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农药生物测定

合集下载

农药生物测定教学大纲

农药生物测定教学大纲

《农药生物测定》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了解农药生物测定发展史、研究内容的基础上,掌握农药生物测定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统计学基础,熟悉目标生物的选择和饲养(培育),并能独立进行农药的室内毒力测定、农药混用及大田药效试验。

三、学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生物测定实验设计与统计分析的基本原理第一节农药生物测定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1.试验方法的确定2.试验试材的选择和饲养(培育)3.其它原则第二节农药生物测定实验的统计分析原理习题要点:农药生物测定的定义,农药生物测定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本章重点、难点:农药生物测定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生物测定的统计分析原理。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测试对象的标准化饲养(培育)方法,掌握农药生物测定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理解生物测定的统计分析原理。

第二章杀虫剂生物测定技术第一节触杀毒力测定第二节胃毒毒力测定第三节内吸毒力测定第四节熏蒸毒力测定第五节杀虫剂的其它作用的毒力测定1.杀卵效力的生物测定2.几丁质合成抑制剂的生物测定3.拒食效力的生物测定4.驱避效力的生物测定5.引诱剂的生物测定6.不育剂的生物测定习题要点:触杀剂、胃毒剂、熏蒸剂、内吸作用本章重点、难点:杀虫剂生物测定的理论基础和影响因素。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不同作用方式杀虫剂的生物测定方法,掌握杀虫剂生物测定的理论基础、影响因素、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第三章杀菌剂的生物测定技术第一节杀菌剂生物测定定义、测定技术的基本类型及数据分析;1.生物测定过去、现在和将来;定义2.基本类型3.数据分析第二节杀菌剂毒力测定1.孢子萌发法2.生长速率法3.附着法4.气体效力测定法5.扩散法6.形态观察法7.形态观察法第三节杀菌剂抗药性常用的检测方法1.苯并咪唑类杀菌剂2.麦角甾醇类杀菌剂3.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习题要点:杀菌剂的毒力测定和杀菌剂药效生物测定,生物测定的种类及其适用前提本章重点、难点:杀菌剂生物测定的理论基础和影响因素。

农药生物测定(1)

农药生物测定(1)

1、标准目标昆虫:是指被普遍采用的,具有一定代表性和经济意义,以及抗药力稳定均匀的农药杀虫毒力和毒效指示试虫群体。

2、毒力:是指药剂本身对不同生物发生直接作用的性质和程度。

3、药效:是在田间或接近田间的条件下所测定的药剂对生物的作用效果。

4、致死中量的置信限:即致死中量的可靠范围,亦即供试昆虫种群致死中量真值的波动范围。

5、内吸杀虫剂:凡是可以通过植物根茎叶以及种子等部位渗入植物内部组织,随着植物体液传导植株,不妨碍植物的生长发育,而对害虫具有很高毒效的化学物质,称为内吸杀虫剂。

6、内吸杀虫作用:昆虫由于受内吸杀虫剂的毒杀作用而致死亡的过程,称之为内吸杀虫作用。

7、杀菌剂室内生物测定:将杀菌物质作用于细菌、真菌或其它病原物(包括线虫),根据其作用效果的大小来判断药剂毒力。

8、除草剂的生物测定:利用生物体(作物试材、杂草试材,主要指有害生物)对除草剂的反应,来测定除草剂的毒性及其效果的基本方法。

9、杀虫剂室内生物测定:在实验室条件下,以昆虫(包括螨类)对杀虫剂的反应来鉴别某一种农药或某一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测定的一种基本方法。

1、杀虫剂生物测定存在的问题(1)评判标准单一(2)人为地固定检查时间(3)无统一的标准试虫(4)一般用校正死亡率表示核心是没有系统评判生物测定结果的方法和标准。

2、影响杀虫剂毒力测定的主要因素分析(1)杀虫剂和溶剂杀虫剂:其理化性质是决定毒力的根本原因。

溶剂:对药剂本身的理化性质一般不产生影响,但不同溶剂会影响昆虫表皮。

(2)环境条件温度:影响到处理前---养虫;影响到处理过程中---挥发、吸收等;影响到处理后---昆虫的死亡率。

湿度:一般不影响杀虫剂的穿透性及作用速度,也不影响解毒过程,通常它只影响昆虫对杀虫剂的忍受力。

光照条件以及昆虫在药剂处理前后的食物供应,营养条件等也会影响到测定结果。

(3)供试昆虫:不同种类的昆虫敏感性不同;同种昆虫不同品系对杀虫剂的敏感性也不同;昆虫不同发育阶段对杀虫剂的敏感性也不同(卵期通常对杀虫剂的敏感性比较低,通常以为有杀虫卵作用的杀虫剂,有很多主要是杀了初孵幼虫);昆虫的性别与生殖对杀虫剂的敏感性(一般雌性昆虫对杀虫剂的敏感性比雄性昆虫低,但对有机磷杀虫剂来讲,则雌性个体比雄性个体感受性低。

农药生物测定

农药生物测定

《农药生物测定》复习重点农药生物测定的简史第一时期:19世纪末~ 1920至1923年间:研究出测定白喉抗毒素含量的标准方法.特点:都是用单个动物体作直接的效力测定,将待测的药剂与标准药剂相比较来估计其相对药效。

第二时期:20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1937年欧文首先提出了系统的生物测定方法报告;1947年芬尼出版了系统的生物测定统计方法;1950年芬尼及古德温出版《生物测定标准化》一书;1957年布斯维纳()出版《杀虫剂生物测定评述》;1959年张宗炳在其《昆虫毒理学》一书中,以专章对杀虫剂生物测定及统计分析作了系统的论述;1963年张泽溥等出版《杀虫剂及杀菌剂的生物测定》;1984年张泽溥出版《生物测定统计》专着。

特点:研究出以生物群体为反应基础的生物测定方法,提高了测定精度。

第三时期:20世纪70年代至今1. 研究利用昆虫神经电生理方法检测化合物对昆虫的拒食活性已取得进展。

2. 杀菌剂也由以传统的病原菌离体试验方法为主,转变为寄主植物上的活体试验为主。

3.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介于活体与离体之间的植物组织培养生物测定方法受到了广泛的重视,有可能发展成一类新的杀菌剂生物测定方法。

如适用于细菌性病害筛选的块根法;适用于大麦白粉病筛选的芽鞘表皮法等。

第四时期:20世纪70年代至今发展趋势:1.随着分子生物学及生理、生化方面研究技术的提高,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生化技术进行生测的研究亦发展很快,如对新药剂的筛选及利用酶学试验进行害物抗药性的监测和增效剂的筛选等等。

2.由于电子计算机软、硬件的迅速发展,农药生物测定中的统计分析,早已普遍程序化和微机化,使生物测定结果的分析计算更加简便、快捷,也更加准确、可靠。

农药生物测定中应注意的几点:1.运用特定的试验设计;2.在一定条件下(局部控制)进行;3.均以群体反应为基础,以生物统计为工具。

农药生物测定的定义:运用特定的试验设计,利用生物对农药的反应,并以生物统计为工具,分析供试对象在一定条件下的效应,来度量某种农药的生物活性。

农药生物测定 名词解释+简答题

农药生物测定 名词解释+简答题

名词解释:1,生物测定:生物测定是通过生物活体产生的反应来评价一种物质或一种过程的本质、组成或效力的一种方法。

农药生物测定:度量农药对生物体群体、个体和活体组织、细胞产生效应大小的生物测定技术。

杀虫剂生物测定:度量杀虫剂对螨类及昆虫产生效应大小的生物测定方法引诱剂生物测定:通过诱聚昆虫数量的变化来反映引诱剂效力的生物测定方法杀菌剂生物测定:是将一种杀菌活性化合物作用于靶标生物或施药于植物或非靶标生物产生各种效应的测定技术除草剂生物测定:度量除草剂对杂草生物效应大小和对作物安全性的生物测定方法植物生长调节剂生物测定:利用某些敏感植物某些性状作为指标,对生理活性物质进行定性测量或定量测定的生物测定技术。

2,LD50:(致死中量)能使供试昆虫50%死亡的所用试剂剂量LC50:(致死中浓度)能使供试昆虫50%个体死亡所用的药剂浓度LT50:(致死中时)能使供试昆虫50%个体死亡所用的时间KT50:(击倒中时)能使供试昆虫50%个体中毒击倒所用的时间3,ED50:(有效中量)能使供试病原菌半数表现出某种药效所用的剂量EC50:(有效中浓度)能使供试菌体半数表现出某种药效所用的药剂浓度4,IC50:(抑制中浓度)能使某种杂草供试群体的生长发育和生理生化指标减少或抑制50%所需要的药剂浓度。

5,生物源农药:指直接利用生物活体或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或从生物体提取的物质作为防治病虫草害的直接农药。

植物源农药:指利用植物杀菌、杀虫、杀草的某部位或提取的有效成分制成的农药。

6,触杀毒力测定:使杀虫剂经体壁进入虫体,到达作用部位而产生中毒致死反应,由此来衡量杀虫剂触杀毒力的生物测定。

胃毒毒力测定:通过试虫吞食带药食料,引起消化道中毒致死反应,由此来。

內吸毒力测定:使药剂经根茎叶或种子吸收传导后,通过供试昆虫吸食含毒汁液而引起中毒反应,由此来、、、、、、熏蒸毒力测定:使药剂从气门进入虫体,到达作用部位而引起昆虫中毒致死反应,由此来。

15第九章 杀虫剂残留量测定

15第九章 杀虫剂残留量测定

第九章杀虫剂残留分析杀虫剂种类多、应用广泛,对粮食生产和人类疾病控制意义重大。

杀虫剂在农产品和环境中的残留尤其受到人们普遍的关注。

按照化学结构不同,杀虫剂可分为有机氯杀虫剂、有机磷杀虫剂、氨基甲酸酯杀虫剂、有机氮杀虫剂、拟除虫菊酯杀虫剂以及其他种类杀虫剂。

本章介绍主要类别杀虫剂的单残留测定方法。

9.1 有机氯杀虫剂9.1.1 概述有机氯杀虫剂是发现和应用最早的一类人工合成杀虫剂。

20世纪40~70年代,该类农药在全世界广泛应用,其中,滴滴涕和六六六是当时生产量最大、使用最广泛的品种。

数十年中,滴滴涕广泛用于灭虱和灭蚊,对控制斑疹伤寒和疟疾的传播起了重大作用,挽救了几千万人的生命。

有机氯杀虫剂除了滴滴涕、六六六以外,还有一些其他曾广泛使用的品种,如毒杀芬、艾氏剂、异艾氏剂、狄氏剂、异狄氏剂、七氯、氯丹、硫丹等。

这些有机氯杀虫剂品种在环境中性质稳定,广泛使用后,会造成环境污染,通过食物链进行生物浓缩,破坏生态平衡,对人畜可能产生慢性中毒,甚至进入人体或牛奶中,对婴儿的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1970年前后,许多国家都颁布了禁用或限制使用有机氯杀虫剂的规定,只有少数品种,如甲氧滴滴涕、三氯杀虫酯等对环境污染小,没有累积作用,还在继续应用。

有机氯杀虫剂的环境污染主要在于这些农药对水体、土壤等的污染。

由于有机氯农药在环境中性质稳定,有生物积累作用,因此这类农药的残留分析始终具有特殊的意义。

9.1.2 分析特点1.提取方法对有机氯杀虫剂残留的提取,根据基质不同,一般采用索氏提取法、振荡法、超声波法、捣碎法、固相提取法以及洗脱法、消化法、液-液分配法等。

⑴.土壤对于土壤中有机氯农药残留,常采用浸渍法、振荡法、索氏提取法进行提取,提取剂一般采用极性较强的丙酮或乙腈;或者采用混合溶剂正己烷(石油醚)-丙酮或正己烷(石油醚)-异丙醇,其中正己烷(石油醚)-丙酮较常用。

提取过程中,土壤一般取湿样,或风干后加入一定量的水,使土壤中保持一定的水分,有利于提取溶剂的浸入,提高提取效果。

农药生物活性测定实验指导

农药生物活性测定实验指导

农药生物活性测定实验指导实验指导游洪扁1农药生物活性的测定实验一供试目标昆虫的饲养--棉铃虫的取食一、实验目的:1.阐明标准靶昆虫取食在生物测定中的意义;2.了解常见目标昆虫的取食条件和方法;3.学习棉铃虫的饲养方法。

二、实验原理:农药生物测定必须使用大量数量整齐、健康状况一致、年龄一致的标准目标昆虫,以确保对农药毒力的准确反应。

因此,有必要人为提高农药生物测定的目标昆虫标准,以确保被测昆虫的充足供应,这是农药毒性试验最基本的部分。

饲养目标昆虫的种类,除采用农作物害虫外,仓库害虫、卫生害虫及其他繁殖力强,便于饲养的昆虫也可采用,通过饲养条件的控制,促使供试目标昆虫尽量达到生理状况一致,以减少试验中的误差。

棉铃虫属于鳞翅目夜蛾科。

它的饮食很杂,可以长时间饲养。

然而,幼虫在三龄后有互相残杀的习惯,因此必须单独饲养。

这种昆虫可以用天然植物饲料喂养,如棉花芽、青豆、新鲜玉米和胡椒。

如果连续大规模喂食,必须使用人工喂食。

三、主要仪器及试材:1.试验昆虫:棉铃虫;2、饲养用具:养虫室,培养皿(15cm),培养皿(5cm),养虫缸,纱布等。

3、饲料:(1)、饲料组成:熟大豆粉(g)20.0玉米粉(g)30.0大麦粉(g)30.0抗坏血酸(g)1.0干酵母(g)8.0琼脂(g)3.5苯甲酸钠(g)0.8棉油(ml)0.536%醋酸(ml)6.010%甲醛(ml)1.0水(ml)200(2)、配制方法:取总水量的30%,加入玉米粉等成分搅拌;另取70%水溶解琼脂,冷却至70℃后与上述成分混合;饲料应均匀倒入培养皿(15cm),厚度为1.0-1.5cm,冷却备用。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喂食条件:养虫室温度保持26――28℃,相对湿度60%――70%,12小时光照。

2、饲养方法:(1)、在培养皿(16cm)放入约0.3――0.5mm厚的饲料若干块,将附有卵块的纱布放入皿内,用黑布将皿口封住,布上压玻璃板,缸下部对着光源,孵化的幼虫可很快到饲料上取食。

农药生物测定课程教学大纲

农药生物测定课程教学大纲

《农药生物测定》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农药生物测定英文名称: Bioassay of Pesticide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学时: 30学分: 1.5适用对象 : 植物保护考核方式:考试 ( 期末考试占 70%、试验占 20%、平时占 10%)先修课程:《植物化学保护》、《农业昆虫学》、《农业病理学》、《杂草学》、《田间试验和统计方法》、《普学》、《有机化学》、《仪器分析》等。

二、课程简介农药生物测定是度量农药对动植物群体、个体、活体组织或细胞产生效应大小的生物测定技术,是制药工程专业重要的必修课之一。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学习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并掌握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及杀线虫剂的室生物测定和大田药效试验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掌握各类农药生物测定结果的评判和统计分析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杀虫剂的室毒力测定原理、触杀毒力、胃毒毒力、吸毒力、熏蒸毒力、拒食活性等生物活性测定的方法;掌握杀菌剂室孢子萌发法,含毒介质培养法及盆栽试验等的测定方法;掌握除草剂生物测定原理及种子发育、植株生长量、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方法;掌握大田药效试验的设计原理和统计分析方法。

四、教学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一)目的与要求(二)教学容1.主要容:论述农药生物测定的概念、发展历史、农药生物测定的容及地位。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正确理解生物测定、农药生物测定的定义,了解农药生物测定的发展历史,掌握农药生物测定研究容,领会农药生物测定的地位和作用。

( 三) 课后练习1.查阅资料,了解农药生物测定的现状及主要技术。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采用课堂教学与课堂讨论的形式开展教学。

第二章杀虫剂的生物测定(一)目的与要求:1.正确理解和熟练掌握杀虫剂(包括特异性昆虫抑制剂)基本理念和概念和具体方法;2.掌握农药室生物测定的评判和统计分析方法;3.熟悉标准目标昆虫的饲养。

农药生物测定及其重要节点

农药生物测定及其重要节点

三、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1、要控制影响因素
上面我们已经大致分析了影响农药生物测定的因素,由于这些因 素很多,在不同的因素条件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设效果为y=a+b1x1+b2x2+b3x3+…….bnxn。这样是一个复杂的偏 回归关系。这不是我们生物测定的目的,我们的目的是为了寻求 生测效果与药剂剂量之间的关系,即y=a+bx 其中,y是死亡率的 几率值,而x则为剂量对数。这样很清楚明了。如果不控制其它因 素,便无法得到这一回归式。 不过目前,已经有人尝试寻求多元的回归关系,这样可能更切合实际 一些。如死亡率与温度、时间等的关系。
(3)反应率:包括所有出现症状的反应情况(前面介绍的几种情况) 反应率:包括所有出现症状的反应情况(前面介绍的几种情况) 反应率 一般都是用死亡率表示; 一般都是用死亡率表示; 死亡率%=死虫数 试虫数×100% 死虫数/试虫数 死亡率 死虫数 试虫数× 死亡率从广义上应理解为虫口减退率。死亡率可以是正的, 死亡率从广义上应理解为虫口减退率。死亡率可以是正的,也可 以是负的,比如处理后的虫口可以是增加的。 以是负的,比如处理后的虫口可以是增加的 (4)校正死亡率 校正死亡率 为了消除自然死亡因素的影响, 为了消除自然死亡因素的影响,精确的研究和正规的实验结果报告 要采用校正死亡率来表示。校正死亡率的计算可采用生存率, 要采用校正死亡率来表示。校正死亡率的计算可采用生存率,也可 采用死亡率,分别如下: 采用死亡率,分别如下: 校正死亡率={(处理组死亡率—对照组死亡率 ( 对照组死亡率) 校正死亡率 (处理组死亡率 对照组死亡率)/(1—对照组死亡 对照组死亡 率)}×100% × 公式适用范围是对照的自然死亡率在5%-20%之间; 之间; 公式适用范围是对照的自然死亡率在 之间 5%以下时,可将处理组死亡率减去自然死亡率即可校正; 以下时, 以下时 可将处理组死亡率减去自然死亡率即可校正; 20%以上时;则表示该目标昆虫种群不宜供试验用,试验结果不可 以上时; 以上时 则表示该目标昆虫种群不宜供试验用, 靠。

农药生物测定实验指导

农药生物测定实验指导

农药⽣物测定实验指导农药⽣物测定实验指导(⾃编试⽤1.0)主编:姜兴印副主编:赵春青张卫光制药⼯程专业⽤⼭东农业⼤学植物保护学院2008年9⽉棉铃⾍⼈⼯饲料制备⼀、实验⽬的学习棉铃⾍⼈⼯饲料制备技术和⽅法。

本⽅法还适合⽟⽶螟等⼈⼯饲料的制备。

⼆、实验⽤品和仪器设备仪器设备:天平、⾼压灭菌器、罐头瓶、电饭锅、筛⼦(40⽬)、量筒、搪瓷盘、温度计实验物品:⼩麦粉、⽟⽶粉、黄⾖粉、啤酒酵母粉、琼脂、棉叶、V C、棉油、苯甲酸钠、⼭梨酸钾、兽⽤链霉素、⽔等三、实验⽅法1. 配⽅:2. ⼩麦粉、⽟⽶粉、黄⾖粉、酵母粉和棉叶装⼊罐头瓶中,⾼压灭菌40min.(120℃)3. ⽔+琼脂煮开冷却⾄70℃,加⼊Vc、防腐剂、棉油混匀,再加⼊混合好的其他成分,充分混匀。

4. 倒⼊搪瓷盘,加盖冷却后放⼊冰箱中备⽤。

四、质量检查饲料冷却后观察颜⾊和固化成型情况。

五、实验报告农药⽣物测定药剂配制⼀、实验⽬的学习⽣物测定药剂配制的实验操作技术和⽅法。

⼆、实验⽤品和仪器设备电⼦天平、计算器、烧杯、移液管、吸⽿球、记号笔、容量瓶、量筒等。

实验原药:93%顺式氯氰菊酯,95%吡⾍啉实验制剂:50%多菌灵WP,2.5%功夫EC(w/w),33%施⽥补EC(w/v)三、实验⽅法1. 原药母液的配制与稀释(1)⽤丙酮配制2%顺式氯氰菊酯母液50mL,然后稀释成200mg/L 50mL 丙酮液。

(2)⽤丙酮配制1%吡⾍啉母液50mL,然后稀释成125mg/L 50mL丙酮液(3)将顺式氯氰菊酯和吡⾍啉按照5:2的⽐例混合,配制1.5%混剂50mL 丙酮液。

2. 制剂的稀释(1)50%多菌灵WP,稀释成200mg/L 100mL的⽔溶液(烧杯)。

(2)2.5%功夫EC,稀释成1000mg/L 100mL的⽔溶液(烧杯)。

(3)33%施⽥补EC,稀释成150mg/L 100mL的⽔溶液(烧杯)。

四、结果计算和处理将以上每⼀种母液配制和稀释需要原药和制剂的量计算,并详细描述配制和稀释过程。

农药生物测定实验指导

农药生物测定实验指导

农药生物测定实验指导(研究生)实验一培养基的制作、灭菌和病原菌的接种、培养一、实验目的:1、熟悉并掌握微生物用培养基的制作及灭菌的原理及使用;2、熟悉并掌握微生物的接种、培养及保存方法。

二、实验原理:培养基是供微生物生长的基物,分液体和固体两种。

按成分又可分为天然培养基、半组合培养基和组合培养基。

培养真菌所用的培养基一般用马铃薯培养基,它是半组合培养基,制作比较简单,且能够完全满足微生物的营养要求。

灭菌是杀死所有微生物,保证培养基不被杂菌污染的重要手段之一。

灭菌的方法有四种:热力灭菌、过滤灭菌、化学灭菌和物理灭菌。

热力灭菌在微生物灭菌中占主要地位,分干热灭菌和湿热灭菌。

干热灭菌是利用热空气来灭菌,将玻璃器皿等放入烘箱中加热,一般用160-170℃处理1小时或150℃处理2小时,适用于经高温处理不易损坏的干燥物质。

湿热灭菌,即高压蒸汽灭菌,是将灭菌物放入灭菌锅内,维持一定的蒸汽压力,一般为1公斤/cm2左右(相当于121℃),维持半小时,以确保杀死所有微生物,适用于高温高压下不易分解变质的物质和玻璃器皿。

湿热灭菌比干热灭菌效率高。

病原菌接种培养是杀菌剂毒力测定经常进行的工作之一,因培养基性状不同,可采用不同的接种方法。

本实验是练习在固体培养基上接种。

固体培养基的接种方法分倾注和斜面两种接种方法。

接种后的菌种,必须放在适温下培养,在培养期间注意观察菌种的生长情况和有无杂菌污染,温度要保持恒温,培养成熟的菌种必须很好地保存。

三.主要仪器及试材:1、实验器皿:培养皿、容量瓶、移液管、无菌水、PDA培养基[注:以上器皿须经灭菌。

]2、实验仪器:超净工作台、灭菌锅、培养箱、打孔器、酒精灯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一)、培养基的制作:1、培养基的组成(PDA):去皮马铃薯块200克葡萄糖(或蔗糖)10-20克琼脂17-20克水1000ml2、步骤:(1)、在大烧杯中加入1000ml的水,作上标记;(2)、称取去皮马铃薯200克,切成小块,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煮沸30分钟左右,将薯块捞出,留下汁液;(3)、称取17-20克琼脂(事先用水浸泡),加入烧杯中,煮溶后,称取葡萄糖(或蔗糖)10-20克,加入汁液中溶解。

农药生测

农药生测

1、试举例说明农药生物测定在植物保护研究中的应用。

农药生物测定的含义及其用途农药生物测定是指利用靶标生物(昆虫、蜗类、病原微生物、线虫、植物等)的活体或离体器官、组织、细胞或其代谢物等(如酶、蛋白质等)为试材,测试或鉴别生物活性物质的类型、反应症状或其活性大小的一种方法。

简单地说,农药生物测定技术就是利用靶标生物等对药剂的反应来鉴别农药毒力或药效的一种技术.农药生物测定主要包括杀虫剂(杀蜻剂)、杀菌剂(杀线虫或抗病毒剂等)、除草剂、杀鼠剂以及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等的生物测定技术。

它涉及靶标生物、测试物质(药剂)、反应症状及强度、测试环境条件等多方面的因素。

一个好的生物测定技术或方法应具备易于操作、结果反应灵敏、重现性好、且使用物质的剂量与反应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

农药生物测定技术与农药的使用和开发同时产生,经过长期不懈创新、完善和发展,已经成为研究生理活性物质、靶标生物以及反应强度三者关系的一项专门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新农药的筛选以及作用特性和应用技术评价等研究之中。

纵观目前农药生物测定的研究概况,室内农药生物测定技术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创制农药生物活性筛选研究: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们对地球环境生态和人类健康等的要求不断提高,高效、低毒、环境友好型新农药的开发应用给人类社会和生产企业带来巨大的效益,但同时也由于新农药开发的难度与费用日益增加,如何利用生物测定技术快速高效地筛选新化合物,并准确评价其生物活性以及应用技术,估测其市场前景及将来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和利润额,是决定其创制农药研究成功与否的关键。

利用生物测定方法研究同一类结构或同一作用类型化合物的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关系的规律〔3AR)以及与靶标作用位点的结合关系,为定向创制新农药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新化合物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生物活性筛选被称为农药创制的“眼睛”.对新农药开发研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研究农药的理化性质、制剂加工类型、加工方法与其生物活性及其安全性之间的关系,为剂型加工和生产应用服务:农药制剂的加工及助剂的选择和应用与其有效成分的生物活性、安全性以及应用技术和田间使用效果密切相关,好的加工剂型与工艺不仅可改善有效成分的生物活性,增加对保护作物的安全性,并且可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农药生物测定-绪论

农药生物测定-绪论

用该直线可求出毒力回归式y = a+bx,取线上任意两点 的座标(A:yl,xl,B:y2,x2),求b和a,将a和b代入 y = a+bx,得回归方程。
y 2 y1 b x 2 x1
a y1 bx1
•图1 做图法求毒力回归线及LD50值
• B、机率值分析法
– 该法必需将剂量转换成对数(x = lgC,为 自变量);死亡率经校正得校正死亡率, 转换为机率值(P = Y,为依变量),经过 统计分析进行计算。
三、生物测定的内容
• 可以概括为活性筛选的常规测定、田间药效试验、残 留分析。也可以归纳为:
– – – – – – – 1.比较农药对昆虫、病菌或植物的药效或药害; 2.比较农药不同方法、加工质量、物理性状对供试生物的药效; 3.测定两种或两种以上农药混用的效力大小; 4.新研制化合物或农药对供试生物的药效、药害的筛选和评价; 5.研究供试生物内在因素和环境因素对药剂效力的关系; 6.鉴定生物体对农药的抗药性; 7.测定农药在生物体内外、土壤或环境中的残留量。
Sm
1 1 (m x) 2 ( ) 2 2 b nw nw( x x)
nwx x nw
2 nw ( x x ) nwx 2
( nwx) 2
nw
• (5)致死中量的置信限 致死中量(有效中量)的
置信限是表明致死中量可靠范围的限度,在统 计上要求,100次测验中如果有95次能成功, 就认为达到最低可靠标准。也就是95%的可靠 性,当然也可以要求99%的可靠性。计算公式 为:
第二时期:20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
• 事件:
– 1937年欧文(J.O.Irvin)首先提出了系统的生物测定方法报 告; – 1947年芬尼(D.J.Finney)出版了系统的生物测定统计方法; – 1950年芬尼及古德温(L.G.Goodwin)出版《生物测定标准 化》一书; – 1957年布斯维纳(J.R.Busvine)出版《杀虫剂生物测定评 述》; – 1959年张宗炳在其《昆虫毒理学》一书中,以专章对杀虫剂 生物测定 及统计分析作了系统的论述; – 1963年张泽薄等出版《杀虫剂及杀菌剂的生物测定》;

农药生物测定试题及答案

农药生物测定试题及答案

农药生物测定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农药生物测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评估农药的产量B. 评估农药的生物活性C. 评估农药的价格D. 评估农药的生产工艺2. 以下哪个不是农药生物测定的常用方法?A. 毒理学测定B. 化学分析C. 生物测定D. 环境影响评估3. 农药生物测定中的LD50值代表什么?A. 半数致死剂量B. 半数有效剂量C. 完全致死剂量D. 完全有效剂量4. 在农药生物测定中,哪个指标通常用来评估农药对环境的影响?A. 残留量B. 毒性C. 半衰期D. 溶解度5. 农药生物测定中,哪种生物通常被用作测试对象?A. 细菌B. 植物C. 昆虫D. 所有以上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农药生物测定中的_______是指农药能够引起生物体产生50%死亡率的剂量。

7. 农药生物测定的_______是评估农药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

8. 在农药生物测定中,_______是指农药在生物体内残留的量。

9. 农药生物测定的_______是评估农药对环境的长期影响。

10. 农药生物测定中的_______是指农药对生物体的慢性毒性。

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1. 简述农药生物测定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12. 描述农药生物测定中的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的区别。

四、论述题(30分)13. 论述农药生物测定在农药研发和应用中的作用及其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答案一、选择题1. B2. B3. A4. C5. D二、填空题6. LD50值7. 非靶标生物测定8. 残留量9. 环境风险评估10. 慢性毒性三、简答题11. 农药生物测定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在于确保农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其对农作物、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从而指导合理使用农药,减少农药滥用和环境污染。

12. 急性毒性是指农药在短时间内对生物体产生的毒性作用,通常通过LD50值来表示。

慢性毒性则是指农药在长期暴露下对生物体产生的毒性作用,可能包括生长发育、繁殖能力等方面的影响。

农药生物测定课程教学大纲

农药生物测定课程教学大纲

《农药生物测定》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农药生物测定英文名称:Bioassay of Pesticide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学时: 30学分:1.5适用对象:植物保护考核方式:考试(期末考试占70%、试验占20%、平时占10%)先修课程:《植物化学保护》、《农业昆虫学》、《农业病理学》、《杂草学》、《田间试验和统计方法》、《普学》、《有机化学》、《仪器分析》等。

二、课程简介农药生物测定是度量农药对动植物群体、个体、活体组织或细胞产生效应大小的生物测定技术,是制药工程专业重要的必修课之一。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学习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并掌握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及杀线虫剂的室生物测定和大田药效试验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掌握各类农药生物测定结果的评判和统计分析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杀虫剂的室毒力测定原理、触杀毒力、胃毒毒力、吸毒力、熏蒸毒力、拒食活性等生物活性测定的方法;掌握杀菌剂室孢子萌发法,含毒介质培养法及盆栽试验等的测定方法;掌握除草剂生物测定原理及种子发育、植株生长量、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方法;掌握大田药效试验的设计原理和统计分析方法。

四、教学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一)目的与要求(二)教学容1.主要容:论述农药生物测定的概念、发展历史、农药生物测定的容及地位。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正确理解生物测定、农药生物测定的定义,了解农药生物测定的发展历史,掌握农药生物测定研究容,领会农药生物测定的地位和作用。

(三)课后练习1.查阅资料,了解农药生物测定的现状及主要技术。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采用课堂教学与课堂讨论的形式开展教学。

第二章杀虫剂的生物测定(一)目的与要求:1.正确理解和熟练掌握杀虫剂(包括特异性昆虫抑制剂)基本理念和概念和具体方法;2.掌握农药室生物测定的评判和统计分析方法;3.熟悉标准目标昆虫的饲养。

(二)教学容第一节杀虫剂生物测定的基本概述1.主要容:杀虫剂生物测定的定义、意义和容,杀虫剂生物测定的一般原理和原则。

农药生物测定 标准

农药生物测定 标准

农药生物测定标准
农药生物测定的标准通常是指用于评估农药对生物的毒性效应的参考方法或准则。

这些标准的制定旨在确保农药的使用安全,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最小的潜在风险。

农药生物测定的标准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 毒性测定方法:包括急性毒性、亚急性和慢性毒性测定方法,用于评估农药对不同物种的短期或长期暴露的毒性效应。

这些方法通常包括了不同暴露路径和剂量水平的考虑,以及对动物行为、生理和病理变化的观察。

2. 致畸、致突变和致癌性评估方法:用于评估农药对生殖和发育过程的潜在毒性,并确定其对基因的突变和突变的潜在致癌性。

3. 生态毒理学评估方法:用于测定农药对非靶标生物(如鱼类、昆虫、蘑菇等)的毒性效应的方法。

这些方法通常包括了对生物种群和群落的潜在影响的考虑。

4. 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用于检测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物的含量的方法。

这些方法通常包括了样品准备、提取、纯化和测定的步骤。

5. 毒性数据评估及风险评估方法:用于评估农药毒性数据和相关信息的方法,以确定农药的安全使用水平和潜在风险。

这些标准通常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国家农药监管机构和国际农药制造商协会等机构制定和颁布。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农药生物测定标准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但都共同追求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OGO
• 1.2麻醉法 • 移取飞翔或活动能力强的试虫时,常采用麻醉法处理,以 达到试虫混匀移取的要求。但是麻醉处理对昆虫的生理状 态有一定影响,因而要注意麻醉时间,以免对试虫造成伤 害。 • 1.2.1 二氧化碳法 • 用CO2或CO2与空气(3:1)混合气体麻醉法,可用于大 多数试虫。可在一个密闭容器里放入试虫,然后通入二氧 化碳即可进行麻醉。 • 1.2.2 挥发蒸气法 • 在密闭广口玻璃容器(如干燥器)中,放入三氯甲烷与 酒精(1:1)、三氯甲烷与乙醚(1:1)、乙醚与酒精 (1:1)或乙醚等药品,进行麻醉。麻醉时间随各种试虫 群体对麻醉剂的敏感性和所要求的麻醉程度不同而定,如 家蝇的麻醉时间一般在4min以内。
B 田间药效试验
LOGO
• 田间药效试验是在自然或一定的人为 控制条件下进行的生物测定,是一种 综合评价药剂使用价值的试验方法。 是一种新化合物能否成为农药的关键 性阶段。
• • • • •
LOGO 田间药效试验可分为: 小区试验 大区试验 大面积示范试验 其中小区和大区药效试验都是在有限的 范围和面积内进行的,有一定的局限性, 通常还要进行大面积示范试验以取得验证 并迅速推广。
棉铃虫的饲养
LOGO
•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属鳞翅目 夜蛾科。食性杂,可长年饲养。但因幼虫 在三龄期以后有相互残杀习性,须单头饲 养。连续大量饲养可采用人工饲养。
(1)人工饲料配方
LOGO
• A.含大豆粉和玉米粉的饲料 • (a)饲料组成 • 熟大豆粉(g)20.0 玉米粉(g)30.0 • 大麦粉(g)30.0 抗坏血酸b)0 • 干酵母(g)8.0 琼脂(g)3.5 • 苯甲酸钠(g)0.8 棉油(ml)0.5 • 36%醋酸(ml)6.0 10%甲醛(ml)1.0 • 水(ml)200
LOGO
• 1.3趋光法 • 用强光照射时,家蝇、果蝇等试虫会向光 源群集,利用昆虫的这种趋光性来移取试 虫。如家蝇成虫,家蝇从饲养笼中向着阳 光或灯光飞到移取笼中。该法移取的试虫 均匀性较差,先移出的试虫多为生活力较 强的个体,且易造成虫体损伤或飞逃。
三 、杀虫剂毒力的表示方法
LOGO
• 毒力即是农药的毒性程度。常用的杀虫剂毒力表示方式: • 致死中量(Median Lethal Dose),即杀死供试昆虫群体半数 个体所需要的剂量,常以LD50表示; • 致死中浓度 (Median Lathal Concentration),即杀死供试昆 虫群体一半个体所需要的药剂浓度,以LC50表示; • 致死中时(Median Lethal Time)或击倒中时(Median Knockdown Time),即杀死或击倒供试昆虫群体一半个体所 需的时间,单位示分钟,记做LT50或KT50。 • 同时,在不同药剂间毒力比较时,还常常使用LD95或LC95 来描述杀虫剂毒力, 即杀死昆虫群体95%的个体所需的药 剂剂量或浓度。
B.含棉叶粉的饲料 (a)饲料组成 干棉叶粉(g) 7.0 尼泊金(g) 0.25 熟豆粉(g) 7.5 琼脂(g) 1.5 多维葡萄糖(g) 1.9 自来水(mL) 600 抗坏血酸(g) 1.9 酵母片(粉)(g) 4.5
LOGO
• (b)配制方法 将黄豆粉置高压灭菌锅内, 经30分钟灭菌(15磅压力),取出凉干备 用。把酵母片研成粉末,置紫外线灯下灭 菌30分钟。将琼脂放入200ml水中加热熔化, 再加入400ml水、熟豆粉、多维葡萄糖、抗 坏血酸、尼泊金、干制棉叶粉,充分拌匀 后,分装于指形管中,每管10g左右。
LOGO
• • • • •
2.设立对照,消除试验中的偶然误差 在农药试验中通常所设的对照有: (1)空白对照 (2)溶剂和乳化剂试验 (3)标准药剂试验
LOGO
• 3.各处理设立重复,减少误差 • 从生物统计的理论上讲,重复次数越多, 其平均值就越接近真实值,试验结果也越 可靠,但工作量太大。通常在生物测定中, 每处理设3~5个重复,每重复采样数因测 定对象而定:如某种杀虫剂对小菜蛾的毒 力测定,每处理可用30~50头3龄幼虫。
LOGO
• 4.统计分析试验结果
• 运用生物统计分析原理,总结归纳实验数据, 化繁为简,找出规律,科学地反映出农药与 病虫害间的内在联系,给出结果。主要用显 著性测定(方差分析,t值或F值测定)。
• (二)设计步骤 • 1.选择合适的试验对象 • 2.确定药剂的用量(浓度)及用法(点滴、 浸渍、喷雾、药膜等) • 3.确定试验结果的观察方法,如LD50、 ED50、LC50等指标 • 4.确定试验设计方案 • 5.试验的实施 • 试验结果的生物统计分析
LOGO
生物测定的基本原理
• 利用生物体对农药的反应性质和程度来鉴 别和测定农药的生物活性及其相关性,即 对昆虫、病原菌杂草及高等动物毒性、作 用方式、作用程度,用以比较毒力或药效。
LOGO
主要研究内容主要研究内容
• 综合其在农药研究和植物化学保护应 用中的作用,生物测定包括:室内毒 力测定、田间药效试验和微量毒物的 定量生物分析。
LOGO
第九章 农药的生物测定
LOGO
一、生物测定的基本原理和内容
概念
• 农药生物测定是指用活体生物对农药的毒 效、毒性进行的测定评价。是测定药剂有 无生物活性的基本方法。
• 农药生物测定与室内毒力测定一般没有严 格区别,多半是指在室内进行的测定。
LOGO
• 包括利用标准供试生物对农药有效成 分含量的测定 • 农药在室内外对病虫草药的测定 • 农药在动、植物体内残留量的测定 • 对病虫草抗药性的测定。
• 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 • (1) 测定杀虫剂对昆虫的效力。 • (2) 筛选新农药及探索新化合物的化学结构与毒效 关系的规律(即构效关系的研究,较多地运用于计算 机辅助开发新农药的过程)。如溴氰菊酯有8种异构 体,但只有右旋顺式体对昆虫的毒效最高。六六六的 8种异构体中,也只有丙体666的毒效最高。 • (3) 研究杀虫剂的理化性状与毒效的关系及鉴定加 工剂型的质量。 • (4) 研究目标昆虫的生理状态及外界条件与药效的 关系。 • (5)测定不同杀虫剂混用的效力以及寻找增效剂等。
LOGO
• 1 移取试虫的方法 • 毒力测定时,首先应将试虫从饲养缸(笼) 中快速移出,且不能损伤虫体。根据毒力 测定所用的昆虫种类、个体大小、生活习 性和特点不同,以及移取的工具和方法的 差异可分为机械法,化学法和趋光法。
LOGO
• 1.1机械法 • 对于菜青虫、斜纹夜娥等活动能力不大或 有假死性的试虫,可采用最简单的取虫工 具,如镊子来移取。而一些体型小、体软 或易碰伤的试虫,如蚜虫、红蜘蛛、小菜 蛾等,可用毛笔移取。 • 一些活动能力不大、微小或易受机械伤害 的目标昆虫(如杂拟谷盗、米象、蚜虫和 虫卵等)。此类试虫用上述方法移取困难, 费时或易造成伤害,可用真空或喉管空气 注射吸虫法移取,既方便又快速。
二 、供试昆虫的准备

LOGO
为了使毒力测定的结果可靠稳定,除了严 格控制每次试验过程中的条件外,杀虫剂 毒力测定要求所用试虫群体质量的均匀一 致,除饲养的试虫外,从野外采集的田间 试虫,应进行分离和严格挑选,如虫期、 龄期、性别等,使之达到群体质量均匀, 尽可能地减少试验误差,保证获得满意的 结果。移虫前应该净手及消毒,避免药剂 或有害病菌污染虫体;操作时要细心,不 要碰伤虫体。
A 室内毒力测定
LOGO
• 1、活性化合物的筛选(初筛/复筛),主要 研究大量化合物的活性筛选。 • 2、有害生物的抗性研究 • 研究农药的作用机理及生理效应,以 及农药对植物的生理作用等。 • 3、测定农药的有效含量及残留量。 • 4、研究农药理化性质和剂型与毒效的关系。 • 5、农药复配的共毒系数测定。
四 、杀虫剂毒力测定的常见方法
• 杀虫剂对不同种类的害虫毒力程度各异, 且致毒的方式也不一样,毒力测定的方法 也很多,根据杀虫剂的作用方式可分为四 种:胃毒作用、触杀作用、内吸作用和熏 蒸作用的毒力测定。
LOGO
LOGO
• 1.胃毒作用(stomach action)的毒力测定 • 利用害虫的贪食性,使杀虫剂随食物一起被目标昆虫吞 食进入消化道而发挥毒杀作用。常用的有叶片夹毒法、液 滴饲喂法和口腔注射法三种 • (1) 叶片夹毒法(sandwich method) • 此法适用于植食性、取食量大的咀嚼式口器的昆虫,如鳞 翅目幼虫、蝗虫、玉米螟等。 • 基本过程是用两张叶片,中间均匀地涂上一定量的药剂饲 喂目标昆虫,然后由被吞服的叶片面积推算出吞服的药量。 此法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减少目标昆虫与药剂的接触,避免 发生触杀作用,操作方便,结果比较精确,仍然是目前较 理想的胃毒剂毒力测定方法。但是准备夹毒叶片、计算吞 服面积等需大量的人力物力,每次处理的样品不能太多。
LOGO
• (b)配制方法 大豆粉蒸熟。将甲醛、棉油 和苯甲酸钠放在占总水量10%的水中,再 加入玉米粉等其他成分搅拌;加另外90% 的热水,以溶解琼脂,冷至70℃时与上述 组分混合搅拌;饲料均匀平铺在瓷盘上, 厚度0.5—1.0cm,冷却后切成重5g左右小块, 分装于养虫管中备用。
LOGO
• • • • • •
LOGO
LOGO
第二节杀虫剂室内毒力测定
LOGO
• 杀虫剂的室内毒力测定是不断地开发新的 有效杀虫剂,改善和提高现有杀虫剂的使 用效果,减少环境污染的必要手段。测定 所得结果是安全、合理、经济、有效的使 用杀虫剂的依据;可有效监测害虫的抗性 动态,有利于克服害虫抗药性以及保持自 然环境的生态平衡。
LOGO
• 1.相对控制环境条件 • (1) 室内生物测定多属单因子试验。如: 控制施药剂量,靶标生物的死亡率,控制 试验的温湿度条件等。 • (2) 田间试验多因子试验设计,对于大面 积的试验区难以形成人工控制的条件,仅 能对土肥、病虫分布、长势等进行小区控 制。加强田间管理,尽可能避免与试验无 关因素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