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

合集下载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概述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临床上常见的周围血管 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及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本病 的发病率呈逐步上升的趋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 指血液在深静脉系统内不正常凝结,堵塞管腔,导致 静脉回流障碍的一种疾病。
一病因
血管内膜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是血栓形成 的三要素。
1、病室安全、整洁、减少不良刺激,使患者保持良 应用期间应注意肢端皮肤色泽及肢体肿胀情况。
病变静脉内直接用药可以使药物直接作用于血栓。 症状与血栓形成的时间一致。
肺栓塞典型症状好:呼的吸困难精、胸神痛、状咳、态咳血,。 有利于气血运行及疾病的康复。
膝关节屈曲15度,使髂股静脉呈松弛不受压状态,并可缓解腘静脉牵拉,避免膝下垫枕,以免影响小腿静脉回流。
周围型:也称小腿静脉丛血栓形成。血的周围血管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及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本病的发病率呈逐步上升的趋势

血栓局限,多数症状较轻,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小腿疼 病变静脉内直接用药可以使药物直接作用于血栓。
急性期患者应绝对卧床10-14天,患肢抬高,高于心脏水平20-30cm,以防栓子脱落引起肺栓塞。
五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二、平卧位疗法护理 三、用药护理 四、肿消散外敷的护理 五、肺栓塞的观察 六、出血并发症的观察 七、弹力袜和弹力绷带的应用
(一)一般护理 制品,多食纤维素丰富食物,必要时用开塞露,芦荟胶囊等,避免因排便困难引起腹压增高,影响静脉回流。
下肢DVT多见于左侧且混合型较多,男性略多于女性,下肢肿胀、疼痛和浅静脉怒张是下肢DVT的三大主要表现。 左侧多见,表现为臀部以下肿胀,下肢腹股沟及患侧腹壁浅静脉怒张,皮肤温度升高,深静脉走向压痛。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溶栓、抗凝、等药物治疗。

【疾病名】髂静脉压迫综合征【英文名】iliacvenouscompression...

【疾病名】髂静脉压迫综合征【英文名】iliacvenouscompression...

【疾病名】髂静脉压迫综合征【英文名】iliac venous compression syndrome【缩写】【别名】Cockett综合征;髂静脉压迫综合症;髂静脉肢体压迫综合征【ICD号】I87.1【概述】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liac venous compression syndrome)是髂静脉受压和(或)存在腔内异常粘连结构所引起的下肢和盆腔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

1965年Cockett和Lea Thomas通过静脉造影和手术,对具有髂-股静脉血栓病史和严重血栓后遗症的患者进行研究发现,在右髂总动脉跨越左髂总静脉的部位,静脉腔内容易血栓形成,并且已形成的血栓难以再通,从而引起下肢和盆腔的静脉回流障碍,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

因此有人将此综合征称为Cockett 综合征。

髂静脉压迫不仅造成静脉回流障碍和下肢静脉高压,成为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和浅静脉曲张的原因之一,而且可继发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是静脉血栓好发于左下肢的潜在因素。

【流行病学】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确切发病率还不很清楚,Taheri等报道,在下肢静脉疾病患者中本症患病率为2%。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对近几年内1000例下肢静脉造影资料分析,发现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在下肢静脉疾病中的患病率为1.3%,但这不包括症状轻微和已形成血栓后遗症的患者,估计实际发病率要高于此值。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多发生于青年人,女性多于男性。

【病因】1.解剖学因素 髂动脉与髂静脉的解剖关系是髂静脉压迫综合征产生的基础。

双侧髂总静脉于第5腰椎体中下部平面的右侧,汇合成下腔静脉而沿脊柱上行。

右髂总静脉几乎成直线与下腔静脉连续,而左髂总静脉则自骨盆左侧横行向右,于腰骶椎之前与下腔静脉汇合时几乎成直角。

腹主动脉则自脊柱左旁下行,于第4腰椎体下缘平面分为左、右髂总动脉,故右髂总动脉跨越左髂总静脉的前方,然后向骨盆右下延伸。

有研究发现,在近3/4人体内,右髂总动脉于双侧髂总静脉汇合点水平跨越左髂总静脉;1/5的人在这一点轻度偏上的水平,少数人在这一点的下方。

3、业务学习1 - 深静脉血栓

3、业务学习1 - 深静脉血栓
子缺陷导致的高凝状态。
(三)临床表现 1、中央型:血栓发生于髂—股静脉,左侧多于右侧。
临床表现:起病急骤,患侧髂窝、股三角区疼痛、压痛,浅静脉扩张,下肢肿胀明 显,皮温及体温均升高。
Homans征阳性:即为患肢伸直,踝关节背屈 时,腓肠肌和比目鱼肌被动牵拉而刺 激小腿肌肉内病变的静脉,引起小腿肌肉深部疼痛Homans征阳性
(五)处理原则 急性期治疗原则: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抬高患肢。 病情缓解后,可进行轻便活动。 离床活动时,应使用弹力绷带或穿医用弹力袜。
(五)处理原则 急性期治疗原则: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包括抗凝、溶栓、祛聚等治疗,通过激活纤溶酶原达到溶栓的目的。临床上常用的
(四)辅助检查 1、血浆D-二聚体测定 D-二聚体是反映凝血激活及继发性纤溶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诊断急性DVT的灵敏
度较高(>99%),>500μ g/L(ELISA法)有重要参考价值。可用于急性VTE的筛查、特 殊情况下DVT的诊断、疗效评估、VTE复发的危险程度评估。
(四)辅助检查 2、多普勒超声检查 灵敏度、准确性均较高,是DVT诊断的首选方法,适用于对患者的筛查和监测。在
枕、过度屈髋、用过紧的腰带和紧身衣物而影响静脉回流。避免长时间久站久坐,当 患肢感觉不适时,抬高患肢高于心脏20-30cm。患肢水肿明显减轻后,应适当下床活动 ,增加肌肉收缩,加速静脉血液回流,防止新的血栓形成,运动应循序渐进,不可操 之过急,以活动后不感疲劳为度。
2、饮食指导:进食低脂,高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多饮水,促进循环 。增进废物排泄,降低血液粘滞度,防止血栓形成。
业务学习1 - 深静脉血栓
(一)概念 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非正常地在深静脉内凝结,属于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

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查房

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查房

病因
• (三)血液高凝状态:1.组织和细胞的损伤一见于 休克、创伤、手术、
• 组织坏死和输血反应等。2.药物所一见于长期使用 雌激素导致血管内溶
• 血等副作用,肝素治疗病人有5%产生肝素血小板 抗体。3.疾病所致一见于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 癌肿、糖尿病、高胱氨酸尿症、高脂血症、红斑狼 疮、妊娠和脓毒血症等。
• 11、指导患肢功能锻炼。患者取平卧位,抬高患肢约45度,保持2~3分钟,然后将患 肢沿床边下垂3~5分钟,再放平患肢2~3分钟,同时进行踝部和足趾的活动,每日锻炼 数次,每次5~6回,以便更好地恢复患肢机能。
急性期的健康指导
• 1、绝对卧床休息10~14天,床上活动时,避免动作幅度过大,禁止按摩、挤捏患肢, 以防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绝对卧床休息是指吃喝拉撤都在床上。
• 9、肺栓塞的观察
血栓机化的过程一般需2周左右完成,而静脉血栓的附壁性在1~2周内最不稳定,极易脱 落,因此在血栓形成后的1~2周内及溶栓治疗早期,应绝对卧床休息,床上活动时避免动 作过大,禁止按摩患肢,以防血栓脱落造成肺动脉栓塞。
护理措施
• 10、出血并发症的观察:用药前了解病人有无出血性疾病, 用药后观察有无临床出血倾向或出血发生,观察有无牙龈 出血、鼻衄、伤口渗血或血肿、泌尿道或消化道出血,要 特别注意有无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肢体瘫痪麻木等颅 内出血迹象对老年人及儿童,既使凝血指标正常,也应密 切观察患者神志、瞳孔、血压及四肢活动等情况,一旦出 现头痛、呕吐、血压突然升高或意识障碍,应立即通知医 生及时处理
• 种抗生素、有机碘溶液、高渗葡萄糖溶液等均能在不同程度 上刺激静脉内膜,导致静脉炎和静脉血栓形成。②机械性损 伤静脉局部挫伤、撕裂伤或骨折碎片创伤均可产生静脉血栓 形成。股骨颈骨折损伤股总静脉,骨盆骨折常能损伤髂总静 脉或其分支,均可并发髂股静脉血栓形成。③感染性损伤化 脓性血栓性静脉炎由静脉周围感染灶引起,较为少见,如感 染性子宫内膜炎,可引起子宫静脉的脓毒性血栓性静脉炎。

下肢深部静脉回流不畅

下肢深部静脉回流不畅

您好:根据你父亲病情分析如下:诊断:糖尿病坏疽下肢深部静脉回流障碍痹症处方:内治:通脉散外治:杨氏药袜、Ⅱ号中药外洗、臁疮系列外用药。

食疗:滋肾补缺体位:两个高于(卧位时脚高于胸脯、坐位时脚高于臀部)康复功:每日三次抬高患肢,做空蹬自行车动作,每次10分钟。

下肢深部静脉回流不畅下肢血管有动脉、静脉之分。

动脉将血液运送肢末,担负营养功能。

若动脉有病,出现肢体供血不足,表现有:脚凉、苍白、痛疼、麻木、腿细等,动脉常见的病有:脉管炎、动脉硬化闭塞症、雷诺氏病等(另章论述)。

下肢静脉担负血液向上回流心脏的功能,有深部静脉和浅部静脉两组构成,深组在腿的深部,看不到摸不着,深部静脉病的表现主要是:下肢肿胀,肿胀的特点是:晨起轻晚上重,休息轻劳累重,慢走轻多走重,平卧轻站立重,久站更明显,适度活动反能减轻,肿胀多为单侧,以左腿多见,也有双腿同时肿胀的,下肢深部静脉回流不畅的早期以小腿肿胀为主,浅静脉曲张不明显,中期腿肿加重范围扩大,可出现继发性小的浅静脉曲张,常并发小腿下部的皮肤变色,后期腿肿更甚皮肤变黑,并发浅静脉曲张。

腿痒、腿痛、流水、溃烂形成老烂腿、臁疮腿常年不愈或愈又复发。

下肢肿胀也有急性深部静脉血栓形成者,也有静脉曲张病人突发深静脉阻塞者,表现为突然腿肿、胀痛欲裂、酸困难忍、行走疼痛、站立麻木。

下肢深部静脉回流不畅的常见病有:深部静脉炎、深静脉血栓形成、深部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等。

下肢深部静脉回流不畅的发病诱因有:营养过剩、血脂高、肥胖、外伤、骨折史、产后、术后、久病卧床、久立、久蹲等。

下肢深部静脉回流不畅的治疗,宜用中西医结合的非手术疗法。

因为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创伤大,费用昂贵,残留的血管壁斑痕和内膜损伤易引起血小板聚集,再形成血栓的机率很高,腿肿更甚,治疗更难。

杨玉岭教授倡导的三子疗法经过三十年的临床实践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能使百分之百的病人有效,百分之九十五的病人溃烂愈合、皮黑渐退,能正常的生活、工作、劳动,能使百分之六十的病人完全恢复正常。

静脉血栓栓塞症

静脉血栓栓塞症

病因





1.创伤、手术、分娩(血流滞缓、静脉管壁结构的 改变、血液成分的改变) 2.感染 3.肿瘤:释放组织因子,血液凝固性增加。 4.先天性异常:如先天性凝血因子增高、先天性纤 维蛋白原结构异常和机体本身生理结构的异常等。 5.妊娠:子宫压迫、止血功能增强。 6.其它:
为什么左下肢容易发生血栓?
静脉血栓栓塞症
——董立潮
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
概念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下肢深 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除 可以造成患者肢体肿胀、疼痛、行走障碍外,还可 造成严重的并发症,如血栓脱落可导致肺动脉栓塞 (PE),其中一部分是致死性。 此外,DVT常导致血栓后综合征(PTS),造成患 者的长期病痛,影响生活和工作能力甚至可致残。 将DVT和PE通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


主要原因是由于肢体或盆腔的静脉血栓脱落所致。 分型:致死性、非致死性、无症状性 发生后可有3种结局:部分栓子可自溶或被肺组织 溶解;栓塞范围较小,对个体无影响;栓塞范围较 大,肺血管痉挛、换气减少,低氧血症,肺动脉高 压,心功能不全 栓塞面积在50%以上有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80% 以上,可立即死亡。


永久性腔静脉滤器置入的绝对适应症 1.已发生或高度怀疑PE的DVT 2.抗凝中发生PE 3.抗凝禁忌 4.肺动脉血栓手术或血栓消融术后。 相对适应症:DVT伴有慢性肺动脉高压或心肺功能不良 可疑 腔静脉有游离大块血栓 难于控制的髙凝状态 髂静脉血栓 血 液疾病、恶性肿瘤、复合外伤同时伴有肢体损伤的深静脉血 栓 发生在右下肢并有向髂静脉蔓延可能 患者强烈要求或准 备用大剂量溶栓药物 临时性指征:高危险性的复合外伤、外科手术 短期内出现抗 凝、溶栓禁忌的 准备大剂量静脉溶栓 分娩前后 手术后的早 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作者:时德(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LDVT)是临床常见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

虽然近年来对DVT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发病率仍呈逐年上升的趁势[1]。

Aqulia报道[2]在美国各种疾病死亡的患者中,有DVT形成者占尸检的72%,每年因肺栓塞死亡的人数达50 000~200 000,在严重创伤的伤员中,60%并发下肢DVT。

每年因患此病而丧失的劳动力大约200万人.Rathbun等[3]统计美国每年新增DVT患者超过60万人,其中DVT所致的死亡患者总数接近10万人.Heit等[4]报道欧美国家对各自过去30年人口调查发现,每年DVT的发病率1.0~1。

6/1 000人。

我国目前尚无DVT相关发病率统计资料,但有资料显示,DVT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徐宝立等[5]报道髋部骨折术后DVT发生率达16.7%,吕厚山等[6]报道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 发生率为47.1%。

DVT严重时可引起致命性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7-8],Kahn等报道50%左右的DVT最终发展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可见DVT危害范围广且严重,因此,探讨LDVT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显得尤为重要[9]。

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的危险因素静脉血栓形成的病理生理学主要包括三个相关因素,即Virchow提出的三要素:(1)血管壁损伤;(2)血流缓慢;(3)血液高凝状态。

LDVT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年老、长期卧床、近期施行较大手术(尤其是下肢、盆腔等手术时的长时间仰卧、长时间截石位、长时间肢体制动、长时间坐位)、脑中风、恶性肿瘤、骨折、肢体制动、妊娠、产褥期、各种慢性病、静脉曲张、肥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脓毒血症、口服避孕药、长时间乘座飞机、火车、汽车等。

下肢静脉功能不全

下肢静脉功能不全

下肢静脉功能不全
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是指下肢静脉系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病理性改变,导致了血液回流障碍的一种病理状态。

下肢静脉功能不全主要分为浅静脉功能不全和深静脉功能不全。

浅静脉功能不全是指由于下肢静脉壁弹性减弱、瓣膜功能失调或损伤,导致血液不能充分回流至上肢,从而引起下肢静脉曲张、淤血、水肿等症状。

此外,长时间站立、久坐、肥胖、妊娠等因素也会增加下肢静脉瓣膜负荷,加重浅静脉功能不全。

深静脉功能不全则是指下肢深静脉系统中的瓣膜功能失调,造成从上肢回流的血液不能顺利通过深静脉系统到达心脏,从而引起下肢静脉压力增高、静脉曲张、水肿等症状。

深静脉功能不全常见于血栓形成、静脉瓣膜破裂等情况。

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主要症状包括下肢疼痛、痉挛、压痛、烧灼感、麻木感、浮肿等,这些症状往往在站立或久坐后加重,休息或抬高下肢时可有所缓解。

此外,下肢静脉功能不全还可能伴随皮肤变化,如皮肤颜色变暗、干燥、瘙痒、溃疡等。

治疗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方法包括保持适当的运动,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减轻体重,穿着合适的袜子或弹力绷带以增加下肢压力和促进血液循环。

此外,还可以采取辅助治疗,如使用药物治疗或进行物理治疗,如理疗、按摩等。

总之,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是一种常见的病理状态,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并发症,如静脉曲张、血栓形成等。

因此,一旦出现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症状,应尽早就医,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治疗,以及采取预防措施,减少病情的进展。

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及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及护理

(2)阶梯压差性弹力袜
• 穿有阶梯压差的弹力袜,对预防下肢 深静脉血栓也有一定的作用,其原理尚不 清楚,可能与其加速下肢静脉回流有关。 由于方法简便、安全,适用于有轻度血栓 形成倾向的病人,或配合其他预防措施, 提高预防的有效性。与间歇性充气压迫法 一样,对下肢缺血的病人应慎用。

各种手术是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的主要原因,术后鼓励患者抬高下肢和早 期下床活动,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的可靠措施,但对血栓形成的高危患者, 无显著临床意义。手术时应彻底止血,术 后常规使用止血药物以预防术后出血的错 误观念,可能促使血栓形成。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不仅可以引发致 命性的肺栓塞,而且其后遗症对病人的劳 动能力及生活质量有很大的影响,针对有 危险因素的病人采用一系列预防措施,能 明显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目前预防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方法主要有2类:药 物预防和机械物理方法。
1.药物预防
• (1)小剂量肝素:肝素具有明确的抗凝作用,在体内及 体外均能防止血栓形成,但肝素有引起出血的副作用,术 前或术后用肝素,可能造成创面渗血,术中失血加大。鉴 于此,目前主张小剂量法,减少出血危险。具体方法是术 前2h,肝素5000U皮下注射;术后每隔8~12h,肝素 5000U皮下注射。由于人种的不同,我国肝素的用量应适 当减小,一般为3000U皮下注射。统计显示,小剂量肝素 法能明显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以及肺栓 塞的发病率,不增加术中、术后大出血,但伤口局部血肿 较常见。用药期间,一般无需检测出凝血功能,但应监测 血小板,以防发生肝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
• 8下肢深静脉血栓最严重并发症为肺栓塞,致死率达 70%,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胸闷、胸痛及呼吸困难、 窒息感、咳嗽、咯血,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应立即 通知医生。1.止痛。疼痛是患者最痛苦的症状,当患 者有溃疡、坏疽或并发感染时,疼痛更为剧烈,可 适当给予止痛剂,但要预防止痛药的成瘾性。 2.禁 烟。绝对禁烟,消除烟碱对血管的收缩作用,但可 饮少量酒,促进血管扩张。 3.保护患肢。避免寒冷 潮湿、外伤等因素,保持被褥清洁、平整、干燥, 定期消毒更换,肢端坏疽应保持干燥,以免创面继 发细菌感染。对溃疡面用油纱布换药,忌用刺激性 强的外用药。 4.患肢锻炼。患者取平卧位,抬高患 肢约45度,保持2~3分钟,然后将患肢沿床边下垂 3~5分钟,再放平患肢2~3分钟,同时进行踝部和 足趾的活动,每日锻炼数次,每次5~6回,以便更 好地恢复患肢机能。

骨科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现状

骨科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现状

骨科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现状摘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血管内不正常地凝结,属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好发部位为下肢。

DVT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血流缓慢、静脉壁破损及血液高凝状态,骨科患者术后DVT发生率较高,是由于患者长期卧床,肢体活动受限,使血液处于相对滞缓状态,导致静脉回流障碍。

如果一旦发生,可导致下肢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而致残,并可发生致命的肺栓塞。

通过针对DVT发生的危险因素,在患者所处病程的不同阶段:术前、术中、术后及出院后,从心理、饮食、体位、肢体功能锻炼、辅助器械及药物的使用等等多个方面,给予必要的积极地护理干预,完全可以有效地预防和降低DVT的发生,从而达到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早日康复的目的。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护理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1]。

DVT在骨科术后患者的发病率约为40~70%[2],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全身主干静脉均可发病,尤其多见于下肢,并可发生在下肢深静脉的任何部位。

肺动脉栓塞(pulmonaryemblolism,PE)是DVT所引发的严重并发症,也是临床猝死的常见原因之一,对骨科手术患者施以有效的预防与护理措施,降低DVT发生的风险,是近年来研究和探讨的热点。

1相关因素1.1主要原因早在19世纪Virchow率先提出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静脉壁损伤、静脉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

近年来,大量临床与实验观察显示:上述三种因素中,任何一个单一因素往往都不足以致病,必须是各种因素的组合,尤其是血流缓慢和高凝状态,才可能引起血栓形成[3]。

1.1.1静脉血流滞缓血液流速缓慢或产生涡流时,血小板会沉积粘附在血管内膜上,当激活的凝血酶和其他凝血因子在局部达到了凝血所必需的浓度时,便导致血栓的形成。

骨科手术患者导致血流缓的因素包括[4]:①手术中脊髓麻醉或全身麻醉导致周围静脉扩张,静脉流速减慢;②手术中由于麻醉作用致下肢肌肉完全麻痹,失去收缩功能,使血流缓慢;③手术时间长,止血带应用,术中头高脚低体位,影响下肢血液回流速度;④术后下肢特定体位,早期肢体制动,同时伤口疼痛使下肢活动受限,患者长期卧床使下肢肌肉处于松弛状态,肌泵作用减弱,导致血流缓慢,静脉瘀滞。

下肢静脉回流障碍的诊断标准

下肢静脉回流障碍的诊断标准

下肢静脉回流障碍的诊断标准
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症状:患者主要表现为下肢疼痛、沉重、胀痛、瘙痒、皮肤紫红色等不适症状。

2. 体征:患者下肢静脉曲张、水肿、皮肤色素沉着、溃疡等体征。

3. 影像学检查:通过超声波检查或其他影像学检查技术,观察下肢静脉的血流情况和静脉瓣膜的功能状态,特别是在立位和反复充气放气等动态检查中,可以更准确地诊断下肢静脉回流障碍。

4. 诊断标准:下肢静脉回流障碍的诊断标准包括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三个方面,其中症状和体征可以作为初步诊断的依据,影像学检查则是最为准确和可靠的诊断方法。

同时,需要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如下肢深静脉血栓、淋巴水肿等。

- 1 -。

DVT

DVT


疾病所致 — 见于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癌肿、糖 尿病、高胱氨酸尿症、高脂血症、红斑狼疮、妊娠 和脓毒血症等。
DVT的常见部位

以下肢多见,通常首先发 生在腓肠肌深静脉内,向 上可以延伸至腘静脉、股 静脉和髂静脉; 上肢深静脉血栓较少见, 可继发于静脉炎和导管留 置术后。

临床表现
下肢肿胀、疼痛和浅静脉曲张
预见性的护理(四)

勿使用过紧衣物避免血液瘀滞。各种术后病人应慎用止血
药物,可适当垫高下肢或对小腿进行按摩,使小腿肌肉被 动收缩,尽早下床活动,以利静脉血回流。


机械措施 应用下肢弹力绷带包扎等。
保护静脉 避免下肢输液长期输液或经静脉给药者,避免在 同一部位、同一静脉处反复穿刺,尤其是使用刺激性药物 加强病情和DVT症状的观察,检测下肢周径(膝上,膝下 10CM,差别>0.5CM时有意义)

弹力袜和弹力绷带的应用
急性期过后,开始下床活动时,需穿医用弹力袜或使用弹 力绷带,通过将外部压力作用于静脉管壁来增加血液流速 和促进血液回流,及维持最低限度的静脉压,有利于肢体
肿胀的消退。
注意:包扎弹力绷带或穿弹力袜应在每日晨起床前进 行,若患者已起床,则应嘱其重新卧床,抬高肢体10分钟, 使静脉血排空,然后再包扎。弹力袜大小必须适合患者腿 部周径。包扎弹力绷带应从肢体远端开始,逐渐向上缠绕, 注意松紧适度,平卧休息时解除。应用期间应注意肢端皮 肤色泽及患肢肿胀情况。
Neuhof征:腓肠肌压痛。
Homan征
临床表现类型
中心型:

也称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多发于髂股静脉,左侧多见与右侧。
特征为起病急,患侧髂窝、股三角区有疼痛和触痛,下肢明显肿胀,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知情同意书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知情同意书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知情同意书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知情同意书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一种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常见于下肢。

血栓脱落可能导致肺动脉栓塞(PE),两者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

深静脉血栓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肺动脉栓塞是最主要的死因。

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肺栓塞发生率可高达50%,而肺栓塞患者死亡率可高达30%。

除了肺动脉栓塞,深静脉血栓还会导致急性期的股青肿及慢性期的血栓形成后遗症。

因此,早期规范的治疗非常重要。

尽管抗凝治疗可以缓解静脉血栓栓塞,但荟萃分析显示,单一的抗凝治疗只有4%的患者血栓显著或完全溶解,14%部分溶解,其余82%未获得可观改善或情况更加糟糕。

相比之下,溶栓治疗的患者比例相应为45%,18%,37%。

最新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指出:对于急性期中央型或混合型深静脉血栓形成,在全身情况好、预期生存期≥1年、出血风险较小的前提下,首选导管接触性溶栓。

但是,抗凝治疗尤其是溶栓治疗会增加血栓脱落机会,导致肺栓塞。

国外文献统计,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确诊后1个月内死亡率可达6%,肺栓塞确诊后1个月内死亡率可达12%。

因此,对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为预防致命性肺栓塞,可考虑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

根据XXX外科学、XXX血管外科学组、XXX介入学组关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规范,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的指征如下:绝对适应症:有抗凝禁忌的静脉血栓栓塞症记录有抗凝并发症的静脉血栓栓塞症记录尽管抗凝治疗仍导致肺动脉栓塞复发肺栓塞,同时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者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欲行导管溶栓或血栓清除者相对适应症:静脉溶栓、血栓栓子切除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适用于高危手术者抗凝药物依从性差的患者肾细胞癌沿肾静脉扩散髂股静脉或下腔静脉内有游离血栓或大量血栓者有静脉血栓栓塞症记录的癌症患者、孕妇、创伤或烧伤患者有静脉血栓栓塞症和心肺功能受限的记录有高风险抗凝并发症的静脉血栓栓塞症记录禁忌症:慢性下腔静脉闭塞无法通过下腔静脉下腔静脉畸形姓名住院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方案根据目前临床上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的国内外指南,结合您的病情,我们提供以下选择:1.抗凝+静脉溶栓2.抗凝+静脉溶栓+下腔静脉滤器置入3.抗凝+导管接触性溶栓+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4.抗凝+导管接触性溶栓(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5.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6.单纯抗凝然而,绝对安全又没有任何风险的治疗方式是不存在的。

下肢静脉回流障碍的诊断标准

下肢静脉回流障碍的诊断标准

下肢静脉回流障碍的诊断标准
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病理状况,尤其是在晚期静
脉疾病中。

而针对该病症的诊断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如果得不到及
时的诊断和治疗,将可能导致较为严重的并发症的出现。

那么,下肢
静脉回流障碍的诊断标准又是什么呢?下面就为大家分步骤阐述一下。

1. 行临床检查,以排除其他合并症:首先,在判断下肢静脉回
流障碍是否存在的时候需要进行全面的临床检查,以排除其他可能存
在的合并症。

例如,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深静脉血栓等等,或者
是半月板破裂、股四头肌腱炎等肌肉或韧带损伤的情况。

2. 进行超声检查,确定状况:其次,在上述检查确定下肢静脉
回流障碍病症之后需要进行彩超检查,以明确病变的部位和大小。


般来说,医生会要求患者进行足背活动,以判断下肢静脉回流的情况,从而准确判断病症。

3. 进行CT及磁共振,予以诊断:最后,如果上述检查均不能确诊,那么还需要进行更为深入的影像学检查,例如CT、磁共振等,以
帮助确认诊断。

在进行影像学检查之后,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身体情
况和实际症状来制定出一套充分有效的治疗方案,以帮助患者尽早康复。

以上就是针对下肢静脉回流障碍的诊断标准,通过上述检查方法,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病症是否存在,从而更好地进行治疗。

当然,在
平时生活中,大家也需要多加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尤其是注意下肢
静脉的健康,以免出现不必要的健康问题。

DVT2

DVT2
7预防并发症:加强口腔皮肤护理,多漱口、多饮水,大便干结者可用开塞露通便,定时翻身,更换体位,防止褥疮发生。
8下肢深静脉血栓最严重并发症为肺栓塞,致死率达70%,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胸闷、胸痛及呼吸困难、窒息感、咳嗽、咯血,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应立即通知医生。1.止痛。疼痛是患者最痛苦的症状,当患者有溃疡、坏疽或并发感染时,疼痛更为剧烈,可适当给予止痛剂,但要预防止痛药的成瘾性。 2.禁烟。绝对禁烟,消除烟碱对血管的收缩作用,但可饮少量酒,促进血管扩张。 3.保护患肢。避免寒冷潮湿、外伤等因素,保持被褥清洁、平整、干燥,定期消毒更换,肢端坏疽应保持干燥,以免创面继发细菌感染。对溃疡面用油纱布换药,忌用刺激性强的外用药。 4.患肢锻炼。患者取平卧位,抬高患肢约45度,保持2~3分钟,然后将患肢沿床边下垂3~5分钟,再放平患肢2~3分钟,同时进行踝部和足趾的活动,每日锻炼数次,每次5~6回,以便更好地恢复患肢机能。
3严禁按摩、推拿患肢,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大便,以免造成腹压突然增高致血栓脱落。
4避免碰撞患肢,翻身时动作不宜过大。
5给予高维生素、高蛋白、低脂饮食,忌食辛甘肥厚之品,以免增加血液黏度,加重病情。
6每班测量大腿周径,密切观察患肢周径及皮肤颜色、温度变化。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方法及适用情况
一、溶栓
关于溶栓的问题,一直在医学界存有争议。在我国,许多人听到“溶栓”这个很有诱惑的字眼,就抱有很大的期望。其实,“溶栓”两字更多的是指药物的机理而非必然的治疗结果。最新的国际ACCP血栓治疗指南里并没有推荐溶栓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首选治疗,其原因有三:一是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滞后,溶栓药物对机化的血栓无效;二是溶栓药物的出血风险很大,尤其是高龄病人可能发生致命性脑溢血;三是大量对比研究表明溶栓的治疗效果并不优于抗凝治疗。当然,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置管溶栓的开展是否可以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还在进一步的经验积累中。目前的临床结果来看,还是比较乐观。但要严格掌握指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右心房之间的肝静脉和(或)下腔静脉阻塞, 及其所产生的相应临床表现统称为布加综合征
概述
全球性疾病,地域差别显著 亚洲及南非地区发病率相对较高 我国病变高发区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
地区(江苏、河南、山东等地)
肝脏解剖
第一肝门 :肝脏面横沟内门静脉、肝静脉、 胆总管各自分出向左右侧的支干,再进 入肝实质
抗凝疗法: 辅助溶栓2月。用肝素和香豆素类衍生物(华 法林) 。试管法监测凝血时间,超过25分钟停用。
祛聚疗法:低右、丹参、阿期匹林和潘生丁等。 中药:消栓通脉汤(丹参、川芎、当归、三梭、牛夕、
水蛭、土别虫、穿山甲)加味。
2020/4/2
2. 手术疗法:
① 静脉血栓取除术 病程<48h, Fogarty导管取栓术, 术后抗凝,祛聚。
大隐静脉起源于足背静脉网内侧,经内踝前方、下肢内侧上 行,穿过卵园窝,汇入股静脉。在入股静脉之前有5个分支, 分别为:
腹壁浅静脉 旋髂浅静脉 阴部外静脉 股外侧静脉 股内侧静脉 小隐静脉起自足背静脉网的外侧,经外踝后沿小腿后外侧上 行,在腘窝穿过深筋膜汇入腘静脉。 深、浅静脉以及大、小隐静脉之间,有交通支。 下肢静脉内,都有瓣膜存在且呈单向开放。
2. 周围型: 股静脉以下,症状轻微,仅小腿部疼痛、压痛、 肿胀,Homans,Neuhof征阳性。 Homans征阳性:膝关节伸直位,踝关节过度背 屈,而出现腓肠肌小腿部剧痛。
3. 混合型:全下肢
2020/4/2
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 患侧肢体突然肿胀 血栓形成部位有压痛 Homans征 浅静脉曲张
2020/4/2
【诊断检查】
突发肢体肿胀,胀痛,浅静脉扩张 静脉最大流出率测定:彩超,压力袖阻断
静脉,放开后记录静脉最大流出率 放射性核素检查:静脉注射125碘纤维蛋白
原 静脉造影最准确:
X线征象: ①闭塞和中断 ②充盈缺损 ③再通/狭窄或扩张 ④侧支循环形成
2020/4/2
鉴别诊断:
下肢急性动脉栓塞 下肢急性丹毒 腘窝囊肿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2020/4/2
【预 防】
手术、制动、血液高凝状态的病人,给予抗凝 、祛聚药物,
四肢主动运动,早期下床活动
2020/4/2
布加综合征定义
1845年,Budd最早描述了肝静脉血栓造成的肝 肿大、腹水等临床症状
1899年,Chiari详细描述了小肝静脉闭塞所致 的类似临床症状
国内外对布加综合征的定义并不统一 目前多采用Ludwig提出的概念:发生在肝脏与
血栓形成学说
大量临床资料说明,本病与血液的高凝状态有 关,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阵发性睡眠血红蛋 白尿,各种疾病产生的内毒素及外源性毒素 (如含生物碱的植物及重金属)中毒,妊娠晚 期或围生期和口服避孕药的妇女以及胃肠道的 急慢性疾病等,发生BCS的相对危险值明显增 高。近年来多数学者赞同这一学说。
病理: 头部白血栓、颈部混合血栓、尾部红血栓最常见。 肺栓塞,机化,再通 周围型、中央型、混合型
2020/4/2
危险因素:
手术 创伤 卧床 肿瘤 糖尿病
2020/4/2
【临床表现】
1. 中央型: 髂-股V,起病急,发热,压痛,条索状物,大 腿,股部和下腹壁浅静脉曲张,股白肿,股青 肿。 股白肿:全下肢肿胀苍白、剧痛压痛、T↑P↑ 股青肿:最严重,下肢动脉受压或痉挛。疼 痛剧烈、下肢肿胀发亮青紫、起水泡、皮温 降低,足背胫后动脉搏动消失,以至坏疽。
② 下腔静脉滤网成形术
2020/4/2
髂股静脉Fogarty导管取栓术
1.通过右下肢大隐静脉分支,插入第一根Fogarty导管至下 腔静脉,鼓张气囊,以防栓塞;从左下肢股静脉切开插 入第二根导管达血栓近侧。
2.鼓张左侧第二根导管的气囊后,连同气囊,缓缓地拉出。 萎瘪第一根导管的气囊,恢复血液回流。
2020/4/2
【治 疗】
1. 非手术疗法: 适用于周围型及超过3日以上的中央型和混合型。
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2周、抬高患肢20-30cm、膝微屈510°,利尿剂,轻便活动,下床穿弹力袜2-3月。
溶栓疗法: 病程<72h,尿激酶、链激酶和纤维蛋白溶 酶。用药期间(7-10天)监测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 时间。
2020/4/2
2020/4/2
介入治疗示意图
2020/4/2
【并发症后遗症处理】
并发症处理: 预防肺动脉栓塞致死可在肾血管下水平下腔静脉放入金属 支架滤网
后遗症处理: 闭塞为主:以非手术疗法为主 髂-股静脉闭塞而股静通畅:耻骨上大隐静脉交叉转流术 完全再通:腘窝肌襻成形术 浅静脉曲张和足靴区溃疡:曲张静脉剥脱,交 通静脉结扎
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 的治疗
下肢静脉疾病
分二类: 静脉倒流性疾病: 原发性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 动静脉瘘 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布加综合症
胫前
股深
深 胫后 腘 股浅
股总

下肢静脉 浅 小隐
大隐: 腹壁浅,旋髂浅,
阴部外,股内侧,股外侧
交通支
浅静脉系统 深静脉系统 交通支静脉 静脉瓣膜
第二肝门 :肝左、中、右静脉汇入下腔 静脉
第三肝门:尾状叶数支肝
国内发病主要以下腔静脉阻塞型为主 存在地区性高发因素 98%的病人来自偏远农村 病因不明 欧美国家以肝静脉血栓阻塞多见,有明
确诱因
布加综合证病因
目前BCS的病因尚未十分明确 血栓形成学说 隔膜形成学说 其他因素
影响下肢静脉回流的因素:
心脏搏动唧筒作用 呼吸时胸腔内负压 下肢肌肉收缩作用 瓣膜单向开放作用
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关闭不 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都可引起下肢静脉曲张。
【病 因】
深静脉内血液发生不正常凝结,好发下肢深静脉,可致肢 体功能不全和肺栓塞。
病因1946年Virchow提出三大因素: 静脉内膜损伤:注射,刺激性药物,肿瘤 血流缓慢:长期卧床,术中、后,肢体固定 血液高凝状态:妊娠,产后,术后,感染,避孕药。
隔膜形成学说
日本,印度,南非和我国的病例资料中, 隔膜性BCS占总病例数的1/3-2/3。不少 学者认为病变隔膜发生部位固定,组织 学结构与下腔静脉壁相似等可能是胚胎 发育异常所致。但多数学者认为此等发 育异常只是血栓形成的参与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