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必修一全部教案

合集下载

全册高一物理教案5篇

全册高一物理教案5篇

全册高一物理教案5篇远离课标,脱离教材完整性、系统性,随心所欲另搞一套的写教案的做法是绝对不允许的。

一个好教案首先要依标合本,具有科学性。

这里由小编给大家分享全册高一物理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全册高一物理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在第一节课“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基础上总结出动量守恒定律就变得水到渠成。

因此本堂课先是在前堂课的基础上由老师介绍物理前辈就是在追寻不变量的努力中,逐渐明确了动量的概念,并经过几代物理学家的探索与争论,总结出动量守恒定律。

接下来学习动量守恒的条件,练习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简单问题。

二、学情分析学生由于知道机械能守恒定律,很自然本节的学习可以与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学习进行类比,通过类比建立起知识的增长点。

具体类比定律的内容、适用条件、公式表示、应用目的。

三、教法分析通过总结前节学习的内容来提高学生的分析与综合能力,通过类比教学来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通过练习来提高学生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要围绕上述能力的提高来进行。

四、教学目标4.1知识与技能(1)知道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适用条件。

(2)能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2过程与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动量守恒定律,在练习的过程中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4.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理论的应用和理论的价值。

五、教学过程设计[复习与总结]前一节通过同学们从实验数据的处理中得出:两个物体各自的质量与自己速度的乘积之和在碰撞过程中保持不变。

今天我还要告诉大家,科学前辈在追寻“不变量”的过程,逐渐意识到物理学中还需要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动量,并定义这个物理量的矢量。

[阅读与学习]学生阅读课本掌握动量的定义。

具体有定义文字表述、公式表示、方向定义、单位。

[例题1]一个质量是0.1kg的钢球,以6 m/s 速度水平向右运动,碰到一个坚硬的障碍物后被弹回,沿着同一直线以6m/s的速度水平向左运动(如图二所示),求:(1)碰撞前后钢球的动量各是多少?(2)碰撞前后钢球的动量变化?分析:动量是矢量,虽然碰撞前后钢球速度的大小没有变化,都是6m/s,但速度的方向变化了,所以动量也发生了变化。

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册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册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册教案第一章:运动课时1:运动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 了解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掌握描述运动的常用词语和运动规律教学内容1. 运动的定义和分类2. 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3. 运动图象的分析及运动规律的总结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播放运动视频引起学生对运动的兴趣。

2. 概念讲解:介绍运动的定义和分类,并与日常生活中的例子相联系。

3. 计算练:引导学生运用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概念,计算简单的运动问题。

4. 图象分析:展示运动图象,引导学生分析并总结运动规律。

5. 小结反思:与学生讨论运动的特点和规律,梳理研究要点。

教学评估1. 运用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概念,计算并解答几道运动问题。

2. 分析和解释给定的运动图象,并总结运动规律。

---第二章:力学课时2:质点运动学教学目标- 掌握质点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熟练运用运动学公式解决质点的运动问题教学内容1. 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一维运动和二维运动的分析方法3. 质点的图象分析法和混合运动问题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第一章的运动规律,并提出质点运动的问题。

2. 概念讲解:介绍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讲解一维和二维运动的分析方法。

3. 公式演示:示范用运动学公式解决质点运动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实践。

4. 图象分析:引导学生运用运动图象分析法解决质点混合运动问题。

5. 小结反思:与学生讨论质点运动学的关键概念和解题技巧,梳理研究要点。

教学评估1. 运用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计算并解答几道质点运动问题。

2. 分析和解释给定的质点运动图象,并解决混合运动问题。

---第三章:功和能课时3:功和功率教学目标- 掌握功和功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理解功率与能量转化的关系教学内容1. 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2. 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3. 功和能量转化的关系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实例介绍功和功率的重要性。

2. 概念讲解:介绍功和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并与日常生活中的例子相联系。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5篇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5篇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5篇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力的分解概念。

2、知道力的分解是合成的逆运算,并知道力的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3、学会按力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力。

4、学会用力的分解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物理现象。

过程与方法:1、通过生活情景的再现和实验模拟体会物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3、通过对力的实际作用效果的分析,理解按实际作用效果分解力的意义,并感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情景,激发求知欲望和探究的兴趣。

2、通过对力的分解实际应用的分析与讨论,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自觉性,培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力的分解的概念,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按力的作用效果进行力的分解。

教学难点:力的实际作用效果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1、观察一幅打夯的图片,分析为什么需要那么多人一起打夯。

2、模拟打夯,指出用多个力的共同作用来代替一个力的作用的实际意义,突出等效替代的思想。

3、引出力的分解的概念:把一个力分解成几个分力的方法叫力的分解。

(二)一个力可分解为几个力?由打夯的例子可以看出一个力的作用可以分解为任意几个力,最简单的情况就是把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力。

(三)一个力分解成两个力遵循什么规则?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因此把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分力也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四)力的分解实例分析以一个力为对角线作平行四边形可以作出无数个平行四边形,因此把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力有无数组解,但如果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那力的分解就只有唯一解了。

如何确定两个分力的方向呢?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确定分力的'方向。

一、斜面上重力的分解[演示]用薄塑料片做成斜面,将物块放在斜面上,斜面被压弯,同时物块沿斜面下滑.[结论]重力G产生两个效果:使物体沿斜面下滑和压紧斜面.[分析]重力的两个分力大小跟斜面的倾斜角有何关系?[结论]通过作图和实验演示可看出倾角越大,下压分力越小而下滑分力越大。

高一物理教案设计(优秀5篇)

高一物理教案设计(优秀5篇)

高一物理教案设计(优秀5篇)篇一:高一物理必修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道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它在某点的瞬时速度方向在曲线这一点的切线上。

2、理解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所受合外力与初速度不在同一直线上。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推理的能力。

4、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物理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1、重点: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2、难点: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前边几章我们研究了直线运动,同学们思考以下两个问题:1、什么是直线运动?2、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条件是什么?在实际生活中,普遍发生的是曲线运动,那么什么是曲线运动?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新课学习展示图片:卫星绕地球的运动人造地球转弯的火车这几幅图中物体的运动轨迹有何特点?(轨迹是曲线)请大家举出一些生活中的曲线运动的例子一、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1思考:曲线运动与直线运动除了运动轨迹不同,还有什么区别?2.观察课本P32图6.1-1和图6.1-2思考:砂轮打磨下来的炽热微粒。

飞出去的链球,它们沿着什么方向?3、讨论或猜测,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应该怎样?4、是不是象我们大家猜测的这样呢?让我们来看一个演示实验:教师演示课本P32演示实验验证学生的猜测,从而得到结论: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切线方向5、什么是曲线的切线呢?结合课本P33图6.1-4阅读课本P33前两段加深曲线的切线的理解。

6、阅读课本P33第四段,试分析推理曲线运动是匀速运动还是变速运动?速度是________(矢量。

标量),所以只要速度方向变化,速度矢量就发生了________,也就具有________,因此曲线运动是________。

二、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1、提出问题:既然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那么由可知具有加速度,又由可知受力不为零,那到底有什么样的特点呢?2、实验探究器材:光滑玻璃板小钢球磁铁演示:小钢球在水平玻璃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范文五篇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范文五篇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范文五篇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一:《机械运动》(一)教学目的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知道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知道什么叫参照物,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需要选定参照物。

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二)教具1米长的一端封闭的玻璃管,管内注入水,并留约2厘米长的一段空气柱,管口被封闭;节拍器(或秒表)。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2.完成下列长度单位的换算,要求有单位换算的过程。

由两名同学到黑板上演算,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进行练习。

教师口述:0.2千米=______厘米。

(答:2×104厘米)500微米=______米。

(答:0.0005米)对学生所答进行讲评。

3.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课本图1—5甲图中木块的实际长度。

要求每个学生动手测量。

由同学说出测量结果。

巩固上节所学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正确读、记测量结果和减小误差的基本知识。

二、新课教学1.新课的引入组织同学阅读课本节前大“?”的内容。

提问: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子弹在运动吗?飞行员为什么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呢?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要认真学习有关物体运动的知识。

板书:“第二章简单的运动一、机械运动”2.机械运动(1)什么是机械运动?运动是个多义词,物理学里讲的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

同学们骑自行车时,人和自行车对地面或路旁的树都有位置的变化;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它相对于地面有位置的变化。

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

提问并组织学生回答:举例说明我们周围的物体哪些是在做机械运动。

对于回答中所举机械运动实例,教师要明确指出是哪个物体相对什么物体有位置的改变。

组织同学看课本图2—2,提问:图中的哪些物体在做机械运动?答:图2—2中运动员、足球、列车、地球、人造卫星、太阳系、银河系都在不停地做机械运动。

高一必修一物理教案7篇

高一必修一物理教案7篇

高一必修一物理教案7篇高一必修一物理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解释速度的概念,能够概括速度的定义、公式、符号、单位和物理意义。

(2)解释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定义并学会辨析。

(3)能够说出速率的概念并辨认速度与速率。

2、过程与方法(1)在概念转变的教学过程中形成全面、正确的关于速度的概念。

(2)通过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的过程,锻炼使用极限思维。

(3)通过对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速度与速率的区别和分辨,学会运用辨析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速度全面正确地解释来积极培育自身科学严谨的态度。

(2)积极将自己的观点及见解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尝试体会物理学中蕴含的对立统一。

课型:新授课课时:第一课时学情分析:一般而言,高一学生在经历了初中阶段的学习后,思维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取代形象思维占据主要地位、学生的一般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能够按照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利用假设思维进行学习;(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调控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学习过程更加具有目的性;(3)在某种程度下学生思维不再是“抱残守缺”,而是较为容易接受新事物;(4)学生学习动机由兴趣支撑逐渐转变为由意志支撑,学习的目的性更加明确;(5)学生之间的交流对于学生学习具有一定的影响、关于“速度”的学习,学生在初中阶段科学学科中所接受的定义是,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这与高中对于“速度”的定义截然不同,学生虽然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这个基础里大部分仍然是迷思概念、如何将初中阶段所接受到的关于“速度”的迷思概念转变为科学概念,达到一个新的认知平衡是本节课的一条主线、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以及前面关于“位移”、“路程”的学习为本节课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本节课可能存在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学生根据初中阶段的学习积累对于“速度”难以产生正确、客观的认识,其中所存在的迷思概念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转变;二是学生对于“平均速度”、“瞬时速度”两个概念可能会有所混淆,教师应该利用课堂呈现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区分。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全套)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全套)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全套)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全套)一、教学目标通过本套教案的学习,学生应能达到以下目标:1.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理解物理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物理学的思维方式;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第一章:物理学实验与测量实验安全与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误差及测量方法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2.第二章:运动的描写位置、位移与路程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加速度和自由落体运动3.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的应用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运动的应用:包括摩擦力、重力、弹力等的应用4.第四章: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力的平衡条件平衡力的应用5.第五章:力矩及平衡条件力矩的概念力矩的求解与平衡条件杠杆、浮力及浮力平衡条件6.第六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动能与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单摆运动中的机械能守恒弹性势能与弹簧振子的机械能守恒三、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1.课堂讲授:结合物理实例和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基本原理。

2.实验探究: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进行问题解答、思维碰撞和课堂展示,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四、教学评估1.课堂测验:每章课后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实验报告:要求学生针对每次实验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步骤、实验数据和结论等。

3.作业任务:布置相应的练习题,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资源1.课本: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2.实验器材:各章节实验所需的仪器和材料3.多媒体教材:配备相关物理实例和动画,加深学生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以上为全套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物理学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本套教案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以教师引导为主,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团队合作的平衡发展。

2024年高中物理必修一精品教案全套

2024年高中物理必修一精品教案全套

2024年高中物理必修一精品教案全套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物理学导论1.1 物理学的特点与方法1.2 物理量的测量与单位制2. 第二章:直线运动2.1 位移、速度、加速度2.2 匀速直线运动2.3 匀加速直线运动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物理学的特点、方法及其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2)掌握物理量的测量方法、单位制;(3)掌握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并能运用这些概念分析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2)通过例题讲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1)物理学方法的应用;(2)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的理解与运用。

2. 教学重点:(1)物理量的测量方法、单位制;(2)位移、速度、加速度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如小车、计时器等);2. 学具: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通过展示物体运动现象,引导学生观察、思考;(2)提问学生: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2. 知识讲解:(1)讲解物理学的特点、方法;(2)介绍物理量的测量方法、单位制;(3)讲解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

3. 例题讲解:(1)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分析解题步骤;(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进行指导。

5. 小结:(2)强调重点、难点。

六、板书设计1. 高中物理必修一2. 知识点:(1)物理学导论(2)位移、速度、加速度(3)匀速直线运动(4)匀加速直线运动3. 图表:位移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像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填空题:物理量的测量方法、单位制;(2)选择题:位移、速度、加速度的计算;(3)计算题: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相关问题。

高一物理教案必修一5篇

高一物理教案必修一5篇

高一物理教案必修一5篇高一物理教案必修一篇1一、引入新课演示实验:让物块在旋转的平台上尽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

教师:物块为什么可以做匀速圆周运动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从实验引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活跃课堂气氛。

)二、新课教学(一)向心力1.向心力的概念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物块进行受力分析:物块受到重力、摩擦力与支持力。

教师:物块所受到的合力是什么学生:重力与支持力相互抵消,合力就是摩擦力。

教师:这个合力具有怎样的特点学生:思考并回答:方向指向圆周运动的圆心。

教师:得出向心力的定义: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指向圆心的合力。

(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使概念的得出自然、流畅。

)2.感受向心力学生:学生手拉着细绳的一端,使带细绳的钢球在水平面内尽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

教师:钢球在水平面内尽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什么力使钢球做圆周运动学生:对钢球进行受力分析,发现拉力使钢球做圆周运动。

(设计意图:利用常见的小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增强学生对向心力的感性认识。

)教师:也就是说,钢球受到的拉力充当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大家动手实验并猜想:拉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动手体验并猜想:拉力的大小可能与钢球的质量m、线速度的v、角速度高一物理教案必修一篇2一、教材分析课标分析:能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教材地位:《向心力》一节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必修2第六章曲线运动的重点、难点,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它既是本章知识的一个拐点,又是本章内容拓展的重要基础;通过学习,既能使学生从对圆周运动的表面认识上升到理论分析,又能让学生从生活中的圆周运动分析提高到对天体运动及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的分析及推演。

同时,《向心力》一节能够充分体现力和运动的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是运动与力关系学习的好素材。

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理解了质量、力与加速度的关系,了解了描述圆周运动的各个物理量及其关系,认识了匀速圆周运动指向圆心的向心加速度,并且学生已经经历了同学之间相互协作、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及最后的成果展示的学习过程,具备了处理问题的一般思路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高一物理教案(精选7篇)

高一物理教案(精选7篇)

高一物理教案(精选7篇)高一物理教案全册篇一一,教材分析(1)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机械波是高中物理教材一册(必修)的第五章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的第七节内容。

机械波是机械运动中比较复杂的运动形式。

它作为周期性变化的运动,广泛地涉及物理学的各个领域。

上好这节课不仅可以巩固以前学过的有关运动学和动力学的知识,还可为今后学习电磁振荡,电磁波和光的本性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初步认识到学习波动知识时重要的是要会确定波的总的运动情况,即由波长,频率和波速等物理量来表征运动情况,而不是确定单个质点在某一时刻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

对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研究方法,发展学生智力有着特殊的意义。

(2) 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心理特征及本节课教材大纲要求,拟定下列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明确机械波的产生条件;掌握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及波动传播过程的特征;了解机械波的种类及其传播特征;初步了解描述机械波的物理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逻辑思维及归纳总结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用辨证的观点探究物理过程及其规律,对学生进行唯物世界观和科学方法论的教育。

(2) 重点,难点分析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及描述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因为波动过程的细节不容易体现出来,教学过程通过课件模拟物理过程的方法进行重点难点的突破,使学生获得较直观的信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以激发学生研究物理问题的浓厚兴趣。

二,教法与学法现代教育理论认为,科学教学须让学生们参与以探究为目标的研究活动,使他们同老师和学生一起在相互启发相互促进。

对从学生们所亲历的事物中产生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探究,是科学教学所要采取的主要做法。

基于这种理念,本节课主要采用指导——自主学习法,通过课件和实验演示,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和讨论,以期达到教学目标。

有着丰富生活体会的学生往往对波动形成的物理过程有着浓厚的兴趣。

为了使学生能认识机械波这一特殊的运动形式,教学中可以渗透指导——自主学习的教改思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突出学法指导,思维启发,和师生的情感交流。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 全套》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 全套》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全套》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全套第一章:力学基础课时一: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教学目标:了解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 教学内容:- 物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与方法- 教学重点:学生对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有初步了解,能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物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课时二:力的概念和分类- 教学目标:掌握力的概念和分类,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 教学内容:- 力的定义和性质- 力的分类: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重力、弹力、摩擦力的概念和特点- 教学重点:学生对力的概念和分类有清晰的认识,能够应用力的知识进行物理问题的分析和解答。

课时三:力的合成和分解- 教学目标:了解力的合成和分解原理,掌握力的合成和分解的方法与技巧。

- 教学内容:- 力的合成和分解原理- 力的合成和分解的几何方法和分解方法- 教学重点:学生理解力的合成和分解原理,掌握力的合成和分解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具体的物理问题中。

...第二章:运动的描述和研究课时一:运动的描写- 教学目标:了解运动的概念和特征,能够用科学的方法描写运动。

- 教学内容:- 物体的位置和位移- 运动的概念和特征- 运动的描写方法与技巧- 教学重点:学生理解运动的概念和特征,能够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运动的描写和分析。

课时二:速度的概念和计算- 教学目标:掌握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和实验观察能力。

- 教学内容:- 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实验观察速度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学生掌握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进行速度的实验观察和计算。

...第三章:力学定律和应用课时一: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目标: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能够应用牛顿第一定律解决问题。

- 教学内容:-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表述- 物体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的判断方法- 应用牛顿第一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学生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并能够应用到具体的物理问题中。

高一年级物理必修1教案5篇

高一年级物理必修1教案5篇

高一年级物理必修1教案5篇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这里由小编给大家分享高一年级物理必修1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高一年级物理必修1教案篇1万有引力与航天(一)知识网络托勒密:地心说人类对行哥白尼:日心说星运动规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定律)行星第二定律(面积定律)律的认识第三定律(周期定律)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万有引力定律 F=G引力常数的测定万有引力定律称量地球质量M=万有引力的理论成就 M=与航天计算天体质量 r=R,M=M=人造地球卫星 M=宇宙航行 G = mmrma第一宇宙速度7.9km/s三个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11.2km/s地三宇宙速度16.7km/s宇宙航行的成就(二)、重点内容讲解计算重力加速度1 在地球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在忽略地球自转的情况下,可用万有引力定律来计算。

G=G =6.67__ __ =9.8(m/ )=9.8N/kg即在地球表面附近,物体的重力加速度g=9.8m/ 。

这一结果表明,在重力作用下,物体加速度大小与物体质量无关。

2 即算地球上空距地面h处的重力加速度g’。

有万有引力定律可得:g’= 又g= ,∴ = ,∴g’= g3 计算任意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有万有引力定律得:g’= (M’为星球质量,R’卫星球的半径),又g= ,∴ = 。

星体运行的基本公式在宇宙空间,行星和卫星运行所需的向心力,均来自于中心天体的万有引力。

因此万有引力即为行星或卫星作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因此可的以下几个基本公式。

1 向心力的六个基本公式,设中心天体的质量为M,行星(或卫星)的圆轨道半径为r,则向心力可以表示为:=G =ma=m =mr =mr =mr =m v。

2 五个比例关系。

利用上述计算关系,可以导出与r相应的比例关系。

向心力: =G ,F∝ ;向心加速度:a=G , a∝ ;线速度:v= ,v∝ ;角速度: = ,∝ ;周期:T=2 ,T∝ 。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优秀10篇)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优秀10篇)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优秀10篇)高一必修一的物理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2)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2、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2)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通过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爱动手动脑的好习惯二、重点难点重点:什么是弹力,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难点:弹簧测力计的测量原理。

三、教学方法:探究实验法,对比法。

四、教学仪器:直尺,橡皮筋,橡皮泥,纸,弹簧测力计五、教学过程(一)弹力1、弹性和塑性学生实验,注意观察所发生的现象:(1)将一把直尺的两端分别靠在书上,轻压使它发生形变,体验手感,撤去压力,直尺恢复原状;(2)取一条橡皮筋,把橡皮筋拉长,体验手感,松手后,橡皮筋会恢复原来的长度。

(3)取一块橡皮泥,用手捏,使其变形,手放开,橡皮泥保持变形后的形状。

(4)取一张纸,将纸揉成一团再展开,纸不会恢复原来形状。

让学生交流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上,并对这些实验现象进行分类,说明按什么分类,并要求各类再举些类似的例子。

(按物体受力变形后能否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一特性进行分类)直尺、橡皮筋等受力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弹性;橡皮泥、纸等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塑性。

2、弹力我们在压尺子、拉橡皮筋时,感受到它们对于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在物理学上叫做弹力。

弹力是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弹力也是一种很常见的力。

并且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

而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支持物的压力、绳的拉力等,实质上都是弹力。

3、弹性限度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不完全复原了。

使用弹簧时不能超过它弹性限度,否则会使弹簧损坏。

(二)弹簧测力计1、测量原理它是根据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就越长这个道理制作的。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精选多篇)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精选多篇)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篇:高中物理必修1教案-运动、空间和时间(第二一、课题:运动、空间和时间(第二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司南版二、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运动有多种类型,机械运动是一种简单的运动形式(2)、知道参考系的概念,知道对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时,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通常选择参考系时,要考虑研究问题的方便;在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择同一参考系才有意义.(3)、知道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区别.知道时间的法定计量单位及其符号.2、过程与方法:(1)、学会用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空间位置(2)、学会用时间数轴来描述物体运动过程的时间和时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四、教学重点:1、参考系的概念,及学会合理选择参考系判断物理的运动情况2、学会用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空间位置3、学会用时间数轴来描述物体运动过程的时间和时刻五、教学难点:1、学会合理选择参考系判断物理的运动情况2、学会用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空间位置六、教学工具: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与内容(一)、本章课程的引入:结合课本16页内容,在学生自行阅读的基础,教师引入本章内容并简要讲解本章的学习要求(可见课本16页)(二)主要教学内容1、机械运动和参考系:(1)、各种运动:机械运动、热运动、电磁运动等(2)、机械运动的定义:一个物理相对别的物理位置的变化,简称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基本形式(3)、参考系的概念:在描述物体运动时,选作标准的参照物,叫参考系教学过程:以课本所介绍的电梯运动为例来说明选择参考系的必要性并强调:对于同一运动,选择的参考系不同,观察和描述的结果可能会不同的。

(4)、参考系的确定方法教学过程1:学生讨论以下题目:例1、下列关于参考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参考系必须是和地面连在一起的物体;b、被研究的物体必须沿参考系的连线运动;c、参考系必须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或是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d、参考系是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那个物体。

2023最新-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详案(最新7篇)

2023最新-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详案(最新7篇)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详案(最新7篇)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这次为您整理了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详案(最新7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详案篇一【教材分析】本节为《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共同必修模块“物理2”中第六章第2节的内容。

本节“量子世界”从热辐射的规律入手,提示经典物理学理论与实验结果的严重背离,阐述普朗克的“量子假说”,初步认识玻尔理论的重要意义,同时让学生认识光的粒子性和波动性。

通过实例,初步了解微观世界的量子化现象。

【学情分析】本节学习内容是学生已通过一年的物理学习的最后一节内容,可能会出现学习不够重视、不够认真的局面。

关键是本节内容也比较抽象,相关知识网又没有建立,所以本节内容的讲述和学习可能会流于形式。

为了让学生引起兴趣,所以必须补充一些科学发展史。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了解普朗克“量子假说”的背景,体会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知道普朗克“量子假说”的主要内容。

初步了解爱因斯坦“光量子说”的含义,了解光的微粒说与波动说之争,知道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认识到发展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义,认识到在科学理论建立过程中猜想和假设的重要性,以及科学争论和自由争鸣对科学发展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相像能力。

能尝试运用物理原理和研究方法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领略到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学生对科学的发奇心与求知欲。

体会辩论和质疑在科学研究中所起的积极作用。

养成敢于发表自己观点,既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的良好习惯。

培养有根据的怀疑精神和批判意识,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以及判断大众传媒等有关信息是否科学的意识。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初步建立量子化的概念。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1教案5篇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1教案5篇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1教案5篇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1教案篇1一、导入新课质点的各式各样的运动,快慢程度不一样,那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呢二、新课教学(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知道速度是描述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2、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知道平均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3、知道瞬时速度是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经过某一位置时)的速度,知道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同一时刻的瞬时速率。

(二)学生目标完成过程1、速度提问:运动会上,比较哪位运动员跑的快,用什么方法学生:同样长短的位移,看谁用的时间少。

提问:如果运动的时间相等,又如何比较快慢呢学生:那比较谁通过的位移大。

老师:那运动物体所走的位移,所用的时间都不一样,又如何比较其快慢呢学生:单位时间内的位移来比较,就找到了比较的统一标准。

师:对,这就是用来表示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在初中时同学就接触过这个概念,那同学回忆一下,比较一下有哪些地方有了侧重,有所加深。

板书:速度是表示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

用v=s/t表示。

由速度的定义式中可看出,v的单位由位移和时间共同决定,国际单位制中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常用单位还有km/h、cm/s等,而且速度是既具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即矢量。

板书: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2、平均速度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里位移都是相等的,那v=s/t是恒定的。

那么如果是变速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不相等,那又如何白色物体运动的快慢呢那么就用在某段位移的平均快慢即平均速度来表示。

例:百米运动员,10s时间里跑完100m,那么他1s平均跑多少呢学生马上会回答:每秒平均跑10m。

师:对,这就是运动员完成这100m的平均快慢速度。

板书:说明:对于百米运动员,谁也说不来他在哪1秒破了10米,有的1秒钟跑10米多,有的1秒钟跑不到10米,但它等效于运动员自始至终用10m/s的速度匀速跑完全程。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优秀3篇)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优秀3篇)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优秀3篇)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篇一一、教学任务分析匀速圆周运动是继直线运动后学习的第一个曲线运动,是对如何描述和研究比直线运动复杂的运动的拓展,是力与运动关系知识的进一步延伸,也是以后学习其他更复杂曲线运动(平抛运动、单摆的简谐振动等)的基础。

学习匀速圆周运动需要以匀速直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等知识为基础。

从观察生活与实验中的现象入手,使学生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归纳认识到匀速圆周运动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圆周运动,体会建立理想模型的科学研究方法。

通过设置情境,使学生感受圆周运动快慢不同的情况,认识到需要引入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再通过与匀速直线运动的类比和多媒体动画的辅助,学习线速度与角速度的概念。

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相互交流等方式,创设平台,让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对几个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分析,调动学生学习的情感,学会合作与交流,养成严谨务实的科学品质。

通过生活实例,认识圆周运动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学习和研究圆周运动是非常必要和十分重要的,激发学习热情和兴趣。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2)知道圆周运动;理解匀速圆周运动。

(3)理解线速度和角速度。

(4)会在实际问题中计算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大小并判断线速度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匀速圆周运动概念的形成过程,认识建立理想模型的物理方法。

(2)通过学习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和线速度、角速度的定义,认识类比方法的运用。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1)从生活实例认识圆周运动的普遍性和研究圆周运动的必要性,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通过共同探讨、相互交流的学习过程,懂得合作、交流对于学习的重要作用,在活动中乐于与人合作,尊重同学的见解,善于与人交流。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匀速圆周运动概念。

(2)用线速度、角速度描述圆周运动的快慢。

难点:理解线速度方向是圆弧上各点的切线方向。

四、教学资源1、器材:壁挂式钟,回力玩具小车,边缘带孔的旋转圆盘,玻璃板,建筑用黄沙,乒乓球,斜面,刻度尺,带有细绳连接的小球。

2024年高中物理必修一标准教案全套

2024年高中物理必修一标准教案全套

2024年高中物理必修一标准教案全套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主要围绕第四章“运动和力”展开,涉及第1节至第3节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以及力合成与分解。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内涵;2. 学会运用力合成与分解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牛顿第二定律理解与应用,力合成与分解计算;2. 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基本概念,力合成与分解基本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牛顿第一定律演示器、牛顿第二定律实验装置、力合成与分解演示模型;2. 学具:直尺、圆规、三角板、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辆突然急刹车汽车,让学生思考:为什车内人会向前冲?引出牛顿第一定律概念。

2. 教学内容讲解(10分钟)(1)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静止物体将保持静止,运动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即 F=ma;3.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一道关于牛顿第二定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公式 F=ma 分析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完成教材第3节后练习题,巩固力合成与分解计算方法。

5. 实验演示(10分钟)展示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实验,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定律内涵。

6. 互动环节(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生活中哪些现象可以用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来解释。

六、板书设计1. 牛顿第一定律2. 牛顿第二定律 F=ma3. 力合成与分解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为什汽车急刹车时,车内人会向前冲?(2)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其中一个力为5N,另一个力为10N,求物体加速度(物体质量为2kg)。

2. 答案:(1)因为车内人具有惯性,惯性使他们在汽车急刹车时继续向前运动。

(2)物体加速度为7.5m/s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