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草重点
牧草栽培学复习重点

牧草栽培学复习重点牧草栽培学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牧草:广义:泛指能被家畜采食的一切草本植物,包括草本型、藤本型、小灌木、半灌木、灌木以及部分乔木的枝叶。
狭义:仅指被家畜采食的一切草本植物,尤指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
饲料作物:指用于栽培作为家畜饲用的作物。
牧草生长发育:从种子萌发到新的种子产生,要经历一系列形态结构和生理上的复杂变化,这个过程称为牧草的生长发育。
人工草地建植:人们有计划开垦一部分土地,采用翻耕、播种的方法,因地制宜的人工种植牧草或饲料作物、饲用灌木或半灌木,从而获得优质丰富的饲草以满足畜牧业发展的需要。
牧草混播:在同一地块,同期混后种植两种(品种)或两种以上牧草的种植方式。
草田轮作:以粮棉油为主要任务的轮作中加入多年生牧草的轮作方式。
多年生牧草保护播种:多年生牧草在一年生作物保护下进行播种的方式。
土壤耕作:是指在牧草生产的整个过程中,通过农机具的物理机械作用,调节土壤耕作层和表层状况,使土壤水分、空气和养分的关系得到改善,为牧草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的农业技术措施。
二、各章重点绪论1、栽培种与野生种在适应性和外部性状方面存在哪些差异 1)株体及各器官变大2)可利用部分营养成分含量变大 3)生育期和成熟期变得整齐集中 4)种子休眠性减弱或缩短 5)防护功能减弱6)自行传播繁衍的功能减弱 7)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范围变窄第一章1、牧草的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主要有哪些一株完整的植物通常具有根、茎、叶、花、果、种子六大部分。
植株的各个部分称为器官,各个器官都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如根纵横延伸,适于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茎支撑植株,向其他器官输送养分和水分;叶平展,以充分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花色不同,其鲜艳程度也各异,以吸引昆虫传粉授粉,等等。
其中,根、茎、叶以吸收和合成自身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为主,被称为营养器官。
它们是植物产生花、果、种子的基础。
花、果、种子主要与繁衍后代有关,称为繁殖器官。
牧草及饲料作物栽培学教案

牧草栽培及草地学教案xx大学xx校区动物科学系草业教研室xx二00八年2月25日牧草栽培及草地学教案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本课程是研究牧草的栽培技术、加工调制和经营组织的科学。
就饲草生产本学科的性质而言,属于植物性生产的范畴,在种植业中居重要地位,是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其应用而言,饲草生产直接服务于畜牧业,是畜牧生产中所不可缺少的环节,是高等农业院校动物科学专业、草业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
课程的任务是运用现代生物科学和农业科学技术,深刻揭示牧草在各种因素作用下的生长发育规律,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丰产潜力,为畜牧业生产提供优质、高产、高效的饲料,并通过科学的加工调制,提高饲草的利用率。
二、基本要求(一)理论知识方面1、牧草的起源、分布和分类;2、牧草的特征特性;3、牧草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的关系;4、主要牧草的生产性能和栽培技术;5、牧草的利用途径和加工原理(青贮)。
(二)能力技能方面1、掌握主要牧草栽培的全程技术;2、掌握青贮的一般技术和操作方法;3、掌握饲草料均衡供应技术。
三、教学说明及学时分配(一)使用教材:本课程选用《饲草生产学》(董宽虎主编,第一版)为教材。
实验指导书采用西南大学荣昌校区草业教研室编写的《牧草栽培及草地学实习指导》(二)学时分配:本课程共45学时,其中理论学时29学时,实验学时16学时。
讲授纲要第一章绪论(6学时)一、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1、基本概念(1学时)2、牧草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学时)3、国内外牧草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1学时)4、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内容(1学时)5、前景展望(1学时)二、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饲草的概念2、了解饲草生产的重要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基本概念难点:牧草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四、教学方法和教具:讲授;多媒体课件五、讲授内容1、饲草的概念2、饲草与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国内外饲草地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4、饲草生产学的性质、任务和内容5、前景展望第二章农学基础一、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节牧草的生长发育(2学时)6学时)(第二节牧草的生长发育与环境的关系(2学时)第三节牧草生长发育与土壤的关系(1学时)第四节牧草生长发育与肥料的关系(1学时)二、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牧草生长发育的生理基础2、理解牧草生长发育的阶段性和周期性特征,和不同发育阶段的特点3、掌握牧草生长发育和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牧草生长发育的规律难点:牧草生长发育和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四、教学方法和教具:讲授;多媒体课件五、讲授内容第一节牧草与饲料作物的生长发育一、植物器官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二、植物的生长与发育第二节牧草的生长发育与环境的关系一、光照二、温度三、水分四、空气五、矿质营养元素第三节牧草生长发育与土壤的关系一、土壤组成二、土壤的主要性状第四节牧草生长发育与肥料的关系一、肥料的种类及特性二、施肥的原则及方法第三章种子与播种(6学时)一、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1、牧草种子的特点(2学时)2、牧草种子的贮藏方法(2学时)3、牧草种子的播种技术(2学时)二、教学目的与要求1、种子的概念和牧草种子的特点2、种子的品质要求3、了解一般种子处理方法4、掌握牧草播种技术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种子的品质要求难点:牧草播种技术四、教学方法和教具:讲授;多媒体课件五、讲授内容(一)牧草种子的特点1、种子的涵义2、种子的特点(二)牧草种子的贮藏方法1、普通贮藏法2、密封贮藏法3、低温除湿贮藏法(三)牧草种子的播种技术1、种子的品质要求2、种子的处理3、播种第四章牧草品种选择及繁殖方式(4学时)一、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1、种与品种的区别(0.5学时)2、牧草品种的选择(0.5学时)3、品种的繁殖方式(0.5学时)4、牧草引种(1学时)5、杂种优势(0.5学时)6、田间试验(1学时)二、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牧草品种选择的方法2、熟悉牧草繁殖技术3、田间试验技术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牧草品种选择的方法难点:田间试验技术四、教学方法和教具:讲授;多媒体课件五、讲授内容(一)种与品种的区别(二)牧草品种选择方法:单株选择法、混合选择法、改良混合选择法(三)品种的繁殖方式1、原种生产2、原种的繁殖3、加速繁殖的方法四、牧草引种(一)引种的概念(二)引种的原理(三)引种的程序五、杂种优势六、田间试验(一)田间试验的任务(二)田间试验的基本要求(三)田间试验遵循的三个原则(四)试验地的选择(五)试验设计第五章主要牧草栽培及利用(10学时)一、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1、黑麦草(1学时)2、苇状羊茅、玉米(1学时)3、鸭茅(1学时)4、狼尾草(1学时)5、牛鞭草(1学时)6、苏丹草(1学时)7、三叶草属牧草(1学时)8、毛苕子(1学时)9、紫云英(1学时)10、紫花苜蓿(1学时)二、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主要牧草的的植物学特征2、了解主要牧草生物学特性3、掌握主要牧草栽培技术4、掌握主要牧草利用方式和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多花黑麦草、狼尾草、牛鞭草、三叶草属牧草、紫云英的生物学特性难点:多花黑麦草、狼尾草、牛鞭草、三叶草属牧草、紫云英的栽培技术、利用方式四、教学方法和教具:讲授;多媒体课件五、讲授内容第一节黑麦草属牧草多花黑麦草第二节苇状羊茅、玉米第三节鸭茅第四节狼尾草第五节牛鞭草第六节苏丹草第七节三叶草属牧草白三叶、红三叶第八节毛苕子第九节紫云英第十节紫花苜蓿第六章牧草混播技术(4学时)一、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1、混播的优越性:(0.5学时)2、牧草混播的原理(1学时)3、混播牧草的原则(1学时)4、混播牧草播种量的确定(1学时)5、混播牧草的方法(0.5学时)二、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牧草混播的优越性及其原理2、掌握混播牧草组合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难点:混播牧草播种量的确定重点:混播牧草的方法四、教学方法和教具:讲授;多媒体课件五、讲授内容(一)牧草混播的优越性1、产量高而稳定2、改善牧草品质3、便于收获和调制4、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5、减轻杂草的危害(二)牧草混播的原理1、形态学互补原理2、生长发育特性3、营养互补原理4、生态学原理(三)混播牧草的原则1、混播牧草的选择原则2、混播牧草组合比例(四)混播牧草播种量的确定1、按单播量计算混播牧草播种量2、根据利用年限确定播种量(五)混播牧草的方法第七章间作、套作、复种和休闲(4学时)一、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1、复种(1学时)2、轮作(1学时)3、间作(0.5学时)4、套作(0.5学时)5、连作(0.5学时)6、休闲(0.5学时)二、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南方牧草的套作以及粮草间作、轮作方式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牧草的间作、套作、轮作方式难点:掌握南方农区粮草间作、套作、轮作技术四、教学方法和教具:讲授;多媒体课件五、讲授内容1、复种2、间作3、套作4、轮作5、连作6、休闲第八章青贮饲料及其调制(5学时)一、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节青贮的意义(0.5学时)第二节常规青贮发酵的基本原理(0.5学时)第三节影响青贮饲料品质的因素(1学时)第四节青贮饲料调制技术(1学时)第五节添加剂青贮(1学时)第六节青贮饲料的品质鉴定及饲用技术(0.5学时)第七节干草及其调制(0.5学时)二、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牧草青贮原理2、掌握牧草青贮的一般方法3、掌握青贮品质鉴定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青贮的一般方法难点:青贮品质鉴定四、教学方法和教具:讲授;多媒体课件五、讲授内容第一节青贮的意义(一)青贮饲料和青贮的目的(二)青贮饲料在畜牧业生产上的意义第二节常规青贮发酵的基本原理(一)青贮发酵过程(二)青贮发酵和微生物第三节影响青贮饲料品质的因素(一)青贮原料(二)调制技术方面的因素(三)影响发酵的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第四节青贮饲料调制技术(一)常规青贮(二)半干青贮技术(三)草捆青贮第五节添加剂青贮(一)发酵促进剂)(二)发酵抑制剂(三)好气性变质抑制剂(四)营养性添加剂第六节青贮饲料的品质鉴定及饲用技术(一)青贮饲料品质鉴定法(二)青贮饲料的营养价值和饲用技术第七节干草及其调制(一)干草的优点(二)干制的原理(三)干制方法主要参考书:1.陈宝书主编.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2.高洪汶,马明荣.菊苣开花及种子形成规律的研究.草业科学,1993(3):62~643.高野信雄.青贮饲料大全.酪农事情社,19704.韩建国主编.牧草种子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75.洪绂曾,任继周主编.草业与西部大开发.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6.洪绂曾,任继周主编.现代草业科学进展.中国国际草业发展大会论文集.草业科学编辑部出版,2002.5增刊7.贾慎修主编.中国饲用植物志(第一卷).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78.缪应庭主编.饲料生产学(北方本).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39.内蒙古农牧学院主编.牧草及饲料作物栽培学(第二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010.南京农学院主编.饲料生产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011.潘衍庆等.中国热带作物栽培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12.苏加楷等.优良牧草栽培技术.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313.孙吉雄主编.草地培育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14.王栋编著.牧草学通论,上,下篇.畜牧兽医图书出版社,195015.王栋原著.任继周等修订.牧草学各论(新一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16.肖文一,陈德新,吴渠来.饲用植物栽培与利用.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117.张秀芬,饲草饲料加工与贮藏.北京:农业出版社, 1992。
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学

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学陈宝书主编课程教学内容(各章、节基本内容,用※标注为选学内容)栽培较多的牧草:苜蓿、沙打旺、草木樨、红豆草、野豌豆、羊柴、柠条及羊草、无芒雀麦、披碱草、老芒麦、冰草、苏丹草等;栽培较多的饲料作物:玉米、饲料大豆、苦荬菜、千穗谷、饲用甜菜等;国内外著名的牧草饲料作物:紫云英、小冠花、三叶草、百脉根、扁蓿豆、胡枝子、黑麦草、猫尾草、野茅、碱茅、紫羊茅、苇状羊茅、草地早熟禾等。
绪论主要讲栽培牧草和饲料作物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简述国内外牧草栽培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学科的历史变迁、研究进展、发展方向和研究方法,同时简要说明本课程的性质、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等。
该部分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本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以及本学科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趋势。
第一章牧草的区划和分布第一节牧草的分布了解我国牧草的起源概况。
第二节牧草的类型牧草的类型划分第三节牧草的区划了解我国牧草的区划原则和依据及九大分区概况第二章牧草饲料作物的生长发育第一节生长发育的基本概念生长发育、生育期、生育时期、光周期现象、春化现象等基本概念;第二节牧草各个器官的生长发育牧草种子特点及萌发特性;阶段发育理论;※第三章牧草地小气候(自学)第四章土壤耕作及其耕作制第一节土壤耕作的任务、作用和措施了解土壤耕作的概念、任务、作用、种类和措施;第二节间混套种和复种掌握间作套种的概念及增产理论。
第五章牧草地建植和管理技术第一节人工草地类型了解人工草地的类型第二节播种技术及建植、管护掌握人工草地的建植及管理技术(包括混播技术和种子生产)※第七章草田轮作第一节轮作理论轮作的概念、原理及作用第二节草田轮作技术茬口、轮作类型、草田轮作计划的编制第九章豆科牧草第一节豆科牧草概述了解豆科牧草的特点及常见种类。
第二节各论重点掌握苜蓿、三叶草、红豆草、小冠花等牧草的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栽培和饲养利用技术。
第十章禾本科牧草第一节禾本科牧草概述了解禾本科牧草的特点及常见种类。
紫花苜蓿的价值和种植方法

紫花苜蓿的价值和种植方法紫花苜蓿,又名牧草苜蓿,是一种重要的牧草和绿肥植物,具有极高的经济和生态价值。
它在畜牧业和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深受广大农民和畜牧户的青睐。
本文将重点介绍紫花苜蓿的价值和种植方法,希望能对广大读者有所帮助。
一、紫花苜蓿的价值1. 优质牧草资源。
紫花苜蓿呈灌木状生长,植株高大,叶片丰富,能够提供丰富的饲草资源。
其叶片富含蛋白质和粗纤维,对牛羊等反刍动物有很好的饲养效果,能够提高畜禽的生产性能。
2. 优质绿肥植物。
紫花苜蓿具有一定的固氮能力,能够与根瘤菌共生,并通过根瘤菌固氮作用,将空气中的氮固定在土壤中,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有利于后续作物的生长。
3. 生态环境效益。
紫花苜蓿根系发达,能够深入土壤中,起到固土护坡的作用,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土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对生态环境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二、紫花苜蓿的种植方法1. 地块选择。
紫花苜蓿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高,但喜欢温暖、湿润、排水良好的环境。
选择地势较高、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地进行种植较为理想。
2. 土壤处理。
在进行种植之前,需要对土壤进行深翻整地,去除杂草和杂质,使土壤松软、透气、保持适当的水分。
3. 种子选购和播种。
选择优质的紫花苜蓿种子进行购买,在适宜的时间进行播种。
播种时需要将种子均匀撒播在整地后的土壤表面,稍微覆土,然后进行压实。
4. 灌溉管理。
在播种后,需要进行适当的灌溉管理,保持土壤湿润,促进种子的发芽和生长。
5. 地面覆盖。
在紫花苜蓿生长期间,可以适当进行地面覆盖,减少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湿润,促进植株生长。
6. 施肥管理。
适时进行追肥,提供植株生长所需的营养,促进植株茂盛生长。
7. 收获和利用。
待紫花苜蓿植株长势良好,生长周期达到一定时期后,可以进行收获和利用。
主要可以用于饲草和绿肥,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利用。
通过以上描述,我们可以看到紫花苜蓿在畜牧业和农业中的重要价值,以及其种植方法和管理技术。
3.牧草及栽培基础知识

1.1 单播
❖ 种子萌芽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取决于种子的生理成 熟度,其次取决于适宜的外界条件(水分、温度和 空气等)。
❖ 播种期:春播、夏播、秋播。主要取决于水热条件、 杂草危害、利用目的等。
❖ 播种量:种子的真实性、纯净度、千粒重、发芽势、 密度、土壤厚度、墒情、整地质量、播种方法、幼 苗保存率、地温、利用目的等因素有关。
白三叶 Trifolium repens
苇状羊 Festuca arundinacea
坡地开垦导致水土流失 Cropping on slops leads to erosion
南方梯田
slops leads to erosion
坡地
2.4 免耕法
❖ 又叫留茬耕作法、保护耕作法。是指 在不经整地,豁开一条窄窄的沟槽以 便播种,此外无其它作业。
幼苗能及时吸收充足养分,施肥与播种同时进行。
1.2 混播
❖ 两种(品种)或两种以上的牧草同时在同一块 土地上混合播种的种植方式称为混播。
❖ 牧草混播主要是豆科与禾本科牧草混播。
❖ 混播的优越性:产量高而稳定,利用年限明显 延长;改善牧草品质;便于收获和调制;改善 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减轻杂草和病虫的 危害等;
2.2 土壤耕作措施
❖ 基本耕作—犁地:可以使土壤三相比,熟化土壤, 使整个耕层发生变化。其它表土耕作(耙地、盖地、 中耕、镇压)都要在犁地的基础上进行,称作基本 耕作。
❖ 表土耕作:包括耙地、耱地、中耕、镇压等,作为 基本耕作的辅助性措施,作业深度不超过10cm。
❖ 耙地:疏松表土,平整地面,弄碎坷垃,消灭杂 草,混拌肥料,减少大孔隙,使表土紧实。
免耕法的优点:
❖ 节省大量人力物力等,降低了生产成本; ❖ 地面作物残茬可减轻风沙地区风蚀和坡地水蚀; ❖ 地面覆有残茬和枯草的地面更能保持水分减少蒸发 ❖ 由于少耕或不耕,减少了机具进地次数(传统耕作7
草地生态学考试重点

草地(grassland):是一种土地类型,是草类和其着生的土地构成的综合自然体。
强调草类,并非说草地上没有其他植物,有些草地常有少量灌木或乔木散生其中,但仍不失以草类为主。
草地--1天然草地(natural grassland,草原、草甸、疏林草地、灌丛草地和多年撂荒的弃耕地及荒漠牧野等)2栽培(人工)草地(cultivated grassland)草原:由耐旱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组成,在地球表面(半湿润和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占据特定的生物气候地带,属显域植被。
根据草原的组成和地理分布可分为温带草原和热带稀树草原. 气候:草原生态系统的形成与其气候有密切关系。
草原气候的主要标志是水分和温度,即水分与热量的组合状况是影响草原分布的决定性因素。
草原生态系统所处地区的气候大陆性较强,降水量少,日温差和年温差变化都大。
草甸:由喜湿润的中生草本植物组成,常出现在河漫滩等低湿地和林间空地,或为森林破坏后的次生类型,属隐域植被,可出现在不同生物气候地带。
典型草甸,草原化草甸,沼泽化草甸,盐生草甸,高寒草甸人工草地:利用综合农业技术,在完全破坏原有植被的基础上,通过人为播种建植的人工草本群落。
包括以饲用为目的播种的灌木与草本混播的人工群落、以牧用为主要目的的人工草地,还有以净化空气、保护生态、美化环境和体育运动等为主要目的的其他类型的人工草地(草坪、绿地等)。
草地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研究草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生物生产、动态、生态调控,并探索其实现高效、平衡和持续发展的科学。
研究对象:不仅仅是以经营草食家畜,获取各种畜产品为目标的草地生态系统,而应是所有的覆盖陆地表面的草地生态系统。
草地生态系统:在一定草地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所构成的功能综合体。
是草地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也是草地管理与生产的基本单位。
草地生态学的发展趋势:1。
草地管理学重点

◆植物群聚:若干植物由于偶然因素(风力、水力) 被搬移到一定地点,在其里繁衍、生存,它们可能 是一种或多种植物,但它们之间缺乏内在联系。
植物群落与植物群聚之区别: (1) 联系:植物群聚可以演变为植物群落。 (2) 植物群聚为一种或多种植物,而植物群落 为多种植物组成。 (3) 植物群聚中的各个植物之间没有联系,而 植物群落中各个植物之间具有内在联系
2、农学范畴的草地含义 第一种解释 :草原和农田、森林,是一种重要的农业资源,是由大面积天然饲用植物着生,以放牧利用为主的畜牧
业生产基地(从植物特征与作用方面定义)。 第二种解释:草原是以草地和家畜为主体所构成的特殊生产资料,在这种生产资料中进行着草原生产,即把日光能与
无机物转化为牧草,再把牧草转化为家畜及其产品的生产(从物质与能量转化方面给予定义)。
(3)根据草地利用年限或改良培育状况 ①植被稳定改良草地→永久(性)草地(牧场)
(Permanent pasture) ②与栽培作物长期互相轮作的草地→轮作草地
(Rotation Pasture or ley) ③一年生的或临时放牧草地→临时草地
(Temporary Pasture) ④补充或辅助利用的草地→补充草地(在划区
第四节 放牧家畜的结构与组织
第六章 基本草地建设和草地围栏
第一节 基本草地建设
第二节 草地围栏
第七章
草地牧场管理
第一节草地牧场概述
第二节草地牧场的管理策略
地的概念:
1、地学(植物群落学)对草地概念的理解 草原(steppe)由耐寒的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有 时为旱生小半灌木)组成的植物群落,是一种地理景观,是陆地 植被的一个植被型
草地管理学
绪论 —、草地的概念: 二、草业与草业科学 三、为什么要学草地学 四、我国草地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五、我国草地生产的潜力
饲草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

饲草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为加快饲草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饲草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保障现代畜牧业饲草有效供给,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思路践行新发展理念,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保障奶牛、肉牛和山羊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目标任务为重点,落实“四化”“四调”,坚持农牧结合、草畜平衡、种养循环,优化区域布局,调优种植结构,加大优质饲草生产基地建设,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发展,构建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集约规模生产、商品化销售的现代饲草产业体系,为现代畜牧业发展提供保障。
二、目标任务到X年,全市饲草种植面积达到X万亩,饲草总量达到X 万吨。
其中,青贮玉米X万亩,加工全株玉米青贮X万吨;建设优质高产苜蓿基地X万亩,生产苜蓿青干草X万吨;“一年两茬”复种小黑麦等高产优质饲草X万亩,生产优质干草X万吨;一年生饲草X万亩,生产青干草X万吨;建立放牧型栽培混播草地X万亩,生产饲草X万吨;加工利用农作物秸秆X万吨、杂草及非常规饲料等X万吨。
打造饲草产业示范县X个、饲草良种繁育基地X个、龙头企业X家,建立饲草种植、加工、配送社会化服务组织X个。
饲草产业实现产值X亿元以上。
三、重点工作(一)推进区域化布局针对草畜产业发展需求,优化种植结构和耕作制度,通过土地流转或生产托管,集中连片推进优质饲草种植,推广“一年两茬”高产高效复种模式,发展放牧型人工栽培草地,建立健全多元化饲草供给保障体系,夯实现代畜牧业发展物质基础。
1.优质苜蓿。
建设核心区,重点种植亩产X公斤以上、粗蛋白含量X%以上的高产优质苜蓿。
到X年,高产优质苜蓿面积达到X万亩。
2.青贮玉米。
推广种植青贮玉米和粮饲兼用型品种,确保玉米青贮干物质≥X%、淀粉≥X%,优于国家一级标准,平均亩产X.X吨以上;到X年,全市种植青贮玉米X万亩。
3.一年生饲草。
根据我市不同区域自然条件和耕作制度,以推进规模养殖场种养结合为重点,充分利用冬闲田,推广“一年两茬”高产高效复种模式;充分利用滩涂地、中低产田、盐碱地等土地资源,种植燕麦、高粱等一年生饲草。
牧草日常管理制度内容

牧草日常管理制度内容一、选址选择适宜的牧草种植地点是牧草日常管理的首要任务。
一般来说,牧草种植地点应选择平坦、排水良好、阳光充足的土地。
应避免选择土层贫瘠、土质干旱或容易积水的地方。
在选择种植地点时,还需要考虑到附近的水源、兽医资源等情况,以便日常管理时能够更方便地进行。
二、播种播种是牧草种植的重要环节。
在进行播种前,首先需要进行土壤测试,以确定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和PH值。
根据土壤测试结果选择适合的肥料进行施肥,以促进牧草的生长。
在进行播种时,应根据不同的牧草种类选用适合的播种方法和时间。
播种后还要及时进行灌溉,保持土壤湿润,有利于牧草的生长。
三、施肥施肥是牧草日常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施肥可以促进牧草的生长和发育,提高牧草的产量和质量。
在进行施肥前需要根据土壤测试结果确定应施的施肥种类和量,以避免施肥过量或不足。
一般来说,可以选择有机肥、化肥等不同类型的肥料进行施肥,根据牧草的生长需求进行合理施肥。
四、管理牧草的管理工作包括除草、病虫害防治、修剪等。
除草是保持牧草场地清洁的重要环节,可以减少杂草对牧草的竞争,提高牧草的产量和质量。
病虫害防治是防止牧草植株被病害和害虫侵害的重要措施,可以选择合适的药剂进行喷洒或其他防治措施。
修剪是保持牧草植株健康和促进牧草的生长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定期修剪来促进牧草的分蘖和更新,提高牧草的产量和质量。
五、收割收割是牧草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
在进行收割前需要确定适合的收割时间和方法,以保证牧草的质量和产量。
在进行收割时需要选择适合的收割机械和操作技术,以避免损伤牧草。
收割后需要及时对野草进行清理和管理,以确保牧草场地的清洁和整洁。
综上所述,牧草日常管理制度是保证牧草生长和发育的关键环节。
通过合理选址、播种、施肥、管理和收割等环节的管理,可以提高牧草的产量和质量,保证畜牧业的发展。
希望本文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牧草利用措施方案

牧草利用措施方案1.引言在纯粹的畜牧业中,牧草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牧草的利用和管理,不仅影响着养殖业的生产效益和成本,还关系到草地生态的持久稳定,以及农牧民生产和生活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提高牧草的利用率和管理水平是现代畜牧业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工程。
2. 牧草利用的重要性2.1 提高牲畜饲料的供应和质量牧草是牲畜的主要饲料,能够提供牲畜所需的能量、蛋白质、粗纤维和矿物质等养分,满足牲畜的营养需求,提高牲畜的生产性能,从而提高畜牧业的经济效益。
2.2 保护草地生态环境牧草的种植和管理,可以起到保护、改良、恢复和稳定草地生态环境的作用。
正常的放牧和草地管理,可以保持草地的生态平衡,促进植被更新和演替,增强草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减少水土流失、水质污染和自然灾害等环保问题。
2.3 促进农牧民的增收致富牧草的利用和发展,可以促进农牧民的增收致富。
农牧业是我国的重点支柱产业之一,发展畜牧业既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行为,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服务行为,不仅对农村百姓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而且能够提高农村城镇化的进程和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3. 牧草利用的措施方案3.1 改进牧草品种为了提高牧草的利用效益,选育适于地区的优良饲用牧草新品种是首要解决问题之一。
应当从饲料营养素的配比、草地产草量等方面出发,利用生物技术改良和选育适宜对应地区的高产、优质和适应性强的饲草品种。
3.2 建立适宜的补草机制建立一套适应于不同地区、不同场合和不同季节的补草机制,既可以解决农民养牛“天荒地老,草绿花红”难题,又可以平衡和提高牛羊的繁殖性能和肉用性能,增加牧民收益,提高农村经济效益。
3.3 提高牧草利用技术水平提高牧草利用技术水平也是关键措施之一。
通过引进国内外的先进技术,比如插秧、单株散植、分蘖植株培养等方法,优化牧草生长环境,减少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的侵害,提高牧草生产水平和质量,从而提高牲畜的生产力。
西藏地区草地畜牧业发展现状与重点任务

西藏地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观念仍然停留在自给自足 阶段%在畜牧养殖行业中存在* 重放牧$轻流通%重存栏$轻出 栏+ 的观念%在牲畜产品的销售中%更加重视直接出售%忽略了 产品的深加工& 一方面%藏民的市场观念淡薄%* 惜牲+ 观念影 响深远%牧民不愿意将牲畜卖给宰杀加工的生产企业%导致畜 牧养殖的经济效益较差& 另一方面%部分牧民以牲畜的占有量 作为衡量财富的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牲畜的出栏率%制约 着畜产品的商品转化率%延长了牲畜出栏的周期& !0,*牲畜及畜产品生产能力落后
相关的监督管理人员必须严格加强监管机制%落实检疫工 作的检验和调查%如果发现违法行为%要及时对其予以惩罚%不 断提高生猪屠宰检疫工作的监督水平')( & 监督部门需要联合 其他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积极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加大对生猪 检疫工作的质量控制%还需要加强对生猪检疫工作的支持力 度%通过增加技术控制$完善机械设备配置等措施%不断提高检 疫人员的技术水平%确保检疫工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另外% 检疫部门还需要积极查处流向市场的不合格猪肉及其制品%做 好相关承销商$企业的产品数量$规格等信息的记录%进一步落 实监督管理机制%建立完善的动物防疫审核体系%对不合格的 养殖企业及设备设施进行有效整改& *结语
牧草种植与管理技术措施

2021年第03期牧草饲料加强我国牧草的种植生产的管理措施,能够有效保障畜牧业的发展,通过种植牧草可以给畜牧业提供必要的基础物质,同时还具有抵抗风沙、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的作用。
1牧草种植的前期准备我国的牧草种类非常多,种植时应该选择土壤肥沃、排水性能比较强的地区,草种应选择与种植区域相匹配的,同时应该保证地势平坦且宽阔,而且能够给牧草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
牧草的种植生产时间应尽量选择在降水量丰富,季节根据种植区以及草种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种植方式。
2牧草种植的中期管理从事种植生产的工作人员可以提前使用短齿耙类工具进行耙地,之后针对少量的土壤清灌水分,以确保种植之后的牧草幼苗正常生长,且可快速出土成活。
种植人员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清除杂草,否则杂草会与牧草争夺营养。
在定苗的过程当中,除去少数的不需要定苗的牧草,其他全部牧草都应该进行疏苗和定苗处理。
种植生产中灌溉牧草所用的水应该是清洁的水源,根据土壤的实际含水量而采取合理的灌溉水分的频率。
此外,收割牧草之后必须进行水分的灌溉,尤其是土壤中如果含有大量的盐碱,则需要种植人员加以灌溉更大量的水分,否则在很大程度上威胁牧草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采取科学性的施肥管理措施,能够有效的对牧草品质加以改善,也能够促进牧草的产量。
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可知,给牧草施肥的最佳时间是刈割之后、分蘖期、现蕾期以及拔节期等。
主要施加磷肥和钾肥,禾本科牧草在种植主要施加氮肥,也需要通过施加磷肥和钾肥补充对其他营养物质的实际需求,也可以适量的补充尿素和硫酸铵。
如果是对产出质量有高要求,并且有大量种植数量的区域,应该重点增加实际的施肥量。
一旦施肥之后恰好遇到干旱的天气环境,采取浇灌水分的措施,尽最大能力提供水分给牧草种植生产。
农作物在正常的生长过程中会遭受病虫的侵害,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将牧草的病虫害防治工作落实到位,确保产出高质量的牧草。
一般防治牧草病虫害的主要方式包括药物、生物以及机械防治等,因此,从事种植生产的工作人员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防治。
牧草保障工程实施方案范本

牧草保障工程实施方案范本一、项目概况为了提高畜牧业的发展水平,保障饲草供应,提高牲畜的饲养效益,我国农业部门决定对牧草保障工程进行实施。
该工程将通过种植优质饲草、建设饲草储存设施、加强科技支持等措施,提高畜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经济效益,保障牲畜的饲料供应。
二、项目目标本项目的主要目标是建设牧草保障工程,提供足量、优质的饲草供应,解决牲畜饲料短缺、质量下降等问题,提高牲畜的饲养效益和产出质量。
具体目标包括:1. 建设1000亩以上的牧草种植基地,实现年产饲草3000吨以上;2. 建设500平方米以上的饲草储存设施,形成年饲草储备2000吨以上;3. 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种植、储存、管理等进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4. 提高畜牧业的经济效益,降低养殖成本。
三、项目实施方案本项目的实施方案主要分为牧草种植、储存设施建设、技术培训和科技支持四个方面。
(一)牧草种植1. 地点选择:选择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阳光充足的地块进行种植,地点应较为集中,便于管理。
2. 种草选择: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宜种植的牧草种类,包括马尾草、黑麦草、早熟禾等。
3. 种植技术:采用优质种子进行播种,合理施肥、灌溉和管理,保证牧草的生长和产量。
4. 病虫害防治:加强病虫害监测和防治,避免病虫害对牧草生长和质量的影响。
(二)储存设施建设1. 设施选址:选择离牧草种植地较近、便于运输的地点进行饲草储存设施建设。
2. 设施规划:建设具有隔热、防潮、通风等功能的储草库房,保证饲草的质量和保存期限。
3. 设施保养:确保储存设施的日常维护和保养,保证设施的使用寿命和效果。
(三)技术培训1. 培训对象:对牧草种植、饲草储存、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设施保养等方面的从业人员进行系统培训。
2. 培训内容:培训内容包括牧草种植技术、饲草储存管理、设施保养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训。
3. 培训形式:采用理论教学、实地演示、实训等多种形式进行技术培训。
牧草种植技术.

牧草种植技术大家好:很高兴能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来回顾牧草种植的相关技术,在上课前,说一些题外话:自09年开始,国家大力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我们特克斯县已有4330户享受牧民定居的优惠政策,国家为什么要实施这项工程?我们知道以前牧民都是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没有很好的医疗、教育等条件,为了改善牧民的生活条件,提高生产技术,国家实施了这项工程。
既然想要牧民定居下来,就要考虑牲畜的草料问题,也就是我们畜牧系统经常说的“定居先定蓄、定畜先定草、定草先定水”。
在规划中也明确要求定居的牧民要有30-50亩的饲草料地,而且在2013年特克斯县建设了高标准人工饲草料地12000亩,分别位于巴喀勒克片区(跨阿克塔斯村和库热村)、喀拉峻村特勒巴特和阔克铁热克乡萨尔阔步3个片区。
其中6000亩位于旱盖区域,3000亩位于特勒巴特,3000亩位于萨尔阔布,灌溉方式为喷灌;规划种植面积10560亩,占总规划面积的88%,其中种植红豆草6336亩、苜蓿4224亩。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种草在畜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特克斯县属大陆温凉性山区气候,河谷丘陵地带属温凉半干旱区,年平均气温5.7℃,无霜期135天。
所以根据特克斯县的气候及土壤条件,比较适合种植的就是紫花苜蓿、红豆草,无芒雀麦、多年生黑麦草,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咱们这几种牧草的种植方式,因为特克斯县主要种植的就是紫花苜蓿,所以重点讲解紫花苜蓿:紫花苜蓿(别名:紫苜蓿,苜蓿)紫花苜蓿是世界上栽培最广的牧草。
也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一种牧草,有“牧草之王”之美称,现在广泛分布于西北、华北等地,以及华东部分地区。
一、植物学特征紫花苜蓿为豆科苜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多分枝,高30-100厘米。
羽状三出复叶;小叶倒卵形或倒披针形,长1-2厘米,宽约0.5厘米,先端圆,中肋稍突出,上部叶缘有锯齿,两面有白色长柔毛;小叶柄长约1毫米,有毛;托叶披针形,先端尖,有柔毛,长约5毫米。
总状花序腋生;花萼有柔毛,萼齿狭披针形,急尖;花冠紫色,长于花萼。
牧草栽培学大纲-新

理论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Forage plant cultivation一、课程说明1.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2.课程的目的和任务:草业科学专业是为从事草业及其相关产业(如牧业、农业、林业、环境保护、园 林、绿化等)培养专门技术人才的专业。
由于《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学》是一门运用现 代生物科学和农业技术成果,通过研究牧草及饲料作物在特定地区的气候条件、土壤 条件和栽培条件下生长发育规律及其综合技术来为畜牧业生产提供高产、 优质的牧草 和饲料, 同时通过草田轮作可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及有机农业和绿色食品的发展做出 贡献, 也可通过退耕还草及种草植树治理水上流失达到美化和保护生态环境。
因而 《牧 草饲料作物栽培学》作为草学本科专业的主干专业课而开设,这对草业专业的学生毕 业后直接上岗就业具有重大意义。
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学的教学任务包括总论和各论两部分。
总论的教学重点是阐述 牧草饲料作物的生长发育特性。
环境要素对牧草饲料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土壤耕作 的一般原理及北方常见耕作制。
建植人工草地栽培技术和田间管理技术,牧草的利用 技术及产量、品质和生产潜力的构成要素和制约因素,其中牧草混播和草田轮作的技 术原理和实施技术作为本课程的难点,需要深入探讨,同时在牧草饲料作物生长发育 过程中与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和栽培条件的关系上也需要进行多方面广泛研究。
各论 的重点是北方栽培较多的苜蓿、沙打旺、草木樨、红豆草、野豌豆、羊柴、柠条及羊 草、无芒雀麦、披碱草、老芒麦、冰草、苏丹草等牧草。
以及玉米、饲料大豆、苦荬 菜、千穗谷、饲用甜菜等饲料作物。
着重讲授这些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利用的特点,如 苜蓿等牧草的高产栽培技术, 红豆草等牧草的旱作栽培技术, 沙打旺的飞播栽培技术, 草木樨、 毛苕子等牧草的绿肥栽培技术, 玉米的覆膜栽培技术和青贮利用技术。
此外, 为拓宽和广泛了解那些在建立人工草地中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牧草资源及国内外著名 的牧草饲料作物,也有必要对其应用概况作一介绍,如紫云英、小冠花、三叶草、百 脉根、扁蓿豆、胡枝子、黑麦草、猫尾草、野茅、碱茅、紫羊茅、苇状羊茅、草地早 熟禾等。
牧草工作总结

牧草工作总结
在牧草工作中,我们不仅要关注牧草的生长和管理,还要关注牲畜的饲养和健康。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有幸参与了牧草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现在我来总结一下这段时间的工作。
首先,牧草的生长和管理是牧草工作的核心。
我们需要关注牧草的种植、施肥、灌溉和收割等工作,确保牧草的生长和质量。
在这方面,我学会了合理安排施肥和灌溉的时间,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的牧草品种,以及掌握了一些收割和储存牧草的技巧。
这些经验对于提高牧草的产量和质量非常重要。
其次,牲畜的饲养和健康也是我们工作的重点。
牲畜需要不断地补充营养,而
牧草是它们主要的饲料来源。
因此,我们需要关注牲畜的饲养管理,确保它们能够获得充足的牧草和营养。
在这方面,我学会了观察牲畜的饲食情况和行为习惯,及时调整饲料的种类和数量,以及掌握了一些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这些经验对于保障牲畜的健康和生产性非常重要。
最后,牧草工作需要团队合作和沟通。
在这段时间里,我和同事们一起合作,
共同完成了牧草的种植、管理和收割工作,以及牲畜的饲养和健康管理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团队合作和沟通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与同事们协调工作,共同完成任务。
总的来说,牧草工作是一项重要而有挑战性的工作。
在这段时间里,我学会了
很多技能和经验,也积累了一些体会。
我相信,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为牧草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1.分蘖:禾本科牧草在生长到一定时期距离表较近的几个节上向上发出新枝、向下生根成为分蘖。
2.硬实:一些植物的种子由于其种皮的不透水、不透气的特性使其在遇到适宜的发芽条件时仍不能萌发,这种特性称为硬实。
3.发芽率:种子在标准环境条件下(温度25℃左右,空气流通,水分充足)进行发芽试验,在规定时间内发芽种子数占供检验种子的百分率。
4.种子活力:种子所具有的成长为正常植株的内在潜力,一般以在规定时间内发芽种子的树木来表示。
5.发芽势:发芽试验的初期,规定时间内正常发芽种子数占供试验种子数的百分率。
6.疏丛型禾草:分蘖节埋于地下,形成的株丛比较松散的牧草。
7.密丛型禾草:分蘖节接近地表,形成的株丛比较紧密的牧草。
8.上繁草:植株上部分枝较多而下部较少,适合于刈割的牧草。
9.下繁草:植株下部分枝较多而上部较少,适合于放牧的牧草。
10. 速效养分:土壤中可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养分。
11.总状花序:花有梗,排列在一个不分枝且较长的花轴上。
花轴能不断向上生长。
如紫花苜蓿等。
12.穗状花序
13.圆锥花序:
14.返青:多年生植物在夏季或冬季枯黄后在秋季或来年春季恢复生长现出绿色成为返青。
15基肥:播种前随整地施入土壤的肥料。
16.追肥
17 光周期现象:一些植物,如冬小麦、晚稻等,在其营养生长期必须经一定的光周期诱导,才能转为生殖生长,这种现象称为光周期现象。
18.种子用价:种子利用率,是指供检验种子真正有利用价值的种子数占供试验样品的百分率。
19.营养临界期:植物生长过程中某一时期对肥料特别敏感,这是肥料缺乏会使产量大幅
度降低,这一时期成为营养临界期。
20.水分临界期:
21. 苜蓿的秋眠性:是苜蓿的一种生长特性,指秋季在北纬地区由于光照减少和气温下降,导致苜蓿形态类型和生产能力发生变化的现象。
22.青贮
23.青贮饲料
24.干草调制
二、
1.适时刈割的原则?
2.试述优质青贮饲料调制原理及关键技术?
3. 豆科牧草与禾本科牧草的差异?
4. 以你熟悉的一种牧草为例,试述其栽培技术
5.区划
6.青饲轮供计划方案的制定
7.能够区分一年生牧草与多年生牧草,并了解主要牧草的重要特征
8.青贮发酵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
9.青贮饲料的品质鉴定方法?
10.禾本科牧草刈割期?豆科牧草刈割期?
11.试述混播的原理及其优势
12.种子发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