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分析基础第二章2-5

合集下载

第2章 电路分析基础(张永瑞)(第三版)

第2章 电路分析基础(张永瑞)(第三版)

为 i1, i2, i3, 其参考方向标示在图上。就本例而言,问题是如
何找到包含未知量 i1, i2, i3 的 3个相互独立的方程组。
第二章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图 2.1-2 支路电流法分析用图
第二章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根据KCL,对节点 a 和 b 分别建立电流方程。设流出
节点的电流取正号,则有
第二章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解出支路电流之后,再要求解电路中任何两点之间的电 压或任何元件上消耗功率那就是很容易的事了。例如, 若再要求解图 2.1-2 电路中的 c 点与 d 点之间电压ucd 及 电压源 us1所产生的功率 Ps1,可由解出的电流i1、i2、i3 方 便地求得为
ucd R1i1 R2i2 ps1 us1i1
i1 i2 i3 0
(2.1-7)
(2.1-7)式即是图2.1-2 所示电路以支路电流为未知量的足够的 相互独立的方程组之一,它完整地描述了该电路中各支路电 流和支路电压之间的相互约束关系。应用克莱姆法则求解 (2.1-7)式。系数行列式Δ和各未知量所对应的行列式Δj(j=1, 2,
个节点列KCL方程时,规定流出节点的电流取正号,流入节
点的电流取负号,每一个支路电流在n个方程中一定出现两 次, 一次为正号(+ij), 一次为负号(-ij), 若把这n个方程相加,
它一定是等于零的恒等式,即
第二章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 i ) [( i ) ( i )] 0
第二章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2.1.2 独立方程的列写
一个有n个节点、b条支路的电路,若以支路电流作未知
变量, 可按如下方法列写出所需独立方程。
(1) 从 n 个节点中任意择其n-1个节点,依KCL列节点电

电路分析基础-第2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课件

电路分析基础-第2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课件

3.元件与电流源的串联:等效为电流源。
1i + 元件 u iS
1+ i iS
u
2–
– 2
1i
+
R
1+ i iS
u iS
u
2–
1i +
+ uS
u iS –
– 2 1+ i
iS
u
2–
– 2
三、 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实际电压源、实际电流源两种模型可以进行等效变换,所谓 的等效是指端口的电压、电流在转换过程中保持不变。
Req=( R1+ R2 +…+Rn) = Rk
结论 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等效:对外部电路(端钮 以外)效果相同。
2.串联电阻上电压的分配
R1
Rk
Rn
+
_ u1
i
+
+ uk _ u
+
un _ uk
_
Rk i
Rk
u Req
Rk u u Req
表明 电压与电阻成正比,因此串联电阻电路可作分压电路。
应用举例
例:2-3 如图所示电路,已知输入电压US =32V,求电压U0。
解: I 1
I 1
+ 1 32V
-
1 2
5 + 1 U0
1 15 -
+ 32V
Ω-
R2 5 +
R1 R3
1 15
U0 -
R1
1+1+ 11 2
5 2
R2
R3
1+ 2+ 12 1

第二章 第2章 电路分析中的等效变换

第二章 第2章 电路分析中的等效变换

(2)受控源存在时,控制量不能消失。
《电路分析基础》
P13-9
第2章 电路分析中的等效变变换
2.6 运算放大器
运算放大器(简称运放)广泛地应用于电子计算机、 自动控制系统和各种通信系统中,它是一种多功能有源多 端元件。它既可以用作放大器来放大信号,还能完成比例、 加法、积分、微分等各种运算,其名称即由此而来。它的 内部结构、工作原理将在“电子电路”等课程中讨论,作 为一个电路元件,在电路分析中通常只关注其外部特性及 其等效电路。 2.6.1 运算放大器的线性模型 在运放的电路符号中,有两个输入端a和b,一个输出 端o和一个公共端(接地端)。可见运算放大器是一个 VCVS。无反馈时的电压放大倍数,通常称为开环电压放 大倍数A,即 uo uo A ui ub ua
《电路分析基础》
P13-4 第2章 电路分析中的等效变变换
2.3 电阻星形联接与三角形联接的等效变换 这是三端网络的等效问题: 端子只有2个电流独立; 2个电压独立。 若N1与N2相应的 i1 , i2 ;u13 , u23间的关系完全相同,则 N1与N2等效 2.4 含独立电源网络的等效变换 2.4.1 独立源的串联和并联 * 独立电压源的串并联 * 独立电流源的串并联 * 独立电压源与电流源的串并联
ib 0
通常称为“虚断路”即a、b两个输入端相当于开路。
《电路分析基础》
P13-11 第2章 电路分析中的等效变变换
2. 由于A = ∞,而输出电压为有限值,故有
ui ub ua 0

ub ua
通常称为“虚短路”。a端和b端同电位,即a端和b端又相 当于短路。应该注意“虚断”和“虚短”是同时存在的。
无伴电源(理想电源):

第二章: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第二章: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把一些微弱的信号放大到便于测量和利用的程度。

这就要用到放大电路,它是我们这门课程的重点。

放大的基础就是能量转换。

在学习时我们把这一章的课程分为六节,它们分别是:§2、1 放大电路工作原理§2、2 放大电路的直流工作状态§2、3 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2、4 静态工作点的稳定及其偏置电路§2、5 多级放大电路§2、6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2、1放大电路工作原理我们知道三极管可以通过控制基极的电流来控制集电极的电流,来达到放大的目的。

放大电路就是利用三极管的这种特性来组成放大电路。

我们下面以共发射极的接法为例来说明一下。

一:放大电路的组成原理放大电路的组成原理(应具备的条件)(1):放大器件工作在放大区(三极管的发射结正向偏置,集电结反向偏置)(2):输入信号能输送至放大器件的输入端(三极管的发射结)(3):有信号电压输出。

判断放大电路是否具有放大作用,就是根据这几点,它们必须同时具备。

例1:判断图(1)电路是否具有放大作用不满足条件(1),所解:图(1)a不能放大,因为是NPN三极管,所加的电压UBE以不具有放大作用。

图(1)b具有放大作用。

二: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在分析放大电路时有两类问题:直流问题和交流问题。

(1)直流通路:将放大电路中的电容视为开路,电感视为短路即得。

它又被称为静态分析。

(2)交流通路:将放大电路中的电容视为短路,电感视为开路,直流电源视为短路即得。

它又被称为动态分析。

例2:试画出图(2)所示电路的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

解:图(2)所示电路的直流通路如图(3)所示:交流通路如图(4)所示:§2、2 放大电路的直流工作状态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在这一节中我们要掌握公式法计算Q点和图形法计算Q点在学习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个概念:什麽是Q点?它就是直流工作点,又称为静态工作点,简称Q点。

电路分析基础第二章 电路元件及电路基本类型(完整)

电路分析基础第二章  电路元件及电路基本类型(完整)

2. 线性 & 非线性元件
元件的特性方程为线性函数(满足可加性 和齐次性)时为线性元件,否则为非线性元件。 可加性: f ( x1 + x2 ) = f ( x1 ) + f ( x2 ) 齐次性: f (α x ) = α f ( x ) eg1:定常电阻元件的特性方程为u(t)=f[i(t)]=5i(t),问

u
N
有源二端元件
---有可能不满足无源特性积分式的二端元件。 i
+
-
w (t ) =
∫− ∞
t
u (τ )i (τ ) d τ 有可能 <0
w(t )有可能<0 ,说明(-∞,t]内,吸收<供出, 该元件能将多于电源供给的能量送回,是能量 的提供者,这类元件称为有源元件。如:独立 电压源(流源)、受控电压源(流源)。 独立电压源,独立电流源亦称为供能元件。
t t
在 uc与i 为关联参考方向下,
上式说明: 输入能量总非负--释放的能量不超过以前所储存的能量 时刻t观看电容时,储能只与该时刻t的电压uc(t)有关。 即 WC(t)只随uc(t)变化。 C是无损元件。
例 求电流i、功率P (t)和储能W (t) 解
uS (t)的函数表示式为:
+ -
u/V 2
小结小结电流源端电压则随与之联接的外电路而改变电流源端电压则随与之联接的外电路而改变常数则称为直流常数则称为直流常用大写字母常用大写字母表示直流表示直流电流源电流源理想电压源和电流源统称理想电压源和电流源统称独立源独立源电压源的电压和电压源的电压和电流源的电流都不受外电路影响它们电流源的电流都不受外电路影响它们作为电源或作为电源或输入信号输入信号时在电路中起时在电路中起激励激励excitationexcitation作用作用将在电路中产生将在电路中产生电流和电压电流和电压即输出信号称为即输出信号称为响应响应responseresponse当线性定常电容元件上电压的参考方向规定电容元件上电压的参考方向规定由正极板指向负极板则任何时刻正极板上的由正极板指向负极板则任何时刻正极板上的与其端电压与其端电压之间的关系有

电路分析基础第二章ppt课件

电路分析基础第二章ppt课件

第二章 电阻电路的分析
• 写成一般形式:
R11Il1+R12Il2+R13Il3=US11
安 徽 职
R21Il1+R22Il2+R23Il3=US22 R31Il1+R32Il2+R33Il3=US33

技 术
说明:
学 院
R11、R22、R33称为网孔的自电阻,分别是网孔1、2、 3的回路电阻之和,取正值; R11、R22、R33称为网孔的
术 学
各回路的KVL方程。

R1I1-US1+US2-R2I2=0
R2I2-US1+US2-R2I2=0
第二章 电阻电路的分析
设电路参数如下:
E1=140V,E2=90V,R1=20Ω,R2=5Ω,R3=6Ω,代入上

述方程,得
徽 职
I1+I2-I3=0

20I1+6I3=140
技 术
5I2+6I3=90
第二章 电阻电路的分析
例:一个10V电压表,其内阻为20KΩ,现将电压表量程
扩大为250V,应串联多大的电阻?
安 解:U=250V,U1=10V,
徽 职
Rg=20KΩ
业 技
则 U1:U=Rg:(R+Rg)


R48010 3


+
Rg G U1


U
+
R
U2
- -
第二章 电阻电路的分析
二、电阻的并联:

并按顺时针方向流动,。


业 技
网孔1

R1iℓ1+ R4(iℓ1 –iℓ2 )+ R5(iℓ1 + iℓ3)= -uS1

电路分析基础 张凤霞课件-第02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电路分析基础 张凤霞课件-第02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20 100 60
120 60
ab
20 100 60
40
2020/5/25
返回 上页 下 页
例5 求: Rab
5
15
6
a 20 b
7
6
缩短无 电阻支路
Rab=10
4
ba
15
10
20
5
a
15 b
7 6 6 4 a
b
15 7 3
2020/5/25
返回 上页 下 页
例6 求: Rab
iR
对称电路 c、d等电位
变量之间无控制和被控的关系,则称 N1和 N2为 单口网络(二端网络)。
一个单口网络对电路其余部分的影响,决定于其 端口电流电压关系(VAR)。
2020/5/25
返回 上页 下 页
二. 等效单口网络
a
i +
b u-
N
u f (i)
a
i +
b u-
N'
u f(i)
若网络 N 与 N 的VAR相同,则称该两网络为
等效单口网络。
将电路中一个单口网络用其等效网络代替(称 为等效变换),电路其余部分的工作状态不会 改变。
2020/5/25
返回 上页 下 页
2.1.2 单口网络端口伏安关系(VAR)的求取
将单口网络从电路中分离出来,标 好其端口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
假定端电流i 已知(相当于在端口 接一电流源),求出 u = f (i) 。或 者,假定端电压 u 已知(相当于在 端口接一电压源),求出 i = g (u) 。
返回 上页 下 页
• 三端网络的端口VAR
端口独立电流(例如 i1、i2 )与端口独立电压(例 如 u13 、u23 )之间的关系。

电路分析基础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习题答案第二章汇总

电路分析基础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习题答案第二章汇总

2.1 解:对节点列KCL 方程,得① 01=i② 032=+i i③ 0643=++i i i④ 6521i i i i =++⑤ 054=+i i对封闭面列KCL 方程,得②③④节点构成的闭合面:0541=++i i i③④⑤节点构成的闭合面:0321=++i i i②③④⑤节点构成的闭合面:01=i2.2 解:00543164218975645632432631521=+++=+-+=-+-=-+-=-++-=++-=++=++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2.3 解:对a 节点列KCL 方程,得A I I I I 123221441=-=-=+=对回路1列KVL 方程,得AI I I I I 45018212125062121255154==+++=+++ 对b 、c 、d 、节点列KCL 方程,得AI I I I I I A I I I I I I AI I I I I I 2)3(1143341623263512125546654=---=-==+-=-=-==+-=-=-=+=对回路2列KVL 方程,可求得UV U I I I U 242611236)3(4123646463=⨯-⨯++-⨯=++=+2.4 解:KCL :00521654431=-+-=++-=+-I I I I I I I I IKVL :23143205652643541=-+=++=--I I I I I I I I I2.5 解:利用支路电流法,对电路列出KCL 、KVL 方程,有 KCL :5644326210i i i i i i i i i =++==++KVL :333554411333222244666i R u i R i R i R u i R i R i R i R u i R s s s +=+=+++=+代入已知条件,解得:A i 956.05-=2.6 解:利用支路电流法,对电路列出KCL 、KVL 方程,有KCL : c b e I I I +=KVL :c c e e c ee b be b b b I R U I R U I R I R I R U ++=++=其中 b c I I β=代入已知条件,解方程得:AI A I AI e c b 3351016.11013.11027.2---⨯=⨯=⨯=2.7 解:假设网孔电流的参考方向如下图所示。

电路分析基础第2章简单电阻电路

电路分析基础第2章简单电阻电路

(2-1)
2021/5/25
2
第2章 简单电阻电路
图2-1 电阻串联电路
2021/5/25
3
第2章 简单电阻电路
应用KVL,有
或 对于(2-2)
US=U1+U2=(R1+R2)I I US R1 R2
(2-2) (2-3)
即有
US=ReqI
(2-4)
Req=R1+R2
(2-5)
称为等效电阻,相应的等效电路如图2-1(b)所示。一般来
图2-12 例2-6的电路
2021/5/25
33
第2章 简单电阻电路
也可以从另一路径计算,有
Ua=35-25×1.2=5 V 自测题2-5 若把电路中原来为-3 V的点改为电位的参
考点,则其他各点的电位将

(A) 变高 (B) 变低 (C) 不变 (D)
2021/5/25
34
第2章 简单电阻电路
第2章 简单电阻电路
2.1 串联电路 2.2 并联电路 2.3 串-并联电路 本章小结 思考题 习题2
2021/5/25
1
第2章 简单电阻电路
2.1 串联电路
2.1.1
两个元件连接在单节点上,称为串联。串联连接的电路
元件具有相同的电流。如图2-1(a)所示就是两个电阻串联的 电路。应用欧姆定律有
U1=R1I, U2=R2I
2021/5/25
7
第2章 简单电阻电路
图2-2 例2-1的电路
2021/5/25
8
第2章 简单电阻电路
解 可用线性电阻元件作为灯泡的近似模型。根据题意, 可以画出如图2-2所示电路。根据灯泡上标出的额定电压和功 率,各灯泡的电阻大小分别为

电工电子学第二章习题答案(2)

电工电子学第二章习题答案(2)

第二章电路分析基础2-1 电路如图所示,已知US1=24V,US2=16V,IS=1A,R1=R2=8Ω,R3=4Ω。

试用支路电流法求各支路电流。

解:该题有四条支路其中一条支路是恒流源(设恒流源两端电压为U IS),应列四个方程。

有两个节点,按KCL定理可列一个节点方程: I1+I2 =I S+I3有三个网孔按KVL定理可列三个回路方程:I1R1 =U S1+U ISI2R2 =U S2+U IS I2R2+I3R3 =U S2 U IS=I3R3 解之 I1=2A I2=1A I3=2A U S=8V2-2 电路如图所示。

已知I S=2A,U S=6V,R1=R2=3Ω,R3=R4=6Ω,用叠加原理求a、b两点之间电压U ab。

解:当电压源U S单独作用时,题图变如右图:Uab1=当电流源I S单独作用时,题图变如右图Uab2=3V Uab=Uab1+Uab2=2-3 电路如图所示。

已知R1=6Ω,R2=12Ω,R3=8Ω,R4=4Ω,R5=1电路中流经R3的电流I当电流源I S单独作用时,题图变如右图)(13844434AIRRRI=⨯+=+=''I=)(211AII=+=''+'2-4 在图示电路中,当U S=24V时,Uab=8v. 试用叠加原理求U S=0时的UabIs。

解:当电压源U S单独作用时,题图变如右图)(1841243ARRUI S=+=+='解:以知U S=24V时,Uab=8v.当U S、、I S1、I S2、单独作用时题图分别变作变作下图1、图2、图3由图1可得:Uab1=)(64244VRRUS-=-=⨯;由图2可得:Uab2=)(212411VRIRRISS=⨯;由图3可得:Uab3=)(41422VRIRISS=⨯;UabIs=Uab2+Uab3=8+6=14(V)2-5 用电源等效变换法求图示电路中6Ω电阻中的电流I。

电路分析基础—第2章

电路分析基础—第2章

2021年4月4日9时3信7分息学院
1
结束
(1-1)
第2章 运用独立电流、电压变量的分析方法 电路分析基础
2—1 网孔分析 1、网孔电流
是一个沿着网孔边界流动的假想电流,即设想每个网 孔里具有相同的电流。 2、网孔电流法
以网孔电流为未知量列写电路方程分析电路的方法。它仅 适用于平面电路。
基本思想
以网孔电流为未知量,各支路电流可用网孔电流的线 性组合表示,来求得电路的解。
第2章 运用独立电流、电压变量的分析方法 电路分析基础
第二章 网孔分析和节点分析
线性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
• 普遍性:对任何线性电路都适用。 • 系统性:计算方法有规律可循。
方法的基础 • 电路的连接关系—KCL,KVL定律。
• 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特性。
复杂电路的一般分析法就是根据KCL、KVL及元 件电压和电流关系列方程、解方程。根据列方程时所 选变量的不同可分为支路电流法、网孔电流法和节点 电压法。
列写的方程
节点电压法列写的是节点上的KCL方程,独立方程数为:
注意
(n 1)
① 与支路电流法相比,方程数减少b-(n-1)个。
② 任意选择参考点。其它节点与参考点的电位差即为节点电 压(位),方向为从独立节点指向参考节点。
2021年4月4日9时3信7分息学院
17
结束
(1-17)
第2章 运用独立电流、电压变量的分析方法 电路分析基础
结束
(1-23)
第2章 运用独立电流、电压变量的分析方法
1)一般情况
例1: P75 例2—8 试写电路的节点方程
电路分析基础
选5为参考点,其余4个节点的电压分别为Un1、Un2、Un3、Un4

电路(第二章 网孔分析与节点分析)

电路(第二章  网孔分析与节点分析)

(1)i1 u 5V (2)i 2 u 10V
补充方程
i1 2i2 5A i1 i2 7 A
i1 i 2 7A
1
求解以上方程得到: i
3A
返 回
i2 4A
u 2V
上一页 下一页
电路分析基础
例4 电路如下图所示,试求流经30Ω(R3)电阻的电流i3。 已知:us=40V,is=2A,R1=20Ω,R2=50Ω,R3=30Ω。 解:假定两网孔电流iM1和iM2都为顺时针方向。
返 回 上一页 下一页
电路分析基础
整理为
5i1 2i 2 i3 12A 2i1 11i 2 6i3 6A i1 6i 2 10i3 19A
解得:
i1 1A i2 2A
i3 3A
i4 i3 i1 4A i5 i1 i2 3A i6 i3 i2 1A
电路分析基础
小结
网孔电流是一组独立的电流变量,具有 完备性和独立性,其个数为m=b-(n-1)<b;
网孔电流方程根据电路可以直接写出, 所以网孔电流法比1b法更方便;网孔方程 的实质就是关于网孔的KVL方程 含电压源支路多且网孔数少的电路宜用 网孔电流分析法。
返 回 上一页 下一页
电路分析基础
解:选定各支路电路的参考方向。
R1 i1 i3 R3
R2
+
假定两网孔电流iM1、iM2都是 + us1 顺时针方向。
i2 u s2
自电阻: R11 R1 R3 5 20 25, R22 R2 R3 10 20 30。 互电阻:R12 R21 R3 20

《电路分析基础》_第2章-1

《电路分析基础》_第2章-1

US1
+
i1
i2 R3
_
US2
_
_
R2 0 i1 U S1 U S 2 R1 R 2 R i U R R R 2 2 3 3 2 S2 R3 R3 R4 0 i3 US4

2 i1
1 + 10V

5 i3 3 i3 4A
i2 2 i 2
i1=2A
i2=-1A
b).若电路中存在电阻与电流源并联单口,则可先等效变 换为电压源和电阻串联单口,将电路变为仅由电压源和电
阻构成的电路,再建立网孔方程的一般形式。
2 i1 + 4V

4 + 10V

2 i1 + 4V
7 15 0 5 5 10 0 10 13 i2 ? 7 5 0 5 21 10 0 10 13
15 5 10 i1 7 5 0
5 0 21 10 10 13 ? 5 0 21 10 10 13
110 11 10 5 5 10 7 1 7 0 10 13 10 13 i2 7 5 0 122 7 5 0 11 10 122 7 1 7 5 21 10 0 10 10 13 7 0 10 13 0 10 13
R11 R21 R 31
R12 R22 R32
R13 i1 u S 11 R23 i2 u S 22 i u R33 3 S 33
其中:
RKK称为网孔K的自电阻,它们分别是各网孔内全部 电阻的总和,恒为正号。 例如 R11= R1+ R4+ R5 ,

电路分析基础全套课件完整版ppt教程

电路分析基础全套课件完整版ppt教程

2020/5/10
7
第1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
电路的组成:由电源、负载和中间环节所组成。 电源:是向电路提供能量和信号的元件。如电池、发电机等; 负载:是使用电能和输出信号的器件。如电灯、电炉、显像管
等;
中间环节:是把电源和负载连接在一起。如导线、开关、电视
机内部电路等。
电路举例:
开关
电池
灯泡
手电筒实际电路
2020/5/10
8
第1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
1.1.2 电路图
• 电路原理图:
是为分析电路而将电路中的元器件用电路模型与符号来代 替实物而画的电路图。
如下图是手电筒的电路原理图。
开关
S
电池
E 灯泡
S
+
US
-
R
R0
(a) 实物图
(b) 原理图
(c) 电路模型图
实际电路与电路模型
电流的实际方向
电流的参考方向 i
i>0
电流的参考方向 i
i<0
电流参考方向和实际方向的关系
2020/5/10
17
第1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
5.电流的分类
直流电流,简称直流(DC或dc)
交流电流,简称交流(AC或ac)
i
i
t
恒定直流电流
i
T
2
O
Tt
正弦交流电流
O
Tt
脉动直流电流
i
O
t
无规律变化交流电流
2020/5/10
18
1.2.2
第1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
电压
• 1. 电压的定义与单位:
• 在电路中,电荷能定向移动是因为电路存在电场。在电场 力的作用下,把单位正电荷从电路的a点移到b点所做的功, 称为从a→b的电压。即:

《电路分析基础》第2版-习题参考答案

《电路分析基础》第2版-习题参考答案

《电路分析基础》各章习题参考答案第 1 章习题参考答案1- 1 (1) 50W ; (2) 300 V、25V, 200V、75 V ; (3) 2=12.5 Q R a=100 Q, R4=37.5 Q1- 2 V A=8.5V, V m=6.5V, V B=0.5V, V C=- 12V, V D=-19V, V p=-21.5V, U AB=8V, U BC=12.5,U DA=-27.5V1- 3 电源(产生功率): A 、 B 元件;负载(吸收功率): C、 D 元件;电路满足功率平衡条件。

1- 4 (1) V A=1 00V , V B=99V, V C=97V, V D=7V, V E=5V, V F=1V, U AF=99V, U CE=92V, U BE=94V, U BF=98V, U CA=- 3 V;(2) V C=90V, V B=92V , V A=93V, V E=-2V, V F=-6V, V G=- 7V, U AF=99V, U CE=92V, U BE=94V, U BF=98V, U CA=- 3 V1- 5 I 〜0.18A , 6 度,2.7 元1- 6 I=4A, I1=11A,I2=19A1- 7 (a) U=6V, (b) U=24 V, (c) R=5Q, (d) I=23.5A1- 8 (1) i6=-1A ; (2) u4=10V, u6=3 V; (3) P1=-2W 发出, P2 =6W 吸收, P3 =16W 吸收, P4 =-10W 发出, P5 =-7W 发出, P6 =-3W 发出1- 9 I=1A , U s=134V , R~ 7.8Q1- 10 S 断开:U AB=- 4.8V , U AO=- 12V , U BO=-7.2V ;S 闭合:U AB =-12V, U AO =- 12V , U BO=0V1- 11 支路 3,节点 2,网孔 2 ,回路 31- 12 节点电流方程: (A) I1 +I3- I6=0,(B)I6- I5- I7=0,(C)I5 +I 4-I3=0回路电压方程:① I6 R6+ U S5 +I 5 R5- U S3 +1 3 R3=0 ,②-15 R5- U S5+ I 7R7- U S4 =0 ,③-丨3 R3+ U S3 + U S4 + I 1 R2+ I 1 R1=01- 13 U AB=11V , I2=0.5A , l3=4.5A , R3~ 2.4 Q1-14 V A=60V V C=140V V D=90V U AC=- 80V U AD=- 30V U CD=50V1- 15 I1=- 2A I2=3A I3=- 5A I4=7A I5=2A第 2 章习题参考答案2- 1 2.4 Q 5 A2- 2 (1) 4 V 2 V 1 V; (2) 40 mA 20 mA 10 mA2- 3 1.5 Q 2 A 1/3 A2- 4 6 Q 36 Q2- 5 2 A 1 A2- 6 1 A2- 7 2 A2- 8 1 A2- 9 I1 = -1.4 A I2 = 1.6 A I3 = 0.2 A2- 10 I1 = 0 A I2 = -3 A P1 = 0 W P2 = -18 W2- 11 I i = -1 mA , I2 = - 2 mA , E3 = 10 V2- 12 I1 = 6 A , I2 = -3 A , I3 = 3 A2- 13 I1 =2 A , I2 = 1A , I3 = 1 A , I4 =2 A , I5 = 1 A2-14 V a = 12 V , I1 = - 1 A, I2 = 2 A2-15 V a = 6 V , I1= 1.5 A , I2 = - 1 A ,I3 = 0.5 A2-16 V a = 15 V , I1 = - 1 A , I2 =2 A , I3 = 3 A2-17 I1 = -1 A , I2 = 2 A2-18 I1 =1.5 A , I2 = - 1 A , I3 = 0.5 A2-19 I1 =0.8 A , I2 = - 0.75 A , I3 = 2 A , I4 = - 2.75 A , I5 = 1.55 A2-20 I3 = 0.5 A2-21 U o = 2 V , R o = 4 Q, I0 = 0.1 A2-22 I5 = -1 A2-23 (1) I5 = 0 A , U ab = 0 V ; (2) I5 = 1 A , U ab = 11 V2-24 I L = 2 A2-25 I s =11 A , R0 = 2 Q2-26 18 Q, - 2 Q, 12 Q2-27 U = 5 V2-28 I =1 A2-29 U = 5 V2-30 I =1 A2-31 10 V , 180 Q2-32 U0 = 9 V , R0 = 6 Q, U=15 V第3章习题参考答案3- 1 50Hz, 314rad/s, 0.02s, 141V, 100V, 120 °3- 2 200V, 141.4V3- 3 u=14.1si n (314t-60 °V3- 4 (1) ®u1-贏2= 120°(2) ®1 = -90° %= - 210°, %1-屁=120° (不变)3-5 (1) U^50 .^_90 V , U2 =50 .2 -0 V ;(2) U3=100 2 sin (3t+ 45 °)V , U4=100 ■■ 2 sin ( ®t+ 135 °)V3- 6 (1) i 1=14.1 sin ( 72 °)A ; (2) U2=300 sin ( 3—60 °)V3- 7 错误:(1),⑶,(4), (5)3- 8 (1) R; (2) L ; (3) C; (4) R3- 9 i=2.82 sin (10t-30 °)A , Q~ 40 var3- 10 u=44.9sin (3141-135 °V, Q=3.18 var3- 11 (1) I=20A ; (2) P=4.4kW3- 12 (1)I ~ 1.4A , I 1.4 - 30 A ; (3)Q~ 308 var, P=0W ; (4) i~ 0.98 sin (628t-30 °)A3- 13 (1)I=9.67A , I =9.67450 A , i=13.7 sin (314t+150 °) A ; (3)Q=2127.4 var, P=0W;(4) I C=0A3- 14 (1)C=20.3 尸;(2) I L = 0.25A ,l c = 16A第4章习题参考答案4-1 (a) Z =5. 36.87 J, Y =0.2 /36.87 S; (b) Z =2.5 - 2/45 门,Y =0.2.2/45 S4- 2 Y=(0.06-j0.08) S , R~ 16.67 Q, X L=12.5 Q, L~0.04 H4- 3 U R=6 0^0 V U L=80/90 V , U S=100^53.13 V4- 4 卩=2 0 £ 3 6.874-5 Z =100 2^45 ;:■,卩=1^0 A , U R=100^0 V , U L=125/90 V , U C=25/ 90 V4-6 Y =0.25 2^45 S , U =4 “2/0 V ,卩R = .2. 0 A , I L =0.^ 2 / 90 A , I C=1.2.2/90 A4- 7 ll =1 0.「2 4 5,A U S=100 乙90 V4- 8 (a) 30 V ; (b) 2.24 A4- 9 (a) 10 V ; (b) 10 A4- 10 (a) 10 V ; (b) 10 V4- 11 U=14.1 V4- 12 U L1 =15 V , U C2 =8 V , U S=15.65 V4-13 U X1 =100 V, U2 =600 V, X1=10 Q, X2=20 Q, X3=30 Q4- 14 Z =20 .2 45 门,l =2. -45 A , h = 2 0 A , .2/-90 A , U ab=0V 4- 15 (1)1 =£2 A, Z RC=5、2「,Z =5 10 门;(2) R =10 门,X^10'J4- 16 P = 774.4 W , Q = 580.8 var, S = 968 V A-4- 17 l1 = 5 A , l2 = 4 A4-18 I1 = 1 A , I2 =2 A , l =.5. 26.565 A , S =44.72. -26.565 V A4-19 Z=10", I=190A, U R2 =5 2 135 V , P =10 W64-20 a =5X10 rad/s , p= 1000 Q, Q = 100 , l = 2 mA , U R =20 mV , U L = U C = 2 V4-21 30 =104rad/s , p= 100 Q, Q = 100 , U = 10 V, I R = 1 mA , I L = I C = 100 mA4-22 L1 = 1 H , L2 ~ 0.33 H第5章习题参考答案5- 3 M = 35.5 mH5- 4 301 =1000 rad/s ,302 =2236 rad/s5- 5 Z1 = j31.4 Q , Z2 = j6.28 Q 5- 6 Z r = 3+7.5 Q5- 7 M = 130 mH5- 8 “2 二-2/45 A5- 9 U1 = 44.8 V5- 10 M12 = 20 mH , 11 = 4 A5- 11 U2 = 220 V , I1 = 4 A5- 12 n = 1.95- 13 N2 = 254 匝,N3 = 72 匝5- 14 n = 10 , P2 = 31.25 mW章习题参考答案 (1) A 相灯泡电压为零,B 、C 相各位为220V I L = I p = 4.4 A ,U p = 220 V ,U L = 380 V ,P = 2.3 kW (2) I p = 7.62 A ,I L = 13.2 A A 、C 相各为2.2A ,B 相为3.8A U L = 404 V U A N =202/ -47 V cos $ = 0.961 , Q = 5.75 kvar Z =334 28.4 门 (1) I p = 11.26 A , Z = 19.53 / 42.3 °Q; (2) I p = I l = 11.26 A , P = 5.5 kW U l = 391 V i A =22 2sin(・t —53.13 ) A i B =22 .2sin(・t —173.13 ) A i C =22 2 sin(,t 66.87 ) A U V = 160 V (1) 负载以三角形方式接入三相电源 (2) I — =3.8 T 2 -15 A , 1仁 =3.^-2/ 135 A , 仁 =3.8、「2也105 A I A =3.8、. 6/「45 A , I B =3.8I Q 「165 A , I c =3.8.6. 75 A L = 110 mH , C = 91.9 mF 章习题参考答案 P = 240 W, Q = 360 var P = 10.84 W (1) i(t) 4.7sin( t 100 ) - 3sin3 t A (2)I ~ 3.94 A , U ~ 58.84 V , P ~ 93.02 W 0MU m n o L 1 r~2 ------------- 2 u 2(t) m sin(,t —-arctan 1)V , R 2 (丄J 2 z 2 R ' 直流电源中有交流,交流电源中无直流 U 1=54.3 V , R = 1 Q, L = 11.4 mH ;约为 8% , ( L'= 12.33 mH ) 使总阻抗或总导纳为实数(虚部为 0)的条件为 尺二& = Rx = ■ L/C G =9.39 折,C 2 =75.13 M F L 1 = 1 H , L 2 = 66.7 mH C 1 = 10 M F, C 2 = 1.25 M F 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66-16-36-46-56-66-76-86-96-106-116-126-136-146- 15第77- 17-27-37-47-57-67-77-87-97- 10第88- 68-78-8i L(0+) = 1.5mA , U L(0+) = - 15Vh(0+) = 4A, i2(0+) = 1A , U L(0+) = 2V, i1(s)= 3A , i2(^)= 0, U L()= 0 i1 (0+) = 75mA , i2(0+) = 75mA , i3(0+) = 0, U L1 (0+) = 0, U L2(0+) = 2.25V6i c (t)二 2訂 A 4tU L (t) =6e _V u C (t) =10(1 _eg 0t )V , i C (t) =56说*人 500t 貝 u C (t) =115e~ sin(866 亠60 ) V10t 10t 山⑴=12e - V , L(t) =2(1 —e — )A 1 t U R (t) =~U s e 下2C V , U R (3 J - -U S e-V (1) T = 0.1s, (2) u c (t) =10e -0t V , (3) t = 0.1s u C (t) =10 _9e 」°t V 10t _ i L (t) =5e 一 A (a)f(t) =1(t —t 。

电路分析基础第5版第2章 网孔分析和节点分析

电路分析基础第5版第2章 网孔分析和节点分析

§2-3 含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
2.3.1 集成运放的结构和符号
运算放大器 (简称运放或集成运放) 是一种集成电路, 是具有很高开环电压放大倍数的放大器。
在集成运放发展的早期,主要用于模拟计算机的加、 减、乘、除、积分、微分、对数和指数等各种运算,故将 “运算放大器”的名称保留至今。
R11iA+R12iB+R13iC=uS11 R21iA+R22iB+R23iC=uS22 R31iA+R32iB+R33iC=uS33
等号左端是网孔中全部电阻上电压降代数和, 等号右端为该网孔中全部电压源电压升代数和。
(R1+R4+R5)iA+R5iB-R4ic= uS1- uS4 R5iA+(R2+R5+R6) iB+ R6iC = uS2
1. 自电导×节点电位 + 互电导×相邻节点电位 = 流进 该节点的电流源电流代数和。 2. 自电导均为正值,互电导均为负值。
[例] 列出图示电路的节点电位方程组。
R3
解:选d点作为参考点,有Vd = 0
节点电位方程组为
a
R1 b R2
c
Va= E
+ E
-
(1)
R4
IS
d
–R1—1 Va+ (R1—1 + R—12 + —R14)Vb– —R12Vc= 0
i1 1
G5 2
i5 i3 3
iS G1
i2 G3
i4
2.独立性:节点电位不受 KVL的约束,节点电位彼此 独立无关。
由KVL,对图中上网孔,有
G2
G4
4
选4为参考点

电路分析基础例题集(第1-5章)讲解

电路分析基础例题集(第1-5章)讲解
所以
(b)图中的 、 为关联参考方向,故其功率为
所以
(c)图中的 、 为非关联参考方向,故其功率为
所以
例1.3如图1.3所示电路,已知 ,求 和 。
图1.
解题思路:可由电容的 求出电容电流,由欧姆定律求出电阻电流,然后由后面将要介绍的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求出电感电流 ,再由电感的 求出电感电压,最后由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求出 。
图2.14 图2.13的等效变换电路
由图2.14可得
例2.10用电源等效变换法求图2.15所示电路中的电流 。
图2.
解题思路:将待求支路左边的电路进行电源等效变换,即可求出电流 。
解:其电源等效变换电路如图2.15所示,由欧姆定律得
例2.11求图2.16(a)所示电路的输入电阻 。
图2.
解题思路:在 端外加一个电压源,用“ ”法求取。为方便计算,假设电压源的极性与 一致,如图2.16(b)所示。
由图2.11可得
各元件的功率为
电压源的功率为
电流源的功率为
电阻的功率为
电阻的功率为
电阻的功率为
因为
所以整个电路的功率是平衡的。
例2.9用电源等效变换法求图2.13所示电路中的电流 。
图2.13
解题思路:根据本题的电路结构,只需将待求支路两边的电路进行电源等效变换,即可求出电流 。
解:将图2.13所示电路进行电源等效变换,如图2.14所示。
图1.9
解题思路:先用 求出 的电压 ,再用电阻功率公式求出 ,最后由欧姆定律和 求出 和 。
解: 、 和 标注如图1.9(b)所示,由题知



例1.10如图1.10(a)所示电路,求 、 和 的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果我们选树如图(c)所示,则显而易见,若以节点 4 为 节点,则三个树支电压就是2-2节中所定义的节点电压。
电路分析基础——第一部分:2-5
4/23
一个具有n个节点的网络,有n-1个树支,就有n-1 个树支电压。
如何写出求解这n-1个电压变量的独立方程?
为此,我们要引用图论中“割集”(cut-set),特别 是“基本割集”的概念。 那么,什么叫做割集呢? 仍以图2-8 为例,现将电路重绘于图2-35(a), 其连通图如(b),(c)所示。
电路分析基础——第一部分:2-5
图2-36 例2-15 II
1 i1 i6 0.1 3A i5 i3 1 – 2V + i2 1V – i
18/23
I III
IV
7
0.5 + i4
III I II
(a)
(b)
电路分析基础——第一部分:2-5
19/23
I 因此,树支电压依次可表示为 ut4、 IV II ut5、ut6和ut7,其中ut4=2V,ut7 i7 i1 1V =1V均为已知, 1 i1 1V i6 III i2 故实际求解对象 – + i7 为ut5、ut6,割集 i6 0.1 i 2 i4 III I 和IV的方程可 i3 3A 0.5 + i4 i 2V 3A i5 3 以不必列出。 1
4
电路分析基础——第一部分:2-5
7/23
G5 割集定义中的第二个条件十分必要。 G1 G3 1 仍以图(b)为例,如果我们切割支路G5、 2 G4 3 iS G2 G1、电流源支路和G4,图可以分为两个分 离部分(符合第一个条件),但如果少切 割集 割G4 ,图仍然分为分离的两部分(不符合 4 第二个条件)。 非割集 通过规定两个条件,我们可以确定G5、G1、电流源支路是 割集,而G5、G1、电流源支路和G4不是割集。 割集的参考方向:与流进或流出节点电流方 向的定义类似,可以任意为割集选定一个方 1 2 3 向,通常选定割集方向与树枝电流的参考方 I I 向或关联参考方向一致。 II 割集概念下的KCL描述:对于网络任一割集,
G5 G1 G3
2
G2 G4
3
电路分析基础——第一部分:2-5
进一步整理后,得 (G5+G1)ut5 – G1ut3 = is – G1ut5 + (G3+G4+G1)ut3 – G4ut2 = – is (G2+G4)ut2 – G4ut3 = is
12/23
(2-14)
第三步,从(2-14)式解出树支电压ut5、ut3、ut2,进 一步便可算出电路中所有的电压和电流。 为便于今后直接写出割集方程,我们也可以对式 (2-14)中的各式进行总结,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电路分析基础——第一部分:2-5
显然,其余支路(连支) 电压可表示为 u 支路a:14 = u12 + u23 + u34 支路d:u24 = u23 + u34 支路e:u13 = u12 + u23 1 a 4 b e f 2 c 3 d1 b
3/23
2 c 3 f 4
也就是说,所有支路电压都可以 用这三个树支电压来表示。
电路分析基础——第一部分:2-5
图2-35 连通图切割的例子
i5 1 i S i1 G1 G5 2 i3 G3 i2 G2 4 i4 G4 31 I II 4 III 4 1 2 3 2
5/23
3பைடு நூலகம்
(a)
(b)
(c)
电路分析基础——第一部分:2-5
6/23
割集:①如果切割(或移去)某些支路,就会使图形成为两个 分离部分,②但只要少切割(或移去)其中任一支路图形仍然 连通,这些支路的集合就称为割集。 例如:在图(b)中,切割用虚线表 示,例如切割II使节点1、3与节点2、 4分为两个分离部分,所切割的支路 G3、G4、G1和电流源支路的集合就 是割集II。 割集的多样性:一个连通图可以有许 多不同的割集,图(b)中就表明了 三种不同的割集。 1 I II 4 1 2 III 3 2 3
电路分析基础——第一部分:2-5
17/23
注意: 注意:在用割集分析时,往往把感兴趣的支路选为树支,使其 电压成为直接求解对象。电路中的电压源支路都应尽量选为树 支,因为电压源是已知的,可以减少未知独立变量的个数。 例2-15 试列出图2-36(a)所示电路的割集方程。并求出各支路 电流。 1 i 1 1V 解:选树如图(b)所示,其中 – i + 7 包含2V和1V电压源支路。各 0.1 i2 i6 支路的标号与图中各支路电 i3 0.5 + i4 3A 流的下标相同,不再另行标 1 明。 i5 – 2V
即 4ut5 + 3ut6 = – 10 3ut5 + 13ut6 = – 4 解得 ut5 = – 2.75V, ut6 = 0.326V
20/23
I IV
i7
1V
II
i1 i6 III
i2 i4
2V
如果把割集II、III的参考方向箭头移 到其公共支路,可以发现方向是一 致的,故第一方程中ut6的系数为正, 其余树支电压前的系数依次类推。 此时 i6 =
电路分析基础——第一部分:2-5
2/23
例如:以图2-34(a)所示的图为例,设选树如图(b)所示, 则树支电压为u12、u23、u34。
2 b 1 a 4 e f 4 c 3 d 1 f b 2 c 3 1 a 4 f 3 d 2
(a)
(b)
(c)
图2-34 (a)某电路图,(b),(c)为两树
电路分析基础——第一部分:2-5
11/23
由于每个方程都各自含有一项其它方程所没有的树支电流, 因而它们是一组独立方程。 第二步,如以所选的树支电压ut5、ut3、 ut2 (下标 t 表示树支)表示,则(21 13)式将为 G5ut5 + G1(ut5 – ut3) = is G3ut3 – G4(ut2 – ut3) – G1(ut5 – ut3) = – is G2ut2 + G4(ut2 – ut3) = is 4 I iS II III
电路分析基础——第一部分:2-5
总结 第一步,我们要为割集选定一个参考方向, 该方向应该与该割集中的树支的关联参考 1 方向一致。图2-35(b)中各割集的参考方 I I 向用箭头标示于虚线(切割)两端。 第二步,对(2-14)各式进行分析。
13/23
2 II 4
3
III
第一式:割集 I 的方程,树支为G5, (G5+G1)ut5 – G1ut3 = is 树支电压为ut5, 第一项,割集 I 所有电导之和与割集 I 树支电压ut5的乘积; 第二项,割集 I 和割集 II的公共电导之总和与割集 II 树支电压 ut3的乘积;
G11ut1+G12ut2+…+G1(n-1)ut (n-1) = is11 G21ut1+G22ut2 +…+G2 (n-1)ut(n-1) = is22 ……………..…………………………………
15/23
G(n-1)1ut1+G(n-1)2ut2+…+G(n-1)(n-1)ut(n-1) = is(n-1)(n-1) 自电导:G11、G22、…、G(n-1)(n-1)。它们分别是各个 基本割集上所有电导之和,如: G22= G3+G4+G1 ;
III
3A
i5 i3
I
II
ut6 = 3.26A 0.1 u1 = – ut4 – ut5 – 1 = – 2 + 2.75 – 1 = – 0.25A i1 = 1
电路分析基础——第一部分:2-5
– ut6 – ut5 – ut4 u2 i2 = = 0.5 0.5 = – 2(2–2.75+ 0.326) = 0.85A i3 = u3 = – u – u t6 t5 1 = – 0.326 + 2.75 = 2.42A
流过割集支路的各支路电流代数和为零。
4
III
电路分析基础——第一部分:2-5
例如:图2-35(b)割集 II的各支 路电流应有以下关系: – i4 + i3 – i1 + is = 0 式中,我们把从不同方向穿 过割线的电流冠以不同的符号。
G5 G1 G3
8/23
1 I
2 iS II
G2 G4
3
III 4 割集上使用KCL实际上是应用了KCL的推广:流进(或流 出)一个封闭面(线)的电流代数和为零。 根据每个割集可以写出一个KCL方程,则可以列出很多方 程来。怎样才能保证写出的方程是独立的,并且恰好n-1个呢?
1 I
G1
G3
2 iS II 4
G2 G4
3
其它三式也可以作出类似的总结。
III
对于有 n-1 个基本割集的网络,一共有 n-1 个方程,每个 方程的左边最多有 n-1 项,为所有基本割集中树支支路电压的 线性组合;右边为割集中的电流源电流的代数和。
电路分析基础——第一部分:2-5 一般基本割集方程:
电路分析基础——第一部分:2-5
“基本割集” (fundamental cut-set)的概念: ① 对图任意选定一树,图2-35b、c分 别表示选出的两树,树支用粗线表示; ② 在切割时,应使所得的每个割集包 含且只包含一条树支,这样的割集叫做 “基本割集” 。 由于树支数正好n-1个,所以,由基 本割集写出的KCL方程正好也是n-1个。 在图2-35(c)中,正好能使基本割 集的KCL方程恰好就是节点1、2、3处的 KCL方程。 1 1 I I II 4 2
3A
21/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