酵母(g)8.0 琼脂(g) 3.5苯甲酸钠(g)0.8 棉油(ml) 0.536%醋酸(ml) 6.0 10%甲醛(ml) 1.0水(ml) 200(2)、配制方法:取总水量30%的水,加入玉米粉等成分搅拌;另取70%的水,以溶解琼脂,冷却至70℃时与上述成分混合搅拌;饲料均匀倒入培养皿(15cm)内,厚度1.0——1.5cm,冷却后备用。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饲养条件:养虫室温度保持26——28℃,相对湿度60%——70%,12小时光照。
2、饲养方法:(1)、在培养皿(16cm)放入约0.3——0.5mm厚的饲料若干块,将附有卵块的纱布放入皿内,用黑布将皿口封住,布上压玻璃板,缸下部对着光源,孵化的幼虫可很快到饲料上取食。
本科生农药生物测定
药剂:一般要求纯度在95%以上,至少是含量较高原药、原粉
作为毒力测定用的杀虫药剂最好是化学纯的化合物, 不是制剂,不是工业制品,不是加有其他辅助剂的成品, 因为任何杂质的存在都会影响到毒性,增效或减效 溶剂 不同溶剂对昆虫表皮的穿透率不同,单位时间内渗入虫体 内的虫量也不同,在体内的代谢速率也不同,最后到达 靶标部位的药量也不同,测得结果就有明显差异。因此, 配制药液的溶剂一致,一般以丙酮为宜。
是在分类上和使用价值上有一定意义。 3. 群体的生活力和抗药力要稳定和均匀一致。
筛选新农药时,应选择抗药力和生活力较强、自然死亡率低的 试虫群体,才不致影响筛选结果。测定农药残留量时,最好选用 敏感的群体,才容易得出试验结果。
4.选用合适的虫期、龄期、年龄的试虫群体或混合群体供作测试对 象。
选用原则是试虫群体间的虫期比例、虫龄、年龄用虫体大小比 较接近一致,虫龄不宜过大或过小,新羽化的或年龄过大的试虫 群体不宜采用。
一、标准目标昆虫概念 被普遍采用的,具有一定代表性和经济
意义以及抗药力稳定均匀的农药杀虫毒力 和毒效指示试虫群体。
二、标准目标昆虫的要求
1.易饲养,繁殖力强。 不互相残杀,不受季节和寄主限制,能保证周年充分供应。
2.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经济意义。 如代表重要农业害虫的目、科或不同的取食特性和敏感性,或
三、饲养中的环境条件
1、温度:最适温度是20-25℃ 温度过低,昆虫死亡;温度过高,对很多成虫的繁殖力有不利的
影响,对饲养质量也受到影响。 虫架上装日光灯时,不要使饲养容器靠近日光灯,否则会使温度
杀虫剂室内生物测定
19
三、供试昆虫的处理
5、结果检查 需要数清活动力强试虫时,可把活虫烘死后 再数。 对红蜘蛛等可采用下列方法: 局部高温法。放与60W的灯罩下烘,使活虫 爬走。
20
毒力测定的仪器 1. 喷粉器
1) 喷粉箱:喷粉箱(是一套四个 1×1×1英尺见方的木箱,除了最上 一层的顶部有盖,最下一层的底部有 底,其他均只有四周的框壁、因此叠 放起来,彼此相通,也就是由上层下 降的粉粒可以一直沉到下面。在每一 层的上部放一块细铜纱,将粉剂放在 第一层铜纱上,用刷笔刷过,细的粉 粒即由此通过而下降。在底层中可以 用一转盘,将要处理的东西放在转盘 上,由于转盘的转动,可见使粉粒沉 降的分亦更为均匀。
14
三、供试昆虫的处理
室内毒力测定原则上用室内种群 对野外采集的种群,尽量选用一致的个 体。(并在室内饲养1-2代)
15
三、供试昆虫的处理
1、一般移取法 对棉铃虫等大个体昆虫,可用镊子 对蚜虫、红蜘蛛等,可用毛笔,注意刺吸式口 器的口针。
16
三、供试昆虫的处理
2、趋光法 家蝇、果蝇等都有趋光性。
6
二、影响杀虫剂毒力测定的因素
2-2、昆虫的性别与生殖状态 性别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成虫期,在毒力测 定中,对多数昆虫,一般都规定只用一 个性别。 雌虫往往耐药性更强。 雌虫产卵后,对杀虫剂变得敏感些。这可 能与体重、脂肪含量和代谢能力有关。
7
二、影响杀虫剂毒力测定的因素
2-3、昆虫的生理因素 越冬虫:耐药性较高 体内脂肪含量影响敏感性 新陈代谢率越高,呼吸率越高,对杀虫剂 的敏感性越大。
喷雾筒下的底盘稍大于喷雾喷雾筒下的底盘稍大于喷雾筒底盘内放入目标昆虫筒底盘内放入目标昆虫如活动性较强的昆虫可制作如活动性较强的昆虫可制作小纱笼盛装然后在卵形喷小纱笼盛装然后在卵形喷头内放入定量药液喷雾处头内放入定量药液喷雾处理沉降一定时间后取出经理沉降一定时间后取出经一定时间检查死亡情况计一定时间检查死亡情况计算死亡率
《农药生物测定》课程教学大纲
农药生物测定》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差不多信息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农药生物测定英文名称:Bioassay of Pesticide课程类不:专业选修课学时:30学分:1.5适用对象:植物爱护考核方式:考试(期末考试占70%、试验占20%、平常占10%)先修课程:《植物化学爱护》、《农业昆虫学》、《农业病理学》、《杂草学》、《田间试验和统计方法》、《一般化学》、《有机化学》、《仪器分析》等。
二、课程简介农药生物测定是度量农药对动植物群体、个体、活体组织或细胞产生效应大小的生物测定技术,是制药工程专业重要的必修课之一。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学习本课程的要紧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并把握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及杀线虫剂的室内生物测定和大田药效试验的差不多理论和差不多技能。
把握各类农药生物测定结果的评判和统计分析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把握杀虫剂的室内毒力测定原理、触杀毒力、胃毒毒力、内吸毒力、熏蒸毒力、拒食活性等生物活性测定的方法;把握杀菌剂室内孢子萌发法,含毒介质培养法及盆栽试验等的测定方法;把握除草剂生物测定原理及种子发育、植株生长量、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方法;把握大田药效试验的设计原理和统计分析方法。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目的与要求教学内容1.要紧内容:论述农药生物测定的概念、进展历史、农药生物测定的内容及地位。
2.差不多概念和知识点:3.咨询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正确明白得生物测定、农药生物测定的定义,了解农药生物测定的进展历史,把握农药生物测定研究内容,领会农药生物测定的地位和作用。
(三)课后练习查阅资料,了解农药生物测定的现状及要紧技术。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采纳课堂教学与课堂讨论的形式开展教学。
第二章杀虫剂的生物测定(一)目的与要求:1.正确明白得和熟练把握杀虫剂(包括特异性昆虫抑制剂)差不多理念和概念和具体方法;2.把握农药室内生物测定的评判和统计分析方法;3.熟悉标准目标昆虫的饲养。
农药生物测定一至三章..
农药生物测定绪论一、农药生物测定的含义•广义的生物测定为:来自物理、化学、生理或心理的刺激,对生物整体(living organism)和活体组织(tissue)产生效力大小的度量(如:机械刺激、电刺激、各种射线的照射等)。
•即:生物测定是研究作用物、靶标生物和反应强度三者关系的一项专门技术。
•狭义的生物测定为:以生物的整体或离体的组织、细胞,对某些化合物的反应,作为评价这些化合物生物活性的量度,运用特定的实验设计,以生物统计为工具,测定供试对象在一定条件下效应,即为生物测定。
农药生物测定:运用特定的试验设计,利用生物整体或离体的组织、细胞对农药(或某些化合物)的反应并以生物统计为工具,分析供试对象在一定条件下的效应,来度量某种农药的生物活性。
二、农药生物测定的简史第一时期: 19世纪末~1920至1923年间•事件:法国学者埃利希(R. C. Ehrlich)研究出测定白喉抗毒素含量的标准方法–特点:都是用单个动物体作直接的效力测定,将待测的药剂与标准药剂相比较来估计其相对药效。
–缺点:由于生物个体从受药到中毒死亡需要一个过程,因而以生物中毒死亡为反应标准测出的致死剂量总比实际反应所需剂量大。
第二时期:20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事件:–1937年欧文(J.O.Irvin)首先提出了系统的生物测定方法报告;–1947年芬尼(D.J.Finney)出版了系统的生物测定统计方法;–1950年芬尼及古德温(L.G.Goodwin)出版《生物测定标准化》一书;–1957年布斯维纳(J.R.Busvine)出版《杀虫剂生物测定评述》;–1959年张宗炳在其《昆虫毒理学》一书中,以专章对杀虫剂生物测定及统计分析作了系统的论述;–1963年张泽薄等出版《杀虫剂及杀菌剂的生物测定》;•特点:研究出以生物群体为反应基础的生物测定方法,提高了测定的准确度。
第三时期:20世纪70年代至今•特点:因具有各种特殊生理活性的化合物不断出现,生测方法也在发展。
农药生物测定
《农药生物测定》复习重点农药生物测定的简史第一时期:19世纪末~ 1920至1923年间:研究出测定白喉抗毒素含量的标准方法.特点:都是用单个动物体作直接的效力测定,将待测的药剂与标准药剂相比较来估计其相对药效。
第二时期:20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1937年欧文首先提出了系统的生物测定方法报告;1947年芬尼出版了系统的生物测定统计方法;1950年芬尼及古德温出版《生物测定标准化》一书;1957年布斯维纳()出版《杀虫剂生物测定评述》;1959年张宗炳在其《昆虫毒理学》一书中,以专章对杀虫剂生物测定及统计分析作了系统的论述;1963年张泽溥等出版《杀虫剂及杀菌剂的生物测定》;1984年张泽溥出版《生物测定统计》专着。
特点:研究出以生物群体为反应基础的生物测定方法,提高了测定精度。
第三时期:20世纪70年代至今1. 研究利用昆虫神经电生理方法检测化合物对昆虫的拒食活性已取得进展。
2. 杀菌剂也由以传统的病原菌离体试验方法为主,转变为寄主植物上的活体试验为主。
3.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介于活体与离体之间的植物组织培养生物测定方法受到了广泛的重视,有可能发展成一类新的杀菌剂生物测定方法。
如适用于细菌性病害筛选的块根法;适用于大麦白粉病筛选的芽鞘表皮法等。
第四时期:20世纪70年代至今发展趋势:1.随着分子生物学及生理、生化方面研究技术的提高,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生化技术进行生测的研究亦发展很快,如对新药剂的筛选及利用酶学试验进行害物抗药性的监测和增效剂的筛选等等。
2.由于电子计算机软、硬件的迅速发展,农药生物测定中的统计分析,早已普遍程序化和微机化,使生物测定结果的分析计算更加简便、快捷,也更加准确、可靠。
农药生物测定中应注意的几点:1.运用特定的试验设计;2.在一定条件下(局部控制)进行;3.均以群体反应为基础,以生物统计为工具。
农药生物测定的定义:运用特定的试验设计,利用生物对农药的反应,并以生物统计为工具,分析供试对象在一定条件下的效应,来度量某种农药的生物活性。
第八章 农药生物测定与田间药效试验
将药剂通过处理植物的某一特定部位,药剂能 5. 拒食作用 被植物吸收,并通过传导,到达其他部位,让昆虫 取食未直接用药的部位后观察昆虫的中毒症状,以 判断该药剂是否具有此特性。
6. 引诱作用 性引诱剂、食物引诱剂和产卵引诱剂。
Y型嗅觉仪
(二)杀螨剂的毒力测定方法 1. 玻片浸渍法
FAO推荐为用于杀螨剂毒力测定和害螨抗性监测的 方法,是测定药剂对螨类毒力的常用方法。
二、生物测定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4.必须设立对照
空白对照 不含药剂对照 标准药剂对照
对照死亡率<5%,无需校正;在5%~20%,要加以校正 ;>20%,试验需重做。
5.必须设立重复
6.运用生物统计分析试验结果
三、供试材料 应参考的原则
1.在室内人为环境条件下,应用较简便、快速的 繁殖技术,可保证全年定时大量供应,不受季 节限制。
田间调查各种取样方法示意图
1.五点式(面积)2.棋盘式 3.单对角线式 4.五点式(长度) 5.分行式 6.双对角线式 7.“Z”字形 8.平行线式
调查、记录与效果计算
药效调查:药前调查虫口基数,药后根据 试验方案调查虫口数或受害率。 药效计算机数据的统计分析。
(一)杀虫剂的毒力测定方法 1. 触杀作用:指害虫接触到药剂时,药剂通过昆虫 的表皮进入虫体内而发挥作用。 喷雾法
药膜法 浸虫法 点滴法
Potter喷雾塔
2. 胃毒作用 饲喂法:单叶饲喂法、毒饵饲喂法和叶片夹毒法
饲喂叶片法
饲喂毒饵法
3. 熏蒸作用 气态的形态通过昆虫的呼吸系统起到毒杀作用。 4. 内吸作用
2.应是广泛发生为害的主要农林有害生物,具有 重要的经济意义。 3.对药剂的敏感性符合要求,试验时易操作。
NYT2061.1-2011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植物生长调节剂第1部分促进抑制种子萌发试
NY/T 2061.1—2011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植物生长调节剂第1部分:促进/抑制种子萌发试验浸种法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浸种法测定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或抑制种子萌发试验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农药登记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活性测定的室内试验和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772 林木种子检验规程GB/T 2930 牧草种子检验规程GB/T 3543.4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发芽试验3 仪器设备3.1 人工气候箱:光照强度为0 lx~30 000 lx,温度为10℃~50℃,湿度为50%~95%。
或能达到以上光照强度、温度、湿度要求的可控日光温室;3.2电子天平:感量0.1 mg;3.3发芽皿或发芽盘、移液管或移液器等。
4 试验材料4.1 生物试材选择具有代表性植物,其种子发芽率在90% 以上,可选用小麦(Triticum aestirum)、玉米(Zea mays)、水稻(Oryza saliva)、棉花(Gossypium hirsutum)、花生(Arachis hypogaea)、大豆(Gl ycine max)、烟草(Nicotiana tabacum)、黄瓜(Cucumis sativus)、番茄(LycoPersicon lycopersicum)等。
4.2 试验药剂采用原药(或母药)或制剂,并注明通用名、含量、生产厂家和批次。
4.3 对照药剂采用已登记注册且生产上常用的原药或制剂,其化学结构类型或作用方式应与试验药剂相同或相近。
5 试验步骤5.1 试材准备选用已经通过休眠的种子经充分混合(种子质量2级以上),种子经蒸馏水初选,用0. 1%的升汞或饱和次氯酸钠溶液杀菌30 min,流水洗净备用。
以50粒~100粒为一次重复。
杀菌剂毒力测定
17
一、杀菌剂毒力测定方法
孢子萌发条件 B、湿度:真菌孢子一般要求在水滴 中才能萌发,但也有少数真菌孢子, 如白粉病菌的分生孢子,在相对湿度 很低的情况下也能萌发。
1.4
18
一、杀菌剂毒力测定方法
孢子萌发条件 C:光照:光照对多数真菌孢子萌发 的影响不大,但对某些真菌孢子有刺 激或抑制作用,如光照可刺激水稻黑 粉病菌厚垣孢子的萌发,抑制小麦秆 锈病菌夏孢子的萌发。
2.
26
Determining fungicide inhibition of pathogen spore germination on concave slides
药剂的配制 水溶性药剂直接用水溶解,其它药剂 选用合适的有机溶剂(甲醇、丙酮、 二甲基亚砜等)溶解,再用0.1%的吐 温80水溶液稀释,设置5~7个浓度, 有机溶剂最终含量不超过2%
4.
28
Determining fungicide inhibition of pathogen spore germination on concave slides
调查 当空白对照孢子萌发率达到90%以上 时,每重复了随机观察3个以上视野, 调查孢子总数不少于200个,分别记 录萌发数和孢子总数。
4
一、杀菌剂毒力测定方法
1、孢子萌发法
(spore germination method) 快速。广泛用于保护剂的测 定 此法适用于抑制病菌能量合 成系统,而使孢子不能萌发 的杀菌剂。
5
一、杀菌剂毒力测定方法
玻璃器皿的处理 清洁:以洗液浸泡数十分钟,用自来水 冲洗, 用蒸馏水清洗,防尘干燥. 载玻片保存于70%的酒精溶液内.
多菌灵对镰刀菌及由镰刀菌引起的赤
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 杀菌剂8部分
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菌剂8部分示例文章篇一:《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之杀菌剂8部分》杀菌剂在农业生产中可是非常重要的角色呢,就像守护庄稼的小卫士。
今天咱们就来说说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里关于杀菌剂的8部分。
我记得有一次去爷爷的田里,看到那些农作物有的叶子上长满了奇怪的斑点,爷爷就很发愁。
他说这可能是病菌在捣乱,如果有合适的杀菌剂就好了。
这就让我想到了科学家们做的这些室内生物测定试验,那可真是为了找到好的杀菌剂费尽心思啊。
在这第8部分里呢,首先是试验材料的准备。
这就像是做菜之前要准备食材一样重要。
对于杀菌剂的室内测定,要选好合适的病菌。
这病菌啊,不能随便乱选,得是那种经常危害农作物的病菌才行。
比如说小麦的锈病病菌,它可是让好多小麦都生病的罪魁祸首。
那怎么得到这些病菌呢?科学家们会从生病的农作物上小心地采集,就像寻宝一样仔细。
而且采集来的病菌还要好好保存,就像照顾小婴儿一样精心,要给它们合适的温度、湿度,不然它们就可能“罢工”,不好好配合试验了。
然后就是试验的植物啦。
这植物就像是舞台上的演员,没有它们,试验可没法进行。
要选择健康的植物,比如说要测试一种针对番茄的杀菌剂,那就要选那种叶子翠绿、茎干挺拔的小番茄苗。
这些小番茄苗要在合适的环境下生长,就像我们人要住在舒适的房子里一样。
不能太晒,也不能太阴暗,水分也要刚刚好,不然小番茄苗长得不好,试验结果就不准了。
接下来就是杀菌剂的配置了。
这就像是调一杯魔法药水。
杀菌剂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方法进行稀释。
我想啊,这就像我们冲果汁,果汁粉放多了太甜,放少了没味道。
杀菌剂如果浓度太高,可能会把植物也“毒死”,浓度太低呢,又杀不死病菌。
科学家们得小心翼翼地操作,用那些精确的仪器,就像厨师用天平称调料一样仔细。
在进行试验的时候,那可是很严谨的过程。
要把配置好的杀菌剂喷洒到植物上,就像给植物穿上一层防护衣。
不过这喷洒也有讲究呢,不能这里喷得多那里喷得少,得均匀地喷洒。
农药生物测定实验指导
农药生物测定实验指导(研究生)实验一培养基的制作、灭菌和病原菌的接种、培养一、实验目的:1、熟悉并掌握微生物用培养基的制作及灭菌的原理及使用;2、熟悉并掌握微生物的接种、培养及保存方法。
二、实验原理:培养基是供微生物生长的基物,分液体和固体两种。
按成分又可分为天然培养基、半组合培养基和组合培养基。
培养真菌所用的培养基一般用马铃薯培养基,它是半组合培养基,制作比较简单,且能够完全满足微生物的营养要求。
灭菌是杀死所有微生物,保证培养基不被杂菌污染的重要手段之一。
灭菌的方法有四种:热力灭菌、过滤灭菌、化学灭菌和物理灭菌。
热力灭菌在微生物灭菌中占主要地位,分干热灭菌和湿热灭菌。
干热灭菌是利用热空气来灭菌,将玻璃器皿等放入烘箱中加热,一般用160-170℃处理1小时或150℃处理2小时,适用于经高温处理不易损坏的干燥物质。
湿热灭菌,即高压蒸汽灭菌,是将灭菌物放入灭菌锅内,维持一定的蒸汽压力,一般为1公斤/cm2左右(相当于121℃),维持半小时,以确保杀死所有微生物,适用于高温高压下不易分解变质的物质和玻璃器皿。
湿热灭菌比干热灭菌效率高。
病原菌接种培养是杀菌剂毒力测定经常进行的工作之一,因培养基性状不同,可采用不同的接种方法。
本实验是练习在固体培养基上接种。
固体培养基的接种方法分倾注和斜面两种接种方法。
接种后的菌种,必须放在适温下培养,在培养期间注意观察菌种的生长情况和有无杂菌污染,温度要保持恒温,培养成熟的菌种必须很好地保存。
三.主要仪器及试材:1、实验器皿:培养皿、容量瓶、移液管、无菌水、PDA培养基[注:以上器皿须经灭菌。
]2、实验仪器:超净工作台、灭菌锅、培养箱、打孔器、酒精灯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一)、培养基的制作:1、培养基的组成(PDA):去皮马铃薯块200克葡萄糖(或蔗糖)10-20克琼脂17-20克水1000ml2、步骤:(1)、在大烧杯中加入1000ml的水,作上标记;(2)、称取去皮马铃薯200克,切成小块,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煮沸30分钟左右,将薯块捞出,留下汁液;(3)、称取17-20克琼脂(事先用水浸泡),加入烧杯中,煮溶后,称取葡萄糖(或蔗糖)10-20克,加入汁液中溶解。
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全文
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全文1.概述在农业生产中,为了保障作物的健康生长和提高产量,人们经常使用各类农药来防治病虫害。
然而,农药的使用也带来了一定的环境和健康风险。
为了评估农药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手段。
本文将详细介绍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的准则和要求,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2.试验目的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的主要目的在于评估农药对环境中生物的毒性和影响,为农药的安全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评估农药对非靶标生物的毒性,包括对土壤微生物、水生生物、土壤动物等的影响;(2)评估农药对靶标生物的毒性,包括对作物、有害生物等的影响;(3)评估农药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对裙落结构、生态功能等的影响。
3.试验方法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的方法应当符合以下几个原则和要求:(1)试验设计应当科学合理,包括试验方案的选择、生物样本的采集和处理等;(2)试验条件应当模拟实际环境,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的控制;(3)试验操作应当规范和标准化,包括农药溶液的配制、生物暴露和取样等操作;(4)试验持续时间应当充分,能够反映农药长期使用对生物的影响;(5)试验结果应当科学可靠,包括生物体的生长、繁殖、生存等指标的测定和分析;(6)试验数据应当真实准确,包括数据的记录、整理和统计等过程。
4.试验评价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的评价应当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试验结果的可靠性、科学性、实用性等。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农药的毒性进行分类和评价,包括急性毒性、慢性毒性、累积毒性等;(2)对生物样本的响应进行分析和解释,包括对生物体的影响机制、毒性剂量等方面的研究;(3)对试验结果的实际意义进行评估,包括对环境保护、风险评估等方面的影响;(4)对试验方法的改进和完善进行总结,包括对试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反思和修正。
5.结论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的制定和实施对于评估农药对环境和生物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农药生物测定
▪ 优点:快速、试验当天即可得结果
第二章 杀菌剂生物测定
第三节 杀菌剂的生物测定方法
一、杀菌剂皿内生物测定 (一)孢子萌发法 ▪ 1、萌发表面的处理 ▪ 萌发表面是孢子萌发的场所,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 A.对孢子的萌发即无抑制作用又无促进作用; ▪ B.能使承受的液滴展布面积一致。
菌,以病菌的生长进度快慢来判定药剂毒力的大小。
▪ 病菌生长速度表示方法
▪ (1)药剂达到一定大小所需时间;
▪ (2)一定时间药剂直径的大小。
▪ 优点:操作比较简单;重现性好;病菌易于培养。
第二章 杀菌剂生物测定
第三节 杀菌剂的生物测定方法
一、杀菌剂皿内生物测定
(二)含毒介质培养法
▪ 2、生长速率法
▪ 步骤:
▪ 1、配制药液
▪ 2、制备带毒培养基
▪ 3、打制菌饼
▪ 4、移菌饼
▪ 5、培养(定时间或定半径)
▪ 6、结果检查
对照的菌落直径-处理的菌落直径
生长抑制率(%)=
对照菌落直径
×100
2、生长速率法
2、生长速率法
2、生长速率法
2、生长速率法
2、生长速率法
2、生长速率法
2、生长速率法
一、杀菌剂皿内生物测定
(一)孢子萌发法 ▪ 4、高温、保湿培养
▪ 温度、湿度、pH、氧气
▪ 5、结果检查及表示
▪ 一定时间后检查孢子萌发率,一般在低倍镜下,随机检查200个孢子 ▪ 标准:孢子芽管大于孢子的短半径时,即算萌发,否则不算萌芽
农药生物测定实验指导书
②粘虫:选取健康的 3—4 日令的雌成螨,用小毛笔挑起雌成螨,将其背贴 在粘胶上,注意螨足、触须及口器不要被粘着,每张玻片粘成螨 20-30 头,分三 行排列,在玻片上的另一端写上农药种类及浓度等。
③饲虫:将上述贴有雌成螨的玻片,放在干净无毒的塑料盒(或培养皿)内, 并垫上湿滤纸保湿,盖上盖,置室温为 25℃条件下培养。
表 1 杀虫剂触杀毒力精密测定原始数据记录表
供试药 剂浓度
每微升药液含有药 剂
µg/mL
每头试虫接 试虫平 单位虫体重
受药量 µg/头 均
接受药量
克)
体重(g) (µg/g)
死亡率 %
校正死亡 率
(%)
对照
3
供试药 剂浓度
表 2 杀虫剂触杀毒力精密测定数据换算表
单位体重受药量或每头试虫受 药量
(微克/克体重或微克/头)
⑦检查:经 24 h 后,在双目解剖镜下检查死亡数及存活数。以小毛笔轻轻 触动螨足或口器,不动者即为死亡。
五、试验数据的处理 根据测试结果,如对照组有死亡,先求校正死亡率。查表转换为死亡率机率 值,将药剂的有效成分百分浓度转化为对数值,求出直线回归方程式 y=a+bx, 并从直线回归方程中求出 LC50 值。
6
实验三 杀虫剂胃毒毒力精密测定——夹毒叶片法
目前常用的杀虫剂胃毒毒力测定试验方法是夹毒叶片法,在两张叶片中间均 匀地放入一定量的杀虫剂后饲喂目标昆虫,按吞食的叶片面积计算食药量。适用 于咀嚼式口器昆虫。 一、实验目的:
熟练掌握胃毒毒力精密测定技术——叶片夹毒法,学习计算致死中量的方 法。 二、实验材料
的点药液量应一致。先做对照(点滴丙酮)再从药剂浓度低浓度至高浓度依次点
滴,处理完毕后,给一定量新鲜饲料,置于 25-27 ℃恒温条件下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药生物测定绪论一、农药生物测定的含义•广义的生物测定为:来自物理、化学、生理或心理的刺激,对生物整体(living organism)和活体组织(tissue)产生效力大小的度量(如:机械刺激、电刺激、各种射线的照射等)。
•即:生物测定是研究作用物、靶标生物和反应强度三者关系的一项专门技术。
•狭义的生物测定为:以生物的整体或离体的组织、细胞,对某些化合物的反应,作为评价这些化合物生物活性的量度,运用特定的实验设计,以生物统计为工具,测定供试对象在一定条件下效应,即为生物测定。
农药生物测定:运用特定的试验设计,利用生物整体或离体的组织、细胞对农药(或某些化合物)的反应并以生物统计为工具,分析供试对象在一定条件下的效应,来度量某种农药的生物活性。
二、农药生物测定的简史第一时期: 19世纪末~1920至1923年间•事件:法国学者埃利希(R. C. Ehrlich)研究出测定白喉抗毒素含量的标准方法–特点:都是用单个动物体作直接的效力测定,将待测的药剂与标准药剂相比较来估计其相对药效。
–缺点:由于生物个体从受药到中毒死亡需要一个过程,因而以生物中毒死亡为反应标准测出的致死剂量总比实际反应所需剂量大。
第二时期:20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事件:–1937年欧文(J.O.Irvin)首先提出了系统的生物测定方法报告;–1947年芬尼(D.J.Finney)出版了系统的生物测定统计方法;–1950年芬尼及古德温(L.G.Goodwin)出版《生物测定标准化》一书;–1957年布斯维纳(J.R.Busvine)出版《杀虫剂生物测定评述》;–1959年张宗炳在其《昆虫毒理学》一书中,以专章对杀虫剂生物测定及统计分析作了系统的论述;–1963年张泽薄等出版《杀虫剂及杀菌剂的生物测定》;•特点:研究出以生物群体为反应基础的生物测定方法,提高了测定的准确度。
第三时期:20世纪70年代至今•特点:因具有各种特殊生理活性的化合物不断出现,生测方法也在发展。
•事例:–1.研究利用昆虫神经电生理法检测化合物对昆虫的拒食活性取得进展。
–2.杀菌剂也由以传统的病原菌离体试验方法为主,转变为寄主植物上的活体试验为主。
–3.20世纪80年代以来介于活体与离体之间的植物组织培养生物测定方法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如适用于细菌性病害筛选的块根法;适用于大麦白粉病筛选的芽鞘表皮法等。
三、生物测定的内容•可以概括为活性筛选的常规测定、田间药效试验、残留分析。
也可以归纳为:–1.比较农药对昆虫、病菌或植物的药效或药害;–2.比较农药不同方法、加工质量、物理性状对供试生物的药效;–3.测定两种或两种以上农药混用的效力大小;–4.新研制化合物或农药对供试生物的药效、药害的筛选和评价;–5.研究供试生物内在因素和环境因素对药剂效力的关系;–6.鉴定生物体对农药的抗药性;–7.测定农药在生物体内外、土壤或环境中的残留量。
生物测定的发展趋势•植物细胞培养与生物测定相结合•从靶标的角度制定生物测定方法•生物测定向自动化、微型化方向发展四、农药生物测定的作用和地位•生物测定是开发新农药的重要手段一个新化合物从实验室合成到正式投入生产必须经过室内毒力测定、温室毒力测定和田间小区药效试验。
因此生物测定是研制新农药、开展毒理学研究等方面的重要的先决条件。
•生物测定还是农药使用的重要先决条件对表现活性高的化合物,除进行大田药效试验外还要做残留、对高等动物的毒性以及对有益生物和农业生态系统影响的生物测定研究,同时生产部门要对其剂型和加工技术进行研究。
可见生物测定也是合理科学使用农药、提高防效等方面的先决条件。
另外发现新的试验方法等于发现新农药,新农药发现存在于生物测定过程的每个异常现象之中。
基于以上所述,有人曾把生物测定与化学合成比喻为前进中的两个车轮,两者互相制约、互相促进。
五、生物测定的设计基本原则•1相对控制的实验条件–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如温度、湿度、光照等对杀虫剂的理化性状和昆虫的生理状态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而杀虫剂理化性能的变化,能影响其对昆虫的毒效。
–昆虫的生理状态,如发育阶段、龄期、性别等的不同对杀虫剂有不同的耐药力。
–因此在毒力测定中应用标准目标昆虫和相对控制环境条件,尽可能将条件差异、人为因素及各种环境因素影响造成误差消除或减少,提高试验的精确度。
•2必须设对照–在试验期间往往有自然死亡情况,因此药剂处理组的死亡虫数也包括自然死亡数,显然这不完全是药剂的作用效果,故应设立对照加以校正,以消除自然因素所造成的死亡对药剂效果的干扰。
–对照有三种:•一种是不作任何处理的空白对照;•二是标准药剂作对照,标准药剂是选择同类化合物防治某种病虫害最有效的药剂;•三是与药剂处理所用的溶剂或乳化剂等助剂完全一样,只是不含药剂的对照。
•3各种处理必须设重复–在生物种群与个体之间对药剂的耐药力不同,反应有显著的差异,取样代表很重要,如果取样少了,既有可能由于取样不够全面或不是随机取样而造成结果的片面性。
–因此每个处理要求一定的数量,重复次数越多,试验结果就越可靠。
增加重复是减少误差的一种方法,但也不能或没必要太多,应根据试验目的与要求以及不同的生物材料而定。
重复次数一般为3~5次。
从生物统计理论上讲,增加重复次数减少每个重复的生物个体是减少试验误差的一种方法。
•4运用生物统计分析试验结果–生物统计是生物测定的基本条件,是判断和评价试验结果的重要工具。
是在生物学指导下用概率论为基础,描述偶然现象隐藏着必然规律的科学分析方法,它可以从错综复杂的实验数据中揭露农药与生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各种处理之间的差异的显著程度,是不能凭主观去认定,必须通过客观评定,用数理方法,精密而合理地计算出来。
六、试验结果的统计与分析一、毒力表示方法1、试虫“死亡”的标准•试虫经处理一定时间后,其反应有三种情况:–存活:处理试虫和对照试虫同样正常,– 中毒:和对照组试虫相比,处理试虫明显失常,如大量失水,不能正常爬行,翻倒,但对外界刺激仍有反应;– 死亡:试虫完全停止活动,对外界刺激没有任何反应。
2、校正死亡率• 一般认为,如果对照组的死亡率小于5%,则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相差不大,可以不予校正;如果对照组死亡率大于5%,则应校正,如果对照组死亡率20%以上,则在找出原因后,要重新进行毒力测定。
• 有些要求严格的毒力测定,甚至在对照组死亡率达10%以上时就应重做。
校正死亡率的计算多采用阿勃氏(Abbott ,1925年)提出的公式:校正死亡率(%)=(X -Y )/ X ×100X ——对照组生存率;Y ——处理组生存率;X -Y=真正由于药剂处理的死亡率。
3.致死中量与致死中浓度• 用来杀死群体中50%的个体所需要的剂量,用LD 50表示,若用浓度表示就叫致死中浓度用LC 50表示。
4.有效中量与有效中浓度• 指抑制50%病菌孢子萌发或菌丝生长所需要的剂量,用ED 50来表示,若用浓度表示就叫有效中浓度,用EC 50来表示。
5.相对毒力指数• 指几种农药在不同时间、条件下分批进行试验、每次都用一标准药剂来做对比,以该比值进行毒力比较,这个比值就称相对毒力指数,用TI 表示。
二、药效的表示单位 杀虫剂1001⨯⎭⎬⎫⎩⎨⎧∙-=a b b a C C T T 防效 T a =处理区防治后存活的个体数量 T b =处理区防治前存活的个体数量 C a =对照区防治后存活的个体数量 C b =对照区防治前存活的个体数量杀菌剂 发病率=病苗(株、叶、杆)数 /检查总苗数(株、叶、杆)数×100 病情指数=∑(病级叶数×该病级)/检查总叶数×最高级值×100 病级值的划分标准,可根据病害种类及症状、危害特点而灵活决定相对防治效果=对照区病情指数(%)-处理区病情指数(%)/对照区病情指数(%)× 100% 除草剂%100-⨯=对照区草量施药区草量对照区草量防效 三、结统计结果进行分析1、剂量¡ª死亡率之间的关系2、LD 50与回归式y=a+bx 的求法• A 、作图法– 以剂量对数值为横坐标(lgC),校正死亡率机率值(P)为纵坐标,在坐标中相应的位置上标出各点,用目测法作一条平分各点的直线(应使线两例各点的垂直距离相加后相等)。
此线即为毒力直线。
– 从机率值5处引出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在与毒力直线的交点处,引出一条平行于纵轴的直线,与横轴的相交处为LD 50的对数值(图1-1),再查反对数即可得LD 50。
用该直线可求出毒力回归式y = a+bx ,取线上任意两点的座标(A:yl ,xl ,B :y2,x2),求b 和a ,将a 和b 代入y = a+bx,得回归方程。
• B 、机率值分析法– 该法必需将剂量转换成对数(x = lgC ,为自变量);死亡率经校正得校正死亡率,转换为机率值(P = Y ,为依变量),经过统计分析进行计算。
(1)利用以下公式求出毒力回归线:y = a+bxn 为供试总虫数,r 为实际观察的死亡虫数,p 为理论死亡率。
按照y = a+bx ,代入各x 值求得各理论机率值y ,由理论机率值y 查机率表得理论死亡率。
• (2)进行卡方检验:以上所得到的y = a+bx 是否符合实际,须经卡方(χ2)进行适合性测定。
只有χ2‑达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时,说明y=a+bx 符合实际,用它来求LD50值是可行的。
• (3)求LD 50值 求出回归方程并经卡方检测验后,即可将机率值5代入回归方程式,得LD 50的对数值,再查反对数即可得LD 50。
• (4)致死中量的标准差 由于试验设备,供试材料操作技术和环境条件的影响,有效中量必定有它的偏差,可用标准差(Sm )来表示。
由机率值y 查权重系数w 表得出相应的权重系数。
致死中量实际应为LD 50±Sm 。
标准差的计算公式为:• (5)致死中量的置信限 致死中量(有效中量)的置信限是表明致死中量可靠范围的限度,在统计上要求,100次测验中如果有95次能成功,就认为达到最低可靠标准。
也就是95%的可靠性,当然也可以要求99%的可靠性。
计算公式为:• ))()(1(1222∑∑--+=x x nw x m nw b S m nw nwx x ∑= ∑∑∑∑-=-nwnwx nwx x x nw 222)()( • 式中CL -置信限,m -致死中量,t -机率值查t 分布表 ,Sm -致死中量的标准差。
第一章 杀菌剂生物测定技术• 狭义的杀菌剂是指对真菌、细菌、病毒等病原菌有杀死或抑制作用的药剂。
• 广义的杀菌剂还包括对病原菌具有抑制作用的生防菌以及能诱导植物抗病性的化合物。
• 杀菌剂的作用方式– 抑菌、杀菌、改变致病过程、提高抗病性• 杀菌剂的使用方式– 化学保护、化学治疗、化学免疫一、杀菌剂生物测定技术概念杀菌剂生物测定技术:是指将杀菌物质作用于病原菌或感病植物体,根据生物活性大小或植物病害发展情况来判断药剂效果的实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