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小教育科研基地的总结材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研给学校插上腾飞的翅膀

——界首中小申报教育科研基地的总结材料我们的理念:教育是为了让学生找到生活的幸福和快乐。

我们的感悟:

教育科研是教育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是学校教育改革发展的助推器,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生命线。没有教育科研的引领,就没有教育内涵发展,就不能形成高品位的教育品牌。

教育科研基地建设的目的就是,让教育科研的理想在学校扎根,成长、开花,让每个教师沐浴“科研”,享受科研阳光,能够规范、科学地开展科研工作,增强教师科研能力,提升基地学校的办学理念,形成基地学校的办学特色。

如何使领导的思维从“锦上添花”演变为“植树护绿”,让教师的教育科研从“隔岸观火”变成了“涉水过河”呢?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道: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近三年,我校始终坚持把教育科研当作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推动力,努力发挥教育科研的先导性和基础性作用,以科研课题的牵动,走“科研兴教,科研兴师,科研兴校”之路,促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全面发展。2007年我校用本土资源挖掘地域文化开发校本课程,提出《“地域特色”综合实践的校本开发的实践与研究》课题被县教科室列为重点规划课题开发,打破了学校无科研立项,无科研成果之局面,激发了教师科研兴趣;2008年为了构筑适合山区小学地域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全面提升学校的特色和品位,我校提出《“橘文化”校本开发的实践研究》课题被市教科所列为规划课题;2009年为了把“柑橘之乡”的生态景观与我国丰富的柑橘文化历史遗产相融合,传承独特的文化,寻找文化与育人的契合点,又申报《颂千年柑橘文化显地域特色课程——“橘文化”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课题被省教科院列为规划课题,标志着我校科研水平有了很大的进展,此时学校通过“橘文化”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创造出新的校园风貌,学校品牌逐步形成雏形。在“科研领航、质量为生、队伍为本”的原则指导下,我校的教育科研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科研意识不断增强,科研网络日臻完善,科研管理日趋规范,研究水平不断提高,走出了一条符合我校实际的、独具特色的科研兴校之路。

一、领导重视教育科研,有力保证科研开展

2005年调入界首中小,当时我校专职教师18人,中青年教师只占30%,年龄结构极不合理,严重偏向老年化,且年老教师科研意识薄弱,科研水平低下,严重阻碍或影响教育科研,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如何扭转乾坤呢?

1、认真分析学校的师资状况和学校的发展轨迹,拟定出学校新的发展规划,确立了“铸精品

橘文化,育幸福橘乡孩”的办学理念,引领教师向教育科研进军。先后制定了教育科研五年规划、校本培训方案、班主任培训方案、小班化教育实施方案、橘文化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等等。把教育科研工作摆在学校发展的优先位置,纳入学校的发展规划和学校每学年每学期工作计划。为了把办学思想落实到教育管理中,让教师根据学校总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制定出个人三年发展规划,让教师个人的发展与学校的办学思想相吻合,形成了共同发展愿景、共同价值追求。

2、为了扭转局面,校长试身下水,做一个学校和教师教育科研的击鼓手,学校教育科研的实践者、领头鹰。亲自挂帅参加教育科研、承担课题研究任务,力争使自己成为领导科研工作的内行。为了抓好我校教育科研氛围,在校本培训中我亲自为教师进行《从“活动”走向“课程”——谈校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谈对校本课程开发若干问题的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教师素养》、《科研引领探“轻负”,聚焦课堂求“高质”》等讲座。2008年10月撰写的《挖掘地域文化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论文参加杭州市教科所组织新课程系列之十一:“新课程与综合实践课”研讨活动上作交流发言。亲自主编校本实践活动教材----《橘源》。领导的率先垂范使学校科研氛围日益浓厚。本人主持的《“橘文化”校本开发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经过3年的实践圆满结题,并荣获了县科研成果一等奖、市科研成果三等奖;于2009年2月又被立为省级规划课题,现正在实施之中。

3、为了加强学校教育科研工作,不断完善教科研工作考评制度,把教育科研工作列入年度考核,并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2007年出台了《教科研成果奖励方案》,提高教师教育科研积极性,又争取了乡党委政府的支持,设立各级各类科研成果、教师的论文、教学质量等方面的奖励制度。这些奖励制度的出台,一定程度上激发了老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上进心。在学校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对于开展教科研工作所需的财力、物力,学校给予有力的支持,出台了购买笔记本电脑奖励制度,优先安排有教育科研成果的教师外出学习,设立教科研活动经费等,有力保证科研高效、有序地开展。

4、成立组织机构,健全网络组织,切实保障“橘文化”校本开发的实践研究顺利开展。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系统工程,它头绪多,牵扯面广,必须成立相应的机构,健全组织系统,进行统一的布置和管理,协调好个方面的关系,才能保证校本课程开发顺利开展。为此,我们精心组建了一个纵向的组织系统,科学而有效地领导了校本课程开发(见示意图)。

5、搭好校本课程主题框架:

要形成办学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以具有地方特色的地域课程资源为依托。在调查分析我校师生以及社区的实际情况后,我们明确提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主题为“颂千年橘源文化扬校本开发之道”, 围绕主题,我们从走进橘源、体验橘味、享受橘香、欣赏橘颂等四个主题单元开发校本课程——《橘源》,每个主题单元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安排不同的课时和内容,在各自的资源板块中确定研究专题,来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每个主题分别由课程目标、课程素材、活动建议三方面内容组成。基本框架如下:

柑橘品种、橘林闻香、橘源历史

▲“橘文化”校本课程的小课题研究活动内容的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书本或体系化的教材,超越单一的、封闭的课堂时空,引导学生从个体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或自然生活中提出具有生命力的鲜活的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它的开放性和生成性决定了它没有统一的课程资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除了要考虑学生个性差异外,还要考虑地方差异、社区课程资源和学校传统等因素。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彰显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根据办学精神追求和教育特色。在充分调查、了解、尊重学生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大队部系列主题月活动,学校整体规划,师生互动参与,设计了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符合课程的性质,强调“体验”、“开放”、“整合”、“自主”的主题性综合实践活动内容。

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以主题活动为基本方式,要求学生通过课题探究、项目设计、调查访问、社会参与等活动方式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体验学习。我校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条主线,基于源于学生生活、依托社区资源、立足学校特色的原则,从礼仪、生命、历史文化三个系列开展活动,对于学生文明礼仪养成、生存意识增强和区域历史文化底蕴的了解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二、精心打造校本科研培训,引领教师成为主动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