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语言中文化差异翻译策略

合集下载

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

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
s mig e oi i a o m. y u n y n w h t we t a o l , u n h r r n l f r ‘ o o l k o w a s e tr s a e g b t d n t n w ta e a g tr f S l o u o ’ k o h t t d u h e o a t h C mmis n r i i s i s t e s me s u d a u me n n ‘a o ” al a a o n sy a ig tr ’ . h
的思 维 。 西 方 人 的思 维 是 推 论 性 的 , 型 的 , 接 的 思 维 。中 国 而 线 直 人 习惯 于“ 拐弯抹角 ” 的向别人提 出请求 , 委婉 的接受 或拒绝 别 人 的要求。西方人则 比较直接 , 他们不喜欢揣摩别人 的想法 。通 常会直接表达出 自己的看法或 观点 。
这里 “ 芋” “ 香 和 香玉 ” 构成 了不 可译 的双关 语 , 因此杨 氏夫 妇将双关 的上半 部 “ 香芋 ”忠 实的译为 “s ett o ,但 由于 w e r” a “ d ” tr” 间差别太 大 , j e 和“ o之 a a 他们 只好舍 去了双关 的下半部 分 。 为 了让读者 能理 解这个翻译 ,他 们在注解 中说 明了汉语双关 的 含义 。 2 。 异译 文学翻译讲究语篇功能的整体对应, 除了字 、 、 词 句的对应还 有文章整体风格的对应。如果 目的语 中没有相应 的表达, 而太多 的注 释又会破 坏整体 的连贯性 , 响读者 的审美情趣 , 影 就应 采取 另一种方法: 异译 。 例如: 原文 : 姐笑道 : ……我们看 着是 ‘ 凤 “ 外人 ’你却看 着 ‘ , 内人 ’ 样 呢 。” 霍克勘 :X —eg l ge .…Y u t a te m s sa u 译 “ if a hd‘ o r t h i e so r n u e s

2024年浅析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

2024年浅析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

2024年浅析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英汉互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交流。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所属的文化背景、历史传统、价值观念等存在显著差异,翻译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诸多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并分析如何在翻译中妥善处理这些差异。

一、语言习惯差异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结构、句子构造和表达习惯上存在明显的不同。

英语注重形式逻辑,句子结构严谨,常使用长句和复合句;而汉语则更注重意合,句子简短明了,多使用并列结构和流水句。

在翻译时,需要灵活调整句子结构,以适应目的语的表达习惯。

例如,英语中的定语从句和状语从句在汉语中可能需要转化为独立句或者前置修饰语,以确保译文的流畅和自然。

二、词汇文化内涵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也是文化信息的载体。

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词汇往往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

一些在英语中具有特定文化背景的词汇,在汉语中可能找不到完全对应的表达。

反之亦然。

在翻译时,需要深入了解词汇的文化内涵,选择恰当的译文,避免误解和歧义。

例如,“dragon”在英语中通常代表着邪恶和凶猛,而在汉语中则是吉祥和力量的象征。

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充分考虑目标语言读者的文化认知,以避免产生误解。

三、习语与俚语翻译习语和俚语是语言中富有表现力的部分,它们通常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大量的习语和俚语,这些表达在直译时往往难以传达原文的含义。

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对习语和俚语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理解,找出它们在不同文化中的对应表达或者采用意译的方式传达原文的语义和情感色彩。

同时,还需要注意保持原文的风格和韵律美感,以使译文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四、思维方式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方式也存在差异。

英语国家的人们往往更注重逻辑分析和形式推理,而汉语国家的人们则更注重整体思维和直观感悟。

这种差异在翻译中表现为对同一事物的描述和表达方式的不同。

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充分考虑目标语言读者的思维习惯,适当调整表达方式,以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言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审美需求。

英汉互译中不可译现象原因分析及对策

英汉互译中不可译现象原因分析及对策

英汉互译中不可译现象原因分析及对策英汉互译中的不可译现象是指在翻译过程中,一些语言或文化特有的表达无法直接用对应的词语翻译出来,因此无法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

这种现象主要存在于语言结构、文化差异和习惯用语等方面。

以下是对不可译现象原因的分析及对策。

一、语言结构差异中英两种语言的语法结构存在差异,导致一些语法现象无法直接翻译。

例如,英语中的时态变化较多,而汉语的时态变化较少,因此英语的时态在汉语中难以准确体现。

另外,一些句式和成语在中英两种语言中也不完全对等,无法直接翻译。

例如,英语中常用的“习惯句式”如“have a good day”、“take care”等在汉语中往往无固定对应。

对策:1.加强对两种语言的语法结构的了解,提高对语法差异的敏感度,避免错误的翻译。

2.学习并熟悉常见的句式和成语,在具体翻译中灵活运用,找到最合适的对应表达。

二、文化差异英汉文化之间存在差异,导致一些文化内涵在翻译中难以传达。

比如英国人的绅士风度和幽默,中国人的礼仪和尊重,这些文化差异常常无法直接用译文准确表达出来。

对策:1.加强对两国文化的了解和研究,了解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提高对文化内涵的把握。

2.采用文化转换的策略,通过适当调整翻译语言和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意思。

3.结合文化背景进行说明或注释,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翻译作品。

三、习惯用语和文化惯例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存在大量的习惯用语和文化惯例,这些表达方式往往是基于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而产生的,因此无法直接进行翻译。

对策:1.关注两种语言中的习惯用语和文化惯例,了解其背后的意义和用法,提高对其特殊性的认识。

2.建立翻译记忆库,记录和整理常用的习惯用语和文化惯例的翻译方法,方便在后续翻译中的参考和使用。

四、音、形、义不对称中英两种语言的音、形、义方面存在差异,使得一些单词或短语无法直接在对方语言中找到准确的对应。

对策:1.学习两种语言的发音和音标,提高对音的敏感度,准确把握单词的发音。

论汉英语言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

论汉英语言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

汇 短 语 上 体 现 得 非 常 明 显 。 国人 喜 欢 马 , 马 、 马 、 马成 英 养 骑 赛 为其 风 俗 。 国文 化 就属 于 典 型 的 “ 文 化 ” 所 以英 语 中有 关 英 马 马 的说 法 极 其 丰 富 。 : l h re 吹 牛 ) g t n n ’ hg o e 如 t k os ( a , e S ih r eo o h s ( 高 气 扬 )hre n os( 驾 齐 驱 ) 。 而 中 国是 传 统 的 趾 ,o dh r 并 s a e 等 然 农业 国 , 代 的牛 耕 生 活 使 汉 语 囤积 了大 量 的“ 文 化 ” 是 世 牛 牛 “ 苦耐劳 , 奋踏实” 吃 勤 的象 征 。 俯 首 甘 为 孺 子 牛 ” “ 就是 体 现 的 这种 情 结 。 反 在 英 语 中却 用 马 来 代 替 。 语 中 的 “ 黄 牛 ” 相 汉 老 翻 译 成 英 语 也 就 成 了a iig o e 不 光 如 此 . 英 语 言 中的 一 wln h r 。 l s 汉 些表 示颜 色 的 词 汇 也 沉 淀 了不 同 民情 的 文 化 。“ 色 ” 汉 语 红 在 中含 有极 强 的 褒 义 色 彩 ,大 红 大 紫 ” “ 显示 的 是成 功 和 富 贵 、 喜 庆 和 吉 祥 。与 此 相 反 , d 常 常 让 西 方 人 想 起 流 血 、 争 、 r 却 e 战 恐 怖 、 怒 和 危 险 , 有 较 强 的 贬 义 愤 含 二 、 译 策 略 翻 汉 英 文化 的 差 异 性 给 两 种 语 言 之 间 的 翻 译 带 来 了很 大 困 难 。但 是 , 并不 是 说 明 两 种 语 言 之 间就 不 能 相互 转 化 语 言 这 共 性 论 认 为 , 然 人 类 的语 言 存 在 着 巨 大 的 差 异 , 是 由于 在 虽 但 生存 环 境 、 体 结 构 、 理 需 要 等 方 面 的 共 同 之 处 大 于 不 同 之 身 生 处 , 就 使 语 言 之 间 的 转 换 成 为 可 能 。C o k 的 普 遍 语 法 理 这 hmsy 论 也 从 另 一个 角 度 证 明 了语 言 之 间转 换 的 可 能 性 。如 果 说 每 种 语 言 都 能 表 达 所 指 的一 切 , 么 , 原 则 上 说 , 种 语 言 所 那 从 某 表 达 的一 切 都 能被 译 为 另 一 种 语 言 ( 毅 ) 不 同 语 言 之 间 的 蔡 。 这 种 转 换 常常 借 助 于 翻译 中 的异 化 和 归化 策 略 。 ( ) 一 异化 翻译 策略 异 化 就 是 不 改 变 原 文 的 文 化 、 言 、 体 等 特 征 传 达 原 文 语 文 的 内容 , 求 读 者 向 作 者 靠 拢 , 应 原 文 。 翻译 的前 提是 , 要 适 它 认 为语 言 是 有 差 异 的 .交 际 因 语 言 社 团 之 间 与语 言 社 团 之 内 的 文化 差 异 而 复 杂 化 。 化 翻 译 承 认 并 发 展 差 异 . 且 在 目的 语 异 并 中表 现 文 化 差 异 。异 化 翻 译 追 求 最 大 艰度 的 等 值 。 其 特 点 如 下 : 1不 完 全 遵 循 目的 语 的 语 言 与 语 篇 规 范 :2 在 适 当 的 时 () () 候 选 择 不 通 顺 、 涩 难 懂 的文 体 ;3 有 意 保 留 源 语 中 的 实 观 艰 () 材 料 或 采 用 目的语 中 的 古 词 语 :4 目的是 为 目的 语 读 者 提 供 () 次“ 前所 未 有 的 阅 读 经 验 ” 异 化 翻译 有 利 于 读 者 了 解 异 域 。 文 化 ;有 利 于 读 者 运 用 智 力 和 想 象 力 去 感 受 异 域 文 化 的 独 特 之 处 ; 利 于 丰 富 目的语 文 化 和 表 达 方 式 。 是 异 化 翻 译 也 有 有 但 自己 的 劣 势 , 常 常 使 译 文 句 式 生 硬 、 涩 难 懂 , 就 给 读 者 它 晦 这 带 来 了 阅 读 困难 。 常 见 的 异 化 翻 译 策 略 有 “ 译 法 ” “ 译 音 和 直 法” 。 等 ( ) 二 归化 翻 译 策 略 归 化 翻 译 就 是 遵 循 目的 语 文 化 的 当前 价 值 ,对 原 文 进 行 同化 翻 译 。该 翻 译 法 的 最 大 特 点 就 是 采 用 地 道 畅 通 的 目的 语 进行 翻译 。 同文化 之 间的差异 被掩 盖 . 不 目的 语 的 主 流 文 化 价 值 观 取 代 了译 人 语 的 文 化 价 值 观 。归 化 翻译 有 其 自身 的 优 越 性 。对 于 译 者 来 说 , 全 面 了解 一 种 异 域 文 化 基 本 上 是 不 要 可 能 的 , 在 翻 译 过 程 中 因 为 对 本 族 文 化 的亲 切 感 和 认 同 感 , 往 往 会 采 取归 化 的 翻译 策 略 以 便 使 译 文 通 顺 。 这 样 , 于读 对 者来 说 . 可 以 避 免 文 化 冲突 , 自 己 的知 识 文化 范 嗣轻 松 容 就 在

中英互译中如何处理语言或文化的差异?

中英互译中如何处理语言或文化的差异?

中英互译中如何处理语言或文化的差异?一、咬文嚼字,恰当选择词汇和翻译策略不同语言之间存在着词汇的差异,而准确的翻译是解决语言差异的关键。

在进行中英互译时,需要根据语境和特定环境来恰当选择词汇。

无论是中文翻译成英文还是英文翻译成中文,都要根据目标语言的特点和读者的文化背景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既要保持原文的准确性,又要使译文贴近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

二、注重语言的音韵和韵律中英两种语言的音韵和韵律差异明显,因此在翻译中要注重这一差异。

中文的韵律多为平仄抑扬,英文的韵律则以强音和节奏为主。

为了使翻译更加流畅,要注意适度调整句子结构,使句子的音韵和韵律在目标语言中得以体现。

三、考虑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语言和文化是相互影响的,因此在中英互译中,要特别关注文化差异。

在翻译某些特定文化和习惯时,要根据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进行合理的调整。

此外,在进行中英互译时,也要注意到一些与文化相关的表达方式和习惯,以确保翻译结果在语言习惯上更加贴近目标语言的读者。

四、灵活运用修辞手法对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通过灵活运用修辞手法可以达到更准确地表达。

比如,借用修辞手法中的拟人、对比和比喻等手法,可以在不同语言之间产生视觉和情感的共鸣,使翻译更加生动有趣。

五、加强文化交流与理解为了更好地解决中英互译中的语言和文化差异,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至关重要。

通过了解和学习中英两国的文化背景,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从而避免翻译中的误解和冲突。

总结起来,中英互译中要处理好语言和文化的差异,需要咬文嚼字、注重音韵和韵律、考虑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灵活运用修辞手法以及加强文化交流与理解。

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在中英互译中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

英汉隐喻对比研究及翻译策略

英汉隐喻对比研究及翻译策略

英汉隐喻对比研究及翻译策略一、英汉隐喻对比研究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比较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产生一种新的意义。

英汉两种语言都有丰富的隐喻表达方式,但它们的使用和理解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

1. 英汉隐喻的差异英汉隐喻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文化背景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不同,导致隐喻的理解和使用方式存在差异。

例如,英语中常用的隐喻“the pen is mightier than the sword”(笔比剑更强大),在中国文化中可能不被理解,因为中国文化中剑通常被视为更具有威力的武器。

(2) 语言结构的差异:英语是一种主谓宾语的语言,而汉语是一种主谓语言。

因此,英语中的隐喻往往通过动词和名词的转化来实现,而汉语中的隐喻则更多地通过形容词和动词的转化来实现。

(3) 隐喻类型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中,隐喻的类型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英语中常见的隐喻类型包括比喻、隐喻和象征,而汉语中常见的隐喻类型包括比喻、象征和借代。

二、英汉隐喻翻译策略针对英汉隐喻的差异,翻译工作者可以采用以下策略来更好地传达隐喻意义:1. 保留隐喻:如果隐喻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具有相似的理解和使用方式,可以保留原文的隐喻形式,直接翻译隐喻中的语言表达。

2. 意译隐喻:如果隐喻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较大的文化差异,可以采用意译的方式,将隐喻的意义传达出来,而不是直接翻译隐喻的语言表达。

3. 借代隐喻:如果英语中的隐喻是通过借代来实现的,而汉语中没有相应的借代方式,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来传达隐喻的意义。

例如,可以将借代隐喻转化为汉语中的比喻或象征。

4. 增译隐喻:如果英语中的隐喻比较隐晦,需要通过增加一些词语或句子来明确隐喻的意义,可以采用增译的方式来传达隐喻的意义。

总之,英汉隐喻对比研究和翻译策略是翻译工作者必须掌握的技能。

通过深入了解英汉隐喻的差异,采用适当的翻译策略,可以更好地传达隐喻的意义,提高翻译质量。

论英汉语言差异对英语笔译的影响及翻译策略

论英汉语言差异对英语笔译的影响及翻译策略

论英汉语言差异对英语笔译的影响及翻译策略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交流的扩大,英语笔译的需求不断增加。

然而,英汉语言差异对英语笔译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本文将从语音、语法、词汇和文化角度探讨英汉语言差异对英语笔译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

一、语音差异英汉语音存在明显的差异,这对英语笔译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例如,“r”音在汉语中并不存在,当汉语口音较重的译者翻译英语时,容易将“r”音省略或发错。

此外,英语中的元音多而且变化多端,而汉语只有五个元音,且不具备元音变化的复杂性,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中根据语言差异进行音译或意译。

翻译策略:1.注意区分英汉语音差异,保证语音表达准确。

2.根据语言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音译或意译。

英语和汉语的语法存在很大的不同,译者需要根据句子结构、语序等方面的差异进行翻译。

英语语法灵活多变,汉语语法较为固定,表达方式单一。

因此,有些英语句子在汉语中翻译时需要进行结构调整,以使其符合汉语的语法规则。

1.注意区分英汉语法差异,掌握英语和汉语的语言风格和语法特点。

2.根据语言差异进行必要的结构调整和语言转换。

三、词汇差异英汉语言的词汇差异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词汇量的差异,英语单词极其丰富且具有多义性,而汉语单词种类相对较少;二是词汇使用的差异,英语具有更为广泛的使用场合和搭配方式,而汉语则有着更为严格的表达方式。

1.了解英汉语言的词汇差异并保证准确理解文章意思。

2.在翻译中根据上下文和文章意图找到与之相应的翻译词。

四、文化差异英汉语言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词汇、习惯用语、语言表达形式等方面。

由于英语是国际性语言,因此它的表达方式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也会有所差异。

因此,在进行英语笔译时,译者需要了解英语使用国的文化背景和语境,避免在翻译中产生不同的文化水平和表达方式。

1.了解英语使用国的文化背景和语境,避免产生文化误解。

2.在翻译中选择与文化背景和语境相符的表达方式。

总之,作为翻译者,我们需要尽可能地了解英汉语言的差异,以便在英语笔译中找到最合适的翻译策略。

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方法

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方法

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方法习语是每个语言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是人们日常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言和文化的体现。

由于中西文化的不同,中英习语之间存在着一些差异。

在进行翻译时,常常会遇到一些难题。

本文将就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方法进行探讨。

一、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文化背景差异: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了中英习语的不同。

“一箭双雕”在中国习语中表示一举两得,而在英语中可能用“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来表达同样的意思。

2. 传统习惯差异:中西方的传统习惯也影响着习语的表达方式。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个中国谚语,表达了行动的重要性,而在英语中可能会用“a journey of a thousand miles begins with a single step”来表达同样的观念。

3. 历史文化差异: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所以中文中的许多习语都源自古代的故事、典故或者传说。

“不翼而飞”就是一例,它出自《诗经》中的《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

非不说子,自有先焉。

不翼而飞,沉水而止。

”而在英语中,由于历史文化不同,习语常常与西方的历史和神话有关。

以上内容表明,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存在于语言的表达方式、内涵和源头等方面,这给中英习语的翻译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二、中英习语的翻译方法针对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我们在翻译时需要采取一些对应的方法来保持习语的原汁原味,也要使其容易为目标语言的读者接受。

以下是一些翻译方法:1. 直译法直译法是最常见的中英习语翻译方法,它在尽量保留习语原意的基础上,用目标语言中与之相类似的习语来替换。

中文中的“九牛一毛”在英语中可以直译为“a drop in the bucket”。

2. 动态对等法动态对等法是相对灵活的一种翻译方法,它不是简单地对习语进行翻译,而是根据习语的内涵和文化特色,选用目标语言中更具有表现力和文化内涵的习语。

英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与解决方案

英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与解决方案

英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与解决方案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英汉翻译在跨文化交流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这个过程中,文化差异成为了最大的问题之一。

由于汉语和英语的文化背景、历史渊源、社会体制、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翻译难度逐渐增加。

本文将探讨英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一、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文化差异是英汉翻译中不能避免的存在。

这种差异对翻译有很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语言表达的差异汉语和英语在语法结构、词汇、词序、语态等方面存在非常大的差异。

例如,在英语中,句子强调部分放在句首,而在汉语中放在句尾。

这种差异使得翻译中的语言表达非常困难。

2、逻辑思维的差异汉语和英语的思维方式存在差异。

英语思维方式较为逻辑,重视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而汉语思维方式则较为象征与比喻,强调意象和情感。

这种差异会影响到译者对语言的理解、选择和表达,导致翻译的精度和准确性下降。

3、文化内涵的差异汉语和英语之间还存在文化差异。

汉语文化历史悠久,注重传统伦理道德和家庭观念,而英语文化则更加开放多元,讲究个人自由与权利。

这种文化差异会涉及到翻译中的词汇选择、语言表达、社会价值观念等方面。

二、解决方案为了在英汉翻译中有效解决文化差异问题,以下方案可以提供一些帮助。

1、读懂原文在英汉翻译中,译者必须先理解原文的文化特点和背景知识。

只有读懂原文,才能有效地翻译出高质量的译文。

2、适度的文化调整在翻译时,译者应根据目标语言的受众和文化内涵适度地对原文进行调整。

例如,将饮食和节日的翻译调整为与受众文化相符的词汇和表述方式,从而使其更容易为读者所接受和理解。

3、避免直译直译是指将原文的词汇、语法结构和语言风格等直接转换成目标语言的方式。

在翻译中,直译往往会导致译文的意思不准确或者表达方式拗口,因此应该尽量避免直译的方法。

4、加大文化学习与交流英汉翻译中文化差异的问题需要通过增加语言学习与文化交流来进行解决。

翻译者需要加强对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学习,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从而提升翻译质量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汉英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及其应对策略——以红色文化为例

汉英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及其应对策略——以红色文化为例

- 245 -校园英语 / 翻译研究汉英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及其应对策略——以红色文化为例河南工学院外语系/张利【摘要】汉英翻译中,不可避免会遇到文化差异问题。

基于此,以我国红色文化为例,对汉英文化差异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汉英翻译应对策略。

【关键词】汉英翻译 文化差异 红色文化随着时代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加快,中西方交流的频率和深度在不断上升。

在此背景下,汉英翻译已经成为促进中西方交流的关键技术之一。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在汉英翻译中存在着差异,严重影响着汉英翻译的质量。

一、中英语言文化的差异1.汉英语言文化的地域差异。

一定的文化实体总是存在于一定的地域空间,因此不可避免地要反映该地域独特的地理特征,也深刻体现在语言风格上的差别。

在用地理特征来做比喻时,语言表达上就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例如,毛泽东说过:“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我们知道泰山以奇峻险要而著称,被誉为五岳之首。

汉语中用泰山等地域的地理特征,来比喻那些重要的人或物。

同样,英语中的“10 Downing Street ”(唐宁街10号)常代表着英国政治权力中枢。

因此要充分翻译原文,就必须先了解语言中用作比喻对象的地域文化内涵。

2.汉英语言文化的习惯差异。

人们对语言色彩的使用都受到各自文化习惯的规定,对不同文化的习惯认知会大相径庭。

在汉语中,红色的文化意义多为褒义。

人们习惯性用红色表示正义、伟大和吉祥。

与红色相关的词语不胜枚举,如:红军、红旗以及红歌等。

与汉语相反,在英语中,红色词语的文化意义多为贬义。

对于red 的贬义在英语中非常多。

英语中red 是不受欢迎的颜色,常用来比喻厌恶的人或物,如“red-neck ”被用来称呼非常猥琐的人;“red-skin ”被用来指代北美印第安人;而一些充斥低俗、色情和暴力的地方则称为“red light district ”。

3.汉英语言文化的价值观差异。

每种文化受价值观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因为价值观也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汉英语言表达也自然地受其影响。

中英文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和翻译策略分析

中英文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和翻译策略分析

中英文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和翻译策略分析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英文翻译已成为交流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然而,由于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存在,中英翻译中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被凸显出来。

在跨文化翻译中,翻译者需要重新认识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念、习惯和语言习惯,处理文化差异,使用正确的翻译策略,以便更好地呈现原件的信息和意义。

一、文化差异产生的影响在跨文化翻译时,文化差异产生的影响可能涉及社会制度、思维方式、语法和词汇的使用等方面。

例如,在西方文化中,时间被视为一种可以被浪费、省略、赋予价值的资源,需要高效利用。

而在中国文化中,时间被看作是一种永恒循环的流逝,以及一种现实的存在,不能短暂地用于特定的目的。

因此,在英文中常常使用精准的时间词汇来表达时间,而中文中则往往使用更多的词汇来描述时间的真实状态。

另一个例子是,在中国文化中,对尊重长者的观念非常重要。

在英文中,“you”常常大多数情况下都可以用来表示“你”,然而在中国文化中,“you”只能用来表示相对年长或者尊贵的人。

这种使用方式在翻译中也需要注意。

这些文化差异会影响词汇和语法的使用,以及整体意思的表达,因此,需要在翻译过程中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

二、翻译策略1. 直译和意译直译是指用目标语将源语一字不漏地翻译出来,以便传达原文的字面意思。

直译常用于天气预报、时间等和不涉及文化差异的场合。

但是,直译可能会导致翻译者忽略词汇和句法之间的文化差异,使得最终的翻译含义不清。

相反,意译是指采用目标语不同的表达方式来传达翻译文本的含义,以避免源语的产生的误解。

意译常常用于文化差异较大的场合,这也是翻译中比较常用的方法。

2. 贴近文化在翻译时,为了充分考虑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翻译者必须了解两种文化的差异。

只有在深入了解这些差异之后,才能更好地传达文本的真实含义。

3. 被动转主动在英文中,常常使用主动语态表达句子的主要内容,而在中文中则往往使用被动语态。

因此,为了更好地传达信息,翻译者可能需要将被动语态转换为主动语态,或者将主动语态转化为被动语态。

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与对策

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与对策

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与对策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跨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而语言作为文化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其翻译工作的影响也愈加明显。

在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下,英语翻译面临了很大的挑战。

本文将详细探讨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及相应的对策。

1.文字和语法差异的影响中西方式思考和表达的不同,会导致文字和语法差异,造成翻译的难度。

例如,英语采用主谓宾语语序,而汉语采用主谓宾定状语语序,这样的句子对于翻译人员来说是比较难的。

2.语言意义的差异中西方文化差异带来的语言意义的差异也是英语翻译需要注意的问题。

例如,中文的“礼尚往来”在英语中可以翻译为“courtesy demands reciprocity”,但“礼尚往来”包含的文化含义在英语中并没有体现出来。

中西方文化背景的不同,也会在英语翻译过程中产生影响。

例如,中文中经常使用成语、歇后语等,而这些在西方文化中并没有对应的表达,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文化背景进行合理翻译。

1.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是进行英语翻译的前提。

只有深入了解中西方文化的文化差异,才能更好地把握原文的含义,避免语义和文化的误解,有效的解决中西方文化上的差异问题。

2.灵活运用英语翻译的技巧针对中西文化差异,英语翻译需要灵活运用一些技巧来解决翻译问题。

需要改变语序、交替使用不同的翻译方法、添加注释等,能使翻译更达到准确传达文化信息的效果。

3.合理运用同义词和反义词的翻译在英语翻译过程中,需要注意同义词和反义词的使用。

根据文化背景的不同,使用不同的词汇来传达中西文化的差异,可以使翻译更准确的表达语义信息。

4.对比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差异英语翻译要正确使用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差异,例如,在使用词汇时,需要注意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差异,针对不同的文化背景进行合理翻译,有效的传达中西方文化差异。

结论:中西文化在语言方式、文化背景、语言意义等方面的巨大差异,为英语翻译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英汉互译中的语言文化差异及翻译策略

英汉互译中的语言文化差异及翻译策略

英汉互译中的语言文化差异及翻译策略[摘要]英汉语言和思维方式差异隐含着深层语言文化差异。

为了忠实原文顺应译语及读者,英汉翻译必须既要注意语言文化因素差异,又要运用适当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 英汉差异;语言文化;翻译策略引言不同的民族操持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语言承载不同的文化。

翻译,作为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时空的信息转换过程和交际活动,其首要任务是语言形式转换和语义的传达,然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二者水乳交融,密不可分。

语言的转换,必然涉及到它所承载的深层文化内涵的传递和表达。

为此,翻译时,必须考虑英汉两种语言结构、思维方式和文化因素的差异。

英汉思维方式差异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语言折射出不同的思维方式。

总体上说,东方人,尤其中国人具有较强的综合思维、具象思维和顺向思维定式,而西方人具有明显的分析思维、抽象思维和逆向思维定式。

著名学者Satoshi Ishii曾把英美人的思维模式比作“桥式”。

作者〔讲话人〕直接传达信息,读者〔听话人〕理解领会其意,犹如过桥一样。

相反,东方人的思维模式则是“垫脚石式”。

作者〔讲话人〕采取迂回隐含的方式,如水中投石垫脚,读者〔听话人〕借助于“垫脚石”才能悟出其意。

故此,Ishii认为两种思维模式反映两种不同的文化,英美等国是“低语境”〔low context〕国家,一切都要靠用语言讲清,而中国、日本等国则是“高语境”〔high context〕国家,语境隐含语意,无需事无巨细,面面俱到。

(胡文仲,1999:80-81)东方人,尤其中国人的综合思维模式源于传统的中国哲学思想。

中国的传统哲学认为,宇宙是一个由天、地、人构成的整体,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神的关系,交织成这一整体的三种基本关系,天人合一为最高境界。

正如老子所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老子》第四十二章〕老道学说对中国文化及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影响至深。

中国人已习惯于在整体中寻求天与人、阴与阳、精神与物质的对立统一,在社会生活中通过相互制约、相互依存、自行调节而到达社会关系的平衡稳定。

英汉公示语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策略

英汉公示语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策略

【 中图分类号】 G 4 【 0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0 — 0 6 2 1 )5 0 1一 1 0 9 3 3 (0 2 0 —0 8 O


引 言
语所对应 的中文为 : 此处禁止停车。可 以看 出, 英语公示语 的礼貌程 度要远远高于 中文公示语 。在英语公示 语 中, 常
示语 中也存在一定的祈使句 , 只是数量 比起 中文的要少。 另外, 一个重 要 的区别就是 , 英文 中会 出现这样 的公
示 语 : o mut e t es 5 et w y rm hs Yu s b a l t fe a 2 a a f ti 0
般都会尽量往礼貌的那端靠拢。这 个原则在公示语 中也同
点 , 如 奈 达 所 说 :翻 译 就 是 两 种 文 化 之 间 的 交 流 。对 于 正 “
文化的不 同造成 的。西方人讲求平等 自由 , 喜欢 命令 的 不
语气 , 中国人 比较注重 礼教和权威 , 而 对这样 充满 权威 感
语气的标识也能够接受 。

真正成功 的翻译 , 熟悉两种文化甚 至 比掌握两 种语言更重 要 。因为词语 只有在其所使用 的文化背景 中才有意义 。”I l l 本文 旨在通过 对英汉公示 语 的文化差 异 的分析来 为译者 提供一 些借 鉴 . 并提 出一些可行 的翻译策 略以便帮助译 者
常会 用 到 这 些 礼 貌 性 用 语 “lae 或 “ l s d n t, pes” pe e o o” 而 a
近年来 ,汉英公示语 翻译 越来越受 到学者们 的重视 。 公示 语和人 们的生 活息息相关 , 为人们 带来便 利 , 为广 大
群 众 所 接受 , 中 体现 了中 国 的 文 化 和特 点 。 由 于 公示 语 集 ,

《论文化差异对英汉习语口译的影响及其策略》范文

《论文化差异对英汉习语口译的影响及其策略》范文

《论文化差异对英汉习语口译的影响及其策略》篇一一、引言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语言交流的桥梁——翻译,特别是口译,显得尤为重要。

其中,英汉习语口译作为语言交流的特殊形式,因其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备受关注。

文化差异是影响英汉习语口译的重要因素,它不仅关系到语言的转换,更涉及到文化背景、价值观、习俗习惯等多方面的因素。

本文旨在探讨文化差异对英汉习语口译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二、文化差异对英汉习语口译的影响1. 文化背景差异导致的理解障碍英汉习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内涵,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同一习语在两种语言中可能具有不同的含义和用法。

在口译过程中,如果译员不了解或误解了习语背后的文化背景,就可能导致翻译失误,使听者产生困惑。

2. 价值观差异引起的翻译难度中西方价值观存在较大差异,这体现在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道德观念等方面。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准确传达习语所蕴含的价值观成为一大挑战。

3. 习俗习惯差异导致的翻译失真习俗习惯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在习俗习惯上存在较大差异。

这些差异在习语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如果不了解这些习俗习惯,就可能导致翻译失真。

三、应对文化差异的英汉习语口译策略1. 提高跨文化意识译员应提高自己的跨文化意识,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包括文化背景、价值观、习俗习惯等。

只有这样,才能在口译过程中准确理解习语的含义和用法。

2. 积累习语知识译员应积累丰富的习语知识,包括习语的来源、含义、用法等。

同时,还要了解习语在不同语境下的变化和延伸意义。

3. 采用意译和直译相结合的方法在口译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意译和直译相结合的方法。

对于那些文化内涵较为明显的习语,可以采用意译的方法,将习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传达出来;对于那些文化内涵较为简单、直接对应的习语,可以采用直译的方法。

4. 灵活运用解释和补充说明在口译过程中,如果遇到难以直接翻译的习语,可以灵活运用解释和补充说明的方法,将习语所表达的意思解释清楚。

汉英语言文化差异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与策略

汉英语言文化差异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与策略

汉英语言文化差异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与策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商务交流已成为世界各国之间沟通的重要途径之一。

而在商务交流中,翻译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然而,汉英语言文化差异的存在,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不容忽视。

本文将对汉英语言文化差异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

一、语言差异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汉英语言差异的存在,是商务英语翻译中较为明显的影响因素之一。

具体来说,汉英语言的韵律、语调、语义等方面的差异,都需要在翻译中进行转化。

例如,在英语中,语调变化较为平缓,而在汉语中则较为明显,这就需要译者在翻译时尽可能地保留原文的语调特点,以便更好地传达原意。

此外,汉英语言的语义差异也需要译者注意。

汉语较注重表达的确切含义,英语则较强调表达的流畅性。

因此,在进行商务英语翻译时,译者需要对原文进行深入理解,尽可能忠实地把原文传达给读者,同时保留原文中的思维脉络和表达方式。

二、文化差异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除语言差异外,汉英文化差异也是商务英语翻译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在商务交流中,文化背景的不同常常会导致误解和不适当的表达。

因此,在商务英语翻译中,译者需要对文化典故和习惯进行严谨的处理,以便更好地传达原意。

例如,在英美文化中,谈论天气是一个相对无关紧要的话题。

但在中国文化中,天气是一个常见的交际话题,意味着对彼此的关心和关注。

因此,在商务英语翻译中,译者需要掌握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含义和习惯,以便更好地传达原意,避免文化差异所带来的误解和不适当的表达。

三、商务英语翻译策略针对汉英语言文化差异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应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以便更好地传达原意。

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几点:1.深入学习英语和汉语的语言与文化,了解两种语言的语音、语法、语义及文化内涵的实质差异。

2.识别文化中的差异和文化隐喻,做好文化背景的学习和研究,以更好地进行翻译。

3.注意原文中的韵律、语调和词汇选择,保留原文中的风格和意味。

英汉广告语的文化差异现象及翻译策略

英汉广告语的文化差异现象及翻译策略

英汉广告语的文化差异现象及翻译策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英汉之间的商业交流日益频繁,广告作为商业宣传的重要手段,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英汉广告语在翻译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文化差异现象,因而需要制定相应的翻译策略来保证广告宣传的有效传达。

本文将探讨英汉广告语的文化差异现象,并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

英汉广告语的文化差异现象1.文化内涵差异英华两国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其文化内涵在广告语中得到充分体现。

由于两国文化传统的差异,很多经典的英文广告语在进行翻译时难以完美表达其文化内涵。

英文广告中常见的“Got milk?”(你喝牛奶了吗?)在汉语中直译可能会失去原汁原味的幽默感,因而需要通过其他方式进行翻译调整,以便更好地与中国消费者进行情感交流。

2.习惯用语的不同英汉两种语言在习惯用语上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广告语的翻译需要特别注意。

英文广告中常见的“grab a bite”(随便吃点东西)在汉语中无法直译,需要根据中国人的生活习惯和口味进行相应调整,以确保广告宣传的精准传达。

3.文化符号的差异文化符号在广告语中起着重要的表征作用,然而英汉两国的文化符号存在较大的差异。

在西方文化中,红色代表着热情和爱情,而在中国文化中红色则代表着喜庆和吉祥。

在进行广告语翻译时需要特别考虑文化符号的差异,以避免文化误解和传达偏差。

翻译策略1.保留原意,调整表达方式在进行英汉广告语翻译时,应尽量保留原文的文化内涵和宣传效果,但是需要根据中国市场的实际情况和消费者的口味进行相应调整。

“It's finger lickin' good”(香到手指都想舔一船)在中国市场可能会适当调整为“回味无穷”,以更好地迎合中国消费者的口味和情感需求。

2.采用当地化表达在翻译英汉广告语时,应采用当地化的表达方式,使之更加贴近中国消费者的生活习惯和文化情感。

“Just do it”(只管去做)可以在中国市场中翻译为“只争朝夕”,以强调中国消费者对于自我实现和成功的追求。

谈处理翻译中文化差异的两种方法

谈处理翻译中文化差异的两种方法

谈处理翻译中文化差异的两种方法归化和异化是翻译中处理文化差异的两种策略。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译者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这两种策略,根据具体语境灵活运用。

翻译;异化;归化;策略;文化差异如果我们把语言比作是一块织物的话,文化便是这块织物的部分经线或纬线,它已巧妙地融入语言中。

语言各不相同,文化各有特点。

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不同文化之间共性与个性的外显形式。

无论个人还是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独立生存发展,于是在各个民族需要交流的前提下便有了翻译活动。

翻译绝非两种语言之间的简单转换,甚至也不是语言、专业知识及翻译技巧的简单相加,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准确而完整的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因此必然涉及两种不同的文化。

在翻译过程中,我们对这些文化因素作何处理呢?尤其在当今社会政治经济背景之下,在文化方面人们提倡文化多元化,追求文化平等,交际与文化都具有以人为本的特质,人文关怀在翻译界已经赢得高度的重视,翻译中文化因素的适当传达显得更为重要。

对于一个译者而言,不但要了解两种语言之间的异同,更要了解语言背后两种文化的异同,从而在翻译活动中特别是在文化因素的转换中选择有效的转换手法,促进文化之间的沟通与融合。

1.文化与语言及翻译过程中文化的传达近几年来在翻译界掀起了文化热潮,认为翻译不仅涉及两种语言的转换,还涉及两种文化的转换。

那么到底如何界定文化呢?一般认为,“文化”是指不同的人种、民族、社会成员所特有的生活方式、思想方式、行为方式及其与之密切相关的一切后天习得的方面。

从共时角度看,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它是该民族在其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历史地形成的,凝结着这一民族世世代代在其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成果,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从历时的角度看,文化又处在不间断的进化中,各个民族的文化在相互交流中产生影响,互相渗透,互相吸收,从而使各个民族文化关系处在一种动态变化中。

英汉谚语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

英汉谚语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

英汉谚语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谚语是文化的一部分,反映了社会习俗、价值观念、历史传统和地理环境等方面。

英汉两种语言都有丰富的谚语,它们在表现形式和内容上都有显著的文化差异。

这些差异为翻译带来了挑战,但也为翻译策略提供了机会。

本文将探讨英汉谚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策略。

英国是一个岛国,受海洋影响较大,因此英语谚语中有很多与海洋、船只、潮汐等相关的表达。

而中国是一个大陆国家,农业历史悠久,所以汉语谚语中有很多与土地、农耕、季节等相关的内容。

例:英语谚语“salt water and ship - shaped stomach”比喻“心胸狭窄,难以容忍别人的错误”。

这里的“salt water”指的是海水,而“ship - shaped stomach”则形容胃像船一样容易受潮,比喻心胸狭窄。

英国文化强调个人主义和独立性,而中国文化强调集体主义和依赖性。

这种社会习俗的差异在谚语中也有所体现。

例:英语谚语“every man is the architect of his own fortune”强调个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而汉语谚语“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则强调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英国的历史文化悠久,许多英语谚语源自于历史事件、名人名言和经典文学作品。

而中国历史悠久,很多汉语谚语都包含有历史人物、传说故事等元素。

例:英语谚语“all’s well that ends well”源自于莎士比亚的喜剧《第十二夜》,意指“结局好就一切都好”。

而汉语谚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则源自于古代传说,意指“心甘情愿的事情不需要解释”。

直译法是指将原文的意思直接翻译成目标语言,保留原文的形式和风格。

在翻译英汉谚语时,可以采用直译法来保留原文的比喻、形象等元素。

例:英语谚语“time is money”可以直译为“时间就是金钱”,汉语谚语“瓜田李下”可以直译为“under the melon and plum trees”,比喻“避免给人产生误会的行为或环境”。

英汉文化负载词的文化差异及翻译策略-英语论文-语言学论文

英汉文化负载词的文化差异及翻译策略-英语论文-语言学论文

英汉文化负载词的文化差异及翻译策略-英语论文-语言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引言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

不同的文化在历史背景、社会习俗、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亦在各自的语言中打下了烙印。

作为构筑语言的基本单位,词汇可以窥探一个民族的文化。

文化负载词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文化负载词指的是语言词汇系统中客观直接反映该民族独有文化的一类词汇,它是文化差异在词汇层面的反映。

不同文化世界的人们有着不同的对现实世界的观察方式,因而也就使得自己的语言在形成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独特的风貌和民族特性,文化负载词就是这一特定文化现象的具体体现。

二、文化差异与文化负载词(一)地域环境和生活习俗的差异语言首先是对其所处客观世界的直观反映。

人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就会产生相应的反映客观世界的语言。

英国四面环海,航海和捕捞曾在其国民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词汇中的许多词语与水产有关系,有大量关于海洋、船只、鱼、水的词汇,如an odd fish(怪人),Never offer to teach fish to swim (不要班门弄斧),to spend money like water (挥金如土)等。

中国地处亚洲大陆,以农业经济为主,农业文化极其深厚,这充分体现在语言中,如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挥金如土、气壮如牛等。

(二)历史发展的差异历史的发展会给语言留下深刻的历史烙印。

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一些标志着某一历史阶段的词汇常会出现,比如中国近代史上的、大字报、红卫兵、走资派、臭老九等,这些词汇在西方文化中几乎找不到与之对应的词汇。

此外,中西方语言中的词汇深受其文学作品、文学典故的影响,都很难在对方文化中找到与之对应的词,比如一些源自中国古代传说、小说而至今还在使用的龙王、虾兵蟹将、马后炮、空城计等。

西方文化则多受希腊传说影响,如Penelopes web,Pandoras box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英语言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时间:2009-05-17 00:00 来源:.yingyulunwen. 点击:956次摘要:因为民情风俗和地理环境的不同,汉英两种语言中存在巨大的文化差异。

这种差异给语言之间的交流带来了障碍。

语言的通约性给不同语言交流提供了可能性,通过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汉英两种语言之间可以实现沟通。

关键词:差异;策略;归化;异化;翻译摘要:因为民情风俗和地理环境的不同,汉英两种语言中存在巨大的文化差异。

这种差异给语言之间的交流带来了障碍。

语言的通约性给不同语言交流提供了可能性,通过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汉英两种语言之间可以实现沟通。

关键词:差异;策略;归化;异化;翻译一、引言翻译不仅是一种跨语言的交际活动,更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

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且相互制约。

语言是文化的产物,无论从语言的符号观还是社会观来看,其都带有明显的文化特征。

语言的文化性集中表现在语言的文化属性、文化价值和文化功能等方面。

作为语言涵的文化,给予语言的影响是全方面的。

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

(1)影响并制约语言系统(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2)决定语言的指称容与形式;(3)作用于人类的语言思维与表达形式。

由此可见,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只有在特定的文化中才具有意义。

正如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所说:“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

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

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

”(1993:109)文化对语际交流的影响可见一斑。

汉英民族在价值观念、信仰、民情风俗、历史背景、地理条件、社会制度、生活经验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这种文化上的差异不仅给各自的载体语言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也为这两种语言之间互译带来了重重困难。

本文拟从汉英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着手,企图以归化和异化策略来寻求其间的语义文化对等翻译。

二、汉英文化差异因为语言基本上是一种文化和社会产品,要理解它就应该从文化和社会的角度去理解。

,汉英两种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给其在语义层面上的转换带来了巨大的障碍。

其差异首先表现为价值观念的不同。

汉文化是一元文化,强调“社团价值论”;英文化是多元文化,崇尚“个人价值至上论”。

除了价值观念差异之外,汉英文化差异还与两个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与社会环境、气候条件和风俗习惯等息息相关,。

(一)地理环境引起的文化差异文化是有地域性的。

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常常给该地区的文化打下烙印。

中国和英国,因为地理环境的迥异,气候条件的巨差也就孕育出彼此相对的异域文化。

英国是岛国,地处西半球,北温带,海洋性气候,其民族创造出的语言就沾上了该地理特征。

象我们熟知的习语:spend money like water; make water; all at sea等就囊括其中。

相反,中华民族祖居亚洲大陆,其文化自然也难免受其影响。

上文所说的“挥金如土”就是一例。

另外还有“面如土色”、“土眉土眼”、“面朝黄土背朝天”等不胜枚举。

至于气候不同招致的文化差异的例子也是举不胜数。

单就“东风”“西风”之说来看,两种文化就大相径庭。

雪莱的“西风颂”(Ode to the West Wind)正是对春的讴歌。

Charles Dickens在《大卫科波菲尔》中说“How many winter days have I seen him, standing blue—nosed in the snow and east wind!”这也是一个极好的例证。

然而汉语中的“东风”却战胜了“西风”,是春风,是温暖的使者。

“西风”是秋风,有萧瑟秋风之说。

马致远之词作“古道、西风、瘦马”,又同是马曲的“醉乡中,东风唤醒梨花梦”也说明这一点。

词曲中的意境也自是让异域人士费解。

(二)民情风俗造成的差异汉英民族由习俗引起的文化差异在一些与动物有关的词汇短语上体现得非常明显。

英国人喜欢马,养马、骑马、赛马成为其风俗,英国文化就属于典型的的“马文化”。

所以英语中有关马的说法及其丰富。

诸如:talk horse(吹牛); get on one’s high horse(趾高气扬);horseand horse(并驾齐驱)等等。

然而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国,世代的牛耕生活使汉语囤积了大量的“牛文化”。

牛是“吃苦耐劳,勤奋踏实”的象征。

“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是体现的这种情结。

相反在英语中却用马来代替。

汉语中的“老黄牛”翻译成英语也就成了“a willing horse”.不光如此,汉英语言中的一些表示颜色的词汇也沉淀了不同民情的文化。

“红色”在汉语中含有极强的褒义色彩,“大红大紫”显示的是成功和富贵,喜庆和吉祥。

与此相反, “red”却常常让西方人想起流血、战争、恐怖、愤怒和危险,含有较强的贬义。

三、翻译策略汉英文化的差异性给两种语言之间的翻译带来了很大困难。

但是,这并不是就说明两种语言之间就不能相互转化。

语言共性论认为:虽然人类的语言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是由于在生存环境、身体结构、生理需要等方面的共同之处大于不同之处,这就使语言之间的转换成为可能。

Chomsky的普遍语法理论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语言之间转换的可能性。

“如果说每种语言都能表达所指的一切,那么,从原则上说,某种语言所表达的一切都能被译为另一种语言(蔡毅)。

不同语言之间的这种转换常(一)异化翻译策略异化就是不改变原文的文化、语言、文体等特征传达原文的容,要求读者向作者靠拢,适应原文。

它翻译的前提是,认为语言是有差异的,交际因语言社团之间与语言社团之的文化差异而复杂化。

异化翻译承认并发展差异,并且在目的语中表现文化差异。

异化翻译追求最大限度的等值。

其特点如下:(1)不完全遵循目的语的语言与语篇规;(2)在适当的时候选择不通顺、艰涩难懂的文体;(3)有意保留源语中的实观材料或采用目的语中的古词语;(4)目的是为目的语读者提供一次“前所未有的阅读经验”。

异化翻译有利于读者了解异域文化;有利于读者运用智力和想象力去感受衣鱼文化的独特之处;有利于丰富目的语文化和表达方式。

但是,异化翻译也有自己的劣势,它常常使译文句式生硬,晦涩难懂,这就给读者的带来了阅读困难。

常见的异化翻译策略有“音译法”和“直译法”等。

(二)归化翻译策略归化翻译就是遵循目标语文化的当前价值,对原文进行同化翻译。

该翻译法的最大特点就是采用地道畅通的目的语进行翻译,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被掩盖,目的语的主流文化价值观取代了译入语的文化价值观。

归化翻译有其自身的优越性。

对于译者来说,要全面了解一种异域文化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在翻译过程中因为对本族文化的亲切感和认同感,往往会采取归化的翻译策略以便使译文通顺。

这样,对于读者来说,就可以避免文化冲突,在自己的知识文化围轻松容易的理解译文。

由此看来,归化翻译的通顺常常也会换来文化信息的遗失。

常见的归化翻译策略有“代换法”、“解释法”和“异译法”等。

四、异化归化,各得其所上面我们已经谈到异化和归化翻译各有其优缺点。

过度的归化和异化都不可取。

那么,在实际的翻译中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标准呢?关于翻译的标准,清末的翻译家严复提出了著名的“译事三难”,即“信、达、雅”。

“信”指忠实原文,“达”指语言通顺畅达,“雅”指文字古雅。

鲁迅也说过:“凡是翻译,必须兼顾两面,一当然力求其易解,一则保持原作的风姿……”。

钱中书提出了更具体的“化境”文学翻译标准。

他说:“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

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既不能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显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作的风味,那就算入于“化境”。

从这些翻译名家对翻译所定的标准可以看出,“忠实”和“通顺”是翻译过程中应该遵循的两项基本原则,缺一不可。

那就是说,既要将原文的信息(包括语言信息和文化信息)全部传达,语气和风格与原文一致,又要使行文流畅自然,易于理解接受。

这就要求我们能够找到异化和归化翻译的最佳结合点,让异化和归化更得其所。

一般说来,从文化的角度来看,文化间的关系分为:文化交织、文化鸿沟、文化冲突三种。

不同的文化关系对翻译的策略的选用有极大的影响。

文化交织是指在不同的文化中,存在着一些相似和相同的地方。

这样语言之间的交流因其共同性而不难理解。

为了更多的接触异域文化,异化翻译方法就显示出优越性;文化鸿沟是指两种文化中存在着文化差距。

这时我们可以选用归化翻译方法,如果选用异化翻译方法的话,就必须用直译加注才能做到理解和传递信息的两全其美;文化冲突是指两种文化对某些物质,事物和现象有完全矛盾的理解。

处理这种文化现行,归化翻译方法更能大显神通。

参考文献:[1]Nida, Eugene A.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3:105-115. [2]熊启煦. 翻译的归化与异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8):342-345. [3]爱国.语言文化学论纲[M].人民,2006:28-41.常借助于翻译中的异化和归化策略。

英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研究时间:2009-03-28 00:00 来源:.yingyulunwen. 点击:926次摘要:进行国际商务英语翻译时必须特别注意文化差异,必须在外国文化和本国文化中找到一个切合点。

按照4Es标准和奈达先生的翻译原则,做出适当的调整,使带异国情调的东西在译入语中得以再现。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的过程是跨文化交际。

不同的民族有着摘要:进行国际商务英语翻译时必须特别注意文化差异,必须在外国文化和本国文化中找到一个切合点。

按照4Es标准和奈达先生的翻译原则,做出适当的调整,使带异国情调的东西在译入语中得以再现。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的过程是跨文化交际。

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风俗习惯、风土人情、文化传统,因此,从事国际商务的翻译人员必须了解掌握本国与异国的民族文化差异,并设法使这些差异在传译过程中消失,同时在译入语中找到准确的词语,使异国文化在译入语中再现。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它对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语际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的互相交换,也是两种文化的传递。

文化在翻译中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正如美国著名翻译家尤金•奈达所说:“要真正出色的做好翻译工作,掌握两种文化比掌握两种语言甚至更为重要,因为词语只有运用在特定的文化中才具有意义。

”从事国际商务英语翻译要注意文化信息的传递,尽量按照国际商务英语翻译的4Es标准做到文化信息对等。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文化信息有时很难传递到译入语中,结果对等的标准就不能完全做到。

一般来说,导致文化差异有以下几个因素:(1)对事物认识的文化差异例如,在西方神话传说中,dragon(龙)不是中国人心中的吉祥动物,而是表示邪恶的怪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