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英语言之异同

合集下载

英汉问候语差异比较

英汉问候语差异比较

英汉问候语差异比较本文旨在比较英汉问候语的差异,从而增进对两种文化及其语言的理解。

在跨文化交流中,问候语是建立友好关系的关键,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问候语使用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了解英汉问候语的差异对于提高交际能力、促进跨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对象本文以英汉问候语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相关文献资料,包括英语和汉语的教科书、口语教材、电影、电视剧以及实际交际场景中的英汉问候语使用情况,来探究其差异。

差异分析1.语音方面:英语中的问候语发音一般较为简单,通常是升调,而汉语中的问候语发音相对复杂,调型多变,有时甚至会出现降调。

2.词汇方面:英语中常使用“Hello”、“Hi”、“Goodmorning/afternoon/evening”等词来表达问候,而汉语中则倾向于使用“你好”、“早上好”、“晚上好”等词。

3.用法方面:英语中通常在首次见面或不太熟悉的人之间使用正式的问候语,而在亲密的朋友和家人之间则使用非正式的问候语,如“Hey”、“Hi”。

而在汉语中,无论面对熟悉的人还是陌生的人,一般的问候语都是“你好”,只有在特殊场合如正式场合或书面语中才会使用较为正式的问候语。

原因探讨英汉问候语差异的原因主要可以从历史、文化、语言地位等方面进行考虑。

在历史方面,英语和汉语的发展历程截然不同,这种差异也反映在了问候语上。

此外,英汉两种文化的价值观也有所不同。

英语文化中强调个人主义,因此英语中的问候语使用较为简洁直接;而汉语文化中强调集体主义,所以汉语中的问候语使用较为温和礼貌。

此外,英汉两种语言的语言地位也有所不同。

英语是全球通用语言,而汉语则主要在中国及海外华人社区中使用。

这也导致了英汉问候语的差异。

启示与建议通过比较英汉问候语的差异,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和建议:首先,在跨文化交流中,我们需要了解并尊重对方的文化和语言习惯。

在交际过程中,适当的调整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可以更好地融入对方的文化环境。

其次,教育机构在开展外语教学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让他们了解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和习惯用法。

从认知语言学视角看英汉隐喻的异同

从认知语言学视角看英汉隐喻的异同

从认知语言学视角看英汉隐喻的异同传统理论多从修辞层面对隐喻进行研究。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方式,这无疑给隐喻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本文在分析隐喻认知的基础上,探讨英、汉隐喻的共性与差异。

标签:隐喻认知共性差异英语汉语传统上,隐喻被视为一种用于修饰话语的普通语言修辞手段,是非正常的语言使用。

因此,长期以来,对隐喻的研究多以修辞为取向。

直到1980年美国认知语言学家莱可夫(koff)和约翰逊(Mark.Johnson)出版了《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对隐喻理论的传统观念提出了挑战,指出隐喻不仅仅是修辞手段,而且是一种文化反映和思维方式,它直接参与人类的认知过程,是人们认知世界的方式之一。

莱可夫和约翰逊通过大量语言实例来证明,隐喻概念是构成语言的基础。

据统计,人一生大约使用470万个新颖的隐喻,2140万个定型化的隐喻[1]。

隐喻涵盖了社会生活、语言文化、政治宗教、科学经济等各个领域[2]。

因此说隐喻几乎浓缩了整个语言的规律,具有特殊的复杂性和代表性。

本文在认知语言学理论框架下,探讨英、汉隐喻的共性与差异问题。

一、隐喻的认知隐喻是指将两种完全不同概念的事物通过含蓄、映射或婉转的表达方式达到形象比喻的言语行为,是“人类将其某一领域的经验来说明或理解另一类领域的经验的认知活动”[3]。

根据莱可夫等人的观点,被说明的领域称为目标领域,说明的领域为源领域,映射由源领域向目标领域进行,从而达到重新认识目标领域特征的目的。

试以“argument”这一抽象概念为例来说明隐喻的认知。

莱可夫和约翰逊通过对一些语言实例的分析,发现说英语的人对“argument”这一概念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一组隐喻,其中一个重要的隐喻就是:Argument is war(争论是战争)。

这里源域中的“war”和目标域中的“argument”属于两个不同的语义范畴,但在这一隐喻理解过程中,war的部分特征被映射到目标域argument上。

浅析英汉定语的异同

浅析英汉定语的异同

浅析英汉定语的异同摘要世界上的两大语言汉语和英语都有定语这种语法成份,作用也大致相同,但是由于语言文化历史背景的不同,双方双各自有表达习惯上的差异。

本文将主要从充当定语的成分,定语的位置两方面来研究英汉两种语言里的定语。

对两者的系统的比较和分析,旨在找出英汉定语异同产生的深层涵义,以引起大家对这个问题的重视,从而促进学生对两种语言的学习与掌握。

关键词英语;汉语;定语;比较;异同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Chinese AttributeAbstractThe world's two major languages are Chinese and English grammar attribute this component, roughly the same role, but because of language and culture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backgrounds, the two sides have expressed their customary double the difference. This article will focus on elements as attributes, attribute position to study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languages in the attribute. System on both the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to identify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attributes generated deep meaning to arouse that this issue is the importance attached to stimulate students to learn and master the two languages.Key wordsEnglish;Chinese;attribute,;comparison;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一、绪论英语和汉语句法中都有定语,对所述名词或代词进行修饰和限制,但是由于两种语言所属语系不同:英语属于印欧语系,而汉语属于汉藏语系,且从语言形态学的角度来看,汉语是分析型为主的语言,而英语是分析、综合、参半的语言,所以两种语言里的定语也是不尽相同的,有同也有异。

英汉语言比较

英汉语言比较

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的语言之一。

汉语和英语都是联合国使用的工作语言。

它们之间有相似之处,但两者存在更多的差异。

1.首先,我们来考究世界上有多少个语系呢?汉英这两种语言分别属于哪一个语系?1.1世界语系的分类方法比较著名的有:1. 中国北京大学分类法2. 英国Simon大学遗传学分类法3. 澳大利亚国家标准语言分类法4. 美国麻萨诸赛洲理工学院(麻理工学院)分类(完全按地区)1.2目前比较合理的分类方法应该是分为4个语系:1印欧语系:是最大的语系,下分日耳曼、拉丁、斯拉夫、波罗的海,印度、伊朗、等语族,其中日耳曼语族包括英语、德语、荷兰语、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各主要语言。

2汉藏语系:是仅次于印欧语系的第二大语种。

下分汉语和藏缅、壮侗、苗瑶等语族,包括汉语、藏语、缅甸语、克伦语、壮语、苗语、瑶语等。

3 非太语系:包括除欧亚语系、南北美洲以外其他各国的语言。

非洲及太平洋诸国采用这种语言。

4人造国际语系:即国际通用的语言。

1.3综上所述:汉语属汉藏语系(Sino-Tibetan Family),英语属印欧语系(1ndo·European Family),汉英属于两种截然不同的语系。

2.下面我们将从文字、语音、语义、句法四方面对汉语和英语进行对比。

2.1汉英文字对比汉语属表意(ideographic) 文字,英语属拼音(alphabetic) 文字。

2.1.1汉字的造字方法有两大类。

一类汉字不带表意成份,用象形(pictograph)、指事(indicative character)和会意(associative character)三种方法表意。

e. g 雨(rain)、山(mountain)、果(fruit)、人(man)。

另一类汉字带表音成分,叫形声字。

它由形符(表意)和声符(表音)两部分组成。

e. g “烤”由“火”和“考”组成,“火”是形符,表示该字的意义与“火”有关,“考”是声符,该字念kǎo;“评”由(言)和“平”组成,“言”表示该字的意义与“说话”和“言辞”有关,“平”音符。

关于英汉语言对比论文参考

关于英汉语言对比论文参考

关于英汉语言对比论文参考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两者在各方面上有着巨大的差别。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汉语言对比论文参考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关于英汉语言对比论文参考篇1浅谈英汉文字差异对比摘要:汉语和英语分属汉藏、印欧语系,两种语言的文字个成体系、个具特征,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很多不同之处。

两种语言无论是语言特点、书写形式,还是构词方式,都有很大的差异。

本文主要进行英汉字词的差异性对比研究。

关键词:英汉字词差异性对比文字是语言的基本组成部分,是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学习和掌握一门语言的基础。

同母语学习一样,我们学习英语依然从字词着手,然后学句子乃至篇章。

在两种语言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会不自觉地把两种语言做比较。

比较是人类研究事物、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也是语言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通过比较,找出异同点,我们可以对两种语言词汇有更深入的认识,不仅有利于我们学习英语,还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汉语。

提到词汇,英语和汉语中有不同的表达。

在英语中,只有一词word,而在汉语中有两个关于词汇的名词:字和词。

那么这三个术语word、字、词之间有什么对应的关系?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英语中的词由字母构成,word与词对应。

汉语的词由汉字构成,现代汉语中的单字大约相当于词素(morphme),它们是汉语的基本语言单位。

本文就是针对英汉文字、字词进行分析。

一、英汉语文字差异英语是线性一维的,写读英文是编码、解码的过程。

字母从前往后,依次排序就构成词。

词与词之间需用一空格隔开,才能使其明了。

汉语是二维的(纸面上的最大维数),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纸面的几何空间。

汉字是典型的方块字,每个字无论笔画多少,字本身的大小都不变,因此看起来紧凑美观[1]。

相对于英语的前后排序来说,汉字的上下左右,都可能存在,比较复杂,汉字字与字之间完全独立书写时无需其他符号分隔。

世界上的文字可大致分为三类:表形文字(图画文字)、表意文字(音意结合文字)、表音文字(拼音文字),表意文字是从表形文字发展起来的。

从中英文化差异中浅议英汉习语翻译的区别与比较[1]..

从中英文化差异中浅议英汉习语翻译的区别与比较[1]..

从中英文化差异中浅议英汉习语翻译的区别与比较06外语系(3)班06050307 单彩敏1.引言习语又称熟语,它通常包括成语、俗语、谚语、典故等,是一种在意义上和结构上都比较稳定的语言结构。

其表现形式音节优美,音律协调,或含蓄幽默,或严肃典雅,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妙趣横生,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习语是语言的精华,它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内涵。

因此对英语读者和汉语读者来说,做到彻底精确地理解蕴含深刻文化内涵的习语的翻译是相对比较困难的。

英汉文化是两种根本不同的文化,它们的渊源和发展道路各不相同。

习语之所以最能鲜明地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特点是和这种历史文化的沉积分不开的。

汉语习语和中国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体现了汉民族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态度,记述其民族和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呈现出中华民族的文化个性。

同样,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历史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组合结构和修辞方法与英美文化密切相关。

因此,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把英汉习语进行对比,使语言学习者能加深了解这两种语言习语的文化异同,消除交流障碍和困难,提高语言交际能力.摘要习语又称熟语,堪称语言之精华,它通常包括成语、谚语、典故等,是一种在意义上和结构上都比较稳定的语言结构。

它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沉积的产物,它最能鲜明地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特点。

英汉文化是两种根本不同的文化,它们的渊源和发展道路各不相同。

在此考察了英汉语言中心理与文化的同异现象。

关键词:英汉习语心理文化对比翻译2. 英汉习语的不同所反应的文化背景差异2.1生活环境的差异习语的产生无不与人们生存的环境密切相关。

英国是一个岛国,地处西欧边缘,与西欧很多国家相邻,国内有很多富有特色、享有盛誉的城市和河流,这一特殊的地理环境都反映在习语上,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船和水的习语,在汉语中没有完全相同的对应习语,比如“between the devil and the deep blue sea (进退维谷)”,“Carry coals to Newcastle”(把煤送到纽卡斯尔———英国的产煤中心),“Set the Thames on fire”(火烧泰晤士河,伟大的壮举)。

英汉语言对比(精编课件).ppt

英汉语言对比(精编课件).ppt
例子: (1)A: I’ll have a cup of black coffee with sugar, please.
B: Give me the same, please.(语法功能性名词替代) 译文: A:劳驾,我要一杯加糖的清咖啡。 B:请给我也来一杯。(词汇衔接中的重复)
(2)A:Do you think he was too serious? B: Yes, I think so.(替代一个完整的陈述分句)
精品课件
重分析
她们或许是我们的奶奶,满头银丝,满脸皱纹,世人多用“慈 祥”去形容她们,但很少有人能品味皱纹背后那岁月与历史 浮过的幽香。她们无须再用铅华刻意雕饰,我却分明看见她 和她的老伴共同演出那首动人的歌—《牵手》。 眼泪是上苍对一切感情动物的馈赠,爱为心之声,泪因爱而凝, 留泪是女人爱的宣泄,情的倾诉,女人流泪时最美。 (“女人什么时候最美”《英语沙龙》1999/8,19)
together , they have no water to drink. • 分析: • 交替性同构只在第1、2句,第3句主要靠词汇重复和指称实现衔接。而they have no
water to drink一句虽仍与前两句同构,但其衔接作用已大大降低了。
精品课件
2. 词汇连接的差异
•词汇连接指的是语篇中出现的一部分词汇相互之间存在语义 上的联系,或重复,或由其他词语替代,或共同出现。据此, 应明确把词汇语义的重复、组合搭配和种种关系统称为语义 的重复同现,并把各种指称关系(属于语义上的同一性的前 后照应和上下指等)归入词汇连接。在此基础上,下面就从 语义的重复同现(词汇语义的重复、组合搭配和相似、分类 等)和指称照应两方面来探讨英汉语篇词汇连接的差异。
语言的连贯与其语言特色往往是同一语言的两面。

英汉语言学习中语音异同现象及学习对策

英汉语言学习中语音异同现象及学习对策

英汉语言学习中语音异同现象及学习对策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有2197中语言。

其中,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泛的语言,目前讲英语的人大约有4亿,分布在全世界172个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在美国,加拿大,英国,爱尔兰,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等。

而汉语是全世界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大约有14亿人在讲汉语,主要集中在东南亚以及澳洲、加拿大和美国等移民国家。

英语属于世界上最大的语系——印欧语系,有重音无声调;汉语则属于汉藏语系,有声调但没有重音。

从发音与词形的关联来看,汉语是象形文字,无法从文字的结构特点推测其发音,但能猜测出其蕴含的意义。

如:看到“淼”,你可能不会读,但能猜出来是“很多水”的意思。

英语是表音文字,可以从字母及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猜测出单词的读音,但不容易猜出其汉语意思。

如:看到“zeet”,你能读出[zi:t],但却猜不出汉语意思。

一、演变过程英语的演变经历了古英语(公元500—1000 )→中世纪英语(公元1000—1500 )→早期现代英语(公元1500—1750)→现代英语(公元1750—现在)。

在其15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英语兼收并蓄,几乎从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中都或多或少地引进词汇,成为世界上词汇量较大的语言,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开放的语言和最接近于人类共同语的语言。

汉字的演变则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

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图画文字阶段、表音文字阶段和形音文字阶段。

距今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

二、语音方面1.同音异义词英语中有很多单词发音相同、拼写不同、汉语意思不同,如:by (通过)-buy (买);see (看见)-sea (海);dew (露水)-due (由于);no (不)-knew (知道);son (儿子)-sun (太阳)等等。

汉语中有类似的词吗?答案是肯定的,如:轻—清、只—之、睡—税、桌—捉、灯—登、男—南等等。

2.同形異义词英语中还会遇到这样的句子,如:1. Billy will present Tom with his present.(比利将把自己的礼物赠送给汤姆。

语言学概论英汉语法的相同和不同

语言学概论英汉语法的相同和不同

语言学概论英汉语法的相同和不同英语与汉语在个别方面是有相似性存在的,英语语法学习中可将汉语语法规则作为参考,故而可将一种语言当作另一种语言的学习工具。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学习一种语言时不能将另一种語言的语法完全套用,这是因为英语与汉语在语法上是共性与不同并存的。

鉴于此,本文以两种语言在语法、结构上的差异进行了归纳。

一、英汉两种语言的结构差异(一)英语表达重形合,汉语表达重意合相关数据显示,中国人思维是直觉式,故而在语言表达上对于形式并不是很注重,通常是以语言意义的表达为主。

而汉语语法结构形式相对于英语结构而言,更为灵活多变,而非死板,是语义形语言。

汉语语法变化万千,仅是改变了一个词序便可将句子原本的意思改变。

而汉语词序尽管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语言的表达,然而汉语却具备了固定的句法成分次序,以主谓宾为主,前面为修饰语、后面为中心语(特殊情调情况除外)。

中国的历史文化十分悠久,汉语从早期开始就对语言意境描述十分关注,句子表达含义十分深远,逐渐也就对形式提出了灵活的要求,对意境提出了语言表达深远的要求,汉语需要借助大量词、短语反复围绕对话题,以此方式渲染语境。

(二)英语强调具体明确,汉语讲究抽象模糊思维密切联系着意识,东方人在认识新事物时多以熟悉事物的联系进行,或是采用含蓄的语言进行深刻含义的表达。

中国哲学中存在告诉你“它不是什么”而非告诉你“是什么”这一现象,而西方却恰好相反[1]。

中国语言中明喻、暗喻等修辞手法时常出现,均为将语言模糊性表现出来,注重点到即止。

《庄子》各章中都有暗喻的运用,文章抽象模糊;《老子》中名言隽语运用在全篇内。

又如古代汉语中的“病”,不但能当作动词也能当作名词,属于意义上的模糊。

而对于英语来说,有着十分明确的表达,能对事物进行具体表达叙述。

主要表现方面包含时态和词的准确应用等两个方面。

可以说,英语中单句与单句具有十分明确的关系。

二、英汉两种语言的语法差异(一)词类的对比英汉两种语言的相同点为:英汉语法词汇中都有形容词、名词、动词、代词、介词、数词、副词、连词等。

[英汉语言对比]英汉语言对比论文

[英汉语言对比]英汉语言对比论文

[英汉语言对比]英汉语言对比论文篇一: 英汉语言对比论文英汉句法现象对比研究与翻译摘要: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结构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其中英汉句法差异是英汉翻译的难点之一,也是影响翻译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通过对英语和汉语两种不同语言的句法现象进行对比分析,来探索翻译的技巧。

关键词:英语汉语句法现象翻译A Contras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Syntax structure and Translation Abstract: English and Chinese possess so many differences in syntax structure, which is one of the difficulties in translation, as well as one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translation quality. The paper makes a comparison of two kinds of syntax structures, in order to seek better ways in translation.Key Words: English; Chinese; syntax structure; contrastive study; translation 0. 引言语言本身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既是文化的载体,又受到文化的影响和制约。

汉语和英语是世界上的两大语言,各代表着东西方的两种文化。

由于受到汉语负迁移的影响,运用英语进行表达时,虽然语法和词汇用对,但常出现一些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句子,主要是英汉句法结构不同表达的语用失误。

因为英语和汉语在很多方面完全不同,中国语言学家喜欢按照文化背景差异分析两者的不同。

中国学者陆国强教授写的关于英语和汉语的《语义结构对比分析》一书,从语义方面比较英语和汉语。

探讨英语和汉语在语音、语法上的异同点-教育文档

探讨英语和汉语在语音、语法上的异同点-教育文档

探讨英语和汉语在语音、语法上的异同点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的交流中,英语和汉语是使用最多的语言,如果能够精通这两门语言,在世界各个领域内的交流应该是没问题的。

笔者在本文中从两者发音和语法方面来分析一下它们的异同点。

一、两者发音上的异同点现在把英语国际音标与汉语拼音字母作如下的对比,让我们来发现它们的异同点:1. 英语音标中的元音与汉语拼音字母的韵母元音,汉语韵母长短适中,没有太长或太短的,但是地方话里存在长短之分. 英语l、m、n都可以放在音节的末尾,如tall,Tom,ten,汉语只有n可以. 汉语里说“泥”“捏”的时候,声母可以是n,也可以是??k,??k是一个英语里没有的音;英语里没有ü。

对于中国有汉语拼音知识的英语学习者来说,如果知道二者之间发音相似的地方,那么学习英语的难度就减小了。

二、两者语法上的异同点对学习各种语言的人来说,学习语法是掌握一门语言的捷径,有助于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有助于提高辨别语言运用中正误优劣的能力,能够提高语言表达的科学性和精确性,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本文对汉英语法方面进行比较,以便启迪读者更好地掌握汉语语法和英语语法的特点和规律,提高学习英语的效率,进而提高英语水平。

世界上各种语言都有自己完整的语法系统,每种语言的语法系统都有自己的特点。

作为一种语言的语法,大都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 概括性斯大林说:“语法的特点就在于它给以词的变化的规律,不是指具体的词,而是指没有任何具体性的一般的词;它给以造句的规则,不是指某种具体的句子,而是指一般的句子,是与某个句子的具体形式无关的,因此语法把词和语加以抽象化,而不管它的具体内容。

”这表明语法规则是从具体的词、具体的句子中总结出来的抽象的规则.语言之中客观地存在着这种规律,人们的言语活动受它支配着。

比如英汉语中都有一种造句规则“主――动――宾”,按照这种造句规则可以造出许许多多的同类型的句子来表示各种各样具体的意义.这充分说明了语法具有概括性.2. 稳固性斯大林说:“语法结构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它在语言中已是根深蒂固,所以它的变化要比基本语汇更慢。

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对翻译产生的影响

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对翻译产生的影响

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对翻译产生的影响引言:翻译是将一种语言转化为另一种语言的过程,而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对翻译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本文将探讨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翻译所产生的影响。

一、语法结构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结构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将直接影响到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1. 语序差异英语通常使用主谓宾的语序,而汉语则常常使用主谓宾的语序。

这种差异在翻译过程中可能导致语句结构的调整,需要进行主动调整来保持翻译的准确性。

例如,英语中的句子:“I love you”在翻译为汉语时,可能需要倒装为“我爱你”,以使得汉语的表达更具标准性和自然流畅。

2. 语法精确性差异英语注重对语法结构的准确控制,而汉语对于语法结构要求相对较低,更注重句子的意义表达。

这种差异也会影响到翻译的选择。

例如,英语中的被动语态在汉语中往往需要进行特定的转换,以表达句子的意思。

而汉语中的动态描述也可能需要进行某些词的增加或者省略,以符合英语的语法规则。

二、词汇表达的异同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使用上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对翻译的准确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文化差异英汉两种语言的产生背景和文化传统不同,因此词汇的表达方式在很多情况下也存在差异。

这就需要翻译者具备较好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准确理解原文中所要表达的意思。

例如,英文中“tea”(茶)在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而在英语世界中的文化中则可能没有这么重要。

这种差异可能导致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对词汇的选择进行适当的调整。

2. 动词搭配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中动词的搭配方式存在很大的差异,一个动词往往会搭配不同的词汇,这也对翻译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例如,英语中的“make”这个词可以搭配很多不同的名词,而在汉语中则需要选择更加准确、恰当的词汇进行搭配。

因此,在进行翻译时,需要对动词的搭配方式进行准确的选择,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

三、文化背景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所处的国家和文化背景不同,这也对翻译所产生的影响不可忽视。

英汉语言性别歧视现象的异同

英汉语言性别歧视现象的异同

英汉语言性别歧视现象的异同1.引言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它反应的最根本的还是人们对某一问题的基本认知。

英语和汉语虽然作为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字,但在其对女性的歧视上,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在很多已经发表的文章、著作中我们都可以看到研究者们从不同角度对英汉语言性别歧视问题的分析。

无论是从社会历史的角度,还是从词汇学的角度,我们都可以看到一些显而易见的歧视。

对一些带有性别歧视的语言,有些随着人们的认知习惯被接受,但有些也随着女权运动的兴起发生改变。

本文将结合大家对性别歧视现象的分析,进一步解析这两种语言中存在的性别歧视现象有何异同。

2.英汉语言中存在性别歧视现象且并不完全相同吉首大学一位先生在《语言中是否存在性别歧视》的文章中提到:“英汉语言文字构造中无所谓性别歧视,所谓语言的性别歧视只是社会赋值的结果。

”对于这位先生的观点,我认为有些太理想化。

人类早期社会经历了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两个发展阶段。

在母系氏族社会,妇女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处于支配地位,因此妇女的社会地位比男性高。

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男子的劳动从捕鱼、狩猎转向农业和畜牧养殖业,男子在体力上比女子强,加上妇女需要花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养育儿女,于是男子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并获得支配权,而妇女的地位与男子相比越来越低,不得不依附于男子,这种历史演变必然要反映到语言文字中来。

语言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女性的从属地位便从语言中反映出来。

也就有了“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及“女流之辈”这样的词句。

在西方社会中,女人的从属地位更加显而易见。

除了妇随夫姓外,在《圣经》第一章《创世纪》中提到的几段话更凸显了女人底下的从属地位。

“And the rib, which the LORD God had taken from man, made he a woman, and brought her unto the man. And Adam said, This is now bone of my bones, and flesh of my flesh: she shall be called Woman, because she was taken out of Man.”在我阅读到的有关“英汉语言中性别歧视现象”的文章中,我发现大多人的观点集中在两点,即社会文化历史对语言中性别歧视的影响,以及性别歧视在词汇学中的体现。

英汉委婉语比较语言文化异同及翻译

英汉委婉语比较语言文化异同及翻译

英汉委婉语比较语言文化异同及翻译委婉语不同于贬降词语,它是设法用似乎愉快的词去掩饰不愉快的内容,也就是用愉快的或无损的词去形容一件不愉快的事情。

英语中euphemism(委婉语)一词源于希腊语的前缀eu(好)和词根pheme(说话),意为good speak(说好听的).与汉语中委婉语的意思大体等价。

例如:一位偏心的历史家对于英国都德王朝第二代帝王亨利八世连娶了六个妻子,和其中两位离了婚,另外处死了两位。

他描写到:singularly unfortunate in all his relations with women.(他和和女人的关系非常不幸)。

从英汉两方面来看这句话都体现了委婉语的作用,也说明了英汉委婉语有着相似的地方······第一、英汉委婉语折射出共同的使用范围1、对于某些事物情形的避讳:不论是中国还是在英美国家委婉语主要使用范围大致为:生、老、病、死、性;排泄;贫困;犯罪;职业;政治;而在现代语言里,委婉语的影响和在死亡有关联的词中最为显著,他们有着相似的婉称;常见的有lay ,fell(归位),go to heaven(上西天),shut one’s light off(逝世),to close the bar(去了),to pay the debt of nature/to pay one’s debt(寿终),to run one’s race(了其一生),to be home and free(归去来兮自由哉)等。

体现英汉委婉语中有一些词语是完全或基本的等价的。

2、对于生理缺陷及某些性行为的掩饰:在英汉语言中常用委婉语对生理缺陷及某些行为进行掩饰,以避免引起不快或冒犯,或对各种各样的疾病由于讲求细节而不愿直接使用它们。

英语中常有belly (肚子),bowels(肠子),由于暗示力太强,就很文雅的用abdomen(腹部),viscera(脏腑)等,而疾病:TB代替tuberculosis(肺结核)。

英汉语言对比论文范文

英汉语言对比论文范文

英汉语言对比论文范文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有民族传统习俗特色。

英汉两种语言在传统习俗、文化背景以及词汇内涵等方面都有一定差异。

关于英汉语言对比的论文如何写呢?英汉语言对比论文:浅谈英汉广告对比摘要:广告语作为广告的表现形式,有它独特的语言魅力。

汉语和英语的广告语言有一些共通的特点,同时也各具特色。

本文就英汉广告的词汇在其拼写、音韵、构词、功能转换等方面的创意现象做一番比较研究,从而发现英汉广告用语中词汇使用的共性及差异以及达到的不同效果。

关键词:广告用词英汉共性差异一、引言广告语言是一门浓缩起来的艺术,在用词方面结合了心理学、社会学、美学、语言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具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

在英汉不同的广告用语中,通过词汇的不同技巧的运用,从而达到各自的语言特色和文化煽动效果。

即用五个字母来形容英汉广告语言的特点为:AAttention抓住眼球/ I Interest引发兴趣/ DDesire刺激欲望/IImpression印象深刻/AAction采取行动。

二、英汉广告语词汇的共同特点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的广告语言,都是为了劝说,达到鼓动消费者的效果。

因此在英汉的广告语言中,都有广告自身的“推销作用”,使消费者在看到或者听到广告后产生消费的愿望,故结合英汉广告语言的特点,有如下几点是共通的。

一名词出现频繁由于名词是关键词,不可或缺。

所以,评价一则广告是否妙,是否能达到效果,主要在于是否恰当使用名词。

英汉广告中名词的选用都达到了绝妙的程度,突出了产品的特色、特点和作用。

如:There are many forces that motivate you to run, emotional stability,mental clarity,skinny jeans. Luckilyonce you motivate to lace up your shoes,the running part has a way of taking care of itself.Reebok 跑鞋其中force,stability,clarity,jeans等从性能、材质的角度说明了该跑鞋的优秀。

汉英习语异同分析

汉英习语异同分析

汉英习语异同分析汉英两个民族的语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了丰富的习语,它们形象生动地折射出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生活习俗。

汉英习语在追求音律、语义、结构等方面有明显共性。

受文化传统的影响,汉英习语在生存环境和自然环境、文化、宗教、价值观等方面又存在明显差异。

共性和差异性归根到底是认知的相似和文化的差异。

标签:汉英习语共性差异性习语是人们在长期的劳动和生活实践中形成的语言中的固定表达,每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的习语,在某种程度上说,习语是历史和文化的沉淀,因此习语一般都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具有民族文化特征的语言形式。

汉英两种语言历史悠久,都有大量丰富多彩、脍炙人口的习语,这些习语是两个民族各自文化宝库中绚丽多彩的瑰宝。

它们生动形象,机智幽默,寓意深刻,韵味隽永,既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又闪耀着语言艺术的光彩,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语言中的精华,只有了解、掌握一种语言的精华,才能更好的学习和使用语言。

通常所说的习语主要包括:成语(idioms)、谚语(proverb)、俗语(colloquialisms)、俚语(slang)、箴言(mottoes)以及典故(allusions)等。

本文主要以汉英语言中的这些习语为例展开分析。

一、汉英习语的共性习语是民族历史和文化的积淀,各个民族在原始时期认识客观事物时,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一致性,反映在语言中就是习语表达上的近似,比如音律上的和谐,语义上的趋同,结构搭配上的稳定。

(一)音律上的和谐习语之所以为人们广泛使用,主要原因就在于它言简意赅,易懂易记。

例如汉语中的“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等习语,英语中的“No pains no gains(不劳无获)”,“Haste makes waste(欲速则不达)”等习语都富有节奏,琅琅上口。

并且,习语中还经常通过押韵、重叠、对偶等修辞手法以达到追求语音和谐的效果。

1.押韵。

汉语历来追求声韵,押韵的例子可谓举不胜举。

英汉语言的异同及其翻译策略论文

英汉语言的异同及其翻译策略论文

英汉语言的异同及其翻译策略论文在英汉翻译中,两种语言在词汇方面的不同主要体现在词的意义,词的顺序和词的搭配能力三个方面;从句法方面来说,英语和汉语在句子结构,句子顺序和其他一些表达方式上则有各自的特点。

下面笔者就从词汇现象和句法现象两方面来探讨英汉的对应程度如何,以及根据这些对比,在进行翻译实践时,应该运用哪些翻译技巧。

1 英汉语言的对比1.1 英汉词汇现象的对比首先,从词的意义方面来看。

词汇作为语言的三要素之一,相比于语音和语法,它的变化最快。

随着社会和科学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在语言中一方面增加了新词,一方面旧词增添了新的意义。

人类发明轮船以前,用的是帆船,英语“sail”一词原意为“帆”,短语“set sail”,就有张帆起航之意。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帆船逐渐被用煤,柴油,甚至是用核动力的轮船所代替。

自从潜艇出现后,“sail”这个词又增添了“潜艇指挥塔”的新含义。

这就是词义的发展变化,我们在对比英汉语言时,应该明确它们的对应情况是随着时间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着的。

英语词汇在汉语里的对应程度,大致可以归纳为四种情况。

第一,完全对应。

英语中的词所表达的意义,可以在汉语里找到完全对应的词来表达。

如“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计算语言学),“The U.S. State Department”(美国国务院)。

这主要是一些已有通用译名的专用名词,术语和生活中常见事物名称等。

第二,部分对应。

英语中有些词和汉语中的词汇在词义上只能部分对应,体现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如“morning”(上午,早晨),“gun”(枪,炮),一个英语单词相对应有较多的汉语意义 . 第三 ,无对应。

英语中有些词或汉语里有些词在对方语言里找不到对应的词来表达。

这主要是指一些新词以及反映社会特殊风俗和事物的词。

如英语单词“beddo”(指的是一种多用途的床),“plumber”(美国调查政府雇员泄密的特工),“brunch”(为了休闲和放松 ,通常周日才吃的早午餐);汉语里如“八仙桌”,“太师椅”等在英语中都无法找到对应的词。

试析英汉习语的异同与翻译

试析英汉习语的异同与翻译

试析英汉习语的异同与翻译【论文关键词】习语比较翻译【论文摘要】英汉两种语言都有着大量习语。

习语是一个民族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首先对英汉习语的异同进行了比较与分析,进而论述了几种英汉习语的翻译方法,以期能够对英汉习语的互译有所帮助。

Abstract: English and Chinese are both rich in idioms. Idiom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language and have rich cultural connotations.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compares English idioms with Chinese ones and then introduces some translation methods of idioms.Key words: idioms; comparison; translation习语除了固定的短语或表达法外,还包括口语体、谚语、格言乃至一些俚语。

英汉两种语言同属较为发达的语言,故都拥有大量习语。

英汉习语源远流长,都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底蕴。

英汉习语反映了两个不同民族的不同的历史、经济生活和思维方式。

英汉习语有极强的概括和表现能力,形象生动,寓意深刻,韵味隽永,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1 英汉习语比较1.1 英汉习语的基本共性1.1.1 结构的固定性习语从其结构来看,有其自身的完整性,其中各个组成部分是固定的,不可任意拆开或替换,如“pull somebody’s leg”(愚弄某人)不可变单数为复数;“by twos and threes”(三三两两)不可按汉语习语改为“by threes and twos”.又如汉语的“去伪存真”不能说成“去假存真”,“三言两语”不能说成“两语三言”,虽然前者和后者意思没有很大不同,但是相沿成习,习惯上人们说的是前者,不是后者。

英汉翻译和汉英翻译 异同点

英汉翻译和汉英翻译 异同点

On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Chinese and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The awareness of major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are the basis for successful translation between them. As a result of it, we need first make comparisons and contrasts between the two languages.The most import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languages lies in parataxis and hypo taxis. Chinese language tends to be a parataxis language, that is, connectives betwee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sentence or between clauses are not compulsory. Chinese has no relative words and uses fewer conjunctions than English, while English tends to be a hypo taxis language, which uses a lot of complex sentence structures and relations between clauses that must be expressed by conjunctions or other relieve words. For example, let us see a Chinese passage and its English translation.1)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汉英语言之异同通过对汉英语言各自词性、句式结构、语言功能、句型特征等进行深入分析比较研究汉英语言之间的异同,构建汉英语言之间的联系纽带,结合语言美学理论探索与创新英语语言教学,尤其是简化英语语法教学内容,促进英语语言及语法教学效果,缩减英语语法教学周期,使学生真正从中得到应有的启示,为后续的英语语言综合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经济的崛起,现正向第二个目标——全民步入小康——的发展目标努力。

此时的中国经济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理念下,正逐步推进与全球各方面的融合。

语言作为与外界沟通的桥梁,尤其得到国家及个人的重视。

目前,英语是我国大规模进行学习的语言。

要深入了解英语,且能在相对较短时间内掌握英语,首先要对比分析汉语与英语之间存在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对于已经掌握英语语言这门学科的人而言,深知汉语与英语之间存在着很多相似之处。

可以说,英语的语法规则就是根据汉语的语法规则来命名的。

更为重要的是,当下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需要大量具有高技术、综合能力强且能熟练运用外语的人才,各个高校正在大力改革外语教学,进而强化外语运用能力在人才培养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事实上,要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在于教学方式及理念,而外语教学的关键之处又在于熟练掌握其语言规则,现行外语语言规则教学耗时长,效果浅,无法达到预期的让学习者熟练掌握的目标,因此,简化英语语法教学内容及模式势在必行。

然而,纵观现行英语语法教学活动,大多还是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思路,语法讲述过于繁琐,过于细致,使初学者无法提纲挈领般掌握英语语法的要领与精髓。

基于此,笔者在具体的英语语法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与创新,其中结合语言美学所遵循的原则,针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性地整合与简化,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达到了预期的教学设想。

教学对象普遍认为新的语法教学模式及思路新颖,内容简单易记,环环相扣,逻辑性强。

由此,写这篇文章来与大家共勉,若有不到之处,希望大家给予指正。

一、语言美学的内涵语言的研究,一向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从“真”的角度揭示语言各层次、各单位运作的规律;二是研究如何善用语言,更好地实现交际目的。

本文拟从语言美学的角度来深入挖掘韩婴两种语言的异同。

具体地来说,语言美学从美学的角度研究语言,运用美学理论分析讨论语言和言语过程中的审美现象和规律。

韩婴两种语言的异同,尤其是英语语法教学纷繁复杂的内容在语言美学理论的引导下,达到精炼,奇趣,简单明了,通俗易懂。

二、汉英语言的相同点每种语言其单词的词性及行文句式是该语言学习的核心内容,下面就以汉英两种语言的单词词性、行文句式、语言功能、句型结构为例,运用语言美学理论对其相同点的讲解进行新的尝试。

2.1词性的对应在汉英两种语言中,常用的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以及介词。

每一种词性汉英两种语言都存在着对应的关系。

2.1.1名词汉英两种语言中名词的对应关系是很明显的,可以说,基本上是“一一对应关系”。

如A. I like this house.B.我喜欢这栋房子。

A句中的“house”与B句中的“房子”都是名词,都表达一个事物的名称,两种不同的语言表达却有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另外,由于汉英两种语言中名词的对应特征,故不多举例说明。

2.1.2代词汉语与英语中的代词都有指人、指物之别,其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也是显而易见。

如A. The dress is mine.B.这条裙子是我的。

A句中的名词性物主代词“mine”与B句中的“我的”都為代词,代指裙子。

再如C. I love it.D. 我喜欢它。

C 句中的“it”与D句中的“它”构成代词之间的对应关系。

2.1.3 形容词汉英两种语言中的形容词也是一一对应,主要的功能都是充当名词的定语,对名词起到修饰、限定作用。

如A. You are a smart boy.B. 你是个聪明的男孩。

A句中的“smart”与B句中的“聪明的”同时为各自语言的形容词,用来修饰名词,构成了对应关系。

2.1.4 动词汉英语言中其各自的动词存在着明显的对应关系,如A. I enjoy his novel.B. 我喜欢他写的小说。

A句中的“enjoy”与B句中的喜欢同为动词,表达“喜欢”之意。

2.1.5 副词汉英两种语言中副词在很大程度上也存在着对应的关系,都用来修饰动词、副词或形容词。

如A. He runs fast.B. 他跑得快。

C. He runs very fast.D. 他跑得很快。

A句中的“fast”与B句中的“快”都为副词,用来修饰动词,描述動作的状态。

C句中的“very ”与D句中的“很”同为副词,用来修饰另一个副词,强调副词所表达的涵义或状态的程度。

2.2 功能的对应汉英两种语言中,各类词性在句中所对应的功能存在着对应关系。

2.2.1 主语汉语句子中的主语与英语句子中的主语有着一一对应的现象。

如A. I need a baby.B. 我想要个孩子。

A句中的主语“I”与B句中的主语“我”就产生了对应。

2.2.2 谓语汉语句子中的谓语基本上可直接对应到英语句子中的谓语。

如A. 我喜欢阅读。

B. I enjoy reading. A句中的“喜欢”与B句中的“enjoy”同为各句中的谓语。

2.2.3 宾语汉语句子中的宾语与英语句子中的宾语也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如 A. I need your help. B. 我需要你的帮助。

A句中的“your help”与B句中的“你的帮助”各为其句中的宾语。

2.2.4 表语汉语句子中的表语与英语句子中的表语也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如A.他是一名医生。

B. He is a doctor. A句中的“医生”与B句中的“doctor”同为各句中的表语。

2.2.5 定语汉语句子中的定语与英语句子中的定语都用来修饰形容一个名词或代词的性质。

如A. He is a responsible boss.B. 他是一个有责任心的老板。

A句中的“responsible”与B句中的“有责任心的”同为各句中名词的定语,分别修饰“boss”与“老板”。

2.2.6 状语因汉语与英语各自语言中的状语表达较多,在这只举一例进行阐述。

如A. I go to work by bus.B. 我乘公交上班。

A句中的“by bus”与B句中的“乘公交”有着对应关系,同为各句中的状语,表达“方式”。

2.2.7 宾语补足语宾语补足语是汉英两种语言中用来补充说明句中宾语的状态,两者存在成分的对应现象。

如A. It made me very excited.B.它使我很激动。

A句中的“very excited”与B句中的“很激动”都用来补充说明各自句中宾语的状态。

2.3 句式的對应汉语与英语中常用的句式也存在对应现象,在句式分析与理解上可相互参照。

2.3.1 主语+谓语。

该句型在汉英两种语言中都较常见。

举例如下:A. 我懂了。

B. I see. A句中的“我懂”与B句中的“I see”结构相似,都为“主语+谓语”的结构。

2.3.2 主语+谓语+宾语。

该句型在汉语与英语中是实际应用最为广泛的一个句型。

如前文提到的例句A. I need your help.B. 我需要你的帮助。

从语法角度来讲,两个句子都属于“主语+谓语+宾语”的结构,显示出成分一一对应的关系。

2.3.3 主语+谓语+表语。

该句型分别在汉英两种语言中也运用较为普遍,是个重要句型。

前文提到的例句如A. 他是一名医生。

B. He is a doctor. A句的表达形式与B句表达形式一样,同属于“主语+谓语+表语”结构。

2.4 句型的对应汉语与英语中常见的句型都有着极大的相似性,可以说是一一对应。

2.4.1 简单句简单句在汉英两种语言中运用都较为广泛。

它们之间的关系也是句式的一一对应。

如A. 他是一名医生。

B. He is a doctor. A句的表达与B句的表达在结构上同属简单句范畴。

2.4.2 并列句并列句的句型涵义有平行、因果、转折、选择以及递进之分,现只举一列进行阐述。

如A. I don’t agree with you but I will support you.B. 我不赞同你的观点,但是我会支持你。

A句中的“but”连接了两个简单句构成并列句,表达“转折”之意。

B句中的“但是”也是连接了两个简单句构成并列句,也表达“转折”之意。

由此,不难判断,汉英语言在并列句中也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2.4.3 复合句复合句中的状语从句分别在汉英两种语言中能够找到成分的对应现象,并且该现象也较为普遍。

如A. 完成这个任务之后,我会去找你。

B. After I finish this task,I will go for you.A句中表达内容以一个时间状语为前提,描述主语之后的动作。

B句中表达内容也是以一个时间状语为前提,描述主语之后的动作。

很明显,两个句式在结构上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三、汉英语言的不同点前文详细地阐述了汉英两种语言之间的相似性,为学习者更好地将汉英两种语言融合贯通起到了引导作用。

下面将阐述这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的差异。

3.1 定语位置的不同定语是用来修饰限定所要强调的名词或代词,其能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意图,使文章的内容表达锦上添花。

3.1.1 汉语中定语前置汉语中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的定语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只能放置在所修饰的名词或代词前,无论长短,一般不会后置。

如A. 一个被父母抛弃的女孩B. 一位具有三十多年教学经验、白发苍苍的老教师A短语中名词“女孩”的修饰语“一个被父母抛弃的”定语表达较短,被放置在名詞“女孩”的前面。

B短语中“教师”的修饰语“一位具有三十多年教学经验、白发苍苍的老”定语表达较长,依然放置在名词“教师”前面。

很明显,汉语中的定语通常只放在所修饰的名词前面,无关长短。

3.1.2 英语中定语多后置英语中定语的位置有一个原则可以遵循,即“前小后大”。

就是说,较短小的定语通常也是放在所修饰的名词或代词之前,但当定语结构较长时,只能放在所修饰的名词或代词之后,以使整个句式表达呈现出美观、对称。

如A. the blue skyB. a girl abandoned by her parentsA句中的定语“blue”较短,放置在名词“sky”之前,而B句中的定语“abandoned by her parents”较长,翻译成中文为“被父母抛弃的”,放置在名词“girl”之后。

此外,定语后置现象在英语语言表达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需要学习者认真区分。

3.2 被动结构的不同汉英两种语言在表达需求上都有一种“某人、某物被怎么样了”的表达需求,但它们之间的表达方式却各有特征。

3.2.1 汉语中的“被”汉语中的“被”字表达很简单,不需要凸显动作发生的时间,只在句中的动作表述内容之前加一个“被”字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