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库凝聚按法交叉配血操作规程及血库收发标本制度
交叉配血操作规范(凝聚胺法)
交叉配血操作规范(凝聚胺法)【操作人员】经批准人授权的同志【部门主管】【质量控制员】【目的】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适用仪器范围】双目显微镜、普通离心机。
【该SOP变动程序】该标准操作程序的更改,可由任一使用本程序的操作人员提出并报请专业主管及科主任签字后生效。
【应用范围】交叉配血(凝聚胺法)的手工操作。
【标本采集和处理】1.由临床科室采用真空负压EDTA K2抗凝管采集3ml-5ml,作好标记,立即送检。
备血使用的受血者标本必须是输血前三天之内的血样。
采血时要防止溶血及多量组织液混入(多发生在静脉穿刺不顺利勉强抽血时),在病人输液时采集标本,必须从未输液的一侧肢体抽取,绝不允许在输液管接头处采集。
2.非急症病人输血前,应事先采取血标本作血型鉴定,填写申请单配血单上,以便核对。
急症抢救输血,未能事先采血检测血型,则要求由专人核对、贴标签、采取血标本送检。
3. 检验人员认真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床号、检验目的以及标本是否与申请单一致。
确认无误后用专用记号笔在试管与申请单上编写对应数字序号。
并按日期索引进行登记。
4. 将标本置于台式离心机内,放置保证平衡,以1500转/min离心10分钟。
保证血浆于血球有效分离。
溶血标本应重采取、乳糜血及标本量不足应加以登记,溶血性疾病应注明。
【方法学原理】凝聚胺试验是利用低离子溶液促进红细胞抗原与血清(浆)中的抗体反应,再利用凝聚胺引起红细胞间非免疫性的凝集,让已有抗体(IgG)反应的红细胞间的距离缩短。
距离缩短后更能引起已反应的抗体和别的红细胞产生反应形成免疫性的凝集。
而由凝聚胺所引起的非免疫性红细胞凝集反应可被后来加入的复悬液所中和而散开,如有免疫反应,凝集就不会散开,为阳性反应。
如没有免疫反应,凝集就会散开,为阴性反应。
交叉配血试验是在盐水介质的基础上加入凝聚胺,检测供患之间是否相合,患者血清(浆)中是否含有具临床意义的红细胞异体抗体。
【试剂和材料】1.供血者血清(血浆);2.受血者血清(血浆);3.BASO凝聚胺(Polybrene)试剂盒。
交叉配血标准操作规程
交叉配血标准操作规程
(抗人球蛋白法)
一、目的:
为规范交叉配血试验的技术操作,保证临床输血安全有效,特制定本规程。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输血科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一)
(二))、
(一)
(二)
(三)
(一)
(二)
(三)
(四)
(五)
主侧:用定量加样器加入献血者1%的红细胞悬液50ul+患者血清或血浆25ul;
次侧:用定量加样器加入患者1%的红细胞悬液50ul+献血者血浆25ul。
(六)将卡放入DGTHERM孵育箱15分钟,移出放入离心机9分钟,取出观察结果。
七、结果观察:
(一)主侧和次侧均不凝集,细胞沉于反应卡的底部,配血相合,可以输血
(二)主侧或次侧出现凝集,细胞悬挂于卡的中间或上部,配血不相合,不可以输血
(三)若输注血液为红细胞,则只需主侧配血相合。
微柱卡式法凝集强度描述。
交叉配血标准操作规程
交叉配血标准操作规程(一)检验目的检测供血者与受血者之间的输血相容性,包括主侧配血与次侧配血,确保输血安全。
(二)检验原理1.凝聚胺法利用多聚季胺盐类——凝聚胺携带很多正电荷,中和红细胞表面的负电荷,使红细胞之间距离减少,引起正常红细胞可逆性凝集。
无抗体致敏的红细胞被凝聚胺凝集,当加入中和液后,则凝集消散,而抗体致敏的红细胞被凝聚胺凝集,则不能消散,以此来判断供、受者间血液的相容性。
2.微柱凝胶法微柱凝胶卡的微管中装填有葡聚糖凝胶颗粒和抗人球蛋白试剂,红细胞表面抗原与其对应的IgG抗体结合以后,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不断向管底沉降,并与抗人球蛋白结合形成红细胞凝集,凝胶颗粒具有分子筛的作用,可以阻滞凝集的红细胞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通过凝胶颗粒,使其悬浮在凝胶上端,未凝集的红细胞则可以通过凝胶颗粒到达微管底部。
3.玻璃珠微柱法微柱卡的每一个微管中装填有直径均一的玻璃微珠和抗人球蛋白试剂(抗-IgG和抗补体C3),红细胞表面抗原与其对应的IgG抗体结合以后,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不断向管底沉降,并与抗人球蛋白结合形成红细胞凝集,玻璃微珠具有分子筛的作用,可以阻滞凝集的红细胞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通过玻璃微珠,使其悬浮在玻璃微珠层的上端,未凝集的红细胞则可以通过玻璃微珠之间的微小空隙到达微管底部。
(三)适用范围适用于手工凝聚胺法、全自动微柱凝胶法、全自动玻璃珠微柱法交叉配血试验。
(四)设备性能参数各种交叉配血检测系统性能指标参见相应检测系统说明书。
(五)器材与试剂1.器材KA-2200血清学专用离心机、B600-A型低速离心机、WADiana全自动血型配血系统、SWING-SAXO血型配血系统、Techno全自动血型配血系统、Othro Au-toVuelnnova全自动血型及配血系统、阅片灯箱、光学显微镜、塑料软试管、塑料硬质试管(100m m×l2mm和75m m ×l2mm)、试管架、一次性塑料滴管、记号笔。
医院血液入库、贮存、发放制度
医院血液入库、贮存、发放制度为了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五章及第六章有关规定并保证血液从入库到发出顺畅进行,确保血液质量和输血安全,制定本制度。
1血液的入库1.1全血、血液成分入库前要认真核对验收。
核对验收内容包括:运输条件、血液外观、血袋密封及包装是否合格,标签填写是否清楚齐全(供血机构名称及其许可证号、献血者姓名或条形码和血型、血液品种、容量、采血日期、血液成分的制备日期、有效期、血袋编号/条形码、贮存条件)等。
1.2血液验收合格并核对无误后,双方签名确认。
2血液的贮存2.1按不同品种、血型、规格和采血日期(或有效期)分别竖立放置于篮中或金属架上,在专用冰箱不同层内存放,并有明显的标识。
血液的摆放要为冷空气的流通留有空间(不宜放置过于紧密)。
家用冰箱不宜用于贮血。
2.2保存温度和保存期如下:浓缩红细胞CPDA:35天。
少白细胞红细胞4±2℃保存期同浓缩红细胞。
红细胞悬液4±2℃保存期同浓缩红细胞。
洗涤红细胞4±2℃24小时内输注。
冰冻红细胞4±2℃解冻后24小时内输注。
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22±2℃24小时(普通袋)或5天(轻振荡、专用袋制备)。
机器单采浓缩血小板同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
机器单采浓缩白细胞悬液22±2℃24小时内输注。
新鲜液体血浆4±2℃24小时内输注。
新鲜冰冻血浆-20℃以下一年。
普通冰冻血浆-20℃以下四年。
冷沉淀-20℃以下一年。
全血4±2℃(同浓缩红细胞)。
其他制剂按相应规定执行。
2.3当冰箱的温度自动控制记录或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时,要立即查明原因,及时解决并记录。
2.4贮血冰箱内严禁存放其他物品;每周消毒一次;冰箱内空气培养每月一次,无霉菌生长或培养皿(90mm)细菌生长菌落<8CFU/10分钟或<200CFU/m3为合格。
3血液的发放3.1配血合格后,由医护人员持能够确认受血者身份的凭据(如已交费的记账单或填写完整的取血单或取血专用处方笺),并携带符合血液贮存要求的容器(如保温瓶或血液转运盒或取血箱)到输血科(库)取血。
医院血液入库、贮存及发放操作规程
血液入库、贮存及发放操作规程一、目的明确血液在保存、发放和运输过程中所需条件、方法和要求,并对实施情况进行监控,确保血液的安全有效二、适应范围适用于血液保存、发放与运输过程的管理活动。
三、职责3.1负责血液的保存、保存监控和储血设备的使用、维护与保养。
3.2负责血液的接收、发放及发放前的外观检查。
3.3负责储血设备温度、环境有效性的监督、确认。
四、操作步骤4.1血液入库4.1.1输血科应根据临床科室预约血液用量的情况向供血方及时预约血液及血液成分,原则上储血基数一般应不少于3天的急救用血量,可视具体情况增减。
4.1.2全血、血液成分接收前要认真核对验收。
核对验收内容包括:运输条件、物理外观、血袋封闭及包装是否合格,标签填写是否清楚齐全(供血机构名称及其许可证号、供血者姓名或条型码编号和血型、血液品种、容量、采血日期、血液成分的制备日期及时间,有效期及时间、血袋编号/条形码,储存条件)等。
核对无误且血液质量合格方可双签接收。
4.1.3核对验收时血液及血液成分出现下列情况时不宜接收、入库(冰冻血浆解冻后出现血浆质量问题则退库):血袋标签破损,字迹不清;血袋有破损,有渗漏;血液中有明显的凝块;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界面上的血浆出现溶血或红细胞呈稀泥状;血浆层进行性变色,混浊度增加或呈异常乳糜状或暗灰色;血浆层中有明显增多的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红细胞的颜色呈暗紫色或红褐色;血袋血型与复查血型不符;血液不规则抗体筛查呈阳性;血液过期;血液有其他须查证的情况;4.2血液贮存4.2.1接收合格的血液及血液成分后,依次按全血、血液成分的血型、规格分类,分别进行输血科信息管理系统电脑入库且复检,并按采血时间先后秩序斜竖放贮存于专用冰箱不同层内或不同专用冰箱内,并有明显的标识。
4.2.2血液及血液成分保存温度:全血、浓缩红细胞、少白细胞红细胞、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冰冻红细胞保存于4±2℃,新鲜冰冻血浆、普通冰冻血浆、冷沉淀保存于-20℃以下,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机器、单采浓缩血小板保存于22±2℃;4.2.3血液贮存专用冰箱应有温度自动控制记录和报警装置,且冰箱内增放温度计,以便掌握冰箱实际温度。
血库配血管理制度
成都新都西桥医院
血库配血管理制度
1.目的: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
2.交叉配血试验应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
3.试验前及试验后必须做好查对工作,即查对病人的姓名、血型、标本号及献血员血型、血袋编号。
4.每次交叉配血时须鉴定病人的ABO、Rh(D)血型及用正、反定型法复查病人的ABO血型。
5.配血试验统一采用低离子强度聚凝胺法,必要时做抗人球蛋白配血。
6.安排用血时,应执行先贮先用,成分优先的原则。
避免血液过期浪费。
7.填写配血报告时字迹要清楚,内容要准确。
8.配血完毕必须做好试验登记备查。
并收拾好所用物品,保持工作台面的清洁。
血液入库检查操作规程
血液入库检查操作规程
一、血液入库储存发放规程
1.遵照卫生部“三统一”的原则,我院输血科不自行采血,全部血液来自中心血站。
2.每周一、三、五上午由值班人员向血站报要血计划,由血站专职人员送血上门。
3.要血计划根据当天冰箱的库存量,和临床用血的申请单数量来决定。
4.血液送来后由值班人员逐项核对数量及型号,并做好入库记录。
5.准确无误后由值班人员签名,然后迅速将血液放冰箱保存备用。
6.入库的血液不同型号分型存放,同一型号不同容量分别存放。
7.血液的发放根据患者的情况,科学合理的对待。
8.发放时使用规范的交叉配血方法并观察血液的质量。
二、血液质量检查规程
1.血液质量的全面检查及复检工作均由市中心血站来完成,我院输血科仅对由血站送来的血液进行外观检查。
2.对血液进行外观检查:血袋包装是否完整,供血机
构名称及其许可证号、标签上血型、血编号、血液品种、容量、采血日期、血液成分的制备日期及时间、有效期及时间、储存条件等是否完好清晰,血液有无溶血、脂血、凝块等现象,一旦发现问题,及时与中心血站联系,协商解决问题。
3.不定期对所拿回的血液进行抽检,详细资料见血液质量监测记录本。
输血科(血库)管理制度
输血科(血库)管理制度1、输血科(血库)负责本单位临床用血计划的申报、血液入库、储存、出库、配型,对临床用血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2、输血科(血库)工作人员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业务素质,严格按照《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开展工作,保证本院的用血安全。
3、输血科(血库)有职责和义务向临床医师提供输注血液和血液成份的咨询意见或建议,参与指导和协助临床的输血和对输血反应的处理。
4、临床需要输血、配血,应由经治医师提交输血申请单,连同受血者的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血库)。
需要保存期短的血液或其他血液成分(洗涤红细胞、机采血小板等),应提前三天通知输血科(血库),抢救用血立即定型和配血并保持联系。
(急诊输血除外)5、血型交叉配合试验完成后,仔细填写交叉配血报告单并详细核对结果,保留标本7天以上.6、临床采血时应该详细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床号、严防采错血标本;标本送检中应严防损坏或污染。
7、临床医师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并做到科学、合理用血和成分输血。
病人如有输血反应。
应立即分析原因;对疑难血型定型及交叉配血有问题,应及时进行复查、处理.8、输血科(血库)应定期用紫外线消毒,严防输血感染。
9、做好对受血者输血前如乙肝、丙肝、梅毒和HIV等必检项目的检测。
10、做好各项室内质控工作,维护血库冰箱良好运行状态,确保血液的质量。
11、全血、血液成分入库前认真核对验收。
核对验收内容包括:运输条件、物理外观、血袋封闭及包装是否合格,标签填写是否清楚齐全(供血机构名称及其许可证号、供血者姓名或条型码编号和血型、血液品种、容量、采血日期、血液成分的制备日期及时间,有效日期及时间、血袋编号/条形码,储存条件)等。
12、按A、B、O、AB血型将全血、血液成分分别贮存于血库专用冰箱不同层或不同专用冰箱内,并有明显的标识。
13、认真做好血液出入库、核对、领发的登记,有关资料需保存十年.输血科(血库)工作制度1、上班严肃认真,思想集中,不高声谈笑,不脱岗,不窜岗,仪表端正,挂牌服务,室内整洁,秩序优良。
交叉配血操作规程(凝聚胺法)
交叉配血操纵规程(凝聚胺法)之吉白夕凡创作一.目的规范交叉配血试验操纵;包管临床用血的平安性和有效性。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临床配血标本。
三.职责血库技术人员负责交叉配血试验四.所需资料和设备资料:凝聚胺试剂盒、患者血标本、生理盐水、小试管、滴管、献血者标本。
设备:普通离心机、血型血清学专用离心机、37℃恒温水浴箱、显微镜五.操纵步调1.凝聚胺法(1)以生理盐水配制供、受者3%~5%红细胞悬液。
(2)取试管3支,标识表记标帜主、侧和自身对照主侧加受血者血浆(血清)2滴,献血者3%~5%的红细胞悬液1滴;次侧加献血者血浆(血清)2滴,受血者3%~5%的红细胞悬液1滴;自身对照管加患者血浆(血清)2滴和患者3%~5%的红细胞悬液1滴混匀。
(3)以1000r/分钟离心1分钟,观察盐水介质实验结果。
(4)每管各加低离子介质(LIM)溶液0.7ml,混合均匀,室温孵育1min。
(5)每管各加2滴凝聚胺溶液,混匀后静置15s。
(6)1000r/分钟离心1分钟,倾去上清液,不要沥干。
(7)轻轻摇动试管,目测红细胞有无凝集,如无凝集,必须重复步调(3)-(6)(8)加入2滴重悬液,并轻轻混合,观察结果。
(9)结果判定如凝聚散开,则为凝聚胺引起的非特异性凝集,判为阴性结果,配血相合;如凝聚不散开,则为抗原抗体结合的特异性反应,判为阳性结果,配血不相合,如肉眼观察凝集强度弱,可进一步在显微镜下观察有无凝集。
结果判定要求在1min内完成,最长不要超出3min,因为弱凝集的阳性结果,超出1min可能变成阴性。
六.注意事项1.配血技术①惯例配血技术:选择的技术不但要能检查出不配合的IgM 抗体,还必须能检查出尽可能多的不配合的IgG抗体,最大限度地减少抗体的漏检。
目前认为盐水法交叉配血是输血前检查必不成少的试验,首先采取盐水法进行交叉配血,再采取能够检出IgG类抗体的方法进行交叉配血;②特殊配血技术,如:预温配血技术:主要用于解决无临床意义的冷抗体引起的交叉配血不配合。
血库管理制度
血库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血库管理工作,确保血液质量,保障临床用血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血库管理工作。
第三条血库管理工作应当坚持以下原则:(一)合法合规,确保血液来源合法、质量可靠;(二)科学规范,遵循血液储存、处理、分发等环节的科学规范;(三)安全第一,加强血液安全相关风险控制,确保临床用血安全;(四)节能减排,提高血库管理工作的效率,降低运行成本。
第四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全国血库管理工作的监督管理,地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血库管理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血库的组织与管理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血库,血库负责人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第六条血库工作人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具有医疗机构工作人员身份;(二)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三)接受岗位培训并考核合格。
第七条血库管理工作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包括:(一)血液入库、储存、处理、分发、出库等环节的操作规程;(二)血液质量控制和风险管理措施;(三)血液安全管理相关规定;(四)血库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及考核制度。
第八条血库应当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血库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第三章血液入库与管理第九条血液入库应当符合以下要求:(一)血液来源合法,具有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规定的证明文件;(二)血液质量符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规定的标准;(三)血液入库前,应当进行传染病病原体检测、血型鉴定等检查;(四)血液入库应当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血液质量。
第十条血库应当对入库的血液进行妥善储存,确保血液质量不受影响。
储存条件应当符合以下要求:(一)温度控制在2℃~8℃范围内;(二)相对湿度控制在30%~70%范围内;(三)避免光照和振动;(四)储存设备应当定期检查和维护。
第十一条血库应当对血液进行合理分配,确保临床用血需求得到满足。
血液接收、入库管理制度与操作流程
血液接收、入库管理制度与操作流程第一篇:血液接收、入库管理制度与操作流程血液接收、入库管理制度及操作流程1、配血标本送到血库后,要有专人接受标本,并检查血量、标本联号、姓名、血型、病房、床号齐全,如有遗漏应拒收。
2、血库应按《采供血许可证》规定范围供血。
特殊情况下经主管部门领导批准,方可对规定范围外的医疗单位供应。
3、收到血站血液时观察血液是否有溶血、大凝块、血袋破裂、管口热合不严密或启过封、血液颜色呈紫玫瑰色或高锰酸钾色、红细胞呈稀泥状者;4、红细胞冰箱4℃±6℃保存,血浆应放在-20℃以下温度保存。
第二篇:血液接收血液接收、入库、储存、出库及库存预警管理制度1、血液入库核对登记收到血站送来的血液及成分血后,入库前要认真核对验收。
核对验收内容包括:运输条件、物理外观、血袋封闭及包装是否合格,标签填写是否清楚齐全(供血机构名称及其许可证号、供血者姓名或条型码编号和血型、血液品种、容量、采血日期、血液成分的制备日期及时间,有效期及时间、血袋编号/条形码,储存条件)等。
验收合格后,进行登记,记录资料清晰完整,保存十年。
并按不同品种、血型和采血日期(有效期),分别有序存放于专用冰箱内。
2、血液贮存全血及红细胞类贮存于 2-6℃专用冰箱。
血浆及冷沉淀贮存于-20℃以下专用冰柜。
血小板贮存于20-24℃专用保存箱。
保存设施标识明确贮血冰箱温度 24小时监测,记录 4 次贮血冰箱每周消毒一次并记录贮血室及贮血冰箱每月进行空气培养一次,菌落数≤200cfu/M0L为合格,记录资料完整。
冰箱内壁细菌每月培养一次,菌落数≤5cfu/cm合格,记录资料完整。
每天检查贮血质量,发现异常情况,如血浆层变色(变灰、变2黑等)或出现气泡及絮状物,红细胞色泽变紫色等,不能发出使用。
严重脂肪型的血浆不能发出使用。
病房已启封的及输剩的血及成分不能使用。
血液在有效期内使用,过期的血液及成分不能使用。
每天定时观察贮血冰箱温度,并作记录,确保冰箱正常运行及贮血安全。
交叉配血操作规程
交叉配血操作规程交叉配血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操作,主要用于确定血液供应者与受血者之间的血型是否相容。
在进行交叉配血之前,需要先进行ABO血型鉴定和RH因子检测,从而确定受血者与供血者的血型。
交叉配血的操作规程如下:1.准备工作:在进行交叉配血之前,需要准备好一系列的试剂和设备。
试剂包括正反A、B血清和RH血清,设备包括血凝管、离心机等。
2.受血者样本采集:首先,采集受血者的静脉全血样本。
采血时要注意操作的无菌性,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采集的样本应放入无抗凝剂的血凝管中,用枝式滴管将血样加入试管中。
3.室温离心法:将采集到的受血者全血样本离心5分钟。
离心后,血液分为细胞层、凝集层和血浆。
血浆层较为清亮,可由离心机中小孔取出,放入另一无菌试管中。
4.ABO血型鉴定:取一定量的受血者血浆,分别加入正反A血清和B血清。
轻轻摇晃试管,观察是否出现凝集现象。
若加A血清后出现凝集,说明受血者为A血型;若加B血清后出现凝集,说明受血者为B血型;若两者都出现凝集,说明受血者为AB血型;若都不出现凝集,说明受血者为O血型。
5.RH因子检测:取一定量的受血者血浆,加入RH血清中。
轻轻摇晃试管,观察是否出现凝集现象。
若加RH血清后出现凝集,说明受血者为RH阳性;若不出现凝集,说明受血者为RH阴性。
6.供血者样本采集:按照相同的方法采集供血者的全血样本,并离心分离血浆。
7.交叉配血操作:将供血者的血浆少量加入受血者的血浆中,轻轻摇晃试管。
观察是否出现凝集现象。
若出现凝集,说明供血者的血浆中存在对受血者的免疫反应,不适合进行输血操作。
若不出现凝集,说明供血者与受血者的血型相容。
8.结果判断与报告:根据交叉配血的结果,判断供血者与受血者之间的血型是否相容。
将结果记录在交叉配血报告中,并进行签字确认。
医院交叉配血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交叉配血试验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为规范交叉配血试验的技术操作,保证临床输血安全有效,依据《输血实验室管理程序》4.1.7(2)条款的要求制定本规程。
2、适用范围适用于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3、职责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技术人员负责交叉配血试验。
4、原理使受血者血清(血浆)和红细胞分别与献血者红细胞和血清(血浆)反应,采用盐水介质法、凝聚胺法、抗球蛋白法及微柱凝胶法等检测供、受者之间是否存在相应的红细胞血型抗原抗体反应,判定受血者与献血者血液之间红细胞血型免疫的相容性。
5、所需设备和试剂5.1设备普通离心机,血型血清学专用离心机,电热恒温水浴箱,普通显微镜。
5.2试剂凝聚胺试剂盒,抗球蛋白试剂。
6、检测环境条件6.1室温应控制在18~27℃,湿度应保持30%~70%。
7、步骤与方法7.1受血者、献血者血标本处理7.1.1将受血者血标本离心分离血清(血浆)及红细胞,取2支试管,分别标记受血者的唯一性标识,吸取离心后血标本血清(血浆)到一支已标识的试管内;吸取红细胞30μl 到另一支已标识的试管内,加生理盐水1ml稀释成3%的红细胞悬液。
7.1.2受血者ABO和RhD血型鉴定,执行《试管法鉴定ABO和RhD血型标准操作规程》。
7.1.3受血者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选及鉴定,执行《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选及鉴定标准操作规程>。
7.1.4根据受血者ABO和RhD血型鉴定结果选择ABO和RhD相容血液成分,剪取献血者血袋上一段留样管,取1支试管标记献血者唯一性标识,将剪下的血标本盛入标识的试管中,离心分离血清(血浆)及红细胞;另取2支试管分别标记献血者唯一性标识,吸取献血者血标本血清(血浆)到一支已标识的试管内;吸取献血者血标本红细胞3μl到另一支已标识的试管内,加生理盐水1ml稀释成3%的红细胞悬液。
7.1.5复检献血者ABO和RhD血型。
7.2盐水介质法交叉配血试验7.2.1取试管2支,分别标记为“主侧”、“次侧”,主侧加受血者血清(血浆)2滴、献血者3%红细胞悬液1滴,混匀;次侧加献血者血清(血浆)2。
血液接收、入库、核查、保存、发放、报废规程制度
血液接收、入库、核查、保存、发放、报废规程一、血液接收、入库、核查规程1、血液接收时必须认真核对验收,内容包括:运输条件,物理外观,血袋封闭及包装是否合格。
血袋标签核对的主要内容是:(1)血站的名称;(2)献血编号或者条形码、血型;(3)血液品种;(4)采血日期及时间或者制备日期及时间;(5)有效期及时间;(6)储存条件。
禁止将血袋不合格血液入库。
2、接收后的血液经核对后,按不同品种,不同血型放入储血冰箱的指定位置,并根据血液信息进行登记和录入信息系统。
3、血液交、接双方要当面核对并签字。
二、血液的保存规程储血设施应当保证运行有效,储血环境应当符合卫生标准和要求。
1、全血和红细胞悬液贮存在2-6℃条件下。
2、血小板贮存在20-24℃条件下。
3、洗涤红细胞贮存在2-6℃条件下,自备时起24小时内输注。
4、白细胞浓缩液贮存在20-24℃条件下,自备时起24小时内输注。
5、新鲜冰冻血浆贮存在-20 —30℃低温冰箱内。
6、冷沉淀贮存在-20 —30℃低温冰箱内。
7、储血室必须保持清洁卫生,每天用消毒液消毒一次,并作好记录。
8、每台储血冰箱除自动显示装置,内部必须放置温度计,值班人员每4小时观察冰箱内温度一次,并作好记录。
9、储血冰箱清洁消毒每周一次,冰箱内空气培养每月一次并做好记录。
10、储血冰箱出现故障时,值班人员应立即通知设备维修人员,如短期内不能修复,必须将血液转移到安全的冰箱内存放。
三、血液的发放规程1、配血合格后,由医护人员或接受过医院专门培训并有上岗证的人员到储血室取血。
2、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查对姓名、姓别、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及试验结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发出。
3、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得发出:(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2)血袋有破损,有漏血。
(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
(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血标本收集输送、交接管理制度与流程
血标本收集输送、交接管理制度与流程为落实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三章“受血者血样收集与送检”有关规定,确保血液样本的有效性,避免发生过出事故,和便于追踪调查,特制定本制度。
适用于临床输血工作中血标本的收集、标识、运输、交接、检测、保留和销毁等工作环节的管理。
一、血标本收集要求一、人员要求:收集交叉配血、血型血样的护士必需具有有资质并接受过相关的血标本收集的培训,实习或深造护士不得进行。
二、收集血标本时要求采血护士必需认真查对受血者身份,若是患者是清醒的,应要求患者回答自己的姓名;若患者意识不清,通过询问患者的亲属确认患者身份。
只有当《临床输血申请单》与患者腕带的资料完全一致时方可收集血标本,并在采血后将标有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检测项目的条形码标签贴在采血试管上并与《临床输血申请单》资料仔细查对。
绝对禁止通过床头卡来核实患者身份。
二、血标本的要求:一、ABO及RhD血型鉴定实验血标本推荐用EDTA·K2抗凝,血量很多于2m1;交叉配血、红细胞不规则抗体挑选实验血标本推荐用白盖不含抗凝剂管,血量至少5ml。
二、疑难交叉配血的血标本要求送检2管,1管抗凝(推荐EDTA·K2抗凝,另1管不抗凝,血量依照要求。
)3、交叉配血标本收集要求,凡患者上次输注过血制品,再次输血仍须从头抽取交叉配血血标本以避免输血反映的发生。
4、受血者血标本收集(1)血标本收集前应征得受血者知情同意,采血时采血人员持《临床输血申请单》和血型鉴定报告认真查对受血者身份,若患者是清醒的,应要求患者回答自己的姓名;若患者意识不清.通过询问患者的亲属查对患者身份。
《临床输血申请单》的相关信息与受血者的资料完全一致时方可收集血标本,二者不一致时不得收集血标本。
(2)收集血标本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正确穿刺。
(3)一名采血人员不得同时收集两位以上患者用于交叉配血的血标本。
(4)血标本的标识:血标本收集后,采血人员必需于患者床边在血标本上贴上条码,内容至少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检测项目及血标本收集时间等信息采血人员在《临床输血申请单》上签名并注明采血时间。
交叉配血操作规程
交叉配血操作规程
《交叉配血操作规程》
交叉配血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技术,可以帮助需要输血的患者找到适合的血型。
为了确保交叉配血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医院和血库都有一套严格的操作规程。
首先,医务人员需要确认患者的血型,并进行全面的诊断。
在得到患者的血型信息后,医生会将其输入到计算机系统中,系统会自动筛选出适合患者血型的供血者信息。
医务人员会根据系统提供的信息,联系相关的供血者,并进行进一步的筛选。
接下来,医务人员会对供血者的血样进行复核,以确保其血型信息准确无误。
在进一步确认患者和供血者的血型信息后,医务人员会进行血液的交叉配型实验。
这一步是非常重要的,可以确保输血时不会出现不兼容的情况。
一旦获得了血液交叉配型实验的结果,医务人员会进行最后的确认工作。
他们会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的评估,确保他们可以承受输血手术。
同时,医务人员还会对供血者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行审查,以确保他们的血液是安全的。
最后,医务人员会将合适的血液输送到患者的身体中。
在输血过程中,医务人员会严格遵守手术操作规程,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交叉配血操作规程的严格执行,可以大大降低输血过程中出现
意外情况的概率。
因此,医院和血库都会严格遵守这些规程,以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和有效。
输血标本管理制度与流程
输血标本管理制度与流程一、管理制度1.1 为了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制定本制度。
1.2 输血标本管理应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制度,确保标本质量,为临床输血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1.3 输血标本采集、处理、检测和储存等环节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医护人员负责,并遵循操作规程和规范。
1.4 输血科(血库)应有专人负责输血标本的接收、处理、储存和发放工作,并做好相应记录。
1.5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输血标本质量控制体系,对输血标本采集、处理、检测和储存等环节进行监控和评估,确保输血安全。
二、流程2.1 输血申请2.1.1 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和输血指征,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
2.1.2 《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审核签字后,提交至输血科(血库)。
2.2 输血标本采集2.2.1 责任护士凭《临床输血申请单》和取血通知单,到输血科(血库)领取血样。
2.2.2 责任护士与输血科(血库)发血人员共同查对患者信息,包括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和诊断。
2.2.3 责任护士采集血样,确保采集过程中避免血液震动,以防红细胞破裂。
2.3 输血标本检测2.3.1 输血科(血库)对输血标本进行血型鉴定(包括ABO正反定型、Rh血型)和交叉配血试验。
2.3.2 输血科(血库)对输血标本进行质量检查,确保标本合格。
2.4 输血标本储存2.4.1 输血科(血库)负责输血标本的储存,确保储存条件符合要求。
2.4.2 输血标本储存期间,应做好温度、湿度等环境的监控和记录。
2.5 输血标本发放2.5.1 输血科(血库)根据临床用血需求,发放符合要求的输血标本。
2.5.2 输血科(血库)发放输血标本时,应与临床医护人员进行查对,确保标本无误。
2.6 输血标本使用2.6.1 临床医护人员在输血前,应再次进行查对,确保输血标本无误。
2.6.2 输血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确保输血安全。
血液接收、入库管理制度与操作流程
血液接收、入库管理制度与操作流程目录一、总则 (2)二、人员职责 (2)2.1 血液接收人员职责 (3)2.2 入库管理人员职责 (5)2.3 操作流程执行人员职责 (6)三、血液接收管理 (7)3.1 接收标准 (8)3.2 接收流程 (9)3.3 验收程序 (9)3.4 记录要求 (10)四、血液入库管理 (11)4.1 入库标准 (12)4.2 入库流程 (13)4.4 质量控制 (14)五、操作流程 (15)5.1 血液采集与包装 (16)5.2 运输与物流管理 (17)5.3 入库前的准备 (18)5.4 入库操作 (19)5.5 质量检测与反馈 (20)六、监督与检查 (21)6.1 监督检查机制 (22)6.2 问题处理流程 (22)6.3 审计与评价 (24)七、培训与考核 (25)7.1 培训内容 (26)7.2 培训频次 (27)7.4 培训效果评估 (28)八、附则 (30)8.1 解释权归属 (30)8.2 修订记录 (31)8.3 施行日期 (32)一、总则为规范和加强血液接收、入库管理,确保血液质量与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与操作流程。
本制度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所有开展血液采集、制备、储存、运输、使用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血液接收、入库管理应遵循科学、规范、公正、透明的原则,确保血液来源合法、质量合格、数量准确。
建立健全血液接收、入库管理的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职责,实现分级管理、逐级负责。
鼓励和支持血液接收、入库管理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
二、人员职责血液接收部门负责人:负责组织和监督血液接收工作,确保血液接收工作的顺利进行。
负责制定血液接收、入库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对员工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员工熟悉并遵守相关制度。
血液接收工作人员:负责血液的接收、检验、分装和储存工作。
按照操作流程进行工作,确保血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叉配血操作规程交叉配血试验(凝聚胺法)[原理]凝聚胺试验是利用低离子溶液促进红细胞抗原与血清(浆)中的抗体反应,再利用凝聚胺引起红细胞间非免疫性的凝集,让已有抗体(IgG)反应的红细胞间的距离缩短。
距离缩短后更能引起已反应的抗体和别的红细胞产生反应形成免疫性的凝集。
而由凝聚胺所引起的非免疫性红细胞凝集反应可被后来加入的复悬液所中和而散开,如有免疫反应,凝集就不会散开,为阳性反应。
如没有免疫反应,凝集就会散开,为阴性反应。
交叉配血试验是在盐水介质的基础上加入凝聚胺,检测供患之间是否相合,患者血清(浆)中是否含有具临床意义的红细胞异体抗体。
[试剂组成]1,洁净试管,离心机,显微镜。
2,0.85% 氯化钠溶液:准确称取氯化钠(AR)8.5 g,用蒸馏水溶解并定容至1000 ml。
试剂启用后,有效期为:二周。
3,凝聚胺试剂*1 低离子介质溶液:含葡萄糖,乙二胺四醋酸-2钠及稳定剂。
*2 凝聚胺溶液:含凝聚胺,氯化钠及稳定剂。
*3 复悬液:含柠檬酸钠,葡萄糖及稳定剂。
*4 阳性对照血清:含抗D血清,氯化钠及稳定剂。
4,抗人IgG 血清。
[试剂保存和稳定性]1.凝聚胺试剂须保存在2-25℃。
2.有效期内可使用。
3.抗人IgG血清低温冰箱保存。
复溶后放2—4℃冰箱保存。
[标本收集和准备]1.抽取受血者静脉血3-4ml(操作中小心防止红细胞破损),放入一已贴标签干燥洁净的试管中为血清管(也可用EDTA-K2抗凝血液),并将注射器中余下的少量血液配成2%红细胞生理盐水悬液,放入另一已贴标签干燥洁净的试管中为红细胞悬液管。
以上标本有效期为三天;若受血者抽取标本后,输用过血液或血液制品,且输用时间超过12 小时的,必须重新采集标本。
2.2% 红细胞悬液:用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3次。
根据下表进行红细胞悬液的配制。
悬液浓度(%)压积红细胞(滴)盐水(滴)----------------------------------------------------------------2 1 2ml(40)5 1 0.8ml(16)----------------------------------------------------------------[操作步骤]1.取出3支试管分别标记主,次及对照测试:主测管:加入病人血清(浆)2滴,再加入供血者3-5%红细胞悬液1滴,次测管:加入供血者血清(浆)2滴,再加入病人3-5%红细胞悬液1滴,对照管:加入2滴*4阳性对照血清,再加入供血者3-5%红细胞悬液1滴。
2.各加入*1低离子介质溶液0.6ml,轻轻混匀,于室温下静置1分钟。
3.再滴入2滴*2凝聚胺溶液,轻轻混匀,于室温下静置15秒。
4.3400rpm离心1分钟,然后把上清液倒掉,管底保留大约0.1ml的液体。
5.目测红细胞有无变成凝块,如果没有凝块,则必须重做,(请看注意事项6)。
重做后仍然没有凝集现象出现,可能试剂失效。
6.各滴入2滴*3复悬液,并轻轻混匀,观察结果。
若为凝聚胺引起的非免疫性凝集,应该在1分钟内散开;若是异体抗体所引起的免疫性凝集,则不会散开。
7.倒在玻片上用显微镜观察有无凝集。
如有凝集反应,表示不合,此供血者的血液不适合病人使用;如无凝集反应,表示供血者的血液适合病人输注。
如果想进一步检测Anti-K抗体,则必须继续做辅助性的抗球蛋白试验,步骤如下:8.再滴入1滴*3复悬液。
9.用生理盐水洗红细胞3—5次,并把最后一次上清液完全倒干。
10.滴入2滴Anti-human IgG血清,并混匀。
11.3400rpm离心1分钟。
12.观察有无凝集反应,如果有凝集反应,表示有Anti-K抗体,则必须进一步做抗体冲出试验,供血者的血液不适合病人使用。
如果没有凝集反应,为了确保输血的安全性,须再各添加1滴已知致敏性红细胞至所有没有凝集的试管中,混匀,3400rpm离心1分钟。
正常应有2+反应。
如果没有凝集反应,可能是假阴性,辅助性抗球蛋白试验必须重做。
[结果判断]1,ABO同型配血,主侧和次侧均无溶血及凝集表示无输血禁忌,可以输血。
2,如急需输血但一时无同型血液,作异型配血时(指O型血输给A,B或AB型,或A,B型血输给AB型时),主侧无溶血及凝集,但次侧必然有凝集或溶血。
[质量控制与附注]1.试剂超过有效期或有污染现象出现,即不可使用,必须更换。
2.检验人员必须熟悉操作步骤,尤其是凝聚胺所引起的凝集反应,更要特别注意。
3.中国人极少有Anti-K抗体,但其他人种比例较高,尤其是白种人,所以,当病人是其他人种时,为求安全起见,加做辅助性抗球蛋白试验。
4.加做辅助性抗球蛋白试验是为了增加检测Anti-K抗体的敏感度,对检测其他的抗体无帮助。
所以,除非想进一步检测Anti-K抗体,否则不须做到辅助性抗球蛋白试验。
5.在冬天气温极低的情况下,操作交叉配血试验,某些病人血清(浆)中可能含有寒冷凝集素等因子而导致假阳性的结果出现。
若有此怀疑,请再滴入2滴*3复悬液,将试管立即置入37 C水浴中轻轻混匀,并在一分钟内观察结果。
6.如果不凝集,可能是标本中含有肝素。
如洗肾病人的标本或其他干扰存在,此时需多加2-4滴*2凝聚胺溶液以中和肝素或干扰因子。
7.0.85% 氯化钠溶液启用时,及时贴上启用时间;超期的溶液要及时更换。
使用过程中,怀疑污染到溶液时或配血结果可疑时,必须更新该溶液。
8.受血者标本有效期为三天;若受血者抽取标本后,输用过血液或血液制品,且输用时间超过12 小时的,必须重新采集标本。
2%红细胞悬液要求准确,必要时用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后重新配制。
9.进行交叉配血前逐项核对输血申请单、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复查受血者和供血者ABO 血型(正、反定型),并常规检查患者Rh(D)血型,正确无误时可进行交叉配血。
10.操作过程中,①必须先排好试管,并做好标记;②每进行一步操作,必须进行一次核对。
11.结果判断必须先肉眼观察,再进行显微镜观察。
注意观察弱凝集和排除非特异性凝集。
12.交叉配血试验中发现有不配合时,首先应考虑受血者和供血者的ABO血型和Rh(D)血型定型是否错误,必要时进行抗体筛检。
其次,应注意有无特异性同种抗体,特异性未知的同种抗体存在,或者患者的血清在室温37℃或抗球蛋白血清中凝集所有的其他红细胞,造成交叉配血的困难,应进一步作有关试验进行鉴定。
13.两人值班时,交叉配血试验由两人互相核对;一人值班时,操作完毕后自己复核,并填写配血试验结果。
(按“交叉配血核对制度”进行)。
14.各供血者间需进行交叉配血;已经输注的血液不足24 小时的,供血者间也需进行交叉配血。
15.交叉配血后的所标本加盖后,冰箱保存不少于7 天。
收发血操作规程一.收血全血、血液成分入库前要认真核对验收。
核对内容包括:运输条件、物理外观、血袋封闭及包装是否合格,标签填写是否清楚齐全(供血机构名称及其许可证号、供血者姓名或条形编码号和血型、血液品种、容量、采血日期、血液成分的日期及时间、有效期及时间、血袋编号/条形码,储存条件)等,输血科(血库)要认真做好血液出入库、核对、领发的登记,有关资料需保存十年。
按A、B、O、AB血型将全血、血液成分分别贮存于血库专用冰箱不同层内或不同专用冰箱内,并有明显标识。
保存温度和保存期如下:品种保存温度保存期1.浓缩红细胞(RBC) 4±2℃ ACD 21天 CPD 28天 CDPA 35天2.少白细胞红细胞(LPRC)4±2℃与受血者ABO血型相同3.红细胞悬液(CRCS)4±2℃(同CRC)4.洗涤红细胞(WRC) 4±2℃ 24小时内输注5.冰冻红细胞(FTRC)4±2℃解冻后24小时内输注6.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PC-1)22±2℃24小时7.机器单采浓缩血小板(PC-2)同PC-1 同PC-18.机器单采浓缩白细胞悬液22±2℃ 24小时内输注9.新鲜液体血浆(FLP)4±2℃24小时内输注10.新鲜冰冻血浆(FFP) -20℃以下一年11.普通冰冻血浆(FP)-20℃以下四年12.冷沉淀(CRYO) -20℃以下一年13.全血4±2℃(同CRC)14.其他制剂按相应规定执行当贮血冰箱的温度自动控制记录和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时,要立即检查原因,及时解决并记录。
贮血冰箱内严禁存放其他物品;每周消毒一次;冰箱内空气培养每月一次,无霉菌生长或培养皿(90mm)细菌生长菌落<8CFU/10分钟或<200CFUm2为合格。
二.发血配血合格后,由医护人员到输血科(血库)取血。
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查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及配血实验结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方可发出。
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得发出: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2.袋有破损、漏血;3.血袋中有明显凝块;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7.红细胞层呈紫红色;8.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
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保存于2-6℃冰箱,至少7天,以便对输血不良反应追查原因。
血液发出后不得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