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草生产学 牧草混播与轮作倒茬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牧草混播与轮作倒茬

第一节牧草混播

一、混播的原理

1、混播的概念

在同一块田地上,同期混合种植2种或2种以上牧草的种植方式称为混播。

牧草混播是牧草栽培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措施, 对高产人工草地的建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栽培牧草除一些植株特别高大、生长迅速、一年内可多次利用的牧草适合单播以外,大多都采用混播。

2、混播原理

不同草种的生物学、生态学和植物营养代谢特点都不相同,他们组成的草地植物群落有着不同的结构特征,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最大限度地发挥光合潜力的功能方面。

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植物群落的光合潜力,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使植被在水平方向上最大限度的扩展和占有较大的范围。

由于混播可按照人的意志十分准确地增加混播牧草的密度和改变牧草的种类及比例,因而它在改善群落结构方面的作用和效率是其他方法难以替代的。(1)形态学互补原理

混播牧草的组合属于人工植物群落中的混合群体,各混播成员在群落内占据一定的空间,而全部混播成员构成了人工植物群落的垂直和水平结构(主要指植物分层现象)。豆科牧草在形态学方面有显著差别,其地上部分叶片和枝条的成层分布,能充分利用光照;其地下部分根系的成层分布,能充分利用土壤水分和养分。

将多个在分枝、叶分布、株高、根系分布、矿物吸收等形态上相反的牧草种类混播在一起,可比单播牧草更能有效地利用整个环境资源,从而显著增加单位面积草地的产草量。

(2)生长发育特性原理

牧草的幼苗活力、生长发育强度、生长速度和再生方式,尤其是表现在种间、种内的差异是确定混播组合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混播组合中的各类植株均要求在不同部位、不同时间具有不同的生长速度和再生方式。例如:紫花苜蓿主要

从根颈长出侧枝,而禾草不仅可从割去的叶片处长出再生草,也可从基部分蘖再生。因此,不同草种混播,由于生长特性各异,可充分利用环境条件,产生相互效益而增产。

牧草种类不同,其生长年限长短、发育速度快慢、高产年份迟早也各不同。因此,不同草种混播能较快地形成草层,每年都有较高额而稳定的产量,且能防止杂草侵入,延长草地利用年限。

(3)营养互补原理

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的营养生理特点是不同的,豆科牧草从土壤中吸收较多的钙、磷、镁;禾草吸收较多的硅和氮。豆、禾混播后减轻了对土壤矿物营养元素的竞争,使土壤中各种养分得以充分利用。同时豆科牧草能固定空气中游离的氮素,除供自身的生长发育外,尚有25%通过地上地下组织的分解转移到禾草中,使得禾草CP含量提高。同时,由于禾本科牧草对固N产物的利用,促使豆科牧草的固N作用增强。

(4)生态学原理

一种牧草之所以能够成为某一草地植物群落中的固定成员,是因为它能够在该群落中获得自我存在所必需的生态条件。每种牧草都对光、温、水、气和养分有一定要求。因此,可通过选择对这5个生态因子要求各异的草种进行组合,组合的群落对空间、时间、资源利用都较充分,产草量也就较高。

3、牧草混播的优越性

(1)产量高而稳定;

(2)改善牧草品质;

(3)易于收获与调制;

(4)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5)减轻杂草病虫的危害。

二、混播技术

(一)混播牧草的选择原则

1、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

任何一种牧草对气候条件都有一定的适应范围,这是由其基因特性所决定的。在众多气候因子中,温度是第一位的,它决定了多年生牧草能否安全越冬,

这是建植人工草地成败的关键因子。

降水量是第二位因子,它决定牧草的栽培方式和生产能力。起作用的不是全年降水量的多少,而是生长季的降水量及其分布的均匀性。500mm以上可旱作;300~500mm也可旱作,但产量不稳;300mm以下,必须有灌溉条件;800mm 以上,须排水防涝。

2、根据混播草地的利用目的

(1)割草:中寿命上繁草;配一二年生草。成熟基本一致。

(2)放牧:下繁草;配上繁草。

(3)兼用:除了采用中等寿命和二年生上繁草外,还要选择长寿命的下繁草。

此外,还要考虑家畜的种类和消化率。家畜的种类不同,对营养的需要也就有所不同。泌乳牛需要蛋白质及矿物质含量高的牧草,而育成牛和肉牛则需要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牧草。消化率也随牧草的种类及生育期不同而异。一般说来,冷季型牧草的消化率比暖季型牧草的高。

3、根据混播草地利用年限

豆科牧草寿命比禾本科牧草短。因此,草地的利用年限愈长,豆科牧草所占比例应愈低,以免豆科牧草衰退后地面裸露,杂草丛生。

大田轮作中,混播牧草通常利用2~3年,采用在第一、二年内能形成高产的牧草,主要是上繁草。在饲料轮作中,栽培牧草的利用年限较长,一般在3~4年或更长。要选择寿命中等或较长的豆科和禾本科牧草混播,同时加入寿命短、发育快的一二年生牧草,以便前二年有较高的产量,并抑制杂草。

4、根据混播牧草的相容性

混播牧草的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可以不一致,但应当能相容。混播草种如有相似的侵占性和适应性,一般易产生良好的相容性,易形成稳定的混播群落。几种牧草的生长差异不能过大。

丛生型禾草与匍匐型豆科牧草(如鸭茅和白三叶);丛生型禾草与直立型豆科牧草(如无芒雀麦和紫花苜蓿);匍匐型的禾本科牧草与直立生长的豆科牧草都能相容,都适合混播。

(二)混播牧草组合比例

1、混播牧草的种数

利用2~3年的草地,混播成员以2~3种为宜;利用4~6年的,以3~5种为宜;长期利用的,混播牧草不超过5~6种。

2、混播牧草的比例

禾豆比:7/3或6/4。

(三)播种的一般要求

1、播种量

牧草混播时,总的播种量应比单播时多一些。两种混种,各按其单播量的70%~80%计算,三种混播,两种同科的各按其单播量的35%~40%计算。该法在混播牧草种子干粒重接近的条件下较为适用。较好的办法可预先确定每一牧草在混播中的比例,然后再按下列公式来计算每一组员的播种量。

K=NH/X

其中:K-播种量;N-某草种在混播中占有的比例;H-某草种单播时的播种量;X-某草种的种子用价。

2、播种时期

从理论上讲,应将冬性的、春性的牧草分别在秋季和春季播种。但实践证明,同期播种比分期播种有利。秋播较春播好。因为分期播种对早播幼苗有损伤,同时土壤板结,对后播牧草出苗也不利。

一般在雨季播种。

3、播种方法

(1)场地选择

①地势平坦开阔,便于大型机械作业

②土质良好

③水源条件较好

④离畜舍较近,便于收割、转运和贮藏。

(2)种床准备

上虚下实,平整。

(3)混播方法

①同行混播:各种牧草混合播于同一行。行距通常为15~30cm。

②间行混播:在3种以上的牧草混播时,某些牧草播于同一行,而另一些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