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十二 在屈辱中逐渐向近代化迈进——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1840—1894年)
高三历史复习专题:中国现代化(近代化)问题
高三历史复习专题:中国现代化(近代化)问题高三历史复习专题:中国现代化(近代化)问题人类社会的现代化发生在封建社会后期,贯穿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社会主义确立、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经阶段。
它是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机器工厂取代家庭作坊和手工工场为主要标志,并引起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变革的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自19世纪60年代开始启动,之后虽步履维艰,但终于在20世纪70年代末迈出了大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中国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一直贯穿着两大主题:一是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二是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
第一:理论分析一、近代化的含义近代化也叫现代化,是18世纪后期工业革命以来现代生产力引发的社会生产方式与人类生活方式大变革,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
是以现代工业、科学和技术革命为动力,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大转变,是使工业主义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的深刻变革过程。
它将引起社会生产力、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乃至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心理态度的变化,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西方世界的近代化又称资本主义化。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近代化具有明显特色。
近代中国前80年近代化可称为资本主义化;后30年又增加新的内涵,即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为社会主义开辟道路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近代化,亦称中国早期现代化或现代化,是指近代中国社会资本主义化的历史进程。
1、从过程上看它发生在封建社会后期,贯穿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社会主义确立、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经阶段。
2、从内容上看它是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机器工厂取代家庭作坊和手工工场为主要标志,并引起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全方位变化的一场社会变革。
高考历史复习《两次鸦片战争》专项练习含答案
高考历史复习《两次鸦片战争》专项练习含答案1.[2023·山东高三联考模拟预测]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
”与这一观点主旨最为接近的说法是()A.“工业革命后,英国亟需拓展市场,抢占原料产地”B.“鸦片战争前正常的中英贸易中,英国处于出超地位”C.“中国的禁烟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D.“自由贸易理论,逐渐被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认可”2.禁烟时期,林则徐将外国人统称为“夷”,甚至企图对拥有坚船利炮的西方侵略者采取怀柔政策。
“天朝”“皇帝天恩”“奸夷”“夷情”“柔远之经”“以示怀柔”等字眼充斥在林则徐的奏折当中。
这反映出林则徐()A.是一个坚定的抵抗派B.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C.仍存“华夷之辨”思想D.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3.鸦片战争前,清政府规定到广州的洋人不得在江中划船取乐,每月中有3天可以结伴在通事(翻译人员)护送下到花园游散,通事对他们的一切行为要负完全责任,他们买货必须由行商经手。
在规定季节之后,洋人不得逗留广州。
由此可见()A.通事阻碍了中外经济交流B.政府限制华洋接触C.清政府国家主权意识萌发D.闭关锁国政策有名无实4.[2023·山西大同高三三模]从1863年起,俄商在汉口先后开设了顺丰、新泰等砖茶厂,最初“招人包办,监制砖茶”,“其后改用蒸汽压力机。
……初时,制造俄销砖茶之原料为零碎之茶末,后因贸易日渐发展、乃将品质良好之茶叶,用机器磨成粉末以制砖茶。
”俄商从与英商并立到最后垄断了汉口茶叶外销。
这说明,当时()A.俄国的工业发展水平高于英国B.新商业经营形式开始引入中国C.商业需要推动生产工艺的改良D.中国茶和茶文化的影响力扩大5.[2023·北京丰台区高三二模]历史学家徐中约在论及鸦片战争时说:“比鸦片问题远为深刻的是几个概念的冲突:中国自称天下宗主的角色与西方国家主权的观念之间的不兼容;中国的朝贡关系体制与西方的外交往来体制之间的冲突;以及中国农业社会的自给自足与英国工业的扩张之间的对抗。
高三总复习历史课件 两次鸦片战争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明课标
划重点
1.两次鸦片战争
①一个“目的”:打开中国市场。②两次“战争”: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
认识 片战争。③三大“条约”:《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④两大
列强侵华 “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卷入资本主义市场。
对中国社 2.列强侵略的加剧
会的影响 ①三次“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②两大“条
返回
3.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 ①日本明治维新壮大了国力。 ②朝鲜农民起义。 (2)时间:1894~1895 年。 (3)战役:丰岛海战、平壤战役、 黄海海战、威海卫战役。
返回
(4)结果: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割地 承认朝鲜独立,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款
赔款 2 亿两白银
返回
知识点 2 列强侵略的加剧 一、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1.左宗棠收复新疆 (1)1864 年英国支持阿古柏入侵新疆。俄国出兵占领伊犁地区。 (2)1875~1878 年左宗棠收复新疆。 (3)1884 年,清政府在新疆地区正式建省。
返回
2.中法战争 (1)时间:1883~1885 年。 (2)战役:马尾海战、法军进攻台湾、镇南关大捷。 (3)结果 ①中法《越南条款》,承认法国占领越南。 ② 1885 年,清政府在台湾建省。
返回
租界、租借地、势力范围 (1)租界:西方列强在中国通商口岸划定由他们永久或长期占用的地域。列强在租 界内设立司法、审判、警察、监狱、市政管理机关和税收机关等殖民统治机构,使租 界变成“国中之国”。 (2)租借地:指帝国主义列强出于军事目的, 强行向软弱的清政府租借的大片战略 要地,多数附有军事设施。 (3)势力范围:是指列强控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的全部或部分领土,宣称其享 有独占的特殊权利,不许其他国家插手。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近代中国的沉沦与转型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前复习课件
在国外设立领事馆,是近代外交的重要特征。清政府此举实际上顺应了国际外交
发展的趋势,走向近代外交,所以C项符合题意。清政府的这一做法仅仅是形式
上的变化,并不是制度性的改变,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D两项叙
述错误,应排除。
答案:D
1.(2018·广东五校联考)1834年,清廷官员至英国使臣律劳卑住处商谈贸易问题。
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
人手中。有些洋匠不懂技术,招摇撞骗,因造不出火药,竟称“中国天气异于外
国,与造此药不宜”。这表明,洋务企业
()
A.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B.过度依赖西方技术
C.逐渐成为外资企业
D.所雇洋匠皆为外行
解析:管理体系完善与材料中“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不符,故A项 错误;过度依赖西方技术与材料中“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相符,故 B项正确;洋务企业由洋务派创办,且材料中“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说 明只是使用外来技术而非外资,因此不是外资企业,故C项错误;材料中只是说“有 些洋匠不懂技术”,并非指所有洋匠,太过于绝对化,故D项错误。 答案:B
1.(2018·高考全国卷Ⅱ)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
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
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这说明当时
()
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
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
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
3.1861年英国驻华公使普鲁斯在致英外交大臣的信中说:“在过去十二个月中,造
成了一个倾心于并相信(同外国)友好交往可能性的派别,有效地帮助这一派人掌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第13讲——中国近代史1860-1895
●知识梳理
3、思想上: 林则徐、魏源等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向 西方学习,“师夷长技以制夷。”“新思潮”的萌发,
中国 人开始了开眼看世界的历程。
②双方地位不同:明清之际,中国示被外国侵略,中外双方地 位平等;清末民初,中国被西方列强侵略,双方是殖民国家 与半殖民地的关系。
③传入内容不同:明清之际传入的主要是西方科学技术,而清 末民初除西方科技外,还有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④影响不同:早期西学东渐只在少部分读书人中传播,没有使 中国社会产生根本性变革,清末民初的西学东渐传播范围较 广,并引发了资产阶级改良与革命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的 进步 。
1、政治上: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的领土主权进一 步丧失。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 中国战败,签定《马关条约》,民族危机进 一步加深。
●知识梳理
2、经济上: ①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外国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
中游地区,中国被进一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②19世纪60——90年代兴起洋务运动,创办军事工业
●重点解析
2、近代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阶段性特征及后果。
①鸦片战争以前,为扭转贸易逆差,进行鸦片走私贸易。造成 白银大量外流,银贵钱贱。 ②1840——1894年以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辅。采取开埠 通商、控制海关等方式。逐步瓦解了中国自然经济,使中国日 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③1894——1931年以资本输出为主,采取放贷款、办工厂、开 银行、修铁路等方式。进一步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扩大在华 政治势力。 ④1931——1945年军事侵略与经济撤标相结合,采取直接控制 工矿业、强占耕地、统治农产品、控制金融等手段,实施以战 养战。使我国经济遭受巨大灾难。
高考历史专项复习《两次鸦片战争》十年真题
高考历史专项复习《两次鸦片战争》十年真题2023年1.(2023年全国乙卷)19世纪70年代之前,伦敦市场上中国茶叶价格的日常波动很难影响到中国国内的茶叶出口价格。
随着中英间电讯联系的建立,中国茶叶的出口价格随着伦敦市场的标价而变动,销售数量也随着世界经济的变动而波动,这()A.导致中国茶叶出口衰落B.改变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入超状况C.促成了世界经济一体化D.削弱了中国茶叶的国际市场地位2.(2023年北京卷)关于鸦片战争,有人认为,“自由贸易者背后的经济能力极其强大,无法遏制或阻挡”“如果在鸦片之外还有其他好的选择,比如说糖蜜或者大米,这场冲突就可能被称为糖蜜战争或者大米战争”。
对于上述观点,认识正确的是()①滥用了自由贸易原则②混淆了毒品与一般商品的区别③没有揭示英国发动战争的侵略本质④意在说明英国发动战争是偶然事件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2023年湖北卷)鸦片战争后,列强将不平等条约强加给中国,清朝原有的法律体系随之发生改变。
《北京条约》签订后,清初制定的海禁律例从根本上被打破。
1870年,《大清律例》新增打击拐卖人口出洋、允许华民出洋务工的条文。
1909年,清政府颁布《大清国籍条例》,以保护海外华侨。
上述材料说明()A.清廷改革受西方法律影响明显B.条约体系与中国国内法关系密切C.清朝被迫从闭关锁国走向开放D.清政府通过调整法律以应对时局4.(2023年浙江卷6月)庄票是由钱庄签发的有若干金额的票据,可以代替现金。
1846年,洋商在与华商的交易中首次接受上海钱庄的庄票。
19世纪50年代之后,庄票已经成为外商普遍接受的结算工具。
1869年,汇丰银行首次接受钱庄以庄票作为抵押,向其提供贷款。
据此可知()A.现金快速退出了中外贸易结算B.庄票在中外商业往来中获得认同C.钱庄资本主要来自于外国银行D.帝国主义对华经济侵略日益加深2022年1.(2022年北京卷)《海国图志》问世不久即传入日本,当时著名学者佐久间象山感叹自己与魏源“所见亦有暗合者”“真可谓海外同志”,另一日本学者感慨道:“使海内尽得观之,庶乎其为我边防之一助矣!”这表明此时中日两国的有识之士()A.有了“开眼看世界”的意识B.主张中日结盟以反对西方的侵略C.产生了反对封建专制的思想D.掀起了“师夷长技”的社会运动2.(2022年全国甲卷)1846年,上海的进口货值较前一年下降13%,1847年又减少5.4%,1848年更大幅度地下降20.1%。
【K12教育学习资料】高考历史 考前三个月 第一部分 专题二 第7讲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1840~1
第7讲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1840~1895)——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变局考点一 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一、鸦片战争(1840~1842年)1.原因(1)根本原因是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蓄意打开中国国门,使中国沦为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2)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
2.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近代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3.影响(1)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改变。
(3)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4)西方思想文化传播,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1.原因:英法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利益。
2.过程(1)1856年,英法联合发动战争。
(2)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洗劫并火烧圆明园,中国战败求和。
3.结果: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10月签订《北京条约》。
4.影响: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三、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1.前期(1)1851年金田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开始,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
(2)1853年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广大农民的愿望和要求,但其绝对平均主义具有空想性。
2.后期(1)1856年,天京变乱是太平天国的转折点。
(2)1859年,颁布《资政新篇》,是在中国最早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没有反映农民的要求和愿望。
(3)1864年,太平天国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
四、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1.原因(1)根本原因:日本工业革命后需要在中国抢占商品市场,掠夺生产原料。
(2)直接原因:朝鲜东学党起义。
2.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3.影响(1)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3)中国各阶层展开救亡图存的斗争。
[精品]新高三历史通用版二轮复习第1部分近代篇第7讲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及答案
第7讲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1840~1894年西方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1.列强的侵略(1)鸦片战争:1840~1842年,英国以禁烟运动为借口发动,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
清政府战败,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联合发动。
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加深。
2.中国人民的反抗——太平天国运动(1)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
(2)《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反映了广大农民的愿望和要求,但其强自然经济的主张,却和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背道而驰。
(3)《资政新篇》是中国最早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但没有反映农民的要求和愿望,加之中国缺乏发展资本主义的土壤,未能真正实行。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工业的兴起1.自然经济逐步解体鸦片战争后,传统的家庭手工业破产,农产品日趋商品,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2.洋务运动(1)原因: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着内外交困的局面,为挽救统治危机,地主阶级掀起了洋务运动。
(2)内容①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以‚自强‛为旗号,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如江南制造总局等。
②19世纪70年代,打出‚求富‛的旗号,采用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的形式,兴办了一批民用工业。
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
(3)意义: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开始了中国工业进程。
(4)终结: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宣告洋务运动以失败告终。
3.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原因①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②受外商企业的刺激与洋务企业的诱导。
(3)意义:这是近代中国最先进的生产方式,顺应了工业文明的潮流,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先后出现,成为中国新的阶级力量,逐渐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
高三历史两次鸦片战争试题
高三历史两次鸦片战争试题1.有学者认为,“近代条约制度把西方的法治概念和对游戏规则在参加者之间平等讨价还价的概念引入中国……打破了官方对商业的垄断和对私商的任意侵夺,要求清政府将税收制度公平和透明化。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近代条约制度便利了列强控制中国经济B.近代条约制度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C.近代条约制度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D.近代与列强签订的条约具有平等性【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近代西方列强侵华条约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作用。
依据材料可知该学者从积极方面评价近代条约。
认为近代条约制度有利于促进中国法制化、税收制度更公平、透明。
故选B项。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近代条约制度。
2.(1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清王朝虽然开创了“康乾盛世”,但那只是落日的余辉,很快就暗淡下去。
反观西方各国,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实力迅速增强。
它们对内实行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对外推行扩张政策。
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摘自人教版必修一材料二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
“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鸦片战争英国出兵170周年反思》材料三 Revolution者,若转轮然,从根柢处掀翻之,而别造一新世界。
(注:“革”字有变革、更改之意)——梁启超《释革》(1903年)⑴材料一和材料二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的转折点。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12讲两次鸦片战
思想文化上:随着列强的侵略加剧,清朝统治者“天朝上国”的愚 昧思想受到冲击,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成为时代潮流。地主阶级主张学 习西方的器物,林则徐、魏源等人开眼看世界,提出“师夷长技以制 夷”的思想;洋务运动将“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戊戌维新运动 提出的维新思想,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 用。
2.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 ①根本原因:英国等侵略者要进一步打开__中__国__市__场____。 ②直接原因:英国要求__修__约__,遭到清政府拒绝。
(2)战争进程 ①__1_8_5_6__年,英法两国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②1858 年 , 清 政 府 被 迫 分 别 与 英 、 法 、 美 、 俄 四 国 签 订 _《__天__津__条__约__》___。 ③1859年,英法进攻大沽炮台,遭到清军反击,英法兵舰损失很 大。 ④1860年,英法联军抢劫、焚毁__圆__明__园___后,进入北京城。
第12讲 两次鸦片战争
目标定位 · 明考向
课程标准
素养考向
认识两次鸦片战 争对中国社会的 影响,概述这一 时期中国人民反 抗外来侵略的斗 争事迹,理解其 性质和意义;认 识地主阶级抵抗 派为挽救危局所 作的努力及存在 的局限性
1.了解鸦片战争前的世界和中国,从“唯物史观”角度 认识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2.结合两次鸦片战争的示意图和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 的史实,从“时空观念”角度掌握两次鸦片战争的历程, 从“家国情怀”角度体会中华民族面临外来侵略英勇不屈 的斗争精神,激发爱国热情,培养社会责任感 3.结合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内容,从“唯 物史观”“历史解释”的角度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 影响 4.概述晚清时期林则徐、魏源等人向西方学习的史实并 分析其影响,从“唯物史观”“家国情怀”角度认识林则 徐、魏源等人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高中历史专题知识:鸦片战争
高中历史专题知识:鸦片战争一、鸦片战争1. 爆发的原因和条件?鸦片 中国的禁烟运动2.中国为什么要进行禁烟运动?对个人来说,造成了身体健康受损,家破人亡;对国家来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银价上涨,造成清政府的财政危机;中国士兵吸食鸦片,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出现这种“银荒”、“兵弱”的局面。
我们可以总结为三点危害:一时中国白银大陆外流,中国逐步丧失了外贸优势,并造成了政府的财政危机;二导致政治腐败,军队战斗力下降;三对人民生活和身心健康造成极大伤害,摧残了社会生产力。
这严重危及到清朝的封建统治,也给整个中华民族带来严重危机。
3.如何评价虎门销烟?林则徐进行禁烟,他是民族英雄,但根本目的是什么?这是中国进行的正义的行为,沉重打击了西方侵略者,维护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
根本目的是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4.鸦片战争后侵略者是为了什么而战的呢?根本原因—英国爆发了工业革命,积极殖民扩张,掠夺资本主义发展所需的市场和资源主要原因—受自然经济的抵制,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直接原因—中国实行禁烟运动经过和结果中 国英 国政治封建主义,日益腐败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落后的自然经济,财政入不敷出完成了工业革命,商品经济发达军事装备陈旧,营务废弛船坚炮利外交闭关自守,愚昧无知殖民扩张综合封建统治,危机四伏资本主义迅速崛起结论:进行战争实际上是综合国力的比拼,中国远远落后英国,落后必然挨打。
在鸦片战争之前,西方列强曾多次侵略中国,英国也曾与中国进行过多次的较量,但当时的中国综合国力比较强大,并不逊于西方列强。
中国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无法抵抗新兴发展的资本主义;在资本主义迅速崛起的时代,“落后就要挨打”!5.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也是中华民族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
在鸦片战争中,曾有许多爱国军民英勇反抗,但为什么最终还是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经济落后;政治腐败;武器装备落后;道光皇帝战和不定,举止失措;根本原因是制度的落后,旧制度的顽固存在阻碍了社会进步,无法战胜新兴的资本主义;客观原因是英国综合国力强大《南京条约》的签订1842年8月初,英国军舰闯到南京下关长江江面。
2017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十二 在屈辱中逐渐向近代化迈进——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1840—1894年)
专题十二在屈辱中逐渐向近代化迈进——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前(1840—1894年)【命题规律】(1)从题型上看,选择题与非选择题并重,属于高考热点篇章。
(2)从内容上看,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中日战争、洋务运动、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西学东渐等是高考重点。
(3)从形式上看,多采用新材料、新情景的方式考查。
【考向预测】用现代化史观,从新的角度审视近代中国社会转型期的重大事件,如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民族工业的产生、近代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西学东渐。
近年,从正面评价洋务运动逐渐成为高考命题专家的共识。
【主干基础知识记忆】【阶段特征】一、政治上:1840—1894年西方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1.两次鸦片战争(1)鸦片战争①原因:英国工业革命后需要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
②结果:签订了《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
③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①原因:英法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②过程:1856年,英法联合发动战争。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
③结果: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④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拓展深化】多元史观解读中国近代史上通商口岸的开放(1)从革命史观看,列强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和开辟租界,把它作为侵略中国的基地,也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是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的明显标记。
(2)从现代化史观看,通商口岸的开辟,客观上冲击着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较早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它成为中国工业基地、技术中心、商业中心和金融中心,对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现代化发挥着带头作用。
(3)从全球史观看,通商口岸的开放,使中国被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使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4)从文明史观看,通商口岸开放,有利于接触西方先进文明和生产方式,它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化工业文明的窗口,也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
2017届高三历史复习《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学案含答案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1840~1894年西方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1.列强的侵略(1)鸦片战争:1840~1842年,英国以禁烟运动为借口发动,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
清政府战败,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联合发动。
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2.中国人民的反抗——太平天国运动(1)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
(2)《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反映了广大农民的愿望和要求,但其强化自然经济的主张,却和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背道而驰。
(3)《资政新篇》是中国最早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但没有反映农民的要求和愿望,加之中国缺乏发展资本主义的土壤,未能真正实行。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工业的兴起1.自然经济逐步解体鸦片战争后,传统的家庭手工业破产,农产品日趋商品化,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2.洋务运动(1)原因: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着内外交困的局面,为挽救统治危机,地主阶级掀起了洋务运动。
(2)内容①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以“自强”为旗号,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如江南制造总局等。
②19世纪70年代,打出“求富”的旗号,采用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的形式,兴办了一批民用工业。
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
(3)意义: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开始了中国工业化进程。
(4)终结: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宣告洋务运动以失败告终。
3.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原因①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②受外商企业的刺激与洋务企业的诱导。
(3)意义:这是近代中国最先进的生产方式,顺应了工业文明的潮流,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先后出现,成为中国新的阶级力量,逐渐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
(老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专题总结 中国近现代史课件
(3)反对国民党专制统治的斗争 国民党统治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反专 制求民主的斗争。如建立红色政权,在抗日根据地用“三三制”原则建 立抗日民主政权,解放战争初期进行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等。民主党派 成立,逐渐走上了与中共联合进行民主斗争之路。
2.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政治协商制度:1949年新中国即将成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制定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参与 政协的各民主党派和各界人士广泛地进入中央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这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与人民政协组织的正 式建立。
6.抗美援朝战争 (1)原因:美国侵朝,威胁新中国利益。 (2)结果:签订了《朝鲜停战协定》。 (3)影响:打击了美帝侵略,维护了东亚和平,保卫了中国主权。
二、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阶级 纲领(主张)
实践活动
特点
《天朝田亩制度》 太平天 ①革命性:农民阶级是民主革命
农民 《资政新篇》
第二模块
中国近代史
专题总结
政治专题
专题线索
一、近现代列强侵华战争与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1.鸦片战争(1840—1842年) (1)原因:英国工业革命后需要开拓市场以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2)结果:签订了《南京条约》等近代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反映了列 强商品输出的要求。 (3)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时期 新中国成立初期到中共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到20 20世纪90年
项目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
世纪90年代初
代以来
表现
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结构
由建国初的多种经济结
到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
构并存到单一的社会主
高考历史-鸦片战争-专题练习(十)有答案
高考历史专题练习(十)鸦片战争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2.5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蒋廷黻在《半新不旧是不中用的》一文中指出“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理由是我们的落伍……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
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
”材料实质上是在()A.论证民族国家应从战争中学会战争B.探讨近代中国挽救民族危机的正确途径C.寻求解读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理由D.强调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历史中的地位2.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第51条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中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
这反映出()A.中国国家主权严重受损B.清政府妥协退让苟且偷安C.“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D.清朝外交政策根本调整3.中美《望厦条约》第33条规定:“合众国民人凡有擅自向别处不开关之港口私行贸易及走私漏税,或携带鸦片及别项违禁货物至中国者,听中国地方官自行办理治罪,合众国官民均不得稍有袒护;若别国船只冒合众国旗号做不法贸易者,合众国自应设法禁止。
”此规定出台的主要原因是()A.美国商业利益原则制约B.美国国家力量有限C.欧洲列强极力干涉阻挠D.美国传教士的反对4.中央电视台第八套播出了42集大型现代神话科幻喜剧《魔幻手机》,剧中主人公通过一部魔幻手机能够穿越时空隧道回到过去。
如果你拥有一部这样的手机,回到1840年以后的中国,你会先后看到下列哪些事件发生()①刘永福领导黑旗军痛击日军②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③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④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A.①②③④B.③②①④C.③①②④D.④③②①5.“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储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长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该条约内容与哪次战争有关()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6.有学者说:“它(领事裁判权)直接触发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制的改革……导致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律观念和思想的深刻变化,也促使西方的各种部门法传入中国。
高三历史单元复习: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部分单元复习课堂训练题班级某某学号得分1.下列对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和世界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A.中国处在清王朝的统治之下,危机四伏 B.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C.中国实行闭关政策,断绝对外贸易 D.英国已完成工业革命,对中国东南沿海进行侵略活动2.英国成为近代第一个侵略中国的国家,是因为A.英国是对华贸易的第一大国 B.英国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C.英国是当时世界上头号工业强国 D.清政府统治腐朽,不堪一击3.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2001年全国高考题)A.保护鸦片贸易 B.割占中国领土 C.打开中国商品市场 D.争取外交礼仪平等4.在18世纪中期至鸦片战争前夕的中、英正当贸易中,中国(2002年全国高考题)A.处于出超地位 B.处于入超地位 C.出口与进口基本持平 D.从出超逐渐转为入超5.鸦片战争前,在中英正常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的最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的闭关政策 B.自然经济对外来商品的抵制作用C.中国手工业产品质地优良 D.英国商品不符合中国居民的习惯6.1840年前,鸦片输入中国造成的危害有:①兵荒严重;②银荒严重;③外贸入超;④腐败加剧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7.在禁烟问题上与林则徐态度一致并且也上书道光帝的官员是A.琦善 B.耆英 C.载沣 D.黄爵滋8.道光皇帝接受林则徐提出严禁鸦片主X的根本原因是A.鸦片毒害人民的身体 B.鸦片输入加剧政治腐败C.鸦片贸易掠走中国大量某某 D.鸦片走私危及封建统治9.禁烟运动中,英国政府代表义律命令英国商人缴烟,同时也劝告美国商人缴烟,保证烟价均由英国政府赔偿。
其目的主要在于A.为英国发动侵华战争制造借口 B.拉拢美国共同侵略中国C.把商务问题扩大为外交问题 D.禁止不人道的鸦片贸易10.之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其最主要的原因在于A.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加紧对外扩X B.中国奉行闭关自守政策,不利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C.中国在经济和军事上的极端落后 D.林则徐的禁烟激化了中英矛盾11.鸦片战争第一阶段开始的标志事件是英军A.封锁珠江口 B.进攻某某 C.进攻虎门炮台 D.进攻沙角炮台12.《中英某某条约》中最能体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意图的条款是A.割某某岛 B.赔款2100万银元 C.领事裁判权 D.协定关税13.中英《某某条约》的签订,对中国而言最严重的后果是A.列强大批入侵B.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市场 C.封建自然经济解体D.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地位14.最早使中国司法权遭到破坏的A.《某某条约》 B.《望厦条约》 C.《黄埔条约》 D.《某某条约》附件15.“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交给管事官照办。
12高考真题选练(十二) 两次鸦片战争与洋务运动(学生版)
高考真题选练(十二)两次鸦片战争与洋务运动一、选择题1.右侧是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该谕旨()A.颁发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B.隐含着天朝xx的外交观念C.导致了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D.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2.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
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A.中英战争B.鸦片战争C.通商战争D.夷匪犯境3.“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会合结束了中国的闭关自守,使它越来越多地介入世界事务,乃至于到今天,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
”这强调的是()A.xx近代历史发展中西方的主导性B.近代xx和世界的碰撞与融合C.xx按照西方模式向近代社会演变D.xx近代史是xx的过程4.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
”上述言论针对的是()A.领事裁判权B.片面最惠国待遇C.居住及租地权D.“门户开放”政策5.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7.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
这一条约是()A.《xx条约》B.《xx条约》C.《xx》D.《xx条约》6.传教士xxxx等上书拿破仑三世:“现在我们能够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地,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慈善机构。
取得这个自由应当归功于陛下的大力保护,归功于北京的密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使。
”据此判断,该不平等“条约”是()A.《xx条约》B.《xx条约》C.《xx》D.《xx条约》7.一位美国学者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只是“给予联军以道义上的支持和合作”,却在战后获得了很多权益。
其中一项权益是()A.获得军费赔偿B.进驻xx使馆区(界)C.在xx开设工厂D.在沿江口岸自由航行8.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二在屈辱中逐渐向近代化迈进——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前(1840—1894年)【命题规律】(1)从题型上看,选择题与非选择题并重,属于高考热点篇章。
(2)从内容上看,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中日战争、洋务运动、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西学东渐等是高考重点。
(3)从形式上看,多采用新材料、新情景的方式考查。
【考向预测】用现代化史观,从新的角度审视近代中国社会转型期的重大事件,如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民族工业的产生、近代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西学东渐。
近年,从正面评价洋务运动逐渐成为高考命题专家的共识。
【主干基础知识记忆】【阶段特征】一、政治上:1840—1894年西方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1.两次鸦片战争(1)鸦片战争①原因:英国工业革命后需要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
②结果:签订了《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
③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①原因:英法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②过程:1856年,英法联合发动战争。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
③结果: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④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拓展深化】多元史观解读中国近代史上通商口岸的开放(1)从革命史观看,列强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和开辟租界,把它作为侵略中国的基地,也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是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的明显标记。
(2)从现代化史观看,通商口岸的开辟,客观上冲击着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较早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它成为中国工业基地、技术中心、商业中心和金融中心,对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现代化发挥着带头作用。
(3)从全球史观看,通商口岸的开放,使中国被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使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4)从文明史观看,通商口岸开放,有利于接触西方先进文明和生产方式,它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化工业文明的窗口,也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
(5)从社会史观看,外国的生活方式、习惯、衣着、饮食首先传入,西方文明的社会习俗也较早传入中国的通商口岸,冲击着中国传统的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
2.中国人民的反抗——太平天国运动【拓展深化】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认识(1)太平天国运动体现的新的时代特征,并不是体现在其提出了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主张,主要是指它在反封建的同时又担负起了反侵略的任务,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社会改革方案。
(2)《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最后都没有实行的根本原因:前者在于其落后性和空想性,而后者在于其缺乏实行的社会基础。
二、经济上: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工业的兴起1.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解体(1)原因①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入侵。
②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
(2)表现①洋纱取代土纱,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
②洋布取代土布,中国农家的“织”与“耕”分离。
(3)影响: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拓展深化】图解小农经济解体的原因及表现2.洋务运动(1)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2)指导思想:“中体西用”。
(3)性质①军事工业: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封建性企业。
②民用工业:带有极强的资本主义生产特征,但仍具有一定的封建性。
(4)意义: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引进了先进技术,培养了科技人才,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
3.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1)变动:“变动”主要指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近代企业的产生。
具体表现在:①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农村家庭手工业纷纷破产,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与城乡商品交换得到发展;但在广大内地地区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②19世纪60年代洋务企业产生,但甲午战争后破产;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的国营企业又称官僚资本,不断发展壮大。
③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诞生,后经历艰难的发展历程。
④外国资本在中国不断发展,甲午战后大规模在中国开设工厂。
(2)原因:①由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瓦解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破坏了传统的经济结构。
②外国商品进入中国市场,中国逐步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
③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中国的一些地主、商人投资于近代工业。
三、思想上:“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1.新思想的萌发——开眼看世界(1)代表人物①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编译《各国律例》和《四洲志》;仿制西方战舰。
②魏源:代表作《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2)核心内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3)影响:启迪着人们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面对现实,放眼环球,探索救国之路。
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内涵:“中学”,是指封建制度和纲常名教;“西学”,指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技。
(2)实践:洋务运动。
(3)影响:为中国近代工业奠定了初步基础,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洋务派的“自强”梦彻底破灭。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也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3.早期维新思想(1)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2)局限性: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没有付诸行动。
四、社会生活上:社会生活近代化的开端1.物质生活的变化鸦片战争后,西装在通商口岸和大城市流行,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并行不悖,出现了旗袍。
2.交通与通讯工具的进步(1)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业的诞生。
(2)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
(3)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从唐山开平到胥各庄的铁路通车。
3.近代报刊的出现1872年创刊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
【拓展深化】近代物质习俗变化的特点(1)性质上: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
(2)地域上:由通商口岸逐步向内地延伸。
(3)过程上:由中西冲突到融合,趋势上由封闭走向开放。
(4)水平上:不均衡,城市较快,农村较慢(原因:自然经济封闭,思想落后,农民贫穷)。
【把握高考方向】考向一洋务派掀起一股向西方学习的热潮——“中体西用”[考查核心概念]1.含义在坚持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和传统的伦理道德、纲常名教的基础上,引进、学习和使用西方的科学技术、生产工艺,以求富国强兵。
2.理解(1)“中体西用”是那个时代社会经济结构的产物。
洋务运动前夕的中国还不具备西方式的制度所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传统的“中学体用”依然按照其自身的逻辑运作着,面对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严峻挑战,不引进西学,则国将不国。
在此时代背景下,“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产生了。
(2)“中体西用”是洋务经济的需要。
洋务经济是一种以政府为依托,以集权为特征的官僚经济。
政府的支撑成为洋务经济存在的前提。
维护政府所代表的传统制度成为洋务运动的“天职”。
(3)“中体西用”是洋务派自存的需要。
兴办洋务既有资金的艰难筹措,又有技术的艰难筹备,还有习惯势力的障碍,更有顽固派的攻击与责难。
为了能够顺利进行下去,洋务派在引进和传播西学的时候维护“中体”也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不如此,洋务派便无以自存。
(4)“中体西用”为西学的传播大开方便之门。
虽然中学是体,但西学既然已经为用,它就堂而皇之地进入了传统框架,取得了合法地位,从而有利于打破国民拒斥外来新生事物的传统文化心理障碍。
于是,在“用”的招牌下,西学大量涌入。
[典题1] “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
因此,西方的科学不可能用来维护儒家文明,相反必将削弱这一文明。
”该学者( )A.对顽固派的因循守旧观念不满 B.对洋务派“中体西用”进行批评C.对维新派借孔子宣传变法失望 D.对新文化运动思想主张表示怀疑【解析】“工具方面的西方化”指的是学习西方的器物,而顽固派反对学习西方,故A项错误;洋务派学习西方技术的目的是为巩固封建统治,而题干中认为“西方的科学不可能用来维护儒家文明,相反必将削弱这一文明”,这体现了对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批评,故B项正确;维新派主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与题干意思不符,故C项错误;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全盘否定了传统思想,与题干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B考向二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环境的比较[考查横向关联]纳一部分资金,以获取清政府的支持和庇护;有的民办企业依附于洋人,如上海发昌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挂英国国旗,船尾挂中国龙旗;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厚创办轧花厂,但在表面上却依附于日本。
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民族企业对外国技术有依赖性 B.清政府对民族企业进行鼓励和支持C.外国资本主义企业经营方式的吸引 D.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解析】材料“向清政府交纳一部分资金,以获取清政府的支持和庇护;有的民办企业依附于洋人”说明当时中国民族工业靠自己的力量难以生存,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它产生之日起,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与剥削。
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A项表述不全面,B、C两项对题旨的理解错误。
据近代民族企业所处的环境可知D项正确。
【答案】 D考向三前事不忘之千年变局——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转型的影响[考查阶段特征]1.社会性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要矛盾、革命任务都发生了变化,中国步入近代历史。
2.社会政治导致晚清政局的变化,出现洋务派。
3.社会经济开始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洋务企业的兴办,有利于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客观上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4.阶级关系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更加尖锐;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中国的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先后产生。
5.社会思想“闭目塞听”局面有所改变,一批爱国的封建士大夫(地主阶级知识分子)觉醒,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产生了“中体西用”的洋务思想。
6.对外关系闭关锁国的局面被打破,中外联系加强,中国被迫融入世界发展潮流中,对外关系逐步近代化。
7.社会生活西方的生活习俗、交通工具等传入中国,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典题3] 据近代《青浦县乡土志》记载:“自租界北辟,男以鬻贩营生而奢华渐起,女以纱丝工作而礼教鲜存矣。
”这表明( )A.千古变局催生救亡图存 B.坚船利炮加剧民族危机C.纲常礼教束缚妇女解放 D.工业文明冲击传统思想【解析】根据“租界”即可知这是近代时期,男从事“鬻贩”,女从事“纱丝”,反映了近代工业的兴起,而“奢华渐起”“礼教鲜存”反映出传统节约重礼教思想已经受到冲击,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救亡图存的问题,故A项错误;也没有反映出民族危机,故B项错误;材料是“礼教鲜存”,不能说“礼教束缚妇女解放”,故C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