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胺法交叉配血标准操作规程
交叉配血步骤
盐水介质配血法:
1、取洁净小试管两支,分别注明主侧、次侧。
2、主侧管分别加受血者血清2滴和供血者红细胞悬液1滴。
次侧管加供血者血清2滴和受血者红细胞悬液1滴。
混匀,3400转/min离心15秒。
轻轻摇动试管,观察结果。
凝聚胺配血法
1、取洁净小试管两支,分别注明主侧、次侧。
主侧管:病人血清2滴+献血者3%~5%红细胞悬液1滴
次侧管:病人3%~5%红细胞悬液1滴+献血者血清2滴
2、各加入LIM0.65ml,混匀后再加入Polybrene溶液2滴,并混合均匀,3400转/min离心15秒,弃上清,轻轻摇动试管观察是否凝集,如无凝集必须重做,最后加入Resuspending2滴,轻轻摇动试管混合并观察结果。
3、如果凝集散开,配血结果相合;如果凝集不散开,配血结果不相合。
凝聚铵介质交叉配血
凝聚胺介质交叉配血
【注意事项】 1、临床输血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时,应当首先 进行盐水介质的交叉配血试验,排除完全性 (IgM型)红细胞抗体的存在后,再进行凝聚 胺介质交叉配血试验; 2、溶血标本不能用于交叉配血试验; 3、当重悬液加入后,应尽快观察结果(不超 过3min),以免反应减弱或消失; 4、凝聚胺是一种抗肝素试剂,所以如果使用 含肝素的标本,要加较多的凝聚胺中和肝素。
【操作步骤】 1、取4支洁净小试管,表明主、次侧管; 2、在主侧管中加入受血者血清2滴和献血 者红细胞悬液1滴;在次侧管中加入献血者血 清2滴和受血者红细胞悬液1滴; 3、每管各加入LIM溶液0.6ml,并加入2 滴凝聚胺溶液,混匀; 4、1300×g离心15s,倒去上清液;
凝聚胺介质交叉配血
【操作步骤】 5、轻轻摇动试管,肉眼观察有无凝集, 若无凝集,必须重做; 6、加入2滴重悬液,并轻轻混合,肉眼 观察结果; 7、取载玻片一张,用滴管分别从主次侧 内各吸1滴细胞悬液均匀涂于玻片上,显微镜 观察,最后得出试验结果。
谢谢!
凝聚胺介质交叉配血
【结果判断】 先用肉眼观察有无凝集,再进一步用显 微镜观察有无凝集。如主侧管和次侧管内红细 胞凝集散开,则为凝聚胺引起的非特异性凝集, 表示受血者和献血者两血在凝聚胺介质配血相 容,献血者血液可以输注。
【结果判断】 如果主侧管和次侧管或单一侧试管内 红细胞凝集不散开,则表示为抗原抗体 结合的特异性反应,两血不相容,献血 者血液不可输注。
凝聚胺介质交叉配血
凝聚胺介质交叉配血
【标本、试剂与器材】 1、标本 ABO全血标本(2ml)患者1人 份,供者2人份(红细胞制备成2%~5%红细 胞悬液); 2、试剂 凝聚胺试剂盒(包括低离子介质、 凝聚胺试剂和重悬液); 3、器材 记号笔、试管、试管架、滴管、载 玻片、离心机、显微镜。
血库凝聚按法交叉配血操作规程及血库收发标本制度
交叉配血操作规程交叉配血试验(凝聚胺法)[原理]凝聚胺试验是利用低离子溶液促进红细胞抗原与血清(浆)中的抗体反应,再利用凝聚胺引起红细胞间非免疫性的凝集,让已有抗体(IgG)反应的红细胞间的距离缩短。
距离缩短后更能引起已反应的抗体和别的红细胞产生反应形成免疫性的凝集。
而由凝聚胺所引起的非免疫性红细胞凝集反应可被后来加入的复悬液所中和而散开,如有免疫反应,凝集就不会散开,为阳性反应。
如没有免疫反应,凝集就会散开,为阴性反应。
交叉配血试验是在盐水介质的基础上加入凝聚胺,检测供患之间是否相合,患者血清(浆)中是否含有具临床意义的红细胞异体抗体。
[试剂组成]1,洁净试管,离心机,显微镜。
2,0.85% 氯化钠溶液:准确称取氯化钠(AR)8.5 g,用蒸馏水溶解并定容至1000 ml。
试剂启用后,有效期为:二周。
3,凝聚胺试剂*1 低离子介质溶液:含葡萄糖,乙二胺四醋酸-2钠及稳定剂。
*2 凝聚胺溶液:含凝聚胺,氯化钠及稳定剂。
*3 复悬液:含柠檬酸钠,葡萄糖及稳定剂。
*4 阳性对照血清:含抗D血清,氯化钠及稳定剂。
4,抗人IgG 血清。
[试剂保存和稳定性]1.凝聚胺试剂须保存在2-25℃。
2.有效期内可使用。
3.抗人IgG血清低温冰箱保存。
复溶后放2—4℃冰箱保存。
[标本收集和准备]1.抽取受血者静脉血3-4ml(操作中小心防止红细胞破损),放入一已贴标签干燥洁净的试管中为血清管(也可用EDTA-K2抗凝血液),并将注射器中余下的少量血液配成2%红细胞生理盐水悬液,放入另一已贴标签干燥洁净的试管中为红细胞悬液管。
以上标本有效期为三天;若受血者抽取标本后,输用过血液或血液制品,且输用时间超过12 小时的,必须重新采集标本。
2.2% 红细胞悬液:用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3次。
根据下表进行红细胞悬液的配制。
悬液浓度(%)压积红细胞(滴)盐水(滴)----------------------------------------------------------------2 1 2ml(40)5 1 0.8ml(16)----------------------------------------------------------------[操作步骤]1.取出3支试管分别标记主,次及对照测试:主测管:加入病人血清(浆)2滴,再加入供血者3-5%红细胞悬液1滴,次测管:加入供血者血清(浆)2滴,再加入病人3-5%红细胞悬液1滴,对照管:加入2滴*4阳性对照血清,再加入供血者3-5%红细胞悬液1滴。
凝聚胺法交叉配血标准操作规程
凝聚胺法交叉配血标准操作规程1.原理凝聚胺(polymatching)法首先利用低离子介质降低溶液的离子强度,减少红细胞周围的阳离子云,促进血清(浆)中的抗体与红细胞相应抗原结合,再加入带亚电荷的高价阳离子多聚物-凝聚胺溶液,中和红细胞表面的负电荷,缩短细胞间距,形成可逆的非特异性聚集,并使IgG型抗体直接凝集红细胞。
加入中和液后,仅由凝聚胺引起的非特异性聚集,会因电荷中和而分散,而由抗体介导的特异性凝集则不会分散。
2.标本采集:2.1标本种类:抽取静脉血3-4ml待凝固后分离血清,将细胞配成5%盐水悬液将供血者血样以同样方法分离血清(浆)和红细胞悬液。
2.2标本要求:抗凝和干燥管均可,如用抗凝血主张用EDTAK2(mg/dz)抗凝标本应无溶血,切标签齐全。
3.标本储存:急诊标本30分钟内完成操作,标本应至4℃冰箱保存7天。
4.标本运输:室温运输。
5.标本拒收标准:细菌污染。
溶血标本,标签不齐全不能作测定。
6.试剂:6.1试剂名称:凝聚胺试剂(polymatching)6.2试剂生产厂家:(台资)xxxx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6.3试剂组成:试剂1.低离子介质(LowLonicMedium,LIM).试剂打开使用后,可置室温贮存,未开封者2-10度贮存,有效期为2年。
试剂2.凝聚胺溶液(PolybreneSolution).贮存及有效期同上。
试剂3.重悬液(ResuspendingSolution).贮存及有效期同上。
试剂4.8.5%生理盐水。
7.仪器:7.1血型血清xx离心机:XTL-4.7xx离心机械研究所7.2离心机:xx手术器械厂7.3电热恒温水箱:xx长源实验设备厂7.4xx:OLYMPUS(xx)8.操作步骤及结果判断:8.1供受者红细胞用生理盐水配成3-5%的细胞悬液。
加样量均为:血清2滴,红细胞悬液1滴。
主管:受血者血清+供者红细胞悬液;次管:受者红细胞悬液+供者血清;(阴阳对照管另设)。
交叉配血试验(凝聚胺方法)
交叉配血试验(凝聚胺方法)一、试剂储存条件及有效期未开封试剂应贮存于2~25℃、相对湿度不大于80%,无腐蚀性气体的室内;已开封试剂应贮存于相对湿度不大于80%,无腐蚀性气体和通风良好的室温环境,试剂用后应及时拧紧瓶盖保存;未开封试剂的有效期为二年,在有效期内的已开封试剂应在开封后的6个月内使用完。
二、样本要求1、新鲜血清、含EDTA抗凝血浆、3%-5%的红细胞悬液。
2、不能使用溶血标本及含枸橼酸钠、肝素抗凝血浆标本。
三、检验方法1、取试管二支,标主次侧,主侧管加病人血清(血浆)2滴,加供血者 3-5%红细胞悬液(洗涤或不洗涤均可)1 滴,次侧管反之。
2、各加 LIM0.7ml,混合均匀后,再各加 Polybrene2 滴,并混合均匀。
3、用血库离心机 3400 转/分离心 10 秒,然后把上清液倒掉,不要沥干,让管底残留约0.1ml 液体。
4、轻轻摇动试管,目测红细胞有无凝集,如无凝集,则必须重做。
5、最后加入 Resuspending2 滴,轻轻转动试管混合并涂片,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在 30 秒-1 分钟内凝集散开,代表是由 Polybrene 引起的非特异性聚集,配血结果相合;如凝集不散开,则为红细胞抗原抗体结合的特异性反应,配血结果不相合。
如反应可疑,可进一步倒在玻片上用显微镜观察。
四、注意事项1、可以用含EDTA之血浆代替血清使用。
2、若病人血清(血浆)含肝素,如洗肾患者,须多加4-6滴Polybrene溶液以中和肝素。
3、本试剂盒的操作方法也适用于抗体鉴定。
4、若试剂使用前为低温贮存,请恢复室温再行操作。
5、加做辅助性抗球蛋白试验,目的是增加检测抗-K的敏感性,对检测其他红细胞抗体无帮助。
6、在冬天室温极低的情况下,操作交叉配血试验,某些病人血清中可能含有寒冷凝集素等因素,面导致假阳性的结果出现。
若有此怀疑,建议在最后滴入Resuspending时,将试管立即置入37摄氏度水浴中,轻轻转动试管混合,并在60秒内观察结果。
交叉配血操作规程凝聚胺法
交叉配血操作规程凝聚胺法交叉配血是指将一定数量的输血者的红细胞与另一组供血者的血清进行混合,通过观察混合血后是否发生凝集反应来确定血型。
交叉配血操作主要采用凝聚胺法进行,以下是交叉配血操作规程的详细步骤。
1.准备工作a.配置所需试剂,包括输入血浆、配血瓶、试剂盘、标本管、溶血酶溶液、配血盘等。
b.通过测定输血者和供血者的血型,确认双方的血型信息,并记录在相关记录表中。
2.标本采集a.采集输血者和供血者的静脉血标本,放入标本管中,避免血样凝固。
b.标本采集的相关操作要符合严格的无菌原则,确保血样的无菌及安全性。
3.标本处理a.将标本管中的静脉血标本置于冰上,在4℃下保存。
b.用溶血酶溶液处理输血者的红细胞,将3滴红细胞加入到每一个配血瓶中,轻轻摇动混合均匀。
4.试剂配置a.将配血盘中的试剂盘取出,配置新鲜的抗血型血清和已知血型标准红细胞。
5.凝胶装配a.打开凝胶洞口,将配血盘的试剂盘放入凝胶洞中。
b.确保试剂盘的位置正确,使试剂液体触及到凝胶洞的底部。
6.样本混合a.取出保存在冰上的输血者和供血者的静脉血标本,放置于试剂盘的对应位置。
b.轻轻旋转试剂盘,使血样和试剂充分混合起来,注意避免搅拌过于激烈。
7.观察凝聚反应a.在一定的时间内,观察配血盘中是否发生凝聚反应。
b.根据凝聚反应的情况,判断输血者和供血者的血型是否兼容。
8.结果判读a.若输血者的红细胞与供血者的血清发生凝聚反应,表示两者的血型不兼容,不适合进行输血。
b.若输血者的红细胞与供血者的血清没有发生凝聚反应,表示两者的血型兼容,可以进行输血。
9.记录和报告a.记录每次交叉配血的操作过程和结果,包括输血者和供血者的血型信息、配血的凝聚反应情况等。
b.报告输血者的血型结果和是否适合进行输血。
交叉配血操作规程凝聚胺法主要是通过观察凝聚反应来判定血型的兼容性,该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可靠。
但需要注意的是,交叉配血结果只能作为指导输血的参考依据,还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情况和输血指征等因素,确保安全有效地进行输血操作。
输血科交叉配血操作规程
类另小操作规程部n :输血科名称:输血科交叉配血试验标准作规程 新 增:交叉配血标准操作规程【目的】检测供血者与受血者之间的输血相容性,包括主侧配血与次侧配 血,确保受血者输血安全。
【范围】所有输血前需要进行交叉配血的血制品。
【职责】配血岗位负责交叉配血试验。
【原理】交叉配血试验是指受血者血清与供血者红细胞及受血者红细胞 与供血者血清之间的混合凝集试验,分为主管(或称主侧)及次管(或称次侧)。
主管是受血者血清与供血者红细胞,次管是受血者红细胞 与供血者血清。
凝聚胺法利用多聚季胺盐类一一凝聚胺携带很多正电荷,中和 红细胞表面的负电荷,使红细胞之间距离减少,引起正常红细胞可逆 性凝集。
无抗体致敏的红细胞被凝聚胺凝集,当加入中和液后,则凝 集消散,而抗体致敏的红细胞被凝聚胺凝集,则不能消散,以此来判 断供、受者间血液的相容性。
生效日期:2014. 10 修改日期:2014. 09【标本采集和处理】1、标本采集:EDTA抗凝静脉血2ml。
2、标本保存:室温放置不超过6小时,4℃保存不超过72小时,无溶血及明显乳糜。
【设备与试剂】1、凝胶胺介质试剂盒①包装规格:150Tests∕盒。
②试剂组成:低离子溶液,凝聚胺溶液,悬浮液。
③储存条件及有效期:未开封试剂应贮存于2℃-25℃、相对湿度不大于80%;已开封试剂应贮存于相对湿度不大于80%室温环境,试剂用后应及时拧紧瓶盖保存;未开封试剂有效期为二年,在有效期内的已开封试剂应在开封后6个月内使用完。
2、红细胞悬液:取标本离心后压积红细胞与生理盐水配制3%-5%红细胞悬液。
3、BaSo2005-2> BaSo2002-2型医用低速离心机:珠海贝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方法】1、盐水介质法a)取小试管(内径10 mm×60 mπι)2支,分别标明“Ps+Dc”和“Pc+Ds”,前者为主管,后者为次管。
其中Ps=受血者血清,Pc=受血者红细胞,Ds=供血者血清,De二供血者红细胞。
凝聚胺法交叉配血操作规程
凝聚胺法交叉配血操作规程一.【预期用途】本产品作为介质辅助用于完全抗体及不完全抗体的临床筛选检测及辅助用于临床交叉配血实验。
二.【检验原理】红细胞表面带有大量的负电荷,以避免其产生自发性聚集,当红细胞悬浮在电解质时,阳离子会被红细胞的负电荷所吸引,此时红细胞则被扩散的双层离子云所围绕,而形成Zeta电位,Zeta 电位决定红细胞之间的排斥作用。
凝聚胺技术首先利用低离子溶液(LIM),降低介质的离子强度,减少红细胞周围的阳离子云,以促进红细胞和血清(血浆)中的抗体结合。
其后,加入凝聚胺(Polybrene)溶液,它是一种高价阳离子多聚物、肝素中和剂,溶解后能产生很多正电荷,可以中和红细胞表面带有的负电荷,使红细胞Zeta电位降低,缩短红细胞之间的距离,使红细胞产生非特异性的凝聚。
最后,加入悬浮液(Resuspending),Resuspending 具有中和凝聚胺(Polybrene)阳离子的作用,使正常的红细胞非特异性凝集散开,试验结果为阴性;但如果红细胞被相应的抗体致敏,则会被凝聚胺凝结,凝集就不会散开,试验结果为阳性。
三.【主要组成成分】试剂由低离子溶液(Low Ionic Medium)、凝聚胺溶液(Polybrene Reagent)、悬浮液(Resuspending)组成。
注:一般情况在有效期内不同批号试剂盒中的各组份可以互换使用,但不推荐此做法。
四.【储存条件及有效期】2℃~25℃保存,有效期2年。
未开封试剂应贮存于相对湿度不大于80%,无腐蚀性气体的室内;已开封试剂应贮存于相对湿度不大于80%,无腐蚀性气体和通风良好的室温环境,试剂用后应及时拧紧瓶盖保存;未开封试剂的有效期为2年,在有效期内的已开封试剂应在开封后的6个月内使用完。
生产日期及有效期信息见标签。
五.【样本要求】1、新鲜血清、含EDTA抗凝血浆、3%~5%的红细胞悬液。
(如取分离血清后底层红细胞50ul与生理盐水1mL配成5%红细胞悬液)2、不能使用溶血标本及含枸橼酸钠、肝素抗凝血浆标本。
凝聚胺交叉配血标准操作规程
凝聚胺交叉配血标准操作规程一、目的:为规范交叉配血试验的技术操作,保证临床输血安全有效,特制定本规程;二、适用范围适用于输血科进行交叉配血试验三、职责输血科技术人员负责交叉配血试验;四、测定原理:红细胞表面带有大量的负电荷,凝聚胺是一种高效价阳离子季胺盐多聚物,溶解后产生较多正电荷,可以中和红细胞表面的唾液酸带有的负电荷,使红细胞之间的距离减少;若是未被抗体致敏的红细胞,加入悬浮液它具有中和凝聚胺的作用,使正常的红细胞非特异性凝集散开,试验结果为阴性;但如果红细胞被相应的抗体所致敏,则会被凝聚胺凝集,凝块就不会散开,试验结果为阳性;五、试剂及材料一聚凝胺试剂盒合肥天一生物技术研究所成分:低离子介质溶液、聚凝胺溶液、重悬液、阴性及阳性对照液;保存条件:2~8℃贮存2年,试剂盒打开使用后可置于室温二材料:玻璃试管、微量移液器、离心机、载玻片、显微镜等六、标本要求:一抽取受血者抗凝抗凝剂为静脉血2-3ml注意核对病人信息, 在3000r/min条件下离心5分钟备用;二标本保存:血液样本必须密封,2~8℃保存7天;三用于交叉配血必须是2~8℃保存3天以内的标本;七、操作程序:一将受血者红细胞配成3%盐水悬液,鉴定ABO血型及Rh血型;二将供血者血样配制3%红细胞悬液,鉴定ABO血型及Rh血型;三取洁净小试管2支,1支标明受血者血清PS+供血者细胞DC或“主侧”;另1支标明供血者血清DS+受血者细胞PC或“次侧”;四主侧管:受血者血清100ul+供血者红细胞悬液50ul;次侧管:供血者血清100ul+受血者红细胞悬液50ul;各加低离子介质溶液 ml,混匀后静置1分钟,再各加聚凝胺溶液2滴,静置15s;五混合均匀后,在1000g条件下离心15s,然后倒掉上清液;六轻轻侧动试管里的细胞扣,目测红细胞有无凝集,如无凝集,则必须重做;七最后加入重悬液2滴,轻轻转动试管混合,并同时观察结果,必要时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八、结果判定:一阴性:60秒内凝块散开,代表由聚凝胺溶液引起的非特异性凝集,配血结果相合;二阳性:60秒内凝块不散开,代表红细胞抗原抗体结合的特异性反应,配血结果不相合;三如反应可疑,可进一步倒在玻片上用显微镜观察;九、注意事项:一若病人血浆血清含肝素,须多加双倍量的聚凝胺溶液以中和肝素;二冬季室温较低,应将试管保温,以防冷凝集素引起的凝集反应,影响结果判断;三加入血清量应严格按照操作方法,多加血清会提高离子强度,降低致敏效果;四抗原抗体比例适当;。
凝聚胺交叉配血操作流程
凝聚胺交叉配血操作流程
凝聚胺交叉配血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性医学操作,它可以帮助医生和护士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准确地给患者配血,保证患者得到优质的治疗。
本文将结合流程图,着重介绍凝聚胺交叉配血操作的基本流程。
自动交叉配血系统通常由凝聚胺交叉配血设备和血液实验室材
料组成,它可以完成一次全自动的交叉配血操作。
第一步是将血液实验室的样本置于设备上,将凝聚胺置入设备中。
耐普森凝聚胺具有双向交叉作用,能够将血液样本混合、交叉混合,达到所需的组成比例。
第二步是进行配血,将混合的血液样本注入接收者的血液管中,使血液按照所需的比例分配,从而使接收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第三步是处理凝聚胺,经过操作后,凝聚胺被收集,然后经过处理处理,分解凝聚胺质粒,使其保持有效的状态,为下一次的操作做好准备。
第四步是清洗设备,在每次操作完成后,应当及时清洗设备,以确保本次操作在下一次使用时可用。
整个凝聚胺交叉配血操作不仅确保了患者得到优质的治疗,而且操作流程简单、安全,为医护人员提供了大量便利。
凝聚胺交叉配血操作提醒我们,要提高护理质量,做到安全、准确、快速,在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到严谨慎重。
采用凝聚胺交叉配血的护理工作应该被视为一项重要的护理任务,必须认真对待,以保护患
者的生命安全。
总之,凝聚胺交叉配血是一项重要的护理操作,它不仅能够给患者提供优质的治疗,还可以保证医护人员的安全,为他们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治疗环境。
通过规范操作,准确按照操作规程,凝聚胺交叉配血操作可以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保护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交叉配血操作规程(凝聚胺法)
交叉配血操作规程(凝聚胺法)一.目的规范交叉配血试验操作;保证临床用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临床配血标本。
三.职责血库技术人员负责交叉配血试验四.所需材料和设备材料:凝聚胺试剂盒、患者血标本、生理盐水、小试管、滴管、献血者标本。
设备:普通离心机、血型血清学专用离心机、37℃恒温水浴箱、显微镜五.操作步骤1.凝聚胺法(1)以生理盐水配制供、受者3%~5%红细胞悬液。
(2)取试管3支,标记主、侧和自身对照主侧加受血者血浆(血清)2滴,献血者3%~5%的红细胞悬液1滴;次侧加献血者血浆(血清)2滴,受血者3%~5%的红细胞悬液1滴;自身对照管加患者血浆(血清)2滴和患者3%~5%的红细胞悬液1滴混匀。
(3)以1000r/分钟离心1分钟,观察盐水介质实验结果。
(4)每管各加低离子介质(LIM)溶液0.7ml,混合均匀,室温孵育1min。
(5)每管各加2滴凝聚胺溶液,混匀后静置15s。
(6)1000r/分钟离心1分钟,倾去上清液,不要沥干。
(7)轻轻摇动试管,目测红细胞有无凝集,如无凝集,必须重复步骤(3)-(6)(8)加入2滴重悬液,并轻轻混合,观察结果。
(9)结果判定如凝聚散开,则为凝聚胺引起的非特异性凝集,判为阴性结果,配血相合;如凝聚不散开,则为抗原抗体结合的特异性反应,判为阳性结果,配血不相合,如肉眼观察凝集强度弱,可进一步在显微镜下观察有无凝集。
结果判定要求在1min内完成,最长不要超过3min,因为弱凝集的阳性结果,超过1min可能变为阴性。
六.注意事项1.配血技术①常规配血技术:选择的技术不仅要能检查出不配合的IgM抗体,还必须能检查出尽可能多的不配合的IgG抗体,最大限度地减少抗体的漏检。
目前认为盐水法交叉配血是输血前检查必不可少的试验,首先采用盐水法进行交叉配血,再采用能够检出IgG类抗体的方法进行交叉配血;②特殊配血技术,如:预温配血技术:主要用于解决无临床意义的冷抗体引起的交叉配血不配合。
凝聚胺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凝聚胺试验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为规范凝聚胺试验的技术操作,保证试验结果准确,特制定本规程。
2.适用范围适用于输血科(血库)采用凝聚胺法进行血型血清学试验。
3.职责输血科(血库)技术人员负责凝聚胺法进行血型血清学试验。
4.原理在红细胞血型抗原—抗体反应体系中加入低钠子盐介质(LIM),促进抗体致敏相应的红细胞抗原,再加入多价阳离子凝聚胺,以中和红细胞表面负电荷,缩短红细胞间距而产生非特异性凝集,使已致敏IgG抗体的红细胞能够发生特异性凝集,最后加入带负电荷的枸橼酸钠溶液中和凝聚胺正电荷,恢复红细胞表面的负电荷使非特异性凝集消散,观察反应体系中的红细胞是否仍有凝集,判断反应体系中是否有特异性的抗原—抗体反应。
5.所需设备和试剂设备普通离心机,血型血清学专用离心机,普通显微镜。
试剂凝聚胺试剂盒,已知抗体试剂或已知抗原的2%-5%试剂红细胞。
6.检测环境条件室温应保持在18-27℃,湿度应保持30%-70%。
7.步骤与方法7.1取试管2支标明主侧与次侧,主侧标明受者、供者姓名,次侧标明供者与受者姓名,主侧加受者血浆两滴,再加供者2~5%红细胞1滴,次侧加供者血浆两滴,再加受者2~5%红细胞1滴。
7.2两管分别加LIM液9滴,再加2滴POLYBRENE液混匀, 1000r/min离心1min,弃上清,轻摇试管,肉眼观察有无凝集,无凝集要重复试验。
7.3有凝集,加RESUSPENDING液轻轻摇试管,肉眼观察有无凝集,如果在30秒中散开,为交叉配血相合,若凝集不散开,为交叉配血不相合,遇有可疑,要用显微镜观察,必要时重复操作。
8.结果判断显微镜下观察无凝集为阴性,有凝集为阳性。
9.质量控制凝聚胺试剂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每批试剂在使用前或试验过程中用已知阴、阳性对照确认其有效性。
10.注意事项10.1加入凝胶胺溶液离心后,不要混悬红细胞。
10.2加入重悬液后应在1-3min内观察结果,以免弱反应消失。
10.3凝聚胺溶液必须保存在黑色瓶中,若放在透明的玻璃瓶太久易失效。
凝聚胺法交叉配血步骤
凝聚胺法交叉配血步骤
凝聚胺法是一种用于交叉配血的实验方法,主要用于确定献血者和受血者之间的血型相容性。
以下是凝聚胺法交叉配血的步骤:
1. 准备试剂和血液样品:准备好用于配血的抗人类免疫球蛋白(anti-human globulin)、酶处理的红细胞(酶处理可增加凝
集反应的可观性)、受试者的血清样本和献血者的红细胞样本。
2. 制备红细胞悬液:将献血者的红细胞样本与生理盐水等溶液混合,制备成红细胞悬液。
3. 凝聚胺法测试:将受试者的血清样本与献血者的红细胞悬液混合,使其发生凝集反应。
这种凝集反应是由于血型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反应引起的。
4. 观察反应:观察混合溶液中是否发生红细胞凝集。
如果发生凝集,说明受试者的血清中含有能与献血者红细胞上的抗原反应的抗体。
反之,如果没有发生凝集,则表示受试者的血清与献血者红细胞没有血型抗原-抗体相互作用。
5. 阅读和解释结果:根据凝聚胺法反应的结果,确定献血者和受血者之间的血型相容性。
对于发生凝集的配对,表示不相容;在没有凝集的配对中,表示相容。
这些步骤可以帮助血库人员确定合适的献血者给予血液输血给
受血者,从而减少输血反应和不良后果的发生。
每次输血前都要进行凝聚胺法测试来确保安全有效的输血过程。
交叉配血操作方法
交叉配血操作方法一、支持文件:参见《临床检验》2002年7月第一版二、核对配血标本必须复检患者ABO、Rh血型,将复检结果写入申请单并附签名。
三、交叉配血操作:凝聚胺配血法,具有不规那么血型抗体筛选作用。
1、3%—5%红细胞悬液配制:1毫升生理盐水中加30—50 微升压积红细胞,混匀(洗涤或不洗涤,盐水介质配血法最好洗涤3次)。
2、取试管两支,标记主、次侧:主侧:病人血清(浆)2滴,加供血者3%—5% 血球1滴。
次侧:献血者血清(浆)2滴,加病人3%—5% 血球1滴。
3、各加LIM(低离子强度盐溶液)0. 6ml,混合均匀.室温静置1分钟。
4、再各加2滴Polbrene Solution(凝聚胺)混合,静置15秒。
5、3400rpm(900g)离心15—30秒或1000r/min离心]分钟,然后把上清液倒掉,使壁管残留大约0.血1左右的液体。
6、轻轻摇动试管,目测红细胞有无凝集。
如无凝集,必须重做。
7、最后加2滴Resuspending (重悬液),并轻轻混合,观察结果。
如凝集30秒内不散开,那么为抗体结合的特异性反响, 为配血不相容;如凝集散开,那么为Polybrene引起的非特异性的凝集,为配血相容,进一步在显微镜观察有无凝集。
8、交叉配血报告方式:①同型交叉配血:“主、次管交叉配血无凝集、无溶血反响”,②异型交叉配血(不主张):“主管交叉配血无凝集、无溶血反响;次管交叉配血有凝集、无溶血反响”。
9、将交叉配血结果、ABO血型复定结果、不规那么抗体筛选结果等内容逐项填入《第二医院输血记录单》中,此“单” 为“交叉配血报告单”,经认真核对无误后与全血或成分血一起发往临床(入病历)。
并将“交叉配血结果”登记在《兴国县第二医院交叉配血结果记录本》上。
10、将交叉配血的“主、次管”、“送检标本(原瓶)”,“血袋剪下的辫子” 一同置试管中集中放冰箱(2-8°C)保存7天。
11、凡输注全血、浓缩红细胞、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冰冻红细胞、浓缩白细胞、手工别离浓缩血小板等患者, 应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凝聚胺交叉配血操作流程
凝聚胺交叉配血操作流程一、移植前检查1、医护人员、手术室用品、抗污染措施、各种设备的准备工作,并检查交叉配血的源和受者,确保安全性。
2、根据预定的方案,做出血液学等检测,同时分析所需肝脏移植的浓度,做好调整。
3、双方做出的抗原检测结果要在移植完成之前确定。
4、检查医疗设备是否正确,确保手术室和床位安全,调整好手术条件。
二、合并操作1、将免疫调节剂,如凝聚素、胺和相关成分连续输入受者,按照相关程序,以保持肝脏合并正确。
2、将肝脏活性素加入受者的血流中,把受者的血液和肝脏活性素混合,以使受者的免疫反应得到有效抑制。
3、注入受者口服的药物,防止受者抗原性反应,减轻排异反应。
4、受者注射相关基因,避免向受者体内输入来源肝脏所含有的抗体。
5、注入必要的抗血清,防止受者抗原性反应。
三、移植后护理1、检查受者情况,监测血液学,根据医生要求调节抗滤膜质量,确保肝脏在移植后运转正常。
2、严格控制膳食,定期检查肝功能、电解质和血糖,确保受者的生理机能。
3、血液循环不良应及时处理,以防止移植的肝脏受到损伤。
4、定期给受者注射抗排异药物,以保持肝脏的抗排异能力,维持器官功能正常。
5、及时给受者施用抗感染药物,防止移植肝脏因感染而被破坏。
四、交叉膜交叉配血1、以源者血浆、受者血液和未活化剂为原料,让血浆中卡蛋白复制聚合,形成膠状状态。
2、把聚合物倒入由特殊材料制作的滤膜内,完成小分子量混合吸附,透过滤膜转换成血液。
3、改变滤膜的温度和压力,完成混合、转换和稳定血浆,使源者和受者的血液交叉混合,在一起稳定、混合。
4、将混合血液安全输入受者体内,完成肝脏移植。
五、总结交叉膜交叉配血是一种技术复杂、程序繁琐的血液学手术,是肝脏移植的基本步骤,也是保证肝脏移植安全、排异反应程度采取合适措施的重要步骤。
在血漿交叉配血程序中,凝聚素、胺和相关成分是抑制受者的排异反应的主要因素。
此外,混合血液的温度、压力等也是手术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要素。
凝聚胺交叉配血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凝聚胺交叉配血试验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为规范输血科交叉配血试验的技术操作,确保鉴定结果准确及临床输血安全有效,依据《输血实验室管理程序》4.1.7条款的要求制定本规程。
2、适用范围本文件适用于本院输血科进行交叉配血的操作技术的规范化管理。
3、职责:输血科技术人员负责本实验的技术操作。
4、试验方法及原理4.1试验方法:凝聚胺介质配血法4.2原理:针对不规则抗体的检出及鉴定多采用红细胞的凝聚反应试验,而凝聚反应试验的成效则与分布红细胞表面之电荷以及抗体的亲和性息息相关。
凝聚胺法是利用低离子介质(LIM)来降低介质的离子强度,进而减少红细胞之间距,以促进红细胞和血清(血浆)中的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接着加入凝聚胺(polybrene)此种多价阳离子聚合物来中和红细胞上的阴性电荷,使细胞间发生非特异性凝聚;最后加入重悬液,使之中和由凝聚胺所引起之非特异凝聚,倘若没有凝聚发生,则判定为阴性;若有凝集,则得知存在特殊性之抗原抗体反应,则判定为阳性。
5、样本采集和处理同盐水交叉配血试验。
6、试剂:贝索的试剂盒:1)低离子溶液(LIM)2)聚凝胺溶液(POLYBRENE)3)悬浮液(RESUSPENDING)7、操作步骤7.1 取试管两支,分别标明主次侧管,主侧管加入受血者血清两滴,再加入2~5%献血者红细胞悬液1滴,次侧管反之。
7.2每支试管中加入0.7mlLIM液,混匀;再各加入2滴POLYBRENE 液,混匀。
7.3 3400转离心10秒,弃上清液,不要沥干,让管底残留约0.1ml 液体。
7.4轻摇试管,目测红细胞有无凝集,若无凝集则必须重作。
7.5加2滴resuspeneing液,轻摇试管混合并同时观察结果。
8、结果判断立即目测并镜检观察凝集状态。
如果30秒内凝集散开,代表是由polybrene引起的非特异性聚集,配血结果相合。
若凝集不散开,则为红细胞抗原抗体结合的特异性凝集,配血结果不相合。
若反应可疑,可进一步用显微镜观察。
交叉配血试验标准操作规程(sop)
交叉配血试验标准操作规程一、目的为规范交叉配血实验的技术操作,保证临床输血安全。
二、适用范围日常的交叉配血工作。
三、原理使受血者血清(血浆)和红细胞分别与献血者红细胞和血清(血浆)反应,采用盐水介质法、凝聚胺法,抗球蛋白法检测供、受者之间是否存在相应的红细胞血型抗原-抗体反应,判定受血者与献血者血液之间红细胞血型免疫的相容性。
四、步骤和方法1、受血者ABO和RhD血型鉴定,执行《血型鉴定操作规程》。
2、根据受血者ABO和RhD血型鉴定结果选择与其ABO和RhD相容血液成分,并复检献血者ABO和RhD血型。
3、分别吸取受血者和献血者30微升压积红细胞到已标示试管内,再分别加入生理盐水1毫升制成3%的红细胞悬液。
4、盐水介质法交叉配血(1) 取试管2支,分别标记为主侧和次侧,主侧加受血者血清(血浆)2滴,献血者3%红细胞悬液1滴,次侧加献血者血清(血浆)2滴,受血者3%红细胞悬液1滴,混匀。
(2) 用血型血清学专用离心机以120g离心1min后取出判断结果。
(3) 结果判断:先观察有无溶血,再轻轻转动试管观察有无凝集。
如无溶血、无凝集,继续进行凝聚胺法交叉配血试验。
若盐水介质法试验有凝集或者溶血时,应复检受血者和献血者ABO和RhD血型。
5、凝聚胺法交叉配血盐水介质法交叉配血试验完成后转做凝聚胺法交叉配血试验【方法原理】利用低离子介质(LIM),降低介质的离子强度,减少红细胞周围的阳离子云,以促进红细胞和血清(浆)中的抗体结合。
加入凝聚胺可使红细胞产生非特异性的凝聚。
最后,加入悬浮液,具有中和凝聚胺的作用,使正常红细胞非特异性凝集散开,试验结果为阴性;但红细胞被相应的抗体致敏,则会被凝聚胺凝结,凝集就不会散开,试验结果为阳性。
【标本采集和处理】1.标本采集:常规静脉采血于分离胶/促凝剂管(血清)、或静脉采血3ml于EDTA.K2(血浆),一般采用血清进行抗体检查。
2.血清标本的采取时间:要求受检者血样一定要在输血前3天内采集,血样必须是新近的。
交叉配血凝聚胺法
交叉配血(凝聚胺法)1. 原理凝聚胺(polymatching)法首先利用低离子介质降低溶液的离子强度,减少红细胞周围的阳离子云,促进血清(浆)中的抗体与红细胞相应抗原结合,再加入带亚电荷的高价阳离子多聚物-凝聚胺溶液,中和红细胞表面的负电荷,缩短细胞间距,形成可逆的非特异性聚集,并使IgG型抗体直接凝集红细胞。
加入中和液后,仅由凝聚胺引起的非特异性聚集,会因电荷中和而分散,而由抗体介导的特异性凝集则不会分散。
2. 标本采集:2.1 标本种类:抽取静脉血3-4ml待凝固后分离血清,将细胞配成5%盐水悬液将供血者血样以同样方法分离血清(浆)和红细胞悬液。
2.2 标本要求:抗凝和干燥管均可,如用抗凝血主张用EDTAK2(mg/dz)抗凝标本应无溶血,切标签齐全。
3. 标本储存:急诊标本30分钟内完成操作,标本应至4℃冰箱保存7天。
4. 标本运输:室温运输。
5. 标本拒收标准:细菌污染。
溶血标本,标签不齐全不能作测定。
6. 试剂:6.1 试剂名称:凝聚胺试剂(polymatching)6.2 试剂生产厂家:(台资)珠海贝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6.3 试剂组成:试剂1. 低离子介质(LowLonic Medium,LIM).试剂打开使用后,可置室温贮存,未开封者2-25度贮存,有效期为2年。
试剂2. 凝聚胺溶液(PolybreneSolution).贮存及有效期同上。
试剂3. 重悬液(ResuspendingSolution).贮存及有效期同上。
试剂4. 8.5%生理盐水。
7. 仪器:7.1 血型血清离心机:80-2型离心机江苏金坛市大地自动仪器厂7.2 离心机:江苏金坛市大地自动仪器厂7.3 电热恒温水箱:江苏金坛市医疗器械厂7.4 显微镜:XSZ-H3(中国)8. 操作步骤及结果判断:8.1 供受者红细胞用生理盐水配成3-5%的细胞悬液。
加样量均为:血清2滴,红细胞悬液1滴。
主管:受血者血清+供者红细胞悬液;次管:受者红细胞悬液+供者血清;(阴阳对照管另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凝聚胺法交叉配血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
规范凝聚胺法交叉配血标准操作程序。
2.原理
红细胞表面带有大量的负电荷,以避免其产生自发性聚集,当红细胞悬浮在电解质时,阳离子会被红细胞的负电荷所吸引,此时红细胞则被扩散的双层离子云所围绕,而形成Zeta电位, Zeta电位决定红细胞之间的排斥作用。
凝聚胺技术首先利用低离子溶液(LIM),降低介质的离子强度,减少红细胞细胞周围的阳离子云,以促进红细胞和血清(血浆)中的抗体结合。
其后,加入凝聚胺(Polybrene)溶液,它是一种高阶阳离子多聚物、肝素中和剂,溶解后能产生很多正电荷,可以中和红细胞表面带有的负电荷,使红细胞Zeta电位降低,缩短红细胞之间的距离,使红细胞产生非特异性的凝聚。
最后加入悬浮液(Resuspending), Resuspending具有中和凝聚胺(Polybrene)的作用,使正常的红细胞非特异性凝聚散开,试验结果为阴性;但如果红细胞被相应的抗体致敏,则会被凝聚胺凝结,凝集就不会散开,试验结果为阳性。
3.试剂
由珠海贝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凝聚胺法试剂盒,其组成:
3.1低离子介质(LIM) 2×130ml。
3.2凝聚胺(Polybrene)溶液2×20ml。
3.3 Resuspending溶液2×20 ml
4.仪器
4.1 80-2离心机:上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4.2电热恒温水浴箱: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
4.3 OLYMPUS显微镜:日本
5.操作步骤及结果判断
按照试管法血型鉴定检验标准操作程序进行受血者血型鉴定, 并将鉴定结果写于申请单,并签名。
以“同型输注”为原则,取相对应的成分血源进行交叉配血。
5.1取洁净小试管2支,分别标明主、次侧管。
5.2于主侧管中加入受血者血浆2滴和供血者3-5%红细胞悬液1滴,次侧管中加
入供血者血浆2滴和受血者3-5%红细胞悬液1滴, 轻轻混匀离心1000r/分钟, 仔细观察有无凝集,无凝集则可进行下一步骤,若有凝集则查找原因。
(盐水法)
编制人王渊审核人钟剑
版本号第二版颁布日期2018年1月1日
5.3将LIM液分别加入上述主侧管、次侧管各0.65毫升,然后分别加入
Polybrene溶液2滴,充分混匀。
在室温中静止15秒钟。
5.4 3400转/分钟离心10秒钟,则将上清液倒掉,保留管底约0.1毫升的液体,
轻轻摇动试管,观察有无凝集。
若没有凝集,须重做。
5.5最后加入Resuspending溶液2滴,轻轻混匀,1分钟内看凝集是否散开。
若散开,则可以涂成薄片镜检,确定镜下也没有凝集,则判定配血结果相合;
若不散开,将试管立即置入37℃水浴,若凝集散开则为冷凝集,在交叉配血报告单上备注出,提醒临床输注时注意,强冷凝集时建议不输注;若37℃水浴凝集不散则为血交叉不合,通知临床建议不输注,并记录在申请单和异常结果登记本上,如病情需要必须输血,立即送往血液中心做进一步鉴定和血交叉,找到合适的血源。
6.结果报告
6.1 依据交叉结果,认真填写交叉配血报告单。
应逐项填写,不得遗漏。
结
果经专业人员审核后,确认准确无误后发出报告。
若交叉不合,应向上级部门和临床及时联系,并作好记录。
必要时送省血液中心。
6.2将交叉结果登记在交叉登记本上,记帐。
电告临床由医务人员到血库提取
血制品,在提取血制品时必须由血库工作人员与提血者一起核对后双方在
登记本上签名。
7.附注
7.1第一次输血(浆)病人,必须要求在该病人输注前留血做传染病九项,并
签订输血治疗同意书。
7.2符合交纳互助金者必需交纳, 符合免交纳互助金者必需有相关证件复印,
并在血库备案。
7.3一次输血大于2000毫升者需有输血会诊单。
8.注意事项
8.1观察结果时必在显微镜下观察。
8.2每次离心后观察试管底部是否有红细胞,如果没有,表明有溶血现象,必须
重做。
8.3加再悬液后,应轻轻转动试管,不可过猛,并应立即读取结果(包括镜下
观察),以防弱凝集迅速消散,导致假阴性结果。
8.4聚凝胺是抗肝素药物,如受血者(供血者)血液中含有肝素,试验时应多
加数滴聚凝胺试剂。
编制人王渊审核人钟剑
版本号第二版颁布日期2018年1月1日
8.5在室温较低的情况下,操作交叉配血试验,某些病人血清中可能含有寒冷
凝集素等因素,而导致假阳性的结果出现。
若有此怀疑,建议将试管立即置入37摄氏度水浴中,轻轻转动试管混合,并在30秒内再观察结果。
8.6 供血出现溶血或上清液有混浊现象,严禁使用。
8.7 BASO凝聚胺法试剂使用前请回复室温再行操作。
9.参考文献
9.1陆永绥,张伟民主编.临床检验管理与技术规程.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4.
9.2试剂说明书。
编制人王渊审核人钟剑
版本号第二版颁布日期2018年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