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练习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关于下列四种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X、Y、M均是已形成稳定结构离子B.粒子Y若失去一个电子就可以变成原子C.它们表示四种元素D.上述粒子中有两个是离子,两个是原子D解析:DA、最外层电子数达到8电子,为相对稳定结构,则X、Y、M均是已形成相对稳定结构,但M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不是离子,故A不正确;B、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Y的质子数为19,核外电子数为18,则粒子Y若得到一个电子就可以变成原子,故B不正确;C、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质子数分别为17、19、18、17,则它们表示三种元素,故C不正确;D、X是氯离子,Y是钾离子,M是氩原子,N是氯原子,上述粒子中有两个是离子,两个是原子,故D正确。

故选D。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纯净物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B.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C.金属元素有正化合价,因此非金属元素一定没有正化合价D.最外层电子数是8的原子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D解析:DA、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但纯净物不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也可能是原子或离子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B、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如氢原子没有中子,选项说法错误。

C、在化合物中,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显正价的不都是金属元素,例如在二氧化碳中碳元素显正价,就不是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D、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原子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例如氖原子,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3.宜昌磷矿资源丰富。

已知一个磷原子核内含有15个质子,相对原子质量为31,则磷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8B.15C.16D.31B解析:B【分析】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已知核内质子数为15,则核外电子数为15;故选B。

【点睛】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就变成稀有气体元素氖的原子B.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后,就变成了与氩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阴离子C.两种离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化学性质一定相同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B解析:BA、原子失去电子后原子核没有变化,故质子数不会变化,所以原子的种类就不会变化;错误;B、氩原子核外有18个电子,而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后核外也有18个电子,故会变成了和氩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阴离子;正确;C、两种粒子,核外电子排布情况相同,化学性质不一定相同,例如氖原子和钠离子,只能说都比较稳定,但化学性质不可能相同;错误;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元素,不一定是金属元素,如氢原子;错误;故选:B。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1个碳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6kg.现有27g金属铝,则这些金属铝中含有铝原子的个数有A.5.02×1025B.6.02×1023C.6.02×1026D.5.02×10222.下列变化能证明分子可以再分的是()A.酒精挥发B.冰雪融化C.玻璃破碎D.过氧化氢分解3.下列课本中的实验均作了一定的改动,改动后仍然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验证蜡烛燃烧有水生成B.证明酒精灯外焰的温度最高C.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证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4.下列有关微观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氯化钠是由氯化钠分子构成的B.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C.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D.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就变成稀有气体元素氖的原子B.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后,就变成了与氩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阴离子C.两种离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化学性质一定相同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6.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和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B.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电子数C.分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D.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7.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A.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B.镁原子的质子数大于镁离子的质子数C.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8.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A.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B.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为8,所以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一定是稀有气体的原子C.原子失去电子后形成阳离子,则原子得到电子后一定形成阴离子D.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则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也不能再分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春天里柳絮飘扬,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氢气球在高空膨胀,是因为氢气分子体积变大C.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中,水分子之间的间隔保持不变D.水和二氧化碳性质不同,是因为不同分子的构成不同10.如图是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对硫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硫原子第一电子层有6个电子B.硫原子核内有16个质子C.硫原子最外层电子的能量低于第二层电子的能量D.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形成阳离子二、填空题11.图中的①、②是氟元素、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单选题1、下图是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②③属于不同种元素B.当X的数值为10时,①表示一种原子C.②属于金属元素D.④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形成阳离子答案:DA、②③的质子数不同,属于不同种元素,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当X的数值为10时,①中的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表示一种原子,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②是钠离子,属于金属元素,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④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形成阴离子,不是阳离子,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2、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一水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B.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一氧气分子体积变小了C.一滴水中大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一水分子很小D.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一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答案:BA、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说明水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故选项说法正确;B、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氧气分子间隔变小,分子体积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C、一滴水很小,但其中大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水分子很小,故选项说法正确;D、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是因为都是由氧分子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

3、在30亿帕压强下,水分子以一种特殊的组合方式形成晶体,这就是7号冰,一旦形成,这种冰的结晶速度非常快,可以冻住整个大海。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7号冰与水的化学性质相同B.7号冰中水分子不再运动C.水结成7号冰时体积膨胀,水分子体积变大D.7号冰中分子间没有间隙答案:AA、7号冰与水的化学性质相同,因为都是有水分子构成,故正确;B、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故B错误;C、水结成7号冰时体积膨胀,水分子的间隔发生改变,故C错误;D、水分子的间隔是存在的,故D错误;故选A。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超全)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超全)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超全)单选题1、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不合理的是A.品红在水中扩散,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B.水受热变为水蒸气体积变大,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将氧气压缩贮存于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D.H2在Cl2中燃烧生成HCl,说明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改变答案:BA. 品红在水中扩散,是因为水分子和品红分子均在不断运动,可以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正确。

B. 水受热变为水蒸气体积变大,说明分子的间隔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错误。

C. 将氧气压缩贮存于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易于压缩。

正确。

D. H2在Cl2中燃烧生成HCl,反应前后分子发生了改变,说明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改变,正确。

故选:B。

2、“化学”一词最早出于清朝的《化学鉴原》一书,该书把地壳中含量第二的元素翻译成“矽(xi)”,如今把这种“矽”元素命名为A.硒B.硅C.铝D.锡答案:B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依次为:氧、硅、铝、铁,地壳中含量第二的元素是硅,翻译成“矽(xi)”,如今把这种“矽”元素命名为硅;故选:B。

3、如图是几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示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B元素属于金属元素B.A与C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C.C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两个电子形成阳离子D.B、C、D元素位于同一周期答案:BA、B质子数为11,属于钠元素,属于金属元素,A正确。

B、A为稀有气体氦原子结构示意图,化学性质稳定,C最外层2个电子,容易失去两个电子,A与C元素不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B错误。

C、C原子最外层2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两个电子形成阳离子,C正确。

D、B、C、D元素原子都是核外三个电子层,位于同一周期,D正确。

故选:B。

4、制造北斗三号卫星使用了钛合金材料,钛原子的质子数为22,相对原子质量为48,则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22B.48C.70D.26答案:A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22。

(完整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练习

(完整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练习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归纳课题1分子和原子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

水(HO)、二氧化碳(CO)、氢气(H)氧气(Q)氮气(N2)氧化汞(HgO等由分子构成。

金属(如Fe、Hg、Mg等)、金刚石、石墨、硅(Si)、稀有气体(He Ne Ar )由原子构成。

氯化钠(NaCI)、硫酸铜(CuSO)等由离子构成。

NaCl由座和Q构2+ 2成。

CuSO由铜离子(Cu )和硫酸根(SQ )构成。

2、分子的特征:①分子的质量、体积_________ 都很小。

②分子总是在不停的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不管是气体、液体、还是固体的分子都在不停运动。

把滴有酚酞溶液的蒸馏水(无色)的A烧杯和盛有浓氨水的B烧杯用大烧杯罩在一起,几分钟后,A烧杯中酚酞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红,是因为氨分子从A烧杯运动到 B 烧杯形成氨水是酚酞溶液变红。

③分子间有间隔,气态(填“固态”、“液态”分子间隔受热时空大,遇冷时变小。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如水的三态变化、气体受热膨胀或被压缩)一般也是因为分_ 子间间隔改变,而分子本身的大小、体积、分子数目都不改变。

④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3、分子概念:①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粒子。

(其中的最小指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而不是说分子的质量、体积最小)例如:水的化学性质由水分子保持。

对于由原子或离子的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由其原子或离子保持,如汞(Hg)的化学性质由汞原子保持。

氯化钠(NaCI)的化学性质由钠离子、氯离子保持(填离子符号)。

②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能保持其物理性质。

4、分子由原子构成。

如水分子(HQ)是由氢原子、氧原子构成的。

一个二氧化碳(CO)是由一个碳原子、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一个氨分子(NH3)是由一个氮原子和3个氢原子构成的。

一个过氧化氢分子(H2O)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分子和原子一、基本概念1、分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2、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二、分子的性质⒈通常,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但真实存在)⒉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加热时,分子能量大,运动速率越快)⒊分子间是有间隔的。

(通常,相同质量的同一种物质的间隔气态>液态>固态,但冰中分子间隔>水中分子间隔;物质的热胀冷缩指的就是分子间间隔受热增大,遇冷减小)4. 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运动实验(P49页)解释A中烧杯现象原因: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浓氨水具有挥发性,C烧杯中的氨分子运动到A烧杯,与水结合成氨水,氨水显碱性,氨水使酚酞变红三、从分子角度分析解释生活中现象1、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水蒸发过程中,水分子间隔变大2、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分子在不断运动3、香水,汽油密封保存原因分子在不断运动4、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分子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能量大,运动的速率越快5、6000L氧气加压到40L的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压强越大,间隔越小※考点原子间间隔:水银温度计,钢轨,电线四、分子可以分成原子1、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物质的分类(1)纯净物: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2)混合物:物质由不同种分子构成2、物质和分子的构成(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注意: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金属、稀有气体、固态非金属硫,磷,碳,硅分子是由原子构成: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一个水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注意:分子前有个数,原子前必有个数,分子前无个数,原子前也无个数。

3、从分子角度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化学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一种物质的分子变成其他物质的分子4、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及相关问题(1)从微观角度解释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用“●”和“〇”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如图所示表示混合物的是()A.B.C.D. C解析:C【分析】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同种元素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不同种元素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结合图示进行分析。

A、该物质中有一种分子,说明该物质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B、该物质中有一种原子,说明该物质由一种原子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C、该物质中有两种分子,说明该物质由两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符合题意;D、该物质中有一种分子,说明该物质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故选C。

2.下列有关微观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氯化钠是由氯化钠分子构成的B.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C.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D.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C解析:C【分析】A、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原子由原子核与构成,说法正确,符合题意;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才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3.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对学习化学十分重要。

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香水挥发﹣﹣分子在不断运动B.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水分子发生改变C.液氧与气态氧气都能支持燃烧﹣﹣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D.10mL 水与 10mL 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 20mL﹣﹣分子间有间隔B解析:BA、香水挥发,是因为香水中物质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运动到空气中,故选项解释正确。

B、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水分子没发生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C、液氧与气态氧气都能支持燃烧,液氧与气态氧气都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D、10mL 水与 10mL 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

【最新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3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重要知识点填空练习(含答案)

【最新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3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重要知识点填空练习(含答案)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一、分子的基本性质1.分子的________和________通常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断________着。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________。

3.分子间有________。

温度升高,分子间间隔________。

压强增大,分子间间隔________。

4.同种分子化学性质________,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________。

二、分子运动实验1.步骤1:向蒸馏水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向酚酞溶液中滴加浓氨水,溶液变红色。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2:按如图所示的设计进行实验,实验结果为烧杯A中__________,烧杯C中____________,烧杯B中______________。

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1)浓氨水可换为浓盐酸;酚酞溶液可换为紫色石蕊溶液。

(2)B烧杯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排除两种假设:酚酞溶液久置自然变红;空气中某种物质使酚酞变红。

(3)分子运动与温度的联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课时分子可以分为原子一、分子与原子1.分子的概念: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最小粒子。

2.原子的概念:原子是__________________的最小粒子。

3.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4.联系:(1)分子由原子构成。

(2)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二、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微观解释1.物理变化:分子种类________,如水的三态变化只是分子间间隔________。

2.化学变化:分子种类________。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及习题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及习题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梳理课题1 分子和原子1、构成物质的微粒:、、。

⑴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气液态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如:O2、N2、CO2等。

⑵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固体非金属、稀有气体;如:Cu、C、S、He等。

⑶由离子构成的物质:金属氧化物、酸、碱、盐;如:MgO、HCl、Ca(OH)2等。

2、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应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应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应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应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子和原子的联系、区别:联系: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可分裂成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

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结合成新的分子,但原子不能再分。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化学变化的实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在化学变化前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定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一定改变课题2 原子的构成1、原子的结构:原子中的相等关系:质子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最多7层。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归纳及测试(PDF版 无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归纳及测试(PDF版 无答案)
Na + 11 2 8 1 Na + + 11 2 8 Cl - + 17 2 8 8
离子符号 (1)离子符号:(离子符号歪戴帽,先写数字后写号)Na+、Cl-、O2-、2Mg2+ (2)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表示离子(或一个离子),如: Mg2+:镁离子(一个镁离子) 2Mg2+:小2表示每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大2表示两个镁离子 离子符号前面的化学计量数(系数)表示离子的个数
2. 空气、生物细胞、地壳中各元素的分布情况
(1)空气中含量居于前两位的元素是:氮、氧(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占78%,氧气占 21%)。
(2)生物细胞中居于前四位的元素:氧、碳、氢、氮。 (3)地壳中居于前四位的元素:氧、硅、铝、铁。数
得失电子趋势
化学性质
举例
稀有气体元素 =8个(氦为2个) 相对稳定,不易得失电子 稳定
A. ①②
B. ③④
C. ⑤
D. ④⑤
6 在第三单元课题 中我们进行了分子运动的探究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 该实验操作简单,一段时间后可看到
的现象,原因
.但缺点是因为浓氨水
具有挥发性,会导致空气中弥漫难闻的氨气味。
(2) 某同学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如图所示,该实验中能看到滤纸条上的酚酞滴点

(2) 操作 观察到的现象是

(3) 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4) 对比改进前的实验还有一个优点是

二、原子结构和离子
1. 原子的构成
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中子不带电,所以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简称为核电荷 数)就等于核内质子的数目。 总结: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习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微粒的说法正确的是A.氯原子结构示意图为B.汤姆逊发现了电子,卢瑟福发现了原子中有带正电荷的原子核C.分子的质量一定大于原子的质量D.一个OH- 有9个电子B解析:BA、中质子数为17,核外电子数为18,为氯离子,说法错误;B、汤姆逊发现了电子,卢瑟福发现了原子中有带正电荷的原子核,说法正确;C、分子和原子质量不能比较大小,可以说分子一定比构成它的原子质量大,说法错误;D、一个OH-有10个电子,因为其有9个质子,且带一个单位负电荷,说法错误;故选:B。

2.下列图示的各物质(或元素)相对含量错误的是()A.地壳中的元素分布B.空气的组成C.人体中的元素分布D.海水中的元素分布B解析:BA、地壳中的元素含量大小为氧、硅、铝、铁,正确;B、空气的成分主要是氮气和氧气,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图中气体的比例明显不符合实际,错误;C 、人体中的元素含量大小为氧、碳、氢、氮等,碳、氧、氮、氢合计约占了96%,正确;D、海水中的前四种元素是氧、氢、氯、钠,正确;故选B。

3.一种有趣的钟表式元素周期表如图所示,关于时针所对应的元素说法中,错误的是A.2:00对应的元素极难形成化合物B.7:00对应元素的单质是由分子构成的C.11:00对应元素的离子符号为Na+D.9:00与12:00对应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MgF D解析:DA、2:00对应的元素是氦元素,只有一个电子层,电子数为2,化学性质很稳定,极难形成化合物,不符合题意;B、7:00对应元素是氮元素,其单质是氮气,由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C、11:00对应元素是钠元素,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变成钠离子,其离子符号为Na,不符合题意;D、9:00对应元素是氟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7,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F-,12:00对应元素是镁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2,易失去2个电子,形成Mg2+,故两者易形成得化合物为MgF2,符合题意。

最新人教版_九年级化学上册_物质构成的奥秘_练习题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_九年级化学上册_物质构成的奥秘_练习题及答案

第 3 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 单元测试( A )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
1.下列有关分子和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子或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B.分子的体积比原子体积大
C .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
D .分子带正电
2.下列各种物质各 1g,所含原子总数最多的是
A .氢气 B.氯气
”(王安石《梅花》 )诗人在远处就能 ()
A .构成物质的微粒是有质量的
B .微粒之间有空隙
C .微粒在不断的运动
D .微粒是可以分割的
3.夏天路面会拱起开裂,小明通过查阅资料得知:这是由于受热膨胀引起的。物质具有热胀冷
缩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微粒的性质发生了改变
B .微粒的大小发生了改变
C .微粒的质量发生了改变
10.下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 ●”和“ O”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
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A
B
二.非选择题
C
D
11.写出下列符号的含义 H

; 2H

nCu
;S2-
;2K+

Mg2+
;Cl-

12.用化学符号表示: 四个氖原子
,钙元素
,两个硫原子

三个氯原子
,一个铝原子
,碳元素
两个氧离子
C. N 的相对原子质量 ×2 × 100% ( NH 4)2SO4 的相对分子质量
D. N 的相对原子质量 ×2 × 100% ( NH 4)2SO4 的质量
9.市场上销售的加碘食盐、含氟牙膏、高钙牛奶、补铁酱油等,说明化学与人的健康密不可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知识点归纳汇总与练习题测试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知识点归纳汇总与练习题测试

化学国庆假期作业——第三单元练习卷班级:姓名:【知识点1】分子、原子和离子的区别和联系(1)物质由、、构成。

有的物质由构成,如:氧气(O2)、氮气(N2)、二氧化碳(CO2)、水(H2O)。

有的物质由构成,如金属:铁(Fe)、铜(Cu);稀有气体:氦气(He)、氖气(Ne) ;固态非金属:磷(P)、硫(S)、碳(C)等。

有的物质由构成,如氯化钠(NaCl)。

(2)分子是保持。

分子由构成。

如1个氧分子是由构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和构成。

(3)原子是。

(4)离子是。

1.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B.分子大,原子小C.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2.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A.氧原子B.氧分子C.氧元素D.两个氧原子3.如图图中“”和“”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其中能表示H2O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的是()A.B.C.D.4.下列不同物质的微观粒子示意图中,表示由原子构成的是,表示由分子构成的是。

A B CD E F5.填充:有些物质是由构成的,如氧气;有些物质是由直接构成的,如铁。

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能保持汞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知识点2】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①;②;③;④同种分子化学性质。

6.下列各项中不能证明分子之间有间隔的是()A.夏天汽车轮胎容易爆炸。

B.水受热变为水蒸气时体积会增大。

C.1体积黄豆和1体积小米掺在一起后,总量少于2体积。

D.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mL。

7.切洋葱时人会流眼泪,原因是洋葱中含有强烈刺激性的物质正丙硫醇。

从分子性质的角度解释,这是利用( )A.分子很小B.分子在不断运动C.分子之间有间隔D.分子可以再分8.根据所学化学知识解释:(1)一滴水里的分子个数约为1.67×1021个:。

(2)金秋十月,丹桂飘香:。

(3)海底世界动物园中,表演者常常携带氧气瓶在水中与鱼“共舞”,氧气能被压缩在氧气瓶中是因为。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复习(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复习(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复习(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原子簇是若干原子的聚集体,有望开发成新材料,某铝原子簇由13个铝原子构成其最外层电子数的总和为40时相对稳定,下图为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则该稳定铝原子簇的微粒符号是A.Al3+B.13Al3+C.13Al-D.Al13-2.如图是一些微观粒子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①和④在元素周期表中属于同一族B.示意图中只有③和⑥是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离子C.②和⑤能形成AB2型的化合物D.①和④的化学性质相似3.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和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类似的实验,实验如图,关于这两个实验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实验都可测定出氧气的含量约为空气中的五分之一B.波义耳加热后质量增加是因为火炉中的火元素进入到汞中C.拉瓦锡的实验反应后得到的红色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D.拉瓦锡的实验,玻璃钟罩内液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不再变化4.亚硒酸钠可用于提升人体免疫力。

下图是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硒原子易得电子B.硒是一种金属元素C.硒原子的质量为78.96g D.硒原子核内中子数为345.下图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该粒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质子数为12B.有2个电子层C.该粒子是原子D.属于相对稳定结构6.相同质量的钠、镁、铝、铁中,含有原子数目最多的是( )A.钠B.镁C.铝D.铁7.下列是一些对现象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酒香不怕巷子深—一分子在不断的运动B.水在通电条件下可以分解一一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C.用水银体温针测量体温一一温度升高,分子的体积增大D.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一一分子之间有间隔,加压情况下间隔减小8.已知A-、B2-、C+、D2+、E3+五种简单离子的核外电子数相等,则它们对应的核电荷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A>B>C>D>E B.B>A>C>D>EC.C>D>E>A>B D.E>D>C>A>B9.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

【精华】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加必备练习题

【精华】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加必备练习题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考点1 分子1、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粒子。

①“最小粒子”是指构成这种物质的最小粒子,而不是粒子最小。

因为分子还可以分解成原子,原子还可以再分。

②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能保持其物理性质。

因为一些物理性质是由大量分子聚集表现出来的,单个分子不能表现其物理性质。

2、分子的特点:①分子总是在不停的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②分子的质量、体积都很小。

③分子间有间隔,且分子间隔受热增大,遇冷缩小。

一般地,同种物质不同状态的分子间间隔大小:气态>液态>固态利用①③两条特点可以解释:热胀冷缩、分子扩散、蒸发、物质三态间的变化、气体压缩等。

3、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考点2 原子1、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①这里的最小粒子是指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2、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或物质。

考点3 运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有关现象化子种类不变氢气2、纯净物和混合物①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

纯净物的组成、性质固定。

②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混合物的组成不固定,混合物中各物质保持各自的性质。

考点4 原子的构成1、原子构成: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因为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中子不带电。

所以整个原子不带电。

①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②原子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

即原子的质量≈质子质量+中子质量③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不是所有原子都有中子(氢原子无中子)2、相对原子质量(Ar):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基准,其他原子质量与它的比值叫做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①公式:,它是一种比值,单位是1,省略不写。

③Ar≈质子数+中子数。

考点5 元素1、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物质构成的奥秘》考点练习(解析版)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物质构成的奥秘》考点练习(解析版)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物质构成的奥秘》考点练习考点01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考点02 分子的性质考点03 原子的结构考点04 离子的形成考点05 相对原子质量考点06 元素考点07 元素符号考点08 元素周期表▉考点01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1.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

微粒种类定义物质分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氧气(O2)、氢气(H2)、二氧化碳(CO2)等气体(稀有气体除外)、水(H2O)、有机物、C60等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金属(如Fe、Cu)、金刚石(C)、硅(Si)、稀有气体(如He、Ne)等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氯化钠(NaCl由Na+和Cl-构成)、硫酸铜(CuSO4由Cu2+和SO42-构成)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宏观没有其他物质生成有其他物质生成微观分子种类没有改变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结合成新分子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3.从微观角度解释混合物和纯净物(以分子构成的物质为例)混合物纯净物宏观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如空气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微观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分子,如空气中含有氧气分子、氮气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等只含有一种分子,如氧气中只含有氧分子一种分子4.用微粒的观点解释单质和化合物(以分子构成的物质为例)单质化合物宏观含有同种元素的纯净物,如氧气、氮气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如二氧化碳、水微观分子中只含有一种原子,如氧气分子只含氧原子,氮气分子只含氮原子分子中含有两种或多种原子,如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氧原子和碳原子▉考点02 分子的性质1.分子的性质分子的性质举例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酒香不怕巷子深;湿衣服在太阳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分子之间有间隔;加压或降温能使分子间的间隔变小热胀冷缩;给自行车胎打气;加压可以将6000L的氧气装入40L的氧气瓶中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水受热变为水蒸气,水的化学性质不变;H2O和H2O2的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2.探究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资料:浓氨水显碱性,有强烈的挥发性。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知识点总结含试题练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知识点总结含试题练习

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课阶段性复习巩固知识提高能力事半功倍【知识点梳理】1.分子与原子的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2.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3.原子的构成: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4.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区别:质子数不同)。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核电荷数)。

[不同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核电荷数)不同]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

[跟元素化学性质最密切的是:最外层电子数 ]5.元素符号有2个意义:(1)表示一种元素;(2)表示一个原子。

例如:氧元素的符号“O”有2 个意义:(1)表示氧元素;(2)表示一个氧原子。

在元素符号前加上数字后只有微观意义,没有宏观意义,如3N:表示3个氮原子。

6.元素周期表:7横行(7个周期)各周期电子层数相同,质子数依次递增。

18纵行(16族)各族最电外层电数相同,电子层数依次递增(化学性质相似)(原子序数=质子数)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4,(如Mg、Al)。

7.元素分类: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4,(如N、C)。

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 8,(如He、Ne)。

8.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4种元素为:氧、硅、铝、铁9.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巩固练习】()1.春暖花开季节,人们站在紫丁香树旁,常闻到怡人的香味。

这一现象说明A.分子很大B.分子分裂成原子C.分子在不停的运动D.分子间有间隔()2.下列现象不能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屋里喷了香水B.化学实验室内充满药品味C.汽车疾驶而过,车后卷起烟尘D.用食盐将青菜腌成咸菜()3.品红扩散的实验证明了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B.分子在不断运动着的C.分子是看不见的粒子D.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4.“墙角数支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主要体现了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分子很小C.分子可以再分D.分子间是有间隙的()5.金秋十月,只要靠近盛开桂花的桂花树时,就能闻到怡人的桂花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归纳课题1、分子和原子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

水(H2O)、二氧化碳(CO2)、氢气(H2)氧气(O2)氮气(N2)氧化汞(HgO)等由分子构成。

金属(如Fe、Hg、Mg等)、金刚石、石墨、硅(Si)、稀有气体(He、Ne、Ar)由原子构成。

氯化钠(NaCl)、硫酸铜(CuSO4)等由离子构成。

NaCl由Na+和Cl-构成。

CuSO4由铜离子(Cu2+)和硫酸根(SO42-)构成。

2、分子的特征:①分子的质量、体积都很小。

②分子总是在不停的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不管是气体、液体、还是固体的分子都在不停运动。

把滴有酚酞溶液的蒸馏水(无色)的A烧杯和盛有浓氨水的B烧杯用大烧杯罩在一起,几分钟后,A烧杯中酚酞溶液变红,是因为氨分子从 A烧杯运动到 B烧杯形成氨水是酚酞溶液变红。

③分子间有间隔,气态(填“固态”、“液态”或“气态”)分子间间隔较大。

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是因为分子间隔受热时变大,遇冷时变小。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如水的三态变化、气体受热膨胀或被压缩)一般也是因为分子间间隔改变,而分子本身的大小、体积、分子数目都不改变。

④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3、分子概念:①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粒子。

(其中的最小指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而不是说分子的质量、体积最小)例如:水的化学性质由水分子保持。

对于由原子或离子的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由其原子或离子保持,如汞(Hg)的化学性质由汞原子保持。

氯化钠(NaCl)的化学性质由钠离子、氯离子保持(填离子符号)。

②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能保持其物理性质。

4、分子由原子构成。

如水分子(H2O)是由氢原子、氧原子构成的。

一个二氧化碳(CO2)是由一个碳原子、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一个氨分子(NH3)是由一个氮原子和3个氢原子构成的。

一个过氧化氢分子(H2O2)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5、用分子的观点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的分子生成或是说分子的种类改变(而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

物理变化分子和原子都不变。

6、用分子的观点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中含有一种分子分子,纯净物的组成、性质固定。

混合物中含有不同种分子,混合物的组成不固定,混合物中各物质保持各自的性质。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化学变化(或是说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构成新分子或直接构成新物质如: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这个化学变化,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构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

氢气(H2)在氯气(Cl2)中燃烧生成氯化氢(HCl)这个化学反应:氢分子分解成氢原子,氯分子分解成氯原子,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构成一个氯化氢分子。

在加热氧化汞(HgO)粉末时,氧化汞分子分解成汞原子和氧原子,汞原子直接构成汞,每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

7、原子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的粒子。

这里的最小粒子是指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不是说任何情况下都不可再分。

课题2、原子的结构1、原子构成: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中子不带电。

2、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电荷与核外电子的电荷数量相等,电性相反。

3、在原子中:①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核带的正电荷数)=原子序数②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③不是所有原子都有中子(氢原子无中子)④不同类原子,质子数不同。

⑤虽然与原子相比,原子核的体积很小,但原子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4、相对原子质量(Ar):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质量与它的比值叫做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①公式: =某原子的实际质量/碳12的1/12,它是一种比值,单位是1,省略不写。

②简便算法:≈质子数+中子数。

5、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①原子的电子层最少有1层,最多有7层;②排布规律:尽先排内层,满有多余排外层;第一层不超过2个电子,第二层不超过8个电子,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只有1个电子层的最外层不超过2个电子)。

③离原子核近的电子能量较低,离原子核远的电子能量较高。

④元素原子的相对稳定结构:最外层具有8电子(只有一层的具有2个电子)。

⑤原子结构示意图:画圆圈,标核电,正号写在前,弧线成扇形,数字一条线。

例:6、元素化学性质主要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7、离子①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②分类:阳离子:带正电荷;阴离子:带负电荷。

离子符号:在元素符号右上角先用数字标明电量(电量为1的省略),再用正号或负号标明电性;如:阳离子:氢离子H+、钠离子Na+、镁离子Mg2+、铝离子Al3+、钾离子K+、钙离子Ca2+、亚铁离子Fe2+、铁离子Fe3+、铜离子Cu2+、银离子Ag+、锌离子Zn2+、钡离子Ba2+、铵根离子NH4+阴离子:氧离子O2-、氟离子F-、氯离子Cl-、硫离子S2-、碳酸根离子CO32-、硫酸根离子SO42-、硝酸根离子NO3-、氢氧根离子OH-等;③离子符号及其意义(数字“2”的意义),如:课题3 元素1、元素①定义: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②元素只论种类,不讲个数。

(而原子既论种类,也讲个数)③元素种类由质子数或核电核数决定。

④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一般情况下,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元素的化学性质就相似。

(氦和铍、氦和镁是特殊的,最外层都是2个电子,但氦和铍、氦和镁的化学性质却不相似)⑤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不变,分子的种类改变。

⑥元素含量(质量分数由大到小)顺序:地壳中:氧、硅、铝、铁;生物体:氧碳氢氮;空气中:氮氧;海水中:氧氢氯钠3、元素符号意义:①表示一种元素(宏观意义);②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微观意义)。

元素符号前有数字(也叫化学计量数)只表示原子个数例如:H:①表示氢元素;②表示一个氢原子。

2H:表示2个氢原子用符号表示:3个氧原子3O ;5个钙离子 5Ca2+;m个碳酸根 mCO32-4、宏观上物质由元素组成;微观上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等粒子构成;而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⑴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4种描述方法(以水为例)①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②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③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④1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 1个氧原子构成;⑵由原子或离子构成的物质,有2种描述方法(以汞、氯化钠为例):①汞是由汞元素组成的;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②氯化钠是由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5、同种元素的原子可以是不同的原子。

例如:碳、氧元素分别有三种不同中子数的原子:126C 136C 146C;168O 178O 188O;其中左下角的数字表示质子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

6、元素分类⑴金属元素(带“钅”旁,“金”和“汞”例外)⑵非金属元素(“石”固态非金属;“气”气态非金属;“氵”液态非金属)⑶稀有气体元素:氦、氖、氩、氪、氙7、元素周期表①元素周期表的编写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写了元素周期表。

在元素周期表中,现有元素118种。

②结构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横行,18个纵行。

一个横行叫做—个周期:共有七个横行,即有七个周期,有18个纵行,第8、9、10三个纵行为一个族,其余15个纵行,每一个纵行叫做一个族,共16个族。

④表中的规律:①、每周期(除第一周期)都是金属元素开头,过渡到非金属元素,以稀有气体元素结尾。

②、同一周期,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等于周期数)不变;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序数(或核电荷数、质子数)依次递增。

③同一族中,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主族数)不变;从上到下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

一、选择题1.原子核是()A.由电子和质子构成B.由质子和中子构成C.由电子和中子构成D.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分别是()A.铝、硅B.铁、碳C.铝、氧D.钙、硅3.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A. B.C.D.+11+16+10+134.对于K和K+的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同一种元素B.属于同一种粒子C.核外电子数相同D.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5.月球上的“氦-3”蕴藏量巨大,探月的目的之一是获取核聚变燃料----氦-3,以解决地球能源危机。

氦-3原子核里有2个质子,1个中子,相对原子质量为3,下列表示氦-3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A B C D6.能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A.H2 B.2H C.H D.H+7.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水 B.液氧 C.氧化汞 D.二氧化碳8.下列符号既可表示一种物质,又表示一种元素,还可表示一个原子的是()A、CB、OC、2CD、CO9.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56gB、56kgC、56D、9.288╳10-26kg10.下列符号只具有微观意义的是()A、CO2B、2CO2C、HD、Fe11、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给出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③表示的是三个原子 B.③表示的元素是非金属元素C.①③表示的是阳离子 D.①②表示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二、选择填空题(A、B、C三个答案如有正确的请把正确答案序号填在题后括号里,如没有正确的则把正确答案填在序号D后的横线上1.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A.中子数不同B.相对原子质量不同C.电子数不同D.2.元素的化学性质决定于()A、质子数B、中子数C、最外层电子数D、3.2N表示的意义是()A、两个氮分子B、氮元素C、氮气D、4.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A、发光、放热B、生成沉淀C、放出气体D、5.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A.分子大、原子小B、分子能构成物质、原子不能构成物质C、在化学变化中能否再分D、6.3.“墙角数支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主要体现了()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分子很小C.分子可以再分D.7.最近俄罗斯科学家利用第72号元素铪和第74号元素钨精确测定出月球至少比地球早700万年形成。

铪、钨两种元素原子的本质不同是()A.核内中子数目B.核外电子数目C.相对原子质量D.8.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A、OB、2OC、O2- D.9.我国科学院的一位院士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贡献,于1983年当选为国际原子量委员会委员,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铕、铈、铒、锗、锌、镝几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被国际原子量委员会采用为国际新标准。

这位院士是()A、侯德榜B、张青莲C、钱学森D、10.在人体内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碳B、氢C、铁D、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8分)1.原子是由和构成的,原子核是由和构成的,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所带的,而电性,因此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