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的优美与壮美》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优美与壮美》

《优美与壮美》

《优美与壮美》《优美与壮美》是一部由乔治·斯坦纳(George Steiner)所著的哲学书籍。

作为一名著名的文化理论家和批评家,他在这部书中试图阐述人类文化的本质,探寻文化领域中那些独特的力量和趋势。

这部书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

在这部书中,斯坦纳认为,文化就像是一座两座高峰之间的山谷,其中一座高峰象征着“壮美”,另一座高峰则象征着“优美”。

这两座高峰之间的山谷,就代表着文化领域中的多个元素、体系和传统。

而这两座高峰所代表的两种力量,也成为了文化领域中最重要的力量之一。

壮美代表着力量、热情、精神和冲动,而优美则代表着柔和、细腻、雅致和智慧。

在斯坦纳看来,这两种力量互相补充、互相依存,它们共同构成了文化领域中激荡不息的深邃波涛。

在阐述文化的两种力量时,斯坦纳援引了大量的文化作品和历史事件,例如歌剧、绘画、电影、文学、宗教等,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他所阐述的观点。

在作品中,斯坦纳以浅显易懂的语言阐释了这些作品背后所蕴含的深奥思想。

例如,在探讨壮美的特质时,他引用了奥德赛、世界各地的史诗和中世纪骑士小说等作品。

斯坦纳认为在这些作品中,壮美与英雄主义被高度赞扬,这些作品塑造了许多英勇、坚韧、无畏、精神高昂的形象,传递出一种激情澎湃的气息。

而在探讨优美的特质时,斯坦纳通过文化作品和历史事件来讲述柔和、细腻和智慧的重要性。

例如,他引用了巴洛克时代的领先画家、文学家和音乐家,强调了巴洛克文化中的高雅、文雅和智慧。

在他看来,当我们沉浸于某一件文化作品中时,我们会被其所传达的情感和智慧所感染和启迪。

这种情感和智慧不仅触发了我们内在的深层反应,还让我们感受到美的力量,并从中汲取灵感。

斯坦纳在书中还呼吁人们不要只固守于单一的文化领域中,而是要广泛涉猎各类文化作品,才能真正领会文化之美。

他认为,文化是多元化的,充满了矛盾和对立面,但各种文化之间的结合,能够产生更为强大的共鸣力和耐久力,它能够传递出的文化内涵将更加深刻和有意义。

优美与壮美

优美与壮美


合作探究


综上几首音乐作品,都属于优美的范 畴。思考: 优美的音乐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精讲点拨
优美的基本特征: 旋律舒展流畅、节奏平稳有序、适中的速度、 力度,均衡的结构形式


诗意的美是优美的音乐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优美的特点: 温柔、平和、纯净、细腻


欣赏《国际歌》,思考: 作品给了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你认为这首作品的旋律、节奏、速度、 力度是怎样的? Nhomakorabea

按照民歌的体裁分类,蒙古族民歌主要有长 调与短调两类。
长调是典型的蒙古族音乐风格的代表,通常 指那些旋律悠长,气息宽广,感情深沉,具 有浓郁的抒咏特色和草原气息的民歌。 短调是指结构较规整,节奏整齐,句幅较短, 字多腔少,具有叙述性特征的民歌。




聆听《月光奏鸣曲》 《夜曲》 《彩云追月》 音乐片段,思考: 三首作品在风格、旋律、速度、力度上有 什么特点?
速度 力度 特点
适中
温柔、平和、纯净、细腻

刚劲、果敢、勇猛、粗犷
课后作业:
1、从你熟悉的音乐作品中找出几首分
别属于优美和壮美的作品。
2、写一篇你对优美和壮美音乐作品认
识的小短文,注意从音乐要素的角度和 表现意境的角度去写。



聆听《大进行曲》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音乐 片段,思考: 两首作品在风格、旋律、速度、力度上有 什么特点?

合作探究


综上几首音乐作品,都属于壮美的范 畴。思考: 壮美的音乐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精讲点拨
壮美的基本特征: 旋律昂扬激越、节奏铿锵有力、整齐有序的 形式

高中音乐欣赏《优美与壮美》教案

高中音乐欣赏《优美与壮美》教案

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新集中学高中音乐欣赏《优美与壮美》教案一、教学目标:1、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能根据自己的感受,正确判断、区别优美与壮美这两种不同审美范畴的音乐作品。

2、能用自己的话简述优美与壮美的概念与内涵。

能理解优美与壮美既是比较而存在的又是对立互补的。

3、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能围绕优美与壮美有哪些相同与不同的特点这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积极参与归纳总结。

4、了解音乐体裁:无伴奏合唱、夜曲。

二、教学重点:在听赏体验的前提下,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初步理解什么是优美,什么是壮美,并能在听赏活动中区别哪些音乐作品属于优美的范畴,哪些音乐作品属于壮美的范畴。

三、教学难点:音乐的外部形式美主要表现在音乐作品的体裁与形式上,音乐的内容美表现在音乐的内在性格与情感态度上。

四、教学方法:比较、听辨法:对比听赏带有优美和壮美色彩音乐的各种要素(速度、力度、调性、和声、音色、旋律等)。

通过速度、力度、音色的变化体会优美壮美的区别。

五、教学内容:“学习音乐美学的一般常识,了解音乐的艺术特征”,是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音乐鉴赏模块的重要学习内容之一。

根据高中音乐课标的要求,在音乐鉴赏模块中,结合音乐作品的体验,适当介绍一些有关音乐美的常识,对培养21世纪高中学生感受、理解与鉴赏音乐美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音乐美是极为丰富多彩的,如果我们从音乐艺术形态学这个大视野来考察音乐美的话,音乐美的外部形态,主要是指音乐作品的体裁与形式。

音乐美的内在本质,则更多的是探讨音乐的内在性格及其与音乐情感性质的关系,这些都属于音乐美的范畴。

由于声乐的主要特征在于通过声音来抒发人的内心感受,特别是情感态度,因此,音乐美的范畴是和人的精神品格与情感性质的表现密切相关的。

音乐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它的美和一般美学的范畴息息相通。

我们对音乐美的范畴的认识,实际可以说就是了解、认识一般美学的范畴在音乐中是怎样表现的。

一般美学把优美、崇高、悲剧、喜剧作为它的基本范畴,我们认为这一在历史上形成的具有涵盖力的美的范畴,对于音乐美来说也是基本适宜的,因为我们对音乐美的范畴的介绍,也主要是以这几个范畴为基础的,不过是结合音乐美的特征对它做了一些调整,把音乐美分为优美、壮美、崇高美、喜剧美、欢乐美、悲剧美等六个基本范畴。

《优美与壮美》-教案设计

《优美与壮美》-教案设计
》———纯净、平和、温柔———优美
《国际歌》——刚劲、果敢、勇猛———壮美
4、复听《牧歌》《国际歌》
两种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相同点是什么?
5、小组合作探究——《牧歌》《国际歌》对比
速度
力度
旋律
牧歌
国际歌
①分四个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完成上表并分析音乐不同的美的特点
②教师进行各小组巡天我们着重欣赏了《牧歌》、《国际歌》,也初步了解了音乐的优美与壮美,这两种美都从不同方面向我们展示了音乐的多样性,音乐的丰富多彩。
(六)、课后作业
欣赏《夜曲》、《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区分他们是属于音乐的那种美,并说出理由。
五、教学反思
1、本节课较为成功,紧紧围绕课堂主题优美与壮美,深入浅出,步步展开,有内心的体会,有能力的转化,有互动的参与,有课外的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感觉优美与壮美的音乐,培养并丰富了学生的情感,增强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优美与壮美》
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高中学科:音乐课题:优美与壮美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课下搜集关于《牧歌》、《国际歌》、《大进行曲》、《彩云追月》的音乐视频。
二、教学课题
1、认知目标:通过欣赏《牧歌》、《国际歌》,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音乐的不同的美。
2、技能目标:正确区别优美与壮美这两种不同审美范畴的音乐作品。初步具有对音乐的比较、归纳、总结能力。
③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三)课堂检测
听《大进行曲》、《彩云追月》区分它们属于音乐美的哪种范畴,为什么?(试从速度、力度、节奏那些是属于优美的哪些是属于壮美的呢?(举例说说)
2、平时我们在电视上、生活中也会接触到优美与壮美,欣赏两段视频。

湘教版高中音乐第二单元《优美与壮美》教案

湘教版高中音乐第二单元《优美与壮美》教案

第二单元音乐的美——《优美与壮美》(南京师范大学实习教师王文君)【教学对象】:高一学生【课程类型】:以欣赏为主的音乐欣赏课【教学目标】:1.能够乐于欣赏优美和壮美的乐曲。

2.通过欣赏乐曲,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简述优美与壮美的不同风格特点以及能够正确的判断和区别优美和壮美这两种不同音乐美范畴的音乐作品。

【教学重点和难点】:1.能够用语言表述优美和壮美的音乐要素的特征以及准确的辨析出音乐作品所属的音乐美范畴(优美或壮美)。

2.知道有时候一首乐曲并非都是一种美的范畴。

【教学用具】:多媒体及钢琴【教学过程】:一、导入:1.进行简短的自我介绍。

2.播放4首乐曲片段(悲剧美、欢乐美、优美、壮美),让学生谈谈这几首乐曲的旋律特点是什么样的以及听完后的感受。

教师总结:不同的音乐元素形成不同的音乐美,不同的音乐美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

——引出书P26页的一段文字。

提问:“我们把音乐美分为哪几个基本范畴?”学生可答:“音乐美可以分为优美、壮美、崇高美、欢乐美、悲剧美、喜剧美等六个基本范畴。

”提问:那优美和壮美都有哪些具体的表现特征呢?设计意图:用四首学生较为熟悉的乐曲片段,来引出新课音乐的美的6个范畴。

二、欣赏优美的作品:1.仔细聆听无伴奏混声合唱曲《牧歌》的片段提出问题:演唱形式是什么?作曲家是用什么样的手法来表现草原的宽广和辽阔的。

2.带领学生用“lu”哼唱《牧歌》的主题,再次体会属于优美范畴音乐的特征。

3.欣赏全曲,思考优美的乐曲在旋律、节奏、速度与力度上有何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较有优美特点的歌曲仔细分析后,学生可以基本掌握优美的特点。

4.欣赏民族管弦乐队《彩云追月》。

着重介绍乐器、演奏形式、特有节奏。

(让学生试着跟音乐打节奏)5.再听辨乐曲《国际歌》,同样让学生听辨类型—壮美。

此时自然引入到对壮美的表现特征的分析。

三、欣赏壮美的作品:1.介绍《国际歌》的创作背景。

再把《国际歌》的第一段让学生跟琴演唱一遍,以体会壮美的音乐特征。

《音乐的优美与壮美》教学设计

《音乐的优美与壮美》教学设计
2、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根据作品的音乐语言,准确辨析音乐作品所属的音乐美范畴(优美和壮美)。
三、教学过程:
过程
教师活动
(T)
学生活动
(Ss)
设计意图
导入
请听两首音乐作品,播放《我和你》和《精忠报国》片段,提问:这两首作品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请你用自己的语言阐述它们不同的美。
教师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后小结:不同的音乐元素形成不同的音乐美,不同的音乐美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
曲名
形态、特点
优美
壮美
听赏曲目(备选):《彩云追月》、《月二、根据本课的赏析,探讨优美与壮美分别有哪些特点,有何异同?
《音乐的优美与壮美》评价试卷(答案)
一、听赏下面音乐片段,辨析分别属于哪种音乐美的范畴并完成表格
美的范畴
曲名
形态、特点
优美
《彩云追月》、《月光奏鸣曲》
肯定和鼓励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展示搜集的资料,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通过结合画面聆听音乐片段,视觉与听觉的结合,更有利于引导学生了解优美风格音乐作品的一般特点,通过学生演唱或教师范唱,注重引导学生从音乐的语言去寻找优美的特征。
肖邦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作曲家,除了他着名的革命练习曲以外,他的夜曲更是具有优美的音乐气质,学习和欣赏肖邦的夜曲,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优美风格的了解,熟悉夜曲这一乐曲体裁。
欣赏与体验——壮美
(一)欣赏《国际歌》(合唱):
1、介绍作品,聆听后讨论回答:听了这首作品,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它有怎样的风格?是用怎样的音乐元素加以表现的?(主要从音乐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四个方面来分析)
(二)欣赏《国际歌》
1、介绍作品,聆听并跟唱后尝试分析作品的风格。
2、总结两首作品音乐元素的表现的共同特点

《音乐的美——优美与壮美》 教学设计

《音乐的美——优美与壮美》      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对于音乐有了很好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并且在初中阶段掌握了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但他们对音乐的美还初步局限于流行歌曲的“好听”和“不好听”。因此需要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来理解优美与壮美的内涵,从感性欣赏上升到理性欣赏是本节课的宗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能够正确的判断和区别优美和壮美这两种不同音乐美范畴的音乐作品。
个基本范畴?”
(2)提问:那优美和壮美都有哪些具体的表现特征呢?
师:那我们就带着疑惑来欣赏优美和壮美的音乐吧。
2.(1)学生可答:“音乐美可以分为优美、壮美、崇高美、欢乐美、悲剧美、喜剧美六个基本范畴。”
(2)学生对于优美和壮美的表现特征有些疑惑。
用四首学生较为熟悉的乐曲片段,来引出新课音乐的美的6个范畴。
1.教学目标
2.教学内容和任务
3.学习和教学理论
4.学习者的特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10分钟)
一.导入。
1.播放6首乐曲片段(悲剧美、欢乐美、优美、壮美、崇高美、欢乐美),让学生谈谈这几首乐曲的旋律特点是什么样的以及听完后的感受
(1)提问:“我们把音乐美分为哪几
欣赏优美的作品(16分钟)
二、欣赏优美的作品。
1.仔细聆听无伴奏混声合唱曲《牧歌》的片段
提出问题(1):“演唱形式是什么?
3.带领学生用“lu”哼唱《牧歌》的主题,再次体会属于优美范畴音乐的特征。
4.再次欣赏,提出问题(2):“乐曲在旋律、节奏、速度与力度上有什么特点?”
6.欣赏钢琴独奏曲《夜曲》,提出问题(3):“乐曲有什么特点?”
《音乐的美——优美与壮美》使我的感受颇深。它通过三首音乐作品,让学生从优美、壮美两个基本范畴中体验了音乐的美。由于学生对音乐的美还初步局限于流行歌曲的“好听”与“不好听”,因此需要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来理解优美与壮美的内涵,使学生对于音乐的美的欣赏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优美与壮美

优美与壮美

听赏与体验
1《牧歌》无伴奏合唱 《牧歌》无伴奏合唱——内蒙古民歌 内蒙古民歌
作曲家
瞿希贤( 瞿希贤(1919—)。作曲家。 ) 作曲家。 1948年毕业于上海国立音专作曲系。 年毕业于上海国立音专作曲系。 年毕业于上海国立音专作曲系 解放后, 解放后,长期在中央音乐学院音工 团和中央乐团创作组工作。 团和中央乐团创作组工作。主要作 歌曲《全世界人民心一条》 合 品:歌曲《全世界人民心一条》,合 唱曲《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儿 唱曲《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儿 童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童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歌曲《新的长征,新的战斗》 歌曲《新的长征,新的战斗》电影 音乐《青春之歌》《红旗谱》《 》《红旗谱》《为 音乐《青春之歌》《红旗谱》《为 了和平》《元帅之死》 》《元帅之死 了和平》《元帅之死》等。
3《夜曲》钢琴独奏——【波】肖邦 《夜曲》钢琴独奏 【
曲作者介绍: 曲作者介绍:
肖邦( 肖邦(1810——1849)波兰音乐家。他自 )波兰音乐家。 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七岁就写了波兰舞曲, 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七岁就写了波兰舞曲, 八岁登台演奏钢琴, 八岁登台演奏钢琴,二十岁已成为公认的钢琴 家与作曲家。在祖国被沙俄侵占之际, 家与作曲家。在祖国被沙俄侵占之际,他愤然 流亡国外,曾严词拒绝沙俄授予的“ 流亡国外,曾严词拒绝沙俄授予的“俄国皇帝 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 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临终时还嘱咐亲人 把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 把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他曾创作很多抒发爱 国主义情怀的钢琴作品, 国主义情怀的钢琴作品,被音乐家舒曼称为 隐藏在花丛中的大炮” “隐藏在花丛中的大炮”。他的音乐创作几乎 全部是各种类型的钢琴音乐作品, 全部是各种类型的钢琴音乐作品,主要有波兰 舞曲、马祖卡舞曲、谐谑曲、前奏曲、练习曲、 舞曲、马祖卡舞曲、谐谑曲、前奏曲、练习曲、 叙事曲、奏鸣曲、协奏曲等。 叙事曲、奏鸣曲、协奏曲等。

高中音乐《优美与壮美》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优美与壮美》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和鉴赏音乐,感受音乐的美。
2、对比总结出优美与壮美的音乐表现特征。教学过程设计:

聆听与体验
多媒体播放音乐作品《运动员进行曲》,回答作品给人的感觉以及属于那种美的
范畴
让学生在听赏的过程中, 体验作品的感受
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敲ft歌曲中的重点节奏
学生跟读与体会
加深印象,对于理解, 便于总结壮美的特点
提问:将速度放慢、力度减轻会出现什么不一样的音
学生带着两种音乐美的特点去辨别音乐
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检测与提高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通过对《牧歌》《运动员进行曲》《鸿雁》以及《国际歌》这四首音乐
的聆听、欣赏与体验,从作品的情绪、旋律、节奏、速度和力度这五个方面总结出属于优美与壮美的音乐表现特征,并将 Nhomakorabea者做了总结。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聆听或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学会根据音乐的表现特征去区分
乐情绪
老师演唱《运动员进行曲》的主旋律,学生体会,总
结壮美的特点
让学生体会音乐要素的重要性
听赏《国际歌》
听赏《国际歌》介绍国际歌的词曲作者
加深学生对壮美特点的理解
对比
总结
PPT展示优美与壮美音乐特征的表格
学生与老师共同对比完成两张音乐美的表现特征
对本节课核心内容的总结
聆听
与连线
多媒体播放几段优美与壮美的音乐片段
教学设计:
课题:《优美与壮美》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音乐的聆听、欣赏与体验,总结出优美与壮美这两种不同音乐审美范畴的音乐特点。
2、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学会根据优美与壮美的音乐特点,正确判断,区别这两种不同范畴的音乐,并根据其音乐特点鉴赏音乐,感受音乐的美。

音乐的优美与壮美教学设计

音乐的优美与壮美教学设计

《音乐的优美与壮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在本课欣赏活动中,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正确判断、区别优美与壮美的这两种不同音乐美范畴的音乐作品。

2、积极参与交流与讨论,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简述优美与壮美的不同风格特点并理解两者既有区别又有相同点。

二、教学重(难)点:1、能够通过引导,让学生从音乐元素的分析中,用自己的语言总结音乐的优美和壮美的风格特征。

理解它们的概念和内涵。

2、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根据作品的音乐语言,准确辨析音乐作品所属的音乐美范畴(优美和壮美)。

三、教学过程:过程教师活动(T)学生活动(Ss)设计意图导入请听两首音乐作品,播放《我和你》和《精忠报国》片段,提问:这两首作品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请你用自己的语言阐述它们不同的美。

教师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后小结:不同的音乐兀素形成不同的音乐美,不同的音乐美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

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用两首有代表性的作品导入今天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初步感受优美和壮美两种音乐美的风格特点。

欣赏与体验优美(一)欣赏《夜曲》1、多媒体播放教师课前选择的一个画面,提问:这个画面带给你怎样的视觉感受如果让你为这个画面配上音乐,你会选择怎样的音乐作品为什么(启发学生从音乐的语言要素:旋律、节奏、速度、结构等方面思考)(二)欣赏肖邦《夜曲》片段1、提问:你了解肖邦吗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你知道夜曲这种体裁吗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

2、继续引导学生从音乐元素方面分析作品的风格特点。

(三)板书总结“优美”的基本特征旋律:柔和舒展,速度、力度:适中,节奏:平稳有序,结构:规整均衡。

小结:优美的音乐给人以愉快轻松的审美感受,它具有温柔、和谐、纯净、细腻的特点,人们通常将优美称之为学生结合画面和联想的相互诗词的意境欣赏音乐,在教师的引导下,从音乐元素的几个方面分析作品的风格特征。

学生根据自己所知道的关于肖邦和夜曲的知识回答问题,并互相补充。

和教师一起互动,积极发言,从音乐语言的特点总结“优美”的基本特征冃疋和鼓励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展示搜集的资料,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音乐的优美与壮美》教学设计

《音乐的优美与壮美》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鉴赏课《音乐的优美与壮美》教学设计执教:刘佳高一年级2011年4月《音乐的优美与壮美》一、教学设计意图:1、指导思想音乐美学(aesthetics of music),是从音乐艺术的总体高度研究音乐的本质和内在规律性的基础理论学科。

学习音乐美学的一般常识,了解音乐的艺术特征,是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音乐鉴赏模块的重要学习内容之一。

在音乐鉴赏中结合音乐作品的听觉感受,并适当介绍音乐美学的常识,对培养21世纪的高中学生感受、理解与鉴赏音乐的美,形成“真、善、美”的世界观、人生观是大有裨益的。

音乐美是极为丰富多彩的,其外部形态的美主要是指音乐作品的体裁和形式,音乐美的内在本质主要是指音乐的内在性格(如节拍、节奏、力度、速度等)及其与音乐情感性质的关系,这些都属于音乐美的范畴。

本课以音乐审美范畴中的优美与壮美为切入点,旨在通过聆听、观看、演唱、讨论等形式,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体验音乐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2、教学内容选择通过聆听圣桑的《天鹅》、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内蒙古民歌《牧歌》、贝多芬《月光奏鸣曲》、《国际歌》和《大进行曲》等作品,引导学生对比总结,探究优美与壮美有哪些相同与不同的特点。

3、资源开发与运用师生共同参与资源的开发与运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参与到本课教学资源的开发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大量搜集自己喜爱的他们认为属于优美和壮美的音乐作品。

重点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教师带领演唱或演奏,深入研究音乐元素作品风格的影响,帮助学生分析优美和壮美不同的风格特点。

教师课前搜集图片、音响、音像等有关的资料,用多媒体课件帮助教学,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教学内容,并采用通过聆听、视觉欣赏、描画,动作设计等学习的方法,感受、体验音乐的美的特征,完成教学目标。

4、教学评价说明评价根据本课教学目标设计。

(1)通过师生教与学的互动和交流,观察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和对优美与壮美概念与内涵的分析能力和理解的程度,来评价情感目标的达标度。

市优质课一等奖)2015年高一音乐 《优美与壮美》教案

市优质课一等奖)2015年高一音乐 《优美与壮美》教案

市优质课一等奖)2015年高一音乐《优美与壮美》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音乐欣赏活动,让学生能够准确区分优美与壮美这两种不同的音乐审美范畴,并简述它们的概念与内涵,初步了解音乐美的基本范畴。

2、在研究性合作研究中,让学生能够围绕优美与壮美相同与不同的特点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积极地参与表现与创作,归纳与总结。

教学过程:一、导入:音乐美是极为丰富多彩的。

如果音乐作品的体裁与形式是音乐美的外在形态,那么音乐的内在性格及其与音乐情感性质的关系则属于音乐美的内在本质。

了解音乐美的内在本质,更能丰富我们赏乐时的情感体验,使我们的感受与鉴赏能力进入更高层次。

通常我们将音乐的美分为六种:优美、壮美、崇高美、悲剧美、喜剧美和欢乐美。

学生聆听作品片段,说说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并根据自己的感受判断作品所属音乐美的范畴,说明判断的理由。

二、认知音乐美的内涵本质及其音乐表现特点1、优美与壮美的内涵本质:优美是一种优雅的柔性的偏于静态的美。

我们平时所说的美一般是指的优美。

优美的根本特点在于和谐,它以主体与客体、内容与形式浑然交融、和谐统一为其基本的美学特征。

在审美感受上它给人以温柔、舒适,赏心悦目,轻松愉快之感。

壮美是与优美相比较而存在的普遍的常见的另一种形态。

我国古代文论、画论中称之为“阳刚”,亦称“阳刚美”。

它是一种雄壮的刚性的偏于动态的美。

2、优美与壮美的音乐表现特点:欣赏作品:曲目范畴牧歌》优美音乐表现特质温柔平和纯净,细腻诗情画意基本内涵特点旋律舒展流畅,节奏平稳有序,速度力度适中,结构均衡大进行曲》壮美音乐表现特质刚劲果敢,勇猛粗犷,音调昂扬激越,节奏铿锵有力,形式整齐有序。

优美与壮美

优美与壮美
聆听《牧歌》,脑海会浮现出一副什么画面?
=46
问题:词曲是怎么样结合在一起的?
词曲无结伴合奏:混一字声多合音唱,《字牧少腔歌长》
是瞿希贤根据内蒙古同名长调民歌改编而 成。主旋律为上下句结构的一段体,歌词描绘 如诗如画,主题旋律开阔流畅、高亢抒情;曲 调宽远悠长,节奏自由,速度力度适中,给人 以辽阔之感,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
温柔、刚劲、平和、果敢 勇猛、粗犷、纯净、细腻壮美的特点Fra bibliotek 刚劲 果敢 勇猛
粗犷
进行曲与军歌是壮美音乐的典型表现。
听一听,比一比
曲目
旋律
速 力 节 音乐 美的 适用 度 度 奏 特征 范畴 题材 …

《月光
奏鸣曲》

舒展流畅,起伏小
温柔 适 平稳 细腻 优美 中 有序 纯净
回忆 母爱 清晨 春天
平和
……
… …
《运动 员进行 曲》
庄重严肃,起伏大
进行 坚定 紧凑 曲速 有力 度
刚劲 果敢 勇猛
壮美
军歌 运动 竞技
… …
粗犷
……
【听一听,辩一辩】
《梁祝》
优美
《保卫黄河》
壮美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夜曲》
优美
《我的祖国》
壮美
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让我们的明天更美!
聆听《强军战歌》,脑海会浮现出什么画面?
对比鉴赏
曲 目 速 度 力度 节奏 旋律 音乐 美的 适用 …… 特征 范畴 题材
回忆
《牧歌》中稍速慢
疏松 适中 自由
字少 腔长 舒展
温柔
细腻 纯净
优美
母爱 清晨 春天
……
流畅 平和

高一音乐_优美与壮美课件 PPT

高一音乐_优美与壮美课件 PPT

其中《第三交响曲》又 称为 _英_雄__交_响__曲_,原是 献给拿破仑的,《 第五
交响曲》又被 《命__运_交__响_曲___》;第六 交响曲又被称为 《_田__园_交__响_曲__ 》;《第 九交响曲》又被称为 《_合__唱_交__响_曲_ 》,当中 最著名的曲调就是 《_欢__乐_颂___ 》。
进行曲
• 进行曲原为军队中用以整齐步伐、壮军威、 鼓士气的列队音乐,其起源可追溯至16世 纪的战争曲。进行曲的主要特点:节奏鲜 明,结构严谨方整,曲调开朗雄壮、富有 朝气,节拍上多采用偶数拍子(2/4,4/4拍 子),一般强调重拍,附点节奏较多。进 行曲通常分为三段式结构,中段较为抒情, 以取得与前后对比的效果。可根据内容分 为:行军的、凯旋的、战斗的、迎送的、 葬礼的等。
(肖邦)曲
放军占 月
领南京
优美 √ √

壮美
√√
优美与壮美是两种不同的美,可它们却有 什么相同之处?
它们都给了我们美的感受。 无论是优美还是壮美,都必 须具备节奏美、旋律美、内 容美、风格美、意境美或者 听觉感受美的基本风格。
贝多芬
贝多芬是 _德__国_ 音乐家, 被誉为是“乐_圣___。他的 一生创作了九部交响曲,
音乐美是极为丰富多彩的, 为此,人们通常把这些美分 为优美、壮美、崇高美、欢 乐美、悲剧美、喜剧美等六 个基本范畴
优美、欢乐美、喜剧美、 壮美、崇高美、悲剧美
最温柔的美—— 优 美 最豪气的美—— 壮 美 最快乐的美—— 欢乐美 最庄严的美—— 崇高美 最幽默的美—— 喜剧美 最煽情的美—— 悲剧美
【壮美】与优美相对应的一种音乐美。以 刚劲、果敢、勇猛、粗犷为特征,昂扬激 越的音调,铿锵有力的节奏,常用来表现 人或群体的坚定意志和英雄气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的优美与壮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在本课欣赏活动中,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正确判断、区别优美与壮美的这两种不同音乐美范畴的音乐作品。

2、积极参与交流与讨论,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简述优美与壮美的不同风格特点并理解两者既有区别又有相同点。

二、教学重(难)点:
1、能够通过引导,让学生从音乐元素的分析中,用自己的语言总结音乐的优美和壮美的风格特征。

理解它们的概念和内涵。

2、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根据作品的音乐语言,准确辨析音乐作品所属的音乐美范畴(优美和壮美)。

三、教学过程:
六、教学评价设计
《音乐的优美与壮美》评价试卷
一、听赏下面音乐片段,分析分别属于哪种音乐美的范畴并完成表格
听赏曲目(备选):《彩云追月》、《月光奏鸣曲》、《义勇军进行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二、根据本课的赏析,探讨优美与壮美分别有哪些特点,有何异同?
《音乐的优美与壮美》评价试卷(答案)
一、听赏下面音乐片段,辨析分别属于哪种音乐美的范畴并完成表格
二、以优美与壮美的理念为依据,探讨优美与壮美分别有哪些特点?
答:优美的音乐旋律柔和舒展,速度和力度适中,节奏平稳有序,结构规整均衡。

具有温柔、和谐、纯净、细腻的特点,给人以愉快轻松的审美感受。

壮美的音乐旋律庄严凝重,一般为进行曲速度,力度铿锵有力,节奏整齐有序。

通常表现表现了雄壮的意志与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