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文学简论
论澳大利亚女性文学的先驱(1)
[关键词 ] 澳大利亚; 殖民时 期; 女性文学先驱
[中图分 类号 ] I109.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8- 8229( 2009) 04- 0111- 03
在澳大利亚文 学的 形成、发展 和繁 荣过程 中, 妇女 也贡 献了她们的才智。但是, 正如学者黛 布拉 阿 德莱德 ( D ebra A dela ide)所指出的那样: 由 于澳大 利亚的 历史一 直被 写作 男性 的历史, 特别 是白人 男性的 历史, 所以, 毫不 奇怪, 澳大 利亚文学史充满男性 的话语。 [ 1] 长期以来, 在男性占主导的 文学史上, 澳大利亚女作家, 特别是 早期的女 作家, 几 乎都不 见踪影。随着 20世纪 60年 代后西 方女 性主 义文 学批 评的 兴起, 人们才重 新发 掘 被历 史尘 封 的澳 大利 亚 女性 文学 传 统, 寻找、整理、恢复和再现早期女作家及其作品的风采。
在等待回信的同时, 妇女往往还用日志 记下生活 中新近 发生的事情, 供下次写信 时参 考, 伊丽莎 白 麦克 阿瑟 就这 样留下大量的日 志。一些 妇女有 时甚 至直接 把日 志寄 给亲 友, 让它们与书信一样 在亲友 中传 诵, 但更多 的人 还是 把日 志作为表达个人思想感情的方式, 不对 外公开。早期 最重要 的女性日志作者 安妮 巴克 斯特 ( A nnie Bax ter) 就是 如 此。 她在日志中夹杂了一 些她 自己发 明的 象形符 号或 她丈 夫不 懂的法文, 她写道: 我的日志! 我总是向你倾吐我所 有的悲 伤! 没有人会像你一样分享我心 中的秘密! 这 是为什么 呢? 因为你的记录如同我的苦恼, 都永远不会被人看到! [ 1] 她留 下了 32卷本日志, 记录了自 1834年 9月 12日她随夫远赴澳 洲起 30多年 的生命 旅程, 包括她 对丈夫 的不满 和对情 人的
澳大利亚的左翼文学批评
和 社会 无 疑 有 着 重 要 的 意 义 。
关键词 :澳大利亚文学批评 ;左翼文学批评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 新左 翼” ;多元文化主义 作 者简 介:王腊 宝( 1 9 6 7 一 ) , 男, 江苏 南京人 , 苏州 大学外 国语 学院教授 、 博 士生导 师, 主要从 事2 0
世纪英语文学及西方文学理论研究。 基金项 目:国家社科基金项 目“ 澳大利亚文 学的批评传统” ( 项 目编号 :0 7 B WWO 0 2) 的阶段性成果 。 中图分类号 :I 6 1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1 - 4 4 0 3 ( 2 0 1 3 ) 0 6 - 0 1 2 1 - 0 8 收稿 日期 :2 0 1 3 — 0 5 — 2 8
年代 , 传 统的左 翼思潮归于沉寂, 但是 ,一种后马克 思主义 的 “ 新左 翼”思想席卷整个 澳洲大陆, “ 新左 翼” 除 了直接参与文学批评 以外, 还 影响 了包 括女性文学批评 、 土著文 学批评 、 移 民文 学批评和后殖 民文学批评在 内的许 多流 派, 这 些 明显具有 左翼倾 向的批评流派于 8 0 年代前 后风 行一 时, 但 至9 0年代 , 在澳大利 亚社会
乐 观地描 绘社会 主义现 实和共产 主义革命 ,同 时扎根 现实 生活,坚守现 实主义创作 手法 , 用 革命 的艺术教 育大众 , 培养社 会主义精 神。早期 的澳大利亚左 翼批评 与 自由派 民族 主义批评 因现实主义 的共 同信仰 而结
盟,但这一结 盟的后果是 左翼批评最终在 后者 的压力之 下消磨 了对于 “ 社会 主义现实 主义”的激进诉求。 6 0
20世纪我国的澳大利亚文学研究述评
20世纪我国的澳大利亚文学研究述评澳大利亚文学是20世纪我国重点研究的一个领域,该领域涵盖了许多重要的作家和作品。
通过研究这些作家和作品,可以更好地了解澳大利亚文化和历史。
20世纪的澳大利亚文学经历了许多变化和发展。
在这个时期,澳大利亚作家开始逐渐找到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独特的文化身份。
他们开始关注澳大利亚本土的人物和故事,探索澳大利亚的历史和社会问题。
澳大利亚文学在20世纪的一大特点是多样性。
作家们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代表了不同的观点和经验。
他们的作品涉及到各种不同的主题,包括殖民主义、移民、土著权益、性别平等等。
这些作品在推动澳大利亚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20世纪的澳大利亚文学中,有一些重要的作家和作品不容忽视。
例如,帕特里克·怀特(Patrick White)被认为是澳大利亚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他的作品《衰落与沉沦》(The Tree of Man)和《深夜春色》(Voss)被广泛认为是20世纪澳大利亚文学的经典之作。
其他重要的作家包括科琳·麦卡洛(Colleen McCullough)、彼得·凯里(Peter Carey)、大卫·玛嘉烈特(David Malouf)等。
这些作家的作品通过其独特的叙述风格和他们对澳大利亚社会的深刻洞察,深深地影响了澳大利亚文学的发展。
20世纪的澳大利亚文学研究在我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我国的学者对澳大利亚文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介绍,并且将其与中国文学进行了对比和对话。
这些研究成果丰富了我们对澳大利亚文学的了解,促进了中澳文学交流和合作。
总而言之,20世纪的澳大利亚文学在我国的研究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通过研究这些作家和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澳大利亚文化和历史,并且与澳大利亚作家进行深入的对话和交流。
这种跨文化的研究和交流有助于促进文学的发展和推动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另一个在20世纪我国的澳大利亚文学研究中备受关注的领域是澳大利亚原住民文学。
澳大利亚经典文学作品
澳大利亚经典文学作品摘要:一、澳大利亚文学概述二、澳大利亚经典文学作品分类1.原住民文学2.澳大利亚现实主义文学3.澳大利亚魔幻现实主义文学4.澳大利亚侦探小说5.澳大利亚自然主义文学三、代表性作家及作品介绍1.代表作家2.作品简介及艺术特色四、澳大利亚文学的价值与影响五、总结正文:一、澳大利亚文学概述澳大利亚文学,作为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从原住民文学到现代派作品,澳大利亚文学在世界舞台上独树一帜,展现了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
二、澳大利亚经典文学作品分类1.原住民文学澳大利亚原住民文学是该国文学的基石,代表了原住民几千年的文化传承。
代表作品有《库纳尔杜》等,这些作品展示了原住民与世界观、自然和历史的紧密联系。
2.澳大利亚现实主义文学澳大利亚现实主义文学以揭示社会现实为主要任务,代表作品有《澳大利亚妇女》等。
这些作品深入剖析了澳大利亚社会的矛盾和问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3.澳大利亚魔幻现实主义文学魔幻现实主义在澳大利亚文学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这类作品以《维克多·弗兰肯斯坦》为代表,通过超现实的手法展现了澳大利亚社会的荒诞性。
4.澳大利亚侦探小说澳大利亚侦探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紧张的情节设置而受到广泛关注。
代表作品有《布鲁斯和克莱尔》等,这些作品既有悬念迭起的剧情,又具有深刻的社会内涵。
5.澳大利亚自然主义文学自然主义文学在澳大利亚有着广泛的影响,作品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冲突。
代表作品如《澳大利亚草原》,通过描绘草原生活,展现了澳大利亚自然风光的魅力。
三、代表性作家及作品介绍1.代表作家澳大利亚文学史上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作家,如托马斯·库克、彼得·凯里、考琳·麦卡洛等。
2.作品简介及艺术特色以彼得·凯里的《奥斯卡与露辛达》为例,该作品通过一个爱情故事,反映了澳大利亚社会的历史变迁和民族文化冲突。
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丰富的人物塑造,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澳大利亚的文化
澳大利亚的文化外语系08级翻译4班 0840512249 史顺娟摘要:澳大利亚的文化生活乃是丰富多彩的众多传统、澳洲各种民族、风俗以及当代世界影响的产物。
澳大利亚社会的特色一方面反映在土著人的绘画、文学和音乐中,另一方面又在从西方传统吸收来的艺术、文学、现代舞蹈、电影、歌剧和戏剧中得到了体现。
亚太地区也是影响澳洲文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尽管众所周知,澳大利亚人热爱运动,但同时,他们也喜欢静静地感受艺术。
从电影、文学作品和音乐到戏剧、舞蹈和视觉艺术,澳大利亚的每个城市都提供有大量的文化产品。
当然,如果没有多元文化因素,澳大利亚的文化就不会是今天这样。
关键词:艺术,多元文化,土著文化,饮食文化音乐澳大利亚人酷爱欣赏音乐会、观看戏剧演出,重要美术展览观众如潮。
如果按人口平均计算,澳大利亚人购买杂志和书籍的数量在世界上属于最多者之列。
人们对澳大利亚工艺美术作品很感兴趣,同时,美术馆也举办高水平的国际展览。
当代著名艺术家们的作品就其内容、风格和特色而言,乃是澳大利亚与国际兼而有之。
澳大利亚共有八个大型专业交响乐团。
就通俗音乐而论,澳大利亚在世界英语国家中所提供的乐曲在数量上占第四位。
作为澳国家歌剧公司的澳大利亚歌剧团经常进行访问演出,广大电视观众和电台听众也能得以欣赏其表演。
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土著文化的价值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
与此相适应,土著文化的地位也日益提高。
获得显著成功的有土著音乐剧布朗奴德、尤图·因蒂摇滚乐队和世界闻名的土著画家。
电影澳大利亚的电影在世界上具有较大的影响,澳洲的导演和演员博得了国际上的青睐。
影片《交际舞》在1992年的戛纳电影节引起轰动。
1993年,在澳大利亚电影委员会的协助下拍摄的《钢琴》,在戛纳国际电影节上得金棕榈奖,并获得了美国电影艺术学院奖九项提名。
同年,《调皮的布比》先后五次获奖,包括柏林电影节的评审小组奖。
澳大利亚电影每年在所有重要的电影节上都会获奖;多次获奖影片有《缪里尔的婚礼》、《沙漠女皇普丽西拉》和《小猪贝布》。
澳大利亚史
戈登· 格林伍德,《澳大利亚政治社会 史》,商务印书馆1960年
1788-1950年澳大
利亚历史,是我过 最早翻译的一部澳 大利亚史
曼宁· 克拉克,《澳大利亚简史》, 广东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
克拉克是澳大利
亚著名历史学家, 该书叙述从远古 到1969年澳大利 亚历史。
杰弗里· 博尔顿,《澳大利亚历史》, 北京出版社1992年
陈弘
华东师范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任、 新西兰研究中心主任、亚太地区研究中 心执行主任、中国澳大利亚研究学会副 会长、中国跨文化交际学研究会上海分 会亚太文化比较研究中心主任、《中国 澳大利亚研究网》主编。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澳大利亚研究、新西 兰研究、亚太问题研究、文学研究和文 化研究。 主要成果包括专著《当代澳大利亚社 会》、《从孤立走向世界:澳大利亚文 化简论》、《澳大利亚文学批评》 (2008年获澳大利亚外交外贸部澳中理 事会最佳澳大利亚研究学术著作奖)。
里查德· 怀德,《创造澳大利亚》,云 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
Richard
White, Inventing Australia, images and identity 1688-1980. 涉及澳大利亚历史、文化、 传统、民族意识,主要探 讨澳大利亚民族个性的形 成和创造。
唐纳德· 霍恩,《澳大利亚人——幸运之邦 的国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年
1942-1988年澳大利亚历史,是剑桥澳大利
亚史之一部分。 倪卫红,沈江,《澳大利亚史1788-1942》, 北京出版社1992年。
斯图亚特· 麦金泰尔,《澳大利亚史》, 东方出版中心2009年
第一章 肇始之初 第二章 新来者(约1600—1792年) 第三章 强制时期(1793一1821年) 第四章 刑释年代(1822—1850年) 第五章 进步时代(1851—1888年) 第六章 民族重建(1889一1913年) 第七章 国家牺牲(1914—1945年 第八章 黄金时代(1946—1974年 第九章 重建澳大利亚(1975—2000) 第十章 未来之路
澳大利亚经典文学作品
澳大利亚经典文学作品澳大利亚是一个文化多元的国家,它的文学作品也是丰富多样、充满活力。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澳大利亚的一些经典文学作品。
1. 《堂吉诃德的冒险》《堂吉诃德的冒险》是西班牙作家米格尔·德·塞万提斯的作品,被公认为世界文学的经典之作。
这部小说将荒诞与现实结合在一起,讲述了堂吉诃德先生的冒险故事。
这部小说于1605年首次出版,并在澳大利亚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喜爱。
2. 《荒原》《荒原》是澳大利亚著名作家帕特里克·怀特的代表作之一。
这本小说以澳大利亚的无垠大地为背景,描绘了一个灵魂困顿的家庭。
通过深入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绘,作者成功地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存在的意义。
3. 《空中花园》《空中花园》是澳大利亚作家凯特·格雷厄姆的小说,该作品融合了幻想和真实的元素,讲述了一个关于自由、梦想和希望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一个名为“美国城”的虚构城市,主人公奥特莉娅与其他居民们在城市的屋顶上建立了一座悬空的花园,象征着对自由和美好生活的追求。
4. 《心灵的召唤》《心灵的召唤》是澳大利亚作家奥莱斯特·凯尔提的自传小说,讲述了作者从农场工人成长为作家的艰辛历程。
这本书以其美丽的叙述风格和深邃的思考深受读者喜爱。
作者通过描述自己的人生经历,探讨了家庭、种族和社会等主题。
5. 《堕落的天使》《堕落的天使》是澳大利亚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长篇小说,被誉为20世纪澳大利亚文学的巅峰之作。
小说以爱尔兰裔澳大利亚人彼特·科斯通为中心,通过对他的生活故事的描绘,展示了人类的渴望和追求。
以上是一些澳大利亚的经典文学作品,它们不仅代表了澳大利亚文学的精髓,也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无论是在文学创作上还是在人类生活的主题上,澳大利亚作家都展现出了独特的见解和才华。
这些作品值得我们深入探索和品味,从中汲取灵感和智慧。
澳大利亚诗歌简介
澳大利亚诗歌简论唐正秋澳大利亚是一个美丽的大洋洲国家,面积为七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人口仅一百五十余万。
澳大利亚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和塔斯马尼亚岛,行政上由西澳大利亚、南澳大利亚、维多利亚、新南威尔士、昆士兰、塔斯马尼亚六个州和首都直辖区、澳北区两个地区组成。
澳大利亚是一个古老而年轻的大陆。
说她古老,因为那里自古以来就居住着在冰河时期就从马来亚、印尼(也有人说从中国和蒙古)迁移过去的土著居民;说她年轻,是因为这个由英国移民建立起来的国家才只有两百年的历史。
我们今天所讲的澳大利亚文学,是指澳大利亚建国以后逐步建立、发展起来的英语文学。
因为澳大利亚土著居民没有文字,他们的文学都是口头创作,包括各种传说、神话和故事。
当代出现的少数几位土著作家,也是用英语写作。
象任何国家文学发展的历史一样,澳大利亚文学的产生,也是诗歌先于其它文学形式。
而创作发表第一首澳大利亚诗歌的殊荣,则落到了流放犯迈·罗宾逊(Michael Massey Robinson, 1747-1826)的头上。
罗宾逊主要写颂歌,用于一些王家及战事庆典。
他在当时享有较高的声望,被戏称为这个年轻国家的桂冠诗人。
澳大利亚的诗歌史,从罗宾逊发表的第一首诗(1810 )开始到现在,刚好经历了180年的历程。
澳诗在这180年中的发展,大致上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即殖民时期(1810-1880)、民族主义时期(1881-1945)和当代时期(1946- )。
当代时期又可分为前当代期(1946-1967)和新当代期(1968- )。
殖民时期是指从第一首诗歌开始发表,到1880年《公报》杂志建立这七十年时间。
这是澳大利亚殖民和开拓的时期。
这一时期的诗歌直接受英国的影响--早期是华兹华斯、济慈、拜伦和雪莱,后期则是丁尼逊和史文朋。
因此在形式上大多数是对英国诗歌的拙劣模仿,在内容上则多以抒情的手法描绘澳洲特有的自然风光,反映他们艰难的生活。
多数诗充满了怀乡的情绪。
澳大利亚经典文学作品
澳大利亚经典文学作品澳大利亚是一个充满文化和历史的国家,拥有着许多经典的文学作品。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应该是卡罗尔·J·哈维的《紫蓝色花园》。
这是一部描写澳大利亚乡村社会的小说,讲述了一个寡妇搬到一个小镇,修建一座花园,借此重建了自己的生活和与周围人的关系。
作品的主人公是玛丽·朗及她年幼的女儿。
在玛丽的丈夫去世后,她决定搬到澳大利亚乡村,开始新的生活。
她在镇上买下了一个荒废的花园,开始做一些简单的装修。
这个花园最初的模样是非常荒凉的,但玛丽却对这个花园充满了信心。
她认为,只要努力工作,她就可以将这个花园变成一个美丽的花园。
于是,她开始认真地照顾每一棵植物,为这个花园注入了新的生命。
在这个过程中,玛丽认识了许多镇上的人,包括一对老年夫妇和一位年轻的农民。
她用自己的心灵感染了这些人,让他们也开始喜欢上了这个花园。
这个花园不仅改变了玛丽的生活,也改变了她周围人的生活。
镇上的人开始关注这个花园,并帮助她一起照顾它。
在经过几年的时间之后,这个花园变成了一个充满魅力和生机的地方。
玛丽在这个花园中找到了生活的意义与价值。
卡罗尔·J·哈维的这部小说是一部描写生命与希望的作品。
玛丽·朗是一个勇敢的女性,她克服了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她并不是一个完美的女性,但她却在经历了沉重的心理和物质困境后,通过一个简单的花园找到了自己的内心平衡和自我价值。
她的故事告诉我们,当我们遇到艰难时刻时,只需坚持自己的信念,执着地去做一些自己热爱的事情,我们就能够找到生活的意义与快乐。
《紫蓝色花园》是一部非常值得一读的作品。
它不仅描写了澳大利亚乡村的景致,也传递着对生命和自我权利的信念。
这部小说通过良好的情节安排、细腻的人物刻画和美妙的文字表达,吸引着读者阅读和思考。
不仅如此,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在全球范围内广受欢迎。
现在,这部小说也被拍成电视剧,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澳大利亚文化的魅力。
澳大利亚最古老诗词
澳大利亚最古老的诗词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由土著居民的祖先创作。
这些诗词通常被称为“回声”或“回音”,是通过口传和模仿自然界的声音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
其中最著名的是由威廉·丹皮尔·史密斯创作的《澳大利亚鸟的回声》。
然而,澳大利亚的诗歌传统并不仅限于土著居民的创作。
自19世纪末以来,许多来自英国和其他国家的诗人和作家也移民到了澳大利亚,并在那里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诗歌作品。
这些作品反映了澳大利亚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观和社会现实。
总的来说,澳大利亚的诗歌传统是丰富多彩的,涵盖了各种不同的风格和主题。
无论是由土著居民创作的古老诗词,还是由移民作家创作的现代诗歌,都为澳大利亚的文学和文化增添了独特的色彩。
澳华文学
澳华文学:“浮萍”与“寻根”何孔周在澳洲华文文学这块刚刚开垦不久的或肥或瘠、或荣或枯的处女地上,已经或正在长出了几多茎匝地而生的“野草”,生出了几多枝色彩绚丽的花卉,长成了几多株枝干挺拔的小树;在这“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文学景观面前,在澳洲多元文化阳光雨露的催生下、在中西文化碰撞、融合中诞生的澳洲华文文学,究竟有无它所独具的又为别洲、别国、别地所无的醒目的特点;它跟中国文学、跟世界华文文学有无深刻的内在联系;它在世界多元文化的大格局中,在21世纪世界华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脉流中,是否也占有着一个位置,拥有着历史的担当……举凡诸如此类的问题,都不能简单地给予回答。
因为回答这些问题,要求回答者(研究者)一要掌握丰富的史料,要下大力气、花大功夫搜罗尽可能完备的、尽可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繁杂丰富的作家、作品的第一手资料;二要具备正确的史观,通晓澳华文学的过去、现状与未来,要能揭示和把握澳华文学历史流变和现实走向的深刻成因;三要具有独特的文学识见。
我从中国大陆移居澳大利亚之后,对澳洲华文文学有了“在场”的感受,因而也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十几年来,尤其是近些年来,澳洲华文文学几乎全方位的兴旺,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仅从长篇小说创作来看,截止到目前,已经发表或正在创作的作品就有黄惠元(黎树)的《苦海情鸳》(1985年,当属最早一部长篇)、黄玉液(心水)的《沉城惊梦》(1988年)和《怒海惊魂》(1994年)、刘观德(刘白)的《我的财富在澳洲》(1991年)、武力的《娶个外国女人做太太》(1993年)、李玮的《遗失的人性》(1994年)、刘澳(刘熙让)的《云断澳洲路》(1995年)、麦琪的《魂断激流岛》(1995年)、毕熙燕的《绿卡梦》(1996年)、英歌的《出国为什么》(1998年)和《红尘劫》(2001年)、欧阳昱的《愤怒的吴自立》(1999年)、阎立宏的《两面人》(1999年)、刘澳的《蹦极澳洲》(1999年)和《澳洲黄金梦》(2003年)、齐家贞的《自由神的眼泪》(2000年)和《红狗》、麦琪的《爱情伊妹儿》(2002年)和《北京胡同女孩》(2003年)、毕熙燕的《天生作妾》(2003年)、陆扬烈的《墨尔本没有眼泪》(2003年)、曾凡的《一切随风》(2003年,署名“榛子)和《在悉尼的四个夏天》(2005年)、杜金淡的《游龙记》(2004年)、海曙红的《在天堂门外──澳洲老人院护理日记》(2005年)和《水流花落》(2006年)、夏儿的《天堂鸟》、杨恒钧的《致命弱点》(2004年)《致命武器》(2005年)和《致命追杀》(2006年)、唐予奇《世纪末的漂泊》(2006年)、伊零零零的《虎年虎月》、钟亚章的《悉尼男人》、陈振铎的《流淌的岁月》、沈志敏的《动感宝藏》(2006年)、大陆的《悉尼的中国男人》(2006年)等百余部,几乎林林总总,目不暇接。
特立独行的澳大利亚“海明威”——理查德·弗拉纳根
收稿日期:2020-10-20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 理查德㊃弗拉纳根小说中的二战创伤研究 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7SJB1790)㊂作者简介:施云波(1980 ),女,江苏常州人,常州工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在读博士生,研究方向:当代澳大利亚文学㊂特立独行的澳大利亚 海明威 理查德㊃弗拉纳根施云波(常州工学院,江苏常州㊀213032)㊀㊀[摘㊀要]理查德㊃弗拉纳根是当代澳洲文坛第三位布克奖得主㊂从20世纪90年代作家出版第一部小说至今,学术界关于左翼作家弗拉纳根的争论便从未停息㊂本文试图梳理对弗拉纳根的不同见解,为国内尚处于襁褓期的弗拉纳根研究提供借鉴㊂[关键词]理查德㊃弗拉纳根;研究争论;左翼作家[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711X (2021)09-0186-02doi :10.3969/j.issn.2096-711X.2021.09.083[本刊网址]http :// ㊀㊀理查德㊃弗拉纳根(Richard Flanagan,1961 )是当今澳洲文坛知名的左翼作家㊁导演㊁编剧和环保主义者㊂2014年10月,这位塔斯马尼亚的糙汉子,昔日流放犯的后代又多了一项光彩熠熠的桂冠 布克奖,成为近半个世纪以来继托马斯㊃基尼利(Thomas Kenneally)㊁彼得㊃凯里(Peter Carey)之后第三位从 文化沙漠 澳大利亚走出的布克奖得主㊂除了习作阶段几部涉猎广泛的历史研究专著和一部非小说类文集‘盖博先生,你是做什么的?“( And What Do You Do,Mr Gable? ,2011),弗拉纳根的成就主要在其七部小说上,其中‘深入北方的小路“( The Narrow Road to the Deep North ,2013)最为出色㊂弗拉纳根2014年以此荣获英联邦文学最高奖项布克奖㊂此外,弗拉纳根还作为四大编剧之一参与巴兹㊃鲁赫曼(Baz Luhrmann)的史诗大片‘乱世澳洲情“的制作,身兼导演将自己的小说‘单手掌声“搬上银幕,入围1998年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同时他还积极参加家乡塔斯马尼亚的环保抗议活动,在‘卫报“等主流媒体发表大量的檄文,与州长公开叫板,实践着公共知识分子的角色㊂他的著名演说‘澳大利亚病:论爱情的衰落与非自由的兴起“( The Australian Disease:On the Decline of Love and the Rise of Non -Freedom )堪称一代作家的良心和责任㊂可以说,弗拉纳根其人其文都充满了魅力,不愧为 澳大利亚的海明威 ㊂但也正是由于其特立独行的硬汉特质,弗拉纳根的为人和为文都曾引起过几次争议㊂一㊁ 塔州的叛徒20世纪初在出版了三本重量级的小说之后,作家遭遇了一次重大的危机㊂但这与他的创作无关,而与他的左翼社会活动家的身份有关㊂这件意外的发生极大地影响了弗拉纳根㊂出于对家乡生态环境的热爱,弗拉纳根一直是塔州绿党的积极支持者,他经常在绿党的集会上㊁报纸上发表演说㊂当时,南半球最大的木材出口商冈斯(Gunns)公司,计划投资23亿,在塔斯马尼亚建造一个超级纸浆厂㊂从2004年起,弗拉纳根开始在墨尔本‘年代“( Age )杂志等处撰文,号召保卫塔斯马尼亚的森林,揭露冈斯公司与塔州政府内部交易的黑幕,剑指州长本人保罗㊃列侬(Paul Lennon),认为 木材商人正在摧毁的,不仅是塔斯马尼亚唯一的世界遗产,还包括塔斯马尼亚的议会㊁政体㊁媒体和社会 ㊂他的犀利言论造成了政商权贵强烈的反弹㊂对此,当时的塔州州长保罗㊃列侬公开指责: 新的塔斯马尼亚不欢迎理查德㊃弗拉纳根和他的小说 ㊂各大媒体对此推波助澜,一时间弗拉纳根成为各大媒体的首页人物,记者对弗拉纳根口诛笔伐㊂一时间,作家由 塔斯马尼亚人的骄傲 变成了 塔斯马尼亚人的耻辱 ,处境与他作品中的主人公吉娜㊃戴维斯类似㊂二㊁‘深入北方的小路“研究争论作为一名快意恩仇的 海明威式 的作家,弗拉纳根一直颇受争议㊂除了上文提到的环保政治方面,关于其文学上正负两面的评价不绝于耳㊂但总体而言,有关弗拉纳根的争论最火热的是两次,都是围绕其最受社会关注的小说㊂国际上,最近的那场有关弗拉纳根的论战就发生在布克奖颁奖后不久㊂布克奖评审委员会主席㊁英国作家和哲学家A.C.格林(Grayling)在2014年10月为作家颁奖时评价道: 文学的两大主题是爱与战争,而‘深入北方的小路“正是这样一部关于爱与战争的巨作 ㊂他对弗拉纳根 写作的美,深邃的人文智慧,对强权的严厉指责 不吝赞美之词,称其‘深入北方的小路“为 一个绝对出色的小说,一个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 ㊂话犹在耳,在一片将弗拉纳根比作托尔斯泰的赞美声中,迈克㊃霍夫曼(Michael Hofmann)同年12月在‘伦敦书评“撰文‘他的名字是阿尔文?“( Is his name Alwyn? )这篇文章言辞激烈,认为弗拉纳根的小说犹如炫技的4D 电影,融合了战争㊁死亡㊁乱伦等众多时尚噱头,实则是 不真诚的 ,只有 咬 没有 嚼劲 ,并引用奥斯卡㊃王尔德的名言 需要铁石心肠才能抑制发笑 ㊂ 书糟糕得以光开始,又糟糕得以光结束 据说此书经历了多次修改,弗拉纳根最终没有将此稿付之一炬,我禁不住认为这不是该留下的那稿 ㊂对此,A.C.格林两个月后在‘伦敦书评“中回击道: 要么是霍夫曼不能读,要么他对小说概念是如此狭窄和捕风捉影,以至于该小说狠狠砸在他的脸上,他都无法看到它的质量 ㊂格林呼吁‘伦敦书评“的读者亲自去读一下小说,顺便 感受下霍夫曼作为批评家的自命不凡 ㊂在澳大利亚国内有一位批评家长期关注弗拉纳根,且评论锋芒毕露,毫不留情㊂他就是生活在墨尔本的彼得㊃克莱文(Peter Craven),澳大利亚文学界教父级人物,Scripsi 文学杂志的创立者,长期为‘澳大利亚文学评论“等杂志写稿㊂海伦㊃加纳(Helen Garner)曾称赞他对写作有着富有感染力的681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第34卷第9期㊀总第295期激情㊂克莱文确实很有勇气和热情,在‘深入北方的小路“获布克奖提名后,克莱文就在报上撰文‘布克奖可能会炒热一本书,但不能保证它会成为经典“( The Booker May Well Kick a Book Along but There s No Guarantee It ll Become a Clas-sic )㊂霍夫曼半年后的文章可以看作是对这篇评论的隔空回应㊂三㊁‘古德鱼书“研究争论这并不是 拥弗 和 倒弗 派之间最激烈的论战㊂更激烈的论战发生在‘古德鱼书“上,对于这本赢得了国际社会一致赞誉的书,甚至以严苛著称的‘纽约时报“评论家㊁普利策奖获得者角谷美智子(Michiko Kukatani)都这样推荐此书: ‘古德鱼书“是对艺术㊁历史㊁自然的令人惊奇的,变化无常的沉思 ㊂彼得㊃克莱文2001年11月在‘年代“发表长文,称‘古德鱼书“为 怪物 并下结论说 我不能相信这样一本言语凌乱冲突㊁判断失误㊁节奏闪躲的小说竟被放在公众面前 ㊂三个月后, 拥弗派 ‘古德鱼书“出版商希拉里㊃麦克菲(Hilary McPhee)在‘澳大利亚书评“上撰文,认为克莱文攻击弗拉纳根是 我读书这么长时间内,最接近文学上行凶抢劫的事㊂ 并说 彼得在他最好的状态是棒极了,他的写作是灵活而慷慨的,但在他最坏的状态,他是超负荷的,一路飞奔,弄错扭曲了图景 ㊂2002年4月,弗拉纳根在‘澳大利亚书评“上撰文‘答复彼得㊃克莱文“( Responses to Peter Craven ),重申自己的创作特色,同时将论战推向新的高潮㊂ 拥弗派 阿德莱德的传记作者兼短篇小说家布瑞恩㊃马休斯(Brian Matthews)似乎预见到了这场论战,他在2001年10月‘澳大利亚书评“就指出 这(‘古德鱼书“)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阅读,读者会为之站队,一些狂热地喜欢;另一些直截了当地反对㊂ 他写道, 好吧,我是喜欢的 (Sullivan)㊂简㊃沙利文(Jane Sullivan)‘掌声或嘘声?你来当裁判“( Applause or Catcalls?You Be the Judge )(2002年),苏珊㊃温德汉姆的‘不批判便一无是处“( Nothing if not Critical )(2002年)两篇文章详细记载了这场论战㊂当然彼得㊃克莱文对弗拉纳根并不全是贬抑,在2008年‘越陆“主持的悉尼作家节上,克莱文在与肯㊃格尔德(Ken Gelder)的辩论中公开表达对弗拉纳根较受忽视的‘未知的恐怖分子“的喜爱,远胜于其代表作‘古德鱼书“㊂可见 拥弗 和 倒弗 派之间争论的根源在于对作品的不同理解,而非出于个人恩怨㊂客观地说,澳大利亚本土文学圈很小,彼此熟识的文化人之间发言均较为克制,面对从英美载誉归来的名著,克莱文没有表现出畏首畏尾的 文化自卑 (cultural cringe),所以在这一点上,这位长期编撰‘最佳澳大利亚散文“( Best Aus-tralian Essays )㊁‘最佳澳大利亚故事“( Best Australian Sto-ries )和‘季度评论“( The Quarterly Essay )的批评家勇气可嘉,无愧其 文学黑客 的雅号㊂而能被克莱文这样的大家长期 掂记 ,数次撰文,如同他为萨尔曼㊃拉什迪(Salman Rushdie),石黑一雄(Kazuo Ishiguro),伊丽莎白㊃乔利(Eliza-beth Jolley),蒂姆㊃温顿(Tim Winton)等撰文那样,也从侧面证明了当时的 弗拉纳根热 和作家的文学价值㊂四㊁结语塔州硬汉理查德㊃弗拉纳根出身贫寒,祖先是爱尔兰的流放犯,父亲阿奇㊃弗拉纳根(Archie Flanagan)在二战中沦为日本战俘,在死亡集中营受尽折磨,战后又与千千万万的幸存者一起带着战争的创伤走向坟墓㊂弗拉纳根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数易其稿,剑走偏锋,只为能书写家族㊁民族的创伤,并不刻意采用某种叙事方式,这也是弗拉纳根研究充满争论的原因之一㊂应该说,于作家而言,有争论是十分正常的,最可怕的是书无人问津,没有激起一丝涟漪,死水一潭㊂如同弗拉纳根批判澳大利亚社会的 顺从病 那样,作家本人也认为,作家的作品一旦问世,阐释权便在世人的手中,对作家一边倒的赞美即便不是可怕的,也是僵化和不真实的㊂国际国内不同的声音使弗拉纳根研究如同黑格尔辩证法那样,在 正题-反题-合题 中不断发展,或者如吉尔㊃德勒兹(Gilles Deleuze)的 生成论 (becoming)那样,混乱中充满了无穷的张力和生机㊂参考文献:[1]Holms,Rachel.Blood on the Tracks [J ].New Statesman,2014,143(5225):43.[2]Flanagan,Richard.Politics,Writing,Love [J].The Monthly,2007(28):58-61.[3]Grayling,A.C.The Narrow Road to the Deep North 2014Man Booker Prize Winner[EB /OL].,2014-10-14.[4]Hofmann,Michael.Is his name Alwyn?[J].London Review of Books,2014,36(24):17-18.[5]Grayling,A.C.Letters [J].London Review of Books,2015,37(3):6.[6]Flanagan,Richard.Gould s Book of Fish:A Novel in Twelve Fish[M].New York:Grove Press,2001.[7]Sullivan,Jane.Applause or Catcalls?You Be the Judge [N].The Age,2002-4-7.[8]Wyndham,Susan.Nothing if not critical[N].The Age,2002-7-20.The Maverick Australian Ernest Hemingway Richard FlanaganSHI Yun -bo(C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Changzhou Jiangsu 213032,China)Abstract :Richard Flanagan is the third Man Booker Prize winner in contemporary Australian literature.Ever since the author published his first novel in the 1990s,the academic debate about the left -wing writer Flanagan has never stopped.This paper attempts to sort out the different views on Flanagan and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research on Flanagan in its infancy in China.Key words :Richard Flanagan;study controversy;left -wing writers(责任编辑:章樊)781第34卷第9期㊀总第295期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Vol.34.No.9(Gen.No.295)2021年5月(上)Journal of HUBEI Open Vocational CollegeMay(first half)2021。
澳大利亚经典文学作品
一、《故乡》——莫里斯·格里芬
《故乡》是澳大利亚20世纪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由莫里斯·格里芬创作。
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由两位少年主人公带领下的家庭离乡迁移的故事,这些人追逐着土地与自由。
这部小说展示了澳大利亚历史上的土地问题、种族问题和身份认同问题。
二、《大地之歌》——伊冯·乔里
《大地之歌》是澳大利亚现代文学的代表作之一,由伊冯·乔里创作。
小说通过讲述三代澳大利亚人的故事,展现了澳大利亚社会的变迁和发展,是一部带有深刻社会意义的小说。
三、《亚瑟·辛顿》——彼得·凯利
《亚瑟·辛顿》是澳大利亚当代文学的代表作之一,由彼得·凯利创作。
小说讲述了亚瑟·辛顿是如何成为澳大利亚最著名的强盗之一的故事。
本书以澳大利亚历史上真实人物为原型,通过对历史的再现和对现实生活的描写,展示了澳大利亚历史和社会的特点。
四、《鸟人》——蒂姆·温顿
《鸟人》是澳大利亚文学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小说之一,由蒂姆·温顿创作。
这部小说以澳大利亚西部沙漠为背景,讲述一个被人称做鸟人的男子,他被认为是一个陶醉于幻想的人,而他却坚信自己是一只大鸟。
本书通俗易懂,富有幻想色彩,是澳大利亚文学中的一大特色。
五、《人类的悲欢离合》——鲍勃·休
《人类的悲欢离合》是澳大利亚现代文学的代表作之一,由鲍勃·休创作。
这部小说描写了一个家庭三代人的故事,反映了澳大利亚民族
意识和多元文化的融合。
小说的主题涉及了种族、移民、同性恋等问题,是一部深刻反映澳大利亚社会现实的小说。
澳大利亚先驱女作家凯瑟琳·苏珊娜·普里查德
澳大利亚先驱女作家凯瑟琳·苏珊娜·普里查德作者:杜洪波来源:《北方文学》2017年第35期摘要:凯瑟琳·苏珊娜·普里查德是澳大利亚文学史上一位先驱女性作家,是澳大利亚文学史上现代主义作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生活及作品都蕴含了大量反映现代澳大利亚的元素。
本文介绍了作家的生平及其作家地位,并就其作品主题与叙事风格进行了分析与阐述。
关键词:凯瑟琳·苏珊娜·普里查德;先驱女性作家;作家地位;叙事风格一、生平简介凯瑟琳·苏珊娜·普里查德于1883年生于斐济,三岁时候随父母迁至墨尔本,后又辗转到塔斯马尼亚州生活。
从小受到父亲的影响,普里查德显现出对文学的天赋和热爱,早在童年时代,墨尔本报纸就刊登发表过她的第一篇小故事。
1898年,普里查德进入南墨尔本学院学习并开始投入写作,立志将来成为一名作家。
1902年,虽然成功被大学录取,但由于其母亲长期病重,且家境贫寒,普里查德被迫退学回家照顾母亲和家庭。
后来她参加了夜大学习,完成了沃尔特·默多克(Walter Murdoch)的文学课程,并于1908年,带着阿尔佛雷德·迪金(Alfred Deakin)赋予她极高的新闻素养评价的推荐信到了伦敦,成为《先驱》(Herald)负责法英区域的自由撰稿记者,从此真正开始了她所追求的写作人生。
在伦敦,普里查德刻苦读书,撰写自传,并涉足政治活动,接受工团主义、社会主义、见神论、基督教学等理论,并参加女性社会政治联盟,这些都为她接纳俄国十月革命思想,学习马克思主义奠定了思想基础。
之后她又回到澳大利亚,在《先驱》的女性专栏当了两年的编辑。
1912年再次去到英国。
1915年,普理查德讲述自己做家庭教师经历的小说《先驱者》(The Pioneers)在全英小说大赛中获得了澳大利亚写区大奖,为她赢得了作生涯中的第一次荣耀和奖金,从此名声大振,但这时候,普理查德却执意回国,要成为澳大利亚人民生活和劳动的一部分。
浅谈澳洲华文文学的特征——以西贝作品为例
2021年第12期50文学研究浅谈澳洲华文文学的特征——以西贝作品为例黄婉秋一、澳华文学的地域背景澳洲与北美和南非一样经历了十分相似的地理探险、殖民扩张的“开化”过程,并且在二战之后仍然保持地广人稀、物产丰富、社会相对稳定的局面,这无疑为文学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澳洲广袤的土地和资源使其成为“幸福的国度”,引起了移民和文化流动汇聚的热潮。
但是华裔移民澳洲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甚至可以说充满艰辛坎坷,这也为澳洲华文文学的地域特色注入了特质血液。
在19世纪的一系列排华运动中,澳洲华人的数量不断减少;而自1901年由官方发起的“澳大利亚联邦反亚洲移民的种族主义政策”起到1965年,在澳华人锐减到2100人。
这一时期显然没有澳华文学的发展空间。
直到1972年白澳政策的废除,以及出于文化教育资源过剩以赚取外汇的目的,澳洲才对大陆移民采取亲和政策。
澳洲华文也就于20世纪80年末兴盛起来,这与国内开始对海外华文文学予以关注和研究的时间大体一致。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国内学者对这一地区的华文文学研究明显不如对诸如美国、东南亚等地区的华文文学研究力度重。
澳华文学似乎一直处于海外华文文学相对边缘荒漠的地带,但并不影响这一领域存在的巨大魅力。
二、澳华文学的发展及特点1900年梁启超访问澳洲是创立的机关报刊以及早期华人居民留下的文学作品成为澳洲华文文学的正式开端。
自新的移民政策实施后,有中国大陆背景的移民成为澳华人社区的一股新鲜血液。
他们将丰沛的表达能量倾注于华文的书写、民族报刊的创办和其他多元文化艺术活动中,为华人社区注入前所未有的文艺生活元素。
澳华文学的发展主要以报刊杂志、文学团体、作品选集以及个人著作几大板块为核心。
早期海外华文文学的发展都以报刊杂志为基本阵营,澳华文学也不外如是。
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至本世纪前 10 年,是澳华文学最为活跃的时期,因而也是澳华报刊最兴旺的时期。
从文学团体来看,1992年创立的澳洲华文作家协会是澳华历史上第一个华文文学团体,其他文学团体诸如大洋文联、墨尔本女作家协会都为澳华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论澳洲新移民文学的主题特征
、
身份 焦 虑 的全 面 表 达
认同( 身份) 是海外华文文学的中心命题 , 澳洲 新 移 民文 学 自然 不 能 例 外 。在 海 外 华 人 社 会 中 ,
“ 留 ” 一个 特定用 语 , 居 是 也称 为“ 居 ” 由于特定 永 。
的社 会环 境 和历史 波 折 , 留对 于澳 洲 新 移 民来 说 居
致可 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的特征 , 即身份 焦虑 的全 面表达 、 死亡情结” “ 的深度开掘和“ 原乡” 异 乡” 与“ 的交错探 寻。
【 键 词 】澳洲新移民文学 关
身份焦虑
“ 死亡情结” “ 乡” 异 乡” 原 与“
【 作者简介】 吴奕铸(95 )男, 15一 , 广东潮州人, 暨南大学海外华文文学与华语传媒研究中心研究员。
他们时常在身份的寻找中陷入无尽的迷茫和绝望他们很难定性他们既非中国人亦非澳大利亚人他们是一种真空人一种夹缝人一种哪儿都不属于的人一种什么都是又什么都不是的人一种澳中两国都可以收归国有又可以弃之如敝履的人一种类似奸细的人一种没有归属感的人被历史挂起来的人一种为哪方做事都有叛徒感觉难以忠心耿耿的人一种骂别人是种族主义者自己也是种族主义者的人一种连自己同种同族的人都无法容忍的人
份 焦 虑一直 压得 澳洲 新移 民群体 喘不 过气 来 。为 了
澳华新移民作家不下百人 。其 中有影 响的作家有 : 毕熙 燕 、 刘奥 、 张奥 列 、 达 ( 林 又名 抗凝 ) 黄惟 群 、 、 欧
阳昱 、 城 、 观德 、 顾 刘 袁玮 、 力 、 杏 、 小琦 、 国 武 金 丁 施
澳 洲华文 文 学 早 于 2 0世纪 初 就 开 始 萌芽 。 当
面 , 洲新 移 民文 学 因其独 特 的历史发 生 背景 、 澳 独特 的移 民集群 构成 和 独特 的人 文 地 理 环境 , 展示 出一 种别样 而 丰富 的文学 与 文 化 内蕴 , 而 凸显 出与 其 从 他 区域 的海 外华 文文 学 明显 不 同的审美 特 征 。这种 主题 特征大 致可 以概 括 为 三 个方 面 , 身份 焦 虑 的 即 全 面表 达 、 死 亡 情 结 ” 深 度 开 掘 和 “ 乡 ”“ “ 的 原 异
管窥澳洲土著文化
一、引言澳大利亚文学作为一门较为古老的文学,在世界文化领域的影响源远流长。
本文选择澳大利亚土著诗歌为研究对象,是因为澳大利亚土著文学是澳大利亚文学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澳洲土著文化是形成澳大利亚民族文化的重要源流之一,并且土著语言中存在大量的心理学和宗教术语,从神话、传说和歌谣等吸收了许多灵感。
澳大利亚土著文化是对传统土地的情感寄托。
我们通过赏阅澳洲土著诗歌名篇,追溯土著民族的前世今生,探讨他们的生命价值,并且深入了解澳洲土著人民的人文情怀、宗教信仰以及爱国情怀。
二、澳大利亚土著民族的历史大约在1700年,英国船长詹姆斯库克(Captain James Cook )首次登上这块大洋洲上的岛屿,他发现了它的东海岸,并宣称这块土地属于英国,将这块土地作为英国人流放囚犯的地方。
如果从英国人登上这块土地的时间算起,澳大利亚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1]但其实,澳大利亚的土著民族在4万年前就来到了这块土地上。
从时间上可以看出,土著民族的居民是最早生活在澳洲土地上的居民,他们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的各个角落,他们是以部落为主要的社会群体。
那时并无外来的侵略,他们过着简朴而又幸福的日子。
如果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待那些原始而又落后的土著人民的生活方式,我们会觉得他们缺乏生活乐趣和美感。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他们在那样的环境中开始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而又神秘的,只属于他们自己的政治、文化和宗教艺术。
在这些因素的熏陶下,他们用极其独特的方式展示其民族特色的艺术品。
许多社会学家将澳大利亚的土著居民称为原住居民,而托雷斯海峡的土著居民也包括其中。
他们是澳大利亚最早的居民,在澳大利亚这片土地上生活了四百多年。
那个时期,根据早期记载,当时的土著居民有80万,分为500多个部落,存在着700多种语言。
他们的语言富有特色,十分特别,不同于世界上的任何一种语言,并且澳大利亚土著语言给澳大利亚英语提供了词汇。
他们每个部落都有属于他们独一无二的社会形态、社会结构、法律规范以及风俗习惯。
“万物”皆着“我”之色彩——澳大利亚诗人尼尔森诗歌中的色彩美学
“万物”皆着“我”之色彩——澳大利亚诗人尼尔森诗歌中
的色彩美学
沙志莉;张韵
【期刊名称】《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24(36)3
【摘要】色彩在文学作品中承载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澳大利亚诗人约翰·肖·尼尔森被誉为澳大利亚民族主义文学中的色彩诗人,他的作品通过大量色彩用词的巧妙搭配,使诗歌更加丰富多彩。
文章旨在探究尼尔森在诗歌中对色彩的巧妙运用和美学价值,从而体现其诗歌着万物之“个性化”色彩的特点。
【总页数】7页(P85-91)
【作者】沙志莉;张韵
【作者单位】西昌学院外国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611.072
【相关文献】
1."诗歌中的色彩"与诗歌教学突破——读于漪的《诗歌中的色彩》教学随感
2.简论哈尔滨俄侨女诗人诗歌创作的浪漫主义色彩
3.“诗歌中的色彩”与诗歌教学突破——读于漪的《诗歌中的色彩》教学随感
4.色彩即思想──论诗歌的色彩美学
5.华裔美国诗歌之文人画色彩研究——以诗人李立扬、施家彰作品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