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年龄阶段和年龄特征

合集下载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各年龄阶段的主要特征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各年龄阶段的主要特征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各年龄阶段的主要特征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年龄阶段有其各自的特征。

本章将简要介绍各年龄阶段的主要特征,这将有助于我们在和不同年龄儿童接触时,针对他们的特点进行教育,同时,这也将为本课程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章将涉及以下具体内容:婴儿动作的发展;婴儿心理发展特点与教育;先学前期儿童动作的发展;先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游戏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学习者应重点掌握学前儿童动作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各个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婴儿期的年龄特征期的年龄特征(第一节婴儿期的年龄特征(0~1岁)儿童出生后的第一年,称为婴儿期,也有人称之为乳儿期。

这一年是儿童心理开始发生和心理活动开始萌芽的阶段,又是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阶段。

一、婴儿的身体生长婴儿期是身体迅速生长的时期,头几个月,身高平均每月增长3cm以上,1岁时,身高可以达到70~75cm,体重可达9~10kg。

同时其神经系统也迅速发育。

这里我们主要谈谈婴儿动作的发展。

(一)新生儿的原始动作反应(本能动作)新生儿的原始动作反应(本能动作)1.新生儿环境的变化胎内环境恒温比较安静黑暗寄生胎外环境变化声音光独立进行生命活动从上述对比中可以看到,胎内环境和胎外环境差异很大,也就是说新生儿出生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本能动作(无条件反射)过去,人们以为孩子刚出生时是无能的,什么也不会。

可是,近年来的研究材料发现,儿童先天带来了应付外界刺激的许多本能,其本能之多,令人惊讶。

天生的本能表现为无条件反射,它们是不学而能的。

下面简述一些。

吸吮反射。

奶头、手指或其他物体,如被子的边缘,碰到了新生儿的脸,并未直接碰到他的嘴唇,新生儿也会立即把头转向物体,张嘴做吃奶的动作,这种反射使新生儿能够找到食物。

眨眼反射。

物体或气流刺激眼毛、眼皮或眼角时,新生儿会做出眨眼动作。

这是一种防御性的本能,可以保护自己的眼睛。

小学生身心认知及其规律

小学生身心认知及其规律
小学生身心认知及其规律
1
一、年龄特征与年龄阶段
(一)、年龄特征 ? 儿童在一定年龄阶段所具有的最一般、
最典型、最本质的特征。 ? 最一般:是指大多数儿童所具有的。 ? 最典型:是指有别于其他年龄阶段儿童
所具有的。 ? 最本质:是指最能反映儿童生理、心理
发展水平的。
2
(二)、年龄阶段
我国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根据我国儿童生理和 心理发展的情况,将儿童年龄阶段划分为以 下六个阶段: 1、乳儿期( 0岁~1岁) 2、婴儿期( 1岁~3岁) 3、幼儿期或学前期( 3岁~6、7岁) 4、童年期或学龄初期( 6、7岁~11、12岁) 5、少年期或学龄中期( 11、12岁~14、15岁) 6、青年初期或学龄晚期( 14、15岁~17、18岁)
3
二、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 (一)阶段性(量变到质变) ? (二)顺序性(不能跳跃或倒退) ? (三)连续性(基础和结果) ? (四)不平衡性(不时期发展速度不同, 0-2
岁、11、12-14、15岁) ? (五)差异性(儿童之间发展速度不同) ? (六)统一性(生理方面和心理个方面协同
发展) ? (七)稳定性和可变性
1、运算:借助逻辑推理将事物的一种状态转化 成另一种状态的能力。( 3+2=5,5是3+2转 化而来)
2、守恒:指儿童认识到客体外形的改变,其特 有的属性不变。
3、顺应:改变自身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 化。
4、同化: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 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过程(接纳和吸收)。
7
(二)、布鲁纳的认知发展理论
和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队新的学习的适合性。 适合性的含义: 1、学生的准备应保证他们在新
的学习中可能成功。 2、是学习准备应保证他 们的学习在时间和精力的消耗上经济合理。 (二)、影响学习准备的因素 1、成熟:在没有教育影响下的能量增长。 2、学习:指在学校条件下的学习。

儿童各年龄分期及其特点

儿童各年龄分期及其特点

儿童发展的年龄分期是按照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将其划分为不同的阶段。

每个年龄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发展任务。

下面将对儿童的各个年龄分期及其特点进行详细介绍。

1.婴幼儿期(出生至2岁)婴幼儿期是儿童的生命最初两年,是全面发展的基础时期。

这个阶段的儿童在生理发展上,经历了快速生长和各种能力的迅速发展。

此外,在心理上,婴幼儿主要通过感觉和动作来获取和处理信息。

在语言发展方面,婴幼儿从最初的哭泣和咿呀学语,逐渐掌握了基本的词汇和语法规则。

他们还发展了社交能力,开始表现出对主要照顾者的依恋和让人喜欢的表情和行为。

2.幼儿期(2岁至6岁)幼儿期是儿童的“玩耍时期”。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发展出更加丰富和复杂的运动技能,如跑步、跳跃、绘画等。

他们通过想象和角色扮演的方式玩耍,并开始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语言发展方面,幼儿不断增加词汇量并掌握更复杂的语法规则。

此外,幼儿期的儿童在社交方面也有了明显的发展,开始培养友谊关系,并借助社交互动来解决冲突和分享资源。

3.学龄前期(6岁至12岁)学龄前期是儿童进入学校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接受正式的教育,并逐渐发展出学习和思考能力。

他们开始认识从书本、老师和同学那里获得的知识,并逐渐掌握了阅读、写作和数学等基本技能。

在社交发展方面,学龄前期的儿童倾向于与同伴建立更为稳定和紧密的友谊关系。

此外,他们开始形成自己的身份和价值观,并逐渐发展出道德意识和责任感。

4.青春期(12岁至18岁)青春期是儿童向成年人转变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经历了身体、情感和认知上的巨大变化。

在身体发展方面,青春期的儿童开始经历性征的发育,如月经、声音变低等。

此外,在情感和认知发展方面,青春期的儿童面临着一系列的情绪起伏、自我认同探索和未来规划等问题。

他们开始展示更加成熟的思维能力,并逐渐独立于父母,并与同伴在社会化方面发展更深入的关系。

总体来说,儿童各年龄段的发展都是一个连续而有序的过程。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ppt课件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ppt课件
学龄初期 6、7~11、12岁 学龄中期 11、12~14、15岁 学龄晚期 14、15~17、18岁
7
四、有关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几个概念
(一)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和危机期 1.转折期: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 会出现心理发曩在短期内突然急剧变化的情况,称儿 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概念〗 2.〖概念〗危机期:由于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常 出现对成人的反抗行为,或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各 种表现,所以有人把转折期称为危机期。 3.转折期与危机期的关系: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 并非一定出现“危机”,转折期和危机期有所区别, 转折期是必然出现的,但“危机“却非必然出现,在 掌握规律的前提下,正确引导儿童心理的发展,。危 机“会化解;危机期一般出现在转折期。
24
根据我国现时通用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 划分,先学前期的年龄范围是指( ) A.0~6月 B.6~12月 C.1~3岁 D.3~6 岁
C
25
.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儿童心 理发展在短期内容易出现突然急剧变化的 情况,这个特殊的时期被称为儿童心理发 展的 A.转折期 B.最近发展期 C.高原期 D.最佳期
3
【论述】为什么要强调年龄特征? 答:谈儿童心理发展时要强调年龄特征:一方 面,儿童心理发展要以生理发展为基础,年龄 越小,生理年龄特征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制约相 对越大,而生理成熟受年龄影响;另一方面, 儿童心理发展和他的知识经验有关,而知识经 验的积累需要时间,时间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 要条件,年龄对儿童心理发展有规律性的制约 作用。年龄只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而不能决定儿 童心理发展的特征。 。
17
2.手的动作开始形成。五指分工动作和手 眼协调动作同时发展,这是人类拿东西的典 型。五指分工,指大拇指和其他四指的动作 逐渐分开,活动时采取对立方向,坐爬动作 利于它的发展。〖概念〗 除五指分工之外,手的动作发展还表现在: (1)双手配合;(2)摆弄物体;(3)重复连锁动 作。 3.言语开始萌芽。这时发出的音节较清楚, 能重复、连续。这时期的婴儿已能听懂一些 词。

幼儿各个年龄阶段的特点和规律

幼儿各个年龄阶段的特点和规律

幼儿各个年龄阶段的特点和规律幼儿各个年龄阶段的特点和规律是家长和教育者都需要了解的重要信息。

以下是一些关于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和规律的概述:1. 婴儿期(0-2岁):这一阶段的婴儿主要的发展是满足生理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

婴儿在生理需要的满足中体验着信任、安全,反之,婴儿对周围环境就会产生不安全感、不信任感。

这一阶段婴儿的生活完全依赖于成人的照顾,当感到饥饿、寒冷、不舒服而啼哭时如果能够及时得到母亲或其他抚养者的关心和照顾,他们就会感到安全,形成基本的信任感。

此外,父母需要多给婴儿做一些抚触,多一些身体接触、眼神交流、声音交流等来表达对婴儿的爱意。

提倡母乳喂养的意义不仅出于营养学的依据,更有心理学的依据。

这对建立孩子的依恋关系,培养孩子的安全感、信赖感都具有重要作用。

2. 幼儿期(1-3岁):这个阶段是运动和探索的重要阶段,幼儿会学会爬行、行走、跑动等基本运动技能,并开始探索周围环境。

幼儿逐渐理解物体永恒性,即认识到物体即使被遮挡也存在,并开始建立简单的概念和记忆。

幼儿开始展示自我意识和自主性,表现出自己的意愿和偏好。

3. 学前期(3-6岁):这个阶段的幼儿开始学习语言、数学等基础知识。

他们也开始表现出更强烈的独立性和自我意识。

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

4. 整个幼儿期的特点: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

每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

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

总体来说,了解幼儿各个年龄阶段的特点和规律有助于家长和教育者更好地支持和引导幼儿的成长和发展。

第二章各年龄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第二章各年龄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可将奶瓶奶头放 入口中 积木在手中传递 (倒手) 能拿起面前玩具
拇指和它指抓握
拇指和食指捏米 花 撕纸
从瓶中倒出小球
常模年龄
1.0
2.5 4.7 5.5 5.8
6.4
6.2 6.9 8.9
9.1 13.4
成熟早期年龄 成熟中期年龄 成熟晚期年龄
1.9
1.8
3.2
3.9
3.1
4.2
5.5
3.0
4.4
7.4
常模年龄
10.1 13.2 12.3 28.3 28.3 31.1 34.1 17.1 27.0 28.9 28.9 27.6 12.9 20.9
成熟早期年龄 成熟中期年龄 成熟晚期年龄
7.9
9.6
10.9
9.8
12.4
13.8
10.7
11.7
13.0
19.0
24.2
31.9
21.1
24.2
31.9
呢?” • “准是下累了。” • “为什么会打雷呢?” • “黑云脾气坏,爱吵架。”
.
• “月亮为什么有时胖、有时瘦呢?” • “它有时候听妈妈的话,好好吃饭;有时淘气,不好好吃饭。”“爸
爸为什么爱看电视上的足球赛呢?” • “因为他自己不会踢。” • “大熊猫为什么走路都慢腾腾的?” • “跟它们的爸爸妈妈学的。” • “长颈鹿的脖子为什么那么长?” • “因为它们老想吃树顶上的叶子。” • “汽车的四个轮子赛跑,谁是冠军?” • “往前跑。前面的轮子是冠军;倒车时,后面的轮子是冠军。”
3—4岁孩子的思维活动要依靠动作和行动进行。 第一,在做中想、在活动中思考 例如,画画 第二,思维缺乏可逆性和相对性 例如,说反话

幼儿心理学教案 第二章 幼儿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

幼儿心理学教案  第二章  幼儿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
幼儿时纯真的,他们的情绪情感大部分是表露在外的,他们不会掩饰自己的情感。
(五)幼儿的个性开始形成,向稳定倾向性发展
幼儿期是人的个性开始形成的时期,表现出初步稳定的个性倾向性。幼儿初期,还没有对他周围的人和物形成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随着幼儿与他人的交往以及活动的发展,幼儿开始出现一些带有倾向性的心理特征。
1、出现了初步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兴趣爱好
2、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气质特点
3、表现出最初的性格特点
(六)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及其重要,是儿童健全人格发展的基础
三、课程小结
四、布置作业:将本节课所讲内容在笔记本整理一遍。
教学反思:
第二节 幼儿心理发展年龄特征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教学重难点
2、情绪对活动的影响大,自我控制能力差
幼儿心理活动的无意性还表现在幼儿的心理活动易受情绪的影响。幼儿在情绪愉快的状态下,一般能够接受任务,坚持活动的时间也比较长,任务完成情况也比较好。反之,如果幼儿情绪很低,不愉快,或处于恐惧、痛苦状态,活动效果就比较差。
幼儿在心理活动的无意性还表现为随心所欲,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
第三节 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1)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教学重难点
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教学方法
讲述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起立、问好、点名
二、课程引入:复习5个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三、课程内容:
(一)3-4岁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
2、表象活跃
表象是事物的具体形象在人脑中的映象
3、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整个幼儿期,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的,但是,5~6岁幼儿已明显地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 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具有稳定性的原因主要有:
• 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 2、人类知识经验本身具有一定顺序 • 3、就一个群体而言,要使年龄特征发生质 变,需要经过若干个世代的变迁,才能有所 反映。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 2.可变性
• 因环境教育条件不同,儿童心理发展的 情况会出现各种差别,从而构成儿童心理年 龄特征的可变性。
• 二、胎儿的身心发展 • (一)胎儿的生长发育 • • • •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 特征
胎龄的计算 从孕妇末次月经的第一天算 起,通常以40周(280天)为 孕期。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 特征
• 心理大师斯滕伯格将个体出生前的发 育划分为 胚芽期(0~2周)
胚胎期(3~8周)
胎儿期(9~40周)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 特征
• 1.从简单到复杂 • 儿童最初的心理活动,只是非常简单 的反射活动,以后越来越复杂化。这种 发展趋势又表现在两个方面: • (1)从不完备到完备。
• (2)从笼统到分化。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 特征
• (1)从不完备到完备。

我们知道,儿童的各种心理过程在出 生的时候并非已经完备,而是在发展过 程中先后形成。 比如,头几个月的孩子 不会说话,1岁半之后才开始真正掌握语 言,与此同时,逐渐出现想象和思维。 各种心理过程出现和形成的次序,服从 由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的发展规律。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 特征
• (2)从不分化到分化。 • 儿童最初的心理活动是笼统、弥漫 而不分化的。无论是认识活动还是情绪, 发展趋势都是从混沌或暧昧到分化和明 确。也可以说,最初是简单和单一的, 随着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逐渐复杂 和多样化。 • 例如:幼小的婴儿只能分辨颜色的 鲜明和灰暗,3岁左右才能辨别各种基本 颜色.又如:最初婴儿的情绪只有笼统的

幼儿心理学幼儿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知识讲解

幼儿心理学幼儿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知识讲解
手眼协调动作开始发生和 发展。
(2)掌握语言的准备
研究发现,婴儿对语言的 刺激非常敏感。
婴儿阶段是人的言语萌芽 期,婴儿从理解别人说话 和呀呀学语中为掌握语言 作准备。
(3)情感的发展和最初的社会性萌芽 心理研究表明,婴儿的情绪发展很早就已经表现出来。 在幼儿期他们的情绪逐渐分化,而且具有社会性的反应。 婴儿不仅具有表达情绪的能力,还有识别他人情绪的能 力。 微笑是婴儿最初的社会性行为。 婴儿对成人的依恋和对成人的交往性微笑都是婴儿社会性
2.年龄特征不是某一年龄阶段儿童所有的心理特征,而是 与其他年龄阶段所不同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的心理特征。
3.年龄特征不只是指某一年龄阶段儿童表面的外部的心理 特征的概括,更包括其内的规律性的特征。
【问题讨论】 1、儿童的年龄特征会不会发生变化? 2、现在的孩子是否比以前聪明? 3、为什么农村的孩子与城市的孩子心理发展不一样?
★★2.动作不断发展 (1)从整体混乱的动作到局
部的、准确的和专门化的 动作 (2)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 (3)由粗大动作到精细动作 (4)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
3.心理活动的发生和发展
(1)最初的认知活动的出现
婴儿认知活动的发生,突 出表现在感知的发生和视 觉、听觉的发展上。
认生是婴儿认知能力发展 过程中的重要变化。
1. 儿童的年龄特征具有稳定性 2. 年龄特征也具有可变性
一.二、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年龄 特征
1.幼儿心理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
年龄特征与 年龄有关系吗?
2.幼儿的认知活动由以具体形象性为主 ,开始向抽象逻辑性发展
①幼儿认识活动表现为具体形象性。 ②对事物的认知主要依赖于感知。 ③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5.幼儿的个性开始形成,逐渐向稳定倾 向性发展

发展与学习心理-教学大纲

发展与学习心理-教学大纲

发展与学习心理学一、说明(一)课程性质[具体内容] 发展与学习心理是教师教育类课程中的必修课,其教学对象定位为将来在小学、初中、高中任教的师范生,其内容包括在中小学教学和教育情境中所涉及到的学习心理和发展心理的现象及规律。

(二)教学目的[具体内容] 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小学、初中、高中的教学和教育情境中常见的有关学习心理和发展心理的现象和规律,能够识别相关的问题并能够了解问题的症结所在,能够利用发展和学习心理的相关知识促进自己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促进教学和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教学内容[具体内容] 共八章内容,包括发展心理四章内容(发展理论、小学生心理发展、青春期心理、青年初期心理)和学习心理四章内容(学习理论、学习动机与学习品质、学习策略与风格、知识的获得)(四)教学时数[具体内容] 54学时(五)教学方式[具体内容] 课堂讲授、小组学习二、本文第一章生命的发展教学要点:[具体内容] 介绍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和特性,以及生命发展各个阶段的特征和影响心理发展的各类基本因素。

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生命的发展阶段] (2学时)[具体内容] 介绍生命发展的各个阶段的特征和发展任务,强调从发展的角度了解学生、教育学生。

一、年龄阶段与年龄特征1.乳儿期(0 ~1岁)2.婴儿期(1 ~3岁)3.幼儿期;(3 ~6、7岁,又称学龄前期)4.童年期:(6、7~11、12岁,又称学龄初期或小学期)5.少年期:(11、12~14、15,又称学龄中期或青春初期)6.青年初期:(14、15~17、18,又称学龄晚期或青春晚期)7.成年初期:(17、18~35,其中17、18 ~25岁为青年晚期)8.成年中期:(35~55或60岁,又称中年期)9.成年晚期:(55或60岁以后,又称老年期)二、生命进程中的发展任务以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为例1.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冲突2.儿童期(1.5~3岁):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3.学龄初期(3~5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4.学龄期(6~12岁),勤奋对自卑的冲突5.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6.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对孤独的冲突7.成年期(25~65岁):生育对自我专注的冲突8.成熟期(65岁以上):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第二节[生命发展的规律] (4学时)[具体内容] 介绍发展的实质和发展的规律。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

(二)1~6个月婴儿早期:依然迅速 突出表现在视觉和听觉发展上,通知视听定向,眼睛和手动作逐渐协调,开始能分辨 熟悉与陌生人。 1、视觉和听觉迅速发展 眼睛更加灵活;视线追随物体;主动寻找视听对象如成人或玩具,2~3后,对声音反 应积极,半岁内认识世界主要靠视觉和听觉。 2、手眼协调动作开始发生 发生于婴儿早期,2~3手在偶然碰物体时会抚摸或拍打;3~4会被动抓东西,4月时喜 欢抓,但不能准确达到目标,不协调。4~5月时开始出现协调动作。 3、主动招人——社会性交往 最早:哭;然后:笑 发展:亲子游戏 4、开始认生——社会性交往 表现出感知辨别能力和记忆能力的发展——区分熟悉人与陌生人,开始有了记忆 表现出情绪和人际关系的发展——出现了依恋和对不同人的不同态度
三、年龄特征
• 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 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就称为儿童心理发展的年 龄特征。 • 如言语发展,0~2月,是哭声,2个月左右就开始 出现不清晰、不明确的语音,至5个月时各国婴儿 语音都几乎是一样的,6个月后聋儿停止发音,因 为没有反馈,9~12个月时出现真正语音。然后是 单词、电报句、简单句、复杂句。
二、有关儿童心理发展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阶段的几个概念
(一)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和危机期 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阶段之间,有时会出现心理发展 在短期内突然急剧变化的情况,称为儿童心理发展的 转折期,由于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常常出现对成人 的反抗行为,或各种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表现,因 此也称为危机期。需注意两概念不可重合,转折是必 然,危机不绝对。
(三)6~12个月婴儿晚期 动作比先前更加灵活,活动范围加大,双手可模仿多种动作,逐渐出现言语,亲 子依恋关系更加牢固 1、身体动作迅速发展 出生后一年里,要经历抬头、翻身、坐、爬、站、走等动作,而坐爬站走都是在 此期间习得的。6~7坐稳,爬和坐是交叉进行,爬行有许多好处,10月左右开始 学站、站稳、走。 会坐、爬、站、走就扩大了活动范围。要为婴儿准备一些玩具在感知觉上对婴儿 视、触觉都有所促进。 2、手的动作开始形成 坐和爬利于手的动作发展。6~12月,手更加灵活,3~4月时,五指没有分工,是 一把抓;7个月时五指分工逐渐灵活。6月以后双手还不能配合,有“神秘的中线 屏障” 摆弄物体:开始针对物体活动,搬、敲打、摇晃、送往嘴里 重复连锁动作 3、言语开始萌芽 开始发出各种声音,7个月会用不同声音招呼人;9~10月,能听懂一些词并做动 作;近1岁时喜欢咿呀不停,会说极少的词,可教孩子有意发声。 4、依恋关系发展 6月前分离易,近1岁分离困难,会出现分离焦虑,会长时间哭闹,情绪不安。

(完整版)各年龄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完整版)各年龄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各年纪学前小孩心剪发展的主要特色第一节人生的第一年(婴儿期)一、初生到满月从初生到满月,称为重生儿期。

重生儿的主要特色(一)适应重生活胎内、胎外环境有什么差别?(二)依赖无条件反射重生儿适应变化了的环境,主要依赖初级中枢实现的本能活动,即无条件反射(也叫生来的反射)。

重生儿的无条件反射主要有:吸吮反射、觅食反射、眨眼反射、怀抱反射、抓握反射、巴宾斯基反射、惊跳反射、击剑反射、迈步反射、游泳反射、巴布金反射、蜷缩反射等。

1、吸吮反射( sucking reflex)接触小孩的嘴唇,就惹起吸吮动作。

吸吮反射是最强的反射之一,当重生儿开始吸吮时,其余活动都会被克制。

永远性,有益于喂食。

2、防守反射(defensing reflex)小孩出生后的前几日就能对温度刺激或痛觉刺激产生泛化性的反响(刺激一处,浑身反响)。

3、定向反射(orientating reflex)又称研究反射,即“这是什么”的反射。

小孩出生后不久,约在两周左右,就能对激烈的刺激(如强光或高声)产生定向反射(如眼睛转向光源或临时停止吸吮动作)。

以上几种无条件反射拥有相关生活适应的生物学意义,还有一些无条件反射,没有显然的生物学意义,但可能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它们有过必定的生物适应意义。

4、抓握反射 (grasping reflex)又叫达尔文反射,任何物体与手掌有接触时就握住不放,甚至能够借助物体把身体悬挂起来。

大概到第二个月时,这个反射就消逝了。

5、巴宾斯基反射 (babinski reflex)轻轻地抓或刺激小孩的脚心时,就惹起脚趾向上张开的动作,五个脚趾变为扇形。

约在8、 9 个月时这个反射就渐渐消逝了。

6、惊跳反射 (moro reflex)又叫摩罗反射,当重生儿忽然失掉支持或遇到高声刺激时经常表现为惊慌状态,如双臂张开,又快速回收胸前,紧握拳优等。

这个反射约在出生后四个月消逝。

7、游泳反射(swimming reflex)托住重生儿的腹部,他就会做出象游泳样的动作。

《学前心理学》各章节重点

《学前心理学》各章节重点

【1】为什么说心理学史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答:人的心理就是人脑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概念〗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心理的器官。

动物没有人脑不能形成人的心理;脑功能不健全的孩子不能完全达到正常孩子的心理水平;孩子的心理是在大脑发育的基础上发展的。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各种心理现象都是人脑对现实事物反映的不同形式;客观环境不同人就产生不同的心理。

3.心理的反映具有能动性,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它不是消极被动地、像镜子一样地反映现实,而是在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有选择地反映和反作用于现实。

二、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内容(一)个体心理的发生各种心理活动都在学前阶段开始发生。

儿童出生时只有最简单的感知活动,难以与生理活动区分;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包括知觉、记忆、表象和想象、思维和言语、情感和意志、以及个性心理特征,都是在出生后的早期阶段产生。

因此,研究个体心理的发生是学前儿童心理学的重要内容。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存在个体差异,但其过程都是从简单、具体、被动、零乱,朝着较复杂、抽象、主动和成体系的方向发展,其发展趋势和顺序大致相同;2.相同年龄儿童的心理,一般具有大致相似的特征;3.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受遗传、教育、环境等各种因素影响,这些因素所起的作用是有规律的。

这一切说明,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受客观规律的制约,这些规律包括:(1)制约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过程本身的规律;(2)制约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各种因素作用的规律。

(三)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2】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的关系是什么?答: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表现为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及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每种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的发展又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具体规律。

三、学前儿童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区别和关系1.发展心理学2.普通心理学3.学前教育学4.儿童解剖生理学5.辩证唯物主义哲学【3】学前儿童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有何关系?答:发展心理学又称年龄心理学,研究对象是个体从出生到衰老整个过程中心理的发生发展,又可分为儿童心理学、老年心理学等。

第二章 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第二章  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五、幼儿的个性开始形成,向稳定倾向性发展
• 幼儿期是人的个性开始形成的时期,表现出稳定的 个性倾向性。 • 幼儿初期,还没有对周围的人和物形成稳定的态度 和行为方式。
• 1、出现了初步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兴趣爱好 • 2、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气质特点 • 3、表现出最初的性格特点
• 六、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极其重要,是儿童健 全人格发展的基础
• 3、从被动到主动 • 儿童的心理活动最初是被动的,主动性后 来才发展起来,并逐渐提高,直到成人所 具有的极大的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为以 下两个方面:
• (1)从无意向有意发展
• 儿童心理活动是由无意向有意发展的。新生儿的原始反射 是本能活动,是对外界刺激的直接反应,完全是无意识的 。如:新生儿会紧紧抓住放在他手心的物体,这种抓握动 作完全是无意识的,是一种本能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 儿童逐渐开始出现了自己能意识到的、有明确目的的心理 活动。然后发展到不仅能够意识到活动的目的还能意识到 自己的心理活动进行的情况和过程。 • 如大班幼儿不仅知道自己要记住什么而且知道自己是用什 么方法记住的,这就是有意记忆。
• 2、从具体到抽象
• 儿童的心理活动最初是非常具体的,以后越来越抽 象和概括化。从认识过程看,最初出现的是感觉。 儿童思维的发展过程就典型地反映了这一趋势。幼 小儿童对事物的理解是非常具体形象的。比如,他 认为儿子总是小孩,他不理解“长了胡子的叔叔” 怎么能是儿子呢?成人典型的思维方式——抽象逻 辑思维在学前末期才开始萌芽发展。
• 2、动作不断发展 • (1)从整体混乱的动作到局部的、准确的和专门 化的动作 • (2)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 • (3)由粗大动作到精细动作 • (4)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 • P25 3岁前儿童动作发展表

第二章__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第二章__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一、年龄特征? 指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 儿童在每个不同的年龄阶段中表现 出来的一般的、本质的、典型的特 征。 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既有稳定性又 有可变性。
二、与年龄阶段有关的几个概念
关键期
儿童各种心理机能的发展有一个最佳年龄 段。如果在这个最佳年龄期间为儿童提供适当 的条件,就会有效的促进这方面心理的发展, 如果错过了这一时期,将来很难弥补。 如:6个月:婴儿学习咀嚼的关键期;8个 月:分辨大小、多少的关键期;3岁:计算能 力发展的关键期;3-5岁:音乐才能发展的关 键期;4-5岁: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3-8岁: 学习外国语的关键期;……
儿童动作发展表现为由粗到细。
儿童先学会大肌肉、大幅度的粗动作, 在此基础上逐渐学会小肌肉的精细动作。 例如,4、5个月的婴儿想要拿面前的玩具 时,往往不是用手,而是用手臂甚至整个 身体,更谈不上用手指去拿玩具了。随着 神经系统和肌肉的发育,加之儿童的自发 性练习,动作逐渐分化,儿童能逐步控制 身体各个部位小肌肉的动作。儿童用手握 铅笔自如地一笔一划写字,往往要到6、7 岁才能做到。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进程的基本特点
(一)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 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 先后顺序,既不能逾越,也不会逆向发展, 按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固定顺序 进行 (二)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 连续性是指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是一个连续 的过程。阶段性是指学前儿童发展的各个不 同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 质的心理特征。
见右图---尾随反应
关键期
小鸭的“印刻学习”的关键期在出生后 的10~16个小时。 小狗的“印刻学习”关键期在出生后的 20~50天。 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主要表现在 语言发展和感知方面。

第二章幼儿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0-1岁婴儿期

第二章幼儿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0-1岁婴儿期
新生儿期0~1个月;婴儿早期1~6个月;婴儿晚期6~12个月
2、幼儿前期(幼儿早期)1~3岁 3、学前期(幼儿期)3~6岁
幼儿初期3~4岁;幼儿中期4~5岁;幼儿晚期5~6、7岁
4、学龄期6、7岁~18岁
学龄初期6、7岁~11、12岁;学期中期11、12岁~14、15岁;学龄 晚期或青年期14、15岁~17、18岁
力。 微笑是婴儿最初的社会性行为。 婴儿对成人的依恋和对成人的交往性微笑都是婴儿社会
性发展的萌芽。
[动作显示意义] 在新生儿醒着的时候,突然有强光照射,他会迅速地闭眼; 当婴儿睡觉时,如有强光照射,他会把眼闭得更紧。这样的表现出生即有。 到孩子长到6~9周时,你把一个东西迅速移到他眼前,他也会眨眼。这种 反射将持续终生,其作用是保护婴儿免受强光刺激。
若婴儿对强光无反应或反应微弱,则怀疑为眼盲,家长最好带去医院做相 应的检查。
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
身体发展顺序是:先会抬头,然后俯撑、翻身、 坐、爬、站,最后学会走。
由粗大动作到精细动作 首先是大肌肉动作:头部、躯体、双臂、腿部动
作。 最后是手的精细动作:捏东西、拿筷子、握笔。
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
婴儿的动作是无意的,当他做出各种动作时,既 无目的也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母奶或配方奶,因此将如棉花棒或手指头等物体放进婴儿嘴巴里时,婴儿 便会自然地出现吸吮的动作。 吸吮反射与寻乳反射为配套的反射反应,一定要能寻乳后且有吸吮的动作, 才能真正达到喝奶与补充营养的效果。否则,奶瓶或乳头放到婴儿嘴巴里 了,但婴儿却无法有吸吮的动作。由此可见,婴儿无法以吸吮的方式获得 食物,除了神经发展可能有问题外,婴儿的吸收营养的方式与量也将出现 障碍。 [消失时间] 3个月后会开始慢慢消失。

年龄阶段与心理年龄特征

年龄阶段与心理年龄特征

年龄阶段与⼼理年龄特征⼈的⼼理发展表现出若⼲个连续的阶段,由于研究者们的划分标准不同,对⼼理发展阶段的区分也不⼀致。

我国学者根据个体⼼理发展的各个不同时期内的综合主导活动、智⼒和个性特征,将个体划分为如下阶段:①乳⼉期(0⼀1岁);⑦婴⼉期(1岁⼀3岁);③幼⼉期(3岁⼀6、7岁);④童年期(6、7岁⼀11、12岁);⑤少年期(11、12岁⼀14、15岁);⑥青年期(14、,15岁⼀25岁);⑦成年期(25岁⼀65岁);⑧⽼年期(65岁以后)。

由于上述各阶段与⼈的年龄相联系,因⽽被称之为年龄阶段。

在个体⼼理发展的各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称为⼼理年龄特征。

⼼理年龄特征是从许多个别的⼉童⼼理发展事实中概括出来的。

例如,⼉童的思维在童年期之前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征的,⽽进⼊童年期后开始出现抽象思维的特点。

这些特点是该年龄阶段的⼉童普遍具有的,所以说是⼀般的特征;它是作为有代表性的东西表明该年龄阶段多数⼉童特⾊的,所以说是典型特点;它也是⾜以区别⼼理发展的不同阶段,作为该阶段标志的,所以说是本质的特征。

⼼理发展的年龄阶段及其特征具有⼀定的稳定性,表现为在⼀定社会教育条件下,⼀定年龄阶段的多数⼉童处于⼀定的发展⽔平上,表现基本相似的⼼理特点,⽽且发展阶段的进程顺序和发展速度是相对稳定的。

但⼼理年龄特征不是绝对不变的。

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教育条件的优化,现代的⼉童在⼼理年龄特征中的⼀些⽅⾯变得“早熟”。

⽽且,由于社会教育条件的差异,某些个体⼼理年龄特征上会有所变异、加速或延缓。

⼼理发展的规律、年龄阶段及其特征是教育⼯作的重要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的选择都要考虑受教育者的发展⽔平和年龄特点,要遵循量⼒性原则。

由于⼼理发展的阶段及年龄特征既有阶段性⼜有连续性,因⽽要抓好各个阶段间的联系与过渡;由于⼼理发展的阶段及其特征既是稳定的⼜是可变的,因⽽教学⼯作在注意共同性的同时⼜要照顾个别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学前儿童发展的年龄阶段与年龄特征问题情境:图片中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变化?孩子从出生开始,先学会坐、爬、站,进而学会走路,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呈现特定的发展特点。

孩子几岁学会说话?几岁会和别的小朋友玩?几岁背上书包去上学?图片上描绘的孩子是从婴儿期到幼儿期、学龄期、长大成人的转变,从只会依偎在妈妈的怀抱里,到会玩简单的玩具,到完成学业、工作结婚,几幅图形象地概括了他一生发展出现的质的变化。

孩子成长伴随标志性事件发生的时间因人而异,一般而言,在特定的年龄阶段会呈现出具有代表性的年龄特征。

儿童的年龄阶段是如何划分的,每个阶段呈现出什么特征,是否具有典型性?儿童发展普遍具有的年龄特征有什么规律?是一直持续发展,还是会出现倒退?3~6岁的学前儿童有什么发展特点?作为幼教工作者,如何针对他们的发展特点进行教导,帮助学前儿童更好地发展?课前作业:在爱课程网上观看教师教育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学前儿童发展》第一章第三节的教学录像及相关资源,初步了解学前儿童发展方面的基本概念。

理论板块一、学前儿童的年龄阶段学前儿童发展指的是儿童从受精卵开始到上小学之前的心理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对学前儿童年龄阶段的划分是从出生到上小学之前这一时期的划分,重点研究3~4岁、4~5岁和5~6岁三个年龄阶段的年龄特征。

(一)相关理论研究不同的心理学家对儿童的年龄划分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其中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依照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将儿童心理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思维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上)。

埃里克森(Erik Homburger Erikson)强调自我在个性结构中的作用,根据人一生中出现的心理社会问题,将人格发展分为八个阶段:婴儿期(0~1岁)、儿童早期(1~3岁)、学前期(3~6岁)、学龄期(6~12岁)、青春期(12~18岁)、成年早期(18~25岁)、成年中期(25~65岁)、成年晚期(65岁以上)。

埃里克森认为,每一阶段都有冲突和相应的发展任务,如果能够解决冲突,就能顺利进入下一阶段,形成健全的人格,否则就会产生心理社会危机,出现情绪障碍,阻碍健全人格的形成。

(二)儿童年龄阶段划分国内学者普遍认为,儿童从出生到成人,其发展经历六个较大的阶段:乳儿期(从出生到1岁)、婴儿期(从1岁到3岁)、幼儿期/学龄前期(从3岁到6岁)、童年期或学龄初期(从6-7岁到11-12岁)、少年期或学龄中期(从11-12岁到14-15岁)、青年初期或学龄晚期(从14-15岁到17-18岁)。

每个年龄阶段并非平均划分,相对来说,乳儿期最短,不同学者对年龄阶段的划分又有着不同的标准,前一个阶段是后一个阶段的基础,发展是连续的过程,有着内在的规律性,每个时期可能会有质的飞跃。

因此,教育需要适应并促进儿童的发展。

二、儿童发展的年龄特点儿童发展的年龄特点是儿童在心理发展的各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本质的、具有代表性的特征。

而在某一年龄阶段来临之初可能还保留有上一阶段的年龄特征,在这一阶段末又可能出现下一阶段的年龄特征,表现出前后的衔接和过渡。

总体来说,儿童发展呈现出如下的特点:1.发展的方向性和顺序性儿童心理发展遵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

例如,儿童头部先发育,年龄越小,头部在身高中的比例越大;骨骼肌肉的发育是大骨胳和大肌肉先发展,小骨骼和小肌肉群后发展,并不断得以协调。

儿童身体发展顺序是自上而下,从躯干到四肢,由粗动作到细动作,即遵循头尾律、远近律和大小律。

儿童行为动作的发展呈现出的规律是翻身、坐、爬、站、然后才会走、学会跑步,进而精细动作出现,学会写字、绘画等。

同样,儿童在认知和思维能力发展方面,遵循先具体后抽象的顺序。

儿童身心发展过程所表现出来的顺序是固定不变的。

其顺序序列中发展和变化是建立在先前发展的基础上,先前的发展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发展的方向性和顺序性使得儿童的身心发展保持在连续的、不可逆转的过程之中。

2.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连续性指的是儿童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发展过程由量变到质变。

阶段性是指学前儿童发展是分阶段的,在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具有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这些心理特征从一个阶段过渡到下一个阶段,存在某种程序的衔接和延续。

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学前儿童从出生到成熟大约经历了胎儿期、新生儿期、乳儿期、婴儿期和幼儿期。

儿童在学龄前的幼儿阶段,认识事物的主要特点是易于形成有具体实物支撑的、单个的概念,而到了儿童时期,认识能力已经发展到可以了解和掌握事物间联系,但是这种联系还离不开具体实物的辅助,儿童还不能脱离实物去认识事物。

到了青年期,随着大脑结构进一步发育成熟,知识经验不断累积,才逐渐具备以抽象概念为基础的认识能力,并且具备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认识事物具备了根本性的特点,开始可以从具体到抽象,从表面到本质。

3.发展的不平衡性儿童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儿童在身心发展的连续不断的过程中,发展的速度并不是完全与时间一致的匀速运动,而是在不同的年龄段,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一般认为,新生儿(出生第一年)与青春期(13.14岁~15.16岁),是儿童身心发展的两个高速发展期。

另外,发展不平衡性还表现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身体和心理发展并不完全协调、统一。

就整体发展而言,生理成熟在先,心理成熟在后。

例如,十几岁的孩子虽然身体发育已经很接近成人的水平,但其心理的成熟程度,却远不及成人。

但在某些方面,也可能表现为心理能力发展不受生理成熟条件控制的情况,如3~5岁的儿童的语言掌握能力和记忆能力,往往优于成人的水平。

儿童各种心理机能发展的最佳年龄段称之为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如果在这个最佳年龄期间为儿童提供适当的条件,就会有效的促进这方面心理的发展,如果错过这一时期,将来很难弥补。

一般认为,各心理特征对应的关键期为:0-2:亲子依恋;2-3:口语学习;4-5:书面语学习;0-4:形象视觉发展;5岁左右:掌握数概念、音乐学习;12岁以前:外语学习。

4.发展的个体差异性发展的个体差异性是指在儿童发展具有的整体共同特征的前提下,个体相对于整体在身心发展表现出来的性别、表现形式、内容和水平方面可能具有的独特之处,这种个体发展方面的差异性。

例如,同样年龄的儿童,在身高方面有明显的高矮之分。

同年龄的儿童,也会由于他们各自神经过程灵活性的差别,在学习中表现出注意力的持久性、知觉的广度方面的差异,有的幼儿能较长时间注意力集中于某一件事情,表现出较强的持久性;有的幼儿喜欢丰富多样的世界,但对每一种事物注意的时间都很短,表现为多动。

儿童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个别差异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生物因素的影响,但更多的结果还是来自环境和教育的差别。

而且环境和教育的影响,还能对遗传素质的优势与不足起到一定发挥与弥补作用。

俗话所说的“勤能补拙”,就是对二者关系的一种经验总结。

这一规律也是实行因材施教、“长善救失”教育原则的基础。

三、学前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学前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是儿童在学前期的发展中所呈现出来的典型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

从出生到满月称为新生儿期,儿童需要适应胎内胎外环境的变化,出现本能的无条件反射,包括吸吮反射、觅食反射、眨眼反射、怀抱反射、抓握反射、巴宾斯基反射、惊跳反射、击剑反射、迈步反射、游泳反射、巴布金反射、蜷缩反射等。

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在婴儿长大到几个月时会相继消失。

随着儿童身心发展,经过一定的训练,出现条件反射。

儿童从睁眼开始认识世界,并且与周围的人有了最初的联结,是人际关系的开端。

处于乳儿期的学前儿童视觉和听觉迅速发展,定向反射动作增加,手眼协调动作开始发生,5~6个月的孩子开始认生,6~12个月学会坐、爬、站、走这些动作,语言开始萌芽,依恋关系日益形成。

学前儿童在婴儿期学会直立行走,满周岁时开始迈步但走不稳。

开始使用工具,1.5~2岁学会拿勺吃饭、自己穿衣服、扣纽扣。

2岁左右形成人类特有的语言,进行表象、想象和思维活动。

随着自我意识的出现和提升,开始出现最初的独立性,这是儿童心理发展上非常重要的一步,也是人生头2-3年心理发展成就的集中表现。

其中,1-3岁儿童学习使用工具大致经过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完全不按用具的特点支配动作。

第二阶段:不再连续变换新方式,进行同一动作的时间有所延长。

第三阶段:主动去重复有效动作。

第四阶段:能够按照用具的特点来使用它,并且能够根据使用时的客观条件改变动作方式。

儿童上小学之前称为学龄前期,又称幼儿期,一般分为三个阶段:3~4岁、4~5岁和5~6岁。

(一)3~4岁幼儿心理发展特征1.生活范围扩大。

幼儿开始进入了幼儿园,幼儿园是幼儿生活的重要转折,随着生活范围的扩大,幼儿逐渐学会了与同伴的相处。

幼儿与父母相处的时间相对减少,取而代之是同龄群体和幼儿教师,生活范围由原生家庭扩大到幼儿园。

2.认识依靠行为。

这一阶段的幼儿处于皮亚杰理论中的前运算思维阶段,儿童对事物的认知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撑,他们对外界的探索依赖行为,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来认识所处的环境。

幼儿喜欢用手抠洞,喜欢将小东西送入嘴中,尝试用动作特别是手的抓握进行探索。

3.情绪作用大。

幼儿表现特别爱哭爱笑,他们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园里一个孩子哭了其他孩子可能也会跟着哭起来,经老师引导,一个小糖或者一句笑话又有可能让他们乐开怀,喜乐无常,十分情绪化。

4.爱模仿。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大人的一言一行往往会被孩子模仿,孩子学的很快,模仿逼真,并且在模仿中感受到乐趣。

因此,不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要严于律已,给儿童树立好榜样,让他们从小形成好的习惯。

(二)4~5岁幼儿心理发展特征1.活泼好动。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肌肉变得发达了,身体也变强壮了,喜欢跑喜欢跳,精力旺盛,通过不停地动一方便可以发泄旺盛的精力,另一方面也能让身体得到锻炼,有助于身心的发展。

2.思维具体形象。

幼儿的思维已从动作思维发展到具体形象思维,依靠表象或者具体事物的形象进行思考。

例如,幼儿不知道2加2等于几,但是出示2个苹果加上2个苹果,幼儿就知道总共有4个苹果了,他们的思维活动具有具体形象性。

3.开始能够遵守规则。

幼儿这个阶段能够遵从游戏的规则或者听从指令,例如明白不要轻易拿别人的东西,上课的时候能认真听讲,将书包整理好放在柜子里,游戏的时候制定并遵守游戏规则等。

4.开始能够自己组织游戏。

幼儿和同伴群体渐渐能够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来自己组织游戏,并且严格遵守游戏规则,如过家家、老鹰抓小鸡游戏、多人跳绳等游戏活动。

(三)5~6岁幼儿心理发展特征1.好学好问。

幼儿通过问的方式来探索世界,认识自我。

他们的好问在这一阶段达到了高峰期,并且都是很难回答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