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教师专业化发展论文

传统文化与教师专业化发展论文
传统文化与教师专业化发展论文

传统文化与教师专业化发展

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轰轰烈烈地展开,教师是课程改革中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重视教师的发展是当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取向,已成为教师教育实践的主流话语。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笔者所在的学校目前正在研究《有效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子课题,笔者是主要参与者,同时笔者也参与正在研究的国家级课题“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校本课程,在研究传统文化的过程中笔者深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经历了几千年的积累和沉淀,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一笔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鲜活的思想教育资源。我们完全可以传统文化的精华从中挖掘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因素。

教师专业化发展不仅要依托一定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其中专业品质(敬业精神、服务意识、健康心态等精神因素)非常重要。按国际公认的标准,高质量的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他的专业品质,他的态度,关系到他持续发展的潜在动机和动力的大小。

而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人文环境、平和的生活气息、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健康的心态等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弘扬传统文化有利于培养良好专业品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此,笔者对同行及自己的思想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反思。

教育论文:传统文化在小学教育中的渗透策略研究

传统文化在小学教育中的渗透策略研究 摘要:文化是教育的主体,如何将文化教育贯穿于小学教育活动中是当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文章从当前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对小学教育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思考,并提出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教育中的策略,以供所有教育工作者探讨。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教育 传统文化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小学生增强文化知识的理解有着重要作用。虽然新课改提出了教学要以学生文本,但是却不代表着要摒弃传统文化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只是要创新传统文化的教学模式,提高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兴趣。小学是学生心智发育和思想文化知识的启蒙阶段,对于这个阶段的学生开展传统文化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学习传统文化对于小学生今后的科学文化素质具有积极的提升作用,帮助学生形成健康正确的价值观。 一、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德智发展较为失衡

中国从古至今都是一个崇尚礼仪道德的国家,在人类文化发展历程中,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像中华民族一样拥有如此丰厚的历史底蕴以及道德文化遗产。从古代的《道德经》《弟子规》《三字经》等,到现代教育主张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育文化一直占据重要的地位。可是,随着应试教育理念的兴起和推广,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家长更加看重学生的考试分数,较少有家长关心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可以这么说,在当下的教育环境中,德、智、体、美、劳等课程地位远远不及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地位,特别是现如今的幼小衔接、小升初、初三年级、高三年级,其基础学科的课程安排已经占据了学生所有的课堂时间,留给德育课程教学的时间少之又少,甚至已经被代替。我们应当清楚认识到,中国教育体制培养出的人才是要拥有优秀的品德,过硬的身体素质,才能做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教育的本质并不是只是对知识进行积累,而是通过知识的传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 (二)学生自立意识缺失 自立意识是一切品格塑造的基础,是独立人格形成的保障。树立牢固的自立意识对于人的一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而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各种品质的黄金时期,

朔里实验小学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方案

朔里实验小学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方案 优秀的传统文化,代表着文明、高雅;优秀的传统文化意味着健康、和谐。从《诗经》中“载驰载驱”“我心则忧”的许穆夫人,到《楚辞》中“九死其犹未悔”的屈原,从“日省三身”“君子慎独”的孔子,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孟子,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刘禹锡,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杜甫,从对祖国山河“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的深沉热爱,到“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的庄严责任……优秀的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厚的民族精神和道德理念,她对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产生着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中的优秀成果、探究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德育资源,充分发挥中华传统文化在育人中的独特作用,进一步推进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着力打造书香人文校园,结合学校实际特制订本校“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通过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将学校德育工作虚功实做;通过深化校园文化内涵,积极营造文明校园氛围,构建和谐校园;根据学生成长的客观规律,高处着眼,小处着手,把口号变成行动,使学生在系列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和教育;通过学生的实践体验,使他们的情感得到升华,行为得以内化,逐步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增强学生的道德规范意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确保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二、工作目标: 通过“学国学,弘扬传统文化”;“讲文明,养成文明礼仪”;“争当礼仪标兵,构建和谐校园”等为主题的传统文化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的开展,通过“读”、“诵”、“唱”、“讲”、“画”、“演”等丰富多彩的实践体验活动的开展,全力打造“文明、高雅、健康、和谐”的师生形象和关系,推动学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提高全校师生的精神文明素质和道德水平,营造良好的校园秩序和文明环境,进一步推动校园文化内涵,促进学校全方面和谐发展。 三、工作重点

(新)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划方案

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划方案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者。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信息化和新课程改革给我们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新课程使教师的职业角色和职能发生了很大转变,学校、教师在课程执行者的角色上要迅速转换成设计者、开发者、研究者、评价者和执行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自觉实现自身角色的转换,自我设计专业发展,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养;而学校应该努力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方面创设环境和条件,关注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以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师德修养为抓手,以校本教育教学实践为载体,以校本课程开发、校本教研、校本科研和校本培训一体化建设为重点,以努力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建立学习共同体、促进学校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为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教师人力资源保障。 二、现状分析 作为一所乡镇小学,中青年教师占绝大多数,全体教师爱岗敬业,专业发展的后劲和潜力十足;学校有良好的教师专业发展氛围以及多数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自主追求;学校课研能力较强的教师不少,虽然学科内教师存在差距,但语、数、英、术科学科各有专业水平比较过硬且具有辐射能力的教师。 三、发展目标 总目标:积极推进优秀教师群体建设,努力培育教师专业精神,打造乐于奉献、不断追求、勇于开拓、自强不息的教师团队;遵循“会上课-上好课-有专长”三步走成长历程,分层次有针对性培养教师;以本方案为核心,创设“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的专业成长氛围。 四、实施策略 1、通过师德建设活动、教师的读书活动、文化建设、外出教育教学考察活动,努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精神,转变、优化教师的专业思想,使每一个教师能自觉成为具有高度责任心、事业心、上进心和爱心的学习共同体成员。 2、立足校本研训主渠道,围绕“学习-备课-上课-交流-反思-课研”主流程,坚持以课改为核心,用课改的新思想、新要求来指导自身的教学实践,不断改变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建立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的学习交流系统,着眼于教师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课研能力,实现教师专业的螺旋式发展,具体措施为: (1)督学习:全体教师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计划。树立“终身学习”、“全程学习”、“团体学习”的观念,做学习型、研究型教师。要求每学年每位教师读1本以上教育教学专著;跟踪阅读1—2本教育教学报刊杂志;撰写1篇以上学习心得体会;摘抄或以其他方式搜集、整理一定数量的理论资料,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 (2)抓备课: ①实行集体备课,共享备课资源:充分发挥网络资源和教师合作平台,实现备课互助、资源共享。 ②通过集体备课,积极倡导教师建立自己的个人教学资源库。 ③开展“让读书成为生命中的血液”教师读书活动,倡导教师多读书、广读书,做读书笔记,充实更新备课资源。

传统文化教育相关论文

传统文化教育相关论文 摘要:鉴于一些研究成果都有涉及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核和资源。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鉴于一些研究成果都有涉及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此不赘述,本文重点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及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两个层面展开论述。 一、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 1、道德观教育 2、人生价值观教育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反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断进取、刚健有为的民族精神。在这中精神下,构建了为民族、为国家、为人民奋斗的理想信念,正所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这些言论,突出表现了中国古代文士注重人格修养的高尚情怀。而这种人格操守正是我们民族自强自立、不屈不挠精神的集中体现。我们应该用这些精神鼓励和教育大学生自强不息、奋发向上、不畏艰辛、有所作为,养成自立、合作、勇敢、乐观、进取的良好品质。 3、义利观教育 “仁、义、礼、智、信”贯穿于中华传统美德的整个发展历程,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核心价值。它是中国人安身立命、为人处世、成就事业的道德根基。它重视个人道德品质的锤炼,重视社会道德规范的践行,重视整体利益价值的追求。以群体、集体、整体为本位是中国传统文化一贯的价值取向。“以天地为己任”、“先天下之

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都充分体现了“尚群为公”的整体主 义精神。而且在义利关系上,传统文化重义轻利,义先于利,但并 不完全排斥利。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可见孔子并 不排斥对利益的追求,只是要求“以其道得之”,“见利思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在今天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体的利益 得到了充分的重视,但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只重个人利益,漠视他 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情形;自我中心、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盛行;部 分人道德观念淡薄,义利不分,缺乏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在大学 生中开展“为公”、“义利观”教育,就是要指导大学生摆正个人、国家、民族的关系,加强公民意识、国家意识、民族意识,把个人 命运和国家发展、民族前途联系起来,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和民族 责任感的人。 4、民族精神观教育 二、借助传统文化的优势,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诚然,精神是文化积淀的结果和内化的产物,而培育良知,教化人类正是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之一,将经过历史考验的优 秀文化传给青年一代,引导他们浩然之气的养成,是加强大学生思 想教育的重要内容。以下为培育和发扬民族精神的几个方面。 (一)在历史教育中培育民族精神 (二)在课堂教学中设置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内容 (三)在校园文化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 高校校园文化是一所高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通过各种载体和形式所倡导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启迪、熏陶、感化和塑造等方式潜移默化地引导和规范学生的思想行为,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 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可见校园文化对青年学生有重要的影响 作用,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则是对大学生实施思想政治 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

传统文化教育理念及方法

传经典承文化润童心 ——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理念及方法 一个语文老师和班主任的职责本分,即教书育人,传承文化。小学阶段是打基础的阶段,而文化童子功是各种基础的基础。经典所给予孩子的不仅是眼前的成绩,更是一种远行的力量。多年来,我一直孜孜不倦地坚持做一件事,就是“传经典,承文化,润童心”,我认为这是一个语文老师和班主任老师的职责所在,也是身为一个现代教育工作者的自觉的追求。 经典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经过漫长时光的淘沥流传至今,影响深远且常读常新。我是一名语文老师,也是可以连续、固定带班的班主任,这种优势让我能够分学段、持续不断地深入推进学生的经典诵读。在实践过程中,我将经典的泛读与精读有机结合起来,既通过每周一节的专门的国学课来系统地讲解,同时也坚持通过晨诵、午读等零散的时间带领学生通观通览,了解大义并适当背诵。在内容上,低段以《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蒙学经典为主,在识文断字的同时让学生规范言行举止,浸润君子风范;中段以《唐诗三百首》《声律启蒙》《笠翁对韵》等诗词格律为主,让学生切实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的音韵美、声律美;高段则以《论语》《孟子》等四书经典为主,让学生体会经典中的辞气和意味,实现与圣贤心境和情操的契合。在进度上,基本保持了每半年一部经典的速度,这样小学六年下来,学生的积累不少于10部,可以让学生打下坚实的文化童子功。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几年来,我持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实践和研究,虽然有过困惑,有过踌躇,但仍然认真地坚持了下来,陆续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认可:参加海淀区举办的传统文化系统培训,被评为“优秀学员”,在2016年11月海淀区“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设计案例评选活动”中,提交的案例被评为“一等奖”;指导的《论语伴我去远行》学生情景剧在2017年曹灿杯颁奖典礼上展演,获得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提交的论文《趣味导向有机融入——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评为二等奖,并发表在《北京教育》上。

市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情况调研报告

市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情况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思想品德,打造书香校园,巩固提高我市素质教育成果,接到自治区关于开展大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调研的通知后,局领导非常重视,立即进行了调研、并总结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市推进中小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主要举措及经验启示。现把调研结果简要总结分析如下:一、调研工作目标 让中小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健全的人格,提高文明素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用国学经典传统文化之光,照耀指引孩子们健康成长,受益终生,并让他们勇于担当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使命。 二、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教育内容:以《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汇编》读本为学习内容体系,各中小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选择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学习。 各年级课程设置如下:幼儿园学习《弟子规》,一年级学习《三字经》,二年级学习《千字文》,三年级学习《孝经》,四年级学习《大学》,五年级学习《中庸》,六年级学习《论语》,七年级学习《孟子》(上),八年级学习《孟子》(下),九年级学习《道德经》,高一和中职一年级学习《寿康宝鉴》,高二和中职二年级学习《礼记》,高三学习《周易》等。

(二)教育途径: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结合专题活动和社会实践等途径,确保教学效果。 1.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渠道,我市中小学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同时学校还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于各学科教学过程中。 2.主题活动。各学校根据自身实际组织举行经典诵读大赛、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书画比赛、名人名家故事演讲比赛、传统文化专题晚会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寓传统文化教育于丰富多彩活动之中。 3.社会实践。各地各学校结合教学工作,并利用寒暑假、传统节日、重大纪念日等有利契机组织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加深了解传统文化丰富内涵。 二、主要举措 (一)营造教育氛围 营造浓厚氛围。开辟传统文化走廊、学习园地、专栏、专刊、网站、网页等阵地。在学校墙壁、走廊、教室、橱窗、寝室等地精心合理布置有关中华传统美德的图画、警句、诗词歌赋等,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激励师生奋发向上。在学校进出口墙面、走廊等醒目位置张贴悬挂传统典故成语、格言警句等。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使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文

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教育的直接目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教育教学质量的最终目标是体现在造就高素质的学生群体。教师专业化本质是个体成长的过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教育的发展离不开辛勤的教师,一个好的教师能让学生一生幸福,一个差的教师能让学生一生痛苦。所以说,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推动教育事业又快又好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教师是关键。 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是教育好学生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专业化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前提。身处当今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时代,知识的积淀与更新已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资源。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呼唤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而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则来自于知识与经验的更新与提升。让教师重视专业化学习,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相互指导与相互促进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关键所在。让教师置身于不断的学习与反思,不断的实践与提升之中,真正体验丰富的知识结构是对自己当前工作的有力支持和帮助,对自己职业生涯和专业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那么,新形势下,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呢? 一、科研促学习,提高教师理论素质。 教育科研活动是提高教师理论素质、不断优化教师教育思想的重要措施。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是以教育思想素质的提高为前提的。现代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已远远超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主体模式,教师不再是无所不知的“圣人”,而是学生的领路人。因此,教师必须通过自己的理性思维将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科学的体系化。教师在教学中要用的是理性过程的思维方法和知识体系。如何思维、如何将所学知识再加工,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思想,加工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发展方向。教育理论素养是教师教育思想形成的基础,为此,加强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理性认识,即通过提高教育理论素养来优化教师的教育思想,就必须进行教育理论学习。 二、立全新的教育理念,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论文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课程论文(设计) 课程名称: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论文题目:儒家思想浅析 学生姓名 专 业 层 次 批 次 学 号 学习中心 年 月 此表由评阅人填写 评价项目 满分 得分 总分 教师签字 选题正确 15 论点、论据 40 材料、数据 20 写作规范性 15 字数要求 10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也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儒家思想、君主专政制度构成了中国古代政治史的两大主体内容。 1.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仁”,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主张“礼”,维护周礼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儒家文化后来发展成为中国古代正统文化。 (2)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他主张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劳动时间,宽刑薄税。 (3)西汉的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建立起新儒学。其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他的思想集中于《天人三策》和《春秋繁露》。 (4)魏晋之际出现的玄学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的易经,这是为士族辩护的一种消极思想。《周易》、《老子》、《庄子》称之为“三玄”。玄学主张君主无为、门阀专政,主要活动在洛阳。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和竹林七贤。 (5)唐朝中期的儒学大师韩愈,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道的观点。 (6)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是宋代主要的哲学思想。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朱熹继承了北宋哲学家程颢、程颐的思想,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后人称之为程朱理学。其核心内容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因此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 (7)明中叶的王阳明反对朱熹把心与理视为两种事物的观点,创立与朱熹相对立的主观唯心主义理论——心学。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说明它已经走到极端。 2.进步的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 (1)元朝的邓牧:自称“三教外人”,著书大胆否定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其非君思想,对明

(完整版)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3篇

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3篇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学习和借鉴,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要求有一定的传统文化的特色。下面是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一: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围绕着"和"这个核心,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人际和谐的五伦关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妻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以及"仁、义、礼、智、信"的做人行为准则。另外就是对"孝"的理解,引申开来说,对家庭里的父母亲,为人子(女)一定要尽孝道,对国家的法律法规、单位的规章制度要尽忠,对自己的工作岗位要尽责尽能。说实话,到学习之前,虽然心中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认同,但是自认为自身做得还不错,经过两次学习,才逐步领会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我们每个人的教育意义有多大,传统文化,尤其是《弟子规》的内容能够指导我们的言行举止、衣食住行,帮我们养成良好习惯,成为一个有素质有涵养的中国人。 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在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人们急功近利,道德和良心的缺失在年轻一代中尤为突出,所以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发扬传统美德,让仁爱、孝悌重回到我们心中,让忠诚、守信应用于工作和生活中,使我们的社会安定和谐,国家兴旺发达。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去思考、去感悟,就会明白其中的许多道理。在为人处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和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说出去的话,首先要讲信用,不可以欺诈别人或者胡言乱语,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说话只要恰当,切题就行,不要花言巧语。尤其是作为职场中的我们。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论文

山东省中小学教育科研优秀成果申报评审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摘要】: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是我国兴旺发达的精神支柱。近年来,由于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的少年儿童对传统文化了解不深,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优秀品质渐渐淡忘,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出现了危机……《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字】:小学语文教学;渗透;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结晶,是世界文化的奇葩。他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也在潜移默化中促使中华民族特征的形成。 由于网络文化、快餐文化和西方文化盛行,现在的少年儿童对米老鼠、奥特曼耳熟能详,对传统文化却了解甚少。他们屡屡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自理能力差、不懂礼貌等劣习;艰苦朴素、刻苦耐劳等优良传统踪迹不见,文化传承的现实危机日益加剧。《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语文不仅是学习语言的手段,更是学习文化的工具,从一定程度上说,文化传承的功能是目的,语言学习是手段。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认真钻研教材,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精心选择的,教材的选文无不语言优美,意境悠远,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选编的课文有体现关爱他人的,诚实守信礼义道德的等等。这些选文无不洋溢着自然美、人性美,无不充满着浓浓的亲情、友情……当我们走近语文,捧起一部部经典著作,也就走进了中国文化。所以教师要在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着眼于教材对话与传统文化对话。如在教授小学课文《孔子拜师》一文时,要把挖掘教材所蕴涵的礼仪文化作为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让学生广泛搜集古人在拜师过程中的一些传统礼仪、称谓及古人尊师爱师的名言警句等。并在此基础上引申类似的有趣故事,如“程门立雪”“三顾茅庐”等让学生课后阅读。教师要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把故事所包含儒家思想中的仁义道德加以传达,让学生感受现在学校所要求的文明习惯的养成其实就在传承中国几千年的文明礼仪。 二、引领学生感受,丰富的文化内涵 语言是民族文化的象征。汉语文化形象丰赡、意义深远、气韵生动,这就是语文教学中所要寻觅的文化。因此,语文课堂应倡导师生一起去探寻、体验和理解蕴涵在教材文本中的真善美,培育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如汉字本身就镌刻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烙印:一撇一捺相互支撑站立起来才能成为“人”;“人”“言”要讲“信”。细究每个汉字,都能发现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生命智慧。所以,小学必须加强识字和写字的教学。要让学生领悟掌握汉字的

《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

---------------------------------------------------------------最新资料推荐------------------------------------------------------ 《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考试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4 分,根据考试系统自动生成其中 10 道,难度系数:容易 4 道;适中: 12 道;较难: 4 道) 1、教师专业化发展经历那几个阶段(A )难度系统: 容易 A. 非专门化专门化专业化 B. 专门化非专门化专业化C. 专业化专门化非专门化 D. 非专门化专业化专门化 2、凯尔桑德斯指出传统上最古老而典型的三大专业是( B )。 难度系统: 较难 A. 牧师、医生和教师 B.牧师、医生和律师 C. 医生、教师和律师 D. 牧师、医生和教师 3、我国 20 世纪 50、60 年代发展至今教师教育行成了哪几个层次( B )难度系统: 适中 A、初师、中师、师专、本科 B、中师、师专、本科 C、幼儿、小学、中学 D、以上都不对 4、教师的专业情操包括( D)难度系统: 适中 A、素质情操和自我情操 B、理智的情操和道德的情操 C、 A 和 B D、以上都不正确 5、教师的专业理想包括(C )难度系统: 适中 A、高尚的职业道德观念 B、职业道德精神 C、 A 和 1 / 12

B D、以上都不正确 6、优秀教师的最高层次是( D ) 难度系统: 容易 A、合格教师 B、教育教学能手C、专家型教师和学者型教师 D、教育家型教师 7、优秀教师的前提是( A )难度系统: 容易 A、合格教师 B、教育教学能手C、专家型教师和学者型教师 D、教育家型教师 8、结合我国的教育现实,教师专业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是( C )难度系统:适中 A、专业预备期 B、专业形成期 C、专业成长期 D、专业更新期 9、结合我国的教育现实,教师专业发展的第六个阶段是(D )难度系统: 适中 A、专业形成期 B、专业成长期 C、专业更新期 D、专业成熟期 10、我国优秀教师的阶段性成长规律中站住脚阶段是( A )难度系统: 容易 A、到第 3 年左右,是练就教学基本功阶段。 B、到了第 5 年左右,是形成经验和技能阶段。 C、在第 5 至 8 年间,是教师成长的徘徊阶段。 D、第 8 至 12 年左右,是教师成名阶段 11、( A )是指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讨和解决教学目的、教学工具和自身方面的问题,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是新手教师转变为专家教师的一种方式和途径。 难度系统: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2000字

中国传统文化之儒家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这个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而科学精神又是通过儒学的要义体现的。儒学传统中这一被传统社会奉为经典准则的“以修身为本”的理论,同样也适用于现代社会。建设起一个和谐文明的社会,根本在于每个社会成员的素质状况。只有每个社会成员都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道德水平,整个社会才能达到文明和谐之境。因而每个社会成员的和谐人生乃是组成和谐社会的基础,而要达到和谐的人生,自然应从“修身”开始。 中国传统文化是内部凝结力的文化,这种文化的精神是注重和谐,把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人与自然有机的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文化关系。儒家文化是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这种凝聚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学文化中的和谐意识包涵天人关系的和谐与人际关系的和谐。关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儒家提倡“中庸”,即“和而不同”和“过犹不及”,实质是强调矛盾的统一与均衡,强调通过事物之变的把握以获得人际关系的和谐,避免和克服人与人,人与社会乃至国家、民族之间的对立和冲突。这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凝聚之学的科学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尽管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受到限制,它还是以开放的姿态,实现对外兼容,这正是依靠儒学“和而不同”的精神而实现的。儒学在保持其学统传承的同时,总以“和而不同”的精神,以我为主地汇通、吸收和融合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儒家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强大吸收能力和它强大的同化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更加出色的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兼容之精神。 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促进自然、的人文之化,中国突出经世致用的学风,它以究天人之际为出发点,落脚点是修身、治国、平天下,力求在现实社会中实现其价值,经世致用是文化科学的基本精神,儒家学说则更是这种精神的体现者和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是血与水、源与流的关系。“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总得说来,就是究天人之际,明修身之道,述治国方略,求天下为公,最终实现天人和谐的境界。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精神通过儒学体现,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优秀的儒家文化价值

中国传承传统文化小学作文

有关传统文化的作文(一) 中国传统节日有很多;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清明节。七夕节。……。 我感兴趣的传统节日中最喜欢的就是春节,因为它就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夏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又称为“过年”和“新年”。每年过年,街上挂满了红红的灯笼,彩旗飘飘。商场就是人山人海,家家户户贴对联,可热闹了。每个小朋友都能够拿利就是,小朋友还能够穿上漂亮的新衣服,大人个个喜气洋洋。爸爸给我买了许多礼花和鞭炮,到了晚上,我就拿出礼花下楼和小朋友一齐放,我们玩得十分高兴,到了晚会开始,我才恋恋不舍地回家,与家人一齐开开心心的吃水果看晚会,精彩的表演把我们逗得哈哈大笑,心想要就是天天都过年该多好啊! 我还喜欢过“重阳节”,农历,有一首重阳节的古诗就是李白创作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写得十分好。又就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传统佳节——重阳节。重阳节,又有称为“老人节”,重阳这一天,人们赏菊花,佩带茱萸,携酒登山,畅游欢愉。这一天,我和爸爸妈妈准备了一份礼物去看望爷爷奶奶,我心中十分开心,因为我明白尊老爱幼就是我们中华的传统美德。 “元宵节”也让我难忘。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这一天我们也放了许多烟花,还吃了汤圆。一家团团圆圆,那时的我心中充满无比的幸福和欢乐。中国的传统节日真就是丰富多彩,它就是中国的节日。 这些传统节日同样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和幸福,所以我们要记住这些完美的节日,并永远继承下去。 有关传统文化的作文(二) 中国有五千年的礼貌史,延续到这天,处处展现出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有精美的民间工艺。如剪纸、陶瓷、版画、雕塑、木刻、染织、虎头鞋、麦草画、烙画、唐三彩、面人;有古老的民间艺术,如戏剧、评书、皮影、国画、刺绣、风筝、园林建筑、服装饰品、;还有独特的风俗习惯,如春节贴春联、元宵闹花灯、端午赛龙舟、中秋吃月饼、土家族的“走婚”、傣族的“泼水节”。在我国有好多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其中最为隆重的就是春节和中秋节了,最有纪念好处的就是端午节。春节,这就是中国人最隆重的节日,世界上有华人的地方,就都过春节,不管离开家多远,不管走到那里,春节这一天都要赶回妈妈身边。为了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早早地打扫家、贴窗花、买年货、贴对联、放鞭炮、穿新衣、吃饺子、辞旧迎新、为新的一年键健康康,一帆风顺。 中秋节,就是个团圆节。人们经过春种、夏播后,到了秋收。这个季节,秋高气爽、五谷丰登、瓜果飘香、人们劳作了一年,丰收在望。所以家家户户做月饼、吃月饼、赏月饼、象征着一年团团圆圆。 另外,端午节就是为纪念一位爱国诗人----屈原而流传下来的。诗人屈原不满当时政府被贬到楚江一带,诗人感到前途暗淡,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投江而死。当地人民为纪念他,在每年的这一天,包粽字、吃粽子,还有的地方举行赛龙舟的活动。

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成果总结报告

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成果总结报告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文化育人,课程育人,传统文化让教育绽放光彩 ——志远小学弘扬传统文化工作情况汇报 高新区志远小学李祎刘丽霞 根据《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我校高度重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努力创建弘扬传统文化的特色学校,为学生发展奠定厚实的文化底子,从而净化心灵、提升品位、完善人格、陶冶情操,使祖国下一代健康快乐的成长。现将我校弘扬传统文化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国家课程,坚持“养心”教育 我校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目标,开足上好传统文化课程,传播爱国主义思想和国学经典文化,把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贯穿于个别化的课程实施之中去。 我校从2015年9月的三年级开始,就开设了面向全体适龄学生的软笔书法课程,书法教师由我校语文教师承担,全体语文教师均参与了潍坊学院李建礼教授的书法学习班。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两届学生全面开设书法课程,孩子们在墨香中熏染传统文化,提高了书法练习的兴趣和水平。 二、课程校本化改造,坚持“养性”教育 我们在上足上好国家课程的同时,还进行了国家课程校本化的改造。 一是整合传统文化与语文的教育资源,制定了经典诵读《晨诵读本》,分为上下两册,全部都是我校语文教师主动参与编写,每个年级除了必备的20

首古诗以外,我们还根据学生年龄心理文化特点,拓展了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千句文等内容,让学生充分沉浸于优秀传统文化的长河中,修身养性。 二是整合识字教学,进行了字源画的实践探索。2014年冬我校开始接触了解字源学习法,意识到每一个汉字都是一幅画、一个故事。2015年初,学校对全体中高年级学生进行了普及启蒙,并在第二课程中对部分学生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学习,让师生把握祖先的造字规律,喜欢汉字,轻松学习,享受和利用古老中华文明的这一个重要载体。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后,我们开设了“唯美天书,字源新绘”美术特色课程,先后组织几十名学生进行手绘创作,共完成作品300多幅,初步实现了语文生字教学与美术手绘的学科整合。 三、构建志行课程体系,提倡“养身”教育 我们扎根于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土壤中,结合我校课程体系特色,开设了软笔书法、藏书票、金石篆刻、京剧等64门选修课,开阔了学生视野,开发了学生潜能,提升了学生素养。 软笔书法课程面向全校学生开放,实行分层教学,经过老师的潜心辅导,师生均有斩获。我校魏涛校长、王坤、刘丽霞、王群、杨欣等老师在高新区各类书法比赛中均有优秀成绩,吕欣欣、张效源等同学也获得了优秀奖项。 在我校版画的基础上,我们研发了藏书票第二课程,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多途径欣赏,多角度评述,多元化解读,多样化实践,个性化创造,进行原创性保护,借鉴性创作,丰富了美术学科课程资源。 四、家校共育,携手助学生成长 重视并深入挖掘了家长教育资源,开展了“家长百家大讲堂”的活动,广泛邀请在各个领域有特长的家长,给孩子们先后提供了茶艺与茶文化、国防教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1、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体验学习、体验生命的过程 教师专业化在本质上强调的是教师的成长和发展的历程,在这个历程中既要强调教师为社会发展所应承担的义务,也要努力满足教师个性发展、自我完善的价值需求,这个过程由两个重要的特点。 首先是漫长性。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是一个贯穿个人职业生涯的连续过程,在长期的与教育环境的互动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学习,通过不断的学习体验,调整自己的思想观念、价值趋向、丰富专业知识和技能,满足自己不同层次的需求,从而表现出与教师职业相适应的教师角色行为。 其次是生长性。教师专业发展具有累积和连续的特性,过去所学的知识和经验,是现在的立身之本,也是未来发展的基础,在这种动态的过程中,教师的态度、价值、信念等经常会接受挑战和考验,教师必须不断充实自己,才能在发展过程中保持活力,减少对教师工作的倦怠感,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是教师不断体验生命的过程。 2、教师应从经验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 经验加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最有效途径,教师必须培养从经验中学习和对自己的实践加以思考的能力,专业发展不能无视教师原有的经验,要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反思和实践,实现智能的重新建构。教师只有不断的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新环境,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才能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先进的教育理论也只有在教师个体与其自身具体实践情境和经验的研究结合起来的条件下,才能得到有效的运用。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反思型教师。 反思是教师以自身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决策、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反思不是简单的内省,

浅议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论文范文最新

浅议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论文范 文最新 浅议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论文 我们的文化博大精深,其中适宜幼儿的知识也非常之多,比如儿歌、诗歌、传说、成语故事等。和孩子讲《红楼梦》他们不知所云,但讲《西游记》里的孙悟空他们肯定会欢呼雀跃,听得津津有味。 幼儿园环境布置是传统文化走进幼儿园的第一表现形式,也是最重要的形式。蒙台梭利指出:“在教育上,环境所扮演的角色相当重要,因为孩子从环境中吸取所有的东西,并将其融入自己的生命之中。”幼儿园的环境是鲜活、生动的教科书,它通过幼儿感知而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将传统文化内容创设融入到环境布置中去,在吸引幼儿注意的同时,也丰富幼儿的知识,让幼儿对传统文化有个初步的了解,增加儿童对文化的认同感,比如烘托节日气氛的红灯笼、一幅书法作品等等,创建丰富的园墙文化。 幼儿园可以通过区角游戏的创设让幼儿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文化的魅力,比如56个民族、地域文化特色、传统小吃坊等等。传统文化融入到幼儿园日常活动中是其走进幼儿园的基本表现形式。幼儿园一日活动是幼儿从早晨入园开始到下午离园结束,紧紧围绕幼儿所进行的各项活动,包括用餐、午休、游戏、学习、户外活动、盥洗等。这有着极大的拓展空间,比如用餐仪礼、餐点介绍、尊重师长、课堂教学、户外活动等都可以融合传统文化因素。北京有一所幼儿园的课外活动中大班做武术操,一招一式都特别简单、到位,既强身健体,又可以在活动中品味中华武术,久而久之,文化的种子便在幼儿小小的心灵中扎根生长。 主题活动是宣扬传统文化的最主要形式,也是最丰富最易增强认识的形式。节日文化、特色文化、道德讲堂等等,都可以走进幼儿园,老师和幼儿一起布置,一起参与,一起收获。郑州市实验幼儿园开展的《快乐新年》主题活动包

中华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中华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现在,大部分学生家长忙于自己的工作需要,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关心不够,养成了孩子自由散漫的生活作风和学习习惯,致使学生的学习水平、生活习惯等方面差异很大。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我发现一部分学生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对《三字经》、《弟子规》等的内容有了一定的学习积累,对《论语》等的内容有了初步的背诵基础,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传统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我们生在中国,长在中国,理应把传统文化致使精髓灌输课堂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做个堂堂正正、真正的中国人。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经典驿站”“名人长廊”“名胜佳境”“艺术乐园”四个单元。 “经典驿站”部分主要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让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化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之情。 “名人长廊”部分主要学习和了解古代历史名人,借鉴他们为人处事的方法。本章节主要介绍了“孔子”“孟子”“晏子”“孔融”四位历史名人的故事。 “名胜佳境”:部分主要了解黄河、泰山等名胜,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

“艺术乐园”部分引领学生步入民族文化的艺术殿堂,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绚丽缤纷,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信心。本章节主要分为“歇后语”和“民谣”两个部分。 我们重点学习“经典驿站”“名人长廊”这两个部分。教材基本呈现形式为:“经典回放”,“温馨点击”,“活动广角”。 本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识性、情感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地方特色,通过诵读、感悟、熏陶、探究、交流、合作等基本活动方式,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目的。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特点,营造浓厚的探索实践氛围。 2、以提升学生素养为目的,逐步培养其良好得到人文素养,塑造其诚信向上的民族气节和人生信念。 3、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其初步的探究学习能力,形成其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目标 1、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感悟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 3、养成良好品德。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自强不息、以德化人,其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出正直、顽强、善良、对社会有用的人。此外,在道德培养方面,中国文化强调气节,所谓"士可杀不可辱"强调情操,所

田辉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浅论

小学传统文化教育论文论文题目: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浅论 学校:孙镇一小 教师:田辉

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浅论 摘要:童年的教育对个人文化品质的形式具有无可比拟的巨大影响,学生童年时代形成的文化烙印将影响其终生。小学语文教育只有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勇挑民族传统文化的重担,才能在文化传承的宏伟事业中有所作为,只有加强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推进文化传承,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塑造有文化底蕴的新一代,使之成为有根有源有底气的世界公民。 关键词: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必要性;教学方式;实践活动 我们生在中国,长在中国,自然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所以,在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是有深远意义的。从事了一段时间的小学传统文化教学工作,对小学的传统文化教育有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下面略陈鄙陋,浅谈一下对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一些看法。 1 在小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但是精神文化的发展却没有跟上物质文化发展的速度。特别是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地提高,加之现在独生子女较多,家长淡化了对孩子进行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使传统文化在新世纪的孩子身上继承的很少。传统文化中的二十四孝、孔融让梨等优秀品质荡然无存,艰苦朴素,刻苦耐劳等优良传统踪迹不见,反映出在少年儿童中文化传承的现实危机。同时,由于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我国本土文化也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冲击。现在许多孩子们知道的多是奥特曼、米老鼠,而对于我们中国自己的一些文化故事却鲜有所闻。与日韩孩子们身上浓厚的传统文化气质相比,我们自己孩子身上确实缺乏传统文化的气质。所以说,在这样一个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受阻,西方文化盛行的状况下,在小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 2 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应该采取的教学方式 山东省通用的传统文化教科书在教材的编写上非常好。对于如此好的教材,我们教师更应该注意一下自己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受到最好的传统文化教育。我个人认为传统文化的教学方式应该是启蒙与诵读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诵读经典中感悟传统文化精髓。文化经典是一个民族文化传统中最具权威性的著作,在民族文化的历史传承中起至关重要的奠基和引导作用,是民族思想的来源,话语的来源甚至是民俗民风的来源,是民族文化传承最重要的载体。而熟读成诵是语文教学的法宝,是学习语文行之有效的手段。中华民族的文化自古就有注重音韵的传统,多数文化经典适合诵读,不仅可在抑扬顿挫的节奏中加深记忆、增进理解,更可从中体会到民族特有的文化美感。由于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典传承悠久、内容丰富,教师应有计划、有层次地进行组织和引导。根据学生的知识层次和接受水平,由简入繁地安排每个年级、班级的诵读内容。如低年级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