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市阜南县黄岗柳编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合集下载

浅谈阜南县柳编立编的历史沿革及工艺发展

浅谈阜南县柳编立编的历史沿革及工艺发展

浅谈阜南县柳编立编的历史沿革及工艺发展阜南县柳编立编是中国传统的一种手工编织工艺,是阜南县独有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该县的特色产业之一。

在历史上,阜南县柳编立编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阜南县柳编立编的历史沿革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

当时,阜南县柳编立编还只是农村妇女的副业手工,用于提升家庭经济收入。

这种编织工艺主要是通过用柳条、稻草等材料编织各种盘、篮子等生活用品。

由于当时的编织技艺简单,所以这种柳编立编主要是农村间流传,没有形成规模化的生产。

到了民国时期,阜南县柳编立编逐渐发展成为了一种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手工编织产业。

当时,许多农村妇女将编织柳编立编作为主要的家庭副业,形成了一定的人工规模。

此时的柳编立编产品不仅包括了生活用品,还有一些工艺品,例如花篮、画框等。

这些产品不仅满足了农村居民的生活需要,也开始进入城市销售。

到了新中国成立后的1950年代,阜南县柳编立编进一步发展起来。

当时,政府扶持手工艺产业,对柳编立编进行了技术改良和生产组织改进。

这一时期,阜南县成立了专门的编织集体,通过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和规模生产,提高了产量和产品质量。

还统一规范了柳编立编的制作工艺和编织技术,使之成为了阜南县的一项主要经济支柱产业。

改革开放以后,阜南县柳编立编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柳编立编也开始注重创新和设计。

在传统编织技艺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工艺品的元素,注重产品的外观设计和功能性。

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手段进行销售和宣传,进一步拓宽了市场。

阜南县柳编立编的工艺发展经历了从副业编织到规模化生产,再到现代化创新的过程。

作为阜南县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手工艺,它不仅是阜南人民世代相传的智慧结晶,也是他们与外界沟通交流的窗口。

阜南县柳编立编还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支撑和带动作用,为农村妇女提供了一种增加收入的途径,促进了农民的脱贫致富。

未来,我们应该继续传承和发扬阜南县柳编立编的传统工艺,同时加强创新和设计,使之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为阜南县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基于VAR模型下的阜南县柳编非遗产业与农村扶贫资金效率研究

基于VAR模型下的阜南县柳编非遗产业与农村扶贫资金效率研究

安徽省阜南县柳编历史悠久,工艺精湛,美誉天下,柳编工艺品是阜南县乃至全省主要出口创汇产品之一。

2008年阜南柳编工艺品编织技术被列入安徽省阜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

2011年阜南县黄岗柳编工艺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

作为国家级贫困县,扶贫工作一直都是阜南县政府工作的重点方向。

阜南县非遗柳编手工艺产品的传承及产业化发展不仅关系着非遗的保护传承,更对发展特色手工艺产业的出口、推动阜南县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从直接影响和柳编非遗产业结构优化的角度来分析,对财政支持下的扶贫效率与投入的扶贫资金进行实证研究,柳编非遗产业结构的调整在某种程度上也会促进经济的增长,使得扶贫效果最优化。

一、样本数据的选取根据需要选取了四个指标进行分析: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INC),选取阜南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作为指标;地区农户信贷供给(LOAN),选取阜南县人均贷款余额表示农户信贷;涉农财政支出(FLS⁃CAL),选取阜南县农林水事务支出与农村人口的比值表示;柳编非遗产业结构优化度(STRU),用柳编非遗产业经济增加值的总和与阜南县地区生产总值的比值表示[1]。

表1各指标具体的描述性统计变量INCFLSCALLOANSTRU样本重点扶贫重点扶贫重点扶贫重点扶贫最大值83881960.1241.9010170.814073最小值2510159.44380.5242280.715403平均值4791.8960.87841.2011830.782478标准差1954.271643.94770.4391090.032647级差倍数2.34211.29420.5430.1379注:数据来源于《安徽省统计年鉴》(2007—2016年)。

基于阜南县的地区生产总值来看,该县的主要收入来自于柳编非遗产业。

从描述性统计来看,可支配收入、财政支出、农户信贷供给方面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级差较大,其中阜南县农户信贷供给的观测值相差最大,表明地区农户信贷供给明显不均衡[2];涉农财政支出的数据极差也显示阜南县农林水事务支出与农村人口的比值在不同地区差别较大。

阜南柳编工艺特色和创新之我见

阜南柳编工艺特色和创新之我见

099艺术传承阜南柳编工艺特色和创新之我见王文忠笔者出生在“中国杞柳之乡” “中国柳之都”黄岗镇,12岁拜师学习柳编技艺,几十年来,潜心钻研黄岗柳编艺术,并致力黄岗柳编技法的传承和产品创新,实践中目睹了黄岗柳编传承和产品创新上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并提出意见和建议,以期有助于推进黄岗柳编产业的发展。

一、黄岗柳编是一颗璀璨明珠黄岗是闻名的“柳编之乡”,自古以来就是全国重要的柳编产品集散地。

改革开放后,柳编成为当地拉动财政增长、扩大创汇的朝阳产业。

黄岗传统柳编技法重点是指“经编”技法,该技法运用了数百年。

为适应市场的需要,在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又派生出“立编”“混编”等,产品古朴典雅,深得国内外消费者和客商的青睐,现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几百年的传承和积淀,形成了黄岗柳编鲜明的特色。

一是杞柳原材料皮薄、柔韧、洁白、实心、着色力强。

二是工艺流程严谨。

以经编为例,分别经过樑棍、上径、盘底、上模、贴模、捥耳、收口、上圈、缠沿、熏蒸、装系、修整12道工序。

三是技艺精湛,做工精细、严谨致密。

有些关键环节大都是口传面授,秘不外传。

四是产品不悬模、不变形、不松懈,稳固耐用,品位高、品相好,无可挑剔。

五是产品种类多。

二、用柳条互拧法做拧编篮1.先用柳条编个底子。

2.底子做好后,选韧性好的柳条,粗细要均匀,长度较长,柳条剪个斜茬插入底梗里,就可以用两个柳拧着编了。

拧得凹凸有序,斜纹拧花形,很有美感,拧到一定高度不拧就可以死头了。

3.篮子拧好后,用铁锥在口中间有空隙处锥一下,再用一根大柳插入做把手芯。

把芯外面缠小细柳,再把把手用小柳扎紧即可。

拧编篮就做好了。

三、黄岗柳编技艺传承和产品创新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一)柳编技艺传承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问题:精通的人员不足。

近几年,外商对各类经编产品的需求量占全部柳编产品需求量的27%~30%,而全镇精通经编技法的艺人占编织队伍的18%左右,其中民间的老艺人全镇仅百余人,加之经编技法复杂、周期长,导致产品供不应求,以至于企业违约不能按时供货。

阜南县柳编产业发展及其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启示

阜南县柳编产业发展及其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启示

阜南 县位 于淮北 平 原西 南 部 、 河 中游 北 岸 , 县 国 淮 全
土 面积 16 . k 辖 2 7 84 m , 9个 乡镇 ,4 34行 政 村 ( ) 2 0 居 ,0 8
柳 编产业 呈现 出 6大特 点 :
2 1 柳编技 术 日臻成 熟 .
黄岗柳编历 经几 百年 积 累和进
饰、 点缀 的时 尚。有 8家 龙头 企业 通过 了 IO 0 1质量认 S 90 证体 系 、S 4 0 IO10 1环境 管 理 体 系 和 G / 2 0 0三 个 国 际 B T 80
认证 。
州志》 记载 :淮潆 盛 产 水荆 ( : 时把 杞柳 称 为 水荆 ) “ 注 当 ,
采伐加 工 , 白如 玉 , 韧 如藤 ” 洁 坚 。柳 编制 品兴起 于 l 7世 纪末 , 由于 当地 的杞 柳皮 薄 、 韧 、 柔 实心 , 品质优 良 , 织技 编 术精 巧 , 品样 式考 究 大 方 , 实 耐 用 , 产 结 明末 清初 , 岗柳 黄
生产 、 生活 , 而且成 为楼 堂 馆 所 、 居 、 家 园艺 等人 居环 境 装
出 口创 汇产 品 , 同时也是 阜南 县 的一 张名 片。
1 柳 编产 业的发 展
阜南 县柳 编发源 于黄 岗镇 , 杞柳 种植 和编织 加工 历史 悠久 , 文化底 蕴深厚 。杞柳 种植 可上溯 千年 , 明正德 《 据 颍
会举 办 以柳编 原材料 和柳 编产 品交 易 的为主要 内容 庙会 ,
黄 岗 因此 成 了全 国闻名的柳 编产 品集散地 。
65万人 , 中 , . 其 黄岗镇 1 个 行政 村 中 7 % 的农户 都从事 4 0 柳编产 业 , 7 有 个行 政村 家家是 工厂 , 男女 老少都 能编 , 成

浅谈阜南县柳编立编的历史沿革及工艺发展

浅谈阜南县柳编立编的历史沿革及工艺发展

浅谈阜南县柳编立编的历史沿革及工艺发展阜南县位于中国安徽省北部,是柳编的发源地之一。

柳编是一种古老的手工艺,其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

这些柳编经过了不断的发展和创新,逐渐形成了阜南县特有的柳编立编的工艺。

阜南县柳编立编的历史沿革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

当时,古代阜阳地区的农民开始利用柳条编织器具、生活用品和装饰品,为日常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随着时间的推移,技艺逐渐传承并发扬光大,逐渐形成了阜南县柳编的独特风格和工艺特点。

阜南县柳编立编的发展得益于其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优越。

阜阳地区丰富的水源和河道为柳条的生长提供了良好条件。

柳树是一种耐寒性和生长迅速的树木,在水边生长的更加茂密,其细长的条子适合于编织。

农民们从自然中取材,灵活运用柳条编织技巧,创造出了各种形态各异的柳编艺术品。

阜南县柳编立编的工艺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

在宋代,阜南县柳编制作技艺逐渐成熟,柳编艺术品开始流传于民间。

明清两代,阜南县柳编艺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民间柳编艺人以其独特的技艺和审美观念,创作出了众多精美的柳编作品。

近代以来,阜南县政府高度重视柳编传承和发展,对柳编艺人进行技艺培训和创作指导,为柳编立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新思维。

现今,阜南县柳编艺术已经成为当地的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收藏家的关注。

阜南县柳编立编的工艺过程主要包括选材、剪修、编制和定型等环节。

柳编艺人会选择优质的柳条作为原材料,并进行剪修,使其长度和粗细均匀。

然后,柳条经过湿润处理后,按照不同的编织方式和范式进行编制。

柳编作品需要进行定型,以保持其形状和稳定性。

阜南县柳编立编的工艺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柳编艺人注重挑选柳条,追求质地鲜嫩、色泽清亮的柳条。

柳编艺人运用不同的编织方式,创造出了多种多样的柳编作品,如篮子、花蕊、小动物等。

柳编艺人在编制过程中注重细节和工艺,精心处理每一根柳条,使柳编作品更加细腻精美。

柳编作品还常常与其他艺术形式结合,如雕刻、漆画等,增加了艺术品的观赏性和艺术性。

浅谈阜南县柳编立编的历史沿革及工艺发展

浅谈阜南县柳编立编的历史沿革及工艺发展

浅谈阜南县柳编立编的历史沿革及工艺发展阜南县柳编立编是安徽省淮南市阜南县的一种传统手工艺品,主要以柳条为原料,通过编织制成各种形状的篮子、箱子、挂篮、折扇等生活用品和工艺品。

该手工艺品历史悠久,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是阜南县著名的特色文化和民俗传统。

阜南县柳编立编的历史起源可以追溯到明朝,据传当时阜南县有一名叫做柳秀的人,他在种植柳树的同时,将柳条编织成篮子、箱子等生活用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手工艺品逐渐传播开来,并得到了当地百姓的积极响应和传承。

在清朝时期,阜南县柳编立编已经成为当地的主要手工艺品之一,广受欢迎。

在现代化的今天,阜南县柳编立编依然保持着其传承和发展。

随着手工艺品市场的需求和竞争加剧,阜南县柳编立编不断创新和提升工艺水平,以更加优质的原材料和更高端的设计理念,打造出更加实用、美观、富有民族特色的柳编手工艺品。

阜南县柳编立编的工艺较为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制成。

首先是柳条的采集和处理,选用优质的柳条,经过削皮、晾晒、裁剪等多个步骤处理成适合编织的柳条。

其次是编织环节,根据设计要求和需要,采用不同的编织方法和工具,将柳条逐渐编织成各种形状和尺寸的篮子、箱子等。

最后是包边护边和上色工序,通过上色和包边护边,使得柳编手工艺品更加美观和实用。

阜南县柳编立编通过多年的传承和发展,已经成为了阜南县的一个重要文化和经济资源。

它不仅能够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还是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形式,展现了中国悠久的编织文化和传统工艺。

然而,随着现代科技和机器制造技术的日益发展,阜南县柳编立编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困境,如手工制作效率低、人工成本高等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护和传承柳编立编这一传统手工艺品,同时探索出适合现代时代的发展模式和产业化道路。

浅谈阜南县柳编立编的历史沿革及工艺发展

浅谈阜南县柳编立编的历史沿革及工艺发展

浅谈阜南县柳编立编的历史沿革及工艺发展阜南县柳编立编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中的一种,起源于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

柳编立编是以柳条为材料,通过编织、挽扎等手工艺技术制作而成,具有独特的工艺美术特色。

柳编立编在阜南县有着悠久的历史,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当地的一种重要的手工艺产业。

本文将通过对阜南县柳编立编的历史沿革及工艺发展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了解这一传统手工艺的魅力所在。

一、历史沿革阜南县柳编立编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几百年前,相传在明清时期,当地的农民利用当地丰富的柳树资源,开始了柳编立编的制作。

起初,柳编立编是作为农村民间艺术而存在的,主要用于生产生活用品,如筐、篮、箱等器具。

随着时间的推移,柳编立编的工艺逐渐完善,制作的物品也越来越丰富多样,逐渐形成了一种传统手工艺的特色。

在历史的长河中,柳编立编不仅在阜南县得到了传承发展,还逐渐扩展到了周边的县市。

逐渐地,阜南县的柳编立编也因其独特的工艺美术特色而闻名于全国,成为了中国传统手工艺品的一种。

二、工艺发展1.材料准备柳编立编的制作材料主要是柳条,柳条以其柔韧、耐用、易加工等特点,成为了柳编立编的首选材料。

为了制作出高质量的柳编立编作品,柳条的采集和储备工作尤为重要。

通常,选取的柳条要求生长年限在3-5年,长度在1-2米之间,粗细在1-2厘米之间。

采集到柳条后,还需要进行晾晒、浸泡等处理,以确保柳条的质量。

2.编织技艺柳编立编的编织技艺是其制作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

编织工艺主要有横编、竖编、编绕、编染等几种主要形式。

横编用于制作器具,如篮筐、箱子等;竖编用于编制柳编家具和艺术品;编绕用于编制精致的造型物品;编染则是通过染色和编织相结合,赋予柳编立编更为丰富的表现形式。

编织技艺要求编织者有熟练的手法和丰富的经验,方能制作出高质量的柳编立编作品。

3.装饰工艺柳编立编的装饰工艺主要是指在编织完成后,对作品进行各种装饰和精细加工。

比如在柳编篮筐的边缘加上彩带装饰,或者在编织完毕的家具上进行木雕、刻画等装饰,从而使作品更加美观精致,增加了艺术感。

浅谈阜南县柳编立编的历史沿革及工艺发展

浅谈阜南县柳编立编的历史沿革及工艺发展

浅谈阜南县柳编立编的历史沿革及工艺发展阜南县位于安徽省中部,是柳编艺术的传统重镇之一。

阜南县柳编立编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悠久的历史沿革和丰富的工艺发展。

本文将从历史沿革和工艺发展两个方面进行浅谈。

阜南县柳编立编的历史沿革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约有800多年的历史。

柳编最早是由当地农民在农闲时节利用柳条编织而成,用于生活起居和农业生产。

经过多年传承和发展,柳编逐渐成为当地一种特色的手工艺品。

在清朝乾隆年间,随着交通的发展和区域经济的繁荣,阜南的柳编艺人开始走向外地经商,柳编立编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推广。

到了20世纪初,柳编立编已经成为当地重要的手工艺品制作业,阜南县柳编立编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享有盛名。

阜南县柳编立编的工艺发展始终围绕着柳条的收集、加工和编织技法展开。

柳条的收集主要依赖于农民在田间地头的工作中,他们会挑选那些长势良好、韧性强的柳条进行收集。

收集到的柳条需要经过晾晒、阴干等工艺处理,以保证后续的编织质量。

编织技法则是柳编立编工艺的核心。

柳编立编主要分为直编和曲编两大类,每一类又有多种细分的编织方法和图案。

直编是指将柳条按照一定的顺序,直接编织在一起,形成各种实用的器物。

曲编则是通过将柳条弯曲成不同的形状,然后编织在一起,形成各种生动的形象和图案。

在柳编立编的工艺发展中,不断创新是重要的推动力。

柳编艺人通过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不断改进编织技法和设计图案,使得柳编立编的艺术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和精细化。

柳编立编还与其他手工艺品进行了融合,如木雕、剪纸等,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近年来,阜南县柳编立编在传承与发展之间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方面,由于现代化生活方式和工业化生产方式的兴起,柳编立编的市场需求不断减少,柳编艺人的传承人数也逐渐减少。

随着非遗保护政策的出台和社会的关注度提高,柳编立编得到了更多的保护和支持,保护传承与发展已经成为当地政府和柳编艺人的共同关注点。

阜南县柳编立编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悠久的历史沿革和丰富的工艺发展。

阜阳市 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

阜阳市 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

阜阳市“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目录第一章“十一五”时期服务业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3)一、取得的成就 (3)二、存在的问题 (5)三、面临的机遇 (6)四、需要迎接的挑战 (9)第二章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10)一、指导思想 (10)二、发展原则 (11)三、发展目标 (12)第三章发展重点 (14)一、突出发展优势服务业 (14)(一)现代物流业 (14)(二)商贸服务业 (18)二、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20)(一)金融业 (20)(二)信息服务业 (23)(三)为农服务业 (26)(四)商务服务业 (27)三、全面提升生活性服务业 (29)(一)旅游业 (29)(二)文化服务业 (31)(三)社区服务业 (34)(四)房地产业 (36)四、努力培育新兴服务业 (37)(一)科技服务 (37)(二)会展服务 (38)(三)健康服务 (38)(四)总部经济 (39)(五)服务外包 (39)第四章空间布局 (39)一、布局依据 (39)二、行业区域布局 (40)三、主要行业集聚区布局 (41)第五章保障措施 (43)一、加强组织领导 (43)二、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44)三、健全政策支撑体系 (44)四、明确工作抓手 (46)五、加强人才支撑 (48)六、强化统计考核 (48)“十二五”时期,是阜阳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时期,是实现跨越赶超的关键阶段。

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对促进产业升级、增强区域竞争力、推动经济发展转型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根据《安徽省“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和《阜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特编制本规划,规划期为2010年到2015年,展望到2020年。

第一章“十一五”时期服务业发展的回顾与展望一、取得的成就“十一五”时期,阜阳市服务业快速发展,对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产生了有力的推动作用,为阜阳市工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十二五阜南演讲稿

十二五阜南演讲稿

十二五阜南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大家好!岁月荏苒,我们的党已经走过了90个年头。

90年历史沧桑、风云激荡;90年英雄辈出,声名远扬。

悠悠岁月,早已把党铸成了我们胸中的一首神圣赞歌。

而今“十二五”规划正奏响着时代发展的主旋律,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正跳动在社会前进的脉搏中。

“十二五”以来,阜南县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坚持以园区建设为平台,以项目推进为抓手,以产业集群为方向,着力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大力推进品牌建设,狠抓工业节能降耗,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业发展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呈现了七大亮点。

一是工业经济跃上新台阶。

我县工业经济呈现“总量扩张、结构优化、效益提升”的发展态势,规上工业总产值由2010年的48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78亿元,年均增长29%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由2010年13.2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41.7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由2010年的20.6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40.6亿元,年均增长13%以上。

规上工业企业由2010年的144家增加到2015年的193家。

二是结构调整呈现新局面。

2015年,我县工业比重首次超过农业,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4%,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33.9:24.9:41.2优化为26:27.6:46.4。

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由2010年的41亿元增加到118亿元,实现年均增长23.5%;工业增加值由4.97亿元增加到25亿元,实现年均增长37.6%;三是平台建设形成新合力。

全县产业集聚平台承载力显著提升,以“整合—创新—提升”为主线,一区多园引领效应凸显。

开发区累计入驻企业近200家,协议利用外资突破190亿元。

黄岗、中岗、会龙等乡镇产业园入驻企业110家,年产值达30亿元。

水电路、信息网络、污染集中治理等基础设施水平显著提高,产业集聚平台功能日趋完善。

四是招商引资实现新跨越。

“十二五”期间,我县进入省工业转型升级技术改造项目103个,累计完成投资52.1亿元;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165亿元,年均增长18%;民企合作项目11个,完成投资23.1亿元。

安徽黄岗柳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介绍企业发展分析报告

安徽黄岗柳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介绍企业发展分析报告

Enterprise Development专业品质权威Analysis Report企业发展分析报告安徽黄岗柳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免责声明:本报告通过对该企业公开数据进行分析生成,并不完全代表我方对该企业的意见,如有错误请及时联系;本报告出于对企业发展研究目的产生,仅供参考,在任何情况下,使用本报告所引起的一切后果,我方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报告不得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需引用或合作,请与我方联系:安徽黄岗柳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1企业发展分析结果1.1 企业发展指数得分企业发展指数得分安徽黄岗柳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综合得分说明:企业发展指数根据企业规模、企业创新、企业风险、企业活力四个维度对企业发展情况进行评价。

该企业的综合评价得分需要您得到该公司授权后,我们将协助您分析给出。

1.2 企业画像类别内容行业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木质制品制造资质空产品服务空1.3 发展历程2工商2.1工商信息2.2工商变更2.3股东结构2.4主要人员2.5分支机构2.6对外投资2.7企业年报2.8股权出质2.9动产抵押2.10司法协助2.11清算2.12注销3投融资3.1融资历史3.2投资事件3.3核心团队3.4企业业务4企业信用4.1企业信用4.2行政许可-工商局4.3行政处罚-信用中国4.4行政处罚-工商局4.5税务评级4.6税务处罚4.7经营异常4.8经营异常-工商局4.9采购不良行为4.10产品抽查4.11产品抽查-工商局4.12欠税公告4.13环保处罚4.14被执行人5司法文书5.1法律诉讼(当事人)5.2法律诉讼(相关人)5.3开庭公告5.4被执行人5.5法院公告5.6破产暂无破产数据6企业资质6.1资质许可6.2人员资质6.3产品许可6.4特殊许可7知识产权7.1商标信息最多显示100条记录,如需更多信息请到企业大数据平台查询7.2专利7.3软件著作权7.4作品著作权7.5网站备案7.6应用APP7.7微信公众号8招标中标8.1政府招标8.2政府中标8.3央企招标8.4央企中标9标准9.1国家标准9.2行业标准9.3团体标准9.4地方标准10成果奖励10.1国家奖励10.2省部奖励10.3社会奖励10.4科技成果11 土地11.1大块土地出让11.2出让公告11.3土地抵押11.4地块公示11.5大企业购地11.6土地出租11.7土地结果11.8土地转让12基金12.1国家自然基金12.2国家自然基金成果12.3国家社科基金13招聘13.1招聘信息感谢阅读:感谢您耐心地阅读这份企业调查分析报告。

浅谈阜南县柳编立编的历史沿革及工艺发展

浅谈阜南县柳编立编的历史沿革及工艺发展

050艺术传承浅谈阜南县柳编立编的历史沿革及工艺发展王文忠阜南县柳编历史已达500多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杞柳种植可上溯千年,是阜南最具特色的传统产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下,阜南柳编产业得到了有效发展。

据统计,阜南县目前杞柳的种植面积已超过12万亩,从事柳编生产经营的已有14个乡镇,从业人员超过了21万,柳编企业310家,其中形成规模的有110家,取得自营出口权的有71家。

柳编产品用途广泛,而且90%的柳编产品出口,远销东亚、东南亚、西欧等国家,可以说阜南的柳编产品在国内外久负盛名。

一、阜南柳编产业的历史沿革阜南县沿淮河、洪河、陶孜河的河滩低洼地,水资源丰富,自古盛产杞柳。

当地的人们世代相传,可以说家家户户都会编织柳编工艺品。

在今日黄岗,人们以柳为生,以柳为荣,直至以柳为姓,至今仍然有柳大、柳新两个行政村,总人口 8000多人,其中柳姓占40%以上。

中国柳编看安徽,安徽柳编看阜南。

柳编产业财税和扶贫贡献突出。

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阜南柳编产业发展迅速,柳编产品的品种也不断增加,无污染、无公害的柳编产品在国内外市场日趋走俏,从而形成了特色规模产业。

仅黄岗镇柳编企业就发展到36家,其中年销售额超过千万元以上的企业发展到6家。

2008年阜南被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六部委批准为农业(林业)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县,柳编产业作为重点示范产业。

阜南柳编技术先后被列入阜阳市、安徽省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3年、2005年阜南柳编协会蝉联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08年黄岗镇被省政府认定为“产业集群专业镇”、安徽省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

二、阜南柳编立编工艺的发展阜南地理位置特殊,自然条件优越,所以生产的杞柳具有皮薄、柔韧、洁白、心实节少、精细均匀、着色力强等特点,品质明显优于其他地区产的柳条,适合编织各种精巧的柳编工艺品。

2001年阜南县被授予“中国杞柳之乡”,而且有“中国杞柳在安徽,安徽杞柳在阜南”之称。

浅谈阜南县柳编立编的历史沿革及工艺发展

浅谈阜南县柳编立编的历史沿革及工艺发展

浅谈阜南县柳编立编的历史沿革及工艺发展阜南县柳编立编,是安徽省六安市阜南县的一种传统手工艺品。

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阜南县柳编立编属于民间手工艺品,主要是指用柳条编织而成的各种生活用品和工艺品,包括篮子、草席、衣带、席子、竹篾制品等等。

阜南县柳编立编,最初只是一种简单的生活用品,主要是为了解决人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因为当时的农民家庭条件有限,没有现代的生活用品,所以他们只能利用当地资源,自己制作一些简单的生活工具和用品。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阜南县柳编立编的工艺水平也越来越高,已经发展成为一门非常有特色的手工艺品了。

阜南县柳编立编的工艺发展,主要包括原料的选择、制作工艺的创新、图案和色彩的设计等方面。

在原材料的选择上,阜南县柳编立编主要使用当地产的柳枝、苇子和竹子,因为这些原材料具有柔韧性好、容易弯曲、经久耐用等特点。

在制作工艺方面,阜南县柳编立编的师傅们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创新,已经形成了独特的传统工艺,如柳编的织法、编法和立编的翻制、冷处理和热处理等。

在图案和色彩设计方面,阜南县柳编立编则充分发挥了传统文化的特点和地方特色,创造出了许多独特的设计,如鱼腾跃、蝴蝶飞舞、花开星散等。

阜南县柳编立编的工艺发展也受到了一些问题的制约,如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市场需求的变化。

因为阜南县柳编立编是一种传统手工艺品,技艺传承主要依靠口传心授和感性认知,而这种方法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和局限性,很难有效地将技艺传承给下一代。

而且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用品和观念也发生了改变,阜南县柳编立编的市场需求也面临着一些困难。

为了扭转这种趋势,阜南县政府和当地的文化界开始采取一些措施,如培训传承人才、推广市场营销、创新产品设计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阜南县柳编立编的传承和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当地的文化发展和经济发展。

总的来说,阜南县柳编立编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和独特魅力的手工艺品。

阜南县教育事业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word参考模板

阜南县教育事业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word参考模板

阜南县教育事业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目录序言第一部分总体战略第一章“十一五”取得的巨大成就(一)教育事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二)教育的满意度达到新的水平第二章“十二五”面临的新形势(三)“十二五”时期是阜南教育事业的机遇期(四)“十二五”时期是阜南教育事业的转型期(五)“十二五”时期是阜南教育事业的发展期第三章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和主要目标(六)指导思想(七)工作方针(八)主要目标第二部分发展任务第四章基础教育(九)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十)巩固提高义务教育(十一)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第五章职业教育(十二)重点实施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十三)加大专业建设力度(十四)积极筹措职教经费第六章特殊教育和民族教育(十五)统筹发展特殊教育(十六)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十七)重视发展民族教育第七章继续教育(十八)积极发展继续教育第八章素质教育(十九)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二十)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二十一)加强学校体育、卫生、艺术教育(二十二)大力加强教科研工作(二十三)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第九章教育公平(二十四)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二十五)完善保障弱势群体就学的政策体系(二十六)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招生政策第十章教育质量(二十七)着力推进教育内涵式发展(二十八)着力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二十九)着力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三十)建立教育质量管理制度和保障体系第三部分体制改革第十一章全面深化教育改革(三十一)深化管理体制改革(三十二)推进办学体制改革(三十三)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三十四)探索建立现代学校制度(三十五)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第十二章积极承接改革试点(三十六)组织开展教育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第十三章探索推进地方特色改革(三十七)探索推进地方特色改革第四部分保障措施第十四章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三十八)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三十九)积极提高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四十)落实和完善教师补充长效机制(四十一)创新教育干部管理制度(四十二)积极改善教师待遇第十五章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四十三)加大教育投入(四十四)扩大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四十五)完善教育经费管理制度第十六章组织实施教育重大项目(四十六)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四十七)实施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四十八)实施学前教育建设工程(四十九)实施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五十)实施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程(五十一)实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程(五十二)实施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工程第十七章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五十三)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五十四)加快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五十五)加强信息化师资队伍建设(五十六)加快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第十八章积极推进依法治教(五十七)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五十八)建立完善学校章程和制度(五十九)完善督导制度和监督问责机制第十九章积极优化教育环境(六十)加强学校安全稳定工作(六十一)形成教育发展合力第二十章完善规划落实机制(六十二)建立规划落实机制(六十三)完善目标管理制度第二十一章全面加强教育工作领导(六十四)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六十五)认真抓好规划落实为贯彻落实国家及省、市《教育规划纲要》,推动阜南教育“十二五”时期科学发展,根据阜南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制定《阜南县教育事业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

浅谈阜南县柳编立编的历史沿革及工艺发展

浅谈阜南县柳编立编的历史沿革及工艺发展

浅谈阜南县柳编立编的历史沿革及工艺发展阜南县柳编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之一,以其独特的工艺和精美的制作而闻名于世。

柳编起源于古代,经过几千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技巧。

本文将对阜南县柳编的历史沿革及工艺发展进行简要的介绍。

阜南县位于中国河南省的南部,是柳编的发源地之一。

柳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大约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当时柳编主要用于农耕工具、渔具、捕鱼篮等日常生活用品的制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柳编渐渐从实用工具转变为艺术品,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装饰品之一。

阜南县柳编的技艺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

在明清时期,阜南县的柳编制作逐渐达到了巅峰,工艺更加精湛,制作出的作品也更加精美。

当时的柳编作品主要以鸟、兽、花卉等图案为主题,造型逼真,色彩鲜明。

这些作品不仅在国内广泛流传,还远销海外,受到了国内外人士的赞誉。

进入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柳编工艺逐渐被淘汰,阜南县的柳编却在这个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特别是在20世纪70年代,阜南县政府将柳编列为重点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柳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保障。

近年来,阜南县柳编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创新与更新。

柳编艺人传承和发展了传统技艺,同时注入了新的元素和创新的设计理念。

他们致力于改进工艺技术,提高制作工艺的质量和效率,研发新的制作工具和材料,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阜南县柳编的工艺发展也受到了艺术界的广泛关注和赞赏。

柳编作品逐渐融入到现代设计中,成为室内装饰、礼品和收藏品等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阜南县还积极组织柳编展览、培训班和比赛,提高柳编艺人的技术水平和创作能力。

柳编艺术的推广和发展离不开相关部门和组织的支持。

阜南县政府积极扶持柳编产业,为柳编艺人提供相关的培训和资金支持。

阜南县还加强与其他地区的交流合作,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艺术家进行合作,开展交流与创作。

阜南县柳编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品的代表之一,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内外闻名的艺术品。

柳编的传承与发展任重道远,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保护和传承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

浅谈阜南县柳编立编的历史沿革及工艺发展

浅谈阜南县柳编立编的历史沿革及工艺发展

浅谈阜南县柳编立编的历史沿革及工艺发展阜南县柳编立编是中国传统的编织工艺之一,起源于古老的农耕社会,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柳编立编是一种利用柳条编织成各种器物的手工艺,具有独特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

阜南县柳编立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当时的柳编立编主要是农民在农闲时进行的副业。

随着时间的推移,柳编立编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手工艺,在民间得到广泛传承和发展。

柳编立编的原材料主要是柳条,柳条主要生长在水域旁边,如河流、湖泊等地,柳条生长深根固结,柔软且富有弹性。

柳条被认为是最适合用来编制工艺品的材料之一。

柳编立编的工艺包括采集、剥皮、晾晒和编制四个主要步骤。

首先是采集柳条,要在早春时节采集,此时柳条细嫩且质地柔软。

采集后的柳条需要经过剥皮和晾晒的过程,剥皮是为了使柳条更加柔软,晾晒则是为了去除柳条上的水分。

最后是编制,将柳条按照一定的方法编织成各种形状的器物,如篮子、帽子、箱子等。

柳编立编的工艺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在明清时期,柳编立编主要是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如制作篮子、箱子等生活用品。

到了民国时期,柳编立编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艺术形式,开始注重器物的造型和装饰。

随着社会的发展,阜南县柳编立编逐渐被推广和传承,成为了一种具有文化内涵的手艺。

如今,阜南县柳编立编已成为阜南县的一张名片,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每年,都有很多人来到阜南县学习柳编立编的技艺,以及购买各种柳编立编的工艺品。

阜南县也定期举办柳编立编的展览和比赛活动,促进了柳编立编的传承和发展。

阜南县柳编立编的发展离不开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他们通过资金、培训和宣传等多种方式,推动柳编立编的发展,并将其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阜南县还积极与其他地方进行合作和交流,推动柳编立编的文化交流与发展。

阜南县柳编立编是中国传统工艺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工艺。

通过不断的发展和传承,它成为了一种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手工艺品,为阜南县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阜阳市阜南县黄岗柳编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年——2015年)前言柳编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品之一。

在古代人们只是作为普通的日常和生产生活实用品,直到20世纪后几十年才逐渐兴起,也渐渐的成为中国部分地区出口创汇的项目。

现在柳编在中国的主要生产地主要分布在黄淮海地区,包括:安徽省的阜南县;山东省临沭县、郯城县;河南固始县;湖北省襄樊县等等。

柳条柔软易弯、粗细匀称、色泽高雅,通过新颖的设计,可以编织成各种朴实自然、造型美观、轻便耐用的实用工艺品。

其产品包括:柳条箱(包)、饭篮、菜篮(圆、椭圆)、笊篱、针线笸箩、炕席、苇箔等。

随着产业不断发展,产品不断创新,会有更多的新颖实用美观的柳制品展现在客户的面前。

柳编制品工艺比较细致考究。

柳编工艺的主要技法有平编、经编、纹编、勒编、砌编、缠边等。

选择细滑而韧性强的枝条,泡制加工成洁白如玉的细柔条料,编制时勒编紧密,条缕均匀。

如妇女用的针线笸箩、花篮等物,有时用染过色的破篾或高粱皮缠边,织出十字形或口字形几何花纹,十分美观。

即使食篮、筐等粗料,有时用带皮青柳条与剥皮白条相穿插,编成立体纹样,外形美观。

花盆套类。

用于套在花盆的外面,使花盆更加美观,多用于客厅及公共场所。

有大小各种不同的规格,上口大,下底略小,边缘整齐,也可染色。

吊篮类。

用于悬吊在房间内,内置盆花或水插鲜花。

有浅腹(用于水插鲜花)、深腹(用于盆花)两种,上系串连植物纤维编织的吊绳,内装盆花或鲜花,以装饰美化环境。

规格也有大小不等。

洗衣筐类。

果盘类。

动物窝笼类。

外销品种款式新颖,造型优美,工艺精湛而闻名于世,在国际市场享有极高的声誉,产品畅销美国、日本、法国、英国、加拿大、荷兰、香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业是国内外产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是加快乡镇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和现实选择。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中小企业的产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在要求,是加快工业化进程和农村城镇化进程的重要保证,也是搭建招商引资平台的有效手段,实践证明,乡镇企业以产业方式来发展,比较容易在降低成本、技术创新、开拓市场、扩大规模经济等方面形成优势,从而提升市场竞争力,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黄岗镇党委、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以工业发展为第一要务,真抓实干,推动了黄岗镇的柳编产业迅猛发展,经济规模日益扩大,产业特色比较明显,产业集聚形成规模,得到阜南县党委、政府大力的支持,现已被省政府列为安徽省产业集群专业镇。

为了进一步壮大、提高黄岗镇柳编产业,促进乡镇企业快速发展,根据阜南县党委、政府的部署,结合黄岗镇的实际,特编制阜南县黄岗镇柳编发展规划。

阜南县黄岗镇柳编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年——2015年)一、黄岗镇柳编产业发展的现实基础(一)基本概况黄岗镇位于阜南县城东部,淮河蒙洼分洪道北岸,镇域面积63平方公里,下辖14个行政村,123个村民小组,5.47万人,4.7万亩耕地,S328越境9.8千米,距离县城20公里,车程不到30分钟,东距阜六高速入口仅10分钟车程,镇中心距阜阳机场、105国道、京九铁路阜阳站、阜南站车程不到1小时,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黄岗镇的柳编产业经过改革开放30年来的努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发展十分迅速,最近几年,取得实破性进展,在全镇工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产业的规模化在全省及全国都有相当的影响。

据不完全统计,黄岗镇2009年柳编实现工业总产值5亿元,同比增长24.8%,实现工业增加值1.47亿元,同比增长18.8%,财政收入完成1007.7万元,同比增长78.6%,外贸进出口总额1600多万美元,同比增长6.8%。

黄岗镇是以柳编特色手工业为主导型的产业镇,到2009年底,全镇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362家,其中私营企业55家,从业职工达到3万人,主要从事柳编、运输、食品等行业。

但以柳编产业发展的规模最大、水平较高,占全镇工业的90%以上,已聚集49家柳编企业,生产的柳编产品多达上万个品种,已经形成比较明显的“块状经济”模式,特色比较鲜明,已被安徽省政府列为产业进行重点扶持。

(二)黄岗镇柳编产业发展的特色杞柳是我国最古老的种植作物之一,《诗经》中就有“无折我树杞”的诗句。

黄岗镇杞柳种植可上溯千年,编织历史亦达500多年,据明正德《颍州志》记载,“淮蒙盛产荆(注:杞柳),采伐加工,洁白如玉,坚韧如藤”。

《阜南县志》也说“生产柳编产品已有500年历史”。

当地百姓世代相传,家家户户、男女老幼均会操作,能工巧匠代有新人,传统上主要生产笆斗、簸箕、箩、箱包等生产生活用品。

解放前,每逢农历3月28日,就有地方一些商界的知名人士出面组织召开庙会的习俗,目的是扩大柳编原材料和柳编产品的交易。

解放后,定名为“黄岗柳编物资交流会”。

进入21世纪又更名为“黄岗柳编文化艺术节”。

黄岗镇因此成了全国闻名的柳编产品集散地,黄岗镇专门设立了“柳编一条街”,作为固定的柳编交易市场。

50年代初,黄岗成立了柳编生产合作社,柳编产品也进行了创新,增加花篮、洗衣篮、面包篮等几十种新产品。

1972年就曾出口380件一万多只柳编产品,到1980年达到6100件18.3万只,产品主要销往日本、法国、英国、美国、意大利等地。

改革开放后,阜南一些乡镇成立了柳编工艺厂,柳编产品花样更多,无污染、无公害的柳编产品在国内外市场走俏,逐步形成了特色规模产业。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大量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被广泛应用到生产领域,黄岗镇柳编产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年销售5多亿元,成为吸纳就业最多、致富百姓最广、财政贡献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支柱产业。

其产业的特点是:1、产业初步形成。

黄岗镇有49家柳编企业,其中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10家,具有直接出口权企业10家,有家企业被评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企业被评为市级产业化企业,有4家企业通过了环境、质量、健康三个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柳编产业覆盖了全镇14个村中的12个。

2、产业总量明显增强。

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运用“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由境内龙头企业通过广交会等大型交易会争取国际订单,然后由周围农户运用自家生产的杞柳按订单生产,不存在任何市场风险,一般一个编织工每天可收入35-50元,放货组长每年收入3-5万元。

当地流传着“不用电、不用油,一年编出一栋楼”、“柳编编来了楼房,编来了新娘”、“金条、银条,不如柳条”、“一亩柳几亩田,抓住柳编赚大钱”、“南走北走,不如在家编筐打柳”等民谣。

同时为延伸产业链条,一些加工木片、铁丝的配套企业应运而生,在柳编产品所需所有零部件中,都可直接在黄岗镇生产和采购,“黄岗镇是个大工厂,千家万户就是流水线”是黄岗镇柳编产业的真实写照。

由于黄岗镇柳编产业的链条较长且完整,足不出户就能完成生产加工,中间环节少,制造成本相对较低,产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3、创新能力日益提高。

黄岗镇柳编企业科技创新意识较强,他们针对自身研发能力相对较弱的现状,纷纷走“产学研”结合的路子。

部分企业已与安徽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阜阳市职业技术学院、清华大学等国内著名的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了稳定的技术合作关系,并由这些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帮助企业解决在生产、研发和管理中遇到的难题。

伴随着柳编产业的发展,黄岗柳编工艺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实现了四大转变。

一是柳编产品实现了从传统农业生产工具向生活类、装饰类、艺术类、家居类、园艺类和观赏类等现代工艺制品转变(70—90年代以笆斗、簸箕、箩筐等为主,现在以花篮、工艺饰品为主);二是编织原料实现了从单纯柳条为主向柳条、藤条、草绳、柳铁、木片等多样化原料转变;三是编织技术实现了从传统的立编、经编技艺向柳木混编、柳铁混编、柳草混编、柳木草铁复合编、别茬编、乱编(意编)、植绒技术及复合技术方面转变;四是产品花色实现了从单一原料色料向多种色彩转变。

创造出多材料复合编织工艺、“编织工艺+图画镶嵌工艺”、“绘画工艺+图画镶嵌工艺”、“编织工艺品+植绒工艺”等编织工艺,把杞柳、藤柳与其它原料相结合,把绘画与编织技术相融合,创造和制造出壁画类、仿生类、仿古类等产品,使产品立体感强,惟妙惟肖,提升传统柳编制品工艺水平,实现多种工艺创新。

阜阳市职业技术学院把黄岗镇列为产品设计、创新、研发基地,不断为柳编企业设计、研发新产品。

4、外向经济发展迅速。

黄岗镇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已发展私营经济,形成了一批产权清晰、责权明确的个私企业。

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政府只加以引导而不施以干预,九十年代后期又进一步深化改革,把镇属集体企业全部改制为民营企业,使经济主体符合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由于企业机制比较灵活,企业已经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主体和竞争主体,企业的活力不断增强,内部管理不断提高,产业专业化生产体系逐步完善,产品销售市场空间拓展到国外。

目前全镇有10家规模企业从事对外出口生产经营业务,出口产品涉及到上万个品种,产品出口到欧、美、亚、非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5、功能区建设力度加大。

为进一步发展壮大柳编产业规模,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大的发展平台,黄岗镇建立了柳编产业功能区,功能区总规划2.75平方公里,其中一期详规1 平方公里,计划总投资1.6亿元,经省政府批准建设用地443亩,目前功能区内2.9公里道路全部竣工,绿化和副路整修工作全部完成,正在配套扩建园区110KV变电所,做好安装路灯、给排水工程准备,年内将实现“五通一平”,已有香港、广东、河南、山东等地8家企业履行了招拍挂手续取得用地资格,其中亿利达、万家和和腾强工艺品公司正在开工建设。

镇政府确定专人,负责为企业提供环评、安评、开工许可等多项代理服务,促使企业加快发展,在功能区的带动下,预计2010年底黄岗镇柳编企业总数将达到56家,实现总产值6亿元,出口创汇2000万美元,财政税收1300万元,真正把功能区打造成为阜南招商引资的又一集聚区、体制创新的先行区和工业发展的示范区。

2009年以来,尽管国际金融危机对招商引资产生一定影响,但我们抓招商引资劲头没有松懈。

2009年全镇引进招商引资企业13个,其中有8家企业对黄岗镇柳编产业带动性较强,如投资近600万元的亿利达工艺品有限公司、投资800万元的万家和工艺品有限公司项目、投资1000万元的腾强工艺品有限公司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华宇(安徽)工艺品有限公司项目已建成投产,为黄岗柳编产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国内柳编产业发展情况和前景柳编工艺品,是用杞柳、茅草、麦杆、玉米皮等编制而成的,起初主要是自编自用,以实用为主、欣赏为次。

自1972年开始,黄岗柳编工艺品开始批量出口。

从而大大促进了柳编工艺品的发展,种类不断增加,款式逐年变化,生产规模相应扩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