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年)
广水市住建局2011年规划工作总结(同名41752)
广水市住建局2011年规划工作总结今年,在广水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住建局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广水市的城市规划工作有了明显的进步,各项工作向着规范化、法制化、制度化的方向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修编城市总体规划;以打击违法建设为重点,强化规划管理;以效能建设为目标,打造阳光规划;以制度建设为根本,规范工作行为。
我们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努力克服了业务多,人员少,压力大的重重困难,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截止2011年末,建成区人口27.1万,建成区面积26.7平方公里,市域城镇化水平47%。
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2011年的主要工作一、注重规划宣传工作,营造出关心规划、了解规划、理解规划的良好社会氛围。
今年10月1日,省人大常务委员会颁布实施了《湖北城乡规划条例》(以下简称《条例》)。
为了宣传工作落到实处,使《条例》尽快为人们所熟悉,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
具体做法是:1、开展城乡规划条例宣传月活动,我们把十月份定为规划宣传月,并成立了由规划科、城建站组成的宣传专班。
这样加大了宣传工作的力度,使宣传工作的开展规范有序。
2、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
我们通过广播电台、在市区繁华地段设立了宣传咨询台,悬挂宣传横幅,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进行宣传,并出动流动宣传车到各村、社区进行宣传,使《条例》深入人心。
3、加强了干部职工的培训。
我们提高执法水平为目标,组织局属各城建站等直属单位干部职工,进行《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湖北省城乡规划条例》学习,并进行考试,对考试不及格的要求重考,两次不及格的调离执法岗位。
通过这一举措,干部职工的政策理论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加快规划编制,不断强化城乡规划的引导作用。
一是《广水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9-2020年)》已获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的批准。
经过多方请示、汇报,《纲要》于2009年9月通过相关专家论证,并于2011年7月18日得到了省人民政府批准,《纲要》的批准,标志着我市的规划编制和管理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及时有效地指导城乡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
广水市广水镇东河西岸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41页)-工程可研【管理资料】
目录第一章总论 (3) (3) (4)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6) (6) (10) (11)第三章建设条件 (13) (13) (13) (16)第四章建设规模 (17) (17) (17)第五章工程布置 (19) (19) (20)第六章项目组织实施 (26) (26) (26) (27) (28)第七章环境影响 (30) (30) (30) (31)第八章工程管理 (32)第九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33) (33) (34) (34)第十章经济评价 (35) (35) (36) (38)第十一章结论与建议 (40)附件:1.湖北省发改委办公室关于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二批全国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的通知(鄂发改办发[2007]225号文件);2.湖北省发改委关于做好2008年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
第一章总论东河是淮河水系的一条支流,流经广水市广水镇东部和李店、杨寨、太平等乡镇,从孝昌渥水汇入长江,总长约60公里,具有泄洪、排涝等多项功能,对广水镇中心城区及周边地区的环境和人民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曾被誉为广水镇的“母亲河”。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人口急剧膨胀,东河的纳污量大幅度增加。
多年来,大量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未经处理,严重超标直接排入东河,同时沿岸单位、住户随意向河内倾倒垃圾废渣,使河水污染日趋严重,枯水期河道淤塞,河水长期变黑发臭,鱼虾不生,极大地破坏了沿河的生态环境,并对下游造成不良影响。
沿岸土地及岸线的利用亦不尽合理,缺乏总体规划。
一方面,大量河滩地闲置,造成土地资源浪费,每逢洪水季节,整个东河西岸便成为一片泽国,另一方面由于近年来广水镇经济发展突飞猛进,镇区面积迅速扩大,镇区内工业企业必须外迁至东河西岸,工业用地十分匮乏。
广水市广水镇东河西岸综合治理工程(1)《湖北省发改委办公室关于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二批全国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的通知》(鄂发改办发[2007]225号文件);(2)湖北省发改委关于做好2008年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3)《广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4)《广水市城市总体规划》。
广水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书
广水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广水市人民政府二〇一〇年十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总则 (2)第一节规划依据 (2)第二节指导思想 (3)第三节规划原则 (3)第四节规划任务 (4)第五节规划期限 (5)第六节规划范围 (5)第二章土地资源利用状况 (6)第一节基本概况 (6)第二节土地利用现状 (6)第三章社会经济与土地利用目标 (10)第一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10)第二节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11)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6)第一节土地利用总体结构调整 (16)第二节农用地结构调整 (17)第三节建设用地结构调整 (18)第五章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20)第一节农业发展布局 (20)第二节城乡建设用地布局 (23)第三节生态建设用地空间布局 (25)第六章土地用途分区与管制规则 (27)第一节土地用途分区 (27)第二节各用途分区管制规则 (31)第七章强化耕地及基本农田保护 (38)第一节加强耕地保护 (38)第二节强化基本农田保护 (40)第八章统筹安排城乡建设用地 (43)第一节优化空间布局,形成市域经济集团化发展 (43)第二节严格城乡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43)第三节控制城乡建设用地规模 (46)第四节优化配置城镇工矿用地 (47)第五节优先保障广水主城区建设发展需求 (48)第六节积极支持新农村建设 (48)第七节推进节约集约用地 (49)第九章协调土地利用和生态保护 (52)第一节优先保障生态建设用地 (52)第二节加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保护 (53)第三节推行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54)第十章重点工程建设安排 (55)第一节交通运输工程 (55)第二节水利设施工程 (55)第三节能源建设工程 (55)第四节环保建设工程 (56)第五节旅游项目工程 (56)第六节土地整理重点工程 (57)第十一章近期土地利用 (59)第一节近期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59)第二节近期规划原则 (59)第三节近期土地利用目标 (59)第四节近期土地利用重点 (60)第十二章中心城区用地规划 (62)第一节规划范围 (62)第二节规划目标 (62)第三节中心城区用地布局 (63)第四节中心城区用地规模 (64)第五节管制措施 (65)第十三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67)第一节行政管理措施 (67)第二节经济调控措施 (68)第三节执法监察措施 (69)第四节技术保障措施 (69)第五节公众参与措施 (70)第十四章规划方案环境影响评价 (71)第一节广水市土地生态环境建设影响因素分析 (71)第二节土地利用的生态环境系统敏感性分区 (73)第三节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74)附表1 (77)附表2 (78)附表3 (79)附表4 (81)附表5 (82)附表6 (83)附表7 (84)附表8 (85)附表9 (86)附表10 (87)前言《广水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 年)》(以下简称现行规划)自1999 年12 月正式批准实施以来,对加强土地宏观管理、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促进土地集约合理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广水市强县工程实施方案
广水市强县工程实施方案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广水市强县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为了更好地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广水市决定实施强县工程,全面推进县域经济发展。
本文将针对这一目标,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案,以期为广水市强县工程的顺利推进提供参考。
二、强县工程的背景和意义强县工程是一项旨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提升县域治理能力和城乡面貌的工程。
广水市作为湖北省的一个重要县级市,为了更好地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需要通过强县工程的实施来提升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改善人民生活。
强县工程的实施将有力地推动广水市经济的发展,对于加强城乡一体化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打造美丽乡村具有重要意义。
三、强县工程的目标和任务1. 目标强县工程的总体目标是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
2. 任务(1)构建现代农业体系,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2)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乡基础设施水平。
(3)加强产业发展,打造特色产业带动经济增长。
(4)优化生态环境,提高生态保护和修复水平。
(5)加强城乡社会事业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四、强县工程的重点任务和措施1. 构建现代农业体系,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1)科技引领,推进农业机械化和智慧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2)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提升产品附加值。
(3)推进农村土地整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4)加强农村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水平和技能水平。
2. 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乡基础设施水平(1)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水平。
(2)优化城市交通体系,加快推进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3)加强城市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基础设施覆盖面和服务水平。
(4)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
3. 加强产业发展,打造特色产业带动经济增长(1)发展乡村旅游业,打造特色旅游小镇。
汕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汕尾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
汕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汕尾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汕尾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8.06•【字号】汕府办[2009]56号•【施行日期】2009.08.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汕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汕尾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汕府办〔2009〕56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府直属有关单位:《汕尾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编制工作方案》业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汕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二00九年八月六日汕尾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编制工作方案城市总体规划是促进城市科学协调发展的重要依据,是保障城市公共安全与公众利益的重要公共政策,是指导城市科学发展的法规性文件。
为积极应对新时期城市发展形势的需要,经省建设厅同意,我市决定对《汕尾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进行修改,编制新一轮城市发展蓝图。
为顺利开展我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以下简称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根据国家和省的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订如下工作方案:一、指导思想总体规划直接关系到城市总体功能的有效发挥,关系到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必须体现前瞻性、战略性、综合性。
总体规划修编,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体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总体规划修编要贯彻落实市四次、五次党代会及市委五届五次全会确定城市发展战略:致力于一个建设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滨海新城,致力于打造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电力能源基地、石油化工基地“三大基地”,致力于打造蓝色海洋经济带、绿色生态经济带、特色旅游经济带“三大经济带”,致力于建设“活力汕尾、人文汕尾、和谐汕尾、清新汕尾”。
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发展海岸经济、实现蓝色崛起”的汕尾发展模式。
(整理)2006年度城市规划工作总结 广水市建设局 2006年,在省建设厅、随州市 ....
2006年度城市规划工作总结广水市建设局2006年,在省建设厅、随州市建委、随州市规划局的正确指导下,在广水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广水市的城市规划工作有了明显的进步,各项工作向着规范化、法制化、制度化的方向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修编城市总体规划;以打击违法建设为重点,强化规划管理;以效能建设为目标,打造阳光规划;以制度建设为根本,规范工作行为。
一年来,完成规划设计项目32个,地形勘测50项,地质勘察20项,建筑设计36项,施工图审查率达98%。
办理《选址意见书》12份,《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26份,《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116份。
2006年末城镇化水平达37.8%,城市详细规划覆盖率为25%。
广水市没有单独设立城市规划局,1991年6月至1994年10月设立有城市规划局,后被撤销,仅在建设委员会或建设局内设立规划科,负责城市规划业务。
目前建设局局长何卫,副局长5名,分别是:周道成、闵文杰、张楚平、余江河、李辉。
纪委书记祝强升,党委委员王尚梅。
建设局办公室主任程保国,规划勘察设计管理科科长汪新章。
副主任科员刘文钊协助抓规划。
建设局局长何卫主持建设局全面工作,主管城市规划。
副局长闵文杰分管城市规划。
市建设局的工作职责是:(一)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市关于规划、建设、管理等工作的方针、政策、法规和发展战略,制定地方性法规,编制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指导实施。
(二)负责重点工程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建设项目的选址定点、设计审查、工程地质勘察、工程报建等),组织和指导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实施阶段工作。
(三)负责全市建筑业(含工程勘察设计、建筑安装、建筑装饰装修和建筑机械、建筑门窗、建筑金属材料制品及建筑预制构件等)的行业管理;综合管理工程监理工作;负责全市建筑市场行为规范的管理,建设工程造价与标准定额的管理和建筑材料的检测工作;负责建设工程招标、投标、议标工作;监督检查工程质量及施工安全。
广水发展趋势
广水发展趋势近年来,广水市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广水市坐落在湖北省西北部,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也是湖北省唯一的农业生态市。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未来广水市的发展趋势将会更加向好。
首先,广水市将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
广水市是湖北省农业生态市,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
未来,广水市将加大对农业技术的投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农产品的质量,不断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同时,广水市还将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农民发展种植养殖、农村旅游等新型产业,进一步增加农村经济收入。
其次,广水市将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核心的第三产业。
广水市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
未来,广水市将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同时,广水市还将推动旅游业与农业、文化等产业的深度融合,提供更多多元化的旅游产品,满足游客的需求。
这将进一步推动广水市的经济发展。
再次,广水市将加强对科技创新的支持。
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广水市将加大对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和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同时,广水市还将鼓励企业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提高企业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
这将为广水市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最后,广水市还将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广水市是湖北省生态屏障区,生态环境的保护至关重要。
未来,广水市将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同时,广水市还将推动绿色发展,鼓励企业采取环保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这将为广水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广水市的发展趋势将会更加向好。
农业、旅游业、科技创新以及生态环境的发展将成为广水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广水市将全力推动经济的转型升级,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广水将会成为湖北省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湖北广水新城规划方案
湖北广水新城规划方案一、背景湖北广水是湖北省下辖的一个县级市,在近年来的经济发展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为了进一步提升广水的城市形象,加强城市功能建设,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制定了湖北广水新城规划方案。
二、规划目标湖北广水新城规划的目标是打造成为一个现代化、生态化、宜居化的城市。
具体目标包括: - 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经济中心,推动广水经济的全面发展; - 构建绿色生态系统,保护生态环境; - 提高城市的居住质量,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 -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三、核心内容1. 经济发展为了推动广水经济的全面发展,规划中包括以下几个重要内容: - 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链完整度和附加值; -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新兴产业; -推进科技创新,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 -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外资进入广水市场; - 加强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和扶持,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
2. 生态建设湖北广水新城规划中注重生态建设,旨在打造一个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加大森林覆盖率,增强城市的绿化水平; - 确定环保产业发展方向,推动绿色经济发展; - 加强污染防治,提高空气质量和水质; - 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 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减少资源浪费。
3. 居住环境湖北广水新城规划注重提高居民的居住质量,改善城市的居住环境。
- 建设更多的文化娱乐设施,提供丰富的休闲娱乐选择; - 加强教育和医疗资源的配置,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医疗服务; - 提高住房供应,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 - 完善城市交通网络,提高出行效率和便利性; - 增加公共空间和设施,营造良好的社区氛围。
4. 城市基础设施为了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规划中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出了几个重要任务: - 完善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确保城市的正常运行;- 加大互联网和通信设施的建设力度,提升城市信息化水平;- 完善垃圾处理系统,加强对垃圾的分类处理和资源回收利用; - 加强医疗设施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加强城市安全设施建设,提供更安全的居住环境。
应山污水处理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前言广水市位于湖北省东北部,扼守交通要道,战略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也是重要的物资集散地。
素有湖北省“北大门”之称。
广水市地貌类型多样,自然风景优美,旅游资源丰富。
广水市应山城区作为全市政治、文化、商贸中心,城区的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明显滞后于城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尤其是对城区有着至关重要影响的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滞后。
大量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直接排入应山河,造成应山城区水体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对环境卫生状况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影响了该市的经济建设及其旅游业的发展,解决广水市污水处理的问题已迫在眉睫。
广水市委、市政府非常关注目前水污染的严重问题,并责成市建设局和市发展计划局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工程立项论证,为完善城市污水排放系统,保护市城水环境,市建设局已经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受广水市建设局的委托,我院于2006年5月组织工作组进现场进行了实地踏勘和资料收集工作。
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并根据收集到的资料,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对工程方案进行了全面的技术经济比较,确定了适合广水市应山城区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工艺方案,推荐采用改良型氧化沟工艺。
本工程的实施可以对应山城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进行集中有效的净化处理,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后再排入水体,从而长期有效地保护广水市周围水体和当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同时亦可促进该市整体面貌和形象的改善,有利于经济建设及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本工程实施后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均十分显著。
广水市应山城区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规模为3万吨.工程内容包括污水处理厂及厂外排水管网系统的建设。
工程总投资估算为6138万元。
本报告按照国家建设部关于编制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要求的内容和深度进行编制。
在报告编制和修订过程中均得到了广水市政府、市发展局、市建设局、水利局、电力局、环境卫生管理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1 概述1。
1项目背景项目名称:广水市应山城区污水处理工程业主单位:广水市建设局建设地点:广水市应山城区建设规模:污水处理厂近期规模3.0×104m3/d,新增污水管网52。
上饶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 概要
上饶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概要作者:市规划局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4934 更新时间:2005-11-10规划范围上饶市域,含上饶中心城市(信州区)及其下辖广丰、玉山、婺源、弋阳、横峰、铅山、鄱阳、余干、万年等9县和代管的德兴市,面积22791平方公里。
规划年限2003-2020年,其中近期考虑至2010年,并兼顾远景至X年。
发展模式上饶市域采用板块网络与点轴复合结构发展模式,板块网络与点轴复合结构发展模式是指在市域内采取板块经济分区、多层次网络结构与点轴结构相结合的空间发展模式。
三个板块:1、江河谷板块:包括上饶中心城市、广丰、玉山、横峰、弋阳、铅山等六市县,其中以上饶中心城市结合广丰、玉山构成以网络结构为基础、一体化发展的大上饶城镇群,该城镇群地区是整个信江河谷板块的主要增长极核区,其余县(市)城为区域次要增长极,并与城镇群之间通过快速交通形成围绕中心城市的半小时经济圈,构成城镇群+增长极城市的发展模式。
2、湖板块:包括鄱阳、余干、万年三县,以鄱阳为板块中心城市,余干和万年为板块次中心城市,(环湖)鄱余万一级公路沿线为板块主要城镇和二三产业发展轴线、未来的东香高速沿线为板块次要城镇和二三产业发展轴线,形成点轴结构的发展模式。
3、婺德三清板块:包括婺源、德兴东部地区、三清山旅游区,以婺源为这一地区的中心城市,周边旅游小城镇和重要景点为次级中心城市,以九景衢和九景黄高速、婺源至德兴至上饶的一级公路为联系轴的点-轴-面扩散带动的空间发展组织结构,建立以生态旅游和其它生态产业为核心的网络一体化发展模式。
发展定位我国中西部承接长浙闽产业转移的优选区域和承东启西的连接点,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东部门户与支撑,赣浙闽皖四省交界区域的文化、商贸、信息、旅游与服务中心城市、生态城市和经济强市。
产业化总体战略一、二、三产业并举,实行产业综合发展战略。
其中,大力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生态型产业发展;但同时为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作好政策和空间的准备,为环境不友好产业的发展做好空间布局和污染治理方面的准备。
中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
中⼭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中⼭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纲要)⽂本按:中⼭市城市总体规划都是在城市发⽣较⼤变⾰的时候编制的,分别是1983年设⽴县级市后修编的85版和1988年升为地级市后修编的92版。
经过省⼈民政府审批的这两次城市总体规划为我市的城市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
⽬前,中央“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东省《珠江三⾓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的实施,我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范市”和“适宜创业、适宜居住”的城市发展新⽬标的确⽴,已把我市的城市发展推到了⼀个更⾼的起点……我市新⼀轮中⼭市城市总体规划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开展编制的,经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及诸多专家两年多的努⼒,该规划已经编制完成了纲要成果。
欢迎⼴⼤读者就该规划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读者的意见和建议可通过电⼦邮件(zssghj@/doc/fd38e34ecf84b9d528ea7a20.html )、信函或直接递交到市规划局。
第⼀章总则第1条为保障中⼭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年),特制定《中⼭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2条中⼭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切规划、设计和建设活动均应按照《中华⼈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本规划。
第3条本规划在地域空间上分为市域、中⼼城区两个层次(1)市域范围为中⼭市⾏政辖区范围,也是本规划确定的中⼭市城市规划区范围,陆域总⾯积1800.14平⽅公⾥、海域总⾯积176平⽅公⾥。
其⾏政建制为⽯岐区、东区、西区、南区、⽕炬开发区、南朗、⼩榄、三乡等24个镇区。
(2)中⼼城区的规划区范围包括主城区(⽯岐区、东区、西区、南区)、⽕炬开发区及沙溪镇、⼤涌镇、港⼝镇、五桂⼭镇、南朗镇(简称为5区5镇),陆域总⾯积为760.62平⽅公⾥。
第4条规划期限近期为2004-2010年,远期为2011-2020年,2020年以后为远景。
湖北广水蔡河搬迁计划
湖北广水蔡河搬迁计划摘要:一、引言二、湖北广水蔡河搬迁计划背景三、搬迁计划的目的与意义四、搬迁计划的具体措施五、预期效果与未来展望六、结语正文:一、引言湖北广水蔡河搬迁计划是我国政府为改善当地居民生活环境,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而实施的一项重要举措。
本文将对这一计划进行详细介绍,以期让大家对该计划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二、湖北广水蔡河搬迁计划背景蔡河地区位于湖北省广水市,由于历史原因,当地居民住宅与企事业单位分布较为混乱,城市规划不合理,导致该地区基础设施不完善,居民生活质量较低。
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决定实施蔡河搬迁计划。
三、搬迁计划的目的与意义1.提高居民生活质量:通过搬迁计划,将居民迁至规划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的新居住区,以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2.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通过对原有住宅区的拆迁,盘活土地资源,为城市发展提供更多空间。
3.促进城市规划与发展:通过搬迁计划,改善城市空间布局,推动城市规划与发展。
四、搬迁计划的具体措施1.制定详细的搬迁计划与时间表,确保搬迁工作有序进行。
2.对搬迁居民进行合理的安置与补偿,保障其基本生活与权益。
3.完善新居住区的配套设施,确保居民生活便利。
4.加强政策宣传与解释工作,取得居民的理解与支持。
五、预期效果与未来展望1.预期效果:通过搬迁计划,蔡河地区的城市规划将得到优化,居民生活质量将得到提高,土地资源将得到合理利用。
2.未来展望:搬迁计划将为广水市的城市发展提供新的机遇,推动城市规划与发展,为居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
六、结语湖北广水蔡河搬迁计划是一项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的重要工程。
通过该计划,政府将努力解决城市规划不合理、居民生活质量低下等问题,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年)纲要公示作者:市规划局点击数:27发布日期: 2010-1-15一、公示内容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年)纲要公示一、上轮规划回顾1、2001年城市总体规划要点2、上轮规划实施过程中的不足1)对池州市经济和城镇化的迅猛发展估计不足,城市规模、城镇化水平和GD P已接近或超过远期(2020年)的水平,因此对2010年以后的发展已失去指导意义。
2)原有规划采取在传统社会经济条件下的均衡发展策略,但随着沿江开发和大型区域性基础设施的建设,规划对池州市快速的空间集聚过程考虑不足,缺乏对中心城市和沿江产业带快速崛起的应对策略。
3)随着科学发展观的确立,区际协调、城乡统筹、资源和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内容尚需进一步深化。
二、规划背景国家层面:科学发展观(增长方式转变城乡统筹发展)中部崛起战略和二次产业转移省域层面:皖江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带的构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生态示范区地方层面:快速工业化和生态建设的矛盾城市化快速发展和空间集聚区域性大型基础设施平台三、规划原则1、以科学发展观为城乡规划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
2、以生态建设、环境友好、资源节约为前提,为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低碳城市创造条件,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以城乡统筹发展、区域一体化发展为目标,突出池州的城市特色、地域文化,保护和合理利用人文资源,走健康城镇化、特色城镇化的道路。
三、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2009-2030年近期为2009-2015年远期为2016-2030年。
四、规划范围市域城镇体系的规划范围为市域行政管辖范围,包括一区三县,面积8272k m2。
根据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规划划定中心城区总体规划的规划区范围,包括池阳、秋浦、江口、里山、马衙、墩上、梅龙、秋江八个街道办事处和涓桥镇,其中涓桥镇作为近郊城镇与中心城区具有较密切的联系而划入规划区范围。
规划区总面积为1080k m²。
广水广贸物流园项目投资建议报告
广水广茂物流园项目投资建议报告1.广水城市概况广水市,湖北省东北部,随州市代管。
位于桐柏山脉东南麓,大别山脉西端。
东部与大悟毗连,南部与安陆市、孝昌县相邻,西部与随州曾都区交界,北部与河南省信阳市接壤,自古为南北交通要冲,“鄂北门户”。
东西公里,南北长公里,总面积为2675平方公里,人口93万。
辖20个乡、镇、办事处,以及1个省管经济技术开发区。
政府驻地应山街道。
因有中国八大名关之一的武胜关而名扬四海。
自南北朝置县,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境内有徐家河、三潭两大4A级景区及中华山、大贵寺两个国家级森林公园。
是鄂豫物资重要聚散地,是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
中文名称广水市外文名称GuangshuiCity下辖地区应山、广水、十里等政府驻地应山街道电话区号0722邮政区码432700地理位置随州市东部面积2675平方公里人口93万(2009年数据)气候条件北亚热带气候机场八里岔机场(军用)火车站广水站地理环境广水市位于湖北省北部偏东,以平靖关、武胜关与河南连界,自古为南北交通要冲,素有“鄂北门户”之称。
地跨东径113°31′-114°07′,北纬31°23′-32°05′。
北与河南省信阳县毗邻,东邻大悟县,南接孝昌县、安陆市,西连随州市曾都区。
广水市地处桐柏山脉南麓、大别山脉西端,属低山丘陵地带。
地势北高南低,自北而南,山地、丘陵、岗地、沿河小块平原,依次分布。
山地占总面积的%,丘陵占%,平原占%。
广水市属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冷暖适中,冬干夏雨,雨热同季,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在13-16℃之间,北部为13-14℃,中部为14-15℃,南部为15-16℃,南北温差2℃。
一年中,最冷月为1月,月平均气温℃;最热多在7月,月平均气温℃。
境内山脉分属桐柏山脉和大别山脉,因受地质构造控制和河流切割影响,呈北西一南东走向和北东一南西走向,可分为四个支脉,属桐柏山脉的有四望山支脉、大贵山支脉和中华山支脉,属大别山脉的有光头山支脉。
随州市城市规划管理局文件
随州市城市规划管理局文件随城规[2007]24号关于印发†随州市城市规划‚一书两证‛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各区、市建设局,市经济开发区、大洪山风景名胜区规划主管部门:根据†城市规划法‡、†行政许可法‡的有关规定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省建设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城市规划‚一书两证‛证书发放领取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鄂建“2007”49号)等文件精神,为严格我市‚一书两证‛管理工作,维护城市规划行政许可的法定权威性,我局制定了†随州市城市规划‚一书两证‛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1、随州市城市规划‚一书两证‛管理实施细则(试行);2、全市城市规划‚一书两证‛登记编码规则;3、‚一书两证‛样本。
二〇〇七年八月二十六日随州市城市规划“一书两证”证书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第一条根据†城市规划法‡、†行政许可法‡、†省建设厅关于在全省启用‚湖北省城市规划‘一书两证’证书管理系统‛的通知‡(鄂建文“2006”124号)(以下简称†通知‡)和†省建设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城市规划‚一书两证‛证书发放领取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鄂建“2007”49号)(以下简称†办法‡)等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所指‚一书两证‛,即†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一书两证‛是城市规划行政许可制度的核心,是保证城市规划有效实施的重要管理手段,是城市规划区(包括各类开发区、园区等)土地利用和进行建设的法律凭证。
第三条全市城市规划‚一书两证‛证书按‚四统一‛管理,即按省建设厅要求实行‚统一印制、统一编号、统一发放、统一公示‛的‚四统一‛管理。
根据†通知‡要求,实行城市规划证书管理信息联络员制度,由市、区(市)城市规划信息联络员负责统一发放及管理工作。
第四条‚一书两证‛证书的领取发放。
上饶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 概要
上饶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概要作者:市规划局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4934 更新时间:2005-11-10规划范围上饶市域,含上饶中心城市(信州区)及其下辖广丰、玉山、婺源、弋阳、横峰、铅山、鄱阳、余干、万年等9县和代管的德兴市,面积22791平方公里。
规划年限2003-2020年,其中近期考虑至2010年,并兼顾远景至X年。
发展模式上饶市域采用板块网络与点轴复合结构发展模式,板块网络与点轴复合结构发展模式是指在市域内采取板块经济分区、多层次网络结构与点轴结构相结合的空间发展模式。
三个板块:1、江河谷板块:包括上饶中心城市、广丰、玉山、横峰、弋阳、铅山等六市县,其中以上饶中心城市结合广丰、玉山构成以网络结构为基础、一体化发展的大上饶城镇群,该城镇群地区是整个信江河谷板块的主要增长极核区,其余县(市)城为区域次要增长极,并与城镇群之间通过快速交通形成围绕中心城市的半小时经济圈,构成城镇群+增长极城市的发展模式。
2、湖板块:包括鄱阳、余干、万年三县,以鄱阳为板块中心城市,余干和万年为板块次中心城市,(环湖)鄱余万一级公路沿线为板块主要城镇和二三产业发展轴线、未来的东香高速沿线为板块次要城镇和二三产业发展轴线,形成点轴结构的发展模式。
3、婺德三清板块:包括婺源、德兴东部地区、三清山旅游区,以婺源为这一地区的中心城市,周边旅游小城镇和重要景点为次级中心城市,以九景衢和九景黄高速、婺源至德兴至上饶的一级公路为联系轴的点-轴-面扩散带动的空间发展组织结构,建立以生态旅游和其它生态产业为核心的网络一体化发展模式。
发展定位我国中西部承接长浙闽产业转移的优选区域和承东启西的连接点,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东部门户与支撑,赣浙闽皖四省交界区域的文化、商贸、信息、旅游与服务中心城市、生态城市和经济强市。
产业化总体战略一、二、三产业并举,实行产业综合发展战略。
其中,大力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生态型产业发展;但同时为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作好政策和空间的准备,为环境不友好产业的发展做好空间布局和污染治理方面的准备。
汕尾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汕尾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规划背景汕尾市地处粤东沿海,紧邻珠三角经济区的惠州,是环珠三角经济区五个城市之一。
从行政区划面积来讲汕尾市粤东地区第一的城市,从经济发展来讲在全省属于欠发达地区,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居生产总值双双排在全省倒数第二位。
总的来讲,本次规划主要体现以下特点。
一、以资源优势的充分发挥为目标,建立与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对接体系。
与很多欠发达地区一样,汕尾经济发展的动力很大一部分来源于珠三角等发达地区。
如何让汕尾在吸引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的资金、产业方面占得先机?规划认为中必须建立两个对接:(一)空间对接——开发“海西”,融入“珠东”(海西指海丰西部,珠东指珠三角东部地区)规划以密切汕尾与珠三角关系为出发点,提出优先开发市域西部的发展策略。
认为西部的发展应该从建立产业转移园的传统合作模式开始,逐步向建立更紧密合作模式的转变。
最近正在筹建的深圳汕尾特别合作区,也是对本次规划提出的发展策略的响应,。
(二)产业对接——建立与珠三角配套的六大产业基地;规划依托连接汕尾与珠三角密集的交通通道,结合汕尾自身产业现状和资源特点,沿市域北部山区、中部丘陵地区和南部滨海地区建立三条产业带,依托三条产业带,重点发展对接珠三角产业配套的基地经济,形成六大产业基地,重点对接珠三角发达地区的总部经济。
二、以区域经济流向为依托,建立合理的城镇体系构架(一)北优南拓,打造南部滨海城镇密集带汕尾地处珠三角经济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连接点,规划基于这种东西走向经济流向特征,结合汕尾自身的地形特征和城镇分布现状,规划将市域划分为北部生态保护区和南部滨海城镇密集带两大区域,打造南部滨海城镇密集带,以此统筹市域城镇体系发展。
(二)建立汕尾中心区——海丰县城组合型城市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心城区城市和经济规模略小于海丰县城,与陆丰市区相当,呈“弱中心”的特征。
规划提出将实力最强、空间距离最短的汕尾中心城区和海丰县城打造为组合型城市,在市域层面对两个城市在空间拓展方向、城市功能布局、设施共享和交通对接方面给予引导。
广水市建设局
广水市建设局2007年的工作。
一、精心编制城乡规划。
一是完成名都花园二期、国际现代城二期、万景城市广场等六项小区规划。
二是完成四贤路、十里大道、鄂北大道、武阳大道等十项市政工程规划。
三是完成瑞祥实业、金莱香品食、广泽印刷等十个项目的规划设计。
四是完成了三合村、铁板板村、桃园村等十个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五是完成了武胜关镇、关庙镇、长铃镇等十个乡镇的部分居住小区规划和道路设计。
目前我市城镇化水平达39%,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为28%。
二、严格规划审批,强化规划管理。
1、严格“一书两证”的审批发放。
今年共办理《建设选址意见书》3份,用地面积25.2万平方米;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33分,规划用地面积119.8万平方米;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319份,规划建设面积99.3万平方米(不包括管线和城市道路工程)。
2.强化城市规划管理城市规划管理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新建,还是改建、扩建项目,都要深入现场勘察。
一察是否符合规划要求;二察四邻界线是否清楚;三察有无矛盾纠纷。
对规划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即从放线、验线开始,直至工程竣工验收为止。
在规划检查监督方面。
一是在日常规划检查监督中;二是聘请社会义务监督员,建立起社区(村)、街道办事处、规划管理部门的立体规划检查监督网络;三是人大、政协代表对城市规划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
3、加大违法处罚力度一年来共立案70起,拆除违章建筑7起,拆除面积1200平方米,申请人民法院行政拘留2人,起到了较好的震摄作用。
三、狠抓勘察、设计、图审等环节严格执行《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和《建设工程设计合同管理办法》规范规划、勘察、建设设计单位的市场行为,紧锁规划、勘察、建设设计和图纸审查链条,保证了勘察、设计质量。
一年来,完成技术性审查项目35个,共计建筑面积15万平主米,图审覆盖率达98%以上。
全年完成地形测绘60项,总面积850公顷。
历时三个月,全面完成了广水市测量标志普查和部分维护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年)文本湖北省广水市人民政府武汉华中科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二零一零年四月项目名称:广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年)编制单位:武汉华中科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委托单位:广水市人民政府院长:李玉堂教授高级工程师项目负责:周均清副教授高级工程师博士参加人员:周亚琦邵俊彭恺董家齐周婷卢慧李毅石森文李琼怡陈洁刘瀚熙徐利权杨俊雷张潘周熙张功常目录第一章总则1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与发展策略2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4第一节市域城乡统筹发展4第二节市域城镇化水平预测6第三节市域城镇空间规划6第四节市域综合交通规划7第五节市域重大基础设施规划8第六节市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9第七节市域旅游规划12第八节市域综合防灾规划12第九节市域历史文化、风景资源保护规划13第四章城市规划区规划15第五章城市性质与规模17第六章中心城区总体规划17第一节中心城区空间发展策略17第二节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规划181 中心城区规划布局结构182 中心城区居住用地与住房建设规划193 中心城区公共设施用地规划204 中心城区工业及仓储用地规划22第三节中心城区道路交通规划23第四节中心城区绿地系统与景观风貌规划27第五节中心城区市政工程规划291 给水工程规划292 排水工程规划303 能源工程规划304 通信工程规划315 环卫工程规划31第六节中心城区环境保护规划32第七节中心城区综合防灾及地下空间利用规划33第八节中心城区历史文化保护规划36第九节中心城区土地开发控制规划37第十节中心城区城乡统筹38第十一节中心城区空间发展时序与近期建设规划40第十二节中心城区远景发展构想41第七章规划实施措施41第八章附则42总则规划指导思想①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体现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规划;②坚持城乡一体,体现区域协调发展的规划;③坚持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体现和谐的规划;④坚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体现促进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规划;⑤坚持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体现公平公正的规划;⑥坚持依法行政,体现法制的规划;⑦坚持加大公众参与,体现公共政策的规划;⑧坚持历史文化保护,体现人文的规划;⑨坚持近期与远期结合,体现弹性的规划。
规划原则①区域协调发展原则;②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原则;③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原则;④城市历史文化特色原则;⑤规划连续性原则。
规划依据(一)上位规划依据《湖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3-2020)《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二)主要法律法规、部门规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0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10)《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0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10)3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04)其他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技术规范 (三)地方发展纲领性文件《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广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规划重点①资源保护:重点研究城乡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因素,以资源承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为前提,节约使用土地、水、能源,严格保护生态环境和基本农田。
②区域统筹:重点研究广水市的区位、交通、资源条件,寻找和确定未来的发展方向。
③城乡统筹: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建立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④综合交通体系构建:构建连通区域、联系双城的交通网络和便捷、高效的综合交通体系。
规划范围(一)市域整个市域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2647。
(二)城市规划区应山街道办事处,广水街道办事处,十里街道办事处、武胜关镇、城郊乡的部分用地,以及许家冲、飞沙河、先觉庙水库的保护范围,合计总面积为380。
(三)中心城区应山街道办事处,广水街道办事处、十里街道办事处、武胜关镇、城郊乡的部分用地,合计总面积为162。
规划期限近期:2009-2015年;远期:2016-2020年;远景:2021-本世纪中叶。
规划层次2km 2km 2km①市域:区域协调及市域城镇体系规划;②规划区:生产力布局和城乡发展统筹规划;③中心城区:中心城区布局规划。
强制性内容文本中黑体加下划线的内容为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城市发展目标与发展策略城市发展目标①“紧密依托,特色发展”,建设综合实力较强,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发展的鄂北门户城市;②建设新型工业基地,现代商贸物流集散地及在区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旅游胜地;③弘扬“中国楹联之乡、中华诗词之乡、全国民间书法艺术之乡”文化,建设人文广水;④保护自然山水格局,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广水。
经济发展目标广水市经济发展分以下两个阶段:①第一阶段(近期):全市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显著提高,初步实现由农业主导型经济向工业主导型经济的跨越。
至2015年,全市GDP总量达到266亿元以上;②第二阶段(远期):全市GDP总量达到470亿元以上。
经济发展策略(一)提高经济发展外向度,置经济发展于区域经济大循环系统中(1)与武汉联系:依托武汉、服务武汉①依托武汉,发展广水先进制造业和以物流为主的现代服务业②服务武汉,培育广水旅游、度假等优势服务业5(2)与随州联系:接受经济、技术、文化辐射带动,融入随州在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上与随州对接,在土地空间利用上进行协调。
充分挖掘广水的特色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民营企业优势,发挥广水通用设备制造、特色农产品加工等优势,与随州协调互补,分工合作,并逐步融入随州。
(3)与安陆、大悟协调:优势互补,在错位竞争中加强合作①产业空间和产业发展上相协调,共同打造中部地区通用设备制造中心②基础设施、城镇空间协调(二)贯彻“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培育和发展特色经济和优势经济依托自身的特色资源、特色产品和特色市场,调整优化农业布局结构,发展优势农产业。
东南部乡镇重点发展大蒜、花生、油菜,北部山区乡镇重点发展鲜果、食用菌,西部库区乡镇重点发展畜禽和水产业。
突出发展高效经济林,食用菌,生猪及禽产品,蒜、稻连作,优质专用小麦五大特色农产品基地。
工业园向“专业化”而非“多元化”方向发展;整合资源,培植骨干,推进通用设备制造业、食品加工业壮大升级;以现代物流业为突破口,在现代服务业中培育新的支柱产业。
围绕名山、胜水和山水生态旅游三大精品,打造三潭达摩文化旅游、中华山生态旅游、徐家河度假旅游、黑龙潭观光旅游和现代特色农业观光旅游为主题的五大特色旅游品牌。
(三)以工业园区为依托,实现市域经济发展中的聚集规模经济效应贯彻“产业集聚空间收缩战略”,使各产业在优势园区形成更大集聚,限制在市域其它地区的发展。
(四)注重产业协调发展,实现产业连锁互动①协调产业级次关系,保证支柱产业发展;②加强产业关联效应,带动支柱产业发展。
社会发展目标城镇化水平2015年达到45%以上,2020年达到54%以上。
全面推动社会进步,构建和谐社会,建成较为完善的科技进步、国民教育、公共卫生、文化和社会保障体系,人居环境和公民素质有较大改善和提高,和谐社会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6达到100%,每万人拥有医疗床位80张。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社会发展策略(1)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全民社会保障体系,重点推进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障制度,稳定劳动力供给,引导流动人口逐步本地化,实现劳动力稳定储备。
(2)积极创造就业岗位,建立与就业岗位相关的土地供应机制,加大职业培训与教育的投入,增强劳动力的可就业能力,建立完善的劳动力市场,满足产业发展对人才结构的需求。
(3)完善城乡统筹规划,促进人口向城区集聚,全面改善村镇地区在社会基础服务设施方面的配套建设。
各级基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福利等公共设施应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合理配置,逐步建立起多层次的社会服务设施体系。
(4)切实保障城市安全,构建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完善的防灾减灾和应急保障设施系统,建立有效应对各种公共突发事件的预警和防范机制。
文化发展目标倡导发扬本土文化的同时,提倡发展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现代文化。
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推进文化事业发展,形成完善的公共文化事业体系。
文化发展策略保护历史文化资源、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延续城市文脉、培育特色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至2015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得到有效控制,城市和农村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治理,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加强污染源治理,控制污染物排放,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城乡环境质量基本稳定。
至2015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5%;城镇绿化覆盖率达到55%。
至2020年,实现经济从资源消耗型向生态友好型转变,全市生态环境步入7良性循环。
至202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5%;城镇绿化覆盖率达到65%。
生态环境保护策略加强市域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综合治理,建立稳定的生态网络。
确定空间管制的范围和措施,有效保护森林、水体等重要生态资源。
统筹城镇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
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目标积极推进政策调整,切实做好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开发利用工作。
严格保护涉及公共利益和具有特殊功能的重要土地资源,如耕地、林地、湿地和自然保护区用地。
通过对建设用地规模、布局、建设时序的控制,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以及盲目圈占土地。
有效保护和综合整治农业用地,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调整产业政策,转换经济增长方式,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土地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策略①以基本农田保护为重点,实施弹性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
②控制建设用地,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③开源与节流并举,保障必要的建设用地。
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目标保护并利用好现有水资源,统筹分配城乡用水。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农业节水工程和增强城镇居民节水意识,从整体上提高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实现市域水资源供需基本平衡。
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策略①实施水源保护工程。
②调整产业结构,限制高耗水产业,发展节水型农业,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
③开发利用雨洪水、再生水等新水源。
8能源利用和保护目标全市新建居住建筑全部达到节能65%标准,公共建筑达到50%标准,节能设备应用面积占新建建筑比例达40%以上。
依靠科技进步,加大工业、建筑、交通、居住等领域节能减排力度。
积极发展新能源。
能源利用和保护策略能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生产、生活节能与降耗并重,强化节能措施,创建多元化的能源供应体系,完善电力、燃气工程规划,确保能源供应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