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课 烛之武退秦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古代记叙散文

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

一、读准字音

1.单音字

(1)氾.南(Fán)(2)函.陵(Hán)

(3)佚.之狐(Yì) (4)夜缒.而出(ì)

(5)杞.子(Qǐ)

2.多音字

(1)共.其乏困(gō) (2)君之薄.(bó)

(3)阙.秦(ē) (4)逢.孙(Pá)

(5)失其所与.(yǔ)

二、说文解字

“亡”是死,逃跑,失去。《说文解字》:“亡,逃也。”甲骨文1和金文1写作“”“”,

像人被截去手的形状。是对奴隶逃亡的惩罚,失去手也有亡义。金文2和小篆写作“”“”,已不如甲骨文直观。有学者据此释作“人藏于处”。非初义。隶书(汉帛书、

1.以.其无礼于晋

【文言虚词】以:

2.且贰

..于楚也

①【文言虚词】且:

②【文言实词】贰:

3.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①【文言实词】辞:

②【文言虚词】之:

4.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①【文言实词】为:

②【通假字】已:

5.夜.缒而.出

①【词类活用】夜:

②【文言虚词】而:

6.敢以.烦执事

..

①【文言虚词】以:

②【文言实词】执事:

7.邻之厚

..,君之薄.也

①【文言虚词】之:

②【词类活用】厚:

③【词类活用】薄:

8.微夫人

...之力不及此

①【文言实词】微:

②【古今异义】夫人:古义:

今义:对一般人的妻子的称呼

9.因.人之力而敝.之

①【文言虚词】因:

②【文言实词】敝:

10.失其所与.,不知.

①【文言实词】与:

②【通假字】知:

11.亦去.之

【文言实词】去:

答案:1.因为 2.①连词,并且②从属二主

3.①推辞②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4.①做②同“矣” 5.①名词作状语,在夜里②连词,表修饰,连接状语与中心词 6.①介词,拿,用②办事的官吏,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7.①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②形容词用作动词,力量变雄厚③形容词用作动词,力量变薄弱8.①没有。用来表示一种否定的假设或条件

②那人,指秦穆公9.①依靠②损害10.①结交,亲附②通“智”,明智11.离开

四、积累文学常识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体史书,相传为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左传》又名、,与、合称“春秋三传”。

答案:编年春秋《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公羊传》

《谷梁传》

五、整体感知文本

1.读了课文后,请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一下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

答:

答案:公元前630年(鲁僖公30年),郑国被秦、晋两个大国包围,危在旦夕,郑文公派能言善辩的烛之武前去说服秦伯。烛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向秦伯分析了当时的形势,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说明了保存郑国对秦有利、灭掉郑国对秦不利的道理,终于说服了秦伯。秦伯不仅撤走了围郑的秦军,而且派兵保卫郑国,迫使晋国也不得不撤兵,从而解除了郑国的危机。

2.文脉图示

阅读课文,完成1~3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且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

B.何厌.之有厌:厌倦

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地位低下

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为:认为

解析:选A。B项,“厌”是“满足”。C项,“微”是“没有”。D项,“以为”是“以之为”的省略。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烛之武说退秦师理由的一项是()

①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②邻之厚,君之薄也

③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④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⑤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⑥秦伯说,与郑人盟

A.①③⑥B.①④⑤

C.②③⑤D.②④⑥

解析:选C。①写郑国所处的紧急状态;⑥写劝说的结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所以,秦晋两国军队合围郑国。

B.因郑文公一直不用烛之武,烛之武心里非常不满,在郑文公亲自登门道歉时,才勉

强答应去见秦伯。

C.烛之武见到秦伯后,胸有成竹,对秦、晋两国的关系和矛盾了如指掌,不卑不亢,步步深入,最终说服了秦伯。

D.秦军退兵后,子犯请求攻打秦军,晋文公并没有冲动,而是表现出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判断,毅然决定撤军。

解析:选B。“在郑文公亲自……勉强答应去见秦伯”不对。

课时跟踪检测(四)

一、基础知识(21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焉用亡郑以陪邻

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C.夫晋,何厌之有

D.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解析:选A。B项,“共”通“供”,供给。C项,“厌”通“餍”,满足。D项,“已”同“矣”。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子犯请击.之击:袭击

B.是.寡人之过也是:表判断

C.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

D.因人之力而敝.之敝:损害

解析:选B。是:代词,这。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解析:选D。A项,①疑问副词,何;②兼词,在那里。B项,①转折连词,然而;②词尾,……的样子。C项,①连词,并且;②连词,况且。D项,都是介词,当“对”讲。

4.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吾不能

..早用子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C.行李

..之往来,共其乏困

D.微夫人

..之力不及此

解析:选A。B.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C.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等。D.夫人:古义,那人,指秦穆公;今义,对一般人妻子的称呼。

5.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夫晋,何厌之有

B.以其无礼于晋

C.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解析:选A。A项,宾语前置句。其他三项均为介词短语后置句。

6.为拯救危难的国家,一个年迈的老人,夜间行动,深入敌营,慷慨陈词,顷刻,郑国转危为安。“烛之武退秦师”这个故事,令人印象深刻。请结合对烛之武这一形象的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