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脉四逆汤及加猪胆汁汤
白通加猪胆汁汤解疑——胡希恕
白通加猪胆汁汤解疑——胡希恕胡老通过长期的教学与临床实践,晚期提出:白通加猪胆汁汤当是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之误。
白通加猪胆汁汤出自《伤寒论》第315条(赵开美本,以下同、"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
服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
"对于此条,历来注家多认为是"寒气太甚,内为格拒,阳气逆乱"(《医方集解》),或"称阴寒太盛,阳药不得骤入,以致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宜用《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的热因寒用之法"(《伤寒溯源集》)。
故以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
胡老初读是书亦信其说,但经过长期体验和多方研究,乃知其非。
80年代初期,在他最后一次讲授《伤寒论》时,讲述了他的见解。
其大意整理如下:首先,应明了少阴病的实质。
各种疾病〈病证)如用八纲分析之,六经病各有阴阳、寒热、虚实、表里之分,也就是说,同一病位都有阴阳两种不同的属性,表病自不例外也有阴阳之分。
对此《伤寒论》有着明确的说明,如第7 条:"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
"是说在表的病,有发热而恶寒者,是机体正气相对旺盛,阳实之体出现的表证,为在表的阳证,也即是太阳病;但也有不发热而恶寒者,为气血沉衰之体出现的表证,为在表的阴病,与太阳病相对,当指少阴病。
也就是说,少阴病属于阴、虚、寒的表证,故治疗少阴病用助阳、补虚、祛寒的发汗方药,如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等。
然而少阴病在表的时间比较短暂,容易传里,故常出现与太阴病(阴、虚、寒的里证)的合病,而白通汤则是治疗少阴、太阴合病即表里合病的方剂。
因此,欲弄清白通加猪胆汁汤的证治,则必须明了白通汤的证治。
白通汤究竟属于那一类的治剂,看《伤寒论》原文就可明白。
白通汤见于少阴病的第314条:"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
"其原意是,既有少阴病的表证,而同时又有下利者,这也是表里〈少阴、太阴)合病之属,宜白通汤主之。
张仲景常用的“药物配对”有哪些?
张仲景常用的“药物配对”有哪些?张仲景《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的方剂,功效卓著,结构严密,用药精当。
仔细分析这些方剂的结构,可以看出,组成这些方剂的基本要素是“药对”,如桂枝汤中的桂枝配伍芍药,白虎汤中的知母配石膏等等。
如能掌握药对,便掌握了处方用药的要领与核心,仲景方中的药对不下百余种,现择其要者,简论于下。
1配伍意义桂枝辛甘温,气薄升散,能温通经脉;甘草甘平,能益气,有内守之功,使桂枝不致过于走散。
桂甘相配,有《内经》“辛甘发散为阳”之义,既可温通阳气,又可以温振阳气,使通中有补。
这个作用是全身性的,不限于一脏一腑。
2仲景方例桂枝汤、麻黄汤中的桂枝、甘草直通卫阳,主要作用于体表;桂枝附子汤、甘草附子汤中的桂枝、甘草温通经络,主要作用于肌肉关节;小青龙汤、泽漆汤中的桂枝、甘草宣通肺气,温化肺中痰饮;苓桂术甘汤中的桂枝、甘草主要作用于脾;茯苓甘草汤中的桂枝、甘草主要作用于胃;小建中汤中的桂枝、甘草主要作用于中焦,取其温振阳气,故称建中;苓桂味甘汤与桂枝加桂(肉桂)汤中的桂枝、甘草主要作用于肾;桃核承气汤与温经汤中的桂枝、甘草主要作用于血脉、胞宫;炙甘草汤与桂甘龙牡汤中的桂枝、甘草主要作用于心;只用桂、甘二味,名桂枝甘草汤,大量顿服,可以温振心阳;竹叶汤中用小量桂枝甘草,既能通阳解表,又可温阳益气;麻黄升麻汤中用微量桂枝甘草,属于辅助之品。
3后世论述与应用刘河间《宣明论方》桂苓甘露饮与大顺散中的桂枝、甘草,是宣通阳气以祛暑化湿。
《景岳全书》保元汤中用肉桂、甘草,在于充实全身阳气。
近年用大剂量桂枝、甘草(各12-30g)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证,取得很好疗效。
1配伍意义桂枝辛甘温属阳,芍药苦平,微酸微寒属阴。
桂枝与芍药相配,相反相成,桂枝通卫阳以解肌,芍药和营阴,治寒热而敛汗,这是调和营卫的功能。
桂枝温通阳气以推动血脉之运行;芍药养血、益阴、缓急,制肝气之横逆,这是调和气血的功能。
桂枝(肉桂)温振阳气,益火之源;芍药能益肝脾真阴,滋润肝脾,柔肝缓急,这是调整阴阳的功能。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经典医案、方论:回阳救逆,益阴助阳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经典医案、方论:回阳救逆,益阴助阳[方剂组成]甘草炙,二两(6克),干姜三两(9克)(强人可用四两)(12克),附子生用,去皮,破八片,大者一枚(8克),猪胆汁半合(3ml)[服用方法] 上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内猪胆汁。
分温再服。
其脉即来,无猪胆,以羊胆代之。
[治则方解]病机:吐泻阴阳两竭,亡阳阴竭,阴寒内格。
治则:回阳救逆,益阴助阳。
方义:本方以通脉四逆汤破在内之阴寒,回欲脱之残阳。
加猪胆汁苦寒而滑,引阳入阴,以为反佐,猪胆汁又可益阴和阳,制约姜附辛热劫阴。
通脉四逆汤与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相比,通脉四逆汤主治少阴阳虚格阳证;而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不仅可治疗少阴阳虚格阳重证,而且还可治疗阳虚格阳阴损霍乱证。
白通加猪胆汁汤与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都用猪胆汁,前者功用在引阳药入阴,无阴伤之象;后者,用猪胆汁除引阳药入阴外,还有益阴之功,病情较前为重。
[辨证要点]本方所治病证突出表现为:里寒外热,脉微欲厥,身反不恶寒,面赤。
[仲景方论]《伤寒论》第390条:吐已,下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者,通脉四逆汤加猪胆汁汤主之。
[注家方论]1.王子接《绛雪园古方选注》:四逆加胆汁,为阳虚阴盛从治之方,津液内竭,脉微欲绝,是亡阴亡阳。
由于吐已下后,用四逆必当通脉,固中焦胃阳,启下焦元阳,但阴甚格拒,恐阳药人中,强梁不伏,故以猪胆汁苦寒从阴之性,引领阳药从心通脉,先和阴而后复阳。
2.李中梓《伤寒括要》:按仲景法,既吐且利,小便复利,大汗出,下利清谷,内寒外热,脉微欲绝者,四逆汤主之。
若吐已而下亦断,但汗出而厥,四肢拘急,脉微欲绝者,此汤主之。
夫吐下虽止,津液已亡,况加汗出,则津液益枯,中寒转甚,故筋脉挛急,非四逆温经,何以救乎?加猪胆者,用为引经之助。
恐人参亦必不可缺也。
3.尤在泾《伤寒贯珠集》:于四逆加干姜一倍,以救欲绝之阳;而又虑温热之过,反为阴气所拒而不入,故加猪胆汁之苦寒,以为向导之用,《内经》盛者从之之意也。
四逆汤
四逆汤《伤寒论》[组成]甘草二两(6g),炙干姜一两半(6g) 附子一枚(15g),生用,去皮,破八片[用法]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
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回阳救逆。
[主治]心肾阳衰寒厥证。
四肢厥逆,恶寒蜷卧,神衰欲寐,面色苍白,腹痛下利,呕吐不渴,舌苔白滑,脉微细。
[方解]本方证乃因心肾阳衰,阴寒内盛所致。
阳气不能温煦周身四末,故四肢厥逆、恶寒蜷卧;不能鼓动血行,故脉微细。
《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今心阳衰微,神失所养,则神衰欲寐;肾阳衰微,不能暖脾,升降失调,则腹痛吐利。
此阳衰寒盛之证,非纯阳大辛大热之品,不足以破阴寒,回阳气,救厥逆。
故方中以大辛大热之生附子为君,入心、脾、肾经,温壮元阳,破散阴寒,回阳救逆。
生用则能迅达内外以温阳逐寒。
臣以辛热之干姜,入心、脾、肺经,温中散寒,助阳通脉。
附子与干姜同用,一温先天以生后天,一温后天以养先天,相须为用,相得益彰,温里回阳之力大增,是回阳救逆的常用组合。
炙甘草之用有三:一则益气补中,使全方温补结合,以治虚寒之本;二则甘缓姜、附峻烈之性,使其破阴回阳而无暴散之虞;三则调和药性,并使药力作用持久,是为佐药而兼使药之用。
综观本方,药简力专,大辛大热,使阳复厥回,故名“四逆汤”。
[运用]1.辨证要点本方是回阳救逆的基础方。
临床应用以四肢厥逆,神衰欲寐,面色苍白,脉微细为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急性胃肠炎吐泻过多、或某些急证大汗而见休克属阳衰阴盛者。
3.使用注意若服药后出现呕吐拒药者,可将药液置凉后服用。
本方纯用辛热之品,中病手足温和即止,不可久服。
真热假寒者忌用。
【附方】1.通脉四逆汤(《伤寒论》)甘草二两(6g),炙附子大者一枚(20g),生用,去皮,破八片,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9~12g)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其脉即出者愈。
伤寒论第三百九十条通脉四逆加藿胆汤治疗脓涕鼻窦炎之我见
伤寒论第三百九十条通脉四逆加藿胆汤治疗脓涕鼻窦炎之我见通脉四逆加猪胆汤出自于张仲景之伤寒论的第三百九十条:“吐已下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者,通脉四逆加猪胆汤主之。
”通脉四逆加藿胆汤的组成是:“干姜 80克、炙甘草 50克、臭附子 15克、藿胆丸 3.5克”通脉四逆加藿胆汤的主证是:“浊涕鼻炎苔润滑,头懵无采不耐烦,冷汗膝冷脸赤热。
”若以想真正地解释于此条,必须地先予以明白,这是坐落于“辨霍乱病脉证并治”中的一条。
晓得以出自于何处,就自然地悟透了,“又拉又吐并脱水及眼窝以致凹陷”终归于霍乱是也。
以第三百八十二条:“问曰:病有霍乱者何?答曰:呕吐而利,此名霍乱。
”可证愚言愚论之实也。
言“吐已”此乃肾脏衰竭晚期之证候的表现。
晚期之肾,由于其排毒能力竭尽于无,是必会以在脸上蓄积着大量的黑色素。
愚之“胃肾互关论”可以合理地阐述以肾无法排毒并以上蒸至胃粘膜,致其以受到刺激,续以致呕吐、甚者以致胃溃疡,再甚者以致胃之小动脉破裂,遂以致胃出血。
言“下断”大肠之内已无东西,可供以排泄。
之所以把这句话于“吐已下断”中,单独地拿出来以之解析,目的就是为了与第三百七十条以形成强烈地对比,也唯有如此地鲜明地对比,才能更好地惊醒于众。
有时候,愚之理解的愈发透彻,愈应该以考虑到降维布道,故而展开以降低维度地婆婆妈妈地叙述,更利于“和鸣!”宁被人说作:重复以致婆妈,但也该心知肚明“升维”除了能以装清高,别无以所被赞同!第三百七十条:“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把第三百七十条列于上,扎扎实实地和以之“下断”摆明了:“拉之有拉”与“拉无可拉”之鲜明地对比。
言“汗出而厥”一语中的翻译就是“冷汗直流如豆粒大。
”言“四肢拘急不解”一语中的翻译就是“手似鸡爪子,脚似弓反张,膝冷似敷冰。
”言“脉微欲绝者”一语中的翻译就是“脉搏微弱至似雀啄手,似有似无,且有间隔期。
”如何救之,急用以通脉四逆加藿胆汤,重用干姜以温振胃阳,重用炙甘草以温屯胃脘(胃气不脱,人无命忧),中之附子助胃肾以互通矣!非重点耳,须牢记生死关头,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就算拆掉一个肾,照似明天升太阳。
伤寒论演义:43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
伤寒论演义:43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大家晚上好,咱们继续来讲伤寒经方故事。
上一次我们讲到仲景先生用四逆汤,把一个孩子受凉之后,导致的下利清谷,就是完谷不化,有点阴阳分离的这么一个危证,给治好了。
因为村民他也不懂医啊,他们只知道这个孩子拉肚子拉得很厉害,吃什么拉什么,拉得都快昏迷了,快没命了,仲景先生给治好了,所以他们就认为啊,仲景先生就特别擅长治疗拉肚子。
当时用的方子是四逆汤。
四逆汤这个方子呢,主要是针对少阴病,少阴是手少阴心和足少阴肾,就是水火,就是阴阳两极。
阳虚阴盛典型的代表方,就是像麻黄细辛附子汤这样的。
那么阴阳分离的呢,就是四逆汤为代表的,这样的方子,是不太一样的。
人体正常的一气,它是阴阳和合的。
所以到了少阴病这个层次呢,它牵扯到水火了,牵扯到阴阳的两个端点了,阴阳两极嘛,所以它的病啊,表现为,正常情况下,轻证就是阳虚阴盛,严重一点的就是阴阳分离。
刚好呢,这一天,有一个小伙子又匆匆忙忙地赶过来,来找仲景先生跟小虎子来求救来了。
这个小伙子呢,不是他生病了,是怎么回事儿呢?他有一个邻居,邻居是一个老太太,这个老太太一个人过日子,儿女可能不在身边,老伴呢早就过世了。
总之呢,是一个人,自己居家过日子的这么一个老人。
这个老人呢,一个是年龄也比较大,再一个这个老太太呢,体力也不太行,所以你说她自己种地吧,她也干不了多少活儿,所以平时啊,大部分情况下,是靠村里的邻居,大家接济一下,大家都帮帮忙,给口吃的,就这样过日子。
老太太觉得什么事都靠别人吧,这个也不好意思呀,所以就尽可能的自力更生,自谋出路,自己干一点力所能及的活儿。
她就在自己的院子里种了一些白菜啊,种点菜,自己吃,这个还是能做到的,所以在院子里种了不少白菜。
到了秋天这个季节,白菜都长的差不多了,所以老人呢把白菜都收了,每天就炒白菜吃。
她没有这么多饭啊,粮食不多啊,甚至有时候白菜就是她的饭。
因为天气越来越冷,老人呢她为了省柴火,一下子就把一天的饭,炒上几碗白菜,一次炒好,然后呢,早上吃一碗,中午吃一碗,晚上吃一碗,热一热就吃了。
《伤寒论》113——白通加猪胆汁汤
《伤寒论》113——白通加猪胆汁汤第九十六方——白通加猪胆汁汤少阴二十五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
服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
葱白四茎干姜一两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人尿五合猪胆汁一合上五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胆汁、人尿,和令相得,分温再服。
若无胆,亦可用。
白通汤原为下利脉微,故以葱白通其脉也。
乃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而下利不止,厥逆无脉,加以干呕而心烦者,此以阴盛阳格,姜、附不得下达,愈增上热,故下利脉微依然,而呕烦并作。
宜白通加猪胆汁汤,人尿、猪胆,清君相而除烦呕,姜、附下行而温水土,葱白上达而通经脉,脉应出矣,而出不宜骤,服汤而脉暴出者,阳根已绝而外脱则死,脉微续者,阳根未断而徐回则生也。
1 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主之。
下利不止,厥逆无脉者,此是下寒亡阳,仍是白通汤,以温下寒。
干呕心烦者,此阳格不降也,干呕者,此为胃气不降而上逆。
心炳者,此为阳火上格而不降。
加猪胆汁,苦降胃逆,清火炎之虚烦,破上格之降,以接下根。
2 白通加猪胆汁的提纲重点,就是干呕心烦者,胃不能降,则药不得入口,取猪胆汁,苦降胃气也。
心烦者,火不能降,则下不能温,取猪胆汁,味苦降火,以接下根。
胆汁性凉,能清热除烦,苦降阳火,也能凉胃,胃能受则上热清,胃不能受,脉暴出者死。
用胆汁是不得以之法,险中求生也。
此病乃中医之理,若胃不受,阳气失敛,脉暴出而人死。
3 《长沙药解》卷二:猪胆汁,味苦,性寒,入足少阳胆经。
清相火而止干呕,润大肠而通便。
苦寒滋润,泻相火而润燥金,胆热肠燥者宜之。
卷四:人尿,味咸,气臊,性寒,入手少阴心经。
清心泻火,退热除烦。
水曰润下,润下作咸,水入膀胱,下从寒水气化,是以咸寒而清火,除烦而泻热。
性能止血,而寒泻脾阳,不宜中虚之家。
用童子小便清白者。
4 备注:《伤寒论》云:吐下已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者,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主之。
桂林古本伤寒论原方
五苓散:猪茯泽桂术
鼻塞方:蒲灰麻辛荚
麻黄加术汤:麻桂杏甘术
麻杏薏甘汤:麻杏薏甘
防己黄芪汤:防己芪术甘姜枣
桂枝附子汤:桂附甘姜枣
白术附子汤方:术附甘姜枣
甘草附子汤:桂术附甘
六.伤燥病脉证并治
竹膏杏甘汤:竹膏杏甘
麻仁白蜜煎:麻仁白蜜
四逆汤:甘附姜参(平姜)
四逆散:参甘附姜(轻姜)
猪苓汤:猪茯泽胶滑
大承气汤:枳厚硝大黄
十四。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蚘,下之,利不止。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虚家亦然。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是也。
乌梅丸:参归辛连柏姜附椒梅桂
栀翘蒌甘汤:栀翘蒌甘
芩蒌夏枳丹汤:芩蒌夏枳丹
白虎汤:知膏甘粳
地柏茯蒌汤:地柏茯蒌根
七.伤风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小柴胡汤:柴夏芩参甘姜枣
柴枳芍甘汤:柴枳芍甘
芩连冬桔甘汤:芩连冬桔甘
桂枝去桂加茯术汤:茯术芍甘姜枣
厚枳术甘汤:厚枳术甘
枳芍桔甘汤:枳芍桔甘
大陷胸丸:葶杏硝黄和蜜遂
大陷胸汤:遂硝大黄
五苓散:猪茯泽桂术
大柴胡汤:柴夏芩枳芍大黄姜枣
小陷胸汤:连蒌夏
文蛤散:文蛤麻膏杏甘姜枣
白散:桔巴贝
小柴胡汤:柴夏芩参甘姜枣
柴胡桂枝汤方:桂芍柴夏芩参甘枣姜
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萎芩桂甘姜蛎
半夏泻心汤方:连夏芩姜参甘枣
桂茯甘枣汤:桂茯甘枣
奔豚汤:芎归葛夏芩桂芍甘姜
生姜甘参厚夏汤:生姜甘参厚夏
桂茯术甘汤:桂茯术甘
运用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的若干问题
运用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的若干问题【方药歌诀】通脉四逆加猪胆,益阴回阳能救逆,阳虚格阳有损阴,服药格拒皆能医。
【组成】附子生用,去皮,破八片,大者一枚(8g)干姜三两(9g)[强人可四两(12g)] 猪胆汁半合(3ml)甘草炙,二两(6g)【用法】上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
内猪胆汁。
分温再服。
其脉即来,无猪胆,以羊胆代之。
【临证答疑】1、怎样理解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用量?答:运用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除了辨证准确,用方无误外,还要掌握用药用量之间的调配关系。
附子、干姜用量必须大于猪胆汁;若猪胆汁与附子、干姜用量比例失调,不仅没有治疗作用,反而还会加重病情。
2、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有何特殊作用?答:张仲景设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是主治阳虚格阳证的重要代表方,而为何还要配伍苦寒药猪胆汁?因阳虚格阳证用通脉四逆汤能温壮阳气,回阳救逆,常常能取得预期治疗效果。
若阳虚格阳证比较重,用通脉四逆汤虽能回阳救逆,但用之若有不当,则会发生药证格拒,所以运用通脉四逆汤必须配伍猪胆汁,既能引阳药入阴,又能避免方药与病证发生格拒。
再则,阳虚格阳证以阳虚为主,但夹有阴津损伤,若能酌情配伍猪胆汁,既能制约阳热药温燥,又能益阴和阴,从而达到阴平阳秘之目的。
3、怎样理解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主治“吐已、下断”?答:理解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主治“吐已、下断”的病变证机是阳虚不能固摄阴津,阴津从上从下而耗损。
辨治“吐已、下断”,虽有阴津损伤,但病变证机且以阳虚为主,方药组成以温阳为主,配伍猪胆汁兼益阴津。
4、运用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能主治哪些疾病?答:运用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对急性肠胃炎,以及霍乱等病而属于阳虚格阳证,以法选用通脉四逆汤,则能取得预期治疗效果。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方解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方解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方解
【方剂组成】炙甘草9克,附子(生用)8克,干姜14克,猪胆汁1小勺。
【用法】先煮通脉四逆汤成,去滓,内猪胆汁和令相得,温服,其脉即来,无猪胆以羊胆代之。
【方解】猪胆汁为一有力的苦味亢奋药,苦入心,当更有作用于心衰。
加于通脉四逆汤,故治通脉四逆汤证沉衰更甚,而脉微欲绝,或脉不出者。
【仲景原文解析】
《伤寒论》第390条:吐已下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者,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主之。
解析:此承前条“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汤主之”而言,其意是说,服四逆汤后,虽吐利均止,但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则津液未复,仍有持续脱汗,且脉微欲绝,心力大衰,故以通脉四逆加猪胆汁主之。
【临证思考】本方用于各种病处于病重、病危时,心衰严重,甚则脉微欲绝者。
【辨证要点】通脉四逆汤证沉衰更甚,脉微欲绝,或脉不出者。
九、通脉四逆汤
(一)真寒假热案
按语:病热见脉数,按之不动,乃虚数 也,属无胃气之脉类。虚阳飞越于外,假 斥脉道所致,预后多不良。《素问·平人气 象论》云:“人一呼脉四动以上者曰死。” 当急救回阳,尚有一线可生之机。本案幸 遇大家调治,否则,杀人无血耳!于此可 见李氏学验至精,堪为后学之典范。
(二)脏结案
马某,中年人。中秋节前,午餐后因食果饵而 引起腹痛,发自两胁,下趋少腹,自申至戌,疼 痛如掣,辗转呻吟,举凡内服外敷之药均不应, 乃着其兄到舍就诊。见其而色青黄,额上微汗, 言而微,呻声己转弱,当由于疼痛过甚所致。手 足冰冷,舌白无苔,脉沉微,意其外肾必收缩, 探之果然。以三阴经脉相交于腹胁,阳气衰微, 阴寒凝聚,厥阴为风木之脏,其势向下,阴筋受 凝寒惨栗之殃,此为脏结之危候。仲师谓:“病胁 下素有痞,连在脐旁,痛引少腹入阴筋者死。”
(四)少阴格阳(高热)案
干姜2.4克,附子1.5克,甘草1.5克开水 煎,冷服。
服药后,患儿熟睡4小时。一醒后精神好, 四肢不逆冷,眼睛大睁。体温37℃化验白 血球8400,一切症状消失而痊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五)严重恶寒案
刘某,男,28岁。恶寒甚剧,战栗动摇, 烘以烈火顷刻不离。舌苔边白、中黑而滑, 脉沉而紧。沉紧为寒伤于里,《伤寒论》 所谓“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之症。初服 麻黄汤不应,改用,
某,男,1岁。于1960年8月28日因发热7天就 诊。其母代诉:7天前发烧,经西医诊断为重感冒, 用百乃定、青霉素,链霉素等药治疗,数天后烧 终未退。
症见眼睛无神,闭目嗜睡,四肢厥逆,脉浮大 无根,心肺正常,腹部无异常。体温39.5℃,白 血球19800,中性80%,淋巴15%。
符合于少阴格阳证的但欲寐。诊断为少阴格阳 证。法宜温中回阳,兼以散寒。方用通脉四逆汤。
伤寒论》讲义(下)----刘渡舟
伤寒论》讲义(下)----刘渡舟伤寒论》讲义(下)----刘渡舟清心2015-05-25 23:27 来自QQ空间日志第十讲四逆汤类方的临床应用四逆汤类方指以下两类:1.生附子、干姜同用,如四逆、通脉四逆、四逆加人参、白通加猪胆汁汤-回阳救逆。
2.炮附子为主,如附子汤、真武汤-温里祛寒。
[回阳救逆类方]:一、四逆汤:生附子、干姜、甘草。
《伤寒论》凡与干姜同用均是生附子,起回阳救逆作用。
仅乌梅丸例外,为干姜炮附子同用以温脾散寒,温里祛寒。
四逆汤适应症:1.畏寒蜷卧、冷汗自出(阳不摄阴),手足厥冷,四肢痛。
-肾阳虚衰,肌肤四末失温,阳不摄阴。
2.下利清谷,自利而渴,吐利不止,内拘急(腹痛)。
下利及清谷为两个并列的动宾词组。
清当便排拉讲。
清谷,拉不消化的食物。
……肾阳虚衰,火(命门火)不暖土,腐熟无权。
自利不渴者属太阴-寒湿下注,升降紊乱,无伤津,与热痢相区别;自利而渴者属少阴-肾阳虚衰,气化失司,津液不化,见喜热饮而不多饮。
(提示:结石并非均用利湿通淋,阳气虚衰,津液不化亦可结成结石,并郁而化热。
其根本问题是寒湿,王永炎肾结石,通阳法-附子10g肉桂20g。
用药可能会心烦气燥等的副作用)以下利为主,不是以呕吐,肾阳虚衰阴寒内凝-腰痛。
小便利-清长-阳虚不能摄阴,重则尿比重下降;小便不利-少-阳虚气化失司。
3、精神症状(1).但欲寐-精神萎靡不振,似睡非睡,睡不实,似醒非醒,醒不清。
(2).燥烦-肢体燥扰不宁。
燥烦的病机a.阴精阳气虚衰,心神精神失养。
b.真阳衰微,弱阳勉强和盛阴相争,争而不胜-肢体躁动不宁的表现,而不自知,甚则撮空理线,循衣摸床,均属阴盛则燥。
如肝性肺性脑病,休克前期躁动属阴盛则燥。
阳盛则烦,如大青龙汤阳热扰心,大承气汤实热扰心,栀子豉汤无形郁热。
4、脉象:脉沉(轻者)-脉微细,微者,薄也,浮中沉取衡量-阳气不足脉气无力;细者小也,阴血不足,脉气无力。
少阴病:阴阳虚衰,又以肾阳虚衰为主者,具有全身性正气衰微的表现。
葛根汤类方歌
一、葛根汤: 葛根桂枝加葛黄,无汗项背几几强。
二阳合病下利治,刚痉无汗角弓张。
二、葛根加半夏汤: 葛根加夏病二阳,下利呕逆表邪强。
疏表解肌利肠胃,合病治法好思量。
三、葛根黄芩黄连汤: 葛根芩连加甘草,协热下利喘汗宝。
清热生津解表里,葛根用至八钱好。
抵当汤类方歌(三首)一、桃核承气汤: 桃核承气硝黄草,桃仁桂枝五药讨。
太阳蓄血腹痛急,其人如狂成效好。
二、抵当汤: 抵当汤中用大黄,虻虫桃蛭力最强。
少腹硬满小便利,攻瘀逐热治发狂。
三、抵当丸: 抵当丸即抵当汤,捣药成丸煮水浆。
连渣服之只一颗,缓攻瘀血正不伤一、栀子豉汤: 栀子豉汤治虚烦,懊?颠倒不得眠呕吐少气加姜草,胸窒结痛药不添。
二、栀子甘草豉汤: 见栀子豉汤方歌内三、栀子生姜豉汤: 见栀子豉汤方歌内四、栀子厚朴汤: 栀子厚朴药有三,栀子厚朴枳实煎。
心烦腹总分值上下,清烦泻满两证兼。
五、栀子干姜汤: 栀子干姜治心烦,身热不去泻又添。
寒热并用分上下,清热温寒一方肩。
六、枳实栀子豉汤: 枳实枝豉劳复宝,食后再加大黄好。
酒疸心热且懊?,栀子大黄力能讨。
七、栀子柏皮汤: 栀子柏皮湿热黄,发热尿赤量不长。
栀子黄柏兼甘草,清热祛湿好思量。
一、大陷胸丸: 大陷胸丸法最超,半升葶苈杏硝调。
项强如痉君须记,大黄甘遂下之消。
二、大陷胸汤: 大陷胸汤遂硝黄,心下硬痛脉紧强。
热气内陷水热结,小有潮热要参详。
三、十枣汤: 十枣汤治胁下水,心下痞硬胁痛锐。
甘遂芫戟研细末,枣汤煮浓服钱匕。
四、小陷胸汤: 小陷胸汤大瓜蒌,半夏黄连三药投。
痰热胶结心下痛,利痰清热服之廖。
五、白散: 白散三物巴桔贝,寒实结胸此方贵。
或吐或利分上下,中病即止莫伤胃。
六、瓜蒂散: 瓜蒂散是涌吐方,胸中痞硬痰邪猖。
气冲咽喉不得息,蒂豆研散调豉汤。
泻心汤类方歌(六首)一、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芩连姜,人参草枣合成方。
心下痞满兼呕吐,去渣重煎调胃肠。
二、大黄黄连泻心汤: 大黄黄连泻心汤,黄芩黄连和大黄。
清热泻痞沸汤渍,擅治烦躁吐衄殃。
《伤寒论》113方——通脉四逆汤
《伤寒论》113方——通脉四逆汤第一百零九方——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霍乱八吐已下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者,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主之。
甘草二两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附子生,大者一枚,去皮,破八片,猪胆汁半合。
上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内猪胆汁,分温再服,其脉即来。
无猪胆,以羊胆代之。
于通脉四逆方内,加猪胆汁半合,余依前法服。
如无猪胆,以羊胆代之。
吐利俱止,气泄里寒,经阳虚败,则汗出而厥,四肢拘急,而脉微欲绝。
通脉四逆温补火土,以通经脉,猪胆汁清上热而止汗出也。
汗出因阳升而上热故也。
1 汗出而厥,厥为手足寒逆冷,是阴阳不交的意思。
而这个汗出,就是附子泻心汤的病理。
阴盛发厥,下寒上逼,阳热不降,寒热相逼,热无去路,必蒸开其皮毛,泄而为汗之义。
这个猪胆汁清上热而止汗出,就是三黄泻心的药理,苦上格之阳也。
汗出而厥,就是阳厥不降,经阳蒸泄而外亡之义。
四肢拘急不解,此是阴寒收引之理。
脉微欲绝者,阳气外亡而欲绝也。
2 阴阳表里,脏腑阴阳,本条之脉证,皆是经阳外亡之象。
四肢属阳,经阳之虚,轻则逆冷,重则拘急不解。
汗出、四逆、拘急、脉微欲绝,皆是经阳亡败之象。
脉微欲绝者,也是阳微之脉,阳绝之脉,阳亡之脉。
区别于脏腑阴盛的沉迟弦细之脉。
脉微欲绝的阳亡之脉,还可对比当归四逆汤的脉细欲绝之脉,此是营血寒涩,痹着不行也。
1时疫霍乱李某,52岁,工厂伙夫,住汕头。
以贫不能购温补食物,且年老所啖皆残羹冷饭,湿寒积而不化,欲吐则胃力不足,不能吐出食物;欲泻则肺胃力不能下达大肠,故只吐痰水而无物。
大汗如洗,全身冰冷,吐只痰水,药人即吐,病日余而大剧。
夜深恳余往诊,到时病者遗嘱后事,已奄奄一息不能言矣。
两手脉微欲绝,以听脉筒听其心脏尚活,而舌有苔垢,此凝寒似热。
索阅日中所服方,果误为胃热,一派凉泻品。
药人虽未几吐出,然胃气更因此大伤,肺之喘促愈甚,所以大剧。
此凝寒霍乱,治之须慎也。
运用热水温器、人工呼吸二法,额鼻喉耳旁腹均抹以香窜行气药油,约十分钟,汗止息续,能言语,以浓姜汁和熊胆液灌之,少瘥,继以理中汤加减治之。
四逆汤,四逆加人参汤的组成配方,功效与作用,临床医案 道医网
四逆汤,四逆加人参汤的组成配方,功效与作用,临床医案道医网【原文】1.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此误也。
……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
(29)2.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
救里宜四逆汤。
(91)3.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差,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四逆汤方。
(92)4.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汤主之。
(225)5.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
(323)6.少阴病,……若膈上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也,当温之,宜四逆汤。
(324)7.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
(353)8.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汤主之。
(354)9.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
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372)10.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
(377)11.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汤主之。
(388)12.既吐且利,小便复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内寒外热,脉微欲绝者,四逆汤主之。
(389)13. 恶寒脉微而复利,利止亡血也,四逆加人参汤主之。
(385)【组成】四逆汤:生附子10g 干姜4.5g 炙甘草6g四逆加人参汤:四逆汤加人参10g【煎服】水浸30分,煎40分,约600ml,分3次服,或频频饮服。
【功效主治】少阴病,脉微细,但欲寐,畏寒,下利清谷,四末不温者;或大汗出,或呕吐、腹泻剧烈,出现手足厥冷、脉沉微细等亡阳症状者。
上症至四肢厥冷,躁扰不宁,脉不起者,四逆加人参汤证也。
【加减】1. 兼脉微欲绝,面赤,干呕,咽痛等阴盛格阳、真寒假热证者,倍附子、干姜量。
(通脉四逆汤)2. 寒极格热,药难入口者,加童便、猪胆汁。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3.阴阳俱虚,阴阳将脱者,加人参、熟地、当归(景岳六味回阳饮)。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方组、临床参考用量)附子12g 干姜9g 炙甘草6g猪胆汁lOml上3味,以水600ml,煮取240ml,去滓,加猪胆汁,分两次温服.(功效)回阳救逆,益阴和阳。
(主治罩吐下之后,阳亡阴脱,吐无可吐,利无可利,更见汗出而厥,四肢拘急,脉微欲绝.(临证加减]1.本方加吴茱萸、川厚朴、猪苓、川连、葱白治霍乱吐泻。
2。
本方加人参、桂枝治吐泻后厥冷转筋。
真武汤(方组、临证参考用量)茯苓芍药生姜各9g 白术6g制附子9g 。
上5味,以水1600ral,煮取600ml,去滓,温服140ml,日3服.(功效]温阳利水。
(主治} .主证;但欲寐,心下悸,头眩,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浮水,下利,不渴,苔白滑,脉沉或微细。
副证:身困动,振振欲擗地,或微热,或咳,或呕,或喘,苔灰黑而滑,脉浮大无根。
(临证加减)1.真武汤的临床应用指征:心悸气短,腹满或痛,小便不利,或清长自利,或呕逆巅眩,腰背恶寒,足膝恶寒,四肢或全身水肿,脉沉微欲绝,或浮大无根或沉迟无力,苔白水滑.[-ee~ 杂志,1965,(7);39]2。
真武汤的临床研究进展:本方应用目前已突破了单独治疗水病的范围。
文中对本方治疗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外科、妇产科等科疾病,以及美尼尔氏综合征进行了综述。
[中成药,1989,cu,:39~40"]3。
赵锡武老中医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他认为,如病人有肺部感染、肺郁气、瘀血性肝肿大、高度水肿者,提示有肺气壅塞,不能宣降,宜以真武汤为主方,配合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越婢汤,以及鱼腥草、黄芩、前胡、陈皮、半夏等药;有重度水肿,甚则出现胸水或腹水者,选用五苓散、.车前子、防己等;若病人出现发绀,舌质暗,或有瘀点、瘀斑者,宜伍用活血化瘀药,如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等;出现心肺阴虚而见少气,干咳,虚烦而悸,舌红少津者,在真武汤的基础上,配用养阴药,如生脉散、一贯煎类方药。
伤寒论四逆汤及加减条文
四逆汤甘草二两(炙) 干姜一两半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
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29.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
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
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
92.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瘥,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四逆汤方。
四逆汤方甘草二两(炙) 干姜一两半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
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225.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汤主之。
四逆汤方甘草二两(炙) 干姜一两半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
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277.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
宜服四逆辈。
323.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
324.少阴病,饮食入口则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
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者,此胸中实,不可下也,当吐之;若膈上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也,当温之,宜四逆汤。
353.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
354.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汤主之。
377.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
388.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汤主之。
389.既吐且利,小便复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内寒外热,脉微欲绝者,四逆汤主之。
白通汤葱白四茎干姜一两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
314.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
白通加猪胆汁汤方葱白四茎干姜一两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 人尿五合猪胆汁一合上五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胆汁、人尿,和令相得,分温再服。
白通加猪胆汁汤解疑——胡希恕
白通加猪胆汁汤解疑——胡希恕✧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
胡希恕注:既有少阴病的外证,同时又有自下利的里证当是少阴与太阴的合病,故以白通汤主之。
胡希恕按:表里合病的下利,现太阳证者,宜葛根汤,现少阴证者,宜白通汤,其理同,宜互参。
✧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
服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
胡希恕注: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当是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主之,可能传抄有误,宜改之。
上文少阴病下利虽宜白通汤主之,但少阴病脉微者,不可发汗,今下利而脉微,故不可与白通汤,若误与之,则不但利不止而且必致厥逆无脉、干呕烦等虚脱的恶候,此时应以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主之。
服药后,若脉暴出者,乃烛欲熄焰反高的凶兆,故主死若脉微续而出者,为生气的渐复,故主生。
胡希恕按:历来注家多谓不是白通汤药有所误,认为阴寒之极,初服热药反而拒格,以是则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而烦,宜以热因寒用之法,乃以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
我早年也信其说,但经长时间的体验研究,乃知其非,今就管见略述于下。
首先讨论一下白通汤究竟属于哪一类的方和主治什么样的证:葱白为一辛温发汗药,乃众所周知的常识,伍以干姜、附子等热药,当更能致汗,它与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细辛附子汤等配伍的大意同虽所主证候有所出人,但均属少阴病的发汗方剂,这是可以肯定的。
诸家为了附会原文,或谓葱白通阳,或谓其能升下陷的阳气,而避言其发汗作用,因而说白通汤温中逐寒的作用比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等更为有力,这可说是闭着眼睛说瞎话。
温中逐寒、振兴沉衰,须赖干姜、附子的大力,通脉四逆汤之所以能治四逆汤证而阴寒更剧者,即由于增量干姜、附子的结果。
白通汤的干姜、附子用量还不及四逆汤,更不用说通脉四逆汤了。
何况主用发汗的葱白,虚寒极于里的阴证,依法势在必禁。
试看下利清谷、四肢逆冷、脉微欲绝等条阴寒重证,均用无葱白的四逆汤和通脉四逆汤,而无一用有葱白的白通汤即其明证。
葱白通阳,无可非议,不过通阳是通津液以致汗,用现在的话说,即发汗也,名之为白通汤,其取意在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症见眼睛无神,闭目嗜睡,四肢厥逆,脉浮大 无根,心肺正常,腹部无异常。体温39.5℃,白 血球19800,中性80%,淋巴15%。
符合于少阴格阳证的但欲寐。诊断为少阴格阳 证。法宜温中回阳,兼以散寒。方用通脉四逆汤。
九、通脉四逆汤及加猪胆汁汤
【原文】
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 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 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317)
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 主之。 (370)
吐已下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 者,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主之(390)
【方解】通脉四逆汤即四逆汤加大附子用量、 倍干姜而成,以增强破阴回阳之力。再加猪 胆汁就是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
通脉四逆汤—回阳复脉
猪胆汁—益阴,兼以反佐。
【功效】破阴回阳,通达内外; 回阳救逆,益阴回阳
【主治】阴寒内盛,格阳于外之证 阳亡阴竭之证
汗出,四肢厥逆,下利清谷,烦躁面色赤,身反不恶寒, 脉微欲绝,舌苔白滑或黑滑。或厥冷无脉,或干呕,腹痛, 或咽痛,或呕利止而脉不出,或四肢拘急不解舌质淡。
(二)脏结案 其阳虚当非一日,舌白已露一斑,果饵之食,特诱因
耳。除着其妙老姜、葱头热熨外,即与通脉四逆汤,炮天 雄30克,干姜21克,炙草9克。嘱其连服两帖。归后拈书 复对,《金匾》谓“入府则生,入脏则死。”入府人脏为 气机转变使然,因无定律,系念不已。越晨,闻敲门之声 甚厉,知复邀诊,当下心戚戚,意其病必入脏而成定居, 操刀之咎,恐难窒谗人之口。急问其病情何苦?对以能睡, 病况好转,遨听之下如释负重。复往诊之,已能起行,只 有余痛未泯耳。与真武加龙、牡之轻剂而愈。
炮附子30克,干姜150克,炙甘草18克。
一边煎药,一边灌猪胆汁,幸胆汁纳入不久, 干呕渐止,药水频投,徐徐入胃矣。是晚再诊:手 足略温,汗止,惟险证尚在。处方:
炮附子60克,川干姜45克,炙甘草18克,高丽 参9克。急煎继续投药。
(三)吐泻案
翌日:其家人来说:“昨晚服药后呻吟辗转,渴 饮,请先生为之清热。”观其意嫌昨日姜附太多 也。吾见病人虽有烦躁,但能诉出所苦,神志渐 佳,诊其脉亦渐显露,凡此皆阳气复振机转,其 人口渴,心烦不耐,腓肌硬痛等证出现,原系大 吐大泻之后,阴液耗伤过甚,无以濡养脏腑肌肉 所致。阴病见阳证者生,且云今早有小便一次, 俱佳兆也。照上方加茯苓15克,并以好酒用力擦 其硬痛处。两剂烦躁去,诸证悉减,再两剂,神 情气爽,能起床矣!后用健脾胃,阴阳两补诸法, 佐以食物调养数日复原。
吐下之后,阳亡阴脱,吐无可吐,利无可利,更见汗出而 厥,四肢拘急,脉微欲绝。
【临证思路】
▪ 现代临证,急性传染病高热后期,出现少 阴寒化证兼身反不恶案,烦躁、面赤、咽 痛等假热现象者均可用之。如肠伤寒后期 并发肠出血症,严重者,常伴有汗多亡阳, 引起危殆,用通脉四逆汤回阳通脉,可获 良效。
▪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用于下利过甚,大汗 出,四肢拘急不解,阳亡阴脱而病情更严 重者。
(三)吐泻案
按语:吐泻之后,阳虚至极,阴津不继, 而见厥冷转筋,脉微欲绝诸症。治当回阳 救逆,然又虑阴寒太盛,恐对辛热之品拒 而不受,故加猪胆汁以反佐之,引阳入阴。 服药后病人出现渴饮,乃阴退阳复之象, 但又有烦躁一证,故加茯苓,即成茯苓四 逆汤而除烦躁。法施有序,其效立竿见影。
(四)少阴格阳(高热)案
(四)少阴格阳(高热)案
干姜2.4克,附子1.5克,甘草1.5克开水 煎,冷服。
服药后,患儿熟睡4小时。一醒后精神好, 四肢不逆冷,眼睛大睁。体温37℃化验白 血球8400,一切症状消失而痊愈。
(五)严重恶寒案
刘某,男,28岁。恶寒甚剧,战栗动摇, 烘以烈火顷刻不离。舌苔边白、中黑而滑, 脉沉而紧。沉紧为寒伤于里,《伤寒论》 所谓“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之症。初服 麻黄汤不应,改用,
高丽参3克,白术6克,附片4.5克,炒干 姜3克,葱白9枚,炙甘草3克,生姜6克。
服一剂,即遍身大汗,寒邪悉退而愈。
(《经方临证集要》
(二)脏结案 按语:《伤寒论》书中,虽有脏结的脉证
记载,但未出具体方治,本案用通脉四逆 汤,并以天雄易附子治愈,可补仲景之未 备,特录出,以供临床参考。
(三)吐泻案
周某,年届弱冠,大吐大泻之后,汗出如珠, 厥冷转筋,干呕频频。面色如土,肌肉消削,眼 眶凹陷,气息奄奄。脉象将绝,此败象毕露。处 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医案】 (一)真寒假热案
李东垣治冯氏子,年16病伤寒,目赤而烦渴,脉七八 至。医欲以承气下之,已煮药,而李适从外来,冯告之故, 李切脉大骇曰:几杀此儿!《内经》有言,在脉诸数为热, 诸迟为寒。今脉八九至,是热极也。殊不知《至真要大论》 云:病有脉从而病反者何也?歧伯曰:脉至而从,按之不鼓, 诸阳皆然。王注云:言病热而脉数,按之不动,乃寒盛格 阳而致之,非热也。此传而为阴证矣。今持姜附来,吾当 以热因寒用之法治之。药未就,而病者爪甲已青,顿服八 两,汗渐出而愈。(李东垣医案《名医类案。伤寒门》)
(一)真寒假热案
按语:病热见脉数,按之不动,乃虚数 也,属无胃气之脉类。虚阳飞越于外,假 斥脉道所致,预后多不良。《素问·平人气 象论》云:“人一呼脉四动以上者曰死。” 当急救回阳,尚有一线可生之机。本案幸 遇大家调治,否则,杀人无血耳!于此可 见李氏学验至精,堪为后学之典范。
(二)脏结案
马某,中年人。中秋节前,午餐后因食果饵而 引起腹痛,发自两胁,下趋少腹,自申至戌,疼 痛如掣,辗转呻吟,举凡内服外敷之药均不应, 乃着其兄到舍就诊。见其而色青黄,额上微汗, 言而微,呻声己转弱,当由于疼痛过甚所致。手 足冰冷,舌白无苔,脉沉微,意其外肾必收缩, 探之果然。以三阴经脉相交于腹胁,阳气衰微, 阴寒凝聚,厥阴为风木之脏,其势向下,阴筋受 凝寒惨栗之殃,此为脏结之危候。仲师谓:“病胁 下素有痞,连在脐旁,痛引少腹入阴筋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