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顺乎世界之潮流解析
《 顺乎世界之潮流》教案(3)
顺乎世界之潮流一、内容及其解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顺乎世界之潮流指的是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三第一节的内容,其核心是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思想历程,理解它关键就是要要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必修一必修二中的相关知识,本节课的内容顺乎世界之潮流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
由于它还与政治学科有比较密切的联系,所以在本学科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并有拓宽视野的作用,是本学科的核心内容。
教学的重点是地主阶级抵抗派、资产阶级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思想,解决重点的关键是用重点讲述的方法,介绍各个时期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突出他们超越自己时代的地方,引导学生准确评价历史人物。
引导学生结合以前所掌握的知识,分析本节内容所涉及的思想产生的原因,对推动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法,认识这些先进人物的开拓精神及时代带给他们的局限性。
二、目标及其解析1、教学目标:(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2)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2、目标解析:(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就是要理解掌握先进中国人“睁眼看世界”的原因、代表人物及主张,掌握早期维新思想的提出、维新思想的发展、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掌握民主共和国方案的提出、宣传、发展以及初步实现。
(2)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就是要掌握维新变法思想对推动中国的近代化起了重要的作用。
三、问题诊断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1)难以理解康有为“托古改制”的思想,既为他的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持,也为后来的失败埋下伏笔,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学生不能从历史大背景以及康有为的阶级立场,本人生活经历等角度进行全面分析,解决这一问题可以(2)同为资产阶级,为什么会同时有改良和革命两派势力,他们又有什么样的差别?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学生缺乏历史地辩证思维。
顺乎世界之潮流+课件--2022-2023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3、代表:李大钊 A、1918年7月《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B、1918年10月《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C、1919年5月《我的马克思主义观》(1919,第一次在中国比较系统地
介绍马克思主义) D、在北大、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开设与社会主义有关课程
3.评价 (1)启发人们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以 探求强国御侮之策; (2)为洋务运动奠定思想基础。 (3)局限: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未进行实践。
洋务派——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形势 2、代表: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等 3、主张(或口号): 师夷长技以自强 4、指导思想: “中体西用” 5、主要活动: 创办近代军事、民用工业
同:(目的) ①向西方学习,使中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②主张改变封建专制制度 ③挽救民族危机 异:(方式、政体)
维新派主张实行维护清王朝统治前提下进行改革,实行 君主立宪制;
革命派主张以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资产阶级 共和国。
课堂总结:
中国近代前期的先进思想是伴随着资本主义列强 侵略日益加深,民族危机日益严重而逐渐深化和发展 的,围绕的主题是挽救民族危机,向西方学习。
①变法维新,建立君主立宪制; ②发展工商业,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
3.作用(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1)直接动员和指导了维新变法运动 (2)是爱国的 ——挽救民族危机 (3)是进步的 ——走资本主义道路,顺应时代潮流 (4)具有启蒙作用 ——宣扬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5)利于传播资级革命思想
思想方面:启蒙思想传 入,民主共和观念深入 人心,袁世凯在文化域 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顺乎世界之潮流》教学设计与反思
《顺乎世界之潮流》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内容分析本专题“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的线索是:一个主题、一个方向、三个阶段。
“一个主题”就是“中国向何处去?”即:自鸦片战争以来到20世纪初这一历史阶段中,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为了追求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富强与繁荣,向西方学习,寻求思想变革的心路历程。
“一个方向”就是“向西方学习”。
本课“顺乎世界之潮流”展示了中国近代史上顺乎世界潮流的过程及其结局,体现了中国近代学习西方的潮流。
本节课从学习西方的技术—"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学习西方的制度—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这个过程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的。
本节课的能让同学们通过对一批又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围绕如何使中国“顺乎世界之潮流”而进行的探索的了解,感受他们的思想主张与爱国情怀。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识记向西方学习的先进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初步认识历史发展的进程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先进人物的思想和主张并不一定被同时代的人欣赏或接受。
归纳近代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的渐进历程,以及每一历史阶段向西方学习的主要内容、特征和作用。
培养学生理性地、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查找和阅读资料以及分组讨论等有关方式,分析这些思想产生的原因以及对推动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通过横向和纵向比较,认识这些先进人物的开拓性及时代带给他们的局限性。
引导学生学会搜集、整理和运用史料,提高分析、比较、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自主探究进行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先进人物思想和事迹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一种责任心。
学习近代中国人民敢于面对现实、冲破樊篱、放眼全球、探索救国之路的开拓精神与创新勇气,树立为振兴中华,刻苦读书,敢为天下先的现代意识;树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授教学生起点不高,对历史基础史实的识记不是很理想。
人民版必修3说课课件专题三第一课顺乎世界之潮流(50张)
教学 目标
教材 分析
教法 学法
教学 过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3分钟) 地主阶级学习西方 (10分钟)
资产阶级学习西方 (20分钟)
知识小结 (2分钟)
课堂练习 (5分钟)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中西对比视频
“世界之潮流”?
经济上,由传统农业向机器大生产过渡 思想上,由传封建统文化向近代文化转变
政治上,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
首先,展示图片和材料,引导学生理解维新思想兴起的背景。其次,康梁等 维新思想的主张是本课的重难点知识,我采用分组合作,学生先结合教材和
表格自主探究,同时,各组准备派一名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同学在课堂上分别
第二模块:地主阶级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
首先,了解洋务运动基本史实,出示材料,深入理解和 体会 “中体西用”的思想内涵。其次,用材料引导学 生得出:抵抗派和洋务派学习的“长技”都是属于器物 层面。最后,由只学习器物的局限性过渡到下一部分的 学习。 学生活动:分析材料 PPT展示: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的历史材料。
二、资产阶级的探索
第一模块:资产阶级维新派:君主立宪制
简要陈述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相关知识, 使学生对维新思想的发展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整 体了解,由早期维新思想的局限性过渡到康梁 维新思想。 重点帮助学生理解19世纪90年代发展了 的维新思想。
二、资产阶级的探索
第一模块:资产阶级
教材 分析
教法 学法
教学 过程
一、教 材 分 析
(一)地位与作用
《顺乎世界之潮流》作为本专题的第一课,正处于 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中国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转变的初 期,是对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专题 二《古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化》的延伸,因此具有承上 的作用;学生在掌握本课学习西方的器物、制度之后, 方能对本专题第2课“新文化运动”中学习西方思想文 化层面有更好的把握。因而,又具有启下的作用。同时, 近代化的内容在高考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顺乎世界之潮流》正式ppt解析
探究三: 康有为的变法思想有什么特点?
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的本质区别?
“中体西用”向西方学习主要局限于船坚 炮利、科学技术,基本上没有触及封建制度, 甚至是去维护旧的传统的封建专制制度; 而维新变法思想的理论基础是西方资产阶 级的进化论、天赋人权说和主权说,他们在理 论上和实践核心都是以资本主义来代替封建主 义。
C
4.比较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对二者共同点的归纳,不
准确的是 ( C )
A.是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B.主张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C.主张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D.未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 A.革命性质不同
5.资产阶级革命派与资产阶级维新派最大的区别是( C )
B.发展资本主义的目的不同
C.对清政府的态度不同 D.革命的结局不同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1
材料一:
材料二:
你能说出18世纪世界发展的“潮流”是什么吗?
乾隆说: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
嘉庆皇帝的上谕说:“ “天朝富有四海,岂需尔小国些微货物?”
在这个潮流面前清朝统治者持什么“态度”? 这一“态度”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
一、“睁眼看世界”(学习技术)
2、魏源---- 《海国图志》 思想: 目的:
评价:
进步性----成为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口号,同时也 是对几千年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 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天朝上国” 局限性----对西方的学习是肤浅的,只局限在器物 层面,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没有付诸实践。
“睁眼看世界”
“师夷长技以制夷”
汉阳铁厂
3、地主阶级洋务派观点: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顺乎世界之潮流》教案(3)
顺乎世界之潮流一、内容及其解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顺乎世界之潮流指的是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三第一节的内容,其核心是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思想历程,理解它关键就是要要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必修一必修二中的相关知识,本节课的内容顺乎世界之潮流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
由于它还与政治学科有比较密切的联系,所以在本学科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并有拓宽视野的作用,是本学科的核心内容。
教学的重点是地主阶级抵抗派、资产阶级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思想,解决重点的关键是用重点讲述的方法,介绍各个时期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突出他们超越自己时代的地方,引导学生准确评价历史人物。
引导学生结合以前所掌握的知识,分析本节内容所涉及的思想产生的原因,对推动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法,认识这些先进人物的开拓精神及时代带给他们的局限性。
二、目标及其解析1、教学目标:(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2)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2、目标解析:(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就是要理解掌握先进中国人“睁眼看世界”的原因、代表人物及主张,掌握早期维新思想的提出、维新思想的发展、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掌握民主共和国方案的提出、宣传、发展以及初步实现。
(2)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就是要掌握维新变法思想对推动中国的近代化起了重要的作用。
三、问题诊断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1)难以理解康有为“托古改制”的思想,既为他的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持,也为后来的失败埋下伏笔,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学生不能从历史大背景以及康有为的阶级立场,本人生活经历等角度进行全面分析,解决这一问题可以(2)同为资产阶级,为什么会同时有改良和革命两派势力,他们又有什么样的差别?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学生缺乏历史地辩证思维。
第1课“顺乎世界之潮流”
明确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地位: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 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
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 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 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可 惜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 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 大。
近 一个主题 救亡图存
代
中
国 一个方向 向西方学习
思
想 解 三个阶段 器物
制度
思想文化
放 历程特点:循序渐进,不断深化
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课标要求: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林则徐、魏源、康 有为、梁启超、严复)学习西方、寻求变革 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 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当黄河岸边柳荫树下,犁间耕作的喘息与手摇纺
康有为为什么要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思想?
1898年刊行的《孔子改制 考》,着重宣传孔子“托古改制” 思想,在书中,康有为把孔子尊 为“托古改制”的教主,把“六 经”说成是孔子“托古改制”范 本。这样康有为用以证明自己的 变法主张,不但没有违背孔子的 遗教,而且是孔子改革思想的真 正继承者。
——陈旭麓《中国近代史》
根据上述材料和前面所学知识,比较维新派与革命 派救国方案的异同。
比较维新派与革命派救国方案的异同?
同:(内容、目的)
▪ ①向西方学习,使中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 ②主张改变封建专制制度 ▪ ③挽救民族危机 异:(方式、政体) ▪ 维新派主张实行维护清王朝统治前提下进行改革
(改良的方式),实行君主立宪制; ▪ 革命派主张以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
材料一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第一个资 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明确提出了政治主 张:“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高中历史必修三 专题三 第1课“顺乎世界之潮流”
课程标准: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一、“睁眼看世界”1.背景(1)鸦片战争前,清朝国势日衰,但统治者依然盲目自大,麻木不仁。
(2)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惊醒了一批爱国知识分子。
2.代表人物及思想(1)林则徐:编译《四洲志》《华事夷言》,成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魏源:编成《海国图志》,这是当时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书中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3)洋务派: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形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并以此指导了洋务运动。
二、维新变法1.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1)原因: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在学习西方的问题上,一些有识之士突破了“器物”的限制。
(2)时间: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
2.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发展(1)时间:19世纪90年代。
(2)代表人物及主张:代表地位主要思想康有为维新变法第一人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理论,出版《孔子改制考》,认为君主立宪制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梁启超维新思想主要宣传者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指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废科举,变官制谭嗣同维新派中的激进派对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大胆批判;谴责专制君主是“大盗”严复理论宣传贡献巨大《天演论》中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3.实践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一场维新变法运动,高潮是“百日维新”。
4.意义(1)具有爱国性:维新派提出通过维新变法的方式,挽救民族危机,充满着爱国主义激情。
(2)具有进步性:维新派要求改革封建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度,发展资本主义,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具有进步意义。
(3)具有启蒙性:维新派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具有启蒙意义。
(4)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顺乎世界之潮流》课件
结论
如何顺应潮流并抓住机遇?个人和企业如何在顺乎世界中立足?为您提出宝 贵的建议和思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参考文献
引用的相关文献及数据来源。深入了解顺乎世界的研究资料和参考文献。
《顺乎世界之潮流》PPT 课件
欢迎来到《顺乎世界之潮流》的PPT课件!本课件将介绍顺乎世界的概念、 全球化的趋势和顺乎世界的发展现状,以及顺乎世界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趋势。让我们一起探索顺乎世界的魅力吧!
概述
什么是顺乎世界?为什么需要顺乎世界?本节将解答这些问题并介绍潮流的 定义和意义。
全球化趋势背景
全球化的发展历程、对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影响,以及世界经济趋势预测。探索全球化的背景和影响。
顺乎世界的发展现状
顺世界的总体发展现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以及顺乎世界对国际关系的影 响。了解顺乎世界的发展和影响力。
顺乎世界的优势和挑战
顺乎世界的优势是什么?面临的挑战又是什么?探讨顺乎世界的优势、挑战 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3.1 顺乎世界之潮流解析
提倡新事物,反对旧事物, 在这里特指政治上的改革运动。
2、兴起背景: (1)经济基础: (2)思想基础: (3)政治基础:
3、主要主张
3、维新派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代 表 资 产 阶 级 维 新 派 康有为 思想主张
1、发动公车上书,提出具体措施,初 步形成维新变法纲领 2、出版《孔子改制考》,打着孔子的 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理论。 3、全力策划新政 发表《变法通议》,指出变法是历史发 展的必然;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4)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崛起,鸦片战争后,对中国的冲击加剧
九州生气恃风雷,
2、代表人物:
林则徐、魏源、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
①重视收集西方国家信息; ②设译馆,编译外国书籍和报刊如 《四洲志》、《华事夷言》等; ③仿制西方战舰; ④最先冲破“贵华夏、贱夷狄”的思 想藩篱,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
评价: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但还 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实践。
(1)条件: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运动的开展,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2)代表人物:王韬、薛福成、郑观应等。
命爱假 运国设 做者你 些,是 什你当 么会时 为一 改位 变资 中产 国阶 的级
?
三、维新变法——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课标要求
了解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严复、康有为、梁启超 等有识之士“开眼看世界”、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 用; 感受林则徐等有识之士敢于面对现实、冲破藩篱、放眼 全球、探索救国之路的开拓精神和创新勇气;增强爱国 意识和现代化意识。
顺 乎 世 界 之 潮 流
1、自然环境优越(如自然资源、地形、气候), 2、交通便利;(如海上、长江、运河); 3、城市人口密集,劳动力市场、消费市场大; 4、较早地开为通商口岸,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鸿章 提出 师夷长技以务运动
派
西学为用 ”的思想。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使用了很多新词语,如政治
(politics)、进口(import)、出口(export)、新闻纸
(newspaper)、铁路(railway)、铁轨(track)、火轮机
一个主题 挽救民族危机,救亡图存
一个方向 向西方学习
三个阶段
器物
制度 思想文化
“师夷长技以制夷” (林、魏)
洋务运动
维新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传播
这一潮流大致经历了新思想萌发、维新思想成熟、民主共 和思想兴盛、民主科学思想高涨和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等几个阶段
特点是:逐步深入、由表及里、由浅到深。
资
梁启超 A.( )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只有顺应时代潮
产 阶
维 新
变
流,才是中国的出路;B.批判封建君主专制, 要求“伸民权”“设议院”,实行( )
级 派 谭嗣同 大胆批判 君主专制 政体和纲常名教,号召
批 人们冲破“网罗”,同封建束缚彻底决裂.
严复
进
1898年翻译出版《 天演论 》,宣传、提 倡 进化论 思想。
多达三百多万人,然而却很少有人认真地阅读和领会书中 的深刻内涵。相反,许多守旧的朝廷官吏的骂声却扑面而 来, 更有甚者主张将《海国图志》付之一炬,在他们眼中 这无疑成了一本大逆不道的书籍。遭到无端非议的《海国 图志》最终在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右。
——周英杰:《<海国图志>的孤寂与荣光》
佐久间象山(日本著名维新思想家)在读到《海国图志》
“以夷制夷”的主张后,不禁拍案感慨:“呜呼! 予与
魏,各生异域,不相识姓名,……而其所见亦有暗合者,真
可谓海外同志矣!”在魏源思想的引导下,佐久间象山在
思想上实现了从排斥西方人到发展与西方的关系的重大
变化,他主张从全球的形势出发思考日本的方略。……
《海国图志》在日本被大量翻印,一共印刷了15版,价
钱一路走高。
代 表 主要思想主张或代表作
实践
组织编译《 四洲志 》、 林则徐 《 华事夷言 》等书籍。 没有实践
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编成《海国图志 》一书, 魏 源 阐述了“ 师夷长技以制夷 ”
的思想。
李鸿章 提出
等口
等洋务 号,逐渐形成“
派
”的思想。
《海国图志》的遭遇 据统计,当时国内有士绅百万余人,有能力读此书的也
门”“落户”的有
A
A.①② C.①③④
B.③④ D.①②③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 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 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 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梁启超 《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1923年
技术
制度
二、维新变法---学君主立宪制(开启制度学习)
(literature)等。这段材料表明魏源
A. 关注西方的新知识、新技术 B. 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A
C. 号召国人全面学习西方D. 力图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
上海师范大学萧功秦教授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
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
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
第一节 “顺乎世界之潮流”
【课标要求】了解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严复、康有 为、梁启超等有识之士“开眼看世界”、寻求变革的思想 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 用。
了解中国近代民主共和思想出现的背景,了解孙中山、章 太炎、邹容等人的民主共和主张。
“革命派和改良派的论战”知识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A C.该书的理论是中国近代革命派的重要思想武器
D.该书是中国近代第一本介绍西学的著作
——周英杰:《<海国图志>的孤寂与荣光》
评价林魏为代表的新思想 (1)积极:
A. 启发人们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 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以探求强 国御辱之策。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兴起
B.包含对西方文明的肯定与仿效,揭开学习西方的序幕;
C.唤起民族的觉醒,丰富古代爱国主义的内涵,“学习 西方”成为近代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
维新变法思想的背景
政治上: ①甲午战争惨败,洋务运动破产的刺激
②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掀起瓜分狂潮,民族 危机空前严重; 经济上: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阶级上: 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思想上: 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影响
阶派 代表 级别
主要思想主张或代表作
康有为 1898年出版《 孔子改制考 》,
借 用 孔教 名义提出变法要求。
(2)局限:
A.停留于军事技术层面,未看到西方强大的所在; B.称西方为“夷”仍未摆脱天朝上国的观念
一、“睁眼看世界”——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阶级
地 主 阶 级
代 表 主要思想主张或代表作
实践
组织编译《 四洲志 》、 林则徐 《 华事夷言 》等书籍。 没有实践
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编成《海国图志 》一书, 魏 源 阐述了“ 师夷长技以制夷 ”
核心思想:主张维新变法,实行 君主立宪 制,
发 展 工商业
,走 资本主义
道路。
严复认为:“吾国今处之形,则小己自由,尚非所急,
而所以祛异族之侵横……故所急者,乃国群自由,非小己
自由也。”在此,他强调首先应
A. 实行君主立宪 B.学习西方民主 C. 争取国家独立 D.实现个人自由
C
严复译著的《天演论》被誉为“中国西学第一”。以今日 之见 A.该书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并不科学,但警醒国人 的作用巨大 B.该书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中国思想界起了 振聋发聩的作用
。”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B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D.辛亥革命民主共和的思想
历史学家陈旭麓说:“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
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
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
不了户的。”下列历史人物中使“它”在中国“进
林则徐
魏源
康有为 梁启超
谭嗣同
严复
闭眼
睁眼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 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 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 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梁启超 《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1923年
一、“睁眼看世界”——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阶级
地 主 阶 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